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5:15:50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试读:

前言

“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说的是懂大礼节者不躲避小的责任。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豪,认为细节并不重要,他们只想把大事做好,而不愿意把小事做细。可是,真正能够做成大事的人,都不会忽视小问题,他们都会看到小的责任,都会格外留心细节,愿意把小事做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再大的事情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这些细节是最平凡、最具体、最零散的。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估量。细节可以决定整个事物的层次等级,细节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细节甚至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可以决定任何事情的成败。

细节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本书中,编者首先明确了细节的理念,然后从工作、交际、口才等多角度入手,形象地说明了细节无处不在的特征,并且具体分析了细节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本书以精选案例为主,辅以对细节的分析和理解,旨在告诉广大读者,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把握细节,如何做才能以细节制胜。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才是真理,无论做什么,只要细节没有做到位,就很难获得一件好的“成品”!从现在开始,请你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毛病,树立细节至上的观念,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见微知著,注重细节,将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做细。

关注细节,成就卓越

只要错一点,灾难就会遍布整体

现实工作中,很多事情的失败或者失误并不是因为“罪不可恕”的错误造成的,通常没有人会粗心大意到如此地步。然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却常常成为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因为一个个细小的错误叠加起来就会成为一个大漏洞。如果错误是发生在一些小事上,或许还可以挽回,但如果发生在大事上,就会演变成为一场灾难。

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不断前行,人类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和感动。然而,这些惊喜和感动与灾难仅有一步之遥。人类航天史上所发生的灾难,不仅仅会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甚至还会威胁到很多航天员的生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那一刻,航天员的生命就已经与航天飞机紧密相连,飞机上每个细小的螺丝钉都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一部名为《天堂里没有灾难》的纪录片,就回顾了美国在利用航天飞机进行太空探索时所经历的两次灾难,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哥伦比亚号的失事。

2003年2月1日,载有7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后,返回地球。

当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58分,哥伦比亚号以时速13200英里(约21240公里,相当于音速的18倍)飞向肯尼迪航天中心。

8时59分,航天中心与哥伦比亚号取得联络:“哥伦比亚,我们看到了你们发来的轮胎压力出现了问题的信息,但信息不完整,最后一部分没有收到。”联络出现了短暂的中断,航天中心突然又收到哥伦比亚号的应答:“收到……”此时信号彻底中断。

9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肯尼迪航天中心失去了所有与哥伦比亚号的联络:无线电信号、数据和遥感传输全部中断,向哥伦比亚号发出的不间断的无线电波也无一得到应答。与此同时,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的上空传来一声巨响……

9时17分,哥伦比亚号预计着陆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分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启动“意外事故应对计划”。

当日下午14时05分,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通过电视宣布了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消息。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经过美国航天人十年的研制开发,1981年初,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哥伦比亚号服役期间共进行了28次太空飞行任务。可是有着这么多次飞行经历的航天飞机怎么会突然出现事故呢?原因是什么?

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无比震惊,就该事故的发生原因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飞行主管凯恩说:哥伦比亚号起飞时曾有一块隔热板从外置燃料罐上脱落,砸到了航天飞机的左机翼上,对机翼上的隔热板造成了破坏,而且航空航天局的高速照相机也记录了哥伦比亚号起飞的全部过程。尽管如此,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左机翼受损很小,不会造成安全威胁。于是这一细节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让航天飞机继续升空。

等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2003年1月24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项目承包商美国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就发射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撰写了一份报告,并于1月27日提交给美国航空航天局飞行控制部门。报告中称:在哥伦比亚号发射82秒时,有三个泡沫材料碎块从连接外部燃料箱和航天飞机的支架区域脱落,每个碎块长约20英寸(相当于50厘米),它们击中航天飞机后化为大量更小的碎片。此时的报告已经明确说明是三块泡沫材料,而不是早先所认为的一块。

事故发生后,美国宇航局在公布这份报告的同时一再强调:根据报告得出的结论,泡沫碎块撞击不会影响航天飞机的飞行安全,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飞行控制部门也对这一结论表示肯定。

虽然美国航空航天局坚持认为泡沫碎块撞击不会有严重后果,但负责对哥伦比亚号事故进行调查的独立委员会却坚信自己的观念,继续对泡沫碎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最终,独立调查委员会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泡沫材料碎块脱落时,可能导致了哥伦比亚号机壳上出现孔洞,因此超高温气体得以进入航天飞机,最终酿成事故。

看到这一结论,航天飞机项目主管迪特莫尔也不得不承认:“事后再来看,我们不能排除事故与泡沫碎块有某种联系。”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价值10亿美元,很多的技术标准都是世界一流的,却因为小块脱落的隔热板造成了如此重大的灾难。

这一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就是源自对一个细节的轻视。如果当初发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处理,及时中止这次飞行,那么七条宝贵的生命就不会消逝。

一处细节的忽视,酿成了一场灾难。而且类似的细节问题造成的灾难远远不止这一例,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启示是:如果不重视细节,造成的灾难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细节是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问题,生活中的细节无处不在,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不要总以为它是个小问题就将其忽略,一个细节处理不善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不仅对待工作要如此,对待生活也该如此,要时刻牢记:你不把细节当回事,灾难或许就躲在某个角落里等着你!

