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1:41:30

点击下载

作者:王鹏,黄华峰,曹珂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

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试读:

前言

云计算需要云的高远,也需要静水的踏实云计算需要云的自信,也需要静水的实干云计算需要云的激情,也需要静水的深厚

一直想写一下云计算产业的战略问题,但心中已成却又提笔忘字,直到成书的这一稿,其实也并不是特别满意,因此自己十分地苦恼。后细想若有所悟,原来是云计算产业之大已不是我辈用文字所能描述,联想到中国文化和艺术之博大,文化艺术的穿透力远胜于我们的文字,很多东西讲出来了反而是肤浅的,尽在不言中才是真正的博大,所以力邀紫砂工艺师久香居的许志健先生,做壶三把,将中国古来的“大象无形”、“静水深流”、“大道至简”之理刻于紫砂之上,通过文化、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让读者自己体会文字之外的东西,一万名读者会有一万种看法和体会,这就是中华文化艺术的魅力。紫砂从内在发出的光芒和朴素的外表正可以体现中国人在面对技术挑战时的大气与信心。

毫无疑问,云计算是中国IT产业的一次重要机会,经过这两年的发展云计算已进入一个胶着的时期,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企业都处于“进不知路在何方,退又恐机会丧失”的状态。褪掉繁华后的思考才是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大量云计算中心的建立并不是中国IT产业目前的首要任务。本书不想给出任何的结论,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来迎接新技术的挑战。

感谢倪光南院士对本书的关心,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宽带基金、软资、800APP、世纪互联、中兴通讯、华赛等机构和企业的支持,感谢唐华、任超、陈磊、董静宜、袁兴德同学。特别感谢陈晓攀对云计算的执着,多次在思考云计算架构时坐过了车站,也感谢他向实验室提供的新茶,使我们能从茶中品味中国的文化。

我们的云计算研究工作虽然没有任何资金的支持,但我们和宽带基金的田溯宁先生,软资的朱世晋先生,世纪互联的蒋建平先生、石军先生、石广海先生,中兴通讯的罗圣美先生,何军先生,迈普的肖志辉先生,华赛的于浩先生之间进行的讨论使我们能站在较高的产业链层面来看待中国的云计算,本书的许多观点都来自于同他们的讨论和交流的心得,他们的睿智是无价的。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虽在尽力追赶但毕竟力量有限、水平有限,错误、偏颇的观点应该比比皆是,请读者指正。编者2010年5月

第一篇 中国文化与云计算

技术是有文化的,有文化的技术才是有生命力的。中华泱泱大国,源于五千年文明血脉的中国IT产业将在云计算时代对源于西方文明的技术侵略实施强有力的阻击,我们有包容之胸襟,但不能仅仅作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而存在。中国的IT产业将在云计算时代以“大象无形”之战略、“静水深流”之作风、“大道至简”之智慧,面对世界,迎接挑战,以内敛之光照耀中国未来的IT产业。

紫砂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素质、素形、素色、素饰,而这种“大道至简”下的文化却常常给人以长久的震撼和感动,其“静水深流”之品格,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象无形”。

如今的IT时代,我们见多了浮躁与炒作,中国的传统思想在所谓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早已偃旗息鼓,最后我们不但没有成为世界先进的技术强国,反而沦为了世界IT产业的垫脚石。

云计算产业是中国IT行业未来的希望之一,我们需要将它的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学习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首先让我们用心看看这三把壶:大象无形之壶、静水深流之壶、大道至简之壶。同时感谢许志健先生将其心灵之音通过这三把紫砂壶传递于我们。

云计算时代的中国精神

对于那些希望从本书中获得大量技术知识的读者来说,看见这个题目也许会比较失望,然而,中国云计算产业真正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精神。而中国,IT产业历来是一个缺乏精神的行业,充斥着喧嚣和浮躁。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向基础学科蔓延,而我们自己也或多或少地被卷入到这种喧嚣之中。

其实中国历来是一个不缺乏精神的国度,而文化、艺术与技术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认为讲传统是迂腐的行为,那么大家请看看坐落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雕塑“物之道”,它就是李政道先生用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来诠释现代高能物理: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陈省身、杨振宁、范曾之间的伟大友谊也说明文化、艺术与技术之间本没有迈不过去的门槛。

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均源于自然,与西方符号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文化与技术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力量。云计算产业的成败关键不在技术,是在于我们这些IT人能否重新找回自己的精神,所以,本书一开始便以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展开。

信心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宽宏大气的文化,五千年文化精神的沉淀,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中国的文化精神大气而不霸道,中国的文化精神隐忍而不张扬,这便是所谓大象无形,它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信心。

行动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内敛的文化,内敛不是退让而是积蓄力量择机而发,一举致胜。因此,内敛之光往往才是最有穿透力的。弓的弯曲是为了远射,静水深流是为了汇入大海。避其锋芒而击某要害,是云计算战略的要点。

技术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简约的文化。中国人用“枯藤老树昏鸦”这样的诗句,寥寥几个词就描画了深远的意境;中国的太极图对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做了高度的概括,而正电子的发现也证实了太极图的预言,这就是大道至简。完美技术的外在表现应该是简单的,云计算技术也不例外。

云计算战略——“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之战略:古朴纯厚,不媚不俗。

中国目前的IT产业其实早已蕴涵着云计算时代的“大象之气”,却没有形成“大象之形”,这正是我们用“大象无形”来形容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现状的原因。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我国许多的企业都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产品,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自己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挖掘,寻找自己具备的云计算特征。

虽然,我们往往会以浮躁二字来形容我国当前的产业情况,但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中国的企业在为自己寻找云计算时代合适的产业定位,同时也说明我国的云计算产业是有基础的,只是目前没有有效的整合和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大象无形”向“大象有形”的转化,是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共同努力的,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各自为阵,最终使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大象无形”之气在国外强大的压力下“烟消云散”。

