德耀辽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5:42:13

点击下载

作者: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德耀辽宁

德耀辽宁试读:

关于表彰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的决定

各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

两年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广泛组织道德模范学习宣传、“中国好人”评选、“道德讲堂” “道德模范和好人现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涌现出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先进人物,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引领了社会风尚,促进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经过基层推荐、审核公示、群众投票、评委会评选等程序,经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审核,决定周恩义等25名同志荣获“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孟春玉等20名同志荣获“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希望受到表彰的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战线广大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践行他们的奉献精神,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模范、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总工会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妇女联合会2013年8月14日

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名单

1.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刘龙 大连供电公司长海分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

刘双 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

刘永海 朝阳建平盛德日新矿业公司董事长

严哲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丹东太平湾发电厂车队司机

郭连荣 大连沙河口区富民社区居民

2.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仲丛贵 辽阳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调运员

杜雷 锦州市供电公司黑山小东供电所所长

张孔祥 营口站前区振华社区居民

潘中山 铁岭市昌图县四面城镇丰林村村民

3.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张亮 鞍钢钢绳厂工人

张振杰 沈阳市沈河区新北站街道狮慈社区居民

4.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田守诚 盘锦盘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原局长

冯欣 铁岭市公安局红旗分局民警

刘彤 丹东人民广播电视台记者

祁福孟 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110共建服务空巢老人之家”专干

孙晋 本溪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副局长

吴魁 绥中县公安边防支队孙家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

张辉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机电公司车工

陈秀艳 营口老边区柳树镇太平山村党总支书记

范文学 鞍山市铁西环卫处永乐环卫所清运班班长

罗阳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

周恩义 盘锦市兴隆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翁少波 阜新市公安局太平分局建设派出所社区民警

5.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吕凤霞 本溪市桓仁县黑沟乡六道沟村村民

高雪莲 朝阳建平县沙海镇五营子村村民

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

1.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

卢闯 盘锦广田热电集团员工

刘胜阳 辽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病房主任

张锰 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硫酸厂工人

张云霞 阜矿集团八道壕生活物业管理公司经理

张金花 锦州市凌河区康宁街道居民

林钢 本钢集团北营公司轧钢厂棒材作业区党支部书记

孟春玉 沈阳康平县方家屯镇东小房身村党支部书记

谢万孝 抚顺雷锋团退休军医

谭久多 本溪县煤炭社区爱心服务站党支部书记

2.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

刘全治 大连瓦房店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中队长

刘同霞 沈阳市铁西区天方物业公司保洁员

佟刚 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古塘村村民

沈志坚 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赵景柱 鞍山市铁东区常青街道富祥社区居民

3.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

朱志会 葫芦岛南阳校泵有限公司经理

4.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

罗素敏 辽阳市辽阳县国税局沙岭分局科员

陶世峰 朝阳喀左县畜牧局畜产品安全监察所书记、所长

薛盛伟 锦州凌海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5.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万秀云 铁岭市铁岭县社会福利院特护区服务员

王瑞莲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黑石头村村民

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刘龙 大连供电公司长海分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

刘双 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

刘永海 朝阳建平盛德日新矿业公司董事长

严哲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丹东太平湾发电厂车队司机

郭连荣 大连沙河口区富民社区居民

做温暖一辈子的恒星——记大连供电公司长海分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刘龙

在大连长海县有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他30多年如一日,举家照顾孤寡老人王玉英,付出了汗水,付出了金钱,捧出了金子般善良的心,他就是被誉为“海岛活雷锋”的刘龙。刘龙已经成了王玉英温暖的“恒星”,他不仅温暖着海岛,也温暖着中国。刘龙荣膺2012年“身边好人·温暖中国”十大人物,2013年1月被评为“中国好人”, 2013年9月获得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我就是你的亲人”

1981年11月,金秋时节,敦厚又腼腆的小伙儿刘龙终于圆了他从军的梦想,从煤都抚顺应征入伍了。刘龙的心情有些激动,有些忐忑,更有些许的期盼。要知道,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兄弟,去遥远的他乡戍边卫国,这是刘龙人生的第一次。

生活似乎总是在诠释“小人物”的“小字号”命运。在常人看来,当兵戍边自然少不了与钢枪为伍,但刘龙却在大长山岛守备营当了一名小小的卫生员,这让憨厚的刘龙有了一点点遗憾。不过,刘龙瞬间的“别扭”很快就消失了。他知道,战士的天职便是服从命令,然后才是个人意愿,况且无论何时,作为军地两用人才的卫生兵,不都更能体现人本精神吗?在这缺医少药的海岛,刘龙的想法更实际、更有代表性。

古稀老人王玉英时常来卫生所买药,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她对眼前这位素昧平生、敦厚朴实的卫生员有着本能的亲近感,而刘龙对眼前这位古稀老人也感觉莫名的亲近,觉得她似乎就是自己故去多年的姥姥。再后来,当刘龙知道了老人是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后,情感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他适时地送药上门,为老人家挑水、买煤、扫院子、侍弄菜地,包揽了家务中所有的重活儿。为了不让老人家因为“非亲非故”过意不去,小伙子索性认老人家为“姥姥”。他对老人家说:“俺10岁就没姥姥了,您就做俺的姥姥吧。”他诚恳的话语让老人家分外感动。就这样,刘龙成了王玉英老人的“外孙儿”, “顺理成章”地到她家帮忙。

三年转眼就过去了。1985年的冬天,刘龙光荣退伍了。说句心里话,辽北的山川、父母的亲情、手足的挂念,曾让刘龙有飞鸟恋故林般的眷恋,他想赶快回到家乡,在父母膝下尽尽孝心。见到父母后,他心里自然是高兴,顿觉一切又像回到了从前。不过,远在小岛上的王玉英老人总是让他牵肠挂肚,和老人分别时老人的伤感和无助时常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更忘不了曾对老人许下的诺言:那天,他早早地来到老人的家中,郑重地对老人说:“姥姥,我就要走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道:“你放心,我回家办完退伍手续,马上就回来照顾你!”老人听到“外孙儿”的话,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要知道,老人不但需要人照顾,她还舍不得刘龙这个“外孙儿”啊!

