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雄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9:39:24

点击下载

作者:张学亮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海上雄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

海上雄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成立领导机构

●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一文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1950年1月13日,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从莫斯科给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发来电报:“可即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1950年8月10日,肖劲光在北京主持召开海军临时党委全体会议,讨论海军的发展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成立领导机构

1949年1月8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一文中指出:

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文章分析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提出“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可见建国初期,考虑到海上技术兵器的匮乏,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一支保卫边海防的“近岸防御”型海军。对海军能力的要求,甚至包括了内陆大江两岸地区的防御。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汽车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奔赴北平。

就在不久前的3月4日,宣告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率部抵达葫芦岛港,而由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的更大规模的起义也在酝酿中。

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将渡江南下,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也将陆续展开。

3月24日下午,进军北平的中央机关抵达河北涿县。在这里,毛泽东与朱德联名签发了给“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及全体官兵的嘉勉电。

电文在高度赞扬他们英勇起义的深远意义后进而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告: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高度重视海军建设。当年,他曾形象地把人民海军建设喻为“把我国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

1949年4月23日下午,在解放南京的炮声中,张爱萍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身份,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主持会议,宣告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正式诞生。

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军种——人民海军。

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

毛泽东接见张爱萍

1949年8月10日,为便于接受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的领导,华东军区海军机关从上海迁至南京,办公地点设在原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办公大楼。搬迁工作刚刚就绪,张爱萍就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主席召见,偕林遵等赴北平。

林遵于1949年4月23日率所部25艘舰艇、1200多名官兵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之后,林遵作为张爱萍的助手参加了华东海军的创建工作。

华东海军机关迁至南京后,张爱萍向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建议,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抽暇接见一下参加华东海军创建工作的原国民党海军起义将领,以鼓舞他们投身人民海军建设的热情。

毛泽东很快答应了这一要求。

接到毛泽东召见的电报后,张爱萍心情分外激动。

长期的戎马生涯,使张爱萍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1937年延安握手道别,受命到上海组织敌后武装,他此时已与毛泽东分别13个年头了。

张爱萍迅即交代、部署了工作,然后,与林遵、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第六署署长曾国晟、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金声,以及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参谋黄胜天等,一起踏上了去北平的列车。

8月28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正门的大厅里,毛泽东接见了张爱萍等人。

毛泽东来到客厅门口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敬礼。

毛泽东一边微笑着点头,一边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到对面的沙发边坐了下来,热情地招呼大家就座。

毛泽东首先向张爱萍简单问了路上和到北平后的情况,接着便依次询问每个人的姓名、籍贯、原来做什么工作等。

张爱萍一一作了介绍。

毛泽东说:“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量建设海军的事情。从1840年到今天,100多年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中国一败再败,屡次吃亏,割地赔款,就在于政府腐败,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没有海防。”

讲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怎样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毛泽东凝视着张爱萍说,“请你们出出主意。”

借着毛泽东的提问,张爱萍简要汇报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的情况。

毛泽东赞扬张爱萍工作有成绩,办法对头,继而对林遵、曾国晟、金声等人说:“你们有丰富的海军知识和经验,有专业技术,是国宝,国家的财富。我们新海军的同志要很好地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传统和作风,你们老海军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海军团结一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保卫海防,防御敌人从海上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会见结束后,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代表毛泽东请大家共进晚餐。

进餐厅前,张爱萍向毛泽东提出,回去后准备办一张报纸,请主席题写报名,同时给部队题个词。

毛泽东热情地对张爱萍说:“你回去帮我想想,看题什么内容好。”

晚上,张爱萍、林遵一行回到北京饭店后,对题词内容进行了种种设计。

经过集体讨论感到,一条是表示建设强大海军决心的,两条是反映海军建设宗旨的。

据此,毛泽东经过调整合并,题写成一条: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另题写了4个字:

人民海军

毛泽东的题词共3张,竖排的1张,横排的2张。

毛泽东审视一番后,在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张上勾了一下。然后,对张爱萍交代说:“用哪一张,你们自己选。”

回到南京后,参加筹建报社的林彬、赵文菲、陆其明等人经过比较,最后选了毛泽东做了记号的那张上的3个字,从另一张上又选了一个字,横排在一起,作为华东军区海军机关报的报头。

