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爱世界就是好好爱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22:23:55

点击下载

作者:静静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好爱世界就是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世界就是好好爱自己试读:

前言

《爱的能力》一书的作者艾伦·弗罗姆说过:“生活给予我最重要的教益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经过一番深思,我深感是‘爱’”。

爱是希望和耐心,爱是幸福之源。爱换来爱,爱让希望添上翅膀,使内心永远充满活力。

爱即仁慈、宽厚;爱即坦率、真诚。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引路人。爱是“照耀在茫茫草原上的一轮红日,是百花丛中的绚丽阳光”。

爱是无价的,不能以物质财富的价值多少来衡量。

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幸福总会伴随着他,因为爱与幸福是不可分割的。有爱,痛苦会化为幸福,伤心的泪水,也会化作甘泉。

一个人,有了爱心,就是迈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第一步。即使能力平平,也能以爱心获得成功;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即使博学多识,生活也不见得幸福快乐。所以,我们要用爱来迎接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一切满怀爱心,这样才能获得快乐。

本书通过大量通俗睿智的思想和富有哲理、启人心智的故事,从生活、职场、处世等方面告诉读者如何获得自信、宽容、成功和快乐的心态,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更完整、更深刻、更现实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学会用爱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用爱更开朗、更明智、更豁达、更和谐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用爱更从容、更潇洒、更自信、更得体地纵横于人生的博弈场;开创更精彩、更丰富、更快乐、更幸福的人生。1爱的力量可以支配一切,改变一切爱与财富、成功和幸福是不可分割的

一个人给予别人的爱越多,他人回报的爱就越多;给人的幸福和快乐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也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中坐着三位有着长白胡须的老人。

她并不认识他们。

于是她说:“我想我并不认识你们,不过你们应该饿了,请进来吃点东西吧。”“家里的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不在,”妇人说,“他出去了。”“那我们不能进去。”老人们回答说。

傍晚,当她的丈夫回家后,妇人告诉了丈夫事情的经过。“去告诉他们我在家里了,邀请他们进来吧!”

妇人走出去邀请三位老人进屋。“我们不可以一起进去。”老人们回答说。“为什么呢?”妇人问。

一位老人解释说:“因为我们各有使命,他的名字叫财富,他的名字叫成功,而我叫爱。”接着这位老人又补充说:“你现在进去跟你丈夫讨论看看,要邀请我们其中的哪一位到你们的家里。”

妇人虽然很奇怪,但没有多问,只进去告诉了她丈夫刚刚与老人们谈话的内容。

她丈夫非常高兴地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让我们邀请财富进来吧!”

妇人说道:“亲爱的,我们何不邀请成功进来呢?”

她丈夫想了想说:“我们还是邀请爱进来吧,没有了爱,成功和财富都没用。”

妇人同意了,到屋外向那三位老者说:“我们想要请爱先进来!”

爱朝屋子走来,另外两个老者也跟着他一起走进屋来。

妇人惊讶地问财富和成功两位老人:“我只邀请了爱,怎么连你们也一道来了呢?”

财富和成功齐声回答:“如果你邀请的是我们俩之中任何一人,那我们三人都不会一齐进来,但你如果邀请爱的话,那么无论爱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他在一起的。因为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

这个寓言小故事很有启发意义。爱是什么?爱对人又有多大益处?人世间正是因为有了爱,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如果缺乏爱或缺少了爱,人与人相处就不会有热情和相互帮助,人与人的沟通也会有许多障碍,甚至友情、亲情都不会产生。被人爱的感觉能提高生命的活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被人爱,你是否会觉得提高了自己生命的活力?

心理学证明,很多人,不论男女,如果感觉自己没有被他人“爱”,便会觉得自己不够受重视,生活中缺少温情,生命的活力也不高。

温暖的爱会给人生带来诸多活力。在爱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得幸福、快乐,又会自然而然地奉献自己的爱给别人;由于这种相互付出的爱,每个人都会觉得世界很美好。

哲学家艾伦·弗罗姆说:“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真正的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也是共同幸福的结合点。”

的确,一个人无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之中而不去发展人与人彼此相互关怀的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真正的快乐。

有些人,不懂得爱,将爱排斥于自身之外;还有些人,不会爱,因心胸狭窄产生某种愤怒或对他人的仇恨;还有些人,遭遇了某些不幸,便不再相信爱,于是认为世界很黑暗。

生活中,由于不公正待遇,或遭受其他迫害等原因,便自暴自弃,也是许多人不懂如何去爱自己的表现之一。还有另外一些人,过分膨胀、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爱。

艾伦·弗罗姆认为:“仅仅接受别人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把接收到的爱释放出去,给予别人爱。只有当这二者平等时,爱才能发挥它最佳的作用。”

所以,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让我们在接受爱、享受爱的同时无私地付出爱,同时,好好爱世界吧,这样才能将爱的种子撒向人间,大家都生活得和谐快乐。努力去发现世间的美好,

用行动去表达爱《圣经》中说:“生活中没有了爱,便失去了意义。”这里的“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

有一个例子。

两个人如果共处一个场合,同被风雪所困,这两人会有什么态度呢?

——一个努力求生,一个等着风雪吞没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如果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就会积极求生,反之,就会消极等着风雪吞没自己。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爱挂在嘴边,但却不是知如何把握好这个“爱”字。

有一次,安东尼·罗宾乘飞机时坐在一个大学生旁边。那个大学生看上去似乎无所不知,可是在和罗宾的交谈中,他每句话都带着个“我”字。

最后,罗宾实在忍不住了。他说:“你知道在这五百英里的空中旅程中,你讲了多少次‘我’吗?为什么不谈谈‘我们’呢?”

