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5:55:58

点击下载

作者:李开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作者:李开复设计排版:郝全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7-01ISBN:9787508652849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2009年创新工场创办之初,我们基于对开复的认可,成为这家模式创新机构的最早投资方。创新工场本身也是创业公司,他们在帮助创业者的过程里一直在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两年前,我在戈壁上与开复一起看望联想之星和创新工场的创业者们,我们还特别聊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幸的是,不久后我就看到开复罹患淋巴癌的消息。当时,我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需要治疗休养。期间,我打电话问候他的治疗和康复情况,作为病友彼此在两岸打气支持。

他能把在大企业中积累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创业者,始终对创新充满激情,这都让我对他心生敬佩。

今天,看到他的癌症治疗很有成效,又把心路历程和反思反省整理成文字分享给读者,相信不仅会对所有人的健康生活有所启发,对创业创新的年轻人更是一种如何面对坎坷的激励。

——柳传志

和开复的友谊已经超过20年,我们一路走来,彼此认同。他积极、严谨和奋进的专业形象一直让人尊重。但或许正是这种长期压力状态给他的身体埋下了病患的种子。得知他患癌的噩耗,我立刻建议转诊台大医院。如我们所期望的,淋巴癌并没能击垮他,他用自己的乐观和坚毅面对了一切。而且,在治疗期间,公司业绩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也彰显出开复的领导力和管理力。鸿海集团在2009年有幸参与投资了创新工场,也由此见证了中国创业者的一段关键历程。我欣喜地看到:创新工场在成功帮助一批优秀创业者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公司业绩。创新工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时代,已经成为新时代创业者的乐土。

——郭台铭推荐序未来自己主宰任志强

我是在手机上阅读开复的新书草稿的。满满的一锅“鸡汤”让人真是“醉”了。我们都是生活中有过各种复杂经历的人,每个人都因经历的不同,而对生的意义理解不同。也因此有了相似的感觉。

每当人们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时,通常对人生道路的认识会更深刻。如果是一帆风顺,所有的获得都太容易,反而对这些成果不会太珍惜,也不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挖掘。人生的道路其实是一段不断探索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会更加努力地追求。

人生中常被问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寻找人生目的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

许多人常常在抱怨自己的命运,抱怨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抱怨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没有荣誉,缺少财富,因而抱怨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其实他们最缺少的正是对自我的理解和对人生未来的追求。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帮你,真正要面对一切困难的是你自己。如果自己都对未来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和努力,那你又怎么会有未来呢?

有些人曾问我:“面对问题时,你没有压力吗?”我说有,但这个压力并不太大,因为我曾经被不公地关进了监狱。面对的是“牢狱之灾”,也有狱友称之为面对人生政治上的“死亡”。

但我靠对自己的信任,顽强地渡过了这一关,坦然面对了各种考验。没有被监狱的生活摧毁我的意志。

如果一个人能承担起这种面对“死亡”的考验,那么任何其他的压力,就都变得没有那么沉重了。俗话说,有“大不了一死”的决心时,困难就不再是一座高高的大山,就变成了你阅读人生中的又一道美景。

为什么我会被开复的“鸡汤”深深吸引,并一口气读完,以至于眼睛都变得涩涩的,分不清是累的,还是被感动的。正因为我与开复有着类似的“死亡”经历。

不同的是,我最多是“政治”上的“死亡”,永远会背上“犯罪分子”的招牌。但开复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死亡。面对人的生命的结束,这比我面对的“死亡”更沉重了许多倍。因此开复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也比我更深了一层。

真正考验一个人对生命和对人生道路认识的,正是如何面对“死亡”。从当你知道这一消息或说可能时,这个世界就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最容易被击碎的是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梦和那颗对未来充满爱但却无比脆弱的心。如果当事人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并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许多人也勇敢面对和做出了许多努力。他们也许并没有成功。但他们会心安理得地说至少我们曾经努力了。但如果你没有去努力,那么你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开复也许是所有人中的幸运者。但更重要的不是开复是否会因身体的变化而病情反复,重要的是开复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一生。

病魔没有让开复屈服,开复反而在战胜病魔的一年中,看到了人生平时无法看到和体会到的哲理。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反而在珍惜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许多过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乐趣,重温了朋友、亲人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生命中的爱,也有缘重新拥抱了整个世界。

社会中总有一些人会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事物,总有人会对开复的康复表示祝贺,也有人会将开复的病情当作一种炒作。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一定会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开复书中所说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不要只会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同样的路,重要的恰恰在于要展现自己的性格,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却并非要在墓志铭上留下些什么。“人生有追而无求”常常是在经历了许多之后才被发现与认识到的。

尤其是年轻人和创业者们更可以从上一代的失败和对生命的感悟中,找到属于你们的人生未来。自序意外的假期李开复

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出版一本这样的书。一直以来,我笃信且奉行不辍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我总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癌症降临之前,我的事业成就可谓一帆风顺。二十六岁时,博士论文就得到《纽约时报》半版报道,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投效苹果、微软及谷歌这三大引领世界科技的公司,都快速得到拔擢,担任华人最高层的职务;我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2009年,我更决心自己创业,意气风发地创办创新工场;在中国,我有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是许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青年导师”……数十年来,尽管劳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我其实志得意满,毕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实践,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等待我去开拓。

我始终奋斗不懈,在人生的路上,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显然我学得还不够,生命还想教我更多的功课。

