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4:53:06

点击下载

作者:朱文忠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试读:

前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2007年至2011年,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在我国15所高校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一个单独设置的独立本科专业,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率先成功地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下自主设置了商务英语研究硕士学位授权点。伴随着商务英语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获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变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本文研究认为,从理论脉络上分析,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分支,经历了六个基本发展阶段,目前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而当前阶段商务英语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商务英语独立学科体系与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和完善。

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甚至ESP教学模式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区别性特色。如: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它不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专业知识基础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具有独特性,如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总体上语言类课程占70%左右,商科类课程占30%左右;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法具有独特性,如全英或双语教学成为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具有特殊性,如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主流等。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本身及所培养人才的复合性特征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能够获得官方与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基本原因。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商务英语教学与管理模式认可度较高,商务英语学生外语素质较高,以及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这些结论表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应该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研究,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意见,用于科学指导本专业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和评估机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本研究成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部分内容吸纳了众多学者的观点,这些观点大都在文献或内容中加以提及。其中,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研究成果中,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基本观点主要参考了翁凤祥、彭川、易雪飞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本书作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系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和2010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商务英语研究硕士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本书也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项目成果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2011年6月

第一章 导论

(一)本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在西方,20世纪后半叶,语言学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即学界开始把注意力和焦点从描述、界定语言用法的规范法则转向研究和探讨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实际应用方面来。于是所谓的专门用途英语(ESP)便与时俱进应运而生了。商务英语就源于这个时代的西方国家,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Hutchinson & Waters,1987; Ellis & Johnson,1994),它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步伐而诞生的一门特殊的应用语言学学科。目前,商务英语在中国正在成为一门包括语言和商务两个领域,理论基础涉及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

目前,国际上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机构,在中国已经有800多所院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或课程。随着经济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定期举行主任联席会议和全国学术研讨会。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全英(双语)教学,努力使5%-10%的课程能用外语授课,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所有这些均突显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伴随着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三所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及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率先在外国语言文学下自主设立独立的商务英语研究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截至2010年9月全国已有15所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我国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日趋完备,但对商务英语理论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因此,及时开展本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内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研究成果滞后的大背景下,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先进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题,及时总结和反思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推动全国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商务英语概念界定

近年,学界对高校商务英语概念进行了不断探讨,不同观点颇多,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现有主要学者及其观点的回顾与反思,认为商务英语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扩大化,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以ESP的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正在趋于专业规范化和学位授予弹性化等发展势头之中。

近年来关于商务英语概念界定的论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商务英语归属语言学范畴,商务英语归属专门用途英语范畴,和商务英语归属交叉学科范畴。

一是商务英语归属语言学范畴。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区别,都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它并非一种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语言形式。例如:

1.商务英语不是对基础英语的一种创造和发挥,也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而是对英语语言的一种独到的态度和看法(Hutchinson & Waters,1987)。

2.英语并非一种独立的专门语言——它只不过是在英语中增加了一些专门术语。商务英语和文学英语享有同样的词汇,但许多词义和用法都完全不同而已(谭惠娟,1999)。

3.商务英语是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商务活动参与者为达到各自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言策略,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张佐成等,2002;杨伶俐,2003)。

4.商务英语不是一种特殊的英语,它不具备明显特殊的语法规则,只是普通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周一,2006)。

二是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这一概念和“商务英语属于语言学范畴”基本上是一致的,专门用途英语本身就被看作是一种应用语言学。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众多,例如:

1.商务英语应该归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它必须从专门用途英语的总体范畴之内来看待,因为它和所有专门用途英语分享相同的特征,如需求分析和语料选择等(Hutchinson & Waters,1987;Ellis & Johnson,1994)。

2.商务英语可以看成是英语语言学、应用英语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门下的一个四级学科(林添湖,2004)。

3.2005年,李红在分析专门用途英语时提出,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多属于EGBP(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这种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之列,主要目的是在语言技能上加上一般的商务背景知识,但其专业性不强。

4.同样,2006年,金晶华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其中,EGBP主要针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学习者,以商务为背景,在语言技能加上一般的商务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ESBP则主要是针对从事某一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设计的培训课程。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大都是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国内对商务英语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EGBP上面。

三是商务英语归属交叉学科范畴。这一概念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和商务管理学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在逐渐增多,例如: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张新红、李明(2002)撰文认为,商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功能性变体,是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的综合,具有独特性。

