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雍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18:03:11

点击下载

作者:南宫不凡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少年雍正

少年雍正试读:

少年帝王传少年雍正南宫不凡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少年雍正/南宫不凡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5(少年帝王传)ISBN 978-7-305-19347-7Ⅰ.①少… Ⅱ.①南… Ⅲ.①传记小说—中国—当代 Ⅳ.①I247.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46363号本书经上海青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独家出版中文简体字版出版发行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  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 编 210093出版人 金鑫荣丛书名 少年帝王传书  名 少年雍正著  者 南宫不凡责任编辑 潘琳宁  编辑热线 025-83686029照  排 南京南琳图文制作有限公司印  刷 盐城市华光印刷厂开  本 880×1230 1/32 印张 11.25 字数 281千版  次 2018年5月第1版 2018年5月第1次印刷ISBN 978-7-305-19347-7网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号:njupress销售咨询热线:(025)8359475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导读

他孝至行躬,却一直背负着弒父杀兄的骂名;他廉政清明,却不能见容于后来的史家;他隐忍倔强,雷厉风行,却痴迷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皇帝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性格:登基是谜,驾崩也是谜;勤政为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还是他……

暴君乎?明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爱新觉罗胤禛降临在紫禁城里一处不起眼的宫室中。小小年纪的他生性倔强好强,不足6岁就进入无逸斋读书。然而,小小的书房里却暗流汹涌,兄弟手足明争暗斗,不知小小的他能否立得住脚跟?

皇贵妃病重,胤禛日书百“孝”,诚孝名显。康熙皇帝舐犊情深,深受父亲赏识的他却又为什么屡犯龙颜?

潜龙寺投宿,老僧为他算出“万”字命;五台山拜佛,又引出了智救才子和黄瓜治病的故事。

灯节来临,胤禛和兄弟们出宫游玩,谁料想鬼影憧憧,暗伏惊天秘密。

监修河道,巧遇“河神”陈天一;悲天悯人,皇子借用军粮赈济灾民,进而惹下大祸。

征粮还粮,胤禛受命下江南,路遇李卫,主仆两人用巧计迫使县令当众诵唱《戒赌歌》,成为一时笑谈。回归途中,船只漏水,性命悬于一线之间,竟出现了双鱼救主的奇观。

少年胤禛弓马骑射无不精通,9岁时就扬名于木兰围场,19岁时,跟随父皇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昭莫多一战更是声名鹊起。可是在庆功之日,却失去了应得的爵位,这期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受封贝勒,胤禛依然勤奋读书,崇尚节俭,竟被兄弟们戏称“守财阿哥”。

太子两废两立,引发储位之争,面对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胤禛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走入雍正皇帝多彩的少年时代,穿过古老的深宫,穿过层层的迷雾,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爱新觉罗·胤禛……目录

导读

第一章 盛世喜太平 清皇室再添贵子 第一节 降世之初第二节 特殊的生长环境第三节 倔强的小皇子

第二章 勤学又苦读 兄弟友爱共进步 第一节 入尚书房读书第二节 老师的奖罚第三节 仁爱为本第四节 学问长进

第三章 恩师顾八代 教学有方受益长 第一节 恩师顾八代第二节 循循善诱教皇子第三节 关于忠和孝的两个故事第四节 生活中的导师

第四章 祭祖巧祈福 四阿哥诚孝名显 第一节 为母祈福第二节 日书百“孝”第三节 祭祖风波

第五章 秋猎不落后 木兰围场显英武 第一节 出猎途中第二节 秋猎比赛第三节 庆功宴上

第六章 尊佛为修性 五台山治病救人 第一节 皇贵妃病逝第二节 与佛之缘第三节 拜佛五台山

第七章 出宫视京畿 翩翩皇子初历世 第一节 错字生意第二节 治理乱收费第三节 分油的故事

第八章 奉命祭孔庙 跪拜先圣断头案 第一节 祭孔第二节 独到的儒学见解第三节 还头断案

第九章 多次巡河工 为民借粮伸大义 第一节 路遇河神第二节 两巡永定河第三节 南巡黄淮第四节 为民借粮

第十章 皇子下江南 吐饭求雨禁赌风 第一节 江南征粮第二节 禁赌第三节 吐饭求雨第四节 双鱼救主

第十一章 出征噶尔丹 四贝勒办差议事 第一节 带兵出征第二节 昭莫多大捷第三节 四贝勒建府雍和宫第四节 龙潜的日子

第十二章 用忍苦克己 韬光养晦定天下 第一节 祸起萧墙第二节 雍亲王在争储路上

雍正 大事年表第一节 降世之初

天下方太平

回顾大清帝国268年的历史,其中涌现出好几位雄才大略、彪炳青史的帝王。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帝王的故事特别耐人寻味,曾引起后人无休止的争论和猜测,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天子之一。那么,这位皇帝究竟是谁呢?也许您已经有了答案,他就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现在,我们就从雍正皇帝的少年时代说起,看看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天子是如何从垂髫稚儿成长为一代名君,为大清帝国做出杰出贡献的。

话说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秋天,对于大清皇朝来说,这个秋天意义非凡。这年8月,起兵谋反的平西王吴三桂在称帝后一命呜呼,以他为首的“三藩之乱”逐渐走向溃败。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三藩”的残余势力节节败退,已无还手之力。大清帝国在入关34年后,基本上消除了威胁朝廷的各方势力,在中原大地上真正站稳了脚跟。这年,康熙皇帝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大好年龄。5年前,他不顾部分朝臣和祖母孝庄太后的反对,毅然决定撤藩,进而引起了“三藩之乱”。战事既起,众说纷纭。大臣们有的抱怨康熙太急躁,不该触怒汉族权臣;有的担心朝廷失败,祸及自身,于是悄悄转移家属财物出京,准备逃回故土盛京;有的还不断劝说康熙与吴三桂议和,以免落得死无葬身之地。面对种种猜疑和抱怨,康熙皇帝镇静自如,他聪明果敢地和“三藩”进行斗争,终于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当然格外高兴。铜瓦寺,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坐东向西,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为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它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在昆明重建的。

万岁爷一喜,天下皆欢,大清后宫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康熙带领几位前线将士向孝庄太后汇报战况。在宫女们搀扶下,孝庄太后一一接见将领,并问询吴三桂死亡的经过。一位叫图海的将军声音洪亮地说:“回老佛爷,吴三桂知道自己末日到了,可还不死心,总想过把皇帝的瘾,就在衡州搭了一席棚子,刷上黄漆,慌慌张张地称帝了。老天哪能容他这样的乱臣贼子!本来风和日丽的天突然狂风骤起,乌云漫天,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那席棚子被狂风卷上了天,黄漆也被雨水冲掉了,把吴三桂吓得从座位上摔了下来,顿时嘴歪眼斜,再也不会说话了。”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国的第一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阿弥陀佛,”听到这里,孝庄太后口宣佛号,点着头说,“好啊,报应得好!吴三桂也想坐龙椅,真是异想天开!皇上,吴三桂死了,这天下可算太平了,要好好庆祝一下才是。”“是,”康熙微笑着答道,“孙儿已经传旨,京城和全国各地都要庆祝。”

此时此刻,孝庄太后不免忆起大清入关前后的种种往事,想起几十年来辅佐儿孙巩固帝业,治理天下,终于换来今日安宁,真是感慨万千。

就在这时,5岁的皇太子胤礽在宫女引领下走了进来,他见过太后和父皇,满脸喜色地说:“皇阿玛,听说吴三桂死了,这是真的吗?”

