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7:21:21

点击下载

作者:王琳,朱文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试读:

前言

20年前,我走入培训领域,在壳牌中国的润滑油学院工作,希望通过培训来改变一线销售员工的技能,提升销售绩效。为了设计更有效的培训体系和课程,我们对绩优员工和绩差员工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通过比较绩优员工和绩差员工销售技能的不同,找到有效的销售方法,然后让绩差员工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业绩。但是经过一番研究却发现两类员工在销售技能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真正影响销售人员业绩的最大因素是他的主管能否对他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这种指导体现在销售会议、指令传达上,换句话说,直接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成为决定普通员工业绩的最大因素。

此项研究结论在我后来工作的诺基亚学院和摩托罗拉大学的领导力项目的培训中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这让我有机会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管理者行为背后的动因。在领导力项目中,我们试图教会领导者采用正确的领导行为,如进行恰当的沟通。但是发现多数不胜任领导者,总是重复一些错误的行为,而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因此无法得到改善。他们在一遍遍不断重复这些错误的行为中,期待正确的结果,而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让人失望。

实际上,人的行为不同是因为背后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惯性来主导他的行为。表面上的表达不清,实际上是思维混乱,没有逻辑也没有结构。思维决定了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结果。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一个结果的时候,先要改变达成这个结果的行为,而要改变这个行为,就要从改变思维入手。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就得先纠正行为后面的错误思维。这样就形成了V模型(如附图1所示)。附图1 V模型

我大概在10年前理解了这个道理,也按照V模型来帮助他人改变。曾帮助过领导者提升演讲水平,也帮助过员工减轻压力;既帮助过合伙人明晰战略,也帮助过孩子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我的经验告诉我,完善或改变思维不仅是改变结果的一个好方法,而且可以达成持久的改善。而在我们的思维中,最大的问题也最容易改善的是结构性思维。我们善于整体性思考,但逻辑性较差,所以很多表达是混乱的、模棱两可的,是偏感觉而轻论证的。这样一来,常常使听者感到困惑。结构性思维的本质就是要在许多人最擅长的感性思维中加入理性的思考方式,从而使管理和沟通变得更加清晰有序,提高效率。

这些改变思维的训练以“结构性思维”培训课程的方式,培训了数百家企业的十万多名学员,得到大家的认可,并成为许多企业的全员必修课,从而在不断的实践打磨中,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结构性思维的训练和传播中,使这种课程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我期待用结构性思维的内容“五年服务中国一亿人”,也期待通过书本的形式使培训不能覆盖的人也有机会学习使用,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因此,我撰写了《结构性思维》这本书,其特点在于:它是一本科学读物,书中运用大量脑科学、逻辑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基础和概念性内容进行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它是一本工具书,书里给出了实际工作中许多常用的工具、模型和方法,使得读者能够更方便地运用结构性思维;它是一本实践指南,书内包含来自各行各业、丰富翔实的案例,可以启发读者更有效地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结构性思维方面的改变;它更是一本历练思维之书,从改变思维的高度,使得读者改变行为,达成绩效。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本书是一种延伸,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训练思维,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认知;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本书是一盏明灯,可以帮助他们照亮前路,让思考更系统,表达更准确;对于一名基层工作者来说,本书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学会整理、总结、汇报等,让工作和沟通更轻松;对于一名管理人员来说,本书是一个方向标,可以帮助他们在进行决策时有更明确的思考方向。

最后要感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很多给予我帮助的人。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宏静老师从本书策划到出版上市的全流程中提出的很多中肯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感谢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付伟、副院长武光,河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的高生董事长、陈琦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对结构性思维学员及相关案例的关心和指导。感谢付贝嘉、豆玉贤、丹宁、邵啸等朋友积极为本书提供稿件和案例等内容,其中,河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付贝嘉和工程师豆玉贤撰写了本书第十章第三节,舒泰神制药有限公司企业大学副院长狄永强撰写了第十一章第一节,全球职业规划师丹宁撰写了第十一章第二节,华商基业认证讲师邵啸撰写了第十一章第三节。2016年2月引言3分钟看完81集《芈月传》

