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5:55:49

点击下载

作者:废名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下)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下)作者:废名排版:HMM出版时间:2018-12-20本书由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十五章五祖寺

二十九年春季,黄梅初级中学恢复开学,因为缺乏教英语的,莫须有先生乃由小学教员改为中学教员,教英语功课。起初就以金家寨为中学校址,原来金家寨的小学迁到停前周家祠堂去。但为时不久,县中学移到东山五祖寺去了,这是一个重大的事情,因为五祖寺是黄梅县重大的地方,山高,庙大,历史久长,向来佛地不作别用了,而今拿来办学校,连一般种田人都认为是大事,见面当作新闻谈,说道:“五祖寺办中学了!”他们仿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必然的事情。真的,莫须有先生体察一般中国人的心理,一切事的发生都是必然的,要成为事实的时候便成为事实了,毫没有一点反抗的事实了。那么认为自然,认为必然,是同承认疾病,承认死亡一样,并不是抱一个欢迎态度,而是抱一个批评态度。总而言之,中国的事情都是趋势。说是“趋势”,可见事情的发生不是没有具备发生的条件的,比如“五祖寺办中学”这一件事,“五祖寺”与“黄梅县中学”确实可以联得起来,若小学决不办到五祖寺山上去了。但天下为什么一定非发生许多事实不可呢?守着一个一定的原因,不有新的事实发生不好吗?还是就五祖寺办中学这件事说,大家都守着信教自由的原则,决不侵犯牠,不侵犯僧伽蓝,正如遵守法律不侵犯别人的权益一样,那便不会想到把五祖寺拿来办中学了,天下便少了这一个事实了。少了这一个事实,事情并没有损失,反而增加社会的建设性,因为黄梅县必有别的办法恢复中学了。这时社会便相安于无事。中国则是多事。多事是因为缺乏建设性,是因为不尊重对方,是因为生活态度不严肃,换一句话说中国没有一个共同的“信”字,一切都凭着少数人的意思去做便是了。还是就五祖寺办中学这件事说,五祖寺的房屋多,有现成的房屋可用,改作校舍不是现成的吗?这是缺乏建设性。僧人是没有势力的,县政府一纸命令去不会反抗的,这是不尊重对方。至于什么叫做“宗教”,什么叫做“历史”,(五祖寺有长久的历史!)什么叫做国家社会,(不尊重历史便是不尊重国家社会!)甚至于什么叫做法律,全不在中国读书人的意中了。中国多事都是读书人多事,因为事情都是官做的,官是读书人。不做官的读书人也是官,因为他此刻没有官做罢了,他将来是要做官的。他们多事,是他们爱发脾气罢了。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那么莫须有先生是不赞成拿五祖寺的房子来改作校舍的。那么,莫须有先生是有说话的资格的,无论向社会,无论向县政府,而莫须有先生何以不把他的意思说出去,不向社会向县政府作建议呢?这或者因为莫须有先生也是中国人的原故,是中国人的另一个毛病,遇事怕麻烦,以为说出去没有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说话了。或者真是说出去没有效,不如不说,所谓“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上面我们说到“趋势”二字,凡属趋势,都非人力所能挽回,正同春夏秋冬季候一样,要冷就只有冷,要热就只有热,老年人经验多,气变悟时易,但没有法子告诉青年人的,青年人急躁,告诉他他也不听,他血气正盛,挥汗而不怕热,呵冻而不怕冷了。要说有心人,只有老年人是有心人。我们还是就五祖寺说,说起来是感慨万端的。原来五祖寺的精华在民国十六年给共产党一火烧了,五祖的真身也给一个青年女共产党员杀了,这女子后来在清党运动之下又给政府杀了,接连一串悲惨的事实,乡人至今轻描淡写地说:“劫数到了,从民国十六年五祖菩萨遭劫起,——连菩萨都要遭劫,何况我们呢?”所以从民国十六年以后国家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以及这回敌寇的侵入中国,他们都认为是劫数,他们只想躲避痛苦,从没有意思反抗事实的。他们心里确是有是非。而且他们直觉地以为他们的批评是一定不错的。这真是一件奇事!难怪孟子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莫须有先生有许多经验认为这是真理。即如这回抗战的事情,中国的老百姓认为日本人是必败的了。他们说日本必败,同时却没有说胜利必属于我的意思,只是话不说出口,他们在心里的一句话是说日本老打败了以后中国的内战要起来了。我们不要把话说远了,还是就五祖寺说,民国十六年,那一位青年女子共产党员,名字叫做梅开华,至今谁提起梅开华这个名字,四十以上的人都不敢作声,有点谈虎色变,也有点窃笑,因为他们当时一方面怕共产党利害,一方面有他们的心事,“梅开华,你别得意,看你将来的报应!”后来梅开华被杀死了,(梅开华被杀的情形很有传说,当然是残忍的野蛮的,正同她杀五祖相当。)一般农人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这是报应,他们早已决定了,只是笑梅开华女孩子不懂事而已。梅开华杀五祖的事情确是可笑,可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梅开华的意思是打倒偶像破除迷信。据说梅开华是自己裸体去把五祖的漆身杀掉的。表示她痛恶迷信,天下那里有什么神呢?你们看我!乡下人说她是“厌他!”这个“他”指五祖。共产党应该是代表大多数的农人的,为什么不懂得农人呢?作的事为农人所窃笑呢?为农人所惧怕呢?其实中国的孔子老子孟子都是共产主义,换一句话说,中国圣人的政治都是代表农民的,因为代表农民故“无为”,诸事顺着农民的意思好了,顺着农民发展好了,正如教育小孩子顺着小孩子的个性。孟子的五亩之宅一章书,便是共产主义的政纲,只是于耕者有其田之外多一项“申之以孝弟之义”罢了。是的,中国的农民都要“孝弟”。中国的民族精神便是“孝弟”。而现在中国的共产党要打倒孝弟,他们认为这是封建思想,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缺乏理智了。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多事,同梅开华打倒迷信一样。梅开华是一个小孩子,莫须有先生知之甚悉,难道莫须有先生的学问,莫须有先生的经验,都是莫须有先生的辛苦所换来的,不及一个小孩子吗?中国的圣人是无为,而中国的读书人是多事了。中国的圣人是农民的代表,中国的读书人是自己发脾气罢了。民犹水也,水能载人,亦能覆人,但水是从来不说话的,水也确是有水的本性。莫须有先生本着他的经验,他了解中国农人的本性,他也了解中国读书人的脾气。中国只有两个阶级,即民与官,即农人与读书人。不是农人,便都是读书人了。共产党也是读书人。政府自然更是读书人,一方面有官,一方面有绅士,五祖寺办中学,便是许多绅士所提倡,一位县长所决定的了。一般农人则当作谈话的资料,“五祖寺要办中学了!”这同共产党放火烧五祖寺当然不一样,他们无所谓赞成,也无所谓反对,只闲谈这件事实罢了。就是共产党放火烧五祖寺,他们也无所谓赞成无所谓反对,只是谈起来有点舌挢而不下罢了,接着又是说笑话了。中国的农人为父能慈,在小孩子男女娶嫁以前;为子能孝,也在小孩子男女娶嫁以前。这真是他们的良心。除父慈子孝而外,他们对于一切事可以说没有良心,所以他们反对征兵,正是父慈子孝的表现。他们对于一切都是隔岸观火,对政府他们取旁观态度,对共产党取旁观态度,甚至于对日本老打到家门来了也是取旁观态度。再说确切些,中国农人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对于家庭是负责的,此外他们认为都是读书人的事,都是多事,简直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心中有一句话他们说不出,即是政府是赘疣,政府尚且是赘疣,何况共产党。这都不是莫须有先生空口说闲话,是实际观察之所得。莫须有先生因之且懂得尧舜禹汤文武都是农民的代表,(就是后代的君主也以知道稼啬艰难为必要条件)不是读书人。他们都是无为政治,他们都是爱民。老子与孔子也正是一个主张,老子的绝圣弃智与孔子推崇大禹是一个意思了,因为老子所谓圣智是指的主义家,多事者,大禹正是素朴的政治家了,正是农人。莫须有先生因为在金家寨当了半年小学教员的原故,对于黄梅县的县长,黄梅县的绅士,黄梅县的读书人,都有所接触,正是孔子说的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而他们决定拿五祖寺来办中学,他们有权,他们有势,他们的意思马上变成命令了,成为事实了。这个事实只表现中国人一点也没有共同的“信”字。因为这个原故,中国多事了。莫须有先生还想就日本的天皇制度来说明他的意思,日本的天皇制度正如中国的家族制度,是天成的,不是人为的,要拿什么封建思想去说牠,那是主义家的逻辑,不是事实。牠不但对于日本有好处,(日本国内因此可以不多事!)对于世界也有好处,只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举国一致,便是天皇制度对于世界的好处了。如说日本侵略,那是因为帝国主义,并不是天皇制度。日本投降,倒确是因为天皇制度。日本侵略,未必是日本人共同的意思;日本投降,倒确是日本人共同的意思,这时天皇是他们真正的代表,正如一个家长。中国的家族制度,中国农人的孝慈观念,如果中国读书人能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真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诸君万不要轻易说这是封建思想,中国的农人是自居于小人的,他们之自居于小人,正如古之君主自居于“不谷”,小人只求小人的幸福,所以小人都是经验派,今之君子他们都认为是多事者了,他们虽然怕你们,他们一点也不相信你们的。中国读书人,不懂得自己国家的根本,乱发脾气,爱多事,因之对于日本的事也乱发脾气,要人家多事,口口声声要人家废天皇,这好比是一种传染病,体力强的人未必容易受传染了。信之于人大矣哉。孔子自述便是“信而好古”。中国的新人物则是“疑古”了。讲《说文》者结果是主张废汉字。讲历史者则主张大禹没有这个人。这些学者都同杀五祖的梅开华一样,梅开华又同县政府的少数人一样,想起什么便做什么,要办学校就拿五祖寺办学校,反正中国向来没有反抗的事实了。中国只有报应。即是事实报应事实。五祖寺办学校有什么结果呢?有破坏而无建设罢了。最寂寞的,是莫须有先生在五祖寺县中学里当英语教员,他并不消极,不是隐逸,或者中国的隐逸都不是消极,是积极,是读书人当中的少数,既不附和于大多数的读书人,又觉得大多数的农人也不屑理会,大多数的农人因为是经验派,故又最是崇拜势力,瞧不起这般不得志的隐逸了。然而莫须有先生决不瞧不起他们,因为他们都积极于生活,只是大多数的读书人太对不起他们了。以上的话好像说得很没有条理,但很能表现出莫须有先生一部分的心事,虽然莫须有先生当时只默默地去上学,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的。