返乡后的刘龙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一天,他鼓足了勇气,向父母坦陈了自己的心事。正如自己所想到的,父亲虽有不舍,但却稳稳地说:“你在部队锻炼了三年,懂事了,咱做父母的尊重你的选择!”听了父亲的话,刘龙半是高兴半是歉疚——高兴的是姥姥“有靠”了,从今往后,他可以一门心思地照顾姥姥了;歉疚的是短暂的团聚之后就分开,自己又无法在父母膝下尽孝了,这对刘龙来说可谓憾事。半个月后,刘龙告别了家乡,放弃了家人为他找好的工作,带着愧疚,带着嘱托,也带着希望,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他要乘船跨海,回到姥姥的身边,完成他人生的另一夙愿。26比2

刘龙虽是个“小人物”,但26比2的故事,却让我们明白了“小人物”的襟怀:它是那样的坦荡,堪比这无垠的大海。

刘龙终于回到了岛上。他奉养古稀老人的故事不胫而走,如海风般传扬开来,这让淳朴的渔家人既惊奇又称赞。大长山岛镇的领导也主动为刘龙落了户口,并联系县有关部门,安排他到县供电局工作。有了工作,有了事业,但刘龙还是刘龙,他和先前别无二致,还是悉心地照顾着姥姥。

不久,刘龙找到了他人生的伴侣,一个叫王丽君的善良姑娘。婚后的刘龙,不改初衷地照顾姥姥,而且还有了妻子的全力相助。

刘龙的小家安在县城,从县城到郊外姥姥的家,骑自行车也要半个多小时,遇到雨、雪、大风什么的,就只有推着车走路了。1994年,为了方便照顾姥姥,他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花了4000多元钱买了一辆踏板摩托车。自此以后,无论刮风下雨,人们都会不时看到刘龙骑着摩托车去郊外探望年迈的姥姥。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市场上新来什么水果,刘龙都会及时地买了给老人送去。梨子要挑软的,荔枝要买鲜的,老人的牙咬不动苹果,刘龙就用小勺一点儿一点儿地刮着喂老人。每到换季的时候,刘龙夫妻俩就会早早地把姥姥的衣服找出来,放在她的身边,还时不时地给老人添置几件新衣服,让老人更多地感受亲人的关爱。农历冬月初四是姥姥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夫妻俩都要给姥姥做上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然后姥姥居中,刘龙、妻子围坐两旁,儿子坐对面,其乐融融地为老人过生日。

每年过年不仅是姥姥的大事,也是刘龙夫妻最重要的节日,不为别的,就为让姥姥也和村里别的老人一样,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不再孤独。刘龙结婚28年,除了有2年回老家过春节之外,余下的26个春节,他和妻子都是陪姥姥一块儿过的。这不但让姥姥高兴,也让村里人羡慕不已,说:“王玉英真是有福气的老人,是前世修下的福啊!”病床前的外孙儿

1995年夏天,潮湿、闷热,典型的桑拿天。王玉英老人的心脏病犯了,邻居们把她送进了县医院。不巧的是,刘龙正出差在外,当他得知此事后,心里别提多着急了。没办法,他让妻子领着儿子到医院去陪护姥姥,以解自己对姥姥的挂念。老人病重的那几天,刘龙的妻子曾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焦急地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第四天,刘龙也心急火燎地赶了回来,侍奉在老人的左右。当老人的病稍有好转,刘龙就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小家,一日三餐为老人做饭,一天三顿为老人煎药。在刘龙夫妻的精心照料下,三个月后,老人能下床走路了。这才让刘龙的心轻松了许多。一天,刘龙对妻子说:“姥姥好长时间没洗澡了,你去帮帮她。”贤惠的妻子心领神会,先用大蒸锅把水烧热,然后一盆盆端到卫生间,兑上凉水,为老人慢慢擦洗。由于老人住在农村,没有洗浴设备,身上的灰垢又厚又硬,搓的劲儿大了怕老人疼,小了又不见效果,刘龙的妻子只好一点儿一点儿试着搓。王玉英老人感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扑簌簌地流眼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龙一家的照料下,老人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放心不下家里的活儿,提出要回自己的家里去住。刘龙夫妻考虑到老人刚出院,身边没人照顾不行,就把刘龙母亲从老家接来,让她陪伴姥姥。刘龙的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来到岛上后,陪着王玉英老人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白天,刘龙的母亲为老人做饭、洗衣、侍弄菜地;晚上,她陪老人拉家常、谈往事,常常唠到深夜。在刘龙的母亲看来,王玉英老人就是自己的妈;而在老人的心里,刘龙一家就是她的亲人。

1996年秋,县供电局盖了新家属楼,按条件、资历、贡献,刘龙应该分到好楼层,可他却要了一楼。要知道,海岛楼房的一楼潮湿、采光差。别人不理解刘龙的选择,他却说:“我姥姥年纪大,住一楼图个方便。”因老人喜欢农村的清净,住不惯城里,所以至今也没有搬到楼里住,这让刘龙夫妻俩有些遗憾。不能委屈了姥姥

1997年,由于企业改制,刘龙的妻子下岗了,原来的“双职工”家庭就只剩刘龙一个人“单挑”了,生活的压力自不待言。刘龙对妻子说:“下岗的事儿别告诉姥姥,宁可咱们自己日子紧巴点儿,也不能委屈了老人家。”

