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至实归——姓名与人生的关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5:40:52

点击下载

作者:周德元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至实归——姓名与人生的关系

名至实归——姓名与人生的关系试读:

前言

笔者从2012年开始撰写关于中国神秘文化的一套丛书《命理天机》、《易源易法》、《宜居道理》和《珠宝不是玩意儿》。原计划还有一本关于相学方面的书,由于手相、面相的各种图形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绘出。如果手工绘制手相和面相的图形后再扫描,则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失真、效果不佳。许多古代的相学书籍中的图片普遍存在失真、难以参照的弊病。所以打算就此封笔不写了。但是,许多朋友建议笔者继续写下去,把多年来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些心得和感悟写出来。于是只能继续写。

笔者曾经在2010年写了一本《中华姓氏起源和内涵》(广西民族出版社)。当时写这本书的起因是许多朋友要我帮忙起名、改名(包括人名和公司名)。于是干脆写了一本起名的工具书。该书出版后确实有不少人用书中的方法起名,而且起的名字很不错。但是,有朋友说,该书只讲了起名的方法,却没有交代如何分析一个名字的内涵。这是事实,因为分析名字的内涵,需要用到五行理论和起卦、解卦的方法。关于这些内容,笔者后来写过一本专门讨论易经起源和起卦、解卦方法的专著:《易源易法》(团结出版社,2014年出版)。

有许多朋友希望笔者能写一本将起名的方法和分析名字的规则集成在一起的书,这正是笔者撰写本书的起因。也正是本书与《中华姓氏起源和内涵》不同之处。因此,本书中举了大量的实例供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包括起名的方法和分析名字两个部分。笔者十余年来起名的数量超过了一千个(人名和公司名)。在分析名字的时候,由于涉及个人隐私(人名)和商业机密(公司名),无法把真实的人名或公司名作为案例介绍。

笔者在《中华姓氏起源和内涵》中曾经郑重声明,在此还要重申的是,起一个好名字是每个人的正常想法和需求。但是,一个人起了好名字未必能确保他一生大富大贵、吉祥平安,他(她)后天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个人的行为操守决定这个人的运程,更为重要。现实社会中许多案例告诉我们:英雄和成功者未必都是好名字,罪犯和失败者未必都是坏名字。同理,一个公司起了一个好名字,也未必能百分之百保证这个公司飞黄腾达,更重要的是该公司的拥有人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及行为操守,如果违法经营或莽撞经营,那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一章中国人起名的流行规则

自古以来,世上万物皆有其名。每个人都有与其对应的姓名,各种机构(如古代的官府和现代的党政机关)、所有的动物、各地的山川、道路、方位、疾病、药物和治疗方法、所有的物品等都有与其对应的名称。如果没有名字这个概念,将无法想象人类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无序状况。

在所有的名字类型中,最受重视的无疑是人的姓名。人类的姓名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完善并丰富多彩。尤其是中国人的姓名,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国人的姓名具有独特的构成和文化内涵。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人历来对于姓名十分重视,认为这是传承一个家族血统和香火的主要标志。有时候,一个家庭为了孩子从父姓还是从母姓还会发生争执。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国人对于姓名依然很重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媒体公布名单时往往采用“以姓氏笔画为序”的规则。这与国外采用以打头字母排序的规则截然不同。因为在许多种外语中,某一个字母大都没有特定的含义,只表示排列顺序。而中国人的姓氏却具有很独特的内涵,甚至有人近年来在研究中国人的姓氏与遗传基因有关。

姓名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自古至今,中国人的姓氏在起出生时已经确定(不管是从父姓还是母姓),可以说是先天决定了的。而一个人的名字则是出生后起的。而且,出生后起的名字是其他人(主要是家族的长辈们)帮他(她)确定的。在起名时主要依据的规则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根据家族内的字辈排行起名

在许多大家族中,对子孙后代的名字规定了其中一个字作为字辈排行的依据。这个字可以是家族的祖先预先确定,也有当时的皇帝或执政者赐予的。最有名的家族字辈排行例子,是孔氏家族对后裔的字辈排行。

