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陌生人:最简单高效的陌生人社交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7:51:20

点击下载

作者:希克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好,陌生人:最简单高效的陌生人社交法则

你好,陌生人:最简单高效的陌生人社交法则试读:

前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过程,任何关系都是从陌生开始的。

面对陌生人,很多人都有害羞、戒备、恐惧等心理负担,这些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对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形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突破人与人之间的隐形障碍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比以往更为频繁,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支撑,在社会交际、工作生活中将寸步难行,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要敢于打破固有的交际陈规,勇敢地迈出去,大胆地对陌生人说“你好”,从陌生开始,从陌生人中找到贴心的朋友。

陌生是暂时的,重要的是打破陌生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创造持续长期交往的机会。克服负面心理,提升个人形象魅力,加强对自信心和勇气的培养,在面对陌生人时,优雅地说一声:“你好!”当一个身姿优雅、面露真诚的女士或男士与自己沟通对话时,相信没有人会关闭心门,将对方拒之门外、不理不睬。

本书是一部有关社交的心理学读物,本书实用性和指导性并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事例,将心理情绪进行清晰、明了的阐释,使读者掌握关键的沟通技巧,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破内心存在的社交恐惧和抵触情绪,能够轻松地驾驭与陌生人之间的谈话,尽快和陌生人成为朋友,提升社交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一章心理的突破:如何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

社交中的紧张感是一种本能反应。面对陌生人,如何消除内心的紧张感、恐惧感?如何卸下腼腆、焦虑的面具,大胆地迎上前去?勇气和自信,是战胜这些窘态的利器。第一节 陌生人不可怕

面对陌生人,当我们能敞开心扉时,他们也会作出积极的回应。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观念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极大的弊端——它将陌生人拒之门外。然而,所有的朋友都是由不认识变为认识的,都是由陌生人变成熟人的,将陌生人拒之门外正是扩大社交圈子的最大障碍。我们应该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把他们当作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来看待,勇敢地对陌生人敞开我们的心扉。

你或许会这样认为,一个在熟人圈里得心应手、如鱼得水的人,在陌生人面前自然也会落落大方。

然而,这个推断并不是100%的准确,有相当数量的人在家人和朋友圈里都很随便,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他们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处处都是陷阱,而人们的目光,即便是友好的目光,在他们看来也如芒刺一般。他们虽然也渴望与陌生人交流,但就是“有那贼心,没那贼胆”。

今年24岁的小沫,是某知名院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她的担心与忧虑却越来越重。虽然她和同学与老师的关系相当融洽,但她却害怕见到陌生人,每当与陌生人交流时,经常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甚至有晕倒的感觉。为此,她几次求职均受挫折,一直打不开自己的交际圈,更不知道毕业后该如何踏入这个社会……

小沫为此十分苦恼,她内心其实很想与陌生人交往,但是她一见到陌生人就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

逢年过节,总有很多人会带着一些礼物来看小沫的父母,家里很热闹。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客人们总会事先打电话过来,小沫就跟父母讲要出去一会儿,然后,她就在外面独自散步。等到客人差不多都走了时,小沫再打电话回家,问客人走了没有,她要等客人走了以后才回去。

无独有偶。李玲在某外企做部门主管已经好几年了,与同事和下属沟通起来游刃有余,办事雷厉风行,可一见到陌生男子,她就会紧张、脸红,甚至连与对方对视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曾有位陌生的男士追求她,她也对那位男士颇有好感,心里还想着怎样尝试着去和他交往。但是每当那位男士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都会觉得十分不自在,甚至不顾男士的感受而采取种种逃避的行为,最终导致男士对她产生厌恶感,一段刚刚萌芽的感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上述故事中的小沫与李玲之所以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或幼时受过某种心灵上的创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上的阴影需要时间和正确的疏导才能克服。这种人多少有些社交障碍的,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措施。

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现在社会太过复杂,报纸上、电视里总能看到一些上当受骗的事例,父母也都在提醒他们不要与陌生人太接近。所以,他们对陌生人有着很强的防范之心。虽然他们也认可陌生人也不全都是坏人的观点,但觉得有所防备才能避免吃亏。

在沈阳打工的小郑坐上了返回老家河北的火车。途中,他把家庭住址和电话留给了一个初识的男子。很快,小郑的家人就接到小郑“病重”的消息,打电话的人还留了个账号,让其家人给寄医疗费。家人为了不耽误小郑的“治疗”,寄了2000元钱。但是,10个小时后,小郑却没事人似的回了家。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陌生人有着极强的戒备心理,是因为他们或其身边的人曾遭受过陌生人的欺骗,生活中也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然而,这些被骗的教训可以让我们多一些积极的防范意识,避免受骗。但是,我们不能消极地躲避所有的陌生人。人们也常常感慨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很多的好人就是陌生人。有时,陌生人也能成为好朋友,让自己收获一份难得的友谊。

我们当中有一些人觉得与陌生人交往太过危险,对陌生人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敬而远之的是行骗的陌生人,需要提防行骗的伎俩。毕竟,我们需要通过与陌生人交往才会收获更多新的东西,真诚的朋友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的。第二节 陌生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危险

心理学实验表明,和陌生人交谈,碰到好人或正常人的概率要远远大于碰到一个歹徒或骗子的概率。

其实,我们没有理由去恐惧陌生人,这是因为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陌生者。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对陌生人心存芥蒂、讳莫如深。

法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对现代社会的陌生性是这样描述的: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像警察;发生火情了,陌生人扑灭燃烧的建筑物,像消防员;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是陌生人在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上告诉我们地球另一面的新闻;重病住院是陌生人为我们做手术,解除我们的病痛……

