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14:49:1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相关定义(1)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人们在思考传播事件如何发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想法都可以被视为传播研究。(2)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传播理论都具有突出和遮蔽的双重特性,它创造了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理论世界”,尽管它没有笼罩全部传播现象,也没有揭示出全部传播真谛。(3)传播(科)学

传播(科)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传播学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因此,一切有关人类生活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这门学科。一些学者把它当作中心学科,而另外一些学者则将其视为边缘学科。不管怎样,传播学的存在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传播学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强调积累、批判、创新。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依据传播学的定义并通过一定方法的科学提炼,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

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①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②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3.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包括:(1)整体性。(2)互动性。(3)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

二、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1.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两门学科出现研究范围的部分重叠、交叉和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但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2)传播学与人类学

传播学与人类学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这一特殊的横跨整个地球、贯穿整个历史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但是,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3)传播学与文化学

传播学与文化学就像传播与文化的关系一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传播是文化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电子媒介则更成了文化传播全球化、同质化、类型化和集中化的助推器。文化是媒介炫耀的生活景观和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文化成了媒介本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4)传播学与心理学

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曾经助一臂之力。传播作为一种最富有人性和魅力的社会活动,也为心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话语空间,而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中介者和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也是人们想了解的,这也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实用性。这两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传播心理。(5)传播学与宣传学

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可以混同。后来居上的传播学已成了各门分支传播学科的“统帅”,而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6)传播学与新闻学

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两者各有特点:

①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②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③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

④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7)传播学与历史学

作为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学,它可以帮助传播学来研究已经过去的传播活动,进而提高传播效果。作为以追求和提升人类传播智慧为旨归的传播学,它也可以让历史学者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社会水泥”和“人际润滑”的作用。(8)传播学与地理学

一系列的最新传播研究有可能导致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地理学或媒介地理学的诞生。媒介地理学会更注重地理学中媒介文化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媒介行为,它将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传播现象及媒介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

2.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划分为:(1)理论传播学

①着重研究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探讨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总结人类传播的基本经验,通过判断和推理的逻辑程序建立与宏观对象相一致的概念和范畴体系。

②地位:主干和核心(2)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

①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是运用理论传播学的原理、知识和方法去研究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导、评估、推动人际传播中交谈、谈判、演讲以及大众传播中采访、写作、编辑、传送、接受等具体活动,使理论在人类传播的实践领域发挥效用。

②地位:历史传播学是研究的基础,实用传播学是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落脚点。(3)边缘传播学

①既是对传统的“三分法”的叛逆,又是对传播学体系划分的完善,也适应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它既是传播学向外扩张的产物,也是传播学向外联姻的结晶,还可能是在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三者交叉处圈起的一块“飞地”。

②地位: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的充实和提高分别作出自己的贡献。

3.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

是对该学科研究对象、范围、体系和意义的宏观认识。(2)传播过程论

是对人类传播的特性、模式、分类、功能和原则等基本问题的中观认识。这一部分是对人类传播静态特征和互动因素的高度概括。(3)传播主体论

是对传播主动者和信息发出者的形貌特点、传播机制、调控形态等的认识。(4)传播客体论

是对人类传播的内容或信息的认识。(5)传播载体论

是对传播符号和传播媒介(合称传播载体)的认识。(6)传播对象论

是对信息传播的终点——接受者的特性、动机、需求以及接受机制的认识。(7)传播方法论

是对传播活动中传播谋略、传播技巧等具体操作行为的形貌、特征、使用规律及其功效的认识。(8)传播环境论

是对环绕、置放在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的认识。

三、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传播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传播学。

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

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传播现象是纷纭复杂的,若没有传播学者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审视、分析,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科学结论,那么我们就会被这些传播现象所困扰。

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对大众传播若不能予以科学规划或合理调控,失控的传播媒介就会成为洪水猛兽,危害社会和人民。要对大众传播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划,就要掌握一定的传播理论和知识。

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传播理论来源于传播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它可以反作用于传播实践,对传播实践产生较大的指导作用。

