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6:38:26

点击下载

作者:钱儿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作者:钱儿妈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ISBN:9787508677262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钱儿妈 本名白雁飞,英语教育专家,粉丝们爱称“白大人”。2016年开始在“Michael 钱儿频道”每天分享教养一对儿女的心得体悟,文章被爸爸妈妈们长期追读,在全网阅读量超过6000万,解除了无数父母的育儿焦虑和困惑。

钱儿爸 即韩先生,本名韩涛,语言艺术家,两获金鹰奖,两获五个一工程奖。解说几百部国内外经典纪录片。创建的“Michael 钱儿频道”为孩子播讲了上千部中外经典绘本故事,该频道常年居喜马拉雅有声平台儿童频道首位,播放次数超过3.7亿。

Michael 钱儿 粉丝们爱称“钱儿爷”,八岁的小男生。特长为花样滑冰、芭蕾,酷爱乐高。为多部商业广告配音,是喜马拉雅最受欢迎的小主播。

金子妞妞 一岁半的小baby,目前功能是给哥哥当跟屁虫、给妈妈公号出的各种小错误背黑锅,跟爸爸随时撒娇卖萌,以及,与哥哥抢镜。

出生那天,钱儿像个皱皱巴巴的小老头。我们不知如何捧着,才不会伤到他。

很快,“小老头”变成一个呆萌的小婴儿,每天都把温热的小身体挂在我们身上,像只树袋熊。

钱儿把自己画成大花脸,面对镜头,笑得可开心了。

钱儿经常跟着爸爸一起录音,现在是喜马拉雅最受欢迎的小主播。

钱儿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模仿爸爸。

我们总是一起在路上。我们带他去香港看米老鼠的家,我们带他去美国自驾到处玩耍。

钱儿总是温柔地、宠溺地看着妹妹,那眼神里,全是喜欢,全是爱。

>钱儿每天都会给妹妹讲故事,不过妹妹能听懂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小兄妹俩一起过第一个新年时的合影,我时常会幻想若干年后的他们会是什么样子。自序孩子,你让我满心的爱有了托付

2015年12月5日早上9点,医院给我打电话说:“白女士您好,请问您预约今天来生孩子,怎么还没到呢?”我一拍脑袋,糟糕,忘了跟医院请假了。我只好说:“抱歉啊,今天我儿子有演出,我必须得去看,所以可能没空去生了,咱们改个日子吧。”

电话那头是几分钟的沉默,然后那女士讪讪地问:“明天能来么?明天6号,日子挺好的。”我说:“对不起哦,明天我儿子演出还得持续一天,不然后天呢。哦,后天7号日子不够完美,这样吧,咱们定8号,8号早上我一定去生。”

12月8日当我入院催产时,护士笑着说:“您终于来了,真没见过顺产过预产期两周还自己挑日子来的。”

我的金子,就被这么不着调的妈,因为哥哥的缘故,人为推迟了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如果人有前后眼,我真巴不得把如此美好的她,早生若干年。

初生的她皱皱巴巴的好丑,因为哥哥生来秀气,所以我在心里总忍不住偷偷把他俩做对比。我甚至一边爱她到不行,一边有点小小遗憾地对她说:“即便你长得不漂亮,妈妈也特别特别爱你。”一旁忽然蹦出横眉立目的韩先生,忿忿地订正我说:“我金子哪里不美?你哪只眼看见她不美?谁比她更美?”好吧,就像我穿着麻袋一脸煤灰出门我儿子都觉得我美一样,有些事,是天生无解的。

现在,我是有女儿的人了啊!她的手臂和小腿像一节节小莲藕,软糯糯地偎在我怀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眼神里除了惊喜,还有小小的狡黠。我们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能抱着她,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并倾我们所有带她去看尽世间风景。

又是一年的12月8日,对许多人来说,这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冬日,在我家,却是一个大大的节日。我的小小宝贝女儿,今天一周岁了!

上周起,我问钱儿要给金子准备什么礼物,钱儿没回答我,就伏案涂涂画画起来。花了几天时间,他画了一幅画,并剪下来拼贴在一起送给妹妹。他说这是世界地图,想要送给妹妹全世界!他不只暖化了我,更感动得我泪盈于睫。这已经超乎了我对浪漫的界定范围,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大约还不及这十分之一。

然而金子并不懂得哥哥的心意,只是坐在哥哥身边拼命地撕扯他的裤腿,然后露出四颗小白牙,咿咿呀呀地拍拍手,又指指头顶的灯。这是她目前会做的唯二件事,也是她能想到的讨好人的唯一方式,毫无保留地,全部给了她最爱的哥哥。

韩先生更是从很久前就开始筹划着如何给女儿过生日了。对于一个连续数年忘记我们结婚纪念日的人来说,这样的费尽心思有多难得!他想给女儿买漂亮的衣服鞋子,买有好几层的蛋糕,买人一样高的娃娃,陪她去游乐场玩。他甚至挠头说:不然带她去最好的商店,她指什么就买下来送给她。

我们都知道,物质与金钱比不上父母给孩子的爱,可当你爱她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时,便只觉奉上一切都还嫌不够。这一点,我相信每个做父母的,都懂。

时光,残酷却也温柔。它不能让孩子停留在原地,却让我们在不舍而又不得不前行的路上,收获满满的爱与感动。眼看着这样一个小猫一样的小动物,一天天长大,那么乖巧,那么伶俐,那么肆无忌惮,那么软萌,那么令人心疼,做事那么专注,总是用无辜的大眼睛打量这世界,便深深感激人生馈赠给自己如此厚重的一份大礼!

常常想对孩子说一声感谢。感谢他们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让我的人生完整;感谢他们在我身心俱疲时,让我嘴角上扬地重新恢复活力;感谢他们让我在经历挫折或看到人世间的丑恶时,相信世界不及他们好,而我已拥有他们,于是便对这世界又充满信心。

他们让我们满心的爱,在迷失、在失落、在不羁、在彷徨时,找到它的去向,让心归于平静,将浮华与奢望全部抛在脑后。他们让我只想静静地做一个面容平和,言语轻柔,心地绵软,满足得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妈妈。而我,其实真的已经得到了,不是吗?第1章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在家庭

常常想对孩子说一声感谢。感谢他们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让我的人生完整;感谢他们在我身心俱疲时,让我嘴角上扬重新恢复活力;感谢他们让我在经历挫折或看到人世间的丑恶时,相信世界不及他们好,而我已拥有他们,于是便对这世界又充满信心。“我爱你”——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句话

每天清晨钱儿穿戴整齐出门前,都会大声说:“Bye,妈妈,我爱你!”站在电梯门前等电梯时,他还要跟我拥抱一下,说:“我会想你的!”通常我也会跟他拥抱,然后淡淡地说:“妈妈也爱你,宝贝!开心点。”