毛泽东的题词,连同8月27日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给部队的题词,一并刊登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海军》报1950年1月1日的创刊号上。

朱德的题词是:

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建设一支人民的海军

刘少奇的题词是:

建设人民的海军,巩固国防

周恩来的题词是:

为建设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

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向第四野战军发出电报:

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及现有舰艇,调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刘道生同志为海军副政委兼主任,并允许由原兵团直属队抽调部分机构与干部,以作为海军直属机构之基础。

肖劲光任海军司令员的任职命令并没有同时发出。毛泽东明确表示,要等访苏回来后再定。

1950年1月13日,在苏联进行国是访问的毛泽东从莫斯科给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发来电报:

可即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据此,1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出命令:

为了统一管理现有各地海军人员及舰艇及建立人民海军,特任命肖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现在大连创办之海军学校及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今后即直接向肖劲光司令员报告工作。

说起中国人民海军的组建,建国伊始,毛泽东就酝酿着一个重大决策:组建军委海军机关,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肖劲光。

1949年10月中旬,衡宝战役才刚刚结束,身经百战的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的肖劲光,率领四野四十军、四十三军在湖南衡阳、宝庆地区,一举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的4个师。

在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消散时,肖劲光就从前线指挥所赶回长沙。在长沙,肖劲光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

迅速北上,毛主席要召见,有要事面商。

收到电报后肖劲光只带了一个秘书,便火速启程,赶往刚刚诞生半个月的新中国的首都北京。

这时,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城,正沉浸在共和国初建时的忙碌中。

肖劲光来到北京,征尘未洗,就直奔中南海。

毛泽东和肖劲光,这两位相差整整10岁的湖南人,在中南海见了面。

毛泽东笑着问:“你来得好快啊,路上好走吗?”

肖劲光急于想知道为何召他进京,不待寒暄就追问:“主席,叫我来,有什么新任务吗?”

毛泽东瞧着风尘仆仆的肖劲光,对这位经历不凡、战功卓著,又有点儿犟脾气的老乡,他再熟悉不过了。

见肖劲光大口地喝着茶水,毛泽东道:“莫急,慢慢喝。”

毛泽东在房间里边踱步边回忆说:“劲光同志,还记得吗?1925年夏天,你从苏联回国不久,和毛泽民要去广东工作,我正好也要去广东。那天晚上,在长沙水风井文化书社,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易礼容为我们饯行。一碗辣椒煸豆豉,一碗辣椒炒虾米,一碗辣椒炒百叶,大伙吃得汗流浃背!那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呀!”

肖劲光说:“主席,好记性啊!”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轻轻吸了几口,他言归正传地说:

解放全国的作战任务虽然还相当繁重,但是,尽快地组建一支空军和海军,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空军的筹建工作差不多了,中央决定让刘亚楼同志去当空军司令员。现在,华东军区组建了海军,中南军区也组建了江防部队。为了统一领导,党中央决定建立军委海军领导机构,我们想让你来当这个海军司令。今天先给你打个招呼,并听听你的意见。

肖劲光一下子怔住了。毛泽东的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操着浓重的湖南腔坦率地说:“主席知道,我是个‘旱鸭子’,根本不懂海军,当么子海军司令哟?”

毛泽东不答话,似乎等着肖劲光的下文。

肖劲光也不客气,接着说:“我晕船特别厉害。去苏联学习时,从上海上船,晕得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船,每次都晕得不轻。晕船,怎么当海军司令,怎么指挥打仗?”

毛泽东笑了笑说:“没那么可怕嘛!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是叫你去组织指挥,又没有让你成天出海!我会让刘道生当副政委,做你的助手。”

毛泽东并意味深长地说:“20多年来,我们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都是钻山沟,钻青纱帐,主要在陆地上。现在要建设海军建设空军了,派谁去当司令员呢?你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懂得我军的传统,又在苏联学习过。我们建设海军、空军,要向苏联学习,要依靠苏联援助。你们会俄语,又比较了解苏联军队,我看选定你们来当司令,还是合适的。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

肖劲光见毛泽东说得认真,神情也严肃起来。

毛泽东又列举了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来自海上的侵略,阐明了新中国建立人民海军,巩固钢铁海防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再说,我们还要解放台湾,也要有海军。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

