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生活哲学(图文馆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5:29:24

点击下载

作者:李静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漫画生活哲学(图文馆系列)

漫画生活哲学(图文馆系列)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漫画生活哲学(图文馆系列)作者:李静排版:上官雅弘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1-01ISBN:9787542926272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 言

阳光明亮而温柔的下午,正蹲在地上玩沙土的孩子注意到一双赤脚走进他。孩子抬起头,一个穿着袍子的中年人正在对他微笑。“您为什么光着脚走路?”孩子好奇地问。“哦,这是我的哲学。”说完,中年人信步闲庭地走开了。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有的人从来不去同事的婚宴;有的人找对象的时候直接排除比自己哪怕小一天的人;有的人拒绝吃任何剁碎了的食物;有的人从来不和牙齿不整齐的人做朋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哲学。有多少年的历史,就有多少值得推敲的人生经验。

在漫长的口耳相传和文字记载中,有没有一些话题是我们永远也说不够的?有没有一些灰色地带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有没有一种生活哲学是放在今天依然行之有效的?如果你观察历史,观察周围的人,你的答案一定是:“有的。”

关于梦想和现实,关于爱情和婚姻,关于自我和他我,永远是每个人都不得不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即使那些一辈子没有婚娶的人,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恋爱婚姻哲学,来告诉自己何以独身终老。现代人的生活看起来好像多了很多困扰,房价、股市、就业、看病、教育、拆迁……其实人生不满百,喜怒哀乐的源头无非人情世故,正所谓“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之事”。

但这也正是我们凡夫俗子的乐趣,是生活哲学的魅力所在。奢华的宫殿中,可能坐着灵感与创意都捉襟见肘、心有不甘却患得患失的富人;逼仄的“窄而霉小斋”里,也许就能遇见乐天知命、鹤发童颜的“真人”和箪食瓢饮、怡然自乐的居士。

多少生命曾经和我们一样来到这世界,他们踌躇满志过,意气风发过,呼风唤雨过,但最终还是和任何一个生命一样,走向沉默的死亡。一位一辈子为无数人在弥留前祷告的神父总结: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很多人都将成为伟人。言下之意,多少人在临终前悔悟,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用另一种哲学来生活!

越是经历得多的人越是明白,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你能带给自己多大的快乐和满足。你需要的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而是一套保护自己、认识自己和做强自己的生活哲学。

智慧如孔子,愚钝如阿Q,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他们的时代和文化背景,而在于他们的生活哲学。谁能说夫子的处世之道就一定比阿Q高明呢?

哲学家的本名叫“普通人”,生长于市井,也要应付柴米油盐的琐事,也为升官求财而忧心,终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规律——是的,哲学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好的婚姻带给你幸福,不好的婚姻使你成为哲学家。”这是苏格拉底的哲学,他在自嘲自己的哲学家身份,但也在告诉世人,无论你遇到怎样的人与事,你总能得到什么,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糟糕的事情,你得到的可能比你自己期待的还要多。哲学本没有什么奥妙,生活才是一切思考的本源。

如果你感觉理想远了,美梦碎了,快乐忘了,幸福空了……换种哲学来解读,那不过是另一种获得。一直往前走,你会看到更好的。

以上也正是本书的缘起。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弹性的空间,在得意时不会忘形,在失意时也不会完全垮掉。而在这本书里,正为读者准备了这样一个弹性的空间。寥寥数语、“圈圈”“点点”,为我们展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吃面条、做明星、当总统,哪种生活才幸福?

人应该厚道、善良,还是遇见狼时就变成狼?

经济泡沫越吹越大时,怎样避免成为最后一个傻瓜?

何种心态,才能睡觉的时候睡觉,数钱的时候数钱?

……

生活中的一个个谜团等着我们去揭开,欲知详细内容,请窝在一个舒服的地方,把自己调节到自娱自乐的频道,阅读此书。第一章人世间,寻声暗问,你我又是谁急于认识世界,就忘了认识自己

三只美丽的天鹅——他曾经那么羡慕过的鸟儿正向他游来,于是他也向他们游去。他在这些高贵的鸟儿面前谦卑地低下头去,却惊讶地发现水中的自己竟然是一只天鹅!