本来,大清旧制没有立太子的规矩。当年,努尔哈赤设立八旗议政制度,共同治理国家。皇太极继位后,逐步削弱八旗权力,巩固皇权,可他也一直没有立嗣。后来他突然去世,没有来得及指明皇位继承人。八旗举行会议,选举新君主,由于他们争夺激烈,互不相让,年仅6岁的九阿哥福临意外地成为新天子,他就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

顺治24岁时,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与母亲孝庄太后共同指定三阿哥玄烨为帝,这就是康熙。由此来看,大清没有立太子的先例,那么,康熙为什么立了太子呢?这说起来也与“三藩之乱”有关。

三藩叛乱之初,叛军势头甚猛,打得八旗兵连连后退。为了稳定人心,争取支持,康熙毅然决定册立太子。他先后有过几位皇子,可是大多夭折,只有大儿子胤禔和二儿子胤礽尚在,其中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氏生的。赫舍里氏家族显贵,人才辈出,皇后的祖父索尼曾经是康熙初年首辅大臣,叔父索额图是康熙重臣之一,深受重用。所以,太子之选自然而然落到胤礽头上。就这样,康熙破例立了太子,胤礽也就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太子。可是,皇后赫舍里氏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小太子只好由孝庄太后亲自抚育。康熙十六年,钮祜禄氏被册立为新皇后,她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不幸的是,第二年年初,新皇后患病夭亡。年纪轻轻失去了两位皇后,康熙的心情可想而知。如今,年幼的太子听说吴三桂已死的消息,赶到父皇面前道喜,激起康熙种种复杂的情怀,他揽过太子说:“是啊,吴三桂死了,天下总算太平了。”

看到康熙有些失态,孝庄太后默默地念诵佛号,说道:“这天下是我孙子的,不是谁想夺就夺得了的。吴三桂一死,剩下的那些乌合之众不足为患。皇上,这下你该放心了。你啊,小小年纪继位,这些年来除鳌拜,撤三藩,劳心费力,也该歇一歇了。照顾照顾你的后宫和子女,享一享天伦之乐吧。”

康熙笑了:“祖母教训的是,孙儿正琢磨着为太子请师傅呢。”

康熙的后宫和子女出现了什么问题?孝庄太后为何说出这番话?

四阿哥降生

康熙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位后以“三藩、河务和漕运”作为自己为政的三大要务,为实现政治理想,他刻苦努力,勤政不怠,堪称君王楷模。这样一位年轻有为、人才出众的天子,自然深得后宫嫔妃和宫女爱慕。在康熙身边,先后出现过数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她们为他生儿育女,陪伴他度过人生当中一段段丰富多彩的时光,这些女子中既有他的皇后、嫔妃,也有不少地位低微的宫女。其中一位姓乌雅氏的宫女,就与他演绎了一段后宫爱情故事。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乌雅氏本是钮祜禄皇后的宫女,满洲正黄旗人,父亲名叫威武,是三品护军参领,这在清朝贵族中地位不算高。乌雅氏14岁进宫,4年来一直陪伴在钮祜禄皇后左右,品行端庄大方,性格直爽刚毅,在深深后宫中倒是难得一见的女子。自从钮祜禄氏受封皇后,她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与康熙见面的机会增多。有一次,康熙与皇后谈论三藩之事,皇后说:“后宫不可以干预朝政,这是祖宗订下的规矩,臣妾不敢议论朝廷大事。”当时,三藩之事颇为棘手,康熙本想与皇后交谈一二,借此抒发心中郁闷,没想到皇后拒绝了自己,不由得有些扫兴。站在一边的乌雅氏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她沉着地接口说道:“现在战事吃紧,皇后娘娘身在后宫,却十分牵挂前方的军情。她常常对我们说,古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但杀敌立功,还成为一名大将军。我们虽不能冲锋陷阵,但可以捐赠财物,发动兄弟姐妹,尽自己所能支持朝廷平叛。”

这番话让康熙皇帝大吃一惊,他是绝顶聪明之人,对皇后非常了解,知道这番言论绝不可能出自她的口中。他盯着乌雅氏打量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嗯,还是皇后想得周到。”

自此,康熙就注意上了乌雅氏,对她率真、刚强的性格产生了好感。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就在钮祜禄皇后去世不久,乌雅氏受孕怀子,由宫女晋升为答应,进而成为常在。

答应和常在是清后宫里的一种级别称谓。在大清后宫中,为皇帝挑选嫔妃和宫女非常严格,一般3年进行一次选秀。其中选出的秀女是专门为皇帝准备的女子,她们不用出力工作,一旦得到天子临幸,可以直接晋升为贵人。宫女则不同,她们负责后宫各种工作,包括卫生、饮食、衣物等等,很难与皇帝接近。就是得到天子临幸,也必须先成为答应、常在,才能晋升为贵人,跨入嫔妃行列。

乌雅氏得到康熙临幸,自然十分激动。特别是受孕后,她更加高兴,似乎看到了自己更为光明的未来。她终日里小心谨慎地护持胎儿,盼望着孩子能够早一天降临世间。

康熙皇帝是一位性情天子,虽说已有许多子女,可对出身较低微的乌雅氏还是十分照顾,常常亲自去看望她。这一来,身为后宫之主的孝庄太后就不满意了,她提醒康熙不要厚此薄彼,应该顾全大局,不能冷落了其他嫔妃。康熙自幼由祖母养育成人,和她的感情非常深厚,一直听从她的教导。在太后的干预下,他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周旋在众多嫔妃之间,有意冷淡乌雅氏。好在乌雅氏知书达礼,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不争风吃醋,只是默默地孕育皇子。

转眼间,1678年12月来到了。乌雅氏怀胎十月,临产在即。作为一名身份较低的常在,她被安排到一处普通的宫室里等待生产。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她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听到孩子嘹亮的哭声,乌雅氏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她挣扎着坐起来望着儿子粉红的小脸,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可是这份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接生的嬷嬷走进来抱起孩子,无情地说:“小阿哥该抱走了,您安歇吧。”说完,她抱着孩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乌雅氏清楚宫中制度,身份在妃以下的嫔妃无权抚养自己的子女。孩子生下来后,必须交由贵妃、皇贵妃或者皇后养育。如今,后宫没有皇后和皇贵妃,自己的儿子又会交给哪位贵妃抚养呢?皇上知不知道自己生了儿子呢?带着种种疑虑、不忍和难过,乌雅氏悄悄流下了眼泪。

孩子一落地,康熙就得到了消息,他立即传旨让嬷嬷把孩子抱到佟佳氏贵妃处。佟佳氏是康熙生母孝康章太后的侄女,康熙的亲表妹,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品行高贵,性情和善,与康熙关系极佳。她入宫多年来,只生过一个女儿,可惜殇逝了。所以,康熙有意让她育养新生皇子。