在五十二岁生日前不久,我被医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身体在我多年来的摧残之后,发出最严正的抗议,要我正视它的存在;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我终于放下热爱的工作,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被迫补修死亡学分。这段不在我人生计划里的“假期”,意外让我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我的身体有待修补,没想到,我的心灵也神奇般地得到滋养。这是这本书之所以面世的原因。

我想告诉大家我在病中的体悟,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无尽的爱,让我懂得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我奋力去追求的是什么。这段意外之旅还让我看到自己过往的盲点,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特别想感谢台大唐季禄医生、李启诚医生高明的医术,让我顺利通过身体的考验,得有重生的契机;感谢永龄基金会陈基宏医生、郑慧正医生、唐招君小姐耐心的指点、分析和帮助;感谢郭台铭先生对于血液肿瘤研究的无私捐赠和有如兄长般的关怀;感谢这段时间相遇的新旧台湾朋友,给我打开另一扇窗,看到生命其他的可能;感谢无数大陆朋友不远千里来探病,并通过网络传达许多爱心和鼓励;更感谢我的母亲、妻女及兄姐,给我无限亲情的温暖,让这个原本沉重而煎熬的假期,变得可以承受,甚至让我不时充满了幸福感。

本书的抒写也是疗愈及思考沉淀的很好途径。谢谢邓美玲、许耀云及陈宣妙协助让这本书得以诞生,因而能和大家分享我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企盼读者从中有所收获,无须补修死亡学分,就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最该追寻的,能够自我实现,拥有理想的人生。楔子噩耗“哇!”穿着白大褂的检验医师喊出声来。我被他吓了一跳,连忙转过头去看他,只见他瘫在椅子上,整个身子靠在椅背上。“怎么啦!很糟是吗?”我试探性地问。他脸色发白、猛摇头,就是不肯开口。

经过我再三追问,他才勉强开口:“这太不寻常了!一般人如果有毛病,顶多两三个亮点,你居然……”“有几个?”我也很紧张。

他指着屏幕:“你自己看!”我茫然地看着电脑屏幕,只见二十几个红彤彤的火球,在我的腹部燃烧。

霎时间,尽管还没确诊,已让我从云端重重地摔了下来,再怎么冷静自持,心头的震撼也难以言喻。我仿佛看见自己那美好的经历与前程,瞬时像碎纸片一样飘落……检验医师一言不发,更让我觉得大事不妙。我恐慌地忖度着,电脑屏幕上的亮点是否正在告诉我:你肚子里长了数十颗“肿瘤”,现在你已是个濒临死亡的癌症晚期病人!

想到自己可能的病情,想到死神竟这么近距离地逼来,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愤怒:我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来没做过亏心事,这种绝症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接受这种判决!

绝望中,一向乐观的我忍不住冒出一丝卑微的盼望,自我安慰道:或许那片子不是从自己肚子里照出来的,而是医生拿错了数据;明早一觉醒来,或许会发现:“原来是自己吓自己的一场噩梦!”

从病房高楼隔着玻璃窗向外望去,外面的世界依然忙碌,阳光灿烂,但我完全感觉不到一丝温暖,只觉得好冷!窒(李德亭摄)|第一部分|Part   One|与死亡交手01末日悄然来临

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降临浩劫,迎来末日。

尽管末日传说满天飞,我原本紧凑的行程却丝毫不受影响。我一如往常般意气风发地推动各项工作。更特别抽出几天时间,陪着放假中的小女儿德亭到欧洲旅行,让平日忙于公务、无暇关心她的我,可以和她多相处几天,稍稍弥补做父亲的歉疚。我们走过几个阳光炙热的法国南方城市;也在人潮拥挤的意大利威尼斯悠闲逛街、享受美食。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能上网,我就可以跟北京的同事,还有全球的投资人密切互动;我甚至还发了几条微博,持续关注国内外的最新动态。晴天里的阴霾下午,我和德亭在威尼斯下了贡多拉小舟,正在著名的Gelato 穿梭威尼斯曲折水道的贡多拉小舟Fantasy品尝意大利吉拉朵冰激凌,(李德亭摄)这时候太太先铃打来了电话。互问平安之后,她话锋一转,说起了好友的健康问题。“好可怕!张大姐昨天检查出来,说是肺腺癌第四期,医生说情况很不妙。”美景当前,我敷衍了两句便想打发她,哪料到先铃坚持让我赶紧找时间回来做检查:“张大姐生活规律、饮食清淡,也没有家族病史,只是心血来潮去做一次健康检查,就发现是晚期了。太可怕了!”“好啦!你别胡思乱想,我好得很!”“我不管,你一定要找时间回来做检查。把电话交给女儿,我要跟她说话。”

我过了街,把电话交给小女儿,还跟她扮了一个鬼脸。德亭慧黠地一笑,接过电话就开始跟妈妈撒娇、谈天。

我坐在圣马可广场上,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成群的鸽子飞起、落下,美丽的运河波光粼粼,闪闪发亮。啊!世界如此美好,我心里满足地喟叹着,完全没想到癌细胞正悄悄地攻占我的身体,在我身体内有个角落,正往腐朽衰败缓缓靠近。佛罗伦萨桥(李德亭摄)

旅程结束,我很快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为理想的事业奋斗。先铃并没忘记时时盯着我回台湾做检美丽的圣马可广场(李德亭摄)查。只是我一拖再拖,数月之后,才终于在台北进行了健康检查。

我的初衷是想让太太安心,所以只是到太太娘家附近的医院做了一个标准流程的健康检查。当天的初步报告并未显示有太大问题,于是我飞回北京,照样兴致勃勃地卖力工作;但是,三周之后,一份详细的报告出炉,我的生活就像被投下一颗炸弹,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02徘徊在地狱门前“李先生,请尽快来做进一步的检查!”

