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1:34:54

点击下载

作者:野谷道人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试读:

第六章  忤合

忤合①第一

凡趋合倍②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③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④。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其术⑤也,反于彼。

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⑥。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忤合之术。【注释】

①忤合:忤,抵融、背逆的意思。合,符合,不违背的意思。忤合,在这里是指以忤求合,先忤后合。

②倍:通“背”

③明名:彰明名分。

④忤:有意模糊或错置双方的分歧点。

⑤术:指反忤之术。

⑥大小进退,其用一也:事大事小,欲进欲退,运用反忤之术的道理是一样的。【译文】

无论是凑上前去迎合人,还是转过身来背离他,计谋都要得当。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像圆环旋转一样,各自呈现不同的形势。因此,应该反复探求事物的连续性和独立性,根据不同事态,制定不同的措施。

圣人在天地之间立身处世,其作用就是实施教化,宏扬名声,阐明事物名分,必须依据事物转化的时机,寻找适宜的天时,以此预测需要实施多少政教,根据它们的变化确定自己的方针决策。

世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事物,做事情没有永远不变的法则。圣人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包括在内的;圣人所听的事,没有什么不听到的。假如哪位君主办事能成功,计谋与己相合,就选择他为自己的君主。这些计谋,如果合于那一方,就会与另一方发生矛盾。计谋不可能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必须有“反忤”之术。如果与这一方利益相合,就必然违背那一方的利益,如果违背这一方的利益,就必定适合那一方利益。这是反忤之术的基本法则。

把这种忤合之术应用于天下,必须要先考虑天下的情况,制定措施再决定合于谁。如果应用到诸侯国,一定要先考虑各诸侯国的情况再决定合于谁。如果把它应用到一户人家,必须要先了解这家人的实际情况,再决定合于谁;如果把它应用到一个人身上,必须要考虑那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再决定怎样做。无论对象、范围的大小或策略的进退,反忤术运用的原则都是一致的,一定要先谋划考虑好,心中计谋已定,决定去留,然后用飞钳之术来实现它。【感悟】

运用忤合之术,要注意言谈的顺逆,有时需要迂回曲折,有时要不怕忤逆人性,力陈事实,坚持真理。当对方认识模糊时不妨寻求暂时合作以进一步观察认识对方,然后再作打算。【故事】

一、武安君计议降兵

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国军队攻打韩国的野王县。野王县向秦国投降,韩国通往上党的道路就被堵绝了。上党郡守冯亭同老百姓商量说:“上党通往郑都的道路已经被堵绝了,韩国必定再也不能把我们作为它的臣民了。秦国军队日益进逼,而韩国军队又不能接我们,我看不如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必然发怒,一定会派兵攻打赵国。赵国遭到攻击,一定会亲善韩国。如果韩、赵二国联合为一体,就可以抵挡住秦国的进攻。”于是,郡守派人向赵国通报这件事。赵国孝成王就和平阳君、平原君商量这件事。平阳君说:“不如不要接受。如果接受,那么遭到的灾祸会比得到的利益还要大。”平原君说:“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一个郡,我看就接受了吧。”于是,赵国就接受了上党郡,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占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兵驻扎在长平,以便镇折上党的百姓。四月份,王龁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为大将,率军抗秦。赵国的士兵侵扰了秦国的斥候兵,秦国的斥候兵就杀了赵国的稗将茄。六月份,攻破赵国军队,占据了两个城堡,俘掳了四个都尉。七月份,赵军建筑起垒壁来防守。秦军又攻破赵军的垒壁,俘掳了两个都尉,夺取了西边的垒壁。廉颇坚守住垒壁等待秦军的进攻。秦军屡次挑战,赵军皆不出来应战。赵玉为此屡次责备廉颇。这时,秦国宰相应侯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说:“秦国所痛恨和惧怕的只有马服子赵括将军,而廉颇并没有什么可怕,马上就要投降了。”赵王原来就已恼怒廉颇损失许多军队,屡次失败,又坚守垒壁不敢出战,如今,又听到秦这些反间的言论,于是就派赵括代替廉颇领兵抗击秦军。秦国听说马服子赵括做了赵军主帅,就暗中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王龁为尉稗将,传令军中,谁敢泄露武安君白起为上将的消息、就立即斩首。赵括到了前线,就率兵出击,攻打秦军。秦军假装失败逃跑,又布置两支奇兵准备偷袭。赵军乘胜追击,直到秦军的壁垒,秦军的壁垒坚不可摧,赵军攻不进去,而秦国的二万五千奇兵断绝了赵军的退路,又有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把赵军阻绝在壁垒间,赵军被分割成两部分,并且运粮道路被堵绝。这时,秦国又派出轻便的精锐部队进攻赵军。赵军战势不利,就高筑壁垒防守,等待救援队的到来。秦王听说赵军的粮道已绝,就亲自到河内,赐子百姓各一级爵位,征调十五岁以上的壮了,全部集结到长平,以便阻绝赵国的援军及粮草。

到了九月份,赵军已有四十六天没得到粮食了,就暗中残杀相食。攻打秦军壁垒的部队想突围出去。他们分为四队,冲了四五次,没能够冲出去。主将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上阵搏杀,结果被秦军射死。赵括的部队演不成军,士卒四十万人投降武安君自起。武安君计议说:“先前秦军已经占领上党,可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做秦国的臣民,纷纷归附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把他们全部杀掉,恐怕会酿成祸乱。”于是,使用欺骗手段将赵国的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幼的小兵放归赵国。前后杀死或俘虏了四十五万人,赵国百姓大为震惊。

二、抵抗秦国的计谋

秦国杀了商鞅,但却没有改变商鞅的法令。商鞅新制定的土地所有制,不但在秦国得到了实施而且其他国家也有仿效的。各国都有新兴的商人地主,他们要把封建领主土地公田制改变为税亩制。六国的旧领主还想保持他们原来的割据统治,新兴的土地所有者要求有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统一政权。新旧土地所有者的矛盾,形成为当时最突出的两派对立的政治斗争。列国分成了两派,无论使用什么名义,也不管其中发生了多少错综复杂的事件,新的土地所有者主张亲秦,展开“连横”运动,旧领主和他们的追随者主张抗秦,展开反连横的“合纵”运动,有时亲秦派得势,有时抗秦派抬头。就在这种形势下,两个能说善道的政客应运而出。一个主张“合纵”,认为中原诸侯应当联合起来一起抵抗西方的秦国,造成南北联合的局面。从地理位置上看,南北合成一条直线,所以叫“合纵”。一个主张“连横”,认为中原诸侯应当跟秦国友好,造成东西联盟的局面。从地理上看,连成一条横线,所以叫“连横”。从此,“合纵”,“连横”,闹得天下鸡犬不宁。

依赖“合纵”出名的人叫苏秦。他是洛阳人,本来是个政客,没有一定的主张。合纵也好,连横也好,他只打算凭着能说善道的嘴,弄到一官半职,不论哪个君王都可以做他的主子。他想先去见周显王,可是,别人不愿意把他引荐给周显王,他就改变了主意,到秦国去。他见了秦国就说连横的好处,秦国怎么怎么强大,劝秦王一步一步地兼并六国。哪知道秦惠文王自从杀了商鞅,就不怎么喜欢外来的客人。他听完了苏秦的话,挺客气地回绝他,说:“我的翅膀还没长那么硬,哪能飞得高呢?先生的话虽说很有道理。可是我得先准备几年,等到翅膀硬了,再请教先生。”苏秦碰了软钉子,只好走了。

