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成功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01:12:5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企业成功之道”新希望案例研究组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希望成功之道

新希望成功之道试读:

总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这个西方世界眼中的“庞然大物”,高举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大旗,以不可思议的姿态和速度和平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现象,引起了中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广泛、最直接的研究集中在经济领域。这是因为,在20世纪中叶以前,大国是以军事力量为手段,以地域征服、资源掠夺为标志的;而历史走进20世纪下半叶之后,大国则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技术引领、市场认同为标志了。

研究经济,离不开对企业的关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众多企业的成功崛起密不可分。如何诠释中国企业成功的“神话”?答案颇多:政策的支持、环境的改善、广阔的国内市场、廉价的劳动成本,等等,这些都是,但又不止这些。因为这些一般的经济因素,难以对中国很多产业中出现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甚至成为新兴领先者企业的现象作出较为全面、深入、具有足够说服力的解释。如果说在20世纪初,支撑美国工业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福特的标准化及流水线生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企业则得益于丰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方式。那么,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其担此大任的管理因素又是什么呢?

2005年春节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的有关同志共同商讨,提出了挖掘中国企业成功奥秘的动议,提出从实证研究入手,系统总结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而创建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以指导企业提高竞争力。

大家达成上述共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同时有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造就了宝钢、华为、中远、海尔、联想、振华重工、万向等一批企业,它们汲取国际经验,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有不少企业辉煌一时,昙花一现。而我们对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微观层面系统的、较长时间的实证数据和综合研究严重不足,缺乏对优秀企业成功奥妙、基本经验和管理模式的挖掘与剖析。基于案例研究的中国式管理课题,通过深入探究成功企业的成功之道,对它们的管理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和理论提升,使之惠及众多企业,有助于冲破目前存在的“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还不适应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模式,企业管理理论还落后于企业管理实践”的“瓶颈”,对普遍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路径与国外企业有很大差异,照搬国外的一套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管理的全部问题。提出“中国式企业管理”这一命题,旨在探求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在资源配置和合理组织生产力方面的普适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怎样实现有效的融合,诠释企业成功的管理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中国式企业管理理论。可以说,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管理学界的特殊任务,也是不容推卸的责任。伟大的时代应当产生创新的理论,“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应体现中国国情和特色,能在理论上概括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构架和特点,反映中国企业成功的经验,而且要用国际通用的学术语言进行描述和概括,以期最终能得到国际理解和认可。

这一创意提出后,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支持,并由发改委、财政部通过国资委立项实施,名称确定为“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06年开始启动,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式企业管理背景研究、中国企业成功之道之企业案例研究、企业管理专题研究、中国式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等,最终目标是提出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和崛起的“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和理论,形成旨在促进和提高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纲要性的企业管理指导政策。

研究工作已历时4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企联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家机构组织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多所院校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究。项目开展了历史传承、管理输入、改革开放等3个背景专题研究,宝钢、中兴通讯、新希望、振华重工、用友、大庆油田、青岛港、五粮液、联想、万向、招商银行、神华、云南白药等30多家国内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以及战略管理、创业管理、技术进步与研发管理、组织与企业管理制度、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与品牌、人力资源、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等9个专题研究,为课题总报告的理论总结打下实证研究的基础。

截至目前,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的研究框架及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式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的研究框架及内容,确定为管理背景、企业案例、管理专题及中国式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等四个方面,四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组成一体。

背景研究着重分析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和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冲击、启迪和提升,深入探求产生中国式管理理念的历史文化根基以及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广泛影响。背景认知是形成成功案例和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本身亦有独立的价值。案例研究主要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进行全景式案例研究。样本企业的选取原则是:业绩业内领先,长期稳定增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有相对较大的资产规模和较强的实力;管理水平较高;注重社会责任。通过一批个案研究,挖掘企业成功之道,对成功原因、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独立形成研究成果,也为管理专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管理专题研究的任务是归纳比较案例研究结论的共性及特点,在9个不同领域内总结出相应的管理经验。理论研究则是在上述三项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成功之道及若干专题进行综合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总结、提炼,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总结出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创新地使用各种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一般规律,初步创建体现中国企业管理特色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管理理论体系。

上述研究成果将以“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丛书为载体,陆续与读者见面,大家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管理奥秘。

2.基于管理二重性的“中国式企业管理”

管理与技术和资本不同,管理不仅具有生产力的性质,还体现为一定的生产关系,因此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涉及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生产经营组织的部分,理论科学的意义比较强,具有普适性;涉及生产关系,如在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以及法律、民族、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却体现出强烈的特殊性。因此,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历史上,理性的官僚科层组织产生于德国,创新的变革理论产生于美国,强调精神力量的企业文化和严格精细的管理风格则产生于日本。这不是一种偶然,其中包含着地域、历史与民族特色的必然。