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认真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搜集和处理信息,正确地鉴别和理解信息,准确地加工和传递信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从而使手中的信息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赢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独立性

其外在特征主要是指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性或指定性。还表现为研究方法的自在性和合理性。(2)稳定性

一旦某种方法形成之后,便可以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传播研究中不断延续,反复使用。这种可延续性和可重复性,说明了传播学研究方法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3)创造性

这主要表现在方法的外在变动性和方法的内在孕生性。(4)解释性

我们运用研究方法的目的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向人们解释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规律以及诸种传播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5)科学性

方法本身是一种具有科学化、精确化的知识体系,是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自立系统。

2.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1)哲学方法

它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要表现为:①客观性;②辩证性;③具体性;④发展性。(2)专向方法

又可称为学科方法。它是指通过运用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准则、尺度和方法,甚至一套独特的术语,从某一特殊的角度或层面来观照和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可以从不同方面揭示传播的本质规律和各种关系。用于传播学研究的专向方法,主要有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包括符号学和语义学)方法。(3)横向方法

这是指“三论”方法。它们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启发性、精确性的功用,因此被人们横向移植、合理借用到传播学研究中来,成了三种主要的横向研究方法。

①控制论方法。是一种研究系统的控制过程和特征的横向科学方法。

a.传播控制首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和作用,并且是以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以可能世界的存在为条件的。

b.传播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作用某种因素而出现或实现某种预期的传播效果。

c.传播控制离不开内在操作方式的能动选择。

②信息论方法。反映在传播研究中,它主要表现为:

a.以信息为基础,把各种传播现象都看作是具体信息的采集、鉴别、处理、变换、传播过程。

b.以传播整体为起点,用联系、转化的观点,综合研究传播系统的信息流动过程和信息的形式与结构,以便获得系统的整体性的性能和知识。

c.对传播系统中的各种传播要素(如信源、编码、信道、信息、噪声、译码、信宿、反馈等)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有时甚至可以把某一要素中的某一内容单独作为研究主题。

d.可以建立一个符号的指令系统,研究这些符号在文化大背景中出现的概率和进行组合的规律和过程。

③系统论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把传播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考察和改造的科学方法。它着重从对象的普遍联系和有机结构中进行综合地探索和分析,系统具有五个特征:整体性、联系性、目的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4)具体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这是指对研究者在对象总体中感兴趣的那个部分(诸如报纸读者、电视观众等)进行研究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这是社会学和传播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②内容分析法。这是研究者对他所选定的某时某地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③控制实验法。这是指研究人员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系统地控制或操纵一至数个假定与传播效果有关的因素,并在客观现实状态下观测这些不同因素所引发的不同现象,进而推断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④个案研究法。它是将某一社会单位(个人或群体)作为一个案例,放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内,对其中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专门的全面的综合性研究,了解其操作动机、操作心理和个人背景、社会背景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0.2 课后习题详解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现象?

答:(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依据传播学的定义并通过一定方法的科学提炼,我们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2)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当然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传播学者有权着重研究某些现象,而不可能全面出击、平均用力。由于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现象中最重要和最醒目的一种现象,当代的基础传播学往往将其视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当然其他现象也会在特定情况下进入研究者审视和分析的视野。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

答: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3.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麦奎尔曾说:“任何传播学都必然要用数个不同的理论和证据加以构筑”。科学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座“传播学术金字塔”。

图1  传播学术金字塔

传播科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任何华丽的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句话说,传播学的诞生是一个长时间的缓慢的渐进的转向过程,即逐步由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由单一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由依附关系转向独立地位的过程。

4.传播学与宣传学、新闻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1)传播学与宣传学

①传播学与宣传学的联系是: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②传播学与宣传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传播学是把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宣传学只将那些具有说服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b.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揭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更正确地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宣传学只能从它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宣传现象、揭示宣传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并且只能从某些方面深化和丰富传播学的内容,而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2)传播学与新闻学

①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联系

在传播学引进中国的初期,“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而大众传播学就是广义新闻学”的观点曾产生过十分广泛的影响。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

②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

a.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b.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c.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

d.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e.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5.媒介地理学能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些什么样的新内容?

