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心灵快乐——解读中国人的情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0:19:20

点击下载

作者:陶然,银娟,刘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寻觅心灵快乐——解读中国人的情绪

寻觅心灵快乐——解读中国人的情绪试读:

前言

这是一本可以滋养中国人心灵的作品,是一本可以让你给自己当心理医生的读物,也许它不能算经典之作,却是笔者的一点心意,祈祷这点心力,能为你找到一点质朴的生活智慧,更多地关注自我及爱,让生活平安幸福,品出人生滋味,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陷入情绪和生活的泥沼浑然不觉,人生碌碌似浮萍,需要别人当头棒喝,方能如梦初醒。本书不想成为一个棒子,意图把你“打晕”,而更想成为一面镜子,望着镜子里的自己自问,是否不管我们有多大年纪,不管扮演着一个多么成熟的社会角色,我们依然需要精神的成长?

这一路走来,身后的脚印深深浅浅,尘土飞扬,迷乱了天空那条心灵的彩虹,是谁卡住了你的咽喉,让你无法放声高歌?

红尘虽劳心,无奈静止更是腐朽。那么此时,算不算是成长的时候,是否可以把你的脚步放慢,洗去心上纤尘,使心如莲之初放,洁如皓月,继续步履轻盈、放声高歌的上路,云去云来月自如。

任何事物都不是单极的因果关系,情绪也是如此,需要我们从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本书从谈“情绪”走向对生命的探索,对文化的思考、对流行的感悟、对疾病的发现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照等多个方面,内容多样,意图与读者共享现代与传统知识文化的融合,在行文上力求通俗自然的表达,以便读者容易心领神会。

我并不建议每个人都要被情绪心理学证明为情绪调节的高手,要想有好情绪,得有动机和技能的结合,如果你想让自己情绪好,就来看这本书,本书提供的帮助是首先让大家认知情绪,明白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到底受着家庭、社会和文化哪方面的影响,然后获得一些技巧,最主要的是你要有期盼自己生活得更快乐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写完本书,我抱有很大的希望,相信你只要对情绪进行更多的学习和了解,然后把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就能够更快乐。

谈中国人的情绪,并不是泛泛而谈情绪的心理学成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谈中国特色的情绪特点:

一是感悟“流行”表达的现代情绪:如《二号首长》、《甄嬛传》为何流行;偷菜游戏、微博等的盛行预示什么样的情绪危机?人肉搜索、论坛骂战的情绪来源是什么?为何那么多人罹患各类慢性疼痛疾病?网络成瘾从何而来?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二是揭示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历史事件影响产生的中国式情绪,如抑郁症的高度身体化症状,以头痛、失眠、头晕、疼痛、记忆下降、焦虑、虚弱、缺乏精力等症状来表达内心的冲突;神经衰弱的心理真相等;国人表达愤怒所特有的“生闷气”和“怨”等特点。

三是讲述情绪保健和养生,来增强我们的心理能量和情绪调控能力。

除此之外,本书还从医学、心理学方面交叉阐述了一些常见病,如“三高”症状、胃肠道疾病、失眠、癌症、皮肤病等疾病发病的情绪根源,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情绪和疾病的关系。书中还为读者介绍了一些养生之小功法,其中有些功法的看似与一些网络及气功书籍所载功法有相似之处,其中“小异”便是特色,内行人士读之,自知其妙。

最后一章阐述了获得快乐的方法,如何去寻觅阳气十足的人和事,期待读者能够读到一丝进入内心的能量,用良好的心态去享受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美好硕果,而不是苛求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在生活这本复杂的大书面前,这本小小作品显得十分弱小,或许从书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只有通过生活才可以。人只有在生活的“摧残”中,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强大。一起走进生活吧,苦乐相随。

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总有人与你心灵相通,我们的原因或许不同,但我们通过同样的文字获得力量——那时那刻当我们在阅读同一本书。

期待与您共鸣!祝您快乐!银娟(笔名:银子)癸巳年于北京第一章 情绪怎样进入你的身体过度关心将来,就夺去了现今的喜乐。¶ 我们能看见身体的伤口,却看不见心灵的伤口。¶ 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笼罩着担忧恐惧、心胸促狭或胡思乱想的氛围。¶ 虚幻的思想和情绪如何导致感冒,皮肤病、心脏病或癌症等疾病。¶ 为什么别人不在意的小事你却很在意?一、情绪刺激和身体伤害殊途同归

人类总是太过依赖自己的主观感受,所谓“眼见为实”,以为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事实或真理,对于虚幻的思想和情绪如何能导致感冒,甚至是皮肤病、心脏病或癌症等疾病,全然不能理解。

我们宁愿相信感冒是在显微镜下能够看见的病毒,而非虚无缥缈的思想造成的。包括许多医生和科学家在内,绝大多数人本能地容易相信简单的致病因素,而不容易接受精神或情感能影响健康的观点。

殊不知,我们十分有限的器官感知能力,阻碍了对事物真实面貌的了解。人类患病真的像阿猫阿狗那样简单明了?显然不是,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笼罩着疑神疑鬼、担忧恐惧、心胸促狭和胡思乱想的氛围。

一项在美国加州的华人中做的研究发现:中秋节这个节日对死亡危险的影响在年老的华人妇女中表现明显,因为她们在这一节日中处于中心地位,一些死亡可能会推迟,直到节日结束之后才出现。而对于犹太人或加州人等而言,死亡率并没有相应的变化,因为中秋节这个日子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其中,最大的差异出现在循环系统疾病引发的死亡中,特别是中风和心脏病发作,表明这些疾病最易受到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另有研究发现,接受心理治疗的癌症患者与未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免疫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体内循环的淋巴细胞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能够杀死癌细胞的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活力也更强。

我们通常容易理解一个人的身体被外力伤害后所承受的压力,因为当你看见溃烂的伤口或血迹斑斑、被破坏的皮肤组织,会直观地感受到身体的痛苦及其对人的影响,但我们却容易忽视恶劣的情绪和糟糕的心理状态对人产生的不良影响,在人的“心”上划开的伤口。