忽视哪里,问题就在哪里出现

在日本,加工河豚的程序十分严格,一名加工河豚的厨师至少要经过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正式上岗。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而且即使是一位熟练操作的厨师完成所有的操作工序也需要20分钟。当然,可能食用经过29道工序处理的河豚也不一定会中毒,但如果为了便捷而忽视了其中一道程序,一旦出事就一定是大问题。

日本餐饮人做事很注重精细化程度,他们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凡事都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管理,细致周到。因为他们知道,忽视哪里,问题可能就会在哪里出现。餐饮业的安全直接关乎人的生命,而做其他事情也需要百分百无死角,不然那个死角就会成为问题的导火索。

细节是所有行业内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要经历的一道坎,无论哪个企业,一贯忽视细节,却还想要在如今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纯属天方夜谭。

1876年,爱立信开了一家修理电话的店铺,此后就开始制造电话,20世纪90年代,手机日渐普及,爱立信开始集中制造以手机为主的通信设备,此时,位于芬兰的诺基亚公司也着手进行手机制造,双方在手机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原本,爱立信与诺基亚生产的手机设备各自占据一方市场,势均力敌,但是2001年4月1日,爱立信公司突然宣布停止生产手机,并将公司的手机业务外包给一家新加坡的制造公司伟创力集团,这样的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爱立信公司生产电话机已经有100余年,如今却突然淡出手机市场,这是为什么呢?

谁都不曾想到,造成爱立信公司如今局面的起因竟然是一场大火,而且这场大火并不是发生在位于瑞典的爱立信公司,而是发生在位于美国的飞利浦公司。

2000年3月17日晚8时,美国新墨西哥州降下大雨,电闪雷鸣。雷电导致局部电压陡然增高,不知哪里溅出的火花点燃了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此时车间的设备上正停放着数百万个准备生产的芯片,对粉尘要求极严格的净化车间也遭到了污染,足够生产数千个手机的八排晶元被大火烧得黏在了电炉上。

这场大火持续了足足10分钟。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事故,飞利浦公司至少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使工厂恢复正常生产,而飞利浦公司那时所生产的芯片正是供应给北欧最大的两家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和爱立信,每年飞利浦公司为这两家公司生产的芯片占自己生产总额的40%。

几周的停产必定造成手机供应链的中断,而那时正是移动电话销售的旺盛期。飞利浦公司知道,诺基亚和爱立信两家公司谁也等不起,但是他们又不想失去这两个大客户。飞利浦公司没有对这两大客户隐瞒事故的发生,却只对事故进行了轻描淡写的说明,承诺不会影响产品供应,并且一个星期后就能恢复生产。

火灾发生后几天,诺基亚的管理者就发现芬兰的订货数量上不去,他很快将这一问题反应到诺基亚负责零部件供应的管理者高亨那里,高亨决定派两位诺基亚工程师到飞利浦工厂的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但高亨的请求被飞利浦公司婉言拒绝了,飞利浦公司的解释是:火灾引起某些晶元出现问题,一个星期后一定能恢复生产。而爱立信公司几乎是与诺基亚公司同时得知火灾的消息,但爱立信方面认为:火灾就是火灾,而且是在飞利浦公司发生的,根本没人想到这会对爱立信公司造成什么危害。而且事发时,爱立信的许多高级经理还是刚刚步入自己的新职位,完全没有就这一火灾进行深入讨论,更不要说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了。所以,虽然爱立信方面也遇到了订货数量上不去的问题,但因为飞利浦承诺一周后工厂会恢复生产,恢复供货,所以他们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在随后的一周内,诺基亚方面每天都向飞利浦公司询问工厂的恢复情况,但每次询问得到的答案都含糊其辞,于是高亨将这一情况迅速反映到了诺基亚公司高层。诺基亚公司高层也就此问题对飞利浦公司进行了强调说明,要求尽快解决该问题。而此时的爱立信却在安静地等待着飞利浦方面的结果,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

火灾发生两周后,飞利浦公司正式通知爱立信和诺基亚两大公司,说明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恢复生产。诺基亚方面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进行了计算,结论是:飞利浦的短时间停产会影响诺基亚400万台手机的生产,而这个数字会影响诺基亚公司5%的销售额。于是,诺基亚马上在世界各地寻找供货商,同时还要求飞利浦公司改变生产计划,为了应急,诺基亚还迅速地改变了芯片的设计,以便寻找其他的芯片制造厂生产。

而爱立信公司此前为了节省成本,没有任何后备供应商,只有飞利浦一家供应商。当爱立信公司发现生产跟不上销售时,几个非常重要的零件已经彻底断了来源。

2000年7月,爱立信第一次公布火灾造成的损失时,股价在几小时内便下跌14%,此后,股价持续下跌。此时,爱立信开始全面调整零部件的采购方式,但火灾后遗症并没有终结,2001年1月,由于数百万个芯片缺少供应商,爱立信公司的一款非常重要的新型手机无法推出,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爱立信只得宣布退出移动电话生产市场。

爱立信公司之所以选择退出手机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飞利浦芯片厂遭受火灾之后,它严重忽视了这一现象可能导致的相关后果,没有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引发了爱立信手机生产上的一系列的深层危机,最终导致公司不得不停止生产。事后,爱立信公司负责海外手机部门的华尔比先生承认说:“我们发现问题太迟了。”

看上去只是飞利浦公司遭遇了火灾,可是谁会想到在这场持续了10分钟的火灾中,受到影响最大的竟然会是爱立信公司。

爱立信的这个教训,给很多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爱立信公司因为忽略了供应商方面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整个电话业务的“坍塌”,这正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真实写照。

而诺基亚没有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现象,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寻求方法去补救,因此,诺基亚的市场主导地位得以提升,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也从此前一年的27%提升到30%,而这3%的市场份额正是爱立信公司大意丢失掉的。

