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三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22:43:33

点击下载

作者:子告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生三策

一生三策试读:

前言

不一样的人生策略,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历程和人生成就。一个人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能靠误打误撞寻求成功,而应该在步入社会之初就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制定出能实现目标,实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人生策略。有策略地活着,才能活得明白,活得精彩。

一个人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答案只有在盖棺论定时才会得出,在此之前,没有谁命中注定会穷困一生或富甲天下,一事无成或成就斐然,关键在于你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策略。如果仔细研究成功人士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持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而在每一次涉及人生方向的重大抉择时,敢冒风险、勇于进取,以大无畏的精神寻求人生的突破,从而在一次次的突破中,让自己的人生层次不断跃升。

多少年前的同学、同乡、战友、同事……曾经都处在同一个山脚下,但能够攀升得更高的人,无一不是采取了“不断寻求突破”这个上上之策。

如果你没有可以借力的家庭背景,没有超人一等的才智,又不希望因不断的追求而让自己活得太累,那就选择中策——“自由”地活着。在这里“自由”的含义是在一定范围内拥有任其挥洒的资源保障——有物质方面的资源,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资源。也就是说,能够依靠化繁为简的处世技巧和个人魅力成为一个能够左右自己,也能左右周围人的能人。

当然,采取什么样的人生策略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并非每一个人都适于取上策、中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更适合于采取下策——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一个人要想活得有尊严,拥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和精神生活,也必须以主动的人生策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务实的生存之道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有策略地活着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而是说要活得有智慧、有条理,要自主地挖掘并放大个人潜能,从而拥有一个不至于处处被动、有亮点和光彩的人生。

这里的“三策”也许算不上金科玉律,但其中对人生成败的感悟和总结是真实的,希望读者能从这真实的奉献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策:不断求突破:跳好进与退的人生舞步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不断突破中到达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点。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但要想避免平庸,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寻找人生中新的突破口,在突破中让自己的人生层次步步升高。而在突破的过程中,进退尺度的把握是成败的关键。

第一章思路开阔出路才会广阔

思路决定出路,就业、升职、投资、成家……在一个人遇到重大决策的十字路口时,如果目光短浅、保守求稳,也就只能永远过四平八稳的日子;相反,如果思路开阔一点,会发现原来出路还能如此广阔。

1 思维方式的差别使命运大不相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个人办不成的事,另一个人却轻而易举地办成了。这不在于你的态度,也不在于办事者的喜好,而是在于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说话方式的那一点差别。

两个信徒在一位大师家的花园里散步,大师让他们每天早上或晚上散步。散步是一种静心方式,散步时的静心正如习禅的人做散步静心一样,你不能24小时都坐着,因为腿需要一些活动,血液需要一定的循环,所以在禅宗和苏菲教中都是如此,在静坐了几小时静心后,你就得开始散步,但静心仍然在进行着。无论散步或静坐,内在的直觉是相同的。

他们俩都是吸烟的,他们都想请求大师允许他们吸烟,于是他俩决定:“明天,大师最多说不,但我们得去问一下,在花园里抽烟似乎也不是亵渎神灵的行为,我们并不在他的屋子里抽烟。”第二天他们在花园里碰面,一个人非常愤怒,因为另外一个人在抽烟,于是他说:“怎么回事?我已经问过了,但大师很直率地拒绝了。你怎么还在抽烟呢?难道你不遵守他的命令?”

另一个人回答说:“但是大师对我说可以。”

这看起来很不公平,第一个人说:“我要去而且马上就去问问大师,为什么他对我说不可以而对你说可以。”

另一个人说:“等一下,请告诉我你是怎样问大师的。”

第一个人回答道:“我问大师:‘当我在静心的时候能抽烟吗?’大师说:‘不行。’大师看上去非常生气。”

另外一个人笑起来了,说:“现在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是这样问:‘在我抽烟的时候能不能静心?’大师说:‘行’。”

这里的差别是什么?是结果的差别,是提问方式的差别,也是思维模式的差别,更是敢于具备突破常规、求新求变的心态之差别。

2 不要让所谓的真理迷住了双眼

在一位犹太大师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来到病床前,同他诀别。弟子们都站在大师的床前,最聪明的学生站在最前边,在大师的头部,最笨的学生就排到了大师的脚边。大师逐渐地只剩下一口气,最优秀的学生俯下身,轻声问大师:“先生,在您即将离开我们的最后时刻,能否请您以简捷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大师积攒了一点力气,从枕头上微微抬起头来,喘息着说道:“人生就像一条河。”

第一位弟子转向第二聪明的弟子,轻声说:“先生说了,人生就像一条河。向下传。”第二聪明的弟子又转向下一位弟子说:“先生说了,人生就像一条河。向下传。”这样,大师的箴言就在弟子间一个接着一个地传下去,一直传到床脚边那个最笨的弟子那里,他开口说:“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像一条河?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的问题被传回去:“那个笨蛋想知道,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像一条河?”