收到医院通知的那天,我正和员工做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训练,虽然有些意外,但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还和大家玩游戏到凌晨三点才离开。要我立即赶回台北实在很难,我每天有一大堆排定的会议,当然不能临时取消,说走就走,因此,虽然医院让我赶紧再去复查,但我还是不情愿地拖了几天才回去。

刚开始,院方对于报告结果总是不肯完整地说清楚,只说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虽然我很清楚地表达了想要知道真相的态度,但医生一贯这样回答:“现在还不能确定,我们再做个检查看看吧!”老实说,这时的我,心里还存有一丝侥幸。对,我就是睡得太少,吃得太油腻,谁不是这样的?说不定是检测仪器出了问题呢?还是医院一贯的敛财手法?我身体好得很呢!漫长的检查历程

为了确认腹部的阴影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医生希望我做穿刺手术进一步检查。我问医生,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做PET(正电子成像检查)?医生告诉我,PET并不绝对,即使照出来没有肿瘤,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没有;但如果照出来有,大概就是有了。我想,还是赶快确定吧!免得一颗心老悬着,七上八下的。

在进出医院多次,却又搞不清楚状况之下,家人于是建议我转到另一家更有名的医院就医,只是这么一来,所有的检查又得从头再来。

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不断重复挂号、等待,游走于不同科室的医生诊室,一次又一次坐在候诊区,百无聊赖地等候许久才变换一次的就诊灯号。医生需要确保腹部的肿瘤不是转移的结果,需把全身可能是病灶的源头都扫一遍,所以除了做过多次核磁共振、全身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连胃镜、肠镜也做了。连番做了各项检查,终于准备做正电子成像检查以确认是否有肿瘤图片来源: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

不管商场上再怎么叱咤风云,此时躺卧在诊疗床上的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根长长的摄影管从口腔或肛门,慢慢推入身体内部;我躺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心底充满无限的悲哀和恐惧。

我曾听人家说,中医把身体健康、无病无痛的人称为“平人”。健康状态保持平衡、可以平安度日,那是“平人”;健康失衡,平顺的日子开始要起风波了,生死未卜、前路茫茫,那就是病人。

我努力正面思考,自我催眠健康没问题,工作、微博还是如常地活跃着,但身体有恙的警报一直没有解除,一个又一个做检查、听报告的过程,更让一波波不安、烦躁的情绪涌上心头,让我渐渐失去了耐性,整日活在忧惧、愤怒之中。

我是真的生病了吗?不!我还有这么多要做的事,我死了,我的家人怎么办?公司怎么办?我不能死!老天爷不会这么愚蠢!

从未把健康放在心上、一向以追求最大成就自许的我,此刻才明白,现在的自己就连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平人”都很难,遑论其他!偶遇热情粉丝

连番做了各种检查之后,医生终于要我做PET检查。我滑着手机,枯坐在医院的等候区,偶尔抬头看看,只见身旁经过三三两两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凄惶的神色。不知道我是不是也这样?只觉得医院的冷气似乎开得太强了,难道是我穿得太少了?我拉紧衣服,设法让自己暖和一点儿。

这时,一位陌生的年轻医生朝我走来,我的目光迎向他。是来叫我的吗?结果不是。他脸上堆满笑容,热切地向我伸出双手:“开复老师!您好!我是您的粉丝。”

我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儿,赶紧站起来:“不敢不敢!你在这儿工作吗?”“我刚升任住院医师。听说你今天会来做检查,特意转过来看看,没想到真的遇到你了。”他看起来很年轻,像个大男孩儿。不知道是谁说的,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的医生看起来都很年轻,就表示你已经老了。想到这里,我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你的书我都读过了!真的谢谢你,给了我很多帮助……”过去我常常遇到陌生人这样对我说,但在医院,在我正软弱无助的时候,这还是头一回。不知道为什么,一股暖流从胸口涌上来,哽在我的喉咙里。“我从你的书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本来,我很迷惘。我会选择当医生并不是出于个人意愿,只是因为学习成绩好,整个家族都希望我当医生……”年轻的医生轻轻说着自己的故事。

这种故事很多,尤其在台湾,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不论是否真的热爱医疗行业,很多人都把医学院当成填报的第一志愿。我不知道我的书是怎样帮助了他,不过,在我自己也对生命感到彷徨的时候,知道自己过去所做的事在无形中确实影响了许多人,我的心,又踏实了!“李开复先生,李开复先生在吗?”一位护理师站在走廊上喊道。我站起来,跟年轻医生握握手,真诚地说:“谢谢你!希望你工作愉快!”

