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进化:遇见更好的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3:47:12

点击下载

作者:曹小心

出版社:树上微出版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我进化: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我进化:遇见更好的自己试读:

前言

1.我走过的路

印象中,写作成长类型书籍的都是成功人士,那些在富豪榜上赫赫有名或者在某个领域成就斐然有相当知名度的人。他们的成就本身就引人注目,所以他们的经历自然也值得了解、学习甚至参考、模仿。而像我这样创业屡次失败的人,写出一本有关成长方法的书恐怕是会引人发笑的。

确实,我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只有失败的经历。这听起来很好笑,但是你反过来想想,我虽然无法告诉你怎样“直达”成功,但我可以告诉你怎样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避免“掉进坑里”,因为我的失败就是在不停地掉进坑里,我也算是个精致地掉坑专业户。

我连续三次创业失败,6年努力打拼却没有分文积蓄,经历了9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婚姻并最终被离婚,我曾经在创业中好高骛远、刚愎自用,生活中一意孤行、不可一世,最终我的下场很惨。这一切,都源于我根本没有掌握最基础的成长知识,我三十多岁了,却一直没有长大。

什么是基础成长知识?我的理解是——成长、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常识,就像一座楼的地基一样,看似结构简单,其实作用非凡。它包括自己的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控力、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模式和质量,是你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完成真正的自我进化。就像你要学习英语,你必须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你要学习数学,你必须熟练掌握最基础的10个阿拉伯数字;你要学习写汉字,就必须熟练掌握书写笔画、偏旁部首。

什么是自我进化?

我们先来看看进化的含义: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种类由少到多的逐渐发展变化;也指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方式。

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必须不断的自我进化,可是,自我进化是需要基础能力的。拥有这些基础能力的人会很快地自我迭代以适应社会环境条件,甚至改变某些局部环境条件;而缺乏这些基础能力的人则只能被动地被社会淘汰。

我把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控力、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称为四大自我管理能力。这四大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进化的基础。

你可能会有所疑问:我真的需要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吗?那我问你几个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你懒散吗?拖延吗?你的每一天过得充实有趣吗?你过的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吗?你期望的十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你有能力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吗?通过这些问题,你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自我管理了。

在正常的环境下,人的成功70%来自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是根基,根基不稳固,你就无法完成自我进化,无法轻松的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高质量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通过自我管理打造自己人生根基的这个过程是难熬的,但是这个根基一旦造成,回报将是巨大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它需要的是深深地扎根于地下的钢筋水泥地基。

其实,绝大部分人的头脑和基本能力都是相当的,惰性也是每个人的标配,而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区别就在前者管得住自己。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人,会在通往目标的路上磕磕绊绊,甚至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自我管理,通常体现在两个区域:一内一外。内是指心态和情绪的管理;外是指日常行为的管理,日常行为的管理就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自控力的综合体现。

所谓日常行为管理,通俗地说就是安排好日常的工作、生活,不能稀里糊涂地过日子。这个可以借助刻意练习来养成习惯,通常我们需要掌握目标与计划的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以及自我训练优秀的自控力。

心态管理,主要表现在你是怎样面对消极、悲观、打击、意外挫折的。如果你一面对自己不太喜欢的人或事就心理反应强烈,那你就该注意了,你需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心态。情绪管理,和心态管理有交叉的地方,心态是情绪的根源,情绪是心态的映射。人是感情动物,所以在管理情绪这一部分,难度系数是最大的。即使是一些心态挺好的人,也有可能情绪突然失控。举这么个例子吧:一个人在当天因为某种原因,心情十分不好,回到家里他正要倒杯水,不小心开水洒了出来倒在了桌子上,本来心情不好的他重重地把保温瓶甩在了桌子上,却不小心把刚刚倒了水的杯子震落掉在了地上摔碎了,开水迸到了他腿上,怒火中烧的他上去朝杯子碎片踢了一脚,玻璃碎片又迸到了他的脚面上割伤了血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能够一开始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或者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伤害也不会发生。我相信生活中类似这种恶性循环的情况随时都存在,这个应该引起所有人的反思。

这本书怎么读?

本书各章节内容的主题区分很明确,你可以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去读。第一部分介绍自我管理,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自控力——拖延症的克服、心态和情绪管理;第二部分介绍我探索了2年才整理出来了个“局部面貌”的LFPM自我进化训练系统。这些章节内容各自独立,没有交叉性,读完任意章节都可以直接练习,不会因为没有读完整本书而无法操作。

如何实践本书内容?

我的建议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不复杂,其核心就是:目标明确,专注投入,持续行动,即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最终通过刻意练习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和密度,做更好的自己。

在书中我强调了很多“拿出纸笔写出来”“把声音读出来”“用**工具”,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简单得会让你觉得用那些所谓的方法简直就是多此一举。那你就错了,那些看似简单的行为都有着很强大的心理暗示和强化意识的作用。所以,我希望你能照着做。

其实,最初有写这本书的念头是源自我的线上自我进化实验室,我是为了实践自己整理的自我管理知识和自我进化系统才建的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我每日带动几百人打卡,鼓励大家树立目标、制订每日计划并反馈计划执行情况、养成复盘反思的习惯。在辅导的过程中,很多人慢慢地放弃了打卡,也有很多人很“上进”但是方式方法不对。他们的“错”都在细节上而且有很强的普遍性,靠我一个一个辅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萌生了总结这些错误点并“集结展现”的念头。这集结展现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出本书了。

在写作本书之前之中我参阅了大量中外相关专业书籍。本书内容也避免不了对其他书籍和原作者的语句和原意有一定的“复制”、套用、引申,甚至可以说是我把他们的书籍精华汇总搬运到了这本书里。所以,我不敢说这是我的原创,更不敢提保护版权。甚至你说我是抄袭我也不为自己辩护。不论怎样吧,我的原意是希望把这本书写成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好似维修工具界的手钳,任何有五金生产资质的厂家都可以制造它,至于手钳这个名称这个工具的原创者是谁,似乎我们都没有注意过,我们总是注意某个手钳好不好用、耐不耐用。

