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向成为一种优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0:24:51

点击下载

作者:孙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内向成为一种优势

让内向成为一种优势试读:

前言

这些年,你是否吃过很多亏……

这些年,因为太内向,不管是在学生生涯,还是职场,常常会错过许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社交场合,性格内向的人不受欢迎,只能一个人在角落里偷偷观察这个世界。面对他人的请求,从来说不出一个“不”字,哪怕自己真的有非常不得已的原因,或者其实内心很不乐意,但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应承下来,成为别人口中的“老好人”;做任何事情,总是很要面子,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死要面子活受罪;每当朋友聚会、同事聚餐,都会尽量找借口推脱,人群狂欢的背后却只剩孤独的背影;甚至,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害怕交际,更不愿意去陌生的地方、见陌生的人。

职场中无法成功升职加薪。哪怕每天工作勤勤恳恳,但苦于口才不够,只能原地踏步,当所有跟自己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都升职加薪,而自己依然拿着微薄的薪水、挂着“基层人员”的牌子在奔波。对某个工作项目,尽管自己很有想法,但是却犹豫不决,只能成为唯唯诺诺的平庸员工。身边的同事都欺负到自己头上了,但却因为不好意思生气,还是忍耐着。所以,你成为了一位平凡的员工。

情感上一直受挫,爱在心里口难开。喜欢女孩子多年,却一直保持不咸不淡的朋友关系,不敢把爱说出口,害怕失去这个朋友。可能就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别人已经捷足先登,而你却自己一个人在深夜流泪到天明。

这些年,我们确实吃过太多亏,而都是因为太内向了。

内向与外向,类似黑与白,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态度,和任何的其他对立力量一样,内向与外向是一种彼此互补的关系。当然,在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你一个人是内向的。内向者因其自身的性格特点,由于不善表达,不懂得如何让别人听到自己委屈、反抗的声音,所以比较吃亏。

本书通过剖析内向者在职场、社交的各种表现,探究其在情感、情绪上的症结点,全面展示内向者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并引导出如何改变内向性格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给予每一位内向者以实质性的帮助,促使其走出自我,拥抱世界!编著者2017年7月上篇你为什么会吃亏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总是莫名吃亏,他们自卑、羞怯、孤僻、多疑、寡言、冷漠,所以在做事、做人方面难免会不引人注目,注定成为一个被忽视的人物。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内向者。第01章总是吃亏?还是因为你太内向

你为什么总是吃亏?还是因为你太内向。内向的个性,导致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地以别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可接受的态度表达出来。不仅仅是交际、工作上,和家人相处,这一点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内向者往往更容易吃亏。自卑,经常错过许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自卑心理,用科学的语言可以解释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做事缺乏勇气,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最后的结果是导致自己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实际上,正是因为这样的自卑心理,最后会让自己失去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那些有着自卑心理的人总容易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在这里,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二是一个人由于不可以或不愿意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自卑心理是因为婴幼儿时期的无能状态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对人有普遍的意义,能驱使人成为优越的正能量,不过又是反复失败的结果。当然,自卑心理,是可以通过调整认识和增强自信心并给予支持而消除的。

杰克·韦尔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在铁路公司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因而,培养孩子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与其他母亲不太一样的是,她对韦尔奇的关心更主要体现在提升他的能力和意志上。母亲是一位非常有权威性的人,她总是让韦尔奇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教会了韦尔奇独立学习。每当韦尔奇的行为有所不妥,母亲总是以正面而有建设性的意见唤醒他,促使韦尔奇重新振作,母亲虽然话不是很多,但总令韦尔奇心服口服。

母亲一直抱持着这样的理念:坦率的沟通、面对现实、主宰自己的命运。她将这三门非常重要的功课教给了韦尔奇,使得韦尔奇终生受益。母亲告诉韦尔奇:“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树立自信。”尽管韦尔奇到了成年还是略带口吃,但是母亲安慰韦尔奇:“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只不过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正是母亲给予的这份自信,让口吃不再成为阻碍韦尔奇发展的绊脚石,而且成为了韦尔奇骄傲的标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总裁迈克尔对韦尔奇十分钦佩,甚至开玩笑说:“他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韦尔奇的中学成绩应该是可以保证他进人美国最好的大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最后只进了麻州大学。刚开始,韦尔奇感到十分沮丧,但进入大学以后,沮丧变成了庆幸。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这样说道:“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大学,那我就会被昔日的伙伴们打压,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我非常相信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成为建立自信的基石,包括母亲的支持,运动,上学,取得学位。”韦尔奇的大学班主任威廉这样评价他:“是他的双眼,他总是很自信,他痛恨失败,即使在足球比赛中也一样。”1981年,韦尔奇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CEO,他是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而自信成为了通用电气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韦尔奇这样说:“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自信展开的。”

生活中,大部分人总是受自卑心理所驱使,无形之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失败者,从而让自己失去表现自我的机会。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韦尔奇,他有口吃的毛病,不过,他却擅长唤醒内心沉睡的巨人,从那些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进而增强自己的信心。

自信、执着,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那些不愿意主动寻找自己,最终只能在漂泊无依中一直流浪到老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自卑者,最终,他们永远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

在现实生活中,曾经见到过这样的自卑者,或许自己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苟言笑,都是独自一个人在某个角落里默默注视着他人,实际上他们心里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就是因为自卑的心理,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因此,他们的内心世界一片黑暗,他们很少交到真心朋友,就这样自卑地活着。其实,自卑心理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克服的,而克服自卑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付诸行动,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直到获得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心理呢?