可是他并没死心,还想着叫秦王用他。他费了好多工夫,写了一部书,说明兼并列国的方法。他把这部书献给秦惠文王,但却没被接受。他在秦国住了一年多。

苏秦回到家里,遭到家人的埋怨。他在家苦研一年多各国政治、军事、地理,各诸侯心理等,学业有成,便再去游说六国。他想:“七国中,秦国最强,秦王不用我,我不如去游说六国,叫他们联合起来去抵抗秦国。”他先到了赵国。赵肃侯(赵成侯的儿子)正用他的兄弟为相国,称为奉阳君。苏秦先去结交奉阳君,向他阐述了一通抗秦的道理。没被接受,便去了燕国去求燕文公。

苏秦对燕文公说:“燕国在列国当中,虽说有两千里土地,几十万士兵,六百辆兵车,六千多骑兵,但如果与西边的赵国、南边的齐国相比,就显出力量薄弱了。近几年来,赵国强大了,齐国强大了。可是强大的国家老打仗,弱小的燕国反倒太平无事。大王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燕文公说:“不知道。”苏秦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有赵国挡住秦国。秦国离燕国远,就是要来侵犯的话,也必须要路过赵国。因此,秦国绝不能越过赵国来侵犯燕国的。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那就太容易了。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大王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离自己那么远的秦国,这个做法很不妥当。要是大王用我的计策,先去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联络中原诸侯共同抵抗秦国。这样,燕国才能够真正安稳。”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但怕列国诸侯不能齐心协力。苏秦说他愿意先去跟赵侯商量。燕文公就给他预备礼物、路费、车马、仆从,请他去跟赵国联系。

苏秦到了赵国,这时奉阳君已经死了。赵肃侯听说燕国有位客人来了,亲自迎接,说:“贵客光临,有何指教?”苏秦说:“如今中原各国,最强盛的就是赵国,秦国觊觎的也是赵国。可是秦国却不敢发兵来侵犯,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赵国的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吗?可是有一点,韩国和魏国并没有高山大河可以防守,如果秦国真的率兵去打韩国和魏国的话,这两国很难抵抗。如果韩国、魏国投降了秦国,赵国也就要灭亡了。我仔细研究了地形和政治,中原列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列国的军队比秦国多十倍。如果赵、韩、魏、燕、齐、楚,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各国都要拿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反而分别割地求和,绝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可是没完没了的。割地求和是亡国政策。反过来说,如果大王和其他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块去抵抗。一个孤立的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敌人是救国政策。我建议大王邀请列国诸侯到洹水来开大会。”赵肃侯是个有血气的青年,非常赞成苏秦合纵抗秦的政策。他拜苏秦为相国,把赵国的相印交给他,又给了他一百辆车马、一千斤金子、一百只玉璧、千匹绸缎,让他去联合各国诸侯。

苏秦当上了赵国的相国,准备去联络韩国和魏国。他刚要动身,赵肃侯召他入朝,说有要紧事商量。苏秦连忙去见赵肃侯。赵肃侯对他说:“刚才接到边疆的报告,说秦国攻打魏国,把魏国打败了,魏王求和,把河北的十座城送给秦国。万一秦国来打赵国怎么办呢?”苏秦心里吓了一跳,他想:如果秦国军队到了赵国,赵国准会像魏国一样割地求和,他那合纵的计策不就吹了吗?但他表面上仍然神色自若,拱着手,说:“我研究过了,秦国的兵马已经疲惫不堪了,绝对不会很快就能打到这里的。万一来了,我也有退兵的办法。”赵肃侯说:“既是这样,你先别出去。如果秦兵不来这里,到那时候你再动身吧。”苏秦只好留下,请赵肃侯加紧作好防御秦兵的准备。

三、曹操兵败黄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孙权统领大事。周瑜带兵前来奔丧,就留在吴县,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他统率孙瑜等人讨伐麻屯、保屯,将他们的首领斩首示众,俘虏了一万余人,然后回军防守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率兵数千人进人柴桑,周瑜追击,生擒邓龙送到吴县。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担任前部大督。

这一年九月,曹操进人荆州,刘琼全军投降,曹操得了他的水军,船只、步兵数十万,吴军将士听了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下属各官员,询问计策,大家都议论说:“曹操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凭借汉朝丞相的身份,挟持天子,征讨四方,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如今若抵抗他,事情会更加不顺利。况且将军的有利形势,能够凭借它抵御曹操的,便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得了荆州,全部占领了那片地方,刘表训练水军,蒙冲斗舰竟要用千的单位计算,曹操全部布置在沿江,又有步兵,水陆齐下,就是长江之险,曹操也已经与我方共有了。而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无法相提并论。我等认为最好还是迎纳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名为汉相,其实是汉贼。将军有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东,土地方圆数千里,士兵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之士,乐于报效,应当纵横天下,为汉家朝廷铲除奸邪,消灭祸害。况且曹操自己来送死,难道还能去迎接他吗?请允许我为将军筹划此事:如今即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耗费许多时间来争夺疆域,又能和我们在船舰上决出高低吗?现在北方并未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患。况且他舍弃鞍马,凭仗舟船,和吴越争斗较量,这本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又处于太寒时节,军马没有草料,他们驱赶中原士兵远来江湖之间,水土不服,必然发生疾病_这几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冒犯了。将军捉拿曹操,今日正是适合的时机。我请求拨给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破曹操。”孙权说:“老贼想要废除汉室自立为帝,蓄谋已久,只是顾忌袁绍、袁木、吕布、刘表与我罢了,如今几位英雄已经被消灭,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击破他,与我意甚为符合,这是上天把您送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击败,想要带兵南撤过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就共同策划计谋,因而进驻夏口,派诸葛亮来见孙权。孙权就派周瑜和程普等同刘备并力迎击曹操,两军在赤壁相遇。这时曹军士卒已经发生疾病,初次交战,曹军就被击败,退驻江北。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谕部下将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久相持。但是看曹军的船队,首尾是固定连接着的,可以用火攻来打败他。”于是周瑜调来大型战船数十艘,船中装满柴草,灌上膏油,外面用帷幕盖住,船上立起牙旗,事先用书信报告曹操,假意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连接在大船的后面,依次向前行驶。曹操部队的官兵都伸长脖子观望,指点着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前面的大船,同时点起火来,此时风势猛烈,大火蔓延到岸上的军营。顷刻之间,便火焰冲天,曹军人马被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曹军于是败退,回师保守南郡。刘备和周瑜等人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等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了。

四、好谋无决

郭嘉是三国时曹操的重要谋士,他为曹操除掉吕布征讨袁绍,立了大功,郭嘉少时见识超群,当时朝政危乱,预见天下将有争斗,便在家乡隐名埋姓,密交豪杰。开始,他想投奔袁绍,见到袁绍后,他又改变了主意。

袁绍手下的谋臣辛评、郭图问郭嘉:“你见了袁绍,对他的印象如何呀?”

郭嘉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我看袁绍只想效法西周的周公,屈己尊人,但不懂得使用人才,所希望的东西那么多,不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喜欢多虑而缺少决断。与袁绍这种人共济天下大难,夺取霸王之业,太难啦!”说完,郭嘉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

曹操见到郭嘉,问他:“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可是觉得力量不够,怎么办?”

郭嘉恭敬地回答说:“刘邦、项羽的力量开始相差很大,但是刘邦却胜利了。项羽虽然强大,最终却免不了失败。据我分析,目前袁绍必败,而您必胜;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而您外简内机,唯才而用;袁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而您策得及行,应变无穷;袁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而您御下以道,浸润不行;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法,而您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所以袁绍必败!”

曹操听了郭嘉的一番话,兴奋地说:“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对曹操也非常满意,说:“曹操真是我想找的主公呀!”

