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22:31:21

点击下载

作者:杨益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

不可不知的意大利史试读:

前言

意大利的国土,就像欧洲南部的一只靴子。温暖潮湿的气候,三面地中海的包裹,使它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日的意大利,充斥着激情的足球、浪漫的旅游、慵懒的性情、舒适的生活和政治丑闻。而在数千年里,意大利的历史变迁,也是起伏跌宕,令人唏嘘。为什么古罗马时代的意大利人这般牛气冲天,打遍欧洲无敌手,而“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却完全成了笑话?为什么在近代英、法、普、奥、俄等国在欧洲争霸时,却基本看不到意大利人的旗号,只能看到些如萨沃依、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听上去像地区名的国家?为什么两千多年前意大利就是世界大帝国的中心,而近代的意大利统一却到19世纪后期才完成,中间这么多年的时间,意大利人都干什么去了?本书将为您揭开这一幕幕正剧。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罗马人从意大利中部七座小山头上走下来。他们吸收和改进了古希腊文明,经过数百年的奋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征服了一片又一片土地,终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当上了西方的霸主。意大利不仅成为西方世界的心脏,也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掌门人。在那个时代,费边、马略、苏拉、恺撒、安东尼、屋大维等名字,不但是罗马和意大利的骄傲,也是世界史上璀璨的明星。

然而月盈则亏,日中则昃。罗马帝国从巅峰走向衰败,意大利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下滑。最初是日耳曼蛮族一波接一波的入侵、蹂躏,接着是拜占庭帝国和伦巴第人、法兰克人持续数百年的分割拉锯,然后是德意志皇帝持续不断的入侵。依靠海运和工商业,意大利经济依旧发达,文化依旧发达,文化依旧繁荣,然而这繁荣与发达,只能为它招引来更多贪婪的目光。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那不勒斯等城邦国家的兴起,也只是加重了意大利的分裂,让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缺乏凝聚的力量。罗马没有了,意大利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群自以为是、有钱却缺乏壮志的小邦国。

到中世纪晚期,意大利人虽然领导了文艺复兴,带动整个欧洲走向进步,他们自己却落后了。在千余年前,英国的不列颠人、法国的高卢人、德国的日耳曼人等,都是古罗马人眼中的蛮族。而近代,英国、法国、西班牙纷纷开始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强有力的王室政权,德意志尽管一盘散沙,至少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帝国和一个盟主性质的皇帝,有两个颇具实力、而且还在不断强化的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唯有意大利,分裂和内讧削弱了它原本就不强的力量,它渐渐沦为欧陆的二流角色和掠夺目标。这一阶段,意大利依旧有很多名字让人铭记,比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然而这些只是艺术家,也只有在文学艺术殿堂上,才能找到较多意大利名人的宝座。而伴随着国力的进一步下降,连这些光彩也渐渐黯然。

随着“意大利战争”的爆发,意大利半岛正式沦为欧洲列强的砧上鱼肉。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征服和统治意大利,为了意大利反复厮杀。意大利本土成为争霸者们的角斗舞台,意大利人不但把家园让给列强蹂躏,还必须为这些列强提供粮秣和金钱。这段时间,意大利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任人宰割,任人磨牙吮血。原有的几个邦国,也纷纷成为外国君主的直属领土或附庸。

近乎跌落谷底的意大利人,还要再经受一次阵痛。拿破仑向全欧洲的封建君主宣战,夺取并占有了意大利。结果,意大利在饱受掠夺、奴役和勒索的同时,也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在拿破仑帝国崩溃后,重新回到外国统治下的意大利人,不再甘心于这种有家无国的状态,而开始反抗,开始寻求统一。站在旗手位置上的是意大利西部的一个邦国——撒丁王国。一开始,以奥地利为代表的外国势力很强大,但统一与独立已成为民族的呐喊,自有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去为之奋斗。前后历时半个世纪,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意大利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获得了统一。从此,在经历一千多年的分裂后,这块靴子形的国土上,再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的经济仍很落后,军事更加孱弱,国内矛盾重重,对外老打败仗,然而毕竟国家是建立起来了。

在20世纪里,无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的战场表现都相当糟糕。“一战”中是尸堆成山的惨重伤亡,“二战”中则是大批的不战而降,以至于意大利军队彻底沦为战场上的笑柄,也反衬出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的狂妄野心,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与滑稽可笑。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一战”中意大利及时更换阵营,成了战胜国。而“二战”中意大利尽管战败,却也及时推翻了法西斯,最终以“反法西斯盟国”的身份结束战争。当人们嘲笑意大利人在战场上的低劣表现时,却不得不佩服他们选边站队的能力。而在之后,意大利尽管陷入了无休止的党派争斗,陷入了右翼武装、左翼恐怖组织和黑手党的血腥肆虐,但毕竟它现在是欧盟的核心中坚,是最发达的七国之一。除了足球之外,它也有许多值得人们向往的地方。

本书将以轻松的笔调,为读者介绍意大利在这近三千年中的起落兴衰,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对这个欧洲发达国家的历史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本书中的部分地图系作者手绘,目的是较为直观地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大致形势,其对位置描绘并不精准,请读者不要被误导。第一幕 古罗马的辉煌(史前到公元5世纪)

距今近三千年前,一个叫罗马的城市在意大利诞生。从七个山头上走下来的这一小群人,依靠顽强的意志、先进的制度和勇于学习的精神,继承了希腊文明,历时数百年,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成为西方文明的中坚。随后,又在几个世纪的自我陶醉中逐渐腐朽,在蛮族的冲击下崩溃。公元5世纪后期,罗马沦陷。但是,罗马之文明传承至今。第一节 发源!意大利半岛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北部的波河平原紧挨着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则如同一只穿着靴子的脚,一脚飞踹、劈开地中海。靴子尖上还颠着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两个大的岛屿。

早在上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意大利土地上就有原始人类在游荡,比如著名的尼安德特人。进入青铜器时代后,意大利本土居民发展起来,分批次的外来人口也源源不断地登上意大利半岛。他们建立了许多原始的城市和邦国。

等到距今近三千年前,相当于中国的西周时期,意大利半岛上,各族人口混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占据半岛西部、北部和中部的埃特鲁斯人,他们善于做生意,开采矿业和工程的技术也相当发达。有人说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也有人说他们是从北边翻过阿尔卑斯山来的,或者是东边小亚细亚来的。另一个则是占据半岛南部的古希腊移民。这些人代表着当时西方较为发达的文明,在意大利沿海的地区建立了许多个移民城市、邦国。除此外,在半岛的北部、中部还有拉丁人等许多其他部族。

意大利的希腊文明

位于今天意大利土地上的希腊城市,出现了好些名人。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哲学家色诺芬尼和巴门尼德等都曾在意大利居住。恩培多克勒(四元素的提出者)和芝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提出者)等则是在意大利出生的。希腊风格的文学艺术、建筑等在意大利也相当发达。甚至“意大利”这个地名,也是来自希腊语“Fitalia”,意思是“牛的国土”。去掉一个“F”,就是今天意大利的拼写。

