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昆虫记:知识·鉴赏·收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0:41:33

点击下载

作者:陈德锦、杨军、邵艺玮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琥珀昆虫记:知识·鉴赏·收藏

琥珀昆虫记:知识·鉴赏·收藏试读:

前言

琥珀美,尤其缅甸琥珀(本书中的琥珀,除标明产地外,都是缅甸琥珀),不仅有精美的颜色,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

收藏欣赏虫珀其实就是一种艺术。有一段话说的很好:“艺术很难吗?我也这样常常问我自己,如果很难的话,为什么我们听一首歌会掉眼泪,看一部电影会和主人公一样同喜同悲,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艺术感知的能力,只是现在很多艺术对我们太草率,他们高高地摆在那个地方,又不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好像离我们特别的遥远,其实拨开他们晦涩的外衣,你可以和意公子一样,看到里面很多作品很动人的故事,和我们一样很真实的感情,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比你想象中懂艺术。”其实收藏鉴赏虫珀是一样的道理,虫珀很难吗?要认识虫珀,需要大量的古生物学知识和昆虫学知识,由懵懵懂懂到能凭借特征去鉴别一个虫珀,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本书中我们试图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众多爱好者、专家的解读,让大家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少走弯路,迅速成为虫珀收藏高手。

本书的起由是看到山房(黄文山)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山房聊蛉》,他把每个科的特征用图例的方法描述了出来,让初学者凭借看图就能迅速辨别各类虫珀,非常方便。虫珀涉及珠宝、古生物、昆虫等知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收藏研究品。我所认识的很多人,有的是古生物研究方面的博士,有的是昆虫方面的教授,有的是虫珀爱好者、收藏者。他们通过收藏,通过与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查询书籍去理解认识琥珀里面的昆虫,在某一类昆虫目里面已经具有极深的知识储备量。这一次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珠宝鉴定师,把他们每一个人最擅长的内容编写出来,将他们鉴别虫珀的实战经验逐一展示,这些知识点在其他虫珀书里是很少见的,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本书另一大特点是收录了倪梦雅(哈尼)的虫珀画。

本书由陈德锦、杨军、邵艺玮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赵振亚、展辉、侯鹏、曲刚、魏华、黄琼辉、朱亚宾、余之舟、彭维等。感谢老城(原名王文计,中国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题写的书名,同时感谢李蓉帮忙请到老城题写书名。感谢邢立达老师,他给予很大的支持,并担任本书的编委会主任,撰写了第二章。感谢黄忆人老师对本书的总体审定,感谢周毓灵子、赵振亚在虫珀学习过程中给予无私的、不厌其烦的回答,指导以及编写了大量的章节。感谢每一位参与编写的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感谢百忙之中帮忙审定的老师,感谢提供图片和关心支持的各位编委会委员。感谢另外两位主编杨军、邵艺玮和八位副主编孙冬梅(张家口市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彭维、刘培钧(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庶森(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曹振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孔垂金、唐维乾[中维珠宝玉石质量检测中心(南阳)]、张凯翔的大力支持。尤其感谢赵振亚、展辉、侯鹏、曲刚、魏华、邵艺玮、黄琼辉无私地提供稿子和图片。

虫珀收藏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学习,勇于实战,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收藏高手。希望本书可以对琥珀爱好者们在收藏虫珀的道路上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第一章 琥珀基础知识

编写:展 辉 曲 刚 魏 华 朱亚宾

   杨 军 孙冬梅 唐维乾 刘培钧

审定:彭国祯①

供图:展辉等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杉科、豆科植物的树脂,经过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主要分布在新生代的始新世 (Eocene)和中生代白垩纪的地表中。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虫珀来自距今2.3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时期。缅甸虫珀内含的昆虫属于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亿年。

琥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松柏科、杉科、豆科植物上分泌的树脂在滴落过程中会包裹动物、植物、矿物、沙土、水和空气等;第二阶段,树脂经沉积作用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在温度、压力、厌氧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发生完全石化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第一节 琥珀的基本性质(1)宝石名称

琥珀,英文名称为Amber。(2)化学成分

琥珀中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可含 Al、Mg、Ca、Si、Cu、Fe、Mn 等微量元素。(3)琥珀的形态

琥珀为非晶质体,依其赋存状态有各种不同的外形,如结核状、瘤状、肾状、水滴状等;还有一些如树木的年轮或表面具有放射纹理;砾石层中的琥珀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有一定磨圆的不规则形。原石的表面可见天然的风化纹理。(4)光学性质

