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现代名家画本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20:36:36

点击下载

作者:郁达夫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故都的秋(现代名家画本系列)

故都的秋(现代名家画本系列)试读:

风月闲谈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 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 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 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 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 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 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 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 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 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 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 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 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 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 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 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 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 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 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 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 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 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 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 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 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 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 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 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 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 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 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 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 的 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 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 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 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 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 Anthology 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 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 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 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 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来,我想 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 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学里有一 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 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 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 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 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 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 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 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 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选自《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6 年版)

北平的四季

对于一个已经化为异物的故人,追怀起来,总要先想到 他或她的好处;随后再慢慢的想想,则觉得当时所感到的一 切坏处,也会变作很可寻味的一些纪念,在回忆里开花。关 于一个曾经住过的旧地,觉得此生再也不会第二次去长住 了,身处入了远离的一角,向这方向的云天遥望一下,回想 起来的,自然也同样地只是它的好处。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 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 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 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 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

幽闲清妙。

先说人的分子吧,在当时的北京——民国十一二年前 后——上自军财阀政客名优起,中经学者名人,文士美女教 育家,下而至于负贩拉车铺小摊的人,都可以谈谈,都有一 艺之长,而无憎人之貌;就是由荐头店荐来的老妈子,除 上炕者是当然以外,也总是衣冠楚楚,看起来不觉得会令人 讨嫌。

其次说到北京物质的供给哩,又是山珍海错,洋广杂 货,以及萝卜白菜等本地产品,无一不备,无一不好的地 方。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 只感到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 鞭走出,出前门便觉胸舒,过芦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 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京 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 也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 怀乡病来。这一种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 在我自己,却感觉得格外的浓,格外的切。最大的原因或许 是为了我那长子之骨,现在也还埋在郊外广谊园的坟山,而 几位极要好的知己,又是在那里同时毙命的受难者的一群。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 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为叙述的便利起见, 想分成四季来约略地说说。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 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 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 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 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 但是北方的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 澈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 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 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 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 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 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 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 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 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 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 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 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 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 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 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 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 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 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 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 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 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 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 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 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 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 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 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 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弟兄三人, 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 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 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 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 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 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 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 得像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 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 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 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 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 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 平,却与别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 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 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 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 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 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 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 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 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 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 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 开眼,立不住脚,而昏蹶过去。

北平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 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 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 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 见得到天日呢?

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 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 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 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 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 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 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像什刹海,菱角沟,二 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 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 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薰蒸。而 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九十四五度,这一种大 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 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 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 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 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 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 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一遍了,所 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像 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 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 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 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 来是到处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 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 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 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 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 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 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 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 Indian Summer 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 天是室内饮食奄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 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 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 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 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 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 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一九三六年五月廿七日(原载 1936 年 7 月《宇宙风》半月刊第 20 期)

移家琐记

流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 pond,这是外 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处羁住久了,精 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出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妨洋场米 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 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 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 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了一 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 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小人无大志,蜗角亦乾坤,触蛮鼎定,先让我来谢天谢地。 搬来的那一天,是春雨霏微的星期二的早上,为计时日的正确,只好把一段日记抄在下面:

一九三三年四月廿五,(阴历四月初一),星期二。 晨五点起床,窗外下着蒙蒙的时雨,料理行装等件,赶 赴北站,衣帽尽湿。携女人儿子及一仆妇登车,在不断 的雨丝中,向西进发。野景正妍,除白桃花,菜花,棋 盘花外,田野里只一片嫩绿,浅淡尚带鹅黄。此番因自 上海移居杭州,故行李较多,视孟东野稍为富有,沿途 上落,被无产同胞的搬运夫,敲刮去了不少。午后一点到 杭州城站,雨势正盛,在车上蒸干之衣帽,又涔涔湿矣。

新居在浙江图书馆侧面的一堆土山旁边,虽只东倒西斜 的三间旧屋,但比起上海的一楼一底的弄堂洋房来,究竟宽 敞得多了,所以一到寓居,就开始做室内装饰的工作。沙发 是没有的,镜屏是没有的,红木器具,壁画纱灯,一概没 有。几张板桌,一架旧书,在上海时,塞来塞去,只觉得没 地方塞的这些破铜烂铁,一到了杭州,向三间连通的矮厅上 一摆,看起来竟空空洞洞,像煞是沧海中间的几颗粟米了。 最后装上壁去的,却是上海八云装饰设计公司送我的一块石膏圆面。塑制者是江山徐葆蓝氏,面上刻出的是圣经里马 利马格大伦的故事。看来看去,在我这间黝暗矮阔的大厅陈 设之中,觉得有一点生气的,就只是这一块同深山白雪似 的小小的石膏。二