不知道你对“结构性思维”了解多少,或许你已经很熟悉了,或许你是第一次听说;或许你正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结构性思维,或许你已经在运用,却不知道它就是结构性思维。不管你属于哪一种情况,我都想告诉你,结构性思维不仅没有那么深奥,而且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你没有发现它,或者没有发现它的优点而已。所以在引言中,我并不想笼统地说结构性思维有多好,这本书有多好,而是想运用结构性思维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不久前很热门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传》一开播,微信朋友圈就被它刷屏了,这部剧比《甄嬛传》更加复杂,不仅有宫斗,还涉及大量政治、军事方面的历史,如果不了解战国的历史,很可能第一集就看不懂。一、芈月所处的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所处的位置如图0-1所示。图0-1 战国时期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位置示意图

接下来,女主角就可以出场了,她叫芈月,为秦国姬妾/太后,在秦国掌权当政,推行商法,增强了国力……

在这部剧之前,也许你并不知道芈月,不知道秦惠文王,但是你一定听说过秦始皇,那么秦始皇和芈月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可以看一张结构图(如图0-2所示)。图0-2 芈月与秦始皇关系结构图

从这个关系图来看。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现在这个关系理清了,你也知道芈月在历史中大概生活在什么时期了。下面就正式进入《芈月传》的剧情当中。二、芈月是政治联姻的陪嫁品

芈月原本是楚威王非常疼爱的公主,但是因为楚威王去世,芈月和她妈妈向氏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由于楚国和秦国政治联姻,楚国的嫡公主芈姝嫁到了秦国,芈月作为芈姝的陪嫁也到了秦国。当时,诸侯间流行“媵(yìng)妾婚”,就是娶1个正夫人会有8个陪嫁,芈月就是8个陪嫁中的其中一个。而正夫人和陪嫁,按照地位高低编进后宫。秦国后宫分为8个等级,芈月排第五,如图0-3所示。图0-3 芈月为什么称为芈八子

虽然芈月的地位并不高,但是秦惠文王很喜欢她,因为她给惠文王一连生了3个儿子。秦惠文王一去世,惠文后芈姝就开始秋后算账,把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派到燕国做人质,芈八子的人生算是跌入谷底。三、芈月是秦国公关技能最强的

芈姝的儿子秦武王嬴荡在22岁的时候意外死了,而且死的时候还没有儿子,于是芈月的机会就来了。

秦武王死后,秦国的公族势力分为两大派:一派可以称为“芈姝党”,另一派可以称为“芈月党”。“芈姝党”以惠文后芈姝为首,包括武王后、公子壮(芈姝过继的魏长使的儿子)等人,他们得到了秦国大多数诸侯、公子和大臣的支持,如图0-4所示。“芈月党”以芈月的弟弟魏冉为首,包括芈月的另一个弟弟芈戎、外甥向寿,此外就是芈月的3个儿子——公子稷、公子芾、公子悝。在他们背后,有赵国、燕国等诸侯国的支持,如图0-5所示。图0-4 “芈姝党”结构图

从这两大阵营的实力看,“芈月党”显然不敌“芈姝党”。可是事情往往有变数,在两方阵营的中间地带,有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樗里疾。樗里疾军权在握,一言九鼎,可以说他站在了哪一边,哪一边就能取得胜利。本来,樗里疾是支持正统派“芈姝党”的,可是因为芈月的公关技能实在太强,她成功策反了樗里疾,让他按兵不动。赵武灵王出面成功地干预了秦国内政,将在燕国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拥立其为新君,他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图0-5 “芈月党”结构图

芈月成功策反樗里疾的公关技能突出地体现了在她卓越的表达能力上,至于她是怎么表达的,这里卖一个关子,在本书的第八章“结构性思维与说”中会详细介绍她的一场公众演讲,以及其中的结构。四、芈月是千古主政太后第一人

秦昭襄王一上台,芈月就成了宣太后,“芈月党”也各居要职,如芈月的弟弟、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就当了将军,负责卫戍咸阳。而芈姝自然不服,毕竟她才是秦国名义上的太后,但芈月还是赢了芈姝,稳住了局面。

