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纵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9:29:19

点击下载

作者:刘胜,刘晓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根艺纵横

根艺纵横试读:

前言

根艺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艺术。

这一论断深刻精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相通相存的亲密关系。

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

根艺形象生动,情感丰富,极富哲理抒发的文化品位,体现出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美的灵气。

根艺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它早于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样式,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大雅大俗的民族文化艺术个性。可以这样说:朴实无华是根艺的品质,巧夺天工更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中国古代根艺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最需要重视和创新的一个部分。文化的传统性、历史性,其根本的价值意义在于:传统本身意味着要被超越——因为传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们也是不完美的。传统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了后人要改变它,超越它。创新是人类文明永恒的追求,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古人。

根艺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最富于文化品位的艺术之一,它的自然美突出地成为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目标和回望。

有诗曰:高山峡谷田坝,小桥流水人家。山川鸟语花香,田园生活自然。

这首《自然美》六言小诗描述的自然景象和根艺自然美的情趣,都成了当代生活中的一种意趣和时尚。

根艺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属新兴造型艺术范畴,其产生和发展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随着时代的呼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根艺价值的凸现正是体现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文化创造。我们学习了解、研究创新根艺理论的目的在于:让中国传统文化绽放光彩,让远古文明回归民众生活,服务世界,服务人类,做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这部《根艺纵横》把根艺知识和人类生活历史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从精神到物质,从风土人情到每个历史朝代中人与根艺互相交织的立体图案,由而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纵观全书,与其说这是一部根艺的发展史,勿宁说这是一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史,要更为贴切。

笔者撰写的《根艺纵横》一书,以学术研究的视角,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揭示了根艺发展的一般规律、总体趋势和未来方向。书中诸多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系一孔之见,供大家参考,以期对中国根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笔者行文力求趣味性、知识性、历史性、理论性相结合,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促进创立一门崭新的“根艺学”学科,为中国乃至世界根艺艺术的发展找到一条科学的道路。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几位著名的中国根艺界前辈提出了善意的修改建议;中国著名美术家萧宽先生对全部书稿进行了审读并作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黔南师范学院杨俊教授,社会学家、温州大学王尚银教授,均对书稿进行了仔细的审评,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意见。不少根艺爱好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对本书的尽早面世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帮助过本书出版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以出版时间仓促,书中部分内容定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业界同行批评指正。作者第一章 根艺欣赏◆向天歌  贵州 刘晓根艺作品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人对物象的判断和反映。根艺是一种造型艺术,其特征“质材、形态、纹理、色彩”是先天生成,不可更改的,根艺创作必须依势而就,加上艺术家的情感表现,主题立意,从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一节 根艺的审美基础

我们在观赏根艺作品时,不知不觉进入到不同的世界,欣赏着不同的艺术形象,触摸着不同的风情。面对着千奇百态新鲜有趣的作品,进行着心与心的碰撞、交流,这就是根艺的魅力。无论是熟悉的锅、瓢、碗、筷生活用品,还是陌生如天方夜潭的动物世界,我们都能从作品中找◆龙的传说  贵州 龙光胜到那熟悉中的陌生,陌生中的熟悉。由这种对根艺解读所造成的神奇体验是美妙的,对根艺艺术的观赏,增加了我们的审美经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使我们参与到因自身生活的局限而难以接触到的现实之中。可见,一切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受众对它的认同有关,根艺艺术的产生也缘于人类审美情趣的要求。一、信息的需要

对信息的需要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根艺艺术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时尚的艺术,对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对它发展变化的把握,可以获知及时相关的审美信息,使人们得到精神的愉悦,得到各种审美体验的快感。这种在根艺作品里获得的审美信息,是其他任何艺术所难以替代的。二、认识的需要

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自我观照的审美参照物。根艺的发展与人类的审美要求是互为因果的。根艺艺术发展成今天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因为人类自始至终蕴含着一种欲望,即对人类生存的观察、体验、思考和想象,要求全方位认知和认识自己生存的环境,并把别人的命运和生活作为参照,来反观自己、审视自己。而且根艺作品还能够使人们突破对人类自身体察的障碍和隔膜,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的原始形态。根艺不仅能使观赏者了解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人的价值,还可使人了解、认识人的心灵世界,而且能把人的思索、回忆、憧憬甚至极其微妙的内心活动,形象地用根艺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三、情感的需要人类始终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欲望。科技越是高度发达的时代,就越能够制造出以假乱真的东西来,人类的这种欲望也就越强烈。根艺作品的自然材质、纹理、节瘤、形状等是不可复制的,欣赏的时候,这些自然的形态有如特殊的符号映入我们的心田脑海,成为情感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今天的人们期望通过根艺这扇窗户,看到更接近于人类自己的那种生活,更接近于现◆嗷嗷待哺  贵州 刘孝明实的那种生活。“根艺就像生活”,无疑给观赏者以极大的情感满足。四、参与的需要

根艺艺术的形式符合当代人们参与生活、思索生活的欣赏要求。今天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要转为主动参与、交流、思考,这既是群众文化欣赏水平提高的标志,也是根艺创作者对于观赏者理解力的尊重。参与和交流已成为当代人们的一个主导思想。根艺艺术往往将观点和见解潜藏在直观真实的形象中,平淡之中自有真味,并且能促进观赏者自己思考,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途径。它还能把全方位的信息交给观赏者,给予人们以更多更大的思考、参与和想象空间,发挥其想象力、理解力。第二节 欣赏的依据

欣赏即观察和审视。

根艺作品欣赏是指人们带着喜爱的心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略根艺作品趣味全过程的心理活动。这个论断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审美活动与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审美的体系。

下面谈谈审美活动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一、审美理论的几个观点(一)审美主体

它是指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自然人,换句话说,就是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个人。除了人,其他一切生物都不具备审美能力。审美主体是审美客体的对应存在,在审美实践中两者不能分离,必须和谐统一。(二)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审美客体必须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它不能是纯粹思辨的抽象逻辑演绎。它必须占有时间和空间,具有一定的颜色、声音、形体、运动、质地等等属性中的部分属性。也就是说,它必须可以作用于人的器官感觉。纯粹思辨的审美客体是不存在的。另外,◆空洞漏月  贵州 刘孝明审美客体只有与审美主体相对应时才是现实的,否则无所谓审美客体。审美客体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时间的、空间的,还有时空综合的对象;静态的、动态的,还有自然形态的事物,还有专供审美欣赏的艺术形象。然而,作为审美客体的本质是一致的,必须具有形象的具体性。◆龙凤呈祥  贵州 刘胜(三)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对美的欣赏行为。审美活动最集中、最直接的对象,是直接诉诸人的器官感知的艺术形象。由于艺术形式对主体情感的触动和刺激,引发联想、想象和再创造,使审美活动达到动人的极致。当审美活动在感知审美对象极为显豁和极为微妙的审美属性时,必须动员主体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才能奏效。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情感体验和物我两忘的领悟性的内心活动。审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审美享受。(四)审美趣味