1.尽可能坐在最前面的位置

心理学家认为,坐在前面可以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为自信。而且,坐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公众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通常情况下有并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走路的姿势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人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若一个人步伐缓慢、步履懒散,那表示其情绪低落;若一个人抬头挺胸、快步走,那表示其信心十足,他们稳定的步伐仿佛在告诉人们:“我即将去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

3.微笑给予自己自信

当看到镜子里满面愁容、自卑的自己,不妨给自己一个亲切的微笑,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当因为工作遭受挫折,不妨给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充足的自信。微笑不仅能使自己充满自信,同时还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4.学会正视别人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假如不敢正视别人,那就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的心态。当我们用眼睛正视对方,那就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所以,正视别人,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心态,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5.学会当众讲话

在公众场合,自卑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可能是没价值的,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很愚蠢,那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比自己懂得多,内心其实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无知。于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次次摧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假如尽可能讲话,就会增加信心。因此,不管是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每次都要主动讲话。心理启示:

信心是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信心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有信心的人,他们遇事不畏缩,不恐惧,即使内心隐隐不安,最后也能勇敢地超越自我。有信心的人,他们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能解决任何问题,凡事全力以赴,最终成为最伟大的胜利者。羞怯,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羞怯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一旦这种心理出现时,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这种反应往往导致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暂时紊乱,最后导致记忆发生故障,思维“混乱”,因此羞怯的人经常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语无伦次、举止失措的现象。羞怯的人会过分考虑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一种自卑感,总是质疑自己的能力,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长时间处于消沉的思想状态之中。同时,由于羞怯心理的阻碍,使得内向者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克里斯多夫·迈洛拉汉是一位心理治疗专家,他曾经有一个病人是30岁的单身女子,极其害怕与人约会。后来在迈洛拉汉的建议下,她写下了与约会有关的一系列事情:接电话,安排出门,在约会时说什么,关于未来又谈些什么,在将事情整个思考一番之后,她发现自己最担忧一个她并不喜欢的男人会爱上自己,她担心一旦出现这样的场面,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拒绝他。于是,迈洛拉汉帮她出了个主意,告诉她如果不想再见到约会的那个人,她该怎么样说,一且她有了这样的准备,约会就变得轻松随意多了。

对此,迈洛拉汉总结说:“记日记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许比我们自以为知道的更多,当我们用文字将我们的害怕和焦虑梳理一番时,自己也会为之惊讶。”

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神经活动过分敏感和后来形成的消极性自我防御机制。通常情况下,过于内向和抑郁气质的人,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较强和过分敏感的人也会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显得畏首畏尾,表现得很不好意思,浑身不自在。

伯·卡登思提出这样一个词:“社交侦察。”他说:“假如你要参加一个晚会,最好事先弄清楚哪些人会参加,他们将说些什么,他们的兴趣是什么。假如你要参加一个商业会晤,就应尽可能了解对方的背景材料。这样,当你与人交谈时,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权。”比如,你可以先找一些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打交道,让他们帮助树立信心。

一位心理治疗专家曾帮助一名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妇女战胜羞怯。他先是了解到这名妇女喜欢编织,于是,在这位心理治疗专家的建议下,这名妇女报名参加了一个编织学习班,在那里,她可以兴致勃勃地与那些新认识的人一起讨论感兴趣的编织问题。渐渐地,她的这种班内谈话慢慢使她交上了不少朋友,并将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展到班级之外。最后,她终于可以与人轻松相处了,即便在公众场合也很少羞怯。

在社交场合,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轻松自然,谈吐自如;有的人却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言谈举止都显得十分慌张。比如第一次上讲台的新教师或第一次当众演讲的人也有这样的体验:事先想好的话,一到台上就乱套了。

有人说:“我从小就怕见到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所措,从来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怕在众人面前说话,我今年已经30岁了,在异性面前就感到很紧张,很不自然,因此影响了我交女朋友,也影响了我与周围人的交往。请问,我这是属于一种什么心理障碍?”其实,这就是一种羞怯心理。

那么,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羞怯心理呢?

1.增强自信心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千万不要为自己的缺点而难过,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假如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那就越会显得自卑、羞怯。假如你抬头挺胸,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了自信心,自然能消除羞怯的心理。

2.不要怕被别人议论

分析那些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羞于自己与人交往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最怕得到来自别人的否定评价。这样越怕越羞,越羞越害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在社交活动中,被人评论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过分计较。有时候否定的评价还会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演说就曾被人轰下台,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最终成为一名演说家。

3.进行自我暗示

每当自己到了公众场合,自己感觉很紧张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怕的,都是同样的人,不要怕”。通过自我暗示镇静情绪,那么,羞怯心理就会减少大半。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第一句话说得确切自然,那随之而来的就是顺理成章的语言。

4.大方与人交往

我们可以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比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收敛,尽可能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这样可以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5.讲究说话技巧

在平时的说话过程中,当我们感觉脸红的时候,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害羞,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羞怯心理。我们应该意识到,羞怯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6.说出自己的忧虑

