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汉朝1(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2:38:36

点击下载

作者:月望东山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这里曾经是汉朝1

这里曾经是汉朝1试读:

楔子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

大雨滂沱,连绵不断,道路阻断,桥梁冲垮。秦王朝的一支九百多人的兵役队伍,被无助地挡在了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南)。

等到雨歇风停后,屯长陈胜和吴广算了一下,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按时抵达渔阳郡(今北京密云县)驻防。

秦律规定,不能按期赶到目的地的军队,不管什么原因,一律斩首。意思就是说,他们这九百人,辛苦跑一趟还不算,还要挨刀做冤死鬼。

怎么办?去是死,不去就只有逃亡。可逃亡能逃得了多久?最后也是死路一条。

陈胜吴广肠子都愁断了。

然而很快,他们就做出了一个平民历史上空前但不绝后的壮举——造反。

他们的理由是,逃亡是死,举大事亦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轰轰烈烈潇潇洒洒走一回,举事而死。

这是一种本能的反抗。但是要造反、寻找生存之道,还得费一番脑筋。

首先,造反要有合情合理的理由,要有具有强大煽动性的政治口号,要有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队伍。

陈胜认为,以上所列几条,他全都具备。

他这样对吴广说:“天下被秦王朝折磨得太久了,我听说皇上是始皇最小的儿子,按老规矩,他不应该登基称帝,始皇长子公子扶苏才是应该坐上皇帝宝座的人。扶苏当时在蒙恬军里做监军,没听说犯什么罪,二世竟然命令他自杀。天下只听说他的贤明,却没听说他已经死了。楚国大将军项燕,为国战死,国人怜之。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还活着。如果我们以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秦始皇灭六国时,楚国是最后一个被吞并的。当时,率领楚国将士对抗秦帝国大军的,正是大将军项燕。后来,尽管楚国被灭,但人心不服,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就这么一句充满神秘色彩的话,给多少楚国人无比强大的心理暗示。多年以后,身为旧楚国人的陈胜,以项燕名义造反,光复楚国,皆是水到渠成之举,合情合理。

而陈胜之所以挂出公子扶苏的名号,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打出反浑蛋不反王朝的旗帜,以便笼络人心。另外一个意思,说起来话就长了。

秦始皇驾崩之后,留下了诸多千古之谜。其中一个就是,他在世之时,为什么不按规矩立太子,却偏偏留下这个空白,让浑蛋嬴胡亥捡了大便宜做了皇帝,引起天下大乱?

千年以来,多少专家学者为解此谜不遗余力,苦思冥想。最后有人仿若神灵附体,联想到陈胜挂公子扶苏之名造反,终于推出这样一个让人不得不服的论断——

秦始皇迟迟不肯册封太子,极可能是因为公子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而陈胜挂着公子扶苏之名造反,就是为了激励更多楚国人为此而战。

那时,吴广都不得不佩服陈胜这个伟大的计谋,决定联合造反。造反之前,他们为了寻求心理支持,特别去占卜问卦。

在那个讲究天命的时代,问卦是必需的。占卜的人,天生是心理学家,早已看出陈胜吴广想干什么,回了一句话:“你们想的事都能成,但是要想建功立业,还得靠鬼神帮助。”

陈胜一听就恍然大悟,对吴广说道:“占卜先生是想让我们借助鬼神威服众人,以此成事。”

于是,两人就秘密去布置一些装神弄鬼之事。

他们先用朱砂在帛书上写“陈胜王”三字,偷偷塞进别人网上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烹饪,发现鱼肚子里的帛书,都觉得特别奇怪。

接着,陈胜又命令吴广到附近的神庙里,点燃幽火,模仿狐狸的叫声幽幽喊道:“大楚兴,陈胜王!”那鬼魅之声吓得士卒整夜惊恐,第二天,全军人人皆知,大家望着陈胜,怎么看都觉得他有些特别。

鬼神事只是为造反做了必要的铺垫,要想丰衣足食,博得荣华富贵,还得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天,将尉喝酒大醉,吴广故意公开宣称,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准备率领大家一起逃亡,借此激怒上司。果然,此话一出,将尉火气蹿起,对他就甩起了鞭子。

将尉拔出长剑,准备砍杀。说时迟那时快,吴广一跃而起,夺剑杀之。这时,陈胜也从一旁跳出,将另外一个将尉也杀了。

解决了两个将尉后,陈胜立即召集士卒训话:“我们遇到大雨,不能按时抵达目的地,失期当斩。就算没有被处死,戍守边地也多半是死。壮士不死则罢,死就要举大名。”

停了一下,陈胜不禁振臂高呼,喊出了一句千古以来令无数草根闻之若狂的造反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士卒们热血沸腾,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我们愿意听从命令!”

梦想已经开启,战火就要燃起,不管前方有多少异己,我也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接着,陈胜自立为大将军,吴广为都尉。全军袒露右臂,号称大楚!

反秦的序幕就此拉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草根英雄谱写的壮丽篇章,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

第一章  草根也是根

一、谜一样的男人

陈胜吴广造反的两个月后,刘邦和项梁、项羽等人也各在自己的地盘响应起义。请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秦末汉初历史前进的种种高潮快感,都是在他们长剑挥舞的大地上实现的。

大地如舞台,历史似场戏,英雄是名角,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想让我登场的,我硬闯场。无疑,刘邦就是那个乘势而起、敢于闯荡舞台的英雄高手!

这是个谜一样的男人。

而他留给我们的最大一个谜团是:他前半生的人生阅历,基本一片空白。当天下大乱时,他以亭长身份四处流亡,即将到五十知天命之年,却能够在群魔狂舞当中,迅速崛起,占据一席之地,最后发展到跟没落贵族出身的项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是谁赋予了他强大的力量?是苍天大地,是冥冥宇宙,还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他背后推动着前进?

要破解这个谜一样的男人,我们不得不从头慢慢说起。

刘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

在那个君命神授的时代,造神是政治基本功。而在诸多皇帝圣君的人生简历里,基本都有一段光荣的出生史,常常都是母亲怀孕之前,有日月入怀的梦语;要么就是生产之时,满室红光,如同昼日。

但是刘邦的母亲,没有梦到日月,而是梦到跟神龙相交。

话说公元前的某个夏天,刘三老妈刘媪,独自外出劳作,其间疲惫不堪,躺在大泽堤岸上睡觉,做了一个大梦。正当老妈在梦中与神相交时,突然天上雷电交加,风卷草飞。这时,刘家的老爷子刘太公万分焦灼地奔往大泽,却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女人身上伏着一条蛟龙。不久,她便生下了刘三。

所谓神话,都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忽悠众生的。如果我们较真到底,就会发现,神话里面,可能隐藏着龌龊的人性。有民俗家研究到这段历史,一语道破真相:“荆楚之地,民风甚野,刘邦之母在坡上梦中与神相交,其实就是与其他男人偷情。刘太公匆匆赶来,估计是闻听风声,赶来抓奸的。”

这个推理,似乎有些无厘头,但我认为,它很有说服力。

可是,就是这么一件见不得光的事情,到了刘邦手里,却化腐朽为神奇,包装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刘邦将自己包装成天之龙子,并非没有道理。

他恰好长有一副龙相:马形长脸,鼻梁高挺(马首)。脸颊之下长有几根鱼须胡,很是美观。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类似眼镜蛇身上的黑点)。刘三生肖属蛇,大蛇为龙,小蛇为蛟,如此说来,刘三命中为蛟外部龙相,不是蛟龙,那是什么?

说自己是龙,实在吹牛过头了。其实,年轻时期的刘邦,不过是一个一不做二不休的流氓加无赖。

所谓一不做,即坚守不爱劳动的习惯,二不休,即喝酒、吹牛两样什么时候都不能少。

就算孩子不是亲生的,养你这么大也得为家里分担点什么吧?农忙时节刘大叔想叫他一起下田,刘三却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赖在王大妈、武大娘的酒馆里,就是赖到情妇曹氏(长子刘肥生母)床上去了。

刘大叔没读过书,想了半天都找不到一个狠毒的词来骂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憋了好久终于憋出一个词:“无赖。”

为了更好地见证刘邦的人生发展史,我们可以举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的例子,就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活得是多么地寒碜!

古今中外,偶像永远是人类个体进步和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圣人孔子的偶像是周公,他毕生都在努力像周公一样建功立业;刘邦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仅比他大三岁的秦始皇。

刘邦做亭长时,曾经有一次入咸阳出差,路上碰见秦始皇出宫,仪仗浩荡,绵延数里,他情不自禁地艳羡道:“大丈夫当如此也!”

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

嬴政,祖先六代为秦王,典型的秦王N代;刘邦,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都是农民,典型的农民穷N代。

嬴政,其母赵姬,出身歌伎,传说他亦是私生子,其生父是吕不韦;刘邦,其母刘媪,出身农民,亦有说法是私生子,其生父是装神龙的无名氏。

就私生子身份,俩人打平了。然而,在一个拼爹的时代,刘邦拼爹拼不过人家,拼娘拼不过人家,拼其生父,亦拼不过人家,典型的“拼不过三郎”。

那时候,胸结郁气、徘徊苦闷的刘邦,唯一能解愁的只有酒。可是他又是一个有时连酒都喝不起的穷光蛋。他举目望苍天,两眼茫然,他终于知道,活在一个拼爹的时代,他能拼的只有青春、斗志、耐力以及智慧。

他决定走出去,闯闯世界,拼拼未来。

二、无所事事的日子

有人可能只知道刘邦是秦朝人,亦是汉朝人,却不知道他也是战国人。嬴政一统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做皇帝的时候,是公元前221年,按古岁来算,他年仅三十九岁。这时候,刘邦亦三十六岁,他到底在干什么呢?

没人知道。

但是,我们从史书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刘邦的去向。至少在刘邦三十六岁之前,也就是在战国混乱时期,他游手好闲,到处漂泊。

先秦时代有养士之风。所谓士,就是食客。那时候,当嬴政苦苦思索如何征服天下、成就旷世伟业时,刘邦却像个吊儿郎当的游侠,到处蹭吃蹭喝。

他首先仰慕的人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他从爱好养士的信陵君那里学到了一条:男人要想做大事,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而要有自己的团队,必须有大把的钱。你没有钱,就必须有性格,个性魅力,是成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游侠的日子是很惬意的,可当嬴政统一天下时,他不得不返乡了。

嬴政的强权,众所周知。他建立大秦之后,看到游侠遍布天下,极为担忧。那帮没有固定职业的流民,就像今天城市里没有暂住证的流浪汉,积蓄到一定数目,将是和谐社会的隐患。于是,嬴政发出一纸诏令,所有无固定职业的流民,必须回到故乡待业。

刘邦只好响应秦朝中央政策,结束晃荡的游侠生活,从城市回到了农村,接受培训,开始了再就业的人生之旅。

回到故乡的刘邦,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不能养家,但能糊口的工作——泗水亭亭长。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刘三是怎么当上这个泗水亭亭长的。

秦朝没有科举制度,要想当官,如果不是高干子弟,你就得走下面两条路:首先,你家里要有钱,还要品德好。所谓品德好,无非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救死扶伤,大义凛然。其次,你得认识个好人。所谓好人就是有权势的,并且是个会抬举你的人。秦朝有规定,政府官吏可以向上级推荐低级官吏。但并不是推荐了就收下,还要给你一个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任职合格,行,那就留下继续干活吧。如果不行,不但叫你滚蛋,还要惩罚负责推荐的官吏。

刘三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而且一个只想给自己戴光环、到处蹭吃蹭喝的人,哪还会有什么好德行。那怎么办?只好巴结达官贵人呗。

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抬举了他,反正他表现得还不错,试用期合格,被留下了。

秦朝政府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管县,县下管乡,乡下设亭。按秦汉制度,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里设亭长,属武职,主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及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满期之人充任。刘三曾经去咸阳服过徭役,而且还见到了自己的偶像秦始皇,所以最有资格做亭长工作。

不管官职大小,泗水亭长毕竟也是个正经工作,得有个正经名字,我们不能再唤他刘三了,从此就改作刘邦吧。

其实搁到今天,泗水亭长也顶多算个乡派出所所长。这个芝麻不如的官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偌大的乡里,无论是偷鸡摸狗的事,还是征收赋税,或是那些三八婆吵架,都会找到你的门上,工作极其烦琐,不把你累死也要把你活活烦死。

更让人郁闷的是,这差事不属于公务员,没有编制,国家不发工资,就是过年过节也别想人家给你发米发油。

刘邦不是傻子,闲得没事找苦吃。事实上,亭长相当于县外派管理基层的职务,也是有一些经费补贴的。但经费补贴不是由政府拨款,而是县吏们赞助的。所以每次刘邦要出差时,他就会理直气壮地到县吏家敲门要差旅费,每人三百文。县长秘书萧何是刘邦的顶头上司,他是个大方之人,只要刘邦上门拉赞助,都会多给他二百文。这笔账,刘邦记在了心里。

按规定,亭长只配两个兵卒,一个管杂务,一个管捕盗。他们都要睡在单位里,以单位为家。假期还是有的,隔五天休息一天。说来可笑,这一天假不是让你回去看望老婆孩子的,而是洗头发。头发洗完了,晒干了,束好了,再吃顿晚饭,明天又得去上班了。

亭长的职责是管理乡里一大堆烂事,并接待出差路过的官吏。除此之外,他的业余活动就是到处拉赞助骗吃骗喝。所以亭长这个工作尽管表面上很辛苦,实际上油水不少。今天东家婚事蹭一顿酒,明天西家死人撮一顿饭。不管红事白事,有吃的总少不了亭长先生。

爱喝酒也就罢了,刘邦还爱赊账。赊啊赊啊,没完没了地赊,王大妈和武大娘两家酒店老板娘一看到刘邦就向他哭着要酒债:“大哥,我上有八十岁的母亲,下有三岁的孩子,老公最近打牌又常输钱,能不能先还点啊?要不然我只好上你家砍树了。”“砍树?砍人还差不多,我家没种树。”“大哥,你不知道,现在皇上征税又重,物价上涨比发大水还快,酒价都翻了好几倍了。要赊账可以,可是酒贵呀,您吃得起吗?”“吃。有好酒尽管拿上来。”

王大妈和武大娘本是欺负刘邦穷,故意把酒价翻了几倍,没想到刘邦还要赊。既然刘邦想赊,就让他赊吧,多少他还是一个亭长,不怕逃账,到年底还钱的时候,那多出的几倍酒钱就当是你还的利息。

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刘邦一辈子就只是亭长的出息;更没人看出,这个流氓式游侠出身的家伙,将来会腾云驾雾,拿捏天下。

可是不久,人们却看到了刘邦惊天动地的、华丽丽的人生蜕变!

三、遇见伯乐

用现在股民中流行的话来说,年轻时期的刘邦就是个地道的垃圾股。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偏有人说他是蓝筹股,未来行情不可估量。

何人竟有如此不平凡的眼光?他正是刘邦的岳父大人吕公。

吕公,山东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他跟当时的沛县县长大人是好朋友,为了避仇而跟随入沛安家落户。吕公生了个国宝级的女儿,叫吕雉。县长大人曾向吕公提过亲,想娶吕雉,但是吕公却迟迟不肯嫁女儿。

吕公是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贵宾,沛令能把这样的人物引进来,也算为沛县招商引资做了贡献。为了拉拢吕公,沛令特意为吕公办了一次招待宴会。

其实,县长大人就是想贿赂吕公,好让他早点把吕雉许配给自己。没想到宴会一结束,县长大人就哭了。

沛县豪杰和官吏听说县长请贵客,这可是个巴结上司的好机会,纷纷带着贺礼登门拜谒。刘邦听说县长要变相捞钱,流氓的习气就来了。心想,我整天干死干活的,连要个出差费都要拉赞助,还想我给你贺钱,这不是扯淡吗?他决定赴宴整整那帮县吏,顺便吃顿霸王餐。

当时县长秘书萧何负责主持宴会,他对前来祝寿的宾客说,一千文钱以下的请坐下堂,一千文钱以上的请坐上堂。

轮到刘邦报贺钱,他顺手写了一张礼单:“刘季,一万文。”

吕公听到这么大的数,两眼大放绿光,亲自跑到门口迎接来客。只见刘邦龙颜高鼻,还长着很美的胡须,好一副吉人天相。

吕公如获至宝,请刘邦一起入席侍坐。

刘邦不带一文钱虚报个数就想忽悠人,还是萧何厚道,他悄悄地向吕公提醒道:“刘季这个人爱说大话,做不成什么大事,您老人家还是小心点吧。”

吕公却对萧何的劝言置若罔闻。当刘邦在酒席上大耍流氓作风、海喝海吹时,吕公在暗中仔细观察,越看他越像是一只绩优股。

待到刘邦吃饱喝足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吕公用眼色示意他留下来,并且说道:“我给很多人看过相,就数你的相最贵。我有个女儿,想嫁给你,中不?”

刘邦看着吕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要知道,他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坏事干过不少,优点比白日的星星还少,况且家里三代农民,穷得叮当响,你吕公到底瞧上我哪点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流氓我怕谁。不管你吕公是真伯乐,还是假糊涂,既然你敢嫁,我就敢娶。不娶白不娶,娶了也不白娶。

于是,刘邦果断地答应了这桩自动找上门的婚事。

但是,吕公刚向刘邦许诺完,吕公的老婆就对他发牢骚了。沛县县长大人是吕家好朋友,论地位和社会关系,刘邦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这么好的人家不嫁,偏要嫁一个游手好闲瞎忙东西的流氓亭长,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吕公很不屑地对她说道:“此非尔女子所知也!”

换到今天,我们都会觉得,吕公如果不是先知先觉,那就肯定是脑袋进水了。好好一个县长不嫁,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流氓呢?

事实上,吕公是个聪明人。

历史就像股市,有暴涨就会有暴跌,有暴跌也会有暴涨。吕公是一个高明的股市操盘手,他把秦朝股的未来走势看得一清二楚。秦始皇的暴政弄得天下民怨沸腾,他这个秦朝的老板迟早要倒台,而沛县县长不过是秦老板的低级打工仔,终究也逃不脱被诛杀的命运。这时候如果他把女儿嫁给沛县县长,才是真正地把她往火坑里推。

吕公又看出来,这天下一乱,只有像刘邦这样的人才会迅速崛起。因为刘邦具有霸王之气,天不怕地不怕,能吃能喝能吹,脸皮厚得很,天生是块造反的料。既然造反是迟早的事,那富贵也是迟早的事,为何不把女儿嫁给他呢?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吕公眼光的正确性:沛县县长果然被人诛杀,沛县易主,刘邦当头。什么叫眼光,这就是眼光。有几十年的眼光,就会有几十年的事业。有上百年的眼光,就会有上百年的基业,这根本不是吕大妈一类人能看得透的。

不管如何,刘邦总算找了个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了。不久之后,他就当上了两个孩子的爹。刘邦在外蹭吃蹭喝,却苦了在家的吕雉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刘邦没钱请保姆,吕雉只好带着两个孩子下田劳动。刘邦有时候也会请个农忙假,回家帮老婆处理农事。

这一天,有个老父经过吕雉的田前,问吕雉:“能不能借口水喝?”

吕雉很热情地端水给他喝了。

他又问:“能不能给点饭吃?”

吕雉下田是带着便饭的,便赠给老先生一顿饭。

喝足吃饱,老父突然目不转睛地看着吕雉,过了一会儿,他感叹道:“夫人真是贵相啊!”

原来是个过路的算命先生。

吕雉一听,高兴得都快要跳起来了,不禁问道:“既然您老会算命,麻烦您帮我两个孩子看看?”

老父先看看蹲在地上的那个男孩,说:“夫人贵是因为这个男孩。”

那么女孩呢?

老父又看了半天,说:“也不错。”

吕雉这会儿只差没飞上天去了。老父前脚刚走,恰巧刘邦后脚回来。吕雉马上把老父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刘邦激动地叫了起来:“人呢?他在哪里,我也要叫他帮我算算。”

吕雉指着前方说:“刚走不远,你赶去问问。”

于是刘邦拔腿赶去,果然把老父撵上了:“老父老父,您老慢走。”刘邦气喘吁吁地跑到老父面前说,“您会看相,帮我看看如何?”

老父驻足停留,仔细端详了半天,对刘邦只说了一句话:“您真是贵得让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啊!”

刘邦激动得跳了起来:“真的吗?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很出名的典例:有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说要到一个班上挑几个天才,班里的学生带着很期待的心情等待大师驾临。大师只在教室里转了一圈,随意点了几个学生,大声宣布道:“他们几个就是未来的人才。”

很多年过去了,当初那几个被大师点中的学生果然都成为优秀的人才。于是人们很奇怪地问这位大师,当初你是怎么断定他们会成为人才的?大师答道:“其实我对那些学生一无所知,只是随意点的。他们之所以成才是因为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碰上什么困难,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天才。凭着这种信念,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了成功。”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呼风唤雨号令天下的女人,生性刚毅,行动果断。虎父无犬女,吕雉的父亲敢把她许配给刘邦,而吕雉亦敢嫁,说明她肯定受到了吕公的影响。

所以关于刘邦相贵不可言之说,我宁愿相信吕雉是联合老父骗刘邦的。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变相鼓励刘邦造反。不造反,你就只能永远待在泗水亭,永远赊酒,永远请不起保姆,永远靠拉赞助过日子。

刘季,别怪我们骗你。骗你是为了鼓励你,鼓励你是为了让你更有出息。我们说你有才,你就是有才。那就大胆干吧。

你,缺的只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

四、下岗与再就业

刘邦又要准备出差,方向:咸阳;任务:遣送本县的徒隶去骊山脚下修偶像秦皇爷的墓。

这就意味着又有正当理由找县吏们拉赞助。有了赞助,路上少花点,年底回来就可以把酒钱都还上了。

可是刘邦这次如意算盘打错了。到年底不但还不上酒钱,而且是有家不能归。

情况是这样的:他带了一帮徒隶上路,徒隶就是我们所说的劳改犯,他们早受够了嬴政大哥的苛刑重罚,谁还愿意免费去给他当劳工?于是一路上不断有人跑路,跑着跑着,只剩下了十来位。

刘邦估计,再这样下去,还未到咸阳,肯定就只剩下他这个光杆司令了。

按秦朝刑律,按时完不成任务,可是要杀头的。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那就逃吧。

刘邦走到丰西大泽,停下来喝酒。酒上心头,牢骚满腹:“娘的,这亭长当得太窝囊了,欠一屁股酒债不说,辛辛苦苦拉赞助当差旅费,如今还要落得个杀头的罪,老子不干了!”