答:(1)媒介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媒介文化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媒介行为,它将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传播现象及媒介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2)媒介地理学关注和重视特定地域产生的特定媒介形态和传播行为,及其相同媒介形态中呈现出的不同地理样本和地理形态,认同和理解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的不同传播特点,以及不同区域受众对媒介内容会有不同的地理“看”法。(3)借助于大众媒介和传播科技,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可以更真切地呈现出来,而传播学研究中的信息盆地、文化沙漠、知识鸿沟、传播屏障、信息污染和知识风暴等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地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到分析和解释。

总之,了解传播学和地理学之间异同,进行媒介地理学研究,无疑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全球媒介发展的地理格局和生态状况,有助于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当下媒介生存的地理成因以及媒介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基本趋势。

6.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新兴学科。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传播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传播学。要实现这一目的,应该做到:

①认真学习、系统了解、合理借鉴世界各国传播学研究中的一切有用成果。

②深入挖掘、认真总结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传播思想和传播经验。

③结合中国国情,联系中国实际,审视和分析现代化建设中的传播现状和问题。(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

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传播现象是纷纭复杂的,若没有传播学者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审视、分析,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科学结论,那么我们就会被这些传播现象所困扰。同样,当我们遇到了极其复杂的传播问题、传播危机,或者当大众传播造成信息污染、信息饥渴、信息雪崩、信息大战等社会问题,若没有传播学在理论上的武装,便不可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可能科学地预测传播的发展趋势,并为适应这些趋势而提前拟定恰当的对策或措施。(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滚滚而来,知识川流不息,大众传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大众的视听和行为。因此,对大众传播若不能予以科学规划或合理调控,失控的传播媒介就会成为洪水猛兽,危害社会和人民。

理论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传播学研究强调整体化、动态化和全程观照、立体透视,主张学术研究要有前导性和预见性。因此,它完全可以为传播决策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媒介机构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也应当自觉地用传播理论来武装自己。(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传播理论来源于传播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它可以反作用于传播实践,对传播实践产生较大的指导作用。没有传播理论的指导,传播实践就会出现盲目性。因此,传播学不仅可以帮助传播者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理论素养,而且可以帮助传播者按照传播规律正确地解决传播问题和有效地组织传播活动,不断提高传播效果,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能,甚至将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认真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搜集和处理信息,正确地鉴别和理解信息,准确地加工和传递信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从而使手中的信息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赢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的最新的需求。因此,它不论是对理论工作者,还是对相关部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不论是对职业传播者,还是对社会大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分析专向方法在传播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

答:又可称为学科方法。它是指通过运用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准则、尺度和方法,甚至一套独特的术语,从某一特殊的角度或层面来观照和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可以从不同方面揭示传播的本质规律和各种关系。用于传播学研究的专向方法,主要有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包括符号学和语义学)方法。

专向方法在传播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主要体现在:(1)优势

它能够有效地照亮自己理论视野内的一切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和构成形貌。(2)局限性

专向方法存在着定向、盲区和排他的局限性,即一种方法只适宜从一个特定角度而排斥从其他角度去考虑和分析传播现象,因而往往会造成观照、审视上的盲区和分析、阐释上的局限。解决的办法是,根据分析对象的特征综合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8.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答:具体方法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定量方法,它与思辨性定性方法相比,有四个主要特征:(1)通过数据和数理统计对传播现象进行精确化研究。(2)对传播过程进行随机性定量描述。(3)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统计和分析工具。(4)依据一整套严格周密的操作程序,即首先建立研究假设,接着确定实验手段,然后收集各种数据,接着再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验证假设,形成研究成果。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概念题

1.参与式观察[北大2013研]

2.叙事分析[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3.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南京大学2017年研;上海理工2017年研;复旦大学2013研;南京大学2013研;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清华大学2007研]

4.重点访问[北大2009研]

5.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6.发展传播学[北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

二、简答题

1.内容分析法的过程和意义?[复旦大学2013研]