作为一个羞怯者,心理学家建议可以去找一些“可告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和医生,这些人可以善意地对待自己的羞怯而不会嘲笑自己,向他们倾诉自己心中的忧虑,这既可以让他们为你出谋划策,又可以帮助自己摆脱心理包袱。

7.设想最糟糕的情形

我们应该设想一下最糟糕的情形。比如,你害怕发表一个讲演,我们就设想一下这些问题:“你对这次演讲最担心的是什么?”“演讲失败,被大家笑话。”“假如真的失败了,最糟糕的局面会是怎么样?”“要么我跟他们一起笑,要么我以后再也不演讲了。”这样设想,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并非一场不能接受的灾难,那有什么值得羞怯的呢?对于羞怯者而言,普遍的担心就是因紧张而出现的一些身体外部表现被人笑话,比如出汗、声音颤抖、脸红等,不过,这些担忧纯属多余,因为这些表现很少会被人注意到。心理启示:

许多羞怯的人想摆脱羞怯,其结果却是越想摆脱,反而表现得越明显,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接纳羞怯心理,带着羞怯心理去做事,认识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可能有这种体验,这样反而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克服羞怯心理。孤僻,享受自我而不愿参与群体活动

孤僻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独居的心理状态。在日常交际中,孤僻的人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当然,有着孤僻心理的人猜疑心比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做事喜欢独来独往,不过也免不了被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

小王是一名战士,下士军衔,不过大家都说他性格怪异,冷漠,很少看到他与战友嬉笑打闹,做什么事情也总是独来独往,喜欢溜边,没事一个人总是待在一个角落,成为部队热闹生活的旁观者。由于他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开会也很少发言,除非点名叫他,否则是看不到他举手的,而且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很紧张一幅小心翼翼的样子。战友们都很难了解小王内心的想法,而小王平日在部队里也是一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有一天,领导安排四个战友在球场上打球,领导叫上小王一起去打球,小王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去,我又不会打。”这就是杜绝第一交际,领导说:“好,你不打,陪我去转转总可以吧,不行我们再一起回来。”好说歹说总算愿意去了,到了球场,大家都在喊:“小王,来一起玩”。小王不吱声看着领导,领导先下去,他在场边看领导和战友们打,球场上五个人肯定分不均勻,领导说:“你来吧,不然人不够,你够点意思。”小王说:“我不会,打不好。”这时小王就处于“不想交际”了。领导说:“就一次,下次我喊其他人,你就陪我们打一次,打一会就回去了。”小王不吱声,战友和领导又喊了几次,终于拖下来了。

算是勉为其难的进入了球场,当战友们看到他有好位置的时候,就把球传给他,让他投,他迟疑了,战友们都鼓励他投,说他位置好,赶紧投,他才把球投了出去。当然,他离球框很近,而且没有防守,球进了,大家都说看不出来啊,小王还留了一手。他害羞地笑了,很短暂地又闭上了嘴巴,还是那副冷漠的样子。后来,在战友们的“配合”下,小王又进了几个球,而且不用战友们说会自己主动投球。打了一会儿,大家都累了,坐在球场边上东一句西一句的聊,不过话题离不开“小王球打得不错”,看他冷冰冰的脸上害羞的红红的,战友们猜测其心理肯定是在想“其实挺好的”。后来再打球,小王都主动来了。

小王就是典型的孤僻心理,符合心理孤僻所有的性格行为。那他的孤僻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小王的父母在其幼年时死于一场火灾,自幼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火灾的发生,给小王留下的不只是身上被大火烧伤的疤痕,而且还有不完整的人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小王给自己画了一个圈,给自己定了性,自己给自己増加心理暗示,自我的羞耻感、屈辱感不断增强,自我否定意识的不断形成与加剧,表现出了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身边人的戒备心理就开始产生了。随着消极自我暗示的不断出现,自己的情商扭曲,慢慢形成逃避现实、孤僻自卑、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孤僻心理的产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使得孤僻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较多见。青年人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开始建立,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经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孤独感;一个缺乏强烈事业心的人也会有孤僻的心理;通常情况下,内向性格的人容易孤僻,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强,内心深处对外界有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人群表现得很冷漠;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比如父母离婚、伙伴欺负等不良刺激,都会使他过早接受了人世间的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心境,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那如何对孤僻心理进行自我调节呢?

1.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孤僻者本人要对孤僻的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开自己紧闭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困扰,同时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自命不凡;有的则比较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被别人嘲笑,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这两者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2.敢于与人交往

性格孤僻的人应该多与那些性格外向的人一起交往,让自己的情绪受到感染,也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获得了友情,一方面愉悦了身心。

3.掌握交际技巧

假如我们在交际方面显得比较笨拙,那可以通过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籍,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有益的集体活动,比如郊游、跳舞、打球等,在活动中逐渐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心理启示:

孤僻者缺乏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情,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很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由于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忧心忡忡,容易出现恐慌心理。假如这样的消极情绪长时间困扰自己,就会损伤身体,严重的还会有轻生的念头。猜疑,人为地制造交往的阻力和障碍

猜疑心理,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就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

猜疑心理无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那必定是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从而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生活中那些疑心病很重的人,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是不可信、不可交。比如有的人见到别人背地里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有人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就会觉得是不是对自己有了看法。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同时,有猜疑心理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都要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实际上,猜疑心理,就是人为地为爱的沟通制造了障碍。