孔氏后裔字辈的正式排行始于明代。在明代以前,孔氏起名没有固定的字辈行辈,取名相对后来而言比较随意。从孔氏第四十五代开始,有了字辈的排行,但还不算很严格。到了明代,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三年(公元1400年)赐予孔氏家族十个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后裔排行的字辈,这十个字从孔氏后裔的第五十六代开始起排。从此,孔氏后裔起名必须遵从这十个字。孔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到了第六十五代,十个字已经排满。于是孔府上奏朝廷,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年(1740年)下旨御赐了十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皇帝又下旨御赐了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于是,孔氏的排行字辈一共有了三十个字。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当时的礼部曾经出于与皇帝名号的避讳的规矩,对个别字加以修改,然后报乾隆皇帝钦定。例如,第六十一代的字辈“弘”字与乾隆的名讳冲突,故改为“宏”字。第六十五代的字辈“胤”字与雍正的名讳冲突,故改为“衍”字。于是,孔氏后裔的排行字辈的前三十个字被正式确定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在1919年,孔氏第七十六代掌门人孔令贻考虑到三十个字即将排满,于是报当时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又增加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至此,孔氏一共有五十个字作为后代排行的字。

第56~65代: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第66~75代: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第76~85代: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第86~95代: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第96~105代: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两个学生曾子和颜渊家族,以及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孟子家族也采用了孔氏排行字辈的前三十个字。只是不像孔氏家族那么严格执行。二、按照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起名

中国人起名字还有一个规则是根据子女长幼之分来起名字。在汉语中对于长幼排序有一些专门的字组。例如,伯、仲、叔、季,排行老大者取“伯”字,老二取“仲”字,老三取“叔”字,老四取“季”字。如果有五个子女,则第五个取“少”字。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是三个兄弟,也有按照“孟、仲、季”三个字排行起名的。

按照伯、仲、叔、季起名的典型例子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家族。孙权共有四个兄弟,他排行老二: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古人在正名之外还有表字,四个兄弟的表字就是按照伯、仲、叔、季的规则取的,分别是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现代也有许多人按照这个规则起名,由于牵涉个人隐私,不便列举。在笔者起过的近一千个人名中,也有按照这个规则起名的案例,给第一个孩子起的名中有一个“伯”字。例如,笔者有个朋友的孙子出生后,要笔者起名。因为是第一个孙子,笔者除了分析五行和卦象,也考虑了第一个孩子的因素,所以起了“伯楠”作为名字。过去,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只准生一胎,这种排行起名的方法用处不大。现在国家开放了“二孩”政策。估计这种起名方法会有人采用。

也有将一年四季顺序的“春、夏、秋、冬”, “梅、兰、菊、竹”等字组作为子女长幼的排行字辈的。或者用类似的字组组合起名的,例如,“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等等。

此外,还有采用“龙、虎、豹、彪”, “金、银、铜、铁、锡”, “风云、雷、电”等字组作为长幼排行的名字。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会采用类似的方法给子女起名,只是该国的文化底蕴太浅,所以起的名比较直白。例如,儿子的名字按照长幼分别叫一郎、二郎、三郎、太郎等。或者在名字中出现“一、二、三”。什么“纯一、晋三”等等,这样的例子不必多举,相信读者是明白的。其实这种方法与中国人的“小名”有点像。甚至与我国北方人的小名有叫“狗剩”、“张三”、“李四”的差不多。三、根据家族居住地的地理特征起名

这种起名规则在我国很普遍,既有根据居住地的地名来起名的,也有根据所在地的特征来起名的。

1.以居住地的地理名称起名

中国地缘广阔,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专门别称。于是在起名时用到了各地的地名。例如:

湖南别称“湘”,所以许多湖南人的名字中带有“湘”字;

湖北别称“楚”,所以许多湖北人的名字中带有“楚”字;

云南别称“滇”,但这个“滇”字与疯癫的癫字谐音,用在名字中不好,所以许多云南人和昆明人的名字中带有“云”或“昆”字;

四川别称“川”、“蜀”,所以许多四川人的名字中带有“川”或“蜀”字;

山东别称“鲁”,所以许多山东人的名字中带有“鲁”字;

山西别称“晋”,所以许多山西人的名字中带有“晋”字;

