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22:14:4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

考试代码:933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2.绩效预算与绩效管理

3.标杆管理和目标管理

4.行政规制与行政许可

5.跨域治理与多中心治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人事行政中的功绩制原则。

2.如何理解自由裁量权。

3.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

4.垃圾筒决策模式。

5.公共危机的周期。

6.古典行政学重视对行政管理原则的归纳。西蒙认为所谓行政管理原则不过是行政谚语(格言),你对此有何观点?为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如何理解公共行政中的“公共”。

2.大部制改革。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答:(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2)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先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2.绩效预算与绩效管理

答:(1)绩效预算是一个将资源分配与可评价信息相联系的预算模式。它要求政府机构对其使命、目的、和目标进行战略性规划并制定绩效计划,同时提供一个可量化的评估系统,进而对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调整未来的预算,进而实现以结果为中心的管理。(2)在工商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组织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美国学者罗伯特·巴克沃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交流的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管理者及员工都融人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

3.标杆管理和目标管理

答:(1)标杆管理: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2)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4.行政规制与行政许可

答:(1)行政规制是对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的规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规制,即对规制者的规制。OECD的定义是政府出于收集信息或者干预个体的经济决策的目的,在文件起草或者行政形式上对市场主体提出的规则要求。(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以颁发特定证照等方式,准许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获得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许可含有准许、允许或授权的意思。在法律上指一方允许另一方从事某种活动。在不同的部门中,许可的涵义并不相同。民事上的许可通常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关于特定民事权利的有条件使用行为,如土地所有人允许他人通过或使用其土地的行为。当许可人为行为主体,许可目的出于行政管理需要时,就形成了行政许可。这时,行政许可就表现出与民事上的许可不同的特征。

5.跨域治理与多中心治理

答:(1)跨域治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社会,基于对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追求,共同参与和联合治理公共事务的过程。这种治理关系的实现可能是基于法律授权、地理毗邻、业务相似或者治理客体的特殊性,通过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谈判、协商与合作,实现公共事务治理的良好绩效。(2)多中心是指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多中心意味着无中心,对应着单中心,反对权力的垄断和集中化。多中心治理体制存在许多决策中心,他们在形式上是相互独立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人事行政中的功绩制原则。

答: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依法治理原则。(1)功绩制原则主要表现在:

①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考核、评价公务员的标准,作为公务员,升降的重要依据;

②以工作实绩和贡献的大小,作为公务员享受工资待遇的主要条件,对考核连续多年确定为优秀的公务员,可以提前晋升级别,越级晋升职务,而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的,不得晋升工资,而且还要降职。(2)功绩晋升制是指以工作实绩作为公务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的晋升制度。最早实行功绩晋升制的是英国,后来功绩晋升制被许多国家仿效。(3)功绩晋升制的具体做法各国有所不同,但大致都遵循下列程序:

①公布职务空缺和任职条件;

②通过一定方式产生预选对象;

③对预选对象进行考核;

④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晋升对象;

⑤正式履行任命手续。(4)在这些程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考核

因为功绩晋升制的精髓是以工作实绩作为公务员晋升的主要依据,而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只有通过科学的考核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5)实行功绩晋升制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将其作为功绩晋升制的基础,有的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考核的顺利进行。公务员的晋升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

2.如何理解自由裁量权。

答:(1)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所享有的一定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所必需的权限,也是现代行政的必然要求。(2)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条件,在各种可能采取的措施中进行选择的权力。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是一种真正的和实质的行政权力。(3)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其实质是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的一个过程。

3.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

答:(1)责任政府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法理念,是指具有责任能力的政府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就自己的行为向人民负责;政府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2)现代责任政府理论强调,责任政府的核心特征应该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分析:

①狭义的理解为责任内阁制政府,即行政机关由代议机关产生并对代议机关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广义责任政治,指人民能够控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使其对公共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形式。责任政治的责任就形式包括:

a.法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因违法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b.政治责任不一定要违法才构成责任后果,责任主体在政府工作中,因违反道德或政治上的约定均可以构成政治责任。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官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负的责任。(3)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方面理解责任政治,作为责任政府,都必须迅速、有效地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

①在行使职责过程之前,要有所交待,向公众解释这么做的理由;

②在完成职责后,如出现差错或损失,应承担道义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行政上的责任;

