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神奇催眠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0:39:02

点击下载

作者:祈莫昕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学一点神奇催眠术

每天学一点神奇催眠术试读:

前言

你是否曾经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恹恹欲睡,仿佛进入了半梦半醒的奇妙状态?你是否会在导购一番推荐之后买下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在美丽的风景面前,你是否有恍如仙境的错觉,从而觉得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是否通过自我鼓励和调节最终走出阴霾,战胜自己的怯弱和悲伤?如果有,那么你已经经历过了催眠。

乍听“催眠”二字,可能会让人心生恐惧和不安,仿佛催眠会让我们受人控制,丧失主动意识,从而变成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事实上,催眠正在以其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催眠状态当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而已。

人类运用催眠术由来已久,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用催眠术能够帮助别人摆脱疾病和伤心的困扰,更能让人树立信心,找到更强大的自己。

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催眠,但是自己并不自知,也许运用到了别人身上,也许是在自我催眠。不妨静下心来翻开这本书,它能让你真正了解催眠,也能帮助你进行更好的催眠。

爱上催眠,提升自己的健康能量,用真诚的心去关爱和帮助他人,这会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第一章 催眠究竟是什么

被误解的催眠

催眠的英文hypnosis一词源于希腊神话睡神之名hypnos,英国曼彻斯特的外科医生詹姆士·布雷德将降低病患痛苦的医疗方式定义为催眠。hypnosis这个词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催眠本身却有几千年的历史,建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金字塔里有关于催眠的记录,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印度托钵僧的修行记录里以及南美玛雅文化的传说中都提到过催眠。

神秘的治疗术

可以说,催眠陪伴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但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对催眠存在着怀疑和误解,甚至产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惧。之所以会这样,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未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催眠吧!

1734年,一个男婴在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交界处的一个湖边出生,父母给他取名叫做麦斯麦。他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幸福地成长,到了能够选择学习专业的年龄,麦斯麦选择了学医,并在毕业后成了一名实习外科医生。

有一次,麦斯麦偶然目睹了神父用磁铁治疗病人的过程之后,便完全迷上了这种神秘的现象,他开始尝试用这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麦斯麦的第一个治疗对象是他妻子的朋友——一个患了歇斯底里症的女孩。这个女孩饱受病痛的折磨,发病时间不规律,并且伴有间歇性失明、呕吐和痉挛,病时还会出现剧烈牙痛以及排尿困难。麦斯麦在这个女孩的脚上和头顶上方都绑上磁铁,根据女孩的描述,麦斯麦记录下了她的感受。女孩说道,热辣的刺痛从双脚开始蔓延到全身,每个关节部位的疼痛更加明显,她能感受到一股磁力,当这股磁力最终遍布全身的时候,病完全被治愈了。

由此,麦斯麦声名鹊起。连麦斯麦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开创了催眠术的先河。当时他虽然已经想到磁石并不是促使这一切发生的真正力量,但他仍然相信一定是有一种看不见的、无所不在的能量存在,而他的确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能量。正因为这一思想的偏差,以至于麦斯麦最终没有将催眠术引向正轨。

一直被误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麦斯麦治愈女孩的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吧。

正因为当时的人们笃信磁石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因此他们无比诚服于这种力量。当患者的身上被绑上磁石的时候,他们就认定了这些磁石必然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作用,于是心中有了期待。

同时,按照常理来推断,治愈病症的过程一定是一个伴有疼痛的过程,在这样强大的心理暗示下,患者果然感到了强烈的痛楚,而这样的“感到”又加深了这种感受。于是,疼痛的力量在向前冲,目的是冲开心理上的“顽症”,在巨大的想象和期望之下,患者果然康复了。

当时声名在望的麦斯麦很快遭到了同行的排挤,甚至被迫背井离乡。他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却仍旧被自己的观念禁锢着,以至于在他乡,他将本该朝科学方向发展的催眠术引向了艺术的方向,专门进行一些关于磁力这种“神力”的表演。

虽然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拿出站得住脚的理论,因为站在表演者或者催眠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相信,所有的一切是因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才让其发生的,而非当事人的配合。

整整一个世纪,人们期望在催眠师面前放弃主动意识,让催眠师发挥他强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忘记痛苦、告别心伤。少部分试图揭开催眠神秘面纱的人们却无法进入主流。催眠先驱们不愿意将眼光放在被催眠者身上,导致了催眠术没有得到科学的发展。催眠虽然有了好的开端,却一直被误解。

诡异的驱魔术

“你们现在已经全身抽筋,动弹不得。”“你们的脉搏停止了跳动,你们已然死去,附在这些身体上的恶灵们,现在马上出来!”“你们看,恶灵已经出窍,你们的脉搏慢慢恢复,你们已经获得重生了,过去的疾病已经完全康复。”

赶走恶灵

这是加斯纳神父神奇的驱魔术,他用这种办法治愈了很多人,因而名噪一时,他也被称为第一位现代信念治疗师。

加斯纳神父是一位天主教牧师,和麦斯麦是同一时期的人,他们也曾经共事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不过加斯纳神父的风格和麦斯麦的不一样,他是完全运用了信仰的力量。

加斯纳神父认为所有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恶灵附体,人的身体里多出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会受到戕害。想要治愈疾病,先要让患者暂时死去,然后再重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加斯纳神父要运用自己的力量将附着在人体内的恶灵唤出来,将其降伏,这样,病人就会康复。

在当时,加斯纳神父的观点比麦斯麦的磁疗法更加偏离科学,可是依然拥有了大批的崇拜者。

一次,加斯纳神父演示了他的催眠术。他邀请了两位医生来现场作证,然后请了一位非常崇拜自己的女士来作为被试。

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加斯纳神父口中念念有词,对着躺在床上的女士施展他神奇的驱魔力量。慢慢地,这位女士的眼睛闭起来了,甚至看不到她呼吸时的身体起伏了。现场的两位医生在检验之后惊恐地宣称这位女士已经死亡,然而两分半钟之后,这位女士居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在场的人都认为是加斯纳神父的神力将这位女士的生命重新唤醒过来了。上帝赋予了加斯纳神父超人的力量。