2.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莫再树、张小勇等(2006)撰文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3.周晔昊(2006)同样撰文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即ESP,但它的内涵已经被扩展到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如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和跨文化交际等等。

综合上述,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的结合体。商务知识是英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英语语言则是商务活动的工具和载体,两者相互影响和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相结合的交叉科学体系。因此,在我国,把商务英语视为一个在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可能更加符合其发展现状和实际。

伴随着商务英语独立学科的发展,商务英语研究正在成为一门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及方法,探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描述和解释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以及文化因素影响的新兴交叉学科。

本研究所主要探讨的是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发展与创新问题。(三)商务英语发展趋势

目前在我国,商务英语是公认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模式。一是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双重性。商务英语培养目标,除强调学习者提高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之外,也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即需要达到既培养语言能力又传授商务知识的双重目标。二是商务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用性。

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加强学生商业管理领域的专业英语实际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力求突出学有所用。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的是,它并不着重对语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而是侧重学生掌握商务管理领域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运用专业语言和普通语言,扮演管理者角色,参与国际商业谈判等实用技能。

根据作者的研究与观察,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正在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将对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商务英语相关专业趋于规范化。虽然商务英语在我国发展迅猛,所培养人才能力出众,毕业生很抢手,但商务英语的独立学科和专业地位一直未被完全认可。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已经成功申报并获批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商务英语研究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已获得教育部批复并开始招生。从此,商务英语已经成为外国语言文学下面一个新的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并列的独立二级学科。商务英语研究博士研究生也将于今后逐步申报完成。相关专业的规范化日益明显。(2)商务英语相关学位授予趋于弹性化。由于在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精通英语语言(如在广东外语外语外贸大学“专八”过关率通常在90%以上),又熟练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有资格与商务英语学位同时获得或选择其一被授予“文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或“经济学学士”等,同样,对研究生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学位授予也应该仿照此办理。目前,已经有一些院校在实施“4+0”双学位制度,只要语言文学课程和某一商务管理课程同时完成所需要的学分,学生即可获得两个学位。这种具有弹性或灵活性的学位授予趋势才更加切合我国商务英语办学实际。(3)商务英语教学目的趋于侧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和跨国交流日趋重要,跨文化交流能力将在国际商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不了解跨文化差异无疑将构成国际商务和跨国交流的壁垒。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商务英语语言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预见,良好的商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将逐步成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4)商务英语概念和内涵趋于扩大化。在传统意义上,商务英语一般指狭义的商业谈判、进出口业务等对外商务所使用的英语,而目前在我国商务英语的概念已经扩大到更加广义的概念,已经涵盖了贸易、金融、投资、运输、财务、经济法、咨询、会览、国际合作、跨国管理等任何商务活动领域的英语词汇、句型、文体等的有机总和。(5)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已经从理论概念的纷争转向独立学科的专业规范化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评估机制建设以及各个专业方向内涵建设等实质性问题研究。(四)本章小结

在我国,商务英语的概念和涵义已经逐步扩大化,办学实践已经多元化,因此将其视为一个在ESP的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独立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更加符合其发展现状和客观实际。另外,在目前情况下,对商务英语概念的过多争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和接纳商务英语这一复合型交叉学科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客观现实,并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利用和应对商务英语专业规范化、学位授予弹性化、内涵扩大化等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截至2010年9月,全国已有15所高校获批开办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这一新型交叉科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模式的内涵研究,以为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套可以广泛参照实行的规范化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和评估机制体系。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第二章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理论脉络

(一)发展动力路经

根据美国Marschak(1965)提出的语言经济学观点,语言也具有经济性质,即认为语言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共性的经济特征,即降低成本、优化价值和效用。语言使用的宏观经济价值主要在于语言在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使用地位、频率、语言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政策。语言学习的微观经济效用主要在于语言教育投资与经济回报之间的比率关系。基本法则是经济回报越高,投资需要就越大。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商务英语发展的推动力归纳如下图2-1。根据本图,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是在时代发展变化、社会需求增加和经济预期效用提高的情况下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商务英语,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科地位在不断上升,深受学习者的青睐,从本质上讲,它正是学习者在社会高涨需求的拉动下追求学习成本最小化和教育投资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图2-1 商务英语发展的动力路经

