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宁波的选择与构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1:10:03

点击下载

作者:闫国庆,徐侠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带一路”战略:宁波的选择与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宁波的选择与构建试读:

前言

2013年注定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征程上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年: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并在其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联通亚非欧、横跨地球周长约1/4、约9000千米的黄金腰带,串联起65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福祉与共同梦想,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潮流,承载着沿线各国和各地区共同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奏响了新时期中国全面开放的新号角,激发了全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新动力。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宁波,“一带一路”为宁波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加快构筑‘一圈三中心’”和跻身“全国第一城市方队”的宏伟目标,将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先行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当前,宁波市大力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宁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提高城市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把握重大战略机遇,亟待理论指引和支撑。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前期,一批专家从文化、历史以及考古的角度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宁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众多专家和学者纷纷献计献策,为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尤其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汇聚了大批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将宁波“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引向纵深,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成果,《“一带一路”战略:宁波的选择与构建》正是这一系列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书汇聚的研究成果既是对前期研究的传承,更是拓展和创新。从蓝图到施工,从回顾到反思,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各领域专家学者抽丝剥茧,从经贸、法律、人文交流、港口建设以及中东欧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宁波细致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港口经济圈”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等都是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更是宁波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更难能可贵的是,学者们围绕这些重大关切问题,犀利洞察了宁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本书的研究既在宏观层面指明了方向,又在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方法,可以为学者们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广大干部群众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宁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助力扬帆,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宁波、研究宁波,帮助宁波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一、丝路热点篇

地缘政治视域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张全义 王巧兰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家战略与秩序重建和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其突出表现于与我国相邻地区的冲突或危机;提出了大国导向的地区共同体或集体博弈引发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区域经济的机制或议程问题也会引发危机;就如何促进文化或文明的共融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缘政治 “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

国家战略与秩序重建同全球治理息息相关。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战略规划,“一带一路”涉及的版图之广是史无前例的。“一带一路”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另一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发展,并且辐射到非洲地区。“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涉及陆地国家,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显然,单从地理覆盖面积看,“一带一路”给我国、我国周边地区以及世界所带来的结构性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首先,我国周边地区的冲突或危机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周边地区历来是大国政治博弈或地缘政治博弈的热 点地区。若朝鲜半岛核扩散或政治危机、印巴冲突、东海和南海争议等地区危机爆发,势必波及相关国家。而由国家战略所衍生的地缘政治问题,比如欧亚大陆国家自身战略协调与倾向及其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发展战略的衔接也是冲突的主要来源。如何协调欧盟以及阿拉伯国家内部关系,如何在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进行协调,如何获得海洋国家支持,陆权与海权理念如何相互借助,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地段的合作机制又如何建立,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恰当的呼应,否则,“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会面临多方的、众多的制衡。

其次,由大国主导的地区共同体或集体博弈引发的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俄罗斯倡导的“欧亚联盟”与欧盟推进的“向东战略”之间的博弈,涉及的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与德国,如果“乌克兰危机”发酵引发美欧与俄罗斯的“冷战”,势必对“一带一路”产生重要影响。

远离中国的次中心地区也可能会衍生政治危机。比如,巴以冲突、中东或非洲大国之间的博弈(比如“达尔富尔问题”)、中亚或东欧危机(比如“乌克兰危机”)等将会延缓甚至中断“一带一路”具体战略的实施。

再次,区域经济的机制或议程问题也会引发危机。“一带一路”与既有的相关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美国主导)、双边投资协定(BIT,美国主导)、服务贸易协定(TISA,美国主导)、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美欧主导)、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盟主导)、自由贸易协定(FTA,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等的协调问题已经很明确地显示,大国围绕各自发展战略的博弈不是童话。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机制问题,比如发言权、否决权、监督与评估问题等,中日在泰国的高铁建设、中亚石油管道铺设、中柬水坝共建、中缅采矿合作等都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机制问题还涉及技术协调。在高铁、海上通道、金融秩序等方面,必须承认,大国仍然是市场、技术的垄断国。基础设施不只包括修桥建路,还包括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此外,贸易畅通以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等都需要技术协调。