后来,芈月以宣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什么是临朝称制呢?古时候,后妃是不能上厅堂的,那么后妃要掌权就叫“临朝”,同时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正是由芈月所开创。

临朝后的芈月专权4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管朝政的太后。历史上还有哪些太后专权呢?她们分别是:吕雉、武则天、慈禧,如图0-6所示。图0-6 史上专权的太后

上文中插入了许多结构图,这样一来既容易理解,又方便记忆;也用了一些结构性思维之中的方法,如通过自上而下的询问和回答的方式,来引出知识点,通过自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来介绍剧情等。了解以上内容,即便你没有看过《芈月传》这部电视剧,仍然可以和那些芈月迷们畅聊一番了。而且你比他们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其实这篇引言本身也是按结构性思维的方法来布局的,这会在本书的第九章当中详细解释。

不知道这样的引言能不能让你对结构性思维的具体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你想在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也写出这样的文章,画出结构图,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结构性思维,用系统的知识武装自己,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清晰有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逻辑有力,如果你想把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和表达都利用结构性思维包装起来,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那么,请你不要放下这本书,把它带回家,继续往后看!第一章初识结构性思维第一节 结构的魅力

结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后世工匠都尊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输般,因为“班”与“般”同音,而且他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人们称之为鲁班。他主要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

相传他有一次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只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有这样齿状的工具,不就可以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嘛!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齿状工具,大大提高了工效。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锯”。资料来源:每日科技网(www.newskj.org)

以上是一则自然界中结构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的故事。从这则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结构的魅力所在了,但是结构的魅力不仅局限于此。一、什么是结构

对于“结构”一词,其实并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因为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学生时代,我们就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结构,如地理学科中的地质结构,生物学科中人体骨骼的结构,政治学科中关于社会的结构,还有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中的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等。“结构”可以定义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实际上,“结构”所关注的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结构无处不在

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都离不开部分和整体这两个概念,所以可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有其自身的结构。

自然界中有很多美妙的结构,如蜜蜂的蜂巢、蜘蛛的蛛网、雪花,以及我们人体的骨骼(如图1-1所示)。图1-1 蜂巢、蛛网、雪花、人体骨骼的示意图

这些结构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蜂巢的结构坚固,节省材料,通风透气;蛛网的网状结构尽可能地扩大了蜘蛛捕食的面积;雪花的结构是大气中水结晶的形状,是大自然美丽的杰作;而我们人体的骨骼结构更是历经上万年进化而来的,每一块骨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骨骼与骨骼间形成的结构也具有重大作用。略呈S形的脊柱,既能分散外来的冲击力给脊椎带来的负担,又能保持脊髓神经的正常运转。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结构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创造灵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受到自然界中经典结构启发而创造的新事物,这些事物是美妙结构的延伸。本章开头所提到的鲁班发明的锯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熟悉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如图1-2所示)图1-2 鸟巢和水立方夜景图

对于鸟巢,通过其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灵感从何而来了;而对于水立方,从图1-2中可以看出其特别像蜂巢。

除了建筑方面的应用,自古以来,自然界的各种结构一直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对鱼在水中通过摇摆尾巴而游动、转弯的观察和模仿,在船上架置了橹和舵,从而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方法。类似的例子还有鸟和飞机、鱼鳔和潜水艇等。现代的仿生学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结构除了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外,在社会领域中也无处不在。小到家庭,有老人、有孩子,有结构;中到企业,有领导、有员工,有结构;大到社会,有顶层、有基层,有结构。三、结构至关重要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结构”都在其特定的位置发挥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自然界,相同的物质由于不同的结构而具有不同特性的现象就处处可见。“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晶莹剔透的钻石(如图1-3所示),让很多人都对它欲罢不能古代一。,钻石直被达官显贵用来展示其财富、权势、地位,到了现代社会,更是成为男士向女友求爱的常用之物。图1-3 璀璨的钻石