人们学习第二外语可以看成是一种经济现象,至少可以说,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部分原因是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的投资费用和预期收益。正是由于学习商务英语对学习者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如一专多能或双重培养目标,社会适应能力强,职场竞争力高等),才导致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的商务英语学习热潮。(二)理论脉络

从理论发展脉络上看,在20世纪后半叶,商务英语是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或在科技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曾被认为是语言学的一场革命,它从研究语言使用的形式特征转向了发现真实交际环境中语言应用的方式(Hutchinson & Waters,1987)。商务英语应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其中,EGBP主要针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学习者,以商务为背景,在语言技能加上一般的商务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ESBP则主要是针对从事某一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设计的培训课程。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大都是EGBP一般商务用途英语,国内对商务英语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EGBP上面(金晶华,2006)。正是商务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发展研究必须从这里开始。

综合研究认为,商务英语可视为ESP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经历了六个基本发展阶段,目前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交叉性学科。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设,源于ESP,商务英语经历了六个基本发展阶段(参考表2-1)。第一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阶段,著名代表人物如Halliday(1964)等,基本观点认为:科技英语与普通英语在语域上存在差异,分析的目的在于这些语域的语法和语句的特征,即ESP关注的是句字层面的语言问题。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是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如Winddowson(1974,1978)等,基本观点认为:ESP关注的是超越句子的语言修辞问题,试图理解为表达某种意义句子之间是如何相互结合的。

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Munby(1978)等,基本观点认为:ESP关注是分析在使用英语的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媒介、手段等特点以及语言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设置ESP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也就是把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也称作“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

第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技能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很多,但都不太著名,如Grellet,F.(1981)等,基本观点认为:ESP关注的研究重点是从语言的表层形式转向更深层次——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认为在任何一种语言运用中,有相同的思维和解释过程,但使用一定的技能可以应付语言的各种表面形式而从语篇中悟出其道来。

第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red Approach)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如Hutchinson 和 Waters(1987),基本观点认为:ESP关注的重点是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即将ESP视为一种教学途径,以充分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为基础,集课程设置、大纲制订、教材选编、课内外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测评为一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诸如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等一系列的非人力因素的系统工程。此时,商务英语开始逐步与ESP脱离走向单独发展的路子,即进入了独立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商务英语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日益完善的新兴交叉科学,即进入了ESP的第六个发展阶段。在中国,商务英语的发展历程与国外具有一些差异性。一方面,在中国,ESP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高校开设的外贸英语;另一方面,到了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社会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大,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便应运而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到2007年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专业,进入了ESP的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ESP的这一发展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另外,事实上,这一时期开始,ESP和商务英语在中国处于并存阶段。一方面,一些高校(如四川外国语大学等)仍然在与亚洲ESP协会致力于ESP的研究和发展;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正在努力探索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建设等具体问题。目前在中国也出现了一批知名的学者,如陈准民(2006)、林添湖(2004)、翁风翔(2009)等,基本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交叉科学。伴随着商务英语独立学科的发展,商务英语研究正在成为一门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及方法,探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描述和解释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以及文化因素影响的新型交叉学科(朱文忠,2005)。表2-1 基于ESP视角的商务英语发展阶段注:本表根据众多文献资料以及个人认识整理。(三)本章小结

总而言之,从理论脉络上分析,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分支,经历了六个基本发展阶段,目前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型交叉学科。在中国,商务英语,与ESP并存发展,正在成为一门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及方法,探讨和探究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描述和解释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以及文化因素影响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因此,在中国,当前阶段商务英语关注的重点在于商务英语专业独立学科体系与相关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第三章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差异化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是在普通英语教学理论和ESP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一种突出多种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red Approach)(Hutchinson & Waters,1987)或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 Approach)(J.Piaget,1958)的教学法的总和,如所谓的全英或双语教学法、情景设置法、问答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所有这些教学法均试图体现商务英语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评估机制等方面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的区别性,甚至是与ESP教学模式的差异性。(一)培养目标