现代艺术催眠师

今天看来,加斯纳神父实际上是运用了很多催眠的技巧。他将人们集中在一个灯光昏暗的房间,狭窄且不透气。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视线受限,而且由于人多且新鲜空气不足,人脑会产生轻微缺氧,使得人们懒懒地呼吸且不想去主动思考。这个时候,加斯纳神父运用一种缓慢的但很有暗示性和煽动性的语言对大家说话,懒得思考的人们就很容易跟随加斯纳神父的语言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

一旦进入恍惚状态之后,人们就更容易按照指示来行动了。这个时候,加斯纳神父对人们施以暗示,就能够引发肌肉僵直等现象。加斯纳神父接着暗示,“你的脉搏将会停止跳动”,被暗示的人在恍惚间也觉得自己的脉搏慢慢地停止了。随后,加斯纳神父提高声调的唤醒语言又给被暗示的人提供了新鲜的“力量”,他们再次觉得,当体内的恶魔被神父驱逐出去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疾病不治而愈了。

越是有更多的人感受过这样的暗示,就会有越多的人相信这样的神力,对于加斯纳神父就产生了更多的崇拜。

对于那些接受加斯纳神父治疗的人来说,他们首先在心理上就已经完全接受了加斯纳神父不同于一般人的神力。怀着这样强大的信念,他们期待着奇迹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生。

因为绝对的信任和依赖,他们对于加斯纳神父的一切深信不疑,怀着百分之百的虔诚来到神父身边,期待着自己想要的结果能够借神父之手出现。可以说,在接受加斯纳神父治疗之前,他们就已经把自己的意念催眠了。

客观地讲,这场治疗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患者坚信加斯纳神父能够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能够帮助他们战胜那个躲在身体里面的“恶魔”,因此他们有了很高的配合度,再加上加斯纳神父本身强大的暗示作用,使得催眠能够成功地进行。

当加斯纳神父,这个手托烛台、身披长袍、胸前挂着镶钻的十字架、浑身上下笼罩着神秘且伟大色彩的人站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彻底被征服了。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能够在催眠状态下让人进入“清醒地睡眠着”的状态的人,他的方法和麦斯麦利用磁力治疗的方法大不相同,是一位更接近于“现代艺术的催眠师”。

催眠的前世今生

百科词典上对催眠状态的解释是:“处于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看似半梦半醒之间,对于一些刺激会有反应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代人已经能够接受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使得人们进入这种状态的催眠术,却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

动物通磁术

催眠术最早起源于动物通磁术,其始祖就是医生麦斯麦。麦斯麦认为人体中有一种奇怪的类似于磁气的液体参与体液循环的流动,这些液体能够保持平衡的话,人体就是健康的;如果平衡被打破,身体就会遭受疾病困扰。同时,每个人身体里的磁液是可以相互传达的,人们通过接触和按摩将磁液从甲身上传到乙身上,使得两者的磁液都达到平衡,两者的疾病就都被治愈了。事实上,疾病的治愈更多的是因为患者受到了痊愈的暗示,而非身体里真的有什么磁液在循环。麦斯麦的研究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不过此后基于这种催眠术为出发点的研究却是愈演愈烈,发展出了不同的学派。

南锡学派和巴黎学派

19世纪末,催眠术在法国医学界又流行起来,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南锡学派和巴黎学派。

南锡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博恩海姆,主要观点认为催眠,即以催而形成的睡眠与天然的睡眠无异,特点在于暗示。因为每个人的观念都有演变成动作的趋势,催眠者给出一个暗示的观念,接受催眠的人就会毫不迟疑地将这个暗示接收过来,并将其实现为动作,于是形成了催眠状态。

有人提出质疑,人的脑子里有无数观念,为什么没有一一发展为动作?南锡学派的解释是,平时人的脑子里有很多观念并存,彼此之间是相互牵制、冲突着的,所以能够直接实现为动作的观念还是少数。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某一个观念上,将其他观念都排挤到意识之外的话,这个观念就能形成动作。

与南锡学派观点不同的是巴黎学派,代表人物为夏科,其观点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精神病征,只有精神病患者才可能受到催眠,所以催眠并不是由暗示来产生的。夏科的学说在当时颇受攻击,尤其和南锡学派“打”得最凶。

弗洛伊德的暗示说

弗洛伊德曾经分别跟随过博恩海姆和夏科学习,因此与南锡学派和巴黎学派都有渊源。他以泛性欲观的学说为基础来解释催眠中的暗示现象,尤其是催眠者和被催眠者之间的投契关系。他认为,受催眠者之所以容易接受催眠者的暗示并对其绝对服从,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中将对父母的性爱移注到了催眠者身上。

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第一个是“马索奇主义”,也叫做受虐癖。马索奇是小说家,曾经描写过一个角色以受到爱人的欺凌虐待为乐。弗洛伊德认为这也是性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催眠者对于催眠者的态度就像是这种“受虐癖”。第二个概念就是“退化作用”。这种退化作用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由成人期退化到婴儿期,被催眠者在催眠中把催眠者当成了自己儿时的性欲投注对象——父亲或者母亲。第二种是由现代的开化期退化到原始期,部落中成员对酋长的态度。弗洛伊德的理论已经开始对催眠者和被催眠者之间的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后来,弗洛伊德放弃催眠术,改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疾病,催眠治疗丧失了在精神医学界的地位,但是催眠术仍在流传。

催眠在当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催眠逐渐不再被精神医学界所关注,令人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为催眠学的繁荣带来了曙光。在药物奇缺的医院里,人们被迫用催眠麻醉法进行治疗,结果令人满意。战后,人们又用催眠治疗了战争精神病患者。由此,医学界掀起了新一轮催眠治疗的热潮。1958年,美国医学协会接受催眠技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国际临床实验催眠学会成立。

催眠并不是让你睡着

在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中,有时候催眠师会运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你感到你的身体慢慢变轻,你觉得困倦”,“你的大脑迷迷糊糊”,以此来暗示被催眠者。也正因为如此,被催眠者都有一种感觉,催眠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催眠是场互动

很早以前,关于催眠是一种梦游状态的理论就已经被确立,提出该理论的是催眠之父麦斯麦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对一名男孩进行催眠治疗的时候,通过语言让男孩进入睡眠状态,然后让男孩起身到桌子旁拿一样东西再回来躺下。等到催眠结束后再询问这个男孩的体验,男孩报告说,既没有关于起身拿过东西的记忆,也搞不懂之前在桌子上的东西为什么现在出现在自己身边。