他和她认识在浪漫的大学时代,之后在一大帮朋友的撮合下陷入了热恋。他很爱她,这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她也很爱他,这一点,没有人质疑。朋友们都说她就像是他的影子,总是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但他们俩却异口同声地反驳:有了距离,美也就没有了。

她不喜欢他抽烟,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那他就不抽,只要她高兴;她还不喜欢他上网打游戏,说那是玩物丧志,他也可以不打,因为他认为她说得很对。她不让他做的事情,他从来不坚持,因为他觉得她也是为了自己好,他应该尊重她。渐渐地,他已经习惯了她这样左右自己的生活,而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说明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大学毕业后,他们开始工作了,他的工作时间并不是法定的八小时,而是变得更长。刚开始,她只是埋怨他没有时间陪她,但是后来,这种埋怨逐渐升级为猜疑。有一次,他加班回家已经深夜一点了,一进门就看到她坐在床上,便问她为什么还没有睡,她阴阳怪气地说想等他回家闻闻有没有香水味,他只当她开玩笑,脱衣服去洗澡,可洗完之后却发现她正在床上翻自己的口袋。那天晚上,两个人都无法入睡。

后来,她每天都会打数十个电话查岗,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生气地说:“我在单位,你可以放心了吧?”这样的行为愈演愈烈,每天都会有歇斯底里的争吵,本来深浓的感情一点点地被扼杀在猜疑了。

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都有过感动、有过信任,但在某些时候,这样的信任远远不及自己的猜疑。到底是什么扼杀了爱情?其实,真正的元凶就是因为自己抓得太紧了,没有足够的呼吸空间,爱情因窒息而死。当爱情逝去,有人才开始追悔“自己为什么会傻到去猜疑一个如此爱自己的人,甚至做了那么多愚蠢的行为”,纵然幡然醒悟,但终究亲手扼杀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一直以为,只要有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现在想来,爱情和人一样,也需要空间,也需要氧气,这样才能获得最起码的生存。

疑心病就是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与自己有关,并对他人的言行猜疑,以证实自己的想法。疑心病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具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疑心病根源于心理学上的暗示,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可以增强自信心,使人精神更加振奋;相反,消极的暗示可以使人忧心多虑,严重者会疑神疑鬼。而疑心病则源于后者,似“无病疑病”,所以,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

怎样才能消除疑心病呢?

1.培养自信心

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逐渐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比如,相信自己的言行在别人面前是没有挑剔的,相信自己在朋友面前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从而打破自己虚构的因果关系。当我们充满信心地投入到交际中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对方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2.以理智战胜疑心病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的时候,应该及时找出自己产生疑心病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瓦解怀疑心理。比如,怀疑朋友拿了自己的东西,这时我们可以冷静地想想,会不会是自己忘了带回家,或者是在下班路上丢了。那么,这样一来,那些胡乱的猜疑就会被逐渐瓦解。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猜疑是可笑的,对此,冷静地思考一番是很有必要的。

3.自我安慰

在生活中,我们遭到别人的非议与流言,或者与朋友产生误会,这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你计较越多,疑心病就越重,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就越多。假如自己觉得朋友在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没有必要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对方的议论,这样就会使自己从疑心病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心商。

4.主动沟通,消除怀疑心理

事实上,怀疑是误会的升级版,当彼此之间的误会没有得到及时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当猜疑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导致疑心病的加重。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及时地与“怀疑”对象开诚布公地沟通,弄清事情的真相,解除误会,消除疑心病。如果是误会,通过沟通可以及时消除;如果是意见有了分歧,适当地沟通对双方也有好处;如果猜疑是真实的,双方经过心平气和地讨论,也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启示:

疑心病本质上来说,主要是因为安全感不够,它会威胁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当自己有了疑心病的征兆时,就要努力去克制住这一不健康心理的滋生,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并有效提升心商。焦点,你并不是人群关注的中心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简单地说,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是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焦点效应的体验,这种心理状态让我们过度关注自我,过分在意聚会或者工作集会时周围人们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或许,我们也曾经因为在某一次派对上把饮料撒了一身而懊恼很久?我们也曾在公众场合摔倒,然后在几秒内快速爬起来,还要装作若无其事一样?假如你的答案都是“是”,那恭喜你,你已经是焦点效应的群体成员了。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这个实验表明,我们总觉得别人对我们会格外关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我们世界的重要位置,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放大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关注,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小姿是一名歌手,以前,她也有过抱怨的时候,虽然这样的时候并不多。她上节目时说过:“自己太辛苦,实在受不了压力太大的生活,有时候,为了讨好歌迷、媒体,一年发行两张专辑,但是,自己又想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的工作量简直令我崩溃。”以前的工作时间安排得很紧,如果白天上通告做宣传,晚上,还要去录音棚完成下一张专辑的录制,这样的生活超出了小姿可以承受的范围,每天,她都感觉到很累,但是,心中的怨气却无处诉说。最后,在内心快要崩溃的时候,她选择了退出歌坛。