和这个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宾在芝加哥机场遇到的另一个人。

当时,大雪漫天,罗宾和很多人被困在那里已有两天了。有的人不停地叫:“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回家!”然而,就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位妇女,她挨个走到带孩子的母亲面前说:“来,把孩子交给我吧!我要搞个幼儿园,给孩子讲些有趣的故事,您可以借这个机会喝口水、上趟厕所或是买些东西吃。”

这位妇女的行动给罗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宾被这位妇女无私的爱感动了。

在美国,父母对孩子爱的教育启蒙很早,“爱”被作为一种神圣精神常在人们口中谈起。有一些小孩子常会问父母:“你们总是讲要为他人做些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父母会笑着说:“为他人做事就是付出自己的爱。”

有一次,一个叫吉尔的男孩子问老师:“我可以为什么人做些什么事吗?”老师把他带到离南加州大学不远的一个疗养院。面对那些躺在床上、两眼直视天花板的病人们,吉尔说:“我对老年医学一无所知,到这里能做些什么?”

老师对他讲:“你看见那边有位老太太吗?走过去对她说‘你好吗’!”

吉尔走到那位老太太处,坐下来和她聊天。吉尔惊讶地发现,老太太的学识是那样渊博,思想是那样高尚。她对生活、对爱、对于痛苦和不幸谈起来滔滔不绝,有那么高深的见解,她甚至还谈到怎样努力以平静的心情去迎接死亡的来临。

从此以后,吉尔常到这家疗养院来,向那位老太太及疗养院的其他人伸出了友爱的手,他们之间不断发生着感人的故事。

有一天,吉尔的老师看见吉尔带着三十多个老人从校园里走过——原来,吉尔带他们走出疗养院,到学校来看足球比赛了。

是的,如果给爱下一个定义的话,唯一能够概括其全部含义的词就是愉快的生活。人们寻找幸福生活本身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走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但如果每一步都付出了爱,这就意味着你过上了有意义的生活。

看看你的周围吧,有什么可做的呢。在你身旁,是否有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得到爱的温暖;是否有个态度不好的女售货员,需要你的引导和鼓励。有些事,不需要做得惊天动地,有些话,不用承诺什么,微笑也是一种爱。

所以,如果你不肯去付出行动表达你的爱心,长此以往,你就会失去爱的能力,你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爱和生活的馈赠。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请加倍珍视爱的权利,用行动去表达我们心中的那份爱吧!要真正地感受和表达感恩之情

懂得感恩是一种爱心的表现。一个人,如果爱自己,就会懂得付出,就会爱这个世界。

感恩有很多种形式;处处可以发现值得感恩的人和事,甚至物。比如,各行各业的人努力工作,我们才有一切衣食器具与避风寒的屋宇,天下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的生存,能提供我们维持生命和享受生命的资源。

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要去感恩。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关怀之恩,感谢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阳光、大地、空气和水,甚至还要感谢所有使我们坚强并取得成就的人,我们还要感谢所有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感谢欺骗过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增加了见识,提高了心智;感谢批评、指导过我们的人,是他们增长了我们的智慧。感恩会让我们心中的太阳越来越明亮,所以,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来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样,我们将活得愈来愈快乐、越来愈自由!

1860年的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埃尔金圣母号轮船和一艘运木头的货船相撞,沉没了。船上的393名乘客掉入了密歇根湖。这些人中,有279人被淹死了。

爱德华·斯宾塞是一名大学生,他一次又一次地跳进水中,营救落水乘客。当他从水中救出第17个人时,精疲力尽地摔倒了,从此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在后半生里,他只能靠轮椅生活了。后来,据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报道,几年后,有人问他对于那个发生了重大灾难的夜晚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他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17个人从来没有向我表示过感谢!”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容易产生感激之情。但是,如果你总不感激他人的帮助,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失去帮助的热情,人与人之间就会越来越冷漠。

当然,感激之情不是自动就会来到,而是需要经过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换言之,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只想自己,不想他人;只希望他人帮助自己,而自己不愿意对他人去付出;在奋斗过程中,不能只顾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在每个月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想想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我们是否具备了真诚的感恩之心。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感恩,获得的爱心就会越来越多。但如果把感恩置之脑后,那自己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封闭。

许多人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他人对自己的感恩或是表露过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以写《达到经济自由的9个步骤》一书而成名并致富的奥曼说:“我买得起劳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饰,开得起豪华跑车,也能够到私人小岛去度假,但我却没有安全感,甚至有好友在旁时,我仍然感到寂寞。”

奥曼说:“我已经比我梦想的还要富裕,可是我还时常感到悲伤、空虚和茫然。钱财居然不等于快乐!我真的不知道能有什么东西给我带来快乐。”后来,奥曼总结道,是缺乏感恩让她变得孤独、寂寞。

像奥曼那样,为钱奋斗了大半辈子才悟出“有钱不一定快乐”的道理的人不在少数。的确,感恩之心是快乐的关键秘诀。

普拉格在《快乐是严肃的题目》一书中曾引述了一个观点,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人本身出了问题,人只要把有问题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据他的说法,不知感恩是造成很多人不快乐的一大原因。特别是在布施礼物的“快乐假期”一节里,他提醒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教导孩子知道感恩与满足。他认为:“如果我们给孩子太多,让他们期望越来越大,就等于把他们快乐的能力给剥夺了。”他还认为,做父母、做长辈的有责任从小要求孩子们学会从心里对人说“谢谢”。

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和知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爱,才能努力去奉献爱,我们的生活也才会真正快乐起来。让生活充满激情、充满爱

西方有句话:“爱的力量可以支配一切,改变一切。”生活也告诉我们,懂得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约翰·肯尼迪竞选参议员时,有一天坐车到波士顿。他看到一位老妇人准备独自过街,就叫司机停车,他亲自下车向她作自我介绍,又亲切地牵着她的手把她送过街。

有人问他说:“你真想囊括全部的选票吗?”