我们能看见身体的伤口,却看不见心灵的伤口。

其实,无论是显而易见的外部创伤,还是悄然潜入的精神刺激,它们同属“应激”。愤怒、恐惧、忧虑等情绪方面的应激源通过大脑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做出反应,而身体创伤、剧烈湿度变化等应激源则可通过外周感受器传入冲动,引起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兴奋。两种应激最终都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促进身体里分泌同样的化学物质——俗称“压力素”的皮质醇。

这使我们的思维扩展开来,了解压力会以各种形状、各种面孔、各种大小进入我们的身体,而且许多是我们看不见的模样,或者说大部分的压力是看不见的压力,因为现代社会的身体伤害等刺激是十分有限的,而情绪压力却比比皆是。

既然我们把皮质醇称为压力素,是不是它就是个不良分子呢?其实不然,皮质醇的主要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帮助把体内贮存的能量转化为适合立刻使用的形式,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没有皮质醇,身体将无法对压力做出有效反应。

若没有皮质醇,当狮子从灌木丛中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就只能吓得目瞪口呆、动弹不得。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必须“紧张”起来,借由积极的皮质醇代谢,身体能够启动逃走或者搏斗行为,因为皮质醇分泌能释放氨基酸、葡萄糖及脂肪酸,这些都被输送到血液里充当能量使用。

皮质醇帮助我们把体内积蓄的潜在力量调动起来保护自己,让我们的肌肉变得有力量,注意力更为集中,来应对险境,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完全是有利人类生存的重要人体功能。但是如果我们经常在生活中面临类似“猛虎冲向我”、“疯狗在后面追我”的紧张感时,身体将毫不留情地往外透支着能量,也就意味着时不时地调动宝贵的潜能,那体内储存多少元气能供我们这样无度消耗呢?

情绪的过度刺激导致皮质醇分泌,不仅消耗元气,而且能抑制多方面的免疫功能。此外,精神疾病也与神经内分泌相关联。皮质醇可降低5-羟色胺(5-HT)能,导致色氨酸不足和5-羟色胺合成减少。5-羟色胺是一种传递快乐的神经递质,可理解为一种“快乐素”,当它减少时,易促发抑郁及其相关症状,如强迫、慢性疼痛、睡眠障碍等。二、你为什么比别人容易感冒

当你乘坐拥挤的火车或汽车出外旅游时,可能会接触到传染性较强的细菌和病毒,但幸运的是你并没有被感染,病毒绝大多数都不能通过皮肤或具有防护功能的通道进入体内,即使你感染了这些病毒,也可能通过身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将病毒从血液或体液中清除出去。

人类接触病毒及随后感染并不一定就会导致生病,不是每一次的感染都会发展成临床疾病。我们在一生中患感冒的次数与感染上感冒病毒的次数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什么决定了患感冒的次数呢?

我们是否容易感染病毒,是否会发展成为临床病症……其危险程度与紧张压力的量成正比增加。因为压力越大、对情绪的影响越深、持续时间越长,则皮质醇产生越多。

像皮质醇这样的糖皮质激素能以许多方式作用于免疫系统,对免疫产生抑制作用:它们改变体内白细胞的分布和运动;减少了体内循环的白细胞数量,并阻止白细胞在发炎的地方聚积;阻止新淋巴细胞的产生,引起淋巴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还能抑制细胞分裂素、炎症递质和其他调节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的产生和释放,使淋巴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更弱。

一个人过去经历的心理压力越多,他们感染感冒病毒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感染后发展为临床感冒的机会也越大。有研究显示,紧张压力、感染和疾病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紧张程度最高的人感染感冒病毒的可能性比紧张程度最低的人高6倍,发展成感冒的可能性高出1倍。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在生病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最初接触致病病毒,到感染上这些病毒,直到出现患病症状,和对这些症状产生行为反应等。是否疾病会渐渐走进我们的身体,那些外在的因素能否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其中关键的媒介就是人的情绪,把情绪调整好了,身体功能才能运转正常,免疫力强。

你是否容易生病,也是由你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和警惕决定的,你是一个对情绪压力有觉悟力的人吗?

人每天生活的环境有很多病毒和细菌,水果和饭菜等食物放不了多久就感染细菌而腐烂,但是我们依然健康地活着。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构造精密的机体,在身体里有好多“哨兵”,如牙齿、阑尾、扁桃体等。

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能让构造这么神奇的身体突然得病,都不是什么小事,所以当“哨兵”通知我们身体异样的时候,我们自己得放在心上,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样才不使“好好爱自己”成为一句空话。聪明的人这时候通常会检讨和觉察自我,从饮食、情绪、作息等方面考虑,让自己平和下来。我们不能总是依赖手术,哪儿出问题就把哪儿切除,如果把我们的五脏六腑都切掉了,活着还有何意义呢?

我们罹患的疾病,都不是在一天之内就患上的。肝癌患者年轻时经常失眠或者凌晨三四点突然醒来,慢慢发展几十年才演变成癌症的。为什么有人容易被感冒击中,而有人就好好的呢?平时自己没有把身体照顾好,关键时刻身体就会罢工。疾病最先通知的是我们,而不是医院的大夫。

无论是中医的营卫理论,或者是西医的免疫系统,在人体里都相当于社会里的警察和军队,国家供养部队需要消耗财政收入,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也需要摄入营养能量,免疫低下并不是病,如果免疫低下还出去应酬,胡吃海喝或生活糜烂就容易招外邪入侵而生病。一个人开开心心地吃1个月粗茶淡饭,比抑郁和病痛时天天锦衣玉食要强多少倍呢?三、生活是朵白莲花吗

情绪在不经意中就进入了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的生活就意味着不能有一丝压力呢?如果这样,那人没法生活和生存下来。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协调压力反应的生物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前面提过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论起先来后到,该系统是后来者,是“压力系统”的第二个参与者。而第一个参与者则是交感神经系统。该系统把大脑和其他内部器官连接起来并传送信息,以调节像呼吸、心跳和消化这样的基本功能。

