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情绪赶出团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21:17:01

点击下载

作者:林克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垃圾情绪赶出团队

把垃圾情绪赶出团队试读:

别让“垃圾情绪”毁了团队!

职场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点小事,不用这么认真吧?”“挣多少钱干多少事儿,这又不是我的责任!”“要做这个吗?老板没有交代啊。”“这事儿不怨我,我已经尽力了。”“我不想做A项目,我喜欢做B项目。”

……

相信这样的员工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甚至很快会被新人代替,因为他们不是来工作的,而是来公司“作”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放在职场上也同样适用——no zuo no die!

人是感情动物,难免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在这个团队至上、合作为王的时代,员工情绪的好坏会对团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消极怠工,拈轻怕重,无责任感,互相扯皮,结小圈子,重度拖延,私人感情……这些“负能量”多见于大小公司和大多数团队,这些“垃圾情绪”也是致使团队战斗力差、凝聚力不足的罪魁祸首。

管人就是管情绪,带团队就是带状态。如何带出一个兼具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对于当下管理者而言,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团队,大多都有以下共同点:一个卓越的领袖,一套钢铁般的制度,合理又诱人的激励,分工明确的人员配置,说一不二的服从,贯彻到底的执行……团队,不只是把能人聚集到一起,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群人形成一股合力,如果劲儿不能往一处使,结果只会互相掣肘,整个团队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情绪管理是团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团队成员是否有激情,是否有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贯彻执行命令,这些都与员工的情绪息息相关。好的情绪可以让一个资质平庸的人超常发挥,甚至创造奇迹般的业绩;而坏的情绪会让一个精英干将马前失蹄,功败垂成。

带团队就是带士气,情绪激励有时会比金钱激励、晋升激励更为有效。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及时化解团队中的不良情绪,让团队始终保持轻松,保持灵动,最重要的是,保持激情。

这本书为带领团队的管理者支招,同时也向团队中的执行者建言。员工的性格决定团队的气质,而员工的情绪则决定着团队的状态。如果有一些垃圾情绪的存在,那么即便是人才济济的团队,也会很快被这些情绪搞得矛盾百出,效率全无。

时刻警惕“负能量”的侵袭,及时清理负面情绪,让垃圾情绪滚出团队,让你的团队随时保持最佳状态,只要需要,就可以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第一章 “这点小事,不用这么认真吧?”

做好一件小事并不困难,但能够坚持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非因为他们在做多么伟大的事,而在于他们不因为自己所做的是小事儿有所倦怠。

大事不常有,小事见功底

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描述他成功的秘诀时,只说了5个字:成功在细节。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某些小小的不经意,错失了成功的机会。而那些重视细节,并能抓住细节的人,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作为一位世界闻名的建筑设计师,格鲁克在著名的圣安东尼奥宾馆的建筑设计中,对宾馆里里外外每条水流的流向、水流的大小、弯曲程度都有精确的规划,对每块石头的重量、体积的选择以及石头的形状与所放之处是否相适应等都有周详的安排,对宾馆中不同类型鲜花的数量、摆放位置,鲜花的颜色要随季节、天气的变化适时调整等都有明确的说明,可谓用心良苦、独具匠心。

然而,在建筑施工的时候,由于格鲁克没有当场监督,工人们对这些细节毫不在乎,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细节方能体现出建筑大师的独到之处。

他们随意“创新”,改变水流的线路和大小,搬运石头时不分轻重,在不经意中调整了石头的重量甚至形状,石头的摆放位置也比较随意。

当看到自己的精心设计被无端演化成这个样子,格鲁克痛心疾首。圣安东尼奥宾馆建筑的失败不能归咎于格鲁克,而应归因于落实中对细节的忽视。

正如密斯所言:“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也可打败一个宏伟的规划。”可见,细节的作用是巨大的。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没有多大联系的一些细节却往往决定着整个事件的成败。

本田汽车公司董事长福井威夫曾说:本田汽车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技术工人对一根绳索不高不矮、不偏不倚、没有任何偏差的摆放和操作。

国内一家大型乳品企业老总谈起他们在某市的推广活动时也曾说:“我们的推广非常注重实效,不说别的,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辆崭新的送奶车,醒目的品牌标志和统一的车型颜色,本身就是流动的广告,而且我要求,即使没有送奶任务也要在街上开着转,这是极好的宣传方式,销售量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可是慢慢地,这个城市里原来很多喝这个牌子牛奶的人,后来坚决不喝了。原来,这些送奶车在被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忽略了维护清洗,车身上满是污泥,甚至有些车厢已经明显破损,仍然每天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人们受到这种不良的视觉刺激,自然不会再去购买这个品牌的奶了。对送奶车卫生这一细节问题的忽视,导致了整个营销计划的失败。

企业的经营成败,就是细节的成败。细节体现品位,细节彰显差异,细节决定着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观察细节,不能忽视一些你认为不重要的事,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而你的成败,往往就由这些毫不起眼的事情决定。

日本家乐外贸公司的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与她们公司有重大业务往来的是一家瑞士公司。为了清楚地了解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瑞士公司的总代理需要经常往来于东京和他们的投资地神户,而订购车票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位小姐的工作内容之一。但令那位瑞士总代理奇怪的是:他坐车去神户时,他的座位总是在右边,而当他返回东京时,座位却都在左边,而且每一次都是这样。

一次,他终于忍不住问了这位小姐。小姐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外国的客人来到日本肯定都喜欢见到富士山那雄浑伟岸的身姿,所以我就给您做了这样的安排。这样您便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见到富士山了。”

瑞士总代理听到这样的话备受感动,他认为这家日本公司的员工能够细致入微的连这样的小事都能够想到,与他们合作自然是毫无差错了。于是他决定,给这家公司增加300万元的贸易额。

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在细节上下大力气,也许就能得到别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工作中你便能轻松获胜。“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说的是细小事物的巨大力量,但许多员工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很少关注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对于一个想要出类拔萃的员工来说,确实不可小觑任何一个细节。

细节能带来成功,同时也能导致失败。细节就好比是精密仪器上的一个细微的零部件,虽然只是一个细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却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个“零部件”出错,那就意味着全盘皆输。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途中,着陆前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美国宇航局负责航天飞机计划的官员罗恩·迪特莫尔被迫辞职。

事后经调查得知,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伦比亚”号表面覆盖着2万余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摄氏度的高温,以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壳被高温所融化。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碎片击中了飞机左翼前部的隔热系统,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机记录了这一过程。

众所周知,航天飞机的整体性能等很多技术标准都是世界一流的,但就因为一块小小的脱落的隔热瓦就毁灭了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7个宝贵的生命。

细节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企业实力的体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细节里隐藏着机会,细节中凝聚着效率,细节上体现了利益,细节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其实,成功有时候很简单,它往往就在一瞬间,而需要的只是你对细节的关注。

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小鹰对老鹰说:“妈妈,总有一天,我要做一件令世人惊讶的事。”“什么事?”“飞遍全球,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这太好了!不过你必须学习和掌握各种飞行技术,这些技术能让你飞得更远、更久。”

小鹰苦练飞行技术,专心致志,其余的事一概不闻不问。

几天过后,老鹰对小鹰说:“咱们一起觅食吧!”

小鹰不耐烦地说:“妈妈,您去吧,我没有工夫干这种没有价值的事!”

老鹰吃惊地问:“这是什么话?”“您让我集中精力进行飞行训练,为什么又用这些毫无意义的小事来分我的心呢?”

母亲循循善诱地说:“飞行训练应该包括寻找食物,否则,起飞的第一天就要挨饿,第二天就无力升空,第三天就会饿死。”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却是实现你的凌云之志的入口。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多做准备。慎重考虑10件小事,或许只有一件能派上用场,但如果不去想其他9件,它们也有可能成为你成功路上的障碍。

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中常常有许多简单、繁琐的小事。大量的工作也都是这些繁琐的小事的重复。面对这些小事,有的人会显得不屑一顾,他们会说:“这些事人人都会做,也人人都能做!”