肯尼迪回答说:“选战如此激烈,要是以一票之差落选,然后回想,因懒得下车去帮助某个人,你会觉得是什么滋味?”

肯尼迪帮助这位老妇人固然是出于多拉选票的功利目的,但是,如果他心中没有温暖的爱心,也很难做出如此举动,或许,他最终竞选总统成功正是有赖于他所具有的爱心。

人是渺小的,但爱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巨大到可以支配一切,改变一切。爱能够使苦变甜,使忧变乐,使无为变有为,使弱者敢于藐视强者,使孤独者乐于拥抱世界。

有爱心的人是有福气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是有激情的,他们的心灵是有所寄托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自己愿意的”的,都是发自肺腑的,都是愉快的。

本杰明·J斯泰因有篇文章《就试这么一天》,不仅可供我们借鉴,而且能够让我们懂得让生活充满激情、充满爱有多么重要。

如果你出门去上班,不知这一天怎么过时,先别担忧。下定决心,采用一种全新的心态去待人处事,就试这么一天。积极乐观一点,你也许会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改观。

就试这么一天,对同事尽量友善,把他们当作恩人来看待,好像你能留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全该归功于他们,因此幸亏有他们做同事。

就试这么一天,不再吹毛求疵,挑剔别人。设法找出每一件事物的优点,并且找出每一个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值得称赞的优点。

就试这么一天,如果要纠正别人,就尽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言伤人;要设身处地,就像要被纠正的人是自己。

就试这么一天,不要求自己所做的事都尽善尽美,也不再尝试打破纪录。称职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不强自己所难。

就试这么一天,如果自己对工作胜任有余,那就不再不停地反躬自问:我的表现跟职位和薪酬是否相称?

就试这么一天,要心存感激,庆幸自己活在这个社会和时代,无须在恶劣环境下做劳累讨厌的工作,为能在自由国度里工作而感恩不尽:“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人强迫我工作。”

就试这么一天,为自己有工作做、日子过得很好而满心欣喜,庆幸自己不是在战壕里躲避枪弹,或是在医院里等待手术。

就试这么一天,不去预期别人会如何对待你,不拿自己的薪酬地位跟别人比较——就因为你是你,所以你很高兴。

就试这么一天,不去计较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只想到在每件事情上你能帮得了什么忙。

就试这么一天,下班后不再想今天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反之,盼望傍晚到来,不管完成了什么都感到欣慰。

本杰明·J斯泰因这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建议和想法都不复杂,试着练习,你会发现,它们的好处是可以令你活得更有意义、更快乐。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能使你心态平和,而这正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爱心和激情还不够的话,就按上述建议去实践实践吧!什么样的人才是充满爱心的人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讲:“我心中充满了爱,我对爱笃信不移。”可是,当他们在餐厅就餐吩咐服务生提供服务的时候,态度却是那样地蛮横;他们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也毫不客气,而在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计较来计较去,患得患失。这样的人怎么会让人相信他们的内心“充满爱”呢?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满爱心的人呢?生活中那些让人们感到亲切而温暖的人,他们的人性到底散发着怎样的光辉呢?如果我们也想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应该怎样做呢?

以下是几条可以借鉴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努力去做一做。(1)爱自己。

事实上,如果你不爱自己,那你将永远都不会去爱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

犹太作家爱拉·威索尔这样写道:当我们告别人世去见上帝时,他不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救世主?你怎么没有发现解决某某难题的办法?”反而他可能会问:“你为什么没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没有成为你自己,这个命题太好了。

有这样一个人,他很乐于助人,他认为帮助别人所带来的那种内心的快乐,是任何财富都无法取代的。当然,不是每个被帮助过的人都知道感恩的——有些人总是薄情寡义,还有些人把他的爱心当作理所当然应该的。终于有一次,当他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很多人都找各种借口搪塞他,甚至有些曾经接受了他的帮助的人,不仅不帮他,还指责他做得不好。

那段时间他内心总是想不通,后来,他经历的事情多了,随着视野的扩大,他突然醒悟了——他说:“我完全没有必要为此闷闷不乐,否则自己精神上感到很压抑,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我,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努力去爱这个世界,爱自己就行了!”

看,这话讲得多么深刻!接下去他又说:“如果我拿水果来比喻每个人,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的李子,而别人想要香蕉,虽然我也许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成香蕉的味道,但我永远是个替代品,事实上,我只要努力使自己体现出李子最出色的味道就行了。”

是的,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不友善或不理睬、不帮助就改变自己的初衷,甚至让自己奉献社会和关爱别人的本意有了改变。我们不应期待着别人的感恩,只要我们自己在内心紧紧握住“自我”的手说:“我所做的这一切足以证明自己是个善良的人、优秀的人就可以了。”这样,你将会发现自己的心是快乐的。(2)先施予,后收获。

社会中,那些肯大力布施、慷慨奉献、广结善缘的人,往往会获益无穷、受益匪浅。

约翰先生同时拥有三幢办公大楼。一般的房地产商人都会在圣诞节即将来临时,送一些礼物给他们的房客,通常是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加仑的酒类,表示一点儿意思。但约翰先生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他认为每一位房客都是有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物,这些人租住在他的楼里,他应该与他们成为朋友。于是,他总会不时地送上一些极不寻常的礼物,这些礼物花钱并不多,可是却颇具功效,比如一本邮册,比如一个意义非凡的风筝。