谈话结束时,毛主席还嘱咐肖劲光:回长沙后,继续抓好十二兵团和湖南军区的工作,调海军的事等待中央的正式决定。

听了毛泽东这一番话,肖劲光不再提任何异议了。激动之余,他也掂量了肩头这份担子的重量。

12月中下旬,中央军委给肖劲光发来电报,要求肖劲光尽快到北京赴任,并明确指示:允许由原兵团直属队抽调部分机关与干部,以作为海军直属机构之基础。

肖劲光接到任职命令后,立即动身前往北京。

刘道生留下来移交十二兵团和湖南军区的工作,还在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部大门口挂上海军司令部的牌子,招收青年学生参加海军建设。

肖劲光到达北京后,便着手组建海军领导机关的工作,并宣布成立海军领导机构。

两个月后,毛泽东决定赴苏访问。行前,他专门再次召见肖劲光。毛泽东这次访苏,主要是就两国、两党之间的合作,与斯大林举行商讨。在会谈中,必将涉及到苏联对我国的援助问题。而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援助海、空军的技术装备。

因此,他在临行前召见肖劲光,特别向肖劲光询问了一些苏军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向肖劲光征求关于海军装备的意见。

1950年元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即将签署,毛泽东感到有立即任命人民海军司令的必要。

1月15日,军委发布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员的正式命令。

4月8日,毛主席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令字第二号命令,又正式任命刘道生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下旬,毛主席又签发命令,任命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王宏坤为海军副司令员的命令。

6月,毛主席又任命罗舜初为海军参谋长。

至此,海军领导机关几位主要领导干部全部配备到位,并相继赴任履行神圣的职责,开创我国的海军事业。

在北京设立海军领导机关

1950年3月4日,毛泽东结束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对苏联的访问回到北京。

3月中旬,毛泽东再次召见肖劲光,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了肖劲光关于海军筹建工作的详细汇报。

早在1950年初肖劲光正式走马上任时,他就迎头碰到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海军领导机关是个什么样的机关?机构是一个战略决策单位还是军委总参的一个业务部门?海军究竟是一个军种,还是一个兵种?二是海军领导机关设在哪里?是设在北京,还是设在沿海的某一个城市?

这两个问题都事关海军的长远建设。肖劲光在思考这两个问题时,对照了苏联和美国海军的情况。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其海军都有各自的独立系统和领导机构。

我国也是个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海军的建设必须从长远着眼,而不能只顾眼前。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坚持海军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军种,而不能是一个兵种,更不是一个业务部门。海军领导机关应该设在北京,这样才能同党中央、军委以及政务院各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但是,当时也有一些高级领导同志认为,海军可以算作总参的一个部门,没有必要成立独立的领导机关。有的主张海军领导机关不设在北京,可以放到青岛、大连或别的沿海城市。这两个问题不明确,其他工作便难以进行。

肖劲光利用毛泽东这次召见的机会,首先汇报了自己对海军机关、部门设立和驻地的考虑,接着又介绍了筹建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谈到房子问题时,肖劲光半开玩笑地对毛泽东说:“主席,我现在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个立足的地方也没有哇!”

毛泽东当即问道:“你们机关有多少人?”

肖劲光回答道:“司、政、后,几个大部加在一起,900人。”

毛泽东说:“人不多嘛。海军是个战略决策机构,要设在北京,要有长期打算。没房子,可以自己盖。这样吧,你们写个报告,我来批钱。”

毛泽东批准经费后,先是在贡院东街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建了两栋三层楼作为司政机关的办公地点。

1953年以后,请梁思成教授主持设计,建造了至今尚在使用的海军机关办公楼。此后,又逐步建设了直属部队营房、军官宿舍等,形成了今天的“海军大院”。

4月1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礼堂内,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新中国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满怀激情地向征尘未洗的各路人马郑重宣布:

军委海军领导机关今天正式成立了!