最后,“一带一路”建设中还要面对文化或文明的共融问题。尽管《愿景与行动》提出了促进不同文明共融之问题,并预见性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概念,但是,由文化、文明、习俗等不同而引发的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共建“安全共同体”,实现“各美其美、自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绝非一蹴而就,涉及铁路、通信、学校、文化交流等具体项目。解决教派、教宗之间的问题,促进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将不得不提上日程。宗教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也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使我国不得不与各种“文明”打交道,着力化解多元文化或不同文明引起的冲突。

总之,“一带一路”的愿景及其实施涉及地缘政治、区域共同体建设、大国关系、文化融合等诸方面问题,只有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高行动的预见性。参考文献

[1] 赵江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标构想、实施基础与对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 刘以德.地缘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 李石凯.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9):30-40.

[5] 孔田平.中东欧经济转型的成就与挑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60-72.

[6] 丁俊发.新丝绸之路的国际大战略[J].中国储运,2013(12):30.

[7]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6-13.

[8] 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30.

“网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

[2]徐 莹 陈莎莎

摘 要:“网上丝绸之路”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渠道和扩展了空间,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和延伸了“网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宁波跨境进口电子商务目前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是跨境出口电子商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解决宁波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检验检疫难、通关难、支付服务配套环节弱、信用体系和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建议:找准自身定位,打造中国—东盟跨境贸易圈;建设“港口经济圈”,推进“甬东盟”贸易物流线;完善与丝路各国相对接的支付体系,健全电子外汇监管机制;与海上丝路各国统一建立信用规则;提升面向“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水平;培养满足“网上丝绸之路”各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人才;建立符合“网上丝绸之路”各国跨境贸易需求的物流系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网上丝绸之路” 港口经济圈一、“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我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

1.“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

目前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1月4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2.“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中国有效地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了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自贸区升级为标志,双方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政治关系。(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1.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

所谓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是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一种较为高级的形式,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新型贸易形式。按照进出境货物流向,跨境电子商务可分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模式主要有外贸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B2B)、外贸企业对个人零售电子商务(B2C)与外贸个人对个人网络零售业务(C2C),并以外贸B2B和B2C为主;进口模式以外贸B2C以及海外代购模式为主。按照运营模式,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可分为跨境B2B贸易服务和跨境网络零售两大类。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表1 跨境电子商务的三种主要模式资料来源:改编自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商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22-31.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金融危机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紧缩,国外大额交易的需求量不断下降,中国的出口增速渐缓,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不到10%。然而,危机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转机,长期以来的“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在这场危机中逐步被数额小、次数多、速度快的订单所取代,跨境电子商务因此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契机。

3.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数据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9%。随着国家跨境电商利好政策的先后出台、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推动及行业产业链的逐渐完善,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多家,平台企业超过1000家。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中进口占比15.2%,出口占比84.8%。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进口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涨,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进口的份额占比将不断提升,但由于跨境电商进口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跨境电商进口份额占比将保持相对平稳缓慢的提升。从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看,目前,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3.9%,占据绝对优势。由于B2B交易量较大且订单较为稳定,未来跨境电商交易中B2B交易仍然是主流,但随着跨境贸易主体越来越小,跨境交易订单趋于碎片化和小额化,未来B2C交易占比也会出现一定的提升,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中B2C交易占比将达到10%左右。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为此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2012年3月,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要求重视电子商务对对外贸易的作用。

201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促进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国六条”,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并首次定义了外贸综合服务行业,这有利于解决出口融资、通关、退税等问题。

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明确了七条支持措施,包括确定电子商务出口经营主体、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并进行专项统计、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支持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正常收结汇、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实施适应电子商务出口的税收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