这两套系统在不同的时段内起作用,交感神经系统可以很快激活,当我们看见猛虎扑过来的紧张局面,通常是选择“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在警报响起20~30秒内就准备好了,并在紧张性刺激停止后约1小时之内消退。

在压力反应的初始时刻,下丘脑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末梢和肾上腺,使他们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一个有轻微压力的活动,例如公开场合的演讲,将明显地使血液中循环的去甲肾上腺素的数量提高50%,并使肾上腺素水平增加1倍。“压力系统”中的后来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以分或小时计算,而不是秒,并且它的影响会持续几天或几周。因此,这套系统对刺激反应比交感神经系统要慢一些,持续时间短的刺激有可能引发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短期提高,而不一定会导致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乃至皮质醇水平的分泌和提高。

肾上腺素在强大精神压力下适量分泌是有益的,但如果分泌过量,过多的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不畅,结果令血压上升,易引起血管阻塞,若发生在脑部,便会造成脑梗死等。

只要不导致肾上腺素的超量分泌和皮质醇水平的提高,这种压力对我们的“坏”影响就降低了,是在我们的身心容易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无论怎样,现在我们明白了,“压力”在我们的身体里留的时间越长,我们越把它当回事,去认定这个压力“大得没边”,或者压力“多得无数”,对我们的影响越大。

同样的压力在不同的人身上可有不同的表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容易程度因人而异。研究表明,有一些人,我们可以称之为高度反应者,对短暂的紧张性刺激特别敏感并表现出激素、心率和血压的不同寻常的较大增长。

这样,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困境时,却有不同的状态表现。压力反应来源于大脑,许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想、信念、记忆和感情都在决定着我们对“压力事件”的评价,评价着它对自己产生的威胁。对事件的压力程度的不同判断,将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影响。

一颗敏感和易焦虑的心,即使在短暂较轻微的压力之下,也会做出较为剧烈的超乎常人的反应,使皮质醇增加,而这些短暂刺激却不能使大多数人释放出皮质醇。我们可以推断,这样的高度反应者比普通人更容易焦虑和情绪紧张。

例如,有些人在考试结束后几周后仍有心情不安;有些人被老师批评后几天还不好意思去教室;有些人照料病重的亲人,在其去世后几年还显示出抑郁的症状;有些人会因为早上堵车了,一天心情都不好;有人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难过很久;有些人会把别人的一句话来回地琢磨……小压力变成了大压力,小事件变成了大事件,生活中充满了密集的压力,因为你总是放松不下来。

生活不是白莲花,大大小小的压力会向我们扑过来,心理压力的确会使我们的健康受影响,但人并没有脆弱到不堪一击,我们绝不要以为一个极小的压力就能让我们病倒,从而草木皆兵,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

有时候,适度的、间歇性、经常性的刺激能提高身体和心理对付紧张性刺激的能力。现在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其实,对于小孩,早期的轻微压力可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处理压力,这样的孩子的压力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压力反应更小、更短,行为更冷静。短期压力能起到磨炼的效果。

生活中有些压力是短暂的,但也有一些压力,如失业或陷入一场不幸的婚姻,家中有人生病需要长期照料等,往往能会持续数年。许多形式的压力,甚至包括过度拥挤、噪声等也能够都可能使人的免疫能力明显下降。长期的压力会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释放皮质醇,而这可导致个人能力的下降。一项研究显示,在训练中,皮质醇增加最多的伞兵在跳伞时表现最差,不能很好达到跳伞训练要求,而另一方面,最害怕跳伞的人皮质醇水平较高。

但让我们开心的是,偶尔的心理不安不会像丧失亲人这样的事情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严重影响,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可以把情绪作为机体为适应生存而衍生的一种心理力量或能量。

人生很多压力无法回避,如果我们不想让压力把自己压垮了,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学习情绪的保健,不要让糟糕的情绪长期霸占我们的身心,成为恶性压力拖我们下水。短暂的压力不仅不会对我们产生伤害,反而有可能实现压力变动力,能让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身心更有弹性,获得更高层次的平衡。这便是良性的压力。消除身心噪声之妙法——混元桩站桩是中国武术的基本功。在此把这种桩法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的简捷便利、见效快、适用广泛,而且无副作用。此法对慢性气管炎、慢性肠胃病、慢性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此法看似简单,奥妙无穷。自然界树木虽然凝然不动,却生生不已。练此功时亦犹如树桩,自然呼吸,松而不懈即可。两脚平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全身很随意放松。双手与肩同宽同高或略宽于肩,在胸前环抱。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站好后感觉舒服就是放松了。感觉累时可调节手的高度,高不过眼,低不过脐。站桩时,要求舌顶上腭,采取腹式呼吸,气沉下去,含胸拔背。双手自然张开,掌心内凹、对着自己,中指与无名指微合,如同抱着一个大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肘尖朝下。头像顶着一团白云或如百会穴有一根绳将自己吊起自然伸直,脚如生根,稳稳扎入大地,体内形成一股对拉劲。下颌稍微内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膝盖稍微往前弯曲一点,双膝盖不超过脚底的涌泉穴处,脚心含空。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体会水和人激荡的感觉,幅度不要太大,要缓慢匀速,也可上下移动,找找手上“气”的感觉。眼睛平视前方,也可似闭非闭,耳听身后。站桩短短的3~5分钟,我们的手就会发热、发胀或发麻,这说明体内气血的流动已经加快了。虽然站桩看起来似乎要求比较多,但只要你姿势正确了,站得松、静、自然了,人就会觉得放松,还有轻快感。此法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身心噪声。混元桩在形式上很简单,在锻炼初期,大家看着电视也可以做。每天下班回家后看着电视这么站半个小时,或者中午休息时站一会儿,每天至少1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并慢慢做到不看电视也能持续站桩一段时间。站桩的姿势外可沟通天地,内可推行气血,使骨正筋柔,筋肉得以温养,神经不练而自然贯通,同时也使得肌肉含氧量大幅度提高。朋友们,试试站桩,那一刻告诉自己:无欲无求,心怀淡淡喜悦。注:该功法与网络及气功书籍所载的一些功法有大同小异之处,大同不必说,“小异”便是特色,限于篇幅,不一一指明,内行人士读之,自知其妙。第二章 情绪指示灯——如何知道情绪超负荷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李白¶ 严肃的人在梦里能表现出幽默;外表温和的人梦见正在使用暴力。¶ 背痛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最高,关节疼痛及头痛次之。¶ 攻击有时候是用来掩盖亲密的欲望。¶ 什么运动方式能让我们的胃肠壁放松?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惹的祸