郭嘉帮助曹操取得很大胜利,可惜只活到三十八岁就病死了。曹操对他的死感到非常痛心,亲自下表悼念他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五、缓兵之计

蜀汉建兴七年夏,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司马懿令郭淮、孔礼引兵五千去救武都、阳平,并抄在蜀兵之后,让其自乱。行军路上,郭淮问孙礼:“司马懿、孔明谁强?”孙礼回答说:“诸葛亮大大胜过司马懿!”郭淮接着说:“诸葛亮虽高明,司马懿这一计却有过人之智。蜀兵如果正在打武都、阳平,我们抄到他们后边,岂不是不打自乱了么?”二人正在谈论,忽然哨马来报:武都、阳平已被蜀兵占领。郭、孙得知,刚要退后,蜀军已到,喊杀连天。两军交锋,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逃脱。

郭、孙失败后,司马懿又唤张郃、戴陵各引精兵一万,趁孔明去安抚武都、阳平百姓不在营中之时去夺蜀寨。司马懿的打算早已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张、戴未战即被蜀兵包围。诸葛亮在祁山上大喊:“戴陵、张部,你们二人乃无名小将,我不杀你们,赶快下马投降!”张郃闻言大怒,指着诸葛亮骂道:“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国境界,如何敢发此言!吾若捉着汝时,碎尸万段!”说罢,纵马挺枪来战蜀兵。诸葛亮早有准备,张郃、戴陵战败而去。

司马懿连战皆败,半月不敢再战。诸葛亮见司马懿不出战,想出了一个办法,便叫各处都拔寨而回。魏军得知,张郃便要去追,司马懿不同意。后来魏军多次报告,都说诸葛亮接连后撤,司马懿不相信,他亲自去看,果见蜀兵后撤。司马懿回营后对张郃说:此是诸葛亮的计策,不可追赶。张郃说:“诸葛亮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退之郃愿往决一战!”经张郃一再请求,司马懿乃驱兵追赶,结果又中了诸葛亮的计策,魏军大败。

六、尉遏迥妙算萧纪

侯景渡过长江南下叛乱,当时梁元帝正镇守江陵,他因为梁的内乱正多,就和北周方面达成友邻和好。梁元帝的弟弟武陵工萧纪,在四川称皇帝号,率领军队向东方开来,将要攻打他。

梁元帝非常害怕,于是送信给北周方面请求援救,又请求北周攻打四川。字文泰说:“我们可以设法取得四川了。取得四川控制梁朝,就在这次行动。”于是和众公们开会讨论,诸将中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只有尉迟迎认为萧纪已经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带走去东方了,四川一定会空虚,北周的军队去四川,一定只有出征没有战斗。字文泰非常同意尉迟迥的看法,对尉迟迥说:“攻打四川的事,就一切都委付给你,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尉迟迥说:“四川和中原地区隔绝了有一百多年,四川方面依仗有山川险阻,不会意料到我们的军队到来。应该使用精锐部队,乘星夜袭击他们。在平坦的道路上我们就要加倍赶路,在险峻的道路上我们就让军队缓慢逐渐地前进,乘四川方面没有意料到的时候出现,冲击他们要害的地方。四川人对我军迅速到来非常惊骇,一定会望风放弃守卫。”于是字文泰就命令尉迟迥督率开府元珍、乙弗亚、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字文升等六军,一万二千多披甲士兵,一万匹马,攻打四川。尉迟迥率军于西魏废帝二年(551)春,从大散关出发,经固道、白马,去晋寿,修整平林旧路。当先头部队临近剑阁,萧纪的安州刺史乐广,首先献州城投降。萧纪的梁州刺史杨乾运当时正镇守渲州,又投降。六月,尉迟烟率军来到渲州,用酒肉重重犒劳将士,然后率军向西。萧纪的益州刺史萧不敢出战,就环城守卫。尉迟迥率军把城包围。起初,萧纪来到巴郡,听到尉迟迥来侵犯,就派遣谯淹率军返回,作萧的外援。尉迟迥分别派遣元珍、乙弗亚等率领轻骑兵击败谯淹的援军,于是谯淹投降。萧前后出战几十次,都被尉迟迥打败。萧就和萧纪的儿子宜都王萧肃,以及文武官员,到尉迟迥的军营门前请求会面,尉迟迥按照应有的礼节接待他们。对萧纪的官吏,尉迟迥各让他们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只收缴奴仆以及仓库存储的财物,把他们奖赏给将士。

尉迟迥的号令严明,军队中没有人私自收藏财物。西魏废帝下诏书任命尉迟迎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因为尉迟迥平四川有功,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公。西魏政府又授权尉迟迥,在剑阁以南的地方,可以秉承皇帝旨意提升和撤换官员。尉迟徊于是修明赏罚的标准,公布恩威的尺度,安抚新归附的领域,筹划治理未归附的地区,人民都亲近归附他。

七、节度使乘虚直入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统治大大削弱,各地藩镇兴起,各自为政。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盘踞蔡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闹得民众困苦不堪。唐王朝虽然多次派兵讨伐,但仍然平定不下来。宪宗元和十年十二月,唐王朝又派李愬前往讨伐。

李愬到蔡州后,故意放风声说:“我是来安抚蔡州军民的,不是来打仗的。”以此麻痹乱军,使他们放松警惕,同时,李愬又积极前往慰问降兵降将,了解吴元济军中的情况。有一天李愬和降将李愬一起聊天,谈到了吴元济军中情况,李愬对李愬说:“蔡州精兵全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弱老兵,可乘虚直抵其城。”李愬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个计策可以实行。李愬作好了进攻的准备,选大雪纷飞的夜晚,带领人马,飞奔蔡州,突然袭击。李愬之军进入城内,竟没有人觉察。凌晨时分,李愬潜入吴元济宅外,吴元济还在熟睡之中。李愬命令下属攻打牙城,夺取武库,烧其南门,百姓争先恐后地前来帮忙。全面进攻一开始,城头上箭如雨下,杀声震天,到申牌时分,吴元济自知无力抵抗,便上城请求归降。

八、李援与王诜谋反

李建成想要对李世民下手,在外与庐江王李援结交。李建成被杀之后,李世民派通事舍人崔敦礼到幽州召李援人朝,李暖表现出很害怕。帮助他处理军务的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向来阴险毒辣,想乘机让李援陷入与李世民为敌的境地而后自己求功,于是欺哄李援说:“京都发生了变故,事情的发展还不知怎样。大王您是国家的亲属,受命坐镇一方,怎能拥兵数万而听从一个使者的召使呢?况且听说赵郡王早先已被拘留了,现在又说太子和齐王得到这样的下场,大王现在还要去,能够保护好自己吗?”与李援一起抱头痛哭。李援于是把崔敦礼囚禁了起来,起兵造反。李援召来北燕州刺史王说,想要与他一起商讨计策,兵曹参军王利涉劝李援说:“大王你不奉诏而擅自发兵,这是造反。应当改变法度,权宜应变,首先安定人心。现在假如各州刺史有的不接受您的命令,您征集不了兵力,又怎么能够保全呢?”李爱说:“怎么办呢?”王利涉说:“山东这块地方,早先都跟从窦建德,当地的土豪首领,当年都是窦建德政权的官,现在都被削夺了,成了平民百姓,这些人都想乱,就象久旱的庄稼等待下雨一样。大王应当派遣使臣去恢复他们过去的官职,让他们在所在的地区招募本地的人当兵,各州如果有不听大王指挥的,就任他们随便屠杀。如果按此计划进行,河北地区可在呼吸之间就安定下来。然后分派王洗向北联合突厥,取道太原,向南逼进蒲州、绛州;大王带领部队亲自开赴洛阳,西人潼关。两军互相呼应,不用十天一月之间,天下就可平定了。”李援听从了他。