根据2009年4月19日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审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稿)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的商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与其他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懂得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以学习为中心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融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背景知识为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它不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专业知识基础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与ESP相比,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更加宽泛,使学生能够了解与商务活动有关的商务背景知识及商务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基本工作内容,广泛接触和掌握商务英语词汇,而ESP的培养目标相对限制于英语语言在特定学科领域或行业语境中,如化学、金融、医药、法律等学科领域的交际技能培养。(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同样,根据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审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稿)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构成涵盖四个知识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商务知识模块、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和人文素养模块。其中,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主要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听、说、读、写、译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等;商务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商务技能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主要包括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人文素养模块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养、创新思维和中外文化素养。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四年的专业课程总学时不低于1800学时,各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开设相应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安排教学时数。各课程开课的大体比例为:语言能力课程占50%-60%,商务知识课程占20%-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占5%-10%,人文素养课程占5%-10%,毕业论文(设计)和专业实习、实践不计入总课时。

与其他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具有特殊性,相关建设在不断完善之中。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独特性也要求商务英语教学法内容和教材建设能够体现学生参与性强、师生互动性高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环节,例如,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需要设计更多的商业案例分析或商务谈判假设环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相互交流,自由表达思想,完成特定商业模拟和角色扮演任务等,使学生浸泡在某种商务情景之中,充分调动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相关商务知识技能。

在教材建设方面,商务英语与ESP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性,如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年度英语语言教学出版书目,商务英语教材主要包括不同级别的系列教材:如Business Start-up、 Business Goals、 Business Benchmark、Working in English、 English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New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和English for Business Studies;ESP教材主要包括如下系列教材:ESP—Finance、ESP—Law、ESP—Medicine、ESP—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ESP—Engineering、ESP—Marketing、 ESP—Media和ESP—Tourism等。而在中国,类似ESP的专业化教材也有,但不够全面或系统,但在商务英语教材建设方面,多分为基础英语教材和商科教材,其中商科教材多使用国外原版的MBA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辅助一些国内案例或自编著作等;基础英语教材,如综合英语、听力等,多为自编商务英语教材或使用出版的普通英语教材或BEC系列教材。在国内,也在出版相关系列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正在出版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和体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等。

在实际课程设置方面,商务英语已经发展得比较系统化,如高职院校三年制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一般总学时为1600学时,其中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以“语言基础”课程为主,兼顾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语言基础知识技能和一定的专业技能。从第二学年起根据专业岗位的需要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够精一条专业主线,如外贸、函电与单证、进出口业务等相关知识。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让学生选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用于拓展专业范围,加强专业特色教育,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应设置国际商务知识课程,包括商务翻译、商务谈判技巧、商务英语阅读、口译技巧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学而会用,用而熟练。

同样,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总学时一般为1800学时及以上,总体上语言类课程占70%左右,商科类课程占30%左右,大学一年级以普通英语课程为主,着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大学二年级以普通英语课程为主,商务类基础知识课程为辅,注重英语在一般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到了三年级,课程以商务专业类课程为主;到了四年级第一学期语言类课程除了高英写作和口译两门课程之外,其他都是专业类选修课,而四年级下学期基本不设必修课课程学习,让学生实习,并同时进行论文写作,要求用英语撰写国际贸易、金融、企业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论文,锻炼他们专业知识和英语综合技能的运用和实践能力。(三)教学方法

根据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审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稿)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用英语讲授的商务类课程(全英或双语教学)比例不低于70%。

全英或双语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基本教学法,其他教学法也越来越普遍使用。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的教学模式(朱文忠,2004)。全英教学应有别于双语教学,但全英教学可以视为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汉语或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一般要求板书用外语,课堂教授部分使用外语,部分使用汉语。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所使用的教材均必须是外国优秀教材或自编商务英语教材。事实上,因全英教学也辅以汉语解释,因此全英教学模式和双语教学模式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

另外,在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发展趋于多样性和不拘一格,如商科专业主修+商务英语辅修制,商务英语主修+商科课程辅修制,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制,商务英语专业+其他专业双学位制等。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的范围包括全英教学试点班和全英语教学课程,如华中科技大学规定,全英语试点班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两课”、体育课程以外的其他所有课程都进行全英语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英教学的范围包括全英班(已经开办有工商管理、国际市场营销、金融和国际贸易四个专业)和“商务英语+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包括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该校商务英语学院还开设有BBA“全英班”管理专业,该专业课程,除公共必修课程(如邓小平理论)以及数学和商务统计以外,其他所有管理课程全部使用全英教学;英语+商科方向专业的经济、贸易、管理、金融等绝大部分课程均使用全英教学法。