各部族、邦国混杂在这片土地上,有的相互学习,相互做生意,也有的互相砍杀,掠夺土地、人口和财富。就在这乱纷纷的时代里,有一个小小的国家诞生了。当时它丝毫不起眼,未来却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霸主,它就是古罗马。两千八百年前的意大利

最早的古罗马人属于拉丁人种。他们结合神话与历史,为自己的民族书写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开端。他们说,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相当于中国的商朝),位于今天土耳其的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灭。特洛伊贵族阿伊尼阿斯逃到意大利半岛,娶了当地国王的女儿,并成为新的国王。之后又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到公元前8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前期),某一代国王被其兄弟篡位,其女儿却与战神阿瑞斯生下一对双胞胎。篡位的王叔把两个婴儿扔到河中,结果大难不死的两兄弟漂流到岸边,被一只母狼所救并哺乳长大。兄弟二人长大后,杀死篡位的王叔,把王位交还给外公,然后带领着一群拉丁人,来到今天的罗马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731年4月21日,双胞胎兄弟之间爆发了冲突。弟弟挑衅哥哥,被哥哥一棍子拍死。之后,哥哥罗穆路建立了一座小城市,城市用他本人的名字命名为“罗马”。母狼哺育了罗马

以上就是“母狼哺育了罗马”的传说,这个传说中有大量的神话成分,到底有几分可信度,没人在乎,反正古罗马人就是这样认可的。

罗马位于台伯河下游,地势低洼,每到汛期,暴涨的河水就把整个地区淹成一片泥沼,只有七座小山丘露出水面。最早的罗马人在其中一座山丘上修了神庙,在另一座山丘上建了城市,并沿着山坡修了城墙。

公元前8世纪的意大利,北有埃特鲁斯人,南有希腊人。相比这两个比较发达的强邻,罗马实在算不得什么。在罗马附近还有不少别的部落,如萨宾等。罗马在其中毫不起眼。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个弹丸小国,在日后的一千年中成为西方文明的巅峰。

在建国之后的约两百年里,罗马实行的是君主制,相传共有七位国王,称为“七王时代”。罗马的政治结构借鉴了古希腊文明,虽然国王手握军政大权,但并非是世袭制,而是由老百姓拥戴上位的,这就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社会的“民主”作风。除了国王之外,另有一个元老院,最初有100人,后来扩展到300人,成天开会讨论、发表观点、给国王提供建议,也可以批评国王。元老最初来自各部落里有钱有势的大佬,元老是世袭的,他们构成了贵族阶层。此外,还有就是普通老百姓组成的“公民大会”,对于国家大事也有表决权,包括选举国王。到七王时代的后期,就连赎身的奴隶也有了公民权,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不过,别以为穷人真能当家作主。罗马的公民大会,最初是像希腊一样一人一票,穷人富人一个样;后来就变了,贫富并不均等,富人权利比穷人大得多,少数有钱人就拥有过半的投票权,但同时,富人承担的义务也更大。罗马军队的来源是罗马公民,参军的人还要自己准备武器、盔甲和干粮。富人更有钱买装备,所以征兵也优先找他们。这帮人平时在国家作威作福,国家有难打仗的时候则流血出钱,倒也相对公平。

七王时代后期的公民大会

古罗马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是“小队”(又称森都利亚或百人队),每个小队60人。公民大会表决的时候,不是按1人1票表决,而是按每个小队1票表决。富人阶层钱多,能够装备更多的小队,他们的投票权也就更大。七王时代后期,罗马国王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几个不同等级,全国的超一流土豪承担18个骑兵小队,一流富人承担80个步兵小队,二、三、四、五流人家分别承担20、20、20、30个小队,穷鬼们承担5个辅助小队,连兵器都不用准备。这样,全国总共193个小队(193票),其中超一流土豪和一流富人就承担了98个小队,超过一半,遇上大事表决时,这帮人只要达成一致,其他人都没必要投票了。

罗马对外表现出很强的包容性。从刚刚建立开始,罗马人就和附近的埃特鲁斯人、萨宾人、拉丁人部落打得不可开交,罗马人个子并不比这些邻居大,武器也并不更锋利,但他们有一样好处,就是国家内部的制度比较先进,老百姓愿意为罗马努力作战,因此经常打赢。每次打赢之后,罗马人不是把战败者全部杀光或者变成奴隶,而是把他们也吸收进自己的国家,让他们也参加公民大会。甚至传说中的七位古罗马国王中,有两位是拉丁人(包括开国君王罗穆路),还有两位萨宾人,三位是埃特鲁斯人。换言之,古罗马建国的第一阶段,就已经让三大民族不分彼此地融为一体了。

这样一来,周围那些部落便觉得罗马这么强大,又肯把他们当自己人,也就欣然加入这个新兴的城邦。罗马不断向外界征讨,也就不断地把越来越多的部族吸收到自己的国家中。靠着这样一种政策,罗马虽然经常打仗,死伤不少,但每一战之后往往反而扩充了人口,新加入的部族凝聚力也很强。这个弹丸小国,就这么逐渐强大起来。

到公元前6世纪时,罗马的七个山丘住满了人口,山丘之间的低洼地带,也用排水工程排干了积水,铺了碎石子,变成一片广场,在上面修筑了宫殿、神庙、祭坛,还开了许多店铺,让老百姓在这里做生意。在各个山丘之间,修筑了道路,挖掘了壕沟,城墙把七个土丘都囊括其中,还占领了外面的大片领土。罗马总人口已经接近10万,常备军步兵6000人,骑兵1080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了。第二节 斗争!离家出走

公元前509年(相当于中国春秋末期),因为罗马第七位国王“傲慢王”的儿子奸污了一名贵族妇女,激起了全民公愤。贵族布鲁塔斯振臂一呼,老百姓群起暴动,把傲慢王一族统统轰出了罗马。之后,老百姓宣布,国王不是好东西,罗马从此不搞君主制了,改成共和制,人民当家作主,取代以前的国王。罗马人选出了“执政官”,每一届2人,共同执掌国家大权,任期只有1年。如果情况紧急,则任命1位“独裁官”,独揽军政大权,但任期只有半年。司法则由1名大法官担任。

不甘失败的傲慢王,借了埃特鲁斯人和萨宾人的军队反攻回来,执政官布鲁塔斯和瓦莱刘斯率军迎战。血战中,布鲁塔斯与敌军主将同归于尽,击退了敌人。瓦莱刘斯则制定了共和国最初的法律,规定国家财政由财务官管理,执政官不得参与;老百姓对于司法判决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由公民大会讨论;他又规定海盐公卖,同时给商人减税,以发展经济;他还采取种种措施,吸引拉丁族其他部落的人口加入罗马。在瓦莱刘斯的努力下,罗马巩固了共和国的基本体制。