看到姥姥生活寂寞,刘龙便把电视搬到了姥姥家,还安上了有线电视,老人的电费也由刘龙承担。1999年春,刘龙看到老人的房子地面不平,担心老人摔倒,便买了几包水泥把地面抹平,还把老人的火炕扒掉重新修好,买了纸把天棚和墙壁重新糊了一遍。老人生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刘龙理解老人的心事,就利用休息时间,买来苞米、土豆和蔬菜种子,按照老人的意见,一垅一畦地种上。当小苗吐绿时,老人别提多开心了。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刘龙的儿子大超也对太姥有了深厚的感情。父母给他的零用钱,他舍不得花,攒多了就买些老人喜欢吃的,等到星期天和父母一起去送给老人。老人外出,大超寸步不离,搀着她一起走。大超常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妈妈那样伺候太姥。”

2004年9月,又是一个潮湿、闷热的桑拿天,老人的心脏病又犯了。刘龙接到电话后,立刻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要求到村里的诊所打滴流,为了老人打针方便,刘龙就让妻子陪护她,并为老人做了些爱吃的饭菜。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老人的病情好转了,刘龙的妻子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放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考虑到老人大病初愈,身子需要补一补,刘龙的妻子便常买些营养品,给老人包她爱吃的饺子,打车为她送过去。老人感激地逢人就说:“我已经100岁了,要不是小刘一家人,我肯定活不到今天,是我的‘外孙儿’一家人照顾我,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刘龙用30多年的持之以恒和不懈坚守,当之无愧地证明自己是温暖“姥姥”一辈子的恒星,爱心已经成为他身体里的血液,不歇地流淌。

郭明义式的好工会主席——记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刘双

1991年以来,刘双不顾家人和他人的误解,先后收留了19个孤苦无助的孩子,资助了100多个省内外贫困地区的学生。他曾先后被评为盘锦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得了盘锦市“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雷锋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06年7月担任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后,他以当好职工的“家长”为己任,把职工的甘苦冷暖、切身利益放在心上,真诚关心职工,热心为职工服务,是全国工会战线上“雷锋式的好干部”“郭明义式的好工会主席”。尽己所能,慈心善举济困助学

从1991年资助第一个名叫范小明的男孩开始,至2010年年底,刘双一共资助了100多名学生,收留、抚养近20个贫困孩子,几乎倾其所有收入。

当初,他自己每月的工资收入不足千元,爱人无正式职业,女儿正在上学,也需要花销。在刚开始资助贫困孩子时,他也曾不被爱人理解,受到过爱人的埋怨,但看到经他们资助的孩子一个个成年以后能够健康向上地工作、生活,爱人也开始理解并且默默地支持他的慈心善举。

由于自己的收入有限,为了资助贫困孩子,他把烟戒了、酒戒了,甚至把自己女儿的生活费用也压缩了,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这些贫困孩子身上。虽然扶贫助学对他来讲困难重重,但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及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他只是觉得,这么做自己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在他资助的学生中,很多孩子他都没见过面,不少资助款都是委托孩子的校长、老师帮助转交的。当有许多人对得到他资助的孩子说应感谢他的大恩大德时,刘双却并不觉得自己是孩子们的恩人,觉得那是自己应做之事。如果这些贫困孩子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自己的人生,在人生的岔路口没有走弯路和错路,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就是对他的最大的回报。因此,每当听到或看到他曾扶助过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时,刘双都感动不已。他把自己当成这些贫困孩子脚下的泥土,愿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幸福、成功的路。倾自己全力,维护企业与职工合法权益

刘双于2006年7月开始担任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上任伊始,他就深入基层,广泛了解广大职工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以创新的意识和果断的工作作风实现了在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等工会工作方面的新突破。他与公司党政班子成员紧密团结,共商如何凝聚广大职工“敬业爱家”、与企业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大计。

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通过刘双的积极努力,公司工会着手订购和征集了大量健康的文化、生活、娱乐书籍和报纸杂志,购置了乒乓球桌、台球桌、羽毛球拍、象棋、扑克等娱乐器材,于2008年正式建立了公司职工读书阅报室及娱乐室。至2012年年年底,公司读报室已购置、收集书籍800余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书屋”。他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台球、乒乓球、羽毛球、扑克等比赛活动,带领职工参加盘锦市交通局工会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红诗创作及篮球比赛,荣获了2009年盘锦市交通局工会举办的“工会干部综合业务知识竞赛”的“优秀组织奖”,取得了2010年度市局所属单位篮球比赛男队第二、女队第一的好成绩。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增强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陶冶了大家的思想情操,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活力和企业凝聚力。

刘双常说:“职工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在公司党委的大力支持及他的努力下,公司工会切实履行了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 “第一知情人”的职责,把实施“送温暖工程”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把“送温暖工程”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关爱困难职工身上。

公司老职工梁庆友、李宝玉,爱人都没有工作,两人又身患重病,需长年就医治疗,尤其是他们的孩子成年以后,生活上已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他们的生活困境引起了刘双及公司党委的特别重视,他们召开班子会共商解决办法。经公司领导班子的多方努力,最终按特困情况安排了他们的子女在公司就业,缓解了两个家庭的生活窘状。

老职工闫铁男身患重病卧床多年,生活不能自理,思想包袱沉重。为保证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刘双多次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到其家中探望病情,了解具体困难,努力减轻闫铁男及其家属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痛、治愈疾病的信心,并积极向市、局两级工会建议,给予其相应的生活补助,使闫铁男及其家属深深体会到了组织的关怀及温暖,一次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009年和2010年,职工张龙的父亲及女职工王艳的爱人相继患尿毒症,高昂的透析治疗费用使本来生活就不宽裕的两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苦在职工身上,急在刘双心里,他为他们而奔波求助。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党委形成了献爱心活动决议,班子成员带头响应并发动公司职工为他们捐款2万余元。市总工会和市交通局领导得知实情后,也发动市总工会及市局机关干部捐款1万余元,使濒临崩溃的两个家庭渡过了暂时的困境,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用爱心播撒人间温暖——记朝阳建平盛德日新矿业公司董事长刘永海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刘永海,在贫困山区里长大,从他懂事的那一刻起,他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他不变的朴实与善良。在创业的过程中,他饱尝了创业的艰难。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锻造了他仁爱宽广的胸怀。他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对生他、养他、成就他的土地倾注了无尽的情感,始终用责任为社会撑起一片蓝天,用爱心为群众播撒人间温暖。在刘永海的言行里,我们看到了新时期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胸怀。回报奉献是他闪亮的风采