河南别称“豫”,所以许多河南人的名字中带有“豫”字,等等。

2.以居住地的地理特征起名

根据居住地的一些地理特征起名也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居住地附近的山脉、树林、江河、湖泊、道路等特征出现在中国人的名字中的例子很多,诸如,“大江”、“大林”、“大山”,等等。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将领的名字就叫做“近山”。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一类名字中的地理特征要比日本人名字中的地理特征要有文化内涵得多。因为在日本人的名字中也有许多地理特征。例如,松下(居住地附近有松树)、田中(附近有田地)、小川(附近有小河)、小渊(附近有小湖),等等。当然也反映了居住地的地理特征,但是太直白,文化内涵不足。四、根据对吉祥和平安等等的期望起名

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例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又如,“一生平安”、“吉祥如意”等。因此,在中国人的名字中,男孩子的名字用“龙”、女孩子的名字用“凤”的很多。用“平”、“安”、“欣”、“乐”、“喜”、“欢”等字作为名字的也很常见。

中国人的名字中还常见到“财”、“福”、“禄”、“宝”、“珠”、“玉”、“官”、“超”、“达”、“升”等字,反映了人们对升官发财、事业亨通的期望。五、根据对美好环境的追求起名

中国人有很多的名字反映了对美好环境的追求。例如,名字中常见到“花”、“梅”、“荷”、“桃”、“菊”、“海”、“江”、“山”、“石”、“潮”、“月”、“阳”,等等。六、寄托某种愿望而起名

在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的思潮依然存在,因此,许多家庭(尤其是在农村)特别希望有儿子,如果先生了女儿,总是希望再生一个儿子。于是出现了“招娣”、“胜男”、“引娣”(在江浙一带用这个名字的比较常见)等名字。

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起名规则还有很多,本书不一一列举。来到当代,出现了许多带有时代特征的名字。例如,在五四运动时代,提倡反封建迷信,外来文化大肆进入中国,于是有些人起名或改名为“竞存”、“民主”、“自由”、“玛丽”、“彼得”、“大卫”、“约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起“解放”、“八一”、“五一”、“七一”、“国庆”、“建国”、“跃进”、“超英”、“超美”等名字的人很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文革”、“革新”、“立新”、“卫东”、“险峰”等名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和网络时代。于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一种名字开始出现,这就是现在很流行的“网名”。在过去,每个人的名字基本上是家中的长辈起的,没有当事人的意愿(有先天的成分)。而网名却是其本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起的。所以,有许多网名完全脱离了传统起名的习惯和理解,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在这一点上,给自己起网名与前人给自己起“表字”、“号”、“笔名”很相似。现在广泛流行的网名已经成为姓名学领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第二章名字对人生或公司的影响

在中国人的姓名中,绝大多数人的姓是由其出生的家族决定的(基本上都是随父姓或随母姓)。而大多数人的名是在此人出生时,由父母或长辈根据他们的意愿起的,其本人在那个时候根本谈不上自己对于名字的意愿。中国人对名字十分重视,因此产生了许多关于名字的说法。例如,“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声名显赫”、“名扬四海”、“名至实归”、“名副其实”、“大名鼎鼎”、“臭名昭著”、“声名狼藉”等。

笔者认为,对名字加以重视很有必要。一个人的姓名对他(她)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既有外部产生的,也有其本人感觉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各类公司,每个公司也必然有名字。人的名字对人生运程会有影响,公司的名字对公司的发展和运程也会有影响。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影响是有限的,更不是绝对的或决定性的。对于一个人而言,比此人名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先天决定的命和后天的运(成长环境、行为操守和机遇等)。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比名字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的业务方向、经营理念、企业行为和机遇等。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让人或者企业走入误区,或者会去误导别人。第一节姓名对人生影响一、姓名产生的外部影响

在人际交往时,人的姓名和外貌往往是最初展现出来的。因此,在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的情况时,常常会先察看其姓名。一个好的姓名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会就此影响别人对他的判断或决定(或好或坏)。成语“人如其名”就描述了这种现象。

古人对人的姓名十分重视,有“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这样的说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明代永乐二十二年的殿试,本来是江西丰城人孙曰恭考得了一甲第一,状元应该是他。但是,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看了他的名字,觉得“曰”和“恭”合起来成为“暴”。而他是通过“靖难之役”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后登基的。特别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于是将孙曰恭的第一名划掉,改为第三名,换了邢宽当状元,因为邢宽的名字有“行政宽和”,没有暴君的寓意。