是的,做好一件小事并不困难,但能够坚持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非因为他们在做多么伟大的事,而在于他们不因为自己所做的是小事儿有所倦怠。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伟大的成就来自小事的积累,一切的成功者都是从小事做起,无数的小事就能改变生活。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有一次,加藤为了赶去上班,刷牙时急急忙忙,没想到把牙龈刷出了血。到公司之后,加藤和几个要好的伙伴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把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后来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牙刷毛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把它改成圆形的,伤及牙龈的棱角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他们开始着手改进牙刷毛的形状。

经过实验取得成效后,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领导亲自体验之后,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就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销量直线上升,最后占据了全国同类产品40%的销售市场。加藤也由普通职员晋升为了科长。十几年后,加滕凭借着“在小事中找机会”这一最突出的个人优点,成功晋升为了狮毛牙刷公司董事长。

对待小事的处理方式通常也反映出一个人工作的态度。是积极面对,脚踏实地,无论什么工作都尽心尽力完成;还是整日空想成功,却不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小事开始并坚持下来,凭着坚韧的品质,打好自己的基础。小的事情往往能成为大事情的基础,所以只有持之以恒,用一种坚忍不拔的态度把小事情做好,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小事,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可以被忽略。一个人只有把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才能练就用细节功夫衍变出来的绝招,才能以精湛的专业技能赢取成功。

点滴的小事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机遇,不要因为它仅仅是一件小事而不去做。要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在点滴之上积累起来的。

搞定“百密一疏”,团队就无懈可击

古往今来,疏忽往往是人们从不会注意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会经常出现因疏忽而犯下的错误,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南美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北美的得克萨斯州几天后就会引起一扬龙卷风。人在职场中更要格外注意,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不专心,很可能导致出现大的错误,很可能导致一个组织机构的迅速衰亡。“环大西洋”号海轮隶属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这是一条性能非常先进的船,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它在一次海难中沉没,21名船员全部遇难。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在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摩氏码,救援人员望着平静的海面,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

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瓶,瓶里有一张纸条,用21种笔迹记载着从水手、大副、二副、管轮、电工、厨师、医生到船长等21人的留言:有的写的是私自出去买了一个台灯;有的写着发现消防探头误报警就拆掉了但没有及时更校;有的写的是发现救生阀施放器有问题就把救生阀绑了起来;有的写着例行检查不到位;还有的写的是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纸条的最后是船长麦凯姆写的话:发现火灾时,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来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点错误,但却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看完这张纸条,救援人员谁也没说话,海面上死一般的寂静,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事故的过程。“环大西洋”号沉没已久,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表面上看起来是航海过程中的正常失误,却深刻地警示着人们——本可以避免的隐患,却因为大家的疏忽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虽然表面上看似是偶然因素在起作用,但实际上,还是我们在事前的准备不够充分,特别是一些环节复杂、工作量大的项目上,很多细小的地方还存在着隐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隐患,降低事故概率。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疏忽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多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细节中才能发现问题。比如,战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流血牺牲,甚至整个战局的改变。

要避免疏忽,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去体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把工作细化,也是一种创新

成功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就在于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到的,做别人所不能做到的。以小事为突破口,在细节处下工夫,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做足了文章,你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上司交代两位秘书同时去买车票,一位将车票买来,就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而且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却将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座位号及启程、到达时刻。可见,后一位秘书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是注意了几个细节处,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使人省事不少。因此,她受老板青睐也是理所应当。

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在细节上下大力气,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也许你就能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职场中你便能轻松获胜。

创新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创新,就是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在细节中创新,就要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改变思维定势,最终将你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廖基程就是一个在细节中求创新的人。廖基程在工厂劳动时经常看到,由于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为了防止零件生锈,工人们都必须戴手套进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须套得很紧,手指头才能灵活自如,这样一来,戴上、脱下相当麻烦不说,手套还很容易被弄坏。

为此,他常想,难道只能戴这样的手套吗?能不能改进一下?

有一天,他在帮妹妹制作纸张手工艺品时,手指上沾满了糨糊。糨糊快干的时候,变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他当时就想:“真像个指头套,要是厂里的橡皮手套也这样方便就好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来,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头脑里突然想到:可以设法制成糨糊一样的液体,手往这种液体里一放,一双又柔又软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时,手往另一种液体里一浸,手套便消失了,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

他将自己的这一大胆想法向公司做了汇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把廖基程也从生产车间调到了这个研究小组。经过大家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液体手套”。使用这种手套只需将手浸入一种化学药液中,手就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双手套,而且非常柔软舒适,还有弹性。不需要时,把手放进水里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廖基程在细节中求创新的行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就要求你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也许某个不经意的举动,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使你灵光一现,你便会有所突破并进而改变了你的命运。

在工作中,许多员工抱着坚守岗位的态度,一切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妥即可,除此无他。

员工的发展得益于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老板总是青睐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而那些不懂创新、死守一隅的员工,是不可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

纵观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员工,他们一般都不是从常规去考虑问题,而是从创新的角度去思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两个推销员去非洲推销皮鞋,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向来都赤着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此景立刻失望起来,并即刻打道回府。而另一个推销员却惊喜万分:“这些人没有鞋穿,一定大有市场啊!”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发了大财成功归来。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消费人群,一个人因循守旧,不战而败;另一个人敢于创新,大获全胜,这就是创新与守旧的天壤之别。

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这种创造性的眼光,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接受其他领域中的优秀思想。当你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时,创新的智慧常会让你得出独到的见解,再加上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必然令老板大为信服。

作为一名员工,当你把正确的创新意识注入自己的工作中时,想别人所不能想到的,做别人所未能做到的,你就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能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当一切顺利,就该提高警惕

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辩证的,困难与问题固然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但是,遭遇困难和问题,不仅是人生的必然,而且,它们对我们的成长、发展、创造,都有积极意义。不要力图“没有问题”,因为,当你感到没有问题时,可能恰恰是你出问题的时候。

在餐厅的角落里,有一个企业家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道:“您一定有什么困难,不妨说出来,我帮帮您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助我。”

这位热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清楚他究竟要做些什么。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外,两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有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可以前进。

不要力图“没有问题”,因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恰恰是“没有问题”。“人人都想真理站到自己这边来,就是不想自己站到真理那边去。”

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时的成绩非常优秀,毕业后到一家大型企业去应聘。人事部对他的资料和面试表现十分满意,当即打电话叫财务经理对他进行面试,他在财务经理面前的表现同样十分出色,于是,立即被正式录用了,分配到财务部工作。由于部门里只有他一个名牌大学生,大家对他很尊敬,但他却因此产生了骄傲情绪,任何时候都是“我很能干、没有问题”的派头。财务经理提醒了他几次,他却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不久,财务经理交给他一份工作,让他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个工作很简单,就是将数字转抄一下而已,他仅用了两天就将1500张凭证抄完了。但他很不满意,认为财务经理是大材小用了,言语之间颇有埋怨的意思。但是,到第二周核对总账时,他竟惊奇地发现自己对不上账。他反复核查了多遍,就是与总账对不上。于是,他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财务经理自己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要他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账目,但他却说:“这么简单的工作,我绝对没有问题。”

于是,财务经理亲自来复核。结果不到10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他在一个数字后面多加了个“0”,这一来,二者之间相差近10倍!财务经理没有给他机会,而是征求人事部同意,将他辞退了。临行时,财务经理与他谈了一次心:“小伙子,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是名牌大学毕业,有点傲气,这可以理解。希望你从此不要盲目地说‘没有问题’,凡事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或不够!”

因为一个小小的数字错误,就将一份好好的工作丢失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点冤,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冤。在这个越来越讲究职业操守的时代,以这种“没有问题”来敷衍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不受到欢迎。许多大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没有问题”造成的,有时甚至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拿破仑说:“最危险的瞬间往往发生在成功的瞬间。”每个大的失败,前面总有一个几乎同样大小的成功。无数事实证明:成功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从而造出巨大的危机。

日本八佰伴公司的负责人和田一夫在半个世纪中将一家乡下蔬菜店建设成为在全世界拥有400家百货店和超市、年销售额突破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旗下多家公司的股票在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上市,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被称为“世界的和田”。

1990年,和田一夫将八佰伴集团总部移到香港,后又移到上海。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他盲目地骄傲和自信,做出不谨慎地判断,盲目扩张。1997年,八佰伴集团的核心公司——日本八佰伴公司出现经营危机,负债1600亿日元,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和田一夫一贫如洗,不得不租屋而居。

1998年,年过70的和田一夫设立了一家经营顾问公司,决心将自己的经营教训传授给年轻的经营者们。他谈得最深的一个教训就是:“我在经营企业时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去克服,但在事业成功时却会骄傲自满,造成判断失误。因此看来,事业取得最大成功时风险也最大。失败是人生的财富,成功是最大的危机。”

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过于盲目自信而栽了跟头,他们总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此时他们的脑袋中,只有一句话——“没有问题!”

我们不能祈求在自己成功或辉煌之后就没有问题,更不能祈求生活中没有问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遭遇问题、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更不要害怕问题,不要害怕困难,因为,遭遇问题和困难是成长的契机。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洞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打造我们的自信。

兔子的启示

兔子跑得飞快,乌龟则是兔子所戏称的“全世界跑得最慢的动物。”

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它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摇着耳朵直蹦,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乌龟,乌龟,爬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傍晚还在门口。”

乌龟生气了,说:“兔子,你别那么神气,咱们就来赛跑。”“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咱们现在就开始比赛跑步。”

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山脚下的那棵大树下。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心想:乌龟敢跟我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先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不一会就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它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它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在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它知道兔子跑得比它快,只有坚持爬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它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了,十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它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这下兔子急了,急忙赶上去,可是已经晚了,乌龟胜利了。

这则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不知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跑得慢的乌龟在这次比赛中反而赢了呢?