云计算的出现给了中国一次难得的战略机会,使我们和国际尖端技术有可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国际各个企业如今都面临着从零开始的问题,甚至连Intel这个掌握着计算机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云计算时代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云计算对单个CPU的计算能力不再像Intel所鼓吹的那样,需要不断的升级,而中国目前的芯片制造技术在云计算时代也许就能派上大用途;微软这个软件帝国的主导者也被云计算逼得慌忙应战;Google这个云计算的提出者在提出云计算概念之后也面临着自己只拥有一个专用云——搜索云的困境,而其他技术体系也许并不一定适合全部的云计算应用。这些都给予了我国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使我们有时间去追赶国际最高水平。

有人认为云计算是中小软件开发者的梦魇,但殊不知中国大量的中小软件开发企业将在云计算时代获得新生,他们是中国云计算“大象之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软件开发企业在云计算时代只需要关心自己的应用本身,而不需要考虑服务器、存储、带宽等问题,甚至部分市场营销的工作也由云计算运营商所承担,中小软件开发商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所熟悉和善长的工作。

从战略上看,中国的云计算产业首先需要有“大象”出现。这就像造船一样,首先需要有一个船的骨架,最后才能将雷达、发动机、螺旋桨装在上面。云计算是一个产业,具有庞大的产业链,因此由谁来“造船”就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问题,那让我们来看看造云计算这艘船需要的条件有哪些?资金、带宽、客户量,具备这3个条件的团体都可以看作是云计算产业的造船者,即产业链的核心整合者。中国目前大体具备这3个条件的企业有如下几家:通信运营商、世纪互联、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等。

当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其实造船也是可以进行协作的,这样我国具备造船能力的团体就会更多,像宽带基金这种拥有资金的团体也可以归入造船者的行列。在这场改革之中,我们最需要清楚的是,云计算不是哪片云彩能下雨的问题,而是必须将所有云彩都聚集起来,才能下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荡涤中国现在的IT产业格局。

其实在中国,云计算产业链早已存在:800APP在做云应用,华为、中兴在做通信,华赛在做存储,讯鸟软件在做呼叫中心虚拟化,联想、曙光在做基础设施,中国的龙芯也有望在云计算中获得新生,还有很多的中小软件企业也蕴涵着巨大的力量和创造力,这些都是中国云计算这艘产业之船的重要零部件。“大象之气”的凝结是中国目前的重要任务,这也就是产业链的整合问题。

产业链整合的基础是控制核心,我国应解决如何控制云计算产业链的核心的问题,不能再扮演软件外包这种产业链非核心的角色。云计算的产业链有别于传统IT产业,它呈现出运营产业链和制造产业链两条产业链条,而这两条产业链又像DNA双螺旋结构一样相互交织,互相支持。

制造产业链为运营产业链提供软件和硬件的设备支持,主要体现的是技术特征;运营产业链为制造产业链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资金密集特征。从逻辑上我们可以认为整个产业链是由两条产业链构成的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两条产业链又存在着紧密结合,IBM等企业建立云计算中心就是希望能将制造和运营产业链全部吃下,因为它同时具备技术和资金的优势。

中国云计算的产业链需要大船,因此需要有出现多个“造船”的企业。在我看来,具备造船能力的中国企业包括:电信和网络运营商、世纪互联、腾讯、阿里巴巴、宽带基金等。这种造船活动,通常应该是运营产业链上的企业所完成。

因此我国云计算产业现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下。

1.尽快出现一批造船企业。

2.解决云计算核心软件的研发问题。

3.实现产业链的整合。

产业链的整合需要国家、资本、企业三方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以实现其“大象无形”的目标,我国需要出现多个“造船”的企业,实现对现有产业的整合和控制,否则中国云计算产业迟早会被国外所攻破,只有控制了产业链才能控制云计算产业的“大象”之道。物联网提出的提出更是为云计算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应用基础,国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提出的支持为云计算提供了机遇。中国云计算的“大象”之气正在形成!

云计算产业——“静水深流”

“静水深流”之作风:质朴无华,海纳百川。

温润如女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女,沉稳如君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大象无形”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做云计算的问题,“静水深流”则是回答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做云计算的问题。也许这一节所讲的内容不是技术问题,但却是相当重要的。每当新的技术和理念出现,我们可以选择观望、鼓噪或实干,然而必然只有实干才是最后的成功之道。“静水深流”这种对待事情的态度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山间静水最终必定能成为大江大河中的蓬勃之流。而我们在江河湖海中看到的每一滴水都是从涓涓细流汇集而成。

云计算自从被视为热门技术之后,所有的IT企业唯恐赶不上这趟班车,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系统,建立自己所谓的云计算中心,甚至在股票市场中提出云计算概念股,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目前云计算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产业整合并未完成,云计算中心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基础,而真正需要大家潜心去做的基础研发工作却没有几个企业愿意真正的投入。

中国目前的IT产业大部分企业是在等待和观望,希望又有一个像Windows一样的系统能被自己直接使用,部分地方的政府也加入到这样一个鼓噪的产业环境中,本来就需要引导的产业已经走到了歧路,如此下去,当我们某一天醒悟时,满眼看到的还是Google、IBM、微软的LOGO,中国可能再次被云计算产业所抛弃。

中国的文化向来不主张鼓噪,“静水深流”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静水”的力量是巨大的,地下千年流动的静水能塑造出复杂美丽的溶洞,无数山间静流能汇成大河。我们前面说过中国是具备云计算产业基础的,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每个企业都能将自己作为一溪静水,做好自己的工作,埋头在山间静流。