相关试题:简述定量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方法并指出其特点。[武汉理工大学2009研;西安交大2008研;北大2007研;厦门大学2007研]

2.简述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和联系。[北大2009研]

三、论述题

1.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实证范式中,(1)你认为,传播理论主要是解释传播过程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还是“应该如何”的问题?(2)你认为传播理论能够对价值观作出好坏的判断吗?(3)你认为传播理论与研究问题之间关系是什么?(4)你认为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在定量研究中,你认为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北大2009研]

2.试述我国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成就、原则和前景。[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

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参与式观察[北大2013研]

答: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其优点: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其缺点:它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它的资料时难以用数量表示,它的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2.叙事分析[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答: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二元对立的。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而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式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3.内容分析法[南京大学2017年研;上海理工2017年研;复旦大学2013研;南京大学2013研;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清华大学2007研]

答: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具有三个特点:①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②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③普遍性。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内容分析的基本过程是“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提出结论”。

4.重点访问[北大2009研]

答:重点访问是访问法中无结构访问法的一种。它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创造。重点访问的“重点”是指访问所侧重的内容。具体做法为:先将访问对象置于一定的情景当中,如看一部电影、参与一场政治集会等,然后,再请被访问者自由说明他在这一情景中的主观经验,即个人对情景的认识。

5.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杂志订阅者、报纸读者、电视观众、一个社区或国家的人口)的研究。如果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调查,从样本中得出的概括结论可以推广到全体人口,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和可信性。抽样调查法比对所有人口进行的普查花费少。

6.发展传播学[北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

答: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 Lerner)、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二、简答题

1.内容分析法的过程和意义?[复旦大学2013研]

相关试题:简述定量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方法并指出其特点。[武汉理工大学2009研;西安交大2008研;北大2007研;厦门大学2007研]

答: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作为一种实证方法,内容分析与具有一定客观性的调查程序联系在一起。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在1952年曾为内容分析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该认为内容分析有四个特点,即分析对象是“明示的内容”、程序上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1)过程。①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②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③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④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意义。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源特征以及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但其分析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状况,防止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

2.简述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和联系。[北大2009研]

答: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而问卷法是其中包括了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项目、调查研究人员通过它来获取和分析相关的信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主要在抽样调查研究中使用,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实地研究和其他观测方法中使用。(1)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

访问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问卷法是定量研究方法中的一种。

访谈法在收集事实资料时并不明确是要得出什么结论,或没有具体假说,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研究者从资料分析中获得结论。所以,访谈法虽然有一定的访谈问题设计,但非常灵活。同时,访谈的具体环境对访谈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可能每个访谈者被问到的问题会有不同。正因为这样,访谈法收集到的资料不容易进行量化。而且因为访谈的样本常常是很少的,所以访谈法得出的结论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问卷法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根据证明假说的需要有目的的收集事实,以对假说进行证明或证伪。所以其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固定的,每个调查者回答的都是相同的问题,且容易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2)问卷法与访问法的联系

两者都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们常常被同时使用,可以相互补充,也就是说可以先大范围的用问卷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粗略的研究,然后对其中的个别对象通过访谈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可以先对小规模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再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即问卷调查,将研究结论推广到更大范围中去。

三、论述题

1.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实证范式中,(1)你认为,传播理论主要是解释传播过程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还是“应该如何”的问题?(2)你认为传播理论能够对价值观作出好坏的判断吗?(3)你认为传播理论与研究问题之间关系是什么?(4)你认为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在定量研究中,你认为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北大2009研]

答:(1)社会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回答“是什么”,也就是把现象描述出来;第二个层次是回答“为什么”,即对现象进行解释,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而“应该如何”则涉及价值判断,解释理想的状态应该呈现的样子。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传播学,就是要基于并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传播学的本质特征和运作及效果进行陈述。通过对大众媒介和媒介影响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观测,这些陈述和假设得到检测。如解释电视和攻击行为的因果关联的研究。所以,传播学在实证范式下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很少涉及“应该如何”的问题。(2)实证主义者主张自然科学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判断好坏和善恶,而在于判断真假和是否。因此研究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排除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偏好。而人文主义者反对“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研究应当像人文科学(如哲学、美学、伦理学)那样为人类提供规范和价值观。