他向我挥挥手,我转身走进PET检查室。0326个肿瘤

按照流程,做完了正电子成像检查,必须等一个星期再找主治医师就诊,那时才能知道结果。想到还要再忍受一个星期状况不明的折磨,我的心开始焦虑不安起来……

我鼓起勇气,走到负责操作仪器的医师身边,开口说:“不好意思!我想……”

他停下鼠标,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事?”“我想,可不可以麻烦您先告诉我,刚刚的检查,有没有发现什么?”“这我不能说,我不是专业医生,我没有这个权限!”他的语气很重,把我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意图打成碎片。我本想算了,但很快又鼓起勇气说:“我知道!可是,你看我接下来的一周还能工作吗?我保证,即使你看错了,我也不会怪你!更不会让医生知道……”我几乎是在哀求他。“真的不行啦!”他干脆接着做自己的工作,看都不看我一眼。“拜托,拜托!真的拜托!”我决心赖到底,不管怎样都不放弃。

他看拗不过我,叹了一口气说:“我真的没有权限让病人知道检查结果……这样好了,你自己看,正电子成像检查本来就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一般像你这样的人也能看得懂。你只要看画面上有多少亮点就可以。”他边说边取走我的健保卡,熟练地打开我的档案……褪去光环,我只是一个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

我赶紧上前,一起瞪着他面前那块小小的电脑屏幕。“哇!”检验医师不知怎的,满脸诧异。经过我再三追问,他才勉强开口:“这太不寻常了!一般人如果有毛病,顶多两三个亮点,你居然……你自己看!”

我茫然地看着电脑屏幕,只见二十几个红彤彤的火球,在我的腹部燃烧。

我在凄惶中走出医院,心情跌至谷底。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念头,除了再找良医确诊,我忽然悲伤又理智地想到,如果我的生命所剩无多,现在该做好哪些准备?预立遗嘱

第二天,我当机立断,决定做最坏的打算,为了先铃和孩子,无论如何我都得把遗嘱准备好。我从律师那里领回一叠表格。律师花了几个钟头仔细说明遗嘱的类别,以及填写表格的注意事项。我一向自诩条理分明、不怕填表,可是依照台湾地区继承制度的有关规定,立遗嘱所需要处理的表格,还真是烦人。

我把那些表格锁在抽屉里,几次拿出来看一看,又扔回去。心里闷闷的,像是憋着一团火,随时可能爆裂。

在死亡面前跟法律打交道,这真是极为吊诡的一件事!死亡何其伤感,法律又是何其冷酷、无情。我独坐桌前,把遗嘱需要的文件摊了一桌子,一边深陷在生命即将走到绝境的悲哀里,一边又得极度理智而冷静地仔细思索身后事该怎么安排。

一份正式的遗嘱,必须严谨、周密地做好全盘考虑。律师告诉我,我的遗嘱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假如我死了,我的遗产要如何分配给妻子和两个女儿?第二,假如妻子和我同时死了,遗产如何分配?第三,假如我和妻子、一个女儿不幸同时死亡,财产如何分配?第四,假如太太与两个女儿和我不幸同时死亡,又该如何分配?

天哪!想到这些可能,我不寒在死亡的威胁下,还得冷静、周密而栗!然而,人间世事之荒谬,就地思考身后事,矛盾讽刺之至图片来源:纪录片《向死而生》在于你明知道它是荒谬的,可是又非做不可。我拿起笔,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我的遗嘱。

依照规定,这一式四份的遗嘱,总共二十四页,还必须是本人手写才有法律效力。我自十一岁离乡赴美,就很少有机会手写中文,即便后来在中国工作,中文用得多了,也都是用电脑键盘敲出来的。这回为了写遗嘱,我必须工工整整、一个字一个字地亲自抄写,每个地方的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更不能有一字修改、涂写,一处有错便要全部重来。

律师把一叠厚厚的文件交给我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李先生,你慢慢写,不着急!”

然而,只要一想到自己时日不多,心里就惊慌得不得了,让我还怎么慢慢写?我边写边抱怨:“这不是折磨人嘛!我现在还有体力慢慢写,要是已经病入膏肓,谁还有力气写这东西啊?”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面对这种抄写工作的。一个健康的人写起来可能不那么辛苦,而我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勉力而为,还要按捺住时不时冒出来的烦躁、气闷:“我才五十出头,人生就要结束了?”才写到第二份,就已重誊了几十次,真是痛苦不堪!想着先铃、孩子,勉为其难地整整费了一天半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苦差事。

怀着惆怅不安的心情,我回到家,面对妻子、家人关切的询问,只是支吾其词,含糊以对。以后都过得很不好,思绪不宁,睡眠质量也更糟了。04未知死,焉知生

一星期后,终于到了复诊看报告、正式聆听宣判的时候。医生看了我的PET检查结果,甚至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告诉我实情。他安慰我,PET检查结果未必百分之百准确,他也不是癌症专科医生,腹部照出来的二十几个亮点,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仍有可能是炎症。这时,我的心情勉强止跌回稳,在密云不雨当中,看到一丝丝希望。

可是,当我再问:“如果不是炎症,而是肿瘤,那会是什么状况?”

医生摇摇头,顿了顿,才慢腾腾地说:“现在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都不好,我看我们还是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先去做个腹部穿刺,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满怀希望却被浇了一头冷水,有点儿泄气。但没过一会儿,我再度提醒自己,癌症患者最需要的就是信心和勇气,过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迎刃而解,这一回,无论如何我都要相信身体可以陪我挺过这一关。

可是,等到做腹部穿刺检查时,我的信心马上又溃散了一地,简直无法收拾。他们先给我看一根大约30厘米长的针,告诉我要先用一根中空的针管插到腹部定位,再向针管里插入一根细针,去抽取肿瘤里的细胞组织。因为我的肿瘤都长在肠系膜里,肿瘤是软的,包裹着它的肠系膜也是软的,里面还有很多液体,针管一戳它就会移动,需要先照CT定位。此外,做穿刺时我还必须保持不动,不然就有可能会戳到别的地方,功亏一篑。