莫须有先生又总是有童心的,本着他的童心,他听说他将要到五祖寺去上学,他喜而不寐了。小时他同五祖寺简直是有一种神交的,我们先说一说五祖在黄梅的历史。要说五祖在黄梅的历史,除了一些传说而外,又实在没有历史可说的,只同一般书上所记载的一样。但有两个历史的证据,一是五祖真身,这个证据于民国十六年给共产党毁了;另一证据是有两个庙,其不濒于毁坏者几希,县城附近的东禅寺,与距城二十五里现在预备办中学的东山五祖寺。有名的五祖传道六祖的故事,很可能是五祖在东禅寺的时候,书上也都是这样说。至于五祖是不是晚年自己移居东山,则不得而知,民间则总说五祖在东山。东山原来是一个私人的地方,地主姓冯,所以山叫冯茂山,五祖向他借“一袈裟之地”,这虽也是传说,很有是历史的可能,考证家胡适之博士有一回问莫须有先生:“你们黄梅五祖到底是在冯茂山,还是冯墓山?我在法国图书馆看见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经作冯墓山。”莫须有先生不能回答,(现在五祖寺山后面有姓冯的坟墓,姓冯的有一部分人常去祭祖,坟的历史恐不能久)但听之甚喜,唐朝人已如此说,不管是冯茂山是冯墓山,山主姓冯总是真的了,即是五祖寺是历史是真的。另外五祖的真身是真的。那么五祖寺从唐以来为黄梅伽蓝了。此外都是传说,有地方名濯港,说是五祖的母把五祖,一个婴孩,扔到水里去又拾起来在那里洗濯的。就在濯港有庙之所在名离母墩,说是五祖在那里离母出家的。离母墩的庙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给日本兵毁了。传说当然也可能是历史,然而我们只能当作故事看了。莫须有先生关于此事甚惆怅,他总觉得中国人不爱国,不爱乡,不爱历史,对于本乡一位有价值的人物,什么也不能保存了,其所侥幸而保存者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这个宗教的根基本不固,故终于又破坏了。人生如果不爱历史,人生是决无意义的,人生也决不能有幸福的。历史又决不是动物的历史,是世道人心的历史,现代的进化论是一时的意见罢了,毫没有真理的根据的,简直是邪说,这一层莫须有先生是知之为知之,尚无法同世人说。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已夫。”又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这是孔子读历史的情怀,莫须有先生也正是这个情怀,甚爱好《论语》这两章书。莫须有先生很小很小的时候不知道五祖,但知道五祖寺,家在县城,天气晴朗,站在城上玩,望见五祖寺的房子,仿佛看画一样,远远的山上可以有房子了,可望而不可及。他从没有意思到五祖寺去玩的,因为那不可能,相隔二十五里,莫须有先生六岁以前没有离家到五里以外的经验了。有一回父亲从五祖寺回来,父亲因为是绅士,五祖寺传戒被请去观礼的,回来带了许多小木鱼小喇叭给小孩子,莫须有先生真是喜得不得了,小喇叭以前还玩过,小木鱼则是第一遭了,他最喜欢这个东西,平常在庙里常常羡慕佛案前摆的木鱼,他与牠可谓鱼相忘于江湖,又仿佛切切私语,这么一个神交,他从不能伸他的小指头去同牠接触一下了。他知道那样空间便有一个声音,不免令人大惊小怪了。而且那样也便叫做犯规矩,世间犯规矩的事情虽然多得很,但没有人做这样犯规矩的事了,不是和尚而替和尚敲木鱼。所以莫须有先生看了佛案上的木鱼总是寂寞得很,不知道他是喜欢木鱼的声音,还是喜欢木鱼?总之有一日他能自己有一个木鱼,那便好了,木鱼归他所有了,木鱼的声音自然也归他所有了,可以由他响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因为木鱼是和尚的东西,莫须有先生小时有许多欲望,做圣贤,做豪杰,甚至于做戏台上唱戏的戏子,但从没有想到做和尚了。(莫须有先生在现在倒深知做和尚就做圣贤,救世界,首先破进化论。)现在爸爸给他带了木鱼,他一看知道这个木鱼是小孩子的,真是小得好玩,完全不是和尚的那个守规矩的木鱼了,那个守规矩的木鱼现在看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了,于是他真喜欢这个小东西,他拿起来乱敲,一面敲一面小小的声音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不知不觉地学起做和尚来了。小孩子喜欢小东西,而这个小木鱼可以算做小东西的代表了。在若干年之后莫须有先生在北平一个大庙里看见一个大木鱼有一张桌子那么大,蹲在那里像一个大虾蟆,莫须有先生这时虽然是文学家,又像一个小孩子喜欢大东西了。爸爸从五祖寺带木鱼给他,天下事已尽在怀抱,再也没有别的思想,不去推敲木鱼是从五祖寺来的,只是觉得爸爸之为爸爸高不可攀,能带这么一个好东西给他,谁说山中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呢?莫须有先生六七岁时大病一次,上学读书读下论到“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便没有上学了,留下一个阴影,或者因为从此病了,或者因为这章书难读,空气很是黑暗。这一病有一年余的时间,病好了,尚不能好好地走路,几乎近于残废,两腿不能直立,有一天被决定随着外祖母,母亲,姐姐以及其他人一路到五祖寺烧香去。这件事对于莫须有先生等于坐一回监狱。大家是坐车去的。是一种单轮手推车,照例是坐两个人的,但如有小孩子,则小孩子绑在后面车把上,与前面坐的大人背靠着,谓之“坐车把”。莫须有先生便是坐车把随着大人到五祖寺烧香了。烧香的目的大约便是为莫须有先生求福。我们在本书第二章说莫须有先生小时到过土桥铺,便是这回到五祖寺去经过土桥铺了。小孩子有许多不满意的事情,坐车把是其一。既曰坐车,当然是出门,出门当然是欢天喜地的,然而坐车把,美中不足了,美中不足又无奈何,不能表示反抗的。若反抗则你将不去乎?是如何可!故只有闷着气安心坐车把。所以不喜欢坐车把的原故,并不因为坐着不舒服,坐着确不舒服,等于曲肱而枕之,等于书房里坐着动也不动一动,然而人的身子总在野外了,再也没有什么叫做野心了。不喜欢坐车把乃是因为坐车把表示你不大不小,大不足以独当一面坐车,小不足以坐在母亲的怀抱里,于是坐在那里寂寞极了,徒徒显得自己没有主权而已,身分太小而已。小孩子也不喜欢被认为居于附属的地位的。莫须有先生坐车把不只一次,他能代表一般小朋友的心理,但这回到五祖寺去,虽然是坐车把,完全没有坐车把的心理,大概因为在病榻蜷曲惯了,身体久已不活动了,不在乎这个地位了。而且莫须有先生小时任何事情不居于重要地位的。他是第二的儿子,大家庭里头凡属第二的儿子都没有体面,所以他在委屈之中常能悠然自得了,也因为惯了。