李援将内外机密事务都交给了王君廓。王利涉觉得王君廓多次反复,又劝说李援把军务交给王诜,陈掉王君廓,李援一时难下决心。王君廓得知后,迅速斩杀了王诜拿着他的首级告诫其部下说:“李援与王诜一起谋反,囚禁朝廷派来的使节,擅自集结大军。现在王洗已被杀了,只有李暖还在,他是没有什么作为的。你们如果跟随他,最终也要被灭族;随我去消灭他,立刻就能得到富贵。祸福就是如此,你们的心意想要跟从谁呢?”众人说:“都愿意去讨伐叛贼。”王君廓带领部下登上城墙西面,李援尚未发觉。王君廓亲自带着一千多人先到狱中去释放了崔敦礼,李援才开始发觉。立刻率领几百人披上战袍,才走到门外,就遇上了王君廓。王君廓对他的部下们说:“李瑷作逆谋反,致使你们误人歧途,为什么还跟着他,自取灭亡。”李瑷的部众听了都倒戈,很快逃散了。李援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对王君廓说:“你这个小人出卖我而自己去求荣,你也一定没有好下场。”王君廓抓获了李瑷,绞死了他,李援年四十一岁,首级被传至京师,并废除了他作为皇族的户籍。

九、秦桧陷害岳飞

宋军正要渡河,乘胜追击,却受到宰相秦桧的阻挠。秦桧鼓动宋高宗与金人议和,并以宋军立即撤军作为议和的条件。岳飞知道后上书朝廷说:“金人的锐气已经丧尽,辎重已全部抛弃,正迅速渡河向北逃窜;各地的豪杰纷纷来归,将士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我大宋收复失地,重振雄威,正是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秦桧深知岳飞的抗金志向不可能改变,就先将韩世忠等另外几路大军的统帅调回,然后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必须赶快班师。高宗为此一天之内竟向岳飞连续发出十二道金牌。岳飞悲愤地叹息道:“十年努力,毁于一旦!”

当时兀术正想逃离汴梁,但有个人拉住他的马缰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就要退兵啦。”

兀术不信,说:“岳飞以五百骑兵打败我五十万大军,现在正乘胜打过来,汴梁怎能守住?”

那人回答说:“自古以来,朝中有奸臣掌权,大将就不可能在外立功。岳少保自己性命还难保,怎谈得上成功呢!”兀术这才恍然大悟,决定留在汴梁,等待时机。

这人说的奸臣就是秦桧。

秦桧原是北宋的大臣。徽、钦二帝被金兵抓到北方时,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也一起被俘。秦桧为人阴险,善于见风使舵,金太宗就派他在其弟挞懒部下做官。后来挞懒率领部队南侵,秦桧夫妻和婢女仆人居然“逃离”金军,赶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宫。大臣们多怀疑他为金人的内奸,但宰相范宗尹与他素来有交情,便向高宗极力推荐。

宋高宗正想与金人议和,因此与秦桧一拍即合,立刻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升任他为宰相兼枢密使。秦桧掌握了南宋王朝军政大权以后,便一心要同金人议和,把坚决抗金的岳飞看成心腹大患。他看到岳飞北伐即将成功,便大耍阴谋,百般破坏,假传圣旨命令岳飞停止追歼金兵。

秦桧将韩世忠、岳飞召回京城后,就让宋高宗封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枢密使,名义上是升了官,实际上是夺了他们的兵权。完颜兀术见状,便送密信给秦桧,说:“你朝夕向我大金求和,但岳飞却天天想用武力夺我中原。你一定要杀掉岳飞,我们才会同意议和。”秦桧也怕岳飞活着,自己最终没有好下场,于是就下决心要杀害岳飞。

右谏大夫万俟卨原来就忌恨岳飞,曾向秦桧说过岳飞许多坏话。秦桧就任命他做言官。万俟心领神会,立即向朝廷诬告岳飞,罗织了岳飞在金人进攻淮西时,拥兵不救,还要放弃山阳等等许多罪名。他们又唆使何铸、罗汝楫等官员先后上书弹劾。岳飞见群奸联手攻他,便连续上书请求辞职。

不久,岳飞改任两镇节度使。但秦桧还不肯罢休,他知道大将张俊与岳飞不和,就煽动张俊诬告岳飞的部将张宪阴谋兵变,策划归还岳飞兵权。宋高宗一听岳飞有兵变的危险,十分震怒。秦桧乘机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抓进监狱。岳飞见使者来抓他,很坦然地笑笑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这时是公元1141年十月。

秦桧先命御史中丞何铸审讯。但何铸并未查出岳飞的罪证,让秦桧非常恼怒,就改命万俟负责审问。万俟也找不到岳飞的任何罪证,便捏造事实,谎称岳飞和岳云曾给张宪写信,张宪才用虚报军情的办法,促使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他们又迫使岳飞的部将孙革等作证,诬陷岳飞。

直到年底,秦桧一伙绞尽脑汁,罗织罪名,也无法将岳飞定案。大理寺丞李若朴、何产犹,大理卿薛仁辅都认为岳飞无罪,但他们都被秦桧贬到外地去了。平民刘允生上书为岳飞伸冤,竟被处死。

韩世忠对岳飞案也抱不平,当面责问秦桧。秦桧无法回答,竟说:“岳飞和岳云写给张宪的信这件事,虽弄不清,但莫须有。”

韩世忠气愤地回答:“莫须有三个字怎能使天下人心服!”

岁末那天,雪花纷飞。秦桧夫妻在东窗下取暖喝酒。秦桧一心要置岳飞于死地,但没有证据,怕引起公愤,因此心事重重。秦妻王氏便冷笑说:“缚虎容易放虎难。”秦桧这才下了决心,马上写了一张小纸条,命人将岳飞秘密杀害于狱中。岳云、张宪同时被害。奸臣夫妻,酿下了这起千古奇冤。

岳飞的冤狱,在宋高宗死后,才得到平反昭雪。岳飞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人们在杭州的西湖边修造了岳坟、岳庙,永远纪念他。在岳飞墓前,人们又用生铁浇铸了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的跪像,他们永远遭人唾骂,真正遗臭万年。

忤合第二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①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故伊尹②五就汤,五就桀③,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④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⑤,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注释】

①包:容纳。

②伊尹:传说中的商朝贤相,因佐商汤灭夏桀名世。《孟子·告子告篇》:“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

③桀:名履癸,夏朝暴君,为商汤所败,夏朝因之灭亡。

④吕尚:辅弼武王灭商建周,封于齐,是齐国的始祖。姜姓,吕氏,名望。尚,一本作“望”。

⑤惠:通慧。【译文】

古代善实施忤合之术的人,能够协调天下各种势力,包举天下诸侯,在或者相违背或者相和合的不同地方变化转动,然后选择明君,与他合作共事。

所以,伊尹曾五次辅佐商汤,又五次辅佐夏桀。然后才决定辅佐商汤夺取天下。吕尚曾三次辅佐他成就霸业。这是他们能知天命,所以就毫不怀疑地归附明主。

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品行高尚,通达高深的道理,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不能聚精会神地苦苦思索,就不能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尽心全力地去观察事物实情,就不能功成名就。如果自己才能气质不佳,不够聪明,就不能用兵;为人忠厚朴实没有真知灼见,就不能真正了解人。

所以要用“忤合之术”,自己必须估量一下自己的才能智慧,衡量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哪方面他人不如自己,然后才可以决定自己是从政,还是隐退,才可以决定是采取合纵还是连横的策略。【感悟】

