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淘宝村的崛起(第43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1:23:50

点击下载

作者: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案例:淘宝村的崛起(第43辑)

案例:淘宝村的崛起(第43辑)试读:

本辑导语

农村淘宝自2014年10月开出第一个村点以来,目前已经在全国28个省300多个县开出了15000余个村点,并摸索出了一套帮助农村发展的经验。不仅有效带动了青年人返回农村创业,提升了政府对农村电商发展的认知和能力,还通过农产品上行实践了一个又一个的电商扶贫案例,并让经验反哺当地,同时通过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的投入,真正帮助了农村发展。

为什么以农村淘宝为典型的农村电商在中国能获得成功?政府是如何跟农村淘宝合作的?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农村淘宝会否推进乡村城镇化,如何解决农村的医疗和教育问题?

本期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农村淘宝。若农村淘宝能够成功,就意味着将在来孟加拉国、印度、在南美洲等等很多国家都有可能复制这个模式,能够推动全世界更多的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村淘的成功不只是属于阿里巴巴的,也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

以农村淘宝为例,浅谈被互联网冲击的“乡土”

文/狄也傲

很显然,已然置身于互联网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它带来的种种益处,甚至期待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能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惊喜。这种“舒适感”甚至带来某种错觉以至于你会时常忘记,互联网公司们的最终标的是利益而非情怀,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经济会依循自己的逻辑发展。而这种逻辑,正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平衡,甚至改变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当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无知觉”的人类,正面临一场“重塑”。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山地占88.82%,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703座,全县人口仅23.1万。在这个典型山区县,发展出了农村电子商务的遂昌模式,并成了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调研基地。

遂昌农村电子商务包括“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两种形态。“农产品进城”着眼解决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当地的农货“上行”平台——遂网,一端对接的是农产品的供货源——农村合作社,另一端对接当地开网店或做微商的城镇年轻人,将他们发展成为遂网的分销会员,帮助将农产品销售到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年轻人事先都会接受遂昌网店协会的电商培训和销售能力培训。“消费品下乡”着眼解决农村无法进行网络购物的痛点。当地的消费品“下行”平台——赶街网依托每个村的商业小店,在店内划出8~10平方米的一小块地建服务站,为服务站配备电脑设备,培训店主做兼职服务员帮村民在赶街网上进行代购。同时,赶街网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和从县城到农村的二级配送物流。

这一模式被马云大加赞赏,不久之后,淘宝也上线针对农村市场的二级频道“农村淘宝”,不仅提供日常用品,还有农资农具产品。此外,阿里也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农村电商,要解决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卖给谁的问题。”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农产品进城并不容易实现,消费品下乡一定会受欢迎。

1898年,美国邮政部宣布对农民实行免费投递。美国邮政部长沃纳梅克认为,报纸杂志将使得男女青年待在家里感到更为满意,而且会使得他们学习了解更多知识,以便更好地经营农场。“打破农村生活的孤独和寂寞,并制止人口经常而可悲地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去。对于这个伟大国家的农村地区,我们的效劳总是不够的,何况正是农村的人们给世人提供了衣食之源。”

1913年,美国开始农村包裹免费邮递制度,其主要理由是要帮助农民把他们的产品加快运输到城市里来。第一个成果就是给威尔逊总统寄了一袋八磅重的苹果。

但是,从农村到城市餐桌的运动最终没有发展起来,而从城市商店到农村的运动却热火朝天搞起来了。邮购商店把城市风尚和新鲜事物介绍给农民,从而空前繁荣。在实行包裹投递的第一年,大百货公司西尔斯商店的订货是上一年的五倍。

所以,消费下乡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在免费直投制度之前,邮件是投递到地方邮局,收件人要自己去邮局取件。乡村邮政局长通常就是乡间杂货店的店主。直投开始后,几乎所有村社的邮局和商店都消失了,到各自教堂去的人以及参加各自地区农业协会的人也大为减少,甚至最后连村庄都消失了。