除此之外,其他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普遍使用,例如:情景教学模式,即通过运用设置情景法,如同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商务情景中,使学生能触景生情很快进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问答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问,在提问的同时,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都会受到有益的启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语言运用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任务教学模式,即一种目的明确,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可以称作“任务式学习”,学生必须分析已知的信息,通过与同学的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布置任务,反馈信息,作出总结;交际教学模式,即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应该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交际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特定的商务语境下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运用。(四)师资队伍培养

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培养具有特殊性,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主流。商务英语的顺利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一定商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人才,师资队伍自然也需要是复合型的。这种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可以理解为三种基本情况:一是外语专业教师与商科专业教师并存的师资队伍,即外语专业老师负责外语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商科专业老师(外语也较好)负责商科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二是商科和外语一方面较强另一方面也不太差的师资队伍,在这样的师资队伍中,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专业或重点研究方向(较强的一面),讲授相关商务英语课程或做相关商务英语研究;三是外语与商科知识水平同样强的师资队伍,在这样的师资队伍中,每一位老师即可完成外语教学和科研任务又能完成商科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关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途径也多种多样,比如,外语专业教师自学商科课程或听相关课程积累知识,派遣中青年教师出国攻读相关硕士/博士学位,引进能够全英讲授商科专业课程的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聘请商科外籍教师等。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经过多年的培养,相关学院师资结构得到了优化。其中,能从事全英教学的商科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获得外语和商科双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8%,另外,80%以上专业教师都有英语本科,或国外学位或学习的背景,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用英语作为载体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五)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根据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审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稿)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手段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在形成性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方式包括期末课程考试、水平考试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

与其他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具有特殊性,但相关建设比较滞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评估体系一直在沿用全国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作为主要评价依据,与普通英语专业的差异性无法体现出来,因此,相关评估体系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不能完全适合商务英语专业水平评估的实际需要。

在国际上,英国有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的初、中、高级别的水平考试;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组织的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别考试,2008年也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试考。但目前总体上讲,本科以上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全可行的专业评估机制。(六)教学管理机制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多样化,但主要以下列四种方式为主,即商务英语课程组、商务英语教研室、商务英语系和商务英语学院。其中,商务英语课程组或商务英语教研室管理机制主要适合于将商务英语当作一个课程而不是一个专业管理的高等学校,从属学院英语系或外语系,以课程组为单位具体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商务英语系管理机制主要适合于将商务英语视为一个专业而不仅是一个课程管理的高等学校,从属于学校的外语学院、商务英语学院或者商学院,负责商务英语本科或专科课程教学、学生培养等管理工作;商务英语学院管理机制主要适合于将商务英语视为一个学科而不仅是一个专业管理的高等学校,从属于高等院校作为单独设立的二级机构,负责商务英语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学生招生、学生培养等管理工作。目前,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系管理机制比较普遍,商务英语学院管理机制极少,且名称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叫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有的则叫商务外语学院或应用外语学院,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等。(七)本章小结

总之,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甚至ESP教学模式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区别性特色。如: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它不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专业知识基础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具有独特性,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总体上语言类课程占70%左右,商科类课程占30%左右;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法具有独特性,全英或双语教学成为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具有特殊性,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主流等。

第四章 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理论体系架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独立的学科理论系统,商务英语也不例外。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我们必须重视其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基于翁风翔(2009)提出的观点,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理论体系如下:(一)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能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换言之,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其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属性和关系,这些属性和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组合成一个统一体,反映在理论上,通常就是由许多相互关系着的概念、范畴所构成的一个体系。

探讨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至少具有以下几种价值:

学术价值:探讨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本身是学术研究活动,对于商务英语这样没有建立其理论体系架构的交叉性学科,对它的探讨研究可以为其理论体系架构提供一种思路,对其他研究者在探讨学科建立时有参考价值。

理论价值:对商务英语学科中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重新提出,不断深化这些问题;此外,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引起思考或争议,以此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对整个商务英语学科来说,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充满着理论的张力,对于增加学科的理论厚度,建立和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有很大价值。

应用价值:每一门科学都有其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一系列商务英语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商务英语的主体行为应该是理性的、有选择的,这种理性和选择基于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同,最终指导他们的商务英语实践活动,因为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充分反映和指导现实问题。