这个争论涉及到社会科学的真理性问题,尽管社会研究受到研究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研究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之上,那从科学的程序上看,就能够保证研究的客观性。韦伯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角度上受其价值观的影响,但当进入研究阶段之后就应当排除个人偏好和价值取向。这样,社会研究同样能做到“价值中立”,就同样能得到客观的认识。

所以,本人认为传播学应该对价值观进行判断,因为传播学毕竟不是社会科学,它关系着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价值观进行判断能使媒介向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方向前进。当然,只能在选题和研究角度上进行价值观判断,当进入研究阶段之后就要价值中立,以使研究能得出准确的结果。(3)在确定研究方向并进行文献检阅之后,研究者必须以一种可检验的假设或研究问题的方式对面临的问题进行陈述。研究问题是关于某件事情的某些方面的一个正式问题;它不限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当研究者对研究的问题的性质不是很清楚时,采用研究问题就比较合适。传播学研究就是从研究问题出发开始进行研究,并且整个研究都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收集整理资料的,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4)在文献综述的最后必须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在研究者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保证了研究问题是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积累上提出的,这样研究问题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而写文献综述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5)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通常要提出有关研究问题的一些可检验的假设。假设和研究问题一样都应该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

2.试述我国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成就、原则和前景。[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

答:传播学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引进和介绍西方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就我国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成就、原则和前景进行具体论述:(1)我国开展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成就

①确立了以大众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

从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会议确定了“十六字方针”(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到媒介促进社会变革的发展历程中,信息社会与市场化经济的需要决定了我国传播学者对传播新技术进行阐释与理解的工具性思路。这一思路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结果是确立了以研究现代传播媒介对社会影响为主体的传播学研究的学术地位,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传播领域的研究。

②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得到扩展,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

目前,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经确立了传播对文化、社会和个人的多重影响,以及传播对建构人的日常生活的多重功能等论题。传播学研究从二元对立到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这种变化,大大扩展了我国传播学者对事物的认识,使研究对象与研究观察开始了由比较单一向多元化、多视角的转变。人际传播、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发展传播、传媒教育、健康传播、传播的文化研究、传播与文化多样性、文化霸权、对外传播、媒介素质教育等内容的研究相继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③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有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形态。实证研究使我国传播学者对传播的认识建立在现实行为的经验事实基础之上。在越来越多地强调实证研究的同时,思辨研究依旧是我国传播学研究者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④学术交流资源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国内传播学研究学术会议明显增多,我国还建立了各种冠以传播学研究之名的学术网站。可见,“传播学研究在中国”这一概念已经具有了实际意义。

⑤文献资料积累增加

从知识的积累与传递、传播学著作的出版量与社会需求来看,传播学研究的文献积累一直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出版了大量传播学著作、教材与论文,传播学译著也已进入规模化引进时期,一些高质量的译丛不断问世。此外,一些科研单位和高校还开展了建设传播学研究数据库的工作。

第一章 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

1.传播学的欧洲渊源(1)孔德(1798—1857)

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讲座》、《实证政治体系》等。他客观描述了人类思想发展逐级向上的阶梯特征,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传播由唯心走向唯物、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规律。

孔德大力倡导实证主义的研究,试图与当时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相呼应。实证主义虽在法国和欧洲遭到冷遇、碰了壁,却漂洋过海在美国社会科学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特别是受到了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热烈欢迎。(2)塔尔德(1843—1904)

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塔尔德把影响模仿的社会因素分为逻辑的和超逻辑的两种。当某项发明或创新与某一种文化的理性方面一致时(逻辑的),它就可以得到最有效的传播并得到广泛采用。采用率通常沿着S型曲线运行发展:起初,仅有少数人采用;然后,采用率突然增加;最后,采用者逐步减少。