然而他跟爸爸,场景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每天早上出门前的亲亲抱抱外,不管什么时间爸爸回来了,他都会冲上去像小猴子一样蹦到韩先生身上,大喊:“爸爸爸爸,我都想你了!”韩先生更是夸张,完全没有可统计频率和时间规律的,他时常会喊着:“我大儿子呢,过来让爸爸抱抱!”然后把飞奔而来的钱儿抱起来坐到他腿上,双手捧着钱儿的脸,深情地看着钱儿的眼睛说:“爸爸真是太爱你了!”接着他俩就一顿噼里啪啦互相乱亲,弄得到处都是口水,然后叽叽嘎嘎笑作一团。

有时看到他们这样,我会说:“你俩也太肉麻了,至于吗?”韩先生却总说,他觉得还不够多,还不足够表达他的爱,越多越好。

对孩子说“我爱你”并不是个新话题,从国人由西方引入这个理念,到找到与传统习惯的契合点,开始提倡说“我爱你”,再到现如今这几乎成了新一代父母认知里的一种常识与常态,经历了一个挺漫长的过程。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舶来品舶来的依然只是皮毛,它的精髓并不为所有人掌握。同样都是说“我爱你”三个字,说话者的态度和肢体语言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电视里或生活中,外国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这句话时的场景。通常他们都会特别热情地看着孩子,用充满爱意的声音、略带夸张的语气说:“Hey sweetie,I-love-you!”(嘿,甜心,我爱你!)有时后面还有很多个飞吻。

然而多数国人,都会像我一样,淡淡地对孩子说:“我爱你。”或许是因为含蓄的民族文化心理使然,让我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有时完全就是不走心的形式主义,似乎这只是孩子四个月应该加米粉,一岁不能喝蜂蜜这种育儿手则里必须执行的一条,坚持就好。说这话时完全就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告诉孩子,我爱你,行了吧?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孩子的感受一定也是不同的。我忽然想到:也许你天天跟孩子说“我爱你”,可是你的心意,他们真的收到了吗?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起缘于今天早上的一件事。今早钱儿边穿校服,我边催促他快点。他收拾停当出门前还是淡定自若地看着我说:“妈妈我爱你。”我看着时钟早就过了出门的时间,着急他又要迟到,于是边给他拿外套,边嘴上敷衍着说:“好好好,爱你爱你,妈妈也爱你,你快走吧祖宗,又得迟到!”说这话时,我的眼睛没有一秒钟停留在他身上。“我爱你”这句话,绝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个家庭向心力的源泉。我深深觉得,永远不要麻木地把它当成平常的一句话说说就算了,在跟孩子的日常沟通中,甚至在与相爱的人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这句话,我们不是说得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啊!“我爱你”这句话,不知是人类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我只觉它真是这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句话,没有之一。这句话是人类所具有的所有宝贵情感的核心与结晶,它就像一条纽带,把人和人紧紧地系在一起,让一颗心和另一颗心永不分离。无论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夫妻之间,这都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然而你是出于怎样的情绪,是否真切地充分地表达了你的情绪,带来的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

所以,无论何时,当孩子主动和你讲这句话时,请你暂且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露出你最甜蜜的微笑,看着孩子的眼睛去回复他们。因为作为孩子,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定是他们的真情表露,绝不是敷衍。同时,这也是孩子对父母,对整个家庭,对自己的情感纽带的正能量认可。

听孩子们说“我爱你”这三个字真的很上瘾,每次都感觉心底最柔软的那个部分被不断触动着,脑海中浮现出孩子们纯真懵懂的面容。他们那么郑重地说着“妈妈,我爱你”的样子,真的让人特别想紧紧拥抱他们,简直有种想把全世界都给孩子的冲动。

如果你主动想对孩子说这句话时,也请你认真蹲下身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地说一句:“宝贝,我爱你!”然后也用心去感受孩子郑重的回复:“妈妈,我爱你。”这种坚定的力量会变成一种信仰,守护着孩子,激励着自己。彼时从心底流淌出的无所畏惧的洪荒之力,皆来自这句话,来自人类亘古不变的最伟大的情感——爱。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的孩子会对父母和家庭怀有十足的安全感。他们自信、阳光、独立,却又从情感上乐于依赖你。他们由此理解了family(家庭)和家人的意义。如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来自家庭的安全感都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心理支撑与动力,会让他们想起爸爸妈妈充满爱与信任的眼睛,以及无时无刻不陪伴他们左右的那句“我爱你”。世界上最美好的心机

昨晚因为一点工作上的事情,我和韩先生产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我俩都认为自己理由充分,并且是在为对方考虑,再加上一天各自忙碌确实十分疲惫了,因此你来我往各抒己见,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一时没办法分出对错。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俩情绪都有点糟糕,说话也大声了一些。

在我俩唇枪舌剑辩论的过程中,儿子一直默默坐在沙发上看着书,很专心的样子,一句话也没有说。辩了一会儿,我们都没词儿了,两个人一阵沉默。儿子忽然说:“妈妈,我看书看得有点儿累了,你能带我和妹妹出去玩一会儿吗?”

这提议正中我下怀,我立刻武装好两小只,开上车,带着他俩去了平时经常去的一家儿童游乐场,把韩先生一个人留在了家里,让他闭门思过,想想一会儿怎么道歉,我心里坚定地认为错不在我。

去游乐场的路上,儿子淡淡地说:“妈妈,你看,刚才我都没有打断你们说话,因为我知道你们不是真的吵架,只是我觉得你们说话大声了点,会吓着妹妹,她还是个小baby呢。所以我叫你出来冷静冷静,你们一会儿就好了。”

我默默开着车,没有接话,因为我不知该怎么接才能掩饰我的惊讶。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大概永远不会如我所愿,一直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可爱,虽然我心中一直祈盼如此。因为我从来想象不出这样一个小小的、懵懂的、每天都腻乎在我怀里的孩子,长成一个男子汉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可这一刻他说话的方式,坚定的态度,以及对事情的判断力,最重要的是他的善良和善意,一瞬间让我感觉他长大了,是个可以倚靠的小男子汉了。这一刻我说不清自己的感觉,有自责,有欣慰,更多的是心酸。

到了游乐场,我带着妹妹在海洋球池里玩,儿子则撒开欢儿又跑又跳地自己玩儿去了,仿佛还是那个没有任何心机的孩子。一时间,我有点恍惚。

过了一会儿,韩先生的电话来了,我其实有一肚子话想跟他说,刚才的争执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想跟他说说儿子刚才对我说的话。没想到电话里韩先生上来就跟我说:“你知道么,儿子刚才给我打电话了。”“啊,什么时候?”“就刚才。你们没在一起吗?”