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小事,工作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全局的分崩离析。职场上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会让你失去晋升的机会;生产线上一个没有检测出来的小问题,可能会导致全部产品报废;一批不合格产品,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亏损甚至倒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只有自始至终都关注每一个细节,将所有的问题都扼杀于萌芽期,才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做好细节,铸就高品质

两架美能达相机,外形、功能完全一致,但是价格却完全不同,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相机的产地不同,日本制造的比中国制造的价格要高。为什么同样的机器,在中国生产的只能卖到中低档的价钱呢?答案就是中国企业的精细化程度远不如日本等国。

只有精细化的生产模式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而现如今,高品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很多人不惜上交高额的关税,也会从国外购置各类生活日用品;国内商场最显眼的门面往往都是世界知名品牌,而我们的国货只会存留在商场的角落里;城市的马路上奔跑的更多的是德国车、日本车,而国产车却只有少数的一些……

具备同样使用价值的东西,为何在价格上还分三六九等呢?这就是“品质”问题。仅仅用“还好”“足够了”来选择一些生活必需品,绝不足以让我们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生活中如此,其他亦是。

就产品的精细化程度而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除了日本的数码产品外,德国的制造业也是首屈一指的。德国制造业的名气就是源于德国人对细节的追求,这是在细节上铸就的高品质。

有比较才会有分别。上海地铁的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则是由中国人设计的,从表面上看,两条地铁没有什么区别,直到二号线投入运营,大家才逐渐领略到了德国人对细节的认真态度,才知道在一号线的设计中德国人考虑到了那么多细节:

第一,一号线每一站的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一个看似无用的三级台阶。

因为这个三级台阶,每个人进入地铁口时,首先要先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向下才能进入地铁站。这看似多此一举的设计在投入使用后才发现绝对不是多余的设计。

上海地处我国华东地区,海拔较低,进入雨季后,雨水经常会没过一些建筑物的底层部分。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所以设计了这个三级台阶,这样一来,下雨天就可以很有效地避免雨水倒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而地铁二号线,由于没有这“多此一举”的设计,就曾经在大雨天被淹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一号线的每一站的出口都需要先转一个弯才能通向地铁内部。

这样的设计需要乘客多走一个转弯的距离,这看似非常不人性化的设计在投入使用后才发现,德国设计师是希望利用这一转弯保存地铁内部的热量。这种设计在夏天、冬天这样的季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能够大大地减少地铁站台和外部的热量交换,从而减轻了地铁站内部空调的压力,既降低了地铁的运营成本,也让乘客感到更为舒适。

第三,一号线在站台上铺上了金属装饰。

这条装饰线在站台最外面约50厘米的范围内,用黑色的大理石镶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上了同一种颜色的地砖。这样的设计,让乘客在走近站台时,不自觉地提高了警惕,站在了这条“安全线”以内。而二号线没有这样的设计,所以,地铁站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员在上下班高峰期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第四,设计师还从安全角度出发设计了站台安全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专门设计了一个安全门,当列车到达的时候,地铁门和站台门会对准,同时打开;没有列车的时候,站台门关闭。这个站台门不仅保障了乘客的安全,还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站台的热量,节省了地铁部门的运营成本。

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也就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第五,一号线设计的站台宽度比较宽。

上海地铁的一号线和二号线的站台宽度大不相同,一号线站台足够宽敞,站台内的乘客上下车都比较方便。相较之下,二号线的站台就比较狭窄了,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显得非常拥挤,很多乘客还因此错过了下车的时间。

此外,一号线的设计更加统一,每个站台的楼梯、柱子的位置基本相同,这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设计期间的绘图费用,更是为后期施工部门提供了方便。

德国人在一个设计项目中能注意到那么多我们从未想到过的细节,这应该就是“德国制造”高品质的由来吧。德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能雄踞欧洲制造业之首,与德国人对细节的关注不无关系。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制造”无疑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这一美誉的获得,绝不是靠着粗枝大叶的态度就能得来的,而是靠着德国人对细节的不懈追求获得的。没有高品质的要求,看似坚固的计划也会像一栋不实用的房子,漏洞百出,到处都需要打补丁来维持。

对于企业来说,高品质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如今这个细节制胜的精细化时代,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寻求策略上的转变,更要重视细节,从细节入手,将细节做细。只要国内各行业都对细节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中国生产的产品就一定能带上“高品质”的帽子!

不仅企业如此,个人亦然,高品质是每个人的梦想,做到高品质,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高于他人的标准,并且朝着这个标准去努力,从细节做起。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每天都告诫自己,只有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超越平庸,获得更好的发展。

注重细节,成功并不难

成功并不难,人人都有走向成功的机会。但是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往往都是一些细小的苗头,不容易被人们发现,所以想要成功,必须注重细节。很多人认为成功很遥远,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

不注重细节的人,缺乏认真做事的态度,任何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份苦差事,他们永远都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而注重细节的人,对任何事情都很上心,他们做事时会思虑周全,将小事做细,并且会在做事的同时思考并发现机会,这样,即便他们是在为别人做事,成功的仍旧是他们自己。

台湾首富王永庆,从经营一家小小的米店到后来成就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他的成功就是源于他对细节的关注。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带着两个弟弟离开老家,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嘉义已经有差不多30家米店,供大于求,同行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王永庆到嘉义时只有200元的资金,租不起繁华街市的店铺,他的店铺只能设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规模小,再加上刚刚开业,在嘉义没有任何知名度,也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米店刚开张时,生意冷冷清清。