它是人们从一定的审美需要出发,在不同审美对象面前所表露的主观情趣、爱好和追求,又称审美情趣。它是审美意识付诸审美实践以后一个重要的表现和组成部分,是审美的情感、观点、意识、理想以及审美能力的综合表现,常常表现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审美趣味同人的文化水平、思想、经历、修养、性格及至体质与心境都有关系,反映了人在审美实践中寻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时代和地域,不同民族和文化程度的个人,由于教养、习俗、爱好和审美标准的不同,他们关注探究的对象,也有着不同的指向性,因而他们的审美评价和审美态度也有着不同的倾向性。所以审美趣味往往有着个人色彩。审美趣味不是天生的和没有标准的。它是在生活和审美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审美趣味有高尚和卑下之分,狭隘的审美趣味会使人在审美过程中产生偏见;卑下的审美趣味会使人看不见真正的美,歪曲美甚至以丑为美。(五)审美情感

情感是对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人对审美客体是否符合人的审美需要所作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情感活动是以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在感性形式的感知为前提的,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活动的同时就已经包含一定的情感因素。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审美的想象,则情感活动会更加深沉、更加强烈。在艺术欣赏中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形象和情景,而且还要力求感知艺术家注入作品中的审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欣赏。审美情感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差异很大。审美情感就是审美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态度和愿望。当审美对象符合人的审美需要时就令人引起肯定的审美情感,如愉悦、满意、解脱之类;如果相反,则感到恐惧、痛苦和仇恨。观点、立场、需要、愿望不同的人,审美情感不尽相同,审美情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人色彩和隐含着一定的功利性。

以上诸论成为一把钥匙,可为人们开启根艺审美的大门。二、根艺作品的欣赏规律

根艺的欣赏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由根艺的特征决定的。应抓住“材质、形神、色彩、纹理、立意”五个要素进行审视,它们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不可孤立割裂开来,经过艺术家的创造使它们共同铸就了“某一艺术形象”的诞生,缺一不可。

根艺五要素中的材质、色彩、纹理是自然天生的,不能人工可为,所以它具有天生丽质的自然美。质感是根艺的重要特征,材质的硬度如何,形体大小,体积轻重都是审视的要件。色彩是根料天然形成的,没有人工胭脂气,质朴淡雅,清纯可人。纹理是根材表面的图案花纹,它千变万化,人工难为。

根艺五要素中的“形神”要素,“形”是天生的,“神”是艺术家创造的。根艺之所以说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就是基于这个道理。从创作的角度看,根的形态生长是杂乱无章的,艺术家根据个人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见识和喜好,从中发现某一艺术形体、形态、形状或特征,经过打枝去材处理,即“意在刀先”,从而创作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根艺是发现的艺术”一说的由来。

根艺五要素中的“立意”即根艺作品的命名,这是艺术家的点睛之笔,为“根艺作品” 命名,就是给根艺作品注入活力和生命,精湛的命名传情达意,可使某一根艺作品立即鲜活起来,就好像有了生命的价值,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总之,“根艺”是天生“娇子”,以◆骄傲的小狗  贵州 刘晓自然为好。在实际创作中这只是理想主义,由于根材先天的不足,不可能件件完美。但是创作中也应遵循“依势而作”的原则,超出这个底线,就会闯入根雕 、木雕之列。◆暮归  贵州三都第三节 欣赏的目的

人们从事根艺活动,包含两个环节,一是根艺品的创作,二是根艺品的欣赏。创作是第一位的,它是艺术家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个人情感意识的物化反映;欣赏是第二位的,也是根艺品的终极目标,获得共鸣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根艺的创作是为了欣赏,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先有创作后有欣赏,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密不可分。一、根艺创作

树根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以刀功技艺,利用树根材料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纹理)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情趣。

根艺的创作,常因历史时期、地域环境、经济状况、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根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一看二相三刀四漆五命名。即创作技巧“五字诀”。

一看:是指对采集到的根料进行审视,形状好看,材质硬度好即可入料。

二相:是指对入选的根料进行全方◆出浴  贵州 李世荣位、全视角的细致审视,要有“搜尽奇峰打腹稿”的思绪,调动认知和不认知的情感,去捕捉形象,确定创作主题。

三刀:是指刀功,根艺的创作是以刀作笔,以根作纸,运刀前对创作的形象和主题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刀先,要有一刀定乾坤的魄力。四漆:是指对创作完成的根艺作品进行抛光、打蜡、上漆,起到防虫、防腐的保护作用。五命名:命名是根艺创作中重要的步骤和环节。诗情画意的命名,可为作品锦上添花、大放光彩。应当在命名上下功夫,既讲文采又讲画意,切忌直呼。总之,好的命名会给观赏者以提◆伏击  福建闽侯示、启示或暗示,从而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和快感。

此外,创作中还有去皮、防虫、配座等环节,它们都包含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

总之,根艺的创作,常因历史时期、地域环境、经济状况、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题材、主题和风格特色。二、根艺欣赏

根艺的审美活动,不仅反映在根艺创作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大凡优秀的根艺作品都能传达意与景、情与景,水乳交融,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整体,产生强烈而又含蓄的感染力。

在根艺创作中,意境是一种直觉形式,它表现出无限的情思。而根艺的欣赏就是让触觉去感知,从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快乐感,即人们常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

总之,欣赏根艺有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基本方法,就是要用图形的眼光、象形的思维,调动自己感知和未知的见知、知识积累,去捕捉锁定那意象中闪光的睿智,从而获得审美快感和身心愉悦。第四节 根艺的分类

我国根艺制作较早,根艺在其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相对稳定的样式和种类。客观现实的多样化,是艺术内容的物化形态和物质表现手段多样化的根源。各种不同的根艺品种,其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丰富、相互综合等,这些在根艺的实践和发展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界定方法可划分出众多的根艺作品种类,常规区分方法是以“功能”来划分的。一、日用根艺品

即树根经过加工成为生活实用品,如根椅、根棹、根凳、茶几等。这类根艺品往往没有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只是以其独特的材质个性,进行加工创型,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二、观赏根艺品

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该根艺品就是供人欣赏的树根物件,它具有特殊的“事物形象的特征”。这一“事物形象的特征”都与人类生活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认知的和不认知的。这一◆空架鸟  福建 屠一道“事物形象的特征”总能使人产生意会,产生联想,产生快感。这种写实的造型和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根艺的分类是相对的,它们的界线往往相互渗透和推移,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用中有观赏,观赏中有实用。例如,花架既是一件实用品,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件观赏品。第五节 抓住特色,各赏所好

中国当代根艺发展日见繁荣,这种“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爱好者众多,全国各地生产规模不断攀升,根艺品种类不断出新,根艺艺术风格流派逐渐显现。