向晚雨歇,电灯来了。灯光灰暗不明,问先搬来此地住 的王母以“何不用个亮一点的灯球?”方才知道朝市而今虽 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这样要捐,那 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哪一国的首都,都加重 了;即以电灯一项来说,每一个字,在最近也无法地加上了 好几成的特捐。“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这 是几年前做过的叠秦韵的两句山歌,我听了这些话后,嘴 上虽则不念出来,但心里却也私私地转想了好几次。腹诽 若要加刑,则我这一篇琐记,又是自己招认的供状了,罪过 罪过。

三更人静,门外的巷里,忽传来了些笃笃笃的敲小竹梆 的哀音。问是什么?说是卖馄饨圆子的小贩营生。往年这些 担头很少,现在冷街僻巷,都有人来卖到天明了,百业的凋敝,城市的萧条,这总也是民不聊生的一点点的实证吧? 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觉。夜半挑灯,就只好拿出一本新出版的《两地书》来细读。有一 位批评家说,作者的私记,我们没有阅读的义务。当时我对 这话,倒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书店来要我出书简集的时 候,我就坚决地谢绝了,并且还想将一本为无钱过活之故而 拿去出卖的日记都教他们毁版,以为这些东西,是只好于死 后,让他人来替我印行的;但这次将鲁迅先生和密斯许的书 简集来一读,则非但对那位批评家的信念完全失掉,并且还 在这一部两人的私记里,看出了许多许多平时不容易看到的 社会黑暗面来。至如鲁迅先生的诙谐愤俗的气概,许女士的 诚实庄严的风度,还是在长书短简里自然流露的余音,由我 们熟悉他们的人看来,当然更是味中有味,言外有情,可以 不必提起,我想就是绝对不认识他们的人,读了这书,至少 也可以得到几多的教训。私记私记,义务云乎哉?

从夜半读到天明,将这《两地书》读完之后,神经觉得 愈兴奋了,六点敲过,就率性走到楼下去洗了一洗手脸,换 了一身衣服,踏出大门,打算去把这杭城东隅的侵晨朝景, 看它一个明白。三

夜来的雨,是完全止住了,可是外貌像马加弹姆式的沙 石马路上,还满涨着淤泥,天上也还浮罩着一层明灰的云 幕。路上行人稀少,老远老远,只看得见一部慢慢在向前拖 走的人力车的后形。从狭巷里转出东街,两旁的店家,也只 开了一半,连挑了菜担在沿街赶早市的农民,都像是没有灌 气的橡皮玩具。四周一看,萧条复萧条,衰落又衰落,中国 的农村,果然是破产了,但没有实业生产机关,没有和平 保障的像杭州一样的小都市,又何尝不在破产的威胁下战 栗着待毙呢?中国目下的情形,大抵总是农村及小都市的有 产者,集中到大都会去。在大都会的帝国主义保护之下变成 殖民地的新资本家,或变成军阀官僚的附属品的少数者,总 算是找着了出路。他们的货财,会愈积而愈多,同时为他们 所牺牲的同胞,当然也要加速度的倍加起来。结果就变成这 样的一个公式:农村中的有产者集中小都市,小都市的有产 者集中大都会,等到资产化尽,而生财无道的时候,则这些 素有恒产的候鸟就又得倒转来从大都会而小都市而仍返农村 去作贫民。转转循环,丝毫不爽,这情形已经继续了二三十年了,再过五年十年之后的社会状态,自然可以不卜而知了 啦,社会的症结究在哪里?唯一的出路究在哪里?难道大家 还不明白么?空喊着抗日抗日,又有什么用处?

