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0:38:28

点击下载

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法国

法国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法国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排版:苗苗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08-05-01ISBN:9787807621102本书由北京日知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法国便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高贵迷人的光芒。穿越时空的迷雾,聆听岁月齿轮讲述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蛮荒走来,走进神奇瑰丽的高卢大地;从战马嘶吼的杀场中冲出,迈入浪漫的法兰西国度;沿着回旋阶梯而上,抵达“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辉煌的巅峰。

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法国璀璨的文化成为了欧洲大陆风尚的方向标。各国宫廷以使用优雅的法语为荣;来访的使者们为凡尔赛宫的奢华壮丽惊叹不已;贵族和旅人们争相涌入巴黎,在贵妇人的沙龙里谈吐风流。巴黎,这座令人眩目的不夜城里极尽繁华,销魂醉人。但繁华的背后却酝酿着如熔岩般的激流。思想启蒙运动由此兴起,以巴黎为中心向欧洲大陆扩散,最终爆发了一场推动历史进程的革命,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帷幕。从某种意义而言,法国为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转捩点。

法国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然而,它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其多彩的文化。在欧洲历史长河中,法国如同焰火般绚烂,充满了西方式的传奇色彩。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这片国土上,我们可以品味醉人的葡萄酒、浓香的咖啡和迷人的香水。走在凡尔赛宫中,依稀可见贵妇、名媛摇着折扇穿梭于各种宫廷舞会之间;舞台上一边是莫里哀自编自演的喜剧,另一边是翩翩起舞的芭蕾……

为之赞叹,为之倾倒,法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它在中世纪的黑暗中绽放,在时代之交的动荡中吐露芬芳,在古老和现代文明的交错中暗香幽远,弥久不衰。走进史前时代

时间

●距今200万年前~约前1500年

人物

●尼安德特人

●克罗马尼翁人

法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夺目,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宰了欧洲文化进程的前进方向。目前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200多万年前,法国大地上已经有人类居住,这些史前居民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史前文化。早期的法国先民

法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北面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西面和南面分别面临广阔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早在200万年以前,人类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法国大地上的原始先民,是欧洲最早的居民之一。

早期的法国先民结群过着迁徙、游猎的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用木头和石头制造工具。其工具主要是“万能手斧”,此类手斧用燧石打制而成,器身厚,一端尖锐,一端圆钝,可以用于砍砸、切割、挖掘等多种用途,所以称之为“万能”。因为当时人尚未懂得用火,因此只能生吃猎来的食物。

大约在距今10万年前,早期智人开始在法国各地区出现。因其生活遗迹首先发现于今德国境内的尼安德峡谷,所以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他们大多居于洞穴或者岩棚(山岩峭壁的凹部)内,所以又被称为穴居人。尼安德特人的突出特点是身材矮小粗壮,头颅硕大,面部多皱纹,五官突出。他们已经懂得用火,能够用比较清晰的语言交流,会用兽皮制作衣服。其劳动工具也有了较大的改进,有些石器上已经安上了木柄,并能打造简单而粗糙的石刀和梭标。尼安德特人是欧洲最早实行墓葬的古人类。当时的随葬品主要是劳动工具、饰品和动物等。

距今约4万年左右,晚期智人出现了。因其骨骼化石最初发现于法国西南部的克罗马尼翁,因而称为克罗马尼翁人。他们在体质特征方面已与现代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与尼安德特人相比,克罗马尼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较大改进。他们猎取动物时已经有了较大的选择性,不再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这主要得益于劳动工具的改进。当时的劳动工具日趋精细和复杂,甚至出现了绳索、渔网和弓箭。而弓箭的发明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射猎动物以果腹,也可以用来射击敌人以攻防。

除了狩猎、吃饭和繁衍后代以外,克罗马尼翁人竟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成就。保留至今的那些雕刻和绘画是如此的精致而成熟,以致于学术界一度怀疑它们并非出自克罗马尼翁人之手。克罗马尼翁人创造的艺术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雕刻和绘画。动物和母性神雕像

克罗马尼翁人的雕刻作品初期以动物雕像为主,分为线雕和圆雕两种。雕刻用的材料包括石头、象牙、鹿角,甚至还有烧过的粘土。刻画的对象多为先民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长毛象、驯鹿、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生动有力,令现代的艺术家也为之惊叹。

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具有特色的线雕作品是投枪器和“指挥棒”。投枪器是投枪的辅助用具,可以延长射程和提高命中率,上面通常刻有动物的形象,如鬣狗、野牛等。这些动物多是人们狩猎的对象,人们将其雕刻在投枪器上可能是希望通过巫术作用捕获更多的猎物。“指挥棒”因颇似现代管弦乐队指挥所使用的指挥棒而得名,其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指挥棒一般用鹿角制成,棒身上雕刻动物。有些指挥棒上刻有多个动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卷。其中的杰作是法国洛尔特洞穴出土的一根指挥棒,圆筒形的棒上刻满了图案:三只驯鹿正在缓行,几条鲑鱼在驯鹿的腿间游动。驯鹿悠然自得,鲑鱼活泼穿行,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圆雕类的精品以法国图克·道朵贝尔洞穴出土的泥塑野牛为代表。一雌一雄两头泥塑野牛位于洞内的一个祭台上。在祭台上的旁边,隐约可辨人类杂乱的足迹,并一直延伸到另一侧的洞壁。洞壁上的小龛里安置着一个黏土制成的男性生殖器。学者据此推断,这里可能是举行生殖崇拜仪式的场所。

从大约距今2.5万年前起,出现了人体雕刻。克罗马尼翁人的艺术品多以女性形象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些母性神雕像。这类雕像多以石灰石或泥灰石塑成,少数为象牙、骨头雕塑。雕像基本上是裸体形态,而且做了夸张处理:头部小且尖,五官模糊,乳房高耸丰满,臀部肥硕突起,腹部滚圆凸出,阴部明显,双腿都并拢成尖形。当时的人们直观地发现,肥胖的女人比瘦小的女人更加容易生育后代,养育的孩子也更健康。于是先民把丰乳肥臀同繁衍生育联系起来,加以夸张化并给予膜拜。岩洞壁画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具震撼力的是克罗马尼翁人的岩洞壁画。这些岩洞壁画的艺术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壁画不是在洞穴高高的顶部,就是在幽深处,说明了先民作画的目的并不是供人观赏,而有可能具有某种巫术或宗教的意义。壁画中的一些动物形象有被尖状物戳划的痕迹,或用矛投射过的小孔。先民认为,通过“画出猎物并击之”这种交感巫术便可以捕获真实的动物。