陌生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或者“不要与陌生人交心”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

当我们行走在清晨的街头,假若我们微笑着向一个不认识的人说“早上好”,他一定是一脸的惊讶与怀疑。而假若你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向一位20多岁的女子这样表现,你就很有可能被回敬一句“神经病”。在他们眼里,陌生人是危险的,所以陌生人的任何举动都是危险的,即使对方带着一种善意,那也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善意。

我们没有确凿的数据显示和陌生人交往的危险系数有多高,即便是有那么一个数字,也不是绝对的。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故事:

有个男人正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像一般的骗子那样,从怀里拿出个形状古怪、色彩陈旧的东西给他看。陌生人说:“这个古董,至少值2000元,因来当地做生意被骗了,想用它抵200元回家的路费。”见那个男人很犹豫,陌生人又补充道:“在你之前我问过9个人,都说我是骗子,你愿意帮助我吗?”

正好他那天的心情不错,想做个测试,或者做个傻瓜。他说:“古董呢,我不懂,我就先借你200元好了,你日后有钱了回来还我。”事后周围所有的人都笑那个男人把钱白白地送给了骗子。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陌生人将钱送还给了他。

正当那个男人热心为“骗子”平反之时,陌生人又找上门来,这次他带了一大堆古董字画。陌生人说:“我将去遥远的地方闯荡,也许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也许永远都回不来,家中又没别的人,想将这批祖传的宝贝转让给一个信得过的人。”那个男人问总共值多少钱,陌生人回答,至少30万元。他笑着说,我总共只有3万元存款。对方说那就3万元。他暗自叫苦,心想,这下自己可能真的上当了,如果这个人真如别人所说是个大骗子,我该怎么办呢?但考虑到之前陌生人的守信,再说自己也已答应别人了,总不能出尔反尔吧,于是勉为其难地将那批古董收下了。

等陌生人走后,他不抱多大希望地请来行家鉴定。结果是,那堆古董远不止30万元。

他是个社会学讲师。日后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完这段故事后说:10个看着像骗子的陌生人中,只有一个是真骗子,其余9个都是好人。但我们现实生活中,10个常人中却有9个把陌生的好人当骗子,只有一个相信他是真好人。

我们之所以对陌生人那么戒备,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害怕陌生人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对我们的人身造成伤害。而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一个规律: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相差无几的。

这样看来,陌生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危险。如果按照概率,我们更容易碰到95%的中间水平的人。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心灵体操》一书中提到,他母亲就是一个特别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的人,特别是在某些公众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他的母亲都喜欢将自己的家事告诉那些与她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有一年的冬天,刘心武和他的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去张家口。那时他已经工作多年,觉得自己很成熟了。坐的是硬座,座位没满,但车厢里满是乘客身上散发出的各种难闻的气味。有两个年轻人坐在他们对面,看上去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刘心武的母亲竟然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不想办法治治,又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一些药。

谁知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刘心武觉得不对劲,忙用脚尖碰了碰母亲的鞋帮。刘心武的母亲却不理会儿子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里面的药膏是肉色的,散发出一股浓烈的中药气味。她就用手指剜出一些,给那个小伙子放在座位当中那张小桌上的手上的冻疮抹药膏。

那小伙子最初想要把手缩回去,但刘心武母亲的慈祥与执着,使他不好拒绝,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另外那个青年后来也被刘心武母亲劝说得擦了药。

刘心武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跟他们聊天,大意是这如意膏药厂家已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还能内服治感冒等病症。

最后,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并嘱咐他要天天擦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疗,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可那两人却不领情,似乎去厕所后就没再回来了。

等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正往站外走。刘心武一眼就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他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本来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都计划得好好的,不知怎么后来就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就被逮捕了……刘心武和母亲乘坐的恰好是三号车厢。

从刘心武母亲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和陌生人交往,有时候也的确难免遇到一些心存歹意的坏人。但是,这种概率是很小的。所以,我们面对陌生人时应多一些从容的心态,不要顾虑太多,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过得丰富多彩。第三节 鼓足勇气,开口吧

开口之前先给自己打打气,并暗暗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会存在这样的心理障碍:羞于或不敢于对陌生人开口,让他们说出第一句话甚至比登天还难。其实,与陌生人交流很容易。只要我们鼓足勇气,开口之前先给自己打打气,并暗暗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如果你做到这样,你就会发现,其实,与陌生人交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不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甚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故事吧。

一连12年,乔.吉拉德一直在底特律市的一家雪弗莱汽车经销行担任汽车零售推销员。在他担任推销员的期间,他一共售出了13000多部汽车,这一惊人的成就使他登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终成了“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陌生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推销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陌生人打交道是习以为常的。作为世界上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具有超强的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在面对陌生人时也会产生一些恐惧心理,但是每次在对陌生人开口之前他都会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能行!”时间长了,他就成了一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高手。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如何向陌生人推销汽车的好主意。给自己打足气之后,他是这样做的:

