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0:21:3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编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新闻传播理论

第一部分 新闻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取得的进步(1)宏观方面

①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在新闻传播实务、研究和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在新闻、传播、法制、民主、自由、舆论、宣传等新闻传播学基本范畴上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共识。

②新闻法制的研究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民主与集中、自由与责任、党的领导与依法行政等关系上,建立起法制意识与依法传播的自觉性。

③从媒介本位逐步走向受众本位,对受众在新闻传受中的重要地位与能动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民意与舆论调查受到重视。

④驾驭新闻传播实务和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开始从以往的单一因果、逻辑演绎的简单模式,走向发散、系统、横向、逆向、求异等新思维方式。

⑤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发展的支持,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技术装备和传播手段空前强化。互联网和新媒体自身已经成为新兴媒体的重要部分。

⑥新闻传播的文化学考察与研究有所加强,研究的初步成果表现为新闻传播文化内涵的增加与优化,在吸收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合作与竞争。(2)中国新闻事业的新变化

①市场因素对新闻传播业的制约力越来越大。市场因素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尤其突出地显示在终端环节——受众市场的占有。这种市场因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②社外资本对新闻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社外资本对新闻业的投入,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合作办报,二是合作编报。

③新闻传播业结构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新闻传播业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新闻传播媒介及新闻信息资源相对稳定的配置。

④社会对新闻行业提升职业道德水准的呼声越来越高。(3)中国的新闻改革

以1979年北京新闻工作座谈会为发端,中国的新闻改革可分为三阶段:

①1979年至1985年,新闻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新闻传播的指导思想和改进新闻业务。

②1985年至1992年,改革向纵深发展,其重点是在改变和更新观念的前提下,探索新闻的多元功能和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新特点。

此阶段的改革提出并论证了下列新闻观点:

a.破除单一的党报观念,确立国家和人民新闻事业的观念,推动形成以党报为核心,报刊、广播、电视相互配合,多类型、多样式、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新闻媒介网络。

b.破除单一的党性观念,在突出以党性为核心的前提下,确立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民族性等多种观念,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

c.破除单一的指导观念,确立指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把新闻的指导性和新闻的服务性,新闻的思想性和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

此阶段对新闻传播特点的探讨:

a.要改变过去单向传播模式,代之以双向交流、上下沟通的新模式。

b.要改变过去说教式的宣传方法,代之以对话、交谈的平等交流方式。

c.要改变过去封闭僵化的传播秩序,代之以开放、灵活的新秩序,增加新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③1992年至今,人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a.建立多种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广开新闻信息来源,扩大报道面,加大信息量,以利于媒介间展开竞争。

b.建立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权形式的新闻媒介,在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的原则下,反映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和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

c.通过经济上同政府脱钩的办法谋求媒介的自主权。

d.通过走企业化之路而淡化机关报色彩,把媒介办成经济实体。

二、掌握新闻规律,提高新闻工作自觉性和有效性(1)新闻传播学要掌握的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般文学学科,要掌握的几种研究方法:

①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②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所用。

③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与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研究 和发展新闻传播学。(2)新闻传播学要掌握的特殊学习方法

①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②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③新闻一经济一政治一文化的综合考察。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

答: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它由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组成。(1)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其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2)在信息十分发达、媒介高度繁荣的今天,在现代信息产业正在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要求新闻传播科学无论在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个大的根本性的突破。而突破的惟一的途径,是提升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强化这一研究的科学性。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要求,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以求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3)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部分和历史部分而言,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部分是它们的认识工具与入门途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为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思考和总结的素材,而它的研究成果由于揭示了根本的传播规律而给予传播实践与史学研究以深刻的理论指导。

2.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目的。

答: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新闻传播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因此,学习和研究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以“学”事“术”,避免盲目操作“学”是指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与探索;“术”,是指新闻采编的技巧与方法。以“学”事“术”,是利用新闻传播理论指导新闻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探求客观规律。

对于新闻传播有无客观规律,新闻传播能否独立成为一门“学”,国内外始终存有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和新闻职业人员还是承认有“学”无“术”不可用,有“术”无“学”不可取;承认“学”和“术”同等重要,不可贬低、轻视与抹杀任何一方;认为有了“学”之引导,“术”会更有用武之地,以“学”指导之“术”的运用,比无“学”之引导的盲目操作,效益与成果要好得多。

事实上,新闻传播规律客观存在,新闻传播是有规律可偱的。研究新闻传播学,是为了了解和驾驭这一规律,自觉地指导新闻传播活动,避免盲目操作。(2)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