201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支付宝、财付通等1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成为首批获得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资格的企业。试点支付机构为客户集中办理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货物贸易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1万美元,留学教育、航空机票和酒店方面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万美元。目前该试点已扩大至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5个城市,涉及企业共22家。试点地区、试点业务品种、试点的资金上限等将来有望进一步扩大。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要出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措施,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各类国际营销网络。

2016年1月1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合肥市、郑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海关总署积极发挥电子商务全程数据留痕、可追溯的特性,创新理念和方法,改革通关监管模式,加快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如2012年2月,跨境电子商务在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地开展试点。出口方面,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管理模式,解决电商出口退税、结汇问题。进口方面,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建立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便利国内消费者购买国外优质商品;建立直购进口模式,打造阳光跨境直购渠道。目前,除第一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外,广州、深圳、长沙、苏州、银川、平潭、青岛、烟台、长春、哈尔滨、牡丹江等城市也获批为试点城市,试点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年7月1日,海关总署在东莞启动了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试点工作。该平台可对接海关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新型监管模式,实现电子口岸与电商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实现阳光化通关,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结汇退税。传统监管模式下,跨境电商交易商品一般通过商业快递公司、邮政包裹等物流方式由物流公司负责报关出口,企业无法出具一般贸易通关单、办理结汇退税,交易额无法纳入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该平台的运行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三)“网上丝绸之路”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关系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已提到要加强“五通”。“五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互联互通,增进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经贸往来。而我们认为,“互联互通,服务普惠”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核心原则,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互通是促进“五通”战略的利器。互联网是最高效、最快捷的信息沟通平台。通过网络互通,增进“一路一带”相关地区的信息联络,能够促进政策互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做好网络互通,有利于跨境跨地区了解对方的政策,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策互通。做好网络互通,搭建网上交易平台,能够便利“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的商户互通商品信息,扩大商品信息发布范围,促进相互之间的经贸往来。做好网络互通,搭建网上支付平台,也有助于促进跨境跨地区的货币流通,更好地发挥网络金融对于经贸往来的润滑剂作用。做好网络互通,搭建网上信息资讯平台和社交平台,便于各国各地区民众获取新闻信息、文化资讯,将大大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促进民心相通。

电子商务企业是信息时代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最早践行者。近年来中国电商行业的海外拓展中,网上贸易“一带一路”格局正在初步展现,以中国为中心,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品经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线下物流,流通辐射到中国周边的俄罗斯以及东南亚、东欧、中亚、北欧国家。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贸易平台速卖通用了5年时间,成为俄罗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购物网站。“网上丝绸之路”最初是由电子商务企业敦煌网在2011年提出。它的主要目标是,搭建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政府与互联网企业目前正在联手搭建“网上丝绸之路”,让过去在线下流动的贸易流、数据流、信息流等通过网络,与传统形式的“一带一路”部署形成合力。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4年年初阿里云和海南合作建设中国首个数字互联网城市开始,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间逐步启动了与云南、广西、新疆、甘肃等12个省区市的战略合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一套“政府搭台、企业落地”的合作模式。

学术界和理论界对“网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2014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网上丝绸之路”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对“网上丝绸之路”的认识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会展、教育以及现代科技、产业等信息有机融合,率先打通信息流,继而促进和带动资金流、物流的发展。

我们认为:“网上丝绸之路”是对传统丝路的扩容和创新,添加了更为丰富、独特的全新内涵,关键在于创建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数据平台,为各类商品提供海关、交通运输、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咨询、翻译等一站式信息资源和服务(见图1)。经济意义上的“网上丝绸之路”,从远期和整体看,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网经济、贸易与金融平台;从近期和核心看,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网上丝绸之路”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渠道、扩展了空间,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和延伸了“网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图1 “网上丝绸之路”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关系二、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海关总署联合组织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宁波与上海、重庆、杭州、郑州一起被列入全国首批五个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其中宁波保税区承担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海曙区承担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业务试点。此前,2012年6月8日,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已正式启用。

