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白金版.春:柠檬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07:55:58

点击下载

作者:大卫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白金版.春:柠檬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白金版.春:柠檬卷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白金版.春:柠檬卷/大卫主编.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6

ISBN 978-7-5021-8415-5

Ⅰ.班…

Ⅱ.大…

Ⅲ.散文集世界

Ⅳ.I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1)第077044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春·柠檬卷(白金版)

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 区1 号100011)

     网址: www.petropub.com.cn

     编辑部:(010) 64523607  营销部:(010) 64523603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印  刷:北京中石油报印刷厂

2011年6月第2版 2011 年6月第4次印刷

740×1060毫米 开本:1/16 印张:20.75

字数: 314千字

定价: 26. 80 元

(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 我社营销部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编委会

主编

大 卫  著名诗人、《读者》签约作家

编委

邓友梅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李 瑛  当代诗坛泰斗、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原部长

李小雨  著名诗人、《诗刊》执行主编

张 炯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张笑阳  著名作家、《读者》杂志原创版主编

邹静之  著名作家、金牌编剧、著有《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杨匡满  著名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

周晓枫  著名散文家、《十月》副主编

徐怀谦  著名杂文家、《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

韩小蕙  著名散文家、《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

韩作荣  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原主编

梁小斌  著名诗人、作品入选人教版教材

黄殿琴  著名诗人、北京电视台“第七日”制片人

雷抒雁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蔡智敏  著名作家、《语文报》社长兼总编辑序:与经典相遇大卫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也正是基于这个思想,我们编选了这套系列读物。

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客观地说,市面上所售的每一种选本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们深知,编书不仅是一项辛苦活,更是一项良心活。我们对经典作品的把握,有着严格的尺度。针对这套选本,我们所一贯坚持的原则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得到了加强。具体说来,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居高临下,只会绷着脸教育人的文章不选;

真情缺席,隔靴搔痒的文章不选;

立意虽好,文字功底不强的文章不选;

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没有鲜明特色的文章不选……

为了更好地把关,我们特请了当代诗坛泰斗、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原部长李瑛和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邓友梅领衔组成了强大顾问团,他们既是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也是挑剔的“读者”——我的意思是说,他们不是挂名编委,而是从开始选稿到最后定稿都全程参与,对于重点篇目,甚至会产生争论——诸位编委不但在编辑思路上给予启迪,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把影响他们一生的经典文章,都无私地奉献了出来。

另外要说的是,我们诸位编委的作品也屡屡被各省高考试卷选用,这些,都是我们编选这套书时,另一种意义的优势与信心。

本书在定稿之前,除了和编委随时沟通之外,还特意将书稿发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近三年的全国高考状元,他们对个别篇目的增删都提出了友好而中肯的意见。为了更好地贴近广大中学生,本书编委还多方联系全国重点中学,将所选文章,用特快专递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请北京四中、北京八中、清华附中、天津南开中学、杭州二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北黄冈中学、江苏启东中学、江苏徐州一中、江苏苏州中学、江苏睢宁中学、重庆忠县中学、湖北荆门龙泉中学等全国重点中学的班主任和优秀学生过目,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对一些篇目作了及时的调整。

可以说,现在您看到的这套书是一部集思广益,真正体现中学生阅读追求的佳作精选。每一篇文章,还请《读者》签约作家进行细致、亲切、专业、独到的评点。我们对评点的原则是:坚决拒绝“填鸭式”解读,尽最大可能地进行启发式点评。不摆架子,不作先知状,而是低下首倾听,倾听,再倾听……每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我们力求做到与读者心灵沟通,一次点评,就是一次虚拟中的面对面的恳谈。

和同类选本相比,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特色的话,那么,简单说来,有以下六点——

中国第一部按节气编排的文选:24个节气作线,将全书分成24辑,串起一粒粒美文的珍珠。每一个季节精心编排相应的美文,每辑均根据节气特点,突出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既领略了不同文章的精彩,也避免了阅读疲劳。

著名作家组成的强大顾问团:编委会成员都在各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无论当代诗坛泰斗李瑛,还是影响了一代人的著名作家邓友梅,以及其余九位编委,均对本书提出了真知灼见,并把感动他们的文章无私奉献出来。

大量经典文章首次独家入选:编者爬梳书海,披沙拣金,精选出相当数量的大师作品,这些被遗忘的经典作品,皆为首次独家入选。

体裁丰富多彩: 365篇文章,涵盖了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演讲、书信、格言、箴言、寓言等诸多文体。可谓“一套在手,文体尽有”。

题材别具匠心:所选文章或深刻,或智慧,或轻灵,或反讽,或幽默,或哲理,或人文……让您体验非同凡响的文字之美、结构之美、辞章之美、思想之美。《读者》签约作家主编并点评:本书编选者大卫,和周国平、毕淑敏、肖复兴等人同为《读者》杂志社首批签约作家。每篇文章所附的“名家赏析”亦均请《读者》签约作家点评,全国近三十位《读者》签约作家在第一时间对所选文章给予了精彩独到、亲切活泼而又隽永深刻的点评。

著名诗人济慈说:“四个季节循环为一年,人的脑海也有四个时令……”希望这套中国第一部按节气编排的文选在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您“青春的黄金搭档,心灵的21金维他”……2011年6月6日于北京