我赶紧站起来四处寻找,发现儿子在滑梯那边正玩儿得高兴。我这才反应过来,他是用手上的电话手表跟韩先生联络的。

韩先生接着说:“首先我跟你道歉,我应当很好地控制自己,我们都不应当把工作的事情和情绪带回家里,还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不过,你知道吗,我很吃惊,儿子刚才问我:爸爸,你睡了吗?我说没有,我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等你们回来。儿子说:爸爸,你别想那么多,好好休息一下,睡一会儿吧。其实就像你平时跟我说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吗?你看现在是七点五十,我和妈妈带着妹妹八点半准时回家,你不用惦记我们,没事的,你好好睡一会儿吧。”说到这儿,韩先生有点儿说不下去了。

那一刻,我们其实都了解彼此的心意,我们都完全没有料想到孩子为我们安排的这一幕,孩子的善良和善意真的让我们无言以对。我不禁在想,这算是一种心机吗?如果算,那这一定是这世界上我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心机了!

平日里,我们竭尽所能地呵护着孩子,给他们我们所能给予的最充分饱满的爱,而当孩子突然有一天反过来开始呵护我们的时候,真的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被全世界温柔相待的感觉。

看着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不禁泪盈于睫。父母与儿女之情,真是人世间最最美好的,唯有珍惜、感恩,并时时用心享受其中。我惩罚了你,跟我爱你没关系

最近儿子到了一个叛逆期的顶点,大错小错犯了不少,说他几句,他竟梗起脖子跟我犯横。虽然挺气人,但细想也真的蛮可爱。不过孩子不能不教养,数罪并罚,韩先生非常严厉地训斥了他,同时没收了被他扔得家里到处都是的所有玩具,要知道那是小家伙的至爱啊!

挨说都不带低头的孩子,一看玩具被没收了,忍不住大哭起来。看着他哭得伤心的样子,韩先生并不劝阻安慰,反而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你和爸爸都清楚,今天这个惩罚是针对你的行为和态度,但是,就像爸爸之前跟你说的,无论我用了多严厉的手段惩罚你,都跟我爱你这件事怎么样?”

儿子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回答:“跟你爱我没关系。”

韩先生又说:“是的,所以虽然爸爸今天狠狠惩罚了你,但爸爸依然怎样?”

钱儿非常自然地接话说:“深深地爱着我。”

我在一旁听着都笑了,这爷俩说相声呢?

明确了这个大前提之后,韩先生开始一一细数儿子的问题,儿子呢,也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就像他俩平时经常在聊天节目里那样,你一言我一语,有来有往,气氛平和却并不凝重。难得的是,自始至终儿子给我的感觉都是比较积极的,而非被动接受。他认识到问题所在,同时又知道爸爸浓浓的爱不会有丝毫减少,问题就是问题,惩罚就是惩罚,无关乎爱与不爱。惩罚完了,问题改了,这事就算翻篇儿,既往不咎。

说实话,我觉得挺神奇的。因为他俩太默契了,一切都如顺水推舟,刚才还拽得二五八万的小子,转瞬间就冷静下来正视问题了。

韩先生其实经常在私底下给儿子做心理建设。他会告诉儿子这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犯了错就该认,也理所应当接受惩罚,否则犯不犯错都一个待遇,那人人都去贪图享受、为所欲为就可以了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儿子犯了错,有时或许是非常严重的错误,韩先生会用非常严厉的方式惩罚他,让他牢牢记住错误的代价,但同时,更要他记住,无论这惩罚多么严厉,都跟爸爸爱他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绝不是犯了错,爸爸惩罚了他,对他的爱就减少一分,爸爸依然深深地爱着他,对他的惩罚完全是针对行为本身,对事不对人。

儿子开始不是太理解,但是架不住韩先生经常给他灌输这个理念,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形成了顽固的印象,继而在韩先生发作的时候也能对答如流。

我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对话有点儿不真实,而且我总觉得,对孩子好,通过行动,外加鼓励和经常挂在嘴边的“我爱你”,就足够了,孩子怎么会不知道你骂他、惩罚他其实并不影响你爱他呢?这是人之常情好吗?

可事实上,孩子的小世界永远不是我们成年人能够轻易揣测的,你不说,他还真就不知道。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来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们户外活动时,隔壁班的小T说,他妈妈已经不爱他了,因为他前天背了一书包沙子回家,倒在家里到处都是。他让我千万别把书包放沙坑里,不然妈妈也会不爱我了。”

我笑着问他小T如何知道妈妈不爱他了。儿子说:“小T说了,他妈妈特别生气,把他骂了一顿,还让他自己洗书包,然后晚上就没再跟他说话了。”

我问儿子说:“你担心背一书包沙子回来,爸爸妈妈不爱你吗?”儿子想也没想地回答说:“我才不担心呢,爸爸妈妈骂我一顿还是照样爱我。不过妈妈,我可不会背一书包沙子回家,又重又脏,哈哈。”

儿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样的事前心理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始至终我都能辨别出儿子的内心是温暖的、坚定的,而又被爱包裹着的。尤其每次回答“爸爸妈妈依然深深爱我”这句话时,我能看到他眼神里闪现出的光芒,那不是害怕,不是躲避,而是一种对自己所犯错误本身毫不犹疑的自责,以及对无条件爱的深信不疑,无所顾忌。这样的前提下,无论有什么样的纠错与惩罚过程,沟通都会是顺畅的。

很多家长都会问我关于惩罚孩子的问题,有的甚至留言说经常体罚孩子,但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开始阳奉阴违,性格变得阴郁乖戾,等等。也有的家长担心惩罚孩子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其实,在给孩子树规矩的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惩罚手段,再nice(亲切和蔼)的家长,再温柔坚定的策略,也不可能避开应有的正常惩罚措施,这个毋庸讳言。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惰性,你总迁就他,就可能会发展成任性。

不可否认,人有贪图享受、拈轻怕重的本性,骨子里谁都愿意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因此经常跟家长谈个条件,偷个小懒,甚至耍点儿小心眼儿,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些无伤大雅,通过跟孩子积极和缓的沟通,一般都能解决。

可有时,孩子也会试探你的底线,比如类似“我就不想做,你能把我怎样”这样的耍赖方式,即便如韩先生这般疼爱孩子的爸爸也是不能忍的。

韩先生会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但如果他要用癞皮狗的方式像一堆烂泥一样来威胁我们,那是万万没有商量余地的!必须要让孩子接受教训,知道凡事可以商量,但通过耍赖是万万达不到目的的。在沟通过问题所在后,对孩子的惩罚一定要有理有据,千万不要因自己的心情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大忌。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自己心情好时,孩子的错也不是错了,没有底线;自己心情不爽时,不是孩子的错也是错了,又变得极为苛刻,动辄就祭出惩罚的大招。如此飘忽不定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到那时,你说再多的“我惩罚你跟我爱你没关系”也没有用,因为孩子永远找不到合适的分寸,反而更加惶恐。因此心中一定要有根弦,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力戒凭心情指责和惩罚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笃定地知道:无论我多么严厉地惩罚了你,跟我爱你无关。这会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正面得多。因为爱是可以感化一切的伟大力量,在爱的呵护下,孩子拥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明白无论自己犯多大的错,其实父母是永远站在自己这一边的,父母的严厉惩罚只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开心结,改正错误,让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