这便是丑小鸭的完美结局。有人说这是童话,可它未尝不是一种现实的生活。很可惜有两种人很难认同这种观点。

一种是自诩才华横溢的“丑小鸭”。他们最终陷入一种怀才不遇、自怨自艾的悲哀思维中,难以自拔。他们感慨生不逢时,哀叹人生多艰。其实这些人应该好好反省才是,看看自己是否自视过高,反省平日里的一些言行,甚至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童年经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怀才不遇者,在童年常常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所以他们想从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一方面他们非常勤奋努力,渴望获得承认;另一方面他们由于缺乏对父母意图的领会能力,仍然难以获得父母全部的爱。当他们成人后,童年这种被否定、被忽视的命运将不断重复上演。他开始觉得自己有才能,但却得不到领导或他人的赏识。

另一种是严重缺乏自信的完美主义者。自怜自艾、自我批判似乎是他们最为擅长的事。他们常说“我身材难看”,“我能力太差”,“我总是做错事”……其实生活赋予他的东西,一样都不少:有陌上嫩柳,有隔岸玉兰,有鸟语盈耳,有花香扑鼻……而他们却视若无睹,将一颗心安放在了冬天黑暗的洞穴里,不知身外有春,更无论夏秋。

建议那些怀才不遇和自卑的完美主义者,换个角度欣赏自己,常想如意之事,不听烦闷流言。不要高看自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生活甚至不知道你是谁;不要小看自己,月有圆缺,上玉有瑕,有太多的美景美事转眼错过成蹉跎。天知道,命运没准与左撇子有关

伊朗有一部电影《小鞋子》,里面的主人公阿里是一个上小学的男孩,他家里非常贫穷,他和妹妹总是要共穿一双鞋上学。上午他去学校上课,中午跑回家赶快把鞋子给妹妹,然后妹妹再穿着鞋跑去学校上下午的课。有一回,妹妹跑得太快,不合脚的鞋子飞了出去,掉进了水沟中。妹妹跟着流水一直追赶,幸好在一个下水道的滤网处把鞋子掏了出来。懂事的兄妹俩常常想要是能有一双新鞋该多好啊!

有一天,学校通知市里要进行马拉松比赛,其第二名的奖品是一双新鞋。阿里一听,马上就报了名,他一定要成为亚军,为妹妹赢回一双鞋。比赛的时候,为了不磨鞋,阿里光着脚跑完了全程。他跌倒了一次,但为了胜利,他还是不顾一切地爬起来跑向终点。谁知道,阴差阳错,他竟然得了第一名!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他的眼睛里却充满自责的泪水!

有时候,命运真会捉弄人,阿里拼命地努力想得到最需要的东西——“鞋子”,可是命运却让他得到“运动衣”。

比较通俗的说法是“性格决定命运”,可是在阿里身上,性格在命运的出牌过程中,并没有出场,来主宰命运的是随机性与不确定性。性格果真决定命运?天知道,命运没准与是不是左撇子有关。

这些诡谲因素让运气变得难以捉摸。人们的命运常常被运气所愚弄,它时而离你很远,时而又很近,它时而让你倒霉透顶,时而又让你幸运无比。如果你认命了,自己不做出任何改变,那么命运也不会乖乖就范,他才不会放过你呢。

面对运气和命运这两个“神”,最好是一方面给它足够的自由,一方面去驾驭它。你最好能坦然接受命运送给你的礼物,不管它是潘多拉盒子还是幸运盒;同时,你也不能放弃与命运的抗争。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能够周而复始地将掉落在地上的石头推上山,这种抗争尽管徒劳,但却值得坚持。

也正如加缪说过的,他并不为上山的西西弗斯悲哀,至少他有事做,至少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电影中的男女一号?还是甭想了

准备考研的她在图书馆遇到一个背影,极像《菊花香》中痴情俊美的“男猪脚”。于是她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他,直到有一天男孩也注意到她,并承诺要帮她占座。“哇,他真像《菊花香》的男一号……”室友们一片惊叹。

一个月以后,他们分手了。“他和电影里面的人相差太远,我们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因为影视剧中的人物而陷入自导自演的爱情中的人,何止一两个?

这些电视剧迷往往能很快进入剧情之中,仿佛自己成为其中的男一号或女一号。他们的感情和剧情很容易产生共鸣,或悲伤、心痛,或大笑、欢乐。更有甚者,往往混淆虚构的剧情和现实,以至于学习时三心二意,工作时丢三落四,谈恋爱时,都以为生活就是电视剧或电影。

女人以为会像电视剧中的“女猪脚”一样,奇迹随时有可能发生——有时遇到超级帅哥,对自己一片痴心,从不看其他女人一眼;有时碰到多金男,家财万贯,却独独喜欢上平凡如路人甲的她;或者遇到一个穷光蛋,但经过自己改造,很快成为有目标有理想的型男,跃入上层社会……

