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4—2016(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6:01:22

点击下载

作者:杨希洁,冯雅静,彭霞光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4—2016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4—2016试读:

前言

2014年在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很可能成为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颁布了教育部等七部委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这份文件对近几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首先,它确定了全面推行融合教育为特殊教育发展方向。在此之前,我国各级政府尽管一直在推广随班就读,但是从未有文件如此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随后,教育部在2016年颁布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这份文件有效地指导了各地普通学校规范建设资源教室,从而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为我国开展融合教育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改革事项。2017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版)》提出,“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从法律层面保障了以推进融合教育实践、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改革方向。

其次,它缩小了特殊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特殊教育要发展,离不开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其中尤以生均经费和教师待遇为要。在2014年之前,虽然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所获得的生均经费一直高于普通学生的生均经费,但是各地在执行这项政策时标准有所不同,比如广州按普通学校生均经费的10倍拨付特教学校生均经费,陕西则按普通学校生均经费的1.75倍拨付特教学校生均经费,地区差异非常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生均经费标准每年6000元,这基本是普通学校生均经费的6倍。文件颁布后,很多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特教学校学生的生活待遇和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到2016年,全国各地基本落实了这一标准,满足了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此外,有不少地方积极执行了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学生的生均经费和特教学校学生一样的标准,在北京、上海、四川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以残疾学生为对象,而不是以特教学校为对象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在特教教师待遇方面,我国主要以“特殊教育津贴”的形式优待教师。《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这一政策,不仅全面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教津贴,不少地方政府还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情况提高了津贴额度,并且为送教上门、康复治疗的人员提供津贴或补贴,在绩效工资中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量进行了考量。

最后,它引导特殊教育从“扩量”向“提质”转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特殊教育重点工作主要是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人数稳步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特殊教育质量的关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基于这一发展需求,针对特教学校教育水平不均衡、教育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破解方案,即“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2014年以后,教育部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三类学校的课程方案和教材进行研讨和审核。在本报告付梓之际,我国已经出版了部分学科部分学段的教材。课程标准的制订,以及统一教材的出版,推动了特殊教育基础比较落后地区以及新建特教学校地区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4—2016)》实际上是《中国特殊(1)教育发展报告2012》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3》的延续,主要分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颁布之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报告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以2013年的数据为基线,分析2014年到2016年之间我国特殊教育在学校建设、学生就学、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问题。第三章对各地在开展随班就读、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等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着力于比较我国与部分国家在开展融合教育、特殊教育信息化和送教上门(在家教育)方面的差异。第五章则全面分析了2014年之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本书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所级部门项目《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7)》(课题批准号:GYH2016021)的研究成果。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丛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丛书,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丛书。由于年鉴通常滞后出版,本书尽管是在2018年秋季交付出版社,但是截至交稿之日,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指标尚未公布2017年的数据,有些涉及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指标甚至只公布了2015年的数据,因此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数据只能表明2014年到2016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这也是本书的书名定为《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4—2016)》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考虑到在2017年以及2018年前半年,我国特殊教育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版)》的颁布、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本书进行相应介绍,因此在第三章和第五章,在结合第一章和第二章基本情况的分析基础上,也对这些特教大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另外还需要说明两点:一是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涉及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二是有些指标的加总数据,在不同的图表中会出现微小的差异,这主要是根据年鉴不同统计方式的原始数据计算,加上图表四舍五入显示时数字的变化,造成部分数据有微小的差异。

本书第一章和第四章由冯雅静撰写,第二章由彭霞光撰写,第三章和第五章由杨希洁撰写。全书由吴扬、冯雅静、杨希洁进行统稿。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特教工作者的帮助,特别是孙颖、夏峰、彭燕、张永红、谭蕾、张玉红、刘德华、蔡景灿、许海英、吴淑英、邱举标、陈楚卿、李汀、韩萍、洪佳琳、陈正红、陈琦超等老师的支持。此外,华夏出版社刘娲编辑和薛永洁编辑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努力。我们希望在众人的努力下,本书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为读者展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颁布之后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并为相关特教工作者提供未来发展思路。

