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6:01:19

点击下载

作者:郭学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

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试读:

前言

从《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出版到《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完稿,经历了漫长的7年。《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2009年刚出版时,我准备一气写完《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旅途上的建筑——漫步亚洲、非洲、大洋洲》。可从2009年开始,我忙于把日本装配式建筑技术引入中国,去了十几次日本,去美洲少了;再是到南美洲签证比较麻烦,3年前才得以成行。《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已经第11次印刷了,《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才写完。

美洲建筑非常丰富,由建筑所记载和表达的历史、宗教、文化、文明更加丰富,要写的内容很多。我写了60章,还有很多地方没写到。最初选了600张照片,编辑说照片太多书太厚了,只能放300张。我删了200张再不舍得删了,编辑只好同意:那就400张吧。

美洲有自成脉络的文化和文明;有爱斯基摩和印第安采集狩猎者定居点和农耕部落建筑遗址;有被建筑遗址所记载的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安第斯山文明、印加文明;有与长城和罗马斗兽场齐名的世界新七大奇迹琴伊察金字塔和马丘比丘建筑群。美洲殖民地时期的建筑也非常丰富,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新哥特主义和折中主义风格。美洲现代建筑更有震撼力,有著名的20世纪世界四大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赖特和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有沙利文、阿尔托、路易斯·康、约翰逊、尼迈耶、小沙里宁、山崎实、贝聿铭、盖里、迈耶和扎哈等现代和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的作品……

我的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哥哥经常与建筑师打交道,他认为建筑师远比艺术家伟大。梵高画向日葵,尽管笔触与别人不一样,但总有向日葵这个实物可以参照。而一个富有创意的建筑师,在受到使用功能和技术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却能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非凡的艺术作品。

我先后去了几十次美洲,十几个国家,还独自一人去了治安很不好的洪都拉斯搜集资料。

我希望我的文字,我所拍摄和搜集的建筑图片,能够向读者呈现出建筑师的伟大,呈现出伟大的美洲文明。这本书是按照国家、城市排序写的,附录2按时间顺序给出了文化、文明和各种建筑风格的索引。

我写《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时,全家是3口人,妻子罗晶波和女儿田甜全力支持我创作。写《旅途上的建筑——漫步美洲》时,又多了两口人,我的外孙悠友和女婿高森。最近几年考察美洲都是全家人一起去,他们安排日程、当司机、做总务。外孙悠友更给了我极大的快乐和创作动力。他从三岁起就拿着相机跟我一起拍摄建筑,本书第47章图47-5是他四岁多拍摄的。我非常希望外孙长大后看我的书时,依然觉着新鲜。什么都会变旧,唯知识、艺术和智慧永远新鲜。郭学明2016年8月于北京

01 美洲的历史从这里开始

人类是为了追猎猛犸象和其他动物而踏上美洲大陆的。

猛犸象比亚洲象和非洲象高出1米多,高4.5米,相当于1层半楼高。体重比亚洲象和非洲象重1倍多,达到10t。如此庞然大物,而且是群居,却是几万年前仅仅会使用石器、骨器和木矛的人类的猎物。有学者认为,猛犸象之所以灭绝,是被人类吃光了(图1-1)。

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捕猎巨大的猛犸象的。很显然,猛犸象狩猎者组成了一定规模的紧密型社会。

猛犸象浑身是宝。一头猛犸象可以为十几个人提供一个冬天的食物,猛犸象的脂肪可以生火取暖,皮毛可以制作衣服或搭建帐篷,骨头可以做房子骨架。猛犸象皮和骨头是远古狩猎者的建筑材料。

猛犸象生活在寒冷地带。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和美洲北部都发现了猛犸象遗骨,其中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最多。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为了追猎猛犸象和其他动物而踏上美洲大陆的。那是一[1]万二千年前到4万年前之间,上一个冰川期末期。那时海平面比现在低一百多米,白令海峡是一片陆地,或者称之为陆桥。西伯利亚的楚科奇半岛与北美的阿拉斯加之间没有通行障碍。当猛犸象和其他动物从西伯利亚向阿拉斯加迁徙时,人类跟踪而至,由此,踏上了美洲大陆。

大约一万二千年前冰河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形成了白令海峡,把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隔开了。从那以后,先期踏上美洲大陆的猛犸象追逐者及其后代,与欧亚大陆断绝了联系,直到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一万二千年前进入美洲的狩猎者有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现称为因纽特人)和阿留申人,他们都是蒙古人种。有人类学家说爱斯基摩人与阿留申人也属于印第安人的分支。至今阿拉斯加还有这三个民族的后代,大约4万人,占阿拉斯加总人口的4%。

美洲的历史是从阿拉斯加开始的。前哥伦布时期,遍布整个美洲的几千万“土著”人,都是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的狩猎者的后代。我们漫步美洲就从阿拉斯加开始吧!

猛犸象灭绝后,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还保持着捕猎大型动物的传统,他们从陆地转向海洋,驾独木舟或皮划艇捕猎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捕鲸是一项集体作业,捕鲸队长作用最大,除了与大家分享鲸肉外,捕鲸队长获得的额外回报是鲸骨。

鲸骨有什么用呢?爱斯基摩人用鲸骨制作工具、武器和艺术品,还将其用于房屋建造中。阿留申人和南美洲秘鲁海边的印第安人也用鲸骨做房屋骨架。在阿拉斯加安格雷奇原住民民俗博物馆,院子里矗立着两根长长的鲸牙(图1-2),犹如门柱。它可能含有宗教意义,也可能是在张扬捕鲸者的骄傲。

建筑的艺术性和象征性或许源于人类“炫耀”的本性,或许源于对超验的存在——神灵——的敬畏。早在洞穴时代,人类就在洞壁上作画,如欧洲的克鲁马努人。人类学会建造房子后,但凡有条件,就要借助于建筑表达炫耀和敬畏,给建筑赋予象征意义。建筑是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人类创造物,也是最直接的表达媒介。捕鲸队长家门口矗立一排长长的鲸牙,该是怎样的荣耀呀!图1-1 人类围猎猛犸象图1-2 矗立的鲸牙犹如“大门”