男人如果把自己当成了男一号,那更了不得,他们会搜肠刮肚,从“男猪脚”中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地方,哪怕是一点点,之后便进行想象渲染——以为自己可以是韦小宝,左右逢源,从不缺美女与金钱;以为自己是郭靖,为人老实,但很快就能遇到佳人,好运连连,头脑开窍,终成“射雕人”……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把自己想成其中的一个角色,无非是为了逃避现实,让自己不孤单,让自己更像一个理想中的人物。事实上,剧情再美再好再惹人发笑,那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世界。沉浸于其中的所谓“男一号”和“女一号”,无疑是对现实自己的放逐。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男女最终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自己对于生活的真实体会和思考,将被幻想吞噬殆尽。

生命没有那么漫长,当这些男女耗尽最后的光阴,离开世界之前,回想他们一生所做所得,难道他们能对自己说:我看了多少电视剧?你的生命既有长度,又有密度

人的脚步声似乎总是与时间无法吻合。童年时,天真烂漫的认为时间是一种漫长的等待,过年都要等待好久好久;青年时,觉得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却常常感叹“时不我待”;中年时,拼命地与时间赛跑,跑着跑着,头发白了,腿脚也不灵便了;老年时,就又像回到童年一样,此时虽然懂得时日不多,但却学会了悠闲度日,时间仿佛又变长了。

其实生命的长度何其短,若按照70岁来计算,人生也不过只有两万五千多天。而生命的密度呢?更是不可捉摸,一睁眼,一闭眼,一不小心,过了一辈子无质量的日子,甚是悔恨。

赫赫有名的摩西奶奶曾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农妇,76岁时因关节炎放弃农活,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绘画。80岁时,到纽约举办画展引起了意外的轰动。她活了101岁,一生留下绘画作品600余幅。

在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中,有一张最引人关注的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给一个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的。这张明信片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官内摩西奶奶举办的画展上第一次公之于众,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这个春水上行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当他弃医从文后,便开始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摩西奶奶和渡边淳一均用“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让生命的长度得以延伸,使生命的密度得以繁茂。

还有那些终日勤勉于工作的人。只要他们最大限度地投入智慧和热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一些使他们感到有意义的事业,只要他们能够执著于信仰,积极地面对人生种种不测,获得心灵的最大愉悦,谁能说他们的生命只有长度,没有密度?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的长度最终取决于密度,而整个生命的品质则是这两者的乘积。一言以蔽之,则为:生命长度×生命密度=生命质量。大部分人在“忙”着迷失

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可能会觉得工作赚钱比较有意思,因此他们把多数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每每因为多上几百块钱的奖金而欢呼雀跃。可是对于在外面打拼了两三年或工作多年的上班族来说,工作开始变得繁琐,似乎朝九晚五,每天至少八小时的工作模式着实累人。而休息日的两天,多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他们普遍认为:“休息日很无聊,上班了又感觉没歇够。”

想必你发现过这种现象:无论是和朋友聊天,还是和同学聚会,抑或同事闲谈,再或者QQ、MSN聊天,“忙碌”和“无聊”这两个词汇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人们动不动就说“忙啦,今天还要加班呢!”“真忙,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累人,拿猫粮一样的工资,干牛一样的活。”“无聊,想随便找个人唠唠嗑”……

左岸忙碌,右岸无聊,中间是急匆匆的行走。感慨现在人活着“心累”。

在忙碌的工作中盼着休息,然而到了休息的时候,却觉得百无聊赖,直到新的一周开始了,又觉得没歇够……与其说这是休息与工作的悖论,不如说现在一些人在休息时间没有得到彻底放松。

其实你可以想一想:曾经你得到真正休息的周末,你在做些什么事情?你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会说出这些答案:我在做喜欢的事情,比如绘画、写作、雕刻、编程或者写博客,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乐趣;我和伙伴们一起去打网球、篮球,去享受它们特有的挑战氛围,同时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我和家人一起去南方一个美丽的小镇旅游,那里真是人间仙境;我在写小说,我与家人一起布置房间等。

通常来说,你不会把上面这些内容安排到自己的休息内容中去,潜意识中总觉得它们还是属于工作的。大部分人所谓的休息,还是无目的地上网、聊天、玩游戏!要么忙着生,要么赶着死,你总要做点什么“要么忙着生,要么赶着死,你总要做点什么……”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一句颇有韵味的话。

安迪因为被诬告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一座吃人的黑狱——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余生。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暴、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而立之年的年轻银行家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

安迪在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他成为众狱警的得力帮手,甚至成为了典狱长的私人财务助理。安迪本来想靠他们的帮助走出肖申克监狱,可是不久这个希望就破灭了。好在狱中的安迪从来没有放弃过生存的希望,他请狱中好友阿瑞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的鹤嘴锄,他想越狱。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明星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以作掩护。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忙着生存的安迪终于摆脱等着去死的命运,他自由了。