中国根艺品评的最高境界在于形式、神似、韵味、意境四个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形、神、韵、境四个字。所谓形式美,就是实现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直观上展现的美。例如对称、和谐、平衡、多样统一,色彩的构成,黄金分割的比例,以及“有趣味的形式”等等都是指的形式美。绘画的线条与块面、色彩的冷暖与构成、音乐的音调与旋律、文学的语言与结构等形式因素,无不应当是美的。只有美的形式才能表现出美的内容,没有形式不美而能成◆乐不思蜀  福建闽侯为优秀之作的。对根艺的审美要求是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尽可能完善的内容的高度统一。强调形式美不等于形式主义者所说的根艺美只在形式而与内容无关。好的根艺作品,其形式和内容应是和谐统一的,应是十分凝练的,它们的内容其实就是艺术家“偷偷”地寓于其中的情感基础和心灵(包括性情、气质、个性等)的物态化影像,这个影像是外在的形式,能传情达意,即形式美。

中国根艺讲究神似,由来已久。神似的创作表现就是“传神写照”。中国艺术重视传神,是基本技法,是基本功。文章要讲传神,绘画要讲传神,戏剧要讲传神,书法要讲传神,工艺品更要讲传神。

讲传神,不能离开写照,传神与写照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照是“形”,把照塑造出来,才能不失其形。但仅有其形不够,还要把精神也塑造出来,就是传神写照。传神写照表现在人物画上,就是要画出比本人更像本人的肖像来;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要写典型,使人物更有代表性。比如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活佛济公。这样一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和尚,现实生活中一定是有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两个,有很多。作者不必把张三、李四、王五或每一个和尚都写出来,只需把他们身上共同的“扶危济困”的精神写出来,就能塑造出济公这个“典型”形象。只要把这一精神与济公的“照”天衣无缝结合在一起,济公这个艺术形象就可以说达到了“传神”。

传神就要神似,神似的基础是形似,却又高于形似。中国根艺创作强调“韵味”,自有道理。“韵味”即“趣味”,讲的是有琢磨的味道,有回想余地,有春风化雨的特点,有绕梁三日的功夫。凡有“味”的艺术作品,妙在经得起琢磨。如一幅画、一幅字,猛一看,好,这还不是真好。◆游天涯  福建 屠亮要挂在墙上,天天瞧不厌,日日观不烦,年年看不倦,每看必出新,每看必出奇,每看必出趣,那才叫真好,就好比品上一壶“贵州毛尖”满口生津溢香,好比饮上一杯“贵州茅台”满口生津回香。

中国根艺创作强调意境,即作品含蓄的感染力。意境这个词常见于文学理论书籍,是指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案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犹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根艺作品强调意境要含蓄,要有诗意,并要诗情画意相结合。唐代诗人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思入神画更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说:“吟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代人还进一步提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相表里”等主张。对意境的这种要求,在根艺作品中就是要含蓄耐看,看完后要有回味的余地,一件根艺作品如果没有形外的意境,看后就忘掉,这个作品就不是好作品,就没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中国古代批评家多以意境高下论作品成败,但由于过分强调主观感受,流于玄虚,造成脱离实际的倾向。其实意境主要在于含蓄、以少胜多和对生活的意趣与情景的生动表现。我国南宋著名文学理论家、思想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的“深深隐蔚,余味曲包”,便是对意境中含蓄这一特征的概括。大凡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能使意与景、情与境水乳交融,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整体,产生强烈而又含蓄的感染力。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出于观物者,境余于意,然非物无以观我,而观我之时又有物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可见意境中的意与境、物与我应该统一同在,可以有所侧重而不能有所偏废。在根艺艺术中,意境应该是有限的直觉形式与表现无限情思的最佳统一。具体来说,什么样的根艺才算是好的根艺作品呢?◆金雀玉女  贵州 蒙正泓中国书画理论家黄宾虹(1865—1955)说:画有初视者令人惊叹,以其技能之精工,谛视而无天趣者,为下品;视而为佳,久视亦不觉可厌,是为中品;初视不甚佳,或竟不见佳,谛观而其佳处为人所不能到,用笔天趣,非深明其旨者视若无睹,久视无不尽美,此为上品。

中国艺术都是相通的,根艺与画,同根同源,亦有相通之处。品评的道理在这里也可以借用,所以,好的根艺作品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的,它需要慢慢地去品味,细吞慢咽。

首先,好的根艺要“有形状”,这个形不管是人们认知的和不认知的,它都能给人的视觉神经带来愉悦感和亲切感,传达出一种亲和力。

其次,这个作品要“有意境神韵”,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就像好诗一样,形外须有不尽之意。现在根艺创作,一些人把根艺还原成生活的真实,这◆荷韵  安徽芜湖是猪马牛羊,那是大象、老虎、豹子,刻意追求逼真,还原实像,这些人图解根艺,其作品索然无味。

再次,这个作品要“有情趣”,它能给人们带来视觉的美感和心里愉悦的感受,能调动人的情绪和共鸣。

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才能称为好的作品。

在根艺欣赏中,存在差异性。这是因为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有别,其审美认识的结果也就不太一样。以美丽的自然山水为例,农民认为是祭祀的风水宝地,富豪认为是高尔夫球场,旅行家认为是旅游观光的胜地,画家认为是采风写生的基地,个中奥秘不难看出。

所以,对根艺的欣赏,只要谨记“形、神、韵、境”四字诀,就能在艺海中不迷失方向,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品味,就能获得艺术带来的享受和喜悦。有象无形,谓之意趣。有神无态,谓之天成。只要喜欢,没有定势。抓住特色,各赏所好。第六节 根艺作品欣赏

中华民族是一个擅长文化创造的民族,历来的文明成果是支撑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支柱。中国根艺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根深叶茂。

中国根艺就像大自然里的一首歌,像水一样流淌,像海一样深沉,像山一样凝重,像星辰一样闪烁。◆老龙王  贵州 林伟

树根天然无华的特点,构成了中国根艺审美的独特个性。在杰出艺术家的刀下,根艺艺术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出种种奇妙的意境,给欣赏者以广阔的想象天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天然美。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不论是抽象,还是意象,或者是具象,都不失其自然的形态;无论作品大小,都蕴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趣、个性、风度、气质和学识等等情感的寄托。

它像诗,情意绵绵,起伏多变。

它像画,蓄意深邃,趣味无穷。

所以说:根艺是当今文化生活中最富于文化品位之一的艺术。根艺的魅力在于:使人进入情与景,古与今,潜意识与显意识,天人合一,感悟自然界的最高审美境界。

有一首《根艺的故事》这样悠悠吟颂——一你从远古走来,尘封的故事被打开。根艺是你的名字,沧桑是你的容颜。黄河长江是你的血脉,三山五岳是你的家园。你是传说中的故事,你是故事中的传说。二你从远古走来,尘封的故事被打开。千年中华文明多,天生自然更可爱。生在山中勤修炼,岁月留痕是升华。不愿随木灰飞灭,化作根艺留人间。