接触自我管理领域,始于我的2012年。在那之前,我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上班族,常常幻想着通过创业实现财务自由。直到2012年,实在无法忍受寄人篱下的上下班模式的时候,我决定离职创业。等到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大堆的缺点:野心与才华不匹配、拖延症令自己痛苦不堪。野心与才华不匹配说到底还是目标不切合实际、计划难以付之行动;拖延症更是让自己对自己的恨咬牙切齿却又无能为力。我一边筹划创业项目,一边不断修整自己,从2012年到2015年,我心力交瘁做了三个创业项目,第一个做了半年,第二个做了不到三个月,第三个苦苦支撑了两年多,最终都是失败的,期间还经历了离婚,而且离婚和第三个项目失败是同时发生的。平静的生活被我“作”死了,一无所有、几近崩溃。为了平复自己,我又学习了一年多心态和情绪的理论。到了2017年,我对自己的过去做了一个总结:我活了这么多年都收获了什么?答案是:物质上一无所有,思想上完全脱胎换骨。

那时,我想,像我一样把自己做死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于是,我把研究自我管理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可能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读的书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我也有这样的体会,这也是我把“谨言,慎行,多思考”作为个性签名的原因。多读书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发现新大陆”:自我进化就是我在研究了几年自我管理之后于2016年发现的新方向,而且我探索出来了LFPM自我进化训练的系统方法。我认为,在个人成长领域,自我进化是比自我管理更高级别的成长方式。目前,我除了亲身实践这一理论之外,也在带动一个社群一起实践LFPM的自我进化训练系统。

L就是List清单:梦想清单、计划清单、每日待办事项清单

F就是FUPAN复盘的拼音:一种类似于事后总结反思但又超越总结反思这种形式的自我学习方式。

P就是Practice练习,引申为刻意练习

M就是Manage管理,引申为知识管理

这个训练系统会在本书中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回过头来说,提到自我管理,就难免会提到“成功”这个词。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各路所谓的成功学大师到处演讲,用“疯魔式语言和动作”激励听众“发奋图强”之后,我特别讨厌“成功”这个词。感觉这个词完全被他们阉割或者轮奸了。我的理解是成功并不是要赚很多很多钱,而是可以过、有能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于内,做个内心丰富精神富足的人;于外,遵守秩序、融入并促进社会。仅此而已!

刻意练习自我管理,每日精进自我进化,祝每一位有心的朋友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2.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如果我现在问你:你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你可能会反问我:什么是对自己负责?在你的脑海里,对自己负责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它之所以模糊不清,并不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负责,而是你没有思考过这个负责的对象:对自己!

当谈到责任心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以及承担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所产生的后果”这个理念,而且,我们在思考这个理念的时候是站在“面向外界”的角度来看的,比如我们对于工作的责任、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对于亲人朋友的责任……。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同样很重要的角度——面对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努力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和意义。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和意义?我的理解是:有目标有梦想,内心充实;持续行动,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不虚度光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阳光向上的状态。

可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或者执行过这些步骤,导致他们长期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就像哲话里说的:有的人虽然活了八十多岁,其实他二十多岁就已经死了,在世间游荡着的只是他的躯壳而已。这话听起来很恐怖,却无不反映出了现代人的真实状态。二十多岁前,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在校学习状态,我们有考试升学这个目标,有老师作为学习导师,有班级课程表这个行动计划清单,有周一到周五每天每节课的时间安排,有校规这个行为戒律。在这个基础“框架”下,我们按部就班的被动着向前走。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起码我们具备了“进步”的条件:目标和计划、时间安排、行为规则。升学考试的目标和计划给我们指引方向;课程学习的时间安排对抗着我们的惰性;学校的行为规则给我们做了具体的规划。虽然这个所谓的进步很被动,起码促使我们进步的条件还是有效存在的。

可是,一旦离开了学校,我们没有了学习阶段的考试升学目标,没有了课程计划表,没有了班级课程学习时间安排,没有了方向和行动的导师,没有了学校里的种种规矩。很多人在结束了学业离开学校,获得了重获自由的狂欢之后立即就陷入了无头无心的失重状态:该往哪儿走?怎么走?什么时候走?不想走怎么办?谁教我走?谁引导我走?……一大堆疑问从天而降,砸得你措手不及萎靡不振甚至怀疑人生。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不懂得自我管理,也不懂得自我进化。

离开学校走上了社会,你急不可待地找工作却不知道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该怎样找工作;找到了工作,你每天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却一无所得还得不到认可;你想离职跳槽却没有底气,怕找到的工作还不如眼前这个;你继续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却又看不到任何一丝希望;你想小小的消沉一下下,又怕被社会抛弃进无底深渊从此无出头之日;一大堆问题困扰着你让你想都不敢想,可是你清楚地知道:不面对不思考你的下场会更惨。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关于对自己负责这一话题,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严格的审判标准:自作自受后果自负!听起来是那么的残酷,其实是无比公平的。在管理自己提升自己这一点上,你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你推卸不掉,别人也无法替你扛。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吧,哪怕只是为了有能力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怎么才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天上掉馅饼,不存在的;

打土豪分田地,不可能的;

梦想基因突变自己变得无所不能,那是你想多了;