第一辑 立春:对一朵花微笑

我的心,你不要忧悒,

把你的命运担起。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

新春会交还给你。——[德国]海涅望绿一棵树艾杨

◎ 艾杨(1968年—),当代散文家,发表作品多种。

窗外那棵悬铃木,是被我一点一点地望绿的。

冬天刚下岗的时候,这株悬铃木还有些不大适应,它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么多的树,要它先绿,像危急关头的“共产党员先上”。反正,在这个季节,他在树的王国里,要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其实,在此之前,迎春花已经跃跃欲开了,梅花也都把小小的白手绢,从兜里掏了出来。但,这些都不能让我多少触动,它们报春,总给人一种姿态感,像那些走穴的腕儿,好像它们不登台,春天就不大敢来似的。所以,我对窗外的这株悬铃木有了好感与期盼,也理所当然了。

现在是春天的一个中午,阳光温暖得像信仰,编稿累了,顺势把目光扔出去,不经意地,看到那株悬铃木,只见破折号一般的树枝,不知何时绽了米粒样的芽孢,宛若一个顿号,如果春天是一篇文章的话,在这儿是不是要停顿一下?如果季节是一列火车,是不是把这个芽孢当成了站台(枝条是铁轨么)?这一列火车还得热烈地往前开,直至这些顿号,后来变成了逗号,我望着望着,感觉这树真的绿了起来,从芽到树叶,长得像电影里的一样快。我分明看到一树的叶子,已有幼童的手掌大小。是啊,天气也渐渐地暖和起来,寒冬终于被这棵悬铃木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我越凝望那棵树,就越觉得它有些意思。冬天的时候,尽管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但常有麻雀在上面跳来跳去,即使没有嬉闹的麻雀,那棵悬铃木也用树枝作笔,在大地上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太阳的影子。总之,它从来没有虚度时光,既不在寒风中忧郁,也不在春风里陶醉,它只是把自己的心事绽成一枚苞、一粒芽、一片叶、一团绿。

春天,有意无意地望绿了一棵树,感觉自己是一个穷人,把所有的树叶,纸币一样在存进春天这个银行,那种一瞬间脱贫致富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也许,这种欣悦,本身就是一种利息。

我相信,春天的树林,有些树,是被春风拿着一把刷子,一遍一遍地刷绿的——春风是个不错的油漆工。但有些树,是被我们一眼一眼地望绿的,也许,不是你把它望绿的,是它自己在那儿绿着的,你与它相遇,你的目光也变成了一把刷子……

春天,如果一棵树真的绿了起来,它也会像一把刷子,把你的沉沉暮气刷成勃勃生机。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用宁静而欣喜的目光,望青一棵草、望碧一河水、望红一朵花、望白一片云……

马斯洛曾说: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锤子,那么,你往往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钉子。若将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能把一棵树望绿,那么,即使再平淡无奇的事物也会被你挖掘出新意。鉴于此,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在寂寞的时候想着快乐,在消沉的时候想到崛起,在失意的时候想到勇气……就像那株悬铃木,在寒冷的冬季想到早春的翠碧。

于我来说,这是发呆,也可以说是发呆之时,我与世界同时产生的一点点诗意。

名家个性导读

春天是被盼来的,也是被望来的,从一棵树开始,从一根树枝开始,从一粒芽苞开始……既然一棵树可以望绿,你就望红一朵花,望蓝一片天,望绿一潭水,望白一片雪,如何?

春天的写法真是有很多种,本文从一个“望”字出发,竟然生发出那么多的联想,写出了春天惊心动魄的美。联想非常丰富,从一点到另一点,跳跃性思维,给我们带来阅读的新鲜感。这是一篇写春天的文章,但结尾却又超越了一般写春天文章那种就春说春的老套路,而是笔锋一转,到了哲学意义。“马斯洛曾说: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锤子,那么,你往往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钉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 日[英国]威廉·柯贝特

◎ 威廉·柯贝特(1762年—1835年),英国著名政论家、散文家,著有《乡行纪实》等。

即使是在严冬,那些矮林灌丛看起来也是美丽的。它们是心灵的一种慰藉,使人从那里可以得到庇护与温暖。入春以后,整整两个月间,它们的色泽天天都在变化,也就是从桦树的嫩叶初次呈现到槐叶的丰满茂密这一段时期,甚至在树叶还没有完全繁盛到遮眼翳目之前,整个万绿丛中还有什么比见到灌莽之间缀满着淡黄的樱草和蓝色的吊钟更令人心悦的呢?桦木刚刚吐叶抽芽便是山鸡开始啼叫、画眉鸣啸和鸫鸟歌唱的信号,而且恰恰就在栎木的嫩芽初露微红的时候——这可以准到一天不早,整个碛弱鸟家族便会嘤然一片,响彻每个枝头,这时云雀也必跟着学样,把它的阵阵欢歌高高地带到天上。

名家个性导读

英国是小品文大国,由柯贝特可见一斑。作者1821至1830年间,在英格兰与苏格兰间多次游走,饱览那一方美景,心不能禁,妙笔成文,结集为《乡行纪实》,本文即出自于此。