总之莫须有先生坐在车把上,到五祖寺去的路上,赏玩一路的自然风景与人工建设,如桥,如庙,如沙滩,如河坝,不一而足,车轮滚地的声音总在耳边响,推车人的眼睛总是不动总有光线总是望着人生的路,他觉得他最同情于他了。沿路歇了两站,十里一站,及至到了一天门,车子到了,而五祖寺没有到,要上五里山路。一天门便等于莫须有先生的监狱,他在这里完全不自由了。此事却是有益于莫须有先生的性格不小。莫须有先生之家是中产阶级,换一句话说是坐车阶级不是坐轿阶级,故无法使得小孩子上五里山路了,小孩子就只好在车把上坐着,依然是系着,无须乎解放,等候大人往返五里山路烧香回头了。莫须有先生心知其意,绝不对大人表示反抗,心里的寂寞是不可耐的,慢慢的苦闷之至,仿佛世间最无理之事正是最有理之事,令人没有话说了。最无理之事者,因为大人不了解小孩子,束缚小孩子;最有理之事,大人是爱小孩子了。束缚小孩子,而莫须有先生又因此自由,他学得忍耐了,他常常想将这个功课教给慈同纯。他想,慈尚不得而知,若纯则决无此忍耐力的。他非大哭不可。他非反抗不可。而莫须有先生沉默不则一声。他后来常常觉得有趣,他明明坐车到五祖寺去了一遭,而他没有到五祖寺,过门而不入,就在门外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其实是完全而自然的宇宙,毫无不足之处了。莫须有先生的传记有那一点缺陷呢?五祖寺还是五祖寺,令他心向往之。到五祖寺去的路上,如桥,如庙,如沙滩,如河坝,再加归途中的落日,所谓疾似下坡车。在一天门的不自由的时光也因重见外祖母母亲姐姐而格外显得我心则喜了。我的忍耐准备我的精进,我将来有许多百折不回的功课哩。你不忍耐有什么好处,大哭有什么好处,反抗有什么好处。然而莫须有先生亦不十分坚持他的教训,还是随各人性之所近,莫须有先生且因自己的经验而体贴小孩子,慈同纯都没有坐过车把了,他看着小儿女常独当一面坐车,他自己好笑,仿佛故意送他们以骄傲了。莫须有先生受了几年私塾教育,等于住国民学校,后来还是住了三年高小的,在住高小的时候,则因团体旅行而游五祖寺,在五祖寺山上住宿一夜。所以五祖寺他终于是到了。这回的游五祖寺,与那回的系于一天门,完全是两件事,各有各的优点了,后者不为前者之补偿,都是独立自由。人的生活应如流水,前水后水没有重复的。我们再说莫须有先生一个高小学生游五祖寺。从一天门到五祖寺,五里山路,本来有许多好玩的,但小孩子不给注意,志在高山,一鼓作气登上山,只注意山上了。一走到山上就看见松鼠,地下跑到树上,这个树上跑到那个树上,与这一群小学生满山乱跑恰恰旗鼓相当。莫须有先生却是想捉得松鼠一只,如果捉得松鼠一只,虽南面王不与易也。他仿佛松鼠在他的手上,是天下最大的自由,即是意志自由。小小的松鼠却在那里讽刺他,小小的松鼠有小小的松鼠的最大的本领,即是活动自由,五祖寺的庙之大,由走进门的天王殿已充分表示之,小学生们仰之弥高了。天王殿有四大天王,有一大罗汉,一大罗汉有一大肚子,四大天王脚下各踏着小鬼,最有趣的这脚下的小鬼都各得其所,仿佛不在四大天王的脚下便不成其为小鬼了,小鬼便没有小鬼的各自面目了。各自面目正符了这一句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即是说许多小鬼各有各的滑稽样儿了。这是艺术。艺术所表现的正是人生。所以小朋友们很喜欢了。而这个人生的艺术又正是从宗教来的。除了天王殿而外,其余的亭台楼阁都不足以使这一群野心家系恋,他们都在自然中游戏,都在爬山,由最低一层到最高一层,谁不敢上山谁便最没出息了。刚经五里路的山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那要从黄梅县城的眼光之中才有山的地位,此刻则是足履平地,一点也不显得自己高了。关于上山,莫须有先生是狷者,不敢大胆,上的是最低的两层,第一层是到了竹林,五祖寺的竹林是莫须有先生第一次看见大竹子了,他才知道家里用的竹器,如小孩子吃饭的竹碗,量米的升筒,原来都是这山上大竹林里的竹子做的。他以前在街上卖竹器店里看见过竹子,他仿佛那便是竹子的生成的形状,不是经过削划的了。原来竹子是竹林里砍下来的,牠不是像一管笔没有枝叶,牠同县城外小河边作钓竿的竹子一样,在林子里面有许多叶子了。是的,街上扫街的人拿的大扫帚正是这些枝子做的,于是他大喜,因为他平常总喜欢那个大帚子了。竹林的竹子有给人划了有字的,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这都是游人求不朽的,他如果知道,他一定把他的名字也写在上面了。或者他惆怅,他不能把他的名字写在上面,因为他不会刻字,在学校里不会做手工功课是他最大的缺点了。竹林旁是泉水,泉水除有泉水的相貌而外,又有泉水的声音,莫须有先生自然而然地看牠好半晌了。再上一层是讲经台,莫须有先生上到讲经台便不敢再往上去了,于是他掉转身来站在讲经台上把下面的风景望牠一下,使得他最欢喜的,五祖寺的庙这时都在他的足下很低很低,房子也很小很小,竹林也像画上的竹林了,只有神采,没有血肉。总之从高上看来,世界都不是实用的了,只有莫须有先生小孩子的心灵存在。莫须有先生这样便下来了。五祖寺的最高峰名叫白莲峰,关于那上面有好些传说,说那上面有水,说那水上从前有花,同来者上白莲峰者亦大有人在,当然都是勇敢的,莫须有先生很羡慕他们,把他们的名字都记在心里,但现在这些人都忘记了,好像没有一个是知名之士。在家中大哥常教仲弟莫须有先生读诗,有一回读湖南罗泽南的诗,是大哥自己抄录的,有两句旁边加了许多圈点,“莫怪同游人不到,此峰原是最孤高,”当然是最好的句子了,真的,仲弟莫须有先生很喜欢大哥的圈点,而且以大哥的意见为意见,只是有时不懂,现在这两句却懂得了,便是记起曾游五祖寺未上白莲峰的事,仿佛自己有经验了,大喜。时至今日莫须有先生也常想起这件事,关于诗文,他的意见是可靠的,而像罗泽南那样的诗是很不好的诗了,可见诗文是一件难事,世间的狂生者流其意见十九不足凭了。小朋友们的精神最初集中在天王庙,其次是爬山,爬山下来之后集中在五祖寺的街上了,此事又使得莫须有先生欢喜,因为他是街上的人,向来一出门见街,想不到五祖寺山上也有街,这太出乎他的意外了,于是仿佛生平第一次看见街了。街上乃尽是卖喇叭的卖木鱼的!更大喜,向来有一个疑团今天解决了,以前爸爸带给他的喇叭同木鱼原来是这里买的。于是他在街上乱跑一阵,反而一无所得了。其一无所得的原因大约是莫须有先生的盘费不够,莫须有先生生平不得意的事,便是家里大人给钱他总是给得少,出来买东西一点也不能敌旁人了。结果莫须有先生寂寞地在五祖寺街上买吃的东西。吃的东西别的许多同学也比他买得多了。不知是另外一个朋友吃一个什么东西,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吃,莫须有先生也站在石阶上玩,问朋友道:“你是那里买的?”“买卖街。”“什么?”“买卖街,——你刚才不也在那里买东西吃吗?”