人体有两套神经系统,一套通常能够由我们自由支配,叫中枢神经系统,例如有意识的提笔写字,去表达脸部喜怒哀乐的表情,做个鬼脸,闭上眼睛等;而另一套却不是那么听我们的话来运作,是无意识或下意识状态下调控人体各个系统的,这个叫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属于对外反应的“战斗”系统,使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皮肤出汗、瞳孔放大等;该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变,这种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副交感神经则主管“保养”系统,包括休息、消化、组织生长、修复、能量储存等功能。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那样广泛,而是比较局限的;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各司其职,过与不及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为什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的神经系统,不由我们来管理呢?

比如,你能让自己的血管收还是缩吗?你能随时让心脏快跳或慢跳吗?你能安排此时激素分泌吗?你让子宫壁收缩吗?你能让胃部蠕动吗?

显然不能,这些内脏的活动要靠自主神经所支配的不随意肌来完成。不随意肌也就是不受我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肌肉,很多内科疾病都是源于这些不随意肌的过度紧张造成的,长期紧张导致的后果就是气血瘀滞、发生炎症或肿瘤等,也就是中医说的血脉不通,给内脏带来伤害。“交感”与“副交感”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就像玩跷跷板,一个兴奋时,另一个就被抑制,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当它们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时,身体就失衡了,当前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大部分都是由于交感神经亢进造成,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使人们无意识地使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而造成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抑制,一般慢性疾病也大多是源于这套神经系统失去平衡所导致。

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对这套系统无能为力,无法收放自如,所以很多外在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很难直达病灶,修补内脏。但传统的太极拳运动在这方面却有独到之处。什么是中国传统的内脏修补术人的身体有两种肌肉,一种叫随意肌,像身体外部的骨骼肌大都属此,能让我们随意地抬起胳膊和腿,或者咀嚼食物等;另一种叫不随意肌,像五脏六腑的平滑肌大都属此。人的五脏六腑是最难锻炼到的部分了,但中国传统内脏修补术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修补术就是太极拳。传统太极拳的锻炼能使五脏六腑的不随意肌,逐渐地能够达到随意,正所谓意到力到。我们能像活动腿脚似的,去自主控制我们的血压和心跳,恐怕是没有锻炼过的人不可想象的。这些从不“听话”的到“听话”的随意肌,就是通过自主神经的锻炼完成的。自主神经是从脊椎骨中发出的,主要集中在脊柱附近,其末梢还延伸到人体其他器官,在脊椎骨和其侧面都存在着相应脏腑的神经敏感点,同时影响着相应脏腑的功能。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要求头顶悬,虚领顶劲,身体正直,当身体在保持正直状态下所做的各种动作,就能使自主神经的得到最佳的养护,不会因为脊柱错位或变形,而影响到脊神经的功能。在行拳走架时,有胸腰的虚实变换,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能得到快慢相间、富有变化的刺激,进而支配肝、胆、胰、脾、肾等内脏器官蠕动,增强内分泌功能,达到了内脏和神经的综合养护。太极拳法讲究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动作中包含各种缠丝螺旋运动,这不仅是拳术上化解对方力度的手段,而且是在螺旋缠丝运动中得以正反方向,上下方向的曲线运动,再对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进行刺激与调节。自主神经对人体的调节,和中国古人提出的前走胸腹的任脉、后走腰背的督脉和丹田命门区域有着相似的功能,还有瑜伽的很多体位也都是锻炼这根脊柱骨,使24节脊柱灵活畅通。虽然学说不一样,但都是找准了关键部位来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总之,都是先由脊椎附近得以刺激,通过自主神经的末梢通达使内脏器官的血液在运动中得以温通,进而全身发热排汗,全身肌肉群得以供氧的运动,太极拳独特的养生之美就在于此。经过锻炼,可增强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与对抗关系,在一个更高的功能层面上达到新的平衡,神经系统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功能从而得到不断加强,促使交感神经与非交感神经的交替更加顺畅。现代人很多不能体会到人身是一个统一体,心即是身,身即是心,当心身气脉分割时,人则完全身不由己,想吃吃不下,想睡睡不着,太极拳的锻炼能使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获得不断提高。在身体上的表现,即能控制我们本来不能控制的不随意肌和自律神经,如呼吸、心跳、血压、肠胃蠕动、子宫收缩等,太极拳的长期锻炼便能让习练者用意识控制这个部位的肌肉运动,正如我们能用意志去控制的随意肌运动,如躯干、四肢的随意肌,能随意进行的抬腿、抬胳膊等动作。自我意念控制能力低的人,躺下去睡不着觉,坚持练习太极拳的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不会有这种状况发生。要睡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一起放松,就很快入睡了。这种能力的提高也表现在瑜伽大师的一些实验:如脉搏摸不到了,心音听不见了,心电图呈一条直线,证明心脏停止跳动,但人还活着。通过锻炼,使某些不随意肌不断受到某种力量的影响,从而逐渐地听从我们的指挥,但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必须从实际锻炼中慢慢地分析研究,同时还要学会使用心静返观的方法,去体会五脏六腑究竟听不听从自己的指挥,这样时间长了,就能逐渐达到外形一动,内脏的某一部分就能受到牵引,进而五脏六腑整体全动。1.饮食嗜好——爱吃甜酸辣冷吗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末梢直接延伸到肝、胆、胰、脾、肾等内脏器官,该神经系统功能良好的时候,使得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运转正常,给我们的感受就是食欲旺盛胃口好。胃口好保证了营养吸收率高,身体强健,使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养护得更好,胃口消化系统更好,使人体代谢进入良性循环,使一般人的健康状态更好,也使慢性病患者能走出亚健康状况的低谷,消化系统正常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可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的菜,比如水煮鱼、麻辣小龙虾、毛血旺等。这和人的生活状态有关系,说明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已经在下降。如果原来你并不太爱吃刺激性的麻辣,开始爱吃重口味了,或者不吃这些吃饭就觉得不香,那证明胃口差了,只有吃刺激性的食品,如麻辣烫、辣椒、烧烤等味道比较厚重的食物才会感到有嘴里有滋味,胃口才会变得好一点。感觉阈限的提高,说明内在知觉的迟钝,这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导致的。想吃咸的、香的、辣的,要如此费劲地充分调动味蕾的每一个细胞,才能吃出食物的味道,而这样的饮食方向,也给自己身体里埋上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定时炸弹。