①颜色 浅黄至蜜黄色、黄棕色到棕色、浅红棕色、淡红、淡绿褐色、深褐色、橙色、红色和白色,蓝色、浅绿色、淡紫色少见。

②光泽、透明度 透明到微透明、半透明。未加工的原料为树脂光泽,有滑腻感,抛光后呈树脂光泽至玻璃光泽。

③光性特征 均质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常见异常消光和干涉色。

④折射率 通常为1.54,最低到1.539,最高至1.545。

⑤发光性 长波紫外线下呈浅蓝白色及浅黄色、浅绿色、黄绿色至橙黄色荧光,由弱到强。短波下荧光不明显。(5)力学性质

①断口 断口呈贝壳状,韧性差,外力撞击容易碎裂。

②硬度 莫氏硬度(HM)为2~2.5,用小刀可轻易刻划。

③密度 琥珀是已知宝石中最轻的品种,其密度通常为1.08g/3cm,在饱和的盐水中可以悬浮。如果含有特殊包裹体(矿物包裹体),可能导致琥珀密度变大。(6)内外部特征

多数琥珀都有许多肉眼可见的内含物,如动物、植物、气液包裹体、杂质等。

①动物 常见的有甲虫、苍蝇、蚊子、蜘蛛、蜻蜓、马蜂、蚂蚁等,但动物个体完整者少见,琥珀中的动物多表现有挣脱迹象,易留下残肢断腿的碎片。

②植物 琥珀中保存有伞形松、种子、果实、树叶、草茎、树皮等植物碎片。

③气相和气液两相包裹体 琥珀中常见圆形或椭圆形气泡,还可有气液两相包裹体。

④旋涡纹 多分布于昆虫或外来植物碎片周围。

⑤裂纹 在琥珀中经常可见裂纹,并被黑色与褐色物质充填,黑色物质为碳质,褐色物质为铁质,这些裂纹可能由风化、搬运迁移、石化过程中受力作用所致。

⑥杂质 在琥珀的裂隙、空洞中经常有杂质充填。可能是在风化过程中充填,或是树脂流动过程中包裹的泥土、沙砾、碎屑,这些物质大多受到过铁锰物质的浸染而呈褐色或黑褐色。(7)其他性质

①导电性 琥珀是绝缘体,与绒布摩擦能产生静电,可将细小的碎纸片吸起来。

②导热性 琥珀的导热性差,加热至150℃时变软,250℃时熔融,产生白色烟雾,并散发出一种松香味。

③溶解性 易溶于硫酸和热硝酸中,部分溶于酒精、汽油、乙醇和松节油中。第二节 琥珀的分类

琥珀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①根据产出状态分为矿珀和海珀。矿珀是指由产出时赋存在地层中,有时和煤炭等伴生的品种。目前矿珀的产地有缅甸、多米尼加、墨西哥、中国抚顺等。海珀指埋藏在海底的琥珀受到海水的冲洗和侵蚀,在一定条件下,如风暴后从海底浮出或被海浪冲到海边被人们捡拾到的品种。

②根据包裹体不同分为植物珀、虫珀等。

③根据不同的产地分类是目前市场上最常采用的分类方法。不同产地的琥珀根据颜色、透明度、包裹体、特殊光学效应等再进一步细分。一、海珀

波罗的海(Baltic Sea)沿岸的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波兰等地产出的“波海料”细分为俄料、乌料、立陶宛料等。通常根据透明度进一步分为珀、蜜蜡及金绞蜜。珀指透明度高的琥珀,蜜蜡指透明度低的琥珀,金绞蜜则是透明度高的部分与透明度低的部分交杂在一起,有时会形成美丽独特的图案,玩家俗称“妖孽”。不同品种的波罗的海琥珀

很多玩家根据海珀的外皮将其分为裸料、半裸料和全皮的赌料,根据原料的表面皮纹状态又可分为酥皮、荔枝纹、大象纹等。“妖孽”金绞蜜(陈德锦收藏)多米尼加蓝珀(陈德锦收藏)雕刻“年年有余”的带金的白蜜,65克(陈德锦收藏)二、矿珀