你唯有仔细规划脚踏实地才能进步;唯有自我管理自我进化才能实现逆袭;唯有合理利用方法和工具才能事半功倍。

我也没有实现逆袭,但我愿意跟你一起为了逆袭而努力!3.不要假装很努力,生活不会陪你演戏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早早地起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默默地努力,他们周末也待在图书馆里手不离书;他们总是最后一个下班离开办公室,他们的责任心貌似很高、不做完工作绝不回家。可是,到了出成效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他们的成效并不理想,甚至远远配不上他们的“付出”。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其中原因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手不离书的同时也没有离开手机,刷刷微博给朋友圈点点赞;他们加班待在办公室却在浏览网页,看着与当前工作毫不相干的新资讯,美其名曰“丰富眼界”“不和社会脱节”。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貌似很努力,却在做着无用功!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

你雄心壮志地给自己制订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学习计划——利用早上搭地铁上班途中那40分钟时间听英语课件练习听力,结果,你坐在地铁上插上耳机听着英语课件刷着微博,有趣的微博信息转移了你的注意力,40分钟后,你的英语听力毫无进展,可你并不觉得自己荒废了时间,因为你觉得自己确实“听”了;你自信慢慢地告诉自己“下班后绝不遛弯逛街直接回家继续练习英语听力”,结果回家后,你躺在沙发上听着英语课件又不由自主地打开了电视,热门宫廷剧悬疑丛生,你看得不亦乐乎,两个小时后你听的英语课件循环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而你却一个字母都没听进去……

你努力了吗?真的很努力了!可你那都是假努力。你明知道自己那样子的努力没有结果,可你还是心甘情愿的假装着,你只是想用自己很努力地假象欺骗自己——看,我没有虚度光阴!我对得起自己的时间!

情感导师南川大叔在他的文章《不走心的努力,都是在作秀》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假装很努力地人的真实心理活动:“我有个室友,大三那年决定要考研。前期劲头很足,每天早出晚归去上自习,资料买了一大堆。至少在我们看来,他是很努力的。

有一次,我需要去图书馆查些资料,就和他一块儿去了自习室。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从晚上6点到9点,他看书半小时,玩游戏两小时,剩下半小时用来发呆和打卡。

10点左右的时候,我收拾东西回宿舍,问他要不要一块儿走。他说,今天计划学到11点,现在时间还没到,你先回。然后低头接着看手机。

不到半个小时,空间里就多了一条动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后边还附带一张夜色中的图书馆照片。

考研结果出来,他不出所料地落榜了。他跟我抱怨:“我已经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考上?”

因为,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每天和别人花费一样的时间,却在别人努力的时候打着学习的旗号浪费青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曾经问他,既然在图书馆也是玩手机,回宿舍躺在床上玩岂不是更舒服?他告诉我,在图书馆玩手机没有负罪感,而且还可以安慰自己,至少我曾经努力过。”

看了南川大叔的描述你怎么想?“在图书馆玩手机没有负罪感,而且还可以安慰自己,至少我曾经努力过。”多么完美的自欺欺人的“作案”手段,骗了自己还给自己找个貌似合理的借口,真是有心人啊。

同样的情况我也经常见到。

在我组织的自我进化实验室打卡圈里,我倡导的打卡主题是:每天打卡激励自己,公布自己排列的待办事项清单,并在当天结束时复盘当日的事项活动,写出反思收获肯定自己,给他人点赞评论鼓励他人。可是,一开始热血沸腾地加入圈子的人里面,后来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到,他们总是打卡后只留下一句话:“加油,送给自信的自己”“有一种奇迹叫我相信自己!”“只有努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等等等等千篇一律。

他们根本没有遵照这个打卡圈的主题来丰富自己,更不可能通过这个打卡圈收获他们真正应该收获的。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还日复一日的花时间到圈子里打卡,最长的甚至持续了一百多天。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居然还有人在午夜临近零点时匆匆忙忙地到打卡圈里打个卡并配上所谓的打卡日记——“今天差点忘了打卡,再过几秒就算下一天了,幸运”,后面还再加一个调皮的笑脸。

这是什么打卡?为了打卡而打卡?打卡仅仅是为了留个记号吗?

为了完善这个打卡圈,我不得不加了几个这样打卡的成员私聊,冒着“得罪”他们的风险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我也不出所料地得到了他们千篇一律的回答:“亲,为了完善咱们的圈子,现在想跟你沟通做个小调查,可以吗?………这个圈子倡导的是事前列清单事后做复盘,你既然没有那样执行,为什么还愿意每天来打卡呢?……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心理活动……”

他们的回答大概都是这个意思:这个圈子的主题就是持续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进化,主题和群体气氛都很上进很正能量,每天来打个卡感觉自己也是个一直持续学习自我管理、融入了正能量群体的一分子,这个感觉让自己很满足,好像自己也跟其他成员一样每天都学习了每天都有收获……

看吧,最后一句描述,言外之意就是:来这里打个卡,我就可以把自己骗得开开心心的,虽然我并没有跟别人一样学到知识。

可是,自己骗自己有意思吗?

生活不是演戏,现实不是提前编排好的剧情,不是你扮演了什么,现实就给你相应的结局。

你只是自己的编剧,不是生活的编剧,你假装很努力,生活却不会陪你演戏!

愿每一个人都懂得对自己负责,不辜负自己的人生,认认真真的自我进化。4.打败理想的不是现实,而是懒惰和畏缩

现在的你,是不是三年前你想象的那样?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

三年前的你是不是也制定了“伟大的目标”?现在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上个月以及昨天你制订的计划是不是还没开始执行?这又是为什么?

当你仔细思考上面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会找到这样一个原因:懒惰。是不是很可笑?你居然被这两个字打败了。当你找到这个原因的时候,是不是有了“捶胸顿足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愤恨感”?然后你再次重整旗鼓振作精神一鼓作气又重新制定了新的目标和计划,然后……,就又没有然后了。

于是,你开始仔细思索:懒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甚至你懒得连这个问题都不想再思考了。你生活无规律,喜欢散漫无拘;你本来准备做事的,结果犹豫不决左思右想最后告诉自己再准备准备;你犯了错总是习惯从外界找原因,从别人身上找这样那样的借口,然后安慰自己“不是自己的错,只是自己运气不好而已”;你制订了计划却总是半途而废或者根本就没有积极实施,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面对阻碍你不积极思考不主动解决问题,喜欢走一步算一步或者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可是,你始终没有正视真正的问题:你自己的懒惰!