王永庆曾尝试过多种别人没有试过的方式,他也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销路始终没有打开。但王永庆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寻找新的突破口。很快,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时的农业并不发达,很多作业都需要手工操作,稻谷的收割与加工技术落后,所以稻谷在加工成大米后,里面仍旧掺杂了很多砂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因为大米中的杂物多,每户人家在淘米时都要淘很多遍,即便这样,吃饭时还经常会被石子磕到牙齿。

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在王永庆看来却是一个机会,这也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切入点。王永庆带领他的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点地将米中的秕糠、砂石等杂物拣出来。经过了细致的处理,王永庆再次推销大米的时候,便有人尝试着购买了一些。很快,王永庆米店的大米质量好的消息被人们传开了,米店的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生意好转后,王永庆并没有止步,他开始考虑其他可以改进的方面。慢慢地,他发现很多来买米的客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些年轻人也是赶在店里快要打烊时跑来买米。对于老年人来说,背着一袋子米实在太沉;而年轻人又总是忙工作,没时间。王永庆决定为顾客免费送货上门,这一举措大受欢迎。

王永庆不但免费为顾客送货,他每次送米时还会帮顾客将米倒进米缸。米缸里的旧米他会先倒出来,然后将米缸擦干净,再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此外,他还会细心地记下这家米缸的容量,家里有几口人,估计他们下次买米的时间,然后不等顾客上门,他就将米送到顾客家中去了。

如此精细的服务,为王永庆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他的生意迅速兴隆起来。有了资金保障,王永庆开始扩展自己的生意,直至成为台湾首富。

王永庆所做的事情并不难,但是能够想到去做这些事情并不容易。细节的掌握本身是一种创造,不必要惊天动地,却一定要细致到点上。这样注重细节的行为,也是王永庆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注细节是一种责任。认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越是繁琐的小事越不能怕麻烦,越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某单位行政部连续两天都收到了上级公司的会议通知,而负责接收通知的文员却认为是发重复了,直至会议前一天晚上才有同事发现他的疏漏。这就是对细节的关注问题,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却不知道别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对待事情的责任感上。

关注细节也是一次机会。一位百货商店的店员,因为诚恳地邀请一位老妇人在店里避雨,从而收到了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且最终成为这家百货商店的董事。这位年轻人就是“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菲利。

成功并不难,难就难在对细节的关注、对细节始终如一的关注。对细节把握不到位,稍有疏忽就会毁坏一部作品,而对细节有着准确、生动的把握,就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成功的机会,缺乏的是发现的眼睛。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积极的态度,从细节处入手,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是简单地发泄牢骚,那么,成功距离你就更近了一步!

细节造就完美人生

在日本,酒店内的浴室都有一面大镜子,当客人洗浴完毕后会发现,大镜子一片迷蒙,但中间有一方镜面没有一丝雾气,照着这没有雾气的一方镜子,客人正好可以梳理头发或是刮脸等。为什么仅有一方镜面没有雾气呢?因为没有雾气的部分装有电热丝,水汽一下子就蒸发掉了。一个小小的想法,为何只有日本人想到了呢?就是因为日本人对细节更为关注。

很多人认为,要成就完美人生,就要做大事,对琐碎的小事持不屑的态度。但是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大事少之又少,而恰恰将小事彻底做好才是展示自己的最好机会。售货员将每件商品擦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公交车司机让自己车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整洁;环卫工人让街道保持一整天的清洁……这些小事,只要天天坚持,时间一长自然会有所不同。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小事无关痛痒,或许有人在想,干大事的人何必拘小节,一些细节完全可以忽略。事实果真如此吗?两个历史细节会给你答案。

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遨游,而其中乘坐的宇航员就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此前待选的宇航员有20多位,加加林是如何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呢?

载人航天飞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空前大事件,而有幸被选择执行任务的最初并不是加加林,而是邦达连科。但是这位幸运儿还没有来得及执行他的神圣使命,就因为他对细节的忽视丧失了这次机会,随之丧失的还有他宝贵的生命。

那是在航天飞行的前一天,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船舱训练。结束时,他随手将擦拭传感器的酒精棉团一扔,这一扔就彻底断送了他的幸运——酒精棉团滚落到一块电极板上,船舱即刻引发大火,邦达连科也因为烧伤严重而不治身亡。

相关部门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重新研究宇航员的人选。研究讨论后的结果,加加林被列为三号人选,三号就意味着没希望,可就在其他人为二号季托夫能否胜任这次飞行任务争论不休时,“东方1号”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突然提出让三号加加林执行这次任务。

论专业技能,所有的宇航员能力都不相上下,而科罗廖夫发现,在所有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一人在进入飞行舱时会不厌其烦地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舱内,他认为这个青年既懂规矩,又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他认为将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他才会放心。

因为一个细节,加加林美梦成真,获得了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首次太空飞行的机会;而邦达连科却因为忽视细节,一个随手不仅丢掉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还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多少成功人士的美好未来都得益于其对细节的重视,细节才能成就完美人生。加加林脱鞋进入飞行舱的举动,既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是他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他命运转变的伊始。

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条生命线,那这条生命线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这无数个点支撑我们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这无数个点就是无数个我们或注意不到或不曾在意的细节。

一个在细节方面尽善尽美的人,必然会注重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细节成就完美的个人境界,所以,细节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一生的走向。正如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最不起眼的细节中才蕴藏着完美人生的真谛!美好的未来就隐藏于你不曾注意到的事件中,留心细节,抓住时机,你就有更多的机会拥有完美的人生!工作 不可盲目贪“大”计“小”——事无巨细,成就完美调整状态,用心投入工作端正态度,做好基层工作