问题是,傲慢王是埃特鲁斯人,罗马驱逐傲慢王,就是得罪了埃特鲁斯人。于是埃特鲁斯的一些城邦向罗马大举进攻。罗马迭经血战之后,终究敌不过树大根深的埃特鲁斯,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和约,放弃大片领土,可谓“辛辛苦苦几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可怕的是,赶走了国王后,罗马并没有能解决内部矛盾问题,甚至矛盾还逐渐尖锐起来。以贵族(元老)为代表的权贵阶层和普通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简单说就是贫富差距。

罗马建立之初,大家都是提着脑袋战战兢兢地过日子,随时面临外来入侵,所以内部矛盾还不算激化。而且那时候民选的国王、世袭的元老和公民大会三者相互制约,也算是平衡。可是到了共和国初期,随着社会发展,元老贵族越来越有钱,他们不但在对外战争中占有大片的土地,还拥有大批奴隶。奴隶中既有战争的俘虏,也有借了钱还不起、被迫当奴隶抵债的罗马公民。这些奴隶的劳动使得有钱人可以不从事生产,腾出精力出来专门从事政治活动。有钱人还豢养大批的门客(又称受保护者或克里恩),从而在社会政治活动占据上风,吵架的时候帮腔的多,街头斗殴时助拳的多。广大老百姓则日益贫穷,很多人因为战争而无力耕种土地,迫于生计只好卖掉土地;有的新加入罗马的公民本身就是穷得叮当响,还有人为了生计欠下高利贷,被迫卖身为奴。

罗马的元老院由贵族把持,执政官也从贵族中产生,任期只有1年,这就使得国家权力实际上沦为少数人的游戏。公民大会尽管有选举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整个贵族阶层对平民阶层的欺凌。而且,公民大会按财产分配票权,最有钱的贵族们也能把持相当一部分选票。在司法方面,法律没有明文条款,司法解释权也掌握在贵族手中,平民在打官司的时候只能是听从贵族的意愿。这种情形下,平民看不到希望,他们的不满也就越来越强烈。

公元前494年的一天,火药桶被点燃了。导火索是一位参加过多次保卫罗马战争的平民老军官。因为保卫国家而耽误生产,他破产了,不但家产全部被债主拿走,本人也沦为债务奴隶。这位老人家的哭诉,让全国的老百姓愤怒了,他们毅然采取了抗议措施。全城的老百姓高呼着“我们保卫罗马,谁来保卫我们”的口号,游行集会,并且表示,咱以后都不当兵,谁爱打仗谁打去吧!

正好此时一个拉丁部族又来入侵,这边老百姓都不当兵了,光靠贵族们打不赢啊!元老贵族们急忙商量对策。执政官塞维利乌斯一向比较同情老百姓,他赶紧跑去跟大家说,大家别这样,要相信祖国,相信政府,我回头就颁布法令,以后凡是服役的官兵,不准别人因为债务霸占他们的财产、子女,也不准剥夺其人身自由。老百姓很高兴,于是踊跃参军,把来犯的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结果等敌人打退了,元老贵族们翻脸不认账,还让另一个执政官行使否决权,取消了塞维利乌斯的法令。老百姓对这帮出尔反尔的贵族再也无法忍耐,他们采取了最极端的反抗行动——不是暴动造反,而是离家出走。他们扶老携幼,集体离开罗马,到了安尼奥河对岸的圣山上,表示和罗马一刀两断。

这下子贵族们慌了。一个国家没有老百姓,那还成什么话?他们只得再派遣使者,去和老百姓谈判。经过讨价还价,大家达成协议,建立了一些保护老百姓权益的制度。他们新增了一个职位,叫作保民官。顾名思义,这个官职就是为了保护平民百姓利益的,只有平民才能当选。这样一来,相对于从贵族中选出的执政官,老百姓就有了自己的代表官员,可以在政治上与贵族们对抗了。保民官可以对执政官的一切法案行使否决权,并且他的人身神圣不可侵犯,谁敢伤害保民官,就是与全罗马为敌。

除了设置保民官,国家还把一些欠了债沦为奴隶的人解放了,但是对于这个欠债为奴的法律制度并没有改变。老百姓得到了自己的权利代言人,觉得满意了,也就兴高采烈地下山回罗马了。

公元前5世纪初平民的这一次离家出走,揭开了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序幕。之后的200多年里,平民在保民官等领袖的带领下,多次发动斗争,反对贵族,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全体撤离罗马。就跟两口子吵架闹“离婚”一样,贵族们最怕这个,老百姓一撤离他们就服软。

老百姓还建立了一个平民大会。平民大会和公民大会不同,只有平民才能参加,贵族不得参加,而且受贵族豢养的那部分走狗门客也不能参加。参会的平民投票不是按财产多少,是按人头投票。比起公民大会来说,这个平民大会更能体现老百姓的意志。保民官由平民大会选举出来,确保其真正能代表老百姓的意志。最初平民大会仅仅是选举平民自己的官员,通过的决议只对平民有效。经过多年斗争后,终于使得平民大会的决议对贵族也有约束作用。换言之,平民可以管贵族了。

平民还就司法问题和贵族打架。他们要求贵族把法律一条一条明文写出来,别你说啥是啥,糊弄咱老百姓。公元前450年左右,贵族们“十人团”弄出了一套法律,刻在12个铜柱子上,称为“十二铜表法”。这套法律相当反动,尽是维护贵族权利、欺压平民的内容,但好歹是明文写出来了。平民吃亏吃在明处,之后又有针对性地继续斗争,很快把“十人团”轰下台,又逐渐修改了一些法律条款,比如准许平民和贵族通婚等。后来,平民还争取到把诉讼的程序和法律术语都写成册子公布。这样,贵族再也没法依靠复杂的法律知识来糊弄平民了。

平民继续进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财务官的职务从专属贵族,改为向平民开放;执政官也可以由平民担任;监察官最初只能是由贵族担任的,后来改为两个人中必须有一个平民;高利贷先是被限制,后来被取消了;新占领的土地被分配给平民,欠债为奴的制度也废除了;大祭司和占卜官的名额,在原本的8个贵族基础上增加了10个平民;甚至连独裁官也开始允许平民担任。在国家的军事、政治、宗教、文化权利上,平民和贵族已经基本做到分庭抗礼。而经济方面,平民至少免除了破产为奴的威胁。