③选择正确的责任形式,做到罚当其责。一个政府只有在其能够保障社会利益,促进实现社会意志所提出的目的,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理合法的。

4.垃圾筒决策模式。

答:(1)垃圾桶理论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决策制定模式,是从组织的一系列决策指定中产生出来的,该模型认为,企业员工面对一项决策时,会不断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实际上都被扔进了垃圾筒,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最终决策的组成部分。(2)垃圾筒决策模式模型特征

①目标模糊

整个组织本身所要追求的目标并不具体清楚,对各种施政目标的优先级也不明确,组织对各种施政目标的优先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视必要情况随时加以调整的。

②手段或方法的不确定

组织的成员通常只知道与本身职责相关的业务,对整个组织的运作充其量只有一些很基本和粗浅的认识。

③流动性参与

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参与决策人员具有相当程度的的流动性,参与决策者可能前后完全不同,同样的议题由于不同的人员出席讨论,结论也可能与原先规划完全不同。

④四股力量

垃圾筒模型认为,如具有上述三项特征的组织,其决策常常决定于四股力量:

a.问题

决策本来就是企图解决问题,每一问题由下列三项来描述,分别为:

第一,进入时间,即问题浮现的时点;

第二,解决问题所需的能量;

第三,通路结构,即一些能触及到问题的选择。

b.解决的方案的速度;

c.决策参与者;

d.决策的机会。

5.公共危机的周期。

答:(1)公共危机是指由于缺乏准确预测和有效预防而发生的某种突发性事件,对公共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对不特定人群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明显危及公共安全,需要政府动员社会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的危险状态或危险事件。(2)从其生成到被消除,公共危机一般经历五个发展阶段:①潜伏期;②爆发期;③持续期;④解决期;⑤善后期。(3)在目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共危机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①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变得更加频繁;

②公共危机的种类日渐增多,危害性呈增长趋势;

③公共危机信息扩散速度加快,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④单一型公共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公共危机事件增多;

⑤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的危机事件增多。

6.古典行政学重视对行政管理原则的归纳。西蒙认为所谓行政管理原则不过是行政谚语(格言),你对此有何观点?为什么?

答:(1)行政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

①强制原则: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执行更是国家意志的具体实施。因此,国家意志的强制力决定了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显著强制性的管理活动;

②准确原则:贯彻准确原则,应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a.必须准确地贯彻执行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必须准确地贯彻实施行政目标。

③迅速原则:在行政执行中贯彻迅速原则,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去理解:

a.行政拨决策的迅速特征决定了在行政执行中必须贯彻迅速的原则。

b.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更需行政执行雷厉风.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执行越迅速、敏捷,越有利于争得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c.在行政执行中贯彻迅速原则的主要内涵包括:

第一,行政执行要按行政决策要求的时间和节奏进行的。行政决策一经作出,行政执行应立即启动。

第二,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都必须迅速稳妥地临机处理各种事务。

④灵活原则

行政执行必须遵循灵活原则,这既是行政管理富于创造性活动的规律性反映,也是准确圆满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操作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如何理解公共行政中的“公共”。

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政府必须以它的法定身份和地位、法定权利和程序进行活动,必须依法行政,有效行政。(1)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同,用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更多地概括它们的本质和共同点。(2)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它对执行宪法和各种法律负有法律责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管理是各国行政组织的一种普遍特点,即使是议行合一的行政体制也有这种特点。(3)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中,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本身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政体思想的一种反映。它一方面与封建君主制国家的行政管理相区别,另一方面与私人行政相区别。

2.大部制改革。

答:(1)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推行的“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①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②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③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3)大部制改革的改革原则

①回应性调适原则

a.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c.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

d.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②总体性统筹原则

a.总体统筹职能设置;

b.总体统筹权力配置;

c.总体统筹各种关系;

d.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③系统性集中原则

a.整合职能;

b.整合权责;

c.整合机构;

d.整合机制。

④制约性协调原则

a.国务院整体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b.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c.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⑤总揽性分别原则

a.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

b.实行分层要求;

c.实行分类指导;

d.实行分步实施。(4)大部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①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

②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

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法律保障问题;

④与其他改革相配套问题;

⑤加强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25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

满分:150分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名词解释(5题×4分=20分)