有人为此曾向他请教:“你认为送的礼物客人能满意吗?”约翰先生回答说:“这些房客是我最忠实的房客了。他们一旦租了我的房子,就舍不得退租,我的房子永远也不会有空下来的时候。我的租金要比别人高出一些,然而一直供不应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会根据客人的喜好送一些小礼物。”

可能有人会冷嘲热讽地说:“哦!约翰是一位百万富翁啊!他不在乎这点微不足道的小钱,当然负担得起这种‘慷慨施予’。”可是,约翰先生先生的慷慨,并不是他有了财富以后的结果,而是他所以能获得财富的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回头再来看看。

几个月以前,约翰先生的朋友大卫·史华兹的时间表上排定了他要分别到亚特兰大市与田纳西州的度假地演讲,仅有90分钟之隔,这虽可以让他分身有术,但必须订好分别飞往两地的机票。由于他未能及早发现自己时间上的错误,直到发现后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只得寻找接洽一架包机才能做到此事。史华兹决定去拜访约翰先生,因为约翰与两家包机公司的老板很熟——他们都是约翰先生的房客。

大卫·史华兹开门见山地向约翰先生提出了请一家包机公司帮忙的请求,约翰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我可以试试。”结果是,在约翰先生的帮助下,大卫·史华兹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而且包机公司的老板没有多要史华兹一分钱。

约翰先生一直在做这种无偿助人的好事。他会把非常热门的足球比赛入场券赠给想看球赛的人;他还会从老远的地方搜购别致、特殊的礼品来馈赠朋友。

他这样做是否值得呢?约翰的回答是肯定的。约翰先生在他所从事的行业中赫赫有名,他的企业是全镇上最佳企业之一;而他慷慨助人的做法,正是他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得到一些收获,是人本性的自然现象,而且也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能采取倒向式的做法——“先施予,后收获”的做法,那就更难得可贵了。

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而不是索取。当然,在真心付出之后,有些能得到回报,有些得不到回报,但长此以往,肯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3)把爱献给他人。

奉献爱不是一句空话,西方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假如在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能紧紧握着你的手,这说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人。

爱体现在任何一个小小的行动和生活细节中。把爱奉献给他人,实际上是非常难得的。

去奉献爱心吧——你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去帮助别人吧——金钱上的,行动上的;爱包括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轻轻的微笑,包括一次伸手相助,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可以奉献爱心的,记住永远不要做只知索取的人,要做勇于无私奉献的人。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当下

当你以极大的热情和欣喜来开始一天的时候,这一天对你来说会是快乐而充满希望的。《圣经》的开篇写道:“这是上帝创造的一天,我将怀着欣喜的心情接受它。”很多知名作家也在他们的著作中反复启迪读者,要想体味生命的意义,就要用全身心的爱去迎接每一天——爱自己,爱世界,爱所有生命。

奥格·曼狄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里这样写道: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因为,这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强大的力量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它能使人敞开心扉。在掌握了爱的艺术之前,我只算商场上的无名小卒。接受之后,我要让爱成为我最大的武器,因为没有人能抵挡住它的威力。

我的理论,他们也许反对;我的言谈,他们也许怀疑;我的穿着,他们也许不赞成;我的长相,他们也许不喜欢;甚至我廉价出售的商品,都可能使他们将信将疑。然而,就像太阳的光芒能融化冰冷的冻土一样,我的爱心一定能温暖他们!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做呢?

从今往后,我对一切都要满怀爱心,这样才能获得新生。我爱太阳,它温暖我的身体;我爱雨水,它洗净我的灵魂;我爱光明,它为我指引道路;我也爱黑夜,它让我看到星辰。我迎接快乐,它使我心胸开阔;我忍受悲伤,它升华我的灵魂;我接受报酬,因为我为此付出汗水;我不怕困难,因为它们给我挑战。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说呢?

我赞美敌人,敌人因此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是非,说人长短。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飞鸟、清风、海浪,自然界的万物不都在用美妙动听的歌声赞美造物主吗?我也要用同样的歌声赞美她的儿女。从今以后,我要记住这个秘密,它将改变我的生活。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行动呢?

我要爱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因为人人都有值得钦佩的地方,虽然有时不易察觉;我要用爱摧毁困住人们心灵的高墙——那充满怀疑与仇恨的围墙;我要铺一座通向人们心灵的桥梁。

我爱雄心勃勃的人,他们给我灵感。我爱失败的人,他们给我教训;我爱王侯将相,因为他们也是凡人;我爱谦恭之人,因为他们非凡;我爱富人,因为他们孤独;我爱穷人,因为穷人太多了;我爱少年,因为他们真诚;我爱长者,因为他们有智慧;我爱美丽的人,因为他们眼中流露着温情;我爱丑陋的人,因为他们有颗宁静的心。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回应他人的行为呢?

用爱心。

爱是我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也是我抵挡仇恨之箭与愤怒之矛的盾牌。爱使挫折变得如春雨般温和,它是我商场上的护身符:孤独时,爱给我支持;绝望时,爱使我振作;狂喜时,爱让我平静。爱心会一天天加强,越发具有保护力,直到有一天,我可以自然地面对芸芸众生,处之泰然。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我该怎样面对遇到的每一个人呢?