发达国家工业化期间积累的管理科学是全人类的财富,中国企业正不遗余力地从中汲取营养。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与国外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困惑以及破解的办法,几乎全部标注了明显的中国特色,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的现实规定性。

管理的二重性决定了“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存在。它存在于将管理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而取得成功的企业之中,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的普适性与理念的特殊性有机融合,往往是企业竞争力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企业管理是沿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轨迹前进的

改革开放后,企业外部环境迅速变化,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效率和活力的桎梏,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需要建立,中国企业的管理面临脱胎换骨的变革。面对经济体制转轨的大势,众多企业管理者既兴奋不已,又茫然不知所措。

1978年10月,受国务院指派,袁宝华同志曾率领马洪、邓力群、孙尚清等人组成高级代表团赴日本考察经济管理。考察期间代表团发现,中国工业企业1976~1978年所面临的情形与日本企业1945~1950年非常相似,同样处于恢复生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整顿企业管理、转变管理理念、以现代化管理改造传统管理势在必行。代表团认为,日本的文化传统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可以成为中国企业改善管理的重要途径。进入20世纪80年代,学习日本的企业管理就成了中国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的起步阶梯,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看板管理等管理方法迅速传入中国,令很多企业管理者耳目一新,纷纷效法。

1983年,时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的袁宝华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改造传统企业管理的思路,后来被确认为“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为当时以及后来的企业管理者明确了思路,把中国的企业管理引向了既要接受历史传承、又要提炼创新,既要引进学习、又要结合国情和不丧失自我的道路。自此,企业以适应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改进和管理创新活动逐渐活跃,形成了学习企业管理、研究企业管理的热潮。

回顾近30年来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的企业管理正是沿着“十六字方针”的轨迹不断取得进步的,“十六字方针”在实践中被进一步确立;很多企业遵从“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道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4.中国企业成功之道的初步发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担了“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理论研究部分总报告的撰写工作。该报告以战略和组织为中心,从企业经营多个维度的综合管理的视角,总结了中国企业在30多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中的精神、变的策略、强的领袖、家的组织、和的环境、学的创新、搏的营销、苛的运营、融的文化”。

以上多个角度的初步梳理并没有完全涵盖项目研究的各个方面,但是透过这些共性总结,仍可以一窥中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有着很浓厚的中国哲学色彩的“中的精神”,为了适应环境而高度权变的战略,以品德、魅力和愿景凝聚团队的杰出企业领袖,富有中国家庭色彩的组织控制,以共赢的政企关系、和睦的行业氛围和正面的公众形象为代表的和谐环境,以标杆模仿与整合再造相结合的创新路径,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营销努力,在严格基础上精细、高效的运营管理以及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古今、中外、个人与团队的有效融合,等等。这是我国企业成长的共同财富。“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是从实证研究入手,以案例调研为基础的,案例调研更适合于发现假说;作为互补,项目涵盖的一批成功企业的样本以及长期数据的实证研究成为验证假说的有效手段。而检验这些中国式管理规律是否具有更为普遍性的意义,则不仅有待于在多数的中国企业中观察到这些经验落地开花,更有待于中国企业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成功,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和中国品牌受到更多和持续的尊重。尽管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在美国产生,但我们对于中国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一定会成为扩大理论领域、使理论更具普遍性或者产生创造性发现的重要机会。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我们期许这些研究和总结的成果,能够为大家提供思考和实践的广阔空间,启迪今天,影响未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既从西方管理理论中汲取丰富营养,又闪烁中国人独特智慧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和模式将渐行渐成;以众多成功企业的丰富实践支撑的中国式企业管理,一定可以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陈清泰 蒋黔贵 赵纯均

简介

新希望集团(简称新希望)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是中国农牧业企业的领军者。新希望集团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所选择的60家样本企业之一。“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对中国优秀企业的深度案例研究,总结和提炼“中国式”企业管理经验和规律。入选该研究项目的样本企业需满足三个基本条件:①具有较长的企业历史,一般需在20年以上;②企业是所处行业的领先者;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重大负面新闻。新希望集团已经有27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内农牧企业的领导者,且没有重大负面新闻,因此,完全满足入选该研究项目的标准。本书是以课题组所撰写的新希望集团案例研究报告为基础形成的。

新希望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2年,这一年,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先后辞去公职,到川西农村创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筹集1000元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从养殖鹌鹑获得第一桶金。1986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视察育新良种场,并题词“中国经济的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于是刘氏兄弟将自己其后创立的企业取名为“成都希望有限公司”,以后又更名为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从此“希望”成为刘氏兄弟事业的品牌。1990年,刘氏兄弟毅然调整业务,从鹌鹑养殖转向饲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1992年,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名称的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1995年,根据不断壮大,亟待明晰产权以加速发展并适应其有序管理的需要,刘氏四兄弟按照“资产基本平分”原则,在希望集团之下分别设立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和南方希望集团,从此,四兄弟各自走上了产权更为明晰、发展相对独立的道路。