又如,乾隆皇帝79岁时批阅试卷时,发现有一个考生叫做胡长龄。刚好乾隆皇帝是满族,也就是所谓的“胡人”。乾隆皇帝自己已经79岁高龄,胡长龄的名字寓意:胡人长寿(因为女真族是少数民族,古称胡人)。于是大喜,封胡长龄为状元。

又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与诸葛亮(“卧龙先生”)齐名的庞统号称“凤雏先生”。他在进攻雒县时,被飞矢射中身亡,该地叫做“落凤坡”,预兆着庞统将陨落于该地。有另一个说法是,庞统身亡后,该地改名为“落凤坡”。这都是历史传说故事而已,但反映了古人对名字的重视。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不少。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时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平安是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极大部分都寄托了对孩子的期望。外人看到这个孩子的名字时,会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个名字寄托了什么。这种现象也属于一个名字产生的外部影响,因为名字会给陌生人一个第一印象。在笔者起过的近千个人名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例如,笔者曾起过一个名字叫“宁远”,寓意是“宁静致远”。孩子的长辈们很满意。

又如,笔者的一个朋友有了第一个孙子,要笔者起名。笔者根据这个孩子出生的时间(年、月、日、时辰)以及他的姓的五行属性,起了几个名字供他选择:恪旭、欣其、克侠。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孩子都是新生儿,因此,谈不上这个孩子对名字是否喜欢。只是根据孩子的长辈的意愿起的,这就是一个名字的外部影响。二、姓名的自我感觉产生的影响

大多数人的名字是小时候别人起的,不是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但每个人长大后对自己的名字会有一个或好或坏的判断。有一种观点认为,名字好不好关键是看自己喜不喜欢,自己喜欢的就是好名字。笔者遇到过许多人对自己的名字不满意,希望改名。现在社会上或网上许多起名的业务中有很多是改名。笔者不是职业起名者,更不是以起名为谋生手段,因此不存在收取费用的问题。笔者只是受朋友的要求而业余起名、改名。在笔者起过的一千余个人的名字中大约有百分之十是改名。有些人在改名之前,由于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好,因此影响了心态。改名之后,对改的名字比较满意,从而觉得自己的心态变好了。心态的这种转变要分开来看,其一是,改的名字平衡了五行,卦象也好,因此会有一定的好影响。其二是,其本人未必很清楚五行和卦象的变化,主要是觉得改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好名字,因此心态变好。

总之,一个名字的好坏,除了满足五行平衡、卦象好之外,对名字的自我感觉也会产生影响。第二节姓名与人生“命”和“运”的关系

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含有双重甚至多重含义。在现代,人们对汉字中许多词汇的理解往往有些混淆。笔者希望专门从事文字研究的学者们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澄清,这样才能让人们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命运”、“方法”、“生长”、“慈善”,等等,这些词语中的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的内涵是不同的。

以“生长”为例,“生”和“长”各自的含义是不同的。笔者曾经想写一本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书,但一直没有时间动笔。这里讨论的“命运”这个词语。它也含有双重含义:一个人的“命”是生下来就确定了的,是先天的、静态的,无法改变一个人先天的命。而一个人的“运”则取决于他(她)的后天的成长环境、人际关系、自己的行为操守、碰到的机遇以及把握机遇的能力,等等。所以,“运”是后天的、动态的。环境的改变,或者个人行为操守的变化会影响他的运。这就是命理学中所谓的“转运”之说。

又如,“疾病”这个词也包含两个含义,不能将二者混淆。《说文解字》云:“疾,病也;病,疾加也。”可见,“疾”是身体早期不适的状态,而“病”是“疾”加重后的状态。可惜这个概念已经被混淆了。在《辞海》中对“疾病”的解释为:“疾,病也;病,失去健康的状态;也指病加重。”因此,将疾与病并称而忽视它们之间的差别,是错误的。

又如,“方法”这个词也包含了两个含义。它与中国传统医学有关,“方”源自中医的“处方”一词,多指用于治病的各种药物的组合;“法”则是指中医采用的治病办法,例如,推拿、针灸、艾熏、药浴,等等。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如同他(她)穿什么样的衣服的首要选择是,需要根据此人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型特点来决定。至于个人对穿着的喜好应该是次要的因素。