从此,以第十二兵团机关为基础的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自此,海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

军委海军领导机关下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舰船修造部和航空兵部等。

召开“海军建军会议”

1950年8月10日,海军临时党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建军会议,史称“海军建军会议”。

这是海军成立初期研究海军建设问题的重要会议。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主持这次会议。

会议对海军的发展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在热烈地讨论中,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海军建军的方针、部队发展规划和眼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次会议根据华东军区海军在过去一年创建的实践,参照苏联海军建设的经验,结合中国海军的具体情况,主要解决建立海军的指导思想,制定海军建设的方针。

确立了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的海军。这一建军指导思想,强调了海军必须把政治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同时也重视技术业务建设,较好地处理当时海军中由陆军调来的人员与原海军人员的关系,增强相互团结,为海军的组织建设奠定基础。

制定了海军建设的具体方针: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并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国家海军。

根据这一方针,会议制定了海军的近期建设规划。其主要内容有:

尽快组建水面舰艇部队、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初期以海军航空兵部队、潜艇部队、鱼雷艇部队为主。

为提高机动能力和战术进攻威力,舰艇吨位可以适当小一点,但航速要加大,舰上火炮、鱼雷和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要加强。

主要着眼于近海作战,不仅能配合陆军进行登陆与抗登陆作战,而且能单独执行海上反封锁,保障海上运输安全,保护渔业生产,打击敌人海上骚扰等任务。必要时还能破坏或封锁敌人港口,阻截敌人海上交通线,进行扫雷、布雷、维护海防设施等。

会议还决定,在当前自行建造尚有困难的情况下,要继续组织人力对失修和遭受破坏的国民党海军遗留舰艇进行整修。抓紧对渔船、商船进行改造。同时,要向中央直至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争取苏联援助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这次会议还制订了海军建设的3年计划,以后又制订过多次计划,特别是装备建设的计划。

这次会议认为,建设一支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应该包括进行协同作战所必须的诸兵种:主要是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岸防兵部队、海军陆战队,以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

人民海军运用了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坚持和明确建军方向。

建设人民海军必须把政治建军放在首位。这就是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以工农为骨干,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作风。

建设人民海军必须重视业务技术。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是当时现实条件决定的。但陆军人员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海军技术,使自己成为海军建设的有用人才。在帮助陆军调来人员学习海军技术中,原海军人员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与建设强大海军的要求相比,原海军人员无论在人数上、质量上都是远远不能适应的。从发展的眼光看,必须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并让他们在提高全海军科学文化水平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条建军指导思想下,团结改造了原海军人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训练、战斗和帮助陆军来的人员学习技术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这条建军路线是根据当时创建初期的情况而制订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军队干部战士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原先“以陆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的提法自然就不再沿用了。

二、筹备武器装备

●上海解放第二天,张爱萍便率领华东海军机关紧急赶赴上海,成立“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分别接管、整理原国民党全部海军资产。

●1950年4月23日上午,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草鞋峡江面举行隆重仪式,为列编的军舰命名授旗,并纪念华东海军成立1周年。

●1953年2月,毛泽东乘坐“长江”舰首次视查人民海军,并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筹备武器装备

1949年5月28日,也就是上海解放的第二天,张爱萍便率领华东海军机关紧急赶赴上海,驻进了上海武昌路9号,即原国民党海军上海补给站。

并在大门上挂起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的牌子,自己兼任接管部部长。

与此同时,“海军接管部”还向青岛、福州及广州派出办事处。连云港、芜湖、九江等地成立接管组。加上原先派出的江阴、镇江、南京等地的接管组和海军办事处,共派出10余个接管部门。

分别接管、整理原国民党海军起义、投降、被俘获的舰艇、人员及工厂、仓库和其他全部海军资产,为组建一支作为将来建设强大的中国人民海军做基础准备,这是当时明确的方针。

6月14日,一份对国民党海军资产的接管清单传到张爱萍手里,这份清单合计接收陆上机构70处、舰船22艘、艇只66艘、人员约3000人、各类职工2584人。

本来,这些陆上机构是张爱萍所急需的,但大多数建筑已被破坏,内部设施、档案早已被国民党运走,一时难以恢复。

在舰艇方面的情况更为糟糕。尽管各类舰船有80余艘。但大多是吨位小、型号杂、船龄老、机器旧、航速慢,用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桂永清逃离上海时说的话:“留给共产党的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