此时,无需多说,孩子也明白你是为他好,因为他心里永远在跟自己说,没什么可担心的,无论如何,爸爸妈妈永远永远爱我。有这个念想在,孩子将永不会失去自信与勇气,永远一往无前。

试着去告诉你的孩子这个简单的道理吧。你会发现,有那么多可爱的“小傻瓜”,你不说,他就真的不知道,并诚惶诚恐呢!请让孩子知道,父母彼此深爱

我与韩先生平时在家从不吝惜于相互表达敬意和爱意。我经常说他是个爱腻乎的人,既腻乎孩子,也腻乎我。然而他却不以为耻,深以为荣,他说他觉得一个男人能腻乎,敢腻乎,爱腻乎,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不用装,所以他就喜欢这样。

因此,钱儿经常会看到我俩在家里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深情地拥抱一下,看到爸爸经常像他一样把“妈妈,我爱你”挂在嘴边。不过,表达的方式却五花八门,有很正式的,很深情的,很俏皮的,也有很无赖的。

我深深觉得,孩子看我们拥抱和表达爱意时的感觉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家庭、父母甚至爱情的认知和信任。中国人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含蓄的,在很多欧美国家,夫妻或恋人间拥抱亲吻这些情感表达方式,随时随地可见,并不避讳外人。可我们的含蓄文化之下,这些事当众是做不得的,当着孩子嘛,好像也不太好意思。

有天跟闺蜜聊天,她说老公下班回家,进门他们就亲密地拥抱,顺便亲亲,结果儿子忽然推门而入,他俩触电般地一下子跳开了,仿佛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边说我俩边大笑起来。她问我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想了想说,好像当着公婆和父母有过,当着孩子,还真没有。

我与韩先生表达爱意的时候从不回避孩子,该怎样就怎样,孩子在和孩子不在都一样。不过好玩的是,从钱儿很小的时候开始,只要他在眼前,每次看我跟韩先生拥抱,都会一边撒娇似的叫着“还有我,还有我”,一边风也似的跑到我们俩面前,一个猛子扎进不管是谁的怀里。韩先生总会就势一只手把孩子托起来,一只手搂着我,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不一会儿一个小脑袋会突然立起来,对我俩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每当此时,我看到孩子眼中的那种幸福,真的是满溢的。那种满足感和安全感,还有掩不住的自豪感真是无与伦比。在我的记忆中,只要钱儿在家,就从来没落下过拥抱,那种迫切、那种投入每次都让我感动不已。

昨晚韩先生录完音进家门时,钱儿已经上了床,但还没有睡沉。韩先生一边说着“妈妈,今天辛苦了”,一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俩在客厅里刚抱在一起,就听卧室里稀里哗啦一阵大乱,一个小家伙早就跳下了床,陪睡玩具和睡前故事书掉一地,拖鞋也没穿,光着脚丫就大步跑了出来,睡眼蒙眬地喊着“还有我呢,还有我呢”,然后照例又一头扎进了我俩中间。韩先生如往常般把他托起,让他跟我们平视着,我俩都紧紧抱住了他。我能感受到孩子在用尽全力、更紧地抱住我们,好像生怕我们离开似的。

韩先生微笑着问钱儿:“为什么爸爸妈妈每次抱抱总少不了你呢?”

钱儿抬起头,很认真地说:“爸爸你知道吗,我觉得这样我特别幸福,我就希望我们这样一直抱着,永远不分开。”“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你知道的,爸爸妈妈都最爱你呀!”韩先生不识趣地继续问。“我知道爸爸妈妈都最爱我,但我就是看到你们拥抱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因为我就喜欢看你们拥抱,我喜欢听爸爸说爱妈妈,妈妈说爱爸爸,这比你们抱抱我,说爱我让我更开心。”

一瞬间我心中一热,眼睛湿润了。是啊,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希望体会、感受和装下的不仅是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对彼此的爱。当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身体感受来确信爸爸妈妈彼此亲密无间、情投意合时,他才确切知道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有意义的,是的,有意义的。

这种幸福的感觉、充实的感觉、自豪的感觉、安全的感觉,甚至冲动的感觉,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的童年既梦幻,又真实。因为他知道,在整个家庭里,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保留,不用掩饰,没有无奈,更不会言不由衷,我们深爱彼此,不必存有半分犹疑。

我确信这种感觉孩子无法借由言语表达,但他心里能清楚理解。而我,读懂了他的理解。思索中我抬起头,看到地垫上坐着的另外一小只,二胖同学,正用两只小手举着本书,歪头打量抱在一起的我们三个,那眼神如湖水一般澄澈见底。忽然,她嘴角微微上扬,笑了。孩子,你享受这个过程吗

周日,钱儿参加了英皇(RAD)芭蕾考试。

在考试前,孩子们只是被告知会有一位special lady(特殊的女士)来看他们跳舞,至于这位女士具体什么样子,如何决定他们的命运,孩子们完全不知晓。他们有的,只是对这位女士无限的好奇,以及老师不断提醒的,要享受表演的过程,要给special lady他们最棒的表情。

因此,考试当天,当我们按老师的要求提前一小时来到舞蹈教室时,那里没有任何考试的紧张气氛。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脸平和,充满期待。

芭蕾老师和一位志愿者家长,在帮助孩子们做头发,换衣服。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一丝忙乱,画面颇为赏心悦目。芭蕾老师云淡风轻地跟每位孩子都寒暄一会儿,手下却一点不受影响,干净利落地把一个个小脑袋打理得精致美观,没有一丝乱发。每个孩子都快乐地表示会尽力做,我手机抓拍了一小段老师给钱儿整理头发的视频,他也这样对老师承诺。

真的很喜欢老师的这种说话方式:老师问钱儿今天是否会有一个good face(很棒的表情),钱儿回答OK。老师又问是否可以为了她而保持一个很棒的表情,钱儿回答,会尽力的。老师说,我们要求的就是尽力去做。谈话轻松愉快,永远是鼓励的口气,从钱儿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有多开心。

特别让我深受感染的除了芭蕾老师永远精神奕奕、阳光自信的状态,还有这位了不起的志愿者妈妈。听其他妈妈讲,这位志愿者妈妈有两三个孩子,按说料理孩子已经够忙,但她几乎每回不落地来芭蕾教室做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同时,一点都没耽误几个孩子的优秀,据说孩子们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好。

开始时我只是看到她一丝不苟地给孩子们盘这样好看的发式。后来,她开始给准备进场考试的孩子往身上别号码牌。我在一旁看着,起初见她对每个孩子都唠叨一番,感觉有点多余。

每个如钱儿般年龄的孩子站到她的面前时,她都会边伸手别号码牌边说:“现在,我要把号码固定到你的身上,你看,我要做什么呢?我要把手伸进你的衣服里,放在你小肚子前面。然后,让我们拿别针扎一下试试。你感觉到疼了吗?没有对吗?那么别针扎到哪里了呢?对,扎到我的手指了。所以,无论怎样,我保证,绝对不会扎到你,只会扎到我的手指。所以请你来回答我的问题,我会扎到谁呢?”