宁波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按照B2C业务模式,允许保税区电商企业进口特定商品,以货物方式申报进口,进入保税区进行保税仓储,待网络订单生成后,以个人物品方式申报出区,由电子商务企业代办申报通关手续并缴纳行邮税。相比于邮包空运进口方式,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模式以大批量海运集装箱进口,以保税区为基地开展电子商务进口分销,在综合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将为国内消费者跨境网络购物开辟一条透明、阳光、便利的通道。相比“海淘”和“代购”,对商品进行集中采购的方式下,商品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大幅下降,而商品的进口、检验检疫、网上销售,经过全程的阳光监管通道,商品品质得到了保障,售后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同时,试点还将促进传统进口企业的转型,将进口商品通过国内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给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主导权将从国外电商向国内电商转移。

2013年9月,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方案获批。继列入国家首批试点城市后,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再传捷报。海关总署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市开展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相关项目。宁波力争到2014年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进口商品分销中心和电子商务出口基地。

根据试点方案,宁波市争取用两年时间初步实现货物进口分销监管政策、货物出口贸易及通关方式的创新,通过海关总署的验收;两年后,根据试点运行情况,逐步扩大货物进口分销监管政策和货物出口贸易方式创新的覆盖面。相关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监管细则和操作规程正在制定中,同时将筹建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以尽快开通海关行邮业务。

目前,宁波市已确定在宁波保税区和海曙区分别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进口和出口试点。其中,宁波保税区旨在打造电子商务进口商品分销基地,利用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推进进口食品、消费品跨境贸易便利化。同时,在海曙区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基地,实现电子商务企业办公、仓储和物流的集中运作。

宁波市两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先行试验区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宁波保税区制定了进口B2C业务试点模式,以货物方式申报进口,以个人物品方式申报出区,定期集中缴纳行邮税;打造政务、物流和交易结算服务平台,出台扶持政策和相应监管办法。海曙区则在机场路1000号建设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土地面积20亩,主要承担出口电子商务试点。

2013年11月,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正式进入进口实单试运行阶段。2013年11月,宁波海关举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关企签约仪式,宁波摩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顺利通过审核报批,成为宁波首批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试点企业,并会同海关和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书,7家企业中4家为贸易公司。

2013年11月27日,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进口报税备货模式业务在宁波保税区正式启动,试运行当天共审核放行进口报关单166票,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市)、295个地级市的17855名消费者通过跨境平台进行了商品购买。

2015年10月28日,为加快推进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等文件精神,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甬政发〔2015〕122号)。(一)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宁波市由于电子商务基础扎实,潜力巨大,行业应用深入广泛,网购发达,早在2000年就被列为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09年宁波以良好的发展外贸B2B环境被列入“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地区”;2010年宁波与其他7个城市获颁“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奖”;同年,宁波市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1年,荣获“中国服装电子商务最佳示范城市”称号。

宁波跨境电商试点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经从刚开始的业务量不增长到近期的跨越式增长。商品种类不仅更加丰富,覆盖面也更广。据统计,宁波跨境电商备案商品种类不仅包括尿不湿、奶粉、食品饮料等快销商品,还包括奢侈品包、品牌童装等商品,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1.宁波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成绩喜人,发展潜力大

相比海淘购物方式的收货等待时间长、售后服务无法有效保障、有偷逃进口关税嫌疑等缺陷,跨境电商进口试点以其阳光化操作、物流迅速、售后服务好、价格实惠、货品来源正宗且热门商品多等优势受到网购一族的喜爱。自2013年11月27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在宁波保税区试运行以来,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知名度迅速提升。2014年3月4日,海关审核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突破首个1万票。之后每个1万票用时从最初的45天逐步缩短至现在的10天以内。