他认为,影响创新传播的模仿超逻辑因素有三种:①模仿的过程由里向外,先认识后行动;②由社会上层采纳的革新比社会下层采纳的革新更有可能被模仿;③同一社会体系中对不同的革新有不同的态度,有时容易接受旧的传统的东西,有时又欢迎新奇趋时的事物。当社会体系中的意见领袖采用新事物时,新事物便会在特定的时空内迅速传播扩散。(3)涂尔干(1858—1917)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认为社会的结构主体应该是法律、习俗、文化、机构和组织等“社会事实”。这些社会事实既外在于人又控制着人。人类不能只用生物和心理特征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而应该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多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并探寻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曾给传播过程研究以启迪。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也让传播研究者受益匪浅。在论述如何观察社会现象时,涂尔干提出:①观察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防止主观意识释放能量;②观察要由外入内、由浅入深,因为越是内层、深层的东西,其价值越高;③观察的结果要能客观地确切地表现出来,经久不变,不管谁进行观察,其结果和表现都应该是一样的。(4)齐穆尔(1858—1918)

一位富有灵感的教师和多产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确立了他在德国社会学界的权威地位,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追随者,对于美国20世纪初的社会学(包括传播社会学和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齐穆尔认为,社会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并永远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中。人类处于“团体—合作之网”当中,由被形成模式的信息传播所连接。人与人通过信息交流组成群体,进而形成社会。社会犹如一张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这为后来的传播学者分析人类的传播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

2.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虽然传播学的学术“基因”可以在欧洲找到它的提供者,但传播学孕育的“母胎”却在美国。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库利、帕克和米德。(1)杜威(1859—1952)

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

①他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而新媒介亦有助于形成研究潜能;指出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他甚至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把新闻业引进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来改造社会科学”。

②在《批判的伦理学大纲》(1891)中,杜威宣称:“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③在《经验与本质》(1928)一书中,杜威说:传播“是工具,因为它使我们从其他事物的巨大压力中解放出来,否则我们就会被压垮……目的就是人们分享社会上宝贵的目标和各种学问。有了这种分享,传播的意义就在社会的意识中得到增强、加深和巩固。”

杜威为美国传播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工具性的基础”,并直接影响他的三个追随者——库利、帕克和米德的学术研究。(2)库利(1864—1929)

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

①库利认为,我们通过想像别人是如何感觉我们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自我可以说正反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库利把它叫做“镜中自我”。他将自我分为三个部分: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觉;对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的知觉;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的感觉。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

②库利还认为,在首属群体中,人际传播能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库利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首属群体,像友谊、服从、忠诚、崇敬和个人自由这些品质都发源于此。(3)帕克(1864—1944)

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

①帕克受齐穆尔的影响,将人际传播,特别是与父母、同僚和朋友的初级团体的人际传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传播就是“个人能以某种意识到达某种程度,并对别人表达态度与观点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交换,每个人有权对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予不同的意义。

②在1941年的欧洲危机期间,帕克认为,为了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新闻的传播变得非常急需,而且现代传播手段已经可以完成激励广大军队和全体人民斗志的复杂任务。

③他第一个提出了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观点;第一个提出了“议题设定”的观念,认为“新闻是人际交谈的基础。”(4)米德(1863—1931)

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但他却认为自己基本上是个哲学家。他的著作为传播学界所重视。

①他的《精神、自我和社会》一书的精华部分,是其首创的符号互动论。米德认为,“行动”是人在一定处境下的全部反应。但是,人不会像动物那样不假思索地简单地做出反应。

②人类还有一点不同于动物,即人有“自我感”。在米德看来,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而内向传播应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

③语言是一系列符号,为社会所共有。人只有在学会说话和理解符号之后,才开始产生自我概念。自我又可以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代表着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的一面——即内在化了的社会环境要求的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

二、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1.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韦尔(1902—1977)

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曾有位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①拉斯韦尔和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并分别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渠道”、“传播者”、“内容”和“效果”等要素。