遂昌交通不便利,遇到糟糕天气就很难发货,但更大的问题是很难留住人才。在农村电商创业热潮下,有些年轻人往往刚开始满怀激情来这儿做电商,但一般都是没待几个月就走掉了,年轻人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

布尔斯廷在“美国人—农村城市化”中指出:农村生活的好心维护者们,力度通过农村免费投递制度,通过更好的公路,通过增加报纸杂志在农村的发行量,来使得农村生活更加舒适愉快,然而他们的种种做法正为吸引农民离开农村起到最大的作用。这些“好心人”忘了,打破农村的孤独状态,同时也意味着把农民带进城市,孤独的农民也许是不幸的农民,但不孤独的农民常常根本就不再是农民了。

100多年前的铁路和公路就是现在的互联网,邮购目录就是淘宝首页,西尔斯百货就是淘宝天猫聚划算。在农村淘宝启动之后,农村城镇的传统商店将迅速瓦解,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将沿着淘宝物流的反方向进入城市。

2014年底,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超过1800亿元,7700万老百姓在网上购物,增长41%,而城市地区的增幅仅为17%。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可能增长至4600亿元。未来几年内,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将突破万亿规模。

农村电商究竟会否成为农村经济的良药?这还是个未知的命题。文章来源:虎嗅网

电商之风刮到即墨大欧村

文/付晓晓

即墨移风店镇大欧村村民有项世代相传的绝活:制作鸟笼。大欧鸟笼的历史长达500余年,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大欧鸟笼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近几年,电商之风刮到大欧村,50多户村民开起了淘宝店,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高了大欧鸟笼的知名度,大欧村因此两度入选由阿里研究院评定的“中国淘宝村”。触网之后,资源盘活,大欧村提供了电商时代增加“非遗”商业价值的一个样本。

500年老手艺代代传承

位于即墨西北部的移风店镇大欧村,鸟笼元素俯拾即是。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竹子、放着鸟笼,每隔几户就有一个正式挂牌的工作室。吴金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欧村鸟笼”的传承人,他在自家院子里开辟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村口,走进大欧村的人,很难不被他门前的精致鸟笼吸引。

据吴金昌介绍,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大欧鸟笼制作始于明代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养鸟玩笼之风明清最盛,始于京城,大欧村的鸟笼制作工艺正是建村时一位吴姓老手艺人从京城带到村子里的。这门手艺逐渐在村子里流传开来,成为大欧村民的集体技能。“我们村的人一般从十几岁就会做鸟笼,手艺都是从家里老人那里学到的,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吴金昌说,如今大欧村460多户村民中,有320多户从事鸟笼制作。年产鸟笼50万套,价格在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一个鸟笼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100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包含着复杂工艺和精雕细琢。框圈的“加料蒸煮撤浆”是鸟笼制作的核心技艺,蒸煮时间的长短、火候把握及蒸煮的工序都十分考究。“大欧鸟笼大多是竹笼,选料以江西、安徽出产的上好楠竹、慈竹等为主,也有梧桐木、檀木作为辅料。”吴金昌说,早年间,所有工序均为手工完成,现在少数工序初加工阶段可以借助机器,但深加工阶段仍然离不开手工。

经过几百年传承,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越发精湛,“量鸟定做”的制作理念催生了鸟笼的多样形态。“北方鸟笼一般为圆形,南方鸟笼一般为方形。画眉鸟体型小,所以画眉鸟笼整体也小,一般是方形。百灵鸟是地栖鸟,笼子里不用装栖木,要用较高的底圈,防止百灵鸟把铺在鸟笼底部的沙子弄出去。相思鸟好动,笼子里一般有三根栖木,方便它跳来跳去。”按照形状划分,大欧鸟笼有圆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40多种,而按照规格划分,高至1米、低至0.2米,大、中、小型号应有尽有。

几经变迁已远销海外

“从南京到北京,大欧的笼子进京城。”这是大欧村民人尽皆知的一句民谚。早在清乾隆年间,大欧鸟笼就进入了京城市场,深得王孙贵族喜爱,一度作为贡品入宫。在交通落后的年代,村民用扁担挑着鸟笼徒步进京。起早贪黑地走,最快也要七天才能到京城。