当嬷嬷把新生皇子抱进佟佳氏宫内时,她高兴地一把接过来,端详着婴儿的脸蛋连连说道:“多可爱的孩子,多可爱的孩子。”那神情举止,竟比自己生了儿子还要得意。不一会儿,康熙也来到了,他看了看孩子,半是喜悦半是伤感地说:“算起来,这是朕的第11个儿子啦。可惜啊,那么多都夭亡了。”在此之前,康熙有过10个儿子,不过幼殇的很多,存活下来的只有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三年(1674年)、十六年(1677年)先后出生的胤禔、胤礽和胤祉,其中胤礽已经封为太子。清室的规矩,皇子夭折不序齿,所以,这个新生皇子如果健康长大,算起行次来,反倒居了第4位,成为康熙朝的四阿哥。

不知这位皇子能不能健康成长,他日后的人生之路又会遭遇哪些故事呢?第二节 特殊的生长环境

子以母贵

贵妃佟佳氏喜得贵子,劝慰康熙:“皇上不要想那么多,你瞧这个孩子虎头虎脑,健壮着呢,肯定会健健康康地长大的。算起来,他该是四阿哥了。请皇上为他赐名吧。”

康熙想了想,摇摇头说:“过些日子再说吧。”康熙一度在皇子取名上下过功夫。起初,出生的皇子取名比较随意,大多取吉祥之意,像承瑞、承庆、长生等。胤禔原名保清,胤礽原名保成。可是,由于皇子幼殇过多,康熙心生烦恼,于是他效仿汉族取名方法,为孩子选中了“胤”字辈,“胤”即血胤,是后代的意思。为了祈求儿子健康成人,康熙又选中了汉字中含有“福”的意义的文字,寄予有福的愿望,希望儿子们健康长大。像“禔”是安享福寿的意思,“祉”是福气的意思。如今,为新生皇子赐名,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一惯例。由此可见,康熙对待儿子们可谓用尽了心思,体现出一位父亲的爱子之情。

康熙没有急着为儿子赐名,这个新生的皇子也就暂时以“四阿哥”相称。“四阿哥”长大成人后,康熙为他取名胤禛。“禛”是“以真受福”的意思,看来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以此得到福佑。胤禛就是后来著名的雍正皇帝。从这里开始,我们就用胤禛这个名字来叙述下面的故事。

胤禛初来人世,即遭遇离别生母之痛,尚在襁褓之中的他成为养母贵妃佟佳氏怀里的娇儿。佟佳氏细致地为孩子挑选乳母,安排着孩子的满月席、百岁宴,忙得兴高采烈,整个皇宫都沾了份喜庆气息。由于佟佳氏地位尊贵,又深得康熙宠爱,初来人间的胤禛子以母贵,自然备受后宫诸人关注。这不,就连孝庄太后也送来了礼物,一把镶金白玉长命锁和一对伏虎玲珑镯,精巧别致,十分贵重。佟佳氏高兴地收下礼物,和乳母一道抱着胤禛前去慈宁宫谢恩。

慈宁宫是太后居所,平日里少有人走动。胤禛在乳母的怀里甜甜地熟睡着,根本不知道周围人为他所做的一切。孝庄太后正在宫门外摆弄花草,看见她们来了,停下来仔细端详孩子好一会儿才说:“面相饱满,是个有福气的。”

这时,胤禔和胤礽一前一后跑了过来,边跑边喊:“小皇弟在哪?小皇弟在哪?”

要是平日,孝庄太后看到皇子们如此无状疯跑,早该训斥他们了。今日她却格外高兴,笑眯眯地说:“太子不要慌张,你看,你又多了位皇弟,将来又多了位助手。对了,你父皇为你请师傅了吗?”“请了,”胤礽说,“请了大学士汤斌、耿介和熊赐履,我和大阿哥一起学习。”大阿哥就是胤禔,他的母亲那拉氏,封号惠妃。胤禔虽是长子,由于母亲身份低,只能屈居胤礽之下,是一名普通皇子。目前,这些稚龄幼子只知玩耍嬉闹,生长在皇宫内院,上有父皇母妃疼爱,下有太监宫女侍奉,生活无忧,其乐融融。哪料想得到,等到长大成人,这几位血肉至亲的皇子阿哥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出“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真实惨剧。长命锁又叫“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古人相信,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避灾去邪,“锁”住生命。

说话声惊醒了胤禛,他瞪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注视着众人,好像在想什么心事。胤礽突然指着他脖子上的长命锁说:“他也有这样的锁,和我的一模一样。”

胤禔摸摸脖子,有些失望地说:“你们都有,我怎么没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孝庄太后猛然记起一事,胤礽出生时,她送过长命锁。今日高兴,疏忽了这件事,竟然把同样的长命锁送给了胤禛。太子身份与普通皇子不同,这一下不是惹了麻烦?孝庄太后毕竟身经三朝,阅历极深,在这样的时刻并没有露出丝毫慌张,沉着地说:“四阿哥出生时,我在佛祖前祷告。佛祖显灵,说四阿哥命弱,需要佩戴金玉合体的长命锁才能健康长大。我想,我有一对长命锁,一把送给了太子,这把就为四阿哥求福吧。太子,你说老祖母这么做,对吗?”

太子年幼,哪里晓得孝庄太后的深意,欢快地说:“对,老祖母从不做错事。我喜欢小皇弟和我有同样的长命锁。”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过,深深的后宫,可不像孩子们想的那么纯真欢乐,其间充满了争斗、猜忌、圈套和暗算,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或者落入别人的圈套。当胤禔回到惠妃宫中,告诉母亲太子和胤禛佩戴同样的长命锁时,惠妃好不气恼。她认为孝庄太后有意偏袒佟佳氏,对自己不公。可是又无可奈何,自己入宫以来,很少得到皇帝的欢心,这样的怨恨又能向谁诉说?

降临在帝王之家的胤禛面临的并非全是锦衣玉食、欢声笑语,更多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莫名的怨恨之情,以及暗藏杀机的宫廷生活。如此特殊的环境会给胤禛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呢?

母以子荣

又是一年冬日至,四阿哥胤禛已经满1周岁了。1年的时间里,他得到贵妃佟佳氏无微不至的照料,长得结结实实,十分健壮。康熙甚为宽慰,常常去看望她们母子。这本是人之常情,可作为日理万机、子女众多的天子来说,却是很难得的事情。每每看到胤禛天真活泼的样子,康熙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无不感激地对佟佳氏说:“四阿哥能健康成长,多亏你悉心呵护。”

佟佳氏坦然地说:“这是臣妾的儿子,臣妾怎会怠慢?”她始终把胤禛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这为胤禛的成长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也给胤禛生母乌雅氏带来说不清的烦恼。

自从儿子被抱走,乌雅氏几乎没有见到过他,她日思夜想,特别希望见到胤禛。无奈深宫重重,戒律森严,岂是她一个普通宫人能够随意走动的?陷入深深思念之中的乌雅氏常常以泪洗面,却不敢声张。好在康熙有情有义,没有忘记她,反而常来看望、安慰她,这给了她很大的慰藉。

这天,乌雅氏在皇宫中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佟佳氏宫外。望着高大威严的宫门,琉璃翡翠的廊柱屋檐,门口两边依然青葱的树木,她心里兀自忐忑不安,一时间不知该进该退。忽然,宫内传出一个孩童爽朗的笑声,接着一位宫女牵着胤禛的小手蹒跚着走出来。胤禛身穿锦缎棉袍,头戴鹿皮小帽,一眼望去,贵重端庄,一副皇家子嗣的气派。乌雅氏看到亲生儿子,扑过去喊道:“儿子,额娘想死你了!”