乔.吉拉德随手从电话簿上撕下两页。首先,他让自己注视着那张电话名单两三分钟,找出那些听起来比较悦耳的名字,然后拿起话筒拨号。

一位女性接电话。“喂,您好,您是克瓦尔太太吧!我是梅诺丽丝雪弗莱汽车公司的乔.吉拉德,您订购的车子已经到了,所以通知您一声。”(注意,这个电话是乔随意打的,当时眼睛还注视着电话簿的他,仅仅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住址而已,至于谈话内容则是他随机应变的。)“你恐怕打错电话了吧?我们没有购买车子啊!”“真的没有吗?”“当然,我没有听我先生提起过。”(这个时候,他依然不想退却,为自己打气,并暗暗地告诉自己只要随机应变,还有机会。)“请您稍等,您那里是克瓦尔先生家吗?”“不,我先生叫史蒂芬。”(其实,电话簿上已有记载,他早明白。)“真对不起,打扰您了。”(这时候,她可能会说“哪里,哪里”或“没关系”。不管怎样说,乔的工作尚未完成,所以他不会让她就这样挂断电话。)“史蒂芬太太,您家就不想买部新车吗?”“想买。”“是吗?那么什么时候打电话给您先生比较方便呢?”“他一般6点回家。”“我知道了,等一会儿我再打过来,希望不会影响到你们吃晚饭。”“我们通常在6点半左右吃晚饭。”(等对方回答后,乔.吉拉德才满意地挂断电话。到了6点,他会做什么事情已是不言而喻的了。)“喂,您好,您是史蒂芬先生吗?我是梅诺丽丝雪弗莱汽车公司的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打电话给您的太太时,她要我这个时候再打电话给您,我想请问您是否有意购买雪弗莱新车?”“不,目前尚无此打算。”“那您什么时候想购买呢?”(对方或许只想尽快摆脱他,但与其考虑如何说谎话,还不如说出真心话较轻松!)“大约半年后就必须换新车了。”(于是,他便开始作结论。)“我知道了,到时我再联系您。我很冒昧地请问,您现在开的是什么牌子的汽车呢?”

待对方回答后,乔向他表示感谢并挂断电话,随即将他的名字、住址、电话号码及通过谈话所了解的有关他工作的地点、子女人数等一切资料,全部记录在了卡片上,做成卷宗和邮票广告名册。且在日记簿上记录的不是他所说的6个月后,而是在5个月后某一天的6点那一栏写下来。到了那一天,乔再打电话给史蒂芬先生,并想方设法地让他产生想买他所说车子的欲望。

一个只有联系方式的陌生人,就这样成为了乔.吉拉德的准客户。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吉拉德看似漫不经心的陌生电话拜访,实际上包含了很多的勇气与技巧。其实,乔.吉拉德的角色换成你也是一样的,只要你像他一样,开口前为自己打足气,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来,就一定能够掌握和陌生人相处、交谈的技巧,并最终成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高手。第四节 走出害羞心理

害羞让我们失去了机会,放不开则让害羞主宰了我们。

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些害羞。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约40%的人都承认自己是害羞的。可见,害羞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诸如,面试时,不敢直视考官的眼睛;发言时,看见台下的听众就脸红心跳……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吃过害羞的“苦头”——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害羞心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害羞与基因有着一定的关联。他发现,害羞的人有1~2个基因比较短。这些基因和大脑中一种名叫血清素的化合物的分泌有关,血清素能影响人的焦虑、抑郁和其他一些情绪状态。

虽然相关研究发现,害羞与基因有关,但害羞并非不可克服。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让羞怯远离我们。

给予支持和关怀的环境是害羞族踏出破冰的第一步。在卡耐基训练课堂上,学员必须轮流上台和大家聊天,即便他词不达意、颠三倒四,讲师和其他学员都会找到他的优点加以肯定与赞扬。

美国沟通专家利尔朗蒂在《再见,脸红心跳》一书中指出,外部环境的创造固然重要,但克服害羞关键还是要从自身着手。利尔朗蒂说自己曾经也经历过“害羞得恨不能变成隐形人”的心理煎熬,后来之所以能在全美巡回演讲,就是得益于克服害羞的步骤疗法。

为克服害羞,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一张纸上列出让你感到恐惧的清单。按照恐惧程度大小,逐条列出让自己害羞的人和事,比如害怕见到的人分别是老板、客户、陌生人等。罗列得越详细越好,以便日后更有针对性地逐一克服。

其次,要和那些人缘好的人做朋友。尤其是同性中的性格开朗的那些人,害羞的人更容易被朋友这种活泼外向的个性所感染,自然能帮这种朋友开口说话。

最后,一些传统方法对克服害羞也很有效。如打好腹稿再说话、多和朋友聊天、对着镜子进行自我练习等。

而最新的研究又给害羞者提供了一个好办法——找陌生人谈话。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格恩建议,远离害羞,首先从与陌生人交谈开始。研究人员提出,招待酒会和聚会是结识陌生人最好的场所,这期间,我们要尽量多和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并找机会与之进行交谈。卡格恩说:“当我们同陌生人在一起时,害羞要比正常紧张或半信半疑的焦虑状态更强烈。”我们不妨这样想,当我们能克服这种超常的紧张时,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就更不成问题了。

除此之外,与陌生人交谈更能培养独立性,从而帮助我们克服羞怯。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熟悉的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既定关系,如朋友、亲人、爱人等,面对这些人,害羞的人内心会产生一种依赖感,自然会感到放松。而同陌生人交谈,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个体,这种对等的关系会培养我们的独立性。与此同时,与陌生人说话还要更讲究艺术与技巧,这可以锻炼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当独立性和交流技巧提高时,我们的羞怯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克服了。

对于那些羞怯的人来说,怎样和陌生人交流呢?