然而,尽管钻石的价值不菲,但它实际上就是碳的一种结晶体,是由碳原子按照一定结构排列组合而成的(如图1-4所示)。图1-4 钻石的原子结构

同样是碳原子的组合,因结构不同所形成的物体也大相径庭。例如,同样是碳原子组成的晶态单质碳,换一种结构就变成了石墨(如图1-5所示)。图1-5 石墨的原子结构

不一样的结构导致钻石和石墨的性质有着天壤之别。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体之一,通常情况下是透明无色的,有一定的光泽,能够切割玻璃;而石墨则较软,一般情况下都是黑灰色的(见图1-6),有油腻感,会污染纸张。图1-6 石墨

钻石和石墨的对比,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之奇妙,也感受到自然界中“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对性质和功能都有重大影响。其实不仅仅在自然界物体的内在结构如此重要,在社会领域,结构也同样具有关键作用:一家企业的人员结构关乎企业的运行与效率,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可以影响国家的发展。

在非自然界,对结构重要性最明显的体现是在设计上。

用同样的制作材料,做出来的结构不同的小凳,就会有不同的特性,有的稳定,有的却不稳定(如图1-7所示)。图1-7 不同结构的小板凳

同样的三根棍,首尾相连,就成了武术器械“三节棍”,而将三根棍的一端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可用来照相和测量的“三脚架”(如图1-8所示)。图1-8 三节棍和三脚架

结构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如果结构方面存在一个小问题也许就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结构故事

位于加拿大的魁北克大桥是一座宽29米、高104米的桥。因其177米的悬臂支承着195米长的中间段构成主跨,迄今为止,该桥仍保持着世界第一的悬臂梁桥跨径纪录。但是该桥最初建造的时候,却命途多舛。

魁北克大桥兴建于20世纪初期,当时桥的建设速度很快,施工组织也很完善。正当投资修建这座大桥的人们开始考虑如何为大桥剪彩时,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大桥的整个金属结构垮了,19 000吨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

大桥坍塌的原因是设计师在没有对桥梁的关键部位做相应加固的情况下,擅自将原来500米的桥长延长到了600米,造成了大桥南端制动臂上的压力索发生弯曲,从而导致整个上层结构的倾塌。

为了记住这一教训,所有毕业于加拿大工程界大学并参加“工程师冠名典礼”的毕业生都会有一个铁指环,这些铁指环是由那座坍塌的魁北克大桥上的金属制成的(现在的指环由不锈钢制造)。它们时刻提醒这些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

上面花了很多篇幅来介绍“结构”,旨在说明,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结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赋予了物体不同的属性和价值。既然结构无处不在,那么是不是思维中也有结构呢?结构在思维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下文会对此一一进行解答。第二节 思维也有结构

结构游戏

下面有一组英文字母,请大家在3秒之内进行记忆,要求3秒之后把这些字母一个不少地写下来:

E U O L I Y O V

是不是几乎不太可能?那么给大家10秒呢?20秒呢?即使短时间记住了,是不是一会儿也会忘记?

上文中提到,结构是部分有序的组成,那么如果现在把这些英文字母有序组合一下,变成这种形式:

I LOVE YOU(中文为:我爱你)

是不是变得好记很多?根本不用3秒,1秒就可以了!

这个小游戏可以表明,结构对于记忆来说也很重要。

那么记忆是思维吗?到底什么是思维?思维能不能也有结构呢?一、什么是思维“思维”这个词虽然和“结构”一样常见,可是却不如“结构”那样容易解释。它毕竟是无形的。有研究者这样定义:[1]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在这个定义中,有一些词汇需要着重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有意识。我认为这里的有意识是人脑主动对客观事物加工的过程,包括思考、推理、想象、选择、记忆等。

其次,“人脑”和“客观”都相对容易理解。这两者都是客观存在,一个特指人类的大脑,一个是其他客观存在的事物。

最后,“反映”是一个很动态的词汇,通常所说的“反映”一般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摹写、复制和再现的过程。从这一定义看,这个过程包含了输入——作用于人的感官,输出——摹写、复制、再现。也就是说,通过看到、听到、摸到、嗅到、尝到等方式感知客观事物,再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可能只是存在于大脑中的思想认识,也可能通过说、写、画等方式外在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思维是大脑对通过各种感知方式对输入的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认识,或表达出来的一种过程。