乌龟和兔子就智力而言,是自然界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动物,在一般人眼里,乌龟蠢笨无比,兔子聪明无比,人人都想做聪明的兔子,谁也不想被人比作呆笨的乌龟。但是,有时候,“龟兔赛跑,输的很有可能是兔子。”

三国时期,蜀建兴五年(227)冬天,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伐魏。

诸葛亮率军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据守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参军马谡主动请命,求诸葛亮派他前去街亭。

马谡读了不少兵书,平时也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也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兵法战术,虽然对他有些不放心,但还是同意了。于是,诸葛亮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据守街亭。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他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说马谡也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魏将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拦也拦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兵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重要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巨大损失,不得不把人马全部撤退。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自觉聪明是一种自信,自觉聪明但能相信别人更聪明是一种智慧。有自信却没智慧,就会变成“丛林中迷路的兔子”。伟大的人都是聪明人并不喜欢聪明人,而且历史也证明“兔子最后还是难逃上帝的惩罚”。

智慧是永久的,机运却只是一时。成功有时得靠机运,人生中机运时好时坏,如同路上的红绿灯一样,不要“靠着一时的机运庇佑,而要靠着永久的智慧存活”。你可不要像兔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职场中,我们更不要作“聪明的兔子”。而聪明的部署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处理上司交代的事,如果你做得过于圆满而让领导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上司就会感到有“功高盖主”的危险。

千万要记住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要学会用乌龟的方式完成职场定律。而不要做兔子,落得个马谡式的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能做到100%就绝不做到99%

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做到了99%也是不合格。你的老板、你的客户肯定会对你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希望你能够做出100%优质的工作。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工作,请对你的工作负责,认认真真,把工作做到最好,不要只做到99%,那样你是永远不会在公司里有大发展的。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如果能够在航天飞机出发前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或许就能避免这场灾难,至少也可以减少事故带来的惨痛损失。

扩大到整个世界来看,99%的工作的质量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每个月供应10个小时不安全的饮用水,每天在当地国际机场有两次不安全的着陆,每个小时丢失160000封信件,每年有200000份开错的处方,每周500次不成功的外科手术,每天有500个新生婴儿被遗弃、每个小时有2200000份支票从错误的账户里扣了钱,每年你的心脏停止跳动32000次!

看到这些数据,你应该明白,100%的完成工作有多么重要了吧?如果你做的每件事都能达到100%,你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将会变得非常美好。

英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极少开除员工。有一天,资深车工卡特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更快捷。这样卡特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了。不巧的是,卡特的这一举动被主管怀特逮了个正着。怀特大怒,令他立即装上防护板,并声称卡特一整天的工作白废。

第二天一上班,卡特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你是老员工,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到底有多重要。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在别的时间把它们补上;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将不只是公司的损失……”

离开公司时,卡特流泪了——他在这里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来没对他说过“不”字。可这一次,他碰到的是触及公司灵魂的东西,他不得不离开公司,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到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

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生产安全等存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利益,而且与消费者以及生产者本人都会产生密切地联系。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这些又与公司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生产安全理所当然与生产者自身的安全紧密联系。因此,当你疏忽大意的时候,别忘了你的工作不仅关系到你本人的利益还关系到公司、他人、社会的利益。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于他得到什么,而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完成100%,就绝不只做到99%。

只要你动用自己的全部智能,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速、更准确,你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心中的梦想。

将可能出现的失误降到最低

不少初涉职场的人难免会为了追求效率而疏忽大意。他们往往将工作效率当做体现个人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为工作效率和能力之间能画等号。实际上,这种想法只是一种理想化的逻辑。因为个人过分追求效率,难免会造成工作上的疏忽大意。工作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错误都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返工,以前做过的很多努力可能都将前功尽弃。这样算下来,整体的工作效率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工作完成后先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你还忽略了工作中最重要的程序——检查。比如说作为一个会计,在填完表格的时候,你应该细细地核对一下数字,做到谨慎细致。数字虽然简单,却是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也是最容易酿成恶果的地方。

当自己完成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智慧和杰作沾沾自喜,并认为其完美无缺。但这样的态度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千万不能沉溺于“孤芳自赏”中。当我们没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可以虚心地向上司或者同事请教,他们可能因为经验丰富,也可能因为身处这项工作之外,而对你的工作有更清醒的认识。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你工作中的问题。不要因为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而羞于启齿,这样总比问题恶化带来的后果要好得多。实际上,虚心求教还能带来业务水平上的提高和人际关系上的和谐。

在工作中,我们应谨慎一些,细致一些,以减少失误带来的损失。有些人在出现失误后,可能很快就意识到了。但他们通常只是意识到这个错误,而对这个失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做更深地思考,或者还存在侥幸心理。这时,你应该及时向上级报告,不要因为害怕受到批评而将其掩盖起来,因为最可怕的后果发生时,你可能就无法承担这个责任了。理性的人即便是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也应当避免最坏的结果。

工作中不能因小失大,细小的失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当你略有疏忽的时候,应该多想想你的工作关系到全局利益,这种责任感会让你谨慎细致起来。

第二章 “挣多少钱干多少事儿,这又不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意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负责任意味着愿意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责。当你负责任时,你会信守承诺,不会拖延工作;当工作出差错时,你会做出合理的解释,但不寻找借口。负责是成熟的标志,是成功的基础。

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干不长

责任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和生活质量。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公司而言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只有当我们自己为公司承担责任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在公司中是重要的,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在公司中是有位置的。

可以说,快乐地承担工作责任是一种境界。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承担责任是一种快乐。

约翰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任务繁重,几乎每天都加班。但是他从未觉得累,也从不抱怨自己的工作任务过重。因为他一直认为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并且追求快乐的每一天。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在日记本上写到:“今天的工作很开心,又收获到了很多的东西,明天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果我们也能够像约翰一样对所做的工作感觉到快乐,并且为自己肩上的责任感到幸福,那么我们也就真正体会到工作和承担责任带给我们的乐趣。其实,这也是工作达到的最高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所在的公司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果我们在承担责任时,能够意识到这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肯定,并且努力去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那么我们也为自己赢得了成功的机会。我们在工作中就会拥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以及对我们自身的认同感。当一个人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一个承担责任的员工,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荣誉,充满热情。对工作越有责任心,投入的热情越多,成功的决心就越大,工作效率也会越高。这时,工作对于他来说就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也不是一种苦役,工作就会变成一种乐趣。因此,我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承担多大责任,当我们把承担责任当成一种幸福和快乐时,我们不仅会更好地承担责任,也会由被动承担转为主动承担。

迈克尔·乔丹被认为是篮球场上无敌的“飞人”,年薪上千万美元;白发斑斑的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神采奕奕,永远年轻,他所领导的公司在美国拥有很大的名气;事业有成的比尔·盖茨仍潜心凝神地工作,决意把微软的产品卖到全球每一个地方……

他们的身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态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认真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主动承担着自身的责任,他们借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工作的底线就是尽职尽责。

在一个公司里,有一些员工往往认为只有那些有权力的人才有责任,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根本没有什么责任可言。有这种想法的员工没有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没有意识到责任并不等于没有责任。每个员工都要认识到自己承担岗位责任的事实。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工作,为了生活或者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有理由让自己快乐。工作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如果自己不从中寻找乐趣,那就会一直生活在忧郁之中。

如果快乐能够测量的话,那么大部分的快乐都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而这种现象在多数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如果我们用80/20的法则来表述,就是一生中有80%的欢乐发生在20%的时间里,另外80%的时间里只有20%的快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发现能够给我们带来80%快乐和成就的20%的时间呢?

把一项原本沉重的工作,想象得轻松一些,你会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情绪下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说,快乐地承担工作责任,能够让人感觉到轻松,并且为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到幸福。

在团队中,责任感比能力更重要

当今时代,最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具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能否被上级委以重任,除了看其能力大小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能否站出来,勇敢地承担责任。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问题到此为止”。意思是说,让自己负起责任来,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由此可见,负责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当出现问题、遭到他人责问时,身边有许多人都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这样的做法正是导致这些人工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说:“职员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着手行动,处理这些问题,让自己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一次,某公司开会讨论最近销售业绩不佳的问题。

营销部的员工说:“最近销售做得不好,我们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我们很难做,研发部门要认真总结。”

研发部的员工说:“我们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少,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的预算本来就很少,现在就连这少得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部削减了!”

财务部的员工说:“是削减了你们的预算,但是你们要知道,公司的采购成本在上升,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了。”

采购部的员工说:“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俄罗斯的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这导致了不锈钢价格上升。”营销部、研发部、财务部的员工同时说:“哦,原来如此呀,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没有多少责任了!”

总经理最后说:“这样说来,你们都没有责任,难道责任在我这里吗?”