在四年的休息时间里,小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说:“以前都是大家看我怎么变化,现在我是用自己的脚步来看大家的改变。我现在可能年纪大了,似乎变得老了一些,但是,年龄并不是能掩盖的东西,我也想永远年轻,但是,却懂得这就是时间给我的礼物。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大的一份礼物是不用费劲去证明,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完全跟着自己的步伐,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我能完全坚持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最好的生活。年龄在小姿纯净的笑容里被完全掩藏,而正是这样一个年龄,是一个不需要讨好任何人的时候。最近,小姿复出了,在工作上,她已经与唱片公司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不需要拿任何事情炒作新闻,同时,不需要为了赢得名气而故意报大唱片的数字,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这是小姿最喜欢的一种状态。”

她这样告诉所有的媒体:“我不需要讨好所有的人,我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就是这样一句话,令所有的媒体工作者既羡慕又嫉妒,因为,对于媒体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讨好所有的人,从而放弃自己的委屈和自尊。每天,都有很多人为了人际交往,为了生存而讨好他人,他们在这种过程中感到很累,甚至,感觉到心力透支。

焦点效应,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举个例子,同学聚会时拿出集体照片,每个人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事实上每个人也都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当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而且,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被众人评论。若是和初次见面的人一起用餐,不小心把酒杯打翻,或者在夹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这时我们都会觉得很尴尬,觉得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便不是那么强烈也会觉得不好意思,那接下来的举动就会变得小心翼翼。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因为我们都很想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好印象,然而真相就是自己没那么重要,完全没必要那么紧张。

1.不要委屈自己去讨好所有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羡慕那种所谓的“好人缘”,似乎每个人跟他都能聊到一起去,更关键的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按照大家的意愿而做的,他没有理由不受到大家的喜欢。

在公司,上司说这个方案行不通,他一句话不说,马上修改成上司喜欢的方案;挑剔的同事说,你今天的打扮好像不太和谐,第二天,他就真的换了一套服饰;在家里,爸妈说,你新交的男朋友没有固定的工作,她就真的决定与男友分手,重新找了一个能让父母感觉满意的男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在讨好身边的人而已,我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2.不需要成为焦点,自己喜欢才重要

我们生活的最初点,似乎都是在讨好所有的人,让自己成为焦点,而从来没有讨好过自己。事实上,我们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你不需要讨好所有的人,只有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所过的生活没有任何人来分担你的烦恼、愤怒。心理启示:

因为焦点效应心理,我们会因为在聚会上站在角落或者弄酒了饮料而觉得自己很失败。我们总是觉得社会聚光灯会格外关注自己,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假如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注意到我们把饮料弄洒或其他尴尬场景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那么紧张。第02章交际内向者——没人欣赏你的拘谨

在日常交际中,内向者的言行总是表现得十分拘谨,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会做错什么,另一方面在于他们不好意思表露自己。因为拘谨,往往无法更好地展现自己;因为拘谨,往往无法赢得对方的好感。总是不好意思,都是“内向”犯的错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不好意思的人:不好意思打招呼,不好意思作自我介绍,不好意思赞美,不好意思批评,不好意思请功,不好意思催账……他们在人前总会不好意思,但真正到了独处的时候,便会抱怨自己“那天明明应该说几句话的”“都是内向性格造成的,害得自己白白错失了一个好机会”。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这种不好意思表现更甚,使人非常窘迫。而事实上,从对方的心理角度来看,人们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希望对方能主动打破尴尬。总是显得不好意思,其实都是内向性格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想攻破陌生人的心理防线,就要懂得应该与陌生人聊什么。

迈克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他招收过一批新员工。但让他感到不解的是:这些员工们在应聘时一个个都是侃侃而谈,对考官的各种提问都应答如流,可是进入公司后,很多人不善言谈的弱点“原形毕露”,即便让他们说些迎言送语式的话,也是面红耳赤,羞涩得不得了。后来,迈克就主动找他们谈话,问他们是不是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应,他们大多低着头,小声嗫嚅:“不习惯和陌生人说话。”倒是其中有一个人反问迈克:“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自己融入集体?”

迈克笑了笑,随后问另一个把嘴管得死死的新员工:“你是不是每次跟人说话都像赶考?”他点头表示“是”。迈克说:“你这是患了语言怯生忧郁综合症了。”

恐怕很多人在陌生的集体和在陌生人面前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怯生,所以就会出现舌头打滚、语无伦次,越想把话说得尽善尽美,越是说得言不达意。这就像一个初次登台的演唱者准备得越充分,演唱效果越是打折扣一样——法场所致。

那么,我们该怎样说话,才能将话说到陌生人心中,从而不会感觉到不好意思呢?为此,我们需要掌握几个要点:

1.开门见山

如果你经人介绍和一个陌生人或者一群人认识,你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你,你的心跳会不会突然加快,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人在这时候便会不好意思,甚至希望简单的自我介绍也省了。但事实上,社交就是这样,第一次陌生,第二次就熟悉了。跟陌生人认识,最简单的莫过于打招呼,“大家好,我是某某”,一个简单的介绍就行了。当然,对于那种想要在陌生人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则需要讲究点谋略,比如“我就说三句话。一句是……一句是……最后一句话……谢谢大家”。

2.问话探路

当然,介绍完自己,还需要适时询问一下对方是什么样的情况。比如“你也是这个学校的吗”“看起来有些眼熟,你经常去图书馆吗”“听说你是山东人,我也是,请问你是山东哪里的?”当然,所选择的问题需要找准对方的问题点,才能适时提问,不至于引起对方的反感。