如果用一张图直观地展示出来,即如图1-9所示。图1-9 思维的直观展示图二、为什么思维也有结构

从上面的解释中不难看出,思维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动态过程。

那么这个动态过程也有结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里不妨研究一下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客观事物、人脑和表达。

本章第一节里提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结构的,结构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思维输入的客观事物本身当然是有结构的。

如果大脑不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而是原封不动地输出,那么输出的东西也一定是有结构的。这就好像镜子前的物体和镜子中的成像。即使大脑进行了加工,输出的时候也是有结构的,如文章的结构就是一种输出的结构。

人脑的加工有结构吗?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每个人的大脑中,大约有1万亿个脑细胞。其中,负责思考的脑细胞(称为神经元)就[2]有1 000亿个。 大脑每一次的加工动作就在这些脑细胞中进行,每一个或者每一些脑细胞都掌控着不同的加工动作。虽然现在对人脑的认识还很有限,但是人们已经知道左脑和右脑分别掌管着不同的领域,由此至少可以推导出左脑的脑细胞和右脑的脑细胞所掌管的加工动作并不一样。第一节曾提到,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在这里,如果把每一个进行加工动作的脑细胞看作部分,只要这些脑细胞的加工过程能够有序排列,那么大脑的加工就是有结构的了。

回到本节开篇的那个小游戏。“I LOVE YOU”这个英文句子本身在人们的大脑中就是一个有序的结构。当人们看到“E U O L I Y O V”这些字母时,它在输入大脑的过程中并没有结构,所以很难记忆。但是,如果大脑在加工的过程中,把它按照已有的“I LOVE YOU”的结构重新排列,那就变得很容易记忆了。这就是思维的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现有结构的思维的形成过程,即如图1-10所示。图1-10 有结构的思维的公式

很多时候,客观事物的结构是已知的、确定的,而有结构的大脑加工和有结构的输出表达却是变量。所以本书的重点会放在后两个方面,即关注怎么样的加工和表达才是更有结构的。

与此同时,本书为“有结构的思维”起了一个名字——“结构性思维”。下面就先具体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第三节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通常,在对一件事物进行全面了解的时候会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这三个方面来展开,俗称2W1H。第二节已经从什么是思维和有结构的思维的公式,简单介绍了结构性思维。而第三节意图通过简洁的语句来说明,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现在市面上不乏讲解结构性思维的书籍,不过其中大都存在一个问题:虽然阐述了很多关于结构性思维(或者类似的概念)的原则、方法、案例,但是没有对结构性思维进行明确统一的定义。这就使得即使专业人员也很难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例如,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就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回答:“写书呢。”对方紧接着问:“哪方面的书?”我说:“结构性思维。”我看对方愣了一下,又马上补充道:“就是帮助你思考、表达、决策等更加清晰,更有逻辑的一本书。”对方马上笑逐颜开道:“这样的书好,写出来了我一定要买一本。”类似的场景发生了不止一次,可是我每次都没有清楚说明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只是在简单阐述结构性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思维呢?一、拆解关键词下定义

从字面上看,结构性思维(Structural Thinking)由结构性(Structural)和思维(Thinking)两部分组成。“结构性”本身在词典当中找不到相应解释,但是它可以看作“结构”的形容词形式,进而从“结构”的意思中推导出其含义。既然“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那么“结构性”就是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或排列是有序的。而“思维”的定义在上文中已经提及,即其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把两者结合起来,结构性思维可以定义为:客观在人脑中有序搭配或排列的反映(如图1-11所示)。相对于客观事物的结构,此定义特别强调这种反映是有序的。图1-11 拆解关键词下定义得出的公式二、找规律下定义

拆解关键词是一种下定义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定义方式可能不太严谨。那么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一些思维是如何定义的。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