如果不是对自然有缜密的观察,就不会有如此细腻、饱满的笔触。作者对春天的花与鸟,皆观察仔细、准确、传神。信“笔”由缰,涉笔成趣。“栎木的嫩芽初露微红”——这样的句子,多么具体,多么亲切,读来让人心头一颤——你对自然有过如此细腻的观察么?这种细腻的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过目不忘、如诗如画的感觉?那就拿起笔,像柯贝特一样,写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只要学会了观察,就不愁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儿的书,应该是两种,一种是广义上的那种有纸的文字,一种是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这也就是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因。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闻棕柳莺声[英国]威·亨·赫德逊

◎ 威廉·亨利·赫德逊(1841年—1922年),英国散文家,主要作品有《紫色的土地》、《绿屋》、《牧羊人的生涯》等。

4月末一个温暖灿烂的早晨,我对一个小小的玲珑小湖,或者说是五六英亩大小的清池,做了一番寻胜探幽。清池是我在几个星期前发现的,藏在地面凹陷之处,四周环绕着绚烂的金雀花、黑莓和梨山楂灌木丛。灌木丛间的潮湿地上,处处是一大簇一大簇去年死掉的和枯萎的沼泽衰草——一个潮湿但富于野趣的、寂寥的地方,而一个爱好孤独的人无需害怕有人类闯进来,也不用担心沼泽高地的猴子会溜达过来。到达池边时,我又惊又喜地发现,半边水面上布满了茂盛的刚开花的睡草。奇特别致的、分成三个裂片的叶子,形如鸊鷉的脚趾,还没有长大,花梗密集如田里的麦子,顶上缀着累累的锥形花蕾,作奶白和玫瑰红色,像一串串绣线菊草,穗状花序的下端,是单独盛开的、雪白如棉的花朵——我们的新奇而美丽的水生火绒草。

一丛苍老的错节盘绕的湿地赤杨,树干形如乔木,生长在池水的边缘。不久,我就找到了一个“安乐椅”——一条低低的悬空横在水面上的粗大树枝,歇息了好半晌,欣赏着那令人喜出望外的罕有的美丽景色。

棕柳莺是高沼地带的常见歌手,现在多起来了,这儿比英国其他地方更多;有两三只正在离我脑袋几英尺远的赤杨树叶间掠过,至少有十多只在听得见的地方鸣啭,或远或近地喈喈而鸣,它们的声音在这僻静之处听起来响亮得出奇。听着这不绝于耳的啼鸣,使我想起了沃德·福勒的话:怡人的季节给人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而棕柳莺嘹亮的歌声又给这话添上了一个有力的证明。我竭力追忆整段文字,我对自己说,为了充分进入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知道作者不可移易的确切措辞有时是必不可少的。记不起确切的措辞了,我就重新谛听鸟声,静观面前一片红色和奶白色的穗状花序,然后再看看它后面大块大块的火红色的荆豆花以及其他草木。我正设法让我的注意力滞留在这些外界景物上,毅然决然地堵住我内心的一种无法忍受的悲哀的思想;在这样寂静的地方,这种思想使我惊讶。毫无疑问,我说,这草木青翠、花开烂漫的春天,这荆豆花的芳香,这天空的无垠蔚蓝,赤杨树里我这翎毛邻居的铃声般的鸣啭,它飞来掠去,轻盈飘忽,像赤杨的在风中飘动的叶子——毫无疑问,凡此都足以使我心满意足,这种空虛和徒然的悲哀,可没有存在的余地,大自然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唤起这种联想!这种悲哀的思想竟在这片茫茫荒野上找到了我,在这一人们可能来此自行解脱其“自我”之地,他已经在无意中获得的第二个自我——以求像树木和野兽一样,超出人类生活的悲哀气氛及其永恒的悲剧!一种徒劳的努力和一个没有结果的思想,因为我所谋求逃避的东西来自大自然本身,来自每种看得见的事物;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每一张叶片,都在高谈阔论它,而阳光本身,给万物带来生命和辉煌的阳光,也被它转化成为黑暗了。

名家个性导读

赫德逊生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其父是农场主,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比别人接触到大自然,他的观察精确、细致,仿佛手里拿着一架高像素的照相机,又好比是中国画中的工笔。本文能深刻体现他写作上的这种细节之美。尤其第一节的后半部分,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确是我们平时所缺少的。

赫德逊后来因病不能参加户外活动,就把童年的记忆,泼到纸上变成精美的文字。这样,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他。读他的文字,非常安静,风景好像会唱歌,“这草木青翠、花开烂漫的春天”是他自己的视角。不知怎地,读这篇文章,总让我想起白居易的那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春天的转变[苏联]普里什文

◎ 普里什文(1873年—1954年),苏联作家,著有《林中水滴》等。

白天,空中的一个高处挂着“猫尾巴”,另一个高处云团浮沉,有如一大队数不尽的船只。我们真不知道天会刮旋风,还是逆旋风。到了傍晚,才都明显起来:正是在今天傍晚,梦寐以求的转变开始了,没有打扮的春天要转变为万物翠绿的春天了。