中国根艺,民间俗称“树根艺术”“木玩”“根雕”,这是中国民间的一种独特造型艺术。1987年6月,中国首届根艺展对树根造型艺术,正式确定“根艺”一词。

作为一门艺术,根艺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有与姊妹艺术相通的一面。从人类进程的年代看,根艺最早出现,早于根雕、木雕、象牙雕、泥塑、竹编、藤编、草编等艺术。从这个角度说,根艺是造型艺术的始祖和活化石。所以,既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把它们独立地进行分析。

总的来看,根艺属于民间造型艺术范畴。但是根艺不是一般的,而是“特殊”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一是用料特殊,二是艺术构思特殊,三是艺术传达特殊。

根艺的本质是由它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造型方式和自身功能的特点所决定的。根艺的艺术形象虽然是意识形态的,但是,它却包含着思想和情感,它是物态化了的形体。

第一,根艺是一种具有三维实体的艺术品。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存在于实际空间的物质形体,可视而又可触摸。根艺正是通过这种实际的三度空间的形体来反映生活,从而把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观赏者。

第二,根艺的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它包括根料的颜色、线条(直线、曲线、纹理)、质感,让人视可见色,摸物有知。它们是表现艺术形象缺一不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三,根艺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由于受到先天根料的限制,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只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形态的特征,而不注重对象的具体形态,创造出一个朦胧含蓄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观赏者所进行的想象活动,更能推动情感的自由拓展和抒发,从而再一次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获得丰满的艺术享受和愉悦。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其他艺术不能比拟、不能代替的。

第四,根艺同其他艺术一样装饰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对陶冶人们的性◆旋律  贵州 李国刚情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综合以上诸论,根艺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特殊的造型方式,以及对生活环境的装饰作用,使它成为人们情有独钟的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

山川涵养大美,蕴藏根艺奇趣。

让我们共同走进“根艺”世界,去感知那遥远的过去,去触摸现实中的美好。回归自然,清新野趣。品味根艺,妙趣横生。远古文明,娱乐天下。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中华门贵州 刘胜中华门里故事多,文化悠久第一课。青铜陶器兵马俑,三彩盛唐汉文化。四大发明传世界,四大名著誉九州。诗词歌赋易传颂 ,水墨丹青中国画。童话树贵州 刘胜(一)小时候妈妈对我讲,森林里有一棵“童话树”,树上长满了故事果,它能给人智慧和欢乐。从此我心田种上了这首歌,梦魂萦绕陪伴着我。(二)我在成长中唱着这首歌,今天看到了“童话树”,树上挂满了“童话果”,神龟在下树,猛虎高岗卧。森林有卫士,知了在唱歌。还有很多很多……腾龙贵州 刘胜莲花山谷现奇木,万象有形属树根。捡来去枝出腾龙,飞天动地卷狂飙。注:莲花山——地处贵州省平塘县六洞村。翼龙贵州 刘胜奇出自然人不为,天生地造根自巧。得见翼龙出三界,往事飞烟跨九州。水龙王贵州 陆昌学江水滔滔,湖水悠悠,东流去。镇守三江,盘踞五湖,水龙王。龙太子贵州 刘孝明张牙舞爪是秉性,脚踏麒麟代步行。呼风唤雨为众生,来年必定好收成。苍龙出山贵州 刘孝明密林深潭有苍龙,济世安民是家训。尘世多有不平事,行侠仗义走江湖。云麒麟贵州 刘孝明玉帝生辰宴神仙,各路英豪齐上天。麒麟唯恐慢半步,急驾浮云去赴宴。龙凤呈祥贵州 刘孝明龙凤本是吉祥物,双出双入百姓家。千家万户喜欢它,家兴业旺呈吉祥。金凤凰福建闽侯卯节卯坡情人多,姑娘鲜艳个挨个,小伙帅气秋波多。你唱歌来我对歌,凤凰故事撒满坡,竞相牵手歌更多。注:卯节——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传统节日,又称歌节,被誉为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每年七月,“卯节”,水族男女青年都要身着盛装,撑着小花伞,相聚卯坡,对歌传情,约定终身。卯坡——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名。风景这边独好贵州 刘胜鹤上树梢,赏月观花。花架展花,养眼饰家。凤鸣九天贵州 蒙正泓雄鸡一唱天下白,犬叫声声也迎客。龙啸四海保安宁,凤鸣九天享太平。丹凤朝阳贵州 刘孝明丹凤飞落音寨村,风景独有这边好。油菜花黄梨花白,金海雪山真秀色。注:音寨村——地处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金海雪山——阳春三月,在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万亩金黄的油菜花和千顷雪白的李子花交相辉映,景色迷人,被人们誉为“金海雪山”。风雨凤凰贵州 谢华贵风雨凤凰千古传,浪漫爱情是榜样。你温柔来我漂亮,相敬如宾恩爱长。风雨同舟心相通,一生守候伴左右。孔雀开屏贵州 刘胜来客赞美声,展翅亮衣裳。大鹏展翅贵州 李纪欣鸿雀不知大鹏志,叽叽喳喳叫不停。一转眼间,大鹏抖翅。刺入云霄揽日月,冲向大海捉虾鳖。黑雕侠福建闽侯生性傲孤高,独行乐逍遥。利爪铁嘴功,偶尔露一招。像黑色闪电,撕云裂空。如蛟龙入水,翻江倒海。小憩贵州 刘胜我在树梢观山景,耳听林涛翠鸟鸣。山泉流水叠瀑布,坡上红花绿成林。风吹草动蛇惊走,惊弓之鸟兔奔疾。满目皆为米粮仓,何不在此扎寨营。独立寒秋贵州 刘孝明西山红叶枫林树,满目黄叶白桦林。眼前美景风光好,独站山头为寒秋。春江戏水贵州 刘胜红掌轻拨粼粼起,水上自游嘎嘎叫。兀傲孤高贵州 刘胜三江五镇任我走,天上地下任我飞。茂林修竹任我跳,清流急湍任我游。闲园散步贵州 刘胜潺潺剑江流,散步文峰走。鸟飞匀城景,拂面野秋风。注:剑江——贵州省都匀市的母亲河。文峰——贵州省都匀市文峰公园。匀城——贵州省都匀市别称。苍狼望月贵州 刘胜冷月射透心房,点燃莫名惆怅。记忆浮起往事,溪唱羊跳兔跑。如今山秃荒凉,我等还能几度残阳。昂首阔步贵州 刘胜阳春三月翠鸟叫,风景在路上。加快脚力追风去,一步一洞天。塞北雪域碧连天,靴坑一个个。海南沙滩日光浴,足印一串串。黄山云海观日出,天上日月明。贵州峡谷山水秀,浓缩天下景。战马在野贵州 刘胜烽火连天号角咽,游云惨淡沙场寒。将军一去不复返,战马在野孤飘零。威震山谷贵州 刘胜闲居深山老林,静养浩然霸气。西部牧歌贵州 刘胜枫林鎏金,溪流轻唱。东山牧牛,西山放羊。山大王贵州 刘胜千年修得真身形,狮头蛇腰凤尾巴。天生注定帝王相,婀娜多姿好身材。夸它模样长得俊,得意忘形翘尾巴。骄傲的微笑贵州 刘胜沙漠之舟行万里,一路风雨向天歌。金狮倒立贵州 刘胜脱下帝王装,登上戏舞台。娱乐自己,快乐乡里。金蛇争春贵州 刘胜春风绿山野,朝阳暖山沟。翠鸟报春到,金蛇争春光。小鹿探春贵州 刘胜春风绿山岗,野花扑鼻香。小鹿探头看,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满山现牛羊。暮归贵州 刘胜日落松风起,霞光照路返。春种秋结果,满载回家忙。林荫小鹿贵州 刘胜头顶小树林,身穿梅花衣。脚步快如风,她叫小花鹿。野望贵州 刘胜独上树枝头,遥望水帘洞。西山染秋色,峰丛落余辉。村庄炊烟起,晚风送饭香。牧童驱牛返,农夫荷锄归。九脸兽贵州 刘胜人生百相一出戏,故事各有不相同。大嘴张开胡咧咧,变脸魔幻似金刚。娇儿学步贵州 刘胜小象撒娇坐地上,妈妈回头瞅一瞅。轻语一声,娇儿走!翻过山岗清溪流,香蕉挂满树枝头。沙漠之舟贵州 刘孝明沙漠漫漫路难走,天如火来汗滴流。骆驼不畏路途难,好似航母沙海游。虾趣贵州 刘胜三虾戏浪虾叠虾,海景风物天外天。雪花点灯贵州 谢华贵书山有路勤为径,山谷通幽好读书。古有悬梁刺股事,凿壁偷光是美谈。天上落下鹅毛雪,雪花点灯照竹书。灵木姑娘福建闽侯千年古树竞折腰,枯木印痕秀姑娘。冰清玉洁美窈窕,君子好逑梦魂销。春风绿树桃花红,鬼斧神工画中娇。灵木姑娘下树来,与你牵手竟相邀。阿娇福建闽侯独酌一壶香,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缘随流水香。初为人母福建闽侯姑娘二八一美女,喜结连理为人妻。十月怀胎传血脉,一朝分娩为娘亲。乳育孩儿为己任,望子成龙父母心。琴姑娘福建闽侯琴姑娘在树上,枝作靠椅情锁肠。扶手抬袖弹琵琶,琴声悠悠风吹扬。谁来牵手送嫁衣?何时接我做娇娘!凝相思安徽芜湖有个人相忆,心中小秘密。人间好事到头少,牵挂你的人是我。想你情惆怅,渐渐飘花絮。鸳鸯戏水梦难圆,来世化蝶跟你飞。木姑娘福建闽侯眼前一个身影,陌生又熟悉。哪里见过你,一时想不起。请让我靠近,聆听你的气息。白眉二老江西赣江一曰天生老顽童,二曰天来不知愁。孪生兄弟白眉长,共享长寿乐逍遥。渔翁福建闽侯垂钓度夕阳,清新生健康。千古风流福建闽侯古今多少事,煮酒论英雄。我辈对天笑,风流看今朝。达摩面壁福建闽侯闭关悟佛道,壁上印影痕。梦回盛唐福建 屠亮中华盛唐誉天下,国泰民安和九州。茶叶丝绸走西域,鉴真东渡传佛经。华夏文明照四海,四方来朝是大唐。观音广东广州大爱无疆,如日月高悬。普度众生,享香火万年。笑口常开贵州 刘孝明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心若被困,处处是牢笼。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杜鹃树贵州 刘胜杜鹃树隐小路,北风冽吹落叶。孩他爸要出山,常写信寄回家。龙头拐杖贵州 李世荣龙架山上有灵气,龙头拐杖长出地。慧眼提醒有缘人,去枝脱皮现原形。送给老爷健步走,赛过小伙脚有力。注:龙架山——贵州省龙里县国家森林公园。(根画)乌蒙欢歌  贵州 张茂森(根书法)沁园春  贵州 张茂森(根画)腊梅  贵州 张茂森笑口常开 福建闽侯第二章 根艺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艺术◆沙漠之舟  贵州 邱军根艺是人类认识自然、理解自然、顺应自然,反映世界,传递审美情趣,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互相了解的器物。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体的,生相应,情相通,性相灵。所以,与其他任何艺术相比,根艺更能直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示出“人化自然”的淳朴美,使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山川的野趣,泥土的清香。根艺渗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它不仅仅只是表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的民族心态,而且也得到了时代的追捧。第一节 根艺的概念