哪知,胤禛甩甩小手,根本不理睬乌雅氏。乌雅氏陪着笑容,拉着胤禛的手问长问短,完全不想儿子年幼,还听不懂自己的话语。

这时,宫内传出一阵响动,佟佳氏在宫女太监簇拥下走了出来。她看到乌雅氏和胤禛在一起,不由得眉头一皱,似乎有些不快。乌雅氏思子心切,忘记见到贵妃应该行礼叩头,呆呆地站在那里。一位太监上前呵斥道:“见到贵妃娘娘还不赶紧行礼?”

乌雅氏这才回过神来,忙不迭地施礼问安。佟佳氏轻轻一笑,说声“罢了”,招呼着胤禛说:“老佛爷让我带四阿哥去呢,这会儿没工夫和你说话了。等你有空了,常到这里来坐坐。”说完,带着胤禛和众多太监宫女扬长而去。

乌雅氏望着她们一行远去的身影,泪水在眼眶里转了几转,差点流下来。

这件事让乌雅氏伤心了好久,一向刚强的她似乎有些支撑不住了。她的想法自然瞒不过康熙,眼看着胤禛一天天健壮长大,他决定晋封乌雅氏为德嫔。虽然位列嫔妃最末,却也有了正式的封号和地位,乌雅氏因子得福,心情开朗了许多。

不久,德嫔乌雅氏再度受孕,这样一来,她对胤禛的感情冲淡了不少。此后,她接连生育了三女二男,成为康熙嫔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人之一。可见她与康熙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不过,在她生育的6个孩子中,先后夭亡了3个,只有胤禛、胤和一个女儿存活长大。胤排行十四,比胤禛小10岁,是康熙诸多皇子中特别优秀的一位。

在接连不断的生育过程中,乌雅氏与胤禛的感情日益淡漠,而胤禛,在佟佳氏身边快活地成长,对养母佟佳氏感情日深。随着年龄渐长,这种特殊的关系对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知道日后还会发生哪些故事?第三节 倔强的小皇子

我没输,我没输

康熙二十年,佟佳氏晋封为皇贵妃,位列六宫之首。当时,清宫制度规定,皇帝嫔妃包括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4人,嫔6人,贵人以下包括常在、答应在内,数额不限。由于康熙两次册立皇后,皇后都不幸去世,所以他不再立后,那么皇贵妃自然就是后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嫔妃,成了实际上的皇后。

佟佳氏荣升皇贵妃,虚龄4岁的胤禛由此日显尊贵。这几年时光,在佟佳氏精心呵护下,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不仅体格健壮,头脑聪颖,而且性情善良,活泼刚直,十分可爱。康熙非常喜爱胤禛,特意把他养育在宫中,每每闲暇,都会亲自调教一番,告诉他许多道理。

说也奇怪,胤禛似乎懂得父皇心思,每当康熙亲自看护他时,都表现得特别乖顺。佟佳氏开玩笑说:“四阿哥淘气,见到父皇就老实多了。”

康熙笑着说:“是吗?我看他倒是很懂事。”说着,继续为他讲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或事迹,并教他背诵简单的诗词文章。

胤禛认真地听着、诵读着,不时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康熙很有耐心,一一为他解答,并启发他如何思索。看见他们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佟佳氏开心地笑了。不过,这样的时光却是非常难得的,康熙身为一国之君、众多子女之父,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佟佳氏母子身上。小小的胤禛常常盼望与父皇相聚,却很难如愿。清代用和阗白玉雕琢而成的“嘎拉哈”。

一天,胤禛与三阿哥胤祉一起玩打羊踝骨游戏。羊踝骨就是连接羊的腿骨和胫骨的那块骨头,是北方民族的传统游戏器具,满语为“嘎拉哈”。“嘎拉哈”的玩法多样,是满洲子弟最喜欢玩的游戏。两个孩子一人一个羊踝骨,相互碰撞,谁的碎了谁就输了,谁的完好无损谁就获胜。大清入关后,清廷一直鼓励子弟们保留传统习俗,习武骑射等都不可荒废,孩子们玩的游戏当然更不会丢弃。所以,虽然身在后宫,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皇子们还是喜欢玩这种简单有趣、具有浓厚草原气息的游戏。

胤祉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擅于思考,性格文静,有些内向,虽比胤禛大一岁,体格却不如他健壮,也没有他活泼爱玩。两人一起玩游戏,胤祉常常输给胤禛。这次,两人拿着羊踝骨碰来碰去,只听“啪”一声,胤祉的又碎了。胤禛高兴地跳起来:“我赢了,我赢了。”

看他喜形于色,胤祉不动声色,从随行的太监手里又拿过一个羊踝骨,冲胤禛说:“三局两胜,你才赢了一次,再来!”

胤禛说:“来就来。”说着,从自己的跟班太监手里抓起一个羊踝骨就与三哥胤祉比拼。

几次碰撞之后,胤禛的羊踝骨碎了,他顿时怒气冲冲,脸涨得通红,摔打着胳膊,不服气地又拿过一个羊踝骨,急急地说:“再比,再比!”

胤祉似乎成竹在胸,慢吞吞挑出一个羊踝骨,笑呵呵地与胤禛继续玩游戏。结果,胤禛再度失利,按照事先讲好的三局两胜的规则,胤禛彻底输了。这下他不玩了,一把抓过太监手里所有的羊踝骨,扔到地上,大声哭叫起来。

跟班太监一看,连忙哄劝,胤祉有些不耐烦地说:“输了就输了,哭鼻子没出息。”

胤禛一听,更加生气,连蹦带跳地叫嚷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抒发心中的不甘。胤禛的跟班太监担心乱子闹大了受到连累,急忙劝说胤禛回宫。就在这时,康熙恰好退朝路过这里,听到孩子们的叫嚷声,好奇地赶了过来。

听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康熙笑着问道:“四阿哥,你输了就认输算了,还哭叫什么?”

胤禛年幼,他也说不清自己哭叫的原因,只是不服地说:“我没输,我没输,我就是不输!”

胤祉说:“皇阿玛,他输了也不承认,他撒谎。”

胤禛急了,也顾不上父皇在场,高声叫道:“我就是没输,你输了!你输了!以前都是你输。”

胤禛的跟班太监害怕康熙生气,慌忙劝阻胤禛:“四阿哥,不要吵了,以前都是你赢,现在也都是你赢,下次还是你赢。”

出乎太监们意料的是,看到儿子率真的表现,康熙反而很欣慰,他看了看地下的羊踝骨,对两个儿子说:“你们都不要吵了,上一局谁输谁赢已经过去了。这样吧,你们再来一局,皇阿玛当裁判,看看谁厉害?”