只有一种办法,我要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这无言的爱会闪现在我的眼神里,流露在我的眉宇间,让我嘴角挂上微笑,在我的声音里响起共鸣。在这无声的爱意里,他的心扉向我敞开了。他不再拒绝我伸出的手。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最主要的,我要爱自己。

只有这样,我才会认真检查进入我的身体里,思想、精神、头脑、灵魂,心怀的一切东西。我绝不放纵肉体的需求,我要用纯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绝不让头脑受到邪恶与绝望的引诱,我要用智慧和知识使之升华。我绝不让灵魂陷入自满的状态,我要用沉思和祈祷来滋润它。我绝不要心怀狭窄,我要与人分享,使心成长,温暖整个世界。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从今往后,我要爱所有的人。

仇恨将从我的血管中流走。我没有时间去恨,只有时间去爱。现在,我迈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第一步。有了爱,我将成为伟大的推销员,即使才疏志短,也能以爱心获得成功;相反地,如果没有爱,即使博学多识,也终将失败。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奥格·曼狄诺在他的书中写得多好啊,他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他最真实的情感,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爱。

是的,如果给爱下一个定义的话,唯一能够概括其全部含义的就是“善”。人一旦失去了爱,也就失去了快乐的生活。所以,请加倍珍惜自己的爱,用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吧!人人都可以奉献爱

无论是谁都可以帮助他人,都可以对他人、对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爱。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每天都为他人、为社会做些好事,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也会更加平等。

2007年岁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慈善周刊》开展了首届“年度慈善人物”评选活动。

帕德是《慈善周刊》的记者,也是评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统计来自电子邮件的选票。那天,他收到的电子邮件还是像往常一样,反复出现这几个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默克多、巴菲特、拉里·埃里,个个都是著名的常常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

帕德一一做着登记。突然,他看到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沃伦·皮尔斯。“沃伦·皮尔斯?他是谁?做什么的?”帕德感到很奇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沃伦·皮尔斯这个人,富豪群里没有,名流圈里也没有。发来邮件的人没有留下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只在邮件里写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也没有对沃伦·皮尔斯进行介绍。帕德按照规定,为沃伦·皮尔斯做了登记。

谁知在第二天,帕德登记时又看到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而且不止一次,有6封邮件都写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发邮件的这6个人都留了地址,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布里维尔镇。

来自职业的敏感性让帕德意识到,这么多人评选沃伦·皮尔斯作为“慈善年度人物”绝不是偶然的。他决定去布里维尔镇探访这个叫沃伦·皮尔斯的人。

布里维尔镇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多数居民为印第安人。帕德联系上了一个叫尤杜里的人,他是其中一个发邮件推选沃伦·皮尔斯的《慈善周刊》的读者,而且他还是布里维尔小镇的镇长。尤杜里很爽快地答应陪帕德一起去见沃伦·皮尔斯。

帕德与尤杜里一路走着,尤杜里向帕德讲述着皮尔斯的故事。原来,皮尔斯是一家鞋厂的退休工人。他和妻子从繁华的洛杉矶搬到布里维尔这个清静的小镇生活。虽然来到小镇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整个小镇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他是个热心的老头。他在家门口摆了个修鞋摊儿,义务为小镇的居民修鞋。居民们到皮尔斯那里修鞋,不仅不花钱,还可以喝上一杯茶,并坐下来和皮尔斯聊天儿。

和皮尔斯聊过天的人都说和他聊天儿是一种享受,他总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很多人,闲着无事,不修鞋也愿意到皮尔斯那里坐坐,和他聊天儿。还有的人无暇分身,不能按时去学校接孩子,只要给皮尔斯打个电话,他会把他们的孩子平安地接回来;如果有居民举家外出旅游,皮尔斯可以帮忙照看家里的宠物,等居民回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家的宠物和皮尔斯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皮尔斯还常常向小镇的居民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被小镇的居民称为“布里维尔镇义工”。

帕德在镇长尤杜里的带领下见到了皮尔斯,一个精神矍铄、面容慈祥的老人。当帕德告诉老人他被布里维尔镇人推选为“年度慈善人物”时,皮尔斯笑着说:“我可不想当什么慈善人物,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老头儿。”

回到报社,帕德连夜将皮尔斯的事迹写了出来。很快,《慈善周刊》的读者在“年度慈善人物”专版看到了对沃伦·皮尔斯的介绍。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头儿和那些大名鼎鼎的慈善家赫然同列,刊物出版后,没有一位读者提出异议,反而有许多读者来信支持沃伦·皮尔斯成为“年度慈善人物”。

比尔·盖茨看到报道后来信说:“我为能同皮尔斯老人站到一起感到荣幸。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言,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到而我却没有做到,而皮尔斯做到了他能做的事。”

慈善家不是那些具有显赫身份地位、拥有巨额财富人士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只要你有一颗慈善的心。这种善良在他人需要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可以了,这就是有爱心的慈善观。

美国的私人公益事业是非常著名的,像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基金会”是其中一种形式。

基金会兴起于20世纪初,目前数目已达几万个,资产总计上万亿,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一大“特产”。基金会是政府财政的补充,是社会的“缓冲剂”,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最佳途径,授受双方都能从中得益。

从20世纪初的卡内基、洛克菲勒到20世纪中的福特、20世纪末的特纳和比尔·盖茨都建立了私人有公益性的基金会,他们遵循“发了财就捐赠”的传统,而且都着眼于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在普通人眼中,“基金会”已进入平民的日常生活,凡有人想要从事科研、教育、文化或社会公益事业,自然就想到向某个基金会报一个“项目”,申请资助。