和陌生人说话时,你可以先看着对方的某个部位,如手表,然后再慢慢地将视线转移到对方的脸上。害羞的人,要理性地看待别人,尤其是陌生人的评价,不要以为别人都在注意自己。除了跟陌生人说话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与陌生人交流的模拟训练。比如,闭上眼睛,把空椅子当作陌生人,想象和他们交流的细节与情景,这样反复锻炼一段时间后,你就能意识到,羞怯已不再那么纠缠你了。

害羞心理会让一个人失去更多的机会,让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因为害怕、担心,所以才会害羞。然而,一旦让自己变得平和起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战胜害羞的心理。放平心态,才能赶走害羞,让自己收获开朗与阳光。第五节 成功从拒绝开始

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敢做某些事,不敢与人打交道,更害怕向别人求助,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害怕被别人拒绝。被拒绝、难过、受伤,正是这些情绪让我们不敢行动。

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是我们很多人不敢与陌生人说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害怕拒绝的心理,在人与人初次见面时最容易发生。

日本的保险推销大王齐藤竹之助说,被人拒绝是社交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以说,没有哪个人没有被拒绝过,特别是那些从事推销职业的人,拒绝对于他们而言更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拒绝中促成生意的。因此,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必要担心被拒绝。多一份从容,多一些淡定,很多的陌生人就会成为你一生的好朋友。

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故事:

一位讲师在对新进来的销售员进行培训。“首先,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这位同学回答我,做什么最容易获得成功?”讲师指着一个人问道。“销售!”那人回答说。“对,就是销售,销售最容易让人成功,我们这里做过销售的请举起你的手。”

讲师点了一个举手的女生问:“既然做销售最容易成功,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呢?”“害怕被拒绝!”女生迟疑了一下说道。

讲师拿出黑笔,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了“被拒绝”几个大字。“年轻人为什么找工作难,找不到好的工作,因为……”讲师顿了一下,用大黑笔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了两个大大的字——面子,并圈了起来,并在旁边写了两个字——放下,然后和那个“被拒绝”三字之间画了个等号。“我们都知道做销售最容易获得成功,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待在写字楼里面,因为你们害怕被拒绝,放不下自己那点可怜的面子,年轻的时候放不下面子,到年老了你就没有什么面子可言了。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销售员做起的。他们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推销自己的产品,被人拒绝了无数次,才会那么的成功。”

看完上面这则故事,我们会作何感想呢?如果我们能够放下面子,不怕被人拒绝——当然最多的是陌生人的拒绝,沉下心来,用心去思考别人拒绝我们的原因,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别人眼中的“万人迷”。

我们常常不敢做某些事,不敢与人打交道,更害怕向人求助,一切都因为我们害怕被别人拒绝。为了能够让自己成功的概率大些,我们一定要学会挣脱“害怕拒绝”的网。

有报载说,有位可怜的父亲,儿子考上大学了,他却自杀了。因为他无法支付儿子的大学费用,又不敢向亲戚邻居求助,面对孩子渴求的目光,他无可奈何,在极度愧疚中,采取了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他宁愿自杀也不想求助于人,这是一位害怕被拒绝的极端例子,虽说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这样,但这种心理却极为普遍。

害怕被拒绝的人往往心思细腻却性格软弱,细腻敏感的心灵使他们放大了人性的自私面。

面对现实中的确存在的某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们深感自己的无力与无能,却因害怕遭到别人的白眼或拒绝而放弃了向人求助,只能“孤军备战”,以至于在绝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其实,“拒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二字,害怕被拒绝后自己会特别没面子。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害怕被人拒绝,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

如果你害怕被拒绝而迟迟不敢向心仪的女孩表白,那么你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心仪的人,还是自己一生的幸福。如果表白了可能遭到拒绝,但至少还有一半的希望,如果不表白,一点希望都不会有。如果推销员害怕被拒绝,那么,他的产品就永远无法卖出去。

陌生人对你心存戒备是正常的,把你拒之门外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不应该再去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而是要主动地采取方法去消除隔阂,使他们能够接受我们,从而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

我们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归纳为在推销我们自己。推销界里有句至理名言:“成功是从拒绝开始的。”换句话也就是说,任何关系的建立都是从拒绝开始的,被人拒绝是正常的。有了这种心态,我们面对任何陌生人,就都不会害怕了。因为,如果我们不敢主动向别人推销自己,我们失去的可能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第六节 深呼吸,减轻内心紧张感

正确运用深呼吸,可以调整内心的紧张情绪。

我们很多人都担心第一次遇见陌生人时会说错话。因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好的话,就永远无法改变对方对自己的印象了。如果对方是某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那么与这种人交谈,会进一步增强你的紧张情绪。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和一个素未谋面的新朋友谈论自己(比如对方问你养家糊口的职业是什么)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不舒服。如果这时作一下深呼吸,也许能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的神经,放松紧绷的身心,调整到良好的状态。

深呼吸之所以能够让人放松身心,主要就在于它能够激活人体中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人体中有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包含两个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个部分总是处于相互排斥的状态,就像汽车的加速器(交感神经系统)和制动器(副交感神经系统)一样:当交感神经系统处于被激活状态时,就会促进机体的能量消耗,同时通过释放压力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减慢消化系统活动的同时,使呼吸与心率加快,肝脏释放葡萄糖,使身体作好运动准备(比如应对压力的“战”或“逃”反应),这就是人们经常感受到的压力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人就会出现疲劳、吃不下去饭等问题;而在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时,则会使机体的能量得到保护,身体得到放松,因为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合成代谢功能(相对于交感神经的分解代谢功能),可以促进细胞重新获得能量。副交感神经被激活后,可以释放乙酰胆碱,降低心率、呼吸频率、肌肉紧张度以及其他功能,从而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恢复体内平衡,让机体进入放松的状态。每当我们进行深呼吸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因而我们的紧张情绪就能够迅速得以缓解,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实际上,经常做深呼吸的人,心态会更加平和,其呼吸频率、心率、肌肉紧张度等都会相应低于同龄人。