截至2014年年底,宁波市共有117家电商企业、2家仓储企业和4家物流企业获得试点资质,海关审核通过备案商品5873种,实际上架销售商品近4000种,其中签约电商企业累计备货3亿元,形成了以母婴用品为主,涵盖保温杯、食品饮料、厨卫用品及小家电的商品体系。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主要指标在全国6个试点中名列前茅:一是备货商品货值较高,签约电商企业累计备货达7000多万元,2个放置高层货架的专用仓库(共11000平方米)全部堆满了货物;二是销售额较高,海关审核通过进口申报单突破10万票,销售额达2858万元;三是消费者覆盖范围较广,通过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的5.5万名消费者已覆盖内地所有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据宁波海关统计,2014年宁波海关共审核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144万票,销售额达3.7亿元人民币,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1.9万名消费者通过跨境平台进行消费。其中,第四季度因受多个节日促销的影响,销量增长迅猛,总销售额超过2.8亿元。母婴类商品为跨境主打产品,全年共销售尿不湿2.5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7.6%;销售奶粉0.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0.8%。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17家电商完成签约,其中79家已正式上线运营,备案商品近8000种,上架销售商品超过5000种。据宁波海关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12月28日,宁波跨境进出口合计10.3亿美元,其中,跨境进口约9.4亿美元,跨境出口约5.9亿美元。

被誉为“阳光海淘”的宁波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自2013年11月27日在宁波保税区启动试点,2014年就开创了四个“全国第一”,分别是经营商品种类最多、发送包裹最多、消费者人数最多、商品货值最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企业共有试点电商163家,实单运行的电商企业有98家;购物消费者155.6万人次,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发货263.5万单,累计货值为6.94亿元;实现备案商品11848条,涉及325个HS编码,既有尿不湿、奶粉、食品饮料等快销品,也包括奢侈品包、家用电器等商品。

(2)服务模式创新,平台规模效应显著

消费者在享受从国外购买产品带来的多选择、高品质、价格优等实惠的同时,也饱受运输周期长、风险大、维权难等问题的困扰。为了给“海淘族”提供一个通畅安全的购物渠道,宁波“保税进口”模式跨境电商平台悄然登场。2013年11月27日,首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包裹从宁波保税区配送出仓,标志着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正式上线运行。运行首月,商品订单数达到2375票,销售额50万元,共有来自全国62个城市的1441名消费者下单购买。短短半年时间,商品订单总数升至4.7万票,月销售额突破500万元,销售总额突破1500万元,全国有来自31个省区市的2.2万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宁波跨境电商试点政策有四大优势:商品税率按照行邮税征收,且行邮税额在50元(含50元)以下,海关予以免征;物流配送成本低,宁波保税区跨境进口贸易电商货物主要通过批量海运方式运送,运费等成本及国内仓储配送成本相比海淘国际航空直邮方式的综合成本要降低90%;通过跨境电商网购时间短,货物已按一般货物先期运入保税区内进行保税仓储,网购成功后配送周期仅1~3天,相比海淘配送时间1~3个月大幅缩短;售后服务好,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对企业诚信及商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货物在保税仓内存量充裕,对于客户的退换货服务响应更为及时。

目前,宁波跨境电商主要以母婴用品为主,例如尿不湿、奶粉、奶瓶、卫生巾等,这类商品需求量大,且进口商品品牌口碑较好。与同类进口商品比较,由于减少了中间渠道,并且消费者直接以个人物品形式清关,价格便宜很多,而且支持退换货,售后也有保障。一些国外品牌商和大型零售商有意在宁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通过搭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打通了电商网站与海关通关数据对接和交互通道,实现商品订单、支付单、运单的实时对碰,确保商品备案、上架、销售、仓储、配送全过程监控,将海关通关系统与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联动,实现对保税、仓储货物、跨境电商商品库存数字化监管。

2.宁波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3年,我国出口额列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进入活跃阶段。江西、湖北和新疆等省区的出口增速分别约为9%、8%和11%。此外,重庆、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6个省市外贸增速都在15%以上,合计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5.7%,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人民币被动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宁波外贸进出口由增转降。来自宁波海关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4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77亿元,同比下降了0.8%,较全国平均值低6.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573亿元,同比下降了14.6%;出口1304亿元,同比增长了6.8%。