卡内基曾发表过的《财富的福音》现如今已成为公益事业的经典。在这篇文章中,卡内基表达了一种看法,归纳起来就是:社会的贫富不均是正常现象,人也有优劣之分。那些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是凭他们的才能和努力达到他们的地位的。但是一旦拥有了财富和荣誉,就有责任帮助不幸的“兄弟”,为改善社会而做出贡献。

卡内基还有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因此,他认为捐赠不能等到死后,而且他认为如何“散财”和如何“敛财”同样需要智慧和才能。

老洛克菲勒差不多也有同样的思想。他认为:如果是巨大的财富不在生前做恰当处理,对子孙是祸不是福,甚至对社会还将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要科学地进行慈善捐赠,使花的钱产生最大社会效益,变“零售”为“批发”。这也是他建立基金会之由来。“尽其所能获取,尽其所有给予”是他“敛财”与“散财”的方针。

所以,我们要培养公益意识,尤其注重多对人进行做奉献、付出的意识的培养。比如,父母要教导从幼儿园到高中生的孩子,经常为某项慈善活动、公益事业乃至本人学校和某项设施募捐,还有,有了成绩多与人分享,有了财富多帮助他人等。人若从小就参与慈善活动,一旦成人,他的奉献、付出的意识就不会淡薄。

人要培养自己成为善良有爱心的人,这个过程中,努力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也许你做的有些事情对你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但对于他人就有可能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或价值。2学会控制自我,提高品德修养培育美德,最大限度地热爱生活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

的确是这样,假如我们口口声声说我们热爱生活,但连最起码的人生道德标准都达不到,那又何谈“热爱”?真正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乐趣的人,真正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的人,首先应该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美德,如勤劳、正直、自律、诚实,等等,因为,具备了这些美德的人不仅值得信赖、信任和效仿,而且值得敬重。这个世界因为有美德的人,表现了他们的风范,弘扬了他们的正气,才能融洽了社会氛围,他们的出现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可爱。

天才总是受人崇拜,但高尚的品格更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前者是超群智力的硕果,而后者是高尚灵魂的结晶。灵魂主宰着人的思想。天才人物可能会凭借自己的智力赢得社会地位,但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会靠自己的良知获得声誉。

伟人们往往是一些特殊人物,但他们的伟大也是相比较而言的。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非常狭小,很少有机会出人头地,成为伟人。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正直诚实、光明磊落地生活,最大限度地关爱别人,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财产、没有学问、没有权势,但是,要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精神上的财富——诚实、善良、正直、勇敢……要懂得爱、愿意奉献爱,要在生命的过程中,锻造自己优秀的品格。

品格是道德的核心,也是伦理的核心。而追求修养的品格,其实就是追求全面性的“个人卓越”与“人际卓越”。人要想达到真实、全面、令人深感满意而且可以长久的个人卓越境界,就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品格。

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确立自己的道德标准,作为品德的指南,这样在生命的航船受到诱惑的狂风袭击的时候,就不致偏离航向。有些人生活中没有坚定的道德态度,一遭遇到困难或诱惑,往往很容易被击中。而人如果未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便不可能建立真正成功的人生。人的自我约束力以及坚忍性如果非常弱,就难以平稳地迈向全方位的“个人卓越”境界。反之,如果我们能建立起道德标杆,就将可能扫除众多的障碍,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人要表里如一,既要有诚实内心,又要有助人行为。美德养成首先发于有一颗爱心,所以,有爱心就是有热爱生活的态度,有美德人就会发出崇高、永恒和持久的光芒。做一个正直的人

一个人要过上美好而成功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好的品格大致包括以下的元素:正直、诚实、耐心、勇气、仁慈、宽容、富于责任感等。

以《爱的能力》一书成名的畅销书作者艾伦·弗罗姆非常重视人的品格,尤其强调正直这种品德,他说:“正直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之所以留传至今,正是由于时间的考验证明它确实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缘故。正直与廉洁相通;正直的美名与始终不渝地坚持真理、忠实于信仰是紧密相连的,它也是人建立生活大厦的坚实基础。”

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也不会表里不一,说一套,干一套。由于内心没有矛盾,所以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对待所做之事,所见之人。正直会给人带来诸多好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那么,怎样才算做到正直呢?(1)正直意味着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许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投资中,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趋于破产。后来,他决定用自己之长,用写作赚取每一分钱来还债。

三年后,他仍在为此而不懈地努力。一家报社组织了一次为他募捐的活动,但被他拒绝了。他把报社给他的捐款退还给了捐助人。几个月之后,随着他的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的问世,他偿付了所有的债务。这位作家就是马克·吐温。(2)正直意味着有高度的名誉感。要注意,这里指的不是声誉,而是名誉。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曾经对美国建筑学院的师生们发表过一次讲话,他说:“正直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一块砖头的名誉感,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如果是一块板材的名誉感,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板材;如果是人的名誉感,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弗兰克·劳埃特·赖特自己也是如此,他是一个正直的人。(3)正直意味着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军正设法冲出敌人的包围时,一位陆军上校和他的吉普车司机拐错了弯,迎面遇上了一个德军的武装小分队。两个人跳出车外,隐藏起来。司机躲在路边的灌木丛里,而上校则藏在路下的水沟中,德国人发现了司机并向他的方向开火。上校本来没被发现,然而,他却跳出来还击——用一把手枪对付德军小分队。最终,他被杀害了。司机被捕入狱。

司机出狱后,对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他说这位上校是个正直的人。因为他的正直心强于他对自己安全的关心,尽管没有任何人勉强他。