挑着扁担去卖笼的传统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交通方式的改进,远途可以借助车辆,挑担卖笼的范围缩小到了即墨周边。吴金昌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能独立制作多种鸟笼,并跟着村里老辈儿人挑到青岛市区售卖。对于世代大欧村民来说,做、卖鸟笼是他们种田之外的主要收入。从旧时的家庭小作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副业,再到改革开放后回归家庭小作坊,鸟笼制作始终根植于大欧村民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之中。

如今,大欧村民已经不需要外出卖鸟笼了。最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近几年,大欧鸟笼的生意越做越大,销往全国各地,以及美、法、新加坡等海外地区,每年能为大欧村带来2000多万的营业额。普通的鸟笼一天可以做十几个,价格几十元,而精致的鸟笼可能耗费数天,价格通常上百、上千。吴金昌做过的最贵的一个鸟笼价值上万,选材考究,工艺精细,上面还雕刻着八仙过海的图案。制作这个笼子,他前前后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周日过了农忙时节,村民家门前晒着收获的玉米,也晒着用来做笼的竹子,二者构成大欧村的独特景观。66岁的吴洪寿坐在自家门前,戴着老花镜,正在加工鸟笼的底圈,他眼前的底圈摆成一堆,和旁边的玉米一起晒着太阳。吴洪寿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做鸟笼,现在年纪大了,不如以前做得快,像这样的底圈,他一天可以做100多个。如果做一个完整的鸟笼,差不多要花费半天时间。因为不高产,吴洪寿不接大订单。“晒着苞米做着笼,钱赚得不多,但也不错了。”正如吴洪寿所说,种田、做笼两不误,是大欧村多数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家庭经济形态。

试水电商订单越来越多

虽然大欧村的鸟笼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但大欧鸟笼真正作为商业品牌而名声大噪,却是近几年的事。2009年,大欧鸟笼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全方位渗透,大欧鸟笼也自然而然地开始触网。“有些买家看到我在微信群、朋友圈、QQ群或者论坛上发的图片,就会联系我,想从我这里购买鸟笼,还有国外客户在网上看到信息,用翻译软件和我联系。”吴金昌说,他的网络订单量越来越大,以至于他都不敢轻易再在网上发图片,怕订单太多做不过来。现在,想批量购买吴金昌的鸟笼,至少要提前两三个月。

客户从大欧村订走的鸟笼,除了进入实体店经营,还有一部分流入了电商平台,尤其是淘宝店。“这些淘宝店分布在全国各地,可能很多货都是从大欧村拿的。”吴金昌说,大欧的鸟笼制作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人专门负责征集村民的需求到外地采购竹子;有人负责鸟笼雕花或制作笼子挂钩;还有人负责去外地批量采购鸟笼配件;最后对外批发。

很多村民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实体店,类似于“前店后厂”模式,自产自营。2012年前后,这种模式延伸到电商平台,一些淘宝店在村里相继诞生,店主大多是年轻人。其实,制作鸟笼的手艺在大欧村的年轻一代当中已经不像老一辈那么普及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专心做鸟笼的不多,但是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大欧鸟笼的传承。

吴夏琼是大欧村试水电商的领路人之一。2012年,还在上大学的她看到同学开淘宝店卖零食,生意还不错,受到了启发。“我们村里生产鸟笼,这么大的生产基地,为什么不能拿到淘宝上去卖呢?”

据吴夏琼介绍,目前大欧村里开淘宝店的已经有50多户。在淘宝首页搜索关于鸟笼的店铺,第一页上显示的店铺大多都是大欧村的,“大欧鸟笼”已经成为淘宝平台上的一个著名品牌。因此,大欧村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淘宝村”。吴夏琼说,做鸟笼的手艺人和卖鸟笼的淘宝店主互为补充,联手打通了大欧村的电商之路。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