有时,我们埋头工作直到疲惫不堪,身体想要一鼓作气消除疲劳时,会想赶快吃进冰冷的饮料或是辛辣的食物。看似一个凉一个热,在我们的身体里却殊途同归,冰冷食物让身体变冷、血管收缩,于是刺激了交感神经。辛辣食品则让身体变得亢奋,当然也就让交感神经紧张。这两种食品,会不断地刺激交感神经使其紧绷。吃进辛辣、冰凉食品会让身体越来越疲惫。

还有的人一旦感到疲劳,就会好吃甜食。人体疲惫时处于低血糖状态,为了刺激副交感神经、促进人体放松,当然会想吃些让血糖值尽快上升的食物,改善疲劳感。所以,在压力与疲劳无所不在的现代社会当中,甜点大受欢迎的理由不言而喻。

可是,吃了太多甜食,反而会成为人体容易疲倦的根源。隐藏在甜点内的甜味来自蔗糖,它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能量的过程很短,可以马上让血糖值或体温上升。但血糖值飙升又会诱发促进血糖值下降的胰岛素拼命分泌,反而让血糖值或体温再度快速下降。由于下降过程实在太快了,人体短时间内处于低血糖状态,肚子马上饿了起来,反而觉得很想吃东西。

转眼间,变得亢奋的身体让交感神经再度取得优势,血糖立刻下降,于是再度感觉疲劳,同时肚子变得很饿,身体处于非常不安定的状态。最后,手再度伸向甜食,希望借此提升血糖值,身体就此陷入这一恶性循环当中。

于是,身体对甜食产生了依赖。其实,当脑力或者体力耗尽,因血糖下降而感到极度疲劳时,只要摄取少量甜食即可舒缓疲劳,效果就很好了。大约是咖啡内放进少许砂糖的量,这样的分量就可以让血糖值维持1~2个小时的运作。

基本上,转换能量所需的糖类,其实来自人体所摄取的谷物等碳水化合物。由碳水化合物所转换的多糖,得花些时间来分解,进入体内之后,它以缓慢的速度让血糖值慢慢上升,并启动不会使血糖骤降的机制。当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时,只需要吃进少许甜食即可,血糖值也不会大幅波动。2.睡觉的能力——入睡快,定点醒,睡得香

睡觉——是反映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在门诊出现的失眠者多是情绪性失眠,不是大脑器官有问题,失去了睡觉的能力,而是由于压力、疲劳或生活中不能解决的应激性事件。为什么身体很累、很想睡觉,心却在躁动不宁?人是一个统一体,心即是身,身即是心。心身不能一体、心身气脉分割的矛盾就表明身心出问题了,神经系统不健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做不到收放自如的运作。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主持着白天兴奋状态与夜间困抑状态,如果自律神经系统的双向调控失去平衡或者不灵活,交感神经单方面持续活跃,到了晚上身体反其道而行之,就不能自动转换到夜间模式,令人心神不宁,早上起床后感觉也不是充上电似的,恢复了精力和体力,变得立刻充满能量,往往能量在近中午开始活跃,维持到夜晚时分,时间越晚越精神抖擞,身体陷入失眠的恶性循环中。

睡眠差不仅指我们通常都熟悉的失眠,还包括睡眠的质量,通常焦虑的人很难入睡,但抑郁的人能入睡却容易醒或早醒。有的人晚上睡觉很不踏实,一入睡就做梦,而且易醒,睡眠浅表,有什么动静一下子就醒了,醒来之后有时很难再入睡,有时多梦,到了第二天就很想睡觉,很疲劳,一点精神都没有,头晕晕的。

交感神经的持续兴奋会造成血管收缩,引起血流障碍,在夜晚时分,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血流慢慢恢复,血液循环顺畅,体内的毒素杂质和老旧废物也在流动,于是淋巴细胞异常增多,它像清道夫,夜晚出来工作,清除自体细胞,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增加免疫力。这和中医说的肝胆在23时到3时之间进行体内排毒,清洁内脏,使身体处于卫生清洁的环境,有相似之处。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内伤,因为身体内部在夜晚没有机会得到清洁,表面上看过得去,但时间一长,体内毒素越积越多。我们不能跟随太阳的脚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意味着要关注情绪和心理状态。

入睡快,定点醒,睡得香,被吵醒了很精神,再入睡又很快,这是良好睡眠的标志,这种睡眠即是一种享受,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得以养护的结果,睡眠与醒觉配合得完美。3.虚假的精力充沛

某公司老总A,43岁,他是从底层开始,靠自己慢慢地把事业做起来的,就在他着手准备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时,突然觉得牙痛,起初偶尔发作,A觉得自己能忍过去,没当回事,家人劝他休息休息,工作太累了,A根本听不进……后来疼得越来越剧烈,服用止痛药也无效,只能去医院检查,口腔科医生却说牙齿既无龋洞,牙龈也未见红肿,牙齿没有疾病,最后做心电图等有关的检查,才发现是冠心病,A的牙疼与牙齿无关,是一种心源性牙疼,由心绞痛发作所致,一般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易犯,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恐有生命之虞。

为什么A这么迟钝,不知道自己需要休息了?不知道身体有不舒服的感觉吗?