李锡尼乌斯法案和赫尔田希乌斯法案

公元前367年,保民官李锡尼乌斯和绥克斯图斯提出的法案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大幅度地削减了平民欠债的偿还力度,规定了贵族占有公用土地的上限,并且规定两个执政官必须有一个是平民。公元前287年发生了罗马平民最后一次出走,平民出身的独裁官赫尔田希乌斯颁布法律,确定平民大会具有法律效力。从此,罗马平民200余年的维权斗争告一段落。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贵族们绝不甘心失去已有的权益,因此频频对平民反攻。他们有时候会收买一个保民官,否决另一个保民官的提议;有时候甚至不顾“保民官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悍然暗杀保民官。保民官和平民大会的提案经常被元老院否决,还有的执政官因为倾向于平民,为平民争取利益,而被贵族元老扣上“收买民心,妄图称王”的帽子,被残酷处死。在罗马广场上,保民官和平民大会,也经常与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对峙,甚至演变为大规模争吵和斗殴。

然而最终,取得胜利的是平民。毕竟,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一个对国家忠诚的、强大的平民群体,可以说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平民阶层离心离德,光靠一帮高官厚禄的贵族,是不能把国家维持下去的。贵族们要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也必须考虑平民的意见。同时,战争胜利带来的大批俘虏、奴隶,也使得罗马贵族们有了更合适的剥削压迫对象,没必要再死盯着自家平民薅羊毛了。

罗马的平民终于可以挺起胸膛说一声“我是罗马人”了。他们中的上层人士,通过做生意、经营农田等,逐渐有了钱,与贵族越来越接近。他们保护了自己的权益,从而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也就更加把罗马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国家大事上竭尽心力。这个庞大而忠诚的市民阶层,使得罗马的力量日趋壮大,从而日后雄霸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第三节 扩张!半岛的主人

公元前5世纪初,罗马刚从君主制转入共和制,并且平民和贵族开始斗争的时候,西方文明的中心——希腊各国正与波斯帝国打得不可开交,后来又爆发雅典和斯巴达争霸的内战。而意大利半岛上的两大势力——埃特鲁斯人和希腊人,这会儿也是对掐得厉害,还经常内部争斗。这就给了罗马一个较好的发展机会。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罗马击退了周围许多城邦和种族的进攻,并且受益于这些敌人。战败者有的成为奴隶,有的被吸收为罗马公民,更多的则成为罗马的同盟者。罗马不要求这些同盟者缴纳苛捐杂税,但要求他们在战争爆发时,一起出兵帮助罗马。

这时候的罗马军队打仗,一般罗马自己的部队占一半(最大编制为军团,一个军团四五千人),同盟者部队占一半。罗马军团在中央,罗马执政官担任统帅,同盟者部队在左右翼。大家都是自带装备和干粮,打完仗后战利品也是罗马人拿一半,同盟者拿一半。这种制度大大提高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对同盟者也蛮划算。罗马每打下一个地方,不是吸收一批新的公民,就是增添一批新的同盟者。罗马的敌人纷纷变成它的同盟者或同胞,整体实力也就越来越大。就这样,在一百年里,罗马把原本强盛的埃特鲁斯各城邦一一击破,本土疆域扩大到2000多平方公里,兵役人口2万多人。

这时候,新的魔星来了。原本住在今天法国一带的高卢人,越过阿尔卑斯山,浩浩荡荡奔意大利来了!这些勇猛的法国大汉很快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地区,扫荡了埃特鲁斯文明,接着直扑罗马。公元前390年,罗马军一战大败,高卢军夺取了罗马城,残余的罗马人只好躲到卡皮托尔山上死守。这一次,威震意大利中部的罗马,被人打得连家都丢了,真是惨不忍睹。幸亏,高卢人并不是一群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者,更像是一伙武装强盗。他们只是在罗马劫掠了半年多,然后向罗马勒索了大笔赎金,就大摇大摆地撤走了。

鹅拯救了罗马

传说高卢军某夜从小路偷袭卡皮托尔山,结果朱庇特神庙的鹅先惊叫起来,唤醒了罗马人,将敌人挡住,因此留下“鹅拯救罗马”的故事。但实际上拯救罗马的,是高卢人本身的散漫战略。

这一仗对罗马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不但人力物力损失惨重,而且原先好容易搞起来的同盟体系全给拆散了。埃特鲁斯人、拉丁人这些同盟者,见罗马被打成这熊样,纷纷生了异心,开始策划着对付罗马。

这种情况下,罗马人痛定思痛,一面重建城市,一面整改军队。最大的改革,就是把一个军团里按“有钱人”、“穷人”划分队伍的办法,改成按“老兵”、“新兵”划分,使得部队的编制更加合理。罗马人擦干血迹,拿起刀剑,迎着汹涌而来的其他部族军队,再次勇猛出战。经过几十年的血战,罗马再次击败了各个对手,恢复了高卢人入侵之前的势力范围。

接着罗马向南扩张,又与萨姆尼特人激战。萨姆尼特人是一个很强的对手,一度在峡谷全歼罗马军,俘虏达2万人,几乎让罗马每个家庭都失去了男丁。罗马军正面打不过萨姆尼特,就使用战略迂回,一面与萨姆尼特和谈,一面先占领周边地区,再围攻萨姆尼特。双方前后打了五十多年,到公元前3世纪初,四面“罗歌”的萨尼姆特也被征服,变成了罗马的同盟者。这样,罗马完全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同期,罗马军又将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击败,报了一箭之仇。

罗马的下一个对手,就是占据意大利南部和沿海地区的希腊各城邦了。古希腊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始祖,希腊城邦的文明程度远在罗马之上,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几十年前刚刚完成了一次横跨欧亚的伟大征服。然而这时亚历山大已经去世,他的帝国分崩离析,而占领意大利的希腊人,早已失去了进取心,彼此钩心斗角。他们的军队,在罗马人的强大陆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有的希腊人直接就向罗马讨好,寻求保护。而那些不肯给罗马好脸色的希腊人,则又轻率挑衅,从而自取灭亡。

公元前281年,罗马向位于“靴子后跟”的希腊城邦他林敦宣战。他林敦人哪里敢和罗马军对抗,就从隔着海的希腊本土,请来了希腊名将——伊皮鲁斯国王皮洛士。为了引诱皮洛士,他们宣称要给皮洛士雇佣30万大军。雄心勃勃的皮洛士闻言大喜,便在公元前280年带着自己的2万多精兵渡海,准备在意大利大展宏图。

谁知到了他林敦,皮洛士才发现,所谓30万大军连根人毛都没有,纯粹是忽悠。而罗马也生怕他林敦真的雇佣30万人来踏平罗马,赶紧派执政官拉爱维鲁斯带着3万大军杀奔他林敦。皮洛士只得率领本部精兵,加上他林敦等城市的少数部队前来迎敌,双方在赫拉克利亚展开大战。这是新兴的罗马军团和已经称霸欧亚的马其顿方阵之间的第一次交锋。双方中央的步兵和两翼的骑兵分别对抗,相互砍杀,杀声震天,血腥扑鼻。战局一时僵持。这时皮洛士的18头战象从两翼冲了上来。从来没见过这种庞然大物的罗马军顿时大乱,他们骑兵的马匹吓得乱叫乱跳,首先溃败;步兵方阵在敌军步骑兵夹击下也只得败逃。这一战罗马军阵亡7000人,被俘1000多人,但皮洛士也损失了4000精兵。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是没法在意大利补充的,这让皮洛士大为心痛。