刘邦于是亲自给剩下的十余位劳改犯松绑,醉眼蒙眬地说道:“兄弟们,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从此也要远走高飞了。”

跑?茫茫人世,哪还有藏身之处?十余位劳改犯纷纷表示:“刘大哥,跟着您有肉吃,我们愿意跟着您。”

跟我?我也不知道要跑去哪里啊。活在这乱世,当个人真不容易,要不大家一起上山当土匪算了。

刘邦决定带着大家上山逃命。

可刘邦实在喝高了,不能亲自开路,只好命令一个劳改犯走在前面开道。不一会儿,跑在前头的人回来报告:“大哥,前面有一条大蟒蛇挡道过不去,不如我们回去吧。”

秦皇爷都不怕了,还怕区区一条蛇?刘邦醉醺醺地抽出宝剑,叫道:“大丈夫跑路,有什么害怕的。”

刘邦提着宝剑冲到前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拦路的大白蛇斩成两段。

斩死大蛇后,大家跟着刘邦继续逃命,还没跑出几里地,刘邦就酒劲大作,不禁倒地呼呼大睡了起来。

然而,落在后头的兄弟们却在半路上见鬼了。

等到刘邦睡醒后,兄弟们把路上碰到鬼的事告诉了他:“我们路过你斩蛇的地方,看到有一个老太婆在哭。我们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说自己的儿子被人给杀了。我们又问,难道你的儿子跟我们一样,也是劳改犯,没替活人皇上修死墓被斩首了?老太婆说,不是的。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一条蛇挡住了赤帝之子的路,被赤帝之子斩了,所以我才痛哭。大黑夜的,什么白帝赤帝,我们是劳改犯,又不是好吓唬的。我们觉得这老太婆是在忽悠人,准备揍她一顿走人。没想到,说时迟那时快,她变成一团青烟不见了。”

不是见鬼,而是弄鬼,这叫造反未行,舆论先行。

兄弟们遇鬼的事让刘邦暗喜,从此他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头衔:赤帝的儿子。于是以为撞见了鬼的兄弟们更加仰慕他,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跟着赤帝的儿子混世,肯定有肉吃!

我们不能怪刘邦太会编故事,在那个冥顽不化的乱世,想起义做大事,没有一点儿贵族血统是没有人愿意跟你干的。

想想可知,如果大家都是平凡布衣,凭什么让我听你的?刘邦是流氓出身,身份卑微,没有项羽那样高贵的血统,只好退而求其次,跟神攀关系了。而且跟神攀关系也比较保险,没有人揭发,也无法揭发。我说我是赤帝的儿子,不信你问赤帝去。

可是赤帝住在哪里呢?他总是神龙不见首尾,又没有手机,也不能上网,怎么问啊。无法反驳的就是成立的,不要说赤帝,刘邦就算说是黄帝的儿子也没人反对。

更玄的还在后面。

斩蛇流亡后,刘邦带领着十余个劳改犯进入芒山和砀山一带山泽间躲匿,可无论刘邦走到哪里,吕雉都能找到他。这就奇怪了,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卫星定位,还可能没有鸽子(都逃命了,谁还有闲工夫养宠物),她是怎么找到刘邦的?

吕雉说道:“你所居住的地方,天上经常有祥云环绕,我只要跟着云气走就能找到你。”

你如果不是神仙和龙,就休想让祥云跟着你跑,这摆明了就是暗示刘邦是人中之龙啊。沛县的青年仔一听说这故事,就更加崇拜刘邦了,争先恐后地赶过来投奔刘邦。

就这样,刘邦靠着自己翻云覆雨的能力和吕雉出神入化的广泛宣传,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来个劳改犯和上百名沛县子弟。

就差一个口号和一杆大旗了。

陈胜吴广造反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天下。造反就像做生意,想发大财就得抢在别人前面上市。当时,沛县县长闻听陈胜起义,他亦想举事响应。

于是,县长大人把属下秘密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动员大会,然而在这次造反动员大会上,有两个人对沛县县长的动员计划提出了异议。

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曹参。

萧何,出生年月不详,沛县丰邑人,法律专业出身,现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主吏)。

秦始皇时期,萧何因政绩考核名列榜首,因而有幸得御史大人提拔,但他推辞不就。萧何真是一个奇怪的人,有高处你不走,一辈子待在沛县不腻吗?换作是别人,早捡起两套旧衣服,抹一把苦尽甘来的眼泪,然后向沛县父老乡亲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满腔豪情地上路了。

你这么赖着不走,不会是作秀想捞个什么名声吧?

别以为萧何是作秀,其实他跟吕公是一类角色,都是历史股市的操盘高手。他早就看透了这秦朝就像个烂冬瓜,外表富丽堂皇,内里已经腐烂不堪。正所谓高收入高风险,其实沛县才是他最安全的避风港。

曹参,字敬伯,出生年月不详,沛县人。狱法专业出身,现任监狱管理员(掾吏)。其人最大的特点是,闷头干活,为人低调。

当时,萧何和曹参一致认为,如果只凭沛县一帮官员举事,造反必败。

道理是很显然的,在人们看来,公务员们吃着秦王朝的俸禄,见老板靠不住又想另立山头,搞来搞去大赚的永远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既然如此,还有百姓愿意响应吗?

所以萧曹二人又提议,要想造反成功,就必须利用沛县的无赖流氓。刘邦不是带着几百号人流浪于芒砀的岩石沼泽间吗,只要把他们召集回来,利用这些盲流驱使百姓,就没有人会不响应起义了。

对于萧何和曹参的这番话,沛令深以为然。可他转念一想,流氓是不好忽悠的,到底派谁去召他们回来好呢?

这时,萧何和曹参告诉他:大人不要操心,人都帮你想好了,这个工作就交给樊哙去办吧。

樊哙,出生年月不详,沛县人,职业是杀狗。

萧何和曹参之所以要推荐樊哙为跑腿人,主要因为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关系。我们不服吕公还真不行,好好两个女儿,却一个嫁给无赖,一个嫁给个杀狗的。

可事实也证明,吕公的眼光是天下无双的。

当是时,樊哙带着沛令赦免罪犯的召令跑去砀山向刘邦报喜,刘邦一听高兴得都快要哭了。

外人真是不进砀山不知造反山区生活苦啊,多少天以来,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以野果为食,日子才这样一天一天地熬过来了。

还好,这一切都将过去了,今天终于要结束这种与天斗与地斗与官府斗的黑暗日子了。沛县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天下混乱,正是流氓的出头之日,此日不出山,还待何时?

然而不幸的是,当刘邦带着几百号盲流回到沛县时,沛县县长反悔了。

县长反悔是有理由的。

第一,他已经输给刘邦一次了,这个曾经的情敌带着几百个流氓回来,谁能保证他不做出流氓的行为呢?

第二,即使是迎刘邦进城,他也难以控制这帮无赖,那将来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沛令不但下令关闭城门拒绝刘邦进城,而且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这两个出馊主意的家伙。萧何和曹参闻到风声,脚底一滑,溜出城外投奔刘邦来了。

刘邦带着几百人在城外徘徊不能进城,不由得火大了。

回都回来了,竟然关门不让我进城,这不是耍我吗?流氓你也敢耍,再不开门我可要攻城了。

攻城之前,刘邦用帛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他告诉沛县城内的父老乡亲:天下人被秦王朝欺负太久了。你们即使替沛县县长守城也是没用的,因为各地诸侯就要赶过来血屠沛县了。如果你们把沛县县长杀掉,响应诸侯,那你们的老婆孩子还有救。不然,到时连你们全家人都杀掉,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大流氓的名声果然不是盖的。刘邦一吓唬,城里的百姓就害怕了。于是,他们决定杀掉沛令,迎接刘邦进城。

进城后,沛县的父老乡亲共同推举刘邦当老大,但刘邦辞让了。

不用多说,刘邦这是在作秀。

没办法,有些秀是必须作的,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如果你不作秀,人家就会认为你不谦虚,是个野心家,那你就不值得大家为你卖命了。如果你谦虚,人家就更认为你诚实厚道,值得大家信赖。

刘邦不得不装出谦卑的样子,这样对父老乡亲们说道:“现在是乱世,大家要选就选个好领导,万一选个浑蛋,大家都要跟着完蛋。我不是怕死,只是怕自己能力太低,不能保全父老乡亲们,希望大家再认真考虑考虑,选一个可以胜任此职的人吧。”

当时,除了刘邦之外,萧何和曹参当然也是好人选。

可是这两个久混官场的人已打好了算盘,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身份还是秦王朝的公务员,如果举事失败就将全族不保,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个头是不能乱出的,既然刘邦不怕死,那就推荐他来当吧。

这时,众人见刘邦还在推辞,又对他好言相劝道:“以前听说过很多关于你的传说,我们也给你算了一卦,有朝一日,你必当显贵。既然命中注定要显贵,你就接受这个吉利的请求吧。”

刘邦再次推辞。

刘邦越是推辞,众人越是坚决要他当头。刘邦看看推辞已超过三次了,自己该表的诚心也表了,他就装作很委屈的样子对父老乡亲们说道:“所谓恭敬不如从命,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既然你们没人敢当这个头,那就我来当吧。”

就这样,刘邦被时势无情地推上了造反之路,统兵两三千,还拥有一个漂亮的称号——沛公

这一年,刘邦虚岁四十八。

五、男二号是个帅哥

此时,史上最牛的武将项羽也闪亮登场了。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本名项籍,字羽。其身高八尺(约184厘米),力大无穷,英勇无敌,号称中国古代第一武将。

项家世代为楚国将领,时间久远。三代之内的名人,可以追溯到项燕。项燕就是项羽的祖父,曾是战国时期楚国武功显赫的大将军。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李信率二十万大军远征楚国,被项燕灭得一干二净。后来,秦始皇只得屈身请老将王翦出山,王翦一点儿不敢马虎,调动六十万大军远征楚国。项燕就在那场战争中英勇牺牲,从此,项家算是和秦朝结下了深仇大恨。

项羽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认真好学的孩子。开始,他喜欢读书,可没读几本就觉得没意思,于是就去练剑。然而剑法的火候未到,他又丢下宝剑干别的事去了。

项羽这种坏习惯,他的叔叔项梁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大声训斥他道:“小孩子不认真学好一样东西,你到底想干什么?”

项羽不但听不进项梁的话,反而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读书写字有什么意思,能够学会写名字就算不错了。剑练得再好又怎么样,顶多只能跟一个人决斗,我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万般无奈,只好教项羽兵法。然而,没过几天,项羽对兵法仅知了大意,又不肯学了。

书,剑,兵法,没有一件是学到家的,项羽不愧为三不像学生。从这几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项羽性格里缺乏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耐心。而缺乏忍耐力正是项羽将来命运悲剧的主要根源之一。

那么,在项羽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激发他的潜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东西就是仇恨。

秦始皇东游经过钱塘时,项羽指着坐在皇家马车上威风凛凛的秦始皇,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彼可取而代之!”

项羽不会忘记,祖父项燕的死及项氏的没落,完全是那个趾高气扬的秦始皇造成的,他可以忘记书剑及兵法,但是绝对不会忘记仇恨及制造仇恨的这个人。

之前,项梁本不看好项羽,突然听到他说出这灭族之言,心里虽是又怕又惊,却从此对项羽刮目相看起来。

项氏有孙儿如此,项家复仇有望了!项梁决定带项羽离开家乡,闯荡江湖。

其实,闯荡江湖不过是个借口,他们离开家乡主要是逃难。当时,项梁及项伯因为与人有仇杀了人,为了避难,不得不逃往传说中盛产美女的地方——吴县(今苏州)。

尽管时运不济,但项梁还是在吴县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得到了会稽守殷通的青睐。

当时,会稽守殷通闻听陈胜反秦,把项梁招来商量大计,他对项梁说道:“长江以西都反了,现在是反秦的最好时机,我想让你和桓楚先发制人带兵击秦。”

请注意,殷通之所以想拉项梁入伙,主要是因为项梁在吴县是个人气王。项梁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结交了不少人,上至豪杰、下至乡里的偷鸡摸狗之徒都是他的朋友。

那时候,死人出葬似乎比活人婚娶还要隆重,不管是哪家死人,送葬的人都是多多益善。而项梁恰好天生就是策划葬礼的高手,只要他一出场,参加葬礼的肯定是人山人海。所以每当谁家死了人,都必请项梁主办丧事。

尽管人多,但项梁每次坐镇指挥总是从容自如。你,张三,给我找几个好汉抬棺;你,李四,给我找几个会吹哀乐的人;你,王二,给我找几个会哭的婆姨哭场,等等。项梁所学的兵法就是在替人办丧事中加以训练实践的。

更搞笑的是,后来项梁手下那帮将领,多是他主办丧事时挖掘到的人才。

对项梁来说,造反当然是一件好买卖。可问题是,殷通的意思是要项梁和桓楚一起干,当时桓楚不知躲在哪个山旮旯,而项梁又想单干当老大,怎么办?

苟活乱世,夺权是第一生存需要。这时,只有一个老办法:“碍我路者,杀无赦!”

一场夺权的阴谋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阴谋策划者:项梁、项羽。

谋害对象:殷通。

一切都布置妥当后,项梁带项羽去殷府拜会殷通。

项梁把项羽留在门口,独自走进府第里对殷通说道:“桓楚不知躲到哪个山沟里去了,听说只有项羽知道他在哪里,要不我叫他过来,你吩咐他去把桓楚召回来?”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殷通同意项梁把项羽召进来。

于是,项梁折身返回,他跟项羽耳语一番,交代了注意事项及暗号,接着两人一起走进殷府。可怜的殷大人见到项羽后,还没唠叨几句,项梁就向项羽使眼色示意动手,项羽立即拔剑冲上前去把殷通斩首了。

这一幕把殷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吓坏了。

还没等殷府官兵反应过来,项梁就夺了殷通的官印,手持人头走了出来。这时,殷府的人才如梦初醒,挥着刀棍哇哇叫着朝项羽和项梁冲上来。

这些可怜的喽啰并不知道,他们碰上的不是普通劫匪,而是武功盖世的项英雄。项羽挥舞长剑,如斩乱麻,说话之间,一百多号人白白地成了项羽的剑下冤鬼。冲在队伍后头的官兵,全被项羽这勇猛无比的杀气吓住了,除了大喊饶命之外,就只剩下趴在地上尿裤子了。

杀掉殷通后,项梁把苏州各路英雄豪杰都召集来开会议事。豪杰们经过项梁一番洗脑后,一致同意反秦。于是项梁接收吴中郡属下各县,得精兵八千。项梁当上会稽郡守,项羽任副将。

这一年,项羽虚岁二十四。

六、造反决定命运

陈胜开了造反的头,天下群起响应。但是好景不长,起义六个月后,陈胜不幸遇难了。

扬州人召平是陈胜属下的一员干将,他受命为陈胜攻取扬州,但是久攻不下。召平听说陈胜吴广等在西线战场玩完了,又听说秦将章邯带着几十万劳改犯和奴隶气势汹汹地向他开过来,只好渡过长江逃命去了。

项梁造反,拥兵八千,这是一把砍秦的好刀。

于是,召平假借陈胜的名义给项梁戴了一顶高帽子,拜他为楚上柱国。

所谓上柱国,就是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相当于大将军级别。项梁的父亲项燕曾经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将军,召平的这道假诏,无疑让项梁有了这样一种错觉:“我父亲失去的,我终于替他拿回来了。”

高帽戴上后,召平就对项梁说:“你不要待在江东了,赶快渡过江去替我打章邯那狗日的。”

项梁不是吃干饭长大的,他的身上还流着项燕英勇的血,他的心头还燃着复仇的火。他得到命令后,义不容辞,渡过长江,一心一意地要去干掉章邯。

项梁带八千精兵就想去干掉章邯的二十万大军,这和拿鸡蛋去碰石头有什么区别?

然而,项梁刚渡过长江,他就逢上了一件喜事。这不是一般的喜事,而是双喜临门——有两个人给他送来了几万的好兵。

第一个人,是陈婴。

陈婴原先在东阳县当过令史,东阳人闻知陈胜反秦后,也把县长大人干掉举旗造反了。因为陈婴为人厚道,东阳那帮造反的少年就推举他为老大。但是陈婴请辞了,他的借口同刘邦的如出一辙:“我没有能力干这个活,你们还是请别人吧。”

从陈婴的角度来说,这个老大的确是不容易当。因为造反派不是推他为新的东阳县县长,而是当王。

王是一般人能当的吗?刘邦不敢,项梁也不敢啊。

再说了,对秦王朝来说,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新郡守新县令,而是那些自称为王的人。谁当王就收拾谁,陈胜那么厉害,还不是被干掉了,你陈婴又算哪根葱呀?

还是陈婴的老妈识相,老太婆对儿子说:“我嫁到陈家几十年了,从来没听说过你祖上出过什么大富大贵的人,你突然要得到这么大的一个名声,我认为是不祥的。不如把这个王送给别人,如果成功了,你还可以被封侯;如果失败了,你还可以逃跑,因为你是一个不容易被世人记住的人。”

得了,老妈都发话了,你们就都别给我扯淡了。

于是陈婴对这帮野心勃勃的部下说道:“我听说项梁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将领,他们在楚国已经享名很多年了,不如我们归附他,有他打前锋,我们一定成功。”

陈婴说得很在理,众人无话可说了,他们答应把两万多人的使用权交给项梁。

第二个给项梁送兵的,是英布。

英布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不是流氓,也不是杀狗的,反而像个人贩子。英布最初不过是安徽六安县一个平常的老百姓,年少时,曾有算命先生给他看过相,说他以后肯定受刑,但受刑后肯定当王。

在苛政猛于虎的秦朝,当个罪犯是很容易的事。随便在街上骂几句狗日的皇帝,或者是家里藏了几本来不及烧掉的诗书被发现,就可能被判重刑。后来英布不知道是犯了什么罪,竟然受到了一种特殊的肉刑——黥。

所谓黥刑,就是在罪犯的面额上刺刻涂墨,这种刺面艺术谁惹上谁倒霉,因为所涂之墨渗进皮肤里,那可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

从此,英布就多了一个外号——黥布。

英布受了肉刑后,还被押送到骊山脚下给秦始皇当免费劳工修墓。受刑对于任何正常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但是英布却像是中了五百万巨奖般手舞足蹈。

在骊山脚下,他逢人就说:“有人给我看相说,我受刑之后就要当王了。”

这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神经病!劳改犯们纷纷嬉笑英布,饭都吃不饱,还想当王?这辈子你能把脸上那块字洗掉就不错了!

事实上,英布还真的精心为将来做王做了一系列铺垫工作。在劳改之余,他专意和队伍中的劳改犯头目及各色英雄豪杰交好,终于有一天,他们瞅准了一个机会,跑了。

英布像拐卖人口似的把那帮劳改犯骗到了南方,并且全都带到滚滚的长江水上去当了强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水上强盗英布亦听闻陈胜起义,决定金盆洗手上岸做英雄,带着兄弟们投奔番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县长吴芮,一起参加反秦大事。吴芮看英布算条汉子,也不在乎他脸上那几个字,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英布。

老实说,英布是个不错的战将,他不但敢打能冲,而且以少胜多对他来说也像是家常便饭。秦朝猛将干掉陈胜等人的军队后,牛气冲天,无人敢碰这个硬钉子。

但是,英布却带领着兄弟们联合苍头军吕臣,在青波(今河南省息县与新蔡县交界处)会战大破秦军,夺回陈县。

陈县,曾为楚国国都,也是陈胜号“张楚”的首都。

接着,英布又准备解放江东,却没想到江东已被另外一个比他还牛的人解放了。

这就是项梁。

英布是人贩子出身,他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投靠,什么样的人可以利用。当他看到陈婴把两万多士兵交给项梁,不由得打起了算盘,也决定把身上的全部家当(两三万兵力)连同他那条小命全部押在项梁身上。

就这样,项梁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捞到这么两个大便宜,一夜之间,队伍从八千人扩大到了六七万人。

乱世当前,手中握有强兵比什么都可靠,顶用。

如果说以八千江东子弟兵去打章邯二十万的劳改犯大军,是一件闲得皮痒找抽的事,那么,用六七万人去打二十万人,胜利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嬴胡亥,你就等着瞧吧。

第二章  抢地盘是件大事情

一、后院起火

此时,那厢项梁一伙如火如荼地造反,这厢刘邦的日子却一点儿都不好过。

公元前208年,冬,十月。

顺便解释一下,按秦汉日历,十月是一年之首。十月也就是冬天了,他们是以冬天为年首,秋天为年尾。跟我们现在以春天为新年,冬天为年末完全是两码事。

当时,刘邦的新年屁股还没坐热,秦朝泗川郡监就大军压境来攻打丰邑了。我们只知道这个带兵攻打丰邑的将领名叫阿平哥,他可能是没钱没粮顺路过来抢劫,捎带向胡亥邀功要红包回家好过年。

如果阿平哥这样想的话,那他就错了。

因为丰邑是刘邦的老巢,如果失掉它,那刘邦就只好再回到芒砀山里当猴王了,所以刘邦是无论如何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的。

果然,刘邦不负众望。在阿平哥率兵到达丰邑的第二天,刘邦就率兵出城迎战,毫不费力地把阿平哥踢回老家过新年了。

魔剑一旦拔出,不沾满鲜血绝不回鞘。十一月,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乘胜进攻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此时薛地的守将是泗川郡守。

哪知这位郡守也是不耐打的,刘邦还没怎么样他就弃城逃跑了。很不幸的是,路上他撞到了掌管军法的军官(左司马)曹无伤的刀口上,死了。

新年伊始,刘邦就打了两个胜战,开门大红,可喜可贺。但在此时,他的老家却发生了一件让他始料不及的事,把刘邦搞得晕头转向——驻守在丰邑的部下雍齿带头反了。

雍齿叛变,主要是来自周巿的压力。

周巿原为陈胜属下的将领,魏国人。陈胜派他去攻打齐国,但是齐国的田儋用实战给他上了一堂军事课后,他灰溜溜地撤军回到了魏地。魏地的大多数城市都被他收了回来,周巿却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他告诉诸侯们,他很想立魏王的后代宁陵君魏咎为王。

正值乱世,诸侯反秦无非是争取王权的分配权。周巿好不容易抢到了魏国的一块土地,却想当活雷锋把它还归原主,这算是哪门子主意呀。

诸侯们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于是,他们还是执意要立周巿为魏王。

周巿摇头,对那些见利忘君的诸侯说道:“动荡识忠臣,现在天下共同反秦,理应把魏国主权归还原主。”

只要是在这个领导圈子里混的人都认为,周巿这是在演戏。既然过场戏总是要演的,那我们就陪着演一段吧,于是,他们只好再三请求他当王。

可是,三次四次都请求过了,周巿仍然不肯坐这个王位。这时,诸侯们才恍然大悟,看来周巿不是在作秀表演,而是铁下心要立魏咎为王了。

此时,魏咎正在陈县陈胜那里藏身,周巿就向陈胜要人。土地是陈胜王派人拿命抢回来的,如今却要把它送还给一个亡命之徒,陈胜心里当然是不爽。每当周巿来要人,陈胜王总是哼哼哈哈地应付,迟迟不肯把魏咎送回老家。

想当忠臣的周巿跟上司陈胜王做起了抢人游戏。好,你不给人是吧,那你就休想让我替你干活,天下这个烂摊子就留着你自己慢慢收拾去吧。

陈胜真无奈啊,他偏偏碰上这个既不开窍又耍无赖的主。随他去吧,天下大得很呢,难道还给不起一个王吗?

于是,陈胜只好故作潇洒地让周巿把魏咎接回了魏地,魏咎成功地被拥立为魏王,定都临济(今河南省封丘县东)。

周巿拥护有功,被提为魏相,辅佐魏咎。

周巿决定把忠臣贤相的好名声进行到底,帮助魏咎把原先失去的土地统统抢回来。他派人告诉雍齿:“丰邑过去是魏国国都迁来的地方,魏地平定的城市已有几十座了,如果你投降魏国,就封你为侯守丰邑。如果你不投降,就等着替全丰邑的百姓收尸吧。”

雍齿可不是吓大的。大家一起出来混,我雍齿凭的是什么?