遇到问题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把责任推卸给其他部门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一名员工来说,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便对这项任务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例子中的各部门的员工缺乏的正是这种责任感,遇到问题,只知道推卸,不知反省。

在南方一家煤炭公司工作的冯宁,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员工。从锅炉工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至今他仍然深爱着陪伴他成长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远近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工人技师的荣耀和自豪。

冯宁有一副听漏的“神耳”,只要围着锅炉转上一圈,就能从炉内的风声、水声、燃烧声和其他各种声音中,准确地听出锅炉受热面哪个部位的管子有泄漏声;往表盘前一坐就能在各种参数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判断出哪个部位有泄漏点。

除了找漏,冯宁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刚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这一建议实施后,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每年为企业节约32万元;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冯宁提出“恒料层”运行方案,经实践,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准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每年节约200多万元。

冯宁学历不高、工种一般、职务也比较低,但他却成为公司上下公认的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薪水也拿得比别人高得多。冯宁刚进入这一公司时,也跟其他工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专业技能。但是他勤于思考,善于动手,遇到问题从不尝试推给工作时间更长、更有经验的工人,而是自己琢磨解决,渐渐地掌握了许多老工人都不懂的技术诀窍,也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能手。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跟我们的想法大不相同:员工向老板承认自己的过失,公司向消费者承认过失,看起来像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实际上不一定如此。即使暂时丢了面子,蒙受了一点经济上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你赢得的是上司的重用和良好的信誉。

不少员工都存在这样一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会使你离老板的信任越来越远。而作为下级,如果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承担责任,可能会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

这样提建议,老板才会重视你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所以,具备责任心的人,才具备做事的动力,才能获得成功。

波特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上班,和公司其他员工相比,上司对他也比较信任。波特试图尽最大努力支持上司。他经常和上司交流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并指出公司目前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上司也认可这些管理方式,也知道了公司目前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让波特想办法帮自己。波特尽其所能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上司也同意,但实际上,公司在这方面并没有有丝毫的改变。

波特非常迷惑,既然上司认可,又为什么不行动呢?

波特的疑惑也是很多职业人普遍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在企业中,上司认可了下属的建议,却不按照这个建议来做的很多,如果你懂得了其中的奥妙,就不会感到奇怪。职业生涯专家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分析,认为好建议上司不接受或即使表面上接受了也不实行,一般来说有下面几个原因:

1.上司要顾及自己的权威。

下属的建议,如果上司轻易接受,就证明了下属比上司强,也就显示不出上司的权威。所以明知道是好的建议,也不实行。但上司不会说你的建议不好,因为他怕打击你的积极性,又怕落下听不进去建议的坏名声。上司不马上行动,也是在等待恰当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必须是能够证明他是有能力和权威的。

2.要从总体上考虑问题。

做事的难度大,不是随便发个文件,随便一个人说句话就能做好的一件事情。上司要考虑谁来做这件事,做不好怎么办,做好了怎么办,以及这样做将会产生什么结果。优秀的老板在做事的人选上,一定是要慎重考虑的,做事成败的关键就在用人上。这样做也是迫使下属在提出问题时,做出全面的考虑,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而不只是问题。提出问题是容易的,而提出解决方案是困难的。

3.要看关键不关键。

有些问题从员工的角度看或许它很严重,非解决不可,可能在上司眼中并不是那样。上司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要首先解决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你提出来的问题。毕竟上司的视野更宽阔,对情况更了解,做决定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所以即使认同了你的观点,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也是正常的。

4.你是谁的人。

这也是决定他是否重视你提出的方案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是他的心腹,对于你的方案,他可能要认真考虑。如果你只是边缘人员,即使你提出的是关键问题,在他眼中也可能是危险的方案。他可能觉得你是不务正业,或只是想哗众取宠,而不会想到你是为公司着想。感情上没有接受你,想法上也就不会接受你。

但你不必为此而困惑或痛苦,因为你做了一个下属应该做的,你已经尽到了一个员工该尽的责任,接受不接受是上司的事。不必以此来证明什么,只要证明你的责任心就足够了。

所以,给上司提建议时,不但要摆正心态,还要选择正确的策略。你首先要成为“他的人”,争取到他的支持。然后在私下里,用暗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他觉得舒服,觉得像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一样。同时要注意,提出的建议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方案,从问题到解决办法,到解决人选,到风险收益评估,到时间进度。这样一个比较整体的、系统的解决之道,才是上司最喜欢看到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乞求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什么。如果你把它看成一种交换就大错特错了,通常情况下,你什么也换不来。你只要当成一份责任,从此证明你的责任心就可以了。

干多少工作挣多少钱

做敬业的员工,就要和老板一样积极地工作,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什么是老板心态?一个员工在这个公司工作,你就是公司老板。其实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每个员工都应该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这公司是我们的,我要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一个将公司视为己有并尽职责完成工作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

然而,在今天这种狂热而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你可能感觉到自己的付出与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但是,我们要相信大多数老板都是明智的,他们都希望富有才干的员工能够归于自己的门下,他们会根据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业绩来给你晋升、加薪的机会。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终会有获得老板重视的一天。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就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关于工程方面的训练,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成为千万富翁的道恩斯退休后担任南方政府联盟的顾问,年薪只有象征性的1美元,但是他仍然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因为“不为薪水而工作”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

所以,不必惊诧那些职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为什么会提升到显要的位置上,因为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他们晋升的真正原因。

如果我们满怀热情地工作,尽职尽责,不计报酬,那么我们就将自己与那些花费大部分时间关心休息、福利、薪酬的人区分开了。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日本经营之圣、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缔造者稻盛和夫说:“工作所得不单是领到薪水而已。工作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事实上,透过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人生新的意义。”

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很有作为的人,他们在低微的薪水下工作多年,他们在工作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薪水,他们在积累终身受益的经验,正所谓“不计报酬,报酬更多”。

1901年,当安得鲁·卡耐基创办的钢铁公司被美国钢铁公司收购时,美国钢铁公司必须履行的合约之一就是给卡耐基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施瓦布支付那个时代闻所未闻、最低100万美元的巨额年薪。这个要求,令美国钢铁公司的创办者皮尔庞特·摩根非常为难。那时,记录在案的最高年薪也只是10万美元。摩根会见了施瓦布,含糊其辞地征求施瓦布的意见,他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件事情。“这个好办。”施瓦布说着便将合约撕得粉碎。事实上,在此之前,卡耐基支付给施瓦布的年薪是130万美元。“我并不在意他们支付给我多少薪水,”施瓦布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告诉记者,“我并不是在金钱的刺激下才干劲十足的,我相信,我所付出的,一定能得到回报。因此,我没有一分钟的犹豫便撕掉了那份薪水合约。我为什么要工作?我是为了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和乐趣。我知道,在发展中存在着满足,在创造中也存在着满足。不是因为热爱而工作的人,既不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也不可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所以说,工作所给我们的,要比我们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人生成长的锻炼机会。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为自己到底能获得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我们不会看到工作背后的那些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机会,更不会注意到工作中的技能和经验,这样我们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死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假如想成功,对于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这样想:投入工作中,我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工作,薪酬的多少永远不是我工作的终极目标,对我来说,那只是一个极微小的问题,我所看重的是,我可以因工作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踏进成功者行列的各种机会,这才是最大价值的报酬。

永远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事实证明,如果你不计报酬,任劳任怨,以老板的心态去工作,就能学到不同寻常的技能,这将能使你摆脱任何不利的环境,无往而不胜。也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老板。

前途永远比眼前的薪水更重要

平庸之辈和杰出人士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学习精神。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为薪水报酬与老板争得面红耳赤,结果不仅没挣到什么,还失掉了工作。不过,也有一些人,他们开始并不在乎薪水的高低,只看重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最后,成就最大的往往是他们。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至此,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后来,他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考取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学位。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成功都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去争取的。学习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知无涯,学无境。我们不能眼光只盯着薪水而不放,要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让学习成就我们的事业,也成就我们的人生。

系山英太郎是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49亿美元,排行第八十六位。他赚钱的秘诀何在?系山英太郎回答道:“善于学习是制胜的法宝。”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终身学习”的信念,碰到不懂的事情总是拼命去寻求解答。通过推销外国汽车,他领悟到销售的技巧;通过研究金融知识,他懂得如何利用银行和股市让大量的金钱流人自己的腰包……即使后来年龄渐长,系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开始学习电脑,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发表他个人对时事的看法。即使已进老迈之年,系山英太郎依然勇于挑战新的事物,热心了解未知的领域。

正是凭借学习的热情,系山英太郎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所以,如果你想事业有成,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就请努力学习吧。

李刚刚毕业时被分配到一家管理单位中任职。管理部门的工作,包括人事员、总务员,这些职位都是后勤性的杂务性质的工作,诸如修马桶、换钥匙、修水管等琐事都会碰到,这项工作可以说非常单调。但李刚并没有嫌烦,因为这个工作能接触到各单位的人、事、物,所以他就学到了其他的一些单位的工作常识、技能,例如财务管理、教育培训、采购、计算机、商管验收等多个方面。之后,李刚又调到业务单位任职,也因为自己具有多方面的基础而驾轻就熟,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并且还表现得非常优秀。

优秀的人不管自己有多出色、成绩比别人高多少,都不会轻易放过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机会。亨利·布莱斯顿曾说:“人类拥有头脑如此神奇的东西,如果用来浪费在一些无聊事上,岂不太可惜了!”