洞穴壁画的作画手法主要有刻画和彩绘两种,有时这两种手法也会同时使用。作画颜料从矿物中提取加工而成,有红、黄、褐、黑等多种颜色。主要题材是大型哺乳动物,如长毛象、野牛、马、野猪等。画面以写实为主,有时也有抽象图形。先民不仅刻画了动物的静止状态,还利用岩壁的凸凹不平表现出了其逼真的动态形象,可见艺术水平之高超。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拉斯科洞穴不仅是法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壁画洞穴之一。中石器时代

公元前1万年左右,欧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气温逐渐升高,出现了类似今天的气候。动物群和植被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长毛象、野牛、野马等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动物,逐渐北移,有的甚至绝灭了。人类的狩猎对象由从前的大型动物转向小型森林动物和鸟类。

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也有了相应改进,出现了细石器,即小型削薄的石片,这是中石器时代的标志。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有的地区不明显,例如中国的中原地区;有的地区则较为突出,譬如欧洲。

在法国,中石器文化以阿齐尔文化和塔登努文化为代表。阿齐尔文化约为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间,器物以几何形细石器为主,把三角形、梯形或半月形的石片嵌入骨质和木质柄的凹槽中组成复合工具使用。塔登努文化约存在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其石器类型与阿齐尔文化的相似,但尺寸更为细小,形状更符合几何形。巴黎盆地以北地区,大约自冰川消失后才有人类长期居住,在中石器时代属北欧马格尔莫斯文化范围。当地居民广泛使用木材建屋、制造弓矢,主要经济活动是渔猎。在这个时期,先民首先驯化了狗,牛、羊、猪等动物也随之被驯化,开始有了畜牧业的雏形。巨石建筑

约从公元前6000年起,法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石器的制作技术从打制转向磨制,农业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先民懂得了种植小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猪,还会制造陶器。这些技能使他们过上了定居农业生活。

公元前1800年,法国进入青铜时代,当地居民学会了开采矿藏,用铜和锡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及饰品。此时,农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重要谋生手段,农作物品种大为增多,耕地逐步扩大。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贫富分化,从墓葬中发现的随葬品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中期,西欧、北欧出现了用巨大石料组成的建筑物,考古学界称之为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是史前时代重要的文化遗迹,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其中以西、北欧沿海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特别是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经过考古鉴定,布列塔尼地区的卡纳克巨石建筑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便已竖起,是世界上最早的巨石建筑。

这些巨石建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立石和列石。立石是独立的整块巨石,尖端插入地中竖立,一般没有经过雕琢加工;列石则是由许多较小石块排列成队,或排列成环状。一般认为立石和列石都是宗教崇拜物。另一类是石棚,大多用作坟墓,有的仅有数块大石竖立,上面横放一块大石板;有的比较复杂,由墓道与墓室相连,墓室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通道由两列并行的直立石块组成。卡纳克巨石建筑分布广泛,类型繁多。据推测,这些巨石建筑的出现应与当时的丧葬风俗及原始宗教密切相关。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批印欧语系的民族从中欧迁到法国,他们与当地居民相融合,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拉斯科洞穴壁画

1940年,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穴壁画被4个法国少年无意中发现。洞里面描绘了无数动物,简直像一个原始美术画廊,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拉斯科洞穴由前洞、后洞和边洞组成,洞穴之间有走廊连接。其中以绘有野牛、马等动物的前洞最为壮观。这些动物画尺幅巨大,线条粗健,飞动奔走的神态鲜明有力,很多是先用粗壮的黑色勾出轮廓,然后在轮廓内填上黑、红、褐色,极具立体感。在这些动物形象中,较常出现的是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马”。这匹马头部较小,身体肥壮,四肢短细,颜色渲染颇似水墨画,因与中国的奔马图甚为相似而得名。好战的高卢人

时间

●约前7世纪起

人物

●高卢人

高卢人被视为法国人的祖先,他们高大健硕,骁勇善战,曾经与强大的罗马帝国势均力敌。他们不仅是勇猛的战士,还是手艺精湛的工匠、精明的商人。在高卢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和魔幻色彩。

高卢人是凯尔特人的分支之一。从语言上看,他们属于印欧民族,最初的发源地可能在黑海北部沿海地区。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开始向外迁徙,有一支在中欧地区扎下了根,并以此为据点逐步向四方扩展。公元前1500年前后,凯尔特人的某个分支到达了法国,在中央高原及周边地区定居。后来,他们逐渐扩展到塞纳河流域和北方,形成了原始高卢人。原始高卢人与当地居民和陆续到来的新移民相互交往通婚,逐渐融为一体。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高卢人”这一族群宣告形成。好战的高卢人

高卢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自公元前4世纪起,他们就开始向东南方推进,沿多瑙河谷而下,所到之处大肆劫掠。公元前387年,高卢人兵临罗马城下,整个部队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罗马人心惊胆颤,不战而败。公元前297年,高卢人入侵古希腊,洗劫了神圣的特尔斐神庙,搜刮了大量黄金满载而归。鼎盛时期的高卢人占据着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然而,他们最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家,这与高卢人散漫好斗的民族习性密切相关。

高卢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根据古希腊、古罗马的学者记载,他们身材魁伟高大,面色红润,金发白肤(有时把皮肤染成蓝色),贵族往往蓄长须,以示威猛。据后来征服高卢的恺撒记载,当古罗马人远征高卢时,便因为身材相对矮小而受到高卢人的藐视。

其他民族是为了利益而战,而高卢人却是为了战争而战。当没有人充当他们的对手时,内部便会起纷争,互相残杀。他们争强好胜,战斗力强大,不仅是男人,女人也是如此,以至于一位罗马人这么描述道:“一支军队也无法抵抗一个高卢人,如果他叫上老婆帮忙的话。”

在战斗中,高卢人是最不畏惧死亡的战士。面对如林箭雨,他们不是躲闪而是敞着胸膛朝敌人扑去,只要还有一口气,便不会放弃战斗。即使被长矛射中了胸口,高卢人也依然勇猛向前,有些人甚至会拔出长矛,投向敌人,简直像丧失了理性一样。战斗之后,高卢人还会砍下敌人的头颅,带回家挂在屋顶或者镶嵌在墙上。人头越多,他们就越自豪,因为这说明他们勇敢无敌。这种对战争的狂热,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多次在著作中充满畏惧地提起这些高卢人。文明的“蛮族”

高卢人虽然被周边的民族称为“蛮族”,但是他们其实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他们最早学会冶铁,制造铁犁、铁铧等农业工具以及剑、矛、弓等兵器。高卢人还是技术精湛的工匠,他们加工青铜、金、银等金属的水平高超,并掌握了镶嵌、镀金和镀银的技术。他们生产的带有装饰图案和雕刻花纹的手镯、别针等饰物广受欢迎。