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海军起义以及为了保护这些资产,还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949年12月7日,在中共四川奉节县和万县县委地下党组织的策动下,国民党军联勤总部运输署借调海军的“同心”号舰,由中校舰长江涂三率部官兵约80人在四川万县江面举行起义。“同心”号舰原是国民党海军电雷学校供布雷训练用的快速浅水炮舰,排水量500吨,装备有13.5毫米高射机关炮1门、重机枪2挺。1946年4月,由国民党海军借调给联勤总部作为长江航道军用运输舰。1949年夏,撤至奉节县县城小南门外江中停泊。

同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迅猛发展,蒋介石反动派在大陆的彻底溃败已成定局。中共奉节县委地下党组织为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的正面军事攻势,争取大西南的早日解放,指派地下党员孙明义,开展对“同心”舰的策反工作。

孙明义的表哥李杰是“同心”舰中尉报务员唐志隆的妻舅,孙明义通过约李杰同去“同心”舰上玩,首先争取了唐志隆。接着,唐志隆又以与舰长江涂三是同乡的关系,争取其起义得到了同意。

在此之前,江涂三还受到思想进步,时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五厅海军处处长杨之光“对出路要有所考虑”的启发。从此,江涂三便和唐志隆秘密策划起义事宜,并默许舰上官兵收听解放区的电台广播,为起义做思想准备。

11月底,退缩到大西南的国民党军残部,在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下,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

随着四川境内长江两岸许多城镇的解放,滞留在长江上游的国民党军舰艇,已陷入进退无路的窘境。这时,“同心”舰停在忠县江面,等候装运国民党陆军部队和一些军需品去丰都。

11月29日“永安”、“郝穴”两舰起义成功,这给“同心”舰带来鼓舞,也引起国民党当局对其他舰艇严格控制。装毕货物启航时,国民党陆军临时增派数十名官兵上舰武装押运。

至丰都后,国民党陆军部队又将“同心”舰的副舰长叶春华扣押在军部做人质,几经交涉,才放其回舰。

对此,“同心”舰官兵非常气愤。

12月2日天还未亮,“同心”舰为摆脱国民党陆军的监控,江涂三舰长利用押运的陆军官兵进丰都县城尚未返舰之机,下令紧急起航,直驶万县。

途中,国民党江防司令部发来急电:令立即沉船,全舰官兵改乘飞机到台湾。

唐志隆和江涂三商定,抗令行事,继续前驶。

当晚,“同心”舰停泊万县江面。

12月5日,国民党江防司令部再次发来急电,命令立即将“同心”舰沉江。

江涂三、唐志隆认为起义已经刻不容缓,当即下令全舰戒备,不准陆军及其他无关人员上舰。晚上,又在舰的前舱召开全舰官兵动员大会。会上,江涂三首先讲明面临的形势和困境,唐志隆作了起义的动员。会议进行比较顺利,最后一致同意马上起义。

次日早晨,即派出报务员唐志隆和向全德上岸,到万县城里找中共地下党组织接洽。不巧,没有找到联络人,但唐志隆碰到了他的妻舅李杰,李杰便带他们会见了一位姓王的人。王告知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不在城内,请他们回舰明天等候回话。

第三天一早,王果然来到“同心”舰告诉唐志隆,中共万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对“同心”舰官兵起义表示热烈欢迎,并决定派地下工作人员陈义、胡世安上舰协助工作。

陈义还通知民生轮船公司万县电台的报务员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吴太鸿,给“同心”舰补充了燃煤。

12月7日黎明,中共万县地下党组织指派陈义、胡世安、吴太鸿一同登上“同心”舰。

江涂三、唐志隆将他们请进驾驶室,待起义工作全部就绪,江涂三舰长立即下令开航,向下游云阳驶去。

随“同心”舰起义的还有民生公司的4艘轮船。

为避免两岸解放军的误会,5艘舰、船都在桅杆顶上悬挂白旗,示意起义。

就在舰、船驶往云阳途中,接到人民解放军驻宜昌第四十二军的急电,要“同心”舰到云阳后马上靠岸,装载该部第一二四师1000余人去解放万县。当日下午16时舰到云阳,江涂三立即上岸与第一二四师商定装载事宜。

8日晨,“同心”舰和4艘轮船装载着第一二四师官兵返回万县。下午13时抵达万县码头。

解放军上岸,和平解放了万县县城。

两天后,“同心”舰奉命开赴湖北宜昌,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和政委刘兴元以及政治部主任丁国钰上舰欢迎、慰问。