在信息十分发达、媒介高度繁荣的今天,在现代信息产业正在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要求新闻传播科学无论在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个大的根本的突破。而突破的惟一途径,是提升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强化这一研究的科学性。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要求,必须全面、系统地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以求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3)以新闻传播理论指导传播实践和史学研究

对于在校攻读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生,以及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而在读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新闻从业人员而言,新闻传播理论是一门以基础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这是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第三个目的。因为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部分和历史部分而言,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部分是它们的认识工具与入门途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为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深刻思考和总结的素材,而它的研究成果由于揭示了根本的传播规律而给予传播实践与史学研究以深刻的理论指导。

3.简述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答: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以理论研究为特色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其研究及学习的方法,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有两种,一是应用文科的研究方法,在这里基本上都适用,二是它另有着一些专门的方法,因为它还是以传播现象尤其是新闻传播现象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应用文科,自然应有相应的研究视角与方法。(1)新闻传播学要掌握的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般的文科学科,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①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贯彻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②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的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所用。

③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新闻传播学。(2)新闻传播学作为以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是指以探究新闻传播规律为研究目的的新闻传播学,还应该有一些特殊的学习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对于新闻传播学尤其必要:

①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马克思指出:科学,是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而言,以概念为媒介,运用判断、推理手段对客观现实(包括各种新闻现象、新闻学论争、新闻作品)进行概括和抽象,揭示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为特征的理论思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经常应用的主要方法。

②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分析是判断、测试各类事物性质的分析方法。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事实的价值,传播者的倾向,新闻和意见的种种性质,都宜采用这种方法加以科学判断。定量分析不仅要测试对象本身数量的多少,而且要考察其在同类事物及全局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定量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必须找到这种对比素质及其信息,才能进行计算,并进而对被测试物作更广泛的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新闻事业的变迁、布局,新闻体制的优劣及改革,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功能等研究,较为实用。

③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新闻传播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因此必须紧紧地联系经济和政治背景,展开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如果脱离经济和政治背景,孤立地从事新闻传播现象的研究,或者摈弃社会分析的方法,纯粹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新闻传播学,将一事无成。

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2.1 复习笔记

一、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传播起源

1.新闻传播及新闻传播行为

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

新闻传播行为是人类有明确目的的,即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收受新闻的活动。

2.对新闻起源的不同解释

①社会心理学认为,生命体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精神需要。需要,是生命体处于缺乏状态而出现的体内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无论是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还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都离不开交往活动,离不开新闻的传播与收受活动。

②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是: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③“群居说”与“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

二、新闻传播的本源

1.新闻传播的本源(1)定义

新闻传播的本源,是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人们传播与收受的新闻与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是人类在同自然的交往和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新闻第二;事实具有哪些性质,新闻才会有同类性质,是真正的唯物主义新闻观,是在新闻本源的问题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观点。(3)“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

①“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更具说服力。

②“用事实说话”的表述,不仅要巧妙地展开事实,铺陈事实,而且更需下力气去发现与捕捉“会说话”的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的事实。

③善于“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

④提倡“用事实说话”,不是反对必要的议论与说理。

2.新闻传播行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①新闻传播的神圣职责,是要尊重并满足受众获知事实的需求,要广泛发现和捕捉方方面面的、为群众所需要的、有共同兴趣的事实,向他们及时报道。

②要确保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

③新闻传播的事实,不仅要求真实可靠,而且必须要实用。

④要做到上述三点,马克思主义的文风就不可缺少。

⑤要坚持不懈地反对“事实为政治服务”和诸如此类的变相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口号。

三、新闻的特征与新闻的定义

1.新闻的特征

①陈述事实。这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特征。

②具有新意。具有“新意”,即新闻报道的都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

③报道及时。报道及时是指新闻传播要抓事物变动中具有新意的“一瞬间”时空状态,也即第一时间内报道。

④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地让全社会闻知,为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新闻的定义

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2 课后习题详解

1.生存需求刺激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答:新闻传播行为是指人类的有明确目的的,即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收受新闻的活动。人类出于何种动机,激发新闻传播行为,涉及新闻起源的问题。对于“生存需求刺激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这一观点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存需要刺激新闻传播行为发生

需要即为生命体处于缺乏状态而出现的体内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出于种种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需要,生命体会自觉产生择取缺乏物以平衡自身的“行为动机”。