皮洛士一战得胜,率领部队杀奔罗马,同时派出使者去和罗马人和谈,要求罗马保证以后不再欺负意大利的希腊人,恢复萨姆尼特等部族的独立,归还他们的土地。罗马元老院见皮洛士军威炽烈,心中也有些打鼓,就召开会议,对和谈条件仔细讨论。

大家正吵得不可开交,却看到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头被人搀扶着,一瘸一拐地来到大厅。这人是年迈退休的政治家阿皮乌斯·克劳迪。他悲愤地呼喊道:“以前,我为自己眼睛看不见而痛苦。如今,我却为自己耳朵还能听见而羞愧!你们身为光荣的罗马人,竟要在如此屈辱的情况下与人和谈吗!”他厉声宣称,只要皮洛士的军队还在意大利,就绝不可能和谈,罗马将战斗到底!阿皮乌斯的慷慨演说打动了元老们,他们按阿皮乌斯的说法回复了使者。于是战争继续进行。

公元前278年,皮洛士又和罗马军在埃斯库伦展开大战。罗马人选择在丛林地区交战,遏制皮洛士军的大象和骑兵,还专门准备了几百辆对付大象的战车,可谓是精心准备、势在必得。而皮洛士呢,他不愧是一流的名将,先引诱罗马军队离开了丛林,又用标枪手击退了罗马的战车,然后发动大象猛冲过去。经过两天的血战,罗马军再度败退,阵亡6000人。但皮洛士也损失了3000多人。有个部下过来祝贺:“大王,咱们又打胜了,可喜可贺!”皮洛士伤心地说:“再这么打胜一次,我就要没兵了。”从此留下一个成语“皮洛士的胜利”,专指那些代价巨大、得不偿失的成就。

站在皮洛士对面的罗马人,两度大败,损伤比皮洛士更惨重,却依然在源源不断地补充新兵,组成新的军团。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很出色的名将,然而却拥有大批忠于国家的市民,前仆后继,参加军队,走上战场。皮洛士恨得咬牙切齿:这群罗马孙子,就跟那传说中的九头蛇一样,砍掉一个头又长出一个头啊!皮洛士尽管打仗是一把好手,可面对这么顽强的国家,却真是想不出办法了。

正在皮洛士进退两难时,又有一群希腊人来求援了。原来西西里岛上的希腊人,和北非强国突尼斯打起来了。他们希望皮洛士到西西里岛去帮助他们。皮洛士正为意大利的战局头疼,就拿这个当借口,离开意大利半岛去了西西里。他这一去,罗马方面顿时如释重负,立刻和迦太基结成同盟。原本准备去抵挡皮洛士的精锐部队,就顺势去进攻意大利南部的各希腊城邦,势如破竹地把这些希腊城邦一一征服了。

过了三年,皮洛士在西西里打得焦头烂额,再度回到意大利时,他面对着的是已经在意大利占据优势、更加强大的罗马。这一次,罗马人没有给皮洛士任何机会。公元前275年,皮洛士身经百战的军队被击溃,他只带着几千残兵退回伊皮鲁斯。几年后,这位名将在希腊内战中身亡。

击败皮洛士,不但为罗马消除了一个严重威胁,也给各希腊城邦以强烈的震撼。意大利南部各城邦一个接一个投向罗马。这个崛起于七座小山丘上的国家,终于成为大半个意大利的主人。这时候,对应中国的战国后期,也正是秦国开始统一六国、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

罗马盟友的分级

在罗马统治下,罗马城之外的其他盟国被分为几个等级。最高的是有公民权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人既有罗马的公民权,也有城市自治权,受罗马法律保护,也可以参加投票和参选。第二等级是半公民权城市,那里的人可以和罗马人结婚,受法律保护,但不能参加投票和参选。第三等级是殖民地,里面的居民没有罗马公民权,但如果搬到罗马就可获得公民权。第四等级是同盟者,只有部分自治权,战争时需要出兵配合罗马军队作战。而最低级的是“投降者”,他们没有自治权,不能携带武器,必须服从罗马长官的命令。第四节 迦太基!神对手与猪对手

罗马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全部囊括之后,下一步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海洋,这样,就与原本的盟友迦太基发生了冲突。迦太基位于今天的北非突尼斯,建国于公元前9世纪,当时已经占据了非洲北部、西班牙地区的大片领土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和西西里岛西部。迦太基比罗马要富裕得多,而且是一个海上强国,称霸地中海。而罗马几乎没有像样的海军。

但罗马人扩张的步伐,不会因为这些客观条件而停下来。一百多年里,罗马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大战。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这几场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登上西西里岛,强迫岛上的叙拉古国王希耶罗与自己结盟,进攻迦太基军队和城市,于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军在西西里岛上进展顺利,大败迦太基陆军。然而,当迦太基出动强大的海军攻击罗马沿海城市和据点时,罗马人难以招架了。要知道,那时候罗马陆军的战斗力相当惊人,而海军的战斗力还是零呢。

怎么办?罗马人的想法简单而坚定:没有海军,那就自己建呗!他们拿着在港口缴获的一艘迦太基战船作为样本,在希腊人的指导下开始仿造。一时之间,意大利沿海城邦纷纷开足马力造船,同时把大批从未见过海的旱鸭子陆军培训成水手。这样,罗马在短短几个月内,竟然变魔术般地拼凑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且,他们还在船头装上了一个乌鸦嘴般的吊桥。当双方舰船接近时便放下吊桥,让善战的罗马步兵冲上敌舰肉搏,这样就能扬长避短,取得优势。

公元前260年,罗马舰队与迦太基舰队在米列海岬展开战斗。迦太基人还等着按常规战法,让自己的战船绕圈子撞击敌舰侧翼呢。结果两阵相近,罗马人的大船直接一艘艘迎着迦太基舰队猛冲过来,转眼间,两军舰船靠在一起,罗马船头的乌鸦嘴一个个钩住敌船,大群不要命的步兵就顺着乌鸦嘴跳船而上,杀得迦太基水手抱头鼠窜,舰船一艘接一艘地被俘获。罗马海军这第一战,歼灭迦太基舰船数十艘,大获全胜。第二次布匿战争

此后,罗马海军依靠这种乌鸦嘴,又在撒丁岛等地歼灭大批迦太基海军。公元前256年,罗马舰队更在西西里岛南岸与迦太基海军主力展开决战,双方共出动近700艘战舰,罗马海军损失24艘,歼敌100余艘,胜利护送陆军部队登陆北非,进攻迦太基本土。从此,罗马不再是一个“陆强海弱”的独脚大汉,罗马海军也成了世界一流的海上霸王。