尽管打了局部麻醉,但眼睁睁看着一根长针慢慢扎进肚子里,那种心理冲击还真是恐怖,况且我前前后后总共做了二十几次,医生累得满头大汗,我也被搞得精疲力竭。

过去我一直以为,我的信心是很坚定的,我也不断提醒年轻朋友,信心坚定是多么重要!我从来都不知道,当身体受到病痛的威胁和折磨时,过去用理性头脑堆积起来的信心完全帮不上忙!我只想逃,或者闭上眼睛试图闪躲,甚至也会呼天喊地,大声哀叫。后来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这种出于身体的本能反应,其实是生命的自我防御系统。只是我习惯用意志力控制一切,病中才发现,身体对疼痛的反应竟然有我无法控制的时候。那么,生命里是否还有更多的神秘领域,也是我无法探知、无法控制的呢?我也感到茫然了。与死亡讨价还价

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思绪漫飞。一会儿想到我不得不暂停的工作,一会儿又想到创新工场满怀壮志为创业者付出的同事……想想才隔多久,我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虽然可以看到、听到外面的世界,但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我。

想到母亲与家人,我为自己亏欠他们太多而感到难过。我的母亲已经九十几岁高龄,我是她老来得子的幺儿,她一向把我捧在手心里,可是我自十一岁到美国当小留学生,及至少壮之龄工作、创业,除了短暂的假期能回家陪陪她,大部分时候都是远走他乡,让她年年为我倚门而望……黑暗之中,我禁不住悲从中来。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永远令人难忘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在确诊淋巴癌之前,我的心情分分秒秒就在前面那几个阶段翻腾。我痛责老天、天天上网笔战结仇,借着针砭时弊宣泄自己无所适从的惶恐和愤怒。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我一次又一次在脑海里反复搜索答案。

是北京的雾霾吗?是微软官司期间我的心理压力太大?还是我长期过于讲究时间效率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者,是我从小就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细胞不安?

那二十多个淋巴肿瘤,吸足了化验试剂里的糖分,宛如闪闪发光的小鸡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的心情跌至谷底,久久不能平复。祈求上苍再给我一次机会图片来源:纪录片《向死而生》

等到我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过去没日没夜地拼搏,把身体拖进了恶疾的深渊,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跟神明讨价还价,不断向上帝、菩萨、诸神祈求:“拜托再给我一次机会,只要让这场病赶快过去,我一定痛改前非,尽力弥补……”我虔诚地祈求上苍,只要让我躲开癌症,我绝对早睡早起,改过向上。若是真的躲不了,也请让我的病情减轻些,给我机会重返生活,弥补过去的缺憾,包括对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的亏欠。

对于死亡,我完全没做好准备。我还有雄心壮志,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我求生的意志无比强烈,只要有一丝存活下来的希望,我绝不放弃。只是,真的能闯过这一关吗?我一点儿把握也没有。05确诊

做穿刺检查的前一天,我参加了一个宴会,席间,高希均教授首先发现我变瘦了,接着,郭台铭先生特地把我拉到角落,不但仔细询问我的状况,还郑重告诫我:“开复啊!自己的健康千万不能大意!这样吧!当年为了救我弟弟,我和台湾最优秀的血液肿瘤科专家都成为朋友了,我来安排,你马上去找他们。”他一边说,一边拨通了电话。

在他的协助下,我转诊到台大医院,由顶尖医疗团队为我治疗。很快,我做了腹腔镜手术,医生从肚子里取出一大块肿瘤样本,再做组织培养。两天后,诊断报告就出来了。身体里的隐形炸弹“李先生,我们确定是淋巴癌第四期!”主治医师唐季禄轻轻地说,仿佛语气稍稍重一点儿,就会把我压垮似的!其他三位医生个个面色凝重地围坐在我旁边,但没有一个人是看着我的。我的目光只能落在主治医师脸上,他试图躲开,迅速低下头,但又不得不抬起头来迎向我。“怎么可能!我没有感到任何不生病时最瘦的照片适呀!”尽管心里早知不妙,但我还是和医生抗议着。虽然我的腹部有二十几个淋巴肿瘤,但除了长期睡眠不足,淋巴癌的几个主要症状如失眠、盗汗、皮肤瘙痒、发烧、有明显可触及的肿块……我一个也没有呀?“是是是!确实是这样!你的状况是有点儿特殊,我们把你的病例送到美国与几位专家交流过,你的癌细胞全部集中在下腹腔,并没有扩散到横隔膜以上,骨髓也没有感染,但肿瘤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严格说来,还是要归类为第四期!”“您的意思是……”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其实也不用太紧张,淋巴癌第四期与肺癌、肝癌四期不完全一样,不见得就是晚期癌症,治愈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唐医生赶紧安慰我。这时候,前一家医院的检查报告也出来了。诊断结果都一样:滤泡性淋巴癌,都分析是第四期!医生同时告诉我,淋巴癌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一辈子都会潜伏在我的体内。这就像身上总背着一个未爆弹,与我形影不离;只要我一不留心、稍稍逾越了它能忍受的界限,它就会把我彻底摧毁。我正处在人生最好的时候,我身上还带着经历过苹果(Apple)、创新工场的工作价值,是我工作生涯中最向往的微软(Microsoft)和谷歌(Google)打磨过的光环;我婉拒了谷歌以优渥的条件挽留我,踌躇满志地自己出面筹组创新工场,希望能帮助有才华、有创意的年轻人开创事业;各界对我投以高度的关注,投资人对我信赖有加,许多令人叹赏的优秀人才愿意跟我一起努力……我在微博拥有五千多万粉丝,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切一切,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完美无缺了,可是,老天却在此时给了我狠狠的一击!