人类的生存需要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的人的社会属性,正是这种社会化,使人与社会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人的求生存、保安全的社会需求。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原始人的采集、狩猎和战争从一开始是社会性的,是许多人一起协同活动。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的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互相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没有相互传递外界变动情况的新闻活动,就没有协调一致的集体活动;没有协调一致的集体活动,原始人就只能饿死或是被其他部落杀死。由此可见,在人类一出现的原始社会,新闻活动并不是为了满足某种精神上的需要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2)生存需求满足离不开新闻传播行为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无论是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还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都离不开交往活动,离不开新闻的传播与收受活动。

综上所述,“生存需求刺激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这一观点是正确和科学的。

2.唯物主义新闻起源观和新闻本源观。

答:(1)历史唯物论对于新闻的起源的观点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社会化指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的人的社会属性,正是这种社会化,使人与社会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人的求生存、保安全的社会需求。(2)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新闻第二;事实具有哪些性质,新闻才会有同类性质。新闻传播是传播关于这些事实的信息。没有事实,就无以发生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简述唯心论对新闻起源的解释。

答:唯心论对新闻起源的解释主要有“群居说”与“好奇说”两种,对其具体阐述如下:(1)“群居说”认为,交流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的一种派生过程。换言之,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所以,群居本能是形成新闻的根本条件。(2)“好奇说”则认为,好奇是人的本性,好奇之心人人皆有。因此,好奇本能是形成新闻的根本条件。

4.试述用事实说话的含义与意义。

答:(1)用事实说话的含义“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这种意见,从表面上看,新闻似乎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实际上在事实的选择,叙述事实的角度,甚至用词遣句之间就隐含着某种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些立场与倾向。(2)用事实说话的意义

①“用事实说话”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更具说服力。“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基本特征。

②善于“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记者的本事不表现在会发议论,会滔滔不绝地发表看法与评论,而是表现在需要他表明立场和倾向的时候,能够拿得出有说服力的事实、自己会“说话”的事实。这样的记者,是最厉害的记者。“用事实说话”的表述,不仅要巧妙地展开事实,铺陈事实,而且更需下力气去发现与捕捉“会说话”的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的事实。提倡“用事实说话”,不是反对必要的议论与说理。这里只是指,在多数情况下,无形的意见胜似有形的意见,由事实本身表明倾向与立场,比记者一个人站出来议论,要含蓄得多,也有力得多。

5.新闻的特征和新闻的定义。

答:(1)新闻的特征

①陈述事实

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特征。如果传播中没有事实,只有空话或谎话,或者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者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的“报道”,就不是真正的新闻或者完全韵新闻。

②具有新意

无数事实表明,新闻总是同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新闻是变化着的生活的记录。新闻的活力,来自生活的不断变动,来自生生不息的事物的永恒的运动。从这一点,新闻姓“新”。具有“新意”,即新闻报道的都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是新闻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③报道及时

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考察,一般事物的运动轨迹是:常规变动即量的变动中,缺少足够的新意,这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可称之为“普通事实”。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积聚时出现质的变化,质变出现时的事物往往具有明显的新意。这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称为“新闻事实”。接着该事物又回复到一般量的变动之中,又成为“普通事实”。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新闻传播的这种抓事物变动的具有新意的“一瞬间”时空状态的特点,人们称之为“报道及时”,也即第一时间内报道,这是新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④公开传播

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新闻只有最大程度地让全社会闻知,为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般的大众传媒,都必须具备公开传播的特点,但由于新闻特殊而巨大的社会功能,各种社群的人们都要控制它的传播。新闻的公开传播,自然成为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特点。从新闻的本质看,只有公开发布、公开传播的新闻,才是真正的新闻,否则就是内部通报、领导指示、马路新闻、小道消息,就是情报。(2)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由陆定一提出,概括了新闻的上述四个特点。内涵上来看,它是新闻特点综合的确切、简洁的说明,外延上来看,它说明了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的范围是清晰的。

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过程

3.1 复习笔记

一、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播的双向性

1.新闻传播过程的定义

新闻传播过程是指由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并由后者收受这些新闻信息的过程。

2.新闻传播的双向性

①传播过程有四个基本要件,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其中,传播者和传播对象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②传播的目的在于“通”,即传播内容为传播对象所理解,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实现信息共享。在新闻传播中,反馈是指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应;这些反应以某种方式向传播者回传,传播者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节其传播行为。

③在传播的不同层次中,意义分享的程度是不相等的,除了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之外,传受双方总是存在着背景、文化、经验、态度诸方面的差异,不可能对同一信息具有完全相同的理解。这就是说,传受双方所共享的信息是有限的。