深呼吸,调整紧张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罗斯福就是一个善于调整情绪、与陌生人打交道的高手。他使用的那种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并保持联系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我们来看看关于罗斯福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一个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人。在他还没有被选为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宴会,他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他想要结识这些陌生人,并使他们都成为自己的朋友。但是他感到有一些紧张,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并暗暗地告诉自己:要放松,没有什么好怕的,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为我的朋友。冷静下来的他想到了这么一个好办法。

罗斯福找到自己认识的记者,从那里把自己想认识的人的姓名、情况打听清楚后,鼓足勇气、内心平静地主动走上前去叫出他们的名字,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此举使得罗斯福在日后大获成功。后来,他运用这个方法为自己竞选总统赢得了众多的选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中有很多人似乎都对社交有一种“畏惧”心理,这时,我们就要试着去学习一下罗斯福的方法——深呼吸,待内心平静之后,主动大胆地与陌生人进行交谈,使其成为我们的朋友。第七节 自卑永远是交往的心魔

内心装着自卑的包袱,你就不能大胆地开口与人讲话。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都害怕和陌生人接触。面对陌生人,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比如,在聚会上我们想不到有什么幽默或是言之有趣的话可说;在求职面试时拼命地想给人好印象,却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完整。这其实是一种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其实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故事。

王峰大学毕业半年多了,可是至今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四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拿着自己制作的简历四处求职,虽然辛苦,但他们还算乐观、自信,屡败屡战,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能坦然应对。

王峰十分苦恼,因为生性害羞的他对此始终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一到招聘会那样陌生的场合,他就手足无措,浑身不自在,甚至不敢与面试官对视。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他却始终犹豫着,不知怎样才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交恐惧症可谓是成功的克星,它往往使人与机会擦肩而过。

我们要想克服“畏惧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我们内心的自卑感。有哲人说:“自卑就像受了潮的火柴,再怎么使劲,也很难点燃。”自卑不仅会使我们陷于孤独、胆怯之中,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抑,受这种心理的支配,人们就会越来越不敢主动去和陌生人进行交往,越来越自我封闭。

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克服自卑感,最有效的,首先就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在与陌生人交往感到恐慌时,我们不妨想一想:我的社交能力虽然还不够好,但别人开始时也是这样的,无论做什么事,开始时都不见得能做好,多尝试几次就好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必须敢于走出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熟能生巧,我们练习得多了,就不会再感到害怕、胆怯、腼腆、羞涩了。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的交际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就是进行一定的“心理认知”治疗。这种方法就是让患者通过回忆、与心理医生交谈及催眠治疗等方式,找出产生心理障碍的确切原因,再据此对症下药,进行“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病因教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正常的社交思维习惯和模式。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

1. 集中注意力法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必过度关注自己是否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太大关注。我们要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

2. 最坏预期法

当我们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问自己: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什么呢?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大不了再回到原点,有什么可害怕的。如果我们想通了这些,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了。

3. 钟摆法

为了战胜内心的恐惧,我们心里不妨这样想:钟摆要摆向这一边,必须先往另一边用力。脸红有什么,心跳怕什么?其实,实际情况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了。

4. 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

为了克服自卑,我们不妨做一些运动。比如,将两脚平稳站立,然后轻轻把脚跟抬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3次,坚持一定时间后我们就可以消除那种心神不宁的感觉。

5. 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注视,对于生性害羞的人来说,刚开始时可能会比较困难,但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你和对方始终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拿出自己的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呢?必要时甚至可以把此当成一场小游戏:“我就这么盯着他看,看他能怎么着!”

6. 话题早准备

有时,我们在社交场合的手足无措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好合适的话题。针对这一欠缺,我们应平时多注意报刊上的热门报道,积累一些话题,这样在陌生人面前就不会有无话可说的尴尬了。

7. 不要太关注个人表现

在与陌生人进行交谈时,我们应该将注意力从自己的表现转移到如何能够完成这项事情上来。要知道,别人关心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你本人,除非你是某位伟人。所以,你只要把需要讲的内容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样,自卑恐惧的心理就会被转移到我们要做的事情上去。

自卑是一个人最大的包袱,它让我们不敢想象、不敢行动。在自卑心的驱使下,一个人自然也就不愿同他人打交道,他同其他人的联系、沟通、互动就变得更少了。缺少积极的回应、改变,只会让人更加自卑,关注于自己,被心魔所控。敢于改变、有所准备、能够行动,才能走出自卑的陷阱,大胆地与陌生人说话。第八节 朋友从陌生人开始

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认识,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的。

生活就是如此奇妙,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只要其中一个先伸出友谊之手,陌生人也会变成好朋友。人生在世,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其实构建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陌生人开始的。

1. 陌生人,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说到每个人与陌生人的关系,在畅销漫画作品《向左走,向右走》里有着这样的描述,都市里的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与陌生人打交道。同时,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陌生人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 陌生人与我们如影相随

我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所有的人生经历中,陌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什么角色,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许多看似外表冷淡的人,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是热情洋溢的。

无论你愿不愿意,也无论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陌生人一直都是与我们如影相随的。

3. 陌生人在积极影响我们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之爱是上天赋予的,而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的爱则是一种大爱,一种比血缘感情更深刻的东西,它有着无形的凝聚力,把人类团结在一起。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得到陌生人帮助的经历。我们有没有想过,大多数的陌生人愿意帮助我们,而且觉得帮一个人是很轻松平常的事情?他们就是以这样的一种角度在积极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故事:

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有一位步履蹒跚、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天天在广场上走来走去,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细雨连绵,她没有一天不出现在广场上。

有人猜测她是在活动筋骨,也有人猜测这是位无家可归的、可怜的老人。有一天,报纸上登出了这位老人的照片和事迹,人们全都惊呆了。原来这位老人既不是在活动筋骨,也不是无家可归,她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搜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见到独自乱跑的小朋友,她就上前关切地问一句:“小东西,是不是找不着家了,需要我帮忙吗?”