当天晚上,军部首长宴请了起义的约80名官兵。

1950年春节后,第四十二军将舰和起义官兵移交中南军区后勤部船舶大队,“同心”舰改名为“长江9号”,仍作为军需运输船用。“同心”舰起义,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最后一艘军舰起义。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1949年2月25日1时,“重庆号”在吴淞口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的“重庆”号随即离开吴淞口,向解放区烟台港破浪前进。

为躲避国民党飞机和军舰的围追堵截。2月26日清晨,“重庆”号驶达烟台港口,受到当地驻军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从安全方面考虑,朱德总司令和部分陆军领导到舰上与起义官兵一起研究对策,最后决定“重庆”号开往葫芦岛港。

3月4日凌晨,“重庆”号舰转移至葫芦岛3号码头。

3月18、19两日,国民党空军飞机对“重庆”号舰进行疯狂地轮番轰炸。

为保护人员、军舰及码头安全,经请示,21日“重庆”号自沉于葫芦岛港内。

3月24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一结束,毛泽东、朱德联名给“重庆”号全体官兵发出慰勉电:

邓兆祥舰长并转全体官兵:

热烈祝贺你们英勇的起义。美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的空军虽然炸毁了“重庆”号,但是这只能增加你们的起义的光辉,只能增加全中国爱国的人民、国民党海军、陆军、空军中的爱国人员和爱国分子的愤恨,使他们更加明白了你们所走的道路乃是爱国的,国民党军事人员都应走的唯一道路。

你们的起义,表明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主人美帝国主义者已经日暮途穷。他们可以炸毁一艘“重庆”号,但是他们不能阻止更多的军舰将要随着你们而来。更多的军舰、飞机和陆军部队将要起义,站在人民解放军方面。

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的强大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祝你们努力!

毛泽东朱德1949年3月24日

在此时,即将诞生的新中国领袖,便在思考着国家海防和海上军事力量建设的重大问题。“重庆”号起义后不久,“灵甫”号也宣布起义。

1949年6月20日,起义官兵联名发表了《灵甫舰官兵起义宣言》。半年后,大部分人员又转入大连海校继续学习,其余人员则分配到海军各单位去工作。

随着“重庆”号和“灵甫”号两舰相继起义,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于南京巴斗山起义,紧接着是国民党阻碍解放军渡江的支撑点江阴炮台官兵起义,后来就连被国民党从台湾派往长江口骚扰的“长治”号舰也宣布起义了……

至此,没费一枪一弹,国民党海军的半壁江山就掌握在解放军的手中。

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的起义在国民党内和军中引起极大恐慌。他们不能看着这样一支完整的海上战斗力量落入共产党手里。于是,像当初出动空军追炸“重庆”号一样,在长江上重演了类似一幕幕悲剧。

4月26日,锚泊在南京燕子矶江面的“楚同”号舰被炸沉。

4月28日,隐蔽在江边的“惠安”号被炸沉。

4月30日,“吉安”、“太原”两舰刚刚靠上码头,水兵们正在清洁甲板,雨点般的投弹、扫射忽然降临,还没等脱下炮衣,熊熊燃烧的舰体已经沉没。

在短短1周内,第二舰队起义的6艘主力军舰炸沉了4艘,仅存的2艘也遭重创。江阴起义的7艘主力作战舰船同样没能逃过厄运。

张爱萍在江阴得知第二舰队遭遇轰炸后深感问题严重,立即派李进赶赴南京协助林遵做好善后工作。临行前还一再叮嘱不管状况如何,一定要团结这部分人,争取他们,这些人是成型的人才,比我们自己培养所需要的时间要少得多。

送走李进,张爱萍亲自巡查了一遍江边的防空部署。他要尽力保护好这些起义舰船,他深知,这些舰船将是新中国海军装备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海军的舰艇装备

1949年,新中国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接收国民党遗留或投诚的日制护卫舰,创建了新中国人民海军。

