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4:17:09

点击下载

作者:翁如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

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试读:

前言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主持人采编播基础训练课”,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强调学生采编播基本技能的掌握,还特别强调学生作业的故事性、艺术性,尤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展示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本课程融入了编导、非编、主持、播音、思维等多种技能,并以音乐来贯穿,对学生进行采编播基础训练。另外,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生作业从策划、构思、剧本写作,到采编播及后期配音、配乐,全部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以便为他们今后从事广播电视等传媒工作打下较全面的基础。

本书学生作业部分资料整理由夏翔、吴亦文、解永良、陈浪、孙豪杰、马俊英协助完成。

由于拍摄设备有限,学生作业不可能完全用摄像机拍摄,只能用图片和部分视频代替,因此教学侧重点只能是他们的创意构思和采编播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特做说明。

本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领导、各部门及同行们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具有采编播能力的主持人的途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因学生具备节目创作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但本课程毕竟是新开设的课程,还需继续摸索和完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以西方音乐为训练素材,系统介绍了西方音乐史的发展线索。“附录一绘画与诗词练习”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而设置,其中介绍了一些中国民族乐曲。附录一不作为必要的课程安排,仅供选用。附录二简要介绍了短片拍摄与剪辑的基本知识,这方面的技能还需在“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课程中系统学习。

本课程共需90学时,安排在一个学年内完成,一个学年有两个学期,每学期授课时间15周,每周3课时,每学期45课时。具体教学进度如下,仅供参考。

以上课时不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时间。

第一单元 音乐总体形象感受能力训练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

音乐能够跨越国界,克服语言障碍,表达人类共有的情感。音乐总体形象感受能力训练,是让学生欣赏中外名曲后,训练学生对乐曲中所表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的感受和捕捉能力以及用语言将其表述出来的能力。

感受就是把事物的某些特性变成信号加以接受,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进行感受,这样就会与刺激对象产生一种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才能逐渐感知它,从而产生态度、情绪、情感。

感受能力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主持人来说更为重要。没有感受能力,再好的题材也无法做出好的节目,因此要打动观众,首先我们自己就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接受能力、判断能力、认识能力和敏锐的感受能力。

音乐与历史和社会联系紧密。《乐记》中就:“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说音乐与时政相通。不同的音乐反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状况,因此音乐是时代的声音。同时,乐曲也表达出作家的情感。如我们听到民族音乐《江河水》会感到作者内心的哀怨悲愤,我们听到《步步高》会感到作者欢快的心情,我们听到《祝酒歌》会感到作者内心的心潮澎湃。当我们听到西藏、新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歌曲,马上会想到雪山、大峡谷等等,以及当地独有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

但是有些感受准确,而有些并不准确,就像我们生活中对人的感觉一样,在不很了解的情况下,对某一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另外不同人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感受不是想当然,它必须建立在准确接受客观信息的基础上。

人的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例如有的人经过音乐的各种训练,可以成为乐手或音乐指挥家,能够听出某个乐手的音准和节奏是否准确;一个训练有素的织品印染工人能分辨出40种不同的黑丝,而未经训练的一般人只能分辨两三种……以上这些都是经过训练,感受力得到提高的事例。同时据医学研究,人们的各种感觉并未发展到应有的高度,通过训练,完全可以使我们的感受力得到提高和加强。

听觉可分为三种形式:语言听觉、音乐听觉、噪音听觉。在这些感觉中,我们能分辨出声音的四种属性:音调(高低)、响度(强弱)、音色(声音特色)、音长(持续时间),同时还能分辨节奏和旋律。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几点来捕捉音乐中的形象感受,表达我们的思想。具体的音符虽然是抽象的,但音乐却是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的宣泄、流露和表达。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同步练习

一、教学内容(1)讲解音乐总体感受的理论及音乐知识。(2)介绍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及其作品《四季协奏曲·春》的一、二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圣母颂》、《勃兰登堡协奏曲》。二、同步练习(1)用《四季协奏曲·春》的一、二曲、《圣母颂》、《勃兰登堡协奏曲》做音乐总体形象感受语音表达练习。(2)用《四季协奏曲·春》的一、二曲、《圣母颂》、《勃兰登堡协奏曲》做音乐总体形象感受短片制作练习。

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方法1.语言表达教学方法(1)介绍西方古代音乐至巴洛克时期音乐发展概况。(2)介绍音乐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及其作品《四季协奏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生平及其作品《圣母颂》、《勃兰登堡协奏典》(3)反复播放以上两位音乐家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熟悉音乐。(4)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形象的捕捉,形象越具体越好,为下一步寻找图片或做视频短片打下基础;并跟随音乐将感受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5)特别要求学生语言表达与音乐节奏的同步,培养乐感和节奏感。(6)调整学生的语言色彩,使语言色彩与音乐色彩相吻合。(7)注意学生的语言表现力,用音乐带动语言,做到言由心生。(8)教师要根据音乐对学生表述的形象进行判别和点评,纠正不符合音乐形象的表达,并指出问题所在。(9)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补充、优化自己的表述,并跟随音乐反复进行练习,使表述层次分明,与音乐基本吻合。2.短片制作教学方法(1)学生通过语言训练对音乐家、乐曲有了一定感受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构思,并根据构思寻找图片或自己拍摄;然后运用图片或自己拍摄的内容进行编辑组合制作成小短片,并配上音乐家的乐曲,内容与乐曲基调基本吻合即可。(2)片子不要太长,要表达的内容基本清楚就可以。(3)教师在学生作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调整完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并使他们知道自己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定评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并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使之在实践中掌握短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二、目的与要求

第一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总体感受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学生在音乐播放时,脑海中产生清晰的形象,并将其表达出来。形象必须与音乐相吻合,如表达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表达的内容与音乐的旋律等等。(2)最初,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音乐的形象感,教师可以做示范,进行引导和启发。(3)在表达上,无论是语言还是短片,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独树一帜”,对同一乐曲有不同的形象表达,不要“千篇一律”。例如《四季协奏曲·春》,有人想到大自然,有人想到车展,有人想到啤酒节等等,都是可行的。(4)要求学生用质朴的、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不要矫揉造作。(5)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短片制作,都要先有感受,做到用心来说、用心来做。(6)对于音乐理论和音乐家及乐曲部分,教师应为学生做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增加学生对西方音乐历史的了解、对音乐家的认识及对其作品的理解,增进他们的阅历和艺术修养。

第四部分 学生作业例稿

一、语言表达作业1.〔意大利〕维瓦尔第《四季协奏曲·春》第一曲

作业一

这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就是火炬手——CCTV-联想奥运火炬手”的比赛现场!

自8月18日,本节目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成功播出后,这场引发广泛关注的比赛至本周末已赛程过半。参赛选手、评委嘉宾以及主持人通过前一阶段不断的磨合渐入佳境,广州赛区的比赛更是精彩纷呈。

在此次广州赛区的现场将会有当场点睛的舞狮表演、闽南茶道表演等。据透露,广州赛区将是目前为止选拔节目中最“热闹”的一场。

究竟广州赛区的决赛会有哪些精彩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只要你心动,奥运圣火就会与你一起舞动!只要你行动,奥运火炬就会与你一起生辉!我们坚信,你就是联想奥运火炬手!让我们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作业二

啊!我自由了,由于主人的失误,小鸟“春春”终于逃出了笼子,来到了外面的世界。此刻,春春兴奋到了极点,它快乐地挥动着自己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么美好!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明媚的阳光,一切都像仙境一般,春春快乐地感受这一切。春春飞过高山,看到山间的小溪是那样的清澈,欢快地流向了远方;它飞过林间,看到野花是那样的鲜艳,五颜六色地绽放着一张张笑脸。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祝贺春春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春春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快乐的使者,面对它的将是崭新的生活。

作业三

原来这就是小河的源头,那么俊秀,那么巍峨。哦?这分明就是一座大山,我们看到这座山的沉沉泥土、累累石块和皑皑白雪,原来河流是这样被孕育出来的。在那千年不变的高山上历经洗礼,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接受磨炼,在孤独寂寞中顽强抗争,才终于融化了那千年的厚厚冰层,汇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河流。冰层开始融化,一滴滴的水珠开始汇集成小溪,小溪汇集成了一条新的河流!它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啊!原来这就是生命,它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如此和谐!让我们一起来热爱生活吧!那样我们才能感觉生存的魅力!还有生命的精彩!2.〔意大利〕维瓦尔第《四季协奏曲·春》第二曲