见到满目忧伤的小女孩,她就上前关怀地问一句:“孩子,有什么烦心的事吗?那就说出来吧,或许我能帮助你。”

见到心事重重、满脸沮丧的年轻人,她也会主动上前打个招呼:“遇到什么困难了吧?要不要我给你出出主意呀?”

这位老人曾救助过因长期失业而感到前途无望、企图自杀的人,还送过离家出走的学生和迷途的智障老人回家,她还曾成功地劝说过走投无路的犯罪分子去投案自首。

报社特意找到了一位曾被这位老人救助过、当时想要自杀的男人,他现在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管。他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听到她关切的问话后,我竟然扑到了她的怀里大哭了一场,当时我感到她就像是我的母亲,又像是我的祖母。在她的劝导下,我对生活再次充满了信心,并且时刻记着老人当时说的话:‘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在这位老人的感染下,纽约成立了一个自发性的银发老人救助组织,他们唯一的口号就是多和陌生人说话。现在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都像那位老妇人一样,走上街头,用他们那双睿智的眼睛,去搜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受到过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的影响甚至是支配。我们吃的食品是陌生人加工的;我们在互联网搜索到的信息是陌生人传播的;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随时随地得到陌生人无私的帮助;在人生的迷途,我们曾得到或将要得到陌生人的指点……陌生人已经成为我们的世界里熟悉的一分子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圈子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外扩张,所以,我们与陌生人之间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交集圈。并且,这个交集圈在前所未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种改变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自己的惯有看法和偏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既然陌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跟随缘分而来的任何一个陌生人,都不应该被我们隔离和疏远。和他们相见相识,从陌生人成为好朋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第二章魔鬼搭讪:3秒钟打破零距离

你是否在想与人接近的时候却总觉得尴尬?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搭讪的机会,把握机会,增加自身吸引力,掌握适当的方法,你会发现搭讪也会如此的快乐。本章节教你如何依靠魅力口才,掌握魔鬼搭讪法则,打破陌生的距离,瞬间结识想结识的人。第一节 巧妙开场,自然靠近他(她)

搭讪,可以提升自我;搭讪,可以增强自信心。

在与人搭讪前,我们一定要想好第一句要说什么、该怎么说。一般来说,搭讪分为直接搭讪和间接搭讪。不同的场合,应使用不同的搭讪。

直接搭讪一般适用于完全没有说话机会的场合,比如你的目标是在街头匆匆行走的女郎,搭讪的经典话语是:“你好,我想认识你。”话虽生硬了些,但却非常实用。一则是因为,你必须先表明自己的来意,否则别人就没有安全感。二则是因为,有时直抒胸臆反而会成为一种魅力。三则,搭讪讲究一个眼缘,直接搭讪能够让彼此都进行快速筛选。

间接搭讪也叫自然搭讪。间接搭讪就是从一个自然的话题开始交谈,通常适用于Party、夜店、书店、展会、旅途、婚礼等场合。因为,当你与他人必须共处一个空间的时候,直接搭讪一旦不成功就会让双方都陷入尴尬的境地,而间接搭讪失败,大家可以马上离开,只是一面之缘,日后再次相逢依然是陌路。

在一些常见场合,我们搭讪的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

1. 商场

在这种场合,你要选择人流少、相对开阔的地方,直接跑过去对人说,“你好,我想认识你。”行不行都没有太大关系。

2. 街头

在这种场合,你千万不要在四下无人的地方开始搭讪,特别是晚上,尽量找有路灯的地方再开口,以免让人觉得你心存歹意。还是直接搭讪为妙,“你好,我想认识你”,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3. 食堂、自习室、咖啡厅、快餐厅

这些场合,你就直接过去,先坐下,然后对人说:“你好,我其实很想认识你的,我能坐在这里吗?”行就继续,不行就走人。

4. 公交车、地铁、飞机上

在这些场合,最好用间接搭讪,比如,“你的杂志能借我看一下吗?”“你的手机真漂亮。”而直接搭讪的麻烦就在于,被人拒绝时不能立刻回避,你和对方都将不好受。所以,假若实在找不到话题,可你又非常想认识对方,那就跟其一起下车(下飞机),然后在路上直接搭讪。

5. 校园

在校园里,直接、间接搭讪都是可以的。比如,你看见一个背着画板的女生过来了,间接搭讪可能就会先从美术聊起,而直接搭讪则还是先表明来意,确定对方态度友好之后,再聊美术方面的话题。

6. 旅途中

人在旅途中,时间上一般比较充裕,可以把一步分作两步走,以创造最佳时机。比如在火车上,吃饭和去厕所都是与人搭讪的好机会,通道里谦让一些,排队时微笑一下,过会儿再见到,自然就可以聊天了。我的原则是,有条件的话,尽量避免尴尬,实在做不到,那也就不客气了。

7. 书店

书店是一个安静的场所,与人搭讪的时候你要先小声问一句:“这本书好看吗?”一般会有如下三种反应:对方态度积极,继续聊下去就行了;对方露出迟疑迷惑但也并不拒绝的神态,那么你马上继续进行直接搭讪:“其实,我就是来想认识你的”;如果对方回答冷淡、不愿搭理,你直接走人就是了。

8. 婚礼或其他社交场合

在婚礼上,你一定不要直接与人搭讪,因为这样不仅会让搭讪对象尴尬,更重要的还会给活动发起人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稳妥的搭讪方式是从自我介绍开始,比如:“我是新郎的中学同学,你呢?”

