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20:08:1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绪 论

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1)概括的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2)具体的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2通读全书,简述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1)基本框架《艺术概论》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

①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②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2)主要内容《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3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答: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作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

①艺术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艺术创作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如:艺术与现实的审美规律、主客观关系的规律、典型的规律、形象思维的规律、形式美的规律,以及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规律等。

②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理论

艺术理论要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今中外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中,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任何艺术家,无论他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也无论他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来进行创作。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3)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不断发展和革新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又给艺术实践以指导。但艺术实践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艺术理论也要不断发展,随艺术实践经验丰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新的体系。

4如何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论运用到艺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上?

答: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成功运用到艺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上,需要做到:(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在此基础上,注意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遗产和思想成果。(2)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对艺术问题要从社会与人、历史与现实、生活与创作、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等多角度、多层面做综合的、整体的考察,从而使得科学地研究各种艺术现象、探索总结艺术的客观规律成为可能。

第1章 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艺术并不是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同的距离,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2)艺术在上层建筑中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3)艺术相互间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突出体现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的不同距离上:

①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意识形态中,有些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包括宗教、哲学,也应包括艺术和文学等;

②另一些意识形态属于前一类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即那些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和基础关系非常密切或比较密切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政治、法律以及道德。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

答:(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①政治影响艺术的发展

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最终决定艺术的因素是经济基础。

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政治可以任意左右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是把艺术降低为政治的附庸,而把政治抬高到与经济基础等同的地位。

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既承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关系,同时又承认艺术最终是由经济决定的。

②经济基础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进步的艺术总是为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政治所决定的,并且反过来给政治以及经济以积极的影响;而没落的艺术则是为没落的经济关系通过反动的政治所决定,并且反过来为其政治以及经济服务。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艺术、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①道德影响艺术的发展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

②艺术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为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例如:

曹植在《画赞》中曾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乎鉴戒者图画也。”

③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

进步的艺术的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道德束缚,大胆表现世俗的情欲与享乐,表现人性。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就是对封建道德的控诉和批判。(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①宗教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宗教主要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如中世纪欧洲教堂里的一些神像不过是些泥胎偶像,是宗教观念的外化,并无艺术性可言。我国某些佛教或道教寺观中的神像也是造型粗陋,流于程式化,缺乏艺术活力。

②艺术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宗教服务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艺术为宗教服务,但艺术家还可表现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些相对的自由,艺术在宗教的影响下得以发展。例如:

我国敦煌、云冈、龙门等地的石窟佛教艺术就有很高的成就,一些窟中的佛像或菩萨像虽有严格的程式,但情态逼真,栩栩如生,凝注了画家和雕刻家们的审美意识与情感。

③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的本质

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以宗教题材为契机,把圣母、上帝、基督重新变成了人,赋予其人性,通过他们的画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④艺术和宗教同为经济基础决定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例如:

敦煌早期的壁画主要以宣扬自我牺牲、自我抛舍的佛本生故事为题材;唐代则主要以描绘歌舞升平的各种经变为题材。这种题材上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并不仅仅是题材、风格、技法本身的变化问题。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

答:(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①宗教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宗教主要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如中世纪欧洲教堂里的一些神像不过是些泥胎偶像,是宗教观念的外化,并无艺术性可言。我国某些佛教或道教寺观中的神像也是造型粗陋,流于程式化,缺乏艺术活力。

②艺术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宗教服务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艺术为宗教服务,但艺术家还可表现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些相对的自由,艺术在宗教的影响下得以发展。例如:

我国敦煌、云冈、龙门等地的石窟佛教艺术就有很高的成就,一些窟中的佛像或菩萨像虽有严格的程式,但情态逼真,栩栩如生,凝注了画家和雕刻家们的审美意识与情感。

③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的本质

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以宗教题材为契机,把圣母、上帝、基督重新变成了人,赋予其人性,通过他们的画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④艺术和宗教同为经济基础决定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例如:

敦煌早期的壁画主要以宣扬自我牺牲、自我抛舍的佛本生故事为题材;唐代则主要以描绘歌舞升平的各种经变为题材。这种题材上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并不仅仅是题材、风格、技法本身的变化问题。(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①哲学对艺术创作活动产生影响

艺术史上的艺术大师都有自己成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清初石涛的“蒙养生活”说;意大利达·芬奇的“学习自然”说;英国雷诺兹的“中心形式”说等。

②艺术不但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家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开采矿藏、汲取营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并真诚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反之,如果一味模仿前人或别人的作品,他的创作即使在技巧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但根本上会是苍白无力的,也缺乏艺术价值。(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①“全面的”社会生活既包括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的、情感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也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

②“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即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即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在艺术的视野之内,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与对象。(3)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但是,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1)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考察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把一切人的族类本质特征归为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和全面的、自由自觉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生产活动,归结为人的能动的实践。(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①“艺术生产”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②“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

a.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

第一,物质需要

艺术生产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是不同的。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如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等。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什么“意义”的问题。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产品如食品、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功用性和使用价值。