1975年6月,刘永海初中毕业后,进入小塘综合厂做学徒,开始工作。1991年,刘永海调入小塘乡铁矿担任副矿长,主抓技术生产。1992年7月,刘永海出任小塘乡铁矿矿长。他积极倡导企业进行全方位改革,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以承包为主体的经济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1996年年末,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刘永海多方筹措资金288万元,买断了企业100 % 的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建平县小塘第一铁矿。其后,他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扩大生产规模,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实施了多项技改扩建工程。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刘永海的企业壮大了,实力增强了,依法纳税、回报奉献社会成了刘永海实现人生价值的着力点。

据统计,从1997年至2013年,刘永海的铁精粉总产量317万吨,产值21.4亿元,纳税金额达7.3亿元,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税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刘永海当选为家乡小塘镇道虎沟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家乡的这片土地上。

从关注民生入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刘永海发自内心的期盼。道虎沟村冷家营子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全屯只有一眼吃水井,而且水质差。2004年,刘永海投资10多万元为该屯打了一眼深水井,并安上自来水设施,解决了全屯60多户近200口人的吃水问题。2006年,刘永海投资15万元为道虎沟村打了4眼机电井,并无偿为其提供输水管道,灌溉耕地面积达750亩,并为农民垫付电费款,至今累计5.6万元。同年年末,刘永海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解决朝阳地区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捐资13万元新打2眼机电井。2012年年初,刘永海为新城村六组机电井配套工程捐资15万元,使新城村可灌溉土地面积达到300亩,有效地保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同年9月,他再次为新城村三组村民的自来水升级改造捐助3.5万元。

刘永海不仅想着家乡父老吃水难的问题,而且还关心着全县老百姓的吃水问题。随着建平县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区居民数量的迅速增长,饮水问题凸显出来。为了给县委、县政府减轻负担,2010年年末,刘永海向建平县城区饮水工程捐款3000万元,为早日解决建平县城镇居民饮水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永海的慷慨捐款一时震动了县内外,至今仍被家家户户传为美谈。2011年3月2日,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刘永海在掌声中郑重接过了由建平县委书记肖森、县长张靖代表县委、县政府颁发的“社会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奖杯。

此后,刘永海作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到引水工程入水口视察,看见现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极其寒冷的条件下艰苦作业,十分感动,又主动提出提供50万元的奖金,对在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至此,刘永海共为这一项工程投入资金达3050万元。

构筑宏伟蓝图,建设秀美家乡,一直是刘永海的心愿。在其家乡冷家营子的新农村建设上,刘永海投资800多万元,修筑了河渠和2.3公里水泥路,建设了5座拱桥,架设了12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村民健身娱乐广场和乡村主题公园、文化长廊、休闲凉亭等辅助配套设施,统一修缮了临街院墙,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村容村貌,将昔日荒凉的河套变成了今日广大农民休闲的娱乐场所,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都花费了刘永海巨大的心血。

如今,这里的景象让人惊叹,令人叫绝,原来那破烂不堪、垃圾随处可见的旧村庄,现在已变成干净整洁、景色秀美的“桃花源”;村子间的河道两旁,一块块白色而规整的石块构筑起坚固的“长城”;河道之上,五座拱桥横跨两岸,姿态不一,形状各异,像五条彩虹饱饮于深涧;红砖铺就的宽阔的文化广场,平坦、大气、壮美,是村民们茶余饭后娱乐、健身、休闲的最佳场所;那雕花的长廊、亭子,全部都用花岗石和琉璃瓦建造而成,美观典雅,亭下有石桌、石凳,廊下砌有夹边的方石。傍晚,劳累一天的村民们来到这里聊天闲谈,无比惬意。一个和谐、幸福、美好的新农村跃然呈现于村民的面前。看着村里矗立的教学楼、宽敞的道路、别具一格的小桥、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明亮的路灯……看着眼前的一切,70岁的王国栋老人和54岁的闫福礼老人不约而同地感慨道:“我们真是忒幸福了,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福气呀。”

刘永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没有局限于一村一地,在打造小塘“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的征途上,他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和开阔。目前,道虎沟、新城、黑山嘴三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均被他列入计划,并开始以自然屯为单位稳步推进。

2003年,刘永海投资80万元,修通了张家营子至新城村乡级公路12.7公里;出资3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18公里,修筑过水涵洞14座;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苏化线12.5公里油路铺设工程。

2004年,在小叶线施工过程中,刘永海主动承担了本辖区重点路段的基础施工任务,派出装载机、运输车参与施工,完成施工土方量达5万立方米,投入工时费50万元,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在新城村市场的建设上,刘永海于2005年至2006年出资45万多元,在新城村沿线公路两侧修建了边沟,安装了路灯,给小山村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从2006年夏季开始,刘永海用时一年,耗资47万元,完成了新城村戏台子和牌楼的建设工程。2012年6月末至8月中旬,刘永海完成新城村市场路面铺设工程,该项目总计投资108万元,硬化面积4500平方米,铺设面积3200平方米,共用水泥400吨,广场砖14万块,边石380延长米,动用土石方12000立方米;并耗资10万元购置一座广场高杆照明灯,形成新城村一道独特景观。该广场为当地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场所,使新城村市场成为辽宁地区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场所。

黑山嘴村至镇政府的乡级公路多次被洪水冲断,刘永海每次都派出车辆及时予以修复。2006年,上级部门决定将这条路修成柏油路,刘永海出资6万多元予以赞助。2012年夏季,刘永海出动公司的铲车、自卸车,参与村级公路的拓宽工程,预计两年内拓宽公路20公里,并栽植树木,铺设地砖,架设路灯,做好两侧的护坡硬化工作,目前此项工程实际投资已达300万元。

