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3:36:4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导 论

说明:作为教材的导论,本章简单地介绍世界经济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等。本章未添加课后习题。

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

第1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1.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答:(1)世界经济的含义

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或者说,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2)国际经济的含义

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是指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以国家为出发点和单位,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商品交换,资本、技术和劳务交流等的经济关系。(3)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

①历史同步性。两者都要求国与国的联系密切,都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为前提。

②共同主体。两者都以国家为共同主体。

③两者都超越单一国家之上,受到如国际价值/价格规律等共同经济规律的支配。(4)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

①主体不同。相对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主体还包括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等。

②对象不同。世界经济研究对象为全球性经济问题;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为国际经济关系。

③抽象层次不同。相对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更为抽象。

④存在的历史时期不同。国际经济是以民族国家国民经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国家关系就没有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世界经济作为全球性的经济实体,即使在国家消亡之后,仍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所改变的只是这一经济实体的性质、形态和结构。

2.怎样认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和作用?

答:(1)国际分工发展的历史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按照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国际分工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前资本主义时期。在这一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以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为主。

②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农业分离,产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最初分工。

③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发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机器大工业生产,促成了英国和广大殖民地的宗主国和殖民地典型分工形式。

④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产生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工业生产集中在欧美、日本,食品、原料集中在亚、非、拉国家,形成了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

⑤战后传统国际分工格局的巨变。在这一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崛起打破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格局。工业国家之间分工居主导地位,各国间部门内部分工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分工在发展。(2)国际分工的作用

国际分工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国际分工作为社会分工的国际化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它把广大的农业国家引向工业文明,使世界各国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有利于发挥参与分工国家各自的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分工,因其强制性和掠夺性,常被国际资本用作控制和剥削广大落后国家的途径和工具,导致国际分工的不平等。(3)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

①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发展阶段,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原先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大西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时期极力开辟海外市场的种种表现和贸易的跨国现象,并不是说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因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②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扩展时期

在这一发展阶段,工业革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的激增,提出了生产技术的变革要求,于是发生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此时期进入世界市场的商品发生重大变化,如棉纱、纺织机、铁制品、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成品,还有各种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尽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其经济已越来越按同一市场的运行机制运行。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4)世界市场的作用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首先,世界市场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其次,世界市场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最后,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答: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阶段:(1)世界经济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4.战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17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其中,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世界经济中心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战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主要有:(1)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第一个称雄世界的是荷兰。在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殖民强国。然而,依靠商业资本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和世界霸权地位是不牢靠的,很快荷兰让位于继起的工业资本强大的英国。

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这300年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农民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②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为过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④英国先后战胜荷兰等竞争者,取得了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⑤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开辟了国外市场,掠取了巨额财富,积累了为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充足的货币资本。

尽管从19世纪后半叶起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已超过英国,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并在工业生产总值和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上被美国和德国所超过,但其在世界金融、贸易、海运以及传统出口工业品生产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仍是世界金融中心。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维持了18世纪到19世纪两个世纪之久。(2)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这些变化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提供了远距离传输的强大动力,带动了材料、信息及运输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使生产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钢铁生产、汽油内燃机等技术的出现迅速发展了钢铁、石油、汽车、化学等工业。这次技术革命,使美国经济得到了跳跃性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群雄崛起的局面。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既未受到战争的破坏,又借世界大战对商品和资金的巨大需求,获得了百年难遇的经济扩张机遇。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初期仍长期执行中立政策,大做战争双方的生意,从而使经济又一次地获得了大发展,而其他国家却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表现在工业、对外贸易、资本输出、黄金储备等诸多方面。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的确立更加树立了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

总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第2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答:(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2)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④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答:(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

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使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地球成了时空大为缩小的“村庄”,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②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打破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经济体系之间对立并存的局面,“两个平行市场”统一为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整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③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在贸易自由化方面,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导致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并使世界贸易组织作为管理、监督和实施这一体制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外汇管制的取消、资本账户的开放促进了投资的自由化;在金融自由化方面,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带来了金融的自由化。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

④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加深了世界各地生产要素的利用和重组,其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更是直接联结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具体表现为:a.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b.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②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金融市场的全球化;b.货币流通的全球化;c.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③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b.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c.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④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b.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⑤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基本上是在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和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两个层次上发展的。其中,前者一般是在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进行的,其中政策协调比较成功且协调水平比较高的区域组织是欧盟;后者主要是指全球范围内制定统一的行为规则和准则,即国际规范,用以规划、协调和管理世界经济以使其有序运行,并建立相应的国际机构作为监督和组织保证。

综上所述,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已经被世界经济的密网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各国共同利益有所增加并呈现相互融合的态势。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答:(1)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

①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③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④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负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4.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的观点?