此外,高卢人致力于发展商业贸易。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城邦向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移民,陆续建立了一些移民城邦,马西利亚(今马赛)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高卢人通过这些城邦与希腊发生了密切的商业联系。他们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贸易网,用铁器、盐、牲畜、皮革制品交换珊瑚、象牙、玻璃、酒、青铜器皿、贵重金属等奢侈品。高卢人对于金银珠宝有出奇的爱好,他们喜欢戴上各式各样的首饰,将自己打扮得光彩夺目。高卢人的信仰世界

高卢人信仰德鲁伊德教,因其祭司被称为“德鲁伊德”而得名。高卢人很少为神建立神庙,也很少塑造偶像。他们的宗教祭祀仪式很隐秘,地点多在树林里,德鲁伊德身穿白袍,用金镰刀割下槲寄生枝条,并用白色公牛献祭,祈祷丰收或者军事胜利,据说有时也会用人作祭品。

德鲁伊德教是多神教,具有明显的自然崇拜色彩。在他们看来,山川万物皆有灵性。与古希腊等级森严的奥林匹斯神系不一样,高卢人的神灵世界没有严格的谱系,一般都是地方神,没有受到广泛的尊崇。雌马神爱波娜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爱波娜”之名来源于凯尔特语中的“马”,她是整个凯尔特地区崇拜的对象。爱波娜通常与马或者马驹一起出现,被认为是母性的象征。

高卢人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神话传说、幻想故事比比皆是。这些神话传说是如此丰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以至于后来基督教徒情不自禁地记录下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并将之移植到教会传奇中,也成为了无数作家汲取灵感的源泉。高卢战争

时间

●前1世纪

人物

●恺撒

●阿里奥维斯图斯

●维尔琴盖托里克斯

经过几百年的苦心经营,高卢人在高卢站稳了脚跟,不过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广袤的大地上部落林立,大约分布着60多个部落,虽然都说凯尔特语,但是所操方言不同,体质特征也不尽相同,所以,各部落之间时而联盟时而争斗。

到了公元前1世纪,高卢全境可分为三大部分和族群,即中部的高卢人、北部的比尔其人和西南部的阿基坦尼人,其中占地面积最为广阔、人口最多的是高卢人。高卢人是体质上较纯粹的凯尔特人,比尔其人是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的混合体,阿基坦尼人是凯尔特人与当地的伊比利人通婚混融形成的族群。他们体质特征略有差异,但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征服高卢

高卢与相邻的罗马帝国时有争端,高卢人时常入侵罗马的边境,曾经挫败过罗马人。或许只是作为借口,或许真的是为了洗去耻辱,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以“雪耻”为口号,野心勃勃地试图侵占高卢。经过几十年时断时续的战争,罗马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占领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那榜高卢行省,控制了高卢部分地区。

不久之后,罗马人恺撒在政坛上崭露头角,逐渐取得了极大的政治声誉,并且与另两位政坛大佬组成三大巨头,共同掌握罗马大权,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作为平民派领袖的恺撒深知如果要与其他两位巨头抗衡,必须获取更大的声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高卢,希望通过扩展版图来赢取政治资本。

恺撒一上任便开始积极备战,恰好高卢人此时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出兵名义。当时在莱茵河一带(今瑞士境内)居住着高卢人的一个部落——海尔维人。海尔维人试图向高卢移民,在迁徙的过程中,触犯了另一部落埃督伊人的利益。于是,埃督伊人向恺撒求助。恺撒自然乐于出兵。公元前58年,在比布拉克特战役中,罗马军团大败海尔维人,把他们赶回了老家。经此一役,迁徙时原有36万人的海尔维人只剩下了11万人,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

埃督伊人的敌对部落塞夸尼人与海尔维人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他们看到埃督伊人和罗马人联合起来,心里不悦,便向日耳曼一个部落的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乞援。阿里奥维斯图斯同意出兵,派出了阵容齐整的部落军,协助塞夸尼人作战。战争伊始,高大威猛的日耳曼人曾经使罗马人战战兢兢,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惨败于军事天才恺撒的手下。

两战皆告捷,恺撒借此在占领区驻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高卢其他地区,这引起了高卢人的普遍不满,尤其是北部的比尔其人。次年,比尔其人首先行动,各邦相互联合,浩浩荡荡组成了反罗马人同盟,向罗马军队进攻,试图把罗马人赶过阿尔卑斯山去。

两军交战激烈,胜负难分。酣战之时,恺撒率领的罗马军团突然后撤。比尔其人以为罗马人心生胆怯,大喜过望,急忙追击,没想到落入了恺撒的陷阱。当他们追至安特河口准备渡河时,预先埋伏在河畔的恺撒精锐部队突然杀出,将比尔其人的大军拦腰截断。比尔其人被杀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随后恺撒挥军直入比尔其人腹地,整个比尔其人部落几乎毁灭殆尽,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恺撒又用武力、讨好承诺、离间等手段,征服笼络了其他高卢部落。到了公元前56年,高卢基本上已经落入了罗马的掌控之中。恺撒在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驻军,采取严密的措施牢牢地监控防范高卢人。奋起反抗

高卢人不甘忍受罗马人的掠夺和统治,各地区陆续爆发起义。公元前52年,高卢爆发了一场几乎席卷全境的反对罗马占领者的起义,领头者是高卢部落之一阿尔维恩人的首领维尔琴盖托里克斯。他曾经在罗马军队服过役,军事指挥能力颇强,并深知罗马人军事上的弱点。在维尔琴盖托里克斯的领导下,高卢人频频向罗马进攻,多次重创了罗马军团。

高卢人的起义遭到了罗马人的疯狂镇压。经过一番作战对垒之后,起义者被罗马人围困在阿莱西亚堡垒。十几万罗马大军团团包围了阿莱西亚,并构筑了大批工事壁垒。罗马人在堡垒外修筑了两条壕沟,壕沟前的地面上铺设铁倒钩,挖了数不胜数的陷阱,陷阱里面安置着尖木桩。此类防御工事延绵数十千米,被围困的5万高卢人已经没有逃生的希望了。

最后,起义军几乎全为罗马军所歼灭,首领维尔琴盖托里克斯被俘。将维尔琴盖托里克斯囚禁了6年后,趾高气扬的罗马人把他带回了罗马。在凯旋式上,他像动物一样被游行示众,最终被绞死。

阿莱西亚战役的失败宣告了高卢人辉煌历史的终结,之后高卢陆续有零星起义,但是都被轻而易举地镇压了。公元前51年,罗马在高卢建立行省,正式确立对高卢全境的统治。罗马化的高卢

时间

●前51年~476年

人物

●波斯图姆

●泰特里克

过数年的战争,恺撒以100万高卢人的鲜血为代价,征服了高卢,正式将其归入罗马版图当中,高卢从此进入了罗马化时代。对于高卢人来说,这既是一场灾难也是发展的契机,经过难熬的阵痛之后,高卢跨上了另一段历史进程。