最优秀的弟子打住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不想用这样的问题去打扰先生。道理很清楚:河水深沉,人生意义深邃;河流曲折转,人生坎坷多变;河水时清时浊,人生时明时暗。把这些话传给那个笨蛋。”

这个答案在弟子中间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最后传给了那个笨弟子。但是他还坚持提问:“听着,我不想知道那个聪明的家伙认为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先生自己的本意是什么。‘人生像一条河’,先生说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因此,这个笨弟子的问题又被传回去了。

那个最聪明的学生极不耐烦地再俯下身去,对弥留之际的犹太大师说:“先生,请原谅,咱们班上最笨的学生要我请教您:‘您说人生就像一条河,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识渊博的大师使出最后的一点力气,抬起头说:“那好,人生不像一条河。”说完,他双肩一耸,去世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真理与空言之间没有太多的差异。

假设这位犹太大师在回答那位笨学生的傻问题之前死去,他的那句话“人生就像一条河”也许就会被演绎成一套深奥的人生哲学。他那些忠实的门生会走遍世界,传播他的智慧。有人也会为此写出很多著作,录很多磁带等等。

在接受别人所谓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或者所谓的“板上钉钉”的道理时,要敢于提出相反的思路;挑战一切;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永远不被权威人士吓倒。

把教条全部抛开,用你自己的方式做事。

3 别让常识束缚了手脚

只要不受主见和常识的影响限制,就没有不可能的事。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白手起家,建立了今日的福特汽车公司。以输送带制度为起点,他把许多的新创意用于企业经营中,以开企业现代化先河而闻名于世,是一位独创性极强的人。

福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技术愈好的员工愈有‘不可能’的理论。”

为了能实际有效利用他的方法,他到技术人员那里去商量时,技术人员就说:“董事长,那不可能的。从理论上来说也是不可能呀。”而且,愈是优秀的技术人员这种倾向愈大。他回忆说,这给他很大的困扰。

福特这句话可以说是一句真理,这句真理从古至今都在被验证着。

有一则日本古代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的大军在桶狭间大战的故事。那个时候织田信长不过二十五六岁,但老臣们都是四五十岁,且深谋远虑,人生经验丰富而身历百战的老勇士。

那些老臣获悉今川的大军将像狂澜一般席卷过来时,一致劝信长守城。“出城同这些大军作战绝对没有万分之一打胜仗的希望。剩下的惟一办法就是守城拖延时间。其间,外面的情况说不定发生变化,会有救兵来支援。”信长的老臣们根据他们的经验,一致认为出城去迎战是不可取的。这正好和福特说的优秀技术人员的情形相同。

可是,对此没有经验的信长却说:“我绝对不能坐着等死。你们说不干,我一个人去。”

老臣们都来不及制止,信长就单枪匹马冲了出去。“我们对主君真是没办法。他打算一个人去打仗哩,这怎么得了?”

于是一部分兵士慌忙骑马追过去。

因为这些兵是事后才手执着刀从后面赶过去,所以人数很有限,队伍也不整齐。但不能让信长死,救他的心极强,这是他们的一致信念。信长一行冷不防地突袭义元的大本营,吓倒了对方,轻易就获胜了。

如果从战争常识的角度来看这是有勇无谋的举动。从常理来说,老臣们的意见才是正确的。可是如果听从思深虑远的老臣们的话而决定:“好吧,那就守城吧。”

那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的出现,也就输了这一仗。

可是,织田信长认为:“反正是死路一条,不如在战场上跟众多的敌人一拼,把自己的年轻精力与才能全部使出来再死,总比胆怯守城而难免切腹来得漂亮。”于是他杀进敌阵才获得奇迹般的胜利。

当然这一方面可以说信长的运气太好,即使继续守城也可能获胜。

任何人根据常理都认为不可能,经验丰富的老臣们也一致认为不可能的事,信长却奋不顾身地杀出去,竟然证明了“可能”这个事实。

信长的这段故事,与福特的轶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福特是绝对不会做出信长那样莽撞的事,但想出一般常识无法想出的创意并加以实行,这一点就与信长相同。

时下正流行一句话:“知识分子的弱点”。这句话可能就是指知识分子只因有一知半解的知识就沉溺于此,事事认定“这不可能”、“那办不到”而犹豫,不敢去实行。

可是正如俗语所说“穷则变,变则通”;事情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认为不行而泄气。注意不要被自己的想法、主见与既有的知识所束缚,重新坦诚地检讨事态,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方法。

缠绕着我们的常识比想像中更根深蒂固。我们常常认定:“那事过去已经试过好几次了,那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如此,这样的道理才行不通。”

这种观念在我们四周意外的多。

我们应该从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珍惜脑子里的疑问、创意,再把它发扬光大,产生出崭新的情境。

一直认为不可能的事,有时会像哥伦布的鸡蛋一样,只要改变想法、做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样才有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4 因循守旧只能让你一事无成

中国商朝的始祖汤,以仁慈的心布施仁政,就连孔圣人都称他是明君,并对他的道德倍加赞赏。商汤曾在他使用的盘子上面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告诉我们,应该抱着日新又新的心理去观察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够确切实行,自己的思想也会愈变愈新。

商汤就是把这种观念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才会把这句话刻在他每天都使用的盘子上。在3000多年前,一切变化迟缓的时代,就能够有日新又新的观念,真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时代的进步有着快慢的差异,但它时刻都在转变中,所以说,即使昨天认为是无可挑剔的事情到了今日可能已是过时的了。在如此多变的状况中,如果以十年如一的方式反复去做同样的事情,一定没有成功的希望。所以,一个人应该敏锐地观察事态的变化,同时产生新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实行为了配合这种新观念所产生的新方法,而想要有新的方法,就必须自己先有日新又新的观念,不拘泥于过去的思想和做法。

比商汤稍晚的时代,大约是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曾说过“诸行无常”。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黎多士也说过:“万物都在流转,连太阳也不例外。今天的太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太阳了。”