中国文化一直认为“静”能制“动”,这里的“静”不是指停止不动,而说的是长期的默默积累。云计算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政府在产业中的作用不是参与在企业的鼓噪之中,而是要解决如何引导这些静水汇为大河的问题,政府就是这些静水流经的河道,应避免静水在还没有汇入大河就干枯掉。

中国在云计算上的成功将可能源于企业的务实、政府的正确引导,观望和鼓噪都有可能使中国云计算遭受打击。一个产业最为高贵的气质就是“静水深流”,很多成功企业真正核心的技术其实并不是在广告中宣传的技术,而是自己实验室中的技术,许多技术可能要在3~5年后才能在市场上大面积地使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象无形之产业,任其静水深流”。“静水深流”体现了一种智慧、包容之道,“静水”是一种态度,“深流”才是本质,心“静”而手“动”,才是处世之道。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踏实地前进”,踏实是态度,前进是本质。云计算产业应该广泛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踏实工作,稳步前进,不流动的静水是没有前途的。在和国外新技术的竞争中,中国文化中的“静”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所以中国的IT企业和政府应以“静水”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新兴的产业,以“深流”的行动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静水深流”的另外一层涵义就是以至柔克至刚,云计算的提出为中国IT产业提供了以退为进的机会。水的特性是中国人所推崇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的特性是我们面对技术挑战时的最佳态度。

静水深流放在云计算产业中就是要做到“避锋芒而击要害”。这里的“避”和“击”都是动词,代表行动,它便是“流”,也就是说中国IT产业必须要真正地行动起来,而不应在表面鼓噪;这句话中战略层面的两个词是“锋芒”和“要害”,这里的“锋芒”和“要害”都指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他们的“锋芒”在哪里,“要害”在哪里,解决了这2个问题我们才能进入“避”和“击”。静水深流体现了水以柔胜刚、以弱胜强的哲学道理。

多年来,我国的IT技术落后国外很多,国际企业的“锋芒”就是我们的“要害”。现在,让我们先来理一下在云计算时代国外的锋芒有哪些?硬件技术、软件技术、资金、管理、人才、产业链整合能力、国际化生产能力……我想这些我国都应该是落后的,都是我们应该“避”的。

表面上看,我们好像无处可躲藏,已无胜算,然而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我国IT产业翻身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已让国际巨头露出了自己的“要害”。我国在计算机芯片技术上是落后的,这一点我想没有人会有异议,按照IBM、Intel所制定的传统“规矩”,我们必须不断地升级计算机系统。

这就是IT产业传统的“UPDATE”游戏规则,只有不断升级才不会落后,相关的软件企业如微软也相应地跟进,不断推出更为消耗计算资源的软件系统,使全世界都被卷入这个快速发展的车轮下,最终使我们所有的技术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巨头们早已占尽了先机,控制了产业链的核心,而我们的芯片一研制出来就是淘汰品。计算机成为了一种快速消费品,我们被迫必须不断更新,从而被国外企业绑上了一辆高速发展的技术战车。

云计算概念中有一个概念使这个快速运行的车轮露出了要害,这就是“资源池”的概念。大家可能很纳闷为什么“资源池”会是巨头们的要害,并且它的出现将终结“UPDATE”游戏规则,云计算中心的每个计算节点不用再跟着IBM、Intel等企业不断升级自己的系统,只需要不断增加资源池的大小就行了,Google的模式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可以采用廉价的低端服务器来构建庞大的云计算中心,使云计算中心不再是用快速消费品来构建。

云计算体现了集体的计算能力,而不是个体的计算能力。这就给我国的芯片制造、服务器制造业争取到了发展的时间和被市场应用的机会,而芯片制造商慌忙推出的众核计算也是为了应对云计算的挑战。

近来全国各地都在建立所谓的云计算中心,然而只要细加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中心几乎都是原来高性能中心的变种,采用的仍然是快速消费品的构建方法。采用这种方式推进云计算产业可能正中国际巨头们的下怀,他们需要的就是把我们被绑上高速发展的软硬件战车。

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要害,应该如何去“攻”呢?全产业链出击肯定不是上策,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我们需要攻击的只是云计算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云计算核心软件技术,这类软件就是构建云计算中心的基础软件,实现将廉价服务器、存储、服务整合为资源池的软件系统。这类系统国外并不比我们先进多少,包括Google也只是将搜索系统的资源整合做得较好而已,其他公司如微软也是在匆忙地应战,可以说现在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云计算核心软件系统,而国内大量的企业等待出现可以现成使用的软件系统的思路是很被动的。

云计算核心软件系统是云计算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上可以推动国产芯片、国产服务器产业的市场应用,对下可以整合大量的中小软件企业开发基于核心平台的云计算应用软件,带动整合IT产业的发展。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架构师王坚也撰文指出:“如果能让至少50%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用上基于龙芯的服务器,对我国计算机产业将是极大的促进。”

当然云计算核心软件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它本身就需要一定的产业整合才能完成,因此从我们国家的产业战略上可以鼓励具有资金、带宽、技术、服务器优势的企业进行产业合作,务实地构建中国云计算的产业核心。

云计算技术——“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之智慧:技艺融合,有容乃大。

对于云计算技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云计算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想要进入云计算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有人认为云计算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是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我们不想对这两种观点做出评价,因为每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出发点。

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道至简”是对科学技术的一个十分深刻的理解和描述。科学技术的美在于其“至简”,牛顿的3大定律完整地描述了宏观世界的复杂运动规律,看似复杂的运动表象,下面隐藏2的是优美的科学描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更是将科学的“至简”表现得淋漓尽致,原来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有着这么简单的关联关系。

IT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电子管时代的臃肿,经历了软件危机导致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失控,发展到今天的云计算,IT产业总给人一种浮燥的印象。人类现在已能造出飞向火星的飞船,但面对IT产业有时却显得束手无策。