仔细想来,“忙着生存”和“赶着去死”还真是人的两种生存状态。前者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后者则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悲哀。

比如两个同样收破烂的人,甲君吆喝声非常大,他每次走进巷子里,那些老头老太太就会应声而出,将没用的家什、瓶瓶罐罐和其他一些零碎的东西一并卖了,赚点小钱。很快他就发财了,竟然还办起了网上收购站。话说乙君,每天蚊子嗡嗡叫似的嘀咕“收破烂了”,他对以后也没什么打算,认为:一个拾破烂的,一辈子能混到什么地步?巷子里没人听得见他的吆喝。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生活总有太多的相似性,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但走哪条路取决于你自己。生活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再下锅

在斯宾塞·约翰逊的艺术世界中,有一座迷宫,里面住着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一直在追寻奶酪。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开始每天逍遥地享受美食。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嗅嗅、匆匆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去寻找,并很快找到了更多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则选择了在原地等待机会,而机会就在他们的等待中越走越远……

这故事的模型也像极了一些年轻人的生活。在校园里,挥霍时光,对俯首皆是的成长机会不理不问,真以为大学是“由你玩四年”;出了校门,发现找工作要经验,要技术,更要智慧;等你免费做完劳动力,长了经验,苦苦学技三年后,却发现情况又变了。独自创业吧,要面临资金问题,即使有资金,也怎奈没有那种创业的魄力和心态,几番折腾后,最后又回到打工路线。

生活从来就不像你进厨房做菜那样简单。厨房里,你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把所用材料准备好,接着就能享受做菜过程,生硬的原材料在你的手中刹那变成一盘香味扑鼻的美餐。可是生活中,只要你踏出象牙塔,无论你做什么,如果还想等一切都备好了再开始,那无疑是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当亚历山大获得胜利以后,有人问他:“你是不是等到了机遇才去进攻的?”他听了大怒道:“机遇是要人自己去创造的。”人生中会面临很多的机会,甚至有些机会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些哀叹命运的人们,也许应该明白:当机会摆在你面前,能使你拥有一种崭新的生活时,请不要迟疑,抓住它!当没有什么机会摆在你面前时,就请试着去努力发挥你的能力,并创造机会!只要你还在行动,就是在为下一个良机做准备。老天爷不会为一只青蛙而下雨

一只青蛙想离开沼泽地,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一番认真的考察之后,它真的把家搬到了后山上的一个小洼地里,此处茂林修竹,蚊虫繁盛,青蛙在这里衣食无忧,生活得很舒服。

然而好景不长,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青蛙新居的周围环境也变得干燥无比,地上甚至都要裂出缝来。青蛙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就在它的新居里祈求老天爷:“老天爷啊,求你别再让我这个可怜的动物受罪了,我求你下一场大暴雨,把大地和这个山头都淹没,让我的新房子也永远湿润,这样我才喜欢。”

然而,天空依然晴朗,太阳甚至更加毒烈地炙烤着大地。青蛙一遍又一遍地祈求,却没落下一滴雨。最后,青蛙愤怒了,它破口大骂:“你这狗屁破老天爷,你听不到我的祈求吗?你的眼瞎了吗?你的耳朵聋了吗?你真是没有一点同情心,不明事理。”

上天听见了青蛙的话,并没有动怒。他说:“你这坐井观天的青蛙,眼界怎么还是这般窄,气量还是这般小?你可知道,普天众生都在向我祈祷呢,由不得你决定下雨不下雨!”

自私如青蛙者,总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为了蝇头小利,怨天怨地,仿佛生活尽是苦海与劫难。倘若我们能认识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一,我们的起伏进退并不能影响人类历史,也许我们会少很多苦恼与失望,获得更多智慧与安宁。智慧与年龄未必成正比

长辈在教育晚辈的时候,总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我喝的米汤比你吃的饭多。”

晚辈一旦决定了自己的想法,往往会觉得长辈的训话有点倚老卖老的嫌疑。事实上,智慧和年龄虽然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你也可以观察,人老了,也有越来越糊涂的:儿女的婚事自作主张,结果造就了一对并不幸福的鸳鸯;还有的不放心儿女工作,整天为孩子换工作提心吊胆的,生怕孩子会下岗饿着;更有甚者,老了老了,变得更加挑剔和尖刻,再好的儿女,也觉得不是孝顺的孩子。

虽然这是个别情况,但同样值得我们警醒。人的智慧取决于人的阅历与修养,年龄只是陪伴它来的使者而已。

一个人如果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走过很远的路,没有经历过人世的酸甜苦辣,那么,当日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悄悄溜走的时候,他的脸上会增加一道道皱纹,而他的眼神则暗淡无光。