我们到一片野生的森林中去侦察。云杉和白桦之间的土墩上残留着枯黄的芦苇,使我们回想起春天和秋天的时候,这片森林该是如何密不透光、无法穿越的。我们是喜欢这种密林的,因为这里空气温暖宜人,万物春意深浓。突然近旁水光一闪一闪,原来那是涅尔河,我们欢欣若狂,直奔了河岸去,仿佛一下子到了另一个气候温暖的国度,那里生活沸腾,沼泽上的百鸟争鸣不休,大鹬、沙锥发着情,好像小神马在阴暗下来的空中驰骋,野乌鸡呼唤着伴侣,白鹤几乎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出喇叭般的信号。总之,这儿的一切都是我们所喜爱的,连野鸭也敢落在我们对面的澄清的水中。人的声音一点也没有,既没有鸟笛声,也没有发动机的嘟嘟声。就在这个时刻,春天的转变开始了,万物苗长,百花争艳。

名家个性导读

读这篇散文,真应该走到小河边,最好是刚解冻的那种,你一边读一边着着河水喃喃地说着什么。普里什文的散文魅力,在于亲切、低姿态,仿佛,他蹲下身来,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感知世界。这篇不到450字的散文里,有景物、动物、风物,还有感慨。在自然面前,人是不是要静下心来倾听?你怎样理解“人的声音一点也没有,既没有鸟笛声,也没有发动机的嘟嘟声”这句话?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 春苇岸

◎ 苇岸(1960年—1999年),当代散文家,1999年因肝癌去世,著有《大地上的事情》等。(日期:农历正月初八;公历2月4日。时辰:辰时8时53分。天况:晴。气温:摄氏5°C~-5°C。风力:四五级。)

对于北半球的农业与农民来说,新的一年是从今天开始的。

古罗马作家瓦罗在他的著作《论农业》中写道:“春季从2月7日开始。”瓦罗所依据的日历,是当时的古罗马尤利乌斯历(尤历乌斯历即后来的公历前身)。在公历中,立春则固定地出现在2月4日或2月5日。这种情况,至少在本世纪的一百年如此。一个应该说明的现象是,本世纪上半叶立春多在2月5日,下半叶立春多在2月4日。

能够展开旗帜的风,从早晨就刮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个象征:一个变动的、新生的、富有可能的季节降临了。外面很亮,甚至有些晃眼。阳光是银色的,但我能够察觉得出,光线正在隐隐向带有温度的谷色过渡。物体的影子清晰起来(它们开始渐渐收拢了),它们投在空阔的地面上,让我一时想到附庸或追随者并未完全泯灭的意欲独立心理。天空已经微微泛蓝,它为将要到来的积云准备好了圆形舞台。但旷野的色调依旧是单一的,在这里显然你可以认定,那过早蕴含着美好诺言的召唤,此时并未得到像回声一样信任地响应。

立春是四季的起点,春天的开端(在季节的圆周上,开端与终结也是重合的)。这个起点和开端并不像一个朝代的建立,或一个婴儿的诞生那样截然、显明。立春还不是春天本身,而仅仅是《春天》这部辉煌歌剧的前奏或序曲。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转折和奠基,在于它是一个新陈更番的标志。它还带着冬天的色泽与外观(仿佛冬季仍在延伸),就像一个刚刚投诚的士兵仍穿着旧部褪色的军装。我想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里的那句“灰色的春季”,正是从这个角度讲的。

名家个性导读

苇岸是个素食主义者,他的文字极为节俭。我不喜欢说一些启示意义的话,但面对苇岸的文字,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对当代散文的贡献就是:散文要说人话,要回到人间。在苇岸患肝癌去世的前一年——他为写《一九九八·廿四节气》,特意在他家(北京昌平)附近选了一块田野,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到了“谷雨”却戛然而逝,如同他的39岁的生命。你能否也在你家附近找一块地(如果你在城市,就选一棵树),每年在固定的日子,像苇岸先生那样“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

◎ 刘亮程(1962年—),当代散文家,著有《一个人的村庄》等。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的,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名家个性导读

读完文章,现在就请合上书本,对一朵花,练习微笑。作者最后说他还不懂得草木?为什么?请再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样累,能不能停下来,观察或感受一下人间的草木。在春天里,我们错过了多少花的笑?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底林野许地山

◎ 许地山(1893年—1941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著有《落花生》等。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叫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金莺,都鼓起它们底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底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嗄,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底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清儿道:“我们今天可要试试阿相底本领了。若是他能办得到,我们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璎珞围在他身上,封他为大哥如何?”

众人都答应了。

阿相走到邕邕面前道:“我们正等着你来呢。”

阿相的左手盘在邕邕底脖上,一面走一面说:“今天他们要替你办嫁妆,教你做我的妻子。你能做我底妻子么?”

邕邕狠视了阿相一下,回头用手推开他,不许他的手再搭在自己脖上。

孩子们都笑得支持不住了。

众孩子嚷道:“我们见过邕邕用手推人了!阿相赢了!”

邕邕从来不会拒绝人,阿相怎能知道一说那话,就能使他动手呢?是春光的荡漾,把他这种心思泛出来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这样呢?