莫须有先生闻之大喜,原来这街叫买卖街,五祖寺的街还有名字!莫须有先生生平读书不求甚解,于此可见一斑,他得了买卖街的快乐,不以为买卖街还有名字了。名字有时也是很要紧的,好比我们可以开口说话,莫须有先生却总是神交的时候多了。

黄昏时五祖寺花桥的鼓吹与歌唱也可以写一叶的,那都是体操站队向右看齐右方的几个标准人物的事,如我们以前所说的停前骆君便是,都是昂昂七尺之躯了,有已结婚而仍住小学的,他们不知在那里招来几个卖唱的女儿,于是就在五祖寺山门外花桥前草坡上唱歌弹琴打鼓,同时花桥下水流淙淙,青草与黄昏与照黄昏之月,人在画图中,声音亦不在山水外了。莫须有先生也喜得不亦乐乎,几位小英雄另外是一个集团,诸事看不起向右看齐的那几个右方标准人物,独于此事不能赞一辞,很佩服他们了。小朋友当然不出钱,坐在那里白听,莫须有先生把五祖寺花桥的印象留得非常之深。尤其是松树上的月亮,是他第一次见,大家坐地交谈,浅草之幽,明月之清,徒徒显得松树之高,一点也不知道山的高了。莫须有先生对于花桥的桥字又那么思索着,他觉得花桥像城门,不像桥,大约他最小过桥,记得是第一回过桥,是过一个小木桥,即是黄梅县城外的桥,所以他以为桥总是空倚傍的,令人有喜于过去之意,有畏意,决不像一条路,更不是堆砌而成像一段城池了。而就城的洞门说则花桥下面是最美丽的建筑了,美丽便因为伟大,远出乎小孩子的尺度,而失却了莫须有先生小桥流水的意义了,故他对着花桥思索着。他不知道桥者过渡之意,凡由这边渡到那边去都叫做桥,不在乎形式。