二、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1.价值和新闻活动的主客体关系(1)价值的定义

价值指的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适应与满足所表现出的效益、效用和意义。(2)新闻传播活动的主客体关系

①从认识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客体

从认识关系看,受众是认识主体,新闻信息是认识客体,新闻传播的过程就是受众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摄取来了解现实世界的最新变化的过程。传播者给定受众主体的认识范围,传播者也是新闻内容的认识主体。

受众主体的三重含义:

a.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受众具有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

c.受众是新闻价值所依附的实体。

②从实践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客体

从实践来看,传播者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就是影响和改变受众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也是受众通过传播者这个中介摄取信息,满足自身需要,获得发展的过程。传播者是实践的主体,受众是实践的客体。

③从价值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客体

从价值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除了传播者和受众以外,还应包括社会。

认识新闻传播中价值关系的主客体具有重要意义:

a.有助于全面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的多重主客体关系。

b.有助于突破单一主体的局限,统一社会、受众、传播者三方主体的需要,构建合理的新闻传播目标。

c.有助于深入研究受众主体和社会主体的需要。

2.新闻价值(1)价值观的定义

人们对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构成了价值观。(2)新闻媒介对价值观的作用

①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价值传递有助于社会稳定,共同的价值观得以传递给所有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黏合剂。

②包容在传播内容中的价值观和文化信息的类型是由大型社会组织机构择定的,这些组织机构可能会选择旨在鼓励维持现状、反对变革的价值观和行为观。(3)新闻的宣传价值

新闻与宣传有着广泛的联系:

①宣传与新闻都属于传播的范畴。

②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

③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3)新闻价值的定义和新闻价值五要素

①新闻价值是能够构成新闻的信息中所含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

②西方的新闻价值五要素:

a.及时。新闻是“易碎品”,时效越强越有生命力。

b.接近。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

c.显著。显要人物引起的注意高于非显要人物。

d.重大。新闻事实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程度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e.趣味。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态、带人情味的东西更有兴趣。

3.2 课后习题详解

1.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播的要件。

答:(1)新闻传播过程

新闻传播过程是指由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的过程。(2)新闻传播过程的要件

传播过程离不开四个基本要件: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是指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或主体,即指那些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从事采写编评、制作、主持的工作者。

②传播内容是新闻报道的对象、信息或内容。

③传播媒介是指传送和接受新闻信息的通道或载体,即传播者用来传送新闻文本、收受者用来收受新闻信息的物质实体、物理工具、技术设备等。

④传播对象是指收受新闻信息的人或主体,即人们通常指的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网络新闻信息的浏览者。

2.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

答:(1)单向传播

单向传播模式是指无反馈环节的传播模式,传播以线性的方式单向流动。单向传播的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单向传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人际单向传播主要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方式进行的。

②传播的内容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③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递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表示赞同、共鸣等)。

④单向传播是一种直线式传递,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

⑤在单向传递中,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由于各自的知识、经验、职业、价值观等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反应。

⑥在单向传播中,由于受传者的反应不能及时返回到传播者那里,因此传播者对自己的传播效果无从了解,更无从调整,因而这种直线式传播是低效的、盲目的,难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真正沟通,有时甚至还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

在传播实践中,领导人作报告,开大会,下达命令,发布指示,常常采用单向传递的方式,新闻传播除简单的消息发布外,一般不宜使用这种传播方式。(2)双向传播

双向传播是指有反馈环节的传播模式,传播以非线性的方式形成双向互动。双向传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双向传播主要也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

②也不限于信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③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传递结果为的是改变双方(受传者和传播者)的行为。

④双向传递由于增加了由受传者对传播者的传递程序,因而传播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了。

⑤在双向传递中,也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由于各自的知识、经验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由于反馈意见及时回流至传播者,令传播者不断修正调整以后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减少心理障碍,从而使新一轮的传播效果得以改进。

⑥在双向传播中,受传者有回传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其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传受双方的信任与感情,有助于调动受传者的兴趣与主动性。

⑦在双向传播中,传播者随时会受到受传者质询与批评,心理压力大,因而能加强传播者的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大多数传播属于双向传播。双向传播的方式适用于复杂连续的信息传播和涉及人际关系的信息传播。新闻作为连续使用的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采用双向传递方式。