你且看:漫游的薄云还是从这峰飞过那峰。

你且听:云雀和金莺底歌声还布满了空中和林中,在这万山环抱的桃林中,除那班爱闹的孩子外,万物把春光领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名家个性导读

你有没有在春天里与小朋友一起撒野的时光?如果没有,请读一读这篇文章,因为他会让你现场模拟一次。如果有,也请读一读,因为他会提起你的回忆,甚至对比一下,许地山笔下的春光与你所经历过的春光有何不同。读此文,不要追求什么深意,甚至可以当做一篇童话来读,仿佛纸上跳动的不是文字,而是那些“云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金莺”。春天来了,“都鼓起它们底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这个“挤”字用得实在有力度。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春园琐事林语堂

◎ 林语堂(1895年—1976年),现代作家,著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

我未到浙西以前,尚是乍寒乍暖时候,及天目回来,已是满园春色了。篱间阶上,有春的踪影,窗前檐下,有春的淑气,“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树上枝头,红苞绿叶,恍惚受过春的抚摩温存,都在由凉冬惊醒起来,教人几乎认不得。所以我虽未见春之来临,我已知春到园中了。几颗玫瑰花上,有一种蚜虫,像嫩叶一样青葱,都占满了枝头,时时跳动。地下的蚯蚓,也在翻攒园土,滚出一堆一堆的小泥丘。连一些已经砍落,截成一二尺长小段,堆在墙角的杨树枝,由于雨后凭空添出绿叶来,教人诧异。现在恍惚又过数星期,晴日时候,已可看见地上的叶影在阳光中波动。这是久久不曾入目的奇景,也正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节。

但是园中人物,却又是另一般光景。人与动物,都感觉春色恼人意味,而不自在起来。不知这是否所谓伤春的愁绪,但是又想不到别种名词。春色确是恼人的。我知这有些不合理。但假定我是乡间牧童,那必不会纳闷,或者全家上下主仆,都可骑在牛背放牛,也必不至于烦躁。但是我们是居在城中,城市总是令人愁。我想“愁”字总是不大好,或者西人所谓“春疟”,表示人心之烦恼不安,较近似之。这种的不安,上自人类,下至动物,都是一样的,连我的狗阿杂也在内。我自己倒不怎样,因为我刚自徽州医好了“春疟”回来,但我曾在厨夫面前,夸赞屯溪风景。厨夫偏是徽州人,春来触动故乡情,又听我指天画地的赞叹,而事实上他须天天在提菜篮,切萝卜,洗碗碟,怎禁得他不有几分伤春意味?我的佣人阿经,是一位壮大的江北乡人,他天天在擦地板,揩椅桌,寄邮信,倒茶水,所以他也甚不自在。此外有厨夫的妻周妈——周妈是一位极规矩极勤劳的妇人,一天在洗衣烫衣,靠她两只放过的小脚不停地走动,却不多言语,说话声音是低微的,有笑时,也是乡女天真的笑,毫无城市妇女妖媚态——凡中国传统中妇人的美德,她都有了。只有她不纳闷,不烦躁,因为她有中国人知足常乐的心地,既然置身于小园宅,叶儿是那样青,树儿是那样密,风儿是那样凉,她已经很知足了。但是我总有点不平。她男人以前常拿她的工钱去赌,并且曾把她打得一脸紫黑,后来大家劝他,我立了一条“家法”,才不敢再这样蛮横。他老是不肯带她外出,所以周妈一年到头总居在家中。

但是我是在讲“春疟”。年轻的厨夫,所来有点不耐烦,小菜越来越坏了,吃过饭,杯盘都交给周妈去洗,他便可早早悄悄地外出了。更奇的是,有一天,阿经忽然也来告半天假。这倒出我意外。阿经向来不告假的。我曾许他,每月告假休息一天,但是他未告过假。但是这一天,他说:“乡下有人来,须去商量要事。”我知道他也染上“春疟”了。我说:“你去吧!但不要去和同乡商量什么要事。还是到大世界或新世界去走一遭,或立在黄浦滩上看看河水吧。”我露齿而笑,阿经心里也许明白我明白他的意思。

阿经正在告假外游时,却另有人在告假常来我家中走动。这是某书局送信的小孩。这小孩久已不来了,因为天天送稿送信,已换了一位大人。现在却似乎非由小孩来不可,就是没有稿件、清样,他也必来走一遭,或者来传一句话,或者来送一本杂志。我明白,他是住在杨树浦街上,所看见的只是人家屋瓦,墙壁,灰泥,垃圾桶,水门汀,周围左右一点也没有绿叶。是的,绿叶有时会由石缝长出,却永不会由水门汀裂缝出来的。现在世界,又没有放小店员去进香或上坟的通例。所以他非来我这边不可,一来又是徘徊不去,因为春已在我的园中,虽然是小小的园中。自然他不是来行春,他不过是来“送信”而已。

人以外,动物也正在发春疟,我的家狗阿杂向来是独身主义者,若在平日,住在家中,他倒也甚觉安闲自在。我永不放他出去,因为他没有挂工部局的狗领,我又不善学西人拉着他兜风去,觉得有碍观瞻。但是现在不行,我的园地太小了,委实太小了;骨头怎样多,他还是不满意。我明白:他要一个她,不管是环肥燕瘦,只要是个她便好了。但是这倒把我难住了。所以他也在发愁。

不但此也,小屋上的鸽子也演出一幕的悲剧。本来我们租来这所房子时,宅中有七八只鸽子,是以前的房客留下的。现只剩了一对小夫妇,在小屋上建设他们快乐小家庭。他们原打算要生男育女养一小家儿女起来,但是总不成功。因为小鸽出世经旬,未学走先学飞,因而每每跌死。那对少年夫妇歇在对过檐上眨眼儿悲悼的神情,才叫人难受。这回却似乎不同,聊有成功之希望了。因为小鸽已经长得有半斤重,又会跑到窗外,环观这偌大世界,并且已会扇几下翅膀儿。但是有一天阿经忽然喊着说:“小鸽死了!”轰动了全家人等出来围问。这小鸽怎样死的呢?阿经亲眼看见他滚在地上而死。这条命案非我运用点福尔摩斯的本领查不出来。