一是利益,二是义气,三是勇气,四是痞气。如果后三者跟前一者冲突,请参照第一条。

按照第一条原则,雍齿必须抛弃刘邦。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关系,听说还是邻里关系,他如此舍得背后点火,下手也着实够狠。当刘邦听到雍齿背叛,真想立即杀回丰邑扒雍齿的皮。沛县也就鸟屎大一块儿地方,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你雍齿怎么连这等事也能做得出来呢?

太阴险了,实在太阴险了。雍齿,你要为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负责。

刘邦立即拨兵回丰邑攻城。

但是刘邦以前的老本也就两三千人,现在至少有一半人守在城里跟他过不去,所以刘邦左打右打,攻了很久就是拿不下丰邑。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刘邦生病了。刘邦只好咬牙切齿地撤兵回沛县养病去了,他整天望天无语。

难道,苍天就此要灭了我吗?难道,我人生就此止步不前了吗?难道,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当中,注定要当一颗出局的棋子了吗?

刘邦惶惑了。

二、天降良才

攻城失败后,丰邑成了刘邦心头永远的痛。

其实,刘邦根本就没把丰邑放在眼里。因为丰邑太小了,小得他闭上眼都可以从脚步声听得出哪个是张三、哪个是李四。

可问题是,丢城事小,耻辱事大。就算丰邑让秦军夺去了他也会觉得无所谓,可为什么偏偏是被雍齿这个乡党夺了去,这口气教人如何吞得下?

是的,雍齿像一颗毒牙,一天不把它拔掉刘邦心里就一天不痛快。可恨啊可恨,可恨的只是手中无兵,如果再有几千兵,我不进城踩死那个姓雍的下辈子决不做人。

兵兵兵,去哪里找兵呢?突然,刘邦脑袋里闪过一道灵光,兵少就借兵呀。钱都可以借,为什么兵不可以借呢?

对,我就找人借兵去。

秦末乱世,各路造反派除了打击共同的敌人秦兵外,都是今天你抢我地盘,明天我抄你老家。在这种情势下,找人借兵,无疑是要人老命。大家手里都不富裕,临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有那么点家当,借给你了,明天再有谁来抢我地盘,我向谁要去呀。

不过,还是有人愿意借的。这个人就是代理楚王景驹。

陈胜王被车夫庄贾杀死后,没人敢立楚王,偏偏景驹挺不谦虚,他在秦嘉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拥立下当上了楚王。管他真楚王假楚王,有兵就是娘。于是刘邦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投奔景驹来了。

没想到,刘邦在投奔路上竟然捡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知道21世纪什么东西最贵吗?人才。”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乱世,决胜千里的,不是天时地利兵多粮丰,恰恰是人才。刘邦捡到的这个宝贝就是个人才,他就是为汉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帝王之师张良。

张良,出生年月不详,字子房,韩国贵族后裔。祖父两代当过韩国五个国王的国相,可谓家世显赫,门庭光耀。可惜这一切很快就过去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出兵灭韩。在六国中,韩是第一个被秦吃掉的国家。

秦灭韩是张良父亲死后二十年的事,当时张良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当上韩国的公务员。按理说,秦始皇灭韩是顺应历史趋势,而且又没有杀父之仇,该留给你的还是留给了你,彼此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你张良不干涉国家统一,还可以高枕无忧地酒照喝、舞照跳,贵族地主照当不误。

可年纪轻轻的张良却发出这样一声震天怒吼:“不,我绝不做无耻的亡国奴。我宁愿站着死,也不耻辱地跪着生。”

张良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是很在乎气节的,有仇不报非君子。报仇之前,张公子家里还有三百多个家仆,凑合起来至少有一个营的兵力。但如果仅把这三百多人拉成军队冲出去,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于是张良想到了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花钱找刺客行刺秦王。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想报仇,只有这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从此,张良踏上了寻找刺客的漫漫路。

刺客,刺客,不管山高水远,我一定要找到你。张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刺客,弟弟死后也顾不上埋葬,倾家荡产浪迹天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刺客依然没有着落。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张良好不容易觅得了一个大力士。

在张良之前,曾有过荆轲刺秦失败的故事。荆轲就是张良的偶像,但张良不是荆轲,他没有任何能够靠近秦王的机会。

机会永远是属于善于创造机会的人。秦始皇不是喜欢东巡吗?那就在他东巡的路上袭击他。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炸药,不能搞人体炸弹。没有炸弹,我就搞锤弹。只要这个锤弹够猛,一样把你砸成肉饼。

经过论证,半路截击秦始皇是一个万全之策,不但能出奇制胜,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一举两得。

博浪沙。伟大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这一年,张良闻听秦始皇东游要经过博浪沙,他和大力士埋伏在其东游必经的道旁。一切都准备好了。

锤弹:一百二十斤。

发射手:大力士。经过无数次试验,准确率是没有疑问的。

指挥官:张良,秦末汉初最高级别参谋长。

看来,亡秦帝者也,非张良莫可。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秦始皇向既定路线东巡。好了,发射,给我砸!当秦始皇的马车经过张良所埋伏的地点,张良一声令下,大力士立即把锤弹甩出去,中了。

甩出锤弹后,两人没有忘记逃跑。张良身体孱弱,但跑功还是一流的。但当他们惊魂未定地跑到安全之所时,前方却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击中的是皇家的副车,而秦始皇当时正安然无恙地坐在主车内。

这是怎么回事?

张良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想起了荆轲的副手,那个秦舞阳,貌似神武,临阵之时却双手颤抖。难道他倾家荡产购来的这个所谓大力士,又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蛮夫吗?要不然,难道是天助秦王耶?

秦始皇遇刺未亡,天威大怒,地毯式搜索天下,张良只好改名换姓换个马甲跑到下邳躲了起来。

流亡下邳时,张良遇到了两个人,两个男人。他们从此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父。

这天,张良觉得秦始皇追捕他的风声已过,于是出门溜达,站在下邳桥上看风景。这时,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脚下的鞋丢下桥,对张良说道:“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没事想找碴的吧。张良一时来气了,自己倾家荡产仗剑亡命天涯,从来没被人这么吆喝过,你算个什么东西?

张良卷起袖子就想揍那个不识好歹的,可是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风吹即倒的老头子。这般老头,我就不跟你计较了,打死你还得坏我名声呢。张良只好下桥去帮他把鞋拿上来。

这老头又没道理地说道:“帮我把鞋穿上。”

张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趟,竟然碰上一个不要命还不讲道理的。算我运气背吧,张良就跪在地上帮他把鞋穿上。

老头子穿上鞋后,仰头长笑,似一阵清风飘去。

老人前后神情动作怪异,让张良暗觉奇怪,他若有所失地目送老头子离开。

然而,老头子没走多远突然折身回来,走到张良面前说道:“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早上你来这里等我,我有好事告诉你。”

老头子的行为搞得张良如在云里雾里,他浪迹天涯阅人无数,见过种种奇怪的人,却从没见过如此怪人。莫非老头子是隐居江湖的高人,要把什么绝世武功传于我身?

如果是这样,那刺秦的愿望不是有望实现了吗?

按一般武侠小说的套路,主人公想得到绝世武功,一般有以下几种奇遇:

第一种,主人公表面上长得傻不拉叽的,实际上有着过目不忘的慧根。某日或某夜,主人公无意中遇上武林两派决斗,他无意中帮助了其中被打伤的怪人。怪人本来一掌就能让他送命,但一看这人挺厚道,就收之为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功秘籍。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第三种,某个武林新手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教他功夫,结果他阴差阳错地成为武林高手。

张良那个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小说,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是遇上奇人了。

第五天的早上,张良如约来到了桥上。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已站在了桥上。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

他说:“你一个年轻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地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要高人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一个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匆匆忙忙地赶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

老头子又生气了,说:“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到下一个五天,他觉都没睡,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

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轻人就应该如此。”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拿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帝王之师非你莫属。”

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的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才看清楚了这本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籍,原来是本兵书。

但是,张良之奇遇并非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古籍中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写成,所以称为《太公兵法》。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到了职业谋士的行列之中,从而也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

前面说过了,项伯曾经杀过人,很巧他是跟随张良躲藏起来的。大家都是亡命之徒,张良很讲义气,于是把项伯收留了下来。

从此,项伯欠下了张良一个人情。做人情就像用余钱投资,它终有一天会有用的。

有什么用?此事先按下不表。

那时,刘邦去留县(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楚王景驹,张良恰好也带着一百多名青年仔投奔景驹,于是他俩在半路上相遇了。

彼此三言两语之后,才知道原来都是为复仇而来的。张良向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听得津津有味,还采用了张良的计策。

顿时,张良对刘邦有了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他不无感慨地对别人说道:“我给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都没人听得懂,没想到沛公真是天纵奇才啊!”

因为沛公能听得懂《太公兵法》,张良决定放弃追随景驹而与刘邦为伍。刘邦也顺便给张良封了一个小官:厩将。

这是一个管理马匹及骑兵的官名。如果你读过《西游记》那肯定对这个官名不会陌生,孙悟空就曾经在天宫中当过类似的官,只不过他的官名叫“弼马温”。

孙悟空因为这个芝麻小官远远配不上他,还发脾气大闹天宫。刘邦把这样的官名赐给一代奇士,亏他想得出来。

但是,张良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张良留在了刘邦的身边。或许苍天已做好了安排,刘邦,就是那个让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伟男人!

三、为尊严而战

刘邦结识张良后,两人一起去见景驹请兵还攻丰邑。

景驹果然是个爽快之人,立即拨了一批人马给刘邦。可恨的是,刘邦还来不及拨马回丰邑报仇,秦军却杀过来了。

章邯的部将司马夷血洗相县后,一直杀到了砀县。时势危急,楚王景驹对刘邦说,必须一起带兵向西攻打秦军,收拾秦军后,怎么宰雍齿都是你的事。

拿人家手软,不打是不行的。

再说了,砀山曾经是刘邦的活动中心,算是半个造反根据地,拿下砀山也等于给自己打扫一回后院。

于是刘邦立即带兵向西出发,在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面跟秦军干了一架,没想到没打着秦军,还反过来被对方追着屁股一路赶回了留县。

二月。乍暖还寒。

前干不掉司马夷,后报复不了雍齿,刘邦火大了,他再次引兵从留地出发攻打砀山。丰邑已经丢了,如果砀县还要丢,那天下哪里还有我刘三的根据地?

这次一定要打下砀县。

打下司马夷,下一个目标就是雍齿。所有从我手里丢去的,我统统都要收回来。

攻打砀县,刘邦只有三千兵。而砀县的秦军却有六千。守城容易攻城难,你要打下砀县,就得鼓励手下拿出以一当十的勇气和杀气。

事实上,刘邦做到了。

攻了三天三夜,终于打下了砀县。这场胜利连本带利全部赚回来了,收编了秦军六千人,加上原来的三千人,总共有九千人。够了,三千人都能打掉六千人,我不信我九千人打不掉你区区丰邑?

三月,刘邦率军回到了丰邑。

丰邑城下,春意融融,芳草连绵。兵临丰邑城下,刘邦志在必得。

小小的丰邑城,九千兵对一两千兵,就是不打死你也要踩死你。雍齿,让我一次打你个够吧。

开打。

然而,这场本以为没有悬念的战争却出乎刘邦意料。

雍齿守城有术,使丰邑像一把熊熊烈火,而刘邦的九千兵如飞蛾扑火般纷纷落在城下。不消几天,本来极壮观的军队却像一根即将被火力融化的冰棍,差不多就只剩下刘邦这个光杆司令了。

九千兵啊,少半是借来的,多半是抢来的,好不容易攒来的一批人,竟然又被雍齿打得溃不成军,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耻辱。

况且在攻打雍齿之前,刘邦可是一路上拔掉砀县和下邑,打了两场胜仗才过来的。两次磨刀实地演习还不能攻下这豆腐块儿大的丰邑,这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刘邦抬头望着固若金汤的丰邑城,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气:“不,我绝不能认输!”

战争就像残酷的赌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不怕翻不了本。尽管刘邦又输掉了老本,但他之前有过三千兵翻回两倍兵力的好成绩,所以还是非常有信心再次翻盘。

要想翻本,只能再次借兵。借兵,景驹当然是个好说话的人。

然而,当刘邦回头向支持他的景驹老板再次借兵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输得比自己还惨:景驹已经死在了梁地。

景驹的死,一半是因为自己的愚蠢无知,一半是因为自不量力。他愚蠢地自封为楚王,已成为秦朝一大攻击目标,却又不自量力地要屯军在彭城东拒绝项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连自己几斤几两都弄不清,肯定是必死无疑。

其实,项梁早就想干掉景驹了。如今景驹自己要把脑袋提到战刀前,那是不得不砍了。项梁对手下军吏说道:“陈胜王是第一个起事的人,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秦嘉竟胆敢背叛陈王立景驹为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杀无赦!”

景驹是必须死的。不死,项梁头顶上这个大将军的名衔怎么解释?他是以陈胜王的名义封的,又不是以你景驹王的名义封的。不过,景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项梁的部将,他也应该服气了。因为他不是败给别的什么人,而是输给了超重量级的项家军。

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驻在胡陵,准备引兵向西。

这时,章邯的部队开过来了。

对章邯来说,项梁灭掉景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项梁让他少了一个对手,那么接下来打项梁就省了不少麻烦。

章邯高兴得太早了。

项梁的目标是咸阳,他根本就不把章邯放在眼里,既然你章邯胆敢挡道,那就让血肉开路吧!

于是,项梁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以朱鸡石和馀樊君为将带兵迎战章邯的部队,一路是以项羽为将率军攻打襄城。他分别给两路军下了死命令,不拿掉秦军,就提着自己的人头回来。

军令如山,气壮江河。章邯,你尽管放马过河吧,你敢过来,不砍你个落花流水决不罢休。

项梁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前方传来好消息,然而他却很快等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军生猛,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胡陵。

项梁火了,军令状之下岂容逃将?项梁闻听朱鸡石败逃,立即引兵奔入薛(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地,一刀斩了朱鸡石。

这时,刘邦来了。

饭要吃,仗要打。没了景驹王,还有项家军,刘邦只好厚着脸皮赶到薛地向项梁借兵。

项梁看着刘邦这可怜样,真是哭笑不得。曾经九千人的将领,如今带着一百随从来投奔,你这打的是什么仗?

不过,项梁马上向刘邦提出一个要求,借兵可以,但你必须听我的指挥。

事到如今,报仇雪恨事大,听谁的指挥都不重要了,刘邦同意了。那好吧。项梁立即拨给刘邦五千大兵,并且派了十名高级军官配合指导刘邦作战。

刘三,你这次不能再输了,项梁刚砍掉败逃的朱鸡石,要成功还是失败,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邦心潮澎湃地带着几千个新部下回到了丰邑。

丰邑就像一块试金石,三番五次地试验着刘邦的忍耐力和斗志。然而,丰邑也教会了他如何成长成一个著名的男人。在这几场战争中,他深深地懂得了,屡败屡战、永远都不能放弃战斗,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选择。

如果说,前两次刘邦是怀着极度的愤怒兵临丰邑城下的,那么,这次刘邦可是怀着无比的悲愤攻打雍齿。没有大死就没有大生,刘邦没有辜负项梁的期望,再加上生猛过人的项家军,这次他终于攻下了丰邑。

刘邦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雍齿。然而善于守城的雍齿也练得一腿好跑功,早弃城投奔魏国去了。

刘邦站在城墙之上俯视着丰邑城的断壁残垣,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今日之丰邑非昨日之丰邑,过去的丰邑懂得什么叫爱,如今的丰邑却教他懂得了什么叫恨。他恨雍齿,恨丰邑的父老乡亲。

丰邑曾经是我打下的,当我在前线冲锋陷阵为你们清路时,为什么这些人统统背叛我?你们死守丰邑难道就是为了一辈子待在这种小地方吗?

现在,我打回来不是要挖你们的祖坟,而是要以血与铁的事实告诉你们,其实丰邑城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打出去,大家才会真正地有肉吃!

四、天下第一号傀儡

让我们回到项梁这里看一幕好戏。

陈胜王被章邯干掉的半年后,项梁才证实这是真的。真楚王和假楚王都没了,至少得重新立一个王。王就是一面旗帜,没有旗帜,战争还能以什么名义进行到底?

于是项梁决定把各路诸侯招来议事,刘邦也应邀而来了。

如果不出意外,新一届楚王将是项梁。

可偏偏出了意外,有人拦住项梁,劝他不要自封楚王成为众矢之的,这个人正是老不死的家伙范增。

范增,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后来项羽又尊他为“亚父”。所谓尊号“亚父”,其实是尊敬他老人家而给的一个称号,俗称干爹,地位仅次于父亲。范增出道时,年已七十,差不多是项羽加上他父亲的岁数,所以叫他干爹是项羽抬举他,按辈分项羽叫他干爷爷也一点儿都不过分。

范增这位爷爷级人物,平时深居简出,不喜欢养鸟喂虾,不爱喝老爸茶。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研究兵法。

老家伙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没有炼成一只狐狸精,反而修成了一个人精。范人精一肚子奇谋妙计,恰值天下大乱,正是走出家门为国家发挥余热的好时候,于是他来投奔项梁了。

范增给项梁简述了不应自立为王的几条理由:

第一,陈胜举事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初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后秦又灭楚,楚最无辜,所以楚人到现在还可怜楚王。陈胜没有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为楚王,民望不归,理所当然失败。

第二,如今楚人争先恐后地归附你项梁,不是因为你能力过人,而是因为你项家祖上世世代代为楚将。

综合以上两点得出结论:唯有立六国时楚王后代为王,方可实至名归凝聚人心。楚南公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果楚国人都团结反秦,必胜无疑。

姜还是老的辣。项梁深以为然,决定立楚王之后为王。

可难题又来了,楚灭国多年,王室贵族早各奔东西不知所踪,如今天下大乱,恐怕楚王后人早死于匪兵之手,去哪里能寻一个活人来当这傀儡楚王?

项梁你不要担心,范老爷子早就替你想好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广而告之,贴出寻人启事找人。

项梁只好贴出广告,派人四处寻找楚王后裔。功夫不负有心人,项梁果然寻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为生的楚怀王孙子芈心。

六月,项梁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芈心被正式立为楚王。为迎合民意,尊他为楚怀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在中国古代,国家元首我们称他为君主。而其他的什么武信君呀、文信君啦,都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这种称呼往往都是由君主赐封给那些劳苦功高的人的一个高级别的雅号。

项梁没有通过楚怀王赐封而敢于自号为武信君,这也就等于说,项梁明尊楚怀王,其实是把他当成了一个空壳摆设,项梁本人才是楚国真正的老大。

项梁是楚国老大,但还不是江湖老大。这时,一个江湖超级高手横空出世,向他挑战来了。

这就是章邯。

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刚刚把楚怀王扶上台没几天,章邯就兵临魏都临济(河南省封丘县东)。

天下谁人不知章邯是个狠角色,陈胜几十万的军队都杀到咸阳城外了,眼看就要攻下秦朝帝都。没想到,时任少府的章邯请求嬴胡亥释放骊山脚下的二十万劳改犯充军,让他率领征讨造反军。嬴胡亥答应了,章邯也不负皇帝所望,一路追杀陈胜大军,对方都被他杀得没剩下几个人。

如今,这么一个如狼似虎的人要来打魏国,魏都恐怕不被灭掉至少也要被他打个半身不遂!

时任魏王的魏咎一听章邯大军驾到不由得两腿抽筋,马上找大将周巿商量对策(魏咎是周巿扶起来的,不找他找谁去)。大敌当前,反抗是最好的办法,周巿率兵出击,魏咎同时向齐楚求援。

但是形势一点儿都不容乐观,魏咎站在城上,发现整个城市都被死亡的空气紧紧包围着,他的双眼充满悲凉地望着这座城市。

当魏咎绝望地等待诸侯救援时,齐王田儋第一个出马了。田儋出兵一半是因为恨,一半是因为害怕。

天下苦秦已久,诸侯好不容易盼个日出云破,坚决不能让秦朝东山再起。再说了,章邯灭魏,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齐国。大家活在这乱世,唇亡齿寒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救魏其实也是在救自己。

相对齐国来说,楚国救魏的积极性就差远了,项梁只派项佗带一支队伍去援助。当齐楚两军战马高嘶、锣鼓喧天地集结于临济城下时,魏咎从城上望着远道而来相救的朋友,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天助不如人助!大魏必存!

果真如此吗?

此时,临济城外的章邯却表现出奇怪的冷静。冷静,冷静,恐怖的安静。秦军纪律极好,没有一丝喧哗。风轻轻地吹,树叶唰唰地响,人静静地站着。

章邯在等待。不是等待一轮明月,而是一个黑夜。他喜欢黑夜,不是因为杀戮和鲜血见不得阳光,而是黑暗更容易激发他作战的灵感和必胜的斗志,他渴望在黑暗里像狼一样凶狠地奔跑、围攻、厮杀。

夕阳满满地落在了临济城的西边。天边没有一丝风,没有晚霞。夜,终于降临了。天上没有星光,死神来临了。

夜深深,天黑黑,正是困觉好时光。就在这么一个无比黑暗的夜里,驻扎在城外的章邯命令秦军衔枚奔袭临济。

此时,齐楚两军驻扎在临济城脚下,围成一道坚固的人体屏障,像铜墙铁壁般保护着魏都,这样的保护似乎连飞鸟都难以飞入魏城。

但章邯不是飞鸟,他是猛兽,就在诸侯军高枕无忧地做着美梦时,万万没想到,漫山遍野的秦军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爬到了他们的军营外面。

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秦军在近距离内,以狂风暴雨的阵势冲进了齐楚的部队,有些人还没来得及拿起兵器就被秦军斩首,更多的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倒在了梦中。

梦中,没有明月,只有永远的黑夜。

章邯利用衔枚战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大破齐楚两军,成功地把田儋和周巿斩首于乱军之中。天色微亮,秦军已把临济包围得水泄不通。

魏咎登城远望,魏都已变成了一座孤岛。一切都不可能挽回了。魏咎为避免秦军屠城,自愿投降。

与章邯约降后,魏咎断然做了一个令章邯意外的决定:自焚。

熊熊烈火烧起滚滚浓烟,苍凉的风吹起雄劲的战歌。曾经的荣华富贵,曾经的颠沛流离,曾经的担惊受怕,统统都结束了。在这个群雄纷争的时代里,不是只有兵戎相见才是战斗,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也是一种英雄的战斗姿势!

五、可怕的对手

魏咎死后,其弟魏豹和楚军将领项佗逃回了项梁处。项梁和刘邦闻听章邯破了诸侯联军,不由得都惊愕了。

但楚怀王芈心马上给魏豹拨了好几千士兵,安慰他道:“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请你擦干眼泪,继续投入战斗!”