1953年2月,毛泽东乘坐“长江”舰,自武汉顺流而下,首次视察人民海军,并于21日在“长江”舰上用毛笔为“长江”、“洛阳”、“南昌”、“黄河”、“广州”等5舰题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这幅题词后来则成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建军训词。“长江”舰对新中国海军的意义可谓重大。“长江”号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民权”号浅水炮舰,舰身长51.54米,宽7.93米,舱深3.36米,吃水2.1米,排水量464吨,最高航速17节。装备119.4毫米炮1门,100毫米炮1门,7.62厘米高炮1门,57毫米速射炮1门,20毫米“奥勒岗”机炮2门。“长江”号舰是抗战中少数能随国民党撤退到内地并保留全身至战后的军舰。

抗战胜利后,随着战事逆转,“长江”号舰担任江防舰队旗舰,一路率队撤到宜昌与重庆。在1949年11月30日重庆撤退时各舰已无法脱困,是由江防舰队司令叶裕和率其余7舰一同投诚的。

其实,早在1950年,在华东军区领导下,经过对各类舰船的修复、改装,新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海军舰艇武装。

在当时,新建海军还没有驱逐舰,最大的作战舰艇仅为数量不多的护卫舰。分别是:“南昌”、“沈阳”、“长沙”、“济南”、“长白”、“西安”、“武昌”、“惠安”、“吉安”、“南宁”、“广州”、“开封”、“临沂”、“洛阳”舰等。

这些舰只的来源、规格不一,其性能与特点也是差别很大。“南昌”号舰原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前身是日本海军驻华舰队旗舰“宇治”舰。这艘舰是在1949年9月19日担任封锁长江口任务时,由军士陈仁珊率领起义后,加入海军服役的。

1949年9月22日,“南昌”舰被国民党空军在安徽大通江面将其炸沉。

1950年2月24日,新中国将它打捞起来,进行整修后重新命名为“八一”号。

1950年4月改名“南昌”号,便担任新中国新成立的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旗舰,编号为210。

在同年,“南昌”号舰将主炮换装为苏联制130毫米单装炮2门、37毫米炮6门。

在新中国早期的护卫舰群中,数量最多的是日本战后赔偿给中国的二型海防舰,当时共有4艘。分别是:“济南”、“武昌”、“西安”与“长沙”。“济南”舰原为国民党海军“威海”号舰,更早为日本海军的“海194”号舰。

这艘舰在1949年4月23日的“长江”突围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毁于江阴,后被修复后加入海军服役,改名为“济南”号,编号为217。“武昌”、“西安”与“长沙”舰原先是日本海军的“海14”、“海192”与“海118”号,是在战后作为赔偿舰由国民党海军在上海接收,后改名为“接5”、“接14”与“接12”。“接5”、“接14”舰接收后于1948年6月26日由行政院转交浙江外海水警局作为巡逻船。但该局发现无法接手后,又于1948年12月底在上海交还海军第一军区。

此后,两舰即留置在上海黄埔江畔成为废锈船壳,直至1950年5月被新中国海军征用,重新整修并加装火炮后命名为“武昌”与“西安”。“接12”舰则于1948年6月26日交教育部转交国立海事学校作为练习船,1949年5月亦留置在上海为新中国接收,改名“长沙”号,编号216。

这些级别的舰标准排水量740吨,满载900吨,舰身长69.54米,宽8.62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7.5节。原装备2门119.4毫米主炮,副炮为4门40毫米机炮,6门25毫米机炮,后各舰改装俄式100毫米主炮。

1956年8月1日,“武昌”号舰在象山港下锚避台风时,因风浪过大流锚搁浅坐底于礁岩上而报废。

新中国护卫舰群中其次是日本海军一号型海防舰,即“沈阳”和“南宁”舰。“沈阳”号舰原为国民党海军“黄安”号舰,更早为日本海军的“海6”号舰。“沈阳”号舰于1949年2月12日由舰务官鞠庆珍率官兵81人在青岛投诚,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艘投诚的国民党舰艇。“南宁”号舰属非战争赔偿舰,是在战时的1944年11月14日,日军“海7”号舰在南中国海上被美军潜艇轰掉舰艏后,拖回广州黄埔港,因无修理价值而宣布报废。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华南地区急需大型船舰,因此又对它进行了整修,随后便投入使用。