这是因为A一直在工作,神经一直紧绷着,处于交感神经的持续活跃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到达极限状态,就会出现“过劳死”,即令人叹息的猝死现象,这不是耸人听闻,近年来,企业老总或高管之类精英猝死的事件屡见报端,名人猝死也比比皆是,著名导演谢晋、相声演员侯耀文、演员高秀敏等。据说,侯耀文先生猝死前就有后背疼痛症状,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饮憾而终。

在近几年猝死者中,中青年人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很多中青年人以为冠心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的慢性病,其实不然。近年来,冠心病患者日趋年轻,40岁上下的中青年屡屡中招。特别是应酬多、工作忙、压力大的城市白领、企业老板、干部等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

长期劳累、过度焦虑、过度紧张的生活方式最易诱发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

当你觉得自己总是那样精力充沛,不知疲倦,超乎常人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你是不是会把不正常的生理状态和身体反应正常化?如果靠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克服和忽略身体的不适,这是一种恶性适应,其实可能血压波动已经非常频繁,最后有可能突发脑出血,或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英年早逝。因为影响血压波动的人体不随意肌和自主神经根本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强大的意志力在它们面前毫无意义,我们只能顺应,如果不去顺应只能适得其反。

年轻的身体不会强壮到坚不可摧,老人的身体不是我们想象的不堪一击。

多数过劳死的患者,在之前已经进入工作狂的状态,对于旁人“该休息了”的劝告怎么也听不进去,继续拼命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体似乎还不错,或者扛一扛没有问题。交感神经若持续处于优势,内在知觉就会迟钝,因为神经传导物质被抑制而无法分泌,身体知觉钝化,关于生活上的思考也钝化,真正到了“不知疲倦”的境地,实际上是失去感受疲倦的能力,这是人体为了集中精神专注于活动,而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会让你忽略掉其他无关紧要的感受。

正如当人遭遇险境,恶狼在后面追你,你不可能因为鼻子发痒、肚子饿了或者树枝刮伤了你而影响逃跑的速度。这时候交感神经会自动关闭无用的感觉,创造出极度兴奋的状态,以便更快逃脱。当危机解除,停下来休息时,交感神经紧张的状态解除了,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了,你才会发现,自己被划伤了而感觉到疼痛,才觉得肚子有点饿了。

有时,当人在度假不在工作状态时,反而觉得身体不适,也是上述原理。但有时候这会被工作狂们误解为:我需要工作,不工作我反而身体不舒服。正相反,身体有了这些信号以后更证明需要休息,证明压力太大,身体已经受到了损伤,正常的感知觉被破坏了。

我们要成为善于接收身体信号的人,就得适当地休息,让副交感神经开始恢复工作,慢慢地让许多身体的感觉恢复,能对自己说“我觉得腰有点疼”,“手脚有点凉”,“我觉得逼得自己太紧了”,重视身体的信号,并顺应身体所需,重拾对身体的敏感,对生活的思考,才不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继续伤害自己。二、梦中情绪

当我们想哭的时候,却扭脸笑了;

当我们大发脾气的时候,实际上是想被拥抱;

当我们主动离开某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害怕失去他。

以上是在我们清醒状态下发生的矛盾的事情,喜怒哀乐未能尽情表达出来,就像是无意或刻意隐藏的秘密,真实的想法和情感都压抑在你的内心深处及你的潜意识中。

攻击有时候是用来掩盖亲密的,因为害怕和对方靠太近,失去边界,从而失去自我,只有天真的孩子,才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如果你日常生活中缺乏释放压抑的渠道或者出于自我保护而强制压制下来,梦境会为你的各种压抑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场所。

你的梦中开始不断地浮现出一个个你曾经经历过的场景,以及现实中让你压抑的人或物,梦境是保护性的,在梦的世界不会让你过度地压抑,来激化内心的矛盾。于是,那些在现实中让你强烈压抑的人和事会粉墨登场,在梦里换个角色、换个模样,甚至在梦境中被扭曲了,让你随心所欲地处理,比如你在现实中很讨厌你的上司,那么在你的梦中,你的上司变成了一个怪兽或你的上司莫名死亡等。

梦被弗洛伊德认为是“一条认识心理潜意识活动的可靠的途径”。

现实生活总有着那么多的顾虑和压抑,甚至能把自己都骗了,有时候对某个人的厌恶是我们是能够发现的,是意识层面的内容,还有一种压抑,是对自我的欺骗,压抑太深乃至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原来这个人这件事,都是我所厌恶和抗拒的,或者是我非常喜欢和内在需要的。

梦对我们的更高启示是:启发你对自我的深入了解,梦会使隐藏起来的内心矛盾和障碍显露出来,它能提示心灵的真相,梦把你带回灵魂深处的自我,帮助你在白天与外在的现实进行持久的斗争和适应。

无论是对自我启迪的梦,还是情绪宣泄的梦,有时候都会乔装打扮,让你不是那么容易看清楚真实想表达的意思,甚至荒诞离奇,让你不知所云,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赞一个,你像是天生的导演,用你曾经拥有一些的生活元素,编织着带有各种暗喻和象征的场景,或者像一个印象派画家或抽象的艺术家,在梦里创造出富有深义的作品。

一个严肃的人在梦里可能表现出相当的幽默能力;压抑自己攻击性从而外表显得温和平静的人,可能梦见正在使用暴力。每个人都可试着解读自己的梦境,探究内心的世界。

无论梦如何怪异和奇特,你只要掌握一个东西——梦中的情绪,梦中的情绪可以为你提供线索。因为梦的情境经过了象征和其他方式的加工,和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但是梦中的情绪却大多保持不变。

在梦中如果你害怕强盗,当然这强盗只是想象的,不过那害怕却是真实的。也许有时候梦中没有强盗,只有一些看来毫不可怕的事物,但是你仍旧很害怕。这也一点不奇怪,因为这“不可怕的事物”经分析后,一定代表着可怕的事物。反之,梦见本应很可怕的事物却不害怕也不奇怪,这事物必定代表着某些不可怕的事物。

梦醒后,花几分的时间想想梦的几个部分,让你的思考自由流动。不要任何想法,不要因为有些想法看起来很傻或者无关紧要而忽略他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在梦的不同部分所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样子?”“这个梦的核心情绪是什么?”“梦醒后的感觉如何?”“特别深刻清晰的细节是什么?”