之前,我始终存有一丝幻想与期待,在医生还没有确诊病情前,我一直没把可能是淋巴癌第四期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尤其不知道该怎么跟先铃说。她自二十二岁与我共组家庭,就一心一意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家。我和孩子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假如我真有个三长两短,她怎么办?孩子怎么办?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都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人生到此,我禁不住流下两行热泪……06彷徨歧路

以往的日子使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专业人士不能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一丝情绪波动。我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专业、完美的形象,行程紧凑,既没有时间也舍不得抽出时间运动,任何时刻都要发挥最大效益。

我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出差的时候吩咐秘书尽量选夜间航班,下了飞机可以立即洽谈公事。我承诺所有员工,收到邮件十分钟内一定回信,大半夜也一样!在我生病前,床头的笔记本电脑是从不关机的,电子邮件送达的声音一响,我立刻从床上弹起来……努力把“效率第一,永不懈怠”作为自己的标签。平日饮食更称不上健康,贪图膏粱厚味,问到餐厅的拿手“肉”,我如数家珍,真要上点儿蔬菜,那就“随便来吧,反正都好吃不到哪里去,当药一样吃就好了”。最后,我为这一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好友陈文茜在我康复后笑我道:陈文茜抓抓我的头发,确实不是假发“你引以为傲的效率,最后都变成肚子里亮晶晶的肿瘤啦!”多管齐下,奋力自救

当被医生判定,我是“淋巴癌第四期,腹部有二十几个肿瘤,情况不乐观……”时,我尽管悲愁莫名,但也决心全力一搏!因而,我尽一切努力,想要找出可能救命的方法,不论哪一种,只要能救命,我都愿意尝试!尝试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中医。

中医可以找出疾病的生理成因,更高明的地方是中医还能“不治已病,治未病”。可是我已经病成这样,要调整全身脏腑的阴阳平衡,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到的;何况像我这样的凡夫俗胎,这种治病方法缓不济急,也没有具体路径可以依循,只求中西医并治,多管齐下,早日康复。

于是通过朋友的辗转介绍,寻访到一位名医,据闻他诊治的病人不乏达官贵人。中医大夫为我把脉之后认为,体内确实有肿瘤,只是无法分辨恶性和良性,但从脉象来看,应该没事儿。所以他只给我开了些发散化瘀的药,如果是良性肿瘤,慢慢就可以化掉了。

这值得一试啊!死马当活马医。我赶紧抓了好几服药,乖乖在家煎药、吃药。有一天,主治医师唐医生看过我的各项检查报告后,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还在吃其他营养品或是中草药?”“怎么了?”我还犹豫着要不要主动提出来跟医生讨论。“目前还没看到什么,不过,李先生,我一定要提醒你,因为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很多无法测知的成分,为了让整个治疗过程在可监测、控制的状态下进行,我强烈建议你在治疗期间不要服用中药。”他的态度温和,可是语气强硬,跟他平时不太一样。

我忍不住反问唐医生:“可是身体本来就没办法完全监控啊!谁知道中药能不能促进身体产生一些无法测知的转机,然后好得更快?”“话是没错,如果病情好转,那当然值得恭喜。问题是,我们最怕中药产生的反应是我们看不懂,也无法处理的,那就会干扰整个治疗过程。万一有错误,那就麻烦了。”看得出来,医生常需要向病人解释这个问题。这个说法我也能接受,仔细想想,也好,那就暂停中药吧!只是想到当初花了那么大工夫才挂到号,心中不免有点遗憾。

不吃药,食补总可以吧!

我还找过另一位中医大夫,他的理论是:所有的人体质都太寒,我会生病跟这脱不了干系。他的医治方式就是通过喝姜水改善体质;等体质变好了,再吃药治病。做菜用姜可以增香添色,可是五斤生姜煮水,不仅辛辣难以入口,而且味道很难闻。我勉强捏着鼻子喝完一天的分量,就发誓再也不喝了!五花八门的另类疗法

除了中医,我也试了几种另类疗法。朋友介绍给我一种能量疗法,不用打针吃药,又能搭配中西医治疗,不仅不会产生阻抗,还可以强化疗效。

在气氛舒适、怡人的诊疗间,医生先是测量了我全身的气脉,看看我的能量品质。得出的结论是我全身器官的能量明显不足,尤其以肠道和淋巴为甚。

听到这里,我心一沉,马上问:“那怎么办?有方法改善吗?”

医生微笑着点头说:“当然有办法,但要看你对我们有没有信心。信心很重要。”“那不就跟安慰剂一样吗?”我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当然不一样。我们采用的疗法是利用某种信息能量来治病,它是确实有疗效的。如果病人没有信心,就不能与这种能量产生和谐共振,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测完了气脉能量,接着又开始检测有无负能量污染,包括电磁波、重金属或是病菌感染,结论比西医的检查报告更令人沮丧。我身上确实中了很多毒,除了雾霾、电脑和电磁波的污染,以及睡眠品质不佳,甚至还有负面情绪的污染。

花了大半天时间,我最后领到一张长长的清单,上面详列着还有许多隐而未发的毛病,包括我长期“不接地气”!这真令人匪夷所思。过去总以为“不接地气”是指某人不知民间疾苦、不了解基层情形;没想到“不接地气”还会让睡眠品质不佳。他们建议我使用一种特殊的床单,床单接上电线,然后拉一根长长的线插进窗外的土里,好让我接地气。门头沟爬山洛克鲁姆岛海岸(李德亭摄)

买了新床单回家,还千恩万谢地拜托大楼管理员帮忙,兴师动众地把管线接到大楼的中庭花园。头几个晚上确实睡得不错,连安眠药都停了,可是没过多久,又故态复萌。可能是我太焦虑病情,担心未来的治疗能否顺利。万一有个万一,怎么办……我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想法,要静下来睡个好觉,简直是奢望!