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

又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

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只用直观形象的表象,去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法。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

从这两个定义中,不难发现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即“干什么用+怎么用+用的结果”,如图1-12所示。例如,在“干什么用”方面,两者都是为了认识世界、认识事物;“怎么用”上两者有点分歧,逻辑思维讲究理性思考,形象思维强调直观形象;最后,两者在“用的结果”方面虽然表述大相径庭,但其实都是在对客观事物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图1-12 一般思维定义的结构

那么,基于“干什么用+怎么用+用的结果”这个结构,也可以为“结构性思维”下定义。

首先,在“干什么用”这方面,因为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识的反映,所以人类的思维多数都是用来帮助认识世界的。结构性思维的作用当然也是认识世界。除了认识世界之外,结构性思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翻译世界。上一节中提到,有结构的输出表达也是结构性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所以,结构性思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告诉别人你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其次,在“怎么用”方面,因为“结构”这一概念不同于“逻辑”和“形象”,所以“怎么用”是“结构性思维”区别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键。上文提到“结构性思维”包含“有结构的大脑加工”,这里着重解释一下“有结构的加工”。它实际上就是从输入的客观存在的整体与部分的有序结构出发,以同样有序的方式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加工,简言之就是有序地思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序地思考”既需要逻辑思维那样依靠理性的思维模式,也不能缺少形象思维的简洁、直观。

最后,在“用的结果”方面可以表述为:清晰地表达,有效地解决。即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表达,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下文也将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综上所述,结构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序地思考,从而更清晰地表达,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三、通过案例再理解

以上两种定义方法中,都离不开一个词“有序”。无论哪一种定义,大部分都很好理解,唯有一处表述不太常见,即“从结构的角度出发”。为了解释这一概念,可以先看两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上文中为“结构性思维”下定义的过程。首先并没有罗列结构性思维的种种案例,而是运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拆解关键词,另一个是找规律。其实这两个方法都是先从结构出发的。在拆解关键词的方法中,将“结构性思维”拆解为“结构性”和“思维”,这两个词就是结构中所谓组成整体的部分。确认这两个“部分”的解释,也就不难给“整体”下定义了。在找规律的方法中,先给出其他两个思维的定义,从中找出“××思维”的定义中共有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定义中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三个部分——干什么用、怎么用和用的结果。将这三个部分相对应的表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结构性思维的定义。这样,本来感觉毫无头绪的工作,因为找到了某种结构而变得简单起来。

第二个例子,追本溯源,看看“从结构的角度”是怎么来的。抛开哲学和文化领域中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重构主义,现今有据可查的、最早提出“从结构的角度”的是麦肯锡公司。艾森·杜塞尔在[3]其所著的《麦肯锡方法》 一书中提出,做咨询有这样三个基本思路,第一个是以事实为基础,第二个是以假设为前提,第三个就是严格的结构化。同时艾森·杜塞尔认为,严格的结构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麦肯锡公司具体又是如何运用“结构化”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在麦肯锡公司工作过的芭芭拉·明托。她所著的《金字塔[4]原理》 就是麦肯锡结构化最好的代表。《金字塔原理》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如图1-13所示。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分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在纵向中,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总结;在横向中,多个思想因一个共同的逻辑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图1-13 金字塔结构

关于金字塔原理,后文会把它作为结构性思维中的一个标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但是结合简单的描述和图示,就可以看出,它属于一种典型的结构性思维方式,通过把文章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排列,从而有序、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内容。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其实做到“从结构的角度”并不难,因为人们于日常生活中一直都在应用,如春夏秋冬、东西南北、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结构,所以做到结构性思维并不难。第四节 让思维像搭积木一样图1-14 积木玩具

前不久,给不到3岁的外甥女儿买了一套乐高积木,在陪她玩耍的同时自己也感触良多。积木是多少人小时候的玩具,简单的圆柱柱子、尖尖的圆锥屋顶、方块式的房屋甚至没有所谓的风格,但是饱含着曾经的憧憬以及美好梦想。对于积木,我们从零开始,时而温馨的小屋时而宏伟的城堡一,,块块积木搭建起儿时的欢乐,垒砌出心中的家园(如图1-14所示)。相信时至今天,很多人依然对积木情有独钟,虽然当年的砖瓦结构可能早已被演化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曾经的老土样式可能已被转变为欧亚风情的古堡风格。