孩子们通常会回答“你”或是“你的手指”。

于是她接着说:“是的,我的手指,你看,我绝不会扎到你,我保证绝对不会。”

在这番对话结束前,通常四个别针就别好了。她会仔细地为孩子整理平整,然后根据他们的号码说些鼓励的话,比如“哇,你是1号,第一个很厉害呢!”“呀,你是4号,你知道最后一个经常是最棒的呢!”“哇,你是2号,这是很幸运的数字呢。”等等。

在她对第一个孩子说这番话时,我只觉得她啰唆,凭空浪费了些时间,如果是我来做,我会直接跟孩子说:别动,别动,乱动就扎你了啊!

而且据我观察,第一个她帮忙别号码牌的孩子,脸上并无畏惧之色。然后看了一个又一个,我渐渐对她敬佩有加。我发现原来包括钱儿在内的几个孩子,竟然都对别号码牌这件事有着小小的恐惧和担忧,而他们的恐惧点正是怕被扎到。

他们并未用言语表达这种恐惧,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小小的身体会微微躲闪,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紧张。显然,在这位志愿者妈妈的宽慰下,他们都放松了下来,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这件事。

由是观之,很多事我们以为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最省时有效,其实往往不然。那些看似多费的口舌和功夫,会助你在关键节点顺利前行。更为重要的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因极大地体谅并保护了孩子,而获得了他们最大的信任。

一切收拾停当,准备进入考场。家长们想给一组考试的孩子们拍个合影,老师并不跟他们讲茄子、田七什么的,而是给他们设定了每个舞蹈片段的开头。

孩子们进入考试教室前,老师再次提醒他们要自信地、开心地,拿出自己最好的体态和最棒的笑容享受这次表演。永远带着微笑,永远那么优雅挺拔的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一个也都高昂着小下巴,斗志昂扬。

音乐响起,孩子们在舞蹈教室进行了一次我们家长无从窥见的考试。考完出来,芭蕾老师问每个孩子几乎同样的问题:Did you enjoy it?(你享受这个过程吗?)

每个孩子都点头。钱儿开心地说:“I wanna do it again!”(我还想再来一次)老师和孩子们都笑作一团。

在我们离开舞蹈教室前,下面一组的考试有序地进行着。舞者是钱儿的一些不太相熟的师姐,看上去十几岁的年龄,都是外国孩子。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是些身形魁梧的女孩。没有任何歧视意思地说,她们确实很胖很壮很高大。

我身边的一个中国妈妈悄悄对我说:“哎哟,这也就是在这里呀,在咱们中国人眼里,这样的体型怎么可以跳舞呀,还跳芭蕾,恐怕早就淘汰去丢铅球了。”

但那几个女孩,都昂首挺胸,自信异常地在考试教室外一遍一遍地做着准备。压腿,足尖,舒展又优雅。或许比起那些身材修长的女孩子们来说,她们的身姿不够优美,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说,她们真的很好看,跳得也别有一番韵味。

芭蕾老师照旧一丝不苟地给她们盘头发,帮她们整理裙子。站在那里的每个孩子,老师都熟悉而又了解,但绝不会因条件所限而对她们抱有任何歧视或不好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收到满满的爱与鼓励,让她们乐于去做最好的那个自己。

转身走出舞蹈教室,看到墙上贴着这样一段文字,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

Precious Child,

don’t ever say that you are anobody.

You are not nobody.

You are not even some body.

You are special,one-time,

never-to-be-repeated.

You are unique.

这首改编过的赞美诗,告诉我们,不只孩子,也包括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世间独一无二的个体。

从宇宙起源,到人类出现至今,古往今来,不曾也将不会有另一个你出现。你所具备的天赋,是别人无法获得的。你所处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读到这样的文字,就明白,为什么每个孩子都该被尊重,为什么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考试,然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满负爱与力量,牵着孩子的手,自信满满地前行。在爸爸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亲爱的钱儿宝贝,今天,你盼了好久的3月25日,终于来了。

最近你几乎每天都要问:离3月25日还有几天了?你说班里大部分小朋友都七岁了,你也好着急,很想马上当一个七岁的小朋友。说这话时,脸上满满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我问你,为什么会想要快点长大?一直当个小宝宝不好吗?你想了想说,我想快点长大,这样我就能抱动金子了(因为金子是个小胖墩,所以至今没有允许钱儿独立抱过她)。不由得感叹,你就是这么一个心性简单,却又无比温柔的孩子。七年来,一直都是。

每天清晨一睁眼,你总要先跑下床跟我们每个人拥抱问早安,爸爸,妈妈,妹妹,小猴,小熊。每天上学出门时你总会伸开长长的双臂说:妈妈抱抱,我会想你的!放学去接你,远远地就看见你,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奔来,撒娇地扑到我们怀里大喊:爸爸抱,妈妈抱!

很多人都说,小朋友长到一定年龄,就不喜欢抱抱了。可是,我们特别惊喜的是,七岁的你,依然深深眷恋爸爸妈妈的怀抱。宝贝你知道吗,从你出生至今,把你抱在怀里,也是爸爸妈妈最爱的事情,没有之一。感谢影像,帮我们记录下这些温馨又美好的时刻,让我们能够看到抱着你时看不到的,你信任又依赖的眼睛。

出生那天,你像个皱皱巴巴的小老头,我们不知如何捧着,才不会伤到你。满月时,爸爸像手捧珍宝一样地呵护着你。慢慢地,我们彼此熟悉了,每天抱着你舍不得放手,眼睛也总是不愿离开你。身体硬实了,你成了我们胸前挂着的一个小宠物。

你小时,我们带你去了很多次动物园,每次你要么坐在推车里像个老干部,要么赖在我们身上像个树袋熊,就是不愿意亲近那些动物。我们也带你去各种公园,你喜欢学爸爸戴着墨镜,做出各种怪样子。你喜欢妈妈跟你疯玩,尤其喜欢搂着妈妈的脖子去捡鸡蛋。