胤禛破涕而笑,立即捡起地上的羊踝骨,冲着胤祉喊道:“来,继续比。”

胤祉不情愿地捡起一个羊踝骨,噘着嘴说:“比就比,谁怕你!”

兄弟俩再次比斗,胤禛如愿胜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向康熙夸耀着:“皇阿玛,我赢了,我赢了!”

康熙点点头,看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儿子,一个喜笑颜开,一个嘟噜着脸蛋一言不发,语重心长地说:“皇阿玛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爱玩游戏,也总想赢,不想输。后来长大了,慢慢懂得输赢乃兵家常事的道理,才知道认输是一种勇气,只有认识到失败,承认失败,才会从失败中得到教训,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胤祉聪慧善思,听了父皇这番言论,接口说:“父皇,我输了也不怕,我还会赢的。”“对,”康熙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不要怕输,要想办法去赢,这才像个男子汉。”

胤禛似懂非懂,天真地说:“我就想赢,我不想输。”

康熙乐呵呵地瞧着胤禛,吩咐太监们照顾两位阿哥回宫,自己转身向御书房走去。

佟佳氏听说了这件事,特地向康熙说起胤禛的表现,康熙若有所思地说:“四阿哥性情率真,要强不服输,这是好事。可是,他太过刚烈,喜怒分明,还需要学会韬光养晦才是。”

佟佳氏是有心人,她品味着康熙的话中之意,一时间产生许多想法,说道:“四阿哥还小,慢慢调教会好起来的。”然而,胤禛倔强好强的个性越来越分明,不久又惹了一场是非。

不是我的错

转过年来,1682年的秋收时节,一天,康熙带领一大帮臣子到御花园查看自己试验耕种的稻子。原来,康熙勤学好进,喜欢接触和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他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亲自在御花园做试验,打算孕育优良品种推广。这可是千古帝王中绝无仅有的事情。在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下,试验稻种丰收了,望着一大片沉甸甸、黄澄澄的稻谷,康熙心情激动,一面吩咐臣工准备镰刀农具,亲自下地收割稻谷;一面传旨让皇子们前来御花园,参加收割稻谷的劳作。《劝农图》——清代王云所画,体现了封建政府重视农耕,以农为本的治国方针。

胤禔兄弟得到旨意,好奇极了,他们诞生于帝王家,生长在锦衣乡里,哪里晓得耕种劳作之事。太子胤礽说:“听说稻谷是黄色的,会不会和我穿的衣服一样?”太子的穿着服饰与普通皇子不同,颜色一律是象征皇权的杏黄色,更显高贵气派。胤禔说:“稻谷是粮食,怎么会和衣服一样。我听额娘说,稻谷就是大米,我们吃的米饭是白色的,所以稻谷也是白色的。”胤祉虽小,却有些学问,插嘴说:“稻谷去掉壳才是大米,它们不一样。”最小的胤禛跟在几位兄长身后,听他们说得兴高采烈,不由得心花怒放,又蹦又跳,好像得了什么宝物一般。

弟兄几人边说边走,一个个心情愉悦,脚步加快,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试验田边。太子胤礽看到康熙一副农人装扮正在工作,皱起眉头不解地问:“皇阿玛,您这是干什么呢?”

儿子们来了,康熙并没有停下劳作,边工作边说:“收割稻谷啊。你们过来,帮着捡落下的稻穗,不要浪费一粒粮食。”

胤禛第一个冲到前面,跳到地里,捡起地下的一根稻穗问:“父皇,这就是稻谷吗?它是什么粮食?怎么吃它?”

康熙拿起一粒稻谷,一边剥掉外壳一边说:“这就是稻谷,收割下来,去掉外面的硬壳,里面就是白花花的米粒。你们瞧,这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米饭?”

胤禔兄弟看着父皇的演示,发出惊异的感叹:“哎呀,大米是这样来的,真是好玩。”

康熙说:“你们不要只觉得好玩,要体验劳动的艰辛,才能珍惜粮食,爱惜天底下辛勤耕种的老百姓。这样,你们才是一位合格的皇子,才能为我们大清的江山社稷尽力。”

胤禛爽朗地说:“皇阿玛,我们知道了,我们该劳动了吧?”

康熙笑了:“四阿哥性子急,干什么都沉不住气。好吧,你们四人就在这片地上找一找,看看有没有落下的稻穗,捡起来归拢到一起,交给管事的太监。”说完,他让太监们带领皇子劳动,自己带领大臣们去乾清宫议事。

四个皇子一听,高兴地一头栽进田地,低头弓腰,认真地寻找起来。平日这些皇子受到的规矩管束非常严格,言谈举止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生活虽然优越,却很枯燥乏味。今日可以在这片小田地自由活动,当真像“撒野”的小马一样,其心情可想而知。

一会儿工夫,他们找寻遍了整块实验田,每人手里攥了几根稻穗,可是他们意犹未尽,不肯离开稻田,仍在田地里四下张望着,一是渴望找到稻穗,二是希望多玩一会儿。就在他们踌躇之际,胤禛又发现一根稻穗,他急忙跑过去捡。不巧,这根稻穗在胤禔脚边,他抢在胤禛前面捡了起来。

胤禛着急地上去抢夺:“这是我的,我的。”

胤禔不给他,躲闪着说:“我捡的,凭什么说是你的?”“就是我的,就是我的。”胤禛追赶着说,“还给我,还给我!”兄弟俩互不相让,你追我赶地争夺着,胤禛人小,追不上胤禔,又气又恼。胤禔呢,被追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十分狼狈。

周围的太监们一看,着急地上前劝架,有人拉住胤禛,有人劝住胤禔,不住声地说着:“阿哥们息怒,息怒,您要生气了,惩罚奴才吧,不要跑了,不要跑了。”

胤禛奋力挣脱着,不依不饶地喊叫着:“还给我稻穗,还给我稻穗。”

胤禔已经10多岁了,懂得如何对待手下太监,呵斥他们说:“你们都看见了,这是我捡的稻穗,四阿哥非说是他的,你们作证,这根稻穗到底应该归谁?”

领头的太监一听,忙说:“奴才眼拙,眼拙。刚才万岁爷吩咐了,把所有稻穗归拢到一起,奴才看各位阿哥爷已经捡完稻穗,就收起来吧。”他哪里敢评论皇子们对错。

太子胤礽站出来说:“你真乖巧,想一句话了事吗?你说,稻穗究竟该归谁?”

太监吓坏了,忙不迭跪倒在地,冲着太子胤礽磕头说:“太子爷,奴才忙着工作,没有看到阿哥爷们的事,您还是饶了奴才吧!”

胤祉也上前凑热闹:“皇阿玛安排你负责这里的事,你说没有看清,这能饶了你吗?”“快说,快说!”四个皇子围住太监,齐声威逼。

其他太监见事不妙,悄悄派人向宫里送讯。宫里的大太监听说皇子们威逼太监,担心事情闹大,赶紧禀告了康熙。康熙听了,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将儿子们带回宫中,严厉训斥他们,要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

哪知,胤禛脾气倔,竟然顶撞道:“那根稻穗是我先看到的,大哥抢先捡了,这不是我的错。”

康熙没想到他敢顶嘴,怒火上升,提高嗓门说:“这件事情由你而起,你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还在这里争辩,你说,你错了吗?”