这个治疗让麦斯麦的学生自信地宣布了自己的催眠理论:被催眠者在催眠进行的时候是睡着的状态,而且会梦游。这个理论一直在催眠界“称霸”了很多年,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方向都以此为基础开展,尽管没有多少成果,却很少有人提出质疑。

当时,有一位声名赫赫的医生一直在推广会梦游的催眠,并有了大批崇拜者。在一次公开的大规模催眠表演中,一些心怀不轨的嫉妒者安排了几个捣乱者参与到表演当中。捣乱者起初假装睡着,当医生的表演进行到高潮的时候,这几个人突然跳起来对大家说,他们是医生安排的人,为的是欺骗大家,提高自己的威望。此事一出,这位医生彻底陷入了无法解释的窘境,被称为卑劣的行骗者,并被驱逐。

这里还有一个意外情况,如果捣乱者真的是医生雇来的人,那么一切有理有据。如果他们不是呢?是否就说明了他们能够主动抗拒医生的催眠术,刻意保持清醒,等待揭发医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占据催眠界多年的一个坚固理论即将被推翻,催眠不是催眠者一个人的事情,需要被催眠者的互动才能达到效果。

于是,催眠就是睡眠,催眠能够让人梦游的说法也遭到了质疑。催眠真的就是让人睡着这么简单吗?催眠和睡眠看上去是那么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催眠不是睡着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催眠和睡眠的状态是相同的,就催眠状态的本质来说,和睡眠无区别,不同的只是一些个别的特点。巴甫洛夫将催眠看成是部分的睡眠。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睡眠,但很明显的是,人们却很难从自己的睡眠当中体会到有关睡眠的真正知识。

脑电图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深刻了解睡眠状态的契机,也有了探讨催眠是不是让人睡着了的更科学的依据。

研究者记录了人在睡眠时的脑电波,得出结论:睡眠有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脑电波呈现出高频低幅的波形,比较像清醒时候的休息状态,只是不太规则。这个阶段是人们正在打瞌睡的阶段,如果人们在这个阶段醒过来,很可能不承认自己睡着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呈递进状态,在这两个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大而慢的波形。到了第四阶段,也就是深度睡眠,脑电波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大且慢的波形。

被催眠者呢?他们的脑电波波形在第一阶段和睡眠者的脑电波波形相同,但和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却有很大差别,且在催眠状态下,脑电波几乎不会出现睡眠中第四个阶段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催眠和睡眠是不同的,催眠状态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来达到的,被催眠者进入的是一个恍惚的状态,虽然弱化了自主意愿,但潜意识对于外界的判断仍处于一个有序的状态,也就是说,被催眠者在催眠结束之后,能够整理清楚在催眠状态下接收的信息。但在睡眠状态中,尤其是进入深度睡眠之后,大脑里的信息是纷乱的,记忆的碎片随意组合形成梦境,意识和潜意识的能动性都是很弱的。

面对潜意识的自己

“有一回夜里,我在北海的海岸边,仰卧在沙滩上,游目于天河,那时我像是能手握星辰,拥有无限!在神圣的一瞬间,出神的片刻,思想仿佛已经飞跃了世界,以海洋般广大、安静、深沉的气息呼吸,与苍穹一样澄清无垠……这是不可抗拒的直觉当下。我觉得自己与宇宙一样大,与神一般宁静。”这是阿米埃的私密日记当中的描述,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接通了自己的高层潜意识。

被唤醒的潜意识

美国有位专门开发人类潜能的专家博恩·崔西曾经说过:“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要大3万倍以上。”而催眠恰好能够运用潜意识的巨大力量来给人的身心提供很多帮助。

有位心理治疗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递给一个大学生一份报纸,这份报纸上面被标注了三段话,他要求这个大学生将三段话背下来。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大学生都在埋头背诵这三段文字,直到他觉得自己已经记牢了。之后,他几乎一字不差地背出了这三段话的内容,但当心理治疗师问他报纸上的其他内容他记住多少的时候,学生笑着说:“根本没什么印象,因为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三个段落上了。”接下来,心理治疗师对这个大学生进行了催眠,耐人寻味的事情发生了,大学生回忆起了报纸上的大部分内容。

难道这个学生连自己是否记得某些东西都搞不清楚?而他最终回忆起的内容又是来自哪里?在阅读报纸的十几分钟之内,他不是都在关注那三段需要背诵的内容吗?

事实上,在大学生背诵被批注的重点段落时,其他信息同时也进入了他的潜意识当中,在被催眠之后,潜意识被唤醒,记忆自然就清晰起来。既然提到了潜意识,就不得不先说说潜意识究竟是什么。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座冰山,少部分露在水面上的,就像我们的意识,而大部分埋藏在水底下的,则像是我们的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控制,而且潜意识并不是被动运作,而是主动工作,甚至我们自己都无法察觉到。

当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时,很难察觉到潜意识的运作模式,弗洛伊德认为,通过梦境能够更好地观察潜意识。不过,在那些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潜意识的强大作用。比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超越常人的恐惧以及无法控制的强迫性等,都显示出意识控制力量的薄弱,而潜意识则像台风一样力量强大。

不过潜意识并非完全如此负面,只是在那些患者身上更容易观察罢了,潜意识所拥有的强大力量,我们是能够通过学习来让意识运用的。

潜意识的三个层面

潜意识可以分为低层潜意识、中层潜意识和高层潜意识。

低层潜意识是人的本能,即人的生理机械反应的世界。这些生理本能不需要人的意识来参与管理,身体会自主呼吸,消化系统会自动工作,心脏也会自己跳动,各种腺体会自动分泌激素,这一切都由低层潜意识来包办。虽为低层,但它的运作却是非常高级且复杂的。

低层潜意识还是一个容量巨大的记忆库,人一生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无巨细地保存在低层潜意识当中。