随后,战争进入残酷的相持阶段。两军在西西里岛上互有胜败,形成僵局。登陆北非的罗马军因为狂妄轻敌,被迦太基歼灭,其执政官被俘。而护送残部返回的罗马海军更倒霉,他们半路遭遇了大风暴,几乎全军覆没,士兵和桨手损失近10万人!此后,罗马人咬紧牙关,两次重建海军。然而,在公元前253年和前249年,又两次在风暴中几乎全军覆没!再加上陆地上的拉锯战,罗马全国的青壮年已经损失了1/3,国库穷得叮当响。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依旧绝不妥协求和。他们“割肉卖肾”,继续打下去。富裕阶层们再度慷慨解囊,又在公元前243年第四次组建了庞大的海军舰队!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再度重创迦太基舰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

迦太基的国力比罗马强大,战争中的损耗也比罗马小,然而到了这一步,它却被罗马的顽强所震撼,无心再恋战。咱是非洲的有钱人,和这欧洲的愣头穷小子玩命,犯不着!于是双方议和。迦太基赔偿3200塔兰特银子(大约100吨)、割让西西里岛等岛屿给罗马。持续23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罗马人凭借顽强的斗志,坚持到了敌人放弃,打赢了这场本该输的战争,并且把势力推进到地中海。此后罗马又趁火打劫,把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也纳入了统治范围。

而迦太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它依旧拥有富饶的资源,一批热血将领时刻想要复仇。20余年后,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这一次,罗马面临的对手,是第一流名将汉尼拔(前247—前183)。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是第一次布匿战争后期西西里岛的主将,目光远大,深知罗马和迦太基两雄不能并立。因此在很小的时候,汉尼拔就被父亲要求在神前发誓,与罗马决战到底。哈米尔卡在西班牙建立了根据地,汉尼拔继承了这块地盘和军队,他立志凭借自己超凡的军事才干,用罗马人的鲜血书写一段传奇。

公元前219年,27岁的汉尼拔攻克了西班牙的萨贡杜姆城,而这个城邦是罗马新近的盟军。次年,罗马元老费边(前280—前203)前去与迦太基人交涉。他把袍子兜起来,问迦太基人:“喏,我这里带来了战争与和平,你们选哪样?”迦太基人回答:“随便。”于是费边郑重其事地把袍子放下来说:“那好,我就给你们战争。”

罗马准备兵分两路,一路攻击西班牙,牵制汉尼拔;一路直取迦太基本土。但汉尼拔先发制人,带领大军翻过阿尔卑斯山,抢先杀奔意大利。在白雪覆盖的山间小路上,他的军队还没打仗就冻死、摔死了一大半,只有2万多人到达阿尔卑斯山南麓。但这出人意料的行军震撼了整个意大利。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抱着对罗马的仇恨,纷纷起义加入了汉尼拔的队伍。罗马只得派两位执政官带兵去堵截汉尼拔。汉尼拔采用机动战术,神出鬼没、声东击西,牵着罗马军的鼻子团团转,在特拉西美诺胡歼灭罗马2万大军,随后又击溃了另一个集团军,兵锋指向罗马城。

罗马元老院眼看局势危急,赶紧把费边任命为独裁官,让其全权指挥作战。60多岁的老头子费边自有一套,他认为汉尼拔的军队锐不可当,汉尼拔本人打仗也很牛,和他正面交锋是找死,但咱们是主场作战,应该采用蘑菇战术,慢慢消耗他的士气,让他的部队一点一点被磨损掉。因此,费边带领大军,避免和汉尼拔决战,却不远不近地跟着以牵制汉尼拔。当汉尼拔的士兵分散去劫掠粮草时,他才命令罗马军进行突袭。

这种战术让汉尼拔非常苦恼,他拼命在罗马的同盟城市烧杀抢掠,想引诱费边出来决战。但费边稳如磐石,不为所动。然而罗马人却渐渐受不了了。你费边手握重兵,却任凭汉尼拔在意大利纵横嚣张,耀武扬威,这算什么事啊?长久下去,同盟者都要背叛罗马了!他们嘲讽地称费边为“拖延者”,等费边独裁官六个月任期满后,罗马人就把权力又交给了新的执政官。这一次,罗马人准备与汉尼拔决战了。

公元前216年夏,汉尼拔军与罗马军主力在坎尼展开大战。汉尼拔军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罗马军则有步兵8万、骑兵6000。战斗一开始,罗马步兵猛攻敌军,汉尼拔军中央部队一步一步后撤。罗马人大喜过望,斗志昂扬地一个劲猛冲。哪里知道,这正中了汉尼拔的计。在罗马军的猛攻下,正面迦太基军逐渐形成了凹陷的半月形口袋。而罗马的主力则朝着这个口袋里越钻越深。接着,罗马军后方响起了马蹄声和喊杀声,原来汉尼拔军两翼的骑兵仗着人多势众,已经击败了罗马骑兵,从后方包围上来。罗马军四面受敌,顿时乱了阵脚。汉尼拔在战前派出的向罗马人诈降的500名步兵,这时也拔出私藏的短剑,在罗马人队伍里面乱砍乱杀。这样一来,无敌的罗马军团顿时崩溃,成为汉尼拔军肆意杀戮的对象。这一战,使罗马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野战军近乎覆灭,还损失了1位执政官、80名元老和大批优秀军官;而汉尼拔仅仅损失了数千人。

坎尼会战后,汉尼拔威震欧洲。这位名将无愧是罗马最强的对手,他一面拉拢意大利的城邦,说服他们脱离罗马;一面采取外交手段,和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结盟。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国也脱离罗马,投向迦太基阵营。一时之间,罗马简直要陷入灭顶之灾。

然而在这种生死关头,罗马人的顽强精神又一次展现出来。他们进行总动员,把17岁以上的青年都征召入伍,并由国家出钱赎买奴隶,很快又组建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罗马人一方面坚守罗马城,另一方面重新采用费边的战略,避免与汉尼拔军的主力决战,以牵制为主。与此同时,他们还分出兵力,攻打那些投降汉尼拔的意大利城镇,拦截从西班牙来的增援汉尼拔的军队,目的就是要让汉尼拔成为无源之水,在意大利半岛上逐渐耗干。

相对于罗马人的精诚团结、用兵有方,这时候的迦太基政府却显出其彻头彻尾的猪头一面。他们对汉尼拔很少给予支持,基本上是坐观汉尼拔在意大利孤军奋战。汉尼拔需要的补给,不是从迦太基直接用海军运来的,却要从西班牙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运来。在罗马人的牵制战术下,汉尼拔的队伍越打越少。公元前213年,汉尼拔的盟友叙拉古被罗马军攻灭(科学家阿基米德就是那时候死的)。此后,意大利那些归降了汉尼拔的城邦,一个接一个被罗马军收复。汉尼拔的弟弟带兵从西班牙来增援汉尼拔,却被罗马军歼灭,随后罗马军队又占领西班牙,并且渡海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含恨离开转战了15年的意大利,回援迦太基。