天气好的时候,通常咱们三个会一起去运动。你最擅长的一个项目就是——欺负爸爸。冬天下大雪时,我们会带你去玩雪。平时有空,我们会带你这个小吃货去逛街,顺便吃吃喝喝。忙起来时,爸爸就带你去工作的各个录音棚,他会在工作间隙想尽办法逗你开心。

我们总是一起在路上。我们带你去香港看米老鼠的家,我们带你去美国自驾到处玩耍。你生病时,无论在哪里看医生,爸爸总是心疼地时时把你抱在怀里,一步路也不让你走,然后再给你买上一堆礼物,说这样你就能马上好起来。在学校里,你被小朋友欺负挠破了脸,爸爸豁上头发,让你揪着练习如何保护自己,怎样反击。可惜的是,天性善良的你,至今也没把这项技能用在除了爸爸以外的任何人身上。可怜的爸爸,从来都不还手的。我们经常全家一起陪你上滑冰课。受到教练表扬时,你就会快活地搂着爸爸的脖子,得意地说个不停。被教练或妈妈训斥了,爸爸的怀抱永远是你寻求安慰的安全港。下课回家路上,你常常累得睡在车上。每次妈妈抱着长腿长手的你,穿过长长的地库回家时,身上沉甸甸的,心里却是幸福满满的。

在咱们家里,你最大牌,作为专业配音员的爸爸妈妈,每晚都可怜兮兮地盼着被你翻牌,争着要讲故事给你听。多数时候,胜利的都是你爸爸,你知道他有多自豪吗?

弹指一挥间,转眼间你就七岁了。亲爱的钱儿宝贝,虽然现在,很多时候你眼里看到的,窝在爸爸妈妈怀里的都是小小的妹妹,但请你相信,我们对你的爱,不会比对妹妹的少一分一毫。妹妹出生前的一个月,妈妈还是会习惯性地早晨抱你起床,晚上抱你换睡衣,每次爸爸都要慌张地喝止。爸爸扭了腰,但只要你滑冰课下了课,他一定会心疼地抱你一会儿,生怕你脚累疼了。

我们像你一样,并不因你年岁的增长,而忽略了拥抱的美好。转眼你成了一个帅气的小小少年,虽然现在妈妈抱着你已经很吃力了,但你永远是一个我们怎么抱都不嫌重,抱多久都不会够的宝贝。

我写这些文字时,爸爸去接你放学了。我打电话给他,问你们为什么还没回家。爸爸说,我抱着我宝贝儿子,买他喜欢的金箍棒去咯!

生日快乐,我们七岁的宝贝儿子。

在爸爸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无论何时,一个深情的拥抱,永远胜过千言万语。一定不要对孩子,吝惜你的拥抱。第2章玩儿:父母要学的第一堂功课

一个好的、积极的陪伴过程,应当是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可以参与的情境,一个故事化甚至是电影化的情境。当你和孩子都变成游戏中的角色,有呼应、有互动时,你会发现陪孩子玩儿是一件多么有趣、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恍然间,自己似乎也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时代。因孩子的到来而主动“被套牢”

十一长假期间,几拨儿朋友来访,大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顺便让孩子们聚聚。有天我们几个人都没想好午餐吃什么,儿子胸有成竹地替我拿主意说,就去吃附近的泰国菜好了。

一干人驱车落座,他拿着菜单,从容地点菜。他说:奶茶来热的吧,天凉了。咖喱是一定要点的,冬荫功汤我们一家都不喝,太辣,叔叔阿姨谁喜欢吃?不一会儿,就把我们一行人想吃的,都点好了。

一个朋友羡慕地说:“你和韩先生算是解了套了,孩子懂事了,还能给你们帮忙。我现在就盼着明年九月我家可可赶快上幼儿园,我也就算解套了,现在每天照顾她吃喝拉撒、游乐场早教课,简直要把我累死了。”

一听这话,另外几个朋友也打开了话匣子。豆豆妈妈说:“上幼儿园解套?我倒觉得那是正式上套的开始,你是不用像现在这样伺候小主了,但新状况层出不穷。孩子开始学特长,家长开始攀比,人生大幕正式拉开,就看谁跑得快了。”

嘟嘟上小学四年级,她妈妈显然更有发言权。嘟嘟妈妈说:“你们这才哪儿到哪儿,上小学那才是正经上套了呢。每天辅导作业,上课外班,练琴,背英语,体育,练书法,孩子有多累,大人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一环扣一环,估计得绵延到孩子大学毕业,噢,或者,等孩子找了工作,成家立业,大概才能少操一份心。”

我很认真地听朋友们说话,但我一声也没吭。我在想,咱们中文里“上套”这个词,真是十分传神又有趣。作为过来人,我们常会劝那些还没有孩子的朋友,多玩两年吧,否则孩子一出生,就算彻底“上套”了,纵使孩子可爱,也再没了人身自由。孩子每到一个节点,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总会觉得像一种仪式感一样,环环相扣地上了套。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头呢?即便是我的父母这一代人,见面互相寒暄起来依然会说这样的话:女儿马上要生外孙了,得去帮他们带孩子,这就算上套咯。

曾经,我也是深感“被套牢”的一员,遥望两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即便不想失去自我,也不由自主地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在他们身上,失去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我常跟尚未为人父母的朋友开玩笑说:孩子是人生必备奢侈品,没有吧,太遗憾,所以是必备;但要养育成人,需付出的又太多,他们夺走了你的心,全年每天都是24小时无休的,是以真的好奢侈。有时午夜梦回,想想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十几年,统统贡献给了这两个小小人儿,说没有失落,没有不甘心,那是假的。

然而突然有一天,我就像被一颗松果敲到了脑袋般的,想法一下子就变了。

那天我和儿子坐在地垫上,放眼望去,遍地都是散乱的乐高零件。他要拼一个机器人,央求我帮他找零件。我起初一头怒火地边唠叨他弄得这么乱,边哗啦哗啦地拨拉着找零件,但找着找着,我俩就默契起来。

每当我从上万个小零件中淘换出他要的那个,他就满眼崇拜地说:妈妈,你真是帅呆了!我并未沉浸在他的称赞中,而是深深迷上了专心陪他玩的过程。那不再是我要求他把凌乱玩具收拾好这样无趣的一件事,而是我们通力合作,创造出新英雄人偶的一次享受的过程。

那天晚些时候,我带他去上滑冰课。他拖着箱子往冰场走去,边走两只脚边淘气地互相打架,蹭来蹭去。到了冰场自己跑去热身,把鼻子顶在陆地课教室的镜子上,瞪着眼睛嘿嘿傻笑。后踢腿时用余光偷偷瞄我是否在监督他,然后借腾空跳的机会,假装摔倒在垫子上,舒服地伸伸懒腰。之后他自己换鞋子,我帮他系紧鞋带。他仔细地把鞋套整平,戴上小手套,把外套拉到胸口,裤腿拽直,然后拿掉刀套,上冰,噌噌两下,一阵风样地冲进了人群。

这都是我曾经的“被套牢”环节中,让我烦躁和焦虑的一些画面。日复一日,围绕着孩子忙得团团转却看不到尽头。这些画面是我呵斥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把时间拖沓得总是很赶,做事能偷懒就偷懒的原因。

然而,当我真的用心去感受这些瞬间时,却发现它们如此美好。即便每天都会有类似的场景再现,可每天的阳光也不会相同,每天的我们更是全新的自我,感受当然也就随之不同。而这,难道不是享受人生的一部分吗?