低层潜意识也是人类本能的世界,容纳了所有不被意识所接受的压抑,所有恐惧、抑郁、强迫等都是源于低层潜意识真实的声音。这个部分的潜意识没有什么逻辑性和理性,是最无条理的真实。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致力于挖掘人的低层潜意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感兴趣。”低层潜意识虽然能够诠释很多从表象上无法解释的东西,但是如果只依赖低层潜意识,难免会陷入悲观的倾向,因此后来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也在不断修正弗洛伊德的理论。

潜意识的第二个层面叫做中层潜意识。中层潜意识中存放着一些平时没有在意识当中的材料,只要我们进行一下思考和回忆,这些材料就能进入到意识当中。也就是说,中层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没有什么鸿沟。比如问:“你父亲的生日是哪天?”问题在没有提出之前,答案已保存在中层潜意识中,一旦需要,它马上会进入意识层面。

潜意识的第三个层面叫做高层潜意识。写文章时,有时候会感到灵感喷薄,下起笔来,顺当得连我们自己都怀疑难道有神助?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接通了高层潜意识,达到了平时难以企及的境地。“高级电路”的神奇力量

1845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发现了苯的存在,此后,许多化学家都致力于揭开苯的分子结构。但是当时,人们的思维都局限在传统分子结构链当中,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苯那奇妙的环状结构,因此大家绞尽脑汁却屡屡碰壁。化学家库凯里也是其中之一,他研究苯已经多年,无数次碰壁,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又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督促自己不要罢手。

1865年的某个寒夜,库凯里在实验室里待了整整一天,疲惫不堪的他歪在火炉边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在梦里看到一大堆原子在眼前跳跃,然后这些散乱的原子开始排成长长的链,在眼前扭动、盘旋,就像是一条蛇。定睛一看,这条蛇扭动之间,头已经咬住尾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形状,正在那里得意扬扬地猛烈旋转呢。

库凯里突然惊醒了,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他一下子领悟到,苯的分子结构也许就是人们从未曾想到过的封闭环状结构。事实证明,那个神奇的梦的确给了库凯里最高明的指引,从此,化学研究因为他的发现而踏入了新的旅程。

可以说,库凯里在那个夜晚接通了自己的高层潜意识。虽然没有催眠大师进行引导,但是他一整天在室内工作,脑子里面一直在想着一个无解的问题,完全无视周围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他已经进行了自我催眠。他有些昏沉地靠在火炉旁休息时,意识是集中且专注的,如果潜意识能冲破意识的阻挡,这个时候是最佳机会,因为意识集中而不分散,所以潜意识马上就可以将凝成一团的意识全部推开,高层潜意识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最容易迸发出来。

马斯洛曾经说过:“人格当中早就存在一种高级电路,就像低层潜意识能够操纵我们的喜怒哀乐一样,一些高峰体验、创造能力以及美学观点,都是高层能力的体现。可以说,高层潜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内显的完善境界。”

高层潜意识有些像我们通常所说的“超意识”。在催眠状态下,一旦接通了高层潜意识,就会发生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显示出令人惊叹的治疗效果。比如,会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能够促进人格的改变,产生科技的突破,以及价值观的重塑等。但是高层潜意识未必在每一场催眠当中都能接通,很多时候,它的出现并不可控,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越是去期待它产生效果,就越难窥见它的真面目。

催眠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催眠其实并不神秘,说穿了,那只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温暖的人身上激发出了维持生存的意志。

在一起还是分开

有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当激情渐渐燃尽,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从爱情慢慢发展成了亲情、友情,甚至到了后来,彼此都寻找不到什么话题可以沟通,每天见面,眼神也不再有对视,虽然在一个家里面,但是很多时候感觉像是陌生人一般。

妻子为此感到很苦恼,她无数次想要结束这段婚姻,但出于习惯,出于不舍,出于对孩子的考虑,她始终下不了决心。但是不分开,这样的生活又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于是,她只得求助于心理医生。

医生为她进行了催眠治疗,在催眠状态下,这位妻子直面了自己的潜意识。她发现无论找了多少要分开的理由,又找了多少推翻分开这个念头的理由,最终她只看到一个字,那就是“爱”,她依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因此当丈夫不理睬她的时候,她会觉得受到了忽略;当丈夫很晚才回家又不多说什么的时候,她既担心又难过;当丈夫甚至不再多看她的时候,她才会觉得愤怒,想用分开来惩罚丈夫。

听到自己潜意识的声音之后,这位妻子决定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既然不舍得分开,就努力改善关系,正视自己多年来持续的爱,把抱怨改为珍惜。

那么催眠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如同上面所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一样,催眠首先能够让人听到自己潜意识的声音。一个人内心真正在意的是什么,真正惦记的、忘不了的是什么,平时,这些想法在意识的遮盖下,是很难透露出真实的样子的,但是通过催眠,我们却可以看到真相。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催眠也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时候催眠甚至能够阻止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分开或者不分开,是否要结束一段熟悉的生活,决定往往是仓促甚至是冲动的,但我们会在意识的误导下以为这就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临到要选择的时候,内心会突然有种感觉想要停止,这个时候,不妨去求助于催眠,听听这种感觉的具体声音,也许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感觉和清醒状态下的决心是背道而驰的。

让病痛好起来

有一个农夫身患绝症,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感到很绝望,与其这样煎熬,不如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一天,农夫遇到了催眠师艾瑞克森。在农夫聊完自己的现状后,艾瑞克森建议他通过催眠治疗来缓解疼痛和压力。

催眠进行的过程中,艾瑞克森和农民聊起了土地,聊起了一颗种子从种到土地里,再到发芽生根的过程。催眠结束后,农夫感到浑身轻松。他回到家,情绪好了很多,病痛也不再那么折磨人了。

妻子很好奇,问:“难道他只是和你聊这些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你就感到轻松舒适了吗?”