因为有上面的许多因缘,民国二十八年夏初莫须有先生寄居于多云山姑母家,距五祖寺十里许,曾与数人作五祖之游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生,五祖寺他曾经过门不入,他在一天门一天不自由,都记起来了,此一事也;他到五祖寺游玩一次,活泼泼的小学生的旅行,此亦一事也。此二事不相冲突,都有趣,莫须有先生都喜欢,徒徒对于老杜的诗不喜欢,什么“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是什么意思呢?一点也不懂得了。倒是“老年花似雾中看”有趣,莫须有先生记起小儿事情,每每是一个近视眼,不以目观,而用同情心去看了,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二十八年游五祖,欢喜由一天门上五祖寺的五里石路,半途有二天门,一间小白屋,上写“二天门”三个字,莫须有先生仿佛他一生的著作都不是笔写的字,只有这三个字是笔写的字了,新奇之至。出乎他的意外,他不记得这里有个二天门,天下有这三个字了。在二天门内休息了半晌,大家都不像乱世的人了。到得山上,则毫无可看,太荒凉了,首先是天王殿完全是一间空废的房子了,从前的四大天王尚有所谓泥塑的菩萨的“泥”存着,莫须有先生见之却喜,仿佛打开提婆的《百论》了,因为莫须有先生喜读《百论》,本只有泥,无所谓瓶,瓶是假名,无所谓生,故瓶破而还是泥,故偶像破而泥在也。

去年到金家寨小学,也到五祖寺去了一次,金家寨距五祖寺更近,山路险不到五里,是打水磨冲上山,从右而上也。一天门则是山前而上。关于水磨冲我们以后还有记载了。莫须有先生破进化论而著的《阿赖耶识论》是民国三十一年冬在水磨冲拿一间牛栏作住室而动手写的了。那时敌兵进据县城,炮击五祖寺。

莫须有先生常常想,国家的教育都是无益的教育,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即如在五祖寺办的中学,教物理化学,不但没有仪器,而且没有教本,所谓教本是黄冈翻印的,实验插图印不出来便不印了,而印了说明,如图一图二字样。抗战愈久物理化学愈成了八股了。就教育说,这个中学教育抵得当年五祖寺具有教育的意义吗?那是宗教,是艺术,是历史,影响于此乡的莫须有先生甚巨,于今莫须有先生在此校当教员,不久因为校舍四散学生聚赌而已。第十六章莫须有先生教英语

