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7:59:55

点击下载

作者:刘靖戎,陈天荣,周宇,陈晓梦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试读:

前言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美术鉴赏》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教材,它是增强大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并为他们打开一道通向艺术人生的大门。

本书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出发,先做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介绍,使读者对美术鉴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再以具体的艺术门类引领读者进入美术世界。本书主要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人类早期至现代的中外美术发展的脉络,翔实地介绍各个时期重要的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及其艺术观念。同时,本书各章节又自成一体,读者可以任意挑选最感兴趣的章节来阅读。

本书由刘靖戎、陈天荣(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周宇(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任主编,潘海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和刘聪任副主编。其中刘靖戎负责编写第一章,陈天荣负责编写第二章,周宇负责编写第三章,潘海波负责编写第五章和第六章,刘聪负责编写第四章,最后由刘靖戎统稿。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编者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本学科的新成果和新创意,并在国内外众多设计师及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更进一步地拓展和探索,力求融科学性、理论性、前瞻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学术性。

编者参阅和采用了部分设计书籍、杂志和设计网站的图例,由于来源复杂,不能一一标注出作者,在此表不歉意和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6月

第1章 美末鉴赏概述

第一节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一、美术鉴赏的概念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享受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的认识,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并作出判断,因此,它还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二、美术鉴赏的作用1.丰富审美体验

鉴赏者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够逐渐透过作品的形式美,品味到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蕴。正如柏拉图所说:“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由此可见,潜移默化中的感染与教育,使我们在充分享受艺术作品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积累审美知识,丰富审美体验,启迪智慧。2.提高美的鉴赏力

丰富的鉴赏经验能提高美的鉴赏力,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长期的审美实践能积累审美经验,并增强对艺术与美的敏感度。3.深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美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是具有典型化特点的形象,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鉴赏者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品的鉴赏,可以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感悟真理和体验不同的人生,并深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4.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情感教育作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鉴赏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人文素质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例如,西方绘画中的圣母形象使人感受到母性的慈爱、温柔和端庄,如图1-1所示;罗中立笔下的父亲形象,使人看到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具有的温厚、善良、勤劳而淳朴的美,这种美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如图1-2所示。图1-1 温柔、端庄的西方圣母形象图1-2 淳朴、勤劳的中国传统农民形象三、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现象及过程(一)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现象

美术鉴赏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断深入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感知感觉、联想想象、情感共鸣、领悟理解等。同时,这些审美心理不是单独存在或一次发生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从而共同构成了特殊的美术鉴赏审美心理。

1.感知

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它是美术鉴赏的起点,感知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它贯穿于整个鉴赏活动。感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鉴赏者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生活阅历都会对审美感知产生重要的作用。

2.联想

联想是指由当下所感知的表象,进而回忆起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或现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从艺术语言到艺术的内涵,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联想。没有联想,美术鉴赏就无法进行。同时,联想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受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情感情绪等主观条件的影响。因此,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认识能力越深刻,内心情感越热烈,联想力就越强。

3.想象

美术鉴赏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需要运用想象和其他心理活动对艺术形象进行积极、主动地再创造。美术鉴赏中的想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在写意性美术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对于鉴赏者来说,生活经验越丰富,艺术素养越好,文化层次越高,想象力也就越丰富,也就能越好地进行美术鉴赏。

4.理解

理解是美术鉴赏审美心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而且还具有内在的寓意。所以美术鉴赏是情感体验与欣赏判断的结合,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

首先,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对艺术语言的理解。例如,在鉴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时,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相关特点,如绘画工具、笔墨用法以及各种表现技巧等,是进行美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理解它的艺术语言,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欣赏和鉴别。

其次,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对创作背景的理解。例如,我们在鉴赏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子》时,就需要理解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艺思潮,这样我们才能深入地理解画家歌颂人文主义的真善美的理想,画家对现实的乐观和人性的肯定,以及对中世纪宗教神权和禁欲主义的厌弃。

最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对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理解。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最深刻的意味,是艺术家的人生观和情感的表现,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生感受。只有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层的理解,才会使鉴赏从最初的感性知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高度。

5.情感

情感在审美心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审美心理是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统一体,这些心理因素并不是机械地相加或简单地堆积,而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审美心理。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道德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二)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美术鉴赏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过程。我们一般把美术鉴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感知接受

审美感知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鉴赏者首先要感知到作品所表达的各种信息,然后才能在解析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把握和接受其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和相关内容。