3.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传递。

答:(1)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传递着各种价值观,传播者以各种在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散布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被报道事物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观的传播和价值判断的显示,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价值教化即媒介的社会化规范功能。因此,新闻传播过程也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2)新闻传播中价值传递的实现,是新闻信息收受者对新闻信息传播者的价值观认同。在当代社会,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认识的第一主体传播者和认识的第二主体收受者对认识客体——附着于新闻信息的价值观及其在采、编、排、印、播过程中的附加价值认同,是实现媒介的社会行为规范功能和使某些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的社会教化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新闻传播的价值传递完成的。

4.新闻价值及其构成要素。

答:新闻价值是指能够构成新闻的信息中所含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这一概念是随着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在美国问世而提出的。西方新闻界普遍认为,新闻价值有以下五个构成要素:(1)及时。及时是一事件能够成为新闻事实的时间根据。新闻是“易碎品”,时效越强越有生命力。(2)接近。这是指新闻事实与收受主题的各种“距离”关系。一般来说接近性内涵大致包括空间地理上的接近性、事实本身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与人们利益的相关程度、新闻事实与人们在心理、情感上的距离关系等。比如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3)显著。这是指用来描述新闻事实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的一个概念。一件事实的知名度或显要性是由构成这件事实的各种要素的知名度和显要性决定的。如显要人物引起的注意高于非显要人物。(4)重大。新闻事实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程度越大,新闻价值越大。一般而言,影响人数的多少、影响时间的长短、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影响人们实际利益的程度是衡量新闻重要性的主要指标。(5)趣味。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变态、带人情味的东西更有兴趣,因此,具有这些素质的事实信息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就越高。

一个新闻事实,其所具备的要素越多,要素的程度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就越是一件特别为人们所关注的新闻。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4.1 复习笔记

一、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1.新闻传播的真实性(1)真实性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有五个,即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客观事实的一致程度。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所形成的映象,并通过某种符号向受传者发布的物化产物。(2)新闻传播必须真实的理由

①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②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真实的新闻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

③如实报道新闻,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也是这一科学方法论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要求。(2)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①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新闻报道中每一项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

②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③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2.防治失实新闻

①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重要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防治。

②从制度建设人手,建立健全严格的防止失实报道出笼和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③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组织整顿工作,把品行不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

④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⑤整顿党风,淳化民风,要求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3.坚持真实性要把握的各项关系

①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要有辩证认识,既不以俊遮丑,又不以偏概全。

②正确处理主流和支流、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

③对各种事物及其信息量的新闻传播要有适当的科学调控。

④对新闻传播的事实要有相应的道德标准考量。

⑤对新闻传播效果要权衡利弊、全面把握。

二、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1.新闻传播的客观性(1)客观性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2)新闻传播必须客观的原因

①新闻所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事实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物,都是人们可以感知的。

②只有客观传播的新闻才有力量。

③通过客观报道而显示的新闻倾向性,易于与乐于被收受者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的功利目的。

④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的标志之一。(3)新闻客观性的含义

①从内容上看,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是指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

②从形式上看,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报道者应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4)客观性与立场、客观主义的关系

客观与立场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与倾向,通过客观报道,即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与组织,通过对事实的忠实而具体的陈述和分析,完全可以甚至更加出色地表达出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客观主义原则,是主张新闻只记录发生的事实,有闻必录,不主张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与组织。客观报道原则同客观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客观主义的做法,或者是不负责任,对受众不加正确引导;或者是别有他图,在所谓“不党不私”、“不偏不倚”的口号下,传播错误的信息与主张。

三、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1.新闻传播的公正性(1)公正性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2)新闻传播必须公正的原因

①传播者与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向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和时人对它的种种评价的客观情况。

②媒介是全体公民嘹望社会的公共管道,传播者应向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使公众以同样的交换条件取得传媒的使用权。(3)公正性的含义

①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只提供自己赞成一方的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另一方的事实或意见。

②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损伤。

③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事实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4)不公正报道的表现

①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

②强扭事实,片面报道。

③主观武断,强加于人。

④不给更正,难以申辩。

⑤作者有权,读者无权。

四、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1.新闻传播的全面性(1)全面性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与信息。(2)新闻传播必须全面的原因

①只有向受众全面地提供事实与情况,尤其是看法对立的事实与情况,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宏观真实与客观公正。

②全面报道事实,全面提供各方面情况与意见,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

③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3)全面性的含义

①对一件新闻事实(事件)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对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细致的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作出交代或说明。

②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要提供纵向与横向的全方位材料与分析,既不隐恶显善,也不隐善显恶,使公众毫无障碍地获得关于这些社会现象的整体资讯和全部看法,以便通过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得出他们自己的印象与结论。