胤禛拉长着脖子说:“不是我的错。”“好,”康熙气极了,真想打他几巴掌,可还是努力忍下了,“不是你的错,那是谁的错?如果你能忍耐一下,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身为皇子,小小年纪脾气如此急躁,不能容忍他人,这样将来怎么治理国家?”一生经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辅佐两代幼主,誉为“清朝兴国太后”的孝庄文皇后。

胤禛不再言语,慢慢低下了头。

此事最终还是惊动了孝庄太后,她亲自向康熙问起几位皇子的情况。康熙想了想说:“四阿哥脾气急躁,性情率真,需要好好调教。”

不知道此后康熙会采取哪些措施管教胤禛?胤禛又会如何成长?

太平盛世,深宫大院,锦衣玉食,生活优裕,性情率真的胤禛没有迷恋物质上的享受,反而追求读书进步。不足6岁时,他进入尚书房读书,叩拜孔子像,开始在各位名家大儒的指导下学习。

小小年纪的他表现出好强的个性,不顾酷暑严寒,苦读不辍。他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有一次,一位老师惩罚诸皇子,引起康熙不满。可是胤禛却为老师求情,众人深感不解。

在苦读圣贤书的同时,康熙还有意地引导儿子们学习西学,这天,他领着儿子们观察月食,这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第一节 入尚书房读书

父皇的决策

年幼的胤禛倔强好强,性情率真,一次次引起父皇康熙注意。康熙多次对佟佳氏谈起他,每次都会说:“四阿哥秉性不错,就是有些焦躁,需要仔细锤炼才能成材。”

佟佳氏用心记下这些话,每每与胤禛相处时,总是耐心地教育他,看到他焦躁不安,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时,会严厉地制止他,告诉他遇事忍耐的道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父母从多方面教导影响胤禛,他的性格脾气依然很难改变。看到这种情况,佟佳氏颇为担忧,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康熙提议,让他入学读书,在诵读史书典籍中逐渐陶冶性情。

康熙不仅是位有为君主,也是位严厉的父亲。看着皇子们一天天长大,他意识到,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加快脚步,不可松懈。所以,在皇长子胤禔和太子胤礽不足6岁时,就为他们挑选了大学士汤斌、熊赐履、耿介、尹泰等人做讲官,给他们上课。当时,不少人觉得皇子们年龄太小,接受教育过早,曾经向康熙提出反对意见。可是,康熙断然否决了这样的说法,他说:“朕从书上、生活中,常常读到、看到一些贵胄之家过于溺爱子孙,害怕他们吃苦受累,不让他们读书学习,放纵他们贪玩暴戾的个性。结果,这些孩子长大后,不是痴呆无知,就是任性狂恶,这样一来,父母岂不是害了子孙?因此,做父母长辈的对子孙必须从幼年就严格管教,不能任其妄为。”清代华喦所画的《金谷园图》,此图取材于西晋时曾任荆州刺史的石崇在所营建的金谷园内,坐听侍妾绿珠吹箫的故事。

在他要求下,胤禔和胤礽不但拜师读书,还非常刻苦用功,功课颇为出色,得到老师们一致称赞。这件事在后宫中很有影响,皇贵妃佟佳氏当然更清楚。所以,她思来想去,打算让胤禛也拜师入学。

当佟佳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康熙时,康熙说:“四阿哥不足5岁,还不懂事,等来年再说吧。”

佟佳氏说:“四阿哥从小跟着臣妾读过不少诗词歌赋,有些基础,也喜欢学习。眼看着三阿哥也入读了,只剩下他,多孤单啊!”当时,康熙年龄稍长的皇子只有胤禔、胤礽、胤祉、胤禛4人,胤祉6岁,已经到了入读的年龄。

康熙琢磨了一会儿说:“这样吧,哪天朕有空了,考考四阿哥,要是达到要求,就让他明年春天跟三阿哥一起入读。”

几天后,外国使节来朝,进贡了不少贡品。康熙将贡品分赏下去,其中赐给佟佳氏一株珊瑚树。这株珊瑚树高2尺左右,枝柯扶疏,条干绝俗,煞是好看。佟佳氏很高兴,将珊瑚树供奉起来,日夜赏玩。这天,康熙来到宫中,看到佟佳氏如此珍爱珊瑚树,也很开心,一边和她一起观赏,一边闲聊。聊着聊着,康熙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四阿哥呢,喊他来,朕要以珊瑚树为题考考他。”

不一会儿,胤禛在宫人的带领下走了进来,看到父皇,他高兴地上前问安。康熙不动声色地问:“四阿哥,你想读书吗?”“想,”胤禛兴奋地说,“皇阿玛,我想读书,我要和兄长们一起读书。”“好,”康熙说,“想读书是好事。不过,父皇要先考考你。你看,这株珊瑚树好看吗?今天,你就说说这株珊瑚树,让皇阿玛听一听。”

胤禛眨眨眼睛,仔细地盯着珊瑚树看了又看,张口说道:“我听说过石崇斗富的故事,里面就讲到了珊瑚树。皇阿玛,石崇拥有那么多珊瑚树,比皇帝还富有,我觉得珊瑚树不是好东西,让人变坏了。”

佟佳氏吓了一跳,忙阻止胤禛:“四阿哥,不要乱说,珊瑚树是珍品,你怎么能说它不好?!”

胤禛认真地辩解:“石崇因为有很多珊瑚树,觉得自己钱多,就跟天下人比斗,他这样做不对。他还蔑视皇帝,太放肆了。”

康熙被他的话吸引住了,点着头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有这番见解,倒是稀奇。依你看,像石崇这样的人该怎么处置?”

胤禛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一字一句地答道:“石崇是个大贪官,贪污了很多钱,应该让他把所有的财宝交出来。还要让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听从皇帝的安排,不能瞧不起皇上。”

康熙眉头舒展,轻轻地笑了:“孺子可教。好,皇阿玛答应你和三阿哥一起入读。”

佟佳氏和胤禛连忙谢恩,喜笑颜开地与康熙继续谈话。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康熙传旨让胤禛陪他一起吃饭。这是皇子们十分难得的荣耀,胤禛非常珍惜,毕恭毕敬地坐在康熙身边,享受了一顿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丰盛晚餐。

初入无逸斋

春回大地,柳绿花红,在燕语莺歌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佟佳氏安排宫人准备胤禛入学的各项事务,像服饰、笔墨等等。德嫔乌雅氏听说了这个消息,特意赶来看望儿子。见到胤禛,她心里像是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却什么话也说不出口。最后,她叮嘱胤禛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父皇的期望。胤禛奇怪地看着她,毫不客气地说:“皇额娘早就跟我说了,不需要你管!”说完,他继续准备自己的学习用具,不再理会乌雅氏。

乌雅氏碰了一鼻子灰,心情更加难过,她还想说什么,佟佳氏走了进来,委婉地说胤禛明天一大早就要起床去书房,应该早早休息。乌雅氏知道她是赶自己走,也不敢停留,转身匆匆回自己的住处去了。这一去,她原来的思念之情变成了恼恨之意,有一阵子甚至想,“四阿哥这个不孝子,竟然不肯认我,真是太可恨了,这都是佟佳氏从中挑拨的!”想归想,在规矩森严的大内后宫她能干什么?只有将恨意深深埋藏心底。