正直难以做到吗?的确很难。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正直的人是难能的可贵之人,是值得钦佩的人。因为,正直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是值得人们为此而努力的。戒除恶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人要完善修养,趋善抑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美国伟大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曾经编过一本集子,名为《信条和宗教条例》。集子中有这样的话:“帮助我摆脱不诚、不敬吧!“帮助我远离不恭、夸张、拘于礼仪和可憎的虚伪吧!“帮助我恭顺、服从,避免傲慢、不敬、不从。“帮助我对位卑者温和、纾尊降贵、宽容、慈悲为怀,保护无辜者不受痛苦,避开残酷、苛刻和压迫、侮辱、无理的严厉吧!“帮助我抑制非难、进谗和诽谤;让我避开并憎恶欺骗和妒忌、诈骗、谄谀、仇恨、怨忿、撒谎和恩将仇报吧!“帮助我对友情真挚、受人之托时守信、判断时公正,警惕骄傲自大和愤怒吧!“帮助我在为人处事中公正,在享乐时有节制,满怀坦白、真诚、人道和仁慈吧!“帮助我知恩图报,对朋友慷慨,对穷人行善,对受苦者同情吧!“帮助我避开贪婪和野心,嫉妒和放纵,虚伪、奢侈和好色吧!”

……

不难看出,富兰克林集子中的内容几乎都是指向一个目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趋善抑恶。因为他确信,“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挚和廉洁”,而“《圣经》本身对我并没有重要性”。

为了完善自身的品德,富兰克林还提出了下面13种应该遵守的好德行,它们是:

①节制。

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②沉默寡言。

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做无益闲聊。

③生活有秩序。

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④决断。

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⑤俭朴。

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不浪费。

⑥勤劳。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⑦诚恳。

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⑧正直。

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不伤害他人。

⑨中庸。

勿走极端;对于受到的批评,应当加以容忍。

⑩清洁。

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宁静。

勿因琐事或普通之事以及不可避免之事而烦恼。

戒欲。

切戒房事过度,勿做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安宁或名誉之事。

谦虚。

无论对何人都持谦虚态度。

富兰克林是一个非常懂得自律和自省的人,他后来还写过一部《道德的艺术》来作为自己的基本信条。

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写上一种美德的名称。每一页上用红墨水画成7个直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端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再用红线将直行画成13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左首注明代表每一种美德的第一个字母。每天他都检查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过失,然后在那一天该项德行的横格内打上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决定每一个星期对于某一种德行给予特别密切的注意,预防自己有关方面的极其微小的过失。这样,“经过几个循环,在第13个星期的逐日检查后,他愉快地看到了一本干净的小册子”。

富兰克林很满意这种修身养性的办法。他在79岁回忆此事时,在自传中写道:“我的后代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79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们把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的安适和他所获得的财产及一切使他在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的知识,应当归功于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诚恳和正直;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颇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孙中有人会步我的后尘,取得有益的效果。”

很显然,富兰克林很重视道德修养。在他看来,人都应当注意自己的道德品行,因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业成功,诸事顺遂;有德行的人会愉快地去服务于公众,报效国家,保证公众的福祉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还是一位受人尊重敬仰的人,他为自己制定的一个戒除恶习、提升修养的妙方简单、易行。富兰克林这种注重品德修养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保持克制,约束自己

任何人,不管是地位高高的伟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不能为所欲为。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由与克制是两种抽象的事物,后者更具有意义。当然,自由也是很重要的,两者之中,凡可显示高级动物的特性而又能改造低级动物的都有赖于克制。

而自由是相对的,就像太阳也是不自由的,它要服从规律,按时地升或落;就像人体的各部分没有自由,整体却很和谐,反之,如果各部分都有了自由,就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人在实现目标的旅程上,有时干了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放弃了一些自己深深迷恋的事,会深切地体会到自由与克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是“克制”的重要性。很多人试图摆脱一切“克制”,在“自由”中行走。然而,多次碰壁后发现,人应在“克制”的引导下,一步步脚踏实地,稳妥地前进。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制,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轻易被生活击败,这也是一条铁的定律。克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就是要一个人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一个真正具有克制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是能够平静、理智地面对人与事的。

克制表现为一种能控制的情感。当然,自由并非是“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我们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要尊重他人、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人要有战胜自己情感的力量,要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使自己成为了感情的奴隶。一个人,没有比被自己的感情所奴役而更不自由的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来努力做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更有意义的事。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自律、理智的性格,要做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事。戒骄戒躁,保持谦虚的头脑

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头脑,时刻以名言“颗粒饱满的稻穗是低着头的,只有空瘪的稻穗才昂着头”来警醒自己不要狂妄自大,而要把自己的人生之根深深地扎于土壤之中,汲取养分,扎实地生活、学习,打牢人生之基。

奥地利在滑铁卢战役前夕已经看出了法国即将战败的端倪,这是奥地利王朝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此,它暂时没有加入新的反法同盟,而是派出外交大臣进行调解,希望法国与反法同盟握手言和。应当说,这对法国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争取奥地利至少保持中立地位的良机。但拿破仑却被自己以往的胜利蒙蔽了眼睛,他认为只要继续作战自己必胜无疑。因此,他不仅不把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意见放在眼里,反而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他怒火中烧,大骂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啊!梅特涅!你说说,英国给了你多少钱,让你扮演这个角色来反对我?好吧,让战争爆发吧!再见吧,我们在维也纳再见吧!”