在社交场合,想要与人搭讪,要说好第一句话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客套但要避免庸俗,要以消除陌生感为主。一般比较合理的开场白方式有三种:一是攀亲式——初次见面,说一些“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了”、“能认识您真的很荣幸”之类的短句,这样就缩短了你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用心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二是仰慕式——如果你对人尊重、尊敬就会引起对方的好感。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你必须要注意: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千万不要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仰慕的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恰到好处,让听者感到舒服。三是问候式——“您好”是问候对方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会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辈,应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重。逢年过节要说“新年好”、“过节好”,给人以庆贺节日之感。

搭讪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盲目地搭讪则会给人一种轻佻的感觉,学会了搭讪就可以为结识他人开一个好头。好的印象以及进一步交往的意向正是通过一个好的搭讪取得的。第二节 微笑,让搭讪零距离

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

搭讪是结识陌生人一种简便的方式,而微笑则是让搭讪变得更自然的必备途径。我们在搭讪时学会微笑,就能迅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通过下面的这个事例,我们就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某电视台曾做过一期关于对陌生人微笑的节目。主持人对来来往往的每一个路人始终面带微笑,并观察陌生人对她的微笑的不同反应。每一个路人都能感受到她那份发自内心的微笑,是那样迷人、那样美、那样让人心动,没有什么理由不向她回以微笑。向陌生人投去发自内心的一笑,陌生人开始也许没有什么反应,当她向第五位大妈微笑时,大妈回了她一个微笑,大妈的微笑也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又走来一位优雅的女士,也向主持人报以一个甜美的微笑。当主持人面对农民朋友微笑时也及时得到了微笑的回报。

每个人的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微笑连接起了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桥梁,因而它最能打动人心。

微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感染力。当你向某人微笑时,因为你是发自内心的,对方都会自然地回馈给你一个甜美的微笑。

正如卡耐基所说:“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温暖。”

面对陌生人时,我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前去搭讪,如何拉近彼此的距离。其实,也许我们只要对着他(她)微笑,就能瞬间缩短你和他(她)之间的距离。微笑是有自信的表现,是对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持有的正面积极的态度。微笑可以带来温馨、亲切,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如果你都能够用微笑去接纳对方,就能反映出你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

发自内心的微笑,能自动调动人的五官:眼睛略眯起、有神,眉毛上扬并稍弯,鼻翼张开,脸肌收拢,嘴角上翘,唇不露齿。只有做到眼到、眉到、鼻到、肌到、嘴到,才会亲切可人,才能打动人心。在经济学家眼里,微笑是一笔巨额财富;在心理学家眼里,微笑是最具说服力的武器;在服务行业,微笑最能招揽回头客……

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故事:

原一平是日本保险推销业的“全国之冠”。他25岁当实习推销员时,身高仅1. 45米,又小又瘦,横看竖看都没有一丁点儿魅力可言,可以说是严重的先天不足。但他苦练笑容,并终获成功,被日本人誉为“值百万美金的笑”。

原一平为什么要练习笑容呢?因为他总结出笑容在推销活动中有如下九大作用:笑是给对方传达爱意的捷径;笑具有传染性,你的笑容可以引起对方的愉快感;笑容可以轻易消除两人之间严重的隔阂,使对方心扉大开;笑是建立信赖关系的第一步,它会创造出心灵之友;笑可以激发工作的热情,创造工作成绩;笑可以消除自卑,弥补不足;如能将各种笑据为己有,你就能洞察对方的心灵;笑能增进健康,增强活动能力。原一平说,婴儿般天真无邪的笑最有魅力。于是,他就花了很长时间练习笑,直到他在镜中出现与婴儿的笑容相差不多时才停止练习。他是这样练习的:检查自己的笑容有多少种(原一平认为自己有39种含义不同的笑),列出各种笑所表达的情绪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镜中出现所需要的笑容为止。

要与人进行成功搭讪,然后推销自己,一定得有一两招过人之处。如果太普通,注定不能打动别人。比如,从事销售行业的人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为外表的先天缺陷而自卑,关键是找出自己认为最有希望的“突破口”,进而尽情地表现自己个性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有意识的训练去改变自己:

1. 面部肌肉放松法。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略呈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尤其是不露出牙龈的前提下,轻轻一笑。

2. 冥想法。闭上眼睛,调动内心感情,并发挥想象力,或回忆美好的过去或展望美好的未来,使微笑源自内心,有感而发。

3. 对镜练习法。使眉、眼、面部肌肉、口形在笑时达至和谐统一。

4. 当众练习法。按照要求,当众练习,使微笑规范、自然、大方,练习时一定要克服羞涩和胆怯的心理。

微笑是一种力量,可以传递一种感情,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当对方感受到美好,看到了诚意时,自然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愿意进一步交往。学会微笑,才能让搭讪变得更有效。第三节 察言观色,准备好再搭讪

懂得对方的心理,我们就能走进对方的心中。

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对我们认识陌生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与陌生人搭讪之前我们要察言观色,只有了解了对方的心理,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了解别人心理的能力并不是某些人的天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掌握。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征伐莒国的事情,奇怪的是,计划尚未公布,国人就知道了这个消息。齐桓公问管仲:“这是怎么回事?”管仲说:“国内一定有圣人。”齐桓公若有所思地说:“白天工作的役夫中,其中有一位拿着木杵向上看的。你说的可能就是此人吧。”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工作,而且不能找人顶替。