为了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刘永海出资1.5万元为新城村和道虎沟村购买了锣、鼓、镲、唢呐以及服装等物品,使村民们在农闲季节也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2012年,刘永海再次出资500万元用于小塘镇的设施农业建设。为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他先后为道虎沟村、新城村、黑山嘴村、茶台沟村累计投资达150万元。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刘永海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勇往直前,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而奋斗不止。

2011年5月,刘永海出资200万元,帮助二十家子镇建成镇南千亩日光温室生产基地。该项目占地2000余亩,主要栽植葡萄、毛桃、草莓及蔬菜等。预计产值近1800万元,有330户农户受益。该基地的发展为全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高效农业、富民兴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2014年,在得知小塘至县城的公路要重新规划建设的消息后,刘永海又拿出1200万元支持公路的建设,他慷慨的奉献之举再一次感动了全县人民。

村里年年都有新的变化,企业年年都有新的捐资项目,是近年来刘永海为自己确定的目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给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震区的群众生活和恢复重建一直牵动着刘永海的心。他很快通过朝阳市慈善总会向震区捐款10万元,献出一位企业家的赤诚之心。

就是这样,刘永海以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容纳了家乡山水,在大山深处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家乡的老百姓架起了奔向小康的金桥,一次次慷慨捐资,展示着一个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是他不变的情怀

也许,对于刘永海来说,关爱他人、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只是非常平常的事,但是,能把这种爱给予身边更多的普通人,给予每个需要自己帮助的人,这种感情就升华成一种博大的情怀。

刘永海生在山村,长在山村,成功在山村。宽厚慈善的父母给了他仁德的传承,广袤丰腴的大山给了他厚德的沃土。他经常说:“我是一个山村里长大的孩子,在贫穷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让我走上了富裕之路。我忘不了我曾经历的贫穷和艰辛,所以我看不得我家乡的父老乡亲面对艰难困顿时的窘境,我知道了,我就一定要帮一把。”多么淳朴的语言!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了刘永海如大地般质朴的品格。

在刘永海的企业中做员工是幸运、幸福的事,不仅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而且那里给了面临困境的工人雪中送炭般的支撑和扶助,有着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亲的关爱和温暖。

闫树林是企业的一位干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建设性的思路与意见。他的儿子闫海鹏从辽宁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大学的法学研究生,学费问题难住了这个当时尚不富裕的家庭。闫海鹏看见父母为难,甚至产生了放弃入学的想法。刘永海在无意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来到闫家,送来全部学费3万元钱,并鼓励闫海鹏好好读书,为家乡争光,为父母争气。后来,刘永海又承担了闫海鹏留学英国的全部费用。

公司干部辛海廷,多年来为公司的生产做出了贡献,在他身体有病之时,被公司送到海南疗养,直至身体恢复正常。

工人韩永杰患肝硬化、胃出血无钱医治,在病痛的折磨中,他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助。刘永海得知情况后,马上拿出10万元送他到外地医院做了手术,使其转危为安。而今痊愈回到家的韩永杰逢人便说:“是刘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情。我要养好身体,一心一意到矿上去工作。”

为员工解忧,这在刘永海的心中就是一份担子,责无旁贷。2003年冬,矿里职工李向悦在结婚当天不慎将房子烧毁,刘永海及时带领企业班子成员前去看望、慰问,并送去铁床等生活用品,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年春天,公司又出资5000元帮助李向悦建房。职工李明明的孩子患病,刘永海派人送去了2万元。2011年10月,在公司工会的一次走访活动中,刘永海得知矿上车队职工王昌树因妻子患有肾病急需用钱,立即安排人员送去5000元钱。计监车间员工张希存在公司工作了10多年,近年家中的房屋出现问题,成了危房,刘永海得知情况后,在2013年夏季出资15万元,为他重新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张希存一家喜在眉梢,感动在心里。几位贫困职工家的孩子上大学,刘永海分别送去了1万—3万元;企业内部对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给予每人2000元的助学款。就这样,刘永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一位员工,员工们也都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里一心一意、开心快乐地工作着,公司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刘永海对自己公司的员工关心备至,对普通百姓同样关爱有加,对生活有困难的群众,他总能及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昌隆镇村民曹志伟的女儿正在读大学,因为患有肾病,几年来都是靠定期的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身体状况已经非常虚弱。为给女儿治病,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即使找到合适的肾源,几十万的手术费用也是一家人难以承受的。刘永海得知他们的困难后,多次前去看望并为他们送去了共6万元医治款,帮助他们完成肾病的透析治疗。2013年春节前夕,曹志伟父女二人来到公司,为刘永海送来一幅十字绣表示感谢。曹志伟紧紧握着刘永海的手,感动地说:“如果没有你这样的好心人,我女儿不会活到现在。谢谢你的善举,谢谢你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永远感激你!”

新城二组村民宋银平的妻子患有精神病,既不能劳动也不能料理家务,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刘永海对他们的生活状况非常关心,十年来每逢节日都为其送去500元钱。2012年暑期,宋银平的女儿考上了大连交通大学,刘永海及时为他们送去了5000元钱,帮助孩子圆了大学梦。

小塘镇大塘村村民陈某因火灾将五间房屋全部烧毁,无处栖身,刘永海捐资5000元帮其修建屋舍;道虎沟村一村民因车祸需要手术,刘永海先后两次送去7000元为其治病;道虎沟小学教师薛某因车祸将腿撞断,刘永海又送去1000元;新城村一组的张喜贵双目失明,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在近8年的时间里,刘永海共为其送去1.8万元现金;道虎沟村一组村民李洪涛因车祸做开颅手术,刘永海先后两次送去9000元为其治病;小塘镇苏子沟村高志的女儿患骨癌,做截肢手术,刘永海又送去3000元……2012年,昌隆镇曹志伟肾病做透析、新城村李国金骨股头手术、道虎沟村冷树军治疗肝硬化,刘永海分别为他们送去了3万、6万和3000元钱……