2.体验玩味

体验玩味的阶段是鉴赏者深入地了解作品,运用联想和想象等审美心理进行艺术再创造,并达到强烈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对作品的审美性、典型性进一步的理解,真正领悟其中所隐含的思想意蕴和美妙意境,使主客体在鉴赏中达到共鸣的状态。

3.领悟升华

领悟升华阶段是鉴赏者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不断地丰富艺术形象,完成对艺术品深层次的领悟和理解,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并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的过程,它是在知觉感受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

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互相交融、渗透、促进直至整个鉴赏过程的完成。这与王国维先生所讲的人生三种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境界是感知作品的概况和形式,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孜孜以求、体验感悟作品的内涵,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顿悟,领悟到作品中深层次的意蕴,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节 美术鉴赏的方法

一、分析鉴赏法

分析鉴赏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鉴赏方法,它是通过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的分析来欣赏和鉴别作品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

例如,在对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进行鉴赏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这幅作品以构思巧妙、细部写实和严格的透视关系而引人入胜。达·芬奇将门徒分为四组安排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使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画中人物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他们或惊恐,或愤怒,或怀疑,或辩白,使人物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精确的透视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图1-3所示。图1-3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其次,是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这幅画虽然以歌颂基督教为主题,但是达·芬奇所歌颂的并不是神的力量,而是人的善良和正义,斥责的是卑鄙和丑恶的叛徒行为。画家站在新时代的前列,赋予这一传统宗教题材以新的思想和境界,在神的形象中挖掘和表现了人的心理和情感,高度体现了文艺复兴进步的时代精神。二、比较鉴赏法

比较鉴赏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比较性的分析、理解和评价,并最终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比较鉴赏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方式。

横向比较法是对有可比性的鉴赏作品进行的一种平行的比较分析。例如,书法家张旭与李邕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其书法风格却迥然有别。张旭为人洒脱不羁,性好酒,其书法风格洒脱自在,豪放奇异,富有气势,如图1-4所示;李邕沉浮于宦海,却为人正直博学,耿介磊落,其字痩劲秀雅,铁骨铮铮,奕奕有神力,如图1-5所示。图1-4 张旭书风狂妄不羁,富有气势图1-5 李邕书法遒劲而妍丽

纵向比较是指对作品做时间上纵向的比较分析。如某种艺术、某个流派或某位艺术家在不同的创作阶段的作品比较分析。例如,毕加索一生的创作生涯经历了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图1-6所示。通过纵向比较,我们了解到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多变的精神世界,也更深入地理解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所在。图1-6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和蜕变时期的代表作品三、社会学分析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概括。不同时期的审美思想和价值取向都会在美术作品中有所反映和体现。因此,我们在进行作品鉴赏时,应结合该作品的社会背景来具体分析。例如,米勒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法国农村的生活情境和农民的生存状态,使我们感受到当时法国农民淳朴的性格,对当时的法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1-7所示为他的代表作品——《拾穗者》。在鉴赏八大山人的作品时,鉴赏者需要了解画家金枝玉叶老遗民的身世,才能感受到他“墨点不多泪点多”简洁孤冷的画风,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孤寂、无奈、悲凉与落寞,感受到他画外的深远寄托,如图1-8所示。图1-7 《拾穗者》描绘了19世纪法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图1-8 八大山人的画风简洁,充满孤寂之气

第三节 美术鉴赏对鉴赏者的要求

一、丰富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艺术创作内容丰富多彩,它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美术鉴赏非常的重要。同时,美术鉴赏也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因为鉴赏者总是在自身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二、良好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以及对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特征、美学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只有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才能真正地领略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三、健康的艺术趣味

鉴赏者的艺术趣味直接影响到具体的鉴赏行为和认知结果。具有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以及较高的艺术趣味的鉴赏者,会选择那些深入心灵、鼓舞人心的作品作为鉴赏对象,也更容易从作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意蕴和积极正面的力量。

第二章 丹青流彩的世界一一绘画艺术鉴赏

第一节 绘画艺术的基础知识

一、绘画艺术语言

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它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维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绘画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法则,它能够通过静态的形象,表现出深远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意蕴。绘画艺术语言包括形体、构图、色彩、材质、肌理等。1.形体——点、线、形

点是绘画艺术语言中最小的视觉元素,它既能表现艺术形象,又能表达特定的情感。如中国传统点苔画法就是以各种形态的点来表现山石缝隙间的杂草和溪畔的灌木丛,以及远山上隐约可见的树木。这些点既表现了具体的物象,又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如图2-1所示。图2-1 点苔画法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