这段时间,由于出差的原因,我经常乘坐飞机。有一次,当我在机场注视着一架正在起飞的飞机时,发现原来飞机的结构和外形是非常简洁漂亮的,特别是在起飞的时候有一种凌空跃起的美感,飞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输工具,而从整体看却又那么简洁。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IT产业中的软件,软件产品到目前为止都是一个无法实现可靠运行的产品,几乎没有一款软件不出现Bug及非正常停机的现象,程序员和用户对此已是习以为常。如果飞机也像软件一样,那后果就不堪设想。IT产业的这种困惑正是由于“大道至简”的朴素哲学理念未能有效地被IT产业的从业者所理解而造成的。

云计算理念的出现正在把IT技术推向高级阶段,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所出现的新的计算体系。从逻辑层面上讲它是一个更为高级的技术逻辑和抽像,各个公司纷纷提出自己的云计算架构思路,这些思路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已有技术基础和利益基础,却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云计算技术是现在计算技术的高层逻辑,因此云计算计算的架构体系应该体现出对现有技术逻辑抽象过程,这种过程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就像牛顿定律一样将自然界的复杂运动归结为简单的3个运动方程,体现出“大道至简”的美感。这种“至简”并不意味着简单,而是一种对技术更为本质的认识,需要大家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云计算的基本思路其实并不是复杂化技术,而是对技术逻辑的简化,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其实都不是技术逻辑的复杂化,而是技术逻辑的简化。中国哲学中的“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云计算基础逻辑的“至简”反而使它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包括“物联网”都是在云计算体系下的一个特殊应用,云计算技术简化了物联网的应用复杂度。

很多人说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这种表述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够简洁,不符合“大道至简”的理念。云计算的核心是资源的整合,而且是大量复杂的资源整合过程,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用户看到的就是良好的服务,后面复杂的资源整合过程用户是没有必要知道的,这才是云计算“大道至简”的含义。

所以云计算中的“大道至简”有两层含义:首先,云计算技术本身应该有一种简捷的表述和实现;其次,云计算技术的作用是实现现有IT架构中的资源抽象和简化,形成简洁的资源池。

第二篇 云计算篇

云计算的定义

本来,我并不想对云计算做出定义,因为我一直觉得云计算是一个描述性和体验性的东西,并且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因此很难准确地定义它,但感觉如果不给出一个定义,又好像交不了差,所以还是给出了一个云计算的广义定义。但对于这个定义,我们也还是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解释。

广义的云计算定义:将IT资源整合、抽象后提供给用户的一种产业模式及技术体系的总称。

具体解释如下。

1.由于云计算和产业链及产业环境联系很紧密,所以我们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一个非单纯的技术化的定义,我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技术体系与产业模式结合的总称,如果仅仅从技术上对云计算进行定义,那么很多云计算的特征将无法解释。

2.云计算需要整合的资源,即经常所说的资源池,它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用户资源、云应用软件资源、服务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这些资源都会被云计算整合并抽象为用户能方便使用的资源池,因此资源池在云计算中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计算和存储两种资源。这种广义的云计算资源整合能力使云计算的概念必须脱离仅仅是技术的定义,这样我们才能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云计算。

3.云计算技术就是为资源的整合和抽象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处理和存储技术、不可信节点架构技术、安全技术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都是为资源整合和抽象提供不同层面支撑的技术。

4.从云计算的广义定义来看,云计算具有很强的战略产业的特性,这也是为何政府企业都对云计算抱以极大关注的原因。

5.云计算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所形成的庞大资源池将成为许多延伸产业的基础平台,从而深刻地影响大量的现有产业,如物联网、家电产业等。

由于云计算需要整合的资源种类很多、涉及面很广、难度很大,所以政府在云计算产业的整合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云计算产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产业,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进行思考。

对云计算的思考

云计算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今国内到处是一片云海,IT行业言必称云,一夜间突然发现以前的很多企业都成为了云计算企业。用户在这种氛围下对云计算充满了憧憬,云计算已经成为了未来IT产业的象征,云计算几乎被认为可以解决现在IT产业存在的所有问题。我们自己也被云计算美妙的未来所感染,一时间大家都成为了所谓的云计算专家。

然而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张弛结合,越是业内一片云山雾罩,我们越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对云计算做更加深入的分析。历史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曲折反复的过程,云计算技术本身也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合阶段。张是发力,弛是积累,对云计算技术的反思是为了未来的发力。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对云计算已有了相当的了解,然而了解得越多,反而发现越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我们首先还是肯定云计算将在未来的IT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代表了IT技术当前发展的趋势。然而对于一些问题我们是还需要认真地对待和反思,下面我们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

云计算到底能做什么

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万能的技术,云计算同样不能被当成万金油,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对于现有问题我们还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将云计算的标签贴在所有行业的身上。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云计算的确能解决现有IT应用中的大量问题,也的确是一项相当有前途的技术,然而也必须承认的是有大量问题不是简单地采用云计算就能解决的。

云计算的技术边界是如何定义的

近期我们有这样一个讨论议题,云计算在IT技术架构中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哪些部分应该是属于云计算技术层的,云计算技术的定义边界定在哪里最能保证灵活的应用接入。我们是在现有IT技术架构中找到云计算的位置,还是为云计算建立一个全新的架构。如果把云计算系统看作中间件,那云计算就是在现有IT技术体系下一个新的技术方向,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答:云计算是否就是中间件?