(1)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2》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3》由彭霞光等著,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出版。第一章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状况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一期计划》),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提高普及水平、加强条件保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大任务。随后,全国31个省(区、市)为落实《一期计划》的目标,切实落实各项要求,都先后制订、出台了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各级政府和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创了特殊教育崭新发展事态。

本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2013—2016年全国残疾儿童少年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从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模、教师情况、经费情况三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一期计划》的实施效果。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相关统计。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考察2013—2016年全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数据来源于《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由于截至发稿之日《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7》还未正式出版,因此除已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外,其余指标均只分析2013—2015年的情况。此外,由于《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中高等教育方面的指标相对较少,本部分适当结合有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展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一、残疾儿童少年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一)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模

2013年至2016年,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及相关政策的颁布,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数量均显著增加,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逐渐提升了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服务的能力。2016年,我国已有特殊教育学校2080所,在校残疾学生人数已达到49.17万人,超过一半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就读。除传统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及智力残疾儿童以外,包括多重残疾、孤独症等在内的“其他残疾”类型儿童占比逐渐增加,残疾在校生的类型也逐渐多样。

1.在校残疾学生人数快速上升,类型逐渐多样(1)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

2013年至2016年,全国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人数大幅度稳步增加,2013年至2016年共增加了12.36万人,增幅达到33.6%。此外,这三年的单年增幅分别为7.3%、12.0%、11.2%,后两年的增幅明显高于第一年,说明随着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大力支持,尤其是2014年初《一期计划》的颁布,加上国家大量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动随班就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少年得到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规模显著扩大(见图1-1)。(2)在校残疾学生中智力残疾占一半以上,其他类型残疾学生逐渐增加

在校残疾学生的类型方面,智力残疾学生最多,一直保持在一半以上,且存在缓慢增长的趋势,从2013年的50.3%增长至2016年的53.0%;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学生的绝对数量虽然增长但占比逐年降低,2013年到2016年分别下降了5.9和3.6个百分点;而其他残疾学生绝对数量和占比均明显增加,2016年占比已经超过五分之一(见图1-2),说明我国在校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型逐渐多样化,更多残疾类型的残疾儿童获得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图1-1 2013—2016年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数量图1-2 2013—2016年各类残疾在校生数量及占比(3)小学阶段在校生数量最多且逐年增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量稀少

在校残疾儿童少年中,小学阶段人数最多,且增幅最大,从2013年的25.91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35.82万人,增幅达到38.2%;2016年初中阶段的残疾学生人数为12.35万人,比2013年增加2.45万人,增幅将近25%。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6年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在校生的增幅均高于2013—2014年。以小学阶段为例,2013—2016年间每年在校生数量依次增加了2.4万人、3.62万人、3.89万人;同时,2014年在校初中生数量仅比2013年增加0.29万人,而2015年、2016年则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万人以上。这充分说明《一期计划》颁布以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入学机会显著增加。

但是,高中阶段的残疾学生数量一直最少,2013—2016年均维持在1万人左右,没有明显的增加。这充分说明尽管残疾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能够接受高中教育的残疾学生仍然较少,其人数不足初中阶段学生数量的十分之一,即超过90%的残疾学生在义务教育之后难以获得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见图1-3)。(4)在校残疾学生数量随年级的上升而减少

在校残疾学生的年级分布方面,学生数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小升初和初中升高中的转折点,学生数骤减。2016年,六年级升初一学生数减少1.2万人,初三初四升高一减少3.71万人,充分说明年级越高,能够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越少,即使是在初一至初三这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也明显低于小学,高中阶段教育的覆盖率则更加有待提升(见图1-4)。(5)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数量和占比逐年增加