欧洲人在哥伦布到达美洲149年后才光顾阿拉斯加。1741年,为俄罗斯海军服役多年的60岁的丹麦船长维他斯·白令率领两艘俄罗斯海军舰船来到阿拉斯加。那时,阿拉斯加原住民——印第安库钦人、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还是食物搜寻者,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人类是几百万年前站立起来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道扬镳的。在这几百万年漫长的岁月里,99.5%以上的时间,人类是采集-狩猎者,除了会制造工具和利用火,与其他哺乳动物获得食物的方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1万多年前(美洲大约是六千到八千年前),农业革命发生后,人类驯化了一些植物和动物,才改变了生存方式,成为食物生产者。

采集-狩猎者大多是流动的,因为大自然提供的可食用植物不是很多,采集者吃光了一个地方后不得不迁徙到新地方去;许多动物也有迁徙的习惯,狩猎者必须随之迁徙。人类是在农业革命后才普遍定居下来的。当然,一个地方天然食物资源丰富,采集-狩猎者也会定居。

阿拉斯加海边食物资源非常丰富,鱼虾很多,捕捞容易,还可以捕猎海豹、海象和鲸。所以,阿拉斯加沿海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和海岛上的阿留申人是定居的采集-狩猎者。

爱斯基摩人以家庭为单元定居,若干家庭形成村落。在进行大型捕捞作业如捕猎海豹和鲸时,爱斯基摩人会组织起来集体作业。

阿拉斯加到处是原始森林,木材很多,爱斯基摩人的房屋用木材、树皮和茅草建造(图1-3)。爱斯基摩人的房屋会凹入地下几十厘米,从门口到房间有2米多长的通道。长通道可以避免冷空气直接灌进屋内,就像北欧人的长鼻子可以预热冷空气避免寒气灌进肺里一样。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没有窗户,外墙用土掩埋,利于保温,从外面看房子像坟堆。房间内部采光和排烟靠屋顶中央的天洞,天洞下是灶坑。

阿拉斯加男人有时候会到远处狩猎,就用木棍、海豹皮、野牛皮或鹿皮搭建帐篷。动物皮事先被缝制成整块,携带和搭建比较方便。爱斯基摩人冬季外出狩猎时,还会用冰块砌筑屋子,以挡风御寒。他们把冰切成楔形块,砌成拱形屋,用雪塞填冰与冰之间的缝。爱斯基摩人搭建的冰屋合理地运用了拱形结构原理,避免屋顶承受拉力。尽管他们对结构知识不知其所以然,但知其然。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是欧洲学者19世纪才建立的学科,19世纪以前,人类所有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那样的大型建筑,在结构方面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爱斯基摩社会曾经被认为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公有制无等级社会。爱斯基摩人非常慷慨,有分享鲸肉和其他动物肉的习惯,但那不属于公有制,而是因为肉食无法储存,分享作为一种调剂手段。今天你们捕猎到鲸了,我们去分享;过些日子我们捕猎到鲸了,你们来分享。爱斯基摩人的房屋、皮划艇、工具还有鲸骨都是私人所有的。爱斯基摩人的社会也出现了分层,定居村落的村长、捕鲸队的队长还有巫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图1-3 爱斯基摩人住宅入口

阿拉斯加印第安库钦人,也叫亚大巴斯卡人,是不定居的采集狩猎者。一位库钦酋长说:“我们是流动的人,我们总在迁徙,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就会像兔子那样死去。”

库钦人的临时房屋比较简单,一般是圆顶草屋,冬季在屋子外面围上雪。把雪当作保温材料也是创举。

库钦人有一个可怕的习俗,迁徙时,会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不能自理者处死。欧亚大陆狩猎或游牧民族虽然也有对老人不敬甚至遗弃的习俗,但还没有到了主动处死的地步。

库钦人地区食物资源不丰富,必须经常迁徙才能活下去,在没有车马和道路的情况下,人们没有能力带上不能自理者,与其让他饿死冻死或被野兽吃掉,还不如杀死他们,以减少痛苦。库钦社会是血缘社会,那些被处死的老人和不能自理者,或是父母或是长辈或是兄弟姐妹,想到由亲人处死亲人的场景,真是太残酷了!

人性善恶与生存环境大有关系。

白令发现阿拉斯加43年后,1784年,俄罗斯人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定居点,又过了15年,俄国成立了美洲公司,对阿拉斯加实行殖民统治。1867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阿拉斯加面积为170万[2]平方公里,折合4美元每平方公里。按中国亩计算,1美分大约可以买4亩土地。

阿拉斯加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苏厄德,是以买下阿拉斯加的国务卿命名的。苏厄德在安德鲁·约翰逊总统任期内担任国务卿,是购买阿拉斯加的操办者。他被当时的美国舆论痛骂,说他买了一片不毛之地,一个“冰盒子”,称这笔交易为“苏厄德蠢行”。谁也没有想到,30年后,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100年后,又涌出了石油。

沙皇俄国是扩张型帝国,对土地比谁都贪婪,为什么“低价”卖出大面积土地呢?

第一个原因是阿拉斯加陆地与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接壤,俄国在欧洲与英国刚刚打完克里米亚战争。如果英国从加拿大攻占阿拉斯加,俄国根本无法防御,在强大的英国海军面前,俄国连兵都运不到阿拉斯加去。一旦阿拉斯加成为英国领土,西伯利亚就会直接面对英国,很难设防。沙皇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让美国人隔断英国人,以确保俄国远东地区的安全,这是一个战略设防措施。显然,沙皇对美国人放心。第二个原因是当时俄国内政困难,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沙皇需要集中精力和财力维护政局稳定。720万美元在当时是一大笔钱。第三个原因是俄国在阿拉斯加经营亏钱。还有一个重要的补偿性因素。在卖出阿拉斯加之前不到10年间,俄国与大清帝国签署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分文不花从中国攫取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大约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还占领了内外高加索地区,也获得了大片土地。这些掠夺自中国和中亚的土地总面积比阿拉斯加少不了多少,价值却高多了。从总体上讲,沙皇有得有失,得远远大于失。

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宗教类似于萨满教,他们没有宗教建筑。欧洲人把基督教带到了阿拉斯加,建设了教堂。在阿拉斯加可以看到东正教堂(图1-4),基督新教教堂(图1-5)和天主教堂(图1-6)。