魏豹跪谢楚王,立即率兵杀回魏国。

其实,章邯此次破魏的最大收获,不是拿下魏国,而是干掉了齐王田儋。

田儋死了,他的亲弟田荣收拾残兵余将退守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章邯发扬一向咬人咬到底的精神,不屈不挠地追着齐兵狂殴不放。让田荣绝望的事还在后头,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马上立旧齐王田建之弟田假为王,田角为国相,田角之弟田间为齐将。

前有追兵,后有叛兵。田荣,似乎离死期不远了。

七月,秋。大雨连绵不止。

章邯一次次得手,老天伤心了,项梁愤怒了。

项梁和刘邦听说章邯那条疯狗还追着田荣,立即放弃攻打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南),调兵急奔东阿。项梁大军驾到,立即包围了章邯。

章邯本来是包围方,突然之间却变成了夹心饼干,外边是打狗老手项梁,里边是被逼得快疯掉的田荣。田荣闻听项梁赶到,突然也变成了一条疯狗掉头狂咬章邯。

打,往死里打。项梁从后背抄打章邯,章邯终于顶不住双方凌厉的攻势,向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方向逃去。

如果说章邯是一条疯狗,那么项梁就是不折不扣的天生爱痛打落水狗的疯人。项梁命刘邦和项羽从另一路打城阳(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他一个人抄家伙去追章邯。刘邦和项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城阳屠得个精光,立即调兵与项梁在濮阳东集合。

项梁、刘邦及项羽立即对章邯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挨打的感觉真的不好受啊,章邯终于尝到了被人追着打的滋味。

他又一次败退,逃回了濮阳城内。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章邯逃回濮阳城无异于进了一个铁笼,就算你是老虎狮子,这次你再冲出来也难了。项梁再次包围章邯,准备关门打狗。这次不把你这个黑脸打成彩屏决不罢休。

项梁高兴得太早了。

其实,章邯的命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他逃回濮阳城内,马上动手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不但让章邯保住了性命,还让他再次振作起来:

第一,紧急调动各路秦军集结濮阳;

第二,挖掘河堤灌水围绕濮阳城。

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急集兵。项梁想吃掉章邯,除非你长了一张铁嘴,要不然就别碰这个滚烫的热铁饼。

果然,项梁无奈了。

他只有徘徊在城外望城兴叹,要想把章邯蒸死在铁笼子里,仅靠手里这些兵是不够的。但一方有难八方相助,这是诸侯们苟且于乱世中的游戏规则,于是项梁向田荣和赵国发出了派兵援助的请求。

然而,现在的田荣不是过去的田荣了。项梁救了田荣后,田荣马上率兵回老家打田假,新齐王田假没正式做几天王,就被他踢出了齐国,逃到楚怀王那里避难。国相田角逃到了赵国,田间也留在赵国不敢回来,于是齐国的王位重又落回到田荣家族手中。接着,田荣立田儋之子田福为齐王,田荣本人任国相辅佐田福,田荣之弟田横任齐国大将军,率领齐国所有军队。

项梁求助,田荣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对项梁提出一个条件:“要打章邯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要求。”

项梁:“什么要求?”

田荣:“只要楚赵两国砍下田假、田角、田间三人的人头,齐国就马上出兵打章邯。”

简直就是放屁!如果没有我项梁,你田荣早被章邯这条疯狗撕成人肉丝了,还好意思跟我提这般无耻的条件!

项梁断然拒绝了田荣的要求。

但是项梁不砍田假,田荣也真的不肯出兵。章邯就躲在濮阳城内,不能因为三个人头,就放走好好一个猎物啊。

项梁再次派使者向田荣说好话,并且要求派兵。

更可气的是,田荣不管项梁派来的是什么人,说了什么动听的话,他还是那个执着的态度:“出兵可以,拿人头来换。”

田荣真是要把项梁逼疯了,求不得,哄不得,更打不得,这下怎么办呀?

这时,楚怀王出来说话了。

他对田荣说道:“田假是我们盟国的君王,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来向我们请求政治避难的,杀掉他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楚怀王这段话不仅是为田假说的,其实也是为自己说的。他也是王啊,保不准哪一天他也落难了,是不是别人叫你砍我就随便砍掉了呀?

然而,田荣却反驳楚怀王道:“您这话大大的错矣。我给你打个比方吧,秦国就像一条毒蛇,我们诸侯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毒蛇咬到手就应该砍掉手,咬到脚就应砍掉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砍掉的话就会危及全身。”

现在田假、田角、田间三个人对于楚赵两国来说,都没有半点亲戚关系,为什么还不肯砍掉呢?

再说了,现在秦国还那么强悍,万一他再咸鱼翻身据有天下,那时恐怕我们不但要丢命,连祖坟也要被连根挖掉了!

兵都舍不得派出一个,却只会打比方报私仇,项梁再次愤怒了。

田荣,你有种!当初章邯打你的时候,我二话没说立即拨兵救你。现在叫你派个兵,竟然叽叽歪歪给我讲那么多废道理,大不了我不要你那些烂兵了,不过你给我记着,以后你就别再指望我项梁帮你!

项梁说话是算数的。他不杀田假,赵国自然也不敢杀田角和田间。拖了这么久,章邯慢慢恢复了元气,现在打他已失去最好时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如就此罢兵攻打别的地方。

于是项梁转向另外一个目标,定陶。

项梁兵分两路,他本人率军打定陶,项羽和刘邦攻打雍丘(今河南省杞县)。项梁攻下定陶,项羽和刘邦随后在雍丘斩了三川郡郡长——李斯的儿子李由。

放弃不是退却,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项梁这步棋走对了,攻定陶,斩李由,一城接一城被项梁拿下。反秦至今,楚军在诸侯中取得的成绩是最辉煌的。战绩让项梁有些飘飘欲仙了。

项梁一骄傲,宋义就心跳。

宋义,楚国宰相(令尹)。项梁所封,负责辅佐楚怀王。宋义害怕的不是项梁得志,而是章邯那条疯狗。

宋义认为,章邯龟缩养兵,并不等于软弱无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朝还不至于马上到灭亡的境地,只要胡亥还有能力保障章邯的后方供给,楚军就不能一天高枕无忧。

圣经说:“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

战争容不下懈怠。懈怠的人,必受死亡。

宋义怀着无比深沉的忧患意识对项梁说道:“项将军,奉劝你不要太骄傲了。你一骄傲,士兵就会偷懒,偷懒的军队一定失败。更要注意的是,章邯那条疯狗正在养精蓄锐,一天天地恢复元气,您得小心他反咬回来啊。”

项梁听完,脸上立刻露出不屑的神色。

他对宋义说道:“章邯的事不用你操心,这样吧,你替我去齐国一趟,做做田荣的思想工作,叫他什么时候想通了,就带兵过来一起打狗分肉。”

说来说去,项梁还是对田荣念念不忘啊。

宋义只好出使齐国去了,在去齐国的路上,他遇见了从齐国出使到楚国的使者。宋义问齐使者:“你要去见项梁吗?”

齐使者:“是啊。”

宋义:“我估计章邯就要打到楚国来了,劝你还是慢点走。慢走还能捡一条命,如果快走,到时你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有了。”

齐使者不相信地看着宋义,你凭什么断定我走快了就没命?莫非你就是章邯的内奸不成,不过看你宋义满脸怨气,也不像是内奸呀,难道你被项梁排挤受气了?

人命关天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齐使者带着宋义不安的预言磨蹭着上路,一路上心里七上八下。

没想到这一磨蹭,还真捡回了一条小命。

项梁太小瞧宋义了,宋义不是异人,但他绝对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可惜项梁知道得太晚了。

这时,躲在濮阳城的章邯又一次迅速完成了军事紧急集结,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决定对项梁发动一场绝地反击战。

疯狗之所以被称为疯狗,不只在于它的疯狂,更在于它的出其不意。出奇制胜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决定把攻打魏国的那出好戏再重演一次。

夜很长,梦太多。章邯太喜欢黑夜了,他就像一个幽灵,总是悄悄地潜入你的梦乡,举着一把锋利的剑砍碎你的美梦。

章邯渴望给项梁上一堂军事课,告诉他一个铁的事实:骄兵必败!

一个黑沉沉的夜里,濮阳城内,章邯整军待发。忽明忽暗的火光之下,章邯像阎罗王般审阅着这群密密麻麻的士兵,没有人敢喧哗,章邯也没有太多废话,他只说了一句简短有力的话:“出发!”

城门打开,章邯的衔枚军快速朝城外奔出,今晚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定陶。

章邯这支军队,我们可以叫它幽灵军,也可以叫它疯狗军。疯狗军赶到定陶时,看到好一派秋夜景象。依稀的灯光下,城防松懈可见一斑,城下连条狗都没有,天凉好个秋啊。军帐内篝火点点,士兵们仿佛不是来打仗,而是出来野炊的,全都睡得只剩天幕一重重。

定陶近在眼前。章邯站在队伍前打了一个手势,秦军像飘在空中的幽灵般立即停了下来,他们都悄无声息地注视着前方那个庞大的猎物。

饥饿真是一种病啊,它无情地折磨着你的肠胃,又把你吃人的本能发挥到极致。这不是一种变态,而是一种策略。章邯和士兵们赶了一夜的路,他们太需要一顿丰富的夜宵来填饱心头饥饿的欲望。

章邯最后一次舔了舔锋利的牙齿,突然猛吼一声:“杀!”

这是一场可怕的狗咬人的战争。项梁正在做着吃狗腿喝大酒的美梦,章邯就杀进城来了。

这个夜里,章邯大破项梁,他把楚军打得满天都是流星雨。一代猛将项梁战死,成了定陶城这夜里最明亮的一颗流星,消失在了苍茫的夜空中。

公元前208年七月至九月,大雨连续两月未停。

长刀所向,英雄殒命,老天又流泪了,这场连绵大泪是为魏咎而流的,更是为项梁而流。

章邯干掉项梁后,他的声威嚣张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章邯攻定陶的时候,刘邦和项羽正在进攻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内黄集),久攻不下,他们只好掉头攻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

这时项梁战死的消息传来了,楚兵闻听军心大乱。

项梁完了,楚军离灭亡还遥远吗?恐惧像浓云一般死死笼罩在楚军头上,刘邦和项羽无心恋战了,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得越远越好。

刘邦和项羽带着楚怀王向东逃去,把楚国都城从盱眙搬到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为了防止章邯那条疯狗追尾咬过来,楚军布阵严防,楚军将领吕臣守彭城东,项羽守彭城西,刘邦守砀县(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

多么完美多么牢固的铁三角。

就算铁三角守不住章邯,楚军也还不至于绝望。因为此时,楚国盟友魏豹也在西线密切注意着章邯军队的动向。

前面讲过,魏王咎被章邯干掉后,楚怀王芈心分给魏咎之弟魏豹五千兵回去复仇。魏豹果然是好汉,没有愧对祖宗赐他的这么一个勇猛的名字。他在魏国一路横冲直撞,不消几个月,竟然从秦军手里夺回了二十几个城市。二十几个城市,功劳不小了,魏国终于后继有人,楚怀王立即任命魏豹为魏王。

楚怀王前迎,魏豹后抄,诸侯们各就各位,屏气凝神,他们都在等待着章邯。章邯你就大胆地追吧,这次你胆敢放马过河,定把你夹得叫爹爹不来、叫娘娘不亲。

可诸侯们马上发现他们的愿望落空了,章邯并没有发扬一向紧咬狂咬的作风尾追楚军,而是掉头北上。

章邯这次没有狂追楚军,不是因为楚军布下了狗夹子阵势让他顿觉畏惧,而是他根本就不屑于去打楚魏这个狗屁不如的夹子军。

在章邯看来,楚军最牛的将军项梁都被我干掉了,魏国也被我灭过一回了,我跟你们这些手下败军再玩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骄傲的章邯立即寻找到了下一个好玩的对手,这个人就是赵王歇。

赵王歇是谁?天下那么多诸侯,章邯为何偏偏想要跟他玩?

其实,赵王歇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东西,他不过是被别人扶持起来的傀儡。章邯想彻底干掉的,正是赵王歇的后台,那两位有头有脸的老板——张耳和陈馀。

第三章  北风那个吹

一、提着脑袋做名士

张耳,出生年不详,魏国大梁人。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年轻时,张耳曾做过魏国公子无忌的门客。

不过还需要说明一下,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人人都能当门客的,豪门不是收容所,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他们绝不收留你。所谓的一技之长,范围极广,不管你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胸藏韬略之士,只要能为人所用的都照收不误。如果你啥都不会,那请你自卷铺盖滚蛋吧。但门客这种职业也不是固定的,就像今天的公司员工,等级也大不相同。能力强的可以混久一点儿,心情不爽可以马上卷铺盖走人。张耳不知怎么的心情不爽,没干多久,就跑到外黄谋生去了。

说张耳到外黄谋生是委婉的说法了,事实上他是逃命于此地的。至于他得罪了何方人物已无证可考,知道的只是张耳跑路到外黄时,碰上一件好事,这等好事从此让他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改变张耳命运的是一桩好婚事。

当时,外黄县有个富豪生了个漂亮的女儿,长大后就嫁人了。众所周知,那时候的恋爱是不自由的,女人嫁好嫁坏,一半由天,一半由命,可惜这个富家女父母眼光很不好,让她错嫁了一个平庸之徒。

这个富家女是个挺有追求的女人,眼看一辈子的幸福就要葬送在别人手里,连家也不回,直接跑到曾在她父亲门下做宾客的人家里藏了起来。很巧的是,这宾客跟张耳是好朋友,他就对这个逃婚的美女说,你待在我这里也不是办法,老哥给你介绍个好人家吧?我有个朋友叫张耳,很有才,你可以考虑一下。

美女逃婚就是为了嫁个优秀的男人,一听张耳有才立马就嫁了过去。这一嫁可谓嫁对人了,后来,她为张耳生了个厉害儿子,那个儿子娶的就是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张耳也受益不少,女方家送给张耳不少钱财。有钱就等于有了明天,张耳凭着这笔不菲的嫁妆广结天下豪杰,并当上了外黄县令,从此声名鹊起。

世界真奇妙。张耳英雄,妻子美女,美女配英雄,绝配。张耳是个跑路货,妻子是个二手货,一路货色,也是绝配。如此绝配配出了一个良种张敖——刘邦的乘龙快婿。

如果非用一个字来概括双方这桩婚姻买卖的话,那就是:值!

陈馀,出生年月不详,也是魏国大梁人,好儒术。所谓儒术,就是像孔孟二人到处奔波出售王者之道。陈馀也算是孔子的信徒,曾有过一段到赵国游说诸侯的经历。陈馀因为心智不凡,也被一个富人看中,把女儿嫁给了他。

陈馀在认识张耳之前,他仰慕张耳就像星星仰慕月亮一样,总想拜入门下追随终生。后来,陈馀带着无比崇拜的心情去见张耳,张耳愉快地收下了他,两人相见恨晚,立即祭天拜地,结为刎颈之交。

张耳和陈馀本来就不是平庸之辈,同时娶了富家女,又是生死兄弟,于是两人的声名远播,越传越远,甚至传到秦国那里去了。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秦灭魏几年后,他们不知动了哪根筋,突然要悬赏捉拿张耳和陈馀,悬赏价格分别如下:张耳一千金,陈馀五百金。

不管秦国是要杀头,还是要收买他们,反正外黄县是不能住了。张耳和陈馀不得不改名换姓,躲到了陈县一个街道办事处谋生,不幸中的万幸,他们竟然还在街道办事处这种破单位谋到一个破职业——街道管理员(里监门)。

那时候的街道管理员,不像今天的,有事没事,东家串串,西家走走,到处找人唠嗑,唠嗑完年底还能拿奖金。张耳和陈馀可没有这么好的事,他们的工作就是天天面对面地替人站岗。有人站岗,就有人查岗。有一次,陈馀不知犯了什么错,被领导抓起来用鞭子啥的痛打,一顿。

这还了得,想当初老子在外黄县混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呢,再说我的头颅还值五百金,你们的能值五百文吗,竟敢打我?

名士的尊严像岩浆一般在陈馀的心里涌动着,似乎一触就要爆发。他在心里默默地数着,你们不要逼人太甚,敢再多抽我几下,我就立即跳起来杀人了。

当时,张耳就站在陈馀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兄弟被抽,他那个心痛啊。可是痛又有什么办法,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无论多痛,陈馀你一定要坚持到底啊。

然而,陈馀的忍耐已到极点,突然做出一个要跳起来反抗的动作。张耳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大事不妙了,立即踩了陈馀一脚,把他重新压到地上。

陈馀不知被抽了多少鞭,鞭笞陈馀的小吏走后,张耳拉着陈馀走到桑树下。张耳不但没有半句安慰,还数落陈馀:“你忘了我当初是怎么跟你说的了?连个小小的耻辱都受不了,将来怎么干大事?”

陈馀忍着痛,不无愧疚地连连点头。大哥说得对,小弟将把您的话铭刻在心上,时刻都要记住要忍耐。

日子就这样忍了过来,茫茫前路,还真不知要忍到猴年马月。流年不利,诸事不顺,痛苦的忍耐使他们不能过上好日子,竟然也不能使秦朝放弃悬赏捉拿。这时秦政府捉拿他们的布告又传到陈县的大街小巷来了,并且要每个街道办事处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一发现情况立即报告官府。

真是无巧不成书,负责向居民宣传配合政府捉拿张耳和陈馀的工作,恰恰就落在了张耳及陈馀的身上。秦朝这招真是整人整得够猛的,干吗就只跟我们俩过不去呀?

让犯人去做宣传捉拿本人的工作,那只有一个下场:送死。

所以像张耳和陈馀这样处在这种危险境地,换成是别人,早就安全第一、溜之大吉了。

如果我们如此小看张耳和陈馀的胆量,那他们就不是传说中的名士了。他们要逃,可天下哪块儿地盘不是秦朝政府的,能逃得掉吗?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于是他们决定,不但要留下来继续工作,还要陪秦政府玩贼喊捉贼的游戏。

于是,张耳和陈馀就拿着官府悬赏布告挨家挨户地宣传,父老乡亲们,你们可听好了,官府要捉拿两个大梁逃犯,一个叫张耳,一个叫陈馀。捉住陈馀赏五百金,捉住张耳赏一千金,加起来就是一千五百金,大家如果想当模范还想赚钱的话,就赶快团结一致、马上行动起来,千万别错过好机会啊。

现代社会心理学有一个经典说法,即有理不在声高。因为声音越高的人,往往越是心虚之徒,心里越是虚,就越是想提高声音压住心虚。张耳和陈馀就符合了此种心理特点,不过他们越是吆喝得猛,放出的烟雾越大,那就越能保护自己。

事实也是这样,张耳和陈馀就是利用高分贝的心理战骗过了所有人,他们忙活了一段时间,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人身安全还得到了彻底的保障。

牛人永远都是牛人,如此牛人老天如果要屈他们一辈子,鬼都不相信。果然,话一说完机会真的来了,这个机遇就是陈胜吴广起义。

话说,当年陈胜造反后,率军打回了老家陈县。张耳和陈馀听说陈胜军经过陈县,立即前往投奔。陈胜早就听说过张耳和陈馀的大名,不过稍让他意外的是,他们竟然就潜伏在老家的官府眼皮底下,果真是高人啊,不服都不行,陈胜如获至宝地收了这对活宝贝。

但是好景不长,张耳和陈馀以陈胜称王问题为开端,和陈胜闹得不欢而散,于是走上了一条敌对之路。

情况是这样的,陈胜不是喊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嘛,当时陈县的豪杰及父老紧紧地抓住了这话,游说陈胜,强烈要求他称王。

称王当然正合陈胜心意,于是陈胜便把张耳和陈馀招来,装模作样地问他们对陈县人游说他称王这事有什么看法。

陈胜这招就叫作演戏。

张耳和陈馀是名士,只要两人公开表态支持,众望所归的借口自然就成了个人野心的粉饰品,那么理所当然地,自立称王就会成为在太阳底下经得住阳光检验的大好事!

陈胜打的这个大算盘实在是太美妙了,但美妙的泡沫往往经不住一缕阳光的考验,他首先就过不了张耳和陈馀这一关。

张耳和陈馀一致认为,陈胜这招急功近利之术,只能满足陈县百姓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心理欲望。但是,如果真要走上自立称王之路,那么他付出的成本将是残酷的失败。

于是,张耳和陈馀表现出名士的远识卓见,建议陈胜缓称王、广结友,待时而动。

他们的理由如下:将军您干掉暴秦,当然是举国同庆之事。但是,现在天下还很乱,胜败还无法定下来,您就自称为王,恐怕天下人都会觉得您太自私了。不如您就慢一点儿称王,引兵杀向咸阳,彻底掀掉秦朝的铁锅。同时,寻找六国后代,立他们为王,这样就可以多多为秦国树敌,为敌人树敌,其实就是替自己增加力量。人多肯定好办事,只要敌寡我众,那么天下就可以控制在手里,那时候您想称什么王都是不成问题的。

张耳和陈馀这番话,没有愧对他们头上那顶“名士”的帽子,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见解十分正确。

千年之后,朱元璋举兵抗元时,当时各路起义军纷纷称王,朱元璋也向臣下问及和陈胜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该不该称王。谋士朱升送了朱元璋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深以为然,决定不赶称王这股浪潮,果然躲过了元朝的打击,并一直笑到最后,最终建立起了两百多年的明朝大业。

可陈胜不是朱元璋,他不仅是一个心急的人,更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称王是为了谁?还不是想给天下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树立一个好榜样,为他们悲惨的命运指明一条出路。我也曾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规定一定要六国之后当王才能除掉暴秦,别忘了这里是我的地盘,我的地盘听我的,谁劝都不顶用,称王是铁定的了。

于是,不信邪的陈胜立即否定了张耳和陈馀的建议,启动了自立称王的病毒程序。可历史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后来的事实是,陈胜仓促称王,仓促被灭,昙花一现,开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首举必败的先河。

这真是一道可怕的历史魔咒,自陈胜之后,不管哪个朝代,每每总是首难者倒下,反而是后来者踏着前人的鲜血勇往直前,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可历史从来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张耳和陈馀首计不成,就知道大事不妙,陈胜靠不住,只能另立山头了。

可问题是,另立山头,就得有兵。

当然了,没兵可以向陈胜借,就看你会不会编借口。对张耳和陈馀这种一等一的谋士来说,借口就像树上的杨桃,摘甜摘酸那都是举手之劳。

既然时不待我,那就上阵吧,这次轮到大哥靠后站,小弟陈馀登台表演。

二、忽悠成就人生

于是,小弟陈馀提着一颗所谓赤诚效劳的心,向陈胜又献上一计:大王您只顾率兵向西攻打咸阳,可是黄河之北的大片土地还没有收复,我曾经在赵国生活过,比较了解那里的情况。如果您愿意给我一些兵力,我愿为您北上拿下赵国。

陈胜一听,笑了。

他对陈馀说道:“这才是领导的好员工嘛,要懂得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好样的陈馀,我觉得你的设想和思路都很不错,符合当下历史潮流,更主要的是符合我的根本利益,我马上派人去指导你完成这个工作。”

陈馀一听就傻了,陈胜王您这是什么话,我给您出谋划策,想的就是要当一个分管一方的领导,而且赵国的情况我最熟悉了,您为什么还偏要派什么人来指导我的工作?