刘永海不仅资助有困难的群众,而且热心公益事业。2002年,小塘镇里为“三老”建房,刘永海主动从矿里派出运输汽车、装载机,垫地基、拉砂、运料,总计投入人力、物力价值44万多元,帮助镇里改善了老退伍军人的居住条件。每年的重阳节,刘永海都及时为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钱物进行慰问,并每年向民政部门捐资3万元作为“双拥”基金。2006年10月,刘永海积极响应建平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为该县贫困户建房捐资38万元。2012年,为支持全镇人口计生工作,刘永海无偿发放“计生公益金”3.6万元;为支持全县残疾人事业,发放残疾人救助金6万元。2000年至2013年,刘永海捐献给新城等村扶贫大米共300吨,折合价款135万元。每逢过年过节,刘永海在给公司职工发放米、面、油等各项福利物资的同时,也为新城村、道虎沟村各家各户发放相应物资。这些举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一颗诚挚爱心的支持。

刘永海在家乡道虎沟冷家营子的村头修了一座桥,叫作承远桥,取“承接远方”之意——刘永海希望家乡的子弟抱负远大,学有所成,通过这座桥走向远方,待事业有成,再由这座桥回来,用爱心和担当回报家乡,回报父老乡亲。

刘永海把这厚重的希望倾注在家乡的教育事业上。2003年,刘永海投资近70万元,为道虎沟小学建了一座65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同时建起了锅炉房、教师宿舍等附属设施,购置了20台电脑,当年投入使用;出资18万元购买了一辆中巴车作校车,每天接送路远的学生上下学,如今校车又更换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车辆的维护、加油、司机工资等各项费用,都由刘永海的公司承担。

投资20多万元,为大塘小学建起了4栋800多平方米的教室;又投资10多万元为大塘小学建围墙、修厕所、平操场,完成了各项配套工程。

投资80万元为小塘中学建起了一栋2000平方米的宿舍楼,同时为镇中学打1眼机电井,并为其配备了微机给水设备,解决了全体师生吃水难的问题。

从1994年到2014年,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为学生、教师共投入20万元。

刘永海还用他在镇政府任职的工资设立了“寒窗基金”,对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读不起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进行资助。从1996年至2013年,他投入到“寒窗基金”的款项达120多万元,已经陆续为38名高中生、100多名大学生提供了每年4000—5000元的资助。2005年,刘永海为朝阳市教育基金委员会捐助250万元。

从1997年成为民营企业独立法人以来,刘永海累计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达10亿多元,捐献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累计达1.2亿元。他为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先后荣获市、县“优秀共产党员”, “朝阳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十大感动朝阳人物”、朝阳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80余项。他的公司荣获“明星企业” “先锋企业” “功勋企业”等集体荣誉70余项。

岁月无痕,草木有情。多年来,这一点一滴爱的播撒,刘永海自己也不知道做过多少,可是父老乡亲们记得,大山里的一草一木记得,人们由衷地说:“刘永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用爱把世界充满——记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丹东太平湾发电厂车队司机严哲

严哲是丹东太平湾发电厂的一名普通司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却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平凡的事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他是丹东市签署遗体捐献同意书的第一人,也签订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及眼角膜协议,他创办了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丹东分部,几年来已帮助8位志愿者实现了捐献愿望,他们的眼组织已让10多位失明者重见光明;他无偿献血量42000毫升,相当于人体自身血量的8倍还多;他常年或一次性资助学生600多名、残障人士30多位,先后为3位没有亲人的老人养老送终,多年来向社会捐献的款物总价值已达35万余元;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着自己的积蓄奔赴灾区,是第一批冲进震中抢险救灾的志愿者。爱在汶川“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严哲在网上看到湖南中联重科集团捐赠特种车辆,急征特种车辆驾驶员向灾区送车的消息,便在厂领导的支持下办理了休年假手续,带着家中的1万元积蓄自费飞赴成都与车队会合,成为第一批冲进汶川震中抢险救灾的志愿者。

严哲驾驶着救援队的头车向汶川进发。由于桥基和桥体都被震酥了,稍微受力就可能坍塌,开头车意味着用生命开道。在长达900多公里的生死线上,严哲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带领车队经过三天两夜绕行,成功到达汶川,是当时第一个到达汶川的重型机械队伍。

在随后救援的日日夜夜里,哪里险情最大、哪里最需要,严哲的车就出现在哪里。他和队友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凭着过硬的驾车本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忙于抢险的日子里,严哲积极地传、帮、带,带出了包括部队官兵在内的30多名徒弟,使他们能够独立上岗作业,为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储备了人才。爱的付出

2010年3月17日,严哲得知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肢体残疾居民张晶9岁的儿子邵佳一不幸被开水烫伤,不知道去哪里筹集治疗的费用的消息,就在给孩子送去1200元钱后,用帖子把小佳一受伤需要社会爱心救助的消息在网上发布,并在网站组织捐款。小佳一在住院期间,共收到捐款5万余元,使其得到了及时治疗。

像这样的事,熟悉严哲的人都能说出很多。每一件事的展开,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严哲的爱就像触角一样延伸:他是“夕阳之家”病弱老人们的“好儿子”,是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儿童和病残儿童的“严爸爸”;同时,他还参加了丹东市爱心协会“关爱帮教团”,多次去丹东监狱和劳教所,一起关心、帮教在押、在教人员,并出资给困难劳教、服刑人员购买生活用品。爱成海洋

2003年,严哲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丹东市签署遗体捐献同意书第一人,并签订了遗体和眼角膜无偿捐献协议。

2009年,他发起创办了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丹东分部,使10多名盲人重见光明。至今,丹东市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的人数已经由严哲一人增加到五十多人。