可见不论东方或西方的圣贤都在强调“日新又新”的观念,更何况我们身处在现代这种日新月异的时代。

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说过:“我成大事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而刻意创新的叛逆者。”罗宾·维勒的言行是一致的。我们能从罗宾·维勒的身上看到创新思维对一个人成大事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当全美短帮皮靴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时候,每个从事皮靴业的商家几乎都趋之若鹜地抢着制造短帮皮靴供应各个百货商店,他们认为赶着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罗宾当时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皮鞋工场,只有十几个雇工。

他深知自己的工场规模小,要挣到大笔的钱绝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资本、微小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罗宾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争取有利地位呢?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着眼。就是尽量提高鞋料成本,使自己工场的皮鞋在质量上胜人一筹。然而,这条道路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行走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自己的产品本来就比别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别人高。如果再提高成本,那么获利有减无增。显然,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是着手皮鞋款式改革,以新领先。罗宾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妥当,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招招占人之先,就可以打开一条出路,如果自己创造设计的新款式为顾客所钟爱,那么利润就会接踵而至。

经过更深入的思考,罗宾决定走第二条道路。

他立即召开了一个皮鞋款式改革会议,要求工场的十几个工人各竭其能地设计新款式鞋样。

为了激发工人的创新积极性,罗宾规定了一个奖励办法:凡是所设计的新款鞋样被工场采用的设计者,可立即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所设计的鞋样通过改良可以被采用,设计者可获500美元奖金;即使设计的鞋样不能被采用,只要其设计别出心裁,均可获100美元奖金。

与此同时,他又设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由5名熟练的造鞋工人任委员,每个委员每月额外支取100美元。

这样一来,这家罗宾的皮鞋工场,马上掀起了一股皮鞋款式设计热潮。不到一个月,设计委员会就收到40多种设计草样,采用了其中3种款式较别致的鞋样。罗宾立即召集全体大会,给这3名设计者颁发了奖金。

罗宾的皮鞋工场根据这3个新款式试行生产了。

第一次出品是每种新款式各制皮鞋1000双,立即将其送往各大城市推销。

顾客见到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争相购买。

两星期后,罗宾的皮鞋工场收到2700多份数量庞大的订单。罗宾开始忙于出入各大百货公司经理室,跟他们签订合约。

因为订货的公司多了,罗宾的皮鞋工场逐渐扩大。3年后,罗宾已经拥有18间规模庞大的皮鞋工场。

皮鞋工场增多,做皮鞋的技工便供不应求。最令罗宾头疼的是别的皮鞋工场尽可能地把工资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罗宾出重资,也难以把其他工场的工人拉出来。缺乏技术工人对罗宾来说是一道致命的难关。因为他接到了不少订单,如无法给买主及时供货,将意味着他得赔偿巨额的违约损失。

罗宾忧心忡忡。他召集18家皮鞋工场的工人又开了一次会议。他始终相信,集思广益可以解决一切棘手问题。

罗宾把没有工人可雇用的难题诉诸大家,要求大家各尽其力地寻找解决途径,并且重新宣布了以前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会场一片沉默,与会者都陷入思考之中,不遗余力地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工举起右手请求发言。得到罗宾的嘉许后,他站起来怯生生地说:“罗宾先生,我以为雇不到工人无关紧要,我们可用机器来制造皮鞋。”

罗宾还来不及表示意见,就有人嘲笑那个小工:“孩子,用什么机器来造鞋呀?你是不是可以造一种这样的机器呢?”

那小工窘得满面通红,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

罗宾却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然后挽着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朗声说道:“诸位,这孩子没有说错,虽然他还没有造出一种造皮鞋的机器,但他的想法非常好,大有用处,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办法,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思维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桎梏中,这才是我们永远能够不断创新的动力。现在,我宣布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的奖金。”

经过4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鞋工场的大量工作就被机器取代了。

罗宾·维勒的名字,在美国商业界,就如一盏耀眼的明灯,他之所以能成大事,与他时时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5 不要一味求奇求险

许多人认为,财富与成功只能通过冒险、创新和奇特的方式才能获得。一些人具有稳健性格,据此认为自己不大容易成功,实际上这又陷入了一种定式思维当中。

美国俄亥俄州的带顿市有位名叫马丁·格朗德的商人,他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做小生意。他开始的时候是帮人家割草坪,只有一台割草机,一个人亲自去问人家需不需要修整草坪,如果需要,他就认真地把草坪修整得很好,并以此为样本,希望下一次继续为其服务。现在,他的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00万美元。公司的业务也从简单的修剪草坪扩展到复杂的家庭及商业建筑的景观设计,冬天,他们还为车道和停车场铲雪。在很短的时间里,马丁的公司成为俄亥俄州南部最大、最有名的景观设计公司。

他之所以成为富翁,是因为他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他研究了其他行业顾客信任度高的公司是如何经营的,例如那得斯托姆公司、斯维尔·卡迪拉克公司,这些公司的顾客服务方式和如何让顾客满意的原则,被他吸收过来应用到自己的经营中。他要求员工穿着整洁的制服,卡车和设备要保持清洁,约定好的业务要准时去办。他还收集其他公司的业务刊物,经过综合对比,编辑出自己公司的业务刊物。马丁做的是极普通的生意,他没有高超的技术,没有新发明,没有创新的优势。