连农夫自己都感到很纳闷,催眠的效果为什么会这么神奇。他去问艾瑞克森,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你是农夫啊,你从土地当中获得力量,你的汗水和欢愉都洒在土地上,你所有的自信也是因此而起,这就是你力量最本质的来源。”

催眠能够减缓疼痛,治疗疾病,但是它并非像药水那样能够打通堵塞的血管,或者杀死病变的细胞,而是能够让人呼吸畅快,使思想和心态发生转变。一旦人们开始拥有信心和力量,身体内那些主宰愉悦的激素就会活跃起来,进而压制那些让人抑郁和绝望的激素,而愉悦的激素则会让身体呈现良性循环。这样的治疗虽然不能够完全驱除病魔,治愈疾病,但是至少能让人们更坚强且更积极乐观地去努力战胜病魔,良好的心态很多时候比高科技药物来得更重要。

进入催眠状态会不会醒不过来

美国电影《盗梦空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很多人在一层又一层的梦中跌入潜意识的最深处,他们集体躺在某个幽暗的房间里面,有呼吸,有心跳,有各自的梦境,但是都没有什么行为反应。主人公问给这些人注入催眠药水的医生说:“他们每天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更好地睡着?”医生回答:“不,他们到这里,只是为了更好地醒来。”因为梦得太久、梦得太深,他们已经分不清究竟什么才是现实状态了。这不禁也给与之相关的催眠带来了一个疑问:进入催眠状态会不会醒不过来呢?

假装没有醒

在一场催眠秀中,催眠大师请了现场观众来配合,在催眠大师磁性的嗓音中,台上的人都被催眠了,甚至连台下的人都感觉昏昏欲睡,现场一片静谧。

之后,催眠大师开始解除催眠,台上的人都一一醒了过来,唯独有一位女士依然双目紧闭地躺着,似乎不受催眠师指令控制了。难道她在被催眠之后醒不过来了?台上台下开始骚动起来,本来对催眠术产生的好感和信任又受到了质疑,大家的表情都有些惊恐。

催眠大师倒是很镇定,他提前结束了演讲,并且告诉大家先退出场外,不要移动那个没有醒过来的女士,以免打扰了她在催眠状态下的内心活动。在大家都离场之后,他自有办法。

人群散尽之后,催眠大师走到这位女士身边,轻声说:“起来吧,现在大家都走了。”只见这位女士立即睁开眼,微笑着离开了。

既然是表演,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的人会尽量配合催眠大师,使得整场催眠秀圆满完成;有的人则会有另外的想法,比如利用催眠表演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就像这位女士一般,能让大家都感到担心、好奇和不解,这本身不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吗?

女士的行为加深了那些提前离去的观众对催眠的不解和担忧,也加深了催眠的神秘色彩。难道被催眠后真的可能出现“中毒至深”醒不过来的状况吗?

在催眠史上从未有过这方面确切的相关记录,而且上面的事实也只是证明女士的表演是一场哗众取宠的娱乐,她早已醒来,只是装作没有醒而已。

主观意识在控制

就像人睡着了,之后总会醒来一样,有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就会有离开催眠状态的时候。如果说曾经出现过很多催眠解除指令下达后依然没有醒过来的案例,只能说这是受催眠者的主观意识在作怪,因为催眠太舒服了,他们自己不愿意醒来而已。

在深刻的身心放松之后,在回忆起美好的事情之后,在摆脱了很多烦恼和压力,获得轻松的心境之后,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请求:“我可不可以等一下再结束?”是的,一次美好的体验往往令人舍不得离开,因为在那个状态下的人是放松的、舒适的。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催眠结束之后,受催眠者还愿意躺在那里回味刚刚经历的一切。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那些想通过催眠来治疗失眠的人身上,他们很难得地进入了一种身心“松软”的状态,感觉自己像云一样飘飘忽忽,于是在催眠中睡着了,脸上露出安详和满足的神情,这大概是他们很久以来都很难达到的状态吧。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是怎样睡过去的不重要,如何醒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终于可以毫无挂碍地美美睡上一觉了。这个时候,催眠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打扰罢了。

从以上两种状况来看,都是属于被催眠者主观的“不愿醒来”,并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更不像个别人想的那么可怕——“像是中了蛊一样醒不过来”,因此完全没必要有过多的担心。

第二章 催眠趣谈

那些非专业的催眠师

NLP的创始人约翰·葛瑞德说:“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处在催眠以及被催眠的状态中。一般人以为有些人可以被催眠,有些人不可以,然而真正的催眠却是百分之百的,所有人都可以!”你会说:“真的吗?我怎么没发觉?”当然因为激励大师博恩·崔西解释说:“催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引导人进入催眠状态,而在于轻松地把催眠指令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沟通、销售和管理中。”对这些,你还是将信将疑?好吧,那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些非专业的催眠师们,看看他们是怎样进行催眠的。

高明的教练

米卢是第一个将中国国家足球队带入世界杯的人。米卢的全名叫博拉·米卢蒂诺维奇,1944年出生于南斯拉夫。中国人喜欢叫他米卢,虽然这个称呼并不符合他名字的简称,但中国人都这么叫他,他也很高兴接受这个称呼。

米卢的经历颇富传奇性,他是唯一一位连续四届带领不同国家队打入世界杯十六强的教练。在中国任教期间,他虽然没有给国家队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变化,但是却使队员们现有的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米卢的职业虽然是足球教练,却也称得上是一名非专业的催眠大师了。

米卢曾经说过:“我成功了,我再也不怕他们说什么了,我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我就是一条龙。”

米卢刚刚接手中国国家足球队的时候,球员们的状态都不佳,心情也很沉重。米卢认为这样的状态是不适合迎接国际大赛的,想要达到理想,首先要有达到理想的信心。他决心改变队员们的这种状态。此后无论是大赛前,还是平时训练的时候,米卢都要抽空和队员们做游戏,打台球、保龄球,甚至在训练时都玩起了网式足球。在这些游戏当中,米卢从不会轻易输给对手,而是利用规则允许的漏洞“耍赖”。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游离于规则边缘的聪明玩法。在比赛当中遇到不公平的判罚,球员们也不再暴躁地和裁判理论,而是逐渐学会了接受和遵守,因为他们知道置气是没有用的,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

米卢特别强调团队意识,他认为队里没有比其他球员重要的特殊人员,大家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一个位置上的人都很重要,所有人是一个整体,为着一个目标在努力。他用自己的方式激励队员们齐心协力,并且巧妙地化解了队员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

米卢用人别具一格,用人不疑,哪怕那个人是很多人都觉得悬的。这样的态度让队员们有了极大的信心和动力,更加容易受到鼓舞,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当中。