多米尼加产出的琥珀属矿珀,根据皮色主要分为黄皮和红皮。根据颜色(体色和伴色)分为金珀、绿珀和蓝珀,也有少量蜜蜡产出。多米尼加的琥珀中,蓝色的品种最为珍贵。优质的蓝珀在白底自然光线下,是淡黄而纯净的。在变化角度时肉眼感觉到轻微蓝色变化,在深色底色和自然光线下会出现强烈的天蓝色。

天空蓝(浅、深)及蓝紫色(浅、深)是多米尼加蓝珀特有的颜色。多米尼加琥珀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多环芳香烃”蒽。这种暗藏在蓝珀内的“光感物质”,在受到外界特定的“入射光”(380~450纳米的长波紫外线)照射激发后,吸收光能再释放出属于可见光范围的荧光,也就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蓝光、绿光或紫光。带有强烈的白蓝色荧光的琥珀,奇特之处在于其颜色变化多端,似蓝色基调的调色盘,浅蓝、深蓝、天蓝、海水蓝、湛蓝、红蓝、黄蓝、绿蓝……一块琥珀上甚至会出现多种色调的蓝,且随着光线和观察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全然是蓝色灵动的精灵。

墨西哥琥珀品种与多米尼加琥珀很相似,绿色调的品种较多。第三节 缅甸琥珀

缅甸琥珀属矿珀,也是各产地中品种最丰富的琥珀。

缅甸琥珀产地位于缅甸克钦邦北部的胡康河谷。这里所说的胡康河谷是一个范围非常大的地方,包含塔乃河两岸的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两侧是山区。目前开挖琥珀的小矿区也是在离塔乃河比较近的地方。从目前的情况看,缅甸琥珀的产量是不稳定的,每年的9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份这一段时间的产出多一些,而且主要是金珀。因为这段时间是缅甸的旱季,雨水较少,可以挖掘地表深处,而金珀正好在离地表比较深的地方,所以出产率会高。到了雨季,几乎每天都会下雨,雨水倒灌入矿洞里,无法继续挖掘。这段时间,采矿的工人会用高压水枪喷射分离距地表比较浅的血珀。所以雨季血珀的产出会多一些。

缅甸琥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之一,形成于白垩纪时期,比其他产地的琥珀都要早,堪称琥珀界老祖。古生物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白垩纪时期的昆虫和植物。通过对琥珀的分析,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到更多史前情况,对研究物种起源也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缅甸琥珀的包裹体是极其丰富的,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水,甚至水中的生物。尤其特别的是缅甸琥珀中的云雾状流纹,其形成原因是树皮上沙尘状物质在树脂流动时被卷入树脂内部,使得琥珀形成深棕色且有波动感的云雾状流纹,十分好看。

缅甸琥珀是琥珀中硬度最高的,这是区分它与其他产地琥珀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硬度大,其抛光后光泽度也是所有琥珀中最好的。但是在加工过程中,这一特点也会变成缺点:加工时稍不注意,用力过猛的话,很容易使琥珀撕裂或破碎。

缅甸琥珀是世界上色彩最绚烂的琥珀。缅甸琥珀是白垩纪时期的树脂化石,由于当时土层中含有方解石和黄铁矿石的矿物质成分,使得一些琥珀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血红色、深红色、樱桃红色、橙红色、桃红色、浅红色、金色、茶色、柳青色、浅蓝色、深蓝色、绿色、棕色、金棕色、红棕色、褐色、黑色……再者,缅甸琥珀有着比多米尼加蓝珀更强的荧光性,在紫外光下,荧光以蓝色和绿色为主;比较特殊的缅甸根珀,散发的荧光介于黄色和橙色之间;还有散发粉红色荧光的红茶珀,等等。由于缅甸琥珀色泽丰富多彩,一块琥珀料子上可能有两种或多种色彩,所以雕刻师多采用俏色雕刻,雕刻出的作品生动立体、惟妙惟肖,深受玩家喜爱。

下面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琥珀在反射光下呈现的体色和伴色、透射光下呈现的颜色及内部特征对缅甸琥珀进行分类介绍。一、金珀

自然光透射下呈金黄色、橘黄色、金绿色;无流淌纹或紫外光下可见轻微的流淌纹;紫外荧光强,呈蓝绿色、浅蓝色、深蓝色、蓝白色、紫蓝色、粉红色、紫红色;透明度高。金珀类又细分为金珀、金蓝珀、高白蓝珀、茶色金珀、柳青珀。重49克的金蓝珀 (陈德锦收藏)二、棕珀