1995~1997年间,在南方希望公司的基础上,刘永好创建了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十余年时间里,新希望集团先后进入金融与投资、房地产、化工、乳业和肉食品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由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业务板块构成,集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大型农牧业民营集团企业。现在全国各地拥有企业400余家,在东南亚开办10家企业,员工6万余人。截至2007年年底,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总资产249.43亿元(其中农牧业占72%),连续5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2009年列第131位)。

目前,新希望集团携手山东六和集团、陕西石羊集团、山西大象集团、北京千喜鹤集团,共同形成强大的新希望农牧体系,致力于“打造规范、环保、领先的世界级农牧企业”。2008年该集团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合计饲料产量超过1000万吨,居中国饲料行业第一位;年屠宰和加工鸡鸭能力7.5亿只,居行业领先地位;在养殖业、乳业和肉食品加工业等领域都有重大发展。现在,新希望集团已拥有6个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个奥运品牌。新希望的“美好”牌火腿肠被评为中国名牌;“六和”牌禽、猪饲料分别被评为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国雄”牌猪、水产饲料均是中国名牌;“千喜鹤”牌冷鲜猪肉为中国名牌、2008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新希望”、“美好”、“蝶泉”均为国家驰名商标。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刘永好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0年亚洲之星”、“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2004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2005年,刘永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被评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三农人物。2007年被评为“安永企业家”,荣获2007年中国管理100“持续创价值”奖、2007年度“光彩人物”等奖项。2008年获“2008年度十大基业长青人物”、“2008年度农林牧渔业十大领军人物”等称号。[1]第1章 引言

新希望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实业经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新希望秉承“严格的专业化管理与有限的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战略,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之一,中国西南最大的乳制品、肉食品企业,同时在房地产开发和化工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在国内和东南亚共拥有400多家各种类型的企业。新希望下属子公司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权威的中证亚商机构评选为中国最有潜力的上市公司50强第23位并入选沪深300指数。新希望同时还是中国民生银行的主要发起者和第一大股东及民生保险的主要发起股东之一,新希望在上海投资组建了投资公司。新希望已连续五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新希望发展的历史沿

从1982年刘氏兄弟创业起至今,新希望经过了27年的发展,回顾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982~1986年,创业期

1982~1986年为创业期,通过养殖鹌鹑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的知识分子放弃手中的铁饭碗进入了商界,刘氏四兄弟也是如此。从1982年开始,四兄弟先后辞职到新津农村创业,依靠变卖家产所得的1000元创业资金,建立了育新养殖场。1986年,希望集团养殖的鹌鹑超过1000万只,四川新津县成为世界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他们用5年时间将原来的1000元积累成1000万元,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986~1995年,主业成长期

1986~1995年为主业成长期,希望集团在饲料产业里做强做大。80年代末期新希望的前身——育新养殖场开始战略转移,并定位于饲料业。通过聘请农业与畜牧业专家参与攻关,凭借着成本优势,希望牌饲料迅速抢占成都市场,并占据了绝对优势,在之后几年里,希望开始在全国布点,新建、收购饲料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且品牌也逐步增多,除希望牌外,还有国雄、嘉好等。1995年,希望集团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评选为中国最大私营企业第一位,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评定中国饲料百强第一名。1996~2003年,多元化发展期

1996~2003年为多元化发展期,这一期间设立了新希望集团,进入金融、房地产、化工、乳业等产业,并且成功上市。

1996年年底新希望集团成立,此时中国金融业逐渐对民营企业开放,刘永好积极参与全国工商联牵头的谋办民生银行的行动,他联合多位民营企业家在政协提案设立民生银行。民生银行的成立扩大了新希望的资本规模,这样有利于主业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主业发展。20世纪中后期,中国房地产处于低迷期,而1996年,新希望抓住了机会,把集团业务向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拓展。1998年,集团投资12亿元与成都统建办联手开发当时成都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锦官新城,标志新希望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1997年,经过一年的国内外市场调研和座谈商讨,刘永好决定正式进军化工行业。2001年下半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出于对新希望财务整合的考虑,由新希望控股的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0月完成对四川阳平乳业公司的并购重组,由此进入乳业,目前乳业已经是新希望重要的业务板块。1999~2004年,国际化发展期

从1999年4月开始,新希望先后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河内投资了近1000万美元兴办了两个饲料厂,成为越南饲料业第一品牌。2001年年末又在菲律宾投资近300万美元开办了国外第三家饲料企业,同时在委内瑞拉开始实施“新希望实验农场”项目。从2003年开始,新希望集团的两家越南饲料企业逐步实现盈利,其中河内饲料公司的盈利水平与国内同等投资规模的企业相当,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05年至今,“打造世界级农牧业企业”战略实施期