麦当劳的所有店面经理都要从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开始干起,而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清洁工。工作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有所不同,一些你看不上眼的基层工作,往往会在最后的决定性时刻对你的成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工作中,任何基层的事,看着是小事,其实都事关大局。企业内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每一个小问题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显得极其重要,越是小的事情越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员工的工作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

因此,如果你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不要因为你从事的是基层岗位的工作,就有了情绪上的波动,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无论事大事小,都要端正态度,认真去做好。

1998年,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成为日本内阁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女性大臣。而她走到这一步,并不是有多好的起点,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清洁厕所。

野田圣子最初是在日本的帝国酒店工作,酒店工作看似是很体面的白领工作,可是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进入酒店后要经过各式培训,而野田圣子受训的项目就是清洁厕所。所以,在野田圣子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马桶擦得光洁如新。

清洁厕所可是很多人都未做过的粗重工作,野田圣子自幼也没做过,所以,工作的第一天,当她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都要呕吐出来了,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野田圣子开始讨厌这份工作。直到有一天,一名与野田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清洁完马桶后,竟然伸手从马桶中盛出了满满一杯水,在她面前一饮而尽。而她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向野田圣子说明,她清洁过的马桶非常干净,连马桶里的水都是可以饮用的。

看到这位前辈的行为,野田圣子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态度存在问题,自己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怎么能够承担社会上的重任。于是,她决定,就算她的这份工作一直都是清扫厕所,她也要将这份工作做到最好。

很快,在野田圣子结束训练的最后一天,她在清洁完马桶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马桶里的水。此后,为了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野田圣子曾多次喝过自己清洁过的马桶的水。

野田圣子端正的工作态度,很快使她得到了回报。1987年,野田圣子当选为岐阜县议会议员,成为日本当时最年轻的县议员。

谁都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得到最大化体现,谁都渴望成功,但作为普通员工,大部分时间需要处理的都是些基层小事。基层的事虽小,却是对一个人自身品行、修养的锤炼,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事情小你就不予以重视,一定要调整心态,端正态度,即便是小事,做好了也是一次修炼的机会。

现在很多刚步入工作的年轻人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刚刚走上社会,他们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认为自己很能干,但真正做起事来,就会心浮气躁,不知轻重,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好。其实,对年轻人来说,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工作态度,如果你的工作在短期内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也不要着急,要虚心好学,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你自然会体悟到工作的乐趣!TIPS 细节提升

态度决定一切。工作中,只要能够端正态度,认真、执著、勤奋地去面对工作,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到最佳,那么这种端正的态度就可以弥补一个人能力上的缺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工作环境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认真做每一份工作后,你都会获得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失败后的沮丧还是成长后的喜悦,都是你不全身心投入就得不到的,也都是你人生的财富。如果你能每天端正心态去工作,一定会收获很多!虚心请教,让你在工作中更优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不会处处优秀,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秀之处,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处。所以,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想着求助遥远的专家,不妨想想你身边的人。其实,每天与我们一起奋斗八小时的领导和同事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老师。

林宁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因为对工作不熟悉,整整一周时间内,他的新项目开发策划案被经理一遍遍退改,林宁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方案发愁,每每看到经理失望的眼神,林宁都有辞职的冲动。

一天早晨,林宁还在为项目策划案的事情发愁,同事程琳看到了,拍了一下林宁的肩膀,说:“怎么了?什么事这么愁眉苦脸的?”林宁将自己的难处告诉了程琳。程琳笑着对林宁说:“你去找王伟帮帮忙,他是公司的策划高手,他的策划案很受经理青睐,你去向他请教,他一定很愿意帮助你的。”

林宁工作时间比较短,因为跟同事也不熟悉,所以一直不好意思跟同事求助,如今有了程琳的提醒,他感觉轻松了很多。于是在看到王伟空闲的时候,林宁便走过去向王伟打招呼,就自己遇到的问题请教了王伟,王伟认真地看了林宁的策划案,很中肯地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告诉林宁做策划案的一个“捷径”:“经理自己就是策划出身,每次沟通时不妨征求他的建议。仔细聆听他的意见,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很快就会成长起来。”

按照王伟的建议修改的策划案,顺利地通过了经理的审核,同时,林宁也学会了有针对性地与经理沟通,果然受益匪浅。

此后,在工作的过程中,林宁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个个“身怀绝技”,每每遇到难题时,只要肯开口,总能从同事那里得到中肯的建议。

每个初到工作岗位的新人都跟林宁一样,一时找不到正确的工作方向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虚心请教。虚心可以让我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让我们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微软公司的学习理念中提到:70%的学习在工作中获得,20%的学习从经理、同事那里获得,10%的学习从专业培训中获得。

虚心请教并不单单是指新员工,老员工也一样。有些老员工遇到问题后,会犹豫怎么向他人请教,他们担心的就是面子问题。其实这一点也不伤及面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无论自己资历有多深,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放低姿态,虚心向他人请教。当然,请教的对象也不仅仅是身边的同事,你的上司也是很好的选择。你的上司之所以能够在高一级的职位工作,正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多你所不具备的优秀之处。

著名的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为师。”当你的工作停滞不前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1.当你遇到需要了解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时,你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答案?TIPS 细节提升

对于攀登者来说,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工作上也是如此。不要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工作了很多年就是行业内的行家了,没有什么是自己不懂的东西,看着别人就觉得是外行,别人提到的东西都不值得入耳。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去想曾经走过的路,将每一步都看成第一步,将心态放平,你会收获更多。

2.你是否和他人因为持不同意见而进行过激烈的讨论?