2013—2016年,我国在校残疾儿童少年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数量和占比均有所增加,数量由2013年的18.77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26.75万人,占比也由2013年的51.0%上升至2016年的54.4%;同样,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共增加了4.37万人,但占比却下降了3.2%;在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数量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2015年有微弱下降,2016年又回升至2013年的水平,共有3300人,占所有在校残疾儿童少年的0.7%(见图1-5)。由此可见,我国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为主体的安置方式布局较为稳定,三种形式共同努力为更多残疾儿童少年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图1-3 2013—2016年不同学段在校残疾学生数量(6)其他残疾类学生随班就读比例最高,听力残疾最低

2016年,在所有残疾类型中,随班就读比例最高的是“其他残疾”类,即除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及智力残疾之外的残疾类型,包括肢体残疾、孤独症、言语残疾等,共有将近96%的其他残疾类学生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次为视力残疾,其中76%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另外24%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其后是智力残疾,随班就读比例为44.1%,还有1.1%在附设特教班就读;随班就读比例最低的是听力残疾学生,仅为31.6%(见图1-6)。图1-4 2013—2016年在校残疾儿童少年的年级分布图1-5 2013—2016年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安置方式的分布情况图1-6 2016年不同残疾类型学生的安置方式① 附设特教班视力残疾学生为19人,听力残疾学生为154人,智力残疾学生为2872人,其他残疾学生为272人。

2.特殊教育学校数量稳步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1)盲校和聋校数量逐年减少,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增加迅速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2013—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1933所增加至2016年的2080所。就学校类型来看,盲校、聋校的数量和占比均逐年减少,盲校每年减少1所,聋校三年内共减少了21所;培智学校数量虽然增加了36所,但在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加,且2014—2016年一直保持在22.3%;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三年来共增加了135所,占比也由2013年的53.1%提高到55.9%,说明近年来增加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见表1-1)。此外,随着孤独症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我国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专门的孤独症学校,包括2005年成立的广州市康纳学校,以及2012年7月19日成立的福州市星语学校,均为公立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表1-1 2014—2016年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及占比(2)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13—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不但数量增加,办学条件也显著改善。

在总占地面积方面,从2013年的1668万平方米增加至2016年的1970万平方米,增加了16.7%;此外,校舍面积、教室面积以及专用教室面积等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在危房面积方面,2015年比2013年减少了3.2万平方米,大量危房被改建、修缮,但2016年危房面积又有小幅度增加,为6.7万平方米(见图1-7)。图1-7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总占地面积、校舍、教室、专用教室及危房面积

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面积均逐年增加,增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且2014年比2013年的增量均高于2015年和2016年(见图1-8)。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校舍面积比2013年增加了2.31平方米,但2014年到2016年又逐年减少,由2014年的44.18平方米降至2016年的41.82平方米,回到了与2013年相近的水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也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最高为2015年的23.68平方米,2016年降至21.58平方米,低于2013年的水平,这与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有直接关系(见图1-9)。图1-8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面积图1-9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校舍面积及生均运动场地面积

同样地,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图书总量逐年增加,2016年共有图书889万册,比2013年增加了152万册,增幅达到20.6%;2014年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图书册数比2013年增加1册左右,但2014年之后却逐年减少,降低至2016年的39.95册(见图1-10、图1-11)。图1-10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图书册数图1-11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图书册数

在数字资源方面,2013—2015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字资源(1)总量显著增加,增量达到20.3万GB,增幅达到54.4%。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数字资源量同样逐年增加,由2.1GB增加至2.84GB,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见图1-12、图1-13)。

201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数据库9627个,校均4.63个;电子图书2058.5万册,生均93.18册;音视频47.5万小时,生均2.15小(2)时(见表1-2)。图1-12 2013—2015年特殊教育学校数字资源总量图1-13 2013—2015年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数字资源量表1-2 201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数字资源量(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情况

整体来看,2013年至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教师数量规模稳步扩大,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专任教师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也明显增加,专业化水平得到了(3)大力提升。201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人数超过6万,其中专任教师达到5.3万,为残疾学生的受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