罗马化时代始于公元前51年罗马在高卢建立行省,一直延续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为止。在征服初期,罗马人根据高卢各部落在战争中的不同表现,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有的部落享受很高的待遇,被视为罗马的同盟;一些顽抗到底的部落或被解散,或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还要缴纳巨额赋税。罗马人采用鞭子加糖果的方式统治高卢。他们竭力笼络高卢的贵族阶级,许予他们高官厚禄,却不允许他们拥有实权;他们残酷地镇压陆续起义的高卢人,同时又宣布给予高卢人罗马公民权,以缓和剧烈冲突的民族矛盾。高卢的罗马化步伐

罗马人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将高卢罗马化,这一点具体表现在城市建筑、文字语言和宗教三个方面。

在高卢人时代,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其实是一些类似山寨城堡的高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位于河流转弯处和陡峭的高地上,以木棚或土坯筑墙,挖有护城河,墙高壕深,并设有哨楼。到了罗马化时期,不少城市以“寨堡”为中心发展起来,并完全按照罗马城市的建筑风格进行规划。此外,在交通要冲地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

罗马化的高卢人城市由石头建造,筑有围墙,城门坚固宏伟,街道笔直整齐,私人住宅和公共建筑井然有序,建筑规模宏大,有广场、市政厅、法院、神庙、竞技场、大浴室等等。这一时期建造的许多城市成为了今日法国的著名城市。

高卢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因为祭司阶层德鲁伊德以宗教的神圣性为由不允许书面记录,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惧怕文化知识的易于获得会削弱他们的权威和特权。出于商业贸易的需要,高卢人曾经用希腊文字记录交易。罗马征服高卢后,拉丁文成为高卢的官方文字,作为“普通话”的拉丁语自然而然也成为高卢的官方语言。为了与罗马统治阶级打交道,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高卢的贵族们争先恐后地学习拉丁文和拉丁语。上行下效,原本只是在上层社会流行的拉丁语,逐渐渗透进底层,很多地区开始双语并用,高卢语日趋式微。到了公元5世纪,基本上已经没有人会说高卢语了。

罗马人在宗教方面也采取了渗透同化政策。征服高卢后,罗马人在高卢广造神庙,将高卢神与罗马神同置一处,宗教崇拜逐渐融合,形成了强大的高卢—罗马宗教。它既保留了德鲁伊德教“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在葬俗等方面的宗教仪式,又吸收了公元2世纪,从东方而来的基督教进入高卢地马政府的严格管制,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时有展,到了公元4世纪,基督教摇身一变,成为也随之接受了基督教,自此,高卢—罗马宗教逐渐消亡。不屈的高卢人

从公元2世纪晚期起,罗马帝国的内部政权混乱,内战频繁发生,国库空虚,物价上涨。为了转嫁危机,罗马人大幅度提高高卢的赋税,许多农民被迫宣布破产,领取救济,也有很多人为了生存,不惜做起了拦路大盗。而此时,北方民族日耳曼人的入侵加剧了罗马社会的危机。

内忧外患大大激化了罗马帝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许多行省的统帅纷纷拥军自重,展开内战厮杀。公元260年,高卢将军波斯图姆自立为王,建立了独立的“高卢帝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反抗的结束,相反,在无节制的重税、暴政、战乱的压迫下,高卢人已经忍无可忍。公元269年,高卢全境爆发了巴高达运动,“巴高达”在高卢语中的意思为“战士”。起义者一呼百应,许多农民纷纷投身于起义当中,从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运动。大规模的巴高达运动令高卢末代皇帝泰特里克惊恐不安,他迫不得已向罗马皇帝求援。罗马向高卢派兵,镇压了起义,并趁机将高卢重新收回辖下。

起义之火并没有就此熄灭,公元283年,斗争再度爆发,起义军建立了独立政权。但是在罗马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再次惨遭失败。即使屡遭惨败,高卢人仍然是坚强不屈地时刻准备起义,这也是最终促成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时间

●486年

人物

●克洛维

●西格里乌斯

当罗马帝国在高卢的统治走向腐朽之时,北方蛮族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了过来,法兰克人便是其中的一支。年轻力壮的法兰克首领克洛维南征北战,在高卢建立起了伟大的法兰克王国。蛮族的入侵

罗马帝国于公元2世纪末开始的危机导致了边界线的溃败,在此风雨摇曳之际,帝国再也控制不住蛮族向高卢地区的渗透入侵了。此时,日耳曼人是罗马最大的敌手。

日耳曼人原本居住于北欧,后逐渐向罗马统治区迁徙。在强盛时期,罗马帝国将他们遏制在边境线外。日耳曼人有许多部落,譬如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等等,有些部落分布在高卢东部边境地区,作为罗马的盟友向罗马交纳贡税,提供兵员;有些则敌视罗马,不时进犯。从公元3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加快了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的步伐。到了公元4世纪~公元5世纪,迁徙达到了高峰期。

406年是日耳曼人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冬天,许多日耳曼部落穿过了结冰的莱茵河,进占了高卢地区,其中包括法兰克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和阿拉曼人。衰弱的罗马帝国只能眼睁睁地任其发展。

公元5世纪,高卢已经是日耳曼人的囊中物了,强大的日耳曼部落相继建立了王国。西哥特人霸占了高卢西南部,416年以图卢兹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国;443年,勃艮第人以里昂为都城,建立了勃艮第王国,将高卢东南部纳入统治范围。法兰克王国建立

这些日耳曼部落在高卢地区建立的王国中,对后世法国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定居于莱茵河右岸。在大大小小的法兰克部落中有两个部落最为强盛,一个是居住在莱茵河三角洲地区的萨利克法兰克人,另一个是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平原地带的里普利安法兰克人。这两个部落之间争端不断。此时,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克洛维。

克洛维是萨利克法兰克人的酋长,他机智能干,富有雄才大略,具有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长远战略眼光。481年,年仅15岁的克洛维继承了父亲的酋长之位。年轻的他野心勃勃,不仅要统一法兰克部族,还要统一整个日耳曼民族,建立起一个空前绝后的国家。

克洛维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自称“罗马人国王”的西格里乌斯。西格里乌斯是罗马帝国派往高卢的驻军将领。看到其他将领在争权夺利中得到了好处,他心有不甘,于是悍然违抗罗马皇帝的统治,以苏瓦松城为中心,建立了割据统治。