我走上摸这死鸽项下的食囊。以前他的食囊总是非常饱满的,此刻却是空无一物。窠上尚有两枚鸽蛋。那只母鸽坐在窠中又在孵卵。“你近来看见那只公的没有?”我盘问起来。“有好几天不见了。”阿经说。“最后一次看见是在何时?”“是上礼拜三看见的。”“唔!”我点首。“你看见母鸽出来觅食没有?”“母鸽不大出来。”“唔!”我说。

我断定这是一桩遗弃妻子的案件。就是“春疟”作祟。小鸽确系饿死无疑。母鸽既然在孵卵,自然不能离巢觅食。“薄幸郎!”我慨叹地说。

现在丈夫外逃,小儿又死,母鸽也没心情孵卵了。这小家庭是已经破裂了。母鸽伶仃孤独地歇在对过檐上片刻,顾盼她以前快乐的小家庭一回,便不顾那巢中的蛋,腾翼一飞,不知去向了。我想她以后再也不敢相信公鸽子的话了。

名家个性导读

春天来了,内心总有一些东西在涌动,不论人、狗,还是鸽子。林语堂的这篇文章,有黑色幽默。最美好的春天,反而容易发生“春虐”——是人虐待春天,还是春天虐待人?或者说,春天是对万物一种变相的感情虐待?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平的春天周作人

◎ 周作人(1885年—1967年),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知堂文集》、《苦茶随笔》等。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欣向荣之意。光绪甲辰即1904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云:“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百岁良悠悠,向日催人尽。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

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讲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领略的,关门歌颂一无是处,所以这里抽象的话暂且割爱。

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经验,都是与游有相关的。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别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与花木。迂阔的说一句,或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缘故罢。小时候,在春天总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南镇香炉峰为其代表。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许,越岭,约千余级。山中映山红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数株,着花蔚蓝色,状如豆花,结实即刀豆也,可入药。路皆竹林,竹吻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长仅二三寸,颇为可观。忽闻有声如鸡鸣,阁阁然,山谷皆响,问之轿夫,云系雉鸡叫也。又二里许过一溪,阔数丈,水没及肝,界者乱流而渡,水中圆石颗颗,大如鹅卵,整洁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夹道,颇称闳壮。方祭时,小雨簌簌落衣袂间,幸即晴雾。下山午餐,下午开船。将进城门,忽天色如墨,雷电并作,大雨倾注,至家不息。”

旧事重提,本来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我春游的观念而已。我们本是水乡的居民,平常对于水不觉得怎么新奇,要去临流赏玩一番,可是生平与水太相习了,自有一种情分,仿佛觉得生活的美与悦乐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虫又次之。我非不喜禽虫,但它总离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实是必要的寄托,盖即使以鸟鸣春,这鸣也得在枝头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笼金锁,无论怎样的鸣得起劲,总使人听了索然兴尽也。

话休烦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样了呢,老实说,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将二十年,不可谓不久矣,对于春游却并无什么经验。妙峰山虽热闹,尚无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听耳。北平缺少水气,使春光减了成色,而气候变化稍剧,春天似不曾独立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头,亦不妨称为冬的尾,总之风和日暖让我们着了单抬可以随意徜徉的时候是极少,刚觉得不冷就要热了起来了。不过这春的季候自然还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说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是也。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是别一种表示。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做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做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

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现在怎么样我不知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里醒过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做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名家个性导读

说是北平(亦即北京)的春天,可是全文对于北平春天的抒情或者白描,却又几近于无,和我们前面看到的写春天的散文不同,没有桃啊、李啊、燕啊、雀啊出场,如果换你写这样的文章,老师说不定判不及格呢,何故?跑题了!其实,这恰恰是作家周作人的高妙之处,他写故乡的春天,甚至不惜说“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恰恰给大家一个强烈对比,就像脸上的一颗痣,皮肤越白,痣就越黑。也就是说在本文中,雨堂先生把故乡的春天是写得越白,北平这颗春天的“痣”就越黑。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的春光冰心

◎ 冰心(1900年—1999年),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著有《寄小读者》等。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行了。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日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几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名家个性导读

做人贵直,做文贵曲。也就是说,做人越直爽越好,写文章越花花绕越好——能把你绕晕了才好,像那些不守规矩的出租车司机。作者其实写的是春天看海棠,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些失望作铺垫,这文章是不会有高潮的。你完全可以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当然,你要记住,把海堂换成梨花吧!哦,古人云,一树梨花压海棠。当然,我说的那种灿烂的原意。作为植物的梨花与海棠,是可以看出万千文章的。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春(节选)端木蕻良

◎ 端木蕻良(1912年—1996年),原名曹京平,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曹雪芹》等。