东正教堂的“洋葱头”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新教教堂石墙青瓦,没有任何装饰,是非常简朴的自然风格,体现了新教主张节俭反对繁琐仪式与装饰的理念。天主教堂是一座设计精巧的现代建筑,体量不大,却引人注目。1981年,当时的教皇保罗二世访问过这座教堂。

阿拉斯加自然景色非常美丽,许多建筑是木结构的。木材是最具自然性的温情脉脉的建材,在寒冷的北方住在木屋里,更有一种亲切、温暖和惬意的感觉。

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有30万人口。这座城市只有1百多年历史,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建筑大都是现代风格,干净、简洁、清爽。在阿拉斯加,既能看到采集狩猎者的自然风格的建筑,又能看到殖民地时期的古典建筑,还能看到现代和当代建筑。当然,阿拉斯加最迷人的是她的自然风光、野生动物和海洋野生动物,还有透彻的空气与清澈的水。

阿拉斯加是世界最美的地方之一。图1-4 阿拉斯加东正教堂图1-5 阿拉斯加安格雷奇自然风格基督教堂图1-6 安格雷奇现代风格天主教堂[1]人类何时踏上美洲大陆,学术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始于2万年前,有人论证是3万年前,有人说是3.5万年前,还有人认为是4万年前。迁徙过程结束于什么时候的说法也有1.2万年前和1.4万年前等,本书取最大时间跨度。[2]一中国亩约为666.7平方米。

02 采集狩猎者的居所

情人约会的小屋,一般用树枝树叶搭建窝棚。

努特卡人是采集-狩猎者,他们有一个习惯,盖房子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只是,努特卡人的仪式有些残忍,他们要杀掉一个奴隶。[1]努特卡人的奴隶来自战争的俘虏。努特卡人是优秀的猎人,也擅长捕鲸。一般来讲,采集-狩猎者很少有定居的,但努特卡人与爱斯基摩人一样是定居者。

在宗教祭祀仪式上杀人是许多印第安部族的习惯,我们在以后几章中可以看到,美洲许许多多金字塔都是祭祀杀人的场所。但在建房子时杀人,而且每次建房都杀人,是极其罕见的。努特卡人赋予建造过程特别强烈的宗教仪式。

15世纪末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时,许多印第安部族没有进入农业社会,还是采集-狩猎者。北美洲北部、太平洋沿岸、西部高原地[2]区和南美洲南部地区,都是采集-狩猎者的地盘。南美洲巴西塔普亚人、阿根廷的南方狩猎部落、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山区的大查课人、阿根廷、乌拉圭的查鲁亚人、阿根廷潘帕斯人和巴塔哥尼亚人等。

绝大多数采集-狩猎者的社会形态为“游团”——流动的只有三五十人的血缘家族。极少数采集-狩猎者是定居者,如爱斯基摩人和努特卡人,也是以血缘为纽带结合的社会共同体。

流动的采集-狩猎者没有房子,要么寻找洞穴居住,要么搭建棚厦、帐篷、茅草屋。有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山洞不是人类的主要居所,尽管一些文化遗址是在山洞里,如北京猿人、欧洲克鲁马努人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梅多克罗夫特岩窟和俄勒冈州的福特岩洞,都发现了人类的遗留物。但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更倾向认为山洞只是举行宗教仪式或殡葬的地方。地球上没有足够的分布均匀的山洞供流动的采集-狩猎者居住。采集-狩猎者的居所主要是帐篷、棚厦和草屋。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生活在野外,人类为什么必须有居所?主要原因是人类无毛的皮肤对冷、热和环境更为敏感;人类婴儿是所有动物中最娇嫩的,在居所内更为安全。更原始的原因是保留火种不被风吹灭不被雨浇灭。非洲考古发现了大约180万年前简陋茅屋的遗迹。人类开始使用火大约也是那个时期。

美洲采集狩猎者的帐篷一般为圆锥形,用树枝、木棍做结构骨架,用兽皮、树皮、树叶或编织的草席做围护墙(图2-1)。图2-1 北美采集-狩猎者圆锥形兽皮帐篷图2-2 秘鲁捕鱼-狩猎者的圆锥形草屋

茅草屋或圆锥形(图2-2);或A字形(图2-3);或与现在坡屋顶房屋一样,屋顶是坡,墙是竖直的。茅草屋一般用树干树枝做骨架,用兽皮或茅草做围护墙。一些临时茅草屋利用下凹的地形或挖坑,在坑上搭树枝树叶。

许多采集-狩猎者夏季住在帐篷里,冬季住在茅草屋里。由于不同季节食物来源不在同一个地方,采集-狩猎者的住所会随着季节变化。出征战士的临时营地,情人约会的小屋,一般用树枝树叶搭建窝棚。

圆锥形和A字形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结构”,搭建省事,用直木杆就可以,受力清晰合理,但内部有效空间比较小。

为了扩大室内空间,北美乌鸦印第安人把圆锥形帐篷搭得很高,约8米高,接近3层楼高了。他们用20到30根松木杆子做骨架,把14到20张野牛皮缝在一起,再用绳子将整片的野牛皮系在骨架上。这样的帐篷可以住40人。

扩大帐篷的空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弯曲树枝做骨架搭圆弧形帐篷(图2-4)。

定居的采集-狩猎者的住所是正式的房子,可以称之为“建筑”了。或木结构建筑,或“土木”结构建筑——用泥砖与木材建造的房子。努特卡人和爱斯基摩人都住木结构房子。

采集-狩猎者定居的前提条件是定居点附近有丰富的食物资源,不用迁徙就可以吃饱。努特卡人既捕鱼捉虾猎杀鲸鱼,又在陆地打猎和采集,多种食物来源使他们有条件定居,从而可以建造永久性房屋。图2-3 北美采集-狩猎者A字形草棚图2-4 印第安人的圆弧形棚屋

美洲发现最早的采集-狩猎者的定居点是智利的蒙特沃德遗址,距今约12000年。遗址有永久性房子的遗迹。房子是矩形的,宽3~4米,木结构建筑。遗址中主要的工具是石器。蒙特沃德遗址位于森林[3]中,当地可食用的植物较多,还有许多小型动物。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科斯特,有一处公元前6500年前的采集-狩猎者营地遗址,在面积达0.1公顷(1000平方米)的遗址中,有用泥巴和灌木丛建造的永久性房屋。科斯特的采集-狩猎者能够定居,是因为5公里范围内食物资源非常丰富。春、夏、秋季河里有大量的鱼和贝类;秋天山上有大量的可以储存的山胡桃;冬季可以打猎或捕鸟。