不将西格里乌斯击溃,法兰克的霸业就难以成就。486年,克洛维联合里普利安法兰克人,在苏瓦松城大败西格里乌斯,并最终处死了他。通过此役,克洛维基本上占领了高卢北部,随后定都巴黎,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南征北战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并没有让克洛维的野心得到满足,他以此为据点,开始向南扩张。496年,克洛维率军与进犯的阿拉曼人交战。战争之初,克洛维位居下风,屡遭重创,几乎遭到全歼。相传,在紧急关头,克洛维向上帝祈祷,许诺倘若上帝能够显灵助他绝境逢生,他便率领全军皈依基督教。接着,奇迹发生了,阿拉曼人内部突然陷入了混乱。克洛维趁机集合部下,一鼓作气冲入阿拉曼人的阵营,一举将他们击败。打了胜仗后,克洛维遵守自己的诺言,率3000亲兵受洗,皈依基督教。

也许克洛维的皈依并不只是出于宗教的虔诚,更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重要政治策略。因为当时基督教在高卢地区的影响很大,当地的高卢人多信仰基督教。克洛维与罗马教会合作互有好处,教会以法兰克人为保护伞,用世俗力量维护教会权威;克洛维则可以借助教会的支持巩固他在高卢的统治。

克洛维皈依之后,罗马教会立即宣布克洛维的权力是上帝赐予的。克洛维打着代替基督教消灭异教徒的旗号南征北战。军队所到之处,信仰基督教的高卢人纷纷打开城门迎接这位连教会也称赞不已的教徒,当地的基督教僧侣们也积极协助克洛维安抚民众的情绪。

在罗马教会的支持下,克洛维所向披靡,500年,他征服了勃艮第王国,507年,他将西哥特人驱除出了高卢。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他利用血腥暴力、谈判和解等手段统一了法兰克各部落,终于成就了霸业。

511年,克洛维去世。这位终身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君王为后代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在他逝世前,高卢大部分地区已被统一起来。按照法兰克人的继承习俗,克洛维的儿子们平分了江山。

虎父无犬子,克洛维的儿子们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善战,向外扩张频频得胜。到了公元6世纪中叶,除了少数地区之外,墨洛温王朝已经征服了整个高卢。矮子丕平废“懒王”

时间

●751年

人物

●矮子丕平

●卡罗曼

●希尔德里克三世

面对不理朝政的“懒王”,权势滔天的重臣难免会对王位所代表的权力动心,尤其是离王位只有一步之遥的宫相。矮子丕平雄才大略且充满野心,取而代之势在必行,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克洛维的儿子们平分了他留下来的国土。接着,兄弟几个就陆续上演了一幕幕手足相残的惨剧。按照法兰克人的风俗,他们死后又将领土均分给儿子,法兰克王国四分五裂,只有出现强大的君主时,才会有短暂的统一。在墨洛温王朝统治的200多年里,只有5个国王曾经取得国家的统一,而且其中还有2个是有名无实的。王权式微

分裂、统一、再分裂,无休止的混战削弱了王权。到了公元6世纪下半叶,法兰克分裂为3个王国,即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西部的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以及3个王国共同管辖之下的阿基坦尼公爵领地。

639年,当最后一个明君达戈贝尔特一世去世之后,墨洛温王朝走向了没落,大权旁落宫相之手。宫相是王宫的主管,原本只是管理国王饮食起居的官吏,后因是国王的近臣,权势渐长,最后逐渐成为掌管宫廷事务的实权人物。在达戈贝尔特一世之后登基的国王,不是幼主便是沉迷酒色的昏庸之徒,整日不理朝政,因而被称为“懒王”。宫相借机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将国王变成只会唯唯诺诺应答的傀儡。

687年,经过多年的权力斗争后,加洛林家族的丕平二世成为了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宫相,独掌朝纲。丕平二世死后,他的私生子查理·马特继任宫相之位。查理在任期间,外抗入侵者,内统江山,兼并了勃艮第,造就了一代伟业。此后,为了巩固统治,他改革了土地所有制,采取采邑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效忠他的骑士;受封者需服兵役,并宣誓永远效忠于他。

查理·马特虽然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但是并没有称王,而把这个任务留给了他的儿子——人称“矮子”的丕平三世。741年查理·马特去世之后,矮子丕平与兄长卡罗曼平分了法兰克王国。在其后的若干年里,他们将墨洛温家族的希尔德里克三世拥上王位,并分别以纽斯特里亚和奥斯特拉西亚宫相的名义执政。

在最初的几年,他们的地位并不是很稳固。国内的贵族不满他们的一手遮天,暗自纠结军队蠢蠢欲动;北部的撒克逊人、巴伐利亚人和南部的阿基坦尼人也趁机叛乱。为了共同的利益,两兄弟联手消除外患,平定内乱。先攘外后安内,现在轮到他们解决自己的内部矛盾了。在746年的一次决战中,矮子丕平挫败了卡罗曼,逼迫他遁入修道院,从此不问世事。

至此,矮子丕平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他不甘心希尔德里克三世这个碌碌无为的君主骑在他的头上,即使只是名义上的。矮子丕平深知,废除国王并不是那么简单,即使世人皆知希尔德里克三世只不过是傀儡国王,但他毕竟是尊贵的墨洛温家族的成员,如果废除了他,势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弄不好还会身败名裂。他必须使王冠获得某种“神授”的色彩。丕平加冕

矮子丕平想到了罗马教皇,只要教皇支持他,谁还敢反对?恰好当时罗马教皇的辖地频频受到北方伦巴底人的侵扰,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世俗统治者的支持。一个需要强大的武装保护,一个需要名义上的支持,当然是一拍即合。矮子丕平私底下派遣使者觐见教皇,询问道:“手握实权的人称王好,还是徒有国王虚名的人称王好?”教皇为了换取法兰克的支持,当然明白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他故作沉吟了一下,回答道:“自然是前者为好。”

得到了教皇的暗示,矮子丕平更加肆无忌惮了。751年,他召开贵族会议,宣布了教皇的旨意。在场的贵族都不是傻瓜,机灵一点的立即高呼万岁,少数忠于墨洛温王朝的贵族囿于生命威胁,也只能一语不发。于是,矮子丕平顺利地被贵族们推选为国王。教皇还派特使前来,为丕平举行了加冕礼。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教皇为国王举行加冕。矮子丕平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囚禁起来,从此改朝换代,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

754年,教皇辖地再次遭到伦巴底人的军事威胁,新上任的教皇斯蒂芬二世不顾严寒,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到达法国向丕平救援。为了表示诚意,他亲自为矮子丕平及其两子涂油加冕,并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国王。礼尚往来,矮子丕平于754和756年两次出兵意大利攻打伦巴底人,将伦巴底人以往占据的领土夺回,并作为回报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矮子丕平是一个好战的征服者,他不断地四处出兵。768年,他在征服阿基坦尼人后回国途中,因患水肿病去世。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君士坦丁献礼