一个人在大街上踱着想着,我的脚步却于不知不觉的中 间,开了倒车,几个弯儿一绕,竟又将我自己的身体,搬到 了大学近旁的一条路上来了。向前面看过去,又是一堆土山。 山下是平平的泥路和浅浅的池塘。这附近一带,我儿时原也 来过的。二十几年前头,我有一位亲戚曾在报国寺里当过军 官,更有一位哥哥,曾在陆军小学堂里当过学生。既然已经 回到了寓居的附近,那就爬上山去看它一看吧,好在一晚没 有睡觉,头脑还有点儿糊涂,登高望望四境,也未始不是一 帖清凉的妙药。

天气也渐渐开朗起来了,东南半角,居然已经露出了几 点青天和一丝白日。土山虽则不高,但眺望倒也不坏。湖上 的群山,环绕在西北的一带,再北是空间,更北是湖州境内 的发样的青山了。东面迢迢,看得见的,是临平山,皋亭山, 黄鹤山之类的连峰叠障。再偏东北处,大约是唐(塘)栖镇 上的超山山影,看去虽则不远,但走走怕也有半日好走哩。 在土山上环视了一周,由远及近,用大量观察法来一算,我 才明白了这附近的地理。原来我那新寓,是在军装局的北方, 而三面的土山,系遥接着城墙,围绕在军装局的匡外的。怪不得今天破晓的时候,还听见了一阵喇叭的吹唱,怪不得走 出新寓的时候,还看见了一名荷枪直立的守卫士兵。“好得很!好得很!……”我心里在想,“前有图书,后 有武库,文武之道,备于此矣!”我心里虽在这样的自作有 趣,但一种没落的感觉,一种不能再在大都会里插足的哀 思,竟渐渐地渐渐地溶浸了我的全身。(选自《达夫全集》第四卷《断残集》,上海北新书局 1933 年版)

住所的话

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 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 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的枕上。

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 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 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实在是 可怕,实在是可恨。

从前很喜欢旅行,并且特别喜欢向没有火车飞机轮船等 近代交通利器的偏僻地方去旅行。一步一步的缓步着,向四 面绝对不曾见过的山川风物回视着,一刻有一刻的变化,一 步有一步的境界。到了地旷人稀的地方,你更可以高歌低唱,袒裼裸裎,把社会上的虚伪的礼节,谨严的态度,一齐 洗去。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大地高天,形成屋宇。蠛蠓蚁 虱,不觉其微,五岳昆仑,也不见其大。偶或遇见些茅篷泥 壁的人家,遇见些性情纯朴的农牧,听他们谈些极不相干的 私事,更可以和他们一道的悲,一道的喜。半岁的鸡娘,新 生一蛋,其乐也融融,与国王年老,诞生独子时的欢喜,并 无什么分别。黄牛吃草,嚼断了麦穗数茎,今年的收获,怕 要减去一勺,其悲也戚戚,与国破家亡的流离惨苦,相差也 不十分远。

至于有山有水的地方呢,看看云容岩影的变化,听听大 浪啮矶的音乐,应临流垂钓,或松下息阴。行旅者的乐趣, 更加可以多得如放翁的入蜀道,刘阮的上天台。

这一种好游旅,喜飘泊的情性,近年来渐渐地减了;连 有必要的事情,非得上北平上海去一次不可的时候,都一天 天地拖延下去,只想不改常态,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 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 易;总之是懒得动。

而每次喝酒,每次独坐的时候,只在想着计划着的,却 是一间洁净的小小的住宅,和这住宅周围的点缀与铺陈。

若要住家,第一的先决问题,自然是乡村与城市的选 择。以清静来说,当然是乡村生活比较得和我更为适合。可是把文明利器——如电灯自来水等——的供给,家人买菜购 物的便利,以及小孩的教育问题等合计起来,却又觉得住城 市是必要的了。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 都市,在中国原也很多。北方如北平,就是一个理想的都城; 南方则未建都前之南京,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 地。可是乡土的观念,附着在一个人的脑里,同毛发的生于 皮肤一样,丛长着原没有什么不对,全脱了却也势有点儿不 可能。所以三年之前,也是在一个春雨霏微的节季,终于听 了霞的劝告,搬上杭州来住下了。

杭州这一个地方,有山有湖,还有文明的利器,儿童的 学校,去上海也只有四个钟头的火车路程,住家原没有什么 不合适。可是杭州一般的建筑物,实在太差,简直可以说没 有一间合乎理想的住宅,旧式的房子呢,往往没有院子,顶 多顶多也不过有一堆不大有意义的假山,和一条其实是只能 产生蚊子的鱼池。所谓新式的房子呢,更加恶劣了,完全是 上海弄堂洋房的抄袭,冬天住住,还可以勉强,一到夏天, 就热得比蒸笼还要难受。而大抵的杭州住宅,都没有浴室的 设备,公共浴场呢,又觉得不卫生而价贵。