如果说,了解排序的概念是从学习数数开始的,那么了解几何的、结构的、空间的概念就是从搭积木开始的。

既然了解结构的概念是从搭积木培养起来的,那么结构性思维是不是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呢?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未来我们在运用结构性思维的时候,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看一下结构性思维和搭积木之间存在哪些共同之处。一、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图1-15 积木玩具的基础部分

本章第一节曾提到,结构可以定义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或排列。事实上,积木就是这样的,起初只是很多大小不一、形状各样、颜色不同的小积木,有正方形、圆形、圆柱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如图1-15所示),这些都是搭建房子、桥梁、小人、动物等的基础。有了这些组成部分,才能搭建起想要的整体。

在结构性思维方面也是如此,以标准结构金字塔(如图1-13所示)为例,这个图形就像是搭起来的积木,可以把A1、A2、B1、B2这样的小模块看作小积木。而在之前给结构性思维下定义之时,曾提到两张图(如图1-11和图1-12所示),虽然这两张图都是以等式的形式呈现的,可是如果变换一下呢?把等号右边的方框都移到顶端,把等号左边的内容放在下面(如图1-16和图1-17所示)。图1-16 拆解结构性思维得出的公式图1-17 一般对思维下定义的结构

这样是不是就很像搭积木了?在这里,完全可以把最顶层方框里面的内容看作整体,把下面一层每一个方框看作一个模块,是整体中的部分。如此一来,只要找到能够组成整体的部分,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整体,也就是得出思维过程后的结果了。二、从无序到图纸再到创造

有人质疑,结构性思维是否会束缚思维:如果思考需要按照“金字塔”这种标准结构来进行,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没有发散性。对于这样的质疑,首先仍以搭积木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般情况下,所购买的积木里面都是有图纸可以参照的,按照图纸,一步一步拼接,就可以呈现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结果。积木越多越小,可能拼接的难度就越大,对于结果呈现的要求也就越高,于是就更需要图纸的帮忙,否则面对那么多的小积木(如图1-18所示),只能面露难色,束手无策。

小孩子在开始搭积木的时候即使有图纸,也不懂得去看,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堆砌,最后的效果当然没有图纸上的好。后来,懂得看图纸的时候,就开始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搭积木,最后搭出了与图纸上一模一样的东西,还会沾沾自喜。再后来,随着见识越来越广,思维越来越开阔,就开始抛开图纸。这个时候,他们对每一块积木的运用已经非常熟悉,什么形状的积木放在哪里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了然于胸,所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积木,虽然搭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不如图纸上的好看,但多数情况下会比图纸上的更有想象力一些。图1-18 有很多小零件的积木

实际上,思考的过程也是如此。最初,并不知道该怎样思考才是有序的,在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也没有逻辑,没有结构。那怎么办呢?就是照着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嘛。再比如在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时候,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开始时只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析的维度对不对,有没有用,自己也不知道完全没有标准但是如果掌握了波特五力模型,。(如图1-19所示),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一。这个模型其实就是种结构,按照这个模型的各个部分去分析,至少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再去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一,定会比自己没有方向的分析要好。图1-19 五力模型

回到结构性思维上来,本书所讲的内容,即可以看作搭积木时的图纸、管理课程里的模型。在没有这张图纸,没有学习模型之前,思考更多时候是无序的、混乱的,这样所得出的结果当然也是不尽如人意的。而一旦有了图纸,有了模型,就有了方法和标准,而思考也会变得清晰很多,这样就可以得出更好的结果。第五节 为什么需要结构性思维

很多人也许会问:前面说了这么多关于结构性思维的基础概念,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为什么要用结构性思维呢?其实上文中的有关例子已经能够体现出结构性思维的优势所在了,这里再详细地阐述一下。一、被验证的名家名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