自然光透射下呈棕黄色、棕褐色、棕红色、红色、红褐色、褐色、黑褐色;有明显流淌纹;紫外荧光强,呈灰绿色、浅蓝色、深蓝色、蓝白色;透明至微透明。棕珀又细分为金棕珀、棕红珀、紫罗兰珀、酱油珀、(棕)绿珀。三、血珀

自然光透射下呈橘红色、鲜红色、深红色、暗红色;无流淌纹或紫外光下可见轻微的流淌纹;紫外荧光强、中、弱均可出现,呈灰绿色、蓝绿色、浅蓝色、深蓝色、蓝白色,通常呈现两种或者多种不同颜色的色块状、条带状;包裹体原矿呈黄色;成品有时保留风化纹;透明至微透明。

血珀是金珀、棕珀等珀种在一定地质环境中氧化的产物。琥珀受氧化程度越高,表层的氧化层越厚,颜色越深,当氧化程度非常高的时候,珀体表面或外部会变得乌黑,这种琥珀被称为翳珀。氧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所以大多数血珀外层发红,而内部仍为金珀,大多数翳珀也只有外部是黑色的,在直光照射下可见其内部仍为金珀。一些氧化程度较低的血珀颜色会稍浅一些,呈橘红色。金珀基底的血珀根据颜色可细分为翳珀、深血红珀、金红珀、浅血红珀。棕珀基底的血珀称为棕血珀。翳珀,50克,左图为强光手电筒透射图(陈德锦收藏)四、茶珀

自然光透射下呈深浅不一的茶红色、茶绿色、茶黄色、茶紫色;无流淌纹或紫外光下可见轻微的流淌纹;紫外荧光强,呈蓝绿色、深蓝色、蓝白色,也可见蓝紫色、粉紫色;有明显机油光;可见留光现象;透明度高。根据颜色和荧光反应,茶珀又细分为红茶珀、黄茶珀、紫茶珀、绿茶珀、血茶珀等。紫红茶珀,48克(陈德锦收藏)绿茶珀,22.6克(陈德锦收藏)鉴别技巧:血珀与茶珀的区分

红茶珀、血茶珀是近两年流行的品种,部分血茶珀颜色艳红,与血珀外观相似。两者的区别在紫外光下比较明显。血珀呈现绿色荧光,红茶珀呈现粉红色荧光,血茶珀则与金珀荧光相似。珀体观察可见血珀红色由表皮氧化渗透入内部,而茶珀内外部颜色大体一致,两者荧光色差异明显。原石外观差异也很大,血珀具有典型的黄(泥)皮和氧化层。

茶珀还有一个特点,在强光照射后,光源离开,会有短时的发光现象,几秒至十几秒之后发光现象消失。长波紫外光下的血珀长波紫外光下的 “血茶珀”长波紫外光下的红茶珀五、根珀

自然光下呈深棕色、浅黄色、白色、黑褐色、黑色、咖啡色、灰色、灰绿色等两种或多种颜色交织,偶见单一颜色;包裹体为方解石、黄铁矿等,可见其他矿物伴生;紫外荧光弱或者无,呈浅黄色、橘黄色、浅蓝色、蓝白色;不透明。很多琥珀由根珀与其他珀种交杂伴生,形成美丽的图案。根据颜色的不同根珀又细分为普通根珀、黑根珀、白根珀。根珀六、蜜蜡

自然光下呈浅黄色、深黄色、浅褐色、白色、灰色,多为两种或者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少见单一颜色;可见流淌纹;紫外荧光强、中、弱均可出现,伴色呈蓝绿色、浅蓝色、灰蓝色、深蓝色、蓝白色等;半透明;放大检查可见细小颗粒状。缅甸蜜蜡和金绞蜜的质感与波罗的海的蜜蜡、金绞蜜不同。蜜蜡七、溶洞珀

溶洞珀指透明琥珀、根珀、蜜蜡两者或者三者交织在一起的琥珀,其外观纹理如溶洞景观,可以说是精妙绝伦。每一个溶洞珀都是独特的,世间没有两个一样的溶洞珀。溶洞珀八、胆珀

胆珀指珀体内部含有空腔包裹体的品种。根据空腔内部含有物可进一步细分为空胆珀、沙胆珀及水胆珀。其中部分水胆珀在晃动时会发生气泡位置移动的现象,非常灵动。水胆珀九、植物珀