所以自从迁到杭州来住后,对于住所的问题,更觉得切 身地感到了。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 就可以满足。房子亦不必太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但是图书室,浴室,猫狗小舍,儿 童游嬉之处,灶房,却不得不备。房子的四周,一定要有阔 一点的回廊;房子的内部,更需要亮一点的光线。此外是四 周的树木和院子里的草地了,草地中间的走路,总要用白沙 来铺才好。四面若有邻舍的高墙,当然要种些爬山虎以掩去 墙头,若系旷地,只须植一道矮矮的木栅,用黑色一涂就可 以将就。门窗当一例以厚玻璃来做,屋瓦应先钉上铅皮,然 后再覆以茅草。

照这样的一个计划来建筑房子,大约总要有二千元钱 来买地皮,四千元钱来充建筑费,才有点儿希望。去年年 底,在微醉之后,将这私愿对一位朋友说了一遍,今年他果 然送给了我一块地,所以起楼台的基础,倒是有了。现在只 在想筹出四千元钱的现款来建造那一所理想的住宅。胡思乱 想的结果,在前两三个月里,竟发了疯,将烟钱酒钱省下了 一半,去买了许多奖券;可是一回一回的买了几次,连末尾 也不曾得过,而吃了坏烟坏酒的结果,身体却显然受了损害 了。闲来无事,把这一番经过,对朋友一说,大家笑了一场 之后,就都为我设计,说从前的人,曾经用过的最上妙法, 是发自己的讣闻,其次是做寿,再其次是兜会。

可是为了一己的舒服,而累及亲戚朋友,也着实有点说 不过去,近来心机一转,去买了些《芥子园》、《三希堂》等画谱来,在开始学画了;原因是想靠了卖画,来造一所房 子,万一画画,仍旧是不能吃饭,那么至少至少,我也可以 画许多房子,挂在四壁,给我自己的想象以一顿醉饱,如饥 者的画饼,旱天的画云霓。这一个计划,若不至于失败,我 想在半年之后,总可以得到一点慰安。(选自《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6 年版)

记风雨茅庐

自家想有一所房子的心愿,已经起了好几年了;明明知 道创造欲是好,所有欲是坏的事情,但一轮到了自己的头 上,总觉得衣食住行四件大事之中的最低限度的享有,是不 可以不保住的。我衣并不要锦绣,食也自甘于藜藿,可是住 的房子,代步的车子,或者至少也必须一双袜子与鞋子的限 度,总得有了才能说话。况且从前曾有一位朋友劝过我说, 一个人既生下了地,一块地却不可以没有,活着可以住住立 立,或者睡睡坐坐,死了便可以挖一个洞,将己身来埋葬; 当然这还是没有火葬,没有公墓以前的时代的话。

自搬到杭州来住后,于不意之中,承友人之情,居然弄 到了一块地,从此葬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是住呢,占据的还是别人家的房子。去年春季,写了一篇短短的应景而不希 望有什么结果的文章,说自己只想有一所小小的住宅;可是 发表了不久,就来了一个回响。一位做建筑事业的朋友先来 说:“你若要造房子,我们可以完全效劳”;一位有一点钱的 朋友也说:“若通融得少一点,或者还可以想法”。四面一凑, 于是起造一个风雨茅庐的计划即便成熟到了百分之八十,不 知我者谓我有了钱,深知我者谓我冒了险,但是有钱也罢, 冒险也罢,入秋以后,总之把这笑话勉强弄成了事实,在现 在的寓所之旁,也竟丁丁笃笃地动起了工,造起了房子。这 也许是我的 Folly,这也许是朋友们对于我的过信,不过从 今以后,那些破旧的书籍,以及行军床,旧马子之类,却总 可以不再去周游列国,学夫子的栖栖一代了,在这些地方, 所有欲原也有它的好处。