1.专任教师的增量大于教职工总数的增量

2013年至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总数均稳步增长。教职工总数由2013年的55096人增加至2016年的62468人,增加了7372人,增幅达到13.4%;同时,2016年共有专任教师53213人,比2013年增加了7560人,增加的人数高于教职工总数增加的人数,增幅高达16.6%。这说明近几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职工队伍中专任教师数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见图1-14)。图1-14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数量

2.专任教师占比缓慢增加

2013年至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行政、教辅及工勤人员数量和占比均逐渐下降,尤其是2014年,比2013年下降了208人,2016年为9255人,占所有教职工总数的14.8%。相应地,专任教师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在教职工总数中的占比也缓慢增加,由2013年的82.9%增加至2016年的85.2%,共增加了2.3%,说明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专任教师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占比日益提高(见图1-15)。图1-15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和行政、教辅、工勤人员数量和占比

3.高学历的专任教师大幅增加,本科学历特殊教育教师超过六成

2013年至2016年间,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在数量和占比上均大幅增加,且增量最大。截至2016年,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在所有专任教师中占62.74%,比2013年增加了7.83%,是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也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6年比2013年增加了382名,增加了54.3%,在所有专任教师中的占比达到2.04%,比2013年增加了0.5%。此外,专科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数量和占比均逐年下降,到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队伍中几乎没有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专科和高中学历的教师共占35%左右(见图1-16、图1-17)。

4.中学高级和未评职称教师占比逐年增加

在职称方面,2013—2016年,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人数最多且缓慢增加,三年来分别增加了2265人和1314人,但小学高级教师的占比却由2013年的50.14%降至2016年的47.27%,小学一级教师的占比也由2013年的29.38%降至27.68%。而中学高级和未评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虽然不多,但增加比例较大,中学高级教师由2013年的4013名增加至2016年的5777名,增加了44.00%,在所有教师中的占比达到10.86%,比2013年高2.07%;未评职称的教师也由2013年的3769名增加至2016年的5387名,增幅达到了43.00%,在所有教师中的占比为10.12%,比2013年增加了1.86%。此外,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缓慢增加,但占比变化不大。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中高职称的教师占比逐渐增加,且由于大量新教师的加入,未评职称的教师数量和占比也有明显的提升(见图1-18、图1-19)。图1-16 2013—2016年不同学历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图1-17 2013—2016年不同学历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占比

5.专任教师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在2015—2016年增幅最大

专任教师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3年至2016年间,这一比例逐年稳步提升,由2013年的61.0%提升至2016年的69.0%,上升了8.0%,其中仅2015—2016年就上升了4%。说明随着近几年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大力开展,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和比例均有较大提高,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见图1-20)。图1-18 2013—2016年不同职称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图1-19 2013—2016年不同职称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占比(1)专任教师学历越高,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越高

在不同学历的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最高,且在2013—2016年间大体上逐年增加,在2016年均超过了70%,分别有76.5%的研究生学历教师和71.8%的本科学历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其次是专科学历,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例由2013年的58.3%提升至2016年的64.4%,且最大提升幅度发生在2014—2015年,上升了7.5%。高中学历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也逐步上升,自2015年开始超过了一半。最后,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2016年降为13.0%,但由于高中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数量极少,因此该比例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见图1-21)。图1-20 2013—2016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占比图1-21 2013—2016年不同学历专任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相关培训的占比(2)小学三级教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最高,中学高级最低

在不同职称的专任教师中,小学三级教师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最高,虽然在2015年出现了小幅度下降,降至77.2%,但2016年又回升至79.5%,远高于其他学历水平的教师。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和未评职称的教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大体相当,均在64%到74%之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未评职称的教师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近三年来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由71.3%降至68.7%。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这两类职称水平最高的教师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反而较低,但2013—2016年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分别上涨了10.1%和8.6%,上涨幅度在所有职称水平的教师中最大(见图1-22)。图1-22 2013—2016年不同职称专任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相关培训的占比