站在这个角度再去看这段与孩子同行的路,便觉处处都有趣,时时都宝贵,再也不是一种负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困难来临时,积极主动迎战和消极被动处理,或许都能解决问题;但人的状态,以及问题解决的完满程度,可能截然不同。放之于处理与孩子关系中,这道理同样适用。

孩子来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无法割舍的软肋。被他们套牢,抚育他们成人,促他们成为阳光、健康,又最好是有些学识和才能的人,是我们无法推辞,也义不容辞的事。

因此,某种程度上,因孩子的到来而“上套”,是每个父母的人生使命。但这使命的完成方式,千万个人有千万种。望穿秋水地盼着孩子赶快长大,无功无过地把为孩子安排的事督促孩子做完,是一种过法;乐在其中地感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满负热情地迎接这“被套牢”的日子,又是另一种过法。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选择,而我的选择,是做一个主动因孩子“上套”的妈妈,丝毫不再期盼被动“解套”。

只愿等我们能够“解套”的那一天,孩子们会带着我们满满的爱,充满自信地开始他们的华彩人生;而我们,也能毫无遗憾地放手,目送他们渐去渐远的身影。怎么跟孩子玩儿?投入地玩一次

长假最后一天,帝都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钱儿趴在窗边,无限向往地问:“我能像Peppa家那样,去外面的puddles(水坑)里面踩水么?”

作为一个称职的处女座妈妈,我当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秋风萧瑟,寒气逼人,万一感冒了怎么办?万一衣服弄脏了怎么办?

正在我跟金子斗智斗勇的当儿,家门被偷偷开了一个缝儿,两个黑影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门未关严,就听门外两个狂笑的声音,接着,大的那只忙不迭地拦着小的那只说:“小点声,妈妈听见就糟了!”

是的,韩先生兴高采烈地带着钱儿出去踩水了。为了不被我发现,他给孩子武装好了雨衣和防水的鞋子,连雨鞋和防雨裤也没顾上穿。他自己呢,就套了件带帽子的外套,连伞都没拿。

我从家中向外看去,那时一个路人都没有。雨里的他俩,简直就是两匹脱缰野马,疯狂地冲进一个个水坑,溅起大大的水花,裤子全都弄湿了。后来他们偶遇一条长长的蚯蚓,俩人宝贝一样地拎着,快乐地跑来跑去。

回来时韩先生浑身湿透,孩子除了湿到大腿的裤子,衣服和头发倒还是干松的。他俩跑去泡了热水澡,边吹头发边拌嘴,一会儿冷了一会儿热了,一会儿吹着耳朵了一会儿踩到了拖鞋。

此时如果站在浴室外面,更多的感受是觉得里面是两个男孩子,年龄相差不大,一个进入变声期,一个还是小小少年。

那天晚上韩先生毫不意外地感冒了,盖上了厚棉被,好在小的那只暂时安全。看着爸爸捂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个脑袋,钱儿竟然有些幸灾乐祸。他说:“爸爸,你以后还敢去踩水么?”韩先生想都没想地回答:“当然去了,明天要下雨我就还去,你去么?”

每次看韩先生陪孩子玩儿,都是件很过瘾的事情,有时我感觉是他自己没有长大,玩心和孩子气比孩子还重,经常自己玩得比孩子还要开心,完完全全地乐在其中。他的投入度总让我羡慕,我虽然陪伴孩子也并不少,但真的很难一直专注并真正享受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我就把自己定位成孩子的家长,即便说要与孩子交朋友,我也一定是处于陪伴他、引导他、约束他的那个状态。

但韩先生却不同,他似乎随时能化身孩子的小伙伴,瞬间博得孩子的信任。无论何时,我们跟朋友聚会,别家的孩子也都会格外喜欢他,并迅速跟他打成一片。

我经常问他是怎么保持这么一颗顽童之心的。韩先生总会说:你自己不投入,不享受,怎么让孩子投入其中,乐在其中?虽说成人就是成人,再孩子气也跟孩子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怎么看你跟孩子玩儿这件事却决定了玩法也不同。是伴随性地只陪着孩子,看着孩子玩儿,甚至教孩子玩儿;还是把自己变成孩子,深入孩子内心,想各种办法争取跟孩子玩儿到一块儿,不同的心态下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这点我之前并没想到过,孩子玩的那些东西,还有那些低到地板的笑点,我实在很难迎合,但韩先生比我笑点还高呢,他好像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昨晚钱儿央求爸爸跟他一起拼乐高,韩先生一天工作下来,其实疲态尽显,但架不住儿子充满期盼的小眼神儿,于是欣然答应,两人唠唠叨叨地去了书房。

过了一会儿,就听书房里传出了“嗷”“啊”“呀”“哇”“耶”等各种叫喊声。我十分诧异,拼乐高根本不是这个画风好么,应当安安静静,或是满头黑线地找零件才对啊。于是我轻轻走到书房门口,悄悄推开门,只见里面乌黑一片,只有两点到处移动的手机手电筒发出的光亮,还有哗啦啦轻轻翻零件的声响。突然,一束白光照到我身上,钱儿的声音随光而至,虽然声音压得很低,但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妈妈妈妈,我和爸爸正在乐高堆里寻宝呢。爸爸说,乐高是一座宝藏,宝藏都是黑洞洞的,很神秘的,我们只有用手电筒小心寻找。你瞧妈妈,我们已经找到这么多我需要的宝贝零件了,再等一会儿,很快就要完工了,妈妈你快关上门,别打扰我和爸爸!”

说完,孩子拿手电筒照了一下撅着屁股扎在乐高堆里的韩先生,他就像一只胖胖的鼹鼠,屁股对着我,哗啦哗啦专心翻找着零件,心不在焉地应付我说:“我们就快好了,就好了,别催别催。”

给他们关上门出来,一瞬间,我突然感觉自己心底的孩子气也被激发了出来,好想参与进去,跟这爷儿俩一起玩黑书房寻宝的游戏。

不久,钱儿兴高采烈地举着一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机器人走了出来,开心地喊道:“妈妈,快看我们寻宝的成果!今天我简直太开心了,明天我还要玩儿!”