植物珀指包含有树皮、树枝、花瓣、孢子、菌类及其他植物碎片的琥珀(包括已经碳化的杂质)。十、虫珀

虫珀指包含有完整动物、动物肢体碎片、爪甲、骨骼、羽毛的琥珀。琥珀之所以被称为“时间胶囊”,就是因为其完整地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其中虫珀更是生动地展示了远古小动物生命的最后时光。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约翰•哈蒙德博士在进行恐龙研究过程中发现一只吸了恐龙血,藏在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他从恐龙血中提取出DNA,复制出恐龙,并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这虽然只是一个科幻故事,却告诉我们虫珀的珍贵与神奇。第四节 琥珀的鉴定

琥珀为人类研究古地质环境、古气候演化、古生物进化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信息,同时也因其神秘古朴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收藏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及艺术品制作。近年来,琥珀在国内大热,来自全球各地的琥珀云集市场,各种琥珀的处理方法和仿制品也不断涌现,给琥珀的鉴定造成了很大困难。

对于琥珀的鉴定,不同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测试方法,而大规模的琥珀商品检验则集中在珠宝检测领域。琥珀检测一直是珠宝检测的热点、难点之一。以往简单的感官识别和常规测试早已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作假”手段,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测试技术陆续引入,已成为琥珀鉴定的利器。作为有机宝石的一员,琥珀鉴定也遵循无损检测原则,但必要时仍需进行一定的微损分析。一、琥珀的鉴定方法

琥珀产地遍及世界各地,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品种主要来自波罗的海地区、缅甸、多米尼加等地。我国的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等地也有产出。不同产地的琥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如占市场份额80%以上的波罗的海琥珀以色泽明快的金珀、蜜蜡为主,多需人工优化处理;多米尼加琥珀则以沁人心脾的蓝珀闻名于世。

对于琥珀鉴定来说,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是目前应用最广、技术最为成熟的检测手段。琥珀的形成年代、地质环境、来源物种因地而异,导致红外光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为其产地来源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

各类琥珀主要的红外吸收特点基本一致,主要体现了脂肪族结构的振动特点。不同产地琥珀和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

关于琥珀的产地研究,除了红外光谱以外,王雅玫等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对波罗的海琥珀、多米尼加琥珀、墨西哥1318琥珀、缅甸琥珀,及不同产地的柯巴树脂的C、D、O稳定同位素1318进行了高精度测定。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琥珀在C-O,181318D-O同位素之间及C、D、O同位素在二维图解、三维空间中具有很好的分区性,表明综合分析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可以示踪琥珀13的产地信息。同时,对δC的测定也为界定琥珀与柯巴树脂提供了13依据。此外,国内很多学者还利用C NMR技术、激光拉曼光谱以及有机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不同产地的琥珀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二、琥珀的优化处理及再造

多数天然琥珀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透明度差、杂质、裂隙等。因而,人们很早就开始对琥珀进行优化,以达到改善外观,提高耐久性的目的。目前的处理工艺、设备已有很大发展,并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同时,处理方式也由以往的单一处理发展为综合优化工艺,使得产品类型更趋丰富。1.热处理

作为最古老的优化工艺,传统热处理是将琥珀浸入植物油,通过加热排除其内部气泡达到提高透明度的目的。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具有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等不足,显然已无法满足市场要求。目前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则更多采用先进的热压处理装置来实现对温度、压力和气氛等处理条件的精准调控,使工艺更加科学和精细,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成功率。目前市场上热处理类型主要有净化、爆花、烤色、水煮等。

需要注意的是,现行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中将琥珀的热处理划入优化范畴,鉴定证书中可不予标注。(1)净化

净化也叫压清,是在惰性气氛环境下,通过加热加压去除琥珀内部的气泡,提高琥珀透明度。这种净化处理是由表及里逐渐完成的,因而通过准确控制热处理进度,便可以获得不同外观的琥珀品种。如市场上的高净度金珀大多经过此种优化;而“珍珠蜜”则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半成品”特点——表层附近清澈如水,而内核部分呈白色云雾体。(2)爆花

此种工艺是在加热加压完成时,迅速释放热压炉内的气体,破坏琥珀中气泡的受压平衡状态,致使气液包裹体膨胀、炸裂,产生圆盘状裂隙,形成美丽的花珀。通过调整处理过程中的气氛条件,可产生金花珀和红花珀品种。这种颇具艺术美感的爆花也称“太阳光芒”,呈典型“睡莲叶”状,放大检查下清晰可见的筋脉纹路与仿制品内的平滑裂面有着明显区别。(3)烤色