流动的采集-狩猎者游团没有社会分层,不存在权力和统治,是平等社会,三五十人的血缘家族,不可能形成统治和压迫。但定居的采集-狩猎者社会不一样了,人口密集了,社会共同体的规模大了,出现了社会分层、权力和统治。如此看来,足够的食物资源使人类定居下来,只要定居的社会共同体规模足够大,社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得复杂,就会出现领袖、权力,还有统治。[1]《初民社会》第211页,(美)罗维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15世纪美洲采集-狩猎者族群包括:从阿拉斯加沿太平洋海岸一直到加利福尼亚的北美西海岸各个民族包括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印第安库钦人、奇努克人、努特卡人、夸扣特尔人、塞拉诺人、波莫人;美国西部大盆地和高原地带的内兹佩尔塞人、扁头人、库特内人、派尤特人、犹他人等;平原和大草原上的苏族人、基奥瓦人、乌鸦人、黑脚人等;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多格里布人、奇佩维安人、克里人、纳斯皮卡人、蒙塔纳人等。[3]《世界史前史》第123页,(美)布莱恩·费根著,世界图书出版社。

03 农耕部落的家园

定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自我囚禁。“阿帕奇”是美国最富进攻性的主战直升机,也是北美最具进攻性和掠夺性的印第安族群的名称。生活在美国南部草原的基奥瓦阿帕奇人以采集-狩猎为生,间或从事农业,间或从事“抢劫业”。凶猛的抢劫使阿帕奇人威名远扬。

采集-狩猎者之间是没有抢劫的,因为没有东西可抢。采集-狩猎者没有财产,也不储备食物。但他们可能会抢人,抢女人做老婆;极个别部族,如第2章提到的努特卡人,会抢人做祭祀品。

农耕社会抢劫和反抢劫是常态。因为农耕者有财产,有粮食,还有土地和劳动力,都值得抢。流血或者说敢于流血所获得的财富远远多于流汗所得。阿帕奇人的邻居大都是农耕部族,所以阿帕奇人经常抢劫。

族群间的抢劫和反抢劫会引发战争。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的战争多了,规模大了,也残酷了。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曼说:“战争的频度、组织以及它屠杀生灵的烈度,大体上是伴随着定居点,而且是[1]伴随着文明增长的。”迈克尔·曼把战争和建筑扯在了一起。

大约6000年前美洲出现农业。农业使人类结束了几百万年的游荡生活定居了下来。虽然采集-狩猎者也有少数部族定居,但不是普遍现象,是极个别的特例。

15世纪末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时,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只有北美北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北美高原地区、南美东部和南部地区,还是采集-狩猎者的地盘。

进入农业的地区中,中部美洲和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进入了文明状态,建立了国家。北美东部、中部和西南部,加勒比海岛屿,南美安第斯山东部和南部地区,还处于文明前的氏族-部落形态。

农业革命使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单位面积收获的食物远多于采集-狩猎,人们有了定居的条件;照看土地和农作物,还有土地继承,也需要人们定居下来。如此,人们的居所从临时棚厦和帐篷变为固定的房屋——用泥砖、木材或石头建造的房屋。

定居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说根本性的变化:(1)定居使人类对居住地的依附性增加。(2)定居使人类对超验力量的敬畏增加,导致宗教的发展和宗教仪式的强化。(3)定居往往伴随着人口密度增加、社会共同体规模扩大和社会结构的改变,非血缘性质的凝聚社会共同体的力量——权力——开始出现。(4)对居住地的依附性,对超验力量的崇拜和对权力的服从,使人类精神的自由浓度被稀释了。(5)政治、宗教、军事和经济地位的世袭导致社会出现分层。

定居给人类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了未曾有过的约束。有得必有失。某种意义上讲,定居是人类的自我囚禁。

人类建筑史是从定居开始的。我们将在第4章讨论建筑与文明的关系。本章讨论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还没有建立国家的美洲农耕氏族-部落的建筑。

农耕部落的家园有三个基本功能,也是人类建筑最基本的功能:居住、仓储和防卫。农耕部落建筑进一步的功能是政治功能和宗教功能,一些部落建有聚会场所和简单的祭祀设施。

北美东北地区印第安农耕部落易洛魁人是母系社会,他们的房屋长25~30米,用榆木和树皮建造。易洛魁长屋可以住20个家庭,多达百人。住在长屋里的家庭都有血缘关系,属于同一个氏族。一个大屋子里住那么多人,虽然是亲戚关系,毕竟是不同家庭,男女老少混杂一起,私密性如何解决?

易洛魁人居住区内还有粮仓,居住区用树木栅栏围起来(图3-1)。

易洛魁人的长屋表明农耕社会共同体比采集-狩猎社会更大更紧密的特点,也表明了社会结构的平等性。大家都住在一个屋檐下,没有社会分层,没有居高临下的权力和说一不二的首领。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详细考察了易洛魁社会,写出了著名的《古代社会》一书。摩尔根笔下的易洛魁社会是一种原始民主社会,氏族领导人酋长和酋帅是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的。

农业社会单位面积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大大增加了,社会共同体有条件扩大。农业生产方式也需要社会共同体扩大。大的社会共同体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比散居的游团可以组织更强大的军事力量,适应日益增多的战争需要;大的社会共同体也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如垦荒、共享农业信息等。宗教的发展也促成社会共同体的扩大。

社会共同体的扩大以怎样的原则聚合?土地等不动产由谁继承?什么人可以在婚后继续留在村子里?什么人要迁出?氏族制度的建立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外婚制的原则下,社会共同体由单方面亲属聚合,只选择父系或母系亲属,是合情合理又合算的选择。农业社会的命根子是土地,而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所以农业社会盛行祖先崇拜。谁是祖先?父系或母系的单一性追溯,使祖先清晰明确。氏族社会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除了易洛魁人外,北美东北部农耕部族休伦人、德拉瓦人和波瓦坦人都是氏族社会,都居住在长屋或大空间房屋里,也都有木栅栏围护着居住区。

生活在南美洲巴西的图皮人和分布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的瓜拉尼人都是农耕部族,他们也居住在长屋里。图皮人生活在热带雨林,他们的茅草屋长达1百米,宽十几米,屋内悬挂着吊床,一个茅草屋能住1百多人。瓜拉尼人的大屋子也能住几十人。普图马约人住在圆形大草棚里(图3-2)。