从米卢的执教过程来看,他的“快乐足球”理论无异于一场强大的类催眠。他将国家足球队的队员们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拉了出来,让他们建立自信,并且快乐地面对每一场比赛。

米卢没有举着晃动的钟摆给每个队员催眠,他只是站在大家中间,和大家连成一体,用每一天、每一分甚至每一秒的时间将快乐的能量传递到每个人身上,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每一个人。米卢虽然不是催眠师,但是他的功力却远甚于催眠师。

狂热的领袖

是他,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把人性的罪恶显现无遗;是他,用极具鼓舞性的演说,把自己推上了政治生涯的高峰;是他,将对战争的狂热带给了德国。他是一个大恶魔,他是一个天才的政治家,他是人类史上最具煽动性的催眠高手,他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的演讲才能已经好到无人能及的地步,他那些令人如痴如醉的演讲帮助他在德国国内当选党魁、总理,并且让千万人都听信了他的疯狂言论。他的巧舌如簧,已经可以让听过他演说的人放弃自己原有的一切伦理道德,心甘情愿地成为信徒,甚至奴隶。他蛊惑人心的技术显然已经炉火纯青,根本不需要什么昏暗灯光、神秘药水来帮忙。

二战期间,一位日本学者目睹了希特勒的演讲,并把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希特勒的专车为先导,数台汽车载着他的党徒紧随其后,缓缓驶向街角的广场。到达之后,随车的党卫队队员立即跳下车,团团围住希特勒的专车,而其他车辆向四面散开,刺眼的灯光从周围交射在希特勒的身上。”“四周一片黑暗,而希特勒的身姿非常显明。在一阵‘欢迎希特勒’的欢呼声中,希特勒把右手向上斜伸。这是一个经典的、非常具有号召力的姿势,斜向上方的胳膊既代表了拥抱的宽容,又表现了挥斥方遒的能量。随后,他开始以激动的语气发表极富攻击性的演说。”“周围有一千多位听众,然而四周悄然无声,每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希特勒身上。仰望着皓皓明光中站在车上的发表演说的希特勒,听众正好似凝视着发光的特殊物体的被催眠者,处于即将被人催眠的受术者的境地。他们的眼神集中在一个点上,神情恍惚,站在原地,已然挪不开脚步。”“被催眠的听众们接下来就得接受希特勒的歪理邪说了。他的基本观点是: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最优秀的民族有支配世界的神圣义务。在二战期间,许多原本善良的德国人都以为他们是在进行一场正义的战争,并为之卖命。其实,他们都像喝醉了酒一样,被驱向一场非理性的战争。”

在整个二战期间,希特勒的演讲使所有信徒进入近乎癫狂的状态,使所有旁观者目瞪口呆。这种手法,与其说是高超的演讲术,不如理解成经典的催眠术。

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无须催眠的经典环境,这些非专业的催眠师们运用自己独特的催眠术,让人们在无意识中就接受了催眠指令,成为了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认识的另一个人。

神秘的催眠表演

“哇,好神奇哦,那么纤细的胳膊上面还可以站人,催眠术好厉害!这是真的吗?”现场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可是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台上的催眠表演越发显得神秘莫测。

神秘的表演

催眠表演令观众啧啧称奇,很多人都想一探究竟,再加上各种影视作品中的渲染,催眠就变成了一个十分热门而又神秘的话题了。

最初的催眠术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江湖卖艺的手段,例如表演催眠猫、狗、鸡、鸭等。吸引眼球倒是可以,但绝对难登大雅之堂。

在医学发展的历史中,催眠从前一直是被排挤在外的“邪门歪道”,并不被正统的医学界接受。但也正是仰仗于这种卖艺似的谋生手段,催眠术才得以保留下来,并流传至今,到了20世纪,终于成为一种被医学界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

催眠术和催眠表演

就像说话和演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样,催眠术和催眠表演也有很大的不同。现代舞台上的催眠表演利用了多种声、光、电手段来吸引观众,并且还加入了窥心术、动物催眠、念力控制等。

催眠表演时,催眠师一定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催眠手段,让身处嘈杂环境的参与者进入催眠状态。在一个不安静的环境中让人进入催眠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难题。因为这个时候,人的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很难被催眠师的指令吸引。所以,舞台上的催眠表演者常常要显得比学院里的老学究们聪明得多。

首先,催眠表演者得“慧眼识英雄”,善于发现并邀请最合适的观众来配合自己的表演。什么样的观众才是最合适的呢?按常理,最合适的观众是催眠敏感度高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很好地配合催眠师的催眠指令,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然而催眠表演者站在舞台上,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配合者,完全没有办法对人们进行催眠敏感度的测试。催眠表演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这个时候,催眠师需要寻找的就是那种表现欲望很强的观众,因为这样的观众更容易自我催眠,全身心投入到表演当中,他们一旦有机会上台,就不会让表演失败,他们绝对会高度配合催眠师,即使自身并未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也可以听从催眠师的指令。

其次,舞台上的催眠师还得会“察言观色”。催眠师得具有能敏锐地从观众的肢体语言中获取信息,并迅速分析出观众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配合的能力。

此外,催眠师还需要有极高的临场应变能力。当前来参与的观众与自己的配合度不高时,催眠师要幽默地自圆其说,以保证整场表演的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催眠表演与催眠术有一定的联系,但因为穿上了华丽的外衣,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有了许多失真的成分。

另一种催眠

在日本,有位年轻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一位来自美国的舞台秀催眠师做翻译,陪同他在日本进行巡回演出。在催眠师的整个表演行程结束后,这个日本年轻人居然也成了一名舞台秀催眠师。在此之前,年轻人从未接触过催眠术,但是天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强烈的表演欲,拿着麦克风站在舞台上,他就有能力让所有观众疯狂。这位“门外汉”催眠师用一场又一场催眠表演掀起了一阵热潮。

这样看来,催眠表演有太多作秀的成分,故而免不了弄虚作假。例如国外的催眠术表演中,有催眠师将一位金发美女催眠后,指示她伸开双臂,并告知她的手现在是一根钢管,之后再请两位兔女郎站在她的手臂上。这样的噱头,相信没有人会去想“是真的吗”。也正因为如此,催眠表演仍旧只是表演而已,也许其中不乏技术高超的舞台秀催眠师,谁又能说令观众着迷不是一次成功的催眠呢?