1.政治行政二分法

2.职位分类

3.行政协调

4.行政环境

5.风险型决策

二、单项选择题(20题×2分=40分)

1.被称为“法国科学管理之父”的法约尔提出管理的(  )项原则。

A.8

B.10

C.12

D.14

2.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将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的美国著名学者是(  )。

A.古德诺

B.怀特

C.费富纳

D.古立克

3.美国学者高斯在1936年出版并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关系问题的著作是(  )。

A.《行政学导论》

B.《公共行政生态学》

C.《政府生态学》

D.《行政学原理》

4.组织平衡理论主要由(  )提出。

A.西蒙

B.泰罗

C.法约尔

D.巴纳德

5.我国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

A.体制改革

B.提高效率

C.依法行政

D.政企分开

6.区分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是(  )。

A.决策主体的构成不同

B.决策过程的表现形式不同

C.产生的时代不同

D.决策所凭借的手段不同

7.按照权力分配的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体制划分为(  )两种类型。

A.长制与委员会制

B.层级制和职能制

C.集权制和分权制

D.民主制和独裁制

8.行政领导不同于其他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的是(  )

A.权威性

B.强制性

C.统一性

D.合法性

9.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A.政务官实行常任制

B.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

C.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政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D.事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10.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  )。

A.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复式预算

B.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计划规划预算

C.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绩效预算

D.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零基预算

11.《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的作者是(  )。

A.戴维•伊斯顿

B.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C.赫伯特•西蒙

D.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12.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是指(  )。

A.职能监督

B.行政监察

C.主管监督

D.审计监督

13.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行政环境、(  )、行政人员和科学技术。

A.政治制度

B.行政组织

C.意识形态

D.行政文化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运行评议委员会(也称全国绩效评审委员会,即NPR)提出了(  )的改革方案。

A.富尔顿报告

B.新联邦主义

C.重塑政府

D.还权于州

15.用在行政工作中所消耗的人、财、物的总合来衡量行政效率的指标称为(  )。

A.数量指标

B.费用指标

C.时效指标

D.质量指标

16.下列部门属于我国行政内部监控体系的是(  )。

A.社会团体监督

B.新闻监督

C.审计监督

D.群众监督

17.行政效率的评估,主要是对行政产出和行政投入以及它们之间(  )的评估。

A.关系

B.互动

C.影响

D.比率

18.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的文官“政治中立”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19.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基础的是(  )。

A.彭德尔顿法

B.富尔顿报告

C.政党分肥制

D.恩赐官职制

20.《行政管理学之研究》的作者是(  )。

A.威尔逊

B.怀特

C.古德诺

D.威劳毕

三、简答题(6题×7分=42分)

1.简述韦伯的官僚组织体制论。

2.简述公共管理主要研究方法。

3.简述综视决策模式。

4.简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5.简述战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经验。

6.简述行政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的区别。

四、论述题(3题×16分=48分)

1.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一关系在企业组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2.论述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观点。

3.担当起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最佳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题×4分=20分)

1.政治行政二分法

答:1877年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他指出,政治和行政是二分的,两者间存在重大差别。后来,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进一步阐发政治与行政的区分,竭力论证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也就是“政治”和“行政”。“政治”是国家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活动;“行政”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职能分工一样明晰,因此“政治”与“行政”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调适,二者相互分离。

2.职位分类

答:(1)职位分类的含义

职位分类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是现代人事分类的一种类型。(2)职位分类的方法

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侧重职位的职务、职责与职权。在组织里面,最常用的职位分类便是部门分类和等级分类,例如人事部司理,就涵盖了两方面的分类。职位分类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职位类型,二是职位设置。(3)职位分类的作用

职位分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而具有重要的作用:①它是按劳取酬的依据;②有利于绩效考核;③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④可以提高培训效果;⑤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行政协调

答:行政协调是指对行政管理工作加以调节,引导各行政组织之间、人员之间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以便齐心协力共同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活动。行政协调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现代行政系统是一个与外部行政环境变化及信息要求相关的开放系统,它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对自身的要求,调整政府职能体系与行政组织结构,以增强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2)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政府行政系统,为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必须协调自身内部的各种纵横向关系,这种“纵横向关系”,既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政府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3)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由于行政人员所居职位、所持视角、所具有的价值取向等不同,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行政协调,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分歧,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支持,从而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实现行政运转协调。