衣服(包括随身的服饰)可以经常更换,可以改变表象,但是改变不了本质。就好像一个男人,穿上女人的衣服也变不成女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潮流,许多人喜欢穿名牌服装、背名牌包。在见面时,别人关注的是他(她)的衣服和包,其作用无非说明此人有钱,在炫富,却丝毫无法证明此人是高素质的。一个人如果需要依靠衣服和饰品来提高被关注度,其实是有点可悲的。所以说,通过名字来改变命运会有一些作用,外在的东西可以促使内因发生一些改变。但是笔者认为,名字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笔者曾经参加一次朋友间的聚餐,席间,来了一位有钱的女士,挎了一个LV的包。其他几位女士就兴高采烈地评价这个包去了,反而将包的主人撇在一边。笔者评价说,看来不是你在吸引别人的注意,而是你的包在吸引人家的注意。

又如,国内叫刘翔的人不在少数,笔者就曾经见到一个人的名字也叫刘翔。但是此刘翔非彼刘翔,这个叫刘翔的人不可能成为世界跨栏冠军。这两个人的状况却完全不同。

据说在全国名字叫“国庆”的人大约有五十万。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叫“国庆”的人的命运一定是各不相同的。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即使一个人起了一个与皇帝或总统相同的名字,但这个人不一定当上皇帝或总统。

上面的分析是想告诉读者一个基本道理:一个人的命是生下来就确定了的,是先天的、静态的。而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先天决定的,是出生以后才确定的,是后天的动态的。所以名字的好坏不会影响先天确定了的“命”,只对一个人后天的“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节公司的名字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笔者曾经起过的公司名字不下数十个。但是笔者在起了名字后一定会告诉该公司,一家公司的名字对公司的发展会有一些影响,但公司的名字不是决定性的。其基本道理是,无论是公司成立之初起的名字或者是中途更改的名字,对公司而言都是后天的,对公司的“运”会有影响。但最根本的影响来自掌控或管理该公司的人的行为操守。如果一家公司的发展模式错误,或缺乏核心竞争力,或缺乏凝聚力等等,甚至违法经营,那么起的名字再好,这家公司一定不景气,甚至会垮台。如果认为起了好名字,公司就一定很好,那是迷信。

笔者知道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名字不错,最初几年的发展也确实不错,而且成为上市公司。可惜的是,后来该公司在上市后,变成了公众型公司,原来经营活动中的一些擦边球和带有潜规则的行为无法继续,业绩直线下滑。在公司面临困境时,进行资本运作、转让股份,这无可厚非。但不应该的是,在转让协议签署后却私下转移资产,这已经触犯了法律。结果这个大股东锒铛入狱。这个案例说明,名字再好,如果经营模式有问题,甚至违法经营,最终必然垮台。这家公司从顺境转变到逆境期间,公司的名字并没有改变。

因此,笔者不反对给公司起一个好名字,但绝对不可以迷信好名字能决定一切。第三章对五格剖象起名法的辨析

上一章提到了目前普遍流行的一些起名的方法。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出现了一门新的学问:“姓名学”。关于如何起名的书籍以及网上的起名方法已经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依据了所谓的“五格剖象法”。笔者曾经在《中华姓氏起源和内涵》一书中详细分析了这种方法的由来和缺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其一,需要正本清源。

这种方法是原籍福建的台湾人杨坤明先生首创的。他于1931年在厦门出版的《中国姓名学》可以说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姓名学的著作。

据说,杨坤明先生研究姓名学是受了两个传说的启发。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魂游阴曹地府时,阎王将其三十三岁阳寿中的两个“三”字各增加了笔画“丨”,把三十三改为五十五,结果唐太宗活了五十五岁。另一个传说是,古代神话人物南极星君、北极星君将一个牧童原本只有十九岁的寿命,在十字上加一画“乚”,该牧童活了九十九岁。这两个传说给他启发,一个汉字的笔画数竟然与生死寿命相关。甚至在一个人出生以后,八字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只要改变笔画数,就能改变此人的命运。显得有点不可思议。因此,他开始了姓名学研究。