根艺是对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根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它讲究选材,用料奇巧,构思精妙,立意深邃,制作独特。因此,根艺成为造型艺术中重要的一门学问。

根艺是中国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天然的树桩、树根、节瘤、纹理、色调进行艺术构思,从而创作出具有直观性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主观的审美评价,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对“根艺”的概念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理解。

广义的根艺是指用树根、竹根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创作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或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它包括了人工造型根雕和天然根艺品。

狭义的根艺是指天然根艺品,具有天然造型美的树根和竹根的艺术品、实用品。它是发现的艺术,不是雕琢的艺◆落地花瓶  贵州 李国刚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说的根雕是指广义上的根艺,它包含了人工造型根雕和天然根艺品,把两者视同一物,混为一谈。根雕是根艺在发展进程中创新出来的一个新型艺术类别,根雕可以叫做根艺。但是,根艺不能叫做根雕,两者虽然同宗同源,同料同质,然而创作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根艺是天然的艺术、发现的艺术,而根雕是人造艺术。

简而言之,根艺是树根造型艺术的总称,树根造型艺术包括天然根艺品和人工造型根雕。

天然根艺品是发现的艺术。天然根艺品的创作方法是:在确定主题造型后,对根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剪枝打磨,使创作的“形象”明晰起来,鲜活起来,这个艺术形象不雕刻,不拼接,不上色,没有人工痕迹。一切还原自然,回归自然,又高于自然。◆并蒂莲  贵州 李国刚

人工造型根雕简称根雕,是“天人合一”的艺术。根雕的创作方法是:在确定主题造型后,依托根料形状,顺势造型,只作局部雕刻塑造形象,使根料材质的自然美和人工雕刻美有机融合,藏魂于天然,纳灵于神工。第二节 根艺的基本特征

根艺由于其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技术和艺术双重性,使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因此,根艺在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程度上,超过了任何一门艺术,这也为它自身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艺的这种双重性又决定了它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它不言自明的个性特征。一、根艺的实用性

首先,根艺是一种物质文化,人与根艺的关系不仅仅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而是要通过使用产品,消耗产品,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彩陶,其制作生产的原因不是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而主要是它的实用功能。原始人类为了生存才去制造彩陶器皿,而不是在物质生活满足后的思乐、思美愿望指使下才去制造的。爱美是人类◆花架  贵州 刘胜的本性,他们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以美的方式去加以制造和加工。原始社会的彩陶工艺,不仅说明了造型艺术的起源,也揭示了造型艺术的本质。