4.行政环境

答:(1)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是行政活动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是行政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2)行政环境的特点

行政环境具有以下特点:①多样性与复杂性;②差异性;③变异性;④关联性。(3)行政环境的分类

行政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5.风险型决策

答: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决策,是指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和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决策的方案,但是决策条件中包含着不可控制的因素,某一决策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统计概率,但是并不完全可靠,因而决策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活动。在这种不可控状态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决策,但是各种方案后果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决策后果带有一定的风险。在这种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确定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是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的形成包括五个条件:①存在着决策人所企图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②存在着决策人可以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③存在着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客观状态;④各种客观状态下的损益值是决策者可以把握的,如投资决策中不同方案在某一状态(市场销售良好)出现时的预期收益值是可以测算的;⑤未来将出现哪种客观状态,决策人不能肯定,但其出现的概率,决策人大致地可以预先估计出来。

二、单项选择题(20题×2分=40分)

1.被称为“法国科学管理之父”的法约尔提出管理的(  )项原则。

A.8

B.10

C.12

D.14【答案】D【解析】亨利·法约尔是管理思想的古典理论家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是:劳动分工原则、权利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人员的报酬原则、集中的原则、等级制度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的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和团队精神。

2.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将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的美国著名学者是(  )。

A.古德诺

B.怀特

C.费富纳

D.古立克【答案】B【解析】怀特是美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威。1926年,他发表了《行政学导论》一书,主张探讨行政活动的规律,建立一个行政知识体系和一般原则。他把行政要素归纳为四部分:①组织原理;②人事行政;③财务行政;④行政法规。强调科学行政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美国学者高斯在1936年出版并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关系问题的著作是(  )。

A.《行政学导论》

B.《公共行政生态学》

C.《政府生态学》

D.《行政学原理》【答案】《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解析】美国学者高斯在1936年和1947年分别发表了《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和《政府生态学》两本著作,首次以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现象,强调结合外部环境因素来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

4.组织平衡理论主要由(  )提出。

A.西蒙

B.泰罗

C.法约尔

D.巴纳德【答案】D【解析】巴纳德是美国公共行政和组织方面的理论家,他提出了组织平衡的思想,他认为组织能否持续存在,取决于其内外部是否平衡。他认为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和管理职能之间关键,可以从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考察。

5.我国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

A.体制改革

B.提高效率

C.依法行政

D.政企分开【答案】A【解析】体制改革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通过改革,解决政府职能行使中的缺位、错位、越位和权责脱节、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6.区分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是(  )。

A.决策主体的构成不同

B.决策过程的表现形式不同

C.产生的时代不同

D.决策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答案】D【解析】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本质区别在于方式方法的不同。经验决策的主体一般表现为个体,而科学决策是集体智慧的产物;经验决策主要凭借决策者的主体素质,科学决策则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经验决策带有直观性,而科学决策不排斥经验,但注重在理论的指导下处理决策问题。

7.按照权力分配的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体制划分为(  )两种类型。

A.长制与委员会制

B.层级制和职能制

C.集权制和分权制

D.民主制和独裁制【答案】C【解析】按照权力分配的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体制划分为两种:①集权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集中于上级,下级凡事皆依据上级命令或秉承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②分权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下级在其管辖内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不必凡事请命于上级,上级对下级权限范围内的事务不加过多干预的组织体制。

8.行政领导不同于其他领导类型的最显著特征的是(  )。

A.权威性

B.强制性

C.统一性

D.合法性【答案】C【解析】统一性、执行性是行政领导不同于其它领导类型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除此之外,行政领导还具有一般领导的特征,如权威性、强制性、合法性等,它们是行政领导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

9.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A.政务官实行常任制

B.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

C.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政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D.事务官与政党共进退【答案】C【解析】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尽管有许多细微差别,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色:①实行分类管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事务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事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两者不得相互转任。②保持政治中立。强调业务类公务员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③贯彻公开、平等、竞争原则。④实行功绩制。要求必须按照公开考试的成绩录用公务员,必须按照工作的成绩提升公务员。⑤保障公务员权利。公务员除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利以外,还享有保障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权利,如:就职平等权、合理报酬权、职业培训权、带薪休假权、辞职权、申诉权等。