客观事物变化多端,要尊重客观,从实际出发,对时势作深刻的分析,同时要突破常规思维,随机应变,清醒地估量自己的长短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进退自如地运用忤合之术。【故事】

一、爱国的屈原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后子兰等人又进谗言,使得怀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并且将屈原流放。

屈原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靳尚听见屈原回来了,连忙来报告王后郑袖。他们都怕屈原再回郢都,让他留在怀王面前,日久总是大患。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这回他回来,要替冤死的伸冤报仇。”怀王听了大怒:“他敢这样?简直是疯了!”郑袖趁机进谗:“是疯了!不是疯了怎会对百姓说这样放肆的话?我怕见他!他要在郢都,就让我到江南去!”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他想起怀王是因为拒绝割让黔中才死在秦国的,决意到这块地方去看看,来到黔中郡溆浦地方住了下来。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着。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都写成了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睛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去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几天,到了汩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二、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叫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三、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四、诸葛亮隆中对

十四岁的诸葛亮带着年幼的弟弟跟随着叔父来到豫章。可是不久,诸葛玄辞掉官职,带着诸葛亮兄弟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叔父死后,诸葛亮不愿寄人篱下,于是就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来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的隆中地方居住。建安十七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会见了诸葛亮,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大计。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详尽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把自己早已制定好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四方豪杰同时起事,跨州连郡,称雄数不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较小,人马又少,然而曹操竟能击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靠的是机会,也有赖于人的计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着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孙权割据长江下游一带,已历经三代。那里地势险要,民众依附,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我们只能和他相互支援,而不可进攻他。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向南直到海边的物资都可被它利用,其地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好地方。可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可能是上天有意要把这块地方留给将军,不知将军您是否有这个意图?益州地势险要,易于防守,沃野千里,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这个地方建立起汉朝基业的。而据守益州的刘璋昏庸软弱,北边的张鲁同他也有矛盾。益州虽有众多的人口和富饶的资源,可是刘璋不懂得爱惜民力,那里的有识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是汉朝皇室后裔,国人都知道您讲信义,正在广招天下英才,思贤若渴。如果您能够占据荆、益二州,守住天险,与西方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结成同盟,对内励精图治,修明政治。只要天下有什么变故,就派一员大将率领荆州的兵马直取南阳、洛阳,您则亲自统率益州的兵马出师秦川(今陕、甘一带),进取长安,老百姓怎能不热烈欢迎您呢?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您就可以建立霸业,复兴汉朝的天下了。”

五、高允的诚实品格

北魏权倾一时的崔浩被收捕的时候,高允正在中书省衙门值班。太子拓拔晃派人叫来高允,让他在自己营中留宿。第二天,让人送他们至皇宫门口,对他说:“呆会儿见了皇上,你看我的眼色行事,如果皇上问你什么,你也听我的。”进宫见了太武帝拓拔焘,太子说高允一直小心谨慎,而且地位也很低,惹您生气的那本国史是崔浩写的,要求太武帝赦免高允。太武帝召高允过来问话:“那本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高允答:“《太祖记》是前著作郎邓彦海所撰;《先帝记》及《今记》是我和崔浩合写的,而且我写的比崔浩写的还多。”太武帝大怒,说:“你比崔浩罪恶还大,你还有活路吗?”太子赶紧说:“您龙颜大怒,他给吓糊涂了。我此前曾问过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太武帝问:“真象太子所说的那样吗?”高允说:“我罪该万死,我不能说假话。太子殿下是念在我陪他长期读书的情份上替我向陛下求命。我说的都是真话。”太武帝对太子说:“他很诚实啊!”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他却能至死不移。他对皇上很忠诚,不说假话,这也算是忠贞之臣,即使有罪状,也应赦免一次。高允竟如此逃过这一灾难。立刻召见崔浩,派人讯问,崔浩惊惶迷乱,答不上来。高允则条分缕析,说得清清楚楚。当时大武帝正在震怒之中,下令高允起草一份诏书,崔浩一家,从崔浩到奴仆共一百二十八人皆灭五族。高允迟疑推托,太武帝催他快写,高允便请求见皇上,当面请示一下。见了之后,高允说:“崔浩所犯罪恶极大,死有余辜。但他因为过于直率而得罪皇上,似乎还不至死罪。”太武帝大怒,命卫兵拿下高允。太子请饶过他,大武帝:“你不知道,假若没有这家伙在旁提醒我,恐怕就已经有数千口子人被处死了。”最后仅崔浩一家被灭门,其余则只有本人被处死。宗钦临刑前称赞:“高允是个圣人啊!”

后来,太子责怪高允不听自己的,结果惹得皇上大怒,高允解释说:“史书是帝王行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后代帝王的鉴戒,借助史书,当代人可以了解过去,以后的人可以了解现在。所以帝王的一举一动,都应该详细记载,这对君王也是一种约束。但崔浩一家几代受皇恩,权倾一时。私欲压倒了其公正之心,个人的爱憎好恶遮蔽了对事理的冷静判断,这是崔浩的过失。至于他在书中详尽记载皇宫朝廷的各种事件,并对国家的政事上的利弊得失发表评论,这是历史学本来的要求,本身并没有错。但我确实是与崔浩共同主持编写工作的,按理对我们的处理不应该有什么不同。确实是靠了殿下的仁慈,才使我得以保全性命,但这毕竟不是我的意思。”太子对他的这种诚实的品格喷喷称叹。

六、顺水推舟

杏花村有一个叫王林的人,以卖酒为生。老伴死得早,留下一个女儿,名叫满堂娇,年方十八,还没有嫁人。

一天,贼人宋刚和鲁智恩到杏花村喝酒,宋刚自称是梁山泊头领宋江,鲁智恩自称是花和尚鲁智深。王林没有见过宋江和鲁智深,以为他们俩真是梁山上的好汉,便热情接待,并让女儿满堂娇敬酒。

宋刚要讨满堂娇作压寨夫人。鲁智恩对王林说:“把你女儿与俺宋公明哥哥作压寨夫人,只借你女儿三天,第四天便送回来。”说着就要把满堂娇带走。

正好李逵也下山游玩,来到王林酒店喝酒,听说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王林的女儿,非常气愤。李逵立即回山与宋江理论。

李逵回到山寨,见了宋江,连忙打恭道:“给哥哥道喜!”宋江问道:“喜从何来?”李逵道:“哥哥不是要讨压寨夫人么?”然后指着鲁智深说:“秃儿,这是你做的好事?”鲁智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李逵说:“原来这梁山泊有天无日,我恨不得砍倒这面杏黄旗。”宋江忙说:“你这铁牛,有什么事也不查个明白,就提起板斧来,要砍倒杏黄旗。”吴学究在一旁说道:“山儿,你也忒心直口快了。”宋江说:“山儿,你下山喝酒,遇着了什么人?他们说了我些什么?……”

李逵把事情的原委都说了出来,宋江否认。李逵不相信,便与宋江打赌说:“如果不是你,我愿把这个脑袋输了。”宋江道:“既然这样,就立下军令状,交学究收着。”李逵道:“那怕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为了弄清问题,宋江、鲁智深和李逵一起下山去找王林。路上,李逵总认为宋江和鲁智深走路太慢,一定是心中有鬼,便道:“让我来给你们逢山开道。”鲁智深说:“山儿,我要你遇水搭桥呢!”李逵道:“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宋江知道李逵话中有话,便说:“山儿,你记得你上山时,是八拜之交认我做哥哥的吗?”李逵不听这些,只是不停地往前走,不觉来到杏花村王林家。对质的结果,抢王林女儿的果然不是宋江。