作业

夜悄然而至,是那样令人陶醉。

我爱这夜色,爱它那葡萄美酒般的醇美,

静谧而让人回味。

花香伴着微风徐徐而来,

那是一株夜绽的昙花。

不!那是月下的花之仙子。

月光投下她的身影,

婀娜又是那么灵动。

在静态中,舞尽毕生的风采;

在瞬息间,绽放生命的光华。

她是这般羞涩,独绽是她的选择;

她又如此华贵,就连月光也为她作陪。

可是我料想,她很快又要逝去,

但!我似乎不应该为此伤悲,

春去春会再来,花谢花一样会再开。

一个生命最终总会逝去,

但生命之河将生生不息。3.〔德国〕巴赫《圣母颂》

作业一

十六岁的爱情像是一阵春风,轻轻地抚过我们的心田;二十岁的爱情像是一阵细雨,给我们留下一阵雨后清新,令人久久回味。张爱玲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女子,但是当她遇到自己的爱人,在写给他的信中说:我愿化作一粒尘埃,并在这尘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这才猛然发现,爱是付出,是绽放。

作业二

如果你要问我这个世界上最圣洁的地方在哪里,请你静静地闭上眼睛去感受雪域高原的神圣与圣洁:展翅的雄鹰、洁白的哈达、虔诚的朝拜。这里曾经留下过上苍甜蜜的吻痕。

如果你要问我这个世界上让人们的心灵为之震颤的是什么,有一个地方一种景色,会让你的心灵震颤。这里的人们和太阳一样作息,手里的转经筒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三步一叩首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的眼神是苍茫之中的一丝甘霖,像泉水般清澈宁静,没有世俗的尘埃。是雪域高原赋予了他们最纯洁的心灵,是释迦牟尼让他们有了最虔诚的信仰。

作业三

我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不,其实妈妈说,我是一个天使,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所以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我看不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却听得到!

妈妈说:太阳是红色的,是个大火球,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树木是绿色的,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稻子是金黄金黄的,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食物!还有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流水是哗哗响的像鸟儿的歌声一样!

最神奇的就是妈妈说的花朵,小家伙们居然是五颜六色的,我闻到过它们!真的!所以,不要为我难过,如果你下次看到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男孩在盲道上行走,过去给他一个问候、一个拥抱,他会感受到像太阳一样的温暖!他会更加幸福快乐!4.〔德国〕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作业一

欢迎来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哈利波特站在礼堂的门口张大了嘴巴惊奇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整个大厅金碧辉煌,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悬浮。开学晚宴很快就要开始了,哈利的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会被分配到哪个学院,这里的每所学院都有它光荣而悠久的历史。桌上放了一顶尖尖的魔法师的帽子,教授已经念到哈利的名字了,他战战兢兢地走上台,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仿佛就要到嗓子眼了。他能感受到自己握着板凳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他暗想到底自己会被分配到哪个学院,他看到魔法帽已经在眼前不停地晃悠了。他小声地说,千万不要是史莱哲林,因为那里多是狡猾阴险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魔法帽听到哈利小声地嘀咕,说你拥有别人没有的天分,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就是格莱芬多吧。哈利听见魔法帽向全场宣布自己去格莱芬多,于是他脱下帽子,甩向空中,他相信这一次的选择会帮助他走向成功。

作业二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男人在产科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妻子已经进入分娩室很久,可是始终没有消息。他疾步地在门口走来走去,他想扒在门上听到里面的声音,可是除了自己的心跳外什么也听不到。他更加焦急了,突然一声啼哭,孩子出生了,他满怀欣喜去看这个孩子,可是护士却从他身旁走过。汗从他的额头上流了下来,他比刚才更加焦急了,他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此刻,又是一声孩子的啼哭,护士走到他的面前,这是他的孩子,这时的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他做父亲了。二、短片作业(见光盘)《拉萨》

附 西方古代音乐至巴洛克音乐

一、古代至中世纪西方音乐

从古代到中世纪,西方音乐大约经历了三千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西方音乐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1)音乐从“单声部音乐”发展到“复调音乐”,又从“复调音乐”的鼎盛走向衰弱,向主音逐渐过渡。(2)音乐基本上是声乐,器乐是附属,到中世纪末期才有了独立的器乐曲。(3)西方音乐的发展始终与宗教音乐的兴衰紧密相连。早期宗教音乐占绝对统治地位,封建宫廷势力的增长使世俗音乐兴起。它们虽然对立但又互相渗透、融合,使世俗音乐迅速发展的“文艺复兴”来临。音乐家也从专写宗教音乐的神职人员变成同时受雇于教堂和宫廷、同时创作宗教和世俗音乐的创作者。(4)音乐所反映的内容从写“神的意志”变为“人的感情”,从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模仿过渡到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1.古代音乐(1)古希腊音乐

我们主要通过文字记载、瓷器、绘画或浮雕等历史遗迹,来了解古希腊音乐。古希腊音乐是单声部音乐,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古希腊音乐与神的崇拜、神话和各种传说交织在一起。“music”源于“muse”,音译为缪斯。希腊神话中,缪斯是宙斯和记忆女神莫涅辛所生的九个女儿。九位缪斯掌管文学、喜剧、抒情诗、音乐等高尚文化活动,被称为文艺之神。还有希腊神话中的艺术之神阿波罗、名竖琴师奥非欧等等都与音乐有关。由于音乐与神联系,音乐本身也被认为充满了神性。古希腊人认为音乐能驱魔治病,能净化肉体和灵魂,使人崇高向善。

盲诗人荷马汇集小亚细亚民间歌手传唱的神话英雄叙事诗篇并加以整理,写下不朽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古典时代”文化发展到了高峰。人们在进行各种祭祀活动时要唱赞颂神的诗歌,并从雅典的酒神颂歌中逐渐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它包括戏剧、诗歌、舞蹈。(2)古罗马音乐

公元前196年希腊被尚武骁勇的罗马人征服,文化中心西移至罗马。古罗马音乐基本沿袭了古希腊的音乐,并趋向于实用化、娱乐化。在古罗马,音乐成为教养与身份的象征。

古罗马时代基督教产生,基督教音乐以其虔诚、肃静的禁欲主义倾向感召着人们。起初,基督教遭到镇压,到了公元392年,古罗马统治者宣布基督教成为国教。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公开化,古代音乐逐渐衰落,基督教教会音乐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在中世纪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2.中世纪音乐(1)格里高利圣咏

公元476年,日耳曼民族吞并西罗马帝国,西方历史进入了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作为统治工具,教会垄断了全部科学文化,各种音乐机构全部隶属于教会,由神职人员管理。

在中世纪,音乐的功能不是享受和娱乐,而是教化人们,引导人们弃恶向善。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从宗教利益出发,花费十多年时间选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确立为“教堂歌调”,确立了演唱的规则,在各种教会仪式上演唱,并编成“唱经本”,命令各地教会广泛采用。这种音乐以其名命名,成为“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部的,它吸取了古代东方、古代希腊的音调和当时民间音乐的特点形成。它的歌词用拉丁文写成,内容选自《圣经》,追求静穆、超脱。它不仅流行于当时的欧洲,并在天主教音乐中流传至今。巴赫、柏辽兹等人的作品中都曾引用格里高利圣咏。(2)世俗音乐

公元9世纪到11世纪,欧洲封建国家逐渐形成。11世纪左右出现了新的社会力量——中世纪的城市,城市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因此,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民间音乐逐渐繁荣起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以骑马征战为主要职业的人被称为骑士。他们通常的集中地点是大贵族的宫廷里,每逢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宫廷都要举行庆典。11世纪开始,十字军东征的战争更提高了骑士的地位。正是在这种贵族圈子里,形成了特殊的风尚,产生了中世纪游吟诗人的音乐艺术。