③对有争议的问题的报道,要全面顾及和充分报道各种情况、意见与看法,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或者在传播者看来是错误而不加认同的意见,也应无保留地向公众公开报道,而不是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社会公众。(4)新闻报道不全面的表现

①报道事实,只顾一部分事实,忽略另一部分事实。

②评论事实,只讲一面,无视另一面。

③分析报道社会现象,只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5)全面性与典型报道

典型的选择,同全面把握整体情况,将各方面事实进行反复细致的比较分析是分不开的。重视典型不等于不要综合。综合报道可以为受众提供广泛的、全方位的情况,也是不可缺少的报道形式。

五、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1.新闻传播的快捷性(1)快捷性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快捷性是指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快捷性可以用时间性与时效性来概括。时间性指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间差,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2)新闻传播必须快捷的原因

①新闻报道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这瞬间的变动不及时抓住,时过境迁,事实就会不再依旧。

②新闻事实是层出不穷的,追求更新的事实,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天职。只有快捷,才有可能抓住新近变动的事实。

③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受众只有及时了解外界的变动,才能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

4.2 课后习题详解

1.新闻传播真实要求的含义与操作举措。

答:(1)新闻传播真实要求的含义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客观事实的一致程度。其科学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分析的新闻报道中的每一项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

②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③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2)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就应避免发生新闻失实的现象

针对造成失实新闻的成因,在防治上可以从下列几项着手:

①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重要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

②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格的防止失实报道出笼和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③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组织整顿工作,把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

④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⑤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2.新闻传播客观要求的含义与操作举措。

答:(1)新闻传播客观要求的含义

新闻传播客观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①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

②形式上的“客观”,是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即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2)在具体操作中,客观报道在操作上有这样的规范:

①以倒金字塔方式在第一段简述基本事实;

②以五个W报道;

③以第三人称语气报道;

④引述当事人的话;

⑤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

⑥不采取立场;

⑦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

3.新闻传播公正要求的含义与操作举措。

答:(1)新闻传播公正要求的含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称“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要求:

①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只提供自己赞成一方的意见,却压制、不报道或歪曲另一方的事实或意见。

②传播者不以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损伤。

③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事实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

这三者也可换一种正面的叙述,即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资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2)新闻传播公正要求的实际操作举措应做到避免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公正报道:

①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

②强扭事实,片面报道。

③主观武断,强加于人。

④不给更正,难以申辩。

⑤作者有权,读者无权。

以上五个方面的不公正报道,均需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新闻的公正性与倾向性的关系,在坚持公正性的前提下,变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4.新闻传播全面要求的含义与操作举措。

答:(1)新闻传播全面要求的含义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就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星的、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事实、情况和意见。从一般意义上看,全面是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向度上,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针对个体事实报道的全面性;②针对同类事实报道的全面性;③针对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事实报道的全面性。(2)新闻传播全面性具体操作中的要求

①对一件新闻事实(事件)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对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细致的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作出交代或说明。

②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提供纵向与横向的全方位材料与分析,既不隐恶显善,也不隐善显恶,使公众毫无障碍地获得关于这些社会现象的整体资讯和全部看法,以便通过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得出他们自己的印象与结论。

③全面不能停留在对事实表面现象的全面罗列上,还应力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揭示事实的本质达到一定的深刻程度,使人们对新闻事实本身本质的多面性和多层次性达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3)针对实际的新闻传播情况,全面要求还有两个需要特别强调的方面

①全面必须是包含对负面新闻时事报道的全面,尽管“报喜不报忧”或“报忧不报喜”在全面原则面前都是不对的,但就中国的实际而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②对有争议的问题的报道,全面顾及和充分报道各种情况、意见与看法,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或者在传播者看来是错误而不如认同的意见,也应无保留地向公众公开报道,而不是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社会公众。

5.新闻传播快捷要求的含义与操作举措。

答:(1)新闻传播快捷要求的含义

①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即新闻传播具有快捷的特点与要求。这种要求,可以用时间性(快捷性)与时效性来概括。

②时间性是指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也就是该新闻传播越具价值。

③时效性大致上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侧重表达传播时间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其中还要考虑传播环境的外在因素,从理论上看,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2)新闻传播快捷要求的操作举措

①新闻传播要求快捷及时,抢新闻自然成为新闻运作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字面上看,“抢新闻”的意思指传播工作者要尽量快捷地发现新事实,在第一时间报道新近发生的变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