他在《中国姓名学》中确立的学说的原理和特点是:(1)第一次提出了姓名中“天”、“地”的概念。以姓为天,以名为地。(2)笔画数能影响一个人的吉凶状态。而且,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阴阳数的组合也能影响一个人的吉凶状态。(3)把笔画数归纳为八十一个数(因为人的姓名的笔画数再多,也不可能超过八十一画),并编写了“八十一数吉凶判断辞”。(4)一个字的笔画数按照书写习惯计算(在那个年代必然是繁体字),不采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数计算方法。(5)对于姓名所用的字,没有引入五行的概念。(6)更为特别的是,他提出了“姓与名的第一字”(笔者注:针对复姓而言)的笔画数之和数为“司令数”,主其人一生的命运;名的笔画数之和为三十六岁之前的运气;全姓名笔画数之和数为三十六岁之后的运气。这一规则的可操作性很强。可惜的是,没有加以说明它的依据是什么。

不可否认,杨坤明先生开创了近代姓名学研究的先河。现在能见到的用笔画数分析姓名,推断一个人的命运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脱胎于他的学说。但是这种方法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单纯用数来分析一个人的命运是否吉利无疑比较单薄。

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一些周边国家,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有不少人对汉字组成的姓名进行研究。日本学者雄崎健翁把杨坤明先生研究成果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学说。他将杨坤明先生提出的“天、地”概念换成“天、地、人”三才的概念。再自创了“总格”、“外格”的概念。而且,对于笔画数的计算,由于日本汉字是在唐代传入日本的,与古汉字血缘很近,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书写习惯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书法领域日本人推崇“永字八法”,显得很单薄,而中国的书法领域则博大精深)。所以他引入了《康熙字典》中笔画数计算方法。他开始提出了姓名中五格的概念(总格、外格、天格、人格、地格)。将自己的学说命名为“五格剖象法”(又称“熊崎氏81数姓名学”,也叫做“数理五行法”),并美其名曰“圣学”。日本人的现代商业营销才能在这个方面上也得以充分发挥。使得他这种方法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超过了它的源头杨坤明先生的学说。甚至传入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最有意思的是,从东北传入中国后,成为时下中国姓名学的主流。殊不知,它的源头来自中国。学说在改头换面后回来了,但是没有认祖归宗。这有点像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日两国之间的围棋水平状况。围棋是中国发明的,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日本的围棋水平超过了中国(好在现在的状况改变了,这与中国现在的国力强大有关)。笔者认为,汉字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以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为基础的姓名学领域需要正本清源,在它的发源地得以弘扬和发展。

经过上面的考证,相信读者已经明白,所谓的日本人的“五格剖象法”,只是将中国人发明的起名方法改头换面而来的一个变种而已,其源头在中国,其用到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其二,对笔画数的计算不准确。

这种方法产生于繁体字的年代,所以在计算笔画数时需要依据繁体字进行。但是,汉字的体系很特殊,有许多偏旁部首笔画数的计算不是简单地按照书写顺序进行计算,而是有特殊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康熙字典》计算,这点与杨坤明先生的方法有所不同。例如,“三点水”旁,计算笔画不能算作三画,而是按照“水”字来计算,故为四画。又如,走之旁“辶(念作chou)”,如果按照书写顺序计算,是三画,但正确的方法是按照“走”字计算,故为七画等等,关于笔画数的计算,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其三,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

这种方法先分别计算一个人的姓和名的笔画数,再相加。加以组合后得到五个数,称为外格、天格、人格、地格、总格。这样的数最大为八十一,这种方法编制了每个数对应的吉凶断语。然后,把此人外格、天格、人格、地格、总格五个数对照查阅其人姓名的吉凶与否。问题在于,这种方法没有解释这八十一个断语是怎么来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数对应的是吉利的断语?另一个数对应的是不吉利的断语?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本质上分析这种方法确实无法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和理由,是在误导广大受众。

由于这种方法使用简便,不需要更多的其他知识,很容易普及并推广。因此,近年来这种方法颇为流行。成为许多人用来根据名字预测人生吉凶的工具。笔者认为,在姓名学领域,是应该提倡“百花齐放”,因为在姓名学这个特殊领域中,本来就没有标准的方法和规则之说。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交代清楚来龙去脉,这样才能站得住脚,让人信服。第四章第四章

本书讨论的起名方法叫做“易理象数起名法”,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命理学、五行概念、易经卜卦、训诂(形训、音训和义训)等等。这种方法与所谓的“五格剖象法” 从根本上有所区别。与其他目前见到的起名方法有区别。相信在读者了解并掌握了“易理象数起名法”之后,能发现这些区别。