云计算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有哪些

云计算技术是否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难题,从大量的企业宣传来看,云计算所有的问题都已被解决,仿佛我们马上就能进入云时代,然而我们在目前还没有看到一款真正意义的云计算系统,大量的现有云计算系统可以认为是WEBOS、SaaS、网络存储、中间件或并行计算等技术的翻版。Google是否在技术上将全世界的技术人员都忽悠了?Google云目前只能被称为垂直化的搜索云,Google的云体系在搜索应用中确实体现出了优良的性能,然而云计算系统不只是用于搜索,它可能要面对大量复杂和个性化的应用。

例如一个算法的并行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通用的方法,我们如果要将一个问题进行分布式的处理,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一种特殊的并行化方案。对于Google来说,目前只是有效地给出了解决搜索引擎问题并行化的方法,而全面解决所有问题还有待时日。这里面的关键技术是需要大家长期积累的,云计算技术的成功也许就是由1万个小创新点共同构成的。

云计算时代是否会有新的产业环节出现

云计算是对IT产业现有模式的变革,我们现有的IT产业链是否具备进入云计算时代的基础,云计算是否要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我们可能需要解开现有的IT产业链,加入新的链环,以构建云计算时代新的产业链。

现有IT产业链中的企业在云计算产业环境中的生存模式

目前很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冠以云的名字,就以为自己已经入了云计算的伙。然而,真正进入云时代后,这些企业现有的生存模式是否能延续,是否需要做大的变更,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毕竟IT业界出现的炒作太多了,只靠一个名字的更改就算进入了云计算的领域,如此炒作的成分还是偏多。

未来是多个垂直云,还是通用云统一垂直云

云计算的未来是分是合,还是分合皆备,这也是一个问题。从云计算的发展史来看,首先出现的是垂直云,如Google的搜索云、SaaS云、存储云,垂直云大大降低了云计算的实现门槛,为云计算的提出做出了贡献,未来云计算的主流模式是垂直云的天下,还是被统一到几个大的通用云体系下,这一点我们还是不得而知的。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这符合IT绿色应用的潮流,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也只是提出一些看法,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云计算领域的工作者们在现阶段需要平静下来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产业、技术、市场、用户的观点全面反思现有的云计算,这对于促进云计算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云计算与物联网

随着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说道,要“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

物联网

研发应用”,以及IBM公司“智慧地球”理论的推出,在被遗忘了十多年之后,物联网又重新赢得了世人的关注,站在IT行业的最前沿,甚至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物联网

物联网,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物与物相连成网。它实际上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最初是为了提高基于互联网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而设计的。

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4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从它的产业链来看,无论是RFID技术、智能芯片技术,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其实都早已存在,甚至趋于成熟,开发难度应该不大。那么是什么赋予物联网这样的魅力,能让我们国家如此地重视?

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研制的中国芯——“唐芯一号”,其无线网络已基本覆盖整个国家。全球领先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成熟特别是我们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开始应用这种芯片,使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有所不同,不再受限于外国的芯片、软件,而享有自己的话语权!这在中国IT业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是零的突破、质的飞跃。

物联网与云计算

芯片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全球导航系统技术等技术的一应俱全,物联网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为何?这个问题的答案实质上就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那物联网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是物还是网呢?

物联网,有物也有网,物网结合,物离不开网,网也离不开物,那么物网孰重孰轻?一个“联”字道破天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互联网,而不是物。传感是容易的,信息的收集已不难,感知信息的传送也不再是问题,实质上难就难在海量信息如何在整个互联网上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功能强大的业务管理调度平台,否则再强大的物联网也只不过只是一个又小又破的专用网,其结局不言而喻。换句话说,物联网的问题不是别的问题,就是平台的问题。没有平台,只谈物联网,那就是空话一句。结局注定不会有任何改变,只能早早以过眼云烟收场。

在国内云计算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到处是一片云海的今天,物联网还会是昙花一现吗?答案毋庸置疑,不会。殊不知云计算为何而生。它正是为了解决平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完整的体系架构,让世人看到了物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发展的希望。

有了云计算,也就有了平台;有了平台,物联网就有了稳定的根基;只有有了稳定的根基,物联网才能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物联网虽不因云计算而生,却因云计算而存在,它只是云计算的一种应用。源于物联网中的物,在云计算模式中,不过是带上传感器的云终端,与上网本、手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物联网只有在云计算日渐成熟的今天,才能重新被激活的主要原因。

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新的平台必定造就新的物联网,把云计算的特点与物联网的实际相结合,云计算技术将给物联网带来以下深刻的变革。(1)解决服务器节点的不可靠性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器的出错率。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从局域网走向城域网,其感知信息也呈指数型增长,同时导致服务器端的服务器数目呈线性增长。服务器数目多了,节点出错的概率肯定也随之变大,更何况服务器并不便宜。如今商场如战场,节点不可信问题使得一般的中小型公司要想独自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是难上加难。

而在云计算模式中,因为“云”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即使同时当掉几台,“云”中的服务器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冗余备份、热拔插、RAID等技术快速恢复服务。

例如云计算之父——Google,它不再一味追求单个服务器的性能参数,而更多地关注如何用堆积如山的集群来弥补单个服务器的性能不足。对单个服务器性能要求的降低,同时也减少了相应的资金需求。以至于对于当机的服务器,Google采用的是直接换掉。云集群的加入,能够保证物联网真正实现无间断的安全服务。(2)低成本的投入可以换来高收益,让限制访问服务器次数的瓶颈成为历史。服务器相关硬件资源的承受能力都是有一定范围的,当服务器同时响应的数量超过自身的限制时,服务器就会崩溃。而随着物联网领域的逐步扩大,物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而物的信息也必然呈爆炸性增长,随之而来的访问量定然空前高涨。

因此,为了让服务器能安全可靠的运行,只有不断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和购买更高级的服务器,或者限制同时访问服务器的数量。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致命的缺点,服务器的增加,虽能通过大把的金钱解决一时的访问压力,但设备的浪费可想而知。