心智真的会被操纵吗

从理论上说,我们的意识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都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尊重内心的声音来做的选择。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能每时每刻都控制自己的意识,随着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吗?

宗教催眠骗术“我恍恍惚惚地就把存折上所有的钱取给她了……”一个上当受骗的老大爷在说自己的遭遇。那天,他出门去超市买菜,遇见一个尼姑模样的35岁上下的女人,她很有礼貌地走上前来做合手礼,“施主,贫尼有礼了。”老大爷一向笃信佛教,便和尼姑攀谈了起来。

两人谈起了佛家的很多故事,老大爷觉得这位尼姑佛学知识广博,心中不免又增添了几分敬意。

大约交谈了半小时后,尼姑便开始说老大爷的家世,说他有一儿两女,女儿都很争气,唯有儿子不成器。老大爷心中一惊,莫不是遇见了高人?于是更加崇拜起眼前这个尼姑。

接下来,两人换了个地方,边喝茶边交谈,尼姑甚至还请老大爷喝了一杯昂贵的普洱茶。到这时,交谈就变成了老大爷自己的倾诉,包括女儿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儿子如何不听话,老伴是何时去世的,自己每月退休金是多少……后来,尼姑说佛度有缘人,可以为老大爷的儿子祈福。再后来,老大爷就记不清发生了什么事,等到清醒过来时,他正站在银行外,存折里少了8万元钱,那个假尼姑消失不见了。

也许你在想,老人家怎么那么糊涂,这种明摆着骗人的伎俩,难道他看不出来吗?要是到了自己身上绝不可能如此。可是,没有到那个环境,没有走到那一步,听到那么多让人觉得“有理”、“神奇”的话之前,还是不要轻易为自己和别人下结论。

老大爷碰到的情况是一种利用宗教催眠来进行欺诈的行为。宗教本是一种信仰,无论信仰的是佛祖,还是上帝,都是将自己的一部分意愿寄托在神的身上,用强大的自我暗示的力量来祈愿事情如愿。

人们信仰宗教,更愿意相信“非人力”的能力是强大的,无可替代的,无人能及的,因此就有很多心怀不轨的人开始利用这种信仰去行骗。

宗教中有许多令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契机,例如佛教中让信徒们反复诵念的术语“南无阿弥陀佛”,这些术语内容简单、机械重复、语气温和。有些骗子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让信徒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催眠状态,神思恍惚,思考能力下降,骗子们再伺机施展骗术。

人的心智真的会被控制吗?一个对自己很有自信的人会对此产生高度怀疑。“别人说什么,我就要信什么吗?我不相信,不答理,他如何找到欺骗我的机会呢?”有人怀疑,就会有人提高骗术,这就是一场残酷的博弈。

下面不妨一起来看看那些高明的骗术是怎样催眠人的心智的吧。

打草却不惊蛇

第一步,乱棍打草。

骗子们总是能利用各种各样的幌子来对受骗者进行意识的催眠,或者是宗教信仰,或者是人们的贪念,甚至有时是利用人们的单纯和善良。

骗子们利用花言巧语先行试探,边说边察言观色,并且善于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让你自己对号入座。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总是有一种对号入座的心态。比如,关于星座的分析,当你看到自己所属星座的分析中有一两条是和自己非常相符的,那么对于其他分析,就会用自己的行为和个性去套,而且越是套,越是觉得神非常符合。事实上是,你觉得这个星座的特性与你相当符合的同时,也有很多与你同属一个星座的人觉得那就是在说自己,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骗子们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对号入座的心态,用模棱两可的分析进行诈骗,让人们自动透露出一些个人信息,然后他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组合、分析,用更精准的语言来“猜对”你的个人信息。这样,你就降低了防备,对他们产生信任。

第二步,灌迷魂汤。

虽然骗子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暗示来使人们进入完全信任他们的催眠状态中,但是他们是不能迫使对方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换句话说,催眠术本身是不能控制心智的,它只能让人进入一种更放松的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状态,而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更容易受他人控制,但还是不会做出违背自己本来意愿的事,除非处于深度意识模糊状态,如醉酒、吸毒等异常状态中。

在上面的故事中,老大爷虽然听信了假尼姑的话,相信了所谓祈福,但光是这点信任,还不能让老大爷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取出来。问题或许就出在那杯普洱茶里,也许茶里放了一点会迷惑心智的化学药品,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老大爷记不清取钱的细节了。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假尼姑是个高级催眠师,因为人被催眠后会呈现三个催眠深度。第一个级别是浅度催眠,在这个阶段,被催眠者跟随催眠师的引导,意识清醒,却无法睁开眼睛;头脑清醒,却不能随意运动。第二个级别为中度催眠,处于这个状态的被催眠者可以随意运动,但是明显可以看出其运动时四肢僵直难屈,处于这个阶段的被催眠者在被解除催眠后可以保留部分记忆。第三个级别为深度催眠,处于这个阶段的被催眠者会丧失自己的本来意志,完全听命于催眠师的指令,有的甚至连疼痛感都会消失,解除催眠后会完全忘记被催眠时的记忆,但是一般人很难达到深度催眠的程度。

与其说被骗的人是被骗子的深度催眠操纵了心智,不如说是骗子懂得“读心术”,利用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催眠无法让我们去做违背内心意愿的事情,但是骗子却有能力让我们相信他们的话,因而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事后追悔莫及的事情。

催眠能不能预测未来

“你不是22岁,你现在已经32岁了……”催眠师这样暗示受催眠者,与此同时还用仪器记录下受催眠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并生成脑电图。研究者发现这个时候的脑电图与平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似乎受催眠者可以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

超越时空的力量

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是俄罗斯创造性和医疗性催眠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他认为对一个人的知觉进行催眠暗示,能够改变这个人的生理结构,甚至有可能预测未来。

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曾经对一位患有严重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患者做过催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他施加了这样的暗示:“您的更年期推迟了7年……”经过几次催眠治疗之后,患者的经期紊乱现象明显得到了改善,头部和心口的疼痛大大减轻,直至消失,精神也非常好了,就像是真的已经将更年期推迟了一样。

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的众多患者中有一位22岁的来自音乐学院的女大学生,她告诉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她不敢在众人面前弹钢琴,于是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对其进行了催眠治疗,主要暗示她:“你不是22岁,你现在已经32岁了,你被称为‘天才钢琴家’……”之后,女学生开始对自己信心百倍,在音乐会上表现得十分出色。

催眠治疗能改变人的心理状态是确定的,但这一定就意味着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够预知未来吗?