以下这些梦的相关主题可以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生活中是否有压力,以及情绪上的一些不良感受。

坐车赶不上车

考试不通过

在黑暗中行走、迷路、不断寻找出口和救援

陌生的死人或鬼怪

杀人或被杀

被人或兽、魔鬼怪物等追赶

成人梦见在空中飞

梦见吃很多的食物

梦见肮脏的厕所

梦见上高山、爬楼梯

赤身裸体

从高处坠落

大灾难

溺水

走在荒野或沙漠里释梦案例S,女,34,中层管理人员S梦境的自我描述:一个人在家,旁边有个人不认识,我很奇怪地发现这个人居然能被我像扭橡皮泥一般全身扭转,被我扭来扭去,最终完全缠绕在一起,直接能放入小型纸质的购物袋内(没有任何害怕及负疚感)。朋友来了之后,我把购物袋放在旁边一不显眼的位置,一起谈笑,偶尔斜看购物袋。朋友走后,莫名感觉不安,好像突然感觉到把人扭曲放入购物袋是杀生行为,应该进行隐藏,正值屋外大雨瓢泼,于是慌慌张张地拿上被子包上橡皮泥人晾挂在风雨中。该梦表明的是S当前的工作状态和人际关系,梦里被她扭来扭去,最后变形了能被放进购物袋内的小人,正是她的一个同事,虽然职位与她平等,但平日经常明地暗地排挤她,并且多次令她在工作会议上难堪。S很生气,但她的性格相对比较退缩,又认为对方年岁已大,所以比较忍让,在梦里S把自己的攻击性释放出来,用一种比较“解气”的方式杀了她,表示试图摆脱那人施加于她的影响。S回忆在梦中折叠小人的时候,一点不觉得害怕,反而觉得挺痛快的。后来梦里觉得慌张,怕被人发现,想隐藏的是S新的工作动态或者职业方向,她试着转换的工作已经有了眉目,而且新工作和现有工作相关,同时她会带走一部分工作资源,即客户相关信息,这些资源对现有单位是很重要的,另一部分她已经利用现有资源在外个人获利,所以也在梦里有了慌张和隐藏的情绪。三、身体疼还是心里疼

通过北京军区总医院及其他一些医院的统计,慢性疼痛的门诊量已经越来越大,并且还在呈现逐渐往上增长的趋势,许多白领、公务员等都是被莫名其妙的身体疼痛困扰而前来就医的。慢性疼痛已成为影响人的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疾病,可是有时在对疼痛部位的检测中,未能发现器质性的病变,很多患者备受病痛折磨却不明就里,从而不免让人更是心生疑虑,而且这些疼痛如果只是经过单纯的身体治疗,没有介入心理治疗,往往也只能使这些症状得到缓解,但却总是无法根治。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有时候患者最初的疼痛是由于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可在外伤或疾病痊愈后,疼痛也不会完全消失。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果疼痛超过3个月不治疗,就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永久地改变身体的疼痛信号,而强化了的疼痛经历又加大了疼痛转化为慢性的风险。疼痛时间在半年以内,尚能被患者所理解与忍受,而超过这一时限,就会可能产生较为显著的负性情绪改变。

所以,疼痛不单纯只是“身体上的事”,即便起初只是身体受伤引发的疼痛,如果不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加以关怀,也极易演变成为慢性疼痛,从而病程迁延,并且伴发心理症状。

慢性疼痛患者与抑郁焦虑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但孰因孰果难有定论,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通过反复的相互影响,形成疼痛→抑郁焦虑→更多疼痛的恶性循环。疼痛增加不愉快情感,促进记忆起不愉快的事情,反过来,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又加重不愉快的情感,从而加重疼痛。

当莫名其妙的“疼痛”发生的时候,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想想:我到底是身体疼还是心里疼?

一般来说,慢性疼痛部位包括胸痛、腹部疼痛、四肢疼痛、头痛、关节疼痛、背痛、颈椎疼痛及腰痛等,这些不同部位的疼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背痛的抑郁和焦虑得分为最高,关节疼痛及头痛次之,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及抑郁的比率也很高。就疼痛部位的临床发生率而言,占据前三位的也分别是背痛、关节疼痛及头痛。

背部疼痛之所以如此显著,是因为我们的情绪特别容易累积在这个部位。这儿疼痛的人一般都会告诉医生说他们第一次开始感受到疼痛,是因为用力不当或背负重物而导致的。事实上他们的背疼问题不是受伤后开始的,应该是背部肌肉和情绪已经压抑紧缩了一段时间,使这个部位变得相当容易受伤,反映的是我们脆弱的心理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许多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患者感受痛苦的疾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是一种心理性的生理病。例如,胃痛、头痛和背痛等查不出原因的慢性疼痛等疾病,常是因为人把愤懑、焦虑、恐惧、担忧等过多的负面情绪,推到无意识层面里所触发的。我们的心灵会担忧和焦虑许多事情:我们忧虑经济、教育、小孩、医疗、生态、未来等大事,还担心一些芝麻绿豆的生活小事。我们以为暂时压抑,或者表面上若无其事就能过去,或者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对未来充满建设和全面控制。

如果我们过度关心将来,就夺去了现今的喜乐,使人筋疲力尽,内心所有不安的情绪,就像日夜燃烧的烈火,从而将心理能源熊熊燃烧,促使内心焦灼,六神无主,显露其懦弱的本相,躯体就是这样用真实的面貌来反映心理的症状。

当我们还没走向未来,现实就已经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让我们罹患疾病,今天的日子就已经过得不畅快了,又何苦担心未来呢?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也不要假设遥远的未来,未来自有未来的光明。