烤色工艺类似净化,只是在气氛中加入一定的氧气,使琥珀表皮发生氧化,形成一层褐黄色或褐红色的外皮,达到改善外观颜色的目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温度、压力和时间的调整,可以实现对颜色的深浅及色层厚度的控制。一般而言,这种处理产生的颜色仅集中在表层,经后期的打磨、抛光或雕刻会使之变浅或消失,漏出基底原始的黄色;处理程度比较深的,在样品的表皮上会出现“龟裂纹”。紫外线灯下观察时,烤色层通常没有荧光。市场上大量所谓的血珀、“老蜜蜡”多经此种方法处理。“珍珠蜜”爆花琥珀中的“睡莲叶”状包裹体(4)水煮

近年来,随着蜜蜡在国内备受追捧,催生出一种新的处理方式——“水煮蜜蜡”。与净化的目的相反,此法是利用水热处理的“蜜化效应”,降低琥珀的通透度,给人以“满蜜”的外观效果。此法的典型特征是在琥珀内产生大量密集的细小气泡,缺少天然蜜蜡那种明显的“流淌纹”。“水煮蜜蜡”颜色一般较浅,甚至呈白色,部分样品通过后期烤色来加深颜色。“水煮”蜜蜡内密集分布的细小气泡群2.表面处理

作为宝石来说,琥珀硬度较低,不易抛光且易磨损,因而琥珀的表面处理通常是采用覆膜的方式,来增加其耐磨性和光泽。市场上的琥珀普遍喷覆无色膜,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优化手段。覆膜的厚度一般很薄,个别样品会因涂抹过多,在表面形成流淌纹;在雕件的阴刻线处残留气泡;局部因薄膜破损出现白斑或脱落的痕迹。若为有色膜时,在棱线的边缘处还可出现颜色富集现象,色膜脱落后与基底颜色形成明显的色差。

注意:有色膜需在鉴定证书中标明。

当琥珀表面存在裂缝时,可以通过热压的方式,软化表面,达到愈合裂缝的目的。必要时,可加入琥珀或柯巴树脂粉末辅助充填、胶结。当裂缝比较严重,或存在凹坑时,多采用人工树脂充填进行弥补。也有一些作假者,利用原有孔洞或人为钻凿,加入诸如昆虫、液体等物并封堵开口,冒充虫珀、水胆珀等。一般充填物与主体在光泽上存在一定的反差,放大观察样品表面的“补丁状”痕迹,并综合内部包裹物及孔隙的特征,即可发觉。

可以说,琥珀是优化处理方法最多的宝石之一。目前有许多新的品种和处理工艺,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2015年,一种名为“血蜜蜡”的新品种突现国内市场。其特殊的颜色和“根系状”包裹体,引起众多科研机构和学者的极大关注。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虽然尚未对此品种的真正身份做出最终的结论,但是已经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来获得。于方等成功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琥珀和柯巴树脂中产生“利希滕贝格图案”——酷似血蜜60蜡中的“根系纹”;亓利剑公布了通过Co-γ射线、带电粒子辐照试验,使琥珀变为橙红色或红色,并对天然与辐照处理琥珀的致色机理及其谱学表征进行了研究。3.再造琥珀

琥珀的产地和产量总体并不少,但能达到一定块度和净度的则寥寥无几。再造琥珀是将琥珀碎粒、碎屑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软化、熔融、胶结而成较大块度的“琥珀”,俗称压制琥珀、二代琥珀。再造琥珀的内部结构与天然琥珀已明显不同,其制作工艺也与一般的琥珀热处理工艺不同。早期的再造琥珀主要以金珀为主,近年来得益于工艺的不断提高,已发展出血珀、蓝珀、蜜蜡等品种。因再造工艺特点的限制,目前还未发现有虫珀品种。

再造琥珀的鉴定依据就是由其生产工艺所产生的“颗粒状结构”。这种特殊结构是由原料颗粒未完全熔融而胶结在一起所致,在颗粒的接触边界常分布着因氧化作用形成的暗红色的“血丝纹”或细小气泡群;样品的表面也会出现凹凸不平的颗粒状痕迹图。这一特征在早期产品中十分典型,而在最新的产品中,再造特征已越来越淡化,而且多利用后期的烤色、爆花、雕刻花纹等手段来掩盖其内部特征,加大了鉴定难度。