没有什么比一个卖三明治的连销店更简单的了,例如弗雷德·德鲁卡的通道连销店,然而,德鲁卡知道简单的魔力。在大多数的快餐业因市场饱和而竞争激烈的时候,他的分店生意却蒸蒸日上,就像上世纪50年代汉堡包店正兴旺时一样。1965年,他开办了第一家店,当时他17岁,资金是银行的1000美元贷款。现在,他的连锁店数量仅次于麦当劳居全国第二。虽然比麦当劳年轻得多,但他是麦当劳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通道连销店”甚至没有自己的“特别酱汁”。他们用的都是简单、普通、没有什么新奇的策略:新鲜的冷肉和配料,现卖现烤的面包圈,便利的位置,直接介绍产品的广告。像这样一家个体经营的快餐店,德鲁卡竟把它做成全球性的商业帝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5年中,德鲁卡每年从他的连锁企业中获得的收益是2000万到5000万美元。

如我们通常所想像的一样,发明家对想法进行非常深入地加工,他们尤其对优秀的点子着迷。他们中有些人对自己的妙想反复咀嚼,并竭尽全力地保持自己的成果,甚至到了痴迷癫狂的地步。他们有的为此投资上千美元,来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保护专利权以及做法律咨询等等。做了这些工作之后,他们就想像应该有奇迹发生。就像电影制片商会在快餐店里发现未来的明星一样,也有人会冒险对他们的构想投资,然后付给他们因为该构想而获得的报酬。

这样的事总是存在的,只是不会经常发生。

大多数发明家最后都几乎破产、灰心丧气、甚至刻薄苛刻,或者被花言巧语、称赞他们的骗子把成果骗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家、作家、生产商、企业家在介绍他们的或许是新的构想、产品,你会说这些并不稀奇,没有一个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愿意听这些话,但这却是真实的现实。

设想的价值是通过很多个进一步拓展来实现的,包括市场定位在内,有大量的艰苦努力的工作要去做,销售和市场开发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多数发财致富的发明家都是让自己的设想开花结果,并以此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其实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同时有同一个想法,与别人想着同一个想法的人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人当中至多有10个人马上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思维成果,只有一个人可能会真正地去做一些毫无新意的平凡工作,例如筹集资金、寻找发展商、一直把它发展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大量毫无新鲜感的辛勤工作,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就毫无价值。创造性本身如果没有大量的琐碎无奇的工作作基础,也就毫无现实意义。正如一句老谚语所说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如果恰恰你就是一个会产生有革命性突破构想的人,你最好马上从思想王国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穿上工作服、卷起袖子,投身于大量的毫无创意和乐趣的工作中,立刻把你的天才想法变成现实。假设你认为自己是那种永远不会提出富有创意的设想的人,天生没有创造性基因的人,也不必悲观,当你知道设想若不付诸实践,就像没有发芽的种子时,你就会自我安慰了。做出实际的成绩这才是最重要的。创立伟业和发财致富并不都需要创造性思维。

在好莱坞,真正的原创作品赚不了多少钱,大笔的收入都是靠新瓶装旧酒赚到的。

确实,很多时候,求奇求险求新反倒不如借鉴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6 任何事都没有一定之规

冒险或者保守,创新或者守旧,快或者慢,大或者小?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或者才是最适合我的?之所以有这些疑问,是因为人们做事情前都在极力地寻求规则。

在华盛顿,国会议员通过的条例多到需要用整个一栋大楼来管理。现在,国会还在以国会开会期间草拟及通过了多少法案来评估他们的业绩。在自我成长这方面,大家还自定规矩。拿破仑·希尔的经典力作《思考致富》中列出了13条;史蒂芬·卡维在畅销书《非凡成功人士的七大习惯》中定了7条;齐格·齐格勒写的则是“成功者十大特质”。史瓦兹科夫将军在他的“关于领导”的演说中,甚至还用到“第31条”、“第2条”这种字眼。

那么,有规矩到底好不好呢?

20世纪60年代,每个田径教练都这样指导跳高运动员:跑向横竿,头朝前跳过去。理论上讲,这样做没错,显然你要看着跑的方向,一鼓作气全力往前冲。可是有个名叫迪克·福斯贝利的小鬼,他临跳时转身搞了个花样,用反跳的方式过竿。当他快跑到横竿时,他右脚落地,侧转身180°,背朝横竿鱼跃而过。《时代》杂志上称之为“历史上最反常的跳高技法”。当然大家都嘲笑他,把他的创举称为“福斯贝利之跳”。还有人提出疑问,“此种跳法在比赛中是否合法”。但令专家懊恼的是,迪克不仅照跳他的,而且还在奥运会上“如法炮制”一举获胜。而现在,这已是全世界通行的跳法。

这里有一个故事:

星期六的早晨,一个牧师正在为第二天的布道词煞费苦心。他的妻子出去购物了,外面下着小雨,儿子强尼无所事事,烦躁不安,哭闹个不停。牧师随手抓起一本旧杂志,翻了翻,看见一张色彩鲜丽的世界地图。于是他把这一页撕下来,然后把它撕成小片,丢在客厅的地板上说:“强尼,你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一块巧克力。”

牧师心想,他至少会忙上半天,自己也能安静地思考明天的布道词。谁知不到10分钟,儿子敲响了他书房的门,他已经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强尼居然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片纸头都拼在了它应该的位置上,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儿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啦?”牧师问。“噢,”强尼说,“很简单呀!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画上,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一定拼得不错。”