游吟诗人歌曲产生于法国南部,流行于各国宫廷,是一种单音歌曲。它的内容多是贵族生活、战争和爱情、时事政治等等。王公贵族、云游四方的骑士们用民间流行的曲调,自己作词、自弹自唱,或由“仆艺”演唱。

另外,流浪艺人与民间歌手创作的作品大多反映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兴趣和希望,并且出现了反对封建主和教会的歌曲和讽刺剧等等,因而得到了市民阶层的支持。流浪艺人与民间歌手对音乐的传播和乐器的改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弓弦乐器维埃尔和拨弦乐器竖琴。(3)14世纪法国音乐

14世纪初,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均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基督教势力逐渐衰落,各封建王国王权兴盛。这一时期,产生了但丁、薄伽丘等人追求人文主义的著作,预示了文艺复兴新文化的曙光。音乐上,出现了预示文艺复兴到来的“新艺术”。“新艺术”盛行于14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但由于其影响广泛而代表了一个时代,音乐史上常以“新艺术”通称14世纪法国、意大利音乐。新艺术音乐的重要变化之一体现在音乐创作与礼拜活动的分离,音乐创作世俗化。作曲家把宗教复调技巧与世俗音乐相结合,崇尚以母语写作世俗歌调。代表人物是纪尧姆·德·马肖(1300-1377)。他是法国新艺术音乐的最重要人物,同时也以诗人著称。在西方音乐史上,他是第一位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世俗音乐,继承了法国北部游吟诗人的传统。他认为音乐与诗歌只有发自内心才具有感染力,主张音乐应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他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宗教体裁的作品,他的经文歌用法国歌谣、骑士歌曲的曲调来代替“圣咏”。(4)14世纪意大利音乐

14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分裂的封建割据国家。因此,意大利音乐在一些分散的宫廷贵族中发展。它受宗教的影响相对较少,更世俗化。意大利音乐家注重旋律的流畅和歌唱技巧,内容上更多地与城市市民的现实生活有关。其重要的音乐体裁有猎歌和牧歌。

猎歌是典型的意大利母语世俗歌曲。歌曲曲调活泼,具有描绘性,常以狩猎活动为题材。内容上力求描绘出打猎和吆喝的情景效果,或者是集市上的叫卖、喧闹,或者是其他富于动感的场面。

牧歌一名有“用母语写成的诗”和“乡村田园诗”双重含义。表现内容丰富多样,如政治讽刺、道德寓意,更多的是田园诗和爱情诗。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音乐家。盲人音乐家弗朗切斯科·兰迪尼(1325-1397)最为著名。兰迪尼的音乐创作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技巧,力求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使用的终止式,在和声史上称为“兰迪尼终止式”。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西方音乐史上,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从1420年前后到1600年前后。这一时期是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新兴市民阶层对人自身价值和欲望的肯定、对人的命运的思考,产生了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猛烈冲击了以教会“神权”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禁锢。除了出现一大批文学绘画名作外,音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欧洲世俗专业文化的空前繁荣,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产生了器乐体裁和歌剧,发展了音乐理论。1.尼德兰乐派

15世纪的尼德兰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566-1588)的国家。15世纪前半叶,以杜费、沃克亥姆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家,对发起音乐艺术领域的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重大作用,这就是“尼德兰乐派”的最初形成。

16世纪是尼德兰乐派的高峰,音乐广泛吸收了德国歌谣和意大利的牧歌。在经文里,笑声、鸟声被引入宗教作品。它的歌谣通俗风趣,还生动地描绘了日常生活场景。有一首《当我的丈夫回家的时候》唱道:“丈夫回家要打我,因为我还年轻,他却已经老了”。著名无伴奏合唱曲《回声》是自然界回声和人的生命力的完美结合,成为世界合唱宝库中的精品。2.德国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音乐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密切相关。文艺复兴促进了德国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影响下产生、并直接为改革服务的首先是“新圣咏”,这与马丁·路德(1483-1546)分不开。他主张圣咏不用拉丁文而用德语演唱,选用德国古老的圣歌和民间歌曲作曲调。他最著名的圣歌是《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被恩格斯誉为“十六世纪的马赛曲”。

另外,在当时德国的手工匠中,还出现了自编自唱的名歌手。名歌手在16世纪德国市民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是当时的各种行会中的诗人和音乐家,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德国的“里德”即世俗歌曲,通常是单声部的。16世纪中叶一些作曲家把佛莱芒复调技术和德国里德相结合,创作出复调形式的里德。3.法国

16世纪法国最发达的体裁是歌谣曲,法国歌谣曲传遍欧洲。这是一种无伴奏形式的世俗音乐,歌词多是取自人文主义诗歌。它要求具体反映生活,描绘生活,富于市民色彩。它注重具体形象的描绘和抒情,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世俗歌曲“尚松”是众多作曲家关注的体裁。4.意大利(1)宗教改革的音乐和16世纪牧歌

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末期,天主教极力反对宗教改革。鉴于当时宗教音乐世俗化倾向的日益加深,他们提出了“改革”宗教音乐的方案。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旧风格融合的新宗教音乐。它平静、和谐、庄重,既强调虔诚又超脱宗教气氛,运用了无伴奏纯人声合唱和教会调式的音乐。

教会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约1526-1594)的无伴奏合唱,为宗教音乐创作提供了借鉴。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作曲家,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在商业繁荣、思想活跃的威尼斯,出现了威尼斯乐派。宗教音乐主要是玛德利颂。

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和14世纪的牧歌,没有直接的联系。它是一种新兴的体裁,内容丰富,形式自由,不受宗教约束。(2)歌剧

文艺复兴在音乐上最大的成就是歌剧的诞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艺术理想是恢复古希腊综合性的完美艺术,真实生动地表现人的形象、生活、情感,直接促使了歌剧体裁的形成。为了真实地表达人的感情,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富戏剧力量的形式,即综合诗歌、音乐、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歌剧正是适应这种时代所需的新体裁。

早期意大利歌剧最突出的代表性作曲家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1567-1643)。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手段,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要挖掘人的情感世界。他克服了早期歌剧旋律的枯燥性,采取了牧歌式的朗诵调。他是第一个使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基本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1607年,在芒图阿上演的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3)清唱剧和康塔塔

当歌剧诞生于意大利之时,一种宗教内容的大型声乐体裁——清唱剧也在意大利萌发。它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强调合唱。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的。

康塔塔诞生于意大利,既可以采用宗教题材,也可以采用世俗题材,既可以是抒情的,也可以是叙事的。(4)器乐的发展

这一时期,在声乐艺术繁荣的背景下,器乐开始脱离对声乐艺术的依附,成为独立的体裁形式。

除管风琴外,当时最流行的乐器是诗琴(又名鲁特琴,lute),竖琴也是和诗琴一起使用的乐器。小钢琴在16世纪末得到了发展。管乐器已有小号、长号、短号、笛、低音管等一些木管乐器。三、巴洛克音乐

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原用于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人们用它来形容当时一些新奇、怪异的建筑风格。这一时期,教堂和宫廷众多的节日庆典要求音乐家们为之创作数量巨大的各类体裁的音乐。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繁荣,产生了一批具有历史意义的器乐作品。这一时期器乐类音乐体裁主要有:奏鸣曲、大协奏曲、组曲、赋格曲。其中,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之一。代表人物是维瓦尔第。巴洛克音乐两位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大师是巴赫和亨德尔。1.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生平介绍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3)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自幼从父学习音乐。15岁加入圣职,25岁成为神父。因为天生一头红发,人们叫他“红发神父”。

在他一生中,大约有40年的时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他任职的修道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家可归、逃学或者是受到虐待的少女。修道院成立了一个乐团、一个音乐学校——慈光音乐院。维瓦尔第训练这些少女,让她们发挥艺术潜能。他不仅当老师还创作作品,他们是当时威尼斯最受欢迎的乐团。维瓦尔第还带领乐团在欧洲巡回演出,风靡欧洲。

从文艺复兴开始,音乐从宗教转向多元化发展,维瓦尔第正是潮流的引领者。他勇于大胆实验和创新,改变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一直影响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甚至是“音乐之父”巴赫。