2010年,他深入云南陆良县,为活水乡农家水塘小学等三个贫困山区学校的学生送去了温暖。多年来,他爱心助学,常年和一次性资助学生600多名。

如今,以严哲为核心,丹东市已形成了三个志愿者群体:一个是“快乐奉献义工站”,有数十名义工,为社会上的老弱病残提供义务服务;一个是血液、血小板和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小组,近千人随时准备为需要者提供救助;一个是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器官)的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丹东分部,有50多人,矢志为他人提供终极奉献。这三个志愿者群体交会存在,成员彼此流动、互通,在严哲的带动下,自发组合起来,不断地为社会奉献他们的爱心,把爱汇合成了海洋。

多年来,严哲获得了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先进个人、中华慈善优秀志愿者(两届)、“中国好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杰出职业道德标兵”、辽宁省雷锋奖章、“感动辽宁”十佳公益人物、丹东市道德模范、“最美丹东人”等荣誉称号及奖励。

奉献真情播撒爱心——记大连沙河口区富民社区居民郭连荣

1951年出生的郭连荣系大连市马栏街道富民社区巾帼家庭教育志愿者,现任“郭大姐爱心之家”党支部书记。2002年12月1日,郭连荣作为大连市“义工第一人”创办了“郭大姐爱心之家”,组织带领广大爱心人士坚持不懈地做着奉献社会、扶贫救困的社会公益事业。十多年来,郭连荣本人为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资金十余万元,奉献2万余个小时,并组织爱心之家的义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人数达1000余人次,帮助各种困难人士2000余人。把爱心奉献给智障孩子

作为女人,母性的本能使郭连荣对智障孩子有一种格外的牵挂。“郭大姐爱心之家”成立之初,她就将走进启智学校帮助智障儿童作为工作的重点。她与沙河口区启智学校、西岗日新学校、甘井子区特教中心的孩子结成了对子,从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帮助,启发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正常孩子应有的快乐。每个星期二的下午,她都准时来到沙河口区启智学校,与那里的孩子共同做游戏、上课、搞活动,进行交流,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她都未放弃过,因为她心中始终无法割舍对这些孩子的关爱。现在,郭连荣已经成为孩子们心中最亲的阿姨。在世界特奥会比赛中,沙河口区启智学校的孩子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其中也凝聚着郭连荣多年的付出。帮助弱势群体,扶贫救困送温暖

郭连荣帮助困难群体,不单单是金钱和物质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的解困。她帮助的对象,上到90多岁的抗战英雄,下到咿呀学语的儿童;既有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也有患尿毒症、生命垂危的成年人……在奉献的同时,她体味着“幸福别人,快乐自己”的意境。

赵晓娜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做肾脏透析,自认为“活不长”的她,对治疗失去信心。郭连荣得知后,组织志愿者从精神上给予帮助,她像亲姐姐一样多次与其交流,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懂得生命的价值,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起“不但要坚强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有尊严”的信念,在此基础上帮助其做起力所能及的经营。另外,像姜楠、姜莱、王怡、王锡荣等许多困难人员,都得到过郭连荣的帮助,在精神上、心灵上他们感受着温暖……用爱心填补特殊教育行业的空白

2003年,郭连荣又自筹资金在金州区二十里堡窑沟建了一处占地五亩的“大连市郭大姐爱心之家青少年学农实践基地”,搭建了特殊教育行业田园教育的平台,开创了特殊教育行业进行社会实践的先河。从此,郭连荣走上了一条用爱心和辛劳收获丰收的道路。

从春到秋,经常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情景是:她背着干粮,自费乘车来到这里,像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当地有农民都嘲笑她是傻子,说现在连农民都不愿意干的活儿,一个有着固定收入的城里女人却来吃苦、受累,而且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献爱心。听着这些嘲讽,她仍然乐此不疲,用无声的行动继续奉献着。不仅如此,在得知当地有个叫丛淑香的农民患尿毒症生活困难时,她还经常资助她,为她买药、捐款。

每年,在郭连荣的组织领导下,爱心之家都组织启智学校的孩子到学农实践基地去实践,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为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基础。十多年来,基地接待青少年600余人次,志愿者奉献6万余个小时,收获了万余斤的玉米、地瓜、水果等农产品——他们将这些农产品送到启智学校的孩子们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当沙河口区教育局崔冬光局长与启智学校的孩子们一同来到学农实践基地时,他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对郭连荣所作所为评价为:“在特殊教育领域内具有突破性意义,填补了特殊教育事业的空白。”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

郭连荣的爱心之家也是大连市环卫志愿者工作站,宣传环保和清洁城市工作,提升市民对环卫和城市清洁工作的认识,凡是有关城市清洁和环保的活动,都会看到她与志愿者们的身影。

夏季达沃斯会议在大连召开期间,郭连荣组织志愿者在全市各大广场、车站、酒店等人群密集地区,与环卫职工一起进行清扫、保洁工作,为清洁城市作贡献。她率先发起在413路、3路等公交车上安放120余个纸篓并坚持日常跟踪、巡查,使纸篓发挥清洁车内卫生的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市民主动自觉地保持车内卫生,得到市内多条公交线路的仿效和市民及相关部门的好评。

在徒步大会、服装节巡游表演中,也都可以看到郭连荣组织爱心之家的志愿者跟随在队伍后面及时清理垃圾的身影,她们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使他们也将城市的清洁工作作为自觉行动,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

郭连荣又富有创意地带领志愿者利用废旧纸张折叠吐痰袋,带领志愿者分头在车站、商业区等人群密集的繁华路段免费向市民发放,倡议市民保持城市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在积累经验后,她又与公交二分公司携手,在16路、22路等66辆公交车中设置“爱心纸袋箱”,方便乘客取用。截止到目前,郭大姐爱心之家的志愿者共发放吐痰袋8万余个,并先后走进6所中小学校教学生叠吐痰袋,宣传环保。

郭连荣还与汕头、潮州等5城市的义工组织联手,举办了“环保、清洁从心做起”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007年5月4日,在大连市文明办、环卫处的支持下,郭连荣发起并组织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清洁城市我们一起行动”的“绿手帕”活动。