其次,根艺是靠实用性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关系的。人们的物质需要包括了基本生活用品的需要、物质生活耐用品的需要和精神生活耐用品的需要。人们不仅仅需要“量”的满足,在“量”的满足得到逐步实现的同时,必然提出对“质”的要求。而这种对“质”的要求,无疑也会促使根艺进一步发展。所以,实用性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再次,实用性不仅是根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塑造工艺形象的基本条件。根艺的实用性决定了根艺品造型和装饰总是要以使用功能为前提,并受使用功能的制约。如一把根椅,其基本样式要适合人们的坐用功能,任何装饰都不能削弱或取消起到坐用功能的座椅和靠背。所以在制作根艺品时,必须考虑它的使用功能,如茶几作为茶器,要兼顾它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性。二、根艺的生产性

根艺的实用性,决定了根艺品的生产性。根艺品既然表现为具有审美特征的生活用品,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方式,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肯定会受到材料性能、工艺技术、生产工具、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根艺品这一生产性的特征也是造型艺术与绘画等纯艺术相区别的要素之一。

从劳动形态看,造型艺术是生产能够直接满足社会消费需要的具体劳动;而绘画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特殊形式下的劳动。我们知道绘画是在画面上完成其创作的,虽然它也运用纸或布、颜料等材料,但它自始至终都是在平面上进行,并且从头到尾都由画家一个人完成。而造型艺术,虽然也用绘画手段完成其纸面设计等,但这仅仅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一步而已。它有赖于具体形态下的手工操作和制作◆百鸟之王  贵州 李纪欣生产,方能制造出美观实用的物件。如茶几的制作,离不开树根材料,离不开手工制作这一环节。三、根艺的欣赏性

根艺不仅以实用功能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而且也以它自身独特的艺术美,在美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等多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根艺与人们的情感和谐一致,工艺品不是人的异己对立物,而是人们情感的外化,具有悦目动情的功能。例如,我们观赏《精卫填海》这件作品,它能给人以质感亲和、色彩自然、纹理清秀、形象可人的感觉。这种天然美能给人以享受和熏陶,在情感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根艺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根艺艺术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我们知道艺术的表现手法通常可分为描写(即再现的)和非描写(即表现的)两类。绘画主要以“描写”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段,它不但能再现客观物象,而且还可展示十分广阔的生活环境,通常还可构成主题性情节,内容包罗万象。而根艺艺术由于其实用性的规定和制作性的制约,它通常以“表现”作为艺术手段,从整体上说它不要求也◆精卫填海  贵州 李国刚不可能逼真地去再现客观物象。相反,它要求突破时空限制,对形象作变形、夸张处理,要求有更强烈的主观性。在表现的内容上,绘画没有所限,可以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或歌颂,或揭露,或讽刺,或赞美,并可倾吐画家的喜、怒、哀、乐。而根艺艺术却不行。根艺既然以美化生活、陶冶情趣为宗旨,其表现的审美对象只能是正面、积极、健康的,忌反面、丑陋、不健康的东西。它不表现批判性,只要求把世上美好的东西传达给人们。四、根艺的装饰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根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为适应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所提供的审美情趣。根艺品种类繁多,它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美化环境上乘的装饰品。根艺对烘托和渲染环境气氛有着十分特殊的重要作用,尤其适应点缀环境之用,如家居客厅、书房,单位会议室、办公室,宾馆大厅、酒楼大堂等。让人一看,显得清幽秀丽、古朴雅趣、爽心悦目、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春天的故事  贵州 李世荣

有着很强实用性的根艺品,特别是在商品市场上出售的根艺品,还体现出强烈的共认性与变异性。根艺品美不美,权威的品评在于买方,而不在于工匠一方。根艺品能受到绝大多数人赞许,便被认定为是美的;反之,不为大多数人认同,其使用价值得不到实现,也就谈不上其审美价值的实现。对此,艺术家必须要了解和研究市场的风向,在根艺品与使用者的关系中去创造美,不能不顾共认性原则,一味把根艺当作自我审美意愿加以自我表现。第三节 根艺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艺术

根艺是文化生活中最富于文化品位之一的艺术。它那富于情趣的感染力、亲和力、生命力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象征着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根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天作之合  贵州 刘孝明

古往今来,中国根艺被赞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情景交融,能获得丰满艺术享受,引人欣赏,心旷神怡,是人与自然界最和谐的艺术。《根趣》曰:南山出奇木,疑是无用物。举目细思量,胸中有成竹。剪去多余枝,神似战马行。摆在客厅里,友人纷致品。天人情相依,腐朽化神奇。这首五言句《根趣》小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根艺的创作过程,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自然界中自然形状的树桩、树根、竹根,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经过艺术家审美发现,艺术构思、创意制作、命题等一系列劳动转换过程,就可以使一棵棵朽木枯根起死回生,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成为一件件艺术品。根的美是人们在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升华、不断总结创造出来的。根的艺术生命是人为铸入的。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春光美  贵州 刘胜它是“天人共创”的艺术。

天然的根,是天地的造化。

艺术的根,是艺术家赋予的生命。

中国人热爱大自然与生俱来,因为这是人类生长养息繁衍的家园。人们对天对地,对山对水,对禽对兽,对花对草……都无比敬重,无比眷恋,反映在根艺作品中还要更为美妙。一、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中国根艺主要受儒、道、佛三家文化影响较深,因而在艺术创作中,根艺更强化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宗旨。“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由儒家提出来的,但是它更接近道家的“道”,因为“道”无大无小、无上无下,它就决定了“天人”必须“合一”。中国哲学善讲天道、天理、天命,中国根艺也好讲天然、天成、天趣。根艺的天然、天成、天趣,不是去改造它们,而是要顺应它们。◆灵犬  贵州 刘孝明

人生活在自然中,游戏在自然中,以至融化在自然中,才算达到最高的境界。人于自然无别而又别,人能欣赏自己,自然也欢迎人去欣赏。人与自然是一对朋友,同源相通,同声相应,只有互相融入,才能彼此了解,打成一片。表现在中国根艺上,树根是自然的造化,人给予了根的艺术生命。中国根艺讲究“天人合一”“顺乎自然”,使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人的趣味。所以,文学中中国人写风、写雾、写雨、写花、写草、写鸟、写兽等等,凡人所能写者,无不显露出人生的意趣。

中国的青山绿水熏陶出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他们骨子里崇尚自然,又主张师化自然。以造化为师,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追求,也是文学家的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同出一辙,根艺与文学是相通的。出乎自然,合乎自然,胜乎自然,化乎自然。北宋诗人苏东坡就写作技巧说:“好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此言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写作真谛。根艺创作亦应如此。二、巧夺天工,意在传情