这是源于访问量的不确定性变化,随着年份、季节、节假的变化,访问量也会产生变化。限制访问数量虽能节约资金,但给用户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会对公司产生致命的伤害,就拿百度、Google来说,今天我访问失败,明天你访问失败,后天他访问失败,请问到第四天、第五天……谁还会用它们。然而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使其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云模式中服务器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访问的压力,还经济实惠,何乐而不为。(3)让物联网从局域网走向城域网甚至是广域网,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局域网中的物联网就像是一个超市,物联网中的物就是超市中的商品,商品离开这个超市到另外的超市,尽管它还存在,但服务器端内该物体的信息会随着它的离开而消失。其信息共享的局限性不言而喻。

但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的信息直接存放在Internet的“云”上,而每个“云”有几百万台服务器分布在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各个角落,无论这个物走到哪儿,只要具备传感器芯片,“云”中最近的服务器就能收到它的信息,并对其信息进行定位、分析、存储、更新。用户的地理位置也不再受限制,只要通过Internet就能共享物体的最新信息。(4)将云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增强物联网的数据处理能力,快速做出商业抉择。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大,业务应用范围从单一领域发展到所有的各行各业,信息处理方式从分散到集中,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

运用云计算技术,由云模式下的几百万台的计算机集群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并通过庞大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自动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子任务,快速地对海量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挖掘,在短时间内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物联网的商业决策服务。这也是将云计算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给物联网带来的一大竞争优势。

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任何技术从萌芽到成型,再到成熟,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云计算技术作为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前沿技术,尚处于成型阶段,自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标准化问题。虽然云平台解决的问题一样,架构一样,但基于不同的技术、应用,细节很可能完全不同,导致平台与平台之间可能无法互通。目前在Google、EMC、Amazon等云平台上都存在许多云技术打造的应用程序,却无法跨平台运行。这样一来,物联网的网与网之间的局限性依旧存在。

其次是安全问题。物联网从专用网到互联网,虽然信息分析、处理得到了质的提升,但同时网络安全性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Internet上的各种病毒、木马以及恶意入侵程序让架于云计算平台上的物联网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最后是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版权问题。在云计算模式中,各个加入云模式的物联网之间可能通过相关的协议彼此相互共享数据信息,而数据信息是与利润直接挂钩的,利润的问题必然带来版权纠纷问题。因此,要想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能更好的发展,版权问题不能不考虑。

云计算作为互联网全球统一化的必然趋势,其统一虚拟的基础设施平台,方便透明的上层调用接口,计算信息的资源共享等特点,完全是在充分考虑了各行各业的整合需求下才形成的拯救互联网的诺亚方舟。尽管,目前云计算的应用还处在探索测试阶段,但随着物联网界对云计算技术的关注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

云计算与SaaS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使中华文明在历史车轮的碾轧下依然能够挺立于世界之林,并且让这种文明传承后世,生生不息!在今天,国内的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的企业,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外国公司,技术雄厚、资源充裕是这些外国公司最明显的优势。

而这些优势将注定中国的企业长期置于弱势地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答案在两千年前就有了,易经有道:“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需要我们“静水深流”,积累实力,等待时机,避其锋芒而击其要害。SaaS在云计算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为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曙光,它让所有的公司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更有利于国内企业发挥专业优势,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直击外国公司的软肋,使其获得最终的胜利!

SaaS(Software-as-a-service)刚出现时候,IT行业内对其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认为软件即服务的理念透过SaaS这4个缩写字母得到了新的贯彻和实施,一定会迅速成为软件发展历史的一座里程碑。然而经过国内几年各大小软件服务商的探索,它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于是软件服务商开始反思SaaS战略,甚至准备退出这个未来的发展趋势产业。

就在SaaS业犹豫徘徊时候,云计算强势出现,并经过2009年的预热,开始全面登台,甚至有人定义2010年是“云计算”年,那么云计算与SaaS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彼此是竞争还是互惠?云计算能否最终促进SaaS发展?

SaaS带来的价值

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应用服务供应者(也就是软件开发厂商)将应用软件核心部署在自己的网络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项目多少和使用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用户不用再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购买软件,而改为向提供商租用Web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并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SaaS的使用使企业得到了信息化的快速提升。具体来说,SaaS服务可以带来如下的价值。

1.SaaS服务的收费金额少,企业一次性投资风险小。

2.用户选择SaaS服务可以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3.服务项目可以灵活地启用和暂停,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4.功能按需定购,选择更加自由。

5.SaaS服务供应的产品更新速度快,企业可以直接获取到最新功能。

6.7×24全天候服务供应。

7.不需要额外增加专业的IT人员。

SaaS的前身、今世

1998年,美国Salesforce公司率先推出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服务模式,将安装在本地电脑的传统客户管理系统重新开发为使用浏览器来操作的Web软件。

ASP 服务商将应用软件集中安装在远端数据中心,企业客户通过登录互联网远程连接进入软件操作应用。选择ASP服务的企业不用投入巨资购买软、硬件,不用设立独立的IT部门或增加IT专员,只需要付出服务租赁费就能快速帮助企业信息化。ASP的产生为SaaS的横空出世埋下了伏笔。

ASP 模式革命性地改造了软件领域的发展,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实施信息化的希望。中国电信旗下的软件服务品牌“商务领航”就是国内最大的 ASP服务平台,自2005年启动宣传以来,众多提供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公司纷纷选择与中国电信合作,将软件以ASP模式开发部署到商务领航平台中,再由中国电信出面推广、租赁给企业客户使用。

ASP 模式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因为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因素,很快被各大软件厂商所放弃。企业虽然节省了前期软、硬件采购的一次性支出成本,但支付的软件租赁费依然比较高昂,ASP服务商当时的经营观念更多的是按传统软件销售“单套授权+设备折旧+维护服务”来向用户计算租用费,用户在无法拥有软件所有权却依然还要支出高额费用的情况下逐步放弃了 ASP 租用服务,导致市场热情急剧下降。而ASP服务商也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虽然采用的是租用模式,但是对客户提供的依然是一对一服务,其服务成本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而无法降低租赁费用。ASP服务应用架构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ASP模式服务的运行过程还是一对一关系,每开通一个CRM系统使用客户,ASP服务商就需要在数据中心安装一套应用,每做一次功能升级,就需要针对多套应用逐个升级。ASP服务商后续提供的功能升级、性能维护、数据管理维护等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这种应用架构制约了 ASP服务模式的发展。