学到了知识,还必须懂得运用。因为知识本身不能使你成功,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可以给你带来成功。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当今好莱坞最有名的导演之一,导演了《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雷恩》等著名的大片。

斯皮尔伯格13岁时就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17岁时,他作为一名游客参观了“环球电影公司”。在那里,他挡不住诱惑,偷偷地离开旅游团,溜进了正在拍摄电影的摄影棚,找到了主任,并跟他聊起了电影制作。

第二天,斯皮尔伯格穿上西装,借了父亲的公文包,走进了那个电影摄制场所,似乎他就是在里面工作的人一样。他找到一间废弃的活动工作室,并在门上张贴起“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字样。

他在电影摄制场“工作”了一个夏季,尽其所能学习了有关电影制作知识。

后来,他成了电影摄制场的正式成员,拍了一个短片,并最终获得了一个为期7年的合同。

我们可以从斯皮尔伯格身上看到,想要能够成为一代大师,主动地向梦想最容易实现的地方走很重要,那里有你所需要掌握地一切,但是,这还不够,你必须努力地去学习,掌握知识,并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行。

没有人否认斯皮尔伯格是成功的男人,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所有人演绎了成功的法则:时时学习,充实内涵,能力是一天一天积累而得以壮大的。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就能取得成功。

如果你想创造美好的明天,就应将自己能自由使用的时间投注在能增加今天的工作效率的、有实际价值的事上。一名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拥有美好的未来。

有战略眼光的员工,不会只看到眼前的工作,不会满足当前的收入,他们往往能够看到很远的将来,并为之不断学习、不断奋斗。

每一次失败都是下一次成功的砝码

山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老农夫,在他不断辛苦地建造下,终于为自己建成了一座可以遮风避雨的木房子。

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里卖。傍晚回家时,却发现他的房子起火了。邻居都前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傍晚的风势过于强大,所以没有办法将火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木屋。

当大火终于扑灭的时候,这位老农夫手里拿了一根木棍,跑进倒塌了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围观的邻人以为他正在翻找着藏在屋里的宝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的举动。

过了一会,老农高兴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邻人纷纷向前查看,才发现老农手里捧着的是一片斧头,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

之后,老农兴奋地将木棍嵌进斧头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还有这把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房子。”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类似老农夫的经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否也是像老农夫那样勇敢地面对失败呢?其实,失败和成功一样,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必然具备的一部分,失败只不过是暂时的,它是通往成功大道所必经的一级石阶,它向我们证明了所采取的这些方法已经行不通了,而某些方法还没有试过——这就是希望!失败是一块人格的实验田,我们不该让沮丧、颓废的野草在里头疯长,正确的做法是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坚持的水来浇灌,挥动执着的铁铲将消极埋葬。

在克服失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时时受到外界的压迫,而且还时时受到自身的挑战。我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抵挡困难,就像拳击手上台后,发现对手比较强大就胆战心惊。我们不是被对手击倒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一位著名的击剑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受这次失败的影响,第二次他又输掉了,其实他并非技不如人,而是失败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第三次比赛前,这名运动员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特意录制一盘磁带,反复强调自己有实力战胜对手,每天他都要将这盘录音带听上几遍,心理障碍消除了,在第三次比赛中,他轻松地击败了对手。

成功学大师奥格·曼狄诺曾经说过:“无论我尝试了多少次,无论我在选定的事业中多么坚忍不拔,表现多么出色,无论我付出多大的代价,挫折与失败还是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如影随形。我们每个人,即使是最坚毅、最具英雄气概的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失败的恐惧中度过的。”

没有人天生就是赢家,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演说家德谟克利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曾经因为口吃而害羞胆怯。他父亲留下一块土地,想使他富裕起来,但当时希腊的法律规定,他必须在拥有土地所有权之前,先在公开的辩论中战胜所有人才行。口吃加上害羞使他遭受惨败,结果丧失了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他从此发奋努力,创造了人类空前未有的演讲高潮。历史上忘记了那位取得他财产的人,但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学童都在聆听德谟克利特的故事。不管我们跌倒多少次,只要再站起来,我们就不会被击垮。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只有把失败视为动力的人,才能不被突如其来的失败击垮,才能从失败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即将而来的成功做好准备。

当你感觉技能不够而工作吃力时,你要自己想办法去培养技能。只有自己准备好,你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挑战来调整心态,以一颗忠诚、上进的心去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敢于以旺盛的精神去挑战失败的人,能够正确面对失败并且战胜失败的人,才是职场里的大赢家。

可以说,我们愈不把失败当作一回事,失败就愈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成功是为战胜失败而来的。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亚特·林克勒特说:“我刚刚步入这个社会时所遭受的打击正是我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失败可以摧毁一个人,但也能够成就一个人。对于意志坚定的人来说,失败恰好提供他最需要的意志,就是因为失败的刺激,才把他推向成功。

许多伟人、成功企业家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甚至认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是一个人能否有成就以及有多大成就的试金石。总之,一个敢于面对失败的人,其实已经向成功走了一大半的路。

因此,我们要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也许我们已经从失败中渐渐走出来了,也许我们觉得挫折并不可怕。失败可以战胜,只要我们具备从废墟中重建罗马的勇气和信心,我们才能最终胜利,实现“挫折——克服危机——再挫折——再克服危机”的成功模式。

把难事搞定,你才能“升级”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功,但是,实现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需要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不倦、矢志不移地刻苦追求。在做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假如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肯定一事无成。

中国有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工作中,员工面对的每一次困难与挫折都附带着等值好处的种子。困难与成功是一对永远对立的矛盾统一体。

在你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也是你增长见识、增加能力、增长成功几率的良好时机。因为这种困难是获取成功的必经程序,没有这样的困难你就永远不能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困难往往与机会同在,它会为你带来成功的结果。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困难就是机遇。”

塞万提斯在写《唐·吉诃德》时,他正被困在马瑞德狱中。那时他贫困不堪,根本无钱买纸,在将完稿时,把皮革当作纸张。有人劝一位西班牙巨商去接济他,那位巨商回答说:“上天不允许我去接济他,因为唯有他的贫困,才能使得世界丰富!”

苦难往往能唤起高贵的人心中已经熄灭的火焰。《鲁宾逊漂流记》是在狱中写成的;《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在彼特福特牢狱中写成的。拉莱在他13年的囚禁生活中,写成了他的《世界历史》;大诗人但丁被判死刑,过着流亡的生活达20年,而他的作品大部分,包括伟大的《神曲》都是在这段时期完成的。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伟大杰出的,他们也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他们能一直极力克服困难,拼命抗战,最终成为成功人士。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磨难、贫困、失恋甚至耳聋的困扰,这些困难与挫折几乎毁掉了他的事业。贝多芬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向“命运”挑战。在两耳失聪、生活最悲痛的时候,他写出了最伟大的乐章。

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则是靠我自己。”

许多成功的伟人在困难面前总是不战栗、不退缩,愈挫愈勇,胸膛挺直、意志坚定,敢于蔑视任何厄运,嘲笑任何逆境,忧患,困苦不足以损他毫厘,反而会加强他的意志、力量与品格,促使他更加坚定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都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忽然有一天,老板将一份非常棘手的工作交给你,你会怎样?可能会想:“老板真是不公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交给我,而同事博特却每天清闲自得,他比我拿的薪水还多呢!”与其这样想,倒不如说服自己:“在老板的心目中,我比博特优秀。即使是老板有意优待博特,那么如果我把问题解决了,老板也会心知肚明的。”如此,你的心境就会非常开阔,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就像当年安德鲁·罗文那样,勇于承担任务,战胜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困难承载的机会就是他借此获得的一切,包括财富、荣誉、职位等。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的困难。失败能提供给你以更聪明的方式获取再次出发的机会。”记住,只要你积极面对,失败只是黎明前的黑夜。“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失败几乎是在所难免的。有一位社会学者说:“我对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做了充分的探讨,发现任何一项科研项目的成功都不是一次实验的结果,其间都经历了曲折与坎坷。”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以后依然不放弃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想必对失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心理学家在谈及科学家的失败时说:“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就是成功的先期经历,这是每一项科学研究必须经历的。”

日本本田公司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但是,人们对其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也许并不是很了解。本田宗一郎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里,这个穷学生从来就不喜欢学校的正规教育,反而对机械研究情有独钟。可是,对于一个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来说,制造摩托车、汽车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在本田的一生中,曾经失败过多少次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但是本田能够记得清楚的是,他每次总是要仔细地研究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本田说:“每次失败后,我都要灰心丧气地消沉几天,但是几天过后,我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我开始对前几天的失败进行思考,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然后再提醒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入手,避免失败。”