采用“易理象数起名法”起名时分为4个步骤依次进行:

1.排八字。

2.分析五行属性。

3.选字、遴选字义并确定笔画数。

4.起卦并分析卦象。

本章的以下几节将详细介绍易理象数起名法所需的各种必备知识和规则。第一节天干地支一、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理论体系至今存在着不少的“谜”。天干和地支就是其中之一。据史料记载,天干地支是黄帝为了建立当时农耕社会所需的历法体系而命史官大桡(rao)创立的。按照《五行大义》中的说法,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因此,有一点可以认定的是,天干地支是与阴阳、五行等概念差不多同时形成的。但是其中有一个“谜团”:为什么天干是十个,地支是十二个?下面是对此的一种解释:

由于五行有阴阳两极的变化,所以得到了“十”这个数。古代的历法根据太阳黄道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月冠以汉字的称谓,于是十二个地支与十二个月关联了起来。

天干地支的内涵:天干的“干”犹如树之干,居于上,与“天”有关,故称为天干。地支的“支”犹如树之枝干,居于下,与“地”有关,故称为地支。

1.十天干

甲——《说文解字》云:“甲,象形。其下有茎,其上犹冒以种壳之形,像艸木之始生。”

乙——《说文解字》云:“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

丙——《说文解字》云:“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

丁——《说文解字注》云:“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后来的词语“壮丁”、“男丁”以形容男性也是出自这个含义。

戊—— 在古汉语中,“戊”通“茂”,读音亦相同,后世才读做“武”音。由“茂”可知,“戊”寓意“万物皆茂盛”。

己——《说文解字》云:“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庚——《说文解字》云:“庚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庚、成实皃(mao,同貌)。”

辛——《说文解字》云:“秋时万物成而孰。”收割农作物需用刀具,农作物被割断,故有“辛痛”之说。

壬——《康熙字典》云:“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意味着阴气极致而阳气开始生。

癸——《说文解字》云:“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后天得之以有生,故曰天癸。”

2.十二地支

子——《说文解字》云:“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同孳)。”子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鼠。

丑——《说文解字》云:“十二月,万物动,用事。”丑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牛。

寅——《说文解字》云:“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寅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虎。

卯——《说文解字》云:“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卯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兔。

辰——《说文解字》云:“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辰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龙。

巳——《说文解字》云:“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巳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蛇。

午—— 午月为五月。此时阳极阴生,阴气开始上升,万物已盛大繁茂。午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马。

未——《说文解字》云:“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此即暧昧之说也。”未月为六月。未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羊。

申——《说文解字》云:“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申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猴。

酉——《说文解字》云:“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酉为八月,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鸡。

戌——《说文解字》云:“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戌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狗。

亥——《说文解字》云:“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亥对应于十二生肖中的猪。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亮点,其中之一是五行理论,这是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文化中没有的。古人将天干地支与五行理论结合,既给天干地支赋予了五行属性,又使得十天干相互之间以及十二地支相互之间形成了相生、相克(相冲)、相合以及比和的关系。将十天干的十个汉字之间以及十二地支的十二个汉字之间关联了起来。如果没有给天干地支赋予五行属性,它们只是二十二个汉字而已。关于天干地支的相生和相克关系将在“五行理论”中详细介绍。二、六十甲子

十个天干分阴阳,有五个阳天干和五个阴天干。

五个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五个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十二个地支也分阴阳,有六个阳地支和六个阴地支。

六个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六个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和地支经常需要组合起来使用。用阳天干与阳地支配对组合,阴天干与阴地支配对组合,构成了六十个干支组合,就是通常所说的六十甲子。这是因为六十个干支组合中的第一个是“甲子”,故称之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领域会用到六十甲子。六十甲子表(注: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应根据天干和地支各自的序号,偶序号分别对偶序号,奇序号对奇序号的规则排列,而不是全排列组合,所以只有六十个干支,不是一百二十个或更多的干支组合。)

关于六十甲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叫“六十甲子纳音”。古人给六十个天干地支的组合赋予了五行属性。这个知识在卜筮、命理学领域都会用到。但是,为什么古人给六十甲子的每两组干支赋予一个特定的五行属性,迄今为止没有人出来说过:“六十甲子纳音”是何人、何时发明的。至今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六十甲子纳音三、干支纪年