矮子丕平将夺得的土地献给了罗马教皇,这引起了定都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的抗议,因为这片土地原是属于罗马帝国的。东罗马帝国提出丕平应将意大利中部领土归还,但遭到了拒绝。罗马教皇为了确保领土的合法性,出示了一封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书信。这封写于公元4世纪的信中声称,上帝治好了君士坦丁大帝的病。君士坦丁为了感谢罗马教会,迁都拜占庭,把罗马地区奉献给罗马教皇。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瓦拉经过考证,发现这封人们千百年来坚信不疑的书信竟是伪造的,是教皇杜撰出来欺骗世人的。因为如果这封信真的是写于公元4世纪,那么应该使用拉丁语,然而它实际上用的是日耳曼语。而在君士坦丁的时代,是不可能使用日耳曼语的。查理大帝

时间

●768年~814年

人物

●查理

●德西迪里斯

●教皇利奥三世

历史上被冠以“大帝”名号的君王屈指可数。但无论是哪一位大帝,其名字都与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紧密相连,查理大帝也不例外。这位身材魁梧的帝王有勇有谋,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开创者,他的名字在历代帝王谱上熠熠生辉。

查理是矮子丕平的长子。他身材高大,精力充沛,自幼便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多年的征战赋予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剽悍善战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深得矮子丕平的赞赏和喜爱。

768年矮子丕平亡故后,按照传统惯例,查理和弟弟卡洛曼平分国土,同时登基为王。两兄弟都不是泛泛之辈,如果不是771年卡洛曼过早地逝世,恐怕法兰克王国又会陷入一场内战之中。卡洛曼猝然去世后,其王后携子逃往意大利。查理顺利地接收了卡洛曼留下来的王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唯一的统治者。南征北战

查理和他的父亲一样好战,而且他的志向更为远大,那就是建立一个幅员广阔的帝国。他从登基伊始便不知疲倦地率领大军四处出击,几乎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战争上。

即位之初,查理就发动了三次战争,平定了阿基坦尼人的再度叛乱,并立其子路易为阿基坦尼国王。773年,教皇国再次受到了伦巴底人的军事威胁,罗马教皇哈德良向查理求援。

伦巴底人是矮子丕平坚决消灭的对象,查理却显得比父亲更加开通,他娶了伦巴底国王德西迪里斯的女儿,并一度与伦巴底人结盟。这引起了教皇的恐慌不安,并以开除查理的教籍作为威胁。不过雷声大雨点小,哈德良教皇接受了查理给予的好处之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面对教皇的求援,查理本来犹豫不决,但是此时伦巴底国王德西迪里斯的举动令他震怒了。卡洛曼死后,他的王后带着儿子逃到伦巴底寻求庇佑。德西迪里斯抓住了这个机会,向教皇施压,要让卡洛曼的儿子重新获得继承权。

德西迪里斯的行径摆明了是挑战查理的统治。当时查理正在对撒克逊人作战,无暇离开战场,只好表示希望与德西迪里斯和解。然而德西迪里斯将和解看作懦弱的表现,又笃定查理不可能抛下战事,于是有恃无恐地拒绝了。查理闻言雷霆大怒,马上应教皇之邀率军前往意大利,讨伐伦巴底人。次年,经过残酷的战争,查理彻底击败了伦巴底人,将伦巴底划入版图。卡洛曼的子女落入了查理之手,至于这位伯父如何处置他的侄儿、侄女们就不得而知了。四面出击

778年,查理出兵西班牙,攻打占领该地的阿拉伯人。双方交战皆损失惨重。考虑到局势僵持对己方不利,查理答应了敌方的和谈提议,准备退回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然而敌军一边假装谈判,一边却暗暗在法兰克军队回国必经的比利牛斯山郎塞瓦尔山谷设下埋伏。查理顺利地通过了山谷,但是负责保护辎重的后卫队伍被敌军突袭,几乎全被歼灭,指挥官罗兰以身殉职。经过多次战斗后,801年,查理终于报了一箭之仇,打败了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建立西班牙边区。

除此之外,788年,查理还率军征伐多瑙河上游南岸的巴伐利亚,废黜了巴伐利亚公爵,将巴伐利亚划分为若干个区,由他委任的伯爵治理。此后,查理又与位于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爆发了战争,并最终征服了阿瓦尔人。匈奴人和阿瓦尔人同属强悍的游牧民族,占据着多瑙河下游,是查理的心腹之患。征服了阿瓦尔人之后,查理自然不会对匈奴人置之不理。他调用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一路推进,一举击溃了匈奴人,解除了匈奴人对欧洲的威胁。征服撒克逊人

查理在位数十年,共发动了50多次战争,其中时期最为漫长、局势最为严酷的是他对撒克逊人的征服。这次战争起于772年,终于804年,前后历时30余年。

撒克逊人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易北河之间。他们强悍野蛮,经常对周边地区进行掠夺。他们信仰多神教,因此遭到基督教徒的敌视。法兰克国王曾经挫败过他们,并强迫他们臣服。然而撒克逊人不愿俯首贴耳,时有反叛,令法兰克历代国王颇为头痛。

查理当上国王后,决定铲除长久以来的威胁,永绝后患。他意识到,撒克逊人信仰的多神教是阻碍他们归顺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他打算军事、宗教双管齐下,彻底征服撒克逊人。772年,查理派遣的一支队伍挺进撒克逊人的圣地,夷平了神殿,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法兰克人对圣地的亵渎激起了撒克逊人的愤慨,撒克逊人联合起来,起兵反抗查理。

恰在此时,教皇向查理求救,查理决定放下手中战事,率军开赴伦巴底。撒克逊人趁机展开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四处掠夺。查理返回后,迅速纠集军队,渡过莱茵河,击败撒克逊人,迫使他们投降。但是不到一年,撒克逊人再次起义。查理率领大军赶来,数千撒克逊人投降,并答应改变信仰,成为基督教徒。这一年是777年,查理对撒克逊人的征服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稳定的局势没有维持多长时间,782年,撒克逊人掀起大规模起义,杀死传教士,并击溃了一支法兰克军队,阵亡的将士中包括数名高级将领。查理获悉后怒不可遏,他紧急调动兵力,攻入撒克逊地区,大败撒克逊人,在一天之内集体屠杀了4500名撒克逊人。

查理的野蛮屠杀激起了撒克逊人更强烈的反抗,反反复复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804年。通过多年的军事征服和宗教感化,查理最终征服了撒克逊人,使他们成为了法兰克的臣民。为了控制撒克逊人,查理将易北河畔的撒克逊人迁往他处,并实行严密的监控。