本来是空手做的大事,希望当然不能过高;起初我只打 算以茅草来代瓦,以涂泥来作壁,起它五间不大不小的平 房,聊以过过自己有一所住宅的瘾的;但偶尔在亲戚家一 谈,却谈出来了事情。他说:“你要造房屋,也得拣一个日, 看一看方向;古代的《周易》,现代的天文地理,却实在是 有至理存在那里的呢!”言下他还接连举出了好几个很有 征验的实例出来给我听,而在座的其他三四位朋友,并且还 同时做了填具脚踏手印的见证人。更奇怪的,是他们所说的这一位具有通天入地眼的奇迹创造者,也是同我们一样,读 过哀皮西提,演过代数几何,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学校毕业 生。经这位亲戚的一介绍,经我的一相信,当初的计划,就 变了卦,茅庐变作了瓦屋,五开间的一排营房似的平居,拆 作了三开间两开间的两座小蜗庐。中间又起了一座墙,墙上 更挖了一个洞;住屋的两旁,也添了许多间的无名的小房 间。这么的一来,房屋原多了不少,可同时债台也已经筑得 比我的风火围墙还高了几尺。这一座高台基石的奠基者郭相 经先生,并且还在劝我说:“东南角的龙手太空,要好,还 得造一间南向的门楼,楼上面再做上一层水泥的平台才行”。 他的这一句话,又恰巧打中了我的下意识里的一个痛处;在 这只空角上,我实在也在打算盖起一座塔样的楼来,楼名是 十五六年前就想好的,叫作“夕阳楼”。现在这一座塔楼, 虽则还没有盖起,可是只打算避避风雨的茅庐一所,却也涂 上了朱漆,嵌上了水泥,有点像是外国乡镇里的五六等贫民 住宅的样子了;自己虽则不懂阳宅的地理,但在光线不甚明 亮的清早或薄暮看起来,倒也觉得郭先生的设计,并没有弄 什么玄虚,和科学的方法,仍旧还是对的。所以一定要在光 线不甚明亮的时候看的原因,就因为我的胆子毕竟还小,不 敢空口说大话要包工用了最好的材料来造我这一座贫民住宅 的缘故。这倒还不在话下,有点儿觉得麻烦的,却是预先想好的那个风雨茅庐的风雅名字与实际的不符。皱眉想了几天, 又觉得中国的山人并不入山,儿子的小犬也不是狗的玩意 儿,原早已有人在干了,我这样小小的再说一个并不害人的 谎,总也不至于有死罪。况且西湖上的那间巍巍乎有点像先 施、永安的堆栈似的高大洋楼之以 ×× 草舍作名称,也不 曾听见说有人去干涉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九九归原,还 是照最初的样子,把我的这间贫民住宅,仍旧叫作了避风雨 的茅庐。横额一块,却是因马君武先生这次来杭之便,硬要 他伸了疯痛的右手,替我写上的。一九三六年一月十日

寂寞的春朝

大约是年龄大了一点的缘故吧?近来简直不想行动,只 爱在南窗下坐着晒晒太阳,看看旧籍,吃点容易消化的点心。

今年春暖,不到废历的正月,梅花早已开谢,盆里的水 仙花,也已经香到了十分之八了。因为自家想避静,连元旦 应该去拜年的几家亲戚人家都懒得去。饭后瞌睡一醒,自然 只好翻翻书架,检出几本正当一点的书来阅读。顺手一抽, 却抽着了一部退补斋刻的陈龙川的文集。一册一册的翻阅下 去,觉得中国的现状,同南宋当时,实在还是一样。外患的 迭来,朝廷的蒙昧,百姓的无智,志士的悲哽,在这中华民 国的二十四年,和孝宗的乾道淳熙,的确也没有什么绝大的 差别,从前有人吊岳飞说:“怜他绝代英雄将,争不迟生付孝宗!”但是陈同甫的《中兴五论》,上孝宗皇帝的《三书》, 毕竟又有点什么影响?

读读古书,比比现代,在我原是消磨春昼的最上法门。 但是且读且想,想到了后来,自家对自家,也觉得起了反 感。在这样好的春日,又当这样有为的壮年,我难道也只能 同陈龙川一样,做点悲歌慷慨的空文,就算了结了么?但是 一上书不报,再上,三上书也不报的时候,究竟一条独木, 也支不起大厦来的。为免去精神的浪费,为避掉亲友的来扰, 我还是拖着双脚,走上城隍山去看热闹去。

自从迁到杭州来后,这城隍山真对我发生了绝大的威 力。心中不快的时候,闲散无聊的时候,大家热闹的时候, 风

晦冥的时候,我的唯一的逃避之所就是这一堆看去也并 不高大的石山。去年旧历的元旦,我是上此地来过的;今年 虽则年岁很荒,国事更坏,但山上的香烟热闹,绿女红男, 还是同去年一样。对花溅泪,怕要惹得旁人说煞风景,不得 已我只好于背着手走下山来的途中,哼它两句旧诗:

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 输降表已传关外,册帝文应出海涯。 北阙三书终失策,暮年一第亦微瑕。 千秋论定陈同甫,气壮词雄节较差。