不久,那个役夫被带到了齐桓公面前。齐桓公暗暗吃惊,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役夫回答:“草民听说君王有三种面色:悠然自得的时候,是享受音乐的面色;忧愁清静的时候,是有丧事的面色;精力充沛的时候,是将要发兵打仗的面色。前些日子臣下见君王站在台上,精力充沛,这就是将要用兵的面色。君王感叹之下,唏嘘不已,所说的都与莒国有关,君王所指的也是莒国的方位。因此草民就猜测,尚未归顺的小诸侯唯有莒国,所以我说出了将要讨伐莒国的话。”

齐桓公听了这个役夫的分析,十分佩服他的察言观色之术。

通过谈话,齐桓公知道这个役夫叫东郭垂,于是把他召到身边,委以重任。而东郭垂也不负齐桓公所望,为齐国的称霸大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东郭垂的确不简单,仅仅通过齐桓公的脸色就能够判断出他要做什么事情。其实,他只是了解了齐桓公的心理,所以才能猜测出齐桓公要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察言观色的能力我们也有。具体来说,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1. 通过语言洞察人心

一个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她)心里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不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也就无法读懂对方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其实他内心的心理密码已经泄露了他的真实动机。(1)有的人在讲话之前先清嗓子,多半是由于紧张或不安。说话时也不断清嗓子、改变声调,这表明他可能还有某种程度的焦虑。还有一种情况是清嗓子表示他对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犹豫不决,需要继续思考。这种行为按比例来说,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2)如果有人说话时故意清嗓子,那是对一些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再不听我说话,我就对你不客气了。(3)心虚的人,说话往往支支吾吾。(4)内心卑鄙、脾气古怪的人,往往心怀鬼胎,声音会阴阳怪气、十分刺耳。(5)有背叛企图的人说话时往往有几分愧色。(6)沉着冷静的人,声音会心平气和。(7)诬蔑他人的人往往闪烁其词,丧失操守的人说话吞吞吐吐,浮躁的人喋喋不休。(8)温和善良的人话语总是很少,内心平和的人,说话就像小桥流水,平柔和缓,极富亲和力。

2. 通过眼神读懂心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眼珠的转动速度和方向、眼睛与头部动作的配合等,都在传递着信息。

通常情况下,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的人比较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地盯着不放。一般来讲,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的人其性格较主动。而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说话的人属于挑战型的人,你应特别小心应付。

通过观察别人的视线方向,你也能透视他的心态。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就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概是由于其对对方有着极强的兴趣。而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就不再看的,是一种“我相信你,但不怕你”的体态语。当看异性时,并不把视线移开,而是闭上眼睛后再睁开眼看一看,如此反复数次,这可能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一般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另外,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所反映的心态也是不相同的。职位高或有强势思想的人,视线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反之,职位低或弱势内向的人,视线往往由下而上,而且显得软弱无力。

3. 行为习惯透露人的内心

一些人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这些习惯性的动作对我们知人识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手插裤兜,时不时地插进插出

这种人的性格一般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缺乏灵活性,常常用笨方法去解决问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逆境中多半是垂头丧气、一蹶不振。(2)自然站立,双手背在后面

这种人往往在感情上比较急躁,但与人交往时,关系处得会比较融洽。其中较大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很少拒绝别人。(3)经常摇头或点头以显示自己对某事肯定或否定

这种人往往在社交场合努力表现自己,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他们通常自我意识过强、工作积极,看准了一件事就努力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4)与别人交谈时吐烟圈

这种人习惯于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支配欲很强,不喜欢受约束,为人比较慷慨,很讲义气,在他们周围总有一群相干或不相干的人。(5)触摸头发

这种人一般个性突出、性格鲜明、爱憎分明尤其疾恶如仇。经常会做一些冒险的事情,喜欢挤眉弄眼,爱拿人当调侃对象。这些人中有的缺乏内心修养,但他们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6)爱抖动腿脚

这种人很能自我欣赏,性格十分保守,很少考虑别人,凡事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尤其对伴侣的占有欲特别强烈,但当朋友有困难时会经常给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议。(7)手摸颈后

当我们遇见有此动作的人,我们一定要小心了。这表明他出现了愤怒、懊恼等负面情绪。

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对方的心理,了解了对方的心理,才能为搭讪做好准备。如果把与人结识、搭讪比作一场战役时,有准备的仗,获胜的概率自然大些。因此,我们在搭讪前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心理。第四节 独到的眼力让搭讪更有效果

细心的观察,准确的判断,让搭讪更易成功。

如果我们想要与陌生人成功地进行搭讪并成为朋友,细心地观察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之所以会碰钉子或无所作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人的观察不够所致。

很多人在认识上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观察别人、体察他人的心理是“琢磨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了解是为了更好地接近。如果我们不懂得观察,我们也就不能读懂对方的心理,也就不能最终赢得对方的好感。当一个人盲目地向他人搭讪时,得到的多半是不屑和不解。

人与人必须是在有过一定了解之后才能成为好朋友,“桃园三结义”里的刘、关、张,即使对彼此了解得不够深,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三人通过观察彼此,了解了对方的脾气秉性,因豪爽、义气走到了一起。

与人搭讪就像是敲门,“咚咚咚”之后,主人自然会问“谁呀”,这时候,直接表明来意是最起码的礼貌,大脑不正常的人才会说“你出来瞧吧”。

而即便是在主人微笑着开门之后,我们也不能就直奔人家卧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