有一个故事在维瓦尔第生前就流传着,说有一天他正在主持弥撒,突然一个音乐主题在大脑闪现,他立刻走下祭坛,进入圣器收藏室将旋律记下,然后回去再继续做完弥撒。因此,他被提报到宗教裁判所,被认为是疯子,从此禁止他再做弥撒。

晚年的维瓦尔第声名已去,穷困潦倒,一病不起。1743年,维瓦尔第客死在维也纳。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贫民公墓,与他同时埋葬的人中还有被处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废弃,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他的遗骨。

20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人们注意到维瓦尔第对巴赫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地被揭示出来。

维瓦尔第不仅被称为“协奏曲之父”,还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创始人,还是优秀的小提琴家。代表作有《四季协奏曲》、《金翅雀》。(2)代表作《四季协奏曲》和《金翅雀》《四季协奏曲》(1725年)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是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春、夏、秋、冬每一首协奏曲均由快、慢、快三乐章组成,各曲均附有14行短诗,用音乐描绘出诗中的意境。《四季协奏曲》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音乐的特色和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最为著名,音乐旋律轻快愉悦,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茏;《夏》则出乎意料,表现夏天的疲乏;《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景象;《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金翅雀》(1729-1730年)是维瓦尔第一部非常令人喜爱的作品。他在作品中充分挖掘了长笛的潜能,以长笛的声音形象地模仿了金翅雀的啼鸣。金翅雀身上黄橄榄绿的羽毛、粉红色的小嘴,极其可爱。每当它迎着阳光鼓翅飞行时,翼端便发出黄色的光泽,宛然一个小精灵。

协奏曲的首尾两个乐章都是快板速度,音乐清新、活泼、可爱,长笛演奏出的轻盈而婉转的乐音,让人不由得想到叽叽喳喳的鸟儿,正在树梢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2.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生平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的一个著名的音乐世家。自他的始祖磨坊师父维特·巴赫在磨坊旁一边随着磨盘节奏,一边拨弄琴弦算起,到巴赫为止,31位家族成员中,有28位从事音乐工作,可以组成一个管弦乐队,因此“巴赫”这两个字等同于音乐家。

巴赫10岁时失去双亲,随后由他的大哥抚养。他的大哥是教堂管风琴师,教导巴赫弹奏管风琴和大键琴,为他打下了演奏键琴乐器的基础。此时的巴赫已经表现出对音乐的酷爱和天赋。

巴赫的一生比较平稳,有过两次婚姻。21岁时,巴赫与他的叔伯二妹结为伉俪,他们一共生了7个孩子。但是,当巴赫35岁时(1720年)妻子不幸去世。翌年他再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又给他生了13个孩子。他共有过20个孩子,11个死于孩提时代。巴赫终身埋头于职务、演奏、创作和教育,但因为他追求完美的性格不易与人合作,所以常换工作。有时为了听别人演奏,他要徒步400公里,可以说他为了音乐到处奔走流浪。

他先后担任过宫廷和教堂乐手和乐长,最后在莱比锡教会学校任职直至逝世。巴赫一生写了大量乐曲,有着惊人的创作力,有200多部康塔塔、2部受难曲、5部弥撒曲、23首协奏曲、17首钢琴曲、2册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经文歌、清唱剧、管风琴曲、室内乐和管弦乐曲等作品。在吸收欧洲其他国家音乐风格的同时,努力发展德国音乐的传统,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民族所经历的痛苦、磨难以及对宗教的虔诚的深刻的哲理性的思索。同时,巴赫又将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带入精致成熟的境界,所以,他的音乐又有着典雅、恬静、高贵的风格特色。他作为虔诚的新教徒,通过宗教体裁抒发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和同情,对和平、幸福的渴望。

巴赫在世时并不引人重视,作品也没有广泛流传。在其去世后,其作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贝多芬见到巴赫手稿后,说:“这哪里是小河,这是大海啊!”巴赫在音乐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后人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的启迪是无法估量的。在他死后多年,特别是19世纪初,他的祖国才像发现了新的珍宝一样,重新评价巴赫,称他为“德国民族的骄傲”、“近代音乐之父”。

他的代表作有《勃兰登堡协奏曲》、《圣母颂》等。(2)逸闻趣事

①巴赫与数字14

18世纪,人们非常喜欢智力游戏,重视数字的代表意义。巴赫对此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从1740年起,巴赫就想加入一个音乐研究院,但当亨德尔成为第11个会员时,他还是没有参加,因为他想成为第14名会员,就又等了两年。巴赫的名字Bach,在英文字母中排列为B:2、A:1、C:3、H:8,加在一起是14。他的全名Johann Sebastian Bach,全部加起来也是14。他的印章上镶着14颗珍珠,声乐曲好几个主题是14个音符。由此可见,巴赫与数字14关系密切。

②《郭德堡变奏曲》的由来

古代,失眠一直困扰着贵族们,那时没有安眠药,只能用催眠曲,而且还要现场演奏。

郭德堡是巴赫的学生,10岁时就接受巴赫的训练。后来他成为当时驻萨克森宫廷的俄国公使凯撒林的宫廷乐师,伯爵请他委托巴赫写一首安眠曲,巴赫欣然接受并很快完成。之后由郭德堡到伯爵卧室演奏,没想到伯爵躺在床上没一会儿就酣然入睡。这首价值300个金币的安眠曲,日后以郭德堡的名义发表,所以叫《郭德堡变奏曲》。它的原名为《有各种变奏的抒情调》,被誉为巴洛克时期变奏曲的巅峰之作。

③《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问世

巴赫在柯登宫廷担任乐长时,随亲王出游温泉,见到了亲王的表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他对巴赫非常推崇,两人一见如故。侯爵请巴赫创作一首曲子,结果巴赫完成了6首著名的协奏曲献给侯爵。后人把这些协奏曲称为《勃兰登堡协奏曲》。当时巴赫36岁,他一生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魏玛时期、柯登时期、莱比锡时期。1717-1723年是柯登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据说,音乐指挥家卡拉扬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听《勃兰登堡协奏曲》。

西方古典音乐中,有“3B”的说法——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而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更让后人赞叹。

在莱比锡宏伟的圣托马斯教堂外,耸立着巴赫的铜像。巴赫仿佛在思考问题,右手拿着乐谱,左手按向琴键,而左边口袋翻出在外,代表巴赫当时身无分文。教堂内有巴赫的坟墓,坟墓上总有鲜花摆放,教堂外的巴赫博物馆回荡着巴赫的作品,馆内展示着巴赫的手稿和生平介绍,以及古铜琴、大键乐器。在教堂内,还可以买到不同音乐家演奏的巴赫的作品。

1977年,美国发射的宇宙飞船“旅行者二号”携带了一封给外星人的“信”。这封“信”是一张120分钟的镀金铜质唱片,名为“地球之声”。唱片中收藏了一些代表人类文明的影像和声音,其中就有巴赫3首作品。3.乔治·弗里德利克·亨德尔(1)生平介绍

亨德尔(1685-1759)出生于德国的哈勒城,他违背了父亲盼望自己成为律师的愿望,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意大利结识了很多音乐名流,还广泛学习了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的音乐文化。后来他就职并定居于英国,当时英国的各项殖民事业达到顶峰,但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家。

亨德尔很重视英国社会新的艺术趣味,创作了大量歌剧。他的作品结构宏伟,风格简洁、明快。他在英国组建了皇家歌剧院,其歌剧多取材于古代历史和神话,曾一度轰动英国社会。后来,英国的舞台上出现了一种针砭时弊的用英语对话、并配上流行曲调的歌舞剧。加上英国人对意大利歌剧的厌倦,亨德尔屡遭失败,剧院濒于破产。亨德尔受到嘲讽和挖苦,但其德国人的坚强的意志力使其在清唱剧中获得了新生。他从《圣经》中吸取营养,选用的题材广受英国民众欢迎,配上气势雄伟的领唱、合唱,以前所未有的英雄性与史诗性,引起民众的强烈共鸣。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等大型管弦乐合奏曲,也都有其雄浑、强劲的特点。

