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1:07:01

点击下载

作者:邱磊,李达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邱磊;李达 著该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万字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

小简·AI导读版)

邱磊;李达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392-20190313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第一辑 一个时代的教育逻辑与信仰2. 第二辑 天字第一号的革命3. 第三辑 关键理念:生长的本质4. 第四辑 两个体系的对话5. 第五辑 寻找生命的母语第一辑 一个时代的教育逻辑与信仰第一节 启蒙·学之短长

陶行知经历过些什么?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在内忧外患的逼仄下,危厄之局让他对教育有了坚实而迫切的思想基础:“人民贫,非教育莫之高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之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

陶行知信服于“教育即生活”理论,尤其是“五四”期间杜威来华,在国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对传统教育的猛烈批判和实用主义的冲击,给僵化陈旧、沉疴难起的旧教育带来了新血液、新力量和新希望。作为思想家的杜威,他的教育理论最为人熟知,也最有影响力的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这三句话。它们的核心就在于通过“生活”与“做”,实现“成长”的目的。第二节 启业·形之上下

陶行知为后人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活教育的理论。从1922年陶行知发表《生活教育》正式提出“生活教育”的基本概念以来,时间已过去近一个世纪。

可以说,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战时教育、创造力教育等思想的“最大公约数”,是其思想核心。

这套教育哲学从根源上论,来自两方面:一是直接来源,即自己师父的实用主义哲学在教育上的投射。二是陶行知对传统儒学的辩证思考,直接表现为对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转变。

在陶行知的教育观念中,“生活力”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一大支撑点。这些“生活力”,涉及医学、卫生、体育、食品、农桑、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其教育之下的孩子活脱脱地成了一个现实版的“鲁滨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理想状态:“生活即教育”,也即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而“生活力”又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这里的“即”字很重要,陶行知专门强调:“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要求教育与生活联络。一提到联络,便含有彼此相处的意思。“教学做合一”,即“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陶行知对此有两种简洁而准确的解释:一是“教人学做事”,仅仅五个字,把“教”“学”“做”三者间的逻辑关系讲得清清楚楚;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把相互间的立场和角色做了定位。只有通过“做”来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通过“做”来学,才是真正的学,相互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生活力”的价值回归

陶行知先生提出并终身践行生活教育,他坚持要培养“有生活力的公民”。其理论的诞生、发展与成熟,既见证了我国教育在积贫积弱中的自强之路,又在中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尤其是在对杜威思想的推崇、学习、实践,直至取舍扬弃中,完成了“翻了半个跟斗”的历史跨越。这一宝贵财富,给今人带来了勇气和智慧,并让他们看到更为宽广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同时,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主张下,“生活力”成了描述、观测、评价、完善生活教育理论的“关键词”。 

提出概念

从名称上可以看出,“生活力”紧依于“生活教育”。那“生活”之名又从何而来?其实,这既和陶行知的经历有关,又是时局下的必然之举。在陶行知的成长中,早期对他影响深远的是明朝大儒王阳明的“心学”,其“知行合一”的学说,核心在“心即理”“致良知”。

由“心”而到“知”,再到“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实现链。这对陶行知影响巨大,并使之逐渐形成以“行”为基础的哲学观。我们知道,“行”(或者叫“实践”)正是“生活”的最大属性,也可以说,这是他教育哲学的基础所在。

点一点,陶氏思想的稀罕处

在今天的教育场景中,在“互联网+”“大数据”“翻转课堂”的裹挟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有着许多宝贵的启悟性,这对当下教育困局的寻解和突破,颇具激励意义。若能恪守初心,精研纲要,则必如中流砥柱,提挈于中西,纵横于时代。

简单来看,“生活教育”的启示,大致可归纳成如下几点。

请回“德先生”。要有仰望星空的“闲情”,就先要有民主的情怀;要有民主的情怀,对流思维。当我们仔细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发现其以教育为利器,打破社会隔阂、团结民心、开启群智的一大智慧,就在于“对流思维”。

大教育观。他主张“行知”,先行后知,更何况当时国势危殆,容不得慢慢做“实验”,此其一。其二,陶行知的教育观,是主张推倒学校围墙做教育的,是在天地间,在市井里开展的。所谓模式,所谓套路,都统统是要打倒的,他的大教育观是以“生活”为根基,以“生活力”为准心。陶行知的大教育思维,不仅是天地万物皆备于我的变通适用,还包括“大统一”的包容和吸纳。师生之间、教学之间、村校之间、经政文教之间,莫不如此。彼此之间可以按需随时变化角色,随时相互启迪,相互补益。

诗化教学。在陶行知的践行中可以看出,写诗,是他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不管是面对儿童,还是对友人、学者,都常可以看见他的格律诗和现代诗。通过诗歌,让生活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育对接,这对教育从“人上人”的专属品,普及成“人中人”的民众权利,是极有帮助的。第二辑 天字第一号的革命第一节 谁是杜威?

出生乡野

1859年,杜威出身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跨界生长

1879年,20岁的杜威大学毕业。在他读书的这些年里,虽然他不是一个天分很高的小孩,但能始终坚持不断思考,寻求各种资源的支持,帮助他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得到提升。而这个资源,就是书籍。

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杜威做对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笔者称之为“选择大于努力”。杜威选择的方向,就是阅读。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这几乎是那些有成就的、有名望的世间名家的一个共性,而且这种读书不是来自家庭或学校强迫,是他发自天性的喜欢。杜威做对的第二件事,是形成了结构性的助力支持。什么是结构性?实际上就是说杜威始终是个“跨界达人”,他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均不限于某一时某一隅。第二节 体制的逆行者

杜威刚工作时,首先做了三年的中学老师,教了拉丁语、数学和自然科学。这一阶段,初出茅庐的他就显露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并做到了两条原则。其中任意一条,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与反思的。

个人立场

他做了哪两件事呢?

一是“学以致用”,将他之前在课堂中,或者书本理论中学到的东西,放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运用。

二是“用以致学”。杜威把“用”和“学”变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并在这种持续性的螺旋上升中,深掘他对教育的理解。

选择单干

1904年,在累积了整整十年的教育摸索与反思后,杜威在他任职的芝加哥大学借了块地,按照自己的设计,办起了实验学校(也称为杜威学校)。由于是在官方大学的背景下兴办的,这个学校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叫芝加哥大学附属中学或者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实验学校招收的是4岁到14岁的孩子,年龄跨度还是比较大的。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国内的大学均有附属中小学,其老祖宗可以追溯到杜威那里,他是真正的首创者。

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里所说的革命,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中国的“五四”运动,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