宁波外贸出口市场仍以传统市场为主。2015年前4个月,宁波对前三大市场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出口343.8亿元、274.6亿元和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16.7%和14.8%。作为宁波市的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速均减缓。其中,机电产品出口711.5亿元,同比增长6.2%;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具、鞋类、箱包和玩具六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实现出口345.3亿元,同比增长3.5%。

2015年1月至4月,宁波市前十大进口来源地中,仅韩国、沙特阿拉伯保持增长。前三大进口商品机电产品、初级形状塑料和废金属,分别进口100.8亿元、84.5亿元和4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13.6%、1.8%和27.8%。大宗散货进口下降明显,并带动整体进口下降,其中铁矿砂下降42.5%,煤炭下降22.3%,初级形状塑料下降1.8%,未锻轧铜及铜材下降22.7%,天然橡胶下降23.7%。

海关总署的资料显示,2015年4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是35.9,较3月下滑了2.3,连续2个月出现下滑,表明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出口好转势头并不稳固。宁波的情况也差不多,2015年4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是491.7亿元,其中出口336.7亿元,虽然进出口和出口额环比分别增长27.5%和48.2%,但当月进出口额同比却下降了9.5%。(二)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

1.网络基础设施良好

宁波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光缆为核心,以卫星通信网、微波数字通信网为补充的网络基础设施;建立起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交换中心、电子口岸在内的一系列运作有效、架构完善的支撑基础;建立并完善发展网上交易市场所必需的一系列配套设施,如企业征信系统、电子支付体系、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技术平台、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安全评测中心等。此外,宁波还建成宁波市政府数据中心、宁波市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平台、行业网站技术平台和世纪互联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顺利投入运营,为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999年,当大部分中国人都还不知道网络购物为何物时,宁波的“82生活网”就开始了网上运营。2001年4月,联合国在宁波召开“政府与电子商务发展国际研讨会”,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还发来贺信。当时宁波已经是国家信息产业部(那时候还没有工信部)确定的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宁波市电子商务基础扎实,潜力巨大,行业应用深入广泛,网购群体众多。2000年被列为电子商务试点城市,2009年宁波以良好的发展外贸B2B环境被列入“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地区”,2010年宁波与其他7个城市获颁“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奖”,同年,宁波市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1年还荣获“中国服装电子商务最佳示范城市”的称号。浙江省政府提出“电商换市”的战略决策,2013年海关总署正式批复宁波等5个城市首批开展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4〕6号)指出,电子商务是宁波经济提升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人员素质高、附加价值高和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等特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经济的战略举措,是打造宁波经济升级版最适合、最现实的选择。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作为突破口,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商业模式,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2.港口优势明显

宁波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形交汇处,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建立了紧密广泛的通航通商合作关系。港口是连接各类经济资源的重要枢纽,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开放性、国际性、带动性。谁拥有世界级强港,谁就能掌握配置全球资源的主动权。因此,宁波要大力构筑“港口经济圈”,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指出,宁波要充分利用好开放和港口优势,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在浙江考察时,希望宁波、舟山共同打造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成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两只“龙眼”之一。2014年8月,宁波市委召开专题学习会,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论述,全力推动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扩大港口的辐射力,加快打通宁波通往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的铁路大动脉,加快中西部地区以及中西亚、中东欧国家陆相腹地开发,推进“甬新欧”贸易物流线建设,使宁波港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港。宁波将把做优做强临港产业、提升港口经济带动能力,作为打造“港口经济圈”的重点,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紧密衔接的发展链条。宁波将在建设“港口经济圈”中,推进国际经贸大合作、人文大交流,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和资本技术合作,增强跨国经营的能力。宁波港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宁波可以辐射至整个长三角和华东地区,为科学规划、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市场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3.工业经济基础好、产业经济发展好