美国东南部的农耕部族如切洛基人、克里克人、奇克索人和塞米诺尔人不是住在长屋里,而是住在小木屋里。这些部族的特点是半农耕半采集-狩猎,属于向农耕社会过渡中,社会共同体规模比较小。

建筑的类型或形式主要受使用功能和环境的影响,也受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制约,还有居住者的风俗与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图3-1 易洛魁长屋图3-2 南美洲普图马约人的圆形大草棚

美国大草原和平原地区、西南部地区的农耕部族大都住在用泥土建造的房子里,因为那里没有足够的树木。而阿根廷迪亚吉塔人住在山区,他们的房子是石头建造的,因为山里石头多。美国中部草原和平原的希达察人、曼丹人、夏延人、波尼人还有西南部的纳瓦霍人,房子都是木结构圆顶的土房子。那里木头少,石头也少,只好用少量木材和泥建造房子。在山区,农耕部落则用石头建造房子。在水边则用芦苇建造房子。还有用树皮建房子的(图3-3)。

生活在加勒比海岛屿、北美洲南端加勒比海岸的佛罗里达和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地,房子是建在木桩上的,既防潮又可防止毒蛇和鳄鱼。

同样是用泥建造房子,有些部族喜欢建圆形房子(图3-4),有些部族喜欢建长方形的房子。圆形房子是帐篷传统的继续,长方形房子是A字形茅草屋的发展。

阿根廷和智利南部的马普切人喜欢聊天,他们的卧室和灶坑是分隔开的。灶坑间相当于厨房、餐厅和起居室。

农耕社会的家园大都有防护设施。木材丰富的地区用木栅栏将居住区围起来;用石头建房的阿根廷迪亚吉塔人则在山口建造堡垒;美国西南部的祖尼人的防护措施很特别,他们的泥房子没有门,墙上只有很小的窗户。房屋出入口是在房顶留一个洞。祖尼人还不会使用梯子,男女老少都爬木杆上下房顶。祖尼人的房子进出极为不便,但对抢劫者而言困难很大。

人类进入农耕时代,获取食物的能力提高了,人身安全度却降低了。采集-狩猎者的敌人是猛兽,农耕者的敌人是人类。

普韦布洛是美国西南部著名的农业定居部族,是好几个印第安部族的统称,普韦布洛是西班牙语“建筑”的意思,表明这些部族是定居的印第安人。

普韦布洛人在美国西南部有多处遗址,其中科罗拉多州的弗德台地最为著名,是建在悬崖上的村落。这样的村落建造起来很麻烦,但安全性高。

普韦布洛人熟练地用圆形和矩形等几何形状组合他们的建筑,社区不仅有居室,还有举行仪式的公共场所(图3-5)。图3-3 普利茅斯印第安人树皮房图3-4 智利古印第安人圆顶土房[2]

北美有多处农耕定居文化遗址霍霍坎文化——亚利桑那州斯内克墩,有农耕聚落遗址,几百英里的灌溉工程,还有水坝,闸门。

卡霍基亚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1150年,估计有1.5万~3万人,占地约15平方公里。建筑群有100个大型土丘,其中20个巨大土丘。最大的土丘高30多米,用土方量约1500万立方米,是美国最大的土木结构建筑(图3-6、图3-7)。在土丘的顶部,还建有15米高的木结构庙宇。

卡霍基亚建造房子用了50万根树木,木栅栏围墙用了两万根,围墙还布置了几十个瞭望塔。

定居产生了建筑业。采集-狩猎者随便搭个简易棚厦就可以了。定居的人们有愿望也有条件建造舒适耐久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为了与神建立好关系,还要建造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卡霍基亚土丘就是宗教性的建筑表达。在美国中部,有许多地区建有土丘。堆积土丘表达了一种向上的渴望。尽可能接近天穹,接近神,是普遍性的宗教渴望。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万神庙、罗马风时期的教堂塔楼、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拜占庭和文艺复兴建筑的大穹顶,都表达了同样的渴望。

卡霍基亚的建筑表明社会已经出现了分层,统治者住在大房子里,大房子残留的垃圾中的动物骨头都是好部位的骨头。

卡霍基亚的墓葬进一步证明了社会的不平等。酋长的墓极尽奢华,墓葬有许多珠宝和箭镞,还有50个年轻女性殉葬。这些殉葬的女性不是本族人,或许是俘虏,或许是异族的进贡品。卡霍基亚还有普通人的坟墓和被处死者的集体墓葬。图3-5 弗德台地普韦布洛人房屋

动物不埋葬死去的同伴。人类埋葬死者,还有殉葬品。这是相信死亡之后生命还会以某种方式继续。至少是一种愿望吧。图3-6 卡霍基亚最大的土丘图3-7 卡霍基亚复原图

卡霍基亚是个统治中心,统治着方圆几百公里的地区。它也是个贸易中心。卡霍基亚是北美洲距离国家形态最为接近的社会共同体,但它没有发展成为国家或帝国,而是迅速衰败,并被遗弃了。有学者说是由于大兴土木过度砍伐破坏了环境,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资源所致;有学者认为是由于统治者的高压导致社会分崩离析。

卡霍基亚的社会形态属于酋邦,“由祭司和统治者组成的精英集团统治。精英集团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以及社会地位很有可能是继承来的。甚至社会职位等官职也代代相传。酋长们把持着长途贸易,并且[3]扮演着世人与祖先和诸神之间调解人的角色”。

位于北美东南部的纳齐兹印第安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酋长是太阳族,是伟大的太阳,他的亲属是贵族阶层,还有一些其他贵族。平民被称作“臭人”。纳齐兹人把俘虏当作奴隶。纳齐兹酋长和贵族阶层垄断权力,掌握生死大权,部落成员要向他们缴纳贡赋,要伺候他们,酋长死后还有活人殉葬。纳齐兹的部落除了其尚存血缘纽带外,与专制国家没有多少区别。

总体上讲,除了个别酋邦外,印第安人的氏族-部落社会大多数是平等的民主社会,部落首领的权力很小,他们在战争到来时组织军事事务,身先士卒,但决定战争与和平的权力不在酋长手上,而是由部落大会决定。