答: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极力推行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它后果。

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经济全球化。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争取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反对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消除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为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

答:(1)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是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由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来的巨大的世界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相互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展开,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整。多极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走向均衡同步发展的过程,就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增强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增强了人类和谐化。

第3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①全面性和世界性;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③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④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2)战后科技革命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

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主要体现在:a.劳动者日益智力化;b.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c.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③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主要体现在:a.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b.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c.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d.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④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主要体现在:a.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重心的转移;b.工业结构的变化;c.三大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另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2.战后科技革命给生产力结构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战后科技革命给生产力结构带来的变化

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集中体现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和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e.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劳动者日益智力化;b.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c.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③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b.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c.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d.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2)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当缓慢,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也很有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显加快,对社会生产的作用空前加强,并日益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学技术产业化和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化的循环加速,不仅使科学技术成为直接生产力,而且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武装了劳动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过程,产生新机器、新设备和新工艺;科学技术运用到资源开发上,产生出新能源和新材料。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各个实体要素发生变革和提高效率、效能的决定性因素。

3.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

答: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战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1)高技术化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网络、电子控制和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将成为一切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基础,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2)服务化趋势

服务化趋势一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在为企事业部门服务,为个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行业;另一方面表现为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3)融合化趋势

融合化是指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将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营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融合化也反映了技术复合化的趋向。产业结构融合化的发展,将日益突破传统行业和产业的界限,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为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4)国际化趋势

在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企业为了消除国际摩擦和追求经营的合理化,在规划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业务领域,都在实现国际化。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将使各国的经济关系从外部联系走向内部融化,使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4.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在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告别了农业社会,现在正在告别工业社会,而进入信息社会。

首先,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如下特点:①信息具有强大的渗透性。信息渗透到一切经济和经营的环节中,是最具渗透性和扩散性的资源,是企业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②信息是一种在使用中不受损失并收益递增的生产要素;③信息是一种最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当今世界各个角落几乎都被信息流构成的密网所覆盖。这些信息流及其载体在世界迅速普及,形成互联网,给各国特别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有力的渠道和工具。

其次,正因为信息具有上述特点,它已经从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成为一群宏大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产业。这种产业代表着新一代的生产力,是促进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最后,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渗透深度和覆盖广度的增强,标志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飞跃,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次深刻的革命。它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转变、市场经济制度的大变化。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负担沉重。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③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2)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②南北经济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③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

答: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比,智力减弱,反应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这是造成有关国家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另外,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经济事业的迅速发展。(2)劳动力短缺。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后备不足。因此,那些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外籍劳工。发达国家以较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发展中国家吸收高科技人才和年轻的普通劳动力,以此来弥补本国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不足。但是,大量移民会导致各国社会摩擦加剧。(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负担日益沉重,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在发达国家,有权享受退休养老金和老年医疗补助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其他的社会保障项目,致使政府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庞大,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危机。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加重国民的税收负担。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3.世界自然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致使资源危机初露端倪,并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引发了多起国际冲突甚至局部战争。世界自然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目前,世界耕地资源的状况令人堪忧。尽管耕地面积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势头日益减缓,而人均耕地则日益减少。导致这一基本趋势的原因除了与人口的过快增长密切相关外,还与土壤退化和非农业用地与日俱增有关。土壤退化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就是可耕地和牧场越来越少。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灾难。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极端形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2)淡水。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早在1977年2月,联合国水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全球性危机。(3)森林。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上原始森林已有一半遭到破坏。自战后以来,地球上的热带雨林面积已经减少了一半。地球森林资源的锐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灾难性恶化。(4)生物。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生存、繁衍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逐步扩张以及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各种生物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从地球上消失。现在,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使自然界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地球变暖、垃圾国际化等。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①工业烟尘与粉尘;②工业废气;③机动车尾气。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危害也十分严重。(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被喻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遭到破坏,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线的直接威胁。(3)酸雨。酸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近二、三十年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酸雨。酸雨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空中死神”。它使土壤酸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4)垃圾。全球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到垃圾污染的困扰。垃圾之所以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它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和危害范围广。发达国家为了减轻本国的垃圾污染,经常将工业垃圾转移到海外,销往或倾倒在发展中国家,使许多国家深受其害。(5)地球变暖。地球变暖毋庸质疑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最近地球变暖在明显加速。全球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危险和最可怕的挑战,其后果是多方面的,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土地荒芜,还会助长热带疾病的滋生和蔓延,造成生态混乱、物种灭绝、粮食减产、害虫逞凶、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和洪水频繁等一系列灾害。

5.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如何?其内涵是什么?

答:(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战后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资源生产财富、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几十倍、几百倍地提高,空前发达的物质生产力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充分享受到工业文明的阳光雨露。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却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酷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对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发现,过去那种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是导致今日各种资源、生态问题的根源。所以,彻底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今后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略。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②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③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6.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1)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2)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②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③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④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⑤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上述六个方面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其中,第一和第二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