走到了寓所,连题目都想好了,是《乙亥元日,读陈龙 川集,有感时事》。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选自《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6 年版)雨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 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 年那么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 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 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 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 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 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 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 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 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 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a味。至于秋 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 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 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 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 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 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 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选自《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6 年版)

a 此处原诗为“秋风秋雨愁煞人”。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 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 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 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 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 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 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 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 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 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 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 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 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 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 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 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 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 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 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 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 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 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 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 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 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 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 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 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 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 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 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 欢以 Spaziergang 一字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的一点看来,大 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 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吧,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 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 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 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 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 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 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 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 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 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 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 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 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 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 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 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 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 了。“柴门村(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 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 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 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 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 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 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 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 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 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 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 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感 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 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 Hikeng,德国人叫作 Spaziergang 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 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 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 笔,上湖上去散散步吧!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选自《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6 年版)

杭州的八月

杭州的废历八月,也是一个极热闹的月份。自七月半起, 就有桂花栗子上市了,一入八月,栗子更多,而满觉陇南 高峰翁家山一带的桂花,更开得来香气醉人。八月之名桂 月,要身入到满觉陇去过一次后,才领会得到这名字的相 称。

除了这八月里的桂花,和中国一般的八月半的中秋佳节 之外,在杭州还有一个八月十八的钱塘江的潮汛。

钱塘的秋潮,老早就有名了,传说就以为是吴王夫差杀 伍子胥沉之于江,子胥不平,鬼在作怪之故。《论衡》里有 一段文章,驳斥这事,说得很有理由:“儒书言,‘吴王夫差 杀伍子胥,煮之于镬,盛于囊,投之于江,子胥恚恨,临水为涛,溺杀人。’夫言吴王杀伍子胥,投之于江,实也,言 其恨恚,临水为涛者,虚也。且卫菹子路,而汉烹彭越,子 胥勇猛,不过子路彭越,然二子不能发怒于鼎镬之中,子胥 亦然,自先入鼎镬,后乃入江,在镬之时其神岂怯而勇于江 水哉?何其怒气前后不相副也?”可是《论衡》的理由虽则 充足,但传说的力量,究竟十分伟大,至今不但是钱塘江 头,就是庐州城内淝河岸边,以及江苏福建等滨海傍湖之 处,仍旧还看得见塑着白马素车的伍大夫庙。

钱塘江的潮,在古代一定比现时还要来得大。这从高僧 传唐灵隐寺释宝达,诵咒咒之,江潮方不至激射湖上诸山的 一点,以及南宋高宗看潮,只在江干候潮门外搭高台的一点 看来,就可以明白。现在则非要东去海宁,或五堡八堡,才 看得见银海潮头一线来了。这事情从阮元的《揅经室集 · 浙 江图考》里,也可以看得到一些理由,而江身沙涨,总之是 潮不远上的一个最大原因。

还有梁开平四年,钱武肃王为筑捍海塘,而命强弩数百 射涛头,也只在候潮通江门外。至今海宁江边一带的铁牛镇 铸,显然是师武肃王的遗意,后人造作的东西。(我记得铁 牛铸成的年份,是在清顺治年间,牛身上印在那里的文字, 还隐约辨得出来。)

沧桑的变革,实在厉害得很,可是杭州的住民,直到现在,在靠这一次秋潮而发点小财,做些买卖的,为数却还不 少哩!(选自《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6 年版)

天然真趣

苏州烟雨记

悠悠的碧落,一天一天的高远起来。清凉的早晚,觉得 天寒袖薄,要缝件夹衣,更换单衫。楼头思妇,见了鹅黄的 柳色,牵情望远,在绸衾的梦里,每欲奔赴玉门关外去。当 这时候,我们若走出户外天空下去,老觉得好像有一件什么 重大的物事,被我们忘了似的。可不是么?三伏的暑热,被 我们忘掉了哟!

在都市的沉浊的空气中栖息的裸虫!在利欲的争场上吸 血的战士!年年岁岁,不知四季的变迁,同鼹鼠似的埋伏在 软红尘里的男男女女!你们想发见你们的灵性不想?你们有没有向上更新的念头?你们若欲上空旷的地方,去呼一口 自由的空气,一则可以醒醒你们醉生梦死的头脑,二则可 以看看那些就快凋谢的青枝绿叶,豫藏一个来春再见之机, 那么请你们跟了我来,Und ich,ich Schnuere Den Sack and wandere,我要去寻访伍子胥吹箫乞食之乡,展拜秦始皇求 剑凿穿之墓,并想看看那有名的姑苏台苑哩!“象以齿毙,膏用明煎”,为人切不可有所专好,因为一 有了嗜癖,就不得不为所累。我闲居沪上,半年来既无职业, 也无忙事,本来只须有几个买路钱,便是天南地北,也可以 悠然独往的,然而实际上却是不然。因为自去年同几个同趣 味的朋友,弄了几种我们所爱的文艺刊物出来之后,愚蠢的 我们,就不得不天天服海儿克儿斯(Hercules)的苦役了, 所以九月三日的早晨,决定和友人沈君,乘车上苏州去的时 候,我还因有一篇文字没有交出之故,心里只在怦怦的跳动。