血缘社会的社会成员有亲属关系,强大的权威包括刑罚制度无从形成或没有必要形成。只有在战争来临和涉及部落生存的大事时,权力才表现出力量。

有的氏族-部落,酋长、巫师、巫医和作战勇敢的人享有特权,就是可以多娶老婆。普通人是一夫一妻制,精英是一夫多妻制。人类的不平等是从性开始的,紧接着是房子。老婆多了,占用的房子面积自然也大了。[1]《社会权力的来源》第61页,(英)迈克尔·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美国文明前文化遗址:[3]《世界史前史》第200页,(美)布莱恩·费根著,世界图书出版社。

04 建筑是文明的支撑

公共建筑的出现意味着文明的开始。

欧洲人来到美洲时,美洲大陆从北极圈到离南极不远的火地岛,都有印第安人社会存在。但当时只有3个可以称之为国家的文明体:阿兹特克帝国、玛雅城邦国家和印加帝国。

阿兹特克帝国位于中部美洲墨西哥中部墨西哥城一带。

玛雅城邦国家也位于中部美洲。玛雅不是统一的国家,而是变化中的具有统一文明特征的城邦国家的统称,在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地。

印加帝国以南美洲秘鲁为中心,包括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智利部分地区。

此外,美洲大陆大多数地区未进入文明社会,包括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加勒比群岛等。美洲印第安文明仅在美洲大陆的一小部分地区闪光。

我前面用了“中部美洲”的说法,“中部美洲”是个特定的概念,也叫“美索美洲”(Mesoamerica),专指包括墨西哥中部、南部、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所在的区域,是有着共同文明特征的区域。而中美洲则是指美国和南美洲之间整个区域。

关于印第安文明,仅仅是指中部美洲文明和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美洲其他地方的印第安人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

文明是指人类的一种创造,它特指人类在农业革命后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所创造的成果。

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进入了文明社会,有一些基本特征,尽管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意见不一,但有几项特征是有共识的,包括:(1)城市或密集居住区。(2)宗教仪式中心。(3)文字。(4)出现了国家与权力。(5)在建筑、艺术或科学领域里的创造。

并不是完全具备了以上所有特征才算作进入了文明。比如,大多数学者认为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状态,但那里一直没有出现文字。

以上5项文明的基本特征中,有3项与建筑直接有关:城市或密集居住区、宗教仪式中心、建筑艺术领域里的创造。有1项间接有关——国家与权力。因为权力总是被王宫、王陵等建筑所体现和证实的。还有1项——文字,对美洲而言也与建筑有关。美洲发现的文字大都是刻在建筑上的,建筑是书写的载体。

文明的出现表明了人类的一种变化,不是基因进化,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一种社会变化,是人类社会组织方式与紧密程度的变化。文明的本质是更有效地组织起来的社会及其能量的释放。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已经有了许多创造,如工具、语言、服饰、艺术、装饰品、崇拜物、习俗等。但这些创造不是文明,而是文化。仰韶出土了很多历史文物,表明了仰韶人的伟大的创造力,但那不算文明,而只能被定义为文化——仰韶文化。欧洲的克鲁马努人也有伟大的创造,克鲁马努人的壁画艺术尤其令人赞叹,但他们的创造也不是文明,而是克鲁马努文化。美洲克洛维斯人在狩猎方面有惊人的成就,其带槽的尖形器锋利而精美,但他们的创造也只能被称作克洛维斯文化。

文明的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社会性方面。城市或人口密集、国家与权力、宗教仪式中心和书写都是人类社会性变化的体现。城市、国家、权力是社会结构的变化,由血缘社会氏族-部落形态变为非血缘社会国家形态;仪式中心是宗教凝聚社会的体现;书写则丰富和加强了社会联系,人们不用面对面就可以联系,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联系。

文明是人类能量不同寻常地聚合和释放的结果,也是人类继续进步的发射架。但是,与文明相伴而来的是“国家”这个“利维坦”(霍布斯所说的巨兽)的降临;是无法躲避的权力对人类的强制。

伴随着文明出现,人类社会出现了分层,长达几百万年的平等社会被不平等社会取代。文明的发生是人类社会的拐点。

全世界有六个地方被认为独立产生了文明,或者说原创了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谷的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还有美索美洲文明和安第斯山文明。

这六大原创文明不是同时发生的,前后相差3千多年。苏美尔文明发生在5500年前;埃及文明在5100年前出现;印度文明开始的时间为4000年前;华夏文明有据可查的始点是3500(也有认为3700)年前;美索美洲文明模糊的始点是3500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大约3000年前出现。

如果说欧亚非大陆比苏美尔文明晚的文明有可能受到苏美尔文明的某种程度的影响,那么美洲大陆的两个文明则没有从外部传播来的可能。在美洲和欧亚大陆因冰河期上升而被白令海隔绝之时,整个世界还没有发生农业革命,更没有进入文明状态。

美洲文明大约始于公元前1500年,比苏美尔文明晚了2000年。尽管有2000年的时间差,美洲文明不可能是传播的产物,除了地理隔绝的原因,还有以下因素可以证明美洲文明的原创性:(1)从欧亚文明到美洲文明之间的必经之路,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北美等地,没有文明体出现。(2)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农业驯化的植物完全不同,没有传播的证据。(3)欧亚大陆的文明是伴随着青铜器出现的,而美洲直到15世纪还是新石器时代,也证明了没有传播。

文明出现于定居之后,普遍的定居是农业革命的产物。美洲农业革命发生在公元4000年前后。中部美洲驯化了玉米,南美洲驯化了土豆。农业革命发生两千多年后,中部美洲文明和安第斯山文明相继出现。玉米和土豆孕育了美洲文明。

中部美洲文明始于公元前1500年,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前古典时期,以奥尔梅克文明为代表;古典时期,以特奥蒂瓦坎文明和古典玛雅文明为代表(图4-1);后古典文明,以阿兹特克文明和后期玛雅文明为代表。图4-1 中部美洲古典时期玛雅文明遗址-蒂卡尔金字塔

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始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查文时期,包括之前的准备阶段,大体上分6个阶段:

以沿海城市卡拉尔出现为代表的准备阶段;以查文文明(查文·德·万塔尔)为代表的形成阶段;以莫希王国(还有纳斯卡大地画)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以蒂亚瓦纳科和瓦里王国为代表的中兴阶段;以西坎和奇穆王国为代表的中晚期阶段和晚期的印加帝国(图4-2)。