拿破仑这种侮辱对欧洲的一个大国来讲是无法忍受的,奥地利很快便投入了同盟国的怀抱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法军的惨败。

可见,傲慢是一把自杀的利剑,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傲慢而一意孤行,最终惨败!人在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应该戒骄戒躁,保持谦虚的头脑,再接再厉,不能被成绩冲昏理智,以致最后一败涂地。

古今中外,具有谦虚谨慎品格的人不会装模作样,摆架子,不会盛气凌人地表现自己,总是一幅低调的态度。

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佛逊曾说:“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杰佛逊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曾经是军中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以外,很少与平民百姓交往,因为他们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佛逊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虚心向群众学习,了解下层人民的情况。他的朋友中不乏社会名流,还有普通园丁、仆人、农民或者是贫穷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种人学习,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有一次,他和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

由于杰佛逊作风扎实,深入实际,后来,他虽高居总统宝座,却很清楚民众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杰佛逊谦虚仁爱的作风也让他得到了更多的民心和群众的热爱,进而成为一位百姓交口称赞的伟人。

谦虚谨慎的品格,还能让一个人在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并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进取。

谦虚谨慎的品格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爱精神。

居里夫人就是以她谦虚谨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称赞,她对荣誉的特殊见解,使很多喜欢居功自傲、浅尝辄止的人汗颜不已。也正因为她的高尚品格,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令人敬仰的两代人三获诺贝尔奖的家庭。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把谦虚谨慎当作人生的第一美德来刻苦培养。这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谦虚谨慎确实是人的立足之本,是促人向上的根基。而我们要懂得自尊自爱,首先从谦虚谨慎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金钱更重要

我们生存在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周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很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学生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学生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非常惊愕,他们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学生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学生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学生,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学生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学生们都回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学生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心灵无任何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用美德去占据它。

没有人生信仰和道德理念的人,即使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也是轻如草芥。而有着正确人生观的人,往往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

帕丽斯·希尔顿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希尔顿酒店集团继承人帕丽斯·希尔顿从小就住在纽约一家豪华饭店的总统套房里,自称“穿过的衣服比吃过的饭还多”。生活的优越,家庭的恩宠,使她在高中毕业后就无心读书,整天沉湎于放荡的生活,最后因违法而入狱。

美国媒体因此惊呼,富家子弟一定要提防“帕丽斯·希尔顿综合征”。其实,具有“帕丽斯·希尔顿综合征”的富家子弟不在少数。

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创始人巴顿·沃尔玛的女儿及外孙女,一个生活不检点,醉酒驾车差点儿丢掉一条腿;另一个则在大学期间花钱雇人帮自己做了3年多作业,最后不得不向母校退回文凭。这样的人,连基本的自爱都做不到,他们又如何立足于世,向社会奉献自己的才干和爱心呢?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经济扩张期,大量工商企业的涌现,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财富浪潮又带来一大批富孩子和新一代忧心忡忡的富裕家长,富家子弟的教育随之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百万富翁的孩子已超过400万。有近40%的百万富翁由于无暇照顾和教育子女,以大量可支配的收入,交与子女来替代他们的关爱。然而,金钱在带给孩子们奢侈生活的同时,也种下了蜕变的“祸根”。由于无须劳动即有收获,富家孩子们常常习惯于花天酒地,坐享其成。在私立学校里,酗酒和吸毒的富家学生比普通人家的学生人数要多得多。这些从小习惯于依靠佣人和家长的富家子弟,很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至于如何在社会上赚钱、理财以及如何与他人共事,分享成果更是全无概念。

为此,一些明智的富豪们开始注重对下一代的美德培养,他们特别注重让孩子从小养成自食其力以及有正确价值观和高尚信仰的观念。他们希望孩子懂得,生活的经验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要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奋斗得来的。家长想留给后代的最重要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做人的正确价值观和正确的生存理念。

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塑造自己的信仰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传播爱心,拥抱生活的每一天爱自己,也爱身边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要爱自己,也要学会爱别人。

一个女孩曾对父亲这样抱怨说:“我不明白,在学校里我为什么不受同学们欢迎呢?”

父亲问她,“你对同学友好吗?”

女孩想了想,她对同学们确实不太友好。

假如你的同伴不喜欢你,那么这是你自己的过错;因为如果你待人友善,他人就会对你友善。倘若别人不喜欢你,肯定你与他人的关系不那么融洽。

这个世界上,不能一味地强调要别人无条件地喜欢你、爱你——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利。而且,一个人的财富、地位、权势、美貌……根本不能为他带来真正的朋友,若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拥有更多的朋友,你的心灵就必须充满爱心、仁慈,必须首先愿意向别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善良。

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爱,那么他绝不会孤芳自赏,而是会爱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爱自己,也爱身边的每个人。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人打交道,这些人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品德学识、生活习惯……一定是形形色色的。每个人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果你冷漠地拒人于千里之外,或总“剥削”他人的情感,那么,就无法了解别人内心的感受,也就看不到他人内心的精彩。

如果你与周围的人关系处得不够好,你应该对这种不良的人际环境负责,虽然你可以随便列举几个理由,说明你是如何清白无辜、责任全在他人,不过,你应该首先想到的是,这种不良的人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造成的。

当你对同事的言谈举止不屑一顾时,你就以所谓的清高与他们拉开了距离,尽管他们可能学识见闻不如你多,但当你夸夸其谈、旁若无人地表现自己时,你的居高临下就可能会招来狂妄的名号,让大家不喜欢你——尽管你确属于才华横溢之辈;

当你态度生硬地待人接物时,你就等于孤立了自己;当你竖起眉毛,瞪圆双眼呵斥他人时,你与他人的友情就已陷入了危机。

所以说,只要有了上述之中一条,不论你本身多么优秀,你都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