很多情况下,所谓的“传统智慧”捉襟见肘。办任何事没有一定之规。所以突破过去,突破传统,突破定式,才是成功之道。

第二章 机会需要自己主动去创造

综观那些事业成功人士的发迹史,其共同的特点是从不坐等机会,他们知道一个好机会就意味着一次人生的突破,而好机会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和才智去争取,因此他们对“创造机会”情有独钟。

1 主动出击才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一个中国古代的“老鼠”的故事。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人,少年时家境不太宽裕,年轻时曾经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至于他的性情为人,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插叙了一件小事,能够极形象地说明。据说,在李斯当小官时,一次到厕所里方便,看到老鼠偷粪便吃,可当人或狗一来,老鼠就慌忙逃走了。过了不久,他在国家的粮仓里又看到了老鼠,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粮食,长得肥肥胖胖,而且安安稳稳,不用担惊受怕。他两相比较,十分感慨地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能耐就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无能就只能做厕所里的老鼠。这个小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也预示了他未来的结局。

为了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求得荣华富贵,他辞去了小吏职务,前往齐国,去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为师。荀子虽是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也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但他对儒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造,较少地宣扬传统儒学的“仁政”主张,多了些“法治”的思想,这很适合李斯的胃口。李斯十分勤奋,同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即怎样治理国家、怎样当官的学问,学成之后,他便要辞别荀子,到秦国去。

荀子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人生在世,贫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最大的悲哀,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来。齐王萎靡不振,楚国也无所作为,只有秦王正雄心勃勃,准备兼并齐、楚,统一天下,因此,那里是寻找机会、成就事业的好地方。如果尚在齐、楚,不久即成亡国之民,能有什么前途呢?所以,我要到秦国去寻找适合我个人的机会。”

荀子同意李斯前往秦国入仕,但他告诫李斯要注意节制,在成功之际想想“物忌太盛”的话,不要一味地往前走,必要的时候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李斯来到秦国,投靠到极受太后倚重的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很快就以自己的才干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小官。官虽不大,但有接近秦王的机会,仅此一点,就足够了。处在李斯的位置,既不能以军功而显,亦不能以理政见长,他深知,要想崭露头角,引起秦王的注意,惟一的方法就是上书。他在揣摩了秦王的心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毅然给秦王上书说:

凡是能干成事业的人,全是能够把握机遇的人。过去秦穆公时代国势很盛,但总是无法统一中国,其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周天子势力还强,威望还在,不易推翻;二是当时诸侯国力量还较强大,与秦国相比,差距尚未拉开。不过从秦孝公以后,周天子的力量急剧衰落,各诸侯间战争不断,秦国已经趁机强大起来了。现在国势强盛,大王贤德,扫平六国真是如掸灰尘,现在正是建立帝业、统一天下的绝好时机,大王千万不可错过了。

这些话既符合秦国及各诸侯国的实际情况,又迎合了秦王的心理,所以赢得了秦王的赏识,李斯被提拔为长史。接着,李斯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为秦王出谋划策,还在具体方案上提出意见。他劝秦王拿出财物,重贿六国君臣,使他们离心离德,不能合力抗秦,以便各个击破。这一谋略卓有成效,李斯因而被秦王封为客卿。李斯在秦国开始崛起了,后来终于做到丞相的高位。

李斯受茅厕和粮仓里老鼠的不同际遇的启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要做粮仓里的那只老鼠。李斯是个有志气的人,而清醒的头脑更为他的志向插上了机遇的翅膀,使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起点。

李斯与大多数人一样身处社会的底层,硬是凭着誓做一只“强鼠”的志气和对周边环境的清醒认识使自己脱颖而出。他的经历或许能令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清醒的有志者才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也才能主宰自己的未来——哪怕你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老鼠。

2 再好的机会也会在等待中错过

有一位满脑子学问的教授与一位卖鱼的小贩比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卖鱼的小贩就在一旁虔诚地听着教授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小贩非常佩服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小贩成了百万富翁、城里的新贵,而教授还在家里等着致富机会。

这位教授可能有100种致富方法,但他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他习惯了消极等待,缺少实干精神。消极等待的习惯除了磨去我们的锐气,让我们一事无成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决不能让这种恶习控制了我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要想成功就要有实际行动。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儿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你,求你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祈祷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啊!”

这个中年人其实是很可笑的,他希望能中彩票,解决自己的困难,那么他为这个目标做了什么呢?除了等待上帝赐予这样的机会外,他甚至连一张彩票都没买过。生活中,许多人也像这个落魄的中年人一样,习惯于等待好事情的发生,而自己却不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一点努力,到了最后,他们的梦想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位名叫曼迪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西雅图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

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我们不能不为曼迪感到惋惜,如果不是习惯于等待,她是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

电影《刘三姐》中唱道:“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行动就能拥有一切,等待便一无所获。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如果无人执行,就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便是羊皮卷,永远也不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法律、宝典具有现实意义。

3 不要犯半途而废的错误

两个女孩都没有考上大学,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两人商量一下,决定向餐饮业发展,两个女孩的想法很有意思,她们不是到饭店打工,而是自己开了小店当老板。她们在一个商业区附近开了间小而干净的饭馆,并且只接受附近写字楼上班族订餐,一开始她们吃尽了苦头:四点多钟就要去早市批菜,回来后赶紧洗菜择菜,给厨师打下手,然后又蹬着三轮车挨个往写字楼里跑,受人白眼、奚落是经常的事……终于A女孩决定放弃了,她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辛苦。亲戚介绍她去做公交车售票员,她去了。B女孩却没有放弃,她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成功。5年后,两个女孩又见面了,A女孩还在做她的公交车售票员,B女孩却自己买了车和房,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小老板!