中国古代没有现在流行的西方公历,在古代纪年有两种方式:每位皇帝的年号和干支纪年。

1.先秦至汉初的各位皇帝还没有采用年号,从汉代开始,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首创年号。汉武帝的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等。汉武帝之后形成了年号制度,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清朝皇帝。而且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能不止一个年号。如果遇到“天降祥瑞”或朝廷遇到内忧外患等大事,有的皇帝会更改年号。有的皇帝所用年号甚至多达十几个。例如,唐高宗在位期间有十四个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是一人一个年号。而且在皇帝去世后,多以皇帝在位的年号作为他的称呼,他原来的帝位称呼反而被人遗忘。例如,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他本来的帝位叫做明成祖,由于他的年号是永乐,所以后世称他为永乐皇帝。又如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叫圣祖皇帝,由于他的年号是康熙,所以后世都称他为康熙皇帝,等等。每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年份通常以年号加年份的序号。例如,公历1622年是康熙登基后的第一年,于是称为康熙元年。他在1722年去世,则称为康熙六十一年。

2.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代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考古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说明在商朝时代已经开始使用干支来纪年、月、日。

被古人广泛接受的常用纪年方式是干支纪年,也就是用六十甲子纪年。每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第一年与第六十一年的干支是相同的。例如,1911年按照干支纪年是辛亥年,那一年发生推翻清皇朝的革命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六十年后,1971年又是下一个六十甲子中的辛亥年。在实际应用干支纪年时,不必具体去推算某一年的干支是什么,因为推算起来比较麻烦(下面会介绍推算每一年干支的详细方法),需要一定的基础。因此,只需要直接查阅万年历就能知道。这种纪年的方式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反正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即甲子)。四、干支纪月、二十四节气

所谓干支纪月,就是用天干地支作为符号来标记一年中的每一个月。一年中十二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其来源于古代的历法以及前面介绍的地支的含义:

正月的地支为寅,二月的地支为卯,三月的地支为辰,

四月的地支为巳,五月的地支为午,六月的地支为未,

七月的地支为申,八月的地支为酉,九月的地支为戌,

十月的地支为亥,十一月的地支为子,十二月的地支为丑。

在卜筮和命理学中,将每个月所值的地支称为:“月建”或“月令”。

特别要注意的是,采用干支纪月时,每一个月的起点不是该月的初一,而是二十四个节气中对应的“节”。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分为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合起来称为二十四节气。十二个“节”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气”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在命理学的许多领域中大都需要采用节气作为每一年和每一月的起点。其中,立春是每一年的起点,而不是将正月初一作为起点。同样,每一个月的起点不是该月的初一,而是对应的“节”。

附注:介绍了在命理学中每一年的起点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之后,顺便纠正一个民俗说法中的误区。如果遇到春节(正月初一)在公历2月5日之后的年份,也就是立春在大年初一之前,于是民间有一种说法,这一年中没有立春,所以这个年份内不适合结婚。有许多人信了这种说法,会赶在大年初一之前结婚办喜事。其实这种说法是认识上的误区。持这种说法的人显然是相信命理学的,那么就应该明白每一年的起点是立春,所以每个年份不可能没有立春。在逻辑上,也可以用反证法推翻这种说法。世界上每年结婚的人数至少也是百万数量级的,难道这几百万对新人因为在所谓没有立春的年份结婚,所以都会运程不好吗?

十二个月与二十四个节气的对应关系如下:

节 气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推算每一个月的天干需要用到该年的年天干。推算的规则叫做《五虎遁月诀》:《五虎遁月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土,

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歌诀中的天干是指年天干。为方便使用,列表如下:按年天干查月干支表

本书为了完整论述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下面给出了如何根据公历年份的数字推算该年份干支的方法。

1.推算时,天干的编码为: 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 癸(3) 。

若公元后某年份的个位数是“7”,则该年份的天干是“丁”;若公元后某年份的个位数是“0”,则该年份的天干是“庚”;若公元后某年份的个位数是“2”,则该年份的天干是“壬”;依次类推。例如,1947年的个位数为“7”,所以1947年的天干是“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