大清皇宫又称紫禁城,占地广阔,屋宇重重,楼台宫殿一座挨着一座,有的高大巍峨,气派庄严,有的小巧玲珑,构造精细,当真是无与伦比的建筑奇观。整个紫禁城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清朝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尚书房”,这时候的尚书房位于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畅春园里。康熙将尚书房命名为“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后来,尚书房改在乾清门左侧的五间房子里,专供皇子们读书所用。尚书房——有清一代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帝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改为“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年,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满六岁,即入尚书房读书。

第二天,胤禛早早起床,漱洗完毕,在宫人带领下向胤禔和胤礽读书的尚书房走去。他穿过几重宫门,路过一座座亭台楼阁,在铺满鹅卵石的甬道上疾步前行,恨不能立即走进尚书房。终于,古朴的无逸斋屹立眼前了,胤禛心里一阵兴奋,他们兄弟几人深得父皇喜爱,常常来此接受父皇教导,对此并不陌生。他飞快地穿越一片整洁有序的竹林,向尚书房跑去。身后的太监们连忙加快脚步,紧紧跟着他,生怕出什么事。

尚书房内,胤禔和胤礽端坐桌前,正在听大学士张英讲四书五经。看到胤禛闯进来,他们吃了一惊,张英问:“四阿哥,你怎么来了?”

胤禛认真地说:“我来读书。”

张英恍然明白,说道:“四阿哥,万岁爷准许你读书了。不过,你要等到三阿哥来了,一起拜过圣人,才能正式入读。”“谁是圣人?”胤禛天真地问。

太子胤礽有些不耐烦,抢先回答:“就是那边的孔子像,学习汉文必须先向他叩拜,这是规矩。四弟,你怎么来的这么早?你三哥呢?”

胤禛一边好奇地望着孔子先师像,一边回答太子的问话:“我起来就来了,不知道三哥在干什么?”

胤禔说:“这个老三,恐怕偷懒不想来了。”

兄弟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根本没有顾忌先生张英,似乎把课堂当作了闲聊的处所。张英官至大学士,朝中大员,学识渊博,名声赫赫,受命教导皇子,是何等荣耀的职责。几年来,他恪尽职守教导太子,太子进步很快,深受康熙重视。如今,他眼看着几位皇子光顾说话,忘记读书本分,沉不住气了,厉声制止他们:“大阿哥,这是讲书学习的地方,请您不要随意说话了。”

胤禔瞅了一眼张英,低低地嘟囔着:“哼,又不是我一人说话,为什么只批评我?”由于声音低,谁也没有听到他说什么。太子胤礽知道张英旁敲侧击,提醒自己遵守纪律,有些生气,站起来冲他说:“三阿哥和四阿哥今日入读,这是皇阿玛吩咐的事情。现在他们来了,你应该赶紧安排他们,不能推脱责任。”

胤礽是太子,与普通皇子身份不同,说出的话具有一定的权威,臣子不可随意顶撞违背。所以,张英听了这句话,强忍怒气回道:“太子说的是。请您和大阿哥抄写《论语·为政篇》,我这就安排三阿哥和四阿哥入读的事。”

胤禔和胤礽本想趁机玩耍,没想到张英老谋深算,给他们留下这么重的作业,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了主张。平日康熙屡次教导他们尊重师长,不能任性妄为,因此他们也不敢过分,只好乖乖地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在纸上书写着。

这边,三阿哥胤祉也来到了。张英正要带领胤祉和胤禛叩拜先师孔子,康熙走了进来,他要亲自看着儿子们行礼,告诉他们:“一定要尊重师傅,勤奋努力,不可侮慢懒惰。”胤祉和胤禛一一答应,然后在张英安排下入座,开始了正式的读书岁月。第二节 老师的奖罚

屡屡受到表扬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天,虚龄6岁的胤禛正式进入尚书房读书。学习的课程有满、汉、蒙古文和经史等文化课,还有骑射、游泳等军事、体育课目。与他一起读书的除了几位皇子外,还有几位郡王、名臣的子孙侍读。这些侍读的人员天资聪颖,性情敦厚,都是康熙亲自为皇子们挑选的,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最佳伙伴。在这个新集体中,胤禛很快崭露头角,文学武功有了一定长进。由于他年龄最小,进步又快,屡屡受到老师夸奖。康熙对皇子们的教育非常用心,常常到尚书房查看,得知胤禛喜欢学习,也很高兴。

一天,康熙忙完政务,顺路到尚书房查看皇子们的学习情况。走到窗下,他听到书房内传出朗朗读书声,不由喜上眉梢,悄悄对身旁的太监李德全说:“不要声张,朕在外面看一看。”说完,他不顾夏日炎热,站在窗下静静地观望。

书房内,皇子们正在用满文诵读。读了一会儿,老师徐元梦开始为他们讲解。满文是大清的国文,是皇子们必修课目,平日康熙与儿子们之间的交流也喜欢使用满文。时值盛夏,天气燥热,皇子们穿着整齐,端坐不动,一个个热得满脸通红,汗珠不停地往下滴。由于制度规定学习时不允许搧扇子,所以他们谁也不敢违反制度,只用汗巾不住地擦汗。康熙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自主掏出汗巾,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珠。这时,他注意到一个现象,胤禛坐在那里,身板笔直,注意力集中,尽管汗水淋漓,他却一次也没有擦汗。康熙好生奇怪,又不便询问,只好耐心地观看下去。《胤禛读书像》。

徐元梦讲了一会儿,吩咐皇子们和各位侍读继续诵读文章,并说过一会儿点读。点读就是让皇子们和各位侍读轮流背诵文章。天气太热,大家有些坐不住了,诵读声越来越缓慢低沉,这时,大阿哥胤禔提议道:“午饭时间快到了,吃完饭再背读吧。”

其他人听了,大部分纷纷附和,要求午饭后再上课。徐元梦有些迟疑,一时拿不定主意。胤禛却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不到午饭时间怎么能吃饭呢?这是不合规矩的,不能这么做!”

胤禔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热死吗?”

胤禛认真地说:“提前吃饭就是不行,与热不热没有关系。”

胤禔生气地说:“那好,你自己在这里背吧,我们先去吃饭。”皇子入读后,一般在书房统一吃午饭。午饭后,略作休息,接着学习下午的课程内容。“读就读,”胤禛说,“反正我不提前吃饭!”

徐元梦看他两人争吵,制止道:“二位阿哥不要吵了,大家先休息一会儿,到了吃饭时间再吃饭。”他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既不得罪胤禔,也不得罪胤禛。

胤禔等人一听,高兴地扔下书本,说笑着玩耍起来。可是胤禛依然端坐苦读,并不与他们一起玩乐。胤祉看到,伸过脑袋问:“你怎么还读书呢?你不热吗?”