懒=穷,就是这么现实。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你见过要饭得出来要早饭的吗?他们要是能起得这么早就不至于要饭了。虽然这话有点偏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能不完全对,但懒惰一定会颗粒无收。“守株待兔”中得到的那只兔子只是个偶然,而且不可能长久。你可能会说你见过很多非常勤奋的人依然过得不怎么样,于是你就得出了勤奋刻苦未必就能咸鱼翻身的论断。那是因为你忽略了衡量懒惰的另一个维度——思维的懒惰。还记不记得雷军说的那句话——不要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明白了吗?不是你埋头苦干就一定会达成心愿的,你还需要勤于思考!你所见过的那些刻苦勤奋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基本都是没有勤于思考导致的。不论你怎样兢兢业业,不论你怎样披星戴月,只要思维上懒惰,你就逃不脱掉入“瞎忙”的陷阱里。

不论是肢体的懒惰还是思维的懒惰,对你以后的生活质量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三年前你的努力程度导致的,你现在的努力程度,也同样决定着三年后你的生活状态。

三年前你初入职场时告诉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学好一门外语。可是,一到下班时间,你不是追剧就是刷新闻,还美其名曰要丰富生活要不与社会脱节;一到周末你不是赴饭局就是组队电玩,还自我安慰“这样可以巩固人脉资源”。日复一日你沉醉在轻松愉悦的舒适区,直到有一天,公司需要一个人外派出国完成一个重要工作,你却仅仅因为外语短板而丧失机会。你曾经因为觉得游泳太难而放弃学习游泳,直到有一天在泳池派对上遇到一位向你请教游泳技巧的美女而错失结交机会时,你才发现当初因为懒惰和畏缩而放弃学习游泳是大错特错的。你懒于学习的,可能是有一定难度系数的,可你知道吗?难度系数越高,它的潜在价值和给你带来的机遇的价值越大。可通常是,我们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懒惰和畏缩而选择放弃。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有一种很恐怖的感觉,那种被土一点一点埋住嘴巴和鼻子的窒息感直逼大脑。自己选择的懒惰,不就是自己这样一点一点活埋自己吗?

有个朋友跟我说,自己胖而又整天喊着减肥的人一定是懒人。我问为什么。他说,运动是最健康最有效最可靠最省钱最简单的减肥方式,肥胖的人只要坚持有效的运动就一定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可他们并没有减肥成功,可见他们根本没有坚持运动,这不是懒是什么?我一时无言以对,事后搜索查阅资料发现,合理的运动真的是最健康最有效的减肥方式。合理的运动规划需要不懒惰的思维,执行运动这一行为需要不懒惰的肢体,只要满足这两个前提条件,减肥根本不是难事。那么,每一个想减肥却一直胖下去的人就真的是懒惰的典型案例。

懒惰是不是就无药可救了?不是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懒惰。虽说懒惰是人类的标配,可其实懒惰是个纸老虎,轻轻一戳它就破。

我认识的一位上海的女律师,结婚生子前是一个苗条少女,结婚生子后成了臃肿大妈。为了不被自己活埋,她在带孩子的两年时间里坚持运动健身,坚持继续学习,还不到两年,她就成功减肥恢复了婚前体态,还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资格证。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你行动起来克服懒惰,你就能拯救自己!

有些懒惰是因为畏缩,而畏缩是为了逃避。

人类的懒惰大多源自天性:我们都喜欢待在舒适区享受舒适生活。还有一种懒惰则是源自畏缩——害怕面对困难,于是选择懒惰来逃避。可逃避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那是不可能的。你害怕的问题依然存在,即使暂时“消失”了,它一定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面前,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更可怕的是,你逃避一次,它就可能会加倍“归来”。只要你不拿出行动去解决它,它就会无限循环地不断出现在你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一开始就直面困难呢?驱散懒惰思维,把面前的问题逐步分拆,然后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立即行动,你会发现:所谓的困难也不过如此!你也会觉得自己之前的畏缩实在是可笑。

没有原地踏步,只有不进则退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过一句励志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行动起来,你以为顶多就是原地踏步,你错了,原地踏步的你跟一直前行的别人比起来是一直在退步的。

懒惰就是活埋自己,不行动起来主动改变,就注定会被淘汰。5、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和别人一起起步,明明一开始你是领先一步的,可后来却逐步被超越,而且你毫无追赶上去的可能;明明是一起入的职,你也比对方工作积极、努力程度更不输与他,可人家做事效率却远高于你而且比你先获得晋升。你苦恼,你不甘心。因为你只盯着自己眼前看到的,却忽略了人家过往的努力和积累、以及努力积累打下的基础。

当你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人家三天就读完了,还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当你还在苦恼事务繁杂不知该从何下手时,人家已经排列好了事项的优先顺序并做出了最优的时间安排;当你还在因为挫折而情绪低落懊悔不已时,人家已经调整好心态开始了反思总结并制订了新的行动计划;当你多管齐下这个做一点那个做一点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时,别人一直专注如一且持续努力;当你“到处”翻自己的收藏夹找以前收藏收集的资料时,别人轻而易举就找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埋头苦干熬夜苦学时,人家早已通过加入的同好社群完成了专业交流和知识交换,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扩张。这就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别人超越你的原因。

一个人对目标计划的管理能力、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对知识的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就是这个人“远走高飞”的基础能力。基础决定你前行的速度,也决定你能达成的高度,就像一座楼的地基,它决定了这座楼的高度和持续存在的稳定性。