第二,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即人们喜爱和要求欣赏艺术作品。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则包含并且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制造艺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人们的精神。艺术直接影响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感情、审美心理等,只有通过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才能最终影响实际的社会生活。

b.从产品的消费来看

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审美属性。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决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所提供的则是人的精神上的消费、情感上的享受。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

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按照一般的说法,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a.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第一,从创作过程来看

艺术形象有感觉、直觉的认识基础,任何艺术家都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开始进入创作的,并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或图解概念。

第二,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

作品的形象首先投之于观众的感官,诉之于观众的直觉。离开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可感性,形象便不存在,作品本身也不存在。

b.艺术形象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它的感性形式或感性因素,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a.浪漫主义艺术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浪漫主义艺术偏重主观的表现,强调情感与理想,浪漫主义艺术中的形象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生活的来源。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自由神引导人民》中的自由女神形象是主观理想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民的化身,而这幅画所反映的正是1830年法国人民“七月起义”这一客观现实。

b.现实主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现实主义艺术偏重客观的再现,强调写实与逼真。但是现实主义艺术中的形象又都体现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库尔贝的《石工》、《割麦的农妇》等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融合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①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内容

a.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再现的真实,是指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b.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第一,在创作手法上

表现性艺术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

第二,在创作倾向上

表现性艺术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艺术中表现的真实,即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真诚与真挚。

第三,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3)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①艺术典型的内涵

艺术典型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②艺术典型的特征

a.艺术典型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

b.艺术典型中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c.艺术典型体现出创作主体的独特个性及独特的创造。(4)艺术的形象性、典型性、真实性的关系

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

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

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是艺术的有力根据或根源。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正是以这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源泉。(2)艺术创造艺术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3)艺术是审美对象

①在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的范畴中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客观世界经过艺术家主观世界审美意识加工改造的产物,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在接受与消费的范畴中

艺术作品就成了欣赏对象和审美对象,它相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艺术作品如一件雕刻或一幅绘画或一座建筑或一部小说或一出戏剧,作为审美对象或审美客体,它的美并不因欣赏者或审美主体能否认识而有所增减。《蒙娜丽莎》是美的,它能给大多数欣赏者以美感享受,但也决不会因为少数人因审美意识、审美修养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不能欣赏,它就变得不美了。

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1)艺术的实践性与主体性

①艺术的实践性和主体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才能认识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第二现实即艺术作品;而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一切文学家、艺术家都毫无例外地表现出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主体个性。

②艺术的实践性和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家对技艺和媒介的把握上

艺术创作有一个运用物质媒介的手段把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象和审美情感传达出来的表现过程,这就需要技艺或技巧。不过,艺术的技艺性是同它的审美特性相联系的,不同于一般生产实践的技能和技术。(2)艺术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为着美的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这一事物即艺术作品,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特征。艺术中的合目的性是指审美目的,合规律性是指合乎美的规律。(3)艺术最根本的特征是形象性

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艺术的一切其他审美特征都是同形象性相联系的,没有形象,便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4)与形象性相联系的形式美与形式感

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即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规律如均衡、对称、对比、和谐、整一、多样统一等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性。(5)创造性

创造性是各门艺术共同的审美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就作品而言

作品所表现的是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认识和独特的审美个性,作品的风格样式也应是他在审美实践中独特的发现和创造。

②就创作主体而言

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实践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某一阶段,他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应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齐白石一生都在创造,他的“衰年变法”就是一次伟大的超越,他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反对因袭模仿,提倡创造。(6)艺术的情感性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符号论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就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①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变形作用

任何艺术形象都会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符合目的的变形: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了形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③情感在艺术中的感人作用。艺术表现情感,因而以情感人。(2)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地位

①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

②情感是区分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的界限之一。

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

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方式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

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艺术反映现实美,同时艺术创造艺术美。

第2章 艺术门类论

1整个艺术系统包括众多艺术门类,但是如何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各自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各自又分为怎样的几种类型?

答:常见的艺术门类分类法根据及其类型具体如下:(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

①空间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③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

①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

③视听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④想象艺术:文学等。(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

①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②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③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

④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

2有一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与技法的不同,分成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摄影、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等门类,试找出每个门类最为根本的、即足以和其他门类区别开来的特征。

答:(1)美术的主要特征

①形象的具体性和直观性;

②形象的静止性和瞬间性。(2)音乐的主要特征

①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音乐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张扬才可以表现出来;

③音乐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为人所感知。(3)舞蹈的主要特征

①舞蹈动作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

②舞蹈动作必须有内涵、讲究形式美;

③舞蹈在抒情方面的长处和叙事方面的短处同时存在;

④舞蹈与音乐、时间共生共存。(4)戏剧的主要特征

①在戏剧中,行动是基本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的特定要求;

②戏剧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5)电影与电视剧的主要特征

①运动的画面语言;

②声画结合;

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

④追求逼真。

3在美术中,绘画与雕塑除了在存在方式方面有二维空间(平面)与三维空间(立体)的区别之外,还有哪些重要区别?