第二次布匿战争至此大局已定。公元前202年,罗马军在扎马会战打败汉尼拔,直逼迦太基城下,迦太基被迫求和。这一次的求和条件要屈辱得多,规定迦太基只能保留非洲本部的土地,只许保留10艘战舰,交出全部战象,而且不经罗马允许不得对外作战。

在历时16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依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土被汉尼拔军蹂躏再三,陆军损失比第一次战争还多。战场上,罗马没有一位将军能和汉尼拔媲美,然而罗马的国家制度却最终战胜了低效率的迦太基。这一次胜利后,迦太基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罗马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中海霸主。

此后,迦太基依靠商业继续发展经济,但没有军队做后盾的富裕只能引来屠刀。罗马绝不会允许这个宿敌再度崛起。公元前149年,罗马再次向迦太基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人开始想求和,但在罗马一再提出得寸进尺的苛刻条件下,终于忍不住奋起反抗。迦太基城被罗马军围攻了两年,在公元前147年被攻克。全部居民成为奴隶,城池被夷为平地,还用犁耕出沟来。这个建国600多年的地中海大国,就此彻底被罗马所消灭。

三次布匿战争,最终毁灭了强敌迦太基,标志着罗马从意大利本土,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罗马不但灭掉了迦太基,同期还发动了多次战争。威风凛凛的罗马军团征服了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地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他们向东占领了希腊、马其顿地区,还把西班牙、高卢地区(今日法国)、非洲北部和小亚细亚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亚洲的叙利亚、非洲的埃及也都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当初那个小小的部落,如今已经成为地跨三洲的超级大国。

罗马在吞并土地、吸收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吸收了希腊等地区的艺术和宗教,充实了本国的文明。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共和国与同期的西汉王朝,一东一西,照耀着人类的历史。第五节 内战!独裁者苏拉

公元2世纪后期,罗马共和国成为西方的超级大国,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正所谓家大业大麻烦多,随着国土疆域的扩展、人口的增多,罗马的各种内外矛盾也越来越激化。

那时候的罗马,依然面临着外部的入侵。北非的努米比亚国王朱古达在进攻当地罗马人、日耳曼人(在今天的德国)时对罗马也曾大举入侵,但整体来说,强大的罗马还是有能力收拾他们的。

罗马和它的同盟国、殖民地之间有矛盾。同盟国和殖民地的人想要拿到罗马户口(公民权),于是发动了“同盟者战争”,整个意大利狼烟四起。战争的结果,是罗马把这些造反的同盟者痛打一顿,但是却给了他们公民权,“打个巴掌给个枣”,勉强把这一块给按下去了。

罗马和它占领的各个行省之间有矛盾。罗马派出的行省总督,对当地老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这就经常激起反抗。不过,那时的罗马毕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种反抗往往也会被镇压下去,然后罗马政府再稍微换一个好一点的总督,采用温和一点的政策,就这么折腾着,也出不了大事。

罗马的奴隶主和奴隶矛盾很尖锐。随着不断扩张,罗马抓了很多外国战俘,拥有庞大的奴隶群体。这些奴隶被压迫得太狠的时候,就会起来反抗,乃至大规模起义。西西里岛上的奴隶就曾两次起义,人数多到20万。上述这些内外矛盾,都在冲击着罗马这个庞大国家的肌体。但真正带来致命后果的,还是罗马公民团体内部的政治斗争。代表元老贵族、大地主的“共和派”和代表平民百姓、商人骑士的“民主派”,曾经争斗了200多年。如今,在罗马发展为世界第一流强国之后,他们的冲突又激化了。权贵们在对外扩张中捞取了大量的土地财产,富得流油。穷人们则被拖得日趋破产,没有土地,没有房子,欠下债务,沦为流民、混混。

当初罗马还是个不太强的国家,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平民用“撤离罗马”作为主要斗争手段,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今,罗马公民本身意味着巨额的财富和荣耀,所以没有人会甘心“放弃”了。于是大家的争斗,也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真刀真枪的血腥拼搏。一批政治家在其中脱颖而出,书写着各自的传奇。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

公元前133年,平民派的政治家格拉古兄弟准备搞改革。格拉古哥哥提比留准备限制元老贵族霸占土地的上限,把多余的公共土地分给平民,以缓和阶级矛盾,这就得罪了贵族元老。于是贵族元老污蔑他想称王,带着大批门客、家奴冲进会场,用板砖、椅子腿等武器把提比留及其300多个支持者全部活活打死,尸体投入河里,改革派在全国范围遭到虐杀。此后,格拉古弟弟盖乌斯继续改革,不但分配土地,还规定国家向公民出售廉价口粮,这更触怒了贵族派。他们再次污蔑盖乌斯要称王,组成军队进攻改革派,屠杀了盖乌斯等3000人。

这两次大规模血腥屠杀,揭开了“内战”的序幕。按理说,格拉古兄弟身为“保民官”,他们的人身应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却还是被元老贵族的暴徒公然残杀。这说明罗马的内斗已经不讲基本规则了。以后,这种斗争越来越残酷,越来越血腥。

格拉古兄弟遇害后,马略(前157—前86)成为平民派政治家的领导。他进行了军事方面的改革。过去的罗马军队,原则上是由有钱的公民组成的,是公民对国家的义务。军人不但不领军饷,反而要自带兵器。越有钱的公民,对军队出力越多,可以说军队是连接国家和公民的纽带,也是让所有公民在一个团队中为国奋战的舞台。可是随着罗马的扩张,军队打仗越来越多。富人还可以用奴隶干活,比较穷的公民买不起装备,要是成天打仗,就没时间干活养家,于是日趋贫困。穷到一定程度的公民,就没有资格参军打仗了。罗马共和国后期,因为贫富差距加大,人口越来越多,有资格当兵的却越来越少,打仗时发现兵源不够。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马略不再按财产征兵,而是由国家出钱招募士兵,只要你身强力壮愿意玩命,哪怕是赤贫的无产阶级,也可以参军。参军后,由国家提供装备粮草,还给士兵发军饷,甚至在士兵退役后会分给其一小块土地。这样一来,原本是作为公民对国家尽义务的“公民兵”,变成了依靠当兵来吃饭养家的“职业兵”。

由于开放了招兵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穷人当兵,补充了军队。这对于罗马继续对外威慑、镇压奴隶,自然是有好处的。靠这种改革,马略带兵打赢了朱古达战争,消灭了入侵意大利的日耳曼人,又镇压了西西里的奴隶起义。

但这也带来另一个严重后果:“军民一体”的制度被打破了。军队不再是由富裕老百姓组成的,而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武装团体。军人不一定再为国家和市民效忠,而是谁给他们发军饷,他们就听谁的。这样,将军们只要能发得起军饷,就可以拿军队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或者说打内战。从这时候开始,这些拿钱砍人的职业兵表演了几百年,把共和国砍成帝国,又把帝国砍到崩溃。这是后话。