胤禛头也不抬,干脆地回答:“热也要读书,背熟了再玩不迟。”说着,用手背抹掉额头上的汗珠,继续读书。

康熙一直盯着书房内的情况,被胤禛的举动吸引了,他想,这个孩子做事认真、用心,与众不同,实在难得,看他的样子,背不熟文章就不吃饭了。果如他所料,胤禛一直不为他人所动,坚持背诵文章,直到背熟了,才主动对徐元梦说:“师傅,我背熟了,你检查吧。”

徐元梦奇怪地看着他,拿起书本说:“好,你背吧。”

胤禛开始背诵,虽然有些停顿迟疑的地方,还是背完了。他的背诵声引起书房内所有人注意,几位皇子和侍读停下玩耍,一起转向他。徐元梦对他们说:“你们看,四阿哥年龄最小,做事却最认真、用功,值得大家学习。”

他们听了,有人露出敬佩神色,有人觉得不以为然,大阿哥胤禔说:“老四,有你的,这么快就背熟了。这叫什么来着?‘笨鸟先飞早入林’,对不对?你这只小笨鸟飞到我们前面去了。”

胤祉也说:“比我背的还快,真是想不到。”他非常聪明,特别爱好学习,记忆力超群,是皇子中非常优秀的学生。

徐元梦趁机说:“学习不仅需要动脑子,也需要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谁下的工夫多,谁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就。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先去吃午饭。下午万岁亲自教导大家骑射武功。”清人入关前是游牧民族,以骑射见长,男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个个功夫了得。为了培养子弟们健壮的体魄和尚武爱斗的精神,清朝从皇室到一般人家都不忘教育子孙们骑射之术。

大家听说下午不用读书,一个个喜笑颜开,欢天喜地走出书房,在各自随身太监带领下去吃午饭。一直站在窗下的康熙来不及走开,与他们碰了个对面。大家慌忙跪倒施礼,给康熙请安。康熙说:“不用多礼了。四阿哥,父皇有一事不明,你现在说给大家听听。”

胤禛奇怪地问:“什么事?”

康熙说:“刚才大家热得都用汗巾擦汗,你怎么忍住了?”

胤禛回答:“入读的时候父皇就告诉我们,不管天气多么热,都不能搧扇子,不能随意乱动,所以,我不擦汗。”

原来如此。康熙再次盯着胤禛,被他坚毅的品格深深感染,脱口说:“难怪师傅们多次夸奖四阿哥,真是不简单啊。”这句话出自康熙之口,可不是一般的夸奖,立刻得到众人应和。徐元梦上前说:“四阿哥读书认真用功,非常刻苦,实在难得。”

康熙笑着说:“时候不早了,大家都去吧,下午还要继续学习。”许多次,他从老师们口中听到的都是儿子们不爱读书、不肯用功的话,如今胤禛以刻苦赢得老师夸奖,让他倍感欣慰。

可是胤禛毕竟还是个孩子,过了一段时间,胤禛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惩罚。这次惩罚因何而起呢?

一次惩罚

初冬时节,康熙为皇子们又聘请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姓张,名庄,字谦宜,山东胶州城水寨人。他出身学问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熏陶,加之天分极高,少年时代便以诗词闻名于世。青年时代起,他潜心宋儒性理之学,是有名的大家。后来,他考中进士,因为痴迷学问,闭门潜心著书,不肯入仕做官。他的著作内容包括经史、地理、诗文、理论、方志、谱牒、传记等,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在山东胶州学者中首屈一指,在明清山东学者中也少见。康熙见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打算请他做皇子们的老师。

一开始,张谦宜没有答应康熙的邀请,不肯入宫。后来,在张英等大学士劝导下,才勉强答应下来。不过,他依然坚持自己为人做事的风格,不但执教很严,而且不避权贵,视皇子如平民,经常批评处罚他们。很多次,在皇子们完成不了他交代的作业时,都会毫不留情地体罚他们,罚站或不让按时吃饭。这在大清皇宫可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以致皇子们听到张谦宜的名字,都会皱起眉头。

春节过后的一天,张谦宜又给皇子们上课,他讲完内容后,要求皇子们抄写课文三遍。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虽然书房内有暖炉,天气还是很冷,皇子们打开笔墨,展开纸张,认真地书写着,时间久了,手脚发麻,于是不住地往手上呵气。张谦宜看着看着,不由板起面孔说:“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才会有所成就。你们坐在这么暖和的地方,还嫌冻怕冷,太不应该了。”

胤禔放下手里的笔,抬头说道:“谁嫌冻怕冷了?大家不都在认真地写吗?真是个老学究。”康熙曾经赐给张谦宜“山东学究”的匾额,为此,很多人称呼他“老学究”。

张谦宜生气了,怒冲冲地说:“哼,认真地写?就你们这么慢吞吞,什么时候才写完?”

太子胤礽不高兴了,也扔下笔,盯着张谦宜说:“你是不是又看我们不顺眼了?告诉你,皇阿玛为我们请的师傅多着呢,没有一人像你这样苛责不通情理的。”被文学大家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张谦宜十分恼火,啪的扔下手里的书本,提高嗓门说:“万岁爷让我来,是来教你们的,不是来通情理的。既然太子这么说,看来我是来错了,我走!”说着,他当真大踏步往外走去。

这可吓坏了胤禔和胤礽,康熙一直要求他们尊重师长,要是得知他们把张谦宜气走了,还不严厉地惩罚他们?想到这里,两人赶忙对几位侍读使眼色,让他们拦住张谦宜。侍读中有一人名叫纳兰性德,清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才气出众,善诗,尤工于词,后又潜心经史,著有《纳兰词》、《通志堂集》,另编有《通志堂经解》,是清贵族中首屈一指的才子。他科举中了进士,授三等侍卫,晋一等侍卫,本来前途无量,可他无意仕进,喜交文士。从20多岁起,就被康熙选定为皇子侍读。他年纪最长,看到这种局面,忙起身追赶张谦宜,劝说他不要离去。

皇兄与张谦宜争执,乐坏了胤祉和胤禛,他们年纪小,喜欢凑热闹,看到一向威严的张谦宜被气走了,觉得好玩,也放下笔墨,跟着起哄。这边,张谦宜在纳兰性德的劝说下转回书房,本想着皇子们有所收敛,看到他们依然故我,根本没把自己当回事,恼羞成怒,拍打着书桌说:“万岁爷让我来教导你们,你们不尊师教,任性妄为,今天我就好好惩罚你们。”说完,他亲自走到书房外,搬回一摞砖头,喝令几位皇子跪到上面。这可让纳兰性德和其他侍读十分惊吓,他们连声说:“老师,使不得!使不得!”

张谦宜固执地说:“我以前在乡下做过先生,经常罚学生们跪砖,有什么使不得?”

纳兰性德说:“阿哥们身分贵重,哪能和村野小儿相比?”

张谦宜不听劝阻,坚持说:“不尊师教,就该罚跪!”

结果,几位皇子拗不过张谦宜,被迫跪到了孔子先师像前。侍读们哪敢让皇子们单独受罚,也一个个搬来砖块,乖乖地跪下来。为了惩治几位皇子,张谦宜还拿来几个碗放到他们头顶上,不准他们随意乱动。这种绝无仅有的处罚自然吓坏了书房内外随侍的太监,他们慌不迭地跑去乾清宫向康熙奏报。

康熙没有想到张谦宜竟敢如此大胆,大吃一惊,放下手里的奏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