在职场上,我遇到过多个同事(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算是前同事了,不是因为我已不在职了,而是她们已经辞职了)。在晋升过程中,她们千方百计说服上司给她们调快学习进度,以快速晋升管理组。可当她们如愿以偿的升职进入管理组后却因为基础能力不扎实倍感压力沉重,在多次出现重大失误遭受上司批评后她们只好选择辞职。论学习能力,她们似乎都不差,即使调快了学习进度她们依然能完成理论和实践活动的考核。可是,基础不扎实的缺陷并不会在短期内明显显现,它会持续性的突然出现。即使你能熬得过这些压力的煎熬,你所遭受的身心煎熬的代价远不如当初脚踏实地多花点时间晋升来得轻松。

你羡慕达·芬奇能成为流芳千古的画家,可你知道达·芬奇成名前画了多少个鸡蛋吗?你羡慕王羲之的真迹价值连城,可你知道王羲之当年练字用秃了多少毛笔耗干了多少墨汁吗?无数事实证明:有基础才有高度。

毛竹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境内的植物。在种下的前五年,高度变化几乎看不出来。一旦过了这五年,毛竹就会急速狂长,6个星期就能长到27米高。原因就在于毛竹用前五年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根部,拼命地将自己的根部系统扩大,尽可能地使根部得到足够的空间、扎入足够的深度。毛竹用5年的时间“打基础”,一旦基础打好,它就能快速成长。我们人类也是一样,要想快速前进就要打好行动的基础。

看过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带着自己8岁的儿子,慕名找到一位名作家,她不惜花重金想请作家教会她儿子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作家听了她的请求后写下了“秘技”装进信封里,让她带回家再拆开。回到家,这位母亲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秘技里只有三个字:先认字!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可你又何尝不是像故事里那个母亲一样,罔顾基础的打造只想一步冲天?

打好基础,才有遇到机会的能力,才有更多机会。

有一个人,他从小迷恋古典诗词,唐诗宋词可以倒背如流,从小他的梦想是做个诗人、做个导演。成年后,他做过防盗器材的推销员,也送过外卖,但闲暇时光,他依旧看书阅读,研究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对白,日复一日从不觉枯燥,甚至是那些主题曲的旋律和歌词,他都会认真地去思考。后来几经周折他转身开始歌词创作。他把自己的作品寄给了很多唱片公司和音乐人,但每次都石沉大海。一个当时看来平凡的夜晚,一个电话吵醒了他,这个电话竟然是台湾综艺大哥吴宗宪打来的——他寄出去的作品终于有了回响,吴宗宪看完他的作品,很迫切地邀请他到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任职。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猜出他是谁了吧,他就是:方文山。

周杰伦唱的歌里大部分歌词都是他写的。

周杰伦成为一代音乐天王,方文山成为御用词人。

如果方文山没有从小积累的诗词基础和对电影对白的多年钻研,他就写不出独树一帜的歌词,也就得不到吴宗宪的发掘。

人生所谓的机遇,其实是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的。没有基础,你根本就没有机会。

所谓捷径,无非是积累好基础踏实走好每一步路;所谓成功,也都是厚积薄发!

愿你通过本书的阅读,打造你的成长基础,完成你的自我进化。第一部分自我管理一、目标管理1、胸中无理想,你便是一具行尸走肉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

还记得三毛的这句话吗?她写这句话是针对个人感情来的,我们可以把它延伸到人生质量上来“翻译”成这样的话:人生若是没有目标,活再久也只是个迷茫的躯壳。

其实,目标这两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被频繁提及的。上学时,考试提分、期末排名、升学志愿是我们的目标;职场上,提升业绩、拉高提成、公平晋升是我们的目标;成家立业后,买房子买车实现财务自由是我们的目标。对于我们,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因为目标,所以行动!

对于目标这个概念来说,最具实用性和最有明显效果的地方应该是体育运动领域了,因为运动员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只能以目标为导向。伊辛巴耶娃24此打破女子撑杆世界纪录,她在北京奥运会上跳过5米05后第二十五次提升目标:我要向5米10发起冲击!在体育运动领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敢肯定地说:任何一个运动员都是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后再通过刻意练习才实现目标的。

目标既是方向也是动力,这话是有事实证明的:日本的某实验小组曾做过一个跳高的实验——

让5个同样身高同样体重同样体能的人在一面墙壁边跳高:

在墙壁上没有任何标记的情况下让第一个人跳高,第一个人跳出了一个还算理想的高度;

实验人员在墙壁上以第一个人跳的高度画出标记线,然后让第二个人跳,第二个人跳出了比第一个人高一点的高度;

再以第二个人跳出的高度画出标记线,让第三个人跳,第三个人跳出的高度又超越了第二个人的高度;

依照这个规则,最后跳高的那第五个人跳出的高度最高;

最后,实验小组让第一个人再重新跳一次,站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一面墙壁,看着“新增加的标记线”,他跳出了远高于自己第一次跳出的高度。

到此,这个实验小组找到了“目标的神奇力量”。

类似的实验还有一个更加权威的: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格,到一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拜访那里的老人们,这个养老院的老人死亡率一直在30%上下。在拜访结束时,兰格给每位老人送了一盆植物。对一部分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不用管它,我们的护士会每天给它浇水,你负责欣赏就可以了”。对另一部分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需要去给这盆花浇水,如果你不浇水的话这盆花就会死掉。”对于老人对于花,两组老人有不同的目标:一组只管欣赏;一组负责花的存活。很显然,后一组老人的目标更具有实质意义。

当心理学家再次回到这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时,他发现那些叮嘱他们“由护士来浇水照看植物,你负责欣赏就可以了”的那组老人,其死亡率是30%;另外一组有目标,自己能掌控植物生死的老人,其死亡率竟然从30%下降到了15%。

兰格教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生命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但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另一个浅显易懂的层面:目标可以激发活力!