亨德尔是德国人,但其在英国的创作生涯长达50年,英国人称他为“篡位者”和“大协奏曲之王”,他被英国封为民族音乐家。遗憾的是他晚年双目失明,死后被隆重葬入英国名人墓地——伦敦西敏寺大教堂的南耳堂。代表作有管弦乐曲《水上音乐》和《焰火》等。(2)代表作《水上音乐》《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首管弦组曲。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水上音乐》共有20首小曲,现在我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了,那是后来英国曼彻斯特的哈莱乐队指挥哈台爵士为近代乐队所改编的乐曲,共有六个乐章: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1] 有些资料中显示,蒙特威尔第生于1568年,如〔法〕保·朗多尔米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单元 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

从心理学角度讲,想象是事物表象在头脑中的重新分解、组合,也就是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组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想象的过程大致有两种:其一,把事物的某一部分和某一种特性加以强调,表达某类事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另一种是对出现的表象进行改造、综合,把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特征组合在一起。

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在于人能借助想象,头脑中能出现他所预期的想象结果,体现出一种创造力。而动物既没有想象,也没有创造。

人的想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再造想象,另一种是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由于客观刺激,头脑中就会产生相关事物的形象,它们不是凭空出现的,是以记忆为原料,从过去生活的感知中获得的,它包括事物的印象、行为动作、情感体验、情绪记忆。当然,如果没有表象的记忆,思维和想象均难以进行。另外,通过别人的叙述、间接的知识也能引发我们的想象,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再造想象的作用。再造想象产生的形象,不仅是清晰生动的,而且是全新的、真实的。

创造想象包括视觉想象、听觉想象、运动想象和情绪想象。它不仅是客观刺激与相关事物原有的再现,也是创造性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往往是受原有事物的启发,调动头脑中原有知识的储存、形象的积累,进行重新分解和综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新形象。即通过创造想象,产生一种新事物。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推动着整个创造过程。

本单元的训练中,我们既要运用再造想象,接受音乐给我们的刺激和诱发,使头脑中出现相关事物的情境,变节奏、旋律为形象的同时,又要运用创造想象,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东西。

本单元将分四个小节进行想象力训练,分别是:时间想象、空间想象、人物想象、事件想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不能完全分割的,但是为了训练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将其分成不同的环节,有侧重地进行强调和训练。

一、时间想象 任何一个作品,在开篇时都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介绍清楚,而时间是首先要交代的。因为时间就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物和事件,所以时间的介绍十分重要。所以必须通过想象,捕捉音乐作品中不同时间段的特点,如晚秋的午后,有瑟瑟的秋风、发黄的落叶、惨淡的阳光……晚秋的早上有晨霜、湖上的雾气……早春的清晨有融化的溪水、嫩绿的柳枝、清脆的鸟鸣等等。要结合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时间特点,进行想象然后进行表述。通过训练,同学们可以借助音乐形象表现具体时间。在短片制作中,学生应将时间介绍得清楚具体,尤其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所处的背景。另外,不同地点也有不同的时间特色,例如哈尔滨的早春早晨和海南岛的早春早晨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空间想象 空间也就是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无论是艺术片还是电视新闻,除时间介绍外,首先就是地点和环境的介绍。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山区、平原、沿海、城市和乡村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同时,地点、场景的介绍也是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的体现。例如1958年和1966年在中国各地区都会有“大字报”,因为1958年是“反右派”政治运动,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字报”就是这些年份的重要特征,这就是时代背景。

空间的介绍,一定要注重表现当时的时代氛围。例如: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变化都相当大。街道、建筑物等都有明显的不同。如果不把具体地点的特征介绍清楚,人物、事件就会脱离实际生活,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就好比把改革开放前农民的形象和那时候发生的事件,放在今天新农村的小楼房中,那就很不合适。又如表现国庆节,当然主要表现喜庆明快的情景。但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一年的国庆节?哪个地区的国庆节?是南方?是北方?是城市?是农村?比如国庆节活动中一般都有舞龙舞狮。但南方和北方的舞龙舞狮却有很大差别。因此,应当提供典型环境,以利于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人物想象 我们必须明确,时间、地点的设置和介绍都是为人物服务的。因为人物是主体,一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来体现的。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人物出场很重要,在人物出场之前,我们必须考虑如何给他做好铺垫,使观众对他的出场有所准备。(2)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应把人物姓名、年龄、性格特点、言行等表现充分,并要将他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介绍清楚。(3)揭示人物独特的心理结构。准确地揭示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所有的行动都有了可信的依据。例如有的人有一种消极心理,对任何事情都只看负面,哪怕是好事也总持怀疑的态度。又如有的人对生活总有一种善意的理解和关爱的心理,所以哪怕是对他不利的事情,他也往往向好处想。因此揭示人物独有的心理结构非常重要,它能使人物行动符合逻辑。(4)必须突出人物具体的行动和任务,也就是他所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问题越大、任务越艰巨,越能展示人物性格。因为人物是通过人物行动来刻画的,所以必须使观众看到人物做了什么?怎样做的?(5)人物对手的刻画也很重要,必须要交代清楚环境的险恶和对手是什么人?什么性格?因为对手越强悍,矛盾斗争就越激烈,故事越有可看性。就好比体育比赛,如果刘翔的对手实力一般,那么也就显示不出刘翔的实力了。正是对手强大,“棋逢对手”所以比赛才有看头,才显示了刘翔在强手中技高一筹和他的勇气信心。(6)注意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线索的清晰流畅,也就是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例如一个人原本是个对一切不关注、不负责任的人,后来变成一个非常严谨、十分负责的人,那么一定要交代清楚他性格变化的依据。

总之,人是生活中的主体。人物的刻画是作品最重要的环节,人物刻画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好坏。人物表现充分刻画成功了,作品基本也成功了,所以一定学会塑造人物、揭示人物、表现人物。

四、事件想象 表现一个事件离不开时间、地点,更离不开人物。因为人物是事件的主体,要通过事件表现人、塑造人,所以事件是为人物服务的。

如何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讲这件事?目的是什么?因为目的明确了,主题也就有了,而且目的决定了事件的发展。(2)要明确如何表达?要有一个完整的构思、一个总体的布局,需要哪些素材也就明确了。(3)要明确如何开头?也好比设宴,要考虑先上哪道菜?第一道菜很重要,要能吊起客人胃口才好。所以开头设计要能引人入胜,并要给人以期待(悬念设置)。(4)要考虑整个作品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内容是什么?要搭好作品的骨架,好比画家绘画,一定要明确前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远景是什么?(5)要明确这几个段落中哪个段落是最重要的段落,也就是最能体现主题的段落?同时,也要明确每一个段落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6)注意作品的主线,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一定要舍弃。事件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7)素材可以是图片、视频,也可以自己拍摄,但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思想。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同步练习一、教学内容(1)讲解想象的理论及音乐知识。(2)分节介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舒伯特、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二、同步练习(1)用《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做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并制作短片。(2)用《小步舞曲》《悲怆》《热情》《月光》做时间想象能力训练,并制作短片。(3)用《魔弹射手曲》《小夜曲》《军队进行曲》《幻想交响曲》做人物想象训练,并制作短片。(4)用《无词歌》《乘着歌声的翅膀》《梦幻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林中情境》做事件想象能力训练,并制作短片。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目的与要求一、教学方法(1)反复播放音乐,要求学生熟悉音乐。(2)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并进行表达。(3)教师根据音乐对学生表述的想象的形象进行判断,纠正不符合音乐的想象和表达。(4)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补充、优化自己的表达,再次根据音乐进行表达,要层次分明、富有深意。(5)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并找出问题所在,对优秀的作业进行录音,播放给学生。(6)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制作一个短片并配乐。二、目的与要求

第二单元属于元素训练单元,主要锻炼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学生在音乐播放时,脑海中展开想象,产生清晰的形象,并通过语言和短片制作将其表达出来。形象必须与音乐、训练要求相符合,剧本结构合乎要求,镜头运用基本合理。

第一环节的空间想象要求学生捕捉音乐中感受到的具体空间,用语言进行表达。所描述的场景或环境,必须是音乐引发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是一个宴会场面、一节破败的车厢,可能是温馨的小屋、冰冷的牢房……