陈馀真是想得太美了,别以为陈胜是个只想吃热豆腐的张楚王,其实他早就看出张耳和陈馀这两人不是善类。

陈胜知道,秦政府能舍得花一千五百金去买他们的人头,那不是白花的,要对付这等所谓名士,不能杀,也不能赶,而要假装和他搞好人际关系,还要死死控制在手里,让他翻不得,更跳不得。

陈胜马上动手做攻打赵国的计划,在选派将领方面,他做了一个精心的安排:任命心腹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则分别为左右校尉。

所谓校尉,就是部队长之意,不过是一个中等军官。陈馀一听就暴跳如雷。计谋是我出的,要的就是将军令,搞到最后竟是打杂的!好,既然你陈胜把我们当外人,也休怪我以后不把你当自己人,咱们就走着瞧。

那就走着瞧吧。

当时,陈胜派出攻打赵国的这支军队人数不多,只有三千人,而且还是一支杂牌军。我们千万别小看这三千多的杂牌军,陈胜能做到今天拥兵数万的王,最初靠得也不过是八九百兵。再说,如今的秦朝不是嬴政时代的秦朝了,如今的秦朝就如一大群失去牧人控制的羊群,只要是个人都能捉上好多只羊。

但是战争这玩意儿,不是仅靠盲目自信就能够打赢的。秦朝尽管腐烂了,但是多腐烂的瓜也有几块儿地方是好的。征战各地的军队,有时候也得讲运气,碰上烂的地方就任你宰割,但是万一碰到强人,打赵国的这三千人就等着死翘翘吧。

是生是死,只有打出去才知道。很幸运的是,以武臣为首的北伐军实在运气太好了,一路上他根本就不用打,只用一招阴术就把诸县秦兵统统收下了。

武臣所谓的阴招,就是恐吓。

这招恐吓的方法技术含量不高,但是相当管用,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派人到城下大喊:“城里的人听着,暴秦无道,天下造反,陈胜自立张楚王,派我们的吴广及周文大将军带着百万大军攻打咸阳城去了。现在咸阳城都自身难保了,还有谁会来救你们,如果识时务的话,就赶快投降,不然的话,你们就等着挨刀吧。”

武臣的高音喇叭一喊,果然,赵国有十来个城市马上就开城投降。

于是,武臣像捡死鱼一样没收了降城的所有军队,凑起来竟有数万兵了,这下子真是赚大了。

武臣终于尝到了造反的甜头,他继续向前推进,当行到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时,他恐吓的法宝终于不灵了,任他怎么喊话,范阳令就是不睬他。

武臣郁闷了。好,恐吓不行,就休怪我动手了。武臣于是调兵遣将,准备攻城。然而,就在这时,有一个人突然从城里奔出来,要求立即和武臣会面。

从城里奔出来的人,正是范阳人,他就是后来另外一个纵横家郦食其的竞争对手——蒯通。

蒯通,本名蒯彻,后来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名为通;学术宗派出身:纵横家;为人特点:谁给钱,就给谁办事。

必须说清楚的是,蒯通不是范阳城派来的使者,也不是叛徒,而是以独立身份前来投奔的。

当蒯通见到武臣后,第一句话就是劝他不要动手。

武臣听得一阵阴笑,说道:“你以为我想动手吗,只要范阳城一天不投降,我就一天不停止打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要不然,我大老远跑到北方来干吗?再说了,造反的本职工作就是见城攻城、见人抢人,你叫我不打,那不是违背我的职业道德吗?”

蒯通说道:“将军您错解我的话了,我叫您不要动手,不等于我不动手。我的意思是,只要您听我一计,让我亲自出马,我保证让您一次赚得翻天。”

武臣又笑了,说:“我已经翻过一次天了,难道你有什么妙计让我翻两次天?”

蒯通胸有成竹地说道:“妙计当然有了,肚里没有一点货水,我敢来向您拍胸脯吹大牛吗?这个范阳令叫徐公,此公我最了解了,他本来就是贪生怕死的贪官污吏,如果您动手攻打范阳把他干掉,后面将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燕赵其他城市不但不会投降,还会拼命守城,那么北伐军想征服赵国,那就难多了。所以,目前对付范阳令的唯一办法就是,收买他,搞定他,利用他。当然啦,对付他的办法我都想好了。那就是封他官职、送他好车,让他坐着我们的马车当榜样四处宣传,那么其他城市肯定也会效法投降的。”

武臣一听,说:“此话大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

于是武臣便派好车一百辆,好马两百匹,带着一个侯印,让蒯通立马前往游说徐公。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叫徐公的县长大人一看到这么多好东西,乖乖地做了北伐军的活雷锋,到处宣传投降的好处。

于是,燕赵之地一下子就有三十余城向北伐军投降。武臣高兴得差点没飞起来了,纵横家果然是活宝啊,以天下最小的成本,做天下最大的生意,简直就是神了。

然而,就在武臣赚得翻了几番之后,西边却传来一个消息,代表陈胜西征的周文,他的几十万主力大军,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毫无反抗之力。张耳和陈馀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

真是天赐良机啊,陈胜大势已去,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耳和陈馀二话没说,立即跑去游说武臣,他们对武臣说的竟然是之前陈胜王十分想听,现在却是十二万分不爱听的话:自立为王!

武臣一听就愣住了,真不知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主意,攻赵之前你还劝陈胜不要称王,而且我们都不过是陈胜的高级打工仔,你却叫我自立为王,这不是拿我开涮吗?

俩人继续忽悠道:“这当然不是拿将军您寻开心,这叫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我们都是陈胜的打工仔,可那又怎么样,当初陈胜还是秦朝的一个低级打工仔呢,他还不是顺应时势迅速崛起?我们以前劝陈胜不要称王,自有不称王的道理,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陈胜失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不抓住,将来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张耳和陈馀的一席话,仿若一盆冷水泼醒了武臣沉睡的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你陈胜教我们的,你当得了张楚王,我凭什么就当不得赵王?

武臣立即行动,自立为赵王,封张耳为右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张耳和陈馀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公元前209年八月中秋!

如果我们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张耳和陈馀此时报仇的心情,那就是——很爽。

想不爽都不行,如果当初你陈胜封我们哥儿俩为将军和护军,事情就不会闹得如此不可收拾。好啦,现在一切都既成现实了,咱们就接着慢慢整吧。

此时,远在西边的陈胜听说武臣另立山头,气得暴跳如雷。他本能的反应就是,杀掉武臣全家,然后发兵进攻赵国。

那时,章邯干掉周文几十万大军后,将下一个目标瞄准陈胜王,而陈胜不管秦军的虎狼之师,竟然还要清理门户增加负担,这不是做事连主次都不分了吗?

还好,陈胜糊涂,其属下并不愚笨。当陈胜派人把武臣全家人捉到面前,准备挥刀开斩时,他的相国蔡赐拦住他提醒道:“大王万万不可杀武臣一家,此时秦国还没有灭亡,你杀掉武臣等家人,那等于给自己又多树了一个像秦国一样的恶敌,那是万万不妥的。我们还不如顺水推舟,成全他称王,利用他攻秦,一旦天下太平,再搞他也不迟。”

什么叫江湖,这就是江湖啊!

陈胜一听,如大梦初醒,相国这才叫高招嘛,怎么自己一时脑袋充血就没想到呢。于是陈胜依相国之计,立即释放武臣一家,并送到老家陈县的皇宫里供养,顺便还巴结张耳,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接着,陈胜又派使者前往赵国,祝贺并承认武臣称王之事实,又以诸侯共击暴秦之名催促武臣,立即派兵前来西部前线助战。

陈胜这招就像当今美国国徽上的那只老鹰,一手摇着橄榄枝,一手挥着利剑,软硬兼施,杀伤力极强。想想也是,武臣还是靠陈胜派给他的三千兵发家的呢,况且陈胜待你家人如同手足,面子都给足了,你武臣敢不来吗?

可话说回来了,只要你武臣敢来,不管你杀敌有功无功,都别想活着回赵国了。

陈胜得意得太早了!

像武臣这等智商不怎么样的人,估计会上当。可是别忘了,如今辅佐赵王的是大将军陈馀和右丞相张耳,如果你陈胜要对武臣采取引蛇出洞法,那么首先得过他们兄弟俩这关。

恰恰是,陈胜出的这道难题,不但没有难倒张耳和陈馀,反而被他们一眼就洞穿了。

陈胜的使者前脚刚走,张耳和陈馀就围住武臣说道:“大王千万不要上当。您当上赵王,并非出自他的本意,而他不惜千里派人前来祝贺,不过是缓兵之计,一旦他灭掉秦国,那么步秦国后尘的就非赵国莫属了。”

武臣一听就傻掉了,没想到陈胜的用意竟然如此阴险,可是我都答应他要出兵击秦了,那你们说我怎么办,而且我们的亲属都还在他的手里呢。

两人很淡定地说道:“大王不要着急,更不要害怕,臣下都已为您想好应付的招了。这招很简单,那就是对他不理不睬,随他折腾。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果大王能在巩固赵国造反根据地的基础上,拿下燕、代两地扩大地盘,那么到时候就算张楚打败秦国,陈胜也不敢远来冒犯赵国。其次,如果张楚胜不了秦国,理所当然要倚重赵国,那么到时赵国趁着两国斗得死去活来,打他个措手不及,得到天下就不是没有可能的了。”

实事求是地来看张耳和陈馀这番话,里面是有相当水分的。

比如说如果陈胜打败秦国,就不敢北上冒犯赵国,这话简直就是低估了陈胜的勇气和魄力。要不是相国拦路,他早就冲过来了,还要等到打败秦国才过来收拾你吗?

不过话说回来,张耳哥儿俩这话也不完全错,他们凭着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料定陈胜必败。想想都知道,张楚军的主力都被打散了,陈胜凭什么打败章邯那二十几万疯了一样的劳改犯。况且除了章邯之外,王离还有三十万兵在那里等着你收拾呢,陈胜左顾右顾,他能顾得过来那么多吗?

武臣一听也明白了,其实赵国只要有充分的筹码,不但不怕陈胜威胁,甚至还在无形中就已经威胁着张楚呢。如此看来,担心家人亲属的安全,那简直就是多余的了。

三、内讧

武臣说干就干,准备放开手脚,扩大地盘。

所谓扩大地盘,通俗地说就是抢地,又或者说是武力圈地。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战争归根到底都是土地战争,诸侯连年战火不息无非就是要争当个大地主,张耳和陈馀设计的这项抢地计划,如果成功的话,它不仅满足了武臣的大地主梦,更是满足了张耳哥儿俩准备争霸天下的野心。

武臣马上派兵四处圈地,韩广负责抢燕代之地,李良负责抢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之地。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还是出问题了,出问题的不是计划本身,而是执行计划之人——韩广和李良。

别小看这两个人,尽管他们是两个三流角色,但是,引导历史河流改变方向的,往往不是一流人物,而是像韩广及李良这等三流角色。

韩广,出生年月、籍贯及家庭出身等皆不详。唯一知道的是,他曾经在赵国当过一小官。好玩的是,韩广几乎是武臣的翻版,当他胜利地拿下了燕代两地时,其属下马上拥戴他自立为王。

拥护韩广称王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豪杰。

无论在电影中,或是文学作品中,豪杰出现的概率实在是太高了,而且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很多时候是拿来当褒义使用的。

千万不要被生活的经验蒙蔽了双眼,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套用他的话来说豪杰,那就是一代有一代之豪杰。在秦末动乱时期,所谓豪杰多是一些流氓瘪三及地痞。这些人仗着人多势众打劫霸市,倚仗武力遂成乡里或某个地域一霸,于是被称为豪杰。

豪杰们拥护韩广称王的理由是:“楚国和赵国都已立王,燕国这块地盘虽然小了些,但过去毕竟还是一个万乘之国,在这里称王准是没错的。所谓万乘之国,就是有着上万辆马车的国家,也算是个大国了。在燕国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多么光荣伟大的历史,当年嬴政统一六国时,如果不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估计他还可以多活几年。如今燕地苍劲仍旧,土地仍旧,只要肯扎根下来垦殖,完全可以重振战国雄风,敢问诸侯路在何方。”

韩广也深深地被豪杰们的游说打动了。

生在这种乱世,只要是个男人,谁不想穿黄袍加冠冕。正所谓历史造诸侯,人生能有几个大机会,如果让机遇擦肩而过,到时替自己遗憾的就不仅是自己了。

称王之见是没错的,可问题又来了,此时韩广的母亲还留在赵国,没有足够准备就仓促上阵,到时赵国不但要杀掉老母,还要发兵攻打燕国,那不是太得不偿失了吗?

豪杰们笑了,说:“韩将军您真是多虑啦。赵国也是仓促称王,连脚跟还没站稳,西边忧秦,南边忧楚,真可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还有力量和心情跟我们斗。再说了,以陈胜之强都不敢杀武臣一家,以武臣之力又岂敢动你母亲一根毫毛?”

韩广心里暗想:“豪杰们说得也没错,我韩广抢的土地又不是你赵国的,给赵国是情,不给是理,如果你赵国要杀我母亲,凭的又是哪门子理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王教我们的,你武臣称得了王,为什么我韩广就做不得呢?”

豪杰们这么一吆喝,韩广果然打消顾虑,另起山头,这座山头的名字就叫燕国。

燕国,多么苍劲而美丽的名字。

如果说韩广是武臣的翻版,那么武臣就是陈胜的翻版了。

武臣一听说韩广分兵裂土,当即也怒得跳了起来,骂道:“我负陈胜王是合理的,你韩广凭什么要背叛我?打,不打你狗日的,老子还真无法出心头这口闷气。”

这时候,张耳和陈馀也出来说话了。

这俩家伙可不像陈胜的相国蔡赐那样好言相劝,他们的看法和武臣相当一致:“打,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韩广这小子。”

张耳和陈馀为什么要主张打?

道理是很显然的,之前陈胜如果要打赵国,他还得兼顾章邯,两头作战,这可是战争之忌。但是现在赵国可没有这种顾虑,陈胜和秦兵正在交缠,根本就没空理睬赵国,而赵国正可以集中兵力一心一意打燕国,让韩广知道什么叫作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

于是张耳和陈馀同时出击,沿着燕国的边界抢夺土地。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武臣不知哪根筋出了毛病,竟然独自骑马出来玩耍,没想到正耍到得意忘形之际,被巡防的燕军给逮了个正着。

这下子轮到韩广牛气了,他给张耳及陈馀放出风声,说:“你们赵王就在我这里,想要人就立即把赵国土地割一半给我,不然你们就等着喝人肉汤吧。”

韩广这招真不是一般的狠毒,这年头,什么东西都好说,就是土地不能乱割。土地是诸侯的立业之本,没有赵王,可以再立一个,可是没有土地,再抢回来就难得多了。

不过,张耳和陈馀不能因为可以立别人为赵王,就要放弃武臣,至少先得动用外交手段去解决。再说了,赵国也不是没有谈判的筹码,韩广的母亲还在赵国手里呢。

于是,张耳和陈馀派出使者,出使燕国谈判。

韩广一看到赵国使者就冷笑不已,你张耳和陈馀就别想只用我老娘就换回赵王,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我还是那句话,想要人,就得拿一半土地来。

更毒的还在后面,韩广为了断绝张耳和陈馀的谈判念头,赵国使者只要来一个就杀一个,来来回回杀了十来个。

这下张耳和陈馀可是一点儿辙都没了,碰上这等只要江山不要老母的无赖,那是神仙见了都要让路的。

然而,就在张耳和陈馀焦头烂额之际,赵国的救星出现了。

让人备觉惊讶的是,这个救星不是什么外星人,更不是什么纵横家,而是一个无名小卒,赵国的炊事兵(养卒)。

这名炊事兵听说赵王被擒,就对舍友说:“我想要替张丞相和陈将军去游说燕国,你们觉得怎么样?”

炊事兵舍友一听,全都哄笑,你真是想升官想疯了吧,燕国都砍掉赵国十几个使者了,除非派神仙去,不然谁去都是送死,你这不是自己寻死吗?

炊事兵很严肃地说:“这倒未必,不信你们就等着瞧。”

炊事兵就去找张耳和陈馀,主动要求出使燕国。

有人请缨,这当然是他们所乐意的。张耳和陈馀对炊事兵说道:“你就去吧,路上小心一点儿,游说的时候也要多多察言观色,如果形势不对,能跑就跑,跑不掉就是自杀也比被他们砍了强。”

炊事兵心里很不爽。看来张耳和陈馀还是不太相信他的能力,不过没问题,结果马上就要揭晓,他们将会看到我和赵王一起乘着马车回到赵国。

炊事兵带着万分的自信出发了,他见到了韩广。

炊事兵一看到韩广就问:“请问大王,你知道此时张耳和陈馀在赵国想着什么吗?”

韩广:“当然是想让我尽快还他赵王啦。”

炊事兵:“错!你根本就不了解张耳和陈馀的为人,其实他们现在最想的不是得到武臣王,而是自立称王。”

韩广:“他们敢吗?”

炊事兵笑道:“你以为他们真的不敢吗?你以为张耳和陈馀会甘心一辈子就做那个丞相和将军吗?我还是明白地告诉你吧,其实他们早就想称王了,只不过赵国初定,不敢三分赵国罢了,况且武臣王比他们年长,所以只能按辈分来扶他称王。现在,赵王落在你的手里,他们表面上看希望得回赵王,其实他们早就想让你杀掉赵王了。可是请你注意,一旦你杀掉赵王,后果将会更严重,因为到那时,张耳和陈馀会趁机把赵国的土地各分一半,各自称王,并且打着替赵王报仇的名义来征伐你,到时你真能受得了吗?”

韩广一听,精神突然紧张起来。

炊事兵分析得没错,像张耳和陈馀这等老江湖,丞相和将军之位哪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不要说一个赵国,就算把十个燕国填进他们肚子里也不见得就饱了。

看来索地的事还是算了吧,把赵王还回去,把老母要回来,两国之间算是两清,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至于将来形势怎么发展,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果然不出炊事兵所料,韩广答应放赵王回国,而炊事兵也实现了出使前的预言:驾着马车,和赵王一起回到赵国。

韩广的闹剧,就此平息了下来。

四、烂人年年有

然而,历史剧从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韩广刚走下台去,李良就接着登台了。

其实,李良这哪只是唱戏,他简直就是玩命。

李良,也是诸多情况不详,只是从后来秦军送来的一封信中,看出他大约在秦朝任过小官。

那时,李良搞定常山后,回到邯郸城复命,武臣又命令他去攻打太原。太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市。然而,当李良走到石邑(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时,有一支秦国军队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支军队的首领不是什么陌生人,而是曾经在秦朝蒙恬大将手下任过副将的王离。

王离,秦国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他之所以能当上秦朝驻守西北的三十万边防军的大将军,完全是拜赵高提拔。嬴政驾崩后,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逼蒙恬自杀,并且把军权交给副将王离,于是王离一夜之间便成了秦朝最大的将军。可是,后来章邯带着二十几万军队杀出咸阳城,一夜成名,甚至人气和能量都盖过了王离,成为胡亥最信得过的战场屠手。

不管怎么说,王离对秦朝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王离本着为赵高服务到底的报恩精神,率军从西北出发,准备进攻赵国,于是就在路上碰上了李良。王离一看到李良就乐了,李良算是老相识,不要急着动手,还是先赶快给他写封信问好。

王离这封信不是以他的名义问候李良,而是以胡亥的名义写的,很显然,这是一封诈降书。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你曾经事奉过我,是我提拔你你才显贵的。可没想到你竟然背叛我,这也太不厚道了吧。不过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只要你真心叛赵,归附大秦,那么以前做过的一切都一笔勾销,并且从此让你更加显贵。

落款处:嬴胡亥。

更可怕的还有,此信没有封口。这真是一个诡计,此信真假姑且不论,李良本无反意,万一有人偷看此信后向赵王告密,那他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看来,王离这招可不是一般的狠毒,它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逼良为娼。

那时,李良那颗七上八下的心,真是有说不出的难受。向前退后,都是很要人命的,怎么办呢?权衡利弊,李良决定回邯郸向赵王复命请兵。

但是,李良还没回到邯郸,就在半路上反了。

事情来得实在突然。当李良回到邯郸城时,突然遥遥地看见有一百多个随从的仪仗队向赵国方向奔驰而来,排场这么大,肯定是大王出游或是赴宴归来,李良来不及多想,急忙下马,在道旁伏地拜谒。

李良这一拜,可是拜错神了。

因为当仪仗队走到跟前时,他才发现坐在王车里的不是赵王武臣,而是赵王那喝得烂醉如泥的姐姐。

更让人郁闷的是,这个出门搞腐败活动的女人,竟然没有认出李良,以为跪拜在地上的只是一般将领,便懒得下车还礼,只派一骑兵过来叫一声请起,马上就奔驰而去了。

这下面子可丢大了,将军膝下有黄金,上跪天,下跪地;出则跪君主,入则跪父母。如今不明不白地对一个醉酒的女人家下跪,竟然还不亲自请起就扬长而去,教我怎么搁得下这张老脸?

可跪都跪了,有什么办法呢!

李良站起身来,无比惭愧地看着从官。

这时,有一个军官站出来,愤怒地对李良说道:“天下背叛秦国的人当中,有能力的都纷纷自立称王了。赵王的地位曾经都在将军之下,现在连个女人家都不肯下车向将军还礼,她算个什么东西,还是让我追上去把她杀了吧。”

这话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官们个个义愤填膺,全都吵着要杀掉那个醉酒女人,以报怠慢将军之仇。亏军官们想得出来,杀一个醉酒的女人实在太简单了,可问题是她是赵王的姐姐,砍她就等于砍赵王的心,那不就是造反吗?

其实,从官们想做的就是造反之事。正如前面那个军官所说的,那些有能力的都纷纷称王了,就我们跟着你李将军混得没出息。这下子,真是搞得李良脑袋都大了,前有秦军招降书,后有妇人之辱,现在从官们又都跳着发牢骚,莫非反赵乃天意耶?

韩广都敢反,我为什么不能反?现在就是不反,将来也要反,晚反早反一个样,不如现在就反了。李良又一阵脑热,他突然发出一个指令,既然大家想替我报仇,那都听好了,给我追上去把那个女人杀了,准备血洗邯郸!

果然,李良快兵追上前面那个女人,一刀斩首。

紧接着,李良率军袭击邯郸城。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武臣还来不及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李良攻下邯郸,一刀剁掉。

或许有人说,这个武臣,死得实在是太冤了。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赵王可是死得一点儿都不冤。之前,武臣就有类似其姐姐出门腐败的习惯,才落到韩广手里,韩广和李良都曾经是他的人,他没死在韩广手里,却倒在李良的刀下,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

李良这次突袭行动中,张耳和陈馀却幸运地逃过了一劫。这主要是他们俩的耳目多,一闻听李良造反,腿底就像抹油似的,从墙角溜出邯郸城去了。

张耳和陈馀站在城外,远远地望着疮痍满目的故城,他们满腔愤怒,冲天大骂:“李良,你等着!苍天作证,如果我们不让你从邯郸城里爬出来,天打雷劈,断子绝孙!”

为了东山再起,莫名地沦为逃难者的张耳和陈馀,带着无比悲愤的心情收拾散兵,竟然还有数万人。

报仇是合理的,雪耻是必然的。然而,就在张耳和陈馀准备攻打李良时,有一个门客登门给他们出了一个好主意,这个主意及时地敲醒了张耳和陈馀冲动的大脑。

门客认为,张耳和陈馀都是客居在赵国的外乡人,想让赵国百姓依附他们成大事,那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他们舍得腾出赵王之位,扶立赵王后裔,那么事情肯定成功。

张耳和陈馀立即明白了,门客这招就是要他们立一个傀儡,这不是他们曾经教陈胜使用过的绝招吗?