南非独腿游泳运动员纳塔利说: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定下的目标并非每个人都能实现,但是在向着目标的奋斗中,我们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人生提升到更令自己骄傲的高度、拓展到令自己更加充实的宽度。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运用目标这个神奇力量的呢?当然,我指的不是跳高、浇花这样的目标,而是人生目标。如果你问你身边的朋友、同事“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时候,他可能一时答不出来,或者自嘲地说“混吃等死”,事实上他可能从未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然也可能是感觉这个问题太刻板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根本没能力实现目标而羞于启齿。

无论如何,你还是应该跟自己做一次认真的对话: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当你有了坚定而长远的目标,你就不会因眼前的挫折而沮丧。因为你要忙着赶路你根本没时间沮丧;因为相对于你的宏大目标而言,这些小挫折根本不值一提。

最后,从下面的小故事里找找那个“你自己”:

罗伯特老师有一次对我说,‘要想改变现状,你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写下未来5年准备做的事。’

我回应说,‘未来5年?那有太多的变数,到时可能我并不会做这些事,没有什么计划是一成不变的,何必自寻烦恼呢?’

他听了很生气,几乎大吼着说,‘那么你可以晚上到校门外看看有些家伙在干什么,他们就是5年后的你。’

当天晚上10点钟,我忐忑不安地走出学校大门,看到一群街头混混躲在建筑和树木的阴影中,偷偷摸摸地在向学生兜售一些东西。摇头丸!

是的,我没看错。”“当时你的心情如何?”“我快崩溃了,我想,这就是未来?是我的未来吗?不,我决不可以让它变成现实。我想到罗伯特老师白天告诉我的话,如果我不对未来做一个规划,不规定自己的方向,不写下自己的梦想,我很可能会像这些人一样,永远无法翻身。”

活人和死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就是活人可以行动可以思考。可是,不论行动还是思考,都要有一个目的地——目标。没有目标,那该是多么的无聊啊!就像一日三餐日复一日地喝着白开水,不但寡淡无味,更会使你营养不良损耗生命。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无目标地活着。

树立目标找对方向是一切努力的根本前提。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吧: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五年目标十年目标是什么?2、目标管理指南目标的作用

当我们谈到目标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人生?理想?都不是,我们只是在谈一种生活态度。

没有目标的生活每天都一样,一年只不过是把一天重复了365遍。

没有目标,就像走路没有方向。你的生活是茫然无措的、无头绪的、无意义的。用最通俗的话说:你就像是个无头苍蝇。无头不单单代表着没有方向,更代表生命的短暂和无意义。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方向,才能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前进。

人生要有方向,目标就是指南针,古今中外,在某一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确立了目标再行动的。这个指南针激发我们发奋图强的决心,指引我们走向理想的彼岸。

明确的目标亦像是我们人生的方向盘,只要我们把它操控在自己手里,我们就可以走自己的路,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明确的目标,可以使我们做事专注,替我们理清混乱的生活,助力我们分辨、排查各种事项,排除干扰专心致志。没有目标的生活,要么无法行动,要么盲目行动,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未来。

出租车行驶中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

有乘客的时候,司机就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地驾驶,也会在心里盘算好路线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行驶途中左顾右盼寻找客源导致注意力分散。对出租车来说,没有目的地就是导致危险的原因。

人生的目标,不仅让我们专注,同时对我们也是一种约束。它会告诉我们哪些路不可以走或可以不走、哪些事不可以做或可以不做。如果没有约束,我们就没有选择,最终就会陷入整天无休止的忙碌而又没有结果。就像一位名人所说:如果帆船没有定好前进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对它来说都是逆风。

没有明确的目标,会让我们生活散漫、毫无生机、甚至焦虑重重却不知何故,生活进而失去意义。

人生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就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目标,我们无法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最终就只能在人生旅途上原地踏步或是不断地重复一段枯燥无味毫无意义的路。有时候你会发现,当你付出无数的辛苦之后,却一无所得,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原地踏步”的无目的状态。所以,制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方向,才能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前进。没有方向,谈何终点?没有方向,任何地方都是你的终点。这是很可怕的。

法国有一位名叫约翰·法伯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然后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坚韧地爬行。毛毛虫一连走了7天7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全部死去。而在这个循环的爬行过程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会吃上松叶。论勤奋,它们绝对算得上是劳模;论坚持,它们不输于任何马拉松冠军。可是,它们的方向不对,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注:这个毛毛虫实验的本意是为了解释盲从效应的——因盲目跟随而导致失败,我们把它引申到这里也可以阐述“方向”这个问题。)

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功的起点。它激发我们的热情和渴望。目标使我们产生积极性,它会成为你努力的依据,成为鞭策你的力量。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这些目标往往会让我们坚守前进的方向,会让我们按照某一个固定的指引去走,从而防止半途而废或者改弦易张的情况发生。

日本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把十个身高体能差不多的人平均分作两组,让他们在墙边跳高,区别是一组人跳高后画出跳高线,另一组人不画。结果差别十分明显:划线的一组人在第一个人跳高后画出等高线(第一个人跳之前没有划参照线),下一个人就会以这条线为目标努力的跳起并超越它,结果一个比一个跳得高,最惊奇的是,最后让第一个跳高的人重新跳时,他跳出了比自己第一次更高的高度;而不划线的一组人跳出的高度完全无规律且平均高度远低于第一组人。从这个简单的小测试中我们就看到了“目标”的作用——它激发人们的渴望和力量。