宋江回山要杀李逵的头,李逵也无话可说。正在这时,王林来报,那个假宋江,假鲁智深已经送他女儿回来。宋江便说:“山儿,你下山抓住那两个贼人,恕你无罪。”李逵听说,连忙谢恩。他说:“这是揉到我山儿的痒处了。管叫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说完,他立即下山把两个贼人捉拿上山。

七、王允斗智

王允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自幼诵习经传,演练骑射,一心想为朝廷效力。他十九岁当上郡吏、豫州刺吏。

王允被朝廷派去讨伐黄巾起义,一次,打败敌军,搜出一封信件。信件是朝廷中常侍张让写给黄巾起义部将领的,王允将这件事禀报了皇帝,皇帝把张让痛骂了一顿,张让叩头辩解,最后不了了之。因此王允遭到张让的报复,张让借故把他关进牢狱,想治他死罪。

朝廷司徒杨赐,素知王允性情孤傲、清高,受不了严酷的刑法,派人告诉他:“现在你裁在张让手上,难以活命,别再受罪了,设法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吧!”一些同僚好友也捧着毒药流着眼泪送给王允。

王允夺过药碗,狠狠地摔在地上,愤然地喊道:“我是朝廷的臣子,获罪就应该伏刑以谢天下,岂有自己喝药求死的道理!”

王允面无惧色,走出牢门上了囚车。满朝大臣全都非常同情他。

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一块去请求皇帝,免他一死:“我等身为朝臣,不敢沉默,王允受朝廷之命诛逆安境,时间还不满期限,就取得很大的成绩,州境安定,功劳显著,本应加爵封赏,而今以奉事不当,受以大刑,恐怕有亏众望,臣等请陛下免他一死,以昭忠贞之心!”

皇帝无奈只好免了王允死罪,第二年才放他出来。当时汉朝廷宦官专横,王允担心又一次遭厄运,就隐姓埋名,迁居到远离京都的地方。

汉献帝即位后,朝廷又封他为太仆、尚书令。他与太将军何进等人,利用美人计收买吕布,借吕布之手杀掉了董卓。除掉董卓以后,王允觉得大患已经被除去,天下就会太平了,就不去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后来被董卓部将杀害。

八、窦建德断案

窦建德迁都洺州以后,奖励耕织,除暴安良,使得洺州大治,广大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就连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也只好规规矩矩。

当时,城里东大街有一名无赖,姓肖,外人送号“肖无赖”,从小不干正事,专靠敲诈勒索过日子,百姓既恨他,又怕他,谁也不敢招惹他。自从窦建德到洺州以后,他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心里很是不满,总想伺机与窦建德为难。

这一天,肖无赖从乡下回来,买回一头耕牛,先故意在大街上炫耀了一番,然后才牵到家里去。到了半夜,肖无赖忽然在大街上大喊大叫起来,说是有人把他的牛偷走了。这一嚷不要紧,别的绅士们也跟着嚷开了,说什么“夏王迁都,该有吉祥之兆,今竟有人乘夜入户盗牛,成了什么世道!”刹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窦建德耳朵里。他想:自迁都以来,军纪严整,盗贼消迹,百姓安居乐业,今夜为什么又发生盗牛之案?再说,城里人除了经商,多数干些手工作坊之类的活计,并没有种地的,肖是有名的无赖,一向游手好闲,他买牛干什么?其中必有缘故,于是,他便差人把肖无赖找来,窦建德亲自审问。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兰色绸褂,下身穿一件紫色绢裤,两个眼珠滴溜溜不住四下观看,一点发愁的样子也没有,心里便明白了几分。于是开口问道:“听说你丢了一头牛?”

肖回答:“是的。”

窦建德又问:“什么时候买的?”

肖又回答:“天黑之前。”“什么时候丢的?”“半夜之后。”“什么时候发现的?”“黎明时刻。”“什么时候报的案?”“当即报案。”

窦建德见其对答如流,心里更加清楚,遂又问道:“你发现牛丢了,找过没有?”“找过,找过,左邻右舍,大街小巷,芦荡苇坑,都找过的。”“那你是先找牛后报案,还是先报案后找牛来着?”“当然是先找牛后报案……不,不……是先报案后找牛……不,不,不……是,是一边找牛一边报案的。”

这时,窦建德心里已是胸有成竹,于是进一步追问:“你买牛干什么?”“生犊呀!”“那不是一头犍牛吗?”“是呀,犍牛生犍不是正好吗?”

窦建德听了,不禁暗自发笑。他灵机一动,便很有把握地对肖无赖说:“现在我已断定,你的牛并没丢,敢是从你家里跑了出去。你想,你天黑买的牛,夜里丢失,谁家里能藏下偌大一头牛,说不定就在城里苇地中,你回家耐心等待就是了。”临走,窦建德又若无其事地告诉他:“你们城里人不种地,不知道牛不食苇,倘若食苇,就会扎死的,可得当心呀!”只这一句,便吓得肖无赖脸色变黄,头上冒汗,急急忙忙退了出来。

肖无赖回到家里,只觉得六神无主,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原来,他的牛并不是真的被人偷了,是他故意藏了起来,与窦建德为难。藏在哪里?当时,洺州城内有几片苇子地,肖无赖正是把牛藏在苇地里。听窦建德讲“牛不食苇”的道理,心里反倒后悔起来。他想:倘若他的牛真的吃了苇子被扎死了,岂不赔了老本?所以,他巴不得太阳早些落山。好容易盼到天黑,他便准备了一些草料,趁黑悄悄溜出家门,先朝东,又朝南,拐弯抹角,朝着城东南走来。原来,洺州城东南角是一片苇子地,方圆数百丈。当时已是秋天,芦苇丛生,非常茂密,又是黑夜,一个人影也不见,肖无赖暗暗高兴,一直钻到苇丛中间,只见一片空地,那头牛还在那里,正吃芦苇哩!肖无赖一见,慌了,连忙把苇子从牛嘴里往外拉。当他正要把背来的草料倒出来喂牛时,忽然,苇丛中跳出两个人来,肖无赖一看,原来是窦建德的侍卫,心想,糟啦!扭头就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个侍卫不容分说连人带牛一块押着去见窦建德。窦建德并不怪罪他,先让其坐下,后又详细问其生活情况,丢牛之事,只字不提。肖无赖见窦建德宽宏大量,很是感动,只得把如何买牛,如何藏牛,又如何起哄,一五一十全部讲了出来,并甘愿认罪。窦建德见其态度诚恳,有了悔改之意,遂命侍卫把牛奉还。肖无赖连连叩首,感激涕零。

这件事很快传遍洺州各地,人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就连那些土豪劣绅也只得点头称赞。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捣乱了。在窦建德管辖区域内,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起义军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

九、洗夫人送礼

洗夫人是南朝时高凉洗氏之女,自幼聪明,通晓谋略,善于用兵,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豪杰樵国夫人。

公元548年(梁武帝太清二年),梁河南王侯景反叛。占据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南)的高州刺史李迁仕蠢蠢欲动,召高凉太守冯宝跟他一起反叛。

冯宝见侯景气势正盛,真的想前往李迁仕那儿去。他的妻子洗夫人笑着劝丈夫:“看形势发展,李迁仕谋反助纣为虐,不会有好下场,夫君千万不能同上贼船,自取灭亡。”接着她详细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得头头是道,入木三分。

冯宝被说动了心,但略略思忖,又皱紧了眉头:“可李迁仕那儿怎么应付?”