3.轻松探微

和一个陌生人初识,有时只需抓住对方工作或生活的某个细节,就会很顺利地叩开对方的心门,激发彼此交流的欲望。

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的陌生人,看看他们是否有比较特别的地方,比如,对方使用的手机款式让你非常青睐,比如对方的耳环是不是很特别……谈论这些细节很可能立刻吸引对方的兴趣。聊天的话题最好选择节奏感比较轻松明快的、无需费尽思量的,这样就不会让人对你的搭话产生反感。有时候,即使无语,只需向对方抱以会心的一笑,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心理启示:

戴尔·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了人际关系的抑郁症。是什么导致抑郁?是怯生。而怯生的原因反过来归结于我们不懂得如何说出打破尴尬的话。当对方有意和你沟通时,无论对方的话是对是错,切忌否定对方,因为毕竟你们还不熟,一旦被否,余下的沟通就很难继续,前面你所做的一切细节探微的努力也会因此而徒劳。内向者如何建立人脉?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陌生人,与他们有着或亲或疏的关系,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与陌生人做朋友,因为任何一个朋友都是从陌生人开始发展而来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工作、生活,不可能永远局限在自己狭窄的交际圈子里,必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结识更多的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储备自己的人脉资源。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际过程。因此,我们每天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他们之中就有我们需要结实的新朋友,他们就是我们即将拓展的交际圈子中的一员。

小张是公司采购部的调查员,这次他被委派到乡下调查村民的蘑菇收成情况。由于当天他处理一些事情耽误了最后一趟班车,而这个地方离镇上的招待所又很远,所以他不得不就近找一户人家投宿。但是他一连问了好几家,都被主人婉言拒绝了。对此,小张倒也能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留一个陌生人在家里住宿。可是,天已经越来越黑了,小张决定最后再碰碰运气。

当小张再次敲开一户农家的门时,开门的是一位老大爷,只见他一脸戒备地问道:“你是谁?你有什么事吗?”

这次,小张并没有直接说自己想投宿的意思,而是说:“大爷,我听说这个村子里有几家种蘑菇的能手,听说他们对蘑菇的研究比专业的研究人员还厉害,我是公司采购部的调查员,准备调査一下他们的蘑菇收成情况,但是不知道那几家住在哪里,所以向您打听一下。”

那位老大爷听了小张的话,脸上的神情立即缓和了下来:“小伙子,你进来慢慢说吧,这天都黑了,外面黑灯瞎火的,你怎么赶路呢?”

小张连忙道谢,跟随着老大爷一起进了屋,小张看了看老大爷的屋里,不经意发现了很多晒干的蘑菇。小张走上前去,拿了一朵蘑菇放在手里观察,发现被晒干的蘑菇,色泽鲜亮,异常饱满硕大,小张不禁问道:“大爷,您可真会种蘑菇啊!您就是村里几家能手之一吧!”

老大爷听了,乐呵呵地笑了:“你还别说,我其他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我这辈子就数种蘑菇有了点成绩。”

小张不禁向老大爷竖起了大拇指:“这已经是巨大的成绩了,您种这种蘑菇有什么讲究吗?”

一个问题打开了老大爷的话匣子,这一老一少就种蘑菇的话题说开了。当然,那天晚上小张就住在了老大爷的家里。

小张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投宿的意思,但是他希望借宿的目的却达到了。他用老大爷引以为豪的种蘑菇作为话题的切入点,迅速把双方之间的感情距离缩短了。

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是从陌生到熟识的,与陌生人交流,如果处理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因此,我们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消除对方心里的陌生感。那么,这就需要你掌握几个可行性的技巧和方法。

1.顺势取材

据说,在西方很多国家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场面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你不论时间、地点只一味地谈论天气则会显得有些滑稽。最好就是结合周围的环境,顺势取材,随机应变。比如,对方第一次邀请你去他家玩,你不妨就他们家的装修、室内设计进行赞美:“这房间设计不错”。对方可能会自豪地说:“这都是我的主意”,这样一下子就打开了双方的话匣子。其实,这样的谈话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使双方之间的气氛融洽。

2.善意的微笑

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必然要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在陌生人面前露出善意的微笑,那无疑会为你增添不少魅力。每个人在面对一个陌生人时,总会多多少少有一种防备心理,不愿意向对方开启心灵之门。但是,微笑是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即便是一个再冷漠的人,他对你的微笑也是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因为,微笑不仅不具备攻击性,更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

3.适当地提问

我们在与陌生人见面时,免不了要进行语言上的沟通,除了倾听对方的谈话之外,还需要适当的提问,激起对方谈话的欲望。提问是引导话题、展开谈话或话题的一个好方法。提问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三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

当然,提问也是需要技巧的,要避开一些对方难以应对的问题,比如,超乎对方知识水平的有关问题、对方难以启齿的隐私等。还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不能像查户口一样机械性地提问,你可以适当问:“你这次到北京有什么新的感触”,这样才能激起对方谈话的欲望。如果你向对方提问,对方不愿意回答或者回答不上来,那么你要迅速转换话题,化解尴尬的气氛。心理启示:

如何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交朋友呢?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使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对你失去戒备心理,自愿与你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向者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在一些内向者的眼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它总是与一个人的人格、自尊、荣誉、威信、影响、体面等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的面子受到损害时,他就会下不来台,就会生气。因为爱面子,也怕丟面子,因此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失去了很多更加有价值的东西。“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这种事情。