A女孩被困难击倒了,选择了放弃,结果她也放弃了一个美好的前途;遇到困难就想逃避、放弃的习惯,让她的生活变得平庸。轻易放弃,是导致人生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一个人如果无法改掉遭遇一时不如意就撤退的习惯,那他就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

美国淘金风正炽时,阿迪的伯父也迷上了“淘金梦”,于是只身跑到西部去挖金矿,好实现他的发财梦。他认领了一块土地,拿着铁锹和十字镐,开始动手挖掘。

苦干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他总算发现了亮晃晃的金砂,颇有收获。可是他没有机器把矿砂弄上地面,便不声不响地离了矿,回到他的家乡马里兰州的威廉斯堡,把他走运的发现告诉了亲友。大家凑足了钱买机器,并把机器寄去矿场。阿迪也跟着伯父去挖矿。

挖出来的第一车矿砂送到冶金厂提炼。结果证明他们挖到的,是科罗拉多最丰富的矿藏之一。再多挖上几车的矿石,他们就可以清偿债务,随后的进账就可以多得吓死人了。

挖金的矿钻不断往下延伸,送上来的,是阿迪和伯父的希望。然而,这时情况不妙了,因为矿脉突然间消失,矿藏已不再有,他们仿佛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不停地钻,拼死拼活想重新找到矿脉,结果徒劳无功。最终,他们不得不就此“罢休”。

他们把器材仅以数百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旧货商,然后搭火车回家。这位旧货商邀请了一位开矿工程师去看矿坑,做实地的地质测量。结果发现,原来计划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矿主不熟悉“断层线”所致。据工程师的推断,矿脉就在“歇手处的下方三英尺”。结果矿脉果真就不偏不倚地在地下三英尺处露脸了。

在成功的路上,相当一部分人都被一种坏习惯所控制,他们随时准备好抽身后退,弃目标于不顾,一碰到反对信号或坏机运,就半途而废,结果他们永远也得不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成功,阿迪和他的伯父就是这种习惯的牺牲品。后来阿迪先生成为了一名寿险销售员,他彻底改掉了轻易放弃的习惯。遇到拒绝时,他总要提醒自己:“只差三尺就要挖到黄金了,我绝不放弃!”阿迪先生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受益无穷,他后来晋身于年收入逾百万美元的精英之列。

也许你很喜欢吃“肯德基”,那么你是否知道肯德基的创办经过呢?

肯德基的创办人桑德斯上校65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于拿出行动来呢?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而是心平气和地自问:“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社会的呢?”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个人人都曾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我真是笨得可以,卖掉这个秘方所赚的钱还不够我付房租呢!如果餐馆生意因此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用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其中抽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而且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个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抽成。”

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吧,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诀,我们称其为“能力法则”,意思是不懈地拿出行动:无论你遭受了什么样的失败,都不能放弃,你只能从中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可知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果腹的餐点,往往匆匆便解决了一顿。历经1009次的拒绝,整整两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还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也无怪乎世上只有一位桑德斯上校。我们相信很难有几个人能受得了20次的拒绝,更别说100次或是1000次的拒绝。然而这也就是成功者的可贵之处。

很多人都说自己为了机遇,付出了许多努力,尝试了很多次,可就是不见成效。他们所说的很多次,可能只不过是3次或5次,但因为不见成效,结果就放弃了再尝试的念头。你应该知道,每个成功前面都有很多不如意,你只有一个个地战胜它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

4 找到那扇最容易进去的门

人们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把一只蝴蝶放飞在一个房间里,它会拼命地飞向玻璃窗,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在上面挣扎好久恢复神志后,它会在房间里绕上一圈,然后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所以蝴蝶根本就不会朝门那儿飞。追求光明是多数生物的天性。它们不管遭受怎样的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寻求光明的方向。而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蝴蝶的时候,应该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有时,我们为了达到目的,选择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反而会更快地如愿以偿;相反,则会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

有一位留学法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法国找工作,结果连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最低的身份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他的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及,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并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老板对他的学识、能力和敬业精神早已了解了。

与这位博士相反,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而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难以翻身。

直来直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转弯抹角却能避开障碍,让我们走得更顺利。看来,有时候转弯抹角并不是在耽误时间、浪费精力,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前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直来直去,结果费了不少力气,却没见到什么成效,如果他们能学会兜个圈子的话,那么行动起来就会更顺利。

5 换个环境换条路

美国的詹姆斯博士曾将强者和失败者加以比较,他说:“失败者压制自然地、正确地表达潜在的能力。如果他选择的那条道路走投无路时,他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路径。他畏惧尝试新的东西,他固守自己旧有的地位,他不是个创新者。他重蹈覆辙,他总是一再重复家庭和文化的不幸。当事业和生活遇到无可挽回的困境时,当一个更有诱惑力、更有发展前途的目标向自己招手时,失败者没有当机立断、弃旧迎新的勇气和毅力。”

三十六计中的最后—计是“走为上”,主张在战斗不利于己,且暂时无力扭转的情况下,要引兵退却,脱离险境,保存实力,等待良机。走为上计的方略,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中也是适用的。在这里,走为上计的具体表现是“改换门庭”,变更单位。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既取决于主观能力学识的强弱,又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主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客观条件的好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制约事业成功的客观条件有三种:一是工作条件,如资料、设备、单位的工作性质等;二是人际关系条件,如领导是否支持、关心下属,同事之间关系是否融洽等;三是生活条件,如住房、孩子上学、买菜买粮等等。前两个条件更为重要。