洗夫人参谋道:“夫君派一个使者找到李迁仕,骗他:‘局势大乱,冯宝太守不敢出来,打算派洗夫人来商量军国大事。’这么做,李迁仕一定放松警惕。我再领1000多个壮士,每个人挑一些破烂,伪装好后,就假称去给李迁仕送礼。我们只要进到他的军营寨栅栏下,就马上可以把他收拾掉了。这么于,一可以解夫君之忧,二更可以为朝廷除害,为民解愁。”

冯宝越听越高兴,忙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夫人您家世代为南越首领,真可谓将门出虎女。刚才一席话,使为夫的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啊!”洗夫人带着1000多壮士浩浩荡荡挑担上路。

李迁仕早得冯太守使者的来报,现听说洗夫人真的亲自来了,心花怒放,想:今日总算可以一睹洗夫人风采,忙率兵出帐迎接。李迁仕远远望见洗夫人随从挑的都是礼物,更是高兴,哪里还想到去防备呢?洗夫人见部下都走近李迁仕的寨栅,突然一声令下:“打进去!”众壮士扔下担子,挑起各式家伙,猛攻而入。片刻间,歼灭了李迁仕部。

南朝梁代未年,襄州都军务周景温迁官于徐州,仍任都军务之职。他有个仆人,勇力过人,武艺超众,常常单独带着妻子骑驴而行。

有一次,夫妻俩骑着驴子走到芒砀的大泽间,这里长着半人多高的茅草,看不见一座村庄,乃是强盗出没的地方。

妻子劝丈夫赶快离开这里,想不到丈夫却说:“今天,我是专门挑着这个地方而来,怎么能刚刚到就走开呢?这一带近年来常有英雄豪杰藏匿于此,可惜没有一个人有胆量出来与我们决个胜负啊!”

说罢,丈夫朗声大笑,笑声在旷野里传得很远很远。

突然,“哗啦”一声响,四周草丛里窜出五六个强盗,其中一人从后面双手抱住仆人,两人扭打起来,终因仆人寡不敌众,被强盗摔倒在地。强盗抽出利刃割断了仆人的喉管,搜出仆人身上的钱物,又向仆人的妻子围了过来。

仆人的妻子不但毫无惧色,而且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大声呼喊道:“好汉们杀得痛快啊!你们帮助我洗雪了耻辱。我是个良家女子,被此人强占,因而到了这里。谁说没有神明呢?”

强盗们以为她说的是真话,就没有再杀死她。把行李和两头驴收拾好,带着她向南走去。走着走着,他们到了毫的北界,在一个村子的外面坐下歇息。

仆人之妻就向村中走去,强盗以为她要去寻找吃的东西而没有加以阻拦。谁知这个村上有一支部队,总首就在村中的大堂里。这个女子就一直走到大堂,一头哭倒在地,向总首诉说了丈夫被害的全部经过。

总首听了这个女子的话,就用计把村外的几个强盗请到堂中,一声令下,军士们把强盗绑了。

接着,总首把强盗押送到毫城,斩首于市,陈尸街头。

一〇、宋子初借刀杀人

明朝景泰年间,宦官专政权倾朝野。大太监刘安是上挟天子,下令百官,极力排除异己。他私设刑堂“十二窖”,每座窖中分别放有老鼠、毒蛇、蝎子、疯狗、恶狼等各种凶残的动物。这些动物早已噬血成性,朝中官员是谈“其”色变,人人自危。

老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流离失所,阴霾笼罩了整个大明天下。

当时,在京城地面上有两大杂耍的班子,曹家班和宋家班。曹家班为首的是曹老大,他依仗十几杆子才把拉得着的表舅,刘安刘公公,他是为虎作伥,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曹老大把宋家班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把宋家班的掌门人宋子初,弄个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无奈技不如人,一直找不到借口。

宋子初手下有两大名徒元少和元华,他们年少气盛,都能配合师傅完成独家把戏——生死转盘。这生死转盘可是宋家班的独家秘笈,压轴节目。每年比拼的时候,曹老大就是输在这上面。

有几次,曹老大想花高价把他们挖过来,可是,元少和元华都喜欢上了宋子初的女儿宋媚,他们明争暗斗谁都不想离开,这让曹老大束手无策。

眼下时局当乱,遍地都是饥寒交迫的难民,谁还有心思看这些玩意?宋子初也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他闭门谢客,准备开祠传钵。他立下祖训:在半年内,谁的技术高超,就做宋家班掌门人,并以女儿相许。

从这以后,宋子初就秘传元少和元华技能,他们更是废寝忘食,刻苦地练习。转眼间,半年很快就过去了,经过评比,元华略逊一筹,元少很顺利的坐上了掌门人。宋子初决定,等过些时日就让他们完婚。

元华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不比元少任何地方差。师傅肯定偏心,这让他极为恼火,整日泡到酒馆借酒消愁,酗酒滋事,弄得宋家班乌烟瘴气,任凭宋子初百般劝说也无济于事,只好忍痛将他驱逐师门。

曹老大见有机可乘,找到元华开门见山地说:“宋老大眼拙,不识你这个人才,他连一碗水都端不平,怎么配做你的师傅?你只要跟了我,立马就是二当家的,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元华不屑一顾地说:“我们班里的事,还轮不到你嘴说。我在这里先谢谢你如此抬举我,看得起我,不过,我对当不当掌门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曹老大一听,明白元华什么意思,他想要有是人。曹老大拍着胸脯说:“你只要跟了我,帮我灭了宋家班,我保证你的小师妹到时候,会乖乖地投入你的怀抱。”

元华大吃一惊:“怎么?你要敢伤害我师傅,我跟你没完。”曹老大诡秘地说:“我要你帮我,但不是伤人,你只要告诉我生死转盘有什么秘密就行。”元华明白了,只要把这个秘密一说出来了,宋家班就会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其实这正是元华想要的,就算曹老大不来找他,他也会投靠于他,曹老大是多大的靠山,他心里最明白不过了。也只有曹老大才能帮着自己除掉元少,到时候才能抱得美人归。

就这样,曹老大想借元华之手灭了宋家班;元华想借曹老大的势力灭掉元少,他们心怀叵测,唯利是图的走到了一起。

元华为了略表诚心,他把生死转盘的秘密全盘托出,曹老大听后是开怀大笑。他也没有食言,真得让元华坐上了二当家的交椅。

他们俩个狼狈为奸,密谋出一箭双雕的毒计,准备在参加刘安寿辰的时候实施。他们要借着刘公公之手,把宋家班铲除掉。

到了刘安寿辰这一天,曹家班和宋家班和往年一样都接到了请柬,他们不敢怠慢应邀前往。不过,宋家班宋子初因年老体弱没有参加,只有元少和宋媚带着几个师弟。

整个刘府外面是戒备森严,前来送贺礼的王公大臣不计其数,门前车水马龙。府里面是锣鼓喧天,锦旗飘荡,京城里的各大名旦、戏班、杂耍的都被请了过来,好不热闹。

刘安坐在高高在上的逍遥椅上,岿然不动,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戏台就在他的正对面,他飞扬跋扈地看着节目。

曹家班和宋家班又唱起了对台戏,他们前面的节目几乎一样。先是群狮拜寿,仙女献桃,最后各自拿出看家的本领。曹老大演的是穿火圈,圈的周围插满了锋利的刀子,他光着膀子,纵身一跃就从圈的中间钻过去,赢得了许多掌声。

宋家班玩得是生死转盘,只见宋媚站在和身高一样的转盘上,绑住四肢,然后让人转动转盘。元少站在十步开外,手里拿着四把明晃晃的飞镖。

元少用心定好位置,默记着圈数。最后,他蒙上眼睛,开始投掷飞镖。大家都是屏气凝神,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元少稳健地站在台上,手里举着飞镖,抓住时机就果断地投掷出去,三把飞镖不偏不倚,分别插在了宋媚的身边,而且毫发未伤。大家一个劲得喝彩,呐喊声早就压过了曹家班子。

最后一镖更是危险,只见宋媚嘴里叼了一支玫瑰,转盘速度也快了好几倍。只见元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掷出这只飞镖,正好插在了这朵玫瑰上,大家看得上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就在元少刚要谢幕的时候,曹老大一步冲上台子,他朝着刘安一拜,嚷道:“表舅,要是有人敢糊弄你,怎么办?”