方仲永不就是一个典型吗?从小是个天才儿童,但在小有名气之后便停止学习,整日被父亲拿来在人前炫耀,结果“泯然众人矣”,智慧并没有和年龄同时增长。

有人说,这是因为老人没读过书,非也!智慧的沉淀绝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积累所能达到的,有些人虽然有知识,但不一定有智慧。其实仅仅有知识远远不够,必须要经过自己的体验、思索以及积累,才能使知识在融会贯通中形成初步的智慧。

更进一步,运用这种初步的智慧去感悟天地万物,此时我们的生命才能超越自己所设定的限制,此时,人才能成为睿智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年龄的增加、时间的流逝只是人生中的附属品而已。生活,有时需要避开喧嚣,独自行走

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说:“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你们也一定非常希望得到这些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其力量是在你自己手里。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潜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我敢肯定地说,除了宁静是心里的最好状态外,别无他物。那么,马上退避,重整你自己吧!”

生活如果仅仅靠奢华、喧嚣与狂欢来点缀,时间长了,人们便会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何去何从,单单改变住所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些人一旦闲下来,依然会觉得生活如同一场酷刑,必须马上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热闹,实际极其空虚。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独处。

人们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如鱼得水看做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在一定意义上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独处。具有一定独处能力的人,他们并不会觉得寂寞、孤独、茫无头绪,而是在静静思考中,进行内在的整合,将繁杂的事务与纷扰清零,回归自我。独自面对自己和信仰,开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唯有如此,才能让心灵得以复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曾一度风靡世界的励志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丹中尉因为残酷的战争,失去了双腿。他从此开始放纵自己,甚至一度沦为乞丐。人生无望之际,他毅然投入阿甘的捕虾行动中,在与海浪的搏斗中,在一次次面对苍茫大海的独思中,他开始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渐渐地与自己的“上帝”达成了共识,很快开始了新的生涯。

生活,有时的确需要避开喧嚣,独自行走。行走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背上行囊,远走他乡;有的人会沉浸自然,乐而忘返;有的人会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中,回忆、感受、忘记、寻找;有的人躲进书斋,以书为友,皓首穷经,陶冶情操;还有的人在夜阑人静时,独酌小酒,不亦乐乎……第二章一辈子,修身齐家,有为有不为做人不一定要厚道,但得地道

招兵的班长去许三多家里家访:

班长:许三多,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七字让你有什么想法?

许三多:想法?想法就是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班长:……

许三多失眠:

许三多:班长,我睡不着。

史今:睡不着就数羊。

许三多:我不数羊,数坦克车行吗?

史今:行!

许三多:一辆坦克车,两辆坦克车,三辆坦克车……《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厚道小子,他因为厚道而屡屡获得好运。可是你要是太厚道,结果如何?恐怕没有多少人有许三多那么幸运。

有一段时间,“做人要厚道”响彻大街小巷,成为流行观念。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口号喊得很响亮,真正行动的人却很少。今天人们说某人“老实”,甚至带有“可怜”的感情色彩。

做人不必厚道,厚道等于过于老实,而过于老实的人经常会成为被人欺负的对象。太老实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太老实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从来不去想要主动干什么,只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而地道则与厚道不同,甚至有种无法掩饰的理直气壮,相似于素面朝天的时候,因为天生丽质而产生的骄傲。地道的人不去故意讨好别人,为人有一定的原则。他们不会任人宰割,也不会将他人踩在脚下。地道的人做事情直接而干脆,一言九鼎,决不虚伪矫情,也不因正直受制于人,他们活得很有尊严,也因此让人敬畏。与众同醉,胜于一人独醒

犹太古老经典的《塔木德》中,记录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不要在睡觉的人们中间醒着,或者在醒着的人们中间睡觉;不要在欢笑的人们中间哭泣,或者在哭泣的人们中间欢笑;不要在其他人站着的时候坐着,或者在其他人坐着的时候站着;不要在其他人念《圣经》的时候读犹太法典,或者在其他人读犹太法典的时候念《圣经》。总之,一个人绝不能从周围人的习惯中游离出来。

现代人提倡个性,不一样才是真正的自己。但是如果处处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当然不可能和别人打成一片。比如说一个城市里18岁的时髦女孩,到一个小镇上高中,她每天打扮得非常鲜艳,试图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她就是一副格格不入的样子:别人穿校服,她穿裙装,别人都是素面朝天,可她总是还化化淡妆。她在那里过得很苦闷,后来她回到了以前的城市学校,这下可算是皆大欢喜。

穿和对方同等质量的衣服,表现出与对方类似的举止,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和他的思想与地位是相似的,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是一条铁律。