生活实践证明,年龄、能力、专业、性别、毕业学校等条件基本相同的同学,因为工作单位的条件不同,一些年后,事业进展往往大不相同。比如,在条件优越的名牌大学和研究院工作,占有丰富的科研资料,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如果不是朝三暮四、主观不努力,一般都会学有所成;反之,在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想获得同样的成果,不知要克服多少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花费差不多同样大小的力气,有的人成果累累,有的人却两手空空。难怪有人唉声叹气,埋怨自己投错了地方。

单位条件的好和坏,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大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人利益需要的单位,就是好单位。但是,同一单位,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不同个人说来,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因为人们的需要不同。单位的条件适合甲的需要,因此,对甲说来,单位是好的;同时,它不能满足乙的需要,所以,乙认为单位不好。

另外,单位的条件和人的需要都是发展变化的。曾一度被人说成绝无仅有的好单位,后来条件变差了,不适合人们的发展需要了;或者虽然单位的条件依旧,但人的需求提高了,他要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原单位的条件已经远远不足……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一旦觉得工作单位的条件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且较长时间内也不会出现转机,便应该当机立断,走为上计。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有一位青年学者,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可他现在在某工科院校讲授马克思主义公共课。该学校西方哲学的专业资料残缺不全,研究课题与教授内容关系不大。更为严重的是,在工科院校,从教师到学生,由于受专业所限,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知音更谈不到。他的专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非常苦恼。还有一位看起来很聪明的大学生,分配到工作单位不久,就因一件小事和领导闹僵了。该领导的度量也真够“大”的,那以后从不用好眼神儿看他。这小伙子也懂得“礼尚往来”,专找领导的别扭,他以为自己专业过硬,人人服气,谁也无可奈何。谁知胳膊扭不过大腿,遇到提干、晋级的“大事”,他总差人一等。他和领导的关系越来越僵,他本人的情绪也越来越坏,彼此之间拉开了“持久战”。结果,他把充沛的精力、宝贵的年华,虚耗到无休止的争吵中,令人嗟叹不已。

按照兵家走为上的韬略,这两位确实有必要一走了之。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天下如此之大,单位如此之多,何必固守一隅,空耗时光呢?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改换门庭的,是强者;不愿改变,只知困守一城一池的是失败者。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手下大将韩信,东征西讨,运谋定计,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劳。韩信最初并不是刘邦的人,而是项羽的侍卫,一名执戟郎官。在任项羽侍卫期间,韩信经常接近项羽,并屡次为之献计献策。可是项羽根本看不起韩信,从来不肯采纳他的意见。韩信见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就下决心离开他而去另谋出路。后来,因为偶然的原因他得到萧何的赏识。由于萧何力荐,他被刘邦拜为大将,在刘邦军中,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三国时期,有一位谋士郭嘉。郭嘉当初是投奔袁绍去的,但相处一段时间,发现袁绍“好谋无决”,难济天下大事,就反转投奔曹操。他与曹操议论天下大事,深得曹操的赏识。曹操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以后,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取得平定中原的胜利,也施展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假使韩信、郭嘉一直待在项羽、袁绍手下,很可能默默无闻,遗恨终生。6 面对机会的最大忌讳是自己的怯懦

在机遇来临时,是最需要表现自我的时候,胆子会助你一臂之力。现在,在几乎所有的竞争性录用中都加了面试一项内容。面试的内容非常广泛,但说到底口才是最为重要的,得体而不俗的谈话不仅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内涵,而且还会弥补你的某些不足,从而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有些时候,面试的成功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成为事业成败的转折点。许多人就是凭着其出色的面试表现,击败对手,由一位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但是有些人往往因为胆子不够大,即使有口才也怯于展示,从而丧失唾手可得的机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商业的社会,不要来定义和评价它的性质特点优劣曲直,你就尽快地投入和适应它吧。一位年轻的学生讲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作为学生,我最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而且我发现周围的同学也和我一样。每次上课的时候,当教授提问时,我们总是习惯把头低下去,生怕教授的眼光扫到自己。

一次外语课上,一位来自商业银行的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是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教室内有多少学经济的同学,可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习经济的,可是出于怕被提问的原因,大家都沉默着。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插个故事讲给你们听:“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用颜色极其醒目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在座位上。于是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响应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我不解,便问前面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他们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吃惊时,很有可能就暗示着他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事实也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醒目地亮出你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实在是不能令人满意,他们太过含蓄或者说是怯懦,他们不习惯让别人看到自己,或许这样你会过得很轻松,但是你绝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我想你们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凌云壮志,但是你的第一步必须是找到赏识你的人,这对沉默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他的话结束后,有人笑了,有人不屑一顾。但是我明显看到有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或做一些暗示:我可以回答。

我们每个人都是茫茫人海中之一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所无法决定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环境、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也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有人提携我们或阻碍我们,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做主可以选择的,那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不断地奋进努力提高自己。因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这些,有这些也就足矣!在成功之路上,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代替你拯救你;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打垮你战胜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就是你自己。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一个十分重视内因的人是不会放过任何有利的外部因素的。

7 快一步有时比多一点更重要

很多商界成功人士的创业之始就与众不同,他们起步就快人半拍:金花集团总裁吴一坚初涉商海以600元人民币闯海南,半年博回3个亿;兴宝董事长张兴民第一次向俄罗斯出口20万吨积压白糖,就净赚4亿元;软件大王宋朝弟第一次营销,一天净赚500多万元。起步的成功,为他们走向巨富打下了基础,缩短了成功的距离,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先人一步抢占市场制高点。

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起步的赢家?