那一天(九月三日)也算是一天清秋的好天气。天上虽 没有太阳,然而几块淡青的空处,和西洋女子的碧眼一般, 在白云浮荡的中间,常在向我们地上的可怜虫密送秋波。不 是雨天,不是晴日,若硬要把这一天的天气分出类来,我不 管气象台的先生们笑我不笑我,姑且把它叫风云飞舞,阴晴 交让的初秋的一日吧。

这一天的早晨,同乡的沈君,跑上我的寓所来说:“今天我要上苏州去。” 我从我的屋顶下的房里,看看窗外的天空,听听市上的杂噪,忽而也起了一种怀慕远处之情(Sehnsucht nach der- Ferne)。九点四十分的时候,我和沈君就摇来摇去的站在三等 车中,被机关车搬向苏州去了。“仙侣同舟!”古人每当行旅的时候,老在心中窃望着 这一种艳福。我想人既是动物,无论男女,欲念总不能除, 而我既是男人,女人当然是爱的。这一回我和沈君匆促上 车,初不料的车上的人是那样拥挤的,后来从后面走上了前 面,忽在人丛中听出了一种清脆的笑声来。“明眸皓齿的你 们这几位女青年,你们可是上苏州去的么?”我见了她们的 那一种活泼的样子,真想开口问她们一声,但是三千年的道 德观,和见人就生恐惧的我的自卑狂,只使我红了脸,默默 的站在她们身边,不过暗暗的闻吸闻吸从她们发上身上口中蒸 发出来的香气罢了。我把她们偷看了几眼,心里又长叹了一声:“啊啊!容颜要美,年纪要轻,更要有钱!”二

我们同车的几个“仙侣”,好像是什么女学校的学生。

她们的活泼的样子——使恶魔讲起来就是轻佻——丰肥的肉 体——使恶魔讲起来就是多淫——和烂熟的青春,都是神仙 应有的条件,但是只有一件,只有一件事情,使我无论如何 也不能把她们当作神仙的眷属看。非但如此,为这一件事 情的原故,我简直不能把她们当作我的同胞看。这是什么 呢,这便是她们故意想出风头而用的英文的谈话。假使我是 不懂英文的人,那末从她们的绯红的嘴唇里滚出来的叽哩咕 噜,正可以当作天女的灵言听了,倒能够对她们更加一层敬 意。假使我是崇拜英文的人,那末听了她们的话,也可以感 得几分亲热。但是我偏偏是一个程度与她们相仿的半通英文 而又轻视英文的人,所以我的对她们的热意,被她们的谈话 一吹几乎吹得冰冷了。世界上的人类,抱着功利主义,受利 欲的催眠最深的,我想没有过于英美民族的了。但我们的这 几位女同胞,不用《西厢》、《牡丹亭》上的说白来表现她 们的思想,不把《红楼梦》上言文一致的文字来代替她们的 说话,偏偏要选了商人用的这一种有金钱臭味的英语来卖弄 风情,是多么杀风景的事情啊!你们即使要用外国文,也应 选择那神韵悠扬的法国语,或者更适当一点的就该用半清半 俗,薄爱民语(La Langue des Bohemiens),何以要用这卑俗 的英语呢?啊啊,当现在崇拜黄金的世界,也无怪某某女学 等卒业出来的学生,不愿为正当的中国人的糟糠之室,而愿意自荐枕席于那些犹太种的英美的下流商人的。我的朋友有 一次说,“我们中国亡了,倒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中国的女 性亡了,却是很可惜的。现在在洋场上作寓公的有钱有势的 中国的人物,尤其是外交商界政界的人物,他们的妻女,差 不多没有一个不失身于外国的下流流氓的,你看这事伤心不 伤心哩!”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 见我国的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我的在外 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复仇的心思。我 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的黄包 车夫苦力小工享乐啦!