如果把“入乡随俗”放到现在的交际场上,也屡试不爽。与众同醉,胜于一人独醒,政客如是说。一人独醒,将会被视为疯子。如果随波逐流,则被视为同党。

高明的智慧有时候是无知,或者故意装作全然不知。只有装作和别人的思想一样,才能一拍即合。

如果不懂得与他人站在一样的立场,那么你并不是住在山外的高士,也不是特立独行的智者,而是像一个初来地球,听不懂地球语言的外星人。好东西宁可归属他人,也不必藏于己

几十年前,在一个平凡的韩国家庭里,父母有三个儿子。

有一天,亲戚送给他们家两筐桃子,一筐是刚刚成熟的,可以储存一段时间;另一筐是已经完全熟透可能马上就会变质的,如果三天内吃不掉就会腐烂。父亲把三个孩子叫过来,问他们选择怎样的吃法,才能不浪费一个桃子?

大儿子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先吃熟透了的,这些是放不过三天的。”

二儿子想了想,随后说:“应该吃刚好熟了的那一筐,拣好的吃呗!”

父亲对他们两个的回答并不满意。接着,父亲把目光转向了小儿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家伙思索了一下,说道:“我觉得我们最好把这些桃子混在一起,然后分一些给邻居们,让他们帮着我们吃,这样就不会浪费一个桃子了。”

父亲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不错,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于是这家人就按照小儿子所说的,把桃子分给了邻居。这样他们不仅没有浪费掉一个桃子,也使得他们和邻居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54年后,那个选择把桃子分给邻居的孩子以绝对优势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就是潘基文。

分享的感觉是很独特的,不是亲身经历,你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愉悦和满足。因为在选择给予的同时,我们已经收获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温暖。懂得分享和给予的人,才能真正收获幸福和快乐。分享来自我们生命的核心,它是爱的流动。它总是带着爱的品质,爱所及之处总能带来蜕变。分享丰盛了自己,同时也滋润了别人。

电影《 Into The Wild》中,年少不羁的青年抛弃家人,烧毁学历与美元,独自去拉斯维加斯过“瓦尔登湖”式的生活。但当他经历了许多危险之后才发现,自己渴望享受的孤独,正在吞噬着自己的生命。故事没有向期待的方向发展,他死了,死在一辆巴士车中,并留下一句:快乐需要分享。过于善良也会坏事

有位男士竟然因为老婆对自己太善良而离婚?!听起来,颇感费解,这年头,难道善良也有错?用男士的话说:“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都觉得受不了。”原来,他老婆非常喜欢关心照顾别人,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个人包办。别人决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觉得像住在别人家里一样。所有的好事几乎都被她做尽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对她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要让她离开这个家庭。因为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

看来,过于善良也会坏事!其实生活中,还真不乏一些善良的“羔羊”,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取悦于每一个人、执著于每一件事。即使栽了跟头也无怨无悔,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敌意,妄图承受一切,让周围所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得益。这种想法是善良的、甚至堪称伟大,但就是这种善良与周全使他们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太好”了,反而让人受不了。

人际交往中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一定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就会失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人情不能不投资,也不能过度投资。如果你想取悦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也能施恩于你。其实,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多做实事,毋像孔雀一样忙着炫耀美丽的外衣

有人像乞丐讨饭一样,到处讨取功名,好让人另眼相看;有人像孔雀一样,整天忙着向人炫耀自己美丽的外衣,好积攒这些别人赋予的骄傲与荣耀。这便是人性的虚荣。

虚荣的人似乎比比皆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最近找了个男朋友,但女人不满意的是男朋友的工作,她的男朋友是老板的私人司机。虽然这个老板很有名气,私人司机的薪水也很丰厚,但是在女人的心里,始终觉得有说不出的怪味道。这天,女人的好朋友组织了一场派对,很多好朋友都去了,而且都带着自己的男朋友。她们的男朋友中有银行经理,有超市老板,有跨国公司高级白领,唯独她的男朋友职位寒酸。派对结束后,她与男友分手了。

还有一个虚荣的男人,大学毕业后一直过着“月光族”和“啃老族”的生活。他穿戴名牌,开着借来的宝马,还经常向父母伸手要钱,和朋友们去一些高消费的地方玩。他到处炫耀说自己是个有钱的IT业“白骨精”,与无数漂亮女人约会,以此在朋友面前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那些和他约会的女孩知道他真实的状况后,接二连三都走了。“虚荣”的确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词语,它能够使当事人在不明就里的人们的夸赞声中,达到心灵的满足,得到最高等级的快感。虚荣更是一种虚假的形式感,为了这种形式感,当事人就需要穿上“皇帝的新衣”,编织谎言,混淆视听,专于在表面上大做文章。因为他知道,有些人喜欢看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