查理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他一手持剑,一手高举十字架,四处征伐,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整整扩大了一倍。到了公元9世纪初,他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东起易北河,西临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抵地中海,占有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土地,囊括了今天的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和部分西班牙的领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查理大帝

如此辽阔的大帝国,统治它的君主怎能没有一个相称的名号?对于查理来说,“国王”的称号似乎已经远远不够了。

当时教皇哈德良已经去世,利奥三世继任教皇。利奥三世的生活荒诞不羁,引起了许多教士的不满。他们威胁说要割掉他的舌头,毁了他的容,把他拉下马。799年,被囚禁的教皇暗中逃出。正当他走投无路时,查理扶持他坐稳了教皇的宝座。800年,贵族和教士再度反对教皇,查理率军开入意大利,平定叛乱,保住了利奥三世的教皇之位。利奥三世感激涕零,当得知查理有意称帝后,决定助他一臂之力。800年11月,查理抵达罗马,教皇率领众教士在郊外迎接他。这是一个公开的信号,因为只有当皇帝来访时,教皇才会亲自出城迎接。

12月25日,圣诞节来临之际,查理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他正在做祈祷的时候,教皇利奥三世突然拿出一顶金冠戴在了查理的头上,高声宣布:“上帝加冕于你,罗马人的皇帝!”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查理心领神会,顺理成章地正式称帝,史称“查理曼”,意即查理大帝,正式的称号为:查理,最安详的奥古斯都,由上帝所加冕任命,是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太平皇帝,且以上帝的怜悯,担任法兰克人与伦巴底人的君主。法兰克王国遂称“查理帝国”。查理把自己当成了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他的帝国自然而然便是古代罗马帝国的延续了。查理曼帝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远隔重洋的苏格兰和东方的非基督教国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曼帝国建立了邦交关系,甚至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也不得不承认查理曼的皇帝称号。治国平天下

查理称帝后,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基本上已经平息,他开始对内进行改革,以巩固统治。查理不仅是个能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君主,也是个能够在宝座上挥斥方遒的有识之君。

查理将庞大的帝国划分为数百个伯爵区,由他委任的伯爵或主教进行治理。查理继续推行采邑制以保证下属对他的忠诚,帝国境内的所有官员和主教,一般都要从皇帝那里领受采邑(即封土),成为皇帝的封臣;同时,作为接受采邑的条件,他们都要宣誓向皇帝效忠。

查理设置了一套严密的由上至下的行政管理体系,以便有效地管理政务,地方上发生的重大事情可以迅速地层层通达上听,他是这个庞大机构的核心。帝国的中央政权除由皇帝亲信组成的枢密会议外,还有贵族大会,每年召开一两次贵族大会,讨论重大决策。为了防止底下官员阳奉阴违,他派出巡按使视察监督地方行政司法,他本人也经常到各地巡视。

为了加强对国内不同民族、地区的统治,查理亲自参与制定法律,并对帝国境内各部族的法律进行整合修订。他先后制定的65个敕令中包括了逾千条法规。这些法规的覆盖面很广,从政治到刑法,甚至到个人的家庭事务都有所涉及。

查理当政时,基督教在法兰克的影响深远广泛。他意识到基督教是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手段,便大力推行基督教的思想文化统治,并建立教会制度,设立教区,为君权和教权的融合提供了有效机制。

此外,查理在文化教育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当时有很多朝臣都不识字,这对管理国家是相当不利的。于是他在宫中成立学院,广泛聘请知名学者前来讲学,教导贵族子弟和推优选拔上来的贫民子弟。他还下令教会和修道院兴办学校,让人民广受教育。同时,他派人搜集和抄写了许多拉丁文和希腊文古典著作,甚至收集整理了古代“蛮族”的传说和歌谣,使之得以保存和流传。他还命学者校对拉丁文本的《圣经》,尔后在全国强制推行。

查理的种种举措使得法兰西的文化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一时期被后世的史学家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814年,统治了法兰西47年的查理大帝因病去世,享年72岁。作为伟大帝国的皇帝,骁勇善战的马背国王,兢兢业业统治国家的明君,他的荣耀和光辉永远留在了史册当中。《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

时间

●843年

人物

●虔诚者路易

●罗退尔

●丕平

●日耳曼人路易

●秃头查理

辉煌一时的查理帝国,在其创立者查理大帝死后,因其后继子孙明争暗斗,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一番恶斗后,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结束了帝国的历史,同时也展开了另一段历史画卷。软弱的代价

查理大帝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但在继承人问题上却是一筹莫展。792年,他的私生子驼子丕平在几个贵族的唆使下谋反。查理很快镇压了叛乱,处决了几位主要谋划者,并将丕平软禁起来。811年,驼子丕平在抑郁中死去,此时,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先后早夭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查理大帝伤心欲绝,现在,他只剩下一个儿子了,那就是路易。

813年,查理大帝亲自为路易加冕,使他成为共同执政的皇帝。次年,查理大帝撒手人寰,路易完整地继承了王国。路易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基督教徒,故人称“虔诚者路易”;他生性软弱,没有主见,因此也被称为“软弱者路易”。

路易天性温良,但是他的优柔寡断却让帝国走向了末路。早存异心的贵族们在查理大帝死后,像出笼的猛虎一样,变得肆无忌惮,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路易忧愁不满,却无计可施,只能任揽权自重的贵族们欺压到自己头上。更糟糕的是,他的儿子们野心十足,个个觊觎皇位,起初只是私底下争权夺利,后来趋向白热化,争斗竟然赤裸裸地搬上了台面,引发了内战。酿成如此恶果,不能不说与路易的软弱易变有关。内乱频仍

817年,路易在前往教堂祈祷时,年久失修的墙壁突然倒塌,将其压伤。惊恐万分的路易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便把国土分给了三个儿子:长子罗退尔、次子丕平和幼子日耳曼人路易,同时宣布罗退尔与他共治天下。

路易的决定惹怒了他的侄子伯纳德,因为他分给长子罗退尔的意大利原本是伯纳德的封地。被剥夺了领地,伯纳德的愤怒可想而知。他二话不说,立即起兵反叛。伦巴底人也趁机蠢蠢欲动。在贵族的支持下,路易费了很大的劲才镇压了内乱。

路易为罗退尔顺利继承王位做了很大努力,不想到头来罗退尔也起兵意图篡位,这又是路易耳根子软惹的祸。罗退尔三兄弟的母亲是路易的王后,后来路易另娶新后,生了儿子秃头查理。新后年轻貌美,不甘心自己的儿子得不到任何遗产,于是经常对路易吹枕边风。路易抵不过后妻的软硬兼施,又确实疼爱小儿子,便计划着重新划分领土,匀给秃头查理一份。这下子罗退尔三兄弟可不干了,到嘴的肥肉还要分一块出去?!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割肉之痛。