每个人对于疼痛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些人伤得很严重但能够很快恢复,有些人却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故就失去了恢复的机会。人们的恢复能力更容易受到遗传或过往生活经历的影响。近年来,疼痛被认为是一个包括情感、心理、认知、行为和社会组成部分的多维度的概念。无情的疼痛能够侵蚀人们的健康,让人们过早地衰老,在对抗疼痛过程中释放的应激激素会削弱人们的免疫系统,从而削弱人们抵抗疾病的能力。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多学科配合的综合治疗,才是将来慢性疼痛治疗发展的方向。

比药物和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与其怨天尤人,为疾病所恼,莫如了解生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身体疼痛是生命的体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利用疼痛作为指南,顺利航行于生命之河。很多的慢性病可能无法根治,这些病也会限制人们的生活范围,但这个人可能因此学会了有节制的生活,学会了爱惜自己的身体,他因此可能得到了他人的更多关爱和更多帮助;他因为一些身体的局限,可能会开发出新的爱好或技能,拓展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敌人,有时候你挥舞着锋利的刀剑,痛快地杀着,最后发现自己的身上留下了无数伤痕,你的刀剑不落空地都砍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是个什么滋味?最大的痛苦不是与敌人作战,而是与自己作战。有时让我们疲惫不堪、步履沉重的不是远方高耸入云的大山,而是鞋子里那密密麻麻的砂子,硌着我们无法前行,请不要往自己的鞋里装入灰色情绪的砂子,让生活日复一日地艰难前行。感觉疼痛时,不妨抱抱自己英国科学家发现,交叉手臂可以迷惑大脑并帮助我们减轻疼痛感,这可能是大脑中的两种映射——身体映射和外部空间映射产生信息冲突所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使用左手触摸左边的世界,用右手接触右边的世界,这意味着大脑对身体一侧以及该侧外部空间的控制是一起进行的,从而处理有效的疼痛过程。而当人交叉手臂时,两个映射不再共同活动,使处理效果减弱,因此疼痛的刺激更弱。实验中,研究人员先用激光对8位志愿者的双手进行4毫秒的“纯疼痛”刺激(不需要接触就可产生疼痛),之后让他们手臂交叉再重复同样的刺激,然后让他们对疼痛感的强度进行评估,同时用脑电图测量他们的脑电波反应。8位志愿者的打分结果和脑电图结果共同显示:当手臂交叉时疼痛感较弱。“当我们受伤时,除了猛烈摩擦痛处,还可以交叉手臂。”研究人员希望这项发现可以开发身体映射大脑的方式,对研发减轻疼痛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法起到促进作用。——摘自《新发现》第三章 情绪密码

心灵是自己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弥乐顿《失乐园》¶ 一个压抑、没有生机的家庭氛围,这已然形成了对孩子的一种精神伤害。¶ 成人在心情起伏的时候要有适宜的行为表现,给孩子呈现一个好样本。¶ 生命中一些重大的悲痛经常使人觉醒,体会到一种本真式的存在,从而改变生活。¶ 一个人如果乐观到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灭绝了,那恐怕也是病态的乐观。一、葬礼上笑,婚礼上哭

大脑是产生情绪的物质基础,情绪是脑功能正常与否的外在体现。人类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这是区分人类和其他物种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能力使人类的行为得更加灵活,但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当提供这一能力的神经机制出现功能性障碍时,将会导致情绪调节的异常,并最终出现精神病理性症状。

当脑功能正常时,情绪反应与认知一致。也就是说,获得满意时愉快,不满意时痛苦;而脑功能出现故障时,情绪就会紊乱,就像我们经常笑话不按常规的人是“脑子进水了”,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大脑神经功能失常,比如意识不清或患上精神病时,情绪会失常。他们可能会做一些出人意料的情绪表达,如在葬礼上笑出声来,在婚礼上高声哭泣。

人的大脑存在着特定的“情绪控制中心”。当患者罹患癫痫、肿瘤、脑部疾患,需要做脑部手术进行治疗时,医生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结合手术治疗曾经尝试性地做过一些试验进行脑部观察。

医生发现,在刺激患者大脑的某些区域时,患者诉说感到轻松、愉快,有的患者在脑部区域受到刺激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微笑或笑出声来。但是,刺激另一些脑部区域时,患者会感到不安、悲伤,有些部位则会引起愤怒或恐惧情绪,有的会引起痛哭不已。这些例证表明,人脑结构中某些区域受到刺激,能使人产生愉快或痛苦、恐惧、愤怒、悲伤等情绪,这也表明,情绪不是无本之源,而是和我们大脑的神经基础密切相关。

有时候我们同时体验到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如小孩偷吃巧克力时可能会感到既高兴又害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活动的记录表明,如果一个人是右利手,积极情绪的加工主要在大脑左半球,而消极情绪的加工主要在大脑右半球进行,所以两种情绪是基于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我们才会同时感到愉快和悲伤。二、颞叶、杏仁核和额叶

如果你希望自己心情好,

会去加入一个快要破产的公司吗?

会辞去工作只是为了成天在家看电视吃垃圾食品吗?

会随便进行危险的性行为吗?

会对身边的人一概无视,一味追求自己喜欢却见不上面的偶像明星吗?

以上行为显然不是正常的人可能会去做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让自己快乐的情境,尽量产生积极情绪。我们会主动甚至故意去接近那些会让我们感觉很好的信息、事件和人物,而回避和忽略那些引起我们不快的情境,通过改变或选择环境来修正自己的心情。例如,工作干得不开心了,会去换工作;恋爱谈得不顺了,可能想到换个人来恋爱。但以上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却都是脑损伤患者会做出的选择。脑损伤患者做不到趋利避害,不懂得为自己尽量减少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而选择合理情绪。

那么,这么这种天生的趋利避害的能力,从生理基础上而言,人类是靠什么能够做到这些呢?

人类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与情绪调节机制有关的大脑区域,包括颞叶、杏仁核、额叶和前扣带回等在内的许多脑区,这些区域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或创造一些趋利避害的情境,来帮助个体增加积极情绪,并减少消极情绪。

颞叶和杏仁核有助于个体运用习得的情绪反应来选择随后的行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