等钱儿睡了,韩先生说:“钱儿的乐高零件太多太乱了,要找到需要的零件确实很费劲,久寻无果,孩子就会觉得枯燥失去耐心了,所以我想出了这么个寻宝的办法,把孩子带进那个情境中去,让他有充分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这样玩儿得才尽兴,客观上也起到实际效果,就是归拢了散乱的零件。”

韩先生一直有个理念就是:陪孩子玩儿,家长更要全身心投入,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参与。这个参与感绝不是单纯让孩子看到你在一旁陪着他玩儿,他想玩儿积木,你就陪着他搭,他想玩儿乐高,你就陪着他拼,他想看动画片,你就坐在一旁陪着他看,这是一种低效率的陪伴,是一种被动参与。因为做这些事的时候,你可以看手机,可以打电话,可以读书,可以思想开小差,总之是人在心未必在。如此参与不会让孩子产生能留存记忆中的特殊回忆,换句话说,泛泛的陪伴和玩儿是没有记忆点的。

相反,一个好的、积极的陪伴过程,应当是争取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可以参与的情境,一个故事化甚至是电影化的情境,细节越具体越好,情节越完整越好。此时,孩子所有的玩具也都变成了故事情节中的道具。由于孩子的代入感是很强的,因此他会很快投入其中,这个过程绝对能让孩子记忆犹新,而且能激发孩子最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然,作为主导者,这个过程更需要家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是需要创造力和创意的。当你和孩子都变成游戏中的角色,有呼应,有互动时,你会发现跟孩子玩儿是一件多么有趣、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种体验也会慢慢调动你童心未泯的那一面,让你变得更细腻、更敏感,对人对事更积极、更有热情。

再往更深层次说,热爱游戏本就是人的天性。我们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哪一项不是游戏呢?人生本就是一场游戏,只不过因利益关系,你的投入度和在乎程度决然不同罢了,游戏的本质并没有变。而每一种游戏都是有规则,有情节,有过程,有结果的。从这个角度讲,让孩子从小认识游戏,熟悉不同的游戏规则,在不同的游戏中投入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但会让孩子玩儿得开心、尽兴,更会让孩子获得难得的社会化角色的体验,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陪孩子玩儿的过程是快乐的、尽兴的,还是无趣的、乏味的,是让孩子记忆犹新,还是让孩子玩儿过即忘,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以前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咱们有永远也玩不坏的小孩,多幸福!”如今看来,“永远”就别奢望了,能陪孩子玩多久,就珍惜多久吧。日子虽是一天一天地过,可孩子似乎转瞬间就长大了,今天还在餐椅上乖乖吃饭的妹妹,明天就会成为捧着书边吃边看、屡禁不止的哥哥。孩子愿意配合你玩,并且玩不坏的时光,转瞬即逝。

珍惜吧,那些玩不坏的岁月。老人带娃,你害怕了吗

暑假里,公公婆婆太过思念钱儿,就接他去小住了几日。公公每天都在微信上汇报孩子的情况,让我们放心。某天他发来一组照片,我和韩先生看后狂笑不止。因为照片上钱儿的肢体动作,活脱脱就是奶奶说话时的样子。

视频通话时,婆婆得意地说:“你们给带的那些衣服太累赘,有领有袖,长裤短褂的,孩子穿着又热又不舒服。瞧我给买的,外贸店的东西,好看又实惠,孩子穿着可凉快了。”

我和韩先生相视偷偷做了个鬼脸,嘴上应和着:“是是是,挺好。”

钱儿凑上来像欢乐的小鸟一样,兴奋地大喊:“妈妈,我看动画片了,看了好多好多,太过瘾了!我还吃零食了,我昨晚十点多才睡觉。”声音里无法抑制的快乐,仿佛要从手机听筒里溢出来。

过后,韩先生问:“你郁闷吗?”

我一愣,郁闷?是啊,我应该郁闷的啊,但我为什么只剩狂笑和欣慰了呢?我的郁闷去了哪里?

曾经,我是挺介意这些事情的。

孩子的穿衣打扮,不止要舒适好看,还有一些健康和安全考量。比如,因为家里和车里都习惯把空调开得很冷,所以我很少给孩子穿无袖的衣服,免得肩膀受凉。比如,去上学蹦跳奔跑容易擦伤,所以我很少给穿膝盖以上的短裤,穿运动鞋的概率也远远高于露出脚丫的凉鞋。孩子不穿校服的时候,每天除了睡衣和家居服,通常我还会给准备两身衣服随时更换。我喜欢孩子时刻保持整洁美观。

在审美方面,我希望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们小时父母一直灌输的专心学习、不要追求穿衣打扮这种理论,回头来看实在有失偏颇。把过多精力放在装扮上固然过分,完全不花心思在这上面成年后也会是另一种苦恼。对自己得体的外包装,是一门值得从小就修习的学问。

日常生活我也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要求:几点睡几点起,以何种频率看动画片玩游戏,零食与正餐的配比以及品种的选择,等等。

我相信,每对父母都有着自己固守的一些育儿原则。而自己带娃的这部分人,比如我们,原则就相对更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否则,孩子生活不规律,习惯参差,照顾他们的难度系数会不断增加。而一旦孩子的好习惯形成,日常运转就顺手和轻松多了。

在过去的几年,逢孩子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相处时,我们总是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虽然大家都保持着礼貌的克制,但心里或多或少是会不爽的。我以前总觉得老人纵容孩子,其实是对我们和孩子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他们觉得自己疼孩子,因此就在假期或短时间相处过程中,对孩子无节制地娇惯和放纵,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孩子在短暂愉悦后,回到原本生活中时,需要我们花相当一段时间的心力去扳正那些与自己要求不符的习惯。这个过程,对我们和对孩子,都是一种精神折磨。

然而,在某一个瞬间,我的看法忽然变化了。

公公婆婆来家里看孩子时,公公抱着金子哄睡,因为平时接触毕竟少,金子有点认生,在公公怀里睡不踏实,睡了醒,醒了睡。公公就那么抱着,弯着腰,僵着胳膊,保持一个姿势不敢动,有时情不自禁地用额头蹭蹭金子的额头,直到孩子睡醒。

公公素来是严肃的大家长形象,据韩先生说,他小时候公公对他非常严苛,少有肢体接触的记忆。因此这样温柔而又亲昵的场景,怕是只有在第三辈身上才得以见到。公公抱着金子的画面,长久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时间我就理解了隔代亲的含义。换作以前,我定然会说:睡着了就把孩子放下,别养成老抱着睡的习惯,再说您的腰也受不了。但那时,我并没有,只是任由他就那么辛苦却又甜蜜地抱着。

母亲曾说过,父亲抱着钱儿和金子,总能想起我小时的样子。我想,那时,怀里到底抱着的是我,还是我的孩子,对父亲来说仿佛是件有些恍惚的事。不知公公是否也有相似的感受,然而他们终归是把未能给予我们的温柔和爱,都倾注给了我们的下一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