宁波是国内历史悠久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美华书馆。改革开放后,宁波凭借着早期技术和资本的有效积累,依托深水良港和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真正意义上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工业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和综合竞争力显现的主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在55%左右。从绝对值看,2010年宁波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是1978年(8.6亿元)的近300倍,完成工业总产值13171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2倍。近几年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达到55%以上。目前,宁波市60%以上的税收来自工业,200多万个就业岗位来自工业,40%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务工收入。宁波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制造业中心和全国的工业大市,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改善。2012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1148亿元和65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和2.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每年11.3万元,比2005年提高了68%。工业产业结构加速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5%和32%。209种工业产品销售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其中135种产品居同行业首位。2010年宁波市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2000家,是2005年的1.6倍,销售收入超十亿元企业110家、超百亿元企业10家,均为2005年的2.5倍。

第三,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目前,全市有209种工业产品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其中135种产品居同行业首位。宁波市的文具、模具、注塑机、厨具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宁波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厨具之都”。

第四,工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企业不断冲破禁锢,逐步建立了以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企业产品创新为主体的综合创新体系。企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从2000年的92家增长到2009年的615家,增长了6.7倍。宁波已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97个、中国名牌产品61个,国家级品牌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道路,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专利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三。

第五,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更趋集约化和合理化。宁波市共形成近150个块状经济,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近90个,多年居浙江省首位。

4.保税园区优势显著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宁波长期走在全国对外开放前列。近年来,宁波发挥区位和港口优势,结合多项改革政策试点的实施,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便利化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先行先试的充足经验,初步为谋划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奠定了基础。

外贸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宁波先后开展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国家航运交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宁波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和检测维修功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获批国家级创新试点,融资租赁、股权投资、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根据新型贸易功能拓展和企业发展需求,推进商事登记和投资便利化试点,开展“一址多照”试点。实施企业经营范围核准制改革,放宽对内资企业从事一般经营项目的限制。

口岸监管模式不断优化。为优化创新货物通关通检模式、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宁波海关推出进出口预约报关、分类通关、无纸化通关等通关模式改革,启动实施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试点,实行分类监管和风险管理;检验检疫实行“提前申报、分类堆放、前置处理、集中查验、卡口放行、目的地检验”管理机制,实施进境商品预检验和“集中报检、分批核销”等检验新模式;宁波海事、边检推出港区“一港通”等便捷服务。外管部门完善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外汇收付结算便利化举措,扩大融资保险业务,争取开展外汇主体监管改革试点。宁波市针对重点企业和商品开展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对进境货物实行“提前报关、货到验放”,对出保税区货物实行“分送集报”;对进口货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开箱查验、一次放行”一站式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对部分商品试行属地检验。开展全国首个“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试点,创新一体化监管、一站式通关模式,打造多功能贸易便利化平台。一体化大通关加快推进,宁波与长三角城市通关协作机制不断深化,宁波港与长江干线港口和内陆“无水港”合作加深,口岸环境高效通畅便捷。

区港联动深化推进。宁波市探索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与港区的一体化放行新机制,调整宁波口岸海运进境货物放行模式,关、检、贸、运一体化便利程度得到提高。实施区港联动试点,设立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完善港口口岸功能,宁波口岸、梅山口岸先后成为全国第七个水果进口、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同时探索将保税功能向港口码头延伸,促进大宗商品保税贸易业务发展。深入推进区港联动,深度挖掘和创新特殊监管区政策,国际中转、集拼、分拨、保税物流业务和物流增值服务发展良好。宁波保税区自2013年11月启动进口保税备货模式业务以来,物流仓储基地已投用2.4万平方米跨境仓,配套建成1.7万平方米的跨境货物存储仓。同时,保税区聚集了130多家仓储物流企业,保税仓储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首期运行的保税仓库面积也有9000平方米。

5.网络购物消费群体庞大,市场潜力大

2012年前11个月,浙江省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1861亿元,同比增长112.5%。2012年零售总额超过2000亿元,省内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达1268亿元,增长68.8%。截至2012年6月末,浙江省开设各类网店80多万家,约占全国的12%;在各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210万家(含个体工商户),企业比重达65%;浙江省参与网络购物的人数达1500多万人,成年居民网络购物普及率达49.5%。