10.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  )。

A.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复式预算

B.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计划规划预算

C.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绩效预算

D.改变单一预算成为符合国情的零基预算【答案】A【解析】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行复式预算,即国家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形式编制。这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比较,对于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重要作用:①可以清楚地区分经常性预算与建设预算的收支情况,增强预算的透明度;②用特定的收入保证特定的支出的需要,在预算收支之间建立比较稳定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各种预算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有利于加强管理和监督;③可以清楚反映国家预算平衡状况,坚持经常性预算的收支平衡,建设性预算的量力而行;④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我国的财政管理水平。

11.《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的作者是(  )。

A.戴维•伊斯顿

B.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C.赫伯特•西蒙

D.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答案】D【解析】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著名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12.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是指(  )。

A.职能监督

B.行政监察

C.主管监督

D.审计监督【答案】B【解析】A项,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它部门实行的工作监督,它包括平行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B项,行政监察是指行政系统内部专门设立的纪律监察部门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纪律状况进行监督;C项,主管监督是指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D项,审计监督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会计和其他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独立审查、评价和鉴证的经济监督活动。

13.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行政环境、(  )、行政人员和科学技术。

A.政治制度

B.行政组织

C.意识形态

D.行政文化【答案】B【解析】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包括: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人员和科学技术。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运行评议委员会(也称全国绩效评审委员会,即NPR)提出了(  )的改革方案。

A.富尔顿报告

B.新联邦主义

C.重塑政府

D.还权于州【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府面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采取了持续性的重塑政府运动,其措施主要有:在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行政务电子化、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

15.用在行政工作中所消耗的人、财、物的总合来衡量行政效率的指标称为(  )。

A.数量指标

B.费用指标

C.时效指标

D.质量指标【答案】B【解析】A项,数量指标衡量的是行政工作完成的多少,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的行政工作的量;B项,费用指标,是指完成一定的行政工作量所消耗的人、财、物的数量;C项,时效指标,衡量完成一定的行政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长短;D项,质量指标,是衡量行政工作完成的好坏程度的标准。

16.下列部门属于我国行政内部监控体系的是(  )。

A.社会团体监督

B.新闻监督

C.审计监督

D.群众监督【答案】C【解析】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和专门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的监督。

17.行政效率的评估,主要是对行政产出和行政投入以及它们之间(  )的评估。

A.关系

B.互动

C.影响

D.比率【答案】D【解析】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评价行政系统的主要标准。行政效率的评估主要是对行政产出和行政投入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即比率)的评估。

18.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的文官“政治中立”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答案】C【解析】西方文官制度强调的“政治中立”,是指业务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必须对政党政治采取公正超然的态度,对任何政治问题都必须保持缄默。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两党轮流执政,强调行政与政治分离、公务员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政治活动;而我国公务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是指,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执行公务中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具有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的文官“政治中立”具有的本质区别。

19.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基础的是(  )。

A.彭德尔顿法

B.富尔顿报告

C.政党分肥制

D.恩赐官职制【答案】A【解析】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律》,又称《彭德尔顿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根据该法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了考试制度,排除了政治势力对公务员任命和解聘方面的干预,确立了功绩制原则,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20.《行政管理学之研究》的作者是(  )。

A.威尔逊

B.怀特

C.古德诺

D.威劳毕【答案】A【解析】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

三、简答题(6题×7分=42分)

1.简述韦伯的官僚组织体制论。

答:(1)官僚制的概念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体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2)官僚组织的特征

①等级制。在理想的官僚体系中,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行政部门从上到下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②专业分工。专业分工不仅是行政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也是官僚等级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只有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完成任务才意味着解决事务“不看人办事”,而是根据可以预计的规则。

③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现代官僚组织的主体由行政人员、物资机构和档案机构三部分构成,其中广泛、严密的档案机构则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官僚制的重要标志。

④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在现代官僚组织的实际运作中,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使组织获得了理性、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⑤专业培训。训练有素、专业精深的行政官员是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家长制和世袭制的重要特征。

⑥采用固定的薪金及按照资历、政绩晋升。正是由于职业的专职性、薪金和晋升的稳定性以及社会地位的相对独立性,才使得官员阶层能够摒弃个人情绪,安心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整个官僚体制的理性和持续性。