答:(1)题材上的区别

绘画题材极为广阔,从宏观到微观,从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到日常生活琐事,从千山万水到一花一草,都能够加以表现;雕塑的题材只适合于可以通过静态形体来表现的内容,雕塑主要是表现人,特别是人体;有时也以动物为题材。(2)表现内容上的区别

绘画可以表现各种动作和表情以及具体细致的心理活动;雕塑中塑造人物,宜于表现人物的形体与心灵最为本质的东西。这种单纯性要求雕塑艺术达到高度凝练,以少胜多,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

4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属性。

答: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以美术的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工艺美术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1)工艺美术的物质和实用属性

工艺美术往往受到它的实用性和制作条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制约,认识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抓住这一实质。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同建筑一样,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台灯,不能书写的钢笔,无论其外形装饰多么精美,也是没有审美价值的。(2)工艺美术的精神和观赏属性

日用工艺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适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的。而对陈设工艺品来说,它的适用性正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的。

5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原因在于:(1)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2)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3)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

6音乐不能再现现实世界的物质形式,而长于抒情,那么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特点主要有:(1)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

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仅仅是表现出人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欲望等情感性的东西。即音乐只表达情感而不去揭示这种情感所赖以产生的那些依据。这就是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方式。(2)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

①音乐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

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因为是从作为生活依据的具体情景事件中提升出来的,它就不再是具体的感受,而更加具有概括性和一般性。也可以说,音乐中表现的某种情感不是个别的、特定的,而是这种情感本身。例如表现战争胜利的欢乐,就不只是某一次战争胜利的欢乐,而是比较抽象的、宽泛的,它可以代表一般胜利的欢快情绪。

②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直接的

音乐中如果要表现对于具体对象的爱或憎,对于具体情景的感受或具体历史事件所怀有的情感意愿等等,只有同其他某些艺术类型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例如在歌曲中,所表达的感情就比较具体化了。但是之所以形成这种效果,是由于歌词对于作为内容的情景、事件等所做的确定性的描述,而歌词是属于文学范畴的。再如音乐在戏剧、电影中的使用,也使音乐表达的感情同场面人物和情节密切联系起来,而变得具体化。(3)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音乐的听众往往把乐曲中的感情当做自己的感情来体验,仿佛乐曲转移到了自己心中,成为自己的“心声”。这种情感体验带有更为直接的、个人的性质。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点,与音乐相结合的歌词常常以第一人称来表述,不仅演唱者而且欣赏者都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

7舞蹈动作十分重视规范性和技巧性,那么舞台上的舞蹈是否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动作表演?为什么?

答:舞台上的舞蹈不是规范化的技巧动作表演。

舞蹈作为艺术,不是基本动作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技巧的展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舞蹈用动作说话,即舞蹈是以动作作为艺术语言的,没有内涵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观赏的价值。

8怎样理解戏剧行动?为什么说戏剧行动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答:(1)对戏剧行动的正确理解

戏剧的一切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必须通过演员的直接行动来体现。离开行动戏剧作品就不能成为现实,因此戏剧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把这种行动的实现作为枢纽,自然行动成为戏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2)戏剧行动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特征之一的原因

①戏剧行动是戏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戏剧的一切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必须通过演员的直接行动来体现。离开行动,戏剧作品就不能成为现实。因此,戏剧创作的整个过程,都把这种行动的实现作为枢纽。

②戏剧行动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剧行动又称戏剧动作,因此也把“动作性”看成是戏剧的特点之一。戏剧行动就是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包括语言、动作、表情、态度等。既包括外部的、形体的动作,也包括内部的、心理的活动。因此,戏剧行动首先是与剧中人物的性格直接关联的;行动是性格的外在表现,性格是行动的内在依据。

9戏剧与电影、电视剧有许多共同点,例如都具备剧本、导演、表演和美术这样四个要素,都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内容,但是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

答:(1)受时空的限制不同

戏剧受时空转换的限制较大;电影电视受时空的转换限制小,其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2)在逼真性的追求方面有差异

电影电视追求逼真;而戏剧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

10电影与电视相比较,各有什么优势?

答:(1)电影的优势

电影篇幅有较严格的限制,影片长度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四十分或三小时左右,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由于画面大,有利于呈现场面和渲染气氛。(2)电视的优势

电视是直接送进家居之内,个人可随意观看是比较平常的,这样情节也可以充分展开,又由于与观众有如面对面交谈,画面较小,采用中景和近景较多,表演更加平易。

11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

答:(1)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

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这种全新的时空现象,专业界称为“电影新时空”。(2)影视实现时空自由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

影视的时空转换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顺序式结构与交错式结构。顺序式结构是依照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以时间的先后来组织不同的画面,自然地表现出生活的流程。交错式结构打破了时间的先后次序,让有关的场景互相穿插,出现交替、倒叙、闪回等。

12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否束缚了摄影家的主体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