2003年开始 Salesforce公司开始彻底抛弃 ASP模式,提出了 SaaS的服务口号。SaaS服务无论在技术体系还是运营思路上都比ASP服务有了全新的提高和改进,下面的SaaS服务应用架构图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之处和显著区别。SAAS服务应用架构图

SaaS服务与ASP服务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将软件托管在互联网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网络操作应用、存取数据,软件的所有权都属于服务供应商。

同时,SaaS服务与ASP服务在技术架构上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1.SaaS 服务应用架构中只有一套应用服务软件集中对外服务,而不是ASP服务模式下每个客户使用一套应用软件。

2.SaaS服务应用架构专门针对于海量客户而设计,多个客户操作的是同一套应用软件。

3.SaaS服务应用架构中,在客户与具体应用软件中间多了应用业务控制层和应用数据控制层。这2个应用控制层就是SaaS模式的技术先进之处,它用来处理多个客户及客户子用户的业务功能权限管理、多客户数据隔离、特殊功能定制、功能模块扩展性和多用户的效率问题。

4.SaaS服务商只需要维护一套服务平台,就能同时服务全部用户。比如服务平台可以立即开通每个新租户而无需让用户等待安装、配置;升级发布新功能,只需要升级一次服务平台,全部用户就立即可以使用新功能;数据维护、备份等工作也同样只有一个服务平台的维护工作量。技术先进性使SaaS服务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服务供应商的维护工作量,帮助服务供应商降低服务租赁费用。

SaaS 服务除了拥有比 ASP 服务更先进的技术以外,经营模式也从 ASP服务按软件套数作为计价主体改变为按应用模块个数、客户子用户数组合计价,真正满足了客户按时、按需订购的需求,并大幅降低了租赁费用。

今天在我们周围,已经出现大量的SaaS模式的软件产品,如免费邮箱,即时聊天软件,提供存储空间的网盘,在线调查、记录个人心情和资料的博客,休闲娱乐的网络游戏和在线游戏,各大银行的网银服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快钱等),最近流行的网络记账服务等,这些都是针对个人服务的SaaS应用。

除了面向个人服务的SaaS应用,2008年开始针对企业服务的SaaS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的出现,如帮助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的在线CRM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记账的在线财务软件、帮助企业节约出差费用的视频会议服务、帮助企业全面电子商务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等。

从具体的使用方式上,SaaS服务可以分为以下3种。

1.纯Web化SaaS应用

只需要登录互联网,打开浏览器就可以使用,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工具、浏览器插件。这种应用兼容多种浏览器,甚至连Google最新推出的GoogleChrome(谷歌浏览器)也已经开始被主流SaaS服务商支持。

2.“Web+浏览器插件”的SaaS应用

此类应用对浏览器有所限制,因为要安装插件的缘故,因此它们中的大部分只能支持微软的IE浏览器。此类应用的典型代表有在线视频应用、网络客服应用等。

3.带客户端工具的SaaS应用

此类应用需要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到本地电脑,使用时依然需要接入互联网以获取数据,不能充分体现免维护、移动的特点。典型代表有招商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另外就是大家经常使用的QQ、MSN、阿里旺旺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

SaaS服务与安全

越来越多的SaaS服务商(见附录1),以及大量涌现的SaaS应用给予用户丰富的选择,但是因为SaaS应用完全依靠互联网传输数据、业务数据大多集中保存在远端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因此相对于传统软件服务商来说,SaaS服务商需要考虑更多的安全因素。然而安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各大SaaS服务厂商都针对自己的应用及网络安全缺陷实施了各种安全措施。下面简单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1.金蝶友商网,域名:youshang.com

金蝶友商网目前提供在线会计、在线进销存、在线客户管理等服务,友商网从技术及法律 2 个角度采取措施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站安全。

以用户数据高安全、可用为目的,采用完善、成熟的网络架构,严格的安全设计,对网络、关键应用采取了多级容灾、冗余方案;采用国内电信级IDC 机房,配备完整的制冷、防尘、双路供电、消防系统,保证服务可用性达到99.9%;与国内顶级信息安全咨询公司合作,定期对网站进行安全加固、咨询、培训服务,确保网站尽可能安全可靠;所有涉及用户机密的数据全部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密文存储,确保原始数据安全。(2)登录安全。

提供了用户密码等级、验证码机制,确保用户密码安全,同时正有计划的实施Usbkey等银行级信息安全认证系统。(3)传输安全。

用户重要、敏感信息在互联网的传送采用SSL加密传输,防止信息被非法窃听和使用。(4)数据可靠性。

数据库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案,并定期备份至异地服务器,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可靠。(5)防止数据泄密。

严格遵循国内信息等级标准,对用户数据的访问采取严格的授权策略,任何人无用户授权都无法浏览数据。服务到期后如没有续费,将在服务到期3个月后对用户所有数据做永久删除,友商网不再保留任何用户数据,彻底防止用户数据泄密。

友商网从法律角度保障用户数据安全采取的方案,具体包括:凡购买友商在线产品的用户,将与金蝶移动互联公司签订《友商在线管理服务合同》,其中约定:双方对合同的书面资料及其他有关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透露给第三方,否则,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向对方请求损失赔偿,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保密责任不因本合同的无效、提前终止、解除或不具操作性而失效。

2.SaaS进销存,域名:spluss.cn

在数据传输上采用SSL传输加密协议,使客户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得到加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不会被黑客截获。