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做半年教师,精神很觉愉快,现在的小学教育比从前私塾进步,也便是现在的儿童比从前的儿童幸福,而且金家寨小学的余校长也确算得开明分子,莫须有先生有意见贡献给他,他无有不采纳的了,一切事在简陋之中而不失为文明的征象,重精神而不重形式,正是中国农村的模范小学了,所以莫须有先生对于他的小学教员生活很有一点爱惜。自从做了中学教员以后,他想不到这个教员生活令他乃如坐针毡,结果他总是暗自伤心了,同情于历史上的屈原贾谊,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中国的事情实在是令人忧伤了。即如一张中学课程表,贴在墙上,莫须有先生常常站在那里呆看,他说,本着这张课程表,中国必亡。何以呢?因为这是奴化教育。换一句话说,这个教育表示中国以前没有教育,现在有教育是学西洋的教育。外国语不用说得,是学西洋人说话。物理化学不用说得,中国以前所没有的。图画是西洋画。音乐是西洋音乐。体育也是西洋体育而是中国人的身体,而是中国人的懒惰。国文呢?这个倒不妨取法西洋,而偏不取法,一反小学的国语教学,莫须有先生拿了一本战前的初中国文教本看,(黄梅初中藏有好几种战前教科书)里面有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莫须有先生看了大怒,并且同一位同事大起争执,莫须有先生说,“这不是八股是什么?”同事说,“这篇文章还不好吗?那篇《晨》是什么东西呢?题目是‘晨’,他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把题目都忘记了!”《晨》是叶绍钧作的,也选在教本里头,莫须有先生常常在同事面前说好,令同事敢怒而不敢言,因为莫须有先生是新文学家,新文学在社会上有势力,他只是一个有钱的秀才,年过六十而还要来当教员赚钱,同时也确是为古文而奋斗,好容易抓着机会反抗莫须有先生了,《李氏山房藏书记》,这还不算得好文章!叶绍钧的《晨》,这算得什么文章!他以为真理至此已经明白,莫须有先生必无话说了。莫须有先生连忙就不说话,他给这位老秀才提醒了,话说出来是没有用的,原来八股就是做题目,他痛恨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正因为满篇字句都是做题目,而叶绍钧的《晨》是写实不是做题目。再同老秀才辩,叫做与虎谋皮了,他非吃掉你不可的。所说国语教学取法西洋,便是取法人家不是做题目。其实中国本来也不做题目,六经以及诸子没有一篇文章是有题目的。有题目便是后来的古文与八股了。是的,中国现在的学校教育学西洋教育,并不如日本学西洋而要取得主人的地位,(日本学西洋而结果还是一败涂地的,还有待于以后的觉悟的!)中国乃是换了一个题目而已,所谓洋八股。八股本是亡国的,教育而是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洋八股则是自暴自弃,最初是无知,结果是无耻,势非如顾林亭〔亭林〕所说的亡天下不可,即是中国的民旅〔族〕精神将因学校教育而亡了。我们还是就中学课程说,总括一句,现代的教育是求知识。知识的标准是科学。物理化学是科学的科目,是不待说的;即如历史,也不是中国本来的“史”的关〔观〕念,是科学,以科学方法为极致,而其精神则人文历史也正是进化论的一种。(故其科学方法也不过是演绎而已。)其余如生理卫生学完全是跟着科学来的,是中国以前所没有的,中国以前简直是野蛮!以前的医药都不是事实了!故鲁迅不但劝人不读中国书,而且愿以身殉西医,即是信科学,虽死而不屑请中医看病,因为中医不是科学。中国没有科学,而科学是知识进化的标准,西方的文明,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都在科学,故今日救国的方针必得赶快赶上西洋,赶上科学!诸君试思,事实上中国可以赶得上西洋的科学吗?良心上你有赶得上人家的意识吗?先是羡慕人家,后是谄媚人家!故说最初是无知,后来是无耻,一点也不是愤激的话。当初张之洞开办学堂倒是有诚意学西洋,今日则是洋八股,自暴自弃,甘心为奴而已。故中国的学校教育是奴化教育。莫须有先生对着这一张中学课程表,以及他所在的黄梅县初级中学的课程内容,乡下孩子不能写一句通顺的国语,而用所有的时间读英语,同读《三字经》一样,口而诵,心而惟,怕这门主科不及格,而这门主科不久就抛弃了,因为他们住学校多半是为避兵役的,而他们终其身不能写一句通顺的国语的,呜呼,此非亡国的教育乎?焉有国民而不会国语的!而中国的孩子费全力读英语而为得怕功课不及格,而国语教学毫无方法!可怜莫须有先生在这里教英语,结果只等于同少数的学生讲文法,要他们写国语也能合文法而已。物理化学我们前回已经说过,不但没有仪器,而且没有教本,而学生为得怕赴黄冈鄂东行署会考起见背诵黄冈翻印的石印教本鲁鱼亥豕而已。莫须有先生认为这并不是战时的现象,这是中国八股的精神,战时充分表现出来而已。日本学西洋学得像,而结果大家认定为牠必要亡国;中国学西洋学不像,而口口声声喊科学救国,科学如果救中国,科学不已经救了日本吗?故中国教育是八股,是决无疑义的。今日世界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也是决无疑义的。我们不暇谈世界的问题,我们急于谈中国的问题。中国教育的课程应该以修身为主,便是《大学》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莫须有先生有一回见了一位同乡高等法院院长犯了贪污罪而语另一乡人曰,“可见知识是没有用的,至少对于中国人是没有用的,现代的法律确乎是文明的产物,而且是科学,中国人学会了而贪污,然而你本着什么理由说他不该贪污呢?你至多不过说他知法犯法罢了。知法为什么不该犯法呢?他见财心喜,你有什么办法呢?”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大学》引孔子的话说是“知本”。修身便是本。这是人生的意义。这是中国学问的精义。一切道理都是我自己的,所谓“明德”,所谓“天命之谓性”。明明德便是忠。明明德也便是恕,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分内的事。故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故《大学》平天下之道絜矩而已。故禹治水以四海为壑。(今帝国主义以邻国为壑!)真正的中国读书人是以天下为己任,不要老百姓举我做代表的,老百姓举我做代表我则是做官,不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了。历史上中国真正的读书人曾有一人贪污否?他们怎么会贪污呢?他们都是哲学家,都是宗教家,天下岂有学问道德而不可相信的吗?你就是下愚你也容易答复这句话的,学问道德岂不可信,只是我们没有学问没有道德罢了。这可见你有良心,这便是“明德”,因为你相信学问,相信道德。只是你不用功罢了,即是你不“明明德”。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小学亦然,孔子教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谓“行”,便是德行之事也。而这些事,现在的学校课程里头没有。故你学会法律而你还是贪污。你是科学家你也还是贪污的,你也还是要做官做部长的。中国的传统是这个样子,不是君子,便是小人。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此所谓小人,正是读书人,不是一般老百姓,一般老百姓无所谓贪污,如农人,如商人,如工人,他们无有不辛辛苦苦的,中国如果真正有物质文明,如农人所最盼望的水利,他们也会幸福的,他们不会成为资本主义的,不会成为帝国主义的,中国之易治在此。中国之难治,因为读书人都成了小人。八股教育之于读书小人,所谓假寇兵齎盗粮。今番抗战,有那一个老百姓不是出钱出力?那一个老百姓不是做了爱国的事实?而一切的坏事,有史以来的一切坏事,都给读书小人做了!现在的学校教育制造做坏事的读书小人,还有哲学的根据的,因为现在的哲学是唯物,即是不承认有良心。现在的哲学是唯物,故他们提倡阶级争斗,他们提倡民主。阶级争斗者,想凭着良心是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是空头支票,良心正是假仁假义,是有产阶级的意识,那么历史上的圣贤都不足信了,那么天下的小人也不足怪了,一切本是斗争而已。独不思,革命也总是一点公意,而不是私心,你怎么会有这一点公意呢?如果不是这一点公意,人类为什么不同动物一样呢?为什么还有社会问题呢?主张民主者则曰以多数监督少数,使得少数人不做坏事,也便是不相信人有良心,想从良心以外用一个人为的方法树立政治的习惯,用意亦非不佳,然而其根据是唯物的哲学,而且中国没有这个传统。中国的政治传统就是家庭道德,官就是家长,所谓民之父母,要中国的政治习惯改变,无异于要中国的家族观念改变了,所以现在以家族观念为封建思想。这里便见中国读书人都是奴隶思想,中国的教育是奴化教育,随人脚跟,学人言语!中国的家族制度诚然有其坏处,但这是命运如此,其好处却正是中国民族所以悠久之故。中国历史上有君主亡国,没有百姓亡家的。有夷狄亡中国,没有夷狄亡中国的家族的。汉族有英雄起,中国的百姓自然会欢迎的,他们本来在他们的家族社会里丝毫没有动摇。中国的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官吏,但相信本家的读书人的,本家的读书人在外面可以做贪官污吏,在家族之间每每是一个好人了。这里便有风俗厚薄国家治乱的大根本在。现在口喊民主者,为什么不认清根本,徒徒说一盘散沙的话呢?口说民主而不知道真正的主人翁——民,不理会你们呢?他们以为你们要做官!你们为什么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你们为什么也同一般老百姓一样自私其家呢?老百姓私其家无害于国,老百姓私其家正是中国民族悠久之故,读书人私其家便足以亡国了,因为私其家便是贪官污吏,便争权夺利,便卖国求荣。你们作秀才的只要以天下为己任,你们只要自己良心发现,国事马上好转了。因为中国的百姓都在那里治,只要你们帮忙好了,所谓无为而治。你们要替国家立法,你们不知道中国的政治哲学就是教育哲学,你们无须乎要大众监督你们,你们只要自己好好地做一个教育家好了,所谓“政者,正也。”你们为什么偏不谈这个坐而言之可以起而行之的事实,而偏要喊口号贴标语呢?我今问你们,倘若你们大家一旦良心都发现了,不忍见民生涂炭,不自相鱼肉,然后国事是不是开始有办法呢?还是要等待科学来了以后,民主来了以后,然后中国才能起死回生呢?孙中山有一个远大的眼光,即是帝国主义不足惧怕。中国抗战表现着铁一般的事实,即是科学国家如暴日牠要自招灭亡。中国复兴,明明在乎自己,所谓“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自相鱼肉,有什么办法呢?自相鱼肉与科学不科学有什么因果呢?民主不民主或者可以做打倒独裁的口号,但为什么使得百姓害怕呢?百姓为什么不箪食壶浆以迎民主之师呢?中国的百姓从来是箪食壶浆以迎民主之师的。所以我们要爱中国,爱民族,爱中国的历史,爱中国的哲学,最要紧的要可怜中国的农民!中国农民的代表是古代的圣贤,而你们号称民主者是要他们举你们做官!他们何曾举你们呢?是你们自己的生意经!他们对于你们简直都是隐士,他们对于你们的选举勾当都抱着避世的态度了。中国的宪法只是“中华民国”这四个字,谁违背这四个字便是大逆不道,谁也决不能违背这四个字的,这个宪法早已写在中国农民的“祖宗牌”上面了,“天地国亲师位”,他们不约而同以一个“国”字代替昔日的“君”字了,所以大家非忠于“中华民国”不可。有这个四个字的宪法,此外便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士大夫都应该读经了,而小学生则要用莫须有先生这样的国语教师去教国语。至于科学是不成问题的,中国不要求科学考第一,不要求科学赶上人家,但及格是容易的。莫须有先生这番意思同张之洞当初办学堂的主张好像相像,其实不同。张之洞知有修身一科,另外又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号召,比现在的奴化教育确乎有自信,但张之洞没有哲学,他以科学为致知格物,故当时的学堂有“格致”一科,这一来便露出马脚来了,以格物致知为科学则中国没有学问了,所谓“中学为体”的中学当不住科学的潮流淹没了。“致知格物”是哲学。而这个哲学是“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故又是宗教。中国是没有科学的,中国的哲学足以救科学的潮流将淹没人类的。孔子言政,不得已而去兵去食,但民不能无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今日之中国,正是“立”不起来。并不是老百姓立不起来,老百姓本来都在那里站着的,是教育不能自立了,从一张中学课程表充分表现出来了。