郁闷的河水,进出砰然的碎响,像烧红的滚动着的玻璃溶液似的,翻花向前地滚去,河便开了。像敲碎了花场的玻璃样的,玻璃一破,装在里面的绿色便汹涌地挤出来了,河水浮浮溜溜的绿得平槽了。没有一寸一寸的小鱼,也没有一粒一粒的虾蟆骨朵儿,也没有泠泠的水草和水茸。水仿佛要把浮冰赶快送到远方去一样,急急地带着严冬的苦闷,带着春天的蛊惑向前流,河床浅了,石子不见了,白色的沙迹上有着一道一道的绿色融流了。

远山上牛吽吽的叫,似乎着急草长得太短了。旷野上乌鸦用脚向后性急地蹬着,把土刨开,吃着刚发芽的草籽儿。土都柔软了,因为刚解冻的冰雪,被土粒给吸收进去。空气湿润了,旷野上的呼吸声从这边向那边传响,什么都带着生气,什么都想冒出头来看着。春像个看不见的氢气球似的,把什么都带起来了。石头底下的草籽儿都转折了几道,籽儿发出绿色的嫩苗来,硬的土皮就给草芽顶起来,如同一片小盖盖。多么强烈地摇曳着小生命的草儿呀,啮破了土地,踏出了地层,成堆成堆的千千万万的钻出来了。在山的崖角,石岩的细缝,水的湄床,河的浅洲,沙的底,墙的头,古庙的瓦棱,老树的杈丫,草芽都像白色的流苏似的踏出来,娇嫩得像刚洗过澡的少女皮肤似的。草芽,被春风染上了绒嘟嘟的新黄,就像初生的小鹅群一样,东也一窝,西也一窝。

韭菜刚冒嘴,小白菜刚分瓣,井沿的辘轳在噜噜地响。麻雀在水槽子旁边喝水,吃饱了把黄蜡色的嘴丫角在槽沿上抹着,匆匆地飞去。大气里空漉漉的,空得好像有声音藏在里面,只要用手指一碰,就会响了。

春天把什么都招呼出来了,好看的、好听的,互相挤捺着、调笑着,这里那里都挤满了。剩下的一星子半点子的什么缝儿啦,春风便过来给填补。春天把什么都弥溜得严严的、胀胀的、热热的,使人感到皮肤燥燥的,要用手搔搓着才好。一群一群的鴜鸳鸟从很深的湖水上飞过,水荡起了烟迷,一团团白色的地气在水荡上滚来滚去。给春风爆干了的树枝,有时发出干裂的声音倒落下来,冰化成的涧水澌澌地从悬崖上流下来,冻裂的土崖子坍塌了,盘错的老树根子在半空中,悬着。风从东方传来,树枝向西方摇晃,银色春天的声音在空中袅袅的互相磕碰。

名家个性导读

春天也分早中晚——这与日子没有区别。早春,一切都是早的。作家在这儿不是作家,而成了画家。大自然在他的眼里,岂止五颜六色。作者说“草芽,被春风染上了绒嘟嘟的新黄,就像初生的小鹅群一样,东也一窝,西也一窝。”如果读这篇文章时恰巧也在春天,建议你走到屋外,找找这群“小鹅”。作者为什么一上来就写“郁闷的河水,进出砰然的碎响”,这种写法很是突然,到也让人郁闷了。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冬天长久的压抑,才导致河水的郁闷,以及河水结了一冬的冰,估计也闷得慌——估计是讲得通的。

思路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将至[日本]井上靖

◎ 井上靖(1907年—1991年),日本作家,著有《冰壁》、《敦煌》等。

过了年,把贺年片整理完毕,就会感到春天即将来临的那种望春的心情抬起头来。

翻看年历,方知小寒是一月六日,一月二十一日为大寒。一年中,这时期寒气最为凛冽。实际上日本列岛的北侧正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南半部的天空也多是呈现着欲降白雪的灰色。当然也有时遍洒新春的阳光,却不会持久,灰色天空即刻就会回来,寒气也相随而至,不几天即将降雪吧。

严冬季节,寒气袭人,理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中等待春天的心情,是任何人都会产生的。不光是住在无雪的东京和大阪,即便是北海道和东北一带雪国的人们,依然是没有两样的。总之,生活在全被寒流覆盖着的日本列岛的一切人,不管有雪,抑或是无雪的地方,只要新年一过,都会感到春日的临近,而等待着春天。

我喜爱这种等待春天的心境。住在东京的我,尽管是很少,但也能捕捉到一点春天的信息。今晨,从写作间走下庭院中去,只见一棵红梅和另一棵白梅的枝上长满牙签尖端般小而硬的蓓蕾。

我的幼年在伊豆半岛的山村度过,家乡的庭院多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没有樱树,也没有桃树,只种了一片小小的梅林。也许是由于幼年时代熟悉梅树,直到过了半个世纪的现在,依然喜爱梅花。梅花,对于我,已经成为特殊的花。

如今,故乡家院里的梅树减少了,而且年老了,已经看不到幼年时代那种纯白的花朵。即便同是昔日的白花,却略含黄色,并不像《万叶集》和歌中吟咏的酷似雪花的那样洁白了。今朝春雪降,洁白似云霞;梅傲严冬尽,竞相绽白花。犹如观白雪,缓缓降天涯;朵朵频飞落,不知是何花。

前一首的作者是大伴家持,后者是骏河采女。读了这类和歌,那种纯白的沁人心脾的白梅,立刻就会浮现于眼帘。

故里家中的梅树都已枯老,但东京书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却尚年轻,因而花是纯白的。