对于那些死要面子的人,真正到了自己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或面临威胁时,却因为害怕丢面子,不敢站出来据理力争,最后只能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被他人拿走,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惠心禅师做小沙弥时,皇帝赏赐不少,惠心托人送给母亲,以表孝心。不久,母亲写信来说:“你给我的东西,是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喜欢。但我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人,并不希望你一生都在名利场中生活。如果只好世间的虚荣,就是违背了我的心愿。希望你记住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惠心沙弥读完母亲的这封信后,从此立志要做一个真正弘法度众的宗教家,效法《华严经》中的提示,“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而不再汲汲名利上追求。

鲁迅在《“要面子”与“不要脸”》这篇文章里面说,“要面子”与“不要脸”实在也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例如,一个绅士,叫他四大人吧,有钱有势,人们都以能和他攀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自己的叫花子,有一天突然高兴地对大家说:“四大人和我说过话了!”大家既惊奇,又很羡慕,问他:“说了什么呢?”叫花子回答说:“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所以,有些自以为有了面子的人,实际上是“不要脸”的人。在生活中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要了不该要的面子。

有个书生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一天晚上,小偷来到他家中,搜寻之后,没有发现值得一偷的东西,便跺脚叹道:“晦气,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穷鬼!”书生听了,赶紧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塞给小偷,说:“您来的不巧,请您就把这点钱带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张扬,给我留点面子啊!”

这个书生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很多。这些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要警惕自己的虚荣心。有时候,与其装出一副自己都对、洋洋得意的样子,还不如做错事情的时候勇敢承认。

齐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老婆。这个齐国人很爱面子,经常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在外面跟大人物来往。他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大老婆问他:“你跟什么人喝酒?”他洋洋得意地回答:“都是些有钱有势的大官人!”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而后回来;问他同一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跟踪他,看他究竟到了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大老婆便偷偷跟随在丈夫后面,走了很久,全城几乎走遍了,也没发现一个什么显贵的人物站住同她丈夫说话。最后,来到了东郊外的墓地,看见丈夫走向一些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此处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去乞讨。他吃饱喝醉的办法于是真相大白。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情况告诉小老婆,悲痛地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倚靠的人,现在他竟然这样欺骗我们,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两人便在家里一起哭起来,咒骂着自己的丈夫。但丈夫还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又向他两个女人摆起威风来了。

或许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以不要面子呢?那么到底什么是面子呢?难道大丈夫的面子就是在妻儿面前发号施令、颐指气使的样子?难道大丈夫的风度就是当众喝酒赌博、狂言乱语的样子?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假如大丈夫连一点小事都觉得丢了面子,那他还算是一个大丈夫吗?

1.不要为了面子把自己逼疯

在生活中,有的人原本很穷,却死要面子,勒紧裤腰带,与人比阔。有的人,为死要面子,四处吹嘘自己怎么怎么“有能耐”“能办事”,无限夸大自己所谓的“后台”是如何如何的“硬”,也有的人明明意外成功,自己明明“喜出望外”,激动异常,却死要面子,假装深沉,装作没事一样。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把自己逼疯的。对于那些爱面子的人,他们总是采取一种务虚而不务实的态度,把面子放在绝对不可动摇的位置,自动承受由此带来的利益上的巨大损失。

2.不要得了面子,丢了里子

面子是表面的,是虚浮的,要面子就是虚荣心的表现。里子是深层的,是实实在在的。面子华而不实,里子却是表里如一。里子真实的人,虽然没有外表的美,但是却有内心美,最终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一个人假如没有灵魂,那么这个躯壳还有什么用。心理启示:

在对待面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学会放下,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死要面子,让自己活受罪。但面子应该留多少,什么样的面子值得维护,什么样的面子该舍弃,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否则,自认为要了面子,而其实往往就是丢了面子,丟了面子还算是小事情,问题是让自己白白吃了哑巴亏就太不划算了。老好人总是不好意思拒绝

在生活中,许多内向者总是被人们贴上“老好人”的标签。“老好人”是人们对一个人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会因此感到痛苦,他们也不会拒绝。对此,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为人友善是应该的,不过在能力不足或自己繁忙时懂得拒绝才算正常。不懂得拒绝的人并不值得赞美,因为其外表的友善掩盖了一系列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巴巴内尔在其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这类人的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友善病”。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很友善,有可能存在天生的人格问题,如自卑或孤僻,也可能是受到不好的家庭教育,如家教过严,从小就不敢顶嘴或辩解。

有一个典型案例:

王女士的亲友有问题就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声泪俱下地控诉丈夫,而且一说就是数小时。王女士的其他朋友也是遇到问题就找她帮忙,她从来都不知该如何拒绝别人。私下里,王女士说,她已经身心俱疲了。有一次,一位同事向她倾诉,她放下自己的事情安慰同事。“我当时真想让她闭嘴或滚开,但不知如何开口。”

人们不懂拒绝的原因竟然是取悦别人,当然,这些人的心态存在逻辑的缺陷和错误。一旦拒绝了对方,无法取悦对方,他们就会产生沮丧、焦虑、自责和内疚等消极情感,结果自己就会在适得其反的紧张循环中难以自拔。