中部美洲文明和南美洲文明都是以出现大型公共建筑为标记的。公共建筑的出现意味着文明的开始。建筑是文明的基石。

建筑本来是为居住用的,进入农业时代后,有了存储功能和防卫功能。进一步,随着社会共同体规模扩大并变得复杂,随着取代血缘纽带的政治权力的强化,祭祀性质的公共建筑出现了。

采集-狩猎者虽然对神灵充满敬畏,崇拜形形色色的鬼神,有祭司或巫师,部落领导人的主要职责是主持宗教仪式,但其宗教是原始的,功能性不强,祭司或巫师是兼职的。采集-狩猎者养活不起“脱产”人员,其流浪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建设固定的仪式中心。

农业社会人类对神灵的依赖性大大增加了,宗教的影响和作用变得日益强大。

农业靠天吃饭,农业生产者对天气变化远比采集-狩猎者敏感。采集-狩猎者可吃的东西比较多,而农业人口仅仅依靠农业收成维持生存,一旦遭遇旱涝灾害,就面临生存危险。对于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人们充满恐惧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神的保护,求得风调雨顺丰产丰收。人们也希望神灵帮助自己避免战争或赢得战争。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信奉了新的神灵,如土地女神,丰产女神、河神、太阳神、月亮神等。

农业社会组织变得复杂了,神职人员参与或主导了社会管理工作。例如,在神庙设立粮食仓库,以调剂分配非农业生产人员的粮食,并在灾年进行救济;组织或参与组织水利工程、神庙建设工程和防卫工程等公共工程;部族之间或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纠纷也常常由“神”裁定。神职人员实际上是最早的公务员。

农业可以产生剩余粮食,使得供养“脱产”的神职人员成为可能。那些懂得祭祀程序和方法的祭司,那些能够与神灵沟通的人,得以逐步脱离农业生产,从兼职到专职,从普通社会成员到上层社会成员。

担任祭司所需要的复杂的知识与技能无处可学,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面对面地口口相传;后来即使有了文字,也非常繁杂,所以,神职岗位的世袭变得理所当然。

宗教在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凝聚社会。当社会失去了血缘纽带时,宗教成为替代的结合力量,巩固社会权威和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由此,宗教仪式显得更加重要,在人们定居的地方,作为仪式中心的神庙出现了,其建筑规模和豪华程度远远超过了人的居所。图4-2 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马丘比丘古城遗址

凝聚社会和管理社会的需求放大了宗教的作用,仪式中心成为文明的主要特征。有的宗教中心还兼有再分配功能,与外地的贸易也通过宗教机构组织。

更重要的是,仪式中心是统治的需要,是统治合法性的来源。特别是非民主社会,统治者的合法性需要由神来支撑。统治者是神的代表,是神的意志的实现者,或者就是神。

采集-狩猎社会几乎没有公共工程可言,而农业社会却有许多大型公共工程。

除了宗教仪式中心,在灌溉农业地区需要建设水渠和防洪设施等水利工程;需要建设城墙和堡垒;还需要建设粮食仓库。这些大型工程需要很多劳动力,采集-狩猎者的微型社会共同体无能为力,氏族-部落社会过于松散,组织大型工程也有困难,只有一定规模且组织紧密的社会共同体才能实现。

农业社会有条件组织大型公共工程,除了有剩余粮食外,还得益于其有力的社会组织。农业社会的组织,虽然失去或正在失去血缘的纽带,但是,更强大的结合社会的力量——权力逐渐生成,使社会结合更加紧密,更加有效,人类更依赖于社会,也被社会更紧地嵌固。

文明的出现,国家的出现,意味着权力的强化和自由的减少,意味着强迫性的延时劳动。文明是强制的结果。历史上许多辉煌的建筑是无偿劳动和延时劳动的结果,常常伴随着深重的苦难。

05 奥尔梅克——美索 美洲文明之母

美洲金字塔其实是神庙“高大上”的台基。

在墨西哥城东南方向大约600公里,有一处古老的建筑遗址——圣洛伦索遗址。那里是美索美洲(或者说中部美洲)文明的源头。

圣洛伦索游客很少,墨西哥旅游书籍上也没有介绍,旅行社也没有专线。也是,古老残缺的建筑遗址远不如美丽风景和完好的建筑那样吸引人。

但是,要了解印第安文明和建筑,奥尔梅克是不能绕过去的始点,圣洛伦索则是始点的始点。

美索美洲文明与建筑,无论是气势恢宏的特奥蒂瓦坎,还是精彩神奇的玛雅;无论是粗野粗犷的托尔特克,还是精细精致的米斯特克;都深受奥尔梅克的影响。在奥尔梅克时期,美索美洲文明与建筑的框架已经基本定格。

圣洛伦索是奥尔梅克文明3个主要遗址之一,也是最早的遗址。另外两个遗址是拉文塔和特雷斯萨波特斯。

圣洛伦索遗址大约建于3500年前,是在人工垒砌的土台上建造的建筑群,有金字塔、房屋、广场、球场和巨石雕像。圣洛伦索遗址只残存着建筑基础,被繁茂的草木覆盖着(图5-1)。

圣洛伦索大约可以容纳1千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它不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城镇,只是祭祀中心和行政中心,或者说是统治中心。也可能有商业功能,是集市贸易所在地。遗址房屋是政治精英集团和祭司阶层以及附属人员办公和居住用房。

圣洛伦索金字塔实际上是阶梯状的台基。金字塔顶建有神庙。印第安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神权的突出地位,而且其趋势是越来越强化。

圣洛伦索遗址有球场,比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场早了近1千年。奥尔梅克地区生长橡胶树,“奥尔梅克”这个地名的意思就是“生长橡胶树的地方”。奥尔梅克人用橡胶制作球,玩一种球戏。球戏不是单纯体育意义的锻炼、娱乐和比赛,而是有着宗教色彩并带有赌博性质的博弈,球戏伴随着祭祀仪式,甚至用活人献祭。美索美洲3千年来每个文明中心都有球场。奥尔梅克的橡胶球甚至卖到了2千公里以外,还跨海卖到了加勒比海岛。橡胶球的传播表明了奥尔梅克的影响力和商业网络的覆盖范围。图5-1 圣洛伦索遗址被草木覆盖着图5-2 圣洛伦索巨石头像

奥尔梅克建筑是泥草砖木屋架茅草顶建筑,早已被岁月侵蚀没了。

圣洛伦索遗址的巨石头像非常著名(图5-2),它的体量和传神的形象,表明了3500年前美索美洲人的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工艺实现能力。

圣洛伦索的玄武岩巨石头像重20吨,也有说是30吨,甚至40吨。接近2.5米高。圣洛伦索附近没有玄武岩,巨石是从80公里以外运来的。直到16世纪美洲印第安人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没有炸药,没有铁锤钢钎,没有金属凿子,没有车轮,没有马匹,他们如何开采、雕刻坚硬的玄武岩?如何运输20吨重物?