经过27年的发展,新希望已逐步成为以农牧业为根基,适度多元化发展,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根据新希望发展规模和海外市场发展状况,集团董事会在2005年年初适时提出了打造“规范、环保、领先的世界级农牧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用五年时间将新希望打造成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1]本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马骏和周燕共同完成,周燕执笔。对新希望已有的研究综述

尽管新希望声明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对集团进行有关研究,但对于新希望集团的研究著作非常之多。这些作品各有侧重,总体来讲都将新希望作为中国成功企业的典范,从战略演变、营销、国际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述。下面选择其中几个作为代表,借此反映外界对新希望集团的普遍认识和看法。《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李津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该书分为四个章节:“走近民营巨匠”、“解密大陆首富”、“披露战场风云”和“刘永好如是说”,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希望之路》,姜念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该书主要讲述了希望系企业集团的创业、崛起和嬗变过程,并用较多篇幅描述了新希望的资本运作和业务发展。《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民营企业管理实务丛书》,李亚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其中一章“新希望集团的控制机制”以新希望作为案例,探讨作为民营企业的新希望的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的关系,剖析其家族治理、人才治理和产权治理等。《大赢局》,于反、袁建材编著,青岛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本书第五章“希望:从东方崛起的新希望”,介绍了新希望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希望的三张王牌——产品、品牌、资本”,“多换思想少换人”的“精细化管理办法”,“对资本运营的深刻理解”,“实行产权明晰化,消除家族企业弊病”,深刻剖析了新希望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第2章 卓越的战略决策与持续的战略变革[1]

本章摘要

从养殖鹌鹑起家,发展成为销售收入近500亿元(2008年45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新希望经历了数次重大战略变革,这些变革使新希望能够不断地突破瓶颈,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卓越的企业家个人决策和严谨的重点项目集体决策,使新希望具备了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既能把握机遇又能保证决策的稳妥性的坚实基础。

核心问题

新希望经历了哪些重要战略变革?新希望有哪些战略决策的方式?在战略变革过程中,新希望的组织结构如何演变?

本章以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企业之一——新希望集团作为窗口,从战略演变、战略决策以及国际化战略等几个方面,总结新希望集团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过程中战略管理的经验及路径,从而为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一个典型的案例样本,并从中提炼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若干经验及特色。本章主要是根据调研前期关于新希望二手资料的查阅以及对新希望(总裁、副总裁、总裁助理)、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董秘、海外事业部部长、投资发展部部长)、新希望乳业控股公司(总裁)、公司的高管访谈以及新希望所提供的资料撰写而成。

新希望的宗旨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并在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演变中体现出了其战略管理的成功之处:①与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紧密结合,顺势而流,抓住机遇;②卓越战略家方式,规范、科学、严谨的重点项目决策流程;③创新——做产业链,技术服务在农民家;④不断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变革;⑤引进并根据自身特点改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培训大学生计划大学生——人才储备,顾问制形式的高管引进模式;⑥社会责任感强,时刻心系客户;⑦构建并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由营销市场导向转向服务导向);⑧主张并实行强强联合,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客户学习,向合作伙伴学习。

通过对新希望战略演变过程以及多元化与国际化战略的研究,试图以新希望作为窗口,回答以下三个中国企业面临的战略管理问题:(1)中国企业的战略演变受到哪些因素的驱使?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企业的战略是如何伴随着行业政策、行业竞争状况而不断转型的?(3)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哪些困难企业如何克服,以及企业国际化成功模式怎样?

通过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试图研究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影响战略管理的模式及演变的基本因素,中国企业在战略思考和战略决策方面的特点和成功经验;研究中国企业国际经营的成功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因素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融入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新希望现有的业务组成

新希望集团经历了从1982~2009年的27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有限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主要涉及四个板块:农牧板块、化工板块、房地产板块、金融板块。其中农牧业为其主营业务,化工为第二主业。农牧板块

农牧业是新希望的基础产业,自1982年创业来,新希望一直立足于农牧产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之一。新希望下属农牧企业超过350家,其中7家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属饲料企业遍布华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地区,2008年产饲料1000万吨,2009年更达到1300万吨。新希望农牧板块生产饲料的公司有:南方希望公司下属的四川新希望农牧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76)、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山东六和集团,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千喜鹤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四川新希望农牧有限公司是新希望从事饲料产业的主要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商之一。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以及与饲料相关的科技开发和咨询服务等。公司在全国拥有2万个销售点,形成了完善的销售网络,生产能力和产销量均名列国内同行业前茅。主要产品“希望”牌饲料先后荣获包括国家星火科技成果奖在内的7项国家级大奖,“国雄”牌饲料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嘉好”牌饲料被评为“农民最喜爱的饲料产品”,公司还被农业部、[2]国家税务总局等九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希望控股的上市公司,也是希望系中唯一的上市公司,是新希望从事饲料产业的另一主要企业。截至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资产70亿元,净资产35亿元。不但在国内若干区域、市场占据领导地位,还走出国门,在越南、菲律宾等国投资兴建多家饲料企业,截至2009年,已建和在建企业10家,到2010年海外企业将达12家,这既是中国饲料工业首次把国内知名品牌和生产技术等带出中国,也是新希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