中国根艺艺术讲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什么美好的形象,一旦无情,就生厌烦。中国根艺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无情也不行。无情就会天是天,人是人,天人自在,不能合一。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中国根艺讲究师法自然,师法自然没有情也不行。所谓巧夺天工,就是情隐其中,形发于外。◆孔雀开屏  贵州 罗士朝

中国根艺不仅讲传情,更讲情景交融。中国根艺强调天然成趣,趣离不开情,情离不开景。由趣而情,由情而景,由景而人。这是一种循环方式,也是一种结构方式。正如北宋诗人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艺术时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根艺作品情景交融的快感堪称一绝,它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互动,派生出来的。

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我们常说“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浮想联翩”,正是对意识流生动的总结,它是人的大脑的意识流动。意识流是根艺欣赏中人的内心活动,由于根艺独特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对作品的感知、感觉、体验和想象来加以理解,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知识、见识交织在一起,从而获得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享受。三、亲和敦厚,唯在一雅

中国艺术,重雅轻俗。然而雅与雅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士文化比俗文化要雅。但是中国根艺对雅的追求,不是指这个——这个雅是指一种艺术风格。

雅代表的是“美好而不粗俗”。雅有优雅、娴雅、高雅、典雅、儒雅之分,而中国根艺之雅与典雅最为相近。所以,千百年来,中国根艺一直被当作典雅器物,加以欣赏和收藏,或作馈赠礼品。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现代艺术品琳琅满目。但是那带有古朴、野趣的根艺却被人们视为珍稀贵重的礼器,得到高度重视。根艺品在国事或公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礼器和信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博物馆就珍藏有一件中国根艺,它传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了国际间各国的文化交流。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临范等地,人们把根艺作为时尚礼品馈赠给新婚夫妇及亲朋好友,被誉为高雅的时尚礼品。对此,老百姓评价说:结婚送礼,送金送银送红包,不如送件树桩桩(根艺品)。可见,这里的人们对根艺的喜爱,胜过金银珠宝手饰。

总之,根的艺术是“出乎自然,合乎自然;胜乎自然,化乎自然”。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观点,更是中国对世界艺术的卓越贡献。根艺自然美的特性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越发显露出勃勃生机。第三章 根艺、根雕、木雕的比较◆笑傲人间  浙江 郑剑夫中国造型艺术传统产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仅以木质为材料的传统艺术就有根艺、根雕、木雕三种形式,属造型艺术范畴。虽然它们同宗同源,同材同质,但是形式各异,有着本质的区别和界线,它们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质相同,形相近”的根艺、根雕、木雕的认识、认知上还存在许多争议,时有舌战发生,有的不看事实,指鹿为马;有的不辨真相,见到胡子就是爷。这些现象有理论上的认识误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根据三种艺术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地加以梳理,不难找出它们的真谛所在。第一节 根艺类型的区别

中国根艺在其诞生发展的进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样式和艺术类别,如根艺、根雕、木雕。

这里讲的根艺类型的区别是指根艺和根雕的区分,是指两者不同的艺术样式,主要是根据其创作手段的不同作为区分原则。客观现实需求的多样化,是艺术内容的物化形态和物质表现手段多样化的根源。根艺、根雕、木雕三种艺术形式在实践和发展中,它们表现现实的方式、任务及其创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方面各有特色。而且,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和借鉴,互相丰富和综合等。◆冬眠  贵州 李世荣◆春晓  贵州 李世荣

从艺术的门类上看,三者同为造型艺术,这是共性。从历史的进程看,根艺在先,根雕次之,木雕序后。从创作的手法上看,根艺推崇“天然造化,神韵天成”的法则;根雕则是“巧借自然,妙施雕琢”的法则;而木雕乃“心随所想,精雕细琢”的法则。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根艺是自然美;根雕是自然与人工合二为一的创造美;木雕则是纯粹的人工美。

根艺、根雕和木雕的分类是相对的,它们的界线往往是相互渗透和推移的,根艺和根雕同宗同源、同料同材,只是创作的方法不同而已。根雕、木雕同材同质,有相同的创作技法,所以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根艺、根雕、木雕属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它们有四个鲜明的审美特征。

第一是直观性。它们利用树根或木材对现实进行直接的模仿和描绘,具体地、形象地再现历史及现实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

第二是造型性。它们都能充分运用色、形、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构成凝练的瞬间画面,以表现出客观现实的典型审美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个静态的典型形象能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动态。

第三是空间感。根艺、根雕、木雕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占有三度空间的物体,具有体积感。◆鹰擒蛇  福建 屠一道

第四是质量感。例如,金属、石头、玉石的质量感就有很大的差别。根艺、根雕、木雕作品的质量感是通过树根和木材直观性的表层肌理及其体积大小、轻重和色彩变化等表现出来的。

根艺、根雕、木雕作品作为空间艺术,与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作品比较,其形象相对稳定和具体,在表现现实、研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龙凤呈祥  贵州 刘胜第二节 根艺艺术

根艺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门杰出的“天然艺术”。这是人们在通往文明征程上,对根艺的评价。

古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千古名句是对“天然美”精辟的见解和总结。◆独孤求败  贵州 刘晓

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1818—1883)说:“离开了自然物属性,离不开自然物本身的质材、形式和外貌,自然美就不存在了。”这是人类社会在通往文明进程中,马克思对自然美的珍贵评价。

对根艺的审美评价,许多知名学者、专家、大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著名美术家刘海粟(1896—1994)先生说:树根艺术品之美,源于自然,又突破自然,它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化进去,因异成异,千姿万态,更能以形让意,意在形外。原始色彩就含有雅拙、质朴、浑凝的特色。虽经雕琢,不失自然,就饱含着天趣。纵有巧的成分,巧生于淳,就像水墨画上的墨韵水渍一样,别具美质,似无意偶得,更见洒脱。朦胧、变形、抽象美,扩大了树根艺术的想象空间,化短为长,点铁成金,更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自然美是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能引起人类感官愉悦的,未打上人类劳动印痕的客观形式和事物。”根艺正是这种能引起人类感官愉悦,未打上人类劳动印痕的“物件”。

著名美术史学家常任侠说:“天生根艺,历时长久。奇根劲节,饱含异光。造物赋形,变化无方。唯有识者,乃能恒量。略加修整,永作宝藏。”这五句话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根艺的精妙之处。根艺具有其他文化艺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说它是文化艺术中最富有妙趣的一种艺术。

著名书画家李绵璐(1929—2011)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妙的根艺品,应该是:顺其态势,少事雕琢,不追像是,重在形美,久看不厌,情趣无限。”

中国当代根艺之父屠一道说:“根艺是宝,宝在天然,宝在独一无二。”◆翠鸟  贵州 刘孝明

笔者认为:根艺是天生地造的灵物,是发现的艺术,是艺术家与天地对话,火花碰撞,释放出思想情怀的物化成果。

根艺不用苦苦去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它就在灯火阑珊处,可遇不可求。第三节 根雕艺术