3.一段时间内,你的工作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

4.当能力不如你的人对你的工作提出建议时,你是否采纳过他的意见?

不断地问自己上面的几个问题,不断反思会让你懂得虚心,放低自己。“地低纳百川,人谦容千贤”,只有放低自己,虚心向别人请教,你才能积累更多的才能,你才会变得更优秀!怀着一百分的热情去工作

很多人每天都会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一天天,一年年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中,每个人的结果也大不一样,有的人做出了成绩,有的人仍在原地踏步。工作本身承载着一种态度,原地踏步的那些人应该很少想到自己对工作的态度问题:我为什么要从事这一工作?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吗?我的状态是最好的工作状态吗?工作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疑问,不妨试着问问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呢?你是否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到了工作中?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不论是哪个行业的成功人士,你都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爱。

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就十分重视工作热情的作用。他说,不论一个人的才能有多高,知识有多渊博,如果工作中缺乏“热情”,那就等于是“纸上谈兵”,搞不好就会一事无成。而一个资质平平却满腔热情的人,由于他“勤能补拙”,所以也能创造出很好的业绩。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终生成就奖,这一奖项是无数社会精英一辈子为之努力奋斗的,而有一届终生成就奖却颁给了一位普通的邮递员——清水龟之助。

清水龟之助原本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因为对工厂的工作厌倦了,便转行做了邮递员。在最初成为邮递员时,清水对这一工作仍旧没有兴趣,想着工作满一年后就离职。

这一天,下着大雨,但是清水仍旧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当他的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他自言自语道:“我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辞职。”

可是这最后一封信被雨水打湿了,地址已经模糊得看不清楚了,清水用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挨个试着可能的地址去送信都没有成功。对于清水来说,这很可能是他作为邮递员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他发誓一定要将信送到收件人手中。

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四处询问,好不容易在黄昏的时候将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最后一封信竟然是一封录取通知书,收信人已经为了这封信的到来焦急地等待了很多天了。看到年轻人在拿到通知书后,激动地和父母拥抱的情景,清水突然体会到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他打消了辞职的念头。此后,每次送信的时候,清水都会留意收信人的表情,看到了无数的激动与兴奋。清水不再觉得自己的工作乏味,他真正地热爱上了这份工作,并且一干就是25年。

清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创下了25年全勤的纪录。他对工作的热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重,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他做梦都不曾想过的嘉奖。“总是做这种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出息呢?”清水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应该是很多人都曾发出的声音。其实行业无贵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爱与厌、苦与乐,都只是一念之差。

有的人会跟最初的清水一样,在从事某项工作时郁郁寡欢,无时不在抱怨自己的工作,而有的人却整日都心情舒畅,将自己每天的工作视为一种享受。

工作是人生的催化剂,只要永远工作着,生命之树就能常青。而工作带给人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则要取决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天堂与地狱都是由你自己建造的。你赋予自己的工作以意义,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那你的人生就是天堂;你视自己的工作为一种负担,那么你的人生就是地狱。”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有苦有甜,而且我们每个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只有工作,才能创造出你最大的人生价值。所以,在面对工作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责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你才会热爱你的工作,享受你的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热情,总有一天老板会发现你的价值,这样你不但在精神上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也会在物质上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一个不热爱工作的人,他永远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永远也无法体会快乐的真谛。TIPS 细节提升

如果不是实在厌恶了某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每一行都有它的苦乐,而且轻易换行,会中断自己在这一行业的学习。你不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该行业的学习上,像海绵一样汲取这一行业的各种知识,向同事、前辈请教,阅读各种报纸、杂志,参加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等。当你学有所成,并通过工作切实地表现出来时,你应该已经热爱上了你的工作。

所以说,无论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人,还是已经有着足够工作经验的元老,都应当时刻保持对工作的一百分热情。工作本身就承载着一种态度,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会感觉自己的活力在一点点消失,而当一个人真心投入工作中时,就不难体味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不管怎样,满怀热情地去工作,多一份包容心,多一份责任心,你会获得快乐和自信,获得丰厚的报酬,获得一份荣耀。时刻保持自信的状态

一位家长告诫自己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孩子说:“不管你将来从事怎样的职业,只要你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自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那你就不必为自己的前途忧心了。”的确,散漫粗心的人随处可见,但对自己的工作善始善终、充满自信的人却并不多。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决定他的工作状态,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上的表现也会很出色,而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上也不会有什么业绩。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仅仅要求在工作中懂得知难而上,及时化解工作中的问题,更要求一个人时刻保持自信的状态。

工作中的自信状态,包括对自己的认可,对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企业中做得好的员工都会积极地传达一些正面的信息,没有对公司的负面抱怨;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他们会迎难而上,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将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的力量;他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激情洋溢的状态,时刻充满了自信。

刘斌毕业后在一家公司的宣传部实习。一天,公司的经理将刘斌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份公司产品的说明书,并且热情地跟他说:“小刘啊,快坐下,听说你在大学期间是学校的宣传部部长?一定有不错的策划能力。咱们公司最近要推出一款新产品,你们年轻人点子多,你帮着写一个宣传推广方案。”

刘斌有点不自信了,他犹豫地跟经理说:“经理,我没有工作经验,上学期间的那些宣传活动都是小打小闹的,这次的宣传活动要打响公司新产品入市的第一枪,万一让我搞砸了,公司也会有不小的损失……”

经理和蔼地看着刘斌说:“年轻人,不要担心,你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自信些。这样吧,你先尽自己努力写一份方案,写完后我给你改一改。”