除了放大观察,也可以利用其他常规宝石测试仪器识别琥珀,如利用紫外光来辅助观察其内部的碎粒状结构及表面的斑块状荧光;正交偏光下出现的“碎花状”异常消光均可以指示其再造的结构。再造琥珀的“碎花状”异常消光再造琥珀的“血丝纹”及颗粒状结构三、琥珀的仿制品鉴别

琥珀的仿制品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人工树脂和柯巴树脂。(1)人工树脂

人工树脂的品种较多,常见醇酸树脂、氨基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可仿制各种类型的琥珀。近年来出现的“马丽散”——一种常用于灌注充填煤层裂缝的聚亚胺胶脂材料,常因粘连煤块而具有很大迷惑性。

人工树脂的外观、颜色、质感等方面都与琥珀极为相近,而在部分物理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琥珀的密度很低,放入饱和食盐水中是上浮的,而绝大多数人工树脂都是下沉的(聚苯乙烯等除外);热针测试时,琥珀发出淡淡的松香味道或没有味道,而人工树脂则发出刺鼻难闻的味道,并熔化粘住热针;切削实验时,琥珀因石化完全而破碎成粉末状,而塑料因具有韧性,常呈卷片状脱落。当然,此种简单测试仅作为辅助依据,特别是后两种有损方法也是不建议大家采用的。有经验的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观察质地、纹理等方面的细微差异进行辨别,而借助大型仪器则更为简单。

原本用于制作昆虫标本的人工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常被用于仿制虫珀。不同于天然虫珀的活体裹挟,人工仿制多用的是死亡的昆虫,其遗体呈蜷缩状,姿势死板,甚至出现肢体残损,与天然虫珀中那种拼命挣扎的栩栩如生的画面有天壤之别。另外,仿制品的虫体均为现代物种,与真正虫珀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鉴别虫珀真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当然前提是鉴赏者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古生物专业知识。(2)柯巴树脂

柯巴树脂(Copal)与琥珀一样,属于天然树脂。目前研究已达成共识,琥珀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树脂→柯巴树脂→琥珀的石化过程。与动辄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琥珀相比,柯巴树脂则要年轻得多,仅有几百万年的年龄,是一种半成熟的石化树脂。柯巴树脂的化学成分、物化性质与琥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柯巴树脂分布较广,目前主要来自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哥伦比亚、新西兰等地。与琥珀不同的是,大块度的柯巴树脂是比较常见的,因而如遇大块样品要格外当心。未经处理的柯巴树脂相对容易鉴别,其主要有下述几点特征。

①柯巴树脂年代较短,相比琥珀来说颜色偏浅,主要为浅黄色或橙黄色,甚至无色。

②由于石化程度低,硬度小,用指甲可以留下划痕。

③质地酥脆易碎,难以雕琢和抛光。

④磋磨手感比较黏滞,不如琥珀那样光滑。

⑤因含有萜烯组分,被酒精或乙醚等有机溶液溶蚀时,柯巴树脂会失去光泽或手搓变得粘手。

在红外光谱中,柯巴树脂的吸收谱线特点与琥珀十分相似,主要-1存在3处不同:由CCH双键反对称伸缩振动致3078cm弱峰,2-1CHCH双键伸缩振动致1642cm弱峰,以及由[CH(CH)]骨32-1架振动致889cm吸收峰。这几处吸收峰的特点反映了天然树脂的“石化”,即随着萜烯组分的挥发,上述吸收峰将不同程度地减弱直至消失,如部分年轻的波罗的海琥珀、多米尼加琥珀仍残留个别吸收峰。

近年来,通过人工热压技术提高柯巴树脂“石化”程度是最常用的方式。2006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黄绿色—绿色“琥珀”,经研究证实即属此类。其原料除采用琥珀外,大量使用了柯巴树脂。该工艺不仅可以改善颜色,而且可以提高硬度和稳定性,其各项性质指标与13天然琥珀几乎无异,极难区分。这就需要引入其他先进技术,如C NMR测试技术等。

另外,柯巴树脂中也存在大量的“虫珀”。因与天然虫珀具有相同的成因,相似度极高,但柯巴树脂中的虫体年代较近,科研价值不高。未经热处理的柯巴树脂可通过正常的测试手段进行区分;而经过热处理的柯巴树脂,其内部虫体会出现肢体分解,并在周围出现暗红色的扩散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