且说公元前88年,罗马准备出兵小亚细亚,与本笃国打仗。围绕带兵将领人选,平民派和贵族派展开激烈斗争。最初,贵族派将领苏拉(前138—前78)依靠元老院的贵族们支持,获得了兵权。等苏拉带兵离开罗马后,平民派的马略等人反攻,在平民大会通过决议,改派马略接替苏拉指挥。

苏拉闻讯后,勃然大怒。你们这些穷棒子要夺老子的兵权,老子就要你们好看!虽然罗马法律规定平民大会的决议必须服从,军队属于国家,但是苏拉决定,这次老子要把法律当废纸。他直接率领大军反戈一击,向罗马进攻!马略等人想不到苏拉居然不服从平民大会的决议,还敢带兵造反。可是一纸法令毕竟挡不住长矛弓箭,他们只得狼狈逃出罗马。苏拉攻占罗马后,纵兵大肆屠杀民主派人士。他宣布马略等人为“公敌”,杀死了保民官,并且废除了赋予平民权力的相关法律,规定一切大权归元老院。

苏拉这次进军罗马的战争,是700多年以来,罗马军团第一次把自己的国家当作进攻的对象。这也是罗马共和国中第一次赤裸裸地用枪杆子战胜法律的战争。苏拉开的这个恶例,把罗马推入了内战不断的血海深渊。从此,各派政治家不再单纯地依靠辩论演讲和民意支持,而是以军队作为主要斗争武器。

马略等人逃出罗马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着苏拉东征之际,也纠集军队反攻,占领了罗马,对苏拉派进行严厉镇压。公元前83年,苏拉再度带领大军杀回来。就在罗马城门外,贵族派和民主派的军队展开血战。马略等人这时已经去世,苏拉则得到了庞培(前106—前48)、克拉苏(前115—前53)等青年贵族将领的支持。最终民主派军队被杀得大败,苏拉再度进入罗马。

于是,血腥屠杀政敌,已经成为罗马内斗的标准模式了。苏拉宣布了“公敌”名单,并告知这些人不受法律保护,换言之,所有人都可以随意杀害他们,劫掠他们的财产。整个罗马城变成了血腥恐怖的地狱,被迫害的民主派人士无助地逃窜,到哪里面临的都是残酷的被虐杀。单是反对苏拉的元老就被杀了好几十人,骑士被杀了一千多人,平民死者更是不计其数。曾经跟随马略等人反对苏拉的意大利城市,也遭到残酷的报复。苏拉不但从肉体上屠杀政敌,还要从制度上摧毁民主派。他强迫平民大会宣布他为独裁官。过去,独裁官虽然大权在握,但任期只有半年。半年一过,必须交权。而苏拉却当上了“终身独裁官”。这基本上就相当于罗马的帝王。苏拉还把元老院的名额从300人增加到600人,增加的这些人全是苏拉自己的党羽。元老院的权力被大大提升,司法权、行省总督授命

权等国家核心权力,全部放到了元老院手中;而平民大会和保民官的权力则被剥夺得所剩无几。原本由国家向贫穷公民出售廉价粮食的福利制度也被废除。独裁者苏拉

独裁者苏拉,就此依靠贵族的支持和自己部下的大批士兵,成为高居罗马共和国金字塔尖的“大神”。让人奇怪的是,仅仅四年之后,这个让人恐怖的政客却又宣布“退隐”,不再担任独裁官,而是成天在自己的乡村别墅里大摆酒席、招待宾客,或者钓鱼跑马、“不问世事”。他废除了国家赈济贫民的制度,但有时候又自己掏腰包招待全罗马的人大吃大喝。又过了一年,即公元前78年,苏拉去世。他的一些举动至今让人们迷惑不解,这厮究竟是一个狡猾的野心家,还是一个心胸广阔的达人呢?

苏拉与汉武帝几乎存在于同一时期。作为贵族派政治家中的出类拔萃者,苏拉把持罗马朝政的日子并不太长;但他开的独裁先河,实际上宣告了罗马共和国的末日即将来临。第六节 伟大!征服者恺撒

独裁者苏拉虽然死了,但罗马共和国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田园牧歌似的状态。有了苏拉和马略对掐的榜样在前,后续的一个个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演出了一出出争权夺利、兵戎相见的大戏。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前102—前44)。

恺撒出身罗马的名门贵族,老爹曾担任过财政官、大法官、总督等显要职位,外公也当过执政官。恺撒自幼文武双全,既是个文艺青年,又是个体育健将。年轻时的恺撒是位坚定的平民派,他娶了平民派大将秦纳的女儿。后来贵族派的老大苏拉在内战中得胜,要求恺撒和老婆离婚。那会儿恺撒不过20岁,但面对独裁者的威逼利诱,他断然拒绝。当然,恺撒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傻子,他拒绝离婚后,就一溜烟地逃出意大利,免得遭到苏拉的报复。

恺撒在罗马共和国的海外行省一待就是几年,参加了一些战役,等到苏拉死了,才回到罗马。他在罗马担任律师,多次出庭为人辩护,打了很多场著名的官司。其中在公元前77年,有一件大胆揭露前马其顿总督多拉贝拉的贪污案,震惊罗马。依靠在公众面前出色的演说,20多岁恺撒就有了一些知名度。

大约是在律师生涯中发现口才的重要性,恺撒决定去东方学习雄辩术。谁知半路上却被一群海盗给劫持了。海盗们把恺撒当作肥羊,要勒索20塔兰特(相当于600多公斤)银子。恺撒听了,反而嘲笑说:“哥们儿,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对恺撒来说,20塔兰特太少了,你们应该索要50塔兰特银子!”海盗们遇上这位主动加价的人质,又惊又喜。可是恺撒又笑着说:“回头等银子送到,我获释之后啊,一定要把你们统统送上十字架钉死!你们可要小心点哦。”他的这份潇洒气度折服了海盗们,恺撒反而受到了他们的优待。不久,恺撒的亲友们凑齐了50塔兰特银子送来,恺撒获释。他说到做到,回去后立刻组织了一支舰队,把劫持他的这伙海盗一网打尽,将他们统统钉上了十字架。

之后恺撒回到罗马,开始在政坛打拼。依靠着他父亲和外公的人脉,更依靠自己的出色口才和过人魄力,恺撒在政坛上顺风顺水,接连当上了祭司、副将、财务官、总督助理和市政官等。到公元前63年,他更成为大法官和终身祭司长,此后又担任西班牙总督。这时候40岁的恺撒,已经是罗马共和国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了。恺撒之所以能够在政坛上过关斩将,一是因他本身的才能确实不错,在各个职位上做得风生水起,二也是靠他作为秦纳女婿和平民派的身份,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