陈东升,下海经商之前发现,在中国现阶段,最好的创富途径就是“模仿”,看外国有什么而中国没有,就可以做起来。有段时间,他经常在电视上看见类似的消息:某人在伦敦索斯比拍卖行买了一幅名画,然后电视画面上是一位长者,站在拍卖台上,“啪”地敲一下槌子。他想,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个一定能做起来。于是,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拍卖概念的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一次拍卖额就达1400万人民币。陈东升的成功源于他在起跑之前对一种商机的独到发现。

海王集团总裁张思民,在下海经商之前,看了《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书中写到海洋生物商机无限。于是,他从北京南下深圳,想从海里捞取一种叫牡蛎的东西,希望从牡蛎里提出精华物,然后转化成胶囊。然而,半个月后,他身无分文,剩下的只是一个梦,一个关于海洋药物的梦。就是这个梦引来了澳大利亚的投资者出资100万美元,成立了“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由张思民控股,第一年销售100万元,第二年销售300万元,第三年销售一个亿。张思民的起步之秘诀,是在他起跑前选准了一个好项目——商机无限的海洋生物。

赢在起步的企业中,也有第一步走对,中途遭挫,而一改初衷,结果前功尽弃的企业。因此赢在起步,就不能让它输在结尾。

湖北九龙集团公司董事长汪爱民,在她上任时,厂里亏损严重,她决定选准一个救活企业的产品。后来她根据市场需求选准了“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该产品试产成功后,因“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不但没有给厂里带来福音,反而债台高筑,企业陷入更深的困境。有人建议,将这个产品放一放,再寻找一个“短平快”的产品来解决全厂职工吃饭问题。汪爱民觉得,“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既然是一个好产品,就不应该推翻初衷。眼前没有资金应该筹集资金,没有市场应该开拓市场。汪爱民找到了一家港商合资,联合经营这个产品。产品出来后,销路出现问题。又有人动摇:“积压那么多产品销不动,还不停产,岂不是要我们厂死?”汪爱民仍然不改初衷,为产品四处找销路。1995年,东南亚某国家向一汽订购一万辆装有整体动力转向器的汽车。深知九龙集团产品质量过硬的一汽,一次就向其定购600台,1996年增到3000台,1997年达到6000台,1998年至2001年九龙集团连续4年保持利税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资产总额从1600万元增加到3 6亿元……

创业的成功与否,起步是关键。

寓言“龟兔赛跑”的新版本是:龟兔重新赛跑,赛跑开始后,乌龟按规定路线拼命向前爬,可当它到了终点,却不见兔子,正在纳闷之时,只见兔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乌龟问其缘由:“半路又睡了一觉?”兔子哀叹道:“睡觉倒没有睡,却跑错了路线。”兔子输给乌龟,输在哪里?输在起步时选错了方向。

瞅准机遇,快人一步,开创商机,就可以使人们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8 迟疑是机遇的天敌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头驴在两垛青草之间徘徊,欲吃这一垛青草时,却发现另一垛青草更嫩更有营养,于是,驴子来回奔波,没吃上一根青草,最后饿死了。驴子饿死,是因为没有草吗?不是,草足够它吃饱的,可它确确实实饿死了。这是因为它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考虑该吃哪一垛草上,而没有去实践吃草。

也许有人认为,我们人比驴子聪明多了,不会犯驴子一样的错误。果真如此吗?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一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歌德曾经说过,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遇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掉。所以我们必须抛掉犹豫不决的习惯,即使是处在混乱中,也必须果断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圣皮埃尔岛发生火山爆发大灾难的前一天,一艘意大利商船奥萨利纳号正在装货准备运往法国。船长马里奥敏锐地察觉到了火山爆发的威胁。于是,他决定停止装货,立刻驶离这里。但是发货人不同意。他们威胁说现在货物只装载了一半,如果他胆敢离开港口,他们就去控告他。但是,船长的决心却毫不动摇。发货人一再向船长保证培雷火山并没有爆发的危险。船长坚定地回答道:“我对于培雷火山一无所知,但是如果维苏威火山像这个火山今天早上的样子,我一定要离开那不勒斯。现在我必须离开这里。我宁可承担货物只装载了一半的责任,也不继续冒着风险在这儿装货。”

24小时后,发货人和两个海关官员正准备逮捕马里奥船长,圣皮埃尔的火山爆发了。他们全都死了。这时候奥萨利纳号却安全地航行在公海上,向法国前进。

试想一下,如果马里奥船长有迟疑不决的习惯的话,那么他会得到什么样的结局呢?毫无疑问,同发货人一起毁灭。在一些必须做出决定的紧急时刻,你就不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犹豫不决,你只能把自己全部的理解力激发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最有利的决定。当机立断地做出一个决定,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如果犹豫不决,那结果就只剩下了失败。

所以,我们要努力训练自己在做事时当机立断的能力,就算有时会犯错误,也比那种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做决定的习惯要好。

成千上万的人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因为犹豫不决的行动习惯错失良机而沦为平庸之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