新希望于2005年4月参股山东六和集团,占六和集团近50%的股份,成为六和集团第一大股东,由刘永好任六和集团董事长。六和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养殖、兽药、生物制造、肉食品加工、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畜牧业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饲料销售量240万吨,宰杀加工肉鸡、肉鸭1亿余只,兽药销售收入1亿余元。自2005年新希望参股六和后,六和集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提高,[3]2008年六和集团饲料销售达750多万吨,年销售额达到291亿元。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是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经营与管理旗下8家乳品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保鲜奶和酸奶生产在行业中较有影响,自有奶源建设力度较大也是其经营与发展中的一个特点。2001年10月,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四川阳平乳业公司进行重[4]组,标志着新希望正式进军乳业市场。从2001年与阳平乳业各股东签约以来,凭着资本开路,新希望大肆圈地,一举收购四川华西、云南蝶泉等11家乳业企业,总资产高达12亿元,成为中国南方仅次于光明乳业的第二大乳业事业联合体。除了并购其他乳业公司外,集团还于2005年在四川省洪雅县、云南石林县建立乳业示范奶牛场。

新希望在肉食品方面所属企业有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和千喜鹤工业集团。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希望集团所属的现代化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占地200余亩,总投资近亿元,拥有员工近千名,下设20余家销售分公司和生产基地,销售以四川为中心,辐射西南及全国市场。2002年,公司“美好”牌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主要产品“美好”牌火腿肠被评为“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是西南地区火腿肠销售冠军。2008年,“美好”火腿肠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公司自2004年来连续4年进入成都工业企业50强。

新希望集团于2006年12月收购千喜鹤集团60%的股份,随后又通过增资扩股,使其持股比例达到97%。千喜鹤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集餐饮服务、肉食品加工、屠宰与肉制品加工、粮油果品贸易、进出口贸易、商业连锁、物流配送、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其下属企业北京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大型生猪屠宰技工企业之一,年屠宰生猪200万头,是驻京地区部队和中直机关肉类定点供应商;其下属企业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饮食社会化保障龙头企业;下属企业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占地478亩,是河北省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千喜鹤集团还是2008年奥运会冷鲜猪肉及肉制品独家供应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家冷鲜肉供应商。自新希望集团与千喜鹤集团联合后,2008年,[5]千喜鹤集团的销售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25亿元。化工板块

化工产业是新希望集团1999年开始拓展的新兴业务,已经成为该集团第二大产业支柱。新希望集团化工产业包括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云南新龙矿物质有限公司、江苏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甘肃新川化工有限公司以及整合中的宝硕股份(ST600155)等。

2008年,化工板块为集团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是2000年新希望集团引进国际资本,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合资组建的以生产高纯度氢氧化钾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化工企业,由新希望集团控股经营,目前,华融化工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高纯度氢氧化钾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公司注册资本1280万美元,总投资逾人民币3.5亿元,其中新希望投资3700万元,以占34.95%的股权成为华融化工第一大股东,国际金融公司出资320万美元,占25%的股份,华融化工股份以1998年建成投产的1万吨固体高[6]纯度氢氧化钾生产装置和土地等实物资产入股。公司产品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替代了进口,还出口到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2008年成都华融化工销售收入为10.33亿元,实现利润6901万元。

云南新龙矿物质有限公司于2002年由新希望集团组建,注册资本1400万元,新希望集团占71.43%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饲料级磷酸氢钙、二氢钙及白磷肥的生产和销售,是全国第二大磷酸氢钙的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根据新希望集团“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宏伟战略目标,集团于2005年9月起追加投资3亿多元对现有装置进行改扩建和工艺优化。其年产30万吨磷酸盐的生产装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同类型单体工程,并形成饲料级DCP、MCP、MDCP,肥料级DCP共40万吨的产品生产能力和30万吨硫酸自给能力,目前该公司产品是全省行业中唯一一个云南省著名品牌,全国行业标准起草单位。2009年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名,公司被云南省政府列入中小企业拟上市名录。

江苏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创立于1989年。2003年1月,由新希望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通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合资组建,注册资金8000万元,其中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080万元,[7]占51%股份。江苏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是中国农业部定点专业生产畜禽药品厂家,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兽药质量优秀企业,并承担了江苏省三药工程高科技攻关项目。江苏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成牌”畜禽用原料药和成品药是中国公认的名牌产品、农业部推荐产品、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推荐产品,曾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全国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优秀项目奖,连续7年获江苏省兽药质量优秀企业并且远销法国、巴西、德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在中国2700余家兽药企业中,江苏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被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评为综合排名50强之一。