又是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态势。门客说得一点儿没错,立赵王后裔对张耳和陈馀大有益处。李良之所以反叛,不就是想称王吗?就算他在邯郸自封赵王,只要张耳和陈馀扶赵王后裔上台,李良自然就成了假赵王。真王杀假王,那可是理直气壮多了,赵国士兵和百姓自然会站在真王的立场上,为故国家园而奋起杀敌。

妙,实在太妙了。

张耳和陈馀立即动手寻找赵王后裔,果然找到了一个理想中人。这个传说中的傀儡,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赵王歇。

当身在邯郸城的李良听说赵国突然冒出一个赵王时,气得七窍生烟。你张耳和陈馀下手可真快,我还没称王,你们就把我的名号抢去了,那我无名无实地还怎么混下去?

没办法了,一山不能容二虎,不把你们打个稀巴烂,我在赵国哪能睡得好觉,你们先下手为强,那我也来个后发制人,开打。

于是,李良率兵气势汹汹地向信都杀将过来。张耳和陈馀一看李良这副架势,都乐坏了。

我们不发飙就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敢主动送上门来?既然来了就好好招待你一下吧,我们新账旧恨一起算,让你知道什么叫君子报仇、血债血还。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一个是为了抢王,一个是为了守王,成王败寇,就在今日。

信都城外,不知是哪方先叫了一声杀,立即厮杀之声漫山遍野。早就憋了一肚子怒火的陈馀,像火山爆发一般把所有的怒气和郁闷统统撒向李良,主动出击的李良却像一只丧家之犬,一路被陈馀追着打,连邯郸都回不去了,只好直接向章邯投奔而去。

章邯当然欢迎李良投奔,这个年头,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那可是比什么都强。既然你来了就是客,以前背叛秦朝的事,过去就算了,重要的是目光要朝前看,诚心合作才是彼此最需要的。

五、兵临城下

我们绕了一大圈,终于看清楚了,章邯北伐攻打赵国,跟李良的投奔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章邯真的是为李良出头才去打赵国的,李良不过是个诱因,而章邯攻打赵国,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因为诸侯六国,章邯唯独没有跟燕赵两国交锋过,况且王离正统率着二十几万正规军准备大肆进攻赵国,章邯北上也是配合王离作战,这也是符合秦军的军事利益的。

甚至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只要扫平燕赵,其他的敌手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大秦就可以东山再起。

这下该轮到陈馀叫一声惨了,没想到打跑李良这条恶狗,却引来章邯这头恶狼。可怜的赵国根本就顶不住章邯的进攻,章邯以凌厉之势渡过黄河,一路斩杀,势如破竹地攻入了邯郸城。

章邯打下邯郸之后,做了两件让张耳和陈馀伤心欲绝之事:

第一,抢民。把赵国的百姓迁到了黄河北岸,以绝赵国人力资源。

第二,毁城。把邯郸城夷为平地,彻底打烂赵国招牌,使之无处经营。

赵王歇真是个苦命的人,好不容易被人扶上王位,却被人家一锅端了去。剩下的任务只有逃命了,张耳带着他一起逃入了巨鹿城。

但对付章邯这等人,抵抗和逃命永远都不是最好的办法,魏咎和田荣就是最好的说明。在他看来,赵王歇像一只无助的肥羊,注定成为下一个魏王咎,你逃到哪,他就咬到哪,不咬得你鬼哭狼嚎,决不罢休。

可是赵王歇和张耳都逃进城里去了,这还怎么咬?

咬不了可以重兵包围,架锅点火,一起蒸煮。章邯已经想好了,既然王离是先到赵国的,他也不想抢这个功劳了,那就把机会让给王离,自己就暂时当王离的后勤部长,随时支援他。

章邯真不愧是孙子兵法的忠诚实践者。十倍围之,三倍攻之,这是孙武先生教我们的。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加起来,至少有四五十万,而赵国才有区区几万人,难道他不应该围打你张耳吗?

张耳做梦都想不到会有今天,真是刚逃出狗爪,又陷入狼嘴,王离大军彻底围死巨鹿,除非孙悟空附身,不然就休想翻出这座地狱之城。

但是,张耳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活着出去,他还有一根救命稻草正在城外。那个人,就是他的刎颈之交陈馀。

陈馀的运气还不算坏到绝顶,他被章邯打得狼狈不堪,转身逃去常山,很快又凑了一支几万人的军队,立即开往巨鹿。

但是,当陈馀看着巨鹿城前王离那黑压压的大军,后面章邯那虎视眈眈的雄兵,他根本就不敢靠近城池一步,只得在安全距离之外驻军观望,这时张耳呼救的声音就从城里传到他的耳朵里来了。

张耳带着无比悲怆的声音对陈馀高喊:“兄弟,快来救救我!”

陈馀是听得一脸的痛苦无奈,兄弟有难,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但问题是,章邯和王离实在太强大了,我这几万人就像一群肥羊,而章邯和王离却像两头贪欲无度的饿狼,如果我真的胆敢打上去,几万兵还真不够他们打一次牙祭的!

陈馀保持着一种惊人的奇特的冷静,任张耳在城里要死要活地呼救,就是不肯出兵。

他派人去给张耳传话:“明知山有虎,何苦向山行,这是世间所有聪明人特有的处事方式。大哥你就算是被打得再痛,也要学会忍一忍吧,你千万别忘了,这是当初我被鞭笞时你告诉我的做人之道啊!”

陈馀见死不救之举,让张耳看得哭笑不得。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今天之忍非昨天之忍,那时你只受一个小吏打屁股,多忍一会儿没问题的,可今天王离二十几万人围着我打,试问我能受得了吗?

没办法了,兄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对死的畏惧和对生的渴望,使他爆发出无穷的顽强的毅力,顶住了王离一次又一次进攻。

这下子,又轮到王离郁闷了。

真是活见鬼了,无论怎么努力进攻,就是打不进巨鹿城,而更让他郁闷的还有,他的军队缺粮了。

王离远远地望着巨鹿城,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打也打累了,粮食也快没了,然而前煎后煎就是煎不死张耳,这下怎么办呢?

王离只好向章邯求助,他派人对章邯说道:“大哥你上吧,我的粮食快没了。”

章邯笑道:“兄弟你别担心,功劳注定是属于你的,你就放开打吧,我给你送粮!”

于是,章邯从黄河渡口修了一条甬道直抵巨鹿城,源源不断地为王离送粮。所谓甬道,就是露天地道,这种建筑的特征是两旁修筑高墙,既可防敌突袭,又可不受交叉路口干扰。

张耳从城上望下来,看到章邯修成的甬道,他绝望的心都要滴出血来了。

甬道是火道,巨鹿城是铁锅,城里的人是生牛肉,王离是炊夫,章邯是搬柴工,秦军如此煎熬巨鹿,不要说生牛肉,就是猪骨头也要被熬烂。

绝望不已的张耳,只好向天下诸侯发出了江湖求救号。

同时,张耳选派两员干将悄悄地溜出城外见陈馀,叮嘱他们不管使什么手段,一定要逼迫陈将军出兵!

张耳派出的这两员干将,一个叫张黡,一个叫陈泽。张耳之所以不派使者,而改派他们出城,那是有一定意图的。他的想法就是,如果陈馀怕死不肯出兵,那么就跟陈馀彻底翻脸逼他借兵,让他率兵支援巨鹿。

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逼迫陈馀,张耳已经想好了一大堆狠话,以下是他的两员大将替他向陈馀传达的话:陈馀,我和你是多年的生死之交,眼看着我和赵王被王离当骨头汤熬,你拥兵数万却不肯前往救助,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大哥?如果你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为什么不敢跟秦军决一死战,况且出战未必就一定失败,只要咱们里应外合,求生机会绝对不少于两成。

张耳这番话,可谓字字如刀,刀刀穿心。

然而,陈馀见到张黡、陈泽,一个劲地解释道:“我没有去救张大哥和赵王,不是因为我怕死。我之所以迟迟不出兵,就是为了等待机会为他们报仇。如果你们非逼我出兵不可,我这几万人打上去,肯定就像拿牛肉喂饿虎,这样双双灭亡有什么好处?”

亏陈馀还能说出如此推托之辞。

地球人都知道,所谓刎颈之交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说什么等待机会为大哥报仇,战争的机会难道仅仅是靠等出来的吗?再说了,王离攻势迅猛,如果一味等待下去,巨鹿城不就成了死城吗?

于是,任陈馀怎么解释,张黡、陈泽继续揪着刎颈之交四个字不放,态度坚定地对陈馀说道:“将军不要多说了,如果你是讲信用的人,请与我们大哥同归于尽!”

陈馀这下真是无话可说了!

估计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如此狠毒之话,兄弟相扶相帮从来都是两厢情愿之事,哪有这样的大哥,落难了还要拖兄弟一起下水,还美其名曰以死证义。

得了吧,张耳,你不就眼红我手里这几万兵吗?既然咱们一起喝过鸡血、订过盟约,那就派几千人给你做个人情吧,不然天下人还以为我陈馀真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呢。

陈馀只好很无奈地对张黡、陈泽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们五千兵先冲上去探探路,随后我再去接应你们。”

什么探路和接应,完全是胡扯。

明眼人一看,这路根本就不用探,王离这二十几万人列成队,足可以围成一个大沼泽,五千人往沼泽里探路,这不是找死吗?

更何况,王离的军队全是正规军,他们可是长年在大西北击匈奴、修长城,顶着凛冽的大风成长起来的。而陈馀这几万人,不过是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他们没有太多骑兵,更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陈馀送给张黡这五千兵,说白了不过是五千只羊罢了。以五千只羊去试几十万只狼,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但是,救人心急的张黡和陈泽,哪有空管那么多,他们就像多年不摸兵的心痒之人,一领到兵就立即拉到战场冲锋。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带走陈馀这五千兵,就像带着五千个肉馒头去打狼,结果路没探到,这两人也成了肉馒头被王离的大军吃掉了。

这下轮到陈馀麻烦了。

这就好像说,张耳骂陈馀是土财主不肯借钱,现在好不容易借了五千大洋让张黡、陈泽带回去,可钱还没到张耳手里,就被秦军抢去当喝酒钱了。到时如果张耳说我不借钱给他,反而把他的人杀掉了,那纵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怕说不清,那就慢慢说吧。

此时,诸侯们收到张耳的江湖呼救后,纷纷发兵救赵。燕齐两军,包括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一万军队赶往巨鹿。

但是,当诸侯们到达巨鹿城外时,全都作壁上观,没有一个敢出手。诸侯们共同的看法是,面对章邯和王离互相倚重的强大秦军,谁先动手谁先死,唯一的办法就是像陈馀所说的,等待机会。

城外的人等待,城内的人也在等待。张耳跑上城去,看到城外的诸侯们都按兵不动,眼泪都急得快要掉下来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都说等,到底想等谁呀?

还是让张敖来回答他亲爹这个问题吧:我们要等待的,是一个力挽狂澜、技压群雄、奋勇当先、席卷天下的大英雄。他的名字,就叫——项羽!

第四章  项羽雄起

一、绝地

前面我们讲过,章邯干掉项梁后,以为楚国不足忧,所以才放心北上。其实,章邯这步棋是走错了,因为他走错这么一步,致使楚国元气迅速恢复,并且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两个天下最难对付的人,他们就是项羽和刘邦。

项梁死后,本来属于项氏家族的军权,最先并没有落在项羽手里,也没有落在刘邦那里,而是落在一个徒有虚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项梁扶起来的傀儡——楚怀王。

自古以来,傀儡之所以为傀儡,是因为他被强势人物控制,傀儡有继承权,强势人物也有继承权,所以有些人当了傀儡,一辈子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这些傀儡中,楚怀王却是个例外,项梁一倒台,他趁项羽羽毛还没有长全,迅速把楚国的大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楚怀王知道,他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做两件事,一件是打压项羽,千万别让他有所行动;另外一件就是迅速培养自己的人,建立势力圈子。

事实上,以上两件事,楚怀王都做到了。

首先,他召开了一个军事研讨会,决定兵分两路打击秦军,章邯和王离作为秦朝的两支主力军,正在攻打赵国,张耳和赵王歇危在旦夕,所以楚国主力军必须北上;另外一支非主力军向西攻打咸阳,抄掉秦二世老巢。

这是一个完美的军事设想,那么谁能担任这两支抗秦军队的主帅?

关于人选问题,其实楚怀王心里早就有底了,负责北上救赵的大将军是宋义,负责攻打咸阳的是刘邦,项羽的任务就是当宋义的副手,随军北上。

宋义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要归功于一个朋友,他就是宋义替项梁出使齐国时半路上遇见的那个齐国使者。

齐使者,尊号高陵君,名显,姓氏已不可考,人称高陵君显。当初章邯袭击项梁前,他在路上听了宋义那番悠着赶路则避祸的高论后,半信半疑地晃悠着到了楚国,发现事情果然不出宋义所料,项梁战死,楚军上下一片惊慌,连国都都搬到了彭城。

这个高陵君,或许是因为宋义救了他一命,又或许是实在佩服宋义之远谋及才干,当他听说楚怀王要选拔楚国的大将军时,立即前往推荐宋义。

推销别人当然要懂得打广告,高陵君替宋义向楚怀王打出的广告词是:“宋义还没等到双方交战就看到失败的征兆,这才是真正掌握兵法的军事专家,大王想做大事,宋义必能为您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广告是吹得够响,但是人证俱在,你不服还真不行。当楚怀王芈心听到高陵君这番话时,他心里就更有数了。

宋义曾经是他的人,他们在项梁手下都是被排挤和被控制之人,可谓是同病相怜,如果宋义真如前面所述那么有才,两人联手对付项羽,又能干出一番事业,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于是,芈心立即把宋义招来面试考核。所谓考核就是一问一答,也就是两人席地而谈,内容为当今天下军事大计,类似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他们交谈之后,芈心心情大悦,立即任命宋义为楚军总司令(上将军),项羽为副司令(次将),范增为参谋(末将),其他部队一切将领也都归宋义领导,号为“卿子冠军”。

卿子是公子哥的意思,是一种尊号。宋义为上将军,全军中级别最高,所以又称冠军。可以这么说,宋义率领的这支队伍是全军最厉害的,楚军最厉害的部队都拉去救赵了,可见芈心是志在必得。

宋义才干如何,姑且不论,芈心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在过去的岁月中,他一直活在项梁的阴影之下。如今项梁死了,他要拿出毕生的政治资本豪赌一把,以此证明给诸侯看,我芈心不是无能的王,我和你们一样,不但有着扫遍天下的雄心壮志,还有着坚强如铁的战斗意志,更有着气吞山河的王者之气。我,楚怀王,将是无坚不摧的王!

所以在芈心看来,宋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时刻站在宋义的背后。宋义的灵魂就是芈心的灵魂,宋义的命运代表着芈心的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败荣辱只在此一举,宋义,我这一生就交给你了。

公元前207年,十月,冬。

又是新的一年。

宋义率军出发了。芈心站在彭城之上,望着宋义远去的背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仿佛听到了宋义那自信十足的承诺:“楚王,我办事,您放心。”

楚王不只要承诺,更要看结果。将军一路珍重,我等你的好消息。

楚王留步,我决不辜负您的一番厚望。

宋义向芈心挥一挥衣袖,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北挺进。楚军行至安阳(今山东省曹县),宋义命令军队就地驻扎,听候调遣。

此时,安阳离巨鹿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四十公里。全军做好最后的准备,士兵们都相信,决战的时刻就要来了。

但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一连四十六天过去了,宋义一直迟迟不发任何指令。

这真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

此时,张耳在城里被逼得就差没叫宋义干爹了,就算宋义不顾张耳,也要顾一下自己的士兵吧。正值冬天,士兵们都是露天野外,他们衣服不够穿,粮食不够吃,都快冻成鱼干了,宋义,你到底想干什么?

楚军上下,除了宋义自己外,没人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但是也没人敢骂宋义一句不是,项羽终于忍不住愤怒了。

令项羽愤怒的不只是宋义的优柔寡断,其实还有那个别有用心的芈心。

之前,芈心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不愿北上,主动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击秦,报秦国杀伯父项梁血仇。可是芈心与几个老臣交换意见后,一致得出决定:项羽残虐,曾坑杀过襄城全城百姓,不宜西进。刘邦仁厚,咸阳城正处在秦二世水深火热的煎熬中,或许刘邦能给他们带来福音,还是让他去吧。

好了,有好处就只给刘邦,我想出头你就说要开会讨论,你任命宋义为上将军时跟谁开过会,又跟谁交换过意见?现在宋义牢牢控制我,还美其名曰救赵。救赵就救赵,为什么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难道不是故意拖延时间,让我后刘邦入关中封不了王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芈心该死,宋义该死,一切挡我路者统统该死!

项羽带着满腔的怒火,冲进了大将军的帐篷,他对宋义说道:“将军如此消极怠战是不行的,赵国都快被秦军逼疯了,如果我们现在引兵渡过黄河,诸侯与赵军里应外合,秦军一定顶不住攻击!”

宋义一听,当即就被项羽的莽撞激怒了,他指着项羽冷笑道:“你懂个屁。秦赵相争,秦胜兵则疲,我就乘其疲惫的时候打过去。秦败则国无救,我就击鼓西征一举灭了秦朝。这招就叫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懂不?冲锋斩敌,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你还是回去吧,以后别再跟我叽叽歪歪。”

宋义把项羽打发走后,立即在军中颁布了一条铁令:“凡是贪婪凶狠、桀骜不驯、不服从命令者,杀无赦。”

很显然,这条律令就是冲着项羽来的。

在宋义看来,只有铁律才能让项羽变乖,他的伯父项梁就是狂傲自大、不听劝才送命的,楚国不能因为项羽再次断送了未来。

项羽终于清楚了宋义的意图,只要楚军中有姓宋的一天,姓项的就别想有出头之日。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不在反抗中奋起,就在反抗中灭亡。

天气越来越冷,宋义还在作莫名的空想和等待,这等待就像北来的寒风,吹得露野的战士们心里一阵阵地寒冷。在这个冰冷的冬天里,宋义一点儿也感觉不到人世的苍凉,他准备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当丞相,临行之前,甚至不顾领导形象大摆宴席为宋襄饯行。

与此同时,喜宴帐外,冷冷的天上正下着寒彻入骨的大雨。项羽和战士们一起忍受着冰雨的打击,苍茫的旷野中仿佛响着那首我们所熟悉的《冰雨》: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

……

这真是一个无情的打击,将军帐暖玉生烟,战士风雨缩成鸡。将领美酒陪佳人,我等挨冻受饥为了谁,难道就是为了你宋义头上那顶不知天高地厚的冠军之帽吗?老天爷啊,你不要再唱冰雨歌了,再唱我就要发飙了。

雨,却无情地冰冷地拍着;心,却是那般莫名地绞痛着。项羽终于爆发了。

项羽站在风雨中,仿佛一具巨大的、凹凸有形的浮雕,他昂起高贵的头颅,指着宋义那暖融融的军帐对将士们说道:“我们出来本是联合赵国打秦国,但宋义却自以为是,久留不前,还说什么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狗屁!现在秦军这么强大,赵国肯定顶不住他们的进攻。秦军打败了赵国,会更加强大,又何来疲惫一说?我的伯父刚刚打了败仗,楚怀王把楚国全部军队交给宋义,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他却没半点危机感。如今天寒地冻,军队缺食短衣,他不去救赵取粮,却还有心思为儿子大摆宴席,这样的人该死啊!”

项羽的一席话说到全军将士的心坎上了。

是啊,宋义就像一条毒蛇,不拔掉他的毒牙,他们就只有继续被北风吹。宋义多留一天,将士就多受一天苦,今日不杀宋义,亡楚必宋。

好!刀已磨亮,剑亦拔出,由不得楚怀王了。杀!

杀将夺权,项羽不是第一次干了。这次杀宋义比上次杀殷通显得更加从容和老练,十一月的一天早上,宋义召集诸将开早会。宋义正准备发话,项羽嘣的一声像只凶猛的老虎扑到宋义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剑光一闪,宋义的头颅像一个猪头般被项羽砍下了。

众人都仿佛要窒息了,诸将个个呆若木鸡,仿若做梦一般。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对诸将说:“大家不必惊慌,宋义与齐国相谋反楚,楚怀王秘密派我来干掉他!”

这真是个好借口。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无论是谁,只要被当权者扣上谋反大帽,必死无疑。但项羽给宋义安的这罪名并非胡编乱扣,当初项梁费多少气力向齐国请兵打章邯,田荣死不答应,如今宋义才做上将军几天,儿子就能去齐国当丞相,那肯定是宋义与田荣不知达成了什么密不告人的协议,这不是谋反罪是什么?

诸将全被项羽威服,没有一个敢说话。

这时,当初吴中豪杰拥戴项梁为会稽郡守的一幕又重演了,只见诸将全部站起来拥护项羽道:当初扶持楚怀王上台的,是您项将军一家人,如今诛杀乱臣贼子也是很应该的。上将军已杀,请项将军当我们头儿统领全军。

项羽露出了胜利的笑,他要的正是这句动听之话。

但是有一个问题请注意,项羽,不是别人拥护你,你就能当上将军的,要想合法坐上这个位置,还必须另外一个人点头并且签字同意了才行,这个人当然是楚国名义上的领导楚怀王。在没有得到楚怀王正式答复之前,项羽只能暂时自称代理上将军,也就是所谓的假将军。

但项羽现在顾不上那么多,砍掉宋义后,下一个目标是把宋义的儿子宋襄连根拔掉。于是他立即派兵追杀宋襄,好险,杀手一直追到齐国境内才把宋襄追上,可怜的宋襄连齐国相印还没碰着就被人家一刀送上了天。

人生几多事,皆由盛事转哀事。人生就像一个圆圈,宋义从无中来,像只嘤嗡的苍蝇在项羽面前趾高气扬转了一圈,被项羽那只苍蝇拍一拍又归于无。

除掉后患,项羽终于可以放心地办理他的上将军转正手续了。

楚国的军权重又落回项氏手里。不管你楚怀王同意不同意,项羽是一定要名正言顺地坐上大将军这个宝座的。如果胆敢不依,那只有两个字:换人。再说了,楚国贵族后裔不只是你芈心一个,只要项羽愿意,找出一万个像你这样的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项羽这招就叫耍流氓!

耍流氓的项羽派人叫楚怀王下诏书。被派去的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传说中的流氓大亨桓楚先生。

此桓楚亦是当初殷通企图通过项梁寻找共同举事的桓楚。当初殷通看得起桓楚,就是因为桓楚是个闻名吴中的大流氓,项羽要耍流氓,当然要派真流氓去耍,真流氓就非桓楚莫属了。

果然,桓楚人一到,他还没怎么耍流氓,楚怀王就哭了,他只好封项羽为真将军。

世界多可笑,人生真如戏,刚刚台上坐的,如今台下哭;刚刚台下闹的,如今台上笑。楚怀王你还是认赌服输、乖乖地把那顶傀儡帽子戴上去吧。人家抬得起你,也踩得死你,这个冬天有点冷,或许那顶难看的帽子还能够给你带来一丝暖意。

事实上,当楚怀王重新做回傀儡,他头顶上不但没有一丝暖意,反而感觉到全身有一股透心的阴凉。这种阴凉之气,来自项羽的眼神和表情,这就好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圈,唐僧一念咒,孙悟空就只有满地滚。

然而,项羽是唐僧吗?