莫须有先生在五祖山上有时真有点像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枯槁的情形,尤其是在清早,学生朝读的时候,所有的用功的学生都在山上四散着读英文,莫须有先生初尚不觉其为人师,只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忽然觉得四面皆楚歌,学生围之数重,都在那里以黄梅县的腔调读英吉利的文字a boy,a book,……若周诰殷盘之佶屈聱牙,莫须有先生乃大惊曰,我为什么这样一败涂地呢?历史上的隐士没有一个人像我取这样的方式!人家或者耕田,或者做工,或者出家,我则在这里误人子弟!连忙又自己笑了,知道自己的伟大,这时每每感到《论语》的文章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莫须有先生教英语的生活仍是学而一章书了,非玩世不恭者流了,虽然忧时,决不像屈大夫忽然自己跳到江里去了。因为这个早起的经验,又格外觉得读古人书有时真要自己有经验,即如《史记》垓下之围,以前读之总不甚亲切,什么叫做“四面楚歌”呢?原来四面包围得来了,就是那耳边的声音来了,挥之不去,令人愁眉莫展,即如乡下孩子读英语的声音。“你们为什么不读国语呢?”

莫须有先生无意之间对着一个学生露出了这一句话,于是眼前的学生都停读了,都来围着莫须有先生,以为莫须有先生又要向他们谈话了。他们喜欢听莫须有先生谈话,莫须有先生常常同他们谈话。莫须有先生同他们谈话之后,每每觉得孔子之为人令人佩服,孔子与学生谈的话,没有一句不可以记录下来的,因为都是老师教弟子的话,于学生都有益处,没有一句空话。莫须有先生则未免同世人讲道理了,未免是空话。虽是空话,学生也喜欢听,因为他们尚不厌莫须有先生之为人,有的爱之,有的畏之,掉过头来又不知其所云。有程度好一点的则说莫须有先生是一位哲学家。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谓哲学家的意思莫须有先生最瞧不起,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又曰,“我学不厌,诲不倦。”而莫须有先生懂得孔子,完全是在故乡避难时期自己的修养。

由五祖寺下山挑柴到土桥铺去卖的人总在五祖寺天王殿门口歇肩。因为这里是中途。而且天王殿门口有树荫,冬天又只有这里的太阳多。下山是他们遇见学生朝读的时候,回头上山是莫须有先生在天王殿上课的时候。天王殿做了礼堂兼教室。这些卖柴的人,无论大人与小孩,(有时有小孩卖柴)没有一个不认识莫须有先生的,莫须有先生在天王殿上课的时候,他们总要站在门口探望一探望,看里面先生与学生读英文!是他们生平最大的快乐了,仿佛一生一切的经验只有这回是机会了,清风明月不用钱买了。所以他们都认识莫须有先生,以见他一面为乐。其对于世事有经验者认识莫须有先生与知道莫须有先生的名姓同时,大多数则只认识莫须有先生的面孔而已,称之为“教英文的先生”。有的在歇肩起行之后问其同伴:“这位教英文的先生姓什么?他该有多大的本领,说外国语!”“你知道他花了多少本钱呢?他的父母当初送他住学堂,一年该要多少钱!教英文都要大学毕业的!”“你把你的老幺将来也送到大学堂去住!就把几亩田对付他!”