甘肃新川化工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注册成立,是由四川新希望集团联合云南金平恒昊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德阳市茂源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德阳泰川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和德阳天久经贸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由四川新希望集团控股。该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首期通过与金川集团公司合作,通过资源及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投资6亿元兴建2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该公司将从2006~2016年结合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和金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不断扩大再生产,最终形成年产6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和80万吨硫基复合肥的生产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利税逾20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聚氯乙烯树脂和硫基复合肥生产基地之一。首期投建的25万吨/年PVC树脂项目主要生产SG-1-8型树脂产品。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注册设立了专业从事化工业业务投资与管理的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为新希望集团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房地产板块

新希望集团1998年正式投入房地产行业,现在有四川新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南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都新希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新希望实业有限公司、成都岷江新希望房地产开发公司、上海新希望置业有限公司、四川枫岚实业有限公司、绵阳大商汇实业有限公司、大连新希望花园开发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锦官置业有限公司、昆明大商汇实业有限公司、南宁大商汇实业有限公司、沈阳新希望置业有限公司、武汉新希望房产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实体。

成都岷江新希望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在1998年,由新希望集团与成都市统建办共同组建的。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占地416亩的锦官新城,并且锦官新城2001~2003连续三年获得成都楼盘销售十强。截至2009年11月,新希望集团已经开发项目超过160万平方米,房地产板块已成功运作全国优秀休闲度假社区大连新希望花园;成都首个全现房大盘、总占地面积180亩,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锦官丽城·亲水湾;成都城南高尚社区、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锦官秀城;呼和浩特规划占地635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的新希望家园;以及先后建设和正在建设的以高档写字楼为卖点的新希望商鼎国际、新希望大厦、新希望国际、新希望中鼎国际等大型商业楼宇。

上海新希望置业有限公司是新希望集团负责上海房地产开发的子公司。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四季全景台花苑”于2000年开工建设,历经4年于2004年开盘。“四季全景台花苑”的小区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公司开发的第二个项目是上海半岛科技园,该科技园是集科研、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社区,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3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以自然流畅的流线型布置的19栋独[8]立办公别墅组成。上海张江新希望企业家园占地1.4平方公里,由上海张江新希望企业有限公司建设(本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3000万元,拥有该公司30%的股权。其余三方拟出资比例分别为:新希望集团出资4000万元,拥有40%股权;林纹如女士出资2000万元,拥[9]有20%股权;北蔡镇政府出资1000万元,拥有10%股权)。

截至2009年12月,新希望集团旗下正开发、待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尚有250万平方米。大商汇是由新希望集团进行投资、发展和建设的商贸物流平台,由昆明大商汇、南宁大商汇、胡志明大商汇组成,其项目和规划设计的定位是汇集各类商品和厂商的超大型商贸、物流、交易、展示中心的多功能区,是开放、互动、一体化的国际商贸平台。

昆明大商汇是2003年新希望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超大型多元主体商业中心。总规划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由国际建材装饰城、国际综合商贸城、国际休闲美食街、国际金融商务街、国际电子数码城、国际商务公寓等六大功能板块构成,是以多个专业市场、大卖场和商业步行街为主体的复合型商业项目,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形成多种业态组合,规模效应巨大,面向西南、全面辐射东南亚地区的超大型商业中心,是目前昆明最大的灯具市场、最大的陶瓷市场、最大的窗帘布艺市场、最大的五金油漆涂料市场、最高端的卫浴厨具市场、最大的食品和副食品批发市场。昆明大商汇2005年推出的1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成100%销售率,创造了昆明商业地产的营销奇迹,同时大商汇项目在各类楼盘评选中也频频摘桂,先后荣获2005云南地产风云榜“最具投资价值专业市场奖”、2005云南十大知名建材市场、2005年度“高人气商业楼盘”、“昆明2005年十大楼市英雄”、“2005年十大风云楼盘”、“2005年度财富楼盘、超[10]级商业楼盘”等诸多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南宁大商汇是新希望集团于2006年10月投资建设的,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74公顷,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将由综合商贸城、建材装饰城、国际数码城、电器城、休闲美食街、金融商务街、国际商务公寓、机电产品城、家具工艺品城等功能板块构成,形成辐射中越和东盟的商业中心。南宁大商汇于2008年12月全面投入使用。金融板块