这个级别的舰船标准排水量745吨,满载810吨,舰身长67.56米,宽8.39米,吃水2.9米,最高航速16.5节。

这个级别的舰还有1艘,叫“吉安”舰。

1949年4月23日第二舰队起义时由舰长宋继宏带领投诚的。4月28日被国民党空军炸沉于燕子矶,因受伤过重而未再加以修复。

同时被击毁而未再修复的还有“楚同”舰。同级别舰共有4艘,分别是:“营口”、“潮安”、“长安”舰以及“辽海”舰等。“长白”舰原为国民党海军“固安”舰,更早为日本海军择捉型海防舰“隐岐”号。

1949年该舰停泊青岛修理时为解放军缴获后成为新中国海军编号218的护卫舰,命名“长白”号。“惠安”号舰,即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旗舰,原身是日本海军御藏型海防舰“四阪”。

这艘舰于1949年4月23日由舰长吴建安中校带领,在南京随第二舰队司令林遵投诚。

28日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于燕子矶。后于1953年12月24日为新中国航务工程总局第二工程队捞起送上海整修。1955年重新武装成为新中国的护卫舰。“衡阳”舰原来是日本的“测天”级布雷舰“神岛”。是由日本赔偿苏联,再由苏联转交给新中国的。

新中国海军除了日制的舰艇,早年的护卫舰还有许多是来自英、加、澳等国的英式军舰,如“广州”、“开封”、“临沂”与“洛阳”等。

新中国获得这批西方舰艇主要是在解放初期,通过对外贸易渠道尚属畅通的港澳地区,以商船名义大量购进二战后的废旧舰艇,这样共获得了48艘。

到了1950年6月,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已购得的4艘护卫舰与4艘扫雷舰被英国政府下令暂缓出口。

到了1951年又有4艘护卫舰与3艘扫雷舰,因朝鲜战争爆发,海上航线被封锁而无法驶往内地,最后这批船舰始终未能交到新中国海军手中。“广州”舰原是加拿大“城堡”级巡逻炮舰,战后由招商局购入同级舰3艘作为快速客轮使用,分别命名为“秋瑾”,“锡麟”与“元培”。

其中,“元培”号于1949年后被新中国海军征用,改名为“广州”舰。“秋瑾”与“锡麟”两轮则于1950年6月29日由国民党海军在台湾接收并分别命名为“高安”与“德安”。

这个级别的舰为商船规格,是为适应战时紧急建造之需,并不像一般军舰有防水隔舱设计。由于“广州”舰装配了3门俄制的130毫米主炮,因此成为当年新中国海军最具威力的一艘军舰。“开封”、“临沂”舰原为英国于1940年制造的1020吨级巡逻舰。战后改为商船,由新中国通过香港购入,原名“祥德”与“和乐”。

另外,还有1艘原澳大利亚海军的815吨级扫雷舰,也是以同样方式购入,原名“祥兴”,新中国征用后改为护卫舰“洛阳”。

炮舰也是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它体现着海军的整体实力。

这里提到的炮舰包含了旧式海防炮舰、改装代用炮舰、河用浅水炮舰等,有时亦被称做护卫舰,品种十分庞杂,性能也不统一。“延安”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永绩”海防炮舰,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于1911年。因辛亥革命,延搁至1918年才完工。“永绩”舰在1938年10月21日曾被日机轰炸重伤,搁浅湖北新堤后被日军俘获,送往江南造船厂修复后在1940年5月22日,交给汪精卫政权海军改名为“海兴”作为旗舰兼海军官校练习舰。本舰于战后由国民党收回。

但在1949年4月23日,第二舰队起义时的长江突围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毁,后来又被人民解放军打捞,改名“延安”舰。“瑞金”、“兴国”、“遵义”、“淮阳”、“邯郸”、“盐城”6艘舰原为美国海军小型运输舰,战后出售给中国的国营招商局轮船公司,分别命名为“江通”、“江达”、“德州”、“金香花”、“紫罗兰”与“丁香花”号等。

这些舰排水量560吨,速率10节,在被新中国华东海军征收后在船上加装了1门陆军用105毫米榴弹炮、2门美式76.2毫米高射炮、37毫米高炮各2门而成为炮舰。“珠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永安”号浅水炮舰,更早为日本驻华的内河炮艇“二见”号,战后投降被接收。“湘江”号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郝穴”号炮舰,该舰原为日本驻华的内河炮艇“鸟羽”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