2001年布莱柯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症》一书问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但一下子成为畅销书,而且在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电视节目中成为讨论的专题,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大众心理学不可错过的好话题。

在书中,布莱柯认为,一心当好人原来并非没有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乏,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赢得外来的肯定与赞美,这样的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成为一种习惯和依赖。

你是否是老好人,这是可以测试的:

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一次“体验”,请回答“是”或“否”。

A.与其协商分歧之处,我试图强调我们的共同之处。

B.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试图找到一个妥协性的解决方法。

C.我可能努力缓和他人的情感,从而维持我们的关系。

D.我有时牺牲自己的意志,而成全他人的愿望。

E.为避免不利的紧张状态,我做一些必要的努力。

F.我试图推迟对问题的处理,使自己有时间做一番周全的考虑。

G.我试图不伤害对方的情感。

H.感到意见分歧总是值得令人担心。

I.我放弃某些目标作为交换,以获得其他的目标。

J.我避免站在可能产生矛盾的立场。

如果你的回答中“是”超过半数,你就是个十足的滥好人。你总是模糊事情的真相,喜欢在灰色地带处理人事问题,喜欢扮演好人而不讲实话。

如同港剧中的台词,安慰别人时说:“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遇到别人吵架时,来一句“都别吵了,喝碗糖水先”等等,你善于缓和气氛,更会没原则地和稀泥。你缺乏创造力,工作效率不高,生活中没有特别偏激的观点,也不喜欢处处与人交恶,处处一副“温良恭俭让”的低调姿态。

在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症”的说法,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十分亲切友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从来不考虑自己,并以此为荣的人们。对这些所谓的“好人”而言,当好人不但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老好人所做的都是对别人有利,讨别人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都收到了别人颁发的“好人卡”。实际上,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目的,但老人却乐在其中,甚至一般人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1.“老好人”是一种行为偏差

老好人是一种行为偏差,甚至是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老好人通常都是很普通的职员,他们工作十分努力,但成就却相当有限,于是,做好事成为他们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这样的人通常在家庭或家庭关系中可能有欠缺,如童年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关爱,这会使他们更加在意关系疏远者对自己的好感,不惜为之付出自己的百倍努力,甚至也有人对家人态度恶劣,对外人特别和蔼可亲。

2.缺少健康界限

老好人并非好人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弄得身边人也会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而且好人的亲疏不辨还会给家人带来伤害。对此,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也就是说,每一位个体的人都生活在某种身体、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线之内,这个界线帮助他判断和决定谁可以接纳,并接纳到什么程度,为谁可以付出什么,并付出到什么程度。

3.有时候会带来坏情绪

有时候,老好人的思想意识会给人带来负面感情。比如当朋友需要你帮助,或者要求你周末陪她逛街,如果你做不到,就会感到内疚;假如领导需要你在工作时间做一些烦琐的事情,你若做不到,则很可能感觉到的并非内疚,而是担心领导不局兴。心理启示:

老好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毕竟总想取悦对方的心态是不靠谱的。思想会促使自己为取悦于人的习惯找理由,从而让这些习惯根深蒂固,比如,养成付出的习惯,不懂拒绝的习惯。甚至,这样的思想还会纵容自己继续逃避及可怕的情感。放下清高,送礼并不庸俗

在曰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礼多人不怪”,在送礼之风越来越盛行的现代社会,拜访朋友稍点东西,看望老人买点补品,逢年过节更是礼不断。内向者平时不善言辞,到了求人办事时也总是不开窍,不学别人送送礼,结果事儿没办成怪自己。如果我们在办事时空着手,没有任何表示,办事也就无从下手。其实,在反复送礼、回礼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礼物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了,那么,办事自然也就容易多了。喜欢足球比赛的人都知道,在比赛开始之前,两队的队长都会交换礼物和队旗,然后说上两句友好的话才开始比赛。其中交换礼物和队旗,这既是彼此之间的尊重,同时,也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如果在足球场上发生了不和谐的事情,双方队长也会看在先前的赠礼环节而妥善处理争端。由此可见,送礼已经成为了一种最有效的办事方式之一。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曹操俘虏之后,由于曹操爱惜人才,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还听从了谋士的话,将从吕布那里缴获的赤兔宝马送给了关羽,并且赐予了关羽爵位。关羽在当时并没有被这些礼物打动,他依然想着投奔刘备,不惜过五关斩六将离开曹营。

不过,后来,曹操所赠送的那些礼物却派上了用场。在曹操危难的时候,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在华容道的时候更是饶了他一条命。原来,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兵败,落荒而逃,不料在华容道遇到被诸葛亮派往把守的关羽。此时,曹操身边只剩下几员大将和随从,早已是人困马乏,只要关羽一声令下,立即就会束手就擒。结果,关羽念在昔日曹操对自己的赐予之恩,而把他放跑了。

或许,曹操也没想到自己当时送出的“笼络人心”之礼却挽救了自己的性命,曹操的礼物为自己投资了人情,而在曹操危难之际,关羽也正是看在人情上而放过了他。由此看出,礼物在人与人交流之间所起的作用。

王小姐在业务部待了三年,奔波劳累的生活令她十分疲倦,更令自己感到烦躁的是,现在的客户越来越刁钻,往往是说得嘴巴都麻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