为了求得一线生机,我只能更努力地奋战下去,就算屡战屡败也绝不轻言放弃。所以,我又去做了肌肉测试(muscle-testing),这个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身心疗法。测试人员准备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转移”、“原位淋巴癌”和“发炎”,想帮我厘清问题。因为身体不会说谎,只要身体放松,大脑停止思考,身体就可以接通宇宙的信息,获得真实信息。

我自己对这个理论半信半疑,测出来的结果更是连测试人员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好对我尴尬一笑:“嗯……可能你的身体也不太确定那些肿瘤到底是怎么回事!”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葛森疗法”,食用大量有机果蔬,我的二姐每天一早榨一杯新鲜果蔬汁专程送来。为了治病,我发挥平日工作的精神,拼命查资料,只要听说有抗癌的效果,我就买回来当药吃,大蒜、绿茶、白藜芦醇、胡萝卜素、维生素D、灵芝孢子粉、老梅膏、菠萝酵素、诺丽果、葡萄籽、蓝莓、蔓越莓、牛樟芝,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营养补品照单全收。

要不是生病,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种疗法,而且各门各派看待身体和疾病的角度,也跟主流医学大相径庭。只是主流医学因为成功结合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而且对疗程、疗效有清楚的界定,容易被认知,也容易被接受。尽管很多疗法都声称可以治疗癌症,但因为缺乏可信的数据,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大家还是选择相信主流医学,我也是如此。只是,我的状况并不乐观,即使接受化疗,存活率如何还很难说。彷徨歧路,四顾茫然,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真的不知道。07自己研究病情

从发现到确诊,困在无知与未知的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惧与无奈。在忍受漫无边际的痛苦煎熬时,我只求治疗过程赶快结束,可以赶快离开医院回家,睡在自己的床上。

我从小就是天之骄子,父母把我捧在手心,姐姐们也都宠溺着我;求学就业之路畅通无阻,生涯志业虽有些波折,也大抵平安顺遂,家庭生活更是幸福美满。如今,多少旧日荣光、美好灿烂的人生愿景,都像海上的浮沫般,瞬间被一阵大浪卷入海底。

一般人光听到“第四期淋巴癌”,就会被吓个半死。我刚开始也非常惊慌,自己上网一查,症状又符合第四期的判定,那些简略的说明资料,以偏概全的说法确实吓得我魂飞魄散,半条命都没了。幸好,我的主治医师唐季禄是台湾典型的医生精英,对病情的判断果断精准,说话逻辑清楚,又很愿意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并且不断精进日新月异的抗癌方法,对我这样的“理工人”格外受用。(我多次说,台湾很多聪明的人都当了医生,在台湾就医不会错。)

那天下午,唐医生带着一群住院医师到我的病房里查看病情,其实,他们通常都很忙,查房时顶多能和病人聊个三五分钟,但为了让我安心,那天竟跟我闲聊了半个多小时!唐医生拍着我的肩膀,像是给我打气:“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没那么严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样的。”我听了半信半疑,因为医生总是尽量安慰病人,希望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临走前他又告诉我,网络上有两篇专门讨论“滤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预估方式”的论文,如果我有兴趣,可以找出来看看。难忘时刻不见得是要做很特别的事,重要的是和心爱的家人留下温馨甜美的难忘时刻

我认真地研究了唐医生推荐的那些学术文章,发现淋巴癌四期的分期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说过时且不精准了。如果说只看标准的分类,我因为肿瘤数太多,所以必须归类为第四期。但是只看肿瘤数量是最准确的吗?根据我研究的那几篇论文,答案是:“不!”其实分期的目的就是预测存活概率和时间。那么,最准确的预测方法就是寻找和我病情足够相似的人,根据他们的不同因素(如:年龄、症状、血液指数、肿瘤数量、大小等二十多种)和他们的实际存活结局来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并且把这些因素整合起来。这样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类来得准!令人振奋的曙光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驾驶座,可以随时掌握路况。医生的治病策略、用药思维,你至少并不是茫然无知。《交锋》的作者之一凌志军在他的《重生手记》一书中曾写道:“癌症病人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的没救、病死的,另外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但医生绝对不是故意吓你,只是有些医学上的说法,如果自己弄不清楚,就会自己吓自己。

我把全部二十几个特征与我的检查结果相对照,发现我虽然属于第四期,但整体状况其实没那么悲观。2009年意大利摩德纳(Modena)大学的论文非常明确地证明,与滤泡性淋巴癌真正相关的重要因素为以下五点:22

1.β-microglobulin(β-微球蛋白)过高

2.有大于六厘米的肿瘤

3.侵入骨髓

4.hemoglobin(血红蛋白)过低

5.病人超过六十岁。

原来医学上对所有淋巴癌的分期,至少对我的病情分析是不正确的。我的情况是较轻的,于是,我突然从“第四期癌症顶多几个月”,变成“至少还有好几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顾自己,更有可能终身不再复发!