第二环节的时间想象要求学生捕捉音乐中感受到的时间特点进行表达,用音乐来烘托时间特点。比如表现早晨,就要找到早晨这个时间段所具有的特点:晨露、朝阳、雾气等等;比如表现春天,就可以罗列春天所特别的景象:迎春花的开落、柳枝的抽芽、溪水的融化……时间一定要具体,不仅有季节而且要有早上、中午、深夜,越具体越好,使学生学会用音乐来表现具体时空、烘托时空氛围,并制作短片。

第三环节的人物想象要求学生表达从音乐中感受到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例如人物的动作、神态、服饰等从而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由于是单个的人物形象,所以学生很容易捕捉人物的特点。他或许是褴褛的乞丐,或许是大义凛然的革命者,或许是淘气的孩童……通过该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用音乐烘托人物,表现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并制作短片。

第四环节的事件想象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想象一个具体的事件。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表述清楚,矛盾冲突要尖锐……总之,要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训练包括语言表达和短片制作。

通过想象这一单元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想象训练,可以提高同学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掌握如何用音乐辅助表现具体的内容,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感觉。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了解如何组织一个作品,使短片制作水平得到提高。第四部分 学生作业例稿一、语言表达作业1.空间想象 〔奥地利〕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第二乐章行板

作业一

我来到了这无边的海水世界之中,感觉是那么的放松自如。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除了这黑漆漆的礁石,只有蓝色的海水和天空与我为伴,与别人口中五颜六色的海底世界相差是那样的遥远,难道是我错了吗?

忽然,我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来到了真正的海底世界:红色的珊瑚、黄色的海星,还有海马、鱼群、海龟,这个才是我所向往的海底世界。我趴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背上,开始游览这个天然的水族馆。一只鲨鱼在那里游移着,张着血盆大口寻找着猎物。我轻轻地沉到了水底,生怕它发现了我,我现在只有安心地等待,等待着它离去。

作业二

小宓轻手轻脚地走进了姐姐的房间,这个从来都被姐姐严密看管的地方。她好奇地转了转脑袋,偷偷地躲到柜子后面,冲屋里看了看,想确认到底有没有没人。砰的一声,门竟然自己关了,这突如其来的巨响把小宓吓了一跳,她赶紧躲到了床底下。她用拖到地上的床单掩盖住自己,想把自己藏得更深一些。过了一会儿,她觉得没人,自己又慢慢地爬了出来,开始观察这神秘地带。

看得出来姐姐很喜欢看书,那高大的书架上简直都已经摆不下了。和那些书一样多的是那梳妆台上的化妆品,密密麻麻地让人眼花缭乱。窗口有人?哦,原来是风吹动了窗帘,给房间里透下一道道漂亮的影子,让光滑的地板也起了变化。小宓幻想着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个空间,让自己每天都待在里面她都愿意。可现在,她得出去了,一会姐姐回来了可不好。于是她小心地看了看四周,抹平了床单,也拉开了窗帘,觉得一切都没变化后走出了房间。2.时间想象(1)〔奥地利〕莫扎特《小步舞曲》

作业一

清晨,当我推开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花在寒凉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时,我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春天,春天真正地到来了,我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战栗中迎接这第一朵鲜花。它淡雅、清香、宁静而妩媚。它像春天的信使,含蓄而温婉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的消息。看着那些刚睡醒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去靠近它、抚摸它、亲吻它。那草叶上点点晶莹的露珠,润湿了我的嘴唇,也润湿了我历经严冬而干涸已久的心田。

听,山间的溪流冲破了冰雪的阻隔,开始了融冰之旅。它将冰雪打磨切割,渐渐消融。那欢快的流水声如同大地震颤的脉动,和着这初春的太阳使大地重新获得了生机。

当蔚蓝的天空里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欢悦的鸟鸣时,当含苞待放的花蕾渐渐苏醒时,当和煦的春风拂面而过时,春天也真实地到来了。

作业二

初春的池塘里,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冰雪消融之后的水面生机盎然,碧波荡漾。春风过处,水面泛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越来越大,直到消失。成群的鱼儿浮出水面,它们抢食,嬉戏。刚刚过完冬的野鸭,带着一群鸭宝宝穿梭于水面。小鸭们一个个转着圈,扎到水里,再游回到妈妈身边,看起来是多么的惬意。池塘边的泥土里正悄悄地孕育着生命:种子慢慢地发芽。小草一截儿一截儿地钻出地面,旁边的小树上点缀了许多的嫩芽,看上去绿绿的、嫩嫩的。嫩芽丛中还有几只小鸟,叽叽喳喳,欢快地唱着、跳着,用自己优美的舞姿向春天里的伙伴传递着春的喜悦。眼前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得初春的池塘充满了活力。

作业三

迎春藤上飞来一只金翅雀,它扑棱了一下翅膀,欢快活泼地在枝间跳跃着。它放开喉咙,清越啼鸣。它那伶俐的小脑袋不时转动着,仿佛在欣赏这春景。

它小嘴的粉红、羽毛的金黄与地上含笑怒放的野花儿相呼应,在阳光下,那朦胧的昏黄,像极了一个刚从树枝嫩芽中诞生的小精灵。

微风过处,柳枝轻拂。朵朵迎春花瓣随风飘落,起舞旋转,有的落到哗哗流淌的溪水中,仿佛一只只堆满金谷的小舟,顺流而下,有的停落在未化的冰块上,仿佛还在岸边等待载货。

而溪边田里的农夫不能再等了,他早已辛勤开耕,因为他知道:春时多耕耘,秋时多收成。

作业四

这是个晴朗清新的早晨,明媚的阳光、清爽的空气、被风吹动的柳条、飞舞追逐的蝴蝶,都尽显着春的活动。快乐的少年沿着河堤迈着轻快的步子,吹着口哨,清晨的阳光笼罩在他身上,随着他一起跳动。垂柳下的他若有若现,仿佛这害羞的季节。而他的跳动,他向着朝阳奔跑,都和这清晨的春融在了一起。

(2)〔德国〕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作 业

鹅毛般轻盈的雪花,在街边昏黄而微弱的灯光下,徐徐下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化为乌有。深冬的街道由于雪花的降临,显得格外地幽静,黎明时分所有的生灵都开始苏醒,但是由于这洋洋洒洒的雪,使得一切都放慢了脚步。冷风嗖嗖地吹着,街道上空无一人,仿佛不忍在洁白的地面上留下黑色的脚印,又或者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只有昏暗的天幕渐渐地变亮,由灰黑变成灰白,只有那被冷风吹得瑟缩的草木,静静地等着雪花为它们穿上洁白的新装。昏黄的街灯,收回了微弱的光亮,似乎给了雪更纯净的空间,那一刻天更亮了,雪更白了。(3)〔德国〕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作业一

夕阳缓缓下沉,霞光从西山的暮霭中放射出来,姹紫嫣红,绚丽多彩。几抹白色的淡云,静静地依偎在一起,凝望着地上的生灵。它们掠过路上的街灯,缓缓地远离了城市的边缘。落日的余晖仍轻扬在整个城市,驱赶着白昼的喧嚣。城市的霓虹灯早已闪烁起来,奏响了夜生活的序曲,准备迎接另一种繁华和喧闹。

走过疲倦的黄昏,穿过热闹的街道,行人的身影被残霞长长地拖曳,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来来往往、走走停停。当最后一缕光线枯萎在路边店面的透明玻璃上时,当白昼的余暇悄悄地退出人们的视线时,当无垠的黑海漫过天际,激荡着斑斓的星光,拍打着撩人的新月时,报时的大笨钟响彻云霄。

作业二

当疲惫的太阳,收起白日的光华,浮尘便在斜下去的阳光里沉淀。当夜的使者悄悄归来,城市上空的各种灯又送来了光明。随着星星的出现,白天浮躁的气息便被过滤得清爽而又怡人了。我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去找寻自然界的乐队,倾听它们演奏,更让我心情舒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静静地聆听着蛙鼓重鸣的交响曲,那是一首温情和弦在夜晚的上空萦绕。而萦绕的不仅是这歌声,还有闪闪发亮的萤火虫,东一只西一只,黑夜中这零星的绿色,犹如跳动的音符。夏天的夜晚,在公路旁、马路边、公园里,你总能看到很多纳凉的人。有庭院的人家总会搬出一把凉椅,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树下,听着知了的潺潺声,摇着蒲扇,享受一日里难得的凉风,在摇椅规律的晃动中,就这样安详入睡。3.人物想象(1)〔德国〕韦伯《自由射手》序曲