这些看似捉弄别人的信任与好感的虚荣者,到头来却是自己捉弄自己。真正聪明的人,他们纵有天大的才华,也尽量避免虚荣。心安理得、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让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他们即使表面上没有英雄的气概,但骨子里却有着英雄的品行。少受惠于人,少欠人情债务

在电视剧《蜗居》中,宋思明说过两段有点矛盾的话:一段是如何搞关系,另一段是如何躲关系。“关系这个东西啊,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每一次,你都得花时间去摆平,要的就是经常欠。欠多了也就不愁了,他替你办一件是办,办十件还是办啊。等办到最后,他一见到你头就疼,那你就赢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人这一辈子,有许多困扰是无法解决的,比方说生老病死;比方说众叛亲离;比方说钩心斗角;比方说不再相爱。所有的这一切,都比房子啊,钞票啊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可以背金钱的债,却不能背感情的债。背金钱的债你有还清的希望,而背了感情的债也许到死都会愧疚。”

很显然,如果别人想讨好你,必然会想尽办法让你掉进他设置的陷阱里,使你欠下“人情债”。人情债有很多种,有属于贪婪欠下的人情债,如取之无道、不明不白地收受他人钱财礼物,“债主”有所预谋,先行一步地设下了“感情投资”的陷阱。也有的属于碍于情面的人情债,如亲戚朋友之间的互相串门送礼。还有的是投其所好的人情债,如你收藏古董,他就会想方设法让你得到古董,欠下他一份人情。“人情债”一旦欠下了,必然会想法子从别的地方来弥补这种“情意”。

人情债中,最难偿还的便是“恩人”的人情债。如在你人生的低谷时,他拉过你一把;可能在你陷入狼坛虎穴时,他救过你一命……如果帮助过你的人有求于你,那么你有时可能是要以牺牲原则为代价去还债。虽然这种人情债的起初是善意,可是后来就有可能变质。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少受惠于人。试着去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债务。每个七年,让性格涅槃一次

如果让你回忆七年前,甚至更多年前自己的性格,你会怎么描述呢?大多数人肯定会发现一系列奇妙的现象。

你也许会这么回答:七年前,内向羞涩,和异性说话脸都会红,七年后,活泼开朗爱交际,结识过很多的人,走过很多的路;七年前,还是一事无成的小兔崽子,七年后,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七年前,认为男友或女友是生命的唯一,一次分手撕心裂肺,七年后,曾经的相濡以沫早已相忘于江湖。

几乎每个七年,人的性格就会涅槃一次。

早些年的科学家,就曾指出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也就是说,每个七年,我们的身体和性格都将是另外一个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很多受过伤害的人,希望尽快摆脱这种无助感,他们试图想尽办法来摆脱现在。希望尽快遗忘一些人,清空一些事。其实这是顺其自然就能办到的事情。我们的躯体日复一日清空着,成长着,这是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能量。

你没有必要沉湎于以往的经验与生活,如果你对现在的你和生活不满意,那你就去想七年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去做就可以了。活在未来,而不是眼下和过往。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性格,请尝试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和好的心态,七年以后,这些东西都将成为你真实拥有的东西。常常心怀期待,以免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日,一位房地产亿万富翁陪同父亲到一家高级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

这位亿万富翁在聆听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并且为之痴迷,便对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能在这儿演奏了。”“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人在哀叹失去的时候,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于是成了典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当然,如果目前的境遇已经达到极致,拥有了一切,再没有什么欲求,那么人即使怀抱感恩之心,也会在内心化成失望与不满,并很快厌倦这种生活。

人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生活才能使生命状态一直处于“福”的临界点呢?感恩又不失心怀期待。“感恩”是一种我们心灵对外物的认同。认同父母、朋友、师长等对自己的爱,认同自己以及他人的世界,认同分享与无私的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会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福,福也会变成祸。

感恩并不等同于知足,现在人们接受的观念多是让人们知足常乐,其实知足者不长乐,不过是一时之乐而已。况且知足者享受的往往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所谓幸福”。唯有常常心怀期待,才能在惜福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福分。如此,便是身在福中也知福。不要变成一个记录他人缺点的污点簿

在微软公司,比尔·盖茨让每个员工都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员工在其中种花、养鱼、听音乐,他眼不见耳不闻,只看到员工创造的滚滚财源。正是这个原因,比尔·盖茨把他的事业做到了全球。如果他是一个只记得员工缺点,对员工要求极为苛刻的老总,恐怕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声誉。

你我的人生走向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我成为一个记录他人缺点的污点薄,恐怕是误入歧途了!那命运势必是让别人的缺点和自己那颗脆弱的心牵着鼻子走。