6.外贸产业突破性发展,外贸平台企业异军突起

外贸企业是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和普及的最有力的推动者。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并打破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壁垒,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捷的方式将信息发布到全球,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国际贸易一直是最能体现电子商务作用与效益的应用领域,利用电子商务,可大大减少贸易中间环节,扩大贸易机会,加快接轨国际市场。

2013年,宁波外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宁波由此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后第三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宁波正按照宁波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要求,继续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努力向着“外贸强市”和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市,外贸一直在宁波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几年,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货币汇率频繁波动等因素,宁波外贸形势一度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宁波市提出了“外贸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增促帮扶措施,努力推动宁波外贸企业从“千军万马”向“精兵强将”转变。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信息技术变革与投资报酬递减的双重挑战,宏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应建立在微观市场主体加快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基础之上。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型发展模式,代表着企业战略转型与业态创新的方向,为平台参与各方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开辟了新的路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企业开拓市场的难度明显增加,但一些平台型企业却逆势上扬,实现快速增长,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经营业绩。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有的企业专注于新产品、新服务研发,也有企业运用网络创新、建设各类平台,因为任何产品、服务都需要通过平台才能更好地展示,从而实现交易。

平台企业发展很快,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各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不断创新,由平台企业衍生出的平台经济产业已是大势所趋。据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消息,2012年全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逾万亿元,居全国首位。其中,宁波是国内同类城市中电子商务的佼佼者。宁波拥有中国文具网、宁波模具网、中国废品网、中国海商网等各类行业门户网站。

港口优势和外贸的发展,已然使宁波成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摇篮。2013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破千亿,达到10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出口额657.1亿美元,同比增长7.0%。宁波海关的统计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55.7亿美元,同比增长5.4%。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领跑宁波市外贸,累计已有2.25万家企业获得外贸经营资格,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898家,其中出口实绩企业12553家,进口实绩企业5106家,分别比上年增加985家、849家和225家。中小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3352亿元,同比增长10.9%,高出全市进出口增速6.7%,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7.1%。三、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策方面

1.专项扶持政策亟待制定

跨境电子商务还处在试点阶段。宁波市有较好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针对第三方支付、大宗物品交易、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扶持政策比较完善,但专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及其支撑行业发展的政策还比较少。

2.业务范围界定不清

当前,政策中明确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包括自建平台、自建网站、借助第三方平台三种模式。而海外跨境电商,严格来说,应该是B2B2C,或者是F2C模式,并不能直接体现在以上三种模式中。因为从中国到目标国仓库环节,是以传统一般贸易的形式来实现的。

3.通关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亟待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0年发布公告:个人邮寄进境物品,进口税额在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个人邮寄出境物品,出口税额在20元(含2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跨境电商目前以小额交易为主,通关方式主要靠物流公司,无须如传统大额外贸出口一样报关。但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大额交易逐渐增多,进出口的货物超过海关规定的免税数量或金额时按照要求申报,会涉及一系列烦琐的手续和较大的开支,因此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额和贸易数量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邮政局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跨境贸易电商通关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以及相关的邮件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确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机制,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以中小额交易为主,很多平台都是从传统工厂和国内贸易的企业转型而来,过去主要靠仿制品牌商品的外观及设计加上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国外客户,而跨境电子商务对产品专利的保护和需求远远超过境内电子商务,并且仿货的做法会造成平台无法持续吸引客户,降低平台的公信力。作为当前外贸新形势下的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长期的发展,必须帮助国内的自有品牌上线销售,抵制仿货带来的各种问题,建立直通海外的销售渠道。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减少渠道环节,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展开国际合作,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技术方面

1.跨境电子商务支撑平台运营模式不确定

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跨境购)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构建的,当前平台运行维护费用由政府补贴,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免费入驻平台。随着政府补贴的减少,如何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营是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