当然不是。

项羽不是唐僧,芈心当然也不是什么孙悟空,前面等着芈心的将是一条通往地狱的黑暗之路!

二、一战震天下

十二月,项羽干掉宋义后,大刀阔斧地向巨鹿挺进。

但是,诸侯们看到项羽,并没有掌声雷动表示欢迎,而是以一种奇特的眼光看着他。

项羽一看到诸侯们畏战的模样就开始冷笑,战场如考场,你们是想考考我的勇气吗?既然如此,我就打一仗给你们看看,让你们知道我这新任楚国大将军不是白当的。

项羽之所以还能笑得出来,凭的不是胆略,而是自信。

他自信,是因为他看出章邯和王离这两只庞然大物,并非不可战胜,只要击中他们的软肋,他们必败无疑。

秦军的软肋,正是章邯为王离修的输粮用的甬道。

项羽认为,王离的力量之源来自这条粮道,只要切断粮道,他们就成了无米下锅的饿兵,那么王离就只有被动和挨打的份儿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章邯大军倾巢出动为王离守护粮道,可是甬道那么长,他能守得住吗?这种情况,其实只要楚军骚扰他,章邯不但守不住甬道,甚至还要分散兵力,成为楚军的攻击目标。

玩的就是心跳,出战!

项羽首先派出两名马仔冲上阵去探路,这两名马仔正是人贩子英布和蒲将军。蒲将军不知其名,也不知为何只留下一个姓。项羽给英布和蒲将军两万兵,这两万兵不是去打王离,而是直接去捣王离那条命根子——甬道。

两个烂仔搞建设不行,搞破坏还是绰绰有余,他们横冲直撞,一下子就断了王离的粮道。

果然不出项羽所料,楚军一切断甬道,章邯就分兵守护和修理。英布天生是个破坏大王,章邯修东墙,他就拆西墙;你修西墙,他就拆东墙。

章邯头都大了,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了楚军这两个捣蛋分子。

此时,项羽闻听英布破坏顺利,立即率军渡过黄河。军队刚登岸,项羽就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命令全军把所有船只凿沉,瓦瓦罐罐也全扔到黄河里,只许士兵带三天干粮。

很显然,项羽这招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天之内,如果不击败王离,他们的结局就只有一个死字。

巨鹿城外,项羽陈兵列阵,士兵们全都神色庄严地仰望着他。他顶天立地,神情悲壮,家仇国恨像风雨雷电般在他英雄的胸膛里激荡着。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这个荒谬的时代里,抗争是唯一的出路。王离,你爷爷灭我爷爷,今天我爷爷的孙子也要灭你爷爷的孙子!

项羽准备痛击王离时,在巨鹿城外屯兵的各路诸侯有十来个军营,然而项羽不要诸侯一个兵,也不跟任何诸侯打招呼,独自带着敢死队就冲出去了。

战争的意义在于为生命的尊严和光荣的梦想而战,在死亡面前,羊可能会变成狼,猛兽也可能变成任人宰割的羊。楚军气壮如山,喊杀之声惊天动地,他们如恶狼入羊群,以一当十,一狼追着十羊咬,十狼围着百羊撕,秦军一时哀号遍野,血流成河。

项羽前后与秦军大战九个回合,章邯抵挡不住,只得率军后退。

这时一直作壁上观的诸侯们,犹如大梦初醒,纷纷率军助战,而王离军就像一头笨重的大象,被群狼四处攻击和撕咬。

王离军,曾经是秦始皇消灭六国、北击匈奴,无往而不胜的铁军。但是此战过后,大秦的光荣和梦想已不复存在。巨鹿之战,王离二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王离被俘,以项羽为首的诸侯军赢得彻底的胜利。

击败王离后,项羽在将军帐下召见各路诸侯。项羽高高地坐在将坛上,高傲地俯视着芸芸众生,当诸侯们走到楚军军营大门外时,无人不手脚发软,全都跪在了地上,他们把头贴到地面,匍匐着爬到项羽面前磕头,高呼将军万岁!

在诸侯的拥护下,项羽从楚军上将军一跃当上了诸侯上将军,统率各路诸侯。

这时,张耳和赵王歇已足足被围困了三个来月,他们终于走出了围城。

望着蓝蓝的天,张耳都想哭了。感谢项羽和诸侯兄弟,你们再次让我呼吸到城外新鲜的空气,是你们,又给了我们一次重生的机会。是你们,让我看到了活着的希望,以及困境中的耻辱!

一想到耻辱,他就到处找寻一个人——陈馀。

于是,张耳一见到陈馀,就劈头盖脸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救我?”

陈馀:“谁说我不救您,我这不是救您来了吗?”

张耳:“放屁,如果不是项大将军先打过来,你还不是继续在一边凉快着,看我被活活烤死?”

陈馀:“大哥不要说得那么难听,我按兵不动不正是等待机会为您报仇吗?”

张耳:“我问你,我派张黡、陈泽来找你,他们哪去了?”

陈馀:“他们死了。”

张耳:“死了?他们是怎么死的?”

陈馀:“我给他们五千兵去救您,没想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张耳:“鬼才相信你的话。你是不是把他们给杀了?”

陈馀:“我对天发誓,那是绝对没有的事。他们真的是为您战死了!”

张耳:“我更不信!你肯定是把他们俩给杀了!”

张耳和陈馀立即吵了起来。一个说你杀了人,一个说没杀,争来争去互不相让。就在这时,陈馀突然内急,他实在忍不住了,干脆把将军印解下来丢给张耳,愤怒地说道:“你以为我忍辱负重,就是为了你这枚将军印吗?既然你不信任,那我现在还给你就是了!”

说完,陈馀直冲茅厕而去。

陈馀愤怒也是有其道理的。你张耳被围之时,你儿子不也在场吗?他不也没去救你吗?你不去骂他不孝不义,凭什么只骂我陈馀一个?

看来,陈馀愤怒是真的,但他还将军印却是假的,他做此动作,不过就是想吓唬吓唬张耳。他以为,凭着他们多年的感情,张耳不会做出夺兄弟将军印的蠢事来。

陈馀想得太美了,当张耳被王离围得差点儿跳楼自杀时,你死活不救,作为兄弟,你这叫忘义;作为将军,你这叫渎职,难道你不应该辞职吗?

就在这时,还没等张耳发话,有一个好事的门客凑上来对他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张耳和陈馀的命运,使他们彻底决裂,从此走上敌对之路。

门客这样对张耳说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既然将军印都落到你手里了,就应该收下,不然,反天不祥!”

好一个反天不祥!

陈馀,既然你昨日不仁,就别怪我今天不义!张耳当即把将军印佩上,跳出门去把陈馀的部队全部收编了下来。

一泡屎尿工夫后,陈馀走到大厅,却发现人去楼空。陈馀这下子明白了,张耳假戏真做,果然是要把他扫地出门。

好呀你个张耳,亏老子辛辛苦苦救你出城,你连个谢字都没有,不但辱骂我,还夺我将军印,兄弟做到这份儿上,咱们就走着瞧吧。

瞧就瞧吧,谁怕谁呀!

三、诡异的赵高

项羽干掉王离后,休整军队与章邯对峙,暂时不战。

然而,王离战败的消息已传到了朝廷,狗皇帝秦二世闻听秦军战败,大发雷霆,他连夜派人前来骂章邯道:“大秦几十万大军,竟然连个小小的赵国都拿不下,你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章邯一听就郁闷了。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皇帝整天在后宫喝酒听音乐,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战争又不像街头斗殴,不是人多就能打赢的。当初我打败周文、陈胜及项梁,你连个奖状都不发给我,一打败仗你就骂东骂西,这是什么道理嘛!

章邯满腹牢骚,但也无可奈何。

没办法,打工的就是这样,领导眼里总是看不到你的好,却总是看到你的差劲之处。干得好真不如混得好,赵高在宫里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平步青云,我在外面拼死拼活的还要时时挨骂,真是同人不同命。

实践证明,发牢骚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天下谁人不知,嬴胡亥是个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新闻的人,如果章邯再不拼命,下一个被斩首的就是他了。

为了让秦二世了解前线战况的特殊性,章邯只好派秘书长司马欣回朝廷汇报工作。

司马欣,秦朝官员,除此之外,诸多情况不详。当初,秦二世派两名政府大员前来辅助章邯打击陈胜,司马欣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为董翳。

算起来,司马欣离开咸阳城已有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来,他只知在前线卖命,根本就不知道秦宫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赵高联合李斯整死蒙恬兄弟后,李斯又被赵高整得家破人亡,三族被屠。其次,赵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学生嬴胡亥搞得服服帖帖,言听计从,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也。

对司马欣来说,朝廷里谁整谁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牵扯到他,以此保住饭碗和一条小命就得了。

所以,他现在唯一关心的是,赶快见到赵高本人,以便向他通报北方战况。于是司马欣回到咸阳城,就去见赵丞相。可人家却告诉他:“稍等片刻,赵丞相在宫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呢。”

司马欣只好在宫外等候。

可是,一候就是三天过去了。

这就很奇怪了,我司马欣不是回来探亲的,更不是来行贿的。北方战场瞬息万变,你赵丞相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腾出时间来商讨事情呀,不然等人家打进咸阳城来,大家都只好喝西北风去了。

司马欣心头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司马欣毕竟是在咸阳城混过的,凭着官场经验和生存的本能,他仿佛嗅出一丝不祥的气息。于是,他派人四处刺探情报,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赵高正在酝酿一场阴谋,那就是准备谋害司马欣。

赵高这招就叫杀人灭口、推卸责任。

这主要是因为嬴胡亥不喜欢听坏消息,每次听到战败,不是砍掉败将脑袋,就是责怪丞相。在赵高看来,要想保住丞相之位,只能报喜,不许报忧,既然司马欣是报忧而来,你不死,难道要叫我赵高死吗?

再不逃就来不及了。司马欣拔腿就往城外跑,又带着等候在城外的随行队伍立即向北逃亡。果然,司马欣前面刚逃,赵高后头就派人追来了,不过他还是成功地逃脱了赵高的追杀。

司马欣之所以能逃掉,不是因为他跑得快,而是他多留了一个心眼,不走故道另择他路逃亡,赵高沿着故道狂追,于是扑了个空。

真险啊,幸亏多学了两招防身之术,不然就成了赵高的一盘菜。

司马欣一回到章邯处,就对章邯哭诉:“如果我不是逃得快,早就成为赵高的刀下鬼了。现在朝廷被赵高掌控,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今天我们如果战胜了,他肯定嫉妒您;如果战败了,则必死无疑。战是死,不战也是死,将军您要考虑清楚啊。”

章邯看着司马欣,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的胸膛之内仿佛有千层浪在汹涌澎湃。赵高实在太让他寒心了,狗日的太监,仗是我打的,功劳却是你拿。现在我有点闪失,你就想拿我开刀,我章邯到底哪点对不起你了?

一事未平,又来一事。

这时,章邯收到了一封意外的劝降信,来信人不是项羽,而是下岗将军陈馀。

陈馀被张耳炒掉后,没有另找工作,而是带着一帮兄弟游荡江湖以打鱼为生。正所谓人在江湖心系诸侯,于是他就给章邯写了这封信。

不得不说,陈馀这劝降信写得太有才了,连章邯都不得不服他三分,所以我把它摆出来,以飨读者:

章老弟,你知不知道目前形势对你极度不利。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南征北战,赵国四十万兵被他打趴在地上,从此再也不敢跟秦国叫板。然而白起如此功高之人,后来竟然被赐死。还有蒙恬将军兄弟,北击匈奴,开山填谷、修筑万里长城,却被人活活地砍杀。

你知道白起和蒙恬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吗?那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皇上无法酬报,所以只好找个借口把他们干掉。你当将军也快有三年了吧,三年来在你手上死亡的士兵也不止十万了吧。可是你没发现吗?你打来打去反秦的诸侯却越来越多,你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

你再回头想想,赵高是靠拍马屁爬上丞相之位的,他现在发现你顶不住了,又怕二世杀他,所以想用法子把你干掉重新换将军,以此推卸责任。而你长期在外征战,却不知道朝廷内部已危机重重,所以现在才落得有功被杀、没功也被杀的窘境。

地球人都知道秦朝灭亡那是迟早的事,你却还一个人在外苦苦为朝廷卖命,难道不觉得悲哀吗?你为什么不反戈一击,与诸侯结盟一起打回咸阳杀了赵高,这样你不但可以报仇,还可以被封为王。你自己说说,那样比起你即将趴在砧板上被腰斩、妻子被杀是不是会好一点儿呢?

章邯看完,心里不由得对陈馀升起一股敬意。

与其说这是一封劝降书,倒不如说是一封救命书。陈馀就是有水平呀,分析问题入情入理,晓以利害,令人佩服。

章邯开始动摇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胡亥皇上,不好意思了,是你那个赵老师逼我反的,那我就不得不反了。

于是,章邯决定派人秘密去跟项羽谈判。

你猜人家项羽怎么做的?

谈判可以,仗还要再打。打你就是要让你刻骨铭心,打你是让你不要漫天要价,打你就是要告诉你,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项羽兵分两路,一路由蒲将军带兵日夜渡过黄河,从侧面进攻,一路是以项羽为主力军从正面穷追猛打。这一打真让章邯有苦说不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明明都认输了你还要打。

章邯不得不再次派人去跟项羽说,我都向您求饶了,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好吗?

项羽一声冷笑。当初你杀我伯父项梁时,眼睛都不眨一下,不打你教我如何出得了心头这口恶气,打你狗日的,求饶了也要打。

这一幕就像是在放电影:章邯一个劲地求饶,项羽一个劲地打。我打打打,打得你鬼哭狼嚎,打得你六亲不认,不把你脸打得像车祸现场不罢休。

这一战,项羽打得太解气了,他不但把章邯彻底打趴,还让他本有的声威越发壮大。最后,项羽打累了,也解恨了,那就休战吧。于是项羽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他对谋士们说道:“我们粮食不多了,不能再打了,不如接受章邯投降吧。”

大将军都发话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众将士也异口同声地说道:“好,就按您说的办。”

公元前207年六月,项羽选好日子在洹水(今安阳河)南岸举行受降仪式。举行盟誓过后,章邯见到项羽就一个劲地痛哭流涕。

项羽奇怪地看着章邯,我都不打你了,还哭个屁呀。

章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赵高迫害他的经过一一道来,又说当初是赵高命令他率军出来打诸侯的,所以你的伯父项梁战死一事,要怪就怪那太监赵高。

项羽长叹一声,行了,我知道了。

战事终于暂时平息了。如果说,项羽最后打章邯是打出了水平。那么章邯最后对项羽哭,也是哭出了水平,项羽不但原谅了他杀项梁之仇,甚至还封他为雍王。但章邯只能留置军中,军权亦被剥夺,秦军二十万俘虏兵交给司马欣,以他为先锋杀向咸阳。

咸阳,一场历史的巨大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四、天下赌徒何其多!

那个十月的冬天,宋义率军北上救赵,刘邦也出发了。

目标,咸阳。

对刘邦来说,此次开向咸阳,与曾经以亭长身份带着徒奴去咸阳的时候,心情大不一样了。

楚怀王说,先入咸阳者为王,今天,他要告诉全世界,咸阳将不再是凡人眼中的海市蜃楼;它是催发男人舒展自我出人头地的兴奋剂,更是英雄建功立业的必争之地。

咸阳城,你等着,我来了。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楚怀王偏爱刘邦,就派他独领一军前往咸阳。其实,刘邦也是楚怀王棋盘里的一枚棋子,从后来宋义和项羽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楚怀王的如意算盘是,宋义率领的这支精锐部队明看是北上救赵,暗地里是想打掉章邯,然后西入咸阳,成就帝业。帝业一成,以刘邦之仁,纵使封他为秦王,一时也是可以拿捏得住的。哪像项羽,狼子野心,天知道他要闹出多大的事来。

还有一个问题更要注意,楚怀王把精锐部队都给了宋义,留给刘邦的不过是一支无关紧要的部队。

所以说,刘邦这条咸阳之路也走得很是艰难。秦二世又不是刘邦的亲戚,不是招招手就可以进城去的。

当初以周文之勇,二十几万兵屯军戏水都不敢打入咸阳,除非老天爷帮忙,要不我刘三又有何德何能进得了咸阳城?

机遇与冒险同在,通往咸阳之路是一条炼狱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帝王将相之路。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前途未必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既然如此,那就赌一把吧。

人生就是赌博,我本是草莽出身,烂命一条。我拿青春赌明天,如果输了,当不了诸侯王,大不了带老婆孩子回砀山当猴王!

刘邦冬天从砀山出发,他的运气并不差,一路上遇魔斩魔,遇妖砍妖。几场战役下来,他从秦军那里夺得几千兵,元气大增。春天,刘邦打到了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上天给他送来了一个真男人——彭越。

彭越,出生年月不详,字仲,昌邑人。

最初,彭越在昌邑一带的湖泊中以打鱼为生,或许是因为打鱼利润不高,他便兼职做了强盗。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人对彭越说道:“天下豪杰都纷纷叛秦,我们可以效仿他们,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然而,彭越只是淡淡一笑,说道:“别急,两龙相斗,还是先等等吧。”

所谓两龙相斗,就是诸侯斗秦朝。彭越真不愧是打鱼出身的,他所说等等,其实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然而,他这一等,一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最先劝说他的那帮少年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聚了一百余人前来游说彭越道:“你还等什么呀,请赶快做我们的首领吧。”

是啊,都一年过去了,再等黄花菜都凉了。但是彭越对少年们说的还是那句话:“你们要干就自己干,我不愿跟你们去蹚那浑水。”

那帮小青年一听就急了,为什么不跟我们干,你到底是嫌弃我们嘴上没长毛、办事不牢,还是觉得时候未到?

其实,这不是时候未到,彭越担心的正是那帮小青年所想的,他们的确是一帮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什么做大事的料。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彭越是强盗,总不能做一辈子的水上强盗吧。

于是,那帮少年再次强烈要求彭越当头,一致说道:“彭叔叔您就别推辞了,昌邑这块儿地方,除了您之外,再也没人有资格当我们的首领了。再说,您也不要嫌弃我们年轻不懂事,如果您不带我们长大,那我们又找谁去呢?”

彭越终于被打动了,他试探性地说道:“老实说,我不愿跟你们干,主要是因为我老了,怕拖你们的后腿。既然大家执意选我当头儿,那我就以一个首领的名义跟大家做一个约定,明天早上太阳升起之时,所有人必须按时到此集合,迟到者斩,你们意下如何?”

只要彭越能答应当头儿,什么事都好说,那帮小青年异口同声地说道:“好,我们就按彭大叔您说的办。”

第二天,彭越早早地站在约定地点等着诸青年,当太阳都升到一个长竿子高时,现场才陆陆续续地来了十来个人。彭越果然担心得没错,这不过是一帮没组织没纪律以为造反是闹着玩的家伙,如果不给他们尝点苦头,这帮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造反。

彭越只好一等再等,一直等到大中午,一百多号人总算来齐了。彭越却脸色阴沉地看着众人,问道:“我昨天的话还算不算数?”

小青年:“当然算。”

彭越:“好。我昨天说,今日早上迟到者,按令当斩。但是你们大部分都迟到了,不可能都斩首。我就拿最后一个迟到者斩首示众,以示军威。”

诸青年一听,哄然大笑:“彭大叔,还是算了吧。下次我们不迟到就是了。”

还笑!立即给我杀。

彭越当即下达命令,杀掉最后一个迟到者,随即又设坛祭祀苍天,正式宣布起义。众人发现彭越动真格的了,个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仰望彭大叔。

从此,彭越就拉着这支最初以迟到出名的军队出去抢地盘。他一边征战,一边收编各路诸侯的散乱之兵,竟然变成了上千人的军队。这时刘邦来了,彭越干脆投到刘邦旗下帮助他攻打昌邑。

彭越投刘邦,正如当初英布投项梁,但他这上千兵跟当初英布投项梁时的上万兵,的确是差了好大一截。

不过话说回来,刘邦跟当初的项梁比起来,不也差了一大截吗?对刘邦来说,昌邑是彭越的故乡,有这么一个免费导游带着一千多人给你们开路,天下去哪里找这等好事?

什么都不用说了,打下昌邑,有肉大家一起吃。

于是,刘邦联合彭越攻打昌邑,然而,他们打了半天,发现昌邑根本就不是一块肉,摆明就是一根硬骨头。刘邦从砀山一直顺风顺水地打到昌邑,还没遇到过对手,怎么昌邑的牙就像是石头做的敲也敲不掉呀?

刘邦郁闷了。

想来想去,刘邦决定放弃昌邑。时间就是生命,千万不要因昌邑这粒芝麻,而丢了咸阳这个大西瓜。

二月,刘邦丢下彭越,挥师继续西进。

刘邦的运气果然不错,当他经过高阳(今河南省杞县西南)时,上天又给他送来了两个人——郦食其和郦商兄弟。

从某种角度来说,郦氏兄弟及彭越,以及刘邦及刘邦的所有兄弟,都是赌徒。在这个乱世当中,他们铆足劲,都想从秦朝那里分到一碗鹿肉。

郦食其,出生年月不详,高阳人,曾做过街道办事处守门员(里监门吏)。爱好酗酒和读书,人称高阳酒徒,又称狂生。为人特点是,狂,很狂,狂得连高阳豪杰都没人敢随便欺负他。

其实,郦食其这个里监门吏,他的工作和前面张耳和陈馀在陈县站岗差不多,张耳和陈馀委身贱职,忍辱负重,是要等待一个出头机会,所以陈胜打回老家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投奔他。

同样,郦食其也在等一个出头机会,但是经过高阳的诸侯将领不下十个,他一个都没瞧上。

在郦食其看来,经过他门前的诸侯,不是刚愎自用、迂腐无知,就是做人不够大度。既然如此,那就等等吧,单位不在于小,容身则灵,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郦食其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终有一天,他会实现跳龙门的大愿。

这一天,终于来了。

当郦食其闻知刘邦要经过高阳,沉睡的双眼突然大放光芒,醉酒的脑袋也变得异常清醒。

直觉告诉他,他这辈子要跟定的人就是刘邦了。

刘邦手下有一个军官,正好是郦食其所管辖街道上的人,郦食其找到这位军官说道:“我蹲在高阳这么久,从高阳经过的诸侯不止十个了,但他们都是一些龌龊之徒,我没一个能看上眼。我听说沛公待人很傲慢,但还是挺平易近人的,又有雄才大略。能不能麻烦你去告诉他,我愿意把自己卖给他!我教你这样在沛公面前给我打广告,‘我同乡有个老头子六十多岁了,长八尺(约一米八)。人人都说他是个疯子,但他自己却说自己不是疯子’。”

说自己不疯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的疯了。另外一种可能是世外高人,能给自己做广告的还能是疯子吗?他肯定就是隐藏民间的高人啦,现在正是诸侯用人之时,刘邦听此狂语,肯定要召见他。

然而,刘邦手下的这位军官却好心地对郦食其说道:“郦伯伯呀,您有所不知。我们家沛公不但嗜酒好色,他还特别不喜欢读书人。有一次有个戴儒帽的读书人去见他,沛公不但不欢迎他,还把他的帽子摘下来当尿壶撒尿。我劝您老人家还是别去招惹他了。”

郦食其这位好心的老乡说得一点儿没错,在诸多职业中,刘邦最讨厌的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动不动就子曰子曰,曰什么曰,来者如果一开口就是曰什么,他会立即叫他滚蛋。

但刘三你别把天下的读书人都归为一类人,郦食其还是不错的,因为他学习的不是孔学,也不是法学,而是纵横术。

纵横术的鼻祖是鬼谷子,其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个是苏秦,另一个是张仪,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出身贫贱。

甚至苏秦早期的生活,比现在的郦食其还要落魄得多。但是怕苦就不要当纵横家,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纵横家的伟大传统。

但千万别以为纵横家出身低贱,他们之间就会惺惺相惜。恰恰相反,纵横家和法家一样,都是学帝王之术卖身于帝王之家,为了一个共同梦想,他们会不惜舍弃同道之情,砸掉对方饭碗。

张仪砸掉苏秦的招牌,李斯端掉韩非子的饭碗,这都是鲜明的历史证据。

好了,刘邦不喜欢的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而不是待价而沽的纵横家。所以郦食其有一万个自信告诉世人:“得到我郦食其,是你沛公的福气,失去我郦食其,是你一生最大的损失。”

郦食其带着无比的自信,对他那位军官老乡说道:“你别管沛公怎么对待我,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吧。”

看在老乡的份儿上,刘邦手下那位军官只好按郦食其所说的去跟刘邦说了。

果然不出郦食其所料,刘邦听说有个高阳酒徒要求见,他一到高阳驿站招待所,立即派人传郦食其过来见他。

当郦食其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见刘邦时,只见他正坐在床上,闭着眼享受着足底按摩,而给他做足底的还是两个可爱的小妹。

这副德性,实在太刺激人了。这又不是娱乐场所,你摆出这副架势,那不是太不把我高阳酒徒当正经人看了吗?