这个发现有如一线曙光,让我在深夜辗转难眠的书桌前,兴奋得立即跳起来,把先铃吵醒!不过除了先铃,我还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我的医生。它仿佛是我跟身体之间的一个秘密许诺,是我穿过迂回的密道发现的身体密码。

奇妙的是,从此之后,癌症所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或者说,至少它在我心里不再是一个万恶不赦、去之而后快的敌人,而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感谢唐医生高明的医术之外,还要感谢他知道我容易纠结于细节,愿意花时间悉心回答我的问题,照顾我的心理状况,并且指点我阅读相关医学报告,让我在茫茫歧路中看到了一线生机。自那一夜起,我仿佛吃了定心丸,放下恐惧,打算稳妥地接受一切治疗,因为,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从绝境中重生!08开始化疗

唐医生为我详细分析了所有的可能,然后建议我做出选择。我自己也上网搜索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报告,大致掌握了滤泡性淋巴癌的治疗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标靶治疗,二是化学治疗。

化疗一个月做一次,等到确定血液里面的癌细胞已清除干净,就要抽取干细胞,做冷冻培养。因为淋巴癌虽然是慢性的,并无立即致命之虞,但未来很有可能会在其他部位复发,一旦肿瘤长到两厘米以上,就得再做化疗,而且第一次的化疗药物就不能再用,必须另外选择副作用较大,也较猛烈的药物。如果转移到骨髓,那就有致命之虞,疗法也困难许多。双管齐下,但求治愈

毒性较低的滤泡性淋巴癌转移成毒性高的恶性淋巴癌的概率是每年1%,看起来概率很低,但每年增加1%的概率,如果我打算再活三十年,累积起来的概率也不小。不过,新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有令人振奋的病例出现,例如,一个原本令群医束手无策的白血病患者就是用免疫疗法成功治愈了。

然而,淋巴癌并不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因为癌细胞会跟着血液全身跑,无法完全根除;但只要不发作,其实跟常人无异。也有些信心坚定的病人就选择暂时不治疗,先观察,并且配合生活态度、饮食以及心境的调整等。

问题是,“你的确也可以不做化疗,只是,你是否会总是担心,放不下?”唐医生问。

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段时间,我也接触过不少其他的医疗建议,有些激烈的意见甚至把化疗视为毒蛇猛兽,认为它对身体的摧残更甚于癌症。这些意见在我心里快速闪过,让我迟疑了一下。“最妥当的做法还是:化疗和标靶治疗双管齐下。”唐医生看我有些迟疑,又说道:“搞科技的人,平时处理工作都很理性,一旦碰到生病,就很难放得开,整天放在心上,压力大得很。我自己也是这样!”他推推眼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为了缓解我的心理压力,他很有耐心地聊起自己当年有脂肪肝,血糖、血脂、肝功能都超标,不过,他下决心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健康,最终创下一年减重13公斤的纪录。

轻松说完自己的故事,唐医生话锋一转,回到我身上。他说:“你要使用的化疗药物,比较起来,副作用不是很大,也不会掉头发,这真的很幸运!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想办法,先让你腹部的二十几个肿瘤消失吧!”“OK!”我点点头。其实,没等他跟我分享经验,我心里就有了打算;只是他诚恳、亲和的态度,让我把最后的一点担心都放下了。唐医生起身离开时,我跟他握手道谢:“谢谢你给我信心!”

尘埃落定,我把遗嘱锁进抽屉里,慌乱的心情渐渐安定下来,我就要准备开始接受化学治疗了。身体的风暴

我决定让化学治疗与标靶治疗同时进行,因此必须住院,长则五六天,短则三四天。第一次住院,心里还是有点儿面对未知的惶惶之感。我十一岁远渡重洋,独自到美国求学,那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几乎没什么担忧。可是这回,二姐和姐夫陪着我走过医院长廊,推开重重的病房门,一股医院病房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的心马上沉入无底深渊。

护士熟练地把我的病历号、病房卡插在床头,把住院须知交给二姐,然后让我躺到病床上,准备上针,挂点滴架。接着,唐医生领着一大群住院医师来了。他再一次对我详细说明了打化疗药物之前要注射的几种辅助药物,像可的松以及止吐、止晕、防止霉菌感染的药物等。我躺在床上,医生的话,有一点、没一点地散在空气里,二姐很认真地做笔记、问问题,我的身体仿佛也飘在空气里。一切如此清晰,又如此遥远。

医生说得轻松,我也高估了身体的适应力。事实上,化疗的副作用比我预期的更难受!

医生离去,护士进来,第一支预防性抗生素刚刚打下去不到半小时,我就开始强烈反胃。姐姐和姐夫在病床边手足无措地看我趴在床边干呕,端茶、递水、送毛巾,都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受苦。身体的风暴来了又走,预防性药物打完之后,接着就是标靶治疗一天、化疗两天,然后留院观察。一开始的排斥反应渐渐安静下来,紧接之后的标靶治疗反倒没什么特别难受的后遗症。不过,刚开始用药,还是得观察身体能否承受、是否会引起什么过敏反应。所以点滴打得极慢,几乎是正常时间的两三倍。从白天开始打到半夜,加上后续的护理工作,睡眠受到严此时的我真切地体会到健康的可贵重干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