有了经理这句话,刘斌才放心大胆地操作起来。他先找到技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详细询问了该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各式参数,又跑到营销部,了解了公司同类产品目前市场的销售情况。为了更直接地了解客户需求,他还亲自跑去市场,把自己公司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做了彻底的调研,并且寻找了部分顾客做市场问卷调查。此时的刘斌俨然找回了大学时的自信。

准备工作做好后,刘斌用了三天的时间,写写改改,总算完稿。他将自己完成的宣传方案递交给经理的秘书后,便开始等待经理的回复。

但是,一连几天,刘斌都没有接到经理的回复,他开始胡思乱想:“一定是宣传方案写得太差了。”“第一项工作就被自己做砸了,以后怎么办?”……之后的几天刘斌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甚至想着是不是该主动离职。

就在刘斌极度不自信的时候,经理的秘书将宣传方案的回复递交给了他,上面的批复清楚地写道:“创意新鲜,思路清晰,切实可行。请照此实施宣传推广。”批复的签名并不是经理,竟然是公司总部的总裁。

很快,经理再次将刘斌叫到了办公室,经理高兴地说:“小伙子,做得好啊!我看了你的宣传方案,觉得没什么需要改的,就直接递交给了总公司,你的方案得到了总裁很高的评价啊!你的实习期也该结束了,明天就到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吧!”

看到经理高兴的表情,刘斌的自信心也再度回归了。

当一个人自信地投入到工作中时,他的主动性、创造性都会呈现出来,自信会让他们遇到困难不回避,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问题不推诿,他们敢于直面一些难题,会立刻着手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就像刘斌,是自信让他以最好的状态完成了策划案,而他也因为不自信差点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时刻保持自信的状态呢?

首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主人,每天告诉自己,你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你才能够每天为了证明自己而努力。

其次,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有兴趣才会喜欢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一般都会做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工作中你也会越来越自信。

最后,要避免出现厌倦情绪。厌倦情绪的出现并不是你对工作彻底失去了兴趣,而是因为长期的忙碌让你忘记了工作中的乐趣。所以,不妨适当地给自己放个假,短时间的休息会让你恢复傲人的自信!TIPS 细节提升

要时刻保持工作的新鲜感。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长期从事一份工作,时间长了会因为缺乏新的刺激而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一来,即便再自信的人也不愿意做自己厌倦的事情。当你有了厌倦情绪后,不妨试着改变一下办公环境,在办公桌上放一束鲜花,养一缸金鱼,或者挂一些别有情趣的物件,你会发现自己的状态很快就恢复了。

以积极的心态、自信的状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充满活力地去工作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

一个人的态度无时无刻不体现在行为之中,所以一个人对工作持怎样的态度,就会以怎样的行动去工作。

大部分人只是把工作当做一种任务,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一种挣钱的方式。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待工作并不上心,同样,工作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们。所以,他们每每都会在痛苦煎熬中完成工作。可有一部分人,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他们会在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乐趣,他们会在遇到困难时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他们对工作充满了热忱和专注。正因为他们的热忱和专注,他们才会成为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很多人只羡慕成功人士的风光,却并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自己完完全全地做了自己工作的主人,对工作中的任何细节都不放过,他们懂得如何把握工作,如何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能够有条不紊地做事,能够忠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总是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做事,如果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他们就会像自己的生活遇到了问题一样,只记着去将问题解决掉。

乔是卡耐基钢铁公司负责过磅称重的一位极普通的员工,他工作了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公司内的很多矿石并没有得到充分冶炼,很多冶炼后的矿石中仍旧残留着没有冶炼完全的铁矿石。

乔决定将这个问题反映给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可是工人们并不理会他。于是,他又找到了技术部门的工程师,而工程师则认为,乔根本不懂什么是冶炼,同样没有理会他。

但是乔认为自己发现的问题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效益。所以,他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这一次,他还带着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

这一次,乔没有直接说公司的问题,而是将矿石展示给总工程师看,并且问道:“先生,您看这是否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呢?”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小伙子,这矿石是哪里来的?”乔说:“我们公司的。”

乔的回答让总工程师很是诧异,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所有工程师一同前往车间,车间内果然有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仔细的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冶炼过程中负责监测机器的某个零部件出现了问题。

当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乔的事情后,奖励了乔,并且让他担任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说:“公司内并不缺少懂技术的工程师,缺少的正是负责任的工程师。”

乔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就业者一跃成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这完全得益于他对自己的工作所持的“主人翁”态度。如果他没有那股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的认真劲儿,他是不会发现那些未充分冶炼的矿石的,也不会在一次次的挫折后仍旧不放弃寻找原由。

恰恰是乔的这种主人翁的精神,让他在帮助公司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上司的赏识和器重。

每位员工都是公司的形象代言人,他的行为会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而每个员工也都是公司的“主人翁”,只有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位。

工作中,如何才能让自己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呢?TIPS 细节提升

工作中,一定不要悲观,不要气馁,更不要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无论你处于何种工作岗位,只要尝试着摆正心态,将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相信成功就在你的不远处了!