中国台湾的催眠大师廖阅鹏先生认为人在催眠状态下可以预知未来,也许是在梦中,也许是在禅定中,也许是在通灵状态中,也许是在灵光乍现的时候……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什么时候就突然预知了未来,更没有人能和自己的意识预约好,在某个时候帮助自己预知未来。因此,催眠能帮助预知未来的说法还是显得有些玄乎。

预测未来的真相

都说催眠预知未来一说过于虚幻玄妙,那么为什么算命、预测等事件层出不穷呢?不但如此,还有许多人乐此不疲。

人真的能够在某些状态下预知未来吗?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霍金提出了宇宙虫洞原理,也许人们能够运用科技穿越时空,到达过去或者未来。但通过催眠来预测未来,这未免太过伪科学。但是有人声称通过催眠预测到的事情在若干年后的确发生了,这又如何解释呢?

根据催眠原理,无论是心态的转变,还是身体状况的转变,那都是因为自己或外界的催眠暗示所起的效应,由此大概你也猜到了为什么预测到的事情会变成现实了。

没错,也许你在事情发生之前只是有这种猜测和担忧,并没有其他感受。例如下面这个案例:

有一对恋人,彼此十分相爱,大学毕业后一起回到了男孩的家乡。男孩家里是东北农村的,还保留着婚前“看八字”的习俗。神婆看了两人的生辰八字,说女孩子命相不好,八字太硬,如果两人结婚,不出十年,一定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男孩的家人虽然心里不乐意这桩婚事,但是因为儿子喜欢,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女孩心里也有了疙瘩,但是看着相爱的男友,实在难以分手。最终,两人还是在众人的祝福下结了婚。结婚后,两人离开家乡,去了遥远的广东工作。此后三年中,男孩的几个亲人相继过世。难道真是一语成谶,应了神婆的预言?这些事在年轻夫妻的心中投下了巨大阴影和压力,神婆的话成了压在两人心头的巨石。两个人开始争吵、埋怨,而且越来越频繁,再加上亲人的压力,一年后,这对夫妻就离婚了。

如今看来,绝不是神婆法术高明,这件事都是源于集体催眠暗示。两个年轻人在知道神婆的预言之后,一定会在潜意识里埋下这种暗示,生活中一旦出现一些不愉快,两人马上会往神婆的预言这方面来想。

不仅如此,周围的人,无论相不相信所谓的克夫相,都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受到暗示。有的时候,一种文化习俗的暗示比任何催眠暗示都要有效得多。集体无意识的戕害比有意识的谋杀更为可怕。

在某种程度上,催眠暗示也许会影响个人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甚至会在个人的重要决定中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催眠能够预测未来,因为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会被唤醒,会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人们这件事是希望这样发展的。待到催眠结束之后,虽然潜意识的声音不再跳出来,但是潜意识留下的暗示却会深刻影响人们的决定。所以,与其说催眠能够预测未来,不如说催眠会显示出我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潜意识的声音在推动我们前进,直到一切铺就,事情就此发生。

藏在催眠里的超意识

催眠师为什么能在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时,依然可以通过催眠指令来指挥被催眠者?因为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意识”似乎已经没有了,但却有一个超意识在活跃着。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点可怕?

超意识预知《超意识》一书的作者曾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下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作者因为长期失眠而得不到治愈,于是和几位同样症状的朋友一起学习“禅定”——一种外练体形、内观数息的养生方式。半年后,在修禅过程中,作者做了一个离奇诡异的梦。梦中,自己像个幽灵一样,丝毫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飘浮到室外,看见有四个人搬自行车,鬼鬼祟祟的,像是在行窃。于是自己和另一个不知名的“同类”展开了对话:“他们在干什么?”“在偷自行车。”“这么多车子怎么运走啊?”“外面有辆汽车接应。”“他们是哪里人?”“北边××县人”“住在哪里?”“住在县城东南”

……

凌晨四点,作者醒来,清楚地记得梦中发生的一切,而且总觉得那不是梦,更像是真实发生的,于是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梦境。早上八点的新闻中说作者隔壁邻居家丢了15台电脑。

根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超意识》一书的作者所描述的那个有预知能力的自己就是一种超意识,也可以说是潜意识。

上面案例中的“超意识预知”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是一种进入催眠状态时的睡眠现象。作者在禅修的过程中进入了自我催眠的状态,在无意识状态下启动了超意识。

数千年来,许多中外宗教中的先知们所作出的准确预言就是实证。事实证明,上文中提到的《超意识》作者之所以在梦中有所见,正是启动了超意识。由于超意识的非逻辑性,在这个梦境中,自行车代替了电脑,“幽灵”代替了实体的我。

超意识存在吗

超意识,英文简称“ESP”,全称“Extra Sensory Perception”,指的是超越感官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超能力”。

看过幻想类小说、影视作品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超意识表现为心灵感应、透视力或者预知力,甚至还有可能拥有“瞬间移动”等不可思议的神奇能力。“你说的是哈利波特吧!”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据某科学专刊报道,“有人认为只有少数特异人士才拥有这种神奇力量,但其实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只不过人类因为压抑潜在意识的大脑新皮层过于发达,使得ESP的能力被封存起来。”所以,人们有这样的疑惑也是正常的,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前,人们还都认为飞上天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呢!

人类的医学文明通常意义上是立足于解剖学的,而这种文明也许在若干年以后也会像“天圆地方”的说法一样让未来的人们觉得啼笑皆非。中国的中医药理论不也一样让站在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方学者瞠目结舌吗?

有一些科学家相信超意识归类于人类大脑生物电磁波信息的一种辐射传播状态,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超意识的说法有悖于物理学的科学论断,因此超意识就被定义成了一种伪科学。

不管是伪科学,还是真科学,有些现象确实无法用完备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虽然我们现在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有时候梦境是如此真实,甚至能预示现实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是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彻底弄明白为什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