如前所述,根雕艺术是“天人合一”的艺术。根雕的创作方法是:在确定主题造型后,依托根料形状,顺势造型,只作局部雕刻塑造形象,使根料材质的自然美与人工雕刻美有机融合,藏魂于天然,纳灵于神工。

一定的艺术样式必须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相联系,否则,便不可能获得艺术品的感性形式,也就不可能使艺术家的审美想象和构思转化为物态形式的艺术品。艺术与熟练的技艺分不开,没有一定的技艺便没有艺术的魅力。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一定物质形式碰撞发生火花的产物。

根雕是在根艺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一门新型艺术类别。它有树根的体态和质感,创作上巧借自然,妙施雕琢,为追求作品神似,可人为雕琢粉饰。虽然它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但是,人工痕迹明显,给人以“匠”气。正是这个“匠”气使枯木逢春,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创造出根雕这一新型艺术形式。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阴沉木”木雕,就是匠人们的技巧,使“阴沉木”重获新生,大放光彩。正因为有了根雕这一新型艺术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各种造型艺术的需要,使根艺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根艺和根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孪生造型艺术,在世界造型艺术领域中独成体系,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所塑造的林林总总事物,总是能给人以质朴、天趣的感觉,娱乐身心。根艺和根雕同宗同源,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母同胞兄弟。根艺和根雕作为孪生艺术,互相辅成,交映生辉,是“天人合一”的艺术,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没有的艺术形式。它们能给观赏者以感官的启发,增进联想,产生美感愉悦。◆农闲时节  福建 屠亮第四节 木雕艺术

木雕是指用木质材料雕刻出来的艺术作品。它以工艺精湛、样式优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木雕有圆雕、浮雕、透雕之分,我国各地许多祠庙里供奉的诸多神灵形象,大多数都是木雕作品。如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万福楼)里就有一尊我国最大的弥勒佛木雕像,它身高18米,埋入地下8米,总长度为26米,是由一棵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再如河北承德的普宁寺,有一座高22米,重100多吨的木雕千手千眼观音立像,像顶还立着一个1米多高的无量寿佛像。供奉观音像的楼阁高36米,6层重檐,像宝塔一样。最有名的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以及西藏布达拉宫都有许多木雕精品,供人们参观欣赏。

我国各地民居建筑门楹上常常也有木雕,但大多数是浮雕、透雕或高浮雕。

木雕在创作上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神似,凡一切可以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作用,满足形象形式美、意境美的手段,都可尽力地去开拓运用。

木雕工艺品在世界中常见。◆九龙面具  贵州 柏怀德中国木雕在古代多半是建筑和器物上的装饰,后来发展形成独立的木雕工艺品。中国木雕技术流传广泛,其产品产地很多,品名十分丰富。中国的木雕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尤以浙江的东阳木雕、黄扬木雕和广东的潮州木雕最著名。广西橡树木雕声名远播。在外国,木雕是常见的工艺品,比较著名的有非洲木雕,其艺术风格是粗犷神秘,具有图腾、灵物崇拜的色彩。越南的“大象”木雕质地坚硬,细腻光滑,是寻常百姓家居的常见品。◆地戏面具  贵州 李国刚

木雕和根艺有严格的区别:

木雕不受客观材料的限制,对同一艺术形象,可以复制,批量生产。而根艺受到先天材料制约,作者要从材料自然形态中去发现捕捉艺术形象的特征,按材料的本质意象,加工创作出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作品往往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漫雕  福建闽侯◆苗姑娘  贵州 林伟第四章 根文化影像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不可缺少、不可否认、不可完全扔掉的。没有传统,就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类。所以,只有历史的才是现实的,只有现实的才是历史的。无论怎样变化,传统的总是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传统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枝多、叶茂。根艺在中国艺术文化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根艺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艺术文化领域中,根艺以其自身天然朴实、朦胧夸张、蓄意深邃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凝聚着人类丰富的睿智和情感,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中国根艺素有“东方雅韵,中华一绝”之美誉,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替代,妙趣横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扬子鳄  贵州 雷泽能第一节 人是自然之子

人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与生俱来,人的生命也遵循着自然之道。

想想我们的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节奏与自然合拍一致,日子过得简单而宁静。

看看现代的人,朝九晚五地穿梭,子夜到黎明的忙动,打破了人体生物钟的规律。

五千年来,科学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着不断得到改善。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聚众狩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鞭,到现在的电话、E-mail、QQ、手机短信;从以前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到现在的温饱小康……这一切,都是借助科学的进步,我们在享受着优越的生活。

现代文明创造出许许多多优越的物质条件,一栋栋由钢筋水泥浇铸而就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四处林立。疯狂的城镇化、都市化聚集着人气,人们蜂拥而至。一座座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快速崛起。人们在舒适安逸中居住,在欲望中打拼生存。然而,他们的生活都远离了自然界本来的状态。

上天的赐予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藏着精神追求。当人们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这种需求便会自动苏醒,向往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摆脱尘世的束缚,便成为当代人面壁思古、返璞归真、寻求意趣生活的追思和时尚。

奔向天际,看云卷云舒,观霞光万里。

扑向山巅,听松涛溪水,闻鸟语虫鸣。

大自然的交响曲,使人心旷神怡。

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恩格斯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中国古代传说里将人类的起◆远古魂  贵州 刘胜源往前提得更早,说人是由爬虫类衍生来的——龙的传人,龙的前身是蛇,蛇是爬行动物。中国人的始祖伏羲、女娲,出土画上二人的下半身缠绕在一起,为蛇身。龙蛇虎豹、花鸟鱼虫皆为人类崇拜的灵物,劳动实践的对象,情感的载体,人类生存生活中的密友。山川日月、风花雪月、风情雨意、鸟魄花魂,千百万年来,日久生情,天人、物我焉能无情?所以,人与自然互为对象,情相感、声相应、神相通、势相倚、气相生、形相成、体相合。这就是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无处不在。◆远古魂  贵州 刘胜◆小海马  贵州 刘晓第二节 根是自然界“灵性之物”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自从盘古开天地,有了山,有了地,有了水,世界便有了生灵,有了人类,有了艺术。这一切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树因根而挺立,山因树而清幽,人因景而生情,总之世间万象万物总关情。◆啸天  贵州 陆枝佩

自然界中,天生丽质的树桩树根是造型艺术的上好材料。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历经沧桑岁月,虽然花去叶落,枝断干毁,但是树桩树根依然还在,与日月同存。它聚集太阳、月亮的光辉,蕴蓄大地灵气,在沉默中等待。由于生长地的差异,那些饱经风霜、日晒雨打的树桩树根便形成了千差万别、形态各异、色彩各不相同的“灵性之物”。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可令“众生万象”再现,绽放出日月的光彩。《咏根》曰:山海沧桑岁月飞,春夏秋冬重轮回。三皇五帝今不见,花去叶落根还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