作业一

这是一片建筑工地,一栋四合院孤零零地伫立在那里,过不了多久,它也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白发苍苍的陈老太太静静地站在门口,可以看出,她今天经过了精心的打扮,花白的头发被扎成了一束,身上洗得发白的衣服烫得整整齐齐,左手上的那根拐杖已经伴随了她很久。她一步一步地朝院子里走去,想看一看那个伴随了她一生的四合院。她轻轻地抚摸着木门,抚摸着窗户,抚摸着院中的那口老水缸。她想让这院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在自己的心中留下永久的记忆,就如同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当她走进其中的一间房间的时候,眼中闪出一丝亮光,这就是那个与她相伴半个多世纪的房间。虽然房中的家具已经搬空,虽然已经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虽然已经结上了一张张蜘蛛网,但是她仍旧能够说出床在什么地方、柜子在什么地方。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口响起了一声汽车喇叭声。她该走了,这四合院也该走了。

作业二

被烈日炙烤得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筋疲力尽地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头上搭着一块破旧的毛巾,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一步一步,绳子在肩头勒得越来越紧,烈日下的他却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擦额角的汗水,只能在心里无奈地喊着,一二一二一二。

作业三

这是楚楚第一次离开中国,离开外婆,在中国她从未感受过如此寒冷的冬天。

在法西斯的监守下,楚楚每一天都在噩梦中惊醒。她是个十分漂亮的女孩,有着白皙的肌肤。在中国时,外婆给楚楚剪了好看的齐耳短发,看上去干净又纯真,圆圆的大眼睛总能把人看透。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刻,楚楚的嘴角也总是微微上扬,让人感到温暖。可是可怕的战争毁掉了一切,楚楚那白皙的肌肤让她躲过死亡的灾难,却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楚楚穿着法西斯的军大衣,在风中慢慢挪动脚步迈向那个可怕的手术室。她睁大了眼睛,怒视着眼前的一切,眼中透着的只有寒意和冷漠,连眼泪都不曾流过一滴。双颊被冻得通红,双唇在风中不停地颤动,那是一张欲哭无泪的面容。

她的小手紧紧抓着衣角,她想逃离却毫无办法。她光着脚走在雪中,她的鞋不知丢到哪了。尽管双脚已被冻得通红,她却丝毫没有知觉,只是咬着牙默默地哭泣。(2)〔奥地利〕舒伯特《小夜曲》

作业一

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晚霞下相互搀扶着的老夫妻,无疑是最美的夕阳红。两位老人满头银丝,虽然步子略显蹒跚,但却一直相互扶持缓缓前行。岁月的无情体现了在他们深深的皱纹上,却消失在了他们相互关爱的眼神里。时而,老爷爷会稍稍地走在前面,老婆婆则拉着老爷爷的手,静静地跟着。那一刻,十指相扣的那只手,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手。

两位老人亲昵地依偎着,漫步在夕阳下的枫树林里,足下的红枫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那两头雪花般飘动的银发和晚霞渐渐融在了一起,成了金秋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业二

白日的繁华掩盖不了夜的凄凉,在这个立交桥下每个晚上总有一个孤独的身影。

他从农村来到这座城市已有几个年头,他不停地辗转于不同的建筑工地,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为了省钱每晚只能睡在这座立交桥下,他已经忘记了这样的日子有多长时间了。

他静静地坐在那仅有的一张棉絮上,眼神呆滞地望着前方。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沾满了泥土,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手心里还有几处工作时留下的伤痕。他身上还穿着那件从家出来时的衣服,破旧不堪,沾满泥土。

他随手从地上捡起别人扔了半截的香烟,划了根火柴轻轻点起,用那双干瘪的手夹着,用干裂的双唇轻轻抽着。在这个凄凉的夜晚,他那双眼睛在吐出的烟雾中似乎格外地哀愁。

作业三

浴室的灯光昏黄、暗淡,却显得静穆而神圣。

马拉静静地斜躺在浴缸里,他久久地睡着了。

他紧闭的双眸显得那样痛苦和难以忍受,

他微张的双唇似乎在诉说着无奈和绝望。

鲜血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

他渗血的伤口记录了残暴和屠戮。

他握着羽毛笔的手,低垂在浴缸之外,是那样的苍白、瘫软、无力。

他再也拿不起笔来抨击封建,再也不能宣扬民主了。

他的另一只手摊放在案板上,手中的纸条上写着:“请把这五法郎,给一个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在战斗中牺牲了。”

作为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作为“人民之友”,马拉至死都没有忘记人民,但他遭到了王党与刺客的屠杀。

或许马拉并不高大,但他却像一座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3)〔奥地利〕舒伯特《军队进行曲》

作业

有人说他勇敢机智,是位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有人说他头脑简单行事鲁莽,是位有胆无识的冒险者;有人说他行事民主信任部下,是位风度翩翩的绅士;有人说他脾气暴躁,是位典型的战争狂徒。

当强烈的日光炙烤着金色的萨哈拉沙漠时,乔治·巴顿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与德军激战正酣。只见他笔直立于阵前,凝望着前方的战场,眼神里充满了刚毅与自信,眼角的皱纹记录着一位老兵辉煌的过去,稍稍下弯的嘴角给人一种军人独有的威严。他身材高大,一身整齐的军装,擦得油亮的马靴为他平添几分威严、几分霸气。

巴顿将军,他一生都在战斗,他是为战争而生的,他永远是战场上最终击溃敌人的勇士。4.事件想象

〔德国〕门德尔松《无词歌》

作业一

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和往常一样,肃穆而又安静。夕阳的余晖微微地斜照着尖塔里的一切,可就是照不进那尘封已久的心灵。这位可怜的敲钟人像往常一样,在塔楼上一声又一声地撞击着大钟。可是这一次不是用木头,而是用他那脆弱的头,看着远处的广场,他的眼神忽地亮了起来。

那天夜晚,他不顾一切地夺门而出,把姑娘从绞刑架上抢进了圣母院并藏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像守护神一样睡在房门口,并誓死时刻保护姑娘的安全,看着渐渐熟睡的埃丝梅拉达,他心里不时冒出一阵阵暖流,我心中的女神啊,你可知道我有多么的爱你,任何人都不可以把你从我身边带走,如果有一天你垂垂死去,我的灵魂连同躯体都将会永远和你相偎相依。说着,卡西莫多轻轻地拨弄着姑娘的发丝。突然,她醒了,她被敲钟人的丑陋的面孔吓坏了,哇的一声叫了出来,她感到害怕,因为这张丑陋的脸而恐惧。卡西莫多急忙逃走,他再一次绝望,身体里的暖流迅速凝固。他疯狂地跑着,他跑到钟楼上用自己的头拼命地撞击着大钟,一声又一声,低沉的钟鸣声如泣如诉!