目前人们对商务英语学科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认识,所以我们不能强求立即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架构。但是,既然我们要将商务英语建设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探讨其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根据已有的理论认识来构建相对完整的体系架构具有学科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理论价值。(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层次

建立独立的商务英语学科的核心是建立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架构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概念,由一组最关键的核心概念组成,这些概念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善,但是它们是存在的,比如商务英语定义、商务英语的基本问题、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商务英语文体论、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学等概念。要理解商务英语,必须借助于这些概念,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所有其他组成部分都是通过这些概念来表现并且由此而展开的。这些概念是人们在逐步归纳和综合商务英语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当这些概念足够稳定,其内含和外延能够被准确地表达的时候,说明以这些概念体系为基础演绎出一个学科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这一层是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核。

第二层: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四大支柱,即: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四大支柱与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概念一起演绎出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层次是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

第三层: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商务英语学科的建立,本身依赖于其他已经成熟的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商务英语理论应该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也是商务英语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的具体反映。不过,与商务英语相联系的学科很多,它们本身分成不同的层次,与商务英语学科构成最紧密联系的理论主要有:语言学、教育学、二语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学。

第四层: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相关学科。商务英语学科涉及众多相关学科,借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商务英语学科铺垫理论基础,能很好地支持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系统的生成,支撑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三)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的内涵

所谓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形态。结构内部诸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形态。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开放型、交叉性新兴学科的学科体系架构可分为“内部系统”(Internal Scheme)和“外部系统”(External Scheme)。系统科学是研究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科学。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应反映出系统科学所研究的整体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商务英语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学科基础理论;(2)学科应用理论;(3)学科支撑理论。

任何一门科学皆有其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而,学科的构建便包含其理论和应用两个内容。由此可知,商务英语学科亦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此外,由于商务英语是交叉性学科,它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这些相关学科可以作为学科的支撑理论。

所谓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是指商务英语研究中用来研究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背景下所使用的现象的一系列概念、范畴、规律以及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形成的理论系统。因此,我们在建构商务英语理论体系时,应首先确定与研究相关的概念,并阐述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排列各概念或研究变量,最后构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架构图。

此外,在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时,我们必须考虑学科的逻辑体系。逻辑体系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需要明确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明确商务英语教育的最基本规律;然后,将各规定之间复杂的联系形成一个概念,形成一个逻辑体系,最后达到逻辑终点。商务英语研究应特别关注和研究商务英语教育的基本范畴,建立起一门科学化的商务英语学科。

一是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

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是本体理论,也是核心理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生成过程也就是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的形成过程。在此理论的生成过程中,由于商务英语学科是尚未完全独立的学科,因而许多学者在研究商务英语现象时,缺乏对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概念,即使有此概念也是比较模糊的。

商务英语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融会贯通。这些学科有的已成体系,有的未成体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商务英语学科和它们的交叉融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得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同时也可以被视作是基础理论。

商务英语学科的外延理论是在形成了其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后,核心理论反之广泛地应用或者说渗透到各种已成或未成体系的、成熟或不成熟的其他学科,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跨文化交际学、行为科学等,由此而形成自己的外延理论,如:跨文化商务英语教育学、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商务英语习得理论、商务英语与商务汉语对比理论、商务英语文体论、商务英语教育管理学等。商务英语本体理论的外延理论是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首先形成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后才有核心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进而形成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外延理论。商务英语学科若要形成其外延理论,必须有一个理论支柱为强大的后盾,这种理论支柱就是这一外延理论形成之基础——核心理论,并且必须由这种核心理论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才能形成。当商务英语的核心理论和外延理论形成之后,两者仍然互为关联,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完善,互相吸收养料,互相促进,互相弥补,彼此不断丰富、发展自己。

如果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是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那么,商务英语语言理论、商务英语学习理论以及商务英语教育理论便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理论是学科的立足之本。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找规律,解释实践。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其赖以依存的理论基础。如前所述,基础理论也可称为核心理论。整体学科发展需要基础理论作为支柱。

商务英语学科主要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其次,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背景下所使用的规律。前者重点研究商务英语语言教学,后者研究商务英语的运用。两者都和语言有关。由此可知,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自然就成为其基础理论。作为外国语教学,商务英语的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由此看来,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由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构成。其中,教育理论应该是商务英语学科的核心基础理论。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和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它对商务英语教育有指导性的关键作用。