梅树过早地长出坚硬的小蓓蕾,这个季节可还没着花。正是在这尚未着花的时刻,自然地培育着一种望春的心情吧。水仙的黄花,山茶的红花,恐怕是这个季节屈指可数的花朵了。

去岁之暮接近年关的时候,我瞻仰桂离宫,广阔的庭园里也未看到花开,只见落霜红和朱砂根的蓓蕾,在广阔庭园的角落里,隐约地闪烁着动人的红光。这个季节,仿佛是树木的蓓蕾代替花朵炫耀着自己的地位。乘此雪将融,会当山里行;且赏野桔果,光泽正莹莹。

这也是大伴家持的歌。野桔即是紫金牛,我觉得紫金牛的红色小蓓蕾映衬着皑皑白雪的光景,也许确实具有踏雪前去观赏的价值哩。

前面讲过,我喜爱这种在几乎无花的严冬季节等待春天的心情。每日清晨,坐在写作间前廊子的藤椅上,总是发觉自己沉浸在这样的情致之中。眼下还是颗颗坚硬的小蓓蕾,却在一点点长大,直到那繁枝上凛然绽满白花,这种等待春天的情致始终孕育在心的深处。

我出国旅行,总是初夏或仲秋季节回来。当然,也并非出于什么理由做了这样的决定,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结果。然而,如今却想在什么时候,在那春天已经有了信息却难于降临的二月底或三月初,结束国外旅行,重踏日本的土地。那时,我想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节气变化的微妙,和随之改换面貌的日本这一季节景物的细致美。

然而,这种等待春天的一、二、三月期间,大气中的自然运行,却是非常复杂微妙,春天绝不是顺顺当当地走向前来的。

小寒、大寒,大致都是一月初或月中,因此,新春一月便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一直要持续到二月四日的立春时分。当然,这不过是历书上的事,实际上也并不如此规规矩矩。有时小寒比大寒还冷,又有时大小寒都不那么冷,等到二月立春之后,才真正冷上一阵子。不,与其说冷上一阵子,毋宁说这种情形居多。

但是,尽管只是历书上写着,立春这个词,也蕴含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明朗性。过了年,春天就近了;春天近了,等待春天到来的心情便活跃起来。

历书上的立春,使人怀起一种期待:这回春天可真要来了!

实际上,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寒冬依然漫长,然而,千真万确,春天正在一步步走近,只是很难看到它会加快步子罢了。这种春日来临的步调,恐怕是日本独有的;似乎很不准确,实际上却准确得出乎意料。

人们都把立春后的寒冷叫做余寒,实际上远远不是称为余寒的一般寒冷。这时期,既会降雪,一年中最冷的寒气也会袭来。然而,即便是这种寒气,等一近三月,便一点一点地减轻,简直是人们既有所感,又无察觉的程度。

不过,即便进了三月,春天依然没有露面。只是弄好了,阳光、天色和树木的姿容,会不觉间给人以早春的感觉,余寒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春寒。这样,与此同时,连那些从天上降下的东西,那种降落的样子,也会多少发生些变化。那就是“春雪”、“淡雪”和“春霰”。总之,春寒会千方百计改变着态度,时而露出面孔来,时而又把身子缩了回去。

在这样的三月里,有一次寒流袭击了日本列岛的中部,正是三月十三日奈良举行汲水活动的当口。近畿一带,奇怪的是这时节却受到寒流的洗礼。

也正在此时,我在东京的家,三月初开始着花的白梅达到盛开时分。每年,当我望见白梅盛开,便又一度想到历书上的记载。于是发现,大抵上相当于汲水日,或在其以前以后两三天,并且就在两三天里气温下降,十分寒冷。

我的眼前浮现出,在奈良古寺的殿堂里,松枝火炬照亮黑暗的情景。看来,也许并非照亮了黑暗,而是照亮了寒流。这时节的春寒,确实是不容怀疑的。

白梅是在汲水时节盛开,红梅却只乍开三分。白梅在三月末凋零殆尽,红梅却进了四月,还多是保存着凋余的疏花。在那白梅开始凋落的时分,杏花和李花就开始着花,好不容易春天才正式来到人间。

然而,三月末,或是四月初,我家的红梅繁花正盛的时节,还要再来一次寒流。那正是比良湾风浪滔滔的季节。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比良大明神修讲《法华经》之时,琵琶湖便风涛大作,寒气袭来。实际上,这时节京都和大阪地方还要经受一次最后的寒流袭击。不只是京阪一带,东京也是如此。

这样,与杏、李大致同时,桃树也开始着花。杏树的花期较短。刚刚看到开了花,一夜春风就会吹得落英缤纷,或是小鸟光临,霎时变成光秃秃的。

李花虽不像杏花那样来去匆匆,但也是短命的。比较起来,依然是桃花生命力强,一直开到樱花换班的时节。

今年恐怕也与往年相似,一、二、三月之间,寒流会在日本列岛来来往往,梅树的蓓蕾就在这中间一点点长大吧。日本的大自然,在为春天做准备的夹当,既十分复杂,又朝三暮四;但是总的看来,恐怕也还是呈现着一种严格地遵循既定规律的动向。梅、杏、李、桃、樱,都在各自等待时机,准确地出场到春天的舞台上来。

名家个性导读

世间万物都有内在的秩序,春天的花也不例外,想想真是好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