6.减少的专任教师比例有所降低

从变动的专任教师数量占上一年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来看,增加的教师比例四年来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10%左右,2015年有微弱降低,但2016年又回升至10.64%;减少的教师比例表现出一定的降低趋势,2013年减少的专任教师占上一年专任教师总数的6.07%,2016年为4.92%,说明特殊教育教师流失的比例逐渐降低(见图1-23)。图1-23 2013—2016年增加和减少的专任教师数量占上一年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7.录用毕业生数量和占比均逐年增加

2013—2016年间增加的专任教师中,占比最多的是“调入”,一直保持在2000人以上,但占当年所有增加教师人数的比例却逐年缓慢减少,由2013年的50.4%减少至2016年的46.8%。此外,校内调整增加的教师占比也逐年减少,到2016年不足10%。相应地,录用毕业生的人数从2013年的1381人上升至2016年的2014人,增加了45.8%,占比也提升了7.6%,说明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增加的途径中,录用毕业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通过其他方式增加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少且占比表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2016年仅为5.9%(见图1-24)。

此外,在录用的毕业生中,师范生所占的比例并没有表现出稳定的变化趋势,2014年小幅度下降,2015年为近年来最高的80.6%,但2016年又降至71.2%(见图1-25)。图1-24 2013—2016年不同方式增加的专任教师数量及占比图1-25 2013—2016年录用的毕业生中师范生的占比

在减少的专任教师中,占比最大的是调出,且从2013年到2016年增加了11.6%,到2016年,减少的专任教师中有将近一半是调出的。其次是自然减员,2014年占比最高,达到32.0%,后逐年降低至2016年的24.6%。通过校内调整减少和其他方式减少的专任教师数量和占比大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降低趋势,2016年共占26.8%。整体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减少以调出和自然减员为主,且调出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见图1-26)。图1-26 2013—2016年不同方式减少的专任教师数量及占比(三)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情况(4)

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收入来源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收入等。由于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因此本章主要对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收入、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经费收入及特殊教育学校事业性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进行分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4》的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支出包括事业性经费支出(包括个人部分支出和公用部分支出两部分)和基本建设支出,但2015年以后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将事业性经费支出项目删除,直接将个人部分支出、公用部分支出与基本建设支出同级列出,即2015年以后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支出包括个人部分支出、公用部分支出与基本建设支出三个部分,事业性经费支出是个人部分支出与公用部分费用支出数据之和。为实现数据分析的连续性,本部分分析中仍保留“事业性经费支出”这一类别。

整体来看,2013年至2016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收入大幅增加,且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逐渐提升,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占比越来越大,说明我国特殊教育的公益性逐渐增强,国家的财政性投入几乎是特殊教育学校收入的全部来源。在支出方面,特殊教育学校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占比逐年减少,更多的经费被用于事业性经费支出的个人部分及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体现了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关注。

1.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逐渐增加(1)经费收入大幅增加,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逐渐扩大

2013—201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收入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91.99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28.02亿元,共增加了36.03亿,其中18.19亿发生在2014—2015年。所有经费收入中,财政性经费的数额和占比同样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97%左右增加到2016年的98.2%左右,说明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越来越高。相比之下,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数额和占比均呈现出降低趋势。2016年,特殊教育中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为0,社会捐赠占0.20%,事业收入占0.28%,其他收入占1.34%(见表1-3)。表1-3 2013—2016年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额及各类投入占比 单位:金额(亿元)、占比(%)(2)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占比越来越大

2013—2016年,特殊教育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额及占比均逐年大幅度增加。其中公共财政预算经费的数额三年来增加了将近50亿元,增幅达到66.9%,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占比也从2013年的83.8%增加至2016年的99.3%,说明截至2016年底,我国特殊教育的财政性经费中几乎全部都是公共财政预算经费(见图1-27)。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