829年,罗退尔与其弟丕平联手逼宫。大为恼火的路易马上调兵遣将围攻大逆不道的儿子。罗退尔和丕平不得不向父亲求降。被儿子的苦苦哀求打动,路易不但原谅了他们,而且保留了他们的领地。然而,罗退尔和丕平不但没有体谅父亲的苦心,反而怀恨在心。没过几年,他们联合老三日耳曼人路易再次挑起内乱。这一次路易没有那么幸运,战败的他受尽了儿子的侮辱,并被囚禁在修道院中长达一年之久。后来还是国内的大贵族发兵勤王,救出了皇帝。

内乱远远没有结束。839年,日耳曼人路易再一次撕碎了父子间脆弱的温情面纱,率大军兵临城下,威胁父亲将王位传给他。路易无计可施,只好向罗退尔求救,允诺倘若挫败日耳曼人路易,便将帝国平分给他和秃头查理。罗退尔大喜过望,加入了战局。

翌年,在悲愤和恐惧中度日如年的路易去世,罗退尔继位。罗退尔不愿与秃头查理共享权力,于是明里暗里打击他,甚至试图暗杀他。秃头查理也非泛泛之辈,他遣使向日耳曼人路易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当时日耳曼人路易的处境也不是很好,被罗退尔和秃头查理合攻,过得相当狼狈,这个时候秃头查理主动转向,他自然是求之不得。签订《凡尔登条约》

842年,日耳曼人路易与秃头查理在斯特拉斯堡立下盟誓。值得注意的是,双方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宣誓的,日耳曼人路易的军队用的是日耳曼语,秃头查理的军队用的是乡村拉丁语,前者最终演变为德语,后者则是法语的基础。

在日耳曼人路易与秃头查理的通力合作之下,罗退尔居于劣势,但是罗退尔军的顽强抵抗也给他们巨大的压力,局势一下子陷入了僵局。843年,在进难攻、退难守的不利情况下,罗退尔被迫妥协。此时丕平已死,三兄弟在凡尔登会晤,经过反反复复地谈判磋商后,终于达成协议,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查理大帝呕心沥血打下的江山一分为三。

日耳曼人路易获得莱茵河以东的土地,称东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领有罗讷河、索恩河及默兹河以西的土地,称西法兰克王国;罗退尔分得的地盘是意大利北部以及东西法兰西王国之间的土地,且承帝位,但是对东西法兰西王国无统辖权。

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为德国;罗退尔领地的南部演变为意大利;西法兰克王国不久改国名为法兰西王国,逐步形成法国,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法国史就此才算开始。卡佩王朝:光荣的起点

时间

●987年起

人物

●于格·卡佩

●胖子路易

●路易七世

●菲利普二世

●狮心王理查德

●无地王约翰

加洛林王朝以篡位开创,又因权臣篡位而亡。卡佩王朝取而代之,面临受制于大贵族的局面,几代国王极力摆脱困境,终于夺回了大权,开始引领法国走向辉煌之路,这便是光荣的起始!加洛林王朝的衰亡

查理帝国一分为三后,秃头查理并没有给法兰西王国带来好运。在外交内政中,他总是显得霸气不足。秃头查理逝世之后,相继即位的路易二世(结巴路易)、路易三世和加洛曼皆平庸且短命。3位国王在10年内如走马灯似的轮换,加洛林王朝的气数将尽。

此后的数十年里,贵族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王权衰退,国王无法与贵族们抗争。尽管天真汉查理、路易四世等国王在位时间较长,但是他们只不过是贵族的傀儡,外不能抗敌,内不能平乱。

当路易四世之孙路易五世继位时,朝政全由出身于卡佩家族的权臣于格·卡佩操控。这一个世纪以来,卡佩家族一直和王室争权夺利,且始终占据上风。路易五世面对这种受制的情况,不由心灰意冷,从此不理政事,因此得了“懒王”的诨名。987年,懒王路易暴毙,据说是被他的母亲毒死的。路易五世死后无嗣。于格·卡佩称王的时机已经到了,他立即操纵贵族推选他为王。从此,法国进入了卡佩王朝时期。小王室与大诸侯

于格·卡佩做臣属的时候专横跋扈,拥兵自立,专门与懒王路易作对。这一回他也尝到了相同的苦头。由于加洛林王朝长期以来王权不振,国内的大贵族骄横一时。铁锤查理实行了采邑制,分封给各地贵族的封邑按规定是不能世袭的,但是在查理大帝之后继位的国王个个都是无能之辈,贵族们胆大妄为,竟然将封邑据为己有,世代传袭下去。王权衰弱,无力打击贵族们,历代国王只能敢怒不敢言。

于格·卡佩上台后,虽然一心加强王权,但终归是有心无力:一来积弊过深,一时无法撼动大贵族的割据势力,二来他黄袍加身时,很多贵族都出了力,如果他一称王就翻脸无情,怕会引起众怒。

卡佩王朝早期的统治软弱不堪,即使是于格·卡佩这样的大枭雄也无力回天。他去世之后,先后继位的罗贝尔二世、亨利一世和菲利普一世在位时间都很长,但都没有多大作为,对内不能集中王权,对外不能彰显国威,似乎甘于“法兰西岛”国王的称号。不过,他们在世的时候便为下一任继承人加冕称王,这使得法兰西传统上的国王推选制走到了尽头。就此而言,他们巩固了卡佩王朝的统治地位,为王权的稳固打下基础。王室势力强大

卡佩王朝的强大要从第五代国王路易六世说起。路易六世是菲利普一世之子,1108年登基为王。他身材肥硕,被称为“胖子”路易。经过了四代国王的忍辱负重,胖子路易上台时,王室的势力已有一定的加强。他即位后不愿意重蹈覆辙,在王座上碌碌无为,于是开始增强军事力量,并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各地诸侯的权势。凡是不愿顺从者,胖子路易皆发兵讨伐,踏平叛逆贵族的城堡,剥夺他们的采邑。一番征战下来,原本骄横跋扈的贵族们纷纷俯首贴耳。

为了集中王权,胖子路易借助了教会和市民的力量。作为回报,他赋予城市居民自治权,大力支持发展城市公社,因而有“公社之父”之称。另外,出于抑制贵族权力考虑,他还重整了御前会议。以往御前会议的成员都是各地的贵族,他们很容易联合起来操纵会议,使国王的决策非常被动。胖子路易因此将一部分市民、教士和中小贵族吸收入会议。这些新成员通常听命于国王,站在国王的一方,大贵族们便不能轻而易举地控制朝政了。

为了扩大地盘,胖子路易还让太子娶了阿基坦尼公国的女公爵埃莉诺为妻。这桩政治联姻使阿基坦尼公国成为了王室的领地,扩大了王国的领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