想必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样熟悉的情景:

课堂上,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道:“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齐声答道:“一个黑点。”

老师耐心地问:“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张点了一个白点的黑纸问大家:“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有了领悟地齐声答道:“一个白点。”

这时,老师笑了。

也许那时候,这个小小的游戏对我们多数人来说,是乐观和悲观的含义。现在看来,它不仅仅如此,也多了一些人性的东西:如同看人,对方犹如一张纸,纸上有大大小小的缺点。如果我们盯着这些缺点看,看到的只是丑恶的人性。如果我们忽略这些缺点,只看其余空白部分,我们便会发现一些光明的因素在其中。

永远不要变成记录他人缺点的污点簿,这不仅会使你失去一些准朋友,而且你的内心也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变得阴暗。试着去容忍相识之人的缺失,就如同习惯那些丑陋的面孔一样。对于他人,不妨多一些迁就。对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最好能巧妙地和他们周旋并习惯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起初他们会令你恐惧,但渐渐习惯了之后,这些人就不再是你的威胁。狂妄自大的火焰,终究是最先熄灭的

一颗小火焰在温热的炉灰里隐隐地闪出几丝红光。它不想在瓦灰色的炉灰中无声无息地熄灭,就尽量往炉灰的深处钻,以减少身上能量的释放。

到了吃饭的时间,人们又把一些干树枝和劈柴塞进了渐渐冷却的炉子里。火柴一划,盛着热汤的生铁锅底下的干柴堆冒出了火焰,快要熄灭的小火焰又复活了。火焰这下可高兴了。它越烧越旺,还不停地逗着木柴玩耍,它淘气地跳上跳下,燃烧得更加起劲了。

火舌顽强地穿透劈柴,喷射出许多焰火似的小星星。厨房里的暗影快活地跳起舞来,不停地在地上转来转去。调皮的火焰兴高采烈地发出呼呼声,它努力想穿过炉盖跑出来。炉子很快就呜呜地响起来,忽而活泼地吹几声口哨,忽而豪迈地发出一阵呼啸,歌儿唱得和谐而动听,使原来幽暗寒冷的厨房一下子变得既明亮又暖和了。

火焰看到劈柴已乖乖地听从自己的指挥和调度,就得意忘形起来,狂妄自大的念头涨满了它的脑子,它不愿再待在炉子里,只觉得这地方太小又太挤,容不下它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了。于是,火焰发出吱吱的威胁声,它把刺眼的小火星狠狠地射向炉膛四壁,企图冲出那讨厌的炉膛,到外面一展身手。火焰东冲西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缝隙,它兴奋异常,趾高气扬地向外冲去。

结果可想而知,狂妄自大的火焰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有时,我们就像这火焰一样,取得些许成就便狂妄自大起来,不自量力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最终往往因为这种不可一世的傲气而自毁前程。第三章江湖中,摸爬滚打,职场如战场寻找一位“衣食父母”,借其之力平步青云

一段长长的旅程,一轮远远的落日,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伴随着路边错过的一排排风景,这便是故事的背景,而故事的主角则是一个落魄青年,和一位他生命中的贵人。这不是电视剧情节,而是真实的往事。主角是成名前的寇克·道格拉斯,贵人则是一位知名制片人。

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几次。事实上,有很多人靠贵人的力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遇到的贵人是不同的,贵人可能是学识渊博者、德高望重者、有钱人,也可能是公司里身居高位的人、令掌权人物崇敬的人,还可能是那些给你指点迷津的朋友、路人。他们在那样的时间段,比你更具财富,比你更有地位,比你更加智慧,比你更加博爱,比你更加无私,他们不图回报地给予了你很多很多……

与一位颇有成就的朋友聊天,他不知不觉谈起生命中的那些贵人:“那年高考落榜,是高中班主任苦口婆心劝我复读,否则我会一直在这个小山村,安心做个像父母那样的泥瓦工。“大学时,学兄意外地发掘出我的文学天赋,是他让我挖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否则我会像其他文学爱好者一样,‘骈死于槽枥之间’。“工作后,如果没有单位院长的礼贤下士,我可能会选择在一个小城市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度过这一辈子。“而使我从技术岗位转到行政岗位的则是市长。”

朋友的这些贵人,如同站在十字路口的智者,关键时刻,为他指点迷津,而另一些人,却仍然在迷宫里徒劳地转着圈。

事实上,一个人要想迅速成就一番大事业,光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善于为自己寻找一个贵人,借贵人之力成就自己。遇到贵人的时候,更要秉承一颗感恩之心,谦虚求教,诚恳求助。这样就不会错过贵人相助的大好机遇,并利用这一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