所谓“把几亩田对付他”,是说到万不得已时就卖几亩田也是值得的。凡被人家问这一句话时,其人是决不会卖田的了,因为他必是年年买田,故他送儿子住学校了,故人家这样阿谀他。这种人在中国农民当中算是少数的少数,虽是少数,确乎是有的,他羡慕读书人,便动了“彼可取而代之也”的心事了。“只要我还有一把力,我总要争一口气!今年在金家寨住六年级,明年考初中。”

他说他的老幺今年住金家寨小学六年级。这样的为父亲者每每寻着机会由认识莫须有先生而结交莫须有先生,向莫须有先生问门径了。“一边黄金屋,一边陷人坑,”莫须有先生在黄梅初中整整当了五年教员,眼看着许多做父亲的送儿子住学校结果都是落到“陷人坑”去了。有的是为避兵役而住小学住初中,结果儿子当学生军去了,其父亲也是高兴的,他们只怕儿子当兵,而学生军仿佛仍是读书人上进的门径了,即是说将来也可以做官的。

有一回有一位老婆婆跟着他的女孩儿从山下往山上来,其时莫须有先生正小作山游,老婆婆忽然满脸堆笑叫着莫有先生道:“老先生,你的舌头该有多么灵活!麻ㄉ,狗儿,还有虾蟆,虾蟆,难为小先生们学!小先生们学给我听,把我笑死了!”

莫须有先生知道这又是一场垓下之围,瞠目不知所对。老婆婆笑得脸上只有皮,不见其双目了。“现在的书该有多难读,读阴文,读阳文!”

她,女孩儿在旁边吓得汗流浃背,扯着妈妈道:“妈,走!妈,走!”“我家就在蔡家田,——就在山背后,老先生到过吗?我天天到学校里取衣服洗,替小先生们洗洗衣服,也顾得我娘儿俩的费用。如今的日子,想买四两盐,想买一尺布,不想法子赚两个钱,行吗?现在我娘儿俩打土桥铺回来,买七尺花格子布,替他〔她〕做褂子。”“妈,走!妈,走!”

女孩儿几乎要哭了。妈妈认得莫须有先生,她不认得莫须有先生,她怕妈妈颠颠倒倒闯出祸事来了。后来莫须有先生常常遇见这位老婆婆,她果然常到学校里来拿衣服洗。关于“麻ㄉ”与“狗儿”莫须有先生亦有考证,麻ㄉ是Mother的音译,狗儿是girl的音译。黄梅方言,名词后面常加一ㄉ音,如桌子不曰桌子而曰桌ㄉ,椅子不曰椅子而曰椅ㄉ,叫麻子不叫麻子而叫麻ㄉ。老婆婆说“麻ㄉ”即叫母亲叫麻子之意。至于“虾蟆,虾蟆”是什么意思,莫须有先生始终会意不出,很像默写的时候叫学生打Comma,Comma,但莫须有先生从来没有叫学生默写。有时在教他们Punctuation的时候就说着Comma,Comma是有的。其实莫须有先生总是说逗点的时候多。所以莫须有先生常常望见这位老婆(婆)来了便笑了,他很喜欢她的乐观态度。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莫须有先生在乡间颇得人和,便是黄梅县的几届县长也知道敬贤了,常常特意来看看莫须有先生,令莫须有先生很是感激。但黄梅县中教员,莫须有先生与他们同事,他们总觉得有点不方便,莫须有先生有时也给他们以打击,于是他们更不方便了。有一次训导主任向校长报告一顽皮的学生自己在教室里跳桌子跌了一交,几乎把腿折断了,两人大笑道:“菩萨保护!菩萨保护!”

这又是方言,是黄梅县幸灾乐祸之辞,等于说“我们管不着你,神总管得着你”了。莫须有先生也在旁,听了他们的话很难过,问他们道:“请问,倘若是自己的小孩子跌了一交,怎么办呢?”

校长与训导主任都不以为莫须有先生这话是责备他们,真的,他们已经麻木了,只是觉得莫须有先生与他们不是一党罢了,莫须有先生说话他们简直不听。这同在金家寨的情形绝然不同,那时余校长与莫须有先生上下古今谈,虽然仍属于晋人清谈,确是近乎“林园无俗情”的意味了。现在余校长在中学当教务主任,此老之为人,可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了,说至此,有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有一回余校长,现教务主任,他向来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回太显得他生活懒散了,他同了好几位同事在那里聚谈,别人站着,他卧于天壤之间,令人觉得虽是老资格放肆却最不可恕了,莫须有先生远远走近来了,想起“原壤夷俟”这一章书,于是莫须有先生大笑,自觉可乐,说道:“余先生,我想起一章书,这章书是我以前总不懂得,今天懂得了,……”

余先生往下听,莫须有先生不往下说了,只是笑个不止,慢慢地又道:“孔子的态度是非常之好的,是很有风趣的,我以前误会了,以为孔子太严厉,其实这章书也是幽默的。”“先生赶快说出来。”“我要请先生准许我说,莫怪我。”“说。”“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还要以杖叩其胫,两个人都是老头儿,要打人自然是拿杖打,但未必真个就打击一下,只是表示要打你而已。我今天看见先生真觉得这章书好,因为很不以你的态度为然了。”

余先生默不作声。莫须有先生确是非常之愉快,他觉得这位老朋友没有一点恼他的意思了。事隔数日之后,余先生有一回同莫须有先生说道:“自从那回听到先生的话以后,回家去我又静坐。”莫须有先生不记得他说什么话。“你向我骂原壤,你不记得吗?”莫须有先生敛容起敬了。余先生原来是静坐的,久已荒废了,现在又重理旧业了。

黄梅中学二十九年恢复开学时,一切招考事情,是校长与一位国文教员包办的,作文题是“国难与教育”,投考者以金家寨小学学生成绩最好,莫须有先生教了他们半年国语,但莫须有先生知道是这么一个国文题,很难过,他在金家寨播了一点种子又给杀伐了。这便叫做八股。在第二年招考的时候,莫须有先生得到一个聘函,请他国文科命题。莫须有先生闻之喜而不寐。他这个人真是“好善优于天下”也。只要有一点为善的机会,他总是尽心竭力的。同时又有点奇怪,何以这回不耻下问呢?原来校长听说县长对于他有微辞,就是前次“国难与教育”的题目,县长说这个题目是考校长的。县长姓陈,是武人,旧制中学毕业,喜欢看新书,可谓很难得了。他并且称着莫须有先生的姓名说道:“□□□先生不也在学校吗?为什么不请他出国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