作业二

奶奶什么都会做,她会自己擀饺子皮给我们包饺子吃,会给我们做咸菜、馒头和面疙瘩汤。这些都是我觉得最好吃的美味,奶奶总喜欢看着我抿着嘴淡淡地笑。可是那年夏天,奶奶觉得身上疼于是到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了癌症,已经接近晚期。可那时的我还小,不知道奶奶为什么要没日没夜地坐在她的老式缝纫机前。我趴在缝纫机上问奶奶,奶奶你在做什么。奶奶说,奶奶要给你做一件最暖和最漂亮的棉马甲。那时的我根本不懂得去想奶奶为什么在夏天给我做棉马甲,我只记得那件黑红色缎面的马甲刚一做好奶奶便住进了医院。痛苦的化疗让奶奶的头发都掉光了,为了不吓着我,每次去看奶奶,她都带着帽子。我看见奶奶手上的针孔和那张憔悴的脸,我哭了,我哭着对奶奶说,奶奶一定很疼很疼,可奶奶仍然淡淡地冲我笑。奶奶不是不疼,而是比起癌症的折磨和化疗的痛苦,已经算不上疼了。可奶奶却那么坚强,一直微笑地面对。病魔无情地折磨了奶奶大半年的时间,奶奶一直不愿躺在医院,她不想在医院里度过她最后的日子,她想用最后的日子给我做好吃的,跟家人一起度过,留下美好的记忆,她希望能够在温暖中离去。

奶奶走了,可她最后走的时候都是带着笑去的,留给我的永远是慈祥快乐的奶奶和那个无比温暖的棉马甲。

作业三

涌动的人群,喧闹的车站,他就站在我的对面,我看着他没有说话。我知道,他是一个军人,上战场是他的使命,他看着我,坚定的眼神是在告诉我,他会平安回家。我上前握住他的手,此刻我的身边,有的人在互相拥抱告别,有的人在掩面痛哭。我静静地握住他的手,此时无声胜有声。

火车开动了,他从车窗伸出手,看着我,我再也忍不住了,我随着火车跑了起来。我也伸出手,我用尽力气想要和他的手相触,我要告诉他,你一定要回来,我相信,你会回来。二、短片作业(见光盘)(1)《普罗旺斯》(2)《邰丽华》(3)《黄健翔》

附 古典主义音乐至浪漫主义音乐(一)

一、古典主义音乐

18世纪下半叶,从法国兴起而遍及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它代表着经济力量进一步增强的资产阶级,为取代封建阶级而发动的思想攻势。启蒙主义学者们提出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等口号,并成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旗帜。在“狂飙运动”的影响下,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与音乐走向高度繁荣,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

古典主义音乐有以下特点:(1)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参与,音乐活动空间活跃,市民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城市中的剧院、音乐厅广泛建立,酒馆、集市等公共场所的音乐活动也很频繁。(2)以往的音乐家处于贵族和教会的奴仆地位,启蒙运动指出了一条独立、自尊的艺术创作之路,他们真正意识到艺术家自身的独立价值。(3)由于音乐家地位的改变,音乐作品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这一时期产生了海顿充满生机、热爱生活的交响曲和四重奏,也有了莫扎特深刻的抒情作品,他们都鲜明地体现着启蒙的进步思想和美学原则。尤其是贝多芬,他是最杰出的斗士,也是启蒙主义理想在音乐中最完美的体现。

音乐史上的诸多乐派,往往是一种概括性的称谓。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先后在维也纳生活创作,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当时的维也纳是奥地利帝国的首都,也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大革命前后,这个城市经历过约瑟夫二世施行的“开明专制”,后来又成为封建复辟时期的反动堡垒。

维也纳是王公贵族的集聚地,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贵族热衷于音乐,并以做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尚。同时,维也纳普通的市民生活也很活跃,有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各民族民间音乐,抚育了世代的维也纳艺术家。

18世纪下半叶正是“开明专制”的民主幻想时期,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先后来到了维也纳。海顿在这里享受到了“自由的甜蜜”,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生活,贝多芬也选择在这里度过了他曲折、奋斗的一生。1.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生平介绍

约瑟夫·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匈边境的罗劳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制造车轮的工匠,也做过市场管理。海顿五岁时能和父亲唱很多流行歌曲,六岁时离乡背井到海因堡学习弹奏大键琴,受到老师的责罚和鞭打,度过了痛苦的童年。但他自幼熟悉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这使他一生受益匪浅。海顿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受到维也纳理发师约翰·彼得·凯勒的照顾。凯勒有两个女儿,当时的海顿连日常生活的费用都常常没有着落,所以在向凯勒表示要娶他的小女儿为妻时,碰了一鼻子灰,他的小女儿宁愿去修道院也不答应。于是凯勒就将大女儿凯勒介绍给了海顿,海顿就稀里糊涂地娶了凯勒为妻。凯勒比海顿大三岁,这个婚姻是不幸福的,海顿性格温和,而她却性格暴躁,既高傲又反复无常,并对音乐一窍不通。她常常将海顿辛苦完成的手稿做卷发用纸或磨面的纸垫,海顿有很多手稿被她毁掉。海顿称她为“恶妻”、“悍妇”、“恶魔”。为了逃避与她的无聊生活,他在宫廷里任乐长几乎三十年。海顿渴望有自己的孩子,然而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海顿曾说:“我在妻子的心目中,只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已。”

1761年,海顿获得匈牙利贵族宫廷乐长职位,从此获得了安定的生活条件和创作实践机会。18世纪90年代,他离开宫廷开始游历英国,在那里得到接待和荣誉,回国后定居于维也纳。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著名的12部《伦敦交响曲》,还有清唱剧《创世纪》、《世纪》和一些优秀的四重奏作品。

海顿的作品大多数有编号、标题。标题的原则大致有两种方式:

一是“纪念法”,例如海顿在牛津大学被授予音乐博士学位时所演奏的曲子名为《牛津交响曲》;又如曾受到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东尼(后来她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嘉许的曲子名为《法国皇后》。

二是“联想法”。曲中音乐主题像鼓声的名为《鼓声》,像钟声的名为《钟声》,也有抽象的如《晨》、《午》、《暮》等。

完美的古典交响曲和四重奏形式,是海顿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晚年的海顿享受到世人对自己劳动创作的尊重,他更把乐观、活力、理智和均衡赋予他的音乐,并希望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力量。海顿的作品中充溢着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2)轶闻趣事

①《刮胡刀四重奏》的由来

海顿有一部作品叫《刮胡刀四重奏》。相传海顿有一次拿了一把钝刀刮胡刀,气急败坏之下大叫“谁能给我一把好刮胡刀,我就把最好的四重奏作品送给他!”这句话正巧被登门的出版商布兰德听见,趁机递上一把英国制刮胡刀,结果他果然得到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作品《刮胡刀四重奏》。

②海顿与暴风雨

海顿享誉海内外后,各国争相邀请他访问,最后他接受了一位英国经纪人的邀请。1790年12月15日,海顿离开维也纳,次年1月2日抵达伦敦。这是海顿初次航海,却遇上了暴风雨。当时人们突然发现海顿不见了,船舱里根本没有他,于是大家紧张地到处找,最后发现海顿独自站在船舷,前仰后合地大笑,全身都被淋湿。

原来,海顿想起了二十岁时的往事,那时他写了第一部歌谣剧《驼背的恶魔》,其中就有暴风雨的场面。他没有见过暴风雨,别人告诉他说:“海浪像山,冒出来,沉下去——就是暴风雨!”海顿还是不理解,就坐在竖琴前拨弄琴弦,突然旁边的人大叫起来:“这就是暴风雨!”今天站在船舷上,海顿才明白,原来暴风雨是这样的,与自己想象中的暴风雨简直南辕北辙,不禁大笑不止。

③海顿的英国之旅

海顿到了伦敦,整个伦敦为海顿掀起了追星狂潮。评论界称海顿为“音乐界的莎士比亚”,还希望他能定居在英国。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向来不是女性梦中情人的海顿居然在英国期间,发展出一连串爱情故事。海顿说:“夫人西奥是我所见过的女人中最美丽的一个!”“霍希斯失是女人中最可爱的一个!”有人说英伦时期的海顿,像极了情场高手。

④“海顿爸爸”

1809年5月10日,拿破仑大军攻破维也纳城,法军炮火轰炸不断,居民惊慌失措,已经77岁的海顿却说,“别担心,只要是海顿在的地方,灾祸就不会降临”。

拿破仑居然派卫兵为海顿站岗,一位轻骑兵士官还走进客厅唱海顿的神剧《创世纪》,表达崇敬。

5月26日,一颗炮弹在海顿家门前爆炸,海顿十分忧愤,抱病坐在钢琴前,弹起了他所谱写的奥国国歌三遍。5天之后,海顿病逝家中。海顿留下的第9条遗嘱写到“我要留给圣马克斯养老院的穷人1000格尔登”,并列举了受款人名单。如此悲天悯人的心胸,不难想象为什么大家尊称他为“海顿爸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