本田的技术一天天地突破,他的公司也在一天天壮大,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成功打败了几百个竞争对手,立足于摩托车和汽车行业的前列,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田在回忆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出了令很多人惊讶的话,他说:“感谢失败!我成功的经验完全来自失败。”本田大胆地承认,自己的成功秘诀全部来自于自己对挫折失败的反省。

在本田公司,如果有失败产生,一定会将这次失败作为公司的重点探讨专案。公司董事会要针对这次失败仔细探讨,然后将探讨出来的结果向公司的每个成员发布。这样的管理方式与模式,在全世界的知名企业里也是很独特的。

由此可见,本田宗一郎取得今天的成果几乎是必然的。

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从未破产过,那他只是个小人物;如果破产过一次,他很可能是个失败者;如果破产过三次,那他就完全有可能无往不胜。”

打倒失败,获得结果,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主动面对失败,积极探讨失败,并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并及时改正,就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事实上,工作中大大小小的困难是每个员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给你带来宝贵的阅历。在每次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会使你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困难中得到历练,业务得以精湛,从而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苦藤结瓜瓜儿甜。”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失败受挫,每当这时,我们应该相信风雨过后,就有美丽的彩虹,做到不怕苦、不畏难,迎难而上,勇敢地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就会获取成功。

第三章 “要做这个吗?老板没有交代啊。”

别把时间花在抱怨你的老板上,老板有老板的优点值得你学习,老板有老板的苦衷需要你理解。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尽快完成,有些事没有老板的吩咐,你也主动地去做,要知道正是这些老板没有吩咐的或尽在不言中的事你做到了,老板才会更欣赏你,愿意提携你。

跟老板对着干没好处

不知何故,老板好像天生就是和员工对立的。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碰到一些令你气结的上司或老板。“冷血动物”、“欺压弱小”、“心狠手辣”等这些负面评语,几乎都是冲着这些老板而来。

对于企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而对于员工来说,老板也是如此。因此,员工应该把老板当成自己的客户,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老板。

柯维说:“别让自己在抱怨老板弱点时,也失去工作效率。”但是,大多数员工都有这样的通病,经常抱怨老板,聚集在一起抱怨老板成了同事之间最多的谈资。因为总能找到具有同感的人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感同身受的人聚在一起,不断地发现、指出老板的缺点,评论发泄一番。也许这样可以缓解宣泄一下心中的不满,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种抱怨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毒害组织的健康,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就像做老板的总是习惯性责难部属做事不够卖力,大多数的员工也不自觉地用“高标准”来要求老板,认为既然身为老板,就应公正无私,绝不能犯错。但毕竟老板不是圣人,老板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压力,每天总有一些烦人的事破坏他的情绪。在工作和生活上,老板和员工一样,不断地有难题需要解决。

肯尼迪总统有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试试看把这句话用在你和老板身上,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尝试着这样去做!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你无法做到,那么你该如何去做?是坚持还是放弃。你只能两者择其一——你必须马上做出选择。

每个地方都会存在许多失业者,与他们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充满了对老板的抱怨和诽谤。这就是问题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他们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封闭。他们与老板格格不入,整天牢骚满腹,最终只能被迫离开。

那些只顾把时间花在说老板长短、诽谤老板的人,是没有时间成功的。如果你决定以贬低老板来提高自己,你会发现自己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是非上,自己可用的就会所剩无几。如果你爱散布恶意伤人的内幕,就会丧失他人对你的信任。有句话说得好:“向我们论别人是非的人,也会向别人论我们的是非!”

因此,当你准备谈论老板的是非时,不妨看一看老板定律: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当老板不对时,请参照第一条。

组织发展顾问公司的创办人佛瑞兹的观点非常富有见地:“想要用行动证明你是对的,上级是错的,根本无济于事。”有些人专门把注意力放在上级的短处上,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并以之为能事,这同样非常愚蠢。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长期在公司得不到提升。他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也不愿意自我反省,养成了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他不能独立自主地做任何事,只有在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在他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公司格格不入,使他无法真正从那里受益。

应该奉劝这些人:有所施才有所获。如果你认为与老板的关系实在难以调和,确实不可救药,那么就请你放弃现在的职位。继续留下来处于僵持和不停抱怨的局面,最后受害的肯定是你自己。但是,只要你还是公司中的一员,那么,就请你用对待客户的方式来对待老板。

大多数时候,“老板永远是对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与老板争吵的结果,和与客户的结果同样糟糕,他们会永远把你列入拒绝往来户中。即使老板真的不对,真的满身毛病,你大可把他视为身心的磨炼,假使你现在有任何轻举妄动的行为,只会令你处于劣势,那才真是自毁前程。

年轻时碰上一个好老板要好好珍惜

懂得欣赏老板的优点并去学习,但不要盲目崇拜,忠诚不等于愚忠。

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因为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经济航母,其身上也有着过人的优点和特质,值得每一个员工去学习。因此,作为老板的下属,应该懂得欣赏自己的老板。

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但有哪些是我们乐意并值得我们去欣赏的?玛格丽特·亨格佛曾经说过:“美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也就是说,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其复杂的一面和单纯的一面,他们的感情、情绪和思想各不相同。对素不相识的人进行评价和认知,其基点就在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之中。

如果你相信他人是优秀的,你就会在他身上找到好的人格品质;如果你认为他是平凡的,就无法发现他身上潜在的优点;如果你本身的心态是积极的,就容易发现他人积极的一面。在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培养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习惯,以及去认识和发掘他人身上独特的人格特质。

发现他人身上的缺点并非难事,但是能够从他人身上看出优秀的品质,同时从内心里欣赏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赏。

在工作中,面对自己的老板也应该如此。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自然会经常对我们的许多做法提出批评,对我们的想法提出否定,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不过,老板之所以能成为老板,必定有他自己的特异之处,在他身上有着我们所没有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他超越了你。

人无完人,人是万物之中最优秀的,但同时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不易弥补的缺陷,大部分人都有着很强烈的嫉妒之心,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比自己更出色、更优秀的人,这一点正是阻挡大多数人迈向成功的绊脚石。成功学家告诉我们,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就是帮助他人出人头地。当你努力地帮助他人时,你就会得到回报。如果我们能衷心地欣赏和赞美自己的上司和老板,他们得到升迁、公司得到成长时,一定会对你有所回报——是你的善行鼓舞了他们。因为,他们在最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时候,听到了你发自内心地对他们的欣赏和赞美,你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或许你的老板不如你优秀,不如你高明,但只要他一天是你的老板,你就得服从他的安排,并且还要努力去发现他身上那些你所不具备的特质及优点,尊敬他、欣赏他、向他学习。如果我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即使彼此之间有种种隔阂、误解,也会慢慢消解、冰释前嫌的。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年轻时曾在一家工厂里做学徒工。这位老板对福特非常苛刻,轻则斥骂,重则狠狠地揍他一顿,并经常让他做一些非常沉重的工作,很少让他休息。福特却毫无怨言,忠实地听从老板的安排,后来福特成了世界著名的汽车大王。有人问他:“你有今天的成就,谁对你帮助最大?”福特毫不迟疑地说:“是我的第一位老板,他教会了我工作的技艺,还培养了我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他对我一生的帮助最大。”

要欣赏老板,首先就要懂得向老板学习,也只有认为老板值得我们去学习,才会去欣赏他杰出的一面。我们经常把那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或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却往往忽略了近在身旁的智者,这一点在工作中体现得尤其充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忽视了每天都在督促我们工作的老板——最值得学习的人,他们的身上有我们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员工应该懂得欣赏他们,了解并学习作为一名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工作,才有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为自己独立创业做好准备。

要多与杰出人士相处,多向他们学习。要留意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他们的处事方法,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特别之处。无论老板手中有多少财富,只要他们在人格、品行、学问、道德等方面都无比优秀,只要能与他们交往,就可以吸收到自己缺少的有益营养,使你重新树立起更高的理想,激发你有更高的追求,使你愿为事业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果你错失了一位能给你无限教益的人,这将会成为你一生的不幸。只有通过与优秀的人交往,才能激发起我们潜在的智慧,从而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

在职时要赞美自己的老板,离职后同样也不要忘记欣赏曾经的老板。一位曾经聘用过数以百计员工的管理者谈起自己招聘人的心得时说:“面谈时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思想是否成熟、心胸是否宽阔的是他对刚刚离开的那份工作说些什么。前来应征的人,如果只是对我说过去雇主的坏话,对他恶意中伤,这种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的。”

也许一些人的确是因为无法忍受老板的压迫而离职的,但是也没有必要一有机会就对其进行攻击。已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于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许多求职者以为指责原来的公司和老板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份,于是信口开河,说三道四,这种做法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

任何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忠诚于自己,希望能够把那些诚实可靠的人吸纳到自己的公司,而把那些到处说三道四的家伙拒绝掉。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他们明天不会把现在的公司批驳得体无完肤。

对以前就职的公司和老板做一些无伤大雅的评价未尝不可,但如果这种评价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就可能变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因此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很谨慎地考察应聘者的各种表现,包括你在原公司的表现等。

有这样一个人,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最近被公司解雇了。被解聘之后,他不但不好好反省自己被解雇的原因,反而逢人就诉说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诉说老板如何对他不公。他会告诉你整个公司上下一切都依靠他,而最后自己却被人恶毒地扳倒了。

面对他的表现,人们越来越相信他被解雇是咎由自取,他不知道自我反省,却一直停留在过去,而且只会说些不幸、恐怖、消极的事。如今,他依然还在失业中,如果他不改变身上的这个缺点,继续失业下去是他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

欣赏你的老板,也要善待你的老板。要知道,你的老板就是你成功路上最大的助力。

辛苦受累不等于升职加薪

一位著名的军事学家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卫。”一位球王也说:“我从不相信被动会有所收获。”要想在公司里出色,就必须引起上司的注意,巧妙地使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也就是说,你要懂得主动地展示、曝光你自己!