新希望集团于1996年进入金融行业,目前在金融方面的投资主要有四大块:中国民生银行、民生人寿保险、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和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是由包括新希望集团在内的全国多家民营企业于1994年联合发起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9年5月,宁波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将民生银行7500万股转让给新希望集团;1999年10月,哈尔滨亚麻厂以9000万股实施拍卖,新希望集团和下属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分别获得4800万股和4200万股,同月,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又受让1800万股;2000年5月,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所持2000万股实施转让,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又分别获得1502万股和498万股。2001年,民生银行成功在香港上市。上市前夕,新希望集团持股比例达到9.99%,为民生银行最大股东;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7%,为第十大股东。2003年2月,新希望[11]集团将所持有股份全部过户到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同年,新希望集团从民生银行中获得收益为1.03亿元,占当年公司净利润的83%。2004年,新希望集团通过投资民生银行又获得了1.067亿元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76.38%。截至2006年年底,新希望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新希望投资公司持有民生银行5.984%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12]同年,集团副总裁王航当选为民生银行董事。其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再次被推选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根据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报可知,新希望集团来自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为16611.56万元,同比增加5192.92万元,增长45.48%。

民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新希望集团持股6000万股,占7.2%股份,刘永好现在出任监事长。新希望集团是民生保险的发起人和倡导者,也是大股东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新希望集团持有民生保险7.54%的股份。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由新希望集团(占25%的股份)和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占75%的股份)共同组建。2004年,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出资4500万美元参股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占其19.9%的股份。主要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理财咨询、企业重组咨询、市场调查、资信调查、技术开发及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

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由新希望集团等四家民营资本和福建省国资委共同发起新设立的信托投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1亿元,外汇资本1500万美元。其中,新希望集团投资2.1亿元,占41.14%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1]本章由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田志龙教授、贺远琼、王瑞、陈维维、吴南章和肖乐乐参加完成,由吴南章执笔。

[2]四川新希望农牧有限公司.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信息网.http://www.jicha.net.cn/new2/WenDing/nanfangxi/.

[3]苏东.六和:少管理就是真管理.博锐管理在线,2006.http://www.boraid.com/article/48/48581_1.asp?size=zhong.

[4]四川大学MBA学位论文,程学义:新希望集团乳业并购战略分析,P20.

[5]常晓超.千喜鹤:乘着奥运的翅膀.中国体育招商网,2008.http://www.98957.com/show.aspx?id=895&cid=10.

[6]中国证券报.新希望与国际金融公司合资(IFC)成为华融化工第一大股东.广发证券,2000。

[7]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年度报告。

[8]把握商机顺势而上上海“半岛科技园”顺利开工.上海新希望,2005.网址:http://www.newhopegroup.com/info.asp?id=1915.

[9]张江高科.大事记录,2002.维赛特资讯,http://www.vsatsh.cn/gegu/dsjl.asp?page=9&ggcode=600895.

[10]昆明新希望大商汇项目介绍.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网。

[11]葛清.彻查民生银行股权之变.新财经,2003。

[12]新希望集团2006年年报。新希望的战略演变

公司战略会随着企业发展、行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企业必然会有其战略演变的过程。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新希望集团正是通过五次运用得当的战略转型,使新希望集团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我们关注新希望集团成功的战略演变之路,试图探讨以下问题:(1)新希望集团公司层的经营战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革?(2)新希望集团的战略演变过程中哪些是由外部环境引起,哪些是由企业内部能力驱动?新希望集团的五次战略演变

新希望集团的发展从刘氏兄弟1982年开始创业到2009年已有27年的历史。在这27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希望集团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战略演变。下面将详细分析新希望集团成立后的战略演变情况。

1.创业期的生存战略(1982~1987年)

在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大批的知识分子放弃手中的铁饭碗进入了商界,刘氏四兄弟也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氏四兄弟均有稳定工作,老大刘永言在成都906计算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老三陈育新(刘永美)是县农业局的干部,老四刘永好是四川机械干部学校的物理教师。从1982年起,兄弟四人先后辞职到新津县古家村创业。依靠变卖家产所得的1000元创业资金,建立了育新养殖场,从养殖业起步,通过养鸡、养鹌鹑,5年时间积累了1000万元。

2.定位于饲料行业的发展战略(1987~1995年)

20世纪80年代,中国饲料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国家支持发展饲料行业,另一方面国外饲料行业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开始规模扩张。80年代末期,新希望集团的前身——育新养殖场开始产业转移,致力于在饲料产业寻求发展。1987年,投资400万元,建立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资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凭借着成本优势,希望饲料迅速抢占了原先被正大集团占据的成都市场。从1989年“希望1号”饲料投入市场到1998年这一时期里,希望集团在全国布点,兴建和收购饲料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且品牌也增多,除希望牌外,还有1998年创立的“国雄”(具有发病率低、成活率高、诱食性强、增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和“嘉好”等。

1995年,刘氏兄弟对希望集团产权进行清晰的划分,在保留希望集团公司的同时,对其大部分资产进行产权明晰,分别设立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南方希望(随后注册设立新希望)四个子公司。