此情此景,换成是酸儒,或许早就拂袖而去了,但是郦食其自有对付招数。他连平常下属对上司的拜礼也免了,只是拱一拱手,语气僵硬地对刘邦说道:“你是来帮秦国打诸侯的,还是帮诸侯打秦国的?”

此话果然有杀伤力,刘邦一听,当即勃然大怒,拍着床头大声喝道:“臭老头儿,天下被暴秦欺负,诸侯才联合起来打击它,你却说我帮助秦国打诸侯,你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郦食其狂妄地一笑,又拱手作揖道:“沛公别担心,我脑袋好得很,你既然是率仁义之师打无道之秦来的,那就不应该以这种恶劣的态度伤害长者。”

刘邦一听,顿然醒悟。

他实在不应该以此场面会客,连忙把腿下两个按足底的小妹打发出去,穿上衣服,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入座。

郦食其又得意地笑了,孺子可教也。

既然是来求职的,那见好就收吧,郦食其已经准备好了一份自荐书,不过这份自荐书不是书面材料,而是口头材料,讲的正是他的专业知识:纵横术。

郦食其这番滔滔不绝的纵横术,让刘邦听得既高兴又亢奋,谈话内容都是他听都没听说过的。他终于明白,天下还有一种读书人,他的名字就叫纵横家。

刘邦带着无比欣赏的心情,为郦食其摆了一桌好酒,他问郦食其道:“你看我现在这个样子,有什么好办法教教我吗?”

郦食其闷了一口酒,已经酒气冲天了,他说道:“老实说,你目前手中纠集的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而且人数还不过万,就凭着这么点人就想打进秦国,那无异于把头伸到老虎的嘴里去。”

刘邦一愣,酒都请你喝了,我好不容易抢来好几千人,你竟然还说是乌合之众。

郦食其似乎已看出刘邦之不爽,但仍然自顾自地说道:“依我看呀,目前你必须把一个重要的地盘抢到手,它就是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地处天下要冲,连接四面八方,而且城中粮食又多。我跟陈留县令关系不错,请让我帮你去劝降。如果他不降,我就干掉他,里应外合,陈留势必会被我们拿下。”

好一个里应外合!

刘邦脸上阴霾一扫而光,当场对郦食其允诺,只要拿下陈留,我封你为大使。

郦食其喷着酒气满意地笑了,一个愿出谋出力,一个愿封官封爵,买卖成交。

不久,郦食其就去见陈留县令。双方都是老相识了,郦食其一开口就说了一通抵抗无用、叛秦是唯一出路的政治理论。

但是,陈留县令听完,只对郦食其吐出四个字:“投降,没门!”

没办法了,既然想死,那就成全他吧,杀!郦食其不由分说就抽刀而出,砍掉陈留县令的脑袋,并把人头丢到城外。

城外的刘邦捡起陈留县令的人头,对着城上的士兵大声喊道:“陈留县令已被我们干掉了,再不开城的话,我们就攻进去连你们的头也砍了。”

大势已去,陈留守军只得开城投降。

这时,郦食其又游说其弟郦商,郦商不知从哪里带来四五千人也投奔了刘邦。刘邦果然履行承诺,封郦食其为广野君,负责外交;封郦商为将,负责守卫陈留。

五、咸阳不是梦

这个春天,春风温暖,爽爽地吹过刘邦那踌躇满志的胸膛,似乎这个浪漫的春天,将结束他阴暗的岁月。明天,明天的明天,世界将因他而改变!

来吧,世界,我还不算太老,我才刚刚学会歌唱。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将认真地珍惜每一个机会。

咸阳城,我离你越来越近了,我的未来就要慢慢地变成现实。

三月,刘邦继续向西挺进,他在开封西边又打了一场胜仗。四月,夏天来了,刘邦突然南下攻击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这时,他突然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有人想抢在他前面,从北边而来,直奔咸阳。

刘邦赶紧派人打听,原来远道而来要和刘邦抢咸阳的,不是项羽军,而是赵王歇属下的一个小瘪三。

说来奇怪,当时项羽刚刚打败王离,赵王歇刚刚摆脱围城,而章邯还有二十几万军队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赵国,这赵军不想着老家安危,竟敢打起咸阳的主意来了,他们是不是欠揍呀?

这个欠揍的人是赵国一个不出名的将领——司马卬。司马卬的进攻路线非常明确:顺道渡过黄河,破函谷关,然后进入咸阳城。

想得可真美,你司马卬算个什么东西,也想打我的主意,把他拦住给我狠狠打,最好把他打回老家去。

刘邦立即掉头向北进攻平阴(今河南省孟津县),切断黄河渡口,并且在黄河边上横刀立马摆开阵势。

当司马卬的兵马赶到黄河北岸,看到南岸刘邦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心都凉了半截。

他隔着黄河对刘邦喊道:“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黄河路,拦我路干吗?”

刘邦笑答:“你要抢我生意,我当然要拦你。”

司马卬:“谁规定咸阳只能让你姓刘的一个人独吞?”

刘邦:“是我规定的,不服就上来干一架再说。”

司马卬:“你人多,我怎么干得过你?”

刘邦:“你知道就好。你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咱们列阵开打,要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司马卬立即无话。碰上这么一个流氓加无赖,倒八辈子的霉都嫌少。但是他好不容易打到黄河北岸,怎么能说走就走呢。于是,他就赖在北岸驻军观望南岸,两军不打也不闹,就这样僵持着。

但刘邦已没时间跟司马卬耗下去了,他命人守住渡口,立即率军掉头攻打洛阳东。

真奇怪,刘邦为何不挥师西去攻打函谷关,何必又费那么多周折打回来?

其实刘邦也是无奈呀,前有守军,后有重兵,司马卬又在北岸虎视眈眈,他如果敢贸然而动那么就只有死翘翘了,而要想高枕无忧地进入咸阳城,必须把后方的秦军这些垃圾打扫干净。

但刘邦在洛阳东这一战打得真够郁闷,越打形势对他越不利。不能再打了,再打可能连裤子都要被人脱掉了。刘邦想来想去,只好再次忍痛放弃,穿过辕关继续南下。

这时,张良引兵助刘邦来了。

刘邦看到张良是又惊又喜。要知道,出谋划策,向来是张良的特长。近来刘邦满世界地打仗,方向都快迷失了,头脑也不够用了,他当然渴望张良能为他混沌的人生指明一条通往未来的正确之路。

张良给刘邦指出的这条人生之路就是,先打南阳,后破武关。武关是秦门户,只要一入关,便可直指咸阳城。

要想进入咸阳,眼前的函谷关当然是一条捷径。可问题是,函谷关深险牢固,俗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没有绝对兵力,想都别想去碰那个关。

所以说,张良给刘邦支的招就叫曲线突围。

刘邦只能忍痛舍近求远了。但舍近求远也不全是坏事,刘邦自家军队兵不强马不壮,资本不够雄厚,多走几段路,路上不但能多打下几座城积累人气,还可以多抢些兵和粮草,为攻打咸阳城做好后勤保障。

六月,刘邦大破南阳,南阳守将退守宛城(南阳郡政府所在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如果说南阳是一座碉堡群的话,宛城就是一个小碉堡。大碉堡都破了,小碉堡算个什么东西?于是,刘邦为争取早日拿下武关,决定不打宛城,绕过宛城直接扑向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西南)。

当刘邦准备攻打武关时,天才张良突然把刘邦喊住了:“沛公且慢。”

刘邦奇怪地看着张良:“你又发现有什么不对劲了?”

张良说道:“请你想想,我们如果不攻下宛城就打上去,前面武关人多易守,宛城的秦军如果从后头搞我们,那不是很危险吗?”

刘邦心头一震,张良说的不无道理。差点又走弯路了,打,必须把宛城这座小碉堡先除而后快。打宛城是对的,但是大张旗鼓地走回头路肯定会吓跑猎物。一天夜里,刘邦命令全军把大旗收起来,趁着夜色从另外一条小道悄悄返回宛城,等到天亮时,刘邦已经把宛城密密麻麻地围了三匝。

郡守先生,纵使你有一千双翅膀也飞不出来了,降还是战,你自己看着办吧。

南阳郡守一夜醒来,发现外面的世界到处是红旗的海洋,除了投降,还有更好的路可走吗?

走投无路的南阳郡守,只好派人约降。

事实证明,张良建议刘邦回头拿掉宛城是无比正确的。拿下宛城,刘邦再次向武关挺进,而从宛城到武关,一路有若干城县相连,刘邦根本就不用打,其他城县看到宛城投降,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也纷纷缴械。

于是,刘邦一路上把沿县的军队统统收编,全部带走,哼着小调轻松地就打到了武关外。

武关之内,就是传说中的帝王之都。如果刘邦没有记错,从他见秦始皇后,就再也没进过咸阳城了。

咸阳城,它是当时地球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它是所有乡巴佬都渴望进去的伟大皇城,如今就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般展现在他的眼前。

然而,今天的刘三非往昔之刘三,往昔之刘三是以乡巴佬身份进城闲逛来的;今天的刘三,则是怀着楚怀王的承诺和伟大的梦想来征服咸阳的。

咸阳城,你曾经让我那么魂牵梦萦。如今,我的到来,将让这座城市刻上刘三的名字,让这片土地的牛羊和女人重易其主,让关中这片惨淡无光的天空,从此发出天底下最强烈的光芒!

光明,就在眼前!

第五章  胜者为王

一、指鹿为马与其发明者

自从章邯率军走出咸阳城后,咸阳城内一直没有停止过自杀式的政治斗争,这一系烈剧烈斗争,唯一的赢家是赵高。赵高从一个小小的宫廷奴才爬上今天的丞相之位,靠的都是非正常手段。

这种行为,我们用生物学的一个词语称为:变态。

一个变态的人肯定有一颗变态的心,一个变态的心,肯定有一个变态的梦想。赵高过足了丞相瘾,突发奇想地又想换个工作岗位,这个岗位是曾经的李斯想都不敢想的。

不用卖关子了,赵高现在最想当的就是皇帝。

如果李斯还活着,听到赵高有如此胆大妄为之想法,不知会不会吐血身亡。人家李斯拜荀子为师学帝王之术,内修政治,外击诸侯,辅助秦始皇终成帝王之业,如此赫赫功劳,都不敢有非分之想,你赵高一个太监何德何能要当皇帝啊。

当然,如果赵高听到别人这般牢骚之言也会不屑一顾,终李斯一生,用一句话说那就是:“很傻很天真。”

他傻是因为不懂时势,不懂韬光养晦;天真是因为自以为功劳了得无人可奈何,可最后还不是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在这个世界上,功劳大的未必是最强的,最强的未必是活得最好的。思想改变世界,行动决定命运。在赵高看来,人间所有的道德及法律都是狗屎,唯有一样东西值得我们为之奋斗,那就是权力。权力就是实力你李斯读了一辈子的书,难道还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吗?

是啊,权力对李斯来说是一剂毒药,他一不小心碰上了就家毁人亡。而对赵高来说权力却像是摇头丸,他吃了就像神仙得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秦朝已被赵高拿捏在手里了,他想要什么不可以呢?

赵高为了试探他手中这根权力棒的含金量是不是足够纯,决定搞一个试验。

试验工具:鹿。

试验对象:胡亥及朝廷百官。

试验地点:秦朝宫殿。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那就开始吧。这天,胡亥难得上朝来了,百官齐聚于朝廷之上,赵高叫人牵了一只鹿送到殿上,他对胡亥说:“皇上,我给您献一匹马,请笑纳。”

胡亥一看,不由得笑了:“丞相,你开什么玩笑,怎么能把鹿当马来献给我?”

赵高理直气壮地说道:“皇上,这分明是一匹马,不信您问问在座的文武百官?”

赵高回头对百官说道,同意是马的请举手。

当场一大片人举起了手。

胡亥的眼睛当场就绿了,难道他长期泡在阿房宫,熬夜喝酒泡妞眼睛搞昏花了吗?

赵高这时又说,同意是鹿的请举手。

举手的人寥寥无几。

好。多数人认同是马,少数人认同是鹿。那么举手表决结果只能是:赵高献给胡亥的是一匹马。

当时,如果采用无记名投票,赵高这个实验多半会失败。然而他却在光天化日之下践踏皇权,肆意捉弄,连天空都只能被迫向他倾斜,搞得那些举手认为是鹿者统统沦为刀下鬼。

这就是真正的赵高:胆大包天,卑鄙无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多可怕的一手遮天!

赵高一手遮天,可怜又可悲的胡亥五窍全部失灵,耳朵被欺骗,眼睛被欺骗,感觉被欺骗,不能欺骗的统统被欺骗。被一骗再骗,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人家的垫脚石。

悲剧继续上演,昏君胡亥在替赵高铺开金光大道时,也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胡亥在金銮殿上被赵高耍弄之后,以为是自己脑袋进了水或者是被神灵蒙蔽了双眼,他百般苦闷之下只好找来太卜来占卦。

太卜对胡亥说:“您头眼昏花,完全是因为您春秋两季祭祀上天时不虔诚所致,如果您想恢复正常人的感觉,就得找个地方斋戒。”

又是一番鬼话。但胡亥听信太卜,搬进了上林苑斋戒。

上林苑是皇宫的后花园,叫胡亥这种像屁股长了痔疮的人独自在花园里虔诚斋戒,那无异于比登天还难。于是,他整天无所事事,就在上林苑里打猎消磨时间。

这一天,大约又是赵高有意安排。胡亥正高兴地打猎时,看见有个行人无意间闯入了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帝斋戒的地方,哪能容得外人来骚扰,况且有人看见皇帝打猎,那胡亥偷懒不斋戒的事儿不是就被捅出去了吗?

胡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箭就把那个行人当猎物干掉了。

胡亥刚杀人,就有人跑来报告。这个人当然也是赵高有意安排而来的,他就是赵高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先生。

有人或许就奇怪了,赵高一出生就被人阉掉小弟了,怎么可能有女儿呢,他不会是个冒牌货假太监吧?

赵高被阉,在史记中是有记载的。太监也是人,当然也有正常人的需要,也要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在绝子绝孙的情况下,他们只有认子为亲。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太监都收养过孩子。但太监生理有缺陷,心理难免也会有变态。变态之太监收养的孩子自然正常不到哪里去,看过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的人都知道,里面那个李公公不正是收了一个变态杀人狂为干儿子吗?

所以一般正常人是不会认太监为父的,有如此爱好者,那也完全是冲着太监手里的权力而来的。权力有时真不是东西,它就像毒品,不是搞得你家破人亡,就是把人搞得丧心病狂,赵高的女婿阎乐大约属于后一种。

他故意这样对胡亥说道:“皇上啊,不知道谁杀了人把死尸埋在了上林苑。”

胡亥奇怪地对阎乐说道:“人是我杀的,怎么了?”

这时,轮到赵高上来说话了。

赵高对胡亥说:“天子无故杀人,这是上天所不允许的。这样鬼神不但不会接受您的祭祀,而且还会给您降下灾祸,您最好远离皇宫去别的地方祈福消灾。”

什么话一到了赵高嘴里就会变味,胡亥又不是第一次杀人,当初杀自己兄弟姐妹、蒙恬兄弟及李斯时,你赵高从不喊一声无辜。这才杀了一个行人你赵高就来喊冤,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哟。

胡亥被玩得有些晕了。刚刚才发生鹿马不分的事,现在又有人兽不分错杀无辜之事,看来这精神错乱还真不是一般的严重。为改过自新,那就只好再次装模作样地去祈福。

胡亥问:“这次是去哪里呢?”

赵高说:“地方都帮您安排好了,望夷宫。”

胡亥只好从上林苑搬到了望夷宫。望夷宫是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也是埋葬胡亥的好地方。在这样一个荒谬的时代,胡亥是一个活生生的真正弃儿,他抛弃善良,抛弃正义,最后也被那些不善良不正义不讲君道的人一步步推入地狱。

骗走胡亥以后,赵高立即把弟弟赵成及女婿招来,说道:“我们骗胡亥太久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现在只能把他干掉,不然就会被他干掉。”

刀已磨亮,脖子也被架好,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砍吧。

二、权力野兽的末日

赵高升为丞相后,曾任用了一个自己人当郎中令。他让郎中令做内应,阎乐打冲锋,率军杀进望夷宫,抵抗者格杀勿论!

在阎乐发起冲锋之前,赵高把阎乐的母亲劫持到他家里当人质。连自己的女婿都不相信的人,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出来的呢?阎乐你就是怕死也要提着脑袋给我冲进望夷宫,不然就等着收你老妈的尸体吧。

这当然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胡亥在望夷宫戒斋的第三天,阎乐带着一千多士兵杀到了望夷宫,阎乐在宫门处责骂守卫官道:“有贼跑到宫里了,你为什么不阻止?”

守卫官疑惑地说道:“哪里有贼,我怎么没看到?”

胡亥就是最大的贼,杀的就是他。阎乐还没等守卫官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一刀就把他的头砍了下来,士兵们随即冲进了宫里。

此时,胡亥才恍然大悟。赵高借他之手杀尽忠良,为的就是夺权的这一天,真是报应啊,世人皆知赵高阴险,为何就我胡亥一人不知啊。

死到临头,望夷宫里的人都跑得精光了,只剩一个太监愿守在胡亥身边陪死。

胡亥不禁悲伤地问这个太监:“你既然知道我会有今天,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太监也很伤悲地回答道:“如果我早告诉您了,我现在还能保全性命守在您的身边吗?”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谁作孽,谁就下地狱,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时,阎乐冲进来了,他举刀对着胡亥说道:“你罪孽深重,为世人所弃,还有什么打算?”

死到临头,还有选择余地吗?现在最大的打算就是看能不能保住命了,不过想保命估计没多大希望,看看阎乐的姓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摆明是上天派来夺命的阎罗王。

胡亥霸道一世,糊涂一世,窝囊一世,死亡对他或许是最好的解脱。但在他临死之前,还留下了一段窝囊至极的对话,以至于让历朝历代帝王都引以为耻汗颜不已。以下是对话内容:

胡亥对阎乐说:“我可以见丞相一面吗?”

阎乐冷笑:“不可以。”

胡亥:“既然我都当不成皇帝了,可以让我当王吗?”

阎乐冷笑:“别做梦了。”

胡亥:“那就让我当万户侯吧。”

阎乐冷笑:“你想都别想。”

胡亥:“我和我妻子愿做普通百姓,可以吗?”

阎乐终于不耐烦了:“像你这样的人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吗?你作孽太多,连鬼神都不想帮你了,还是赶快受死吧。”

阎乐说完,命令士兵们上前砍杀胡亥。然而,还没等士兵动手,胡亥就自杀了。

阎乐逼迫胡亥自杀后,带着胡亥的玉玺回去向赵高报告。

赵高把玉玺佩在身上,当众对百官宣布,胡亥已破产,现在该轮到他赵高登台坐庄。

赵高立即要举行登基仪式。

出乎赵高意料的是,登基那天,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走上殿去。真是太奇怪了,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呢?当初怕赵高像老鼠怕猫一般,怎么关键时刻都不吭声了?

众官默然。

是啊,权力是一场游戏,怕你是给你面子,不怕你是因为你太张狂。刘邦几乎就要打进咸阳城来了,正反都是死,死也要死得其所,为何要踩你赵高这堆狗屎。

赵高又摆出唬人的姿势对百官道:“皇印在我腰,皇权在我手,难道你们真的不怕死吗?”

众官也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阵势,有皇印又怎么样,我们不拥护你,看谁说的话更算数。

这是自胡亥以来,秦朝官僚们最富有正义感的一次集体行动。也正是他们以残存的正义和高尚,阻止了那个史无前例的卑鄙无耻者通往登顶造极之路,他们任赵高左哄右吓,就是不为所动。

赵高既然已经撕破了老脸,那就把无耻进行到底吧。为了这一天,他不知杀了多少拦路者,现在怎能因为众人阻拦而放弃登峰,不,绝对不能放弃,这将是一场孤独的斗争。

赵高眼看百官无人响应,只好一个人挺身上殿。

他一步一步地朝前走,每一个台阶都仿佛铺满了鲜血和无辜者的尸体,每一步都仿佛如灌铅般沉重。然而不管前路多么坎坷,只要百花愿为我盛开,只要飞鸟愿为我歌唱,我所做的一切又都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史上最滑稽的一幕:百官在后头看呀看,赵高在前面走呀走呀,他以为走到金銮殿上就是九五之尊。

然而,赵高还没走多远,他突然看到宫殿在剧烈地抖动。

赵高奇怪地停了下来,回头看看秦朝百官。皇宫怎么会抖动,难道是谁在挖墙脚吗?

不管了,继续前进。

赵高正准备抬腿,然而宫殿再次摇晃起来,这次比上次晃得更厉害,秦宫所有伟大的建筑物仿佛都在摇摇欲坠。

赵高又一次被迫停下脚来。

他吃惊地看着高高的天空,难道上天也要阻挡我前进之路吗?如果上天真有正义,为何我杀蒙恬和李斯时你都不放个屁,我好不容易搞到这么一个皇位你就来凑热闹。

停顿了一会儿,赵高不信邪地又继续往前走。遗憾的是他每走一步大地都在颤抖,宫殿仿佛要朝他压下来,如此多次(上殿,殿欲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