任何一位员工都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如果没有老板的信任和器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获得成就事业的机会,必须掌握一套赢得老板器重的方式,其成功的要诀就在于“巧妙”两字。

有人将各种影响人们事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作了如下划分:工作表现占10%,给人的印象占30%,而在公司内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到60%。在当今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要想出人头地实非易事。工作做得好也许可以获得加薪,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晋升的关键在于,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存在和你工作的内容以及这些知道你的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大。《财富》的副主编威尔·华盛顿说:“许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上司就会提自己一把,给自己出头的机会。这些人自以为真才实学就是一切,所以对提高个人的知名度很不在意。但如果他们真的想有所作为,我建议他们还是应该学学如何吸引众人的目光。”

要想引起老板的注意,赢得老板的器重,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否则会弄巧成拙。

工作中,老板最欣赏的是优秀的员工。有些员工在工作中只知埋头苦干,但却没有引起老板的重视,原因就在于自己的才能没有展现给老板,没有掌握表现的艺术。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又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表现出来,既显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又体现出自己的处事能力,这样的员工是每一个老板都喜欢并欣赏的。

员工在表现自己时要把握好以下两方面:

第一、展现自己的才能。

1.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通常情况下,老板总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有较宽的视野,能够通观全局。如果每位员工都能够如期地完成任务,而结果比老板期待的更好,那么老板自然会关注你,以后也能够放心地把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你也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2.认真领会老板的意图。

中国有句俗语:“看人看相,听话听音。”要得到老板的赏识,打通自己的晋升之路,除了具备超强的工作能力之外,准确地听出上司话中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3.认真负责,做事小心谨慎。

每个人做事都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你身居重要岗位,就更应该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做事谨慎可以避免因疏忽导致的错误和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严守工作机密,守口如瓶,这也是基本的职场规则,也是老板考核员工的一个重要方面。

4.工作中能独当一面。

除了忠诚可靠,老板最需要的就是能独当一面的员工。老板拥有的不仅是财富和名望,更重要的是责任——带领员工发展事业的责任。老板总希望自己的下属能独当一面,替他分担一些责任。

当前社会讲究分工与合作,任何公司的运作都不例外。这就是说,公司需要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和规划部门等分工协作,具体到每个部门也是一样。在一个公司内,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这些不同的任务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公司创造利润,推动公司的发展。

5.灵活掌握,积极迎接挑战。

除了承担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多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要能迅速学会一些相关的工作,将其视为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你接触到更多新事物,广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你的综合能力。在市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突发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灵活的适应能力。既然变化无可避免,那就积极地迎接挑战。

6.表现自己时,不要把自己捧得太高。

为了突出个人才能和潜质,在老板面前经常自夸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这样做不仅不能使老板惊叹和赞赏,反而使他对你失去了安全感。因此,千万不能在上司面前自夸,显得神通广大,而应当谦虚谨慎,在工作中多表现,让老板自己去感觉和发现你的才能。

适当的自我推销固然是必要的,但关键在于“适当”这两个字。假如掌握不好推销的尺度,做过了头,反而会适得其反。

第二、表现自己的个性。

1.展现自信。

一般来说老板都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如果发现员工自信心不足,一般是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去做的。因此,员工在与老板交谈时,无论所谈的是什么话题,都要视线集中,并且直视老板,面部表情自然、微笑、镇定。要向老板展现自己的自信,从而获得老板的重要工作任务,得到提升自我的机会。

2.具有独到见解。

工作中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提出不同的见解,再加以整理和分析,必然会获得老板的赏识。

3.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当你富有创造力地去完成老板交代的每一项工作,引起老板的重视时,你会发现,加薪不再是奢望,升职也不再遥远,而工作带给你的回报也远远不止这些。

老板也需要“管理”

在职场中,最能左右你生存状态的一个人就是你的老板,如果你跟老板的关系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你的情绪、表现、甚至前途等。

在职场中,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存在困扰的现象非常普遍,除了影响团队合作与良好的沟通外,严重时,会造成负面的冲突,甚至激烈的矛盾,影响团队的稳定。盖洛普的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原因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与老板的关系处理不好。

由于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等级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员工习惯于对老板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迎合老板的口味,只要按照老板的指令去执行任务就行了。但事实却比这复杂得多,一味地服从,并不能保证良好的关系。

其实,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服从。每个员工还应学会如何管理老板,这对自身才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哈佛商业评论》曾专门提出“如何管理你的老板”这一问题,引起了管理界和全社会的重视。在现代企业中,老板和员工的位置相互调换,员工不再单纯依赖老板。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老板和员工相互依赖,员工需要老板,老板同样需要员工。

我们应该认识到:老板也是人,会犯错,会有缺点,需要人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发现优点,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获得自信。作为员工不妨大胆来管理一下自己的老板,就像管理自己的工作一样,让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更加和谐。

管理老板的过程是建立一种既能适合自己又能适合老板的工作方式的过程。而如何管理老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首先要了解老板:你的老板在公司里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个人目标是什么;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他的工作方式怎样;他希望别人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有了这些基本的了解,与老板打交道时你就不会一头雾水,处理事情不致无头绪。或许你还可以因势利导、取长补短,从而避免冲突、误解和问题的发生。

但是,管理好老板不等于控制、摆布老板。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是一个没能力、没水平的人,你可以糊弄他、控制他、指责他,那你首先就是个笨蛋,因为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容忍下属对自己的不尊敬。

管理好老板更不等于讨好、谄媚老板。即使你能用一些不高尚的手段赢得老板的青睐,让老板对你信任有加,言听计从,但在老板的眼里,你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可怜虫而已。

管理老板绝不等同于“拍马屁”,因为最根本的核心依然是每个人的专业能力。老板绝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不在乎他的工作表现。

在Accentor顾问公司担任顾问经理的黄玉玲便是用专业的表现,让上级对她的工作评语在一年后从“持平”改成“杰出”。

最初工作时,她的老板几乎是采取紧迫盯人的方式在观察她的专业能力,这对已经有10年工作经验的黄玉玲来说,的确有点格格不入。但黄玉玲并不情绪化,以“试着把自己犯错的几率降到最低,从建立客户对你的信任”来向老板证明她的能力。

同时,认识自己是管理好老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更主动的方面。你要知道自己的需求、优缺点和个人风格。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基本个性,更不能改变也不能期望改变你老板的基本个性,但你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老板将工作做好,使自己与老板的关系变得积极主动。

事实上,要管理好老板,首当其冲是先管理好自己。不论你的老板如何待你,只要你在合理的范围内,采取最得体的方式应对,就是一种最成功的管理。

假如你觉得受委屈、不公平、被攻击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很多人太早就学会了圆滑处世,学会了八面玲珑。它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更好地去和别人相处。很多时候,在不改变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改变我们的看法和做法,无论我们置身于怎样的环境中,无论有了怎样的经历,处理起同事、老板的关系都会游刃有余。

1.假如你受到委屈……

比如你手下的一位员工在工作时出现了严重问题,老板知道后非常气愤,把一腔怒火全发到你身上,似乎错的就是你。而明明是你部下的错,却要你来承担你为了顾及老板的尊严又不能争辩,只能默默忍受。遇到诸如此类情况,谁都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老板这样做有时候恰恰说明,他对你非常信任。由于信任,才把这个部门交给你负责,那你就要对他的信任负责。你感到委屈,是因为你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没有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或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上看问题。片面的认识是你委屈的根源。

对于这类事件,需要你以开放的心胸、客观的心态来面对问题,不要把冲突的对方看成仇人,否则你永远摆脱不了受伤的痛苦。你要想办法了解事件背后的起因,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时候,即使老板责骂你,也是为了提醒你。从公司角度看,你的手下有过失,也是你的责任,你应该承担领导责任,责备你也是应该的。如果你了解了这些,就不会感到委屈或有过多抱怨了。