②1979年,在拉斯韦尔逝世两周年的时候,他与勒纳、史皮尔合写的《宣传与传播世界史》三册巨著正式出版发行,将宣传与传播研究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③他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最为世人所熟知。凭借其中的“一句话”、“三功能”来认定他在传播学中的创始人地位。这一句震撼学术界的话就是:“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三种功能为: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④此外,拉斯韦尔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量传播信息的方法论。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他还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引入美国社会学科。(2)勒温(又译为卢因,1890—1947)

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等。他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勒温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1947年,勒温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将传播系统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这也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原因。(3)霍夫兰(1912—1961)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他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前者中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果的实验性研究构成了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对传播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后者涉及一系列命题,引发了一系列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他的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他对传播研究另一重要贡献是他创立的数理(定量)研究方法。(5)李普曼(1889—1974)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也是美国伟大的专栏作家,在传播史上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李普曼与拉斯韦尔是同一类的学者,而且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

他的《舆论学》一书最广为人知,是新闻史上最早对舆论传播现象做出系统梳理、总结与探讨的著作。他认为,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往往因为几个原因而与实际现实不相吻合,我们需要简单的规范(如“刻板模式”),以便为这闹哄哄的、模糊不清的混乱世界提供解释。此外,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伪环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的结果。他指出,媒介传递给我们的伪环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的结果,每一份报纸都是一系列把关结果的决定。

2.传播学的完善者

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也是传播学的完善者。(1)他跳出特定学科樊篱,把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以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来分析研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将这一研究推向更为自觉的阶段,为传播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大众传播》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而《传播学概论》的问世又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没有施拉姆的不懈努力,传播学就不可能达到它目前现有的地位。(3)施拉姆十分重视传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扩大传播学在美国和世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他亲手创建了一个调查中心和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带动了美国数以百计的传播学系的成立,并波及世界各国。(4)在传播学研究中,施拉姆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他提出的传播的直线型观点,阅读的“即时报偿”和“延缓报偿”的看法,教育传播中的“知识沟”问题等,这些思想见解被他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著作之中。

三、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传播学的研究现状(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国。

从传播学迅速扩散的现实中发现知识传播的深层原因:

①传播学具有某种优越性,优胜劣汰。传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使其在知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极易流传和扩散。

②传播学具有某种适应性,适者生存。这种适应性和本土化,使传播极易冲破民族文化的防线,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③传播学具有某种伸缩性,以屈求伸。这种伸缩性和灵活性,使十分保守、封闭的国家都有传播学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因为传播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所以才在世界各国生根、开花、结果。(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2.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科学化趋势

①积极探索传播规律的态势

传播学若没有自己的明确的对象和范围,并从它的貌似紊乱的无序的偶然的现象中探寻研究出井然有序的必然规律,那么它是不能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所以,积极探索传播规律应是传播学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②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态势

科学是有系统的能够表征的知识本体,亦即是体系化了的知识。同样,传播学也不是零星、杂乱知识的拼凑和剪贴,而是由一系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原理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③积极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

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正成为热门专业,其中以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新闻传播最受欢迎。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传播学的学科建设。(2)融合化趋势

融合化趋势,既反映了传播学者要对传播学研究中已有的知识和成果予以进一步系统地科学地融化、整合的态势,又表明了传播学研究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强烈渗透和合理移植所采取的一种宽容、开放的姿态。(3)鲜活化趋势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也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了解最新传播动态,接受最新讯息资料,而后以独特的分析方式从中找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因此,鲜活化的研究态势,符合传播学研究的客观性要求。(4)操作化趋势

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将从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传播建议或观点:

①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

②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需要分析和解决的传播问题层出不穷,这既表明传播学研究能够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反映了传播学具有解决传播问题的能力和本领。(5)分支化趋势

①要素研究,如媒介学、信息学、符号学、受众学等。

②层级研究,如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等。

③领域研究,如政治传播学、经济传播学、艺术传播学等。

④交叉研究,如传播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传播生态学、媒介地理学等。

⑤比较研究,如传播媒介比较研究、中美日三国受众比较分析等。

⑥影响研究,如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大众媒介与妇女、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等。(6)本土化趋势

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但是,引进不是照搬,不是移栽,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引进达到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为我所用的目的。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