二是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

由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教学,所以,研究商务英语势必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应用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本身。所以,语言教学理论自然而然就成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覆盖的研究范围有:(1)教学的性质和特点;(2)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3)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4)揭示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并根据该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上述四个方面完全吻合。所以,语言教学理论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必不可少。况且,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对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语言教学规律是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的综合体现。因此,语言教学理论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应用理论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是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

如果说商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框架,那么,商务英语学科的支撑理论为该框架注入了有机的活力,为商务英语学科的稳固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支撑理论对商务英语学科起到渗透、复合和支撑的作用。

学科一般都涉及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商务英语学科也是如此。商务英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其学科理论的多元性。它吸收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国际商务学等学科的理论,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备受学术界和国际商务界的关注。

作为商务英语学科重要的支撑理论,语言学至关重要。语言学“对商务英语采用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得出商务英语的内容和特征方面的结果”(陈准民、王关富等,2006,6:7)。

林添湖(2004:35)在论及支撑理论时认为:“作为该学科(商务英语学科——笔者)的直接理论支撑,至少有‘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人力资源理论’、‘跨文化交际学’和‘现代(外语)教学论’等六个方面的理论,其中最主要的理论支撑当属‘应用语言学’”。可以看出,林添湖认为,作为语言学的下位学科——应用语言学是商务英语学科的主要支撑理论。“‘应用语言学’所指的‘应用’,广义上说,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三个方面;狭义上说,语言教学就是应用语言学‘应用’的唯一内容。所以,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不论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上说,都是国际商务英语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最主要的理论支撑。”(林添湖,2004:35)由此我们得知,应用语言学是与商务英语学科关系最密切的支撑理论。

综述上述几位学者的观点,根据商务英语的交叉特点,我们认为以下学科理论可以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的支撑理论:

语言学、教育学、国际商务管理学、二语习得理论、心理学、经济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四)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理论体系的内外部系统

1.内部系统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为主,需要联系到其他多种学科和多层次理论融会贯通的、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所以,商务英语研究者很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描述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他们构想的理论体系架构可能各具特色。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探讨商务英语学科架构,我们不能忽略商务英语的属性特征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在探索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架构时,我们可以从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中获得启发。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系统,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以太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太粒子的话。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他们是相互联系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2:492)由此看来,系统论作为科学研究的一般视角和方法,对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商务英语学科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现代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所以,事物可以且必须进行系统分类,并要分清系统的层次性及其相互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根据系统论原理来梳理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理清其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研究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系统性是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必然。任何学科都应该有其自成系统的理论。若无系统性,该理论体系架构便不能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理论架构必将松散,杂乱无章,不成其为体系。所以,建构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除考虑其科学性、逻辑性之外,还必须注重其系统性。在探讨商务英语学科系统构成的时候,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系统分类。事物一般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商务英语学科亦不例外。所以,商务英语研究必须进行系统分类,分清商务英语学科系统的层次性及其相互关系。

然后需要概念的建构。一般说来,事物系统存在的形式需要用概念加以抽象把握,任何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也都需要运用概念加以抽象把握。如上所述,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必然涉及一些新的概念。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核心必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概念,这是由一组最关键的核心概念组成的(请参见上述“1”部分)。我们需要对此加大力度进行研究,使商务英语学科概念的范畴体系趋于完整。

最后是相关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是对所有概念进行归纳、分类,将概念系统化。按照学科理论特征科学地将现有的概念进行处理,探究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在确定概念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必须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寻找出共同点、相似点和不同之处,以便最后确定概念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从而对它们加以分类。我们可以通过系统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分析来检验系统分类与概念建构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逻辑,是否完善。通过分析研究,系统之间和概念之间相互接近、相互依存的程度和层次性可以逐步明晰。

在分析研究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商务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普遍规律,将商务英语学科内部结构要件加以确定。确定这些要件时要考虑到学科的核心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分支系统。商务英语学科架构的核心是商务英语理论。所以,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的核心任务便是建立起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体系。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应该包括:(1)商务英语基础理论;(2)商务英语教学理论;(3)商务英语语言理论;(4)商务英语习得理论;(5)商务英语教育理论;(6)商务英语文体论。

以上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都与商务英语教学密切相关。

商务英语基础理论是最基础的理论。只有明确了商务英语的基础理论,其他理论才有了依据。商务英语基础理论涵盖以下个方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