同时还要理解与你发生冲突的人的具体情况。每个人的秉性与成长背景都不一样,通常爱发脾气的人都是性格急躁、过于主观的人。你的老板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这也形成了他的一贯作风,他的做法并非是针对某个人的行为,或者是他一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正心烦着。这样一想,你就不会看不开而伤害自己了。

2.假如你受到不公待遇……

比如你很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配合上司的工作,但上司偏偏对你不理不睬,有时还无缘无故对你出言不逊。作为下属,你必须忍耐,因为你知道,上司毕竟是上司,需要一定的尊严。可是矛盾进一步激化,上司天天找茬,你的怒火无处发泄,心里的难受劲无法用语言表达。每每想起就内心憋闷,觉得自己很窝囊。

专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你受到如此伤害,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不平,而在冲突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力量不平衡,对方的情绪发泄了,你的情绪却没有得到发泄;二是你觉得自尊被伤害,却得不到及时的补救挽回,对自己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这时你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情绪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所谓负面情绪是指情绪的反应与现有的环境、现在的身份或工作角色发生冲突,从而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你感到愤怒时,最佳的方法是释放。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将所体验到的情绪、感觉,如委屈、愤怒、难过、悲伤等全都发泄出来。可以选择一个不影响他人的环境,比如在旷野草地、河畔海边、山顶深谷等地方,用你认为可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情绪。但在释放的过程里要了解此时的心理感受。还有一种方法是每晚找一段安静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比如你自己的居所,敞开心扉,让一天里的所有情绪、感觉完全释放出来,或者写写日记,或者听听音乐。在此期间,放弃头脑里所有理性的东西,任情感肆意流淌。待情绪释放完毕,你会慢慢平静下来,而你也将逐渐学会和自己相处,善待自己。

3.假如你受到人身攻击……

职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也存在着像大自然一样的弱肉强食的现象,在公司里,你可能也会遭到人身攻击或遭人排挤。

有被攻击者,就一定有攻击者。这个攻击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小团体,可能是你的上司,也可能是同事。

受到攻击,可能是因为你有意无意招惹了别人,或是因为你工作出色,受到重用,而显示出周围人的无能或消极。前者是你自己的问题,后者则说明你是有能力的,而且尤为突出。

假设你发现自己被孤立、排挤,同事们已经对你产生了敌意,你只要尽量装作不在意,只管努力工作,闲言闲语自然会慢慢消失。千万记住,不要将一切和私人有关的事情带进职场,影响周围的人,那会让自己变得没素质。如果采取漠视的态度,仍旧不能免除受伤害,甚至影响到工作,那就可以直接责问对方并警告对方立刻停止这种无聊的游戏。选择一个大家都在场的恰当时机,在公开的场合,众目睽睽之下把事情摊开来谈,才能避免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有利解决问题。

改变看法,就不会因创伤而痛苦;改变做法,就可以缝合伤口,轻松上路。但如果这种伤害冲击了你的奋斗目标和做人做事的原则,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尽早离开这是非之地。

你“挨骂的方式”正确吗

不骂人,也许很多人能做到;可是不挨人骂,恐怕就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了,可以说,一个人一生中不挨骂的几率几乎为零。特别是当你走入职场,在老板手下做事,天长日久,挨骂的机会也会多起来。有时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恐怕都会招来一阵辱骂。

当你挨了老板的骂后,首先自己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的人才,总免不了会挨老板的骂。第一次挨骂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可是,不管怎样,你都必须通过这一关。因为这也是一种和老板沟通的方式,更是一个机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给他留下好的印象。

有的人一旦被老板骂了,心中就会产生“这种骂实在让我受不了了,我不干了”或者“这下我是彻底完了,老板肯定讨厌死我了”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挨点骂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是要对挨骂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反思,尽快改正错误,使自己不断进步,在“挨骂”中成长。

我们可以把挨骂当成是自己与老板的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当老板骂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为真正的工作伙伴了。另外,老板所骂的内容中也多半透露着他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你应心平气和地仔细聆听,从中吸取有用的情报。

当老板在同事面前骂你,让你下不来台时,也不要怨恨他。你要认为老板之所以骂你,是因为在众同事中,只有你是值得他骂的。这时,需要你换个角度去想:他是在培养你,教育你,在给你面子。你更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他对我充满期待,所以才会对我所做的事感到失望,因此才会骂我。在一个单位里,只有那些最没有前途的人,才是被老板忽略的人。你被老板骂,正是他重视你,最起码也是没有忽视你的最好证明。

在公司里,善于理解老板的意图,正确对待老板的批评指正,接受意见并认真完成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更容易得到老板的认同和好感,进而受到重用,获得加薪升职的机会。

日本的大企业家冈村小野原来是个服务生。在他做服务生的时候,经常挨老板铃木的骂,但冈村小野也正是因为老板每次的责骂而得到一些启示,学会了一些事情,所以冈村小野当时总是主动地寻找挨老板骂的机会。冈村小野从不像其他的服务生那样,见到铃木就逃之夭夭。每当见到铃木,他总是立即上前打招呼,并态度诚恳地请教说:“早上好!请问社长,您看我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这个时候,铃木便会对他指出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冈村小野在聆听训话之后,总是马上就遵照社长的意思改正自己的缺点。

作为一个服务生,要接近社长是很难的。因此,冈村小野才想出了这样一种接近铃木的方法。就这样,冈村小野每天都主动向铃木问好,这样持续了大约两年的时间。

有一天,铃木社长对冈村小野说:“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你工作相当勤勉,值得鼓励,所以从明天开始,我请你担任经理。”

就这样,19岁的服务生一下子便升为经理,在待遇方面也提高了很多。

我们从冈村小野的经历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与老板接触的过程中,被老板指责和训斥,就是在接受另一种形式的教育。

凡夫俗子挨骂在所难免,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名人“挨骂”也是屡见不鲜的。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被庸医们视为“狂妄”;布鲁诺怀疑天主教义,被当做“异端”;马寅初推广《新人口论》,被当做“资产阶级毒草”批判……对此,他们一是泰然处之;二是变发怒为发愤;三是用光辉的成就来回敬。

所以,对于老板的骂,绝对要保持顺从的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那样唯唯诺诺,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显示出你虚心接受,真心实意地尽快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挨骂,长不大,不挨批,长得低。”把“骂”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你就会真正理解“骂”中的含义,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当你真的从老板的训斥中学到点什么的时候,说不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千万别在老板面前耍聪明

据说乾隆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听奉承的话,但又不爱看到人们是在当面吹捧。他非常喜欢谈文讲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相当重视。在刊印《二十四史》时怕有误,乾隆常亲自校勘,每次校勘出一个差错,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里特别痛快。这样,大臣们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的书稿中,故意在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宸翰勘正”。这实际上是变着法儿讨他高兴,这样做的效果当然比当面奉承他要好得多。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不到的地方,但经他“御批”的书稿,就没有人再敢动了。这也是今天人们见到的“殿版书”讹误较多的原因所在。

我们姑且不说这样做的负面影响,在今天的职场中,这种做法在与老板打交道中也是很有效的。因为老板也是人,也会有正常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下属只能处处讨好、奉承老板,让老板的自尊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才对。不过,要满足上司的自尊心,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老板的好胜心。在抑制自己好胜心的时候,一定要不露声色,做得自然。

因此,身为下属,如果你想恭维、讨好你的老板,不妨把自己表现得比老板“外行”一些或水平更低一些。聪明的员工在和老板相处时,总是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上司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取老板的青睐和赏识。

简洁在一家公司的宣传处工作,有一天,科长突然叫她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其实,这是科长对简洁的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简洁是否还能继续在公司待下去。本来整理这样的材料对她来说是很容易的,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精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写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她就把它送到了科长的桌子上。

科长看了非常高兴,因为字不仅写得工整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科长看到最后,笑容收紧。最终,他把文稿退回,让简洁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简洁转身刚要迈步,科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这不合文字规范,你把它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

科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还一直说:“做得快,不错。”简洁在显眼的地方留下了一个明显的小错误让科长指认,这让科长有了很好的心理平衡,也满足了科长的虚荣心理。简洁也因此而通过了“考试”。

现代职场,很少有哪一个老板不喜欢被下属恭维的,这是由领导超乎一般人的自我价值肯定愿望所决定的。那么,当老板向我们提出我们无力承担或不愿接受的某些工作要求时,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归入到老板所独具的能力范畴之内,在赞美上司业绩和能力的同时暗示此类工作只能由上司亲自完成,作为下属无权或无资格参与其中,否则只会把事情搞糟,这时,上司就会有一种非我莫属的荣誉感。

切记不可把事情做得太完美。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事、也不需要老板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对于老板交办的事,如果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老板首先会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你完成任务的速度快,所以完成的一定不是完美,这时老板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老板留着,单等着他来做“最高指示”的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你陪老板进行某项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他的技术不如你,你也得想办法让他表现的略胜一筹。但这种让并非一味退让,如果不能表现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他误认你的技术本来就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也就没有达到“让”的目的。“让”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应该根据其水平,施展你的相应本领,争取先造成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使其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