线条也是表现形象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段。线条可表现各种形态,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尤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简练的线条可以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如图2-2所示。图2-2 线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表现

在绘画中,形比点、线更能突显具体的物象。千变万化的形可分为有机形和几何形。有机形是大自然中形态的基本存在方式,它柔和、轻松,没有规律,并富有曲线美,如图2-3所示;而几何形则给人理性、冷漠之感,充满抽象意味和时尚气息,如图2-4所示。图2-3 有机形使绘画充满生活气息图2-4 抽象的几何形使绘画时尚气息浓厚2.构图

构图是画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需要,将各种元素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画面,它是绘画艺术语言的重要因素。构图会影响绘画的整体效果,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一般来说,水平式构图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安闲、和平和宁静之感,如图2-5所示;金字塔式构图显得稳固,使人感觉平衡、安全,如图2-6所示;倾斜式构图则充满动感,画面效果生动、激越,如图2-7所示。图2-5 水平式构图,视野开阔,平和大气图2-6 正三角式构图,画面稳固、牢靠图2-7 倒三角式构图,画面充满动感3.明暗

明暗是西方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它是对画面中物象的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光线处理和表现。画家将捕捉到的光线变化表现在画面上,创造了逼真、生动的视觉效果,如图2-8所示。图2-8 光线的明暗变化4.色彩

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语言,它不仅能逼真地表现出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和量感,而且能细腻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同色彩会给人冷暖、远近、轻重、虚实、厚薄、软硬、动静等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绘画中的色彩并不仅仅完全照搬客观自然,也可以是依据客观物象进行的再创造,如图2-9与图2-10所不。图2-9 对自然色彩的采集图2-10 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5.材料和肌理

不同的绘画种类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也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传统绘画、西方油画、版画等画种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因此,物质材料不仅是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也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密切相关。

肌理在绘画中通常是指笔触,具体表现为画作表面的纹理,如起伏、平滑、粗糙、精细的程度。例如,油画多采用轻匀柔润的笔法,并在表面涂一层稀薄的颜料,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如图2-11所示。而漆画除了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外,还添加了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等材料,这些独特的材料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肌理质感,如图2-12所示。图2-11 油画表面肌理细腻、光滑图2-12 漆画表面肌理粗糙,富有立体感二、绘画鉴赏的方法1.艺术语言的鉴赏

鉴赏者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敏锐度决定了鉴赏的层次。例如,线条在西方绘画中用以把握实体,而在中国绘画中还用以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和动向;形体除了可以表现物象的形貌外,还体现出潜在的情感倾向;色彩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更能反映丰富的情感。因此,绘画鉴赏应结合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解读作品,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进入“再创造”的欣赏佳境。2.不同鉴赏标准的运用

由于绘画作品的画种、创作背景、民族风格等因素的不同,绘画鉴赏应运用不同的鉴赏标准。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崇尚文、意、趣,重视笔墨、线条的运用,侧重表现与写意。而西方传统绘画重视客观的观察,主要通过精确的透视、光线和色彩来再现物象,具有理性的精神。3.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鉴赏者在进行鉴赏活动时,一方面要充分调动自身有利的条件,诸如生活阅历、审美经验以及情感体验等,使鉴赏活动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另一方面鉴赏者应通过内省和理性的分析,理清情感中的审美成分和非审美成分,切忌盲目冲动地评价,歪曲原作品。审美者只有将感性与理性充分地融合,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鉴赏水平。

第二节 中国绘画艺术

一、中国绘画的分类及特征(一)中国绘画的分类

1.形神兼备——人物画

人物画是中国画种中的一大画科,它是以人物形象为描绘主体的绘画。人物画可细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并不拘泥于人物外表的相似,而更多强调画家主观情趣的抒发,即中国绘画所讲究的“传神”,如图2-13所示。现代中国人物画吸取了西方绘画技法,在造型和色彩上均有所改变,注重细节的刻画与表现,如图2-14所示。图2-13 中国古代人物画追求形神兼备,不拘泥于外形的形似图2-14 中国现代人物画吸取了西方绘画技法,注重细节的表现

2.气韵生动——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川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科。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完全独立出来,五代和北宋得以繁荣发展,成为中国画种的重要画科。中国传统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以客观为依据,注重主观感受的表达,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最能体现出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意境、格调和气韵,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图2-15所示。图2-15 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3.寄情意趣——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其主要表现题材有花卉、果树、草虫、牲畜等。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可概括为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两大类,如图2-16与图2-17所示。