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这句话要阐释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计划安排,就一定会在眼下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我们也可以把它引申出来阐述这个道理:如果你有目标、有理想,你就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当下”,你不会为眼前的烦恼所困惑。如果你没有长期目标的话,即使是当下暂时的阻碍也可能把你冲击得心灰意冷。情感问题、工作变动、琐碎小事及其他无法控制的种种情况,在你眼里都可能是“很大”的阻碍。但是,当你的目光盯向远处时,一次挫折不管多严重,你都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你对目标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给你带来的喜悦和力量完全可以“稀释”那个挫折给你带来的阻碍。甚至你会调整心态,把这个挫折当成学习新知识和发现自己缺陷的契机,最终让这个所谓的绊脚石成为自己的踏脚石。

因此,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制定自己的目标都是当务之急。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荒废了那么多时间或者自己已经年长了、制定目标太迟了。你记住一句话就好: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愿意行动,任何时候都不晚。

制定自己的目标吧,像一条活鱼一样逆流而上;没有目标的人,最终只能像一条快死的鱼一样随波逐流。制定目标的原则

做任何事都是有规矩有原则的,制定目标也是一样。

很多人认为,不就是制定个目标嘛,何必说得这么故弄玄虚,好像很高深一样。我要说的是,高深倒是不高深,但是正是有你这样的想法,所以很多人进入了误区。要知道,制定目标是你前进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错了,以后的所有步骤就都是错的。你应该知道扣扣子的那个说法: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那后面的所有扣子都是错的,可是很多人直到扣最后一颗扣子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错。我想,谁也不希望自己雄心勃勃的制定个目标风风火火的拼了几年后才发现自己从第一步就错了。这种悲剧何止是对时间的浪费,心理上的打击恐怕也是一般人承受不起的吧。

言归正传,我们直接说制定目标的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有多个专家的好几种说法,但我本人都觉得他们总结的并不完整。其中最被认可的有两种:一种是SMART原则(具体、量化、准确、合理、追踪),一种是哈佛大学管理专家史教授总结的——————具体性、可行性、意愿性、时效性原则。

在综合了以上两种原则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以下制定目标的十原则:

1、目标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名称

2、确保目标是正向表达的

3、制定的目标要专注

4、目标要有可行性、合理性

5、对目标有极强的意愿性,且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6、对于目标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7、必须制定达成措施并分解为计划

8、列出达成目标的资源需求

9、规划出目标的完成期限

10、及时的信息反馈(复盘、评估:方向/进度/质量、反思)

下面,我们就这十个原则一一解释。一看就懂的请直接跳过,不要浪费自己时间。1、目标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名称

就像你自己有自己具体的真名实姓一样,你也要给自己的目标起一个具体的名称。你的姓代表着你的家族和姓氏图谱,你的名代表着你的具体代号。当别人呼唤你寻找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你的姓名准确及时地找到你,别人也会把你的姓名和你这个人相关联起来存储在人家自己的潜意识里,对于你自己的目标来说也是一样,你要给它取一个具体的名称并联想一下实现这个目标的场景,然后将你的目标名称和这个场景关联起来存储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让自己随时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它识别它。

什么叫明确?“我觉得我应该如何如何”、“我想我可以如何如何”,这就是不明确;“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我完全可以如何如何”就是明确。

什么叫具体?“我要拥有自己的汽车”,这样的就是不够具体的。你想什么时候拥有它?是分期付款还是一次性全款?你想要哪个牌子哪个款式的汽车?这款车的价格是什么样的?这个不够具体的目标明显就是模糊不清的,至于实现也是基本无望。

目标明确具体就可以少走弯路。像“我要减肥”“我要学好英语”“我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我要挣很多钱”,这些目标通常都不会实现,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目标太过笼统。太过笼统的目标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向,在你行动的时候就容易走错方向走错路,最终浪费的不单单是精力,还有大把的时间。2、确保目标是正向表达的

正向表达,也叫积极性表达。

表达的方式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而我们的意识和行为是会被情绪干扰的,所以,只有积极性的表达带动积极情绪,才会进一步带动我们的积极意识和行动。“我不要做一个坏学生”,虽然前提是“不要做”,但“坏学生”这个词还是会影响到我们的消极情绪,最起码它带动不起来积极情绪。鉴于第一原则,我们应该把这个目标改为“我要做班级排名前十的好学生”,这样一来,目标不但明确具体而且是正向表达可以带动积极情绪的。3、制定的目标要专注:

人类是最贪心的动物,这话应该没有人会否定吧。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我们总是期望“全面覆盖、多头并进”,结果,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原因很简单:一是我们的精力、时间这类的资源完全分散了,没有专注,我们是无法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二是,面对多个目标,我们常常会出现“选择障碍”——在多个目标前左右摇摆犹豫不绝无从下手,不知道到底该做哪件事、时间该怎样分配,最终拖延得一塌糊涂、虚耗时间浪费光阴。

就像你在野外抓兔子一样,你遇到了两只兔子,他们往不同的方向逃跑了,如果你一会儿追这个一会儿追那个,最后就会累的筋疲力尽一个也追不上。

在心理学界有个“布里丹毛驴效应”:布里丹是大学教授,他的出名主要在于据说他证明了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他举的实例就是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间是完全平衡的。既然驴无理由选择吃其中哪一捆草,那么它永远无法作出决定,只得最后饿死。故事是这样的:

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我们且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实度到底有多高,但映射到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你自问,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类似经历和心理感受?