为推动节能减排,实行垃圾分类从源头做起,郭连荣创造性地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宣传垃圾源头分类的重大意义,到农村中宣传做好危险垃圾处理的必要性。

多年来,郭连荣在奉献着爱心的同时,也感受着来自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她本人曾先后荣获“中国热心社会公益”荣誉奖章,被评为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学雷锋标兵、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大连市“十大感动人物”、大连市“十大助残模范”、大连市“十大爱心人士”、大连市“十大清洁大使”,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而“郭大姐爱心之家”也获得了辽宁省“雷锋号”、大连市沙河口区“十大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仲丛贵 辽阳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调运员

杜雷 锦州市供电公司黑山小东供电所所长

张孔祥 营口站前区振华社区居民

潘中山 铁岭市昌图县四面城镇丰林村村民

奋不顾身的救人英雄——记辽阳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调运员仲丛贵

仲丛贵是辽阳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物资总库工人。为了挽救溺水老人的生命,面对冰冷的湖水,55岁的他那奋不顾身的勇敢一跃,成为辽阳石化干部员工津津乐道的最美定格。

2012年6月7日,下午4时40分,为了筹备女儿婚礼而休假的仲丛贵,开车经过辽阳市宏伟区仙鹤湖西岸,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呼叫声。他心头一紧,赶紧停下车跑到湖心桥边,发现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掉进了3米多深的湖中。意识到情况危急,擅长游泳且对水中救护有丰富经验的仲丛贵甩掉衣裤,翻过栏杆,凌空一跃,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湖水中,向落水者游去……

就在仲丛贵抓住溺水老人的头发时,老人一个微弱的悸动让他心头一宽:“还好,老人还有生命体征!”可是仙鹤湖四周立陡,垂直的石砌岸体不仅没有任何攀附物,而且长满了青苔,他们根本无法上岸。仲丛贵开始大喊请求支援。这时,溺水老人的儿子救父心切,也扑了过来。他们一人用手托住老人的下腭,另外一人用手托住老人的手臂。随后,岸上的群众越聚越多,有的向他们扔来了泡沫箱,有的扔来了盛装食用油的油桶,还有的把自己家的豆角架拔了下来也扔进了湖里。

一名群众找来一根长麻绳放入水中。仲丛贵大喜过望,赶紧潜入水下,把绳索系在溺水老人腋下。可当绳索被迫不及待地拉起时,竟被意外地挣开了,老人再度落入水中。仲丛贵赶紧又潜入水中,把绳索系牢,并反复查看,确认不会再被拉脱了,才大喊了一声“起!”可当老人升到缓步台边时,他的身子被台子的底沿卡住,根本升不上去。看到这种情况,原本水性就不好、此时已经有些体力不支的溺水老人的儿子情绪突然失控,绝望地大声呼喊且开始呛水。这让体力消耗极大的仲丛贵措手不及,刚刚好转的情况再次陷入危急。

55岁的年纪再加上长时间在水中持重,仲丛贵有些吃不消了。他一手托住溺水老人儿子的下巴,将他推靠在岸边,使其不至于呛水;另一只手托着溺水老人,以防他再次掉入水中。岸上的几个年轻人把身体悬到了缓步台的外侧,将溺水老人拖了上去。这时,仲丛贵在水下已经坚持了24分钟。当他帮助溺水老人的儿子也成功脱险时,仿佛把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都用完了,最终在现场群众的帮助下他才得以上岸。

就在他踉踉跄跄地回到自己车上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放在车里扶手箱上的黑色手袋不见了,那里有他的身份证、银行卡,还有给女儿筹备婚礼的2600元现金。周围的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谴责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可仲丛贵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算了,人救上来就好。”

救了人,却不希望被过多关注的仲丛贵悄然离开了现场。有人说他是英雄,可他却说:“我只是伸出了本应伸出的手,遇见了,不能不管。”有人说他是傻子,他笑着应道:“虽然傻了点儿,但心里踏实。”有人问:“你救个人,结果还丢了钱,以后再遇着这事还管不?”他斩钉截铁地说:“管,当然要管!要是见死不救,连自己这关都过不去!”有人问他到底图个啥?他掷地有声地回答:“啥也不图,在国家需要、企业需要、老百姓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其实,能为别人做点儿事,那是自己的荣耀。”

仲丛贵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引起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华商晨报》 《千山晚报》 《辽沈晚报》等媒体获知消息后,迅速派出记者采访,详细报道了事情经过。随后,《中国日报》 《中国青年报》 《山东商报》 《湖南日报》 《重庆晨报》 《黑龙江日报》等平面媒体,辽阳市电视台新闻栏目、辽宁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及《新北方》栏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及《新闻1+1》栏目等电视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等广播媒体获悉新闻线索后,也纷纷打电话或派出采访组赶赴辽阳采访,并相继在显著位置和重要时段刊播仲丛贵的事迹。凤凰网、搜狐网、新浪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门户网站竞相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天涯论坛、百度辽化论坛、铁道论坛等各大论坛争相转发。

仲丛贵在他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总能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施以援手。2006年4月10日,辽阳市下达河中心堡村柴火垛引燃大火,他组织村民在消防车到来前将大火扑灭;2008年8月4日,在辽阳市小北河镇外水塘,他救起一名11岁的溺水儿童;2010年7月4日,在辽阳市宏伟区龙鼎山东山湖,他救起一名14岁的落水智障儿童;2011年10月8日,在辽阳市宏伟区龙鼎山东山湖,他成功救起一名65岁溺水老人。

仲丛贵在普通工人的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他当过保管员,保管红砖两年半,业务交接时竟盘盈三万四千多块,这是他从土建施工中节省下来的;他当过材料员,以“小气”著称,施工结束后现场所有剩余材料全部收回;他当过计划员,在窗口单位工作九年,管的钱一笔不差,分角不缺;他当过安全员,在联苯炉拆除现场,冒着剧毒气体排放的危险监护在联苯炉口,为其他人员的安全作业提供了保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