将数据库服务器建立成独立内网,再将内网和Web服务器相连接,采取信任机制设置,只允许Web服务器连接,同时对Web服务器使用加装防火墙等措施来提升安全级别。

考虑到进销存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性,所有客户的许可都能被其他任何人查看。而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对于用户敏感的数据,如商品价格、库存量、客户电话等,用户可以选择加密存储,也就是说,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是加密后的数据,在前台显示的时候,再用解密显示等措施来保障客户数据的安全性。

3.问道在线调查,域名:Askform.cn

SaaS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数据的安全,如何做到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安全措施有信心,问道网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部署安全工作。(1)防止用户(包括注册和非注册用户)访问非授权的数据。(2)防止非法用户破坏数据。(3)防止用户丢失数据。(4)防止泄露用户数据。(5)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

4.网贸通

网贸通是人为峰科技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在线管理一站式服务软件,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1)服务器及机房安全。

网贸通采用双数据中心运营,目前其数据库已经做了双服务器异地冗余备份,下一步还将建立多城市多机房。网贸通的数据中心均采用的是电信级IDC,因此在IDC自身安全方面有充分保障。(2)数据库安全。

针对数据库安全,网贸通做了以下保障措施。

① 数据库与程序分离,双机异地备份。这种部署模式使发生数据丢失的机率降低,即使数据库发生数据丢失,网贸通也可以及时地进行数据恢复,保证数据安全。

② 数据库中所有涉及用户机密的部分全部采用密文保存,即便系统管理人员也无法得到原文,密钥可由企业用户掌握。

③ 使用系统账号管理、密码管理、账号权限分配管理、账号管理审核等服务,保障账号分配的权限。身份权限管理体系集中式 SSO 单点登录(Cookie/Token 加密),用户无缝登录体验。用户登录后,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集合配对其功能操作。ISV 应用集中鉴权和授权体验。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访问使用专属数据库账户,并配置最小访问控制。(3)应用程序安全。

网贸通采用“PHP+MySQL+NGINX”的服务架构,运用 NGINX,可以极大地增强在高连接并发时的服务器响应,能够支持高达 50 000 个并发连接数的响应。

程序架构上,各级用户权限划分清晰、独立,数据互补干扰,完全隔离。采用了密钥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密钥以提高数据破译的难度,从而加强用户数据的安全。

数据传输过程网贸通采用了 TSL、SSL 等多种加密措施,能够使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通信本身预防窃听、干扰和消息伪造。安全服务通过维护用户访问列表、应用程序 Session、数据库访问 Session 等进行数据访问控制。(4)法律意义上的安全保障。

网贸通在与用户签订合作协议的同时,还会和用户签订数据保密协议,保证数据不会发生外泄,一旦外泄,网贸通愿意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真正从法律意义上给予用户数据安全的保障。

SaaS不是云计算,云计算也不等于SaaS

在当前的一些资料中,喜欢将SaaS列为云计算的一种,但就我们的观点来看,二者除了都具有服务理念以外,并无技术上的可比性。

关于SaaS,我们可以将其简化理解为软件应用前端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线化的软件应用,与传统离线客户端软件相比具有在线化的特点,而针对其统一特点,它的软件设计架构也会有新的思路。而从服务架构来看,云计算更多地存在于后端,提供基础服务,也就是所谓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一个优秀的SaaS应用,必然是前端应用功能和后端强大的基础综合提供服务的结合,比如Salesforce的CRM、Google的DOCS、Amazon的AWS等,因此在云计算与SaaS的关系定位上,笔者认为SaaS是云计算上的应用展现,云计算是SaaS的后端基础服务保障。

云计算将弱化SaaS门槛,促进SaaS发展

SaaS在国内一共历经了业内大款巨资探路、中小服务商搭车通行等几个阶段。几年热闹下来,却没有收获到梦想的果实,撇开软件应用功能、安全等因素,更致命的问题在于SaaS服务商在提供快捷便利、实惠价格的应用服务给客户的同时,自身服务架构建设却依然采用是传统IT建设模式,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SaaS最形象的宣传便是客户购买软件从一次性付款调整为分期付款,客户在对服务供应商和资金的投入上都有了灵活的选择权。但在云计算普及之前,没有谁能给SaaS服务商提供后端基础服务系统建设的分期付款选择,而SaaS服务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做后端基础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这就导致了前端客户采购应用的收入与后端的投入无法平衡,致使不少SaaS服务商无法长期运营,而每倒闭一个SaaS服务商,就严重降低了一次客户对SaaS服务模式的信任度。

云计算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快速的普及和发展,相应的,市场上也将会有各种类型的基础服务供用户选择,如计算、存储、数据库资源,这些基础服务作为IAAS的服务组件提供给前端的SaaS使用。

基于这种合作架构,将能大幅度降低SaaS门槛,SaaS服务商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软件的功能表现,根据业务情况动态地选用基础云服务来实现软件计算、数据存储和数据库服务,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到后端基础系统建设,也没有后端基础系统的维护任务。

协作图中左侧表示将SaaS应用部署在SaaS平台中,以获取基础云服务;右侧表示让 SaaS 应用直接获取基础云服务。以下提供当前已实现的实际案例作为参考。云计算与SAAS的协作图

1.左侧代表:Force.com

Force.com是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巨头Salesforce提供的SaaS平台,Salesforce的终端客户以及合作伙伴都可以利用Force.com开发SaaS应用,而且开发出来的新应用也被允许转售给其他客户使用。目前,已有超过12 万个围绕Force.com开发的应用,如供应链管理、货物跟踪、品牌管理、应收账款、投诉处理等。

2.右侧代表:GoogleDOCS、Amazon AWS

GoogleDOCS(谷歌文档)提供在线 Office 办公软件服务,用户接触到的前端应用展示就是传统的 Office 软件界面,所编写的文档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