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工艺美术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在五代时期进入成熟期,宋代达到巅峰。中国花鸟画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现实生活,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并以类似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图2-16 工笔花鸟图2-17 写意花鸟(二)中国绘画的特征

1.独特的工具材料(1)笔

中国绘画多使用毛笔。毛笔的种类很多,包括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主要由黄鼠狼、兔子、老鼠、猪等动物的毫毛制作而成,这种毛笔较挺健,富有弹性,适宜表现具有阳刚之美的绘画效果;软毫主要由山羊毛制作而成,其吸水量大,毛质柔软,适合表现丰富的笔墨层次和柔中带刚的线条;兼毫同时具备了硬、软毫的优点。(2)纸

中国书画用纸有生纸、熟纸、半生半熟纸。生纸具有强大的吸水性,能产生丰富的层次感;熟纸是在制作生纸的材料中加了矾、胶等物质,使其吸水性降低,较适合用来晕染。半生半熟的纸兼具了生纸和熟纸的优点。(3)墨

墨是将动植物油脂燃烧后产生的黑色素和动植物胶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的。中国制墨所采用的烟料,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大类。松烟墨墨色深沉、古朴,适合画山水画时使用;油烟墨发墨较光亮,适合书法使用。

2.独特的创作和欣赏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璨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它反映了创作者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仅依靠机械地模仿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作者对客观自然进行提炼加工,并结合艺术家的感情,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境界。

3.注重线条的表现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元素,它不仅起到造型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性,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再结合毛笔、水墨及宣纸的特性,使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具有丰富的笔墨趣味和丰富的生命意识,形成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美。

4.讲究笔墨“笔墨”即用笔和用墨,是指笔墨相结合而产生的线条和墨彩,是笔法和墨法的总称。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创作者传情达意的一种艺术技巧。同时,笔墨也从另一1面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的体验。

5.综合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画是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的综合艺术,这也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中国画追求诗一般的抒情意味,讲究画外有意、意趣无穷。同时,诗画书印的结合还能彰显个性,表达创作者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认识,体现其与众不同的风格。二、中国古代绘画(一)先秦时期的绘画

1.壁画

壁画是最早的绘画形式。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壁画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更为普遍。由于历代更迭,壁画也无缘相见,但从一些文字资料中仍能了解当时壁画的一些情况。如王逸在《楚辞章句》有“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僑诡,及古圣怪物行事”的记载。明确指出《天问》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参观楚先王宗庙壁画后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

2.帛画

帛画是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它以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等形象为主。战国时期的帛画以《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为代表,这两幅画的主题都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人物龙凤图》纵31.2cm,横23.2cm,图中描绘了一位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祈祷的贵族妇女,在龙凤的导引下飞向天国的景象,如图2-18所示;《人物御龙图》描绘了一个贵族男人走完了尘世历程,踏上天游之行的情境,如图2-19所示。这两幅画格调庄重典雅、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写实夸张兼具,反映了当时人物肖像的绘画水平,也体现了先人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图2-18 《人物龙凤图》图2-19 《人物御龙图》

3.漆画

漆画是画在漆器上的画,大体分为以巫术为内容的漆棺画和反映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漆画。漆画以朱、黑两色为主色调,辅以黄、绿、蓝、白、褐、金等十多种色彩,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变化丰富。代表作品有湖北荆门出土的先秦漆画《迎宾出行图》,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棺、漆盒、漆箱上的漆画,以及河南信阳出土的凤鸟虎座鼓架等。《迎宾出行图》描绘了楚人迎接宾客的场面。它以黑漆为底,运用平涂、线描与勾点相结合的技法,杂以朱红、熟褐、棕黄、翠绿、青、白等色,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贵族的生活状态。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或昂首端坐,或俯首倚立,或扬鞭策马,或急速奔跑,惟妙惟肖,如图2-20所示。图2-20 《迎宾出行图》局部

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位于内棺左右侧板和头档上。其以蛇形图案为主要装饰,并以整齐的方框分割成相对独立的画面,内容诡秘。其画法颇为严谨,线描健劲匀整,画风天然质朴,充满生命力,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如图2-21所示。图2-21 曾侯乙墓内棺漆画(二)秦汉时期的绘画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大致分为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和帛画等,它们大多数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

1.汉代墓室画

东汉时期实行举孝廉制度,社会重视孝道和厚葬。上至皇室,下至豪门世族,殷富大户,皆崇尚厚葬。追求灵魂不灭,成仙为神浸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