唉唉!风吹水绉,干侬底事,她们在那里贱卖血肉,于 我何尤。我且探头出去看车窗外的茂茂的原田,青青的草地, 和清溪茅舍,丛林旷地吧!“啊啊,那一道隐隐的飞帆,这大约是苏州河吧!” 我看了那一条深碧的长河,长河彼岸的粘天的短树,和河内的帆船,就叫着问我的同行者沈君,他还没有回答我之 先,立在我背后的一位老先生却回答说:“是的,那是苏州河,你看隐约的中间,不是有一条长 堤看得见么!没有这一条堤,风势很大,是不便行舟的。”

我注目一看,果真在河中看出了一条隐约的长堤来。这 时候,在东面车窗下坐着的旅客,都纷纷站起来望向窗外去。我把头朝转来一望,也看见了一个汪洋的湖面,起了无 数的清波,在那里汹涌。天上黑云遮满了,所以湖面也只似 用淡墨涂成的样子。湖的东岸,也有一排矮树,同凸出的雕刻 似的,以阴沉灰黑的天空作了背景,在那里作苦闷之状。我不 晓是什么理由,硬想把这一排沿湖的列树,断定是白杨之林。三

车过了阳澄湖,同车的旅客,大家不向车的左右看而注 意到车的前面去,我知道苏州就不远了。等苏州城内的一枝 尖塔看得出来的时候,几位女学生,也停住了她们的黄金色 的英语,说了几句中国话。“苏州到了!” “可惜我们不能下去!”“But we will come in the winter.” 她们操的并不是柔媚的苏州音,大约是南京的学生吧?

也许是上北京去的,但是我知道了她们不能同我一道下车, 心里却起了一种微微的失望。“女学生诸君,愿你们自重,愿你们能得着几位金龟佳 婿,我要下车去了。”

心里这样的讲了几句,我等着车停之后,就顺着了下车 的人流,也被他们推来推去的推下了车。

出了车站,马路上站了一忽,我只觉得许多穿长衫的 人,路的两旁停着的黄包车,马车,车夫和驴马,都在灰色 的空气里混战。跑来跑去的人的叫唤,一个钱两个钱的争执, 萧条的道旁的杨柳,黄黄的马路,和在远处看得出来的一道 长而且矮的土墙,便是我下车在苏州得着的最初的印象。

湿云低垂下来了。在上海动身时候看得见的几块青淡的 天空也被灰色的层云埋没煞了。我仰起头来向天空一望,脸 上早接受了两三点冰冷的雨点。“危险危险,今天的一场冒险,怕要失败。” 我对在旁边站着的沈君这样讲了一句,就急忙招了几个马车夫来问他们的价钱。

我的脚踏苏州的土地,这原是第一次。沈君虽已来过 一二回,但是那还是前清太平时节的故事,他的记忆也很模 糊了。并且我这一回来,本来是随人热闹,偶尔发作的一种 变态旅行,既无作用,又无目的的,所以马夫问我“上哪里 去?”的时候,我想了半天,只回答了一句“到苏州去!” 究竟沈君是深于世故的人,看了我的不知所措的样子,就不 慌不忙的问马车夫说:“到府门去多少钱?”

好像是老熟的样子。马车夫倒也很公平,第一声只要了 三块大洋。我们说太贵,他们就马上让了一块,我们又说太 贵,他们又让了五角。我们又试了试说太贵,他们却不让了, 所以就在一乘开口马车里坐了进去。

起初看不见的微雨,愈下愈大了,我和沈君坐在马车 里,尽在野外的一条马路上横斜的前进。青色的草原,疏淡 的树林,蜿蜒的城墙,浅浅的城河,变成这样,变成那样的 在我们面前交换。醒人的凉风,休休的吹上我的微热的面上, 和嗒嗒的马蹄声,在那里合奏交响乐。我一时忘记了秋雨, 忘记了在上海剩下的未了的工作,并且忘记了半年来失业困 穷的我,心里只想在马车上作独脚的跳舞,嘴里就不知不觉 的念出了几句独脚跳舞的歌来:

秋在何处,秋在何处? 在蟋蟀的床边,在怨妇楼头的砧杵, 你若要寻秋,你只须去落寞的荒郊行旅, 刺骨的凉风,吹消残暑, 漫漫的田野,刚结成禾黍, 一番雨过,野路牛迹里贮着些儿浅渚, 悠悠的碧落,反映在这浅渚里容与, 月光下,树林里,萧萧落叶的声音,便是秋的私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