第一,工作中遇到问题后,不要管自己是否是责任人,只要是公司的事,就要主动帮助解决。

第二,遇到问题,千万不要找借口推脱,而要主动接受,并认真完成。

第三,以“主人翁”的意识要求自己,要主动做好后续工作。当你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一定要得到承接人的认可后才能视为工作全部结束。

第四,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把实现公司利益和解决公司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积极做事。

每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的难题,做完所有事情,但是与其天天应付工作,还不如积极主动面对工作。所以,告诫自己用“主人翁”的心态去工作,把工作做到完美吧!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点滴细节提前几分钟进入工作状态

每天提前几分钟进入工作状态,是最好的时间管理方式。每天的几分钟看似很短,只要能持之以恒,就能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提前几分钟开始工作,是一天高效率工作的开始,不仅仅能将上一天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总结,还能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思考,可以有效率地安排一天的工作。

看似只有几分钟,但如果只是按时到了公司甚或迟到,那么当别人已经开始工作后,你却还在思考昨天做了什么,短短几分钟内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当别人手头的事情完成一件后,你可能才刚刚开始。所以,那些每天提前几分钟开始工作的人是会迎来幸运的人。

李锦丽大学期间学的是文秘专业,毕业后,她在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公司找到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虽然她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她期望的,但是她每天工作依然很勤奋。

李锦丽认为,想要做好一名秘书,必须先从做好一名文员开始,所以,她利用一切能学习的机会来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提升自己。

文员工作就是负责公司的一些杂务,为了能对公司各方面业务都有所了解,李锦丽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的,而其他同事到公司后都会看到李锦丽正忙着整理打印机附近的纸张或者低头看着经理要求打印装订的文件。大家都开玩笑说:“小李,不会是昨天加班到现在吧?”李锦丽听后通常也只是笑一笑。

因为李锦丽工作上勤勤恳恳,加上每天比别人提早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对公司的业务很快就熟悉起来,同事们送给她一个绰号“百事通”,新入职的同事更是喜欢跟她问这问那。

一次,公司的客户要来公司洽谈业务,经理在前一天通知大家务必不要迟到。谁知道,客户因为车次的原因,没到上班时间就到了公司。本以为会吃闭门羹的客户,看到公司内竟然有人,很是欣慰。李锦丽看到客户来了,也没有表现得很生涩,而是大方得体地接待了客户。当其他员工到公司时,正看到李锦丽给客户介绍公司的概况。

因为李锦丽的热情大方,客户心情很好,这次的业务也谈得非常顺利。客户临走时还对公司经理说:“你有这样的员工真是幸运啊!”此后,经理对李锦丽更是另眼相看。因为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一年后,李锦丽被经理直接提升为经理助理。

相信李锦丽的成功之路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她未来的路还很长,而她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而是因为她的勤奋,她每天比别人多投入工作的几分钟是她成功的必备条件。TIPS 细节提升

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提出过一个“神奇三小时”的概念,这“三小时”就是每天早起的三个小时:每天晚上十点入睡,早晨五点起床,七个小时的睡眠对年轻人来说已经足够,五点到八点就比别人多出了三个小时。而这三个小时通常不被人注意,完全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提升自己,只要持之以恒,效果会很显著。

提前几分钟进入工作状态,正是工作中的一个小细节,它是一个人工作状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有的人认为每天提前到公司没有事情可做,其实不然,工作前的时间是最有效率的时间。工作之前,没有人会打扰你,大多数的人还在上班的路上,即便到了公司的人,也不一定投入到了工作中。所以这段时间是很安静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或学习,能够免受外界的打扰,能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取得比平时更好的效果。工作前的这几分钟是一天中处理事情的黄金时间,经过一晚上的休息,这时候的大脑是最清晰的,精力是最充沛的,工作效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做时间的主人,高效地支配时间、利用时间,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提前几分钟进入工作状态正是对时间的最有效的利用。下班后不要立即离开公司

有些人因为作息时间问题,不能做到每天都提早去公司,但是他们同样能够保持热情的工作状态,这源于他们对下班时间的有效利用:每到下班时间,因为手里的工作没有处理完,他们会选择继续手里的工作,而不是马上下班,离开公司。

某公司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有着几百人的大型软件开发公司。一次,公司为了做宣传,邀请有关媒体到公司进行采访,而采访的时间被安排在晚上七点钟。

记者到了这家公司后,本以为经理只会留少许精英与记者进行交谈,没想到,公司的整个楼层都灯火通明。记者路过的每一个办公室内,员工都在埋头苦干,丝毫没有做作的成分。

记者带着疑问询问了经理:“今天公司的员工是为了接受采访而加班的吗?”

经理说:“不是的,因为他们手头的工作没有完成,所以想着做完了再回家。他们每天给自己制定的计划都很紧凑,所以通常没有员工会按时下班。”

记者不得不惊叹地说:“难怪你们公司能够从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做到如今的规模。”

经理笑着说:“我们公司的程序开发员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他们都想着能将自己设计的程序变得尽善尽美,所以他们会多角度地去尝试,但如果每天下班就走,很多事情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完成,而本来想到的思路第二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他们会选择做好计划内的事情再离开。”

采访至此,记者对于这家公司发展壮大再无疑问。

下班后继续完成手里的工作,这既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但是,这里提到的下班后不立即离开公司,并不是要求在完成了手里现有工作后继续加班,而是要求每个人到了下班时间后能让自己的工作有个结点。

没完没了的加班,只会大大地打击工作的热情,将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最大限度地延长,才是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老板不是不喜欢员工准时下班,而是不喜欢员工手头的工作还没完成就离开公司。你应该每天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个计划和总结,每天在下班前后与上司有个沟通,这样既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也能让自己的工作稳步提升!TIPS 细节提升

当你发现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都无法按时完成时,不妨思考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受到打扰。工作中,不要总是做“老好人”,当你的工作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时,面对同事“占用你一分钟”的请求时,不妨礼貌又真诚地说“不”,明确表明你的工作很重要。记住,有主次地完成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养成把每件事写下来的习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