圣洛伦索人用黑曜石制作石斧开采、切割和雕刻玄武岩。黑曜石是火山岩浆遇水后形成的水晶石,是一种天然玻璃,非常坚硬,敲碎后边缘像贝壳一样,尖锐锋利。黑曜石产地距离圣洛伦索几百公里,这说明当时存在贸易。

开采石料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木楔子打入石缝后灌水,木楔子吸水膨胀,把石头胀裂。

考古学家认为巨石运输采用在圆木上滚的办法,有水路的地方就用船运。

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开采、雕刻巨石头像要耗费很多劳动。这种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东西显然不是艺术表达,尽管它辐射出了强大的能穿透岁月的艺术感染力。考古学家认为巨石头像是城邦领导人的雕像,或许是国王,或许是大祭司。巨石头像是一种政治宣告,是统治合法性的标记。巨石头像对统治而言是有用的。统治需要用各种方式打造权威,特别是基于强迫的统治,偶像崇拜或敬畏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人类社会有了分层,有了权力,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后,建筑常常要承担维护统治的象征功能。

圣洛伦索繁荣了大约6个世纪,到公元前900年时衰落了。圣洛伦索的中心地位被距离它100公里的拉文塔所取代。

拉文塔是音译地名,而不是一座塔。拉文塔离海边不远。从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400年,拉文塔作为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风光了500年。

拉文塔被看作奥尔梅克文明的高潮。拉文塔遗址呈现的依然是金字塔、房屋建筑、球场、浮雕和巨石头像等。拉文塔的规模与圣洛伦索差不多,也是1000人的规模,其功能也是祭祀中心、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图5-3 拉文塔遗址

拉文塔遗址建在用土填起来的土丘上,土丘高达32米,大约用了二十多万立方米土方量。拉文塔的金字塔高达30米(图5-3)。

拉文塔遗址是奥尔梅克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建造它所需要的社会动员规模表明了权力的强大和有效。

奥尔梅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属于富庶地区。文明发源地都在富庶地区。只有富庶地区,才能够提供足够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建造文明“发光体”——令人惊叹的形象工程。

圣洛伦索和拉文塔都是只能居住1千人规模的建筑群,这么小的社会共同体,不可能建造大规模公共建筑。奥尔梅克地区的覆盖范围大约有1.8万平方公里,权力中心周围的村社提供了劳动力和物质资源。从拉文塔巨型石雕席地而坐的人物两侧有凶猛的美洲虎图案看,象征着王权的存在。只有权力的强迫,人类早期才有可能组织起创造文明的力量。大型工程总是意味着强大权力的存在。

奥尔梅克文明从公元前600年开始衰落,到公元前400年就销声匿迹了。但奥尔梅克的政治、宗教、建筑、艺术对美索美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尔梅克以后,所有的美洲文明体,都是神权凸显的社会、等级社会,都有金字塔、球场、广场、雕塑或浮雕。

金字塔,或者说神庙的高大上台基,是美索美洲文明最重要的“标配”。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世界观、社会结构形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力量的展现。

从圣洛伦索开始,拉文塔、特奥蒂瓦坎、古典玛雅、阿尔班山、托尔特克米斯特克、阿兹特克、后古典玛雅,金字塔文明持续了3千年,中美洲地区大大小小建造了10万座金字塔。

这么多金字塔,消耗了多少资源和人力。金字塔是为祭祀用的,印第安人祭祀有杀人献祭的习惯,10万座金字塔,经常举行祭祀活动,杀了多少人啊!

非洲和美洲都建造金字塔。美洲的金字塔与非洲埃及金字塔有什么不同?

从体量看,美洲金字塔比埃及金字塔小很多,最高大的金字塔不到70米高,是埃及最高金字塔的三分之一。

从造型看,埃及金字塔是斜坡到顶的尖顶金字塔。美洲金字塔是台阶状的,顶部是平台,建有神庙。美洲金字塔其实就是神庙高大上的台基。

从构造看,埃及金字塔是用石头砌筑的,内部有空心墓室。美洲金字塔内部用土砖,外层用石头或石板护面。埃及金字塔没有台阶,美洲金字塔有通往塔顶神庙的台阶。有的金字塔四面都有台阶,有的两面有台阶,有的只有一面有台阶。

埃及金字塔是坟墓。美洲金字塔是祭祀场所,有仪式性和表演性。

埃及金字塔有气势。美洲金字塔造型精巧,表达丰富,表面有雕塑和浮雕,还涂上鲜艳的色彩。有的金字塔还在台阶旁的竖板上刻有象形文字。

常常有人说奥尔梅克文明是印第安文明的母亲,或者是美洲文明的母亲,这是不准确的。

奥尔梅克文明只是中部美洲或美索美洲文明的源头。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不是奥尔梅克文明的继承和分支,而是独立创造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阿尔班山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源头。

把中部美洲文明分为三个阶段,奥尔梅克文明属于文明形成时期,或者是前古典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00年。

奥尔梅克文明之后进入古典时期,形成了两个主要分支。向西北,在今天的墨西哥城一带,为特奥蒂瓦坎文明,时间跨度为公元元年到公元900年;向南,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多瓦,形成了古典玛雅文明,时间跨度在公元250年到公元1000年期间。

古典时期之后是后古典时期。阿兹特克继承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辉煌,从公元900年到1521年。尤卡坦半岛的新玛雅文明延续了古典玛雅文明的香火,从公元900年到1540年。

阿兹特克和新玛雅之后,美索美洲进入了殖民地时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