★案例2-1 产业转移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一向聪明过人的刘氏兄弟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养殖鹌鹑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1987年,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小兵团作战,使用刘氏兄弟的饲料和农具,在孵化率、产蛋率和饲料转换率三项指标上都比刘氏兄弟高出2%~3%。在家禽养殖和家禽饲料方面,刘氏兄弟不愿意和身边的农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两败俱伤。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将产品升级,转战猪饲料市场。

当时,有一家名为“正大”的外资饲料公司(就是著名的“正大综艺”节目的赞助方),已经占据了中国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正大”在成都投资1亿元建了一家饲料厂,虽然价格奇贵,但因为对猪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农民购买“正大”饲料还需要排长队。有些农民问刘氏兄弟:“你们为什么不生产和正大一样的猪饲料呢?”[1]

1987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将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2年之后的1989年,“希望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擅长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刘永好开始将自己的销售和广告才能“玩”大。

谁能想到,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开山鼻祖竟然是中国首富刘永好。从卖鹌鹑蛋开始,刘永好就积累了一整套散发张贴小广告的经验。“希望”牌饲料一面世,刘永好马上带着自己的小广告下了乡。“我租了一台刻印机,请一个写字好的朋友写好广告语。创意是我做的,稿子是我写的,刻是我找人刻的,贴是我自己贴的,每家每户猪圈都贴上了我们的广告。后来我们又做墙头广告。我们喊的口号,最开始是‘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后来是‘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那个时候,这种广告方式成本低,效果特别好。”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就追上了“正大”,“希望”饲料的质量不比“正大”差,每吨的价格却便宜了60元钱。

面对“希望”的不断蚕食,“正大”急了。“正大”每吨降价20元,“希望”也降了20元;“正大”咬了咬牙,再降100元!“希望”干脆降价120元!一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狂涨了3倍!刘永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打得“正大”既没有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最后,“正大”主动找到“希望”,双方达成了协议——“希望”以成都市场为主,“正大”以成都之外的市场为主。经此一役,奠定了“希望”饲料在中国猪饲料市场的霸主地位。多年之后,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央视邀请刘永好前去作为嘉宾。下属觉得要给昔日的手下败将当“绿叶”,非常没面子,但刘永好却力排众议,“正大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好好向人家学习!”

资料来源:新希望集团内部宣传资料《讲述新希望人自己的故事》。

3.多元化战略和上市战略(1996~2003年)

从1995年希望集团分立为四家公司后,刘永好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的机会,从1996年起,他的投资触角先后延伸进金融、房产、化工、乳业等领域。

1996年,中国金融业逐渐对民营企业开放,但当时国内各大银行基本上仍然只对国企贷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很大。刘永好等40多家民营企业家倡导建立民生银行。民生银行的创建,标志着新希望集团正式进军金融业。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房地产处于低迷期。而1996年,新希望集团开始对房地产进行了市场调研及分析,抓住了机会,进行了机会型投资,并于1998年,投资12亿元与成都统建办联手开发成都市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锦官新城,标志新希望集团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

1997年,新希望集团通过重组成都化工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化工行业。

2001年下半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出于对新希望集团财务整合的角度考虑,由新希望集团下属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0月完成了对四川阳平乳业公司的并购重组。外界媒体称新希望集团误打误撞进入了乳业产业,集团当时对乳业认识还不深,更没有明晰的战略和长远的规划。

截至2009年,新希望集团的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新希望集团在进入每一个行业时,除了机会型投资外,还有战略型投资。紧跟国家政策,把握行业机遇,始终相信没有亏损的行业,只有亏损的企业。

自新希望集团成立来,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产业不断做大,资金问题就成为其发展壮大过程的首要问题。于是,1999年,新希望集团投入4000万元,将旗下40家饲料企业中的4家整合为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积极上市。之所以只选择4家饲料企业上市,是由于当时民营企业上市面临很多困难。政府不主张民营企业上市,政府部门亦不很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新希望集团内部又面临资金紧张等问题。但是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有了转变,一是机制转换,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考虑与国际接轨;二是做大后解决责任问题。新希望集团上市对民企起到了一个探索性的作用,不仅增加财富,而且为中国民企发展和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做出典范和尝试性的方向,来自社会的经营管理层在企业做大做强和规范管理的过程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2.8亿元左右,2001年实施配股,实际募集资金1.85亿元,2006年发行了6亿元规模的短期融资券。

企业在经历了定位期战略和规模扩张阶段,以及国内外大量的同类企业进入饲料行业后,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原来可以获得高利润的饲料业,1998年开始利润趋薄,为了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寻求其他的行业,进行机会型投资,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驱动的结果。

中国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并壮大,一般都会进行多元化投资,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所支持的。这样可以规避风险,同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遇到资金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改革企业的制度,建立股份制,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新希望集团多元化历程如表2-1所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