美国著名的德州仪器公司有一句知名的口号:“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是多面发展多面受限全面发展全面受限,德州仪器公司估计是深有体会的。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我们的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就在我们口口相传的口语里。但我们通常都是未注意的。

对于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我见过的最恰当的诠释就是:在水龙头下放一只碗接水,如果我们想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接满一碗水,我们总是把水龙头的阀门开到最大让水流喷涌而出,可结果呢?水冲进碗里直接就又迸溅出去了,这样下去碗永远都接不满。真正要想快速把碗接满,反而是要慢下来,关小阀门让水缓缓留出。

贪多嚼不烂这个词可能在你小时候“总是被爸爸妈妈追着喂饭”的时候就听说过了。你不爱吃的时候,追着你喂你都不吃;你喜欢吃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把嘴里塞得满满的,结果连舌头都动不了,你的舌头无法翻动满口食物。即使你“努力”的不断“咬合”,你嚼得也始终是满嘴食物中的同一个地方,其他部分嚼不烂你就无法咽到肚子里,你的“努力咀嚼”其实都是无用功。联想到你给自己制定多个目标企图同时成就多个梦想,这跟“把自己喜欢的食物塞满嘴巴可结果什么也咽不下去”不是同一个道理吗?

这就警告我们:贪心的人们总是企图通过一次性“努力”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最多的效益,可结果常常是,他们总是把所有事都搞砸了。

虽然我们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快速达成目标,可是一旦我们在工作中还要分神做其他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布里丹毛驴效应”,会在多种不同的选项中白白浪费更多的时间。我们会对突然摆放在面前的多种选择产生混乱,变得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也有可能会在压力下随机或随便地选择某一件事情来做,而这件事可能完全是偏离目标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保持这样的原则:一次只做一件事。明确办事目的,正确掂量各种事项之间的不同比重,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哪里,防止自己陷入选择障碍或者盲目选择,否则既虚耗了时间,又办不好事情。

目标要少而精,把你的目标在纸上列一个清单是个好办法。工作目标、学习目标、兴趣目标,每个目标下列出三个重要目标事项;然后再问自己,你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学习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对于两种人来说兴趣总是放在第一位的:一是家世好衣食无忧的人;一是心态平和精神富足乐于享受慢生活的人。)这样就很容易找出对自己最重要的目标了。

如果你现在还是有很多目标,那就按照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的目标做个减法吧。记住了:

目标越多越容易分心,追两兔而一免不得;

目标太多犹豫不决,布里丹毛驴效应;

全面发展全面受限,贪多嚼不烂;

野心太大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4、目标要有可行性、合理性

对于我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切实的分析、判断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可行性要根据现实状况判断。什么是可行性?就是是否被现实状况允许、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比如期望与外星人握手交谈,就是没有可行性的,最起码在你的有生之年没有可行性。

合理性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判断。你的综合条件包括:教育背景、资金、技能、精力、健康状况、时间、经验等等。如果目标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去甚远,与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实现梦想的概率就不大。比如你目前是个流浪歌手,梦想着十年后成为哈佛大学校长,这样的目标就不太合理。

如果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消耗精力和时间,那同浪费生命也没有什么两样。制定这样的目标那将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当你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目标不能“假大空”,一定要适合自己。5、对目标的意愿性极高,且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意愿性就是你的渴望度。你对实现一个目标的渴望度越高,你就越愿意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足够多的时间去努力争取,自然你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你要获得一些东西,就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对于这些可能失去的,你是否能够接受愿意接受?比如你要沉下心来学习某种高精技能,就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可能失去那些跟你在娱乐方面交际密集的朋友及友谊,这种失去你是否能接受?这也是衡量你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度、意愿性的一种方式。

什么是价值观?通俗地说就是看待某一现象的态度。比如对于“美”的看法,有的人认可外貌的妆容,有的人首肯内在的气质;对于“爱国”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严苛的批评政府监督官员才叫爱国,有的人认为时刻遵纪守法完全配合政府的政策就是爱国。这种对待现象的态度就是价值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对于你自己的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只有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你才能“说服”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违心感,才能在达成目标后体会到成就感和愉悦感。6、对于目标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你不单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就是说,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达成了目标。如果你的目标是熟练掌握英语口语,那么衡量标准就是可以用英语和他人进行日常语言交流。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衡量标准,你连自己什么时间/有没有达成目标都不知道,这只会让你产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的悲观错觉。7、必须分解为长/中/短期目标并制定达成措施

当你制定完目标后,如果不把它分解为阶段性的步骤,你就会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然大物”,它离自己居然那么“遥远”,看起来那么“模糊”。你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征服它。这时,你就需要把它分解开了,可以把它分解为3个、5个或者其他若干个步骤,让这些步骤变得清晰可见,尤其是第一个步骤,一定要让自己感觉到“它离自己并不遥远”“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这若干个步骤,我们可以叫它子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是爬上山顶,那你就要提前了解好:山有多高、山路有多长、根据自己平时的运动状况估算一下自己的体能、把山路里程分割成3个部分或者5个部分、预估到达每个部分段位点的时间。这样一来,第一个段位点就离自己很近了,你知道自己可以到达这个“子目标”,也就不会再望山兴叹了。

把目标分解为子目标,除了可以增加信心之外,还可以令我们在达成子目标后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更有信心踏出征服下一个子目标的第一步。

不论做什么事,你都需要工具和方式方法,达成目标也不例外。

就像你要从一个城市去到另一个城市,你就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提前预备好:你是准备坐飞机去、还是乘大巴车去、还是自驾车、还是徒步,徒步是沿主干道路行走还是穿越乡间,中途吃饭的档次、住宿的档位、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准备花时间自学攻略还是花钱买经验?这些就是达成目标的措施。

如果你是一个阅读爱好者,你可能期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书评人并在阅读圈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只是这样一个赤裸裸的“期望”的话,你会觉得太难了怎么可能实现呢?可是,如果你把它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来逐步实现的话,你会觉得这个期望并不遥远。现在我们以3年期限试着分解一下:

第一年(以读书交友为主)

加入2个线上阅读社群和2个线下阅读社群积极参加阅读社群的线上线下活动,结识至少100位书友

定位好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知识领域(情感类或者社科类或者商管类或者……)读够100本书

学习/阅读优秀书评人的书评作品,并系统的学习书评写作技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