2.简述公共管理主要研究方法。

答:(1)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2)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

①理论分析方法

又称为规范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通过价值判断做出结论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重视价值赋予,认为寻求公正、合理的价值应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它的方法论特征是“应然性”。

②系统分析方法

是一种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共管理现象和过程,把管理机构、管理对象的各种环节、各个层次都当作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以确定最优化的目标和实施方案的研究方法。

③数量分析方法

是指在广泛收集有关公共管理现象的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通过采用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对这些数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和掌握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④比较分析方法

是指把事物不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性或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研究方法。

⑤实验分析方法

是指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公共管理的某些现象和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发现它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面貌,为科学地从事公共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⑥资料分析法

又称文献法或间接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料中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内容,从中寻求对一定公共管理现象或公共管理问题的了解、理解。

3.简述综视决策模式。

答:(1)涵义

综视决策模式,也称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由美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阿米泰·埃特奥尼首先提出。他认为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都不是纯粹的模式,试图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综视决策模式的决策过程首先确定一个较大的决策考虑的范围,可能包括一些重要的决定,也可能包括一些不重要的决定,然后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那些重要的决定上面。在备选方案的选择方面,集中注意可能的和有希望的选择,可以创造性地选择决策方案。(2)评价

综视决策模式既考虑了决策中的理性因素,主张在决策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又看到了决策分析的局限性,考虑到了可用于决策分析的时间及其他资源的有限性,因而吸收了渐进决策模式中的合理内容,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决策模式,对于现实的行政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这种决策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待于通过对决策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使之在理论上进一步得以完善。

4.简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答:非正式组织指的是在正式组织或某一集体内,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依个人的兴趣、爱好,以私人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人数弹性较大的一种群体,有着成员一致认同的不成文的规则,影响和控制着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所反映的是正式组织集体成员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1)其积极作用表现为:

①沟通作用。正式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常常是有限的,且容易受其权力结构的影响,经非正式组织实现的沟通可以成为正式组织沟通的补充。

②舆论作用。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其内部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有赖于通过舆论来加强约束力。非正式组织可以通过舆论的作用来影响其内部成员,协助正式组织实现目标。

③稳定作用。非正式组织是靠情感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它能够起到稳定内部成员的情绪,建立良好的组织气氛的作用。(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通常表现在:

①影响工作的效率。如果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同正式组织的目标发生冲突,它就会成为影响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障碍,它能够降低其内部成员对正式组织目标的认同感,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②传播流言。非正式组织内部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很容易传播小道消息与流言。

③控制内部成员行为。这种控制作用使非正式组织内部成员往往为了使自己的成员 顺应非正式组织的标准,不得不采取一种从众行为,这很容易挫伤个人的积极性。

5.简述战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经验。

答: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1)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都深深植根于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中,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美国历史较短,没有传统的包袱,法制比较完备,行政组织较为规范化,加之经济发达,注重行政学研究等因素,形成了其行政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节约政府开支,提高行政效率,贯彻科学的行政管理原则。英国历史悠久,传统的作用很强大,其行政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平稳过渡,它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性的、激烈而全面的改革运动,而只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灵活地阶段性地进行一些改革。(2)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在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西方国家大都强调改革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坚持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日本每次的削减定员计划都有统一规划和逐年计划,采取持之以恒、细水长流的渐减方式,因而可以较好地避免由于一次性的、大幅度的减少机构和编制而引起的震动,防止因减而复增带来的种种弊端,又能做到人员编制的“负增长”,达到压缩人员编制、调整人员结构的目的。(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前的方案论证。西方国家在进行行政改革时,都十分重视专家的咨询意见。为了保证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各国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研究行政改革的临时性委员会或常设委员会,如美国的第一、第二届“胡佛委员会”,法国德斯坦总统时期的“行政改革部”、密特朗总统时期以总统为首的“计划改革委员会”及其后设置的“公共事务与行政改革部”。(4)以立法为先导,注重法律准备。为了实施行政改革,西方国家不仅对现行的有关法规进行修正,而且还相应地制定新的法规,使行政改革有法可依。日本每次行政改革或者提出重大改革措施,都要由内阁向国会提出法案,国会通过后成为法律,然后公布实施。英国政府在行政改革中也一直强调要有法律依据,实行“先立法后改革”。美国的行政改革也是依法进行的。美国宪法明确规定,总统和政府行政机构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授予的,其一切改革活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未经授权不得擅自采取任何行动。(5)建立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推动和控制行政改革方案的实施。为了推动行政改革并控制改革不偏离预期目标的轨道,西方国家都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实施与监督行政改革的机构。英国政府的主要行政改革措施都是由内阁办公厅属下的“效率小组”、“下一步行动小组”和“市民宪章小组”来组织实施的。这几个机构各有25名工作人员,机构不大但很精干,工作人员的素质很高,效率也较高。这些小组直接对首相的顾问负责,有关报告可以直接呈送最高层。

6.简述行政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的区别。

答:(1)行政监督的含义

行政监督既包括行政机关以外的机构、团体、政党、人员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关和人员对下级行政机关和人员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监督,还包括专门检察机关的监督。(2)行政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的区别

①行政监督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行政监督对象不是指所有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而是特指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在我国主要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监督是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监督。

②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行政监督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主体和外部监督主体两大类。内部监督体系的主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如我国的行政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行使监督职能的上级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还包括从行政系统外部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实施监督的机构、组织和团体,如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执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群众、新闻媒介等,它们属于外部监督体系。

③行政监督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行政监督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二是对行政活动合理性的监督。三是对各级各类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四是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是否卓有成效地使用技能和技巧以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行政效能监察。

④行政监督的性质具有法制性

行政监督是法制监督,国家法律不仅规定了行政监督的对象、主体,而且赋予行政监督主体依法实行监督的权力,有关法律、法规还规定了监督的内容和实施办法,监督主体依据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进行检查和督促。

四、论述题(3题×16分=48分)

1.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一关系在企业组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1)概念

国家权力是所有社会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强制性的一种权力,通常把它视为一种强制力,一种暴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巩固其政权、管理公共事务的支配力量。作为宪政意义上的国家权力是近代以来反封建的产物,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

①立法权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是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它们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②行政权是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内行政、外交等各方面行政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并由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③司法权是一种判决权,是法官依照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就案件当事人提出的事实问题主张和法律问题主张在是非、曲直、正误、真假等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之间进行的辨别、选择与断定的权力。司法权的功能可以区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是指司法权直接满足一定的主要目标所具有的功能,即排除法律运行中的障碍,以维护法律的价值;辅助功能是指为了实现司法权的基本功能所需要的功能,即解决权利冲突与纠纷,实现权利的制度性配置。(2)关系

行政组织的功能是与立法组织、司法组织的功能相对而言的,是整个国家机器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立法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司法则保证法律公平的实现。行政组织的功能的行使以立法机关的法律为出发点,对其负责,并受其指导和制约;它以司法机关的强制力为后盾,并受其监督。反过来,行政组织功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行政组织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自主确定其行为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并制约和影响着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功能的实施程度。(3)在企业中的体现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确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权力构造机制,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①股东大会(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它具有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其报酬事项、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其报酬事项等重大事项决定权。

②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它直接对股东大会(股东会)负责。其成员是由股东或发起人推举,由股东会或创立大会选举产生,其中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全体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

③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全体成员选举一名监事长作为召集人,监事会享有以下职权: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监事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股东会)等。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关,分别行使决策权、经营控制权、监督权,形成了“三权分立——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这是三权分立在公司企业中的体现。

2.论述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观点。

答:(1)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渐衰退,尤其是经过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经济陷入“滞胀”状态,资本主义主要矛盾进一步激化。此时,以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和官僚制为理论基础的,以效率为中心目标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已不再适应解决时代问题的需要,以倡导社会公平为中心目标的新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

②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20世纪五十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了行为主义研究,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力求使政治学“科学化”。但政治行为主义在六七十年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行为主义方法过于醉心于定量研究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它只能解决一些可以量化的细小问题,而对许多难以量化的重大的规范性价值问题无能为力。正是在此背景下,后行为主义兴起,它重新肯定了理论研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要更关心价值问题。后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新公共行政学使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结合起来。(2)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①主张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他们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行为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经常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目的,也是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点以及与传统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差别。因此,,有必要把社会公平作为行政原理和政府目标的一部分作为政府基本的价值标准之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