刘安气焰嚣张地说:“那还用说嘛,谁让我今儿不高兴,我就让他一生高兴不起来。”

曹老大一把扯开元少的胸襟,掏出四把飞镖,举着说:“表舅,你看这就是他刚才投掷的飞镖,全是假的,是用竹子做的,根本就没有投掷出去,全藏在衣服里。”说着,又指着转盘上的飞镖说:“您再看看这转盘上的飞镖,也是假的,都是事先装到上面的,转动转盘的人一拉机关就弹出来。”说完他就演示了一下,大家全都嘘唏不已。

曹老大冷嘲热讽地说:“表舅,您看宋家班就拿这样的鬼把戏戏弄您老人家,欺骗您无知,您应该治他们的罪。”

曹家班都随声迎合着,刘安也觉得扫了兴致,就发出一句娘娘腔:“把宋家班扔进十二窖,好生招待他们。”

元少见事不妙,匍匐在地,解释道:“刘大人,不是我扫您得兴,是我们来的时候,不准带任何的真刀真枪,我们也是为了您得安全着想啊!大人。”

曹老大是得理不饶人:“依你的意思,要是给你真的飞镖,你就会真投了?”

元少低着头没有吱声。这时,曹老大从怀里掏出四把飞镖。院子里的保镖“唰”地围了上来。刘安一摆手,示意大家都退下。要是在以前,不管是谁带了兵器在刘府里,早就当场毙命了。

此时,曹老大仗着是刘安的外甥,才敢如此造次。刘安见他们在台上争个你死我活,比看戏好多了,就发下话来:“把真飞镖给他,看他如何收场。”

元少拿着这四把飞镖,看着转盘上的宋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元华见元少犹犹豫豫地样子,他也蹿上台来,幸灾乐祸地说:“元少,你也有今天。看你那点本事别伤着师妹,还是让我来当靶子吧,谁都不知我最爱师妹。”

元华不由分说上前解开了宋媚身上的绳索,宋媚伸手就给了他一把掌,说道:“谁是你的师妹,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元华被打得头晕目眩,他一把抓住宋媚的手说:“哼,你永远是我的,量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宋媚气得一跺脚,跑到元少的跟前说:“到时候,你可别手下留情,出手狠着点!”

转盘重新转动起来,人们相信这一次更刺激,更过瘾。台上台下大家屏住呼吸,鸦雀无声。元少觉得这四把飞镖,每把都有千斤重,要是一把不中,元华就会有生命之忧。虽然他的命没那么重要,关键是师傅这张招牌,就要毁到自己手里。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元少投掷的前三把全都命中,没有一把伤着元华,曹老大大惑不解。当元华嘴里刚叼上玫瑰时,曹老大眼看着自己的希望就要泡汤,就跳上台来,一把将转动转盘的人推开,自己使上吃奶的力量,飞速转动着转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完全不顾元华的死活。

元少气闲神定地蒙上眼睛,从心里默念着。就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时候,元少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身,把飞镖掷了出去。

这把飞镖冲着刘安的胸膛飞去,要不是他身边的保镖手疾眼快,帮着挡了一下,恐怕刘安早就当场毙命了,好歹只是伤着肩膀划破了一层皮。

刘安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气急败坏地嚷道:“好啊,你们合起伙来谋害我,全都给我抓起来,送到十二窖去。”

曹老大当时就被这突然的变故吓懵了,他一个劲地磕头求饶。就在这时,院里冲进来一批御林军,一个老臣向刘安施礼道:“微臣奉皇上之命前来祝寿,二来也是保护刘公公。我突然听到里面吵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刘安先拜谢天子,然后指着被抓的人说:“几个杂耍之人,差点伤了老夫,没有什么大碍。”

老臣一听,怒气冲冲地说:“好一些刁民,竟然谋害朝中大员,来人啊,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带到总衙门我要亲自审问。”

刘安刚想阻拦,老臣却说:“刘公公,我会秉公执法,严惩不怠,你就放心庆寿吧。”

这时,曹老大跪拜在地,不住地喊叫:“表舅,救我呀,这事与我无关。”老臣一看他是刘安的外甥,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刘公公,他既然是亲戚,就把他给你留下了,其余的全部带走。”

曹老大千恩万谢地给老臣磕头,刘安眼睁睁地看着老臣把人从眼皮子底下给带走了。他怒不可遏指着曹老大骂道:“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带着凶器到我府上,和他人谋害于我。来人,把他给我送到十二窖,让他挨个过一遍。”曹老大是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刘安气喘吁吁地坐在椅子上,就感觉伤处钻心的痛,浑身发冷。殊不知,那些飞镖早就让元华在暗中涂上了剧毒。由于他耽误时间太长,早已毒气攻心。他口吐紫血,死在了逍遥椅子上。

几顶官府的大轿来到城外,从里面走出了元少、宋媚等人,其中还有元华。他们的师傅宋子初和老臣在谈笑风生,正等着他们。元少他们大惑不解:“你不就是抓到我们的那个老臣吗?”

老臣笑呵呵地说:“我不抓你们怎么能掩人耳目?你们舍生忘死的救国家于危难,令我十分敬佩。刘安也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多亏我的老朋友宋子初出此下策,要不然谁都动不了他。虽然刘安罪该万死,但毕竟你们杀的是朝廷的人,你们必须远走高飞,我给你们预备的银两足够花一辈子的了,你们就放心的走吧!”

从此,宋家班没了音信。

第七章  揣篇

揣①篇第一

古之善用天下者②,必量天下之权③,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④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⑤。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⑥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能知此者,是谓量权⑦。”【注释】

①揣:推测对方的心理。

②善用天下者:善于左右天下大势的。

③权:势,指所处的环境与地位。

④强弱轻重:强弱,指对方的虚实状况。轻重,指对方在周围环境中所处地位的轻重。

⑤众寡:指人心向背,政治条件优劣。

⑥料人民多:道藏本脱“料人民多”四字,据别本补。

⑦量权:道藏本作“权量”,据嘉庆本校改。【译文】

古代善于利用天下情势,处理天下纷争,操纵天下局势的人,一定要衡量天下的权势,揣测诸侯的真实意图。如果不能详细慎重地衡量天下权势的变化,就不能够知道诸侯各国的强弱虚实的力量对比;如果对各诸侯的真实想法揣测得不够周密细致,就不能了解隐蔽变化的状况和不断变幻的情况。

什么叫量权?量权就是:要估量国家的大小,考虑其国兵力的多寡,估量一下这个国家财货的有无、人民数量有多少、是贫穷还是富有?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分辨地形的险峻与平坦,哪里有利哪里有害?谋略方面,哪个谋略深远、哪个谋略短浅?君臣之间关系如何?哪一国君主亲近贤良接近小人?宾客的智慧,哪一国缺少智谋,哪一国足智多谋?还要观察天时,观察国家命运的发展趋势,看谁有祸、谁有福,谁凶谁吉?要考察诸侯之间的结盟关系,看哪个可用、哪个不可用?要观察民心向背和变化状况,看哪一方民心安定,哪一方民心思变?看百姓喜爱谁憎恶谁?能反复揣度而懂得这些事情,就叫做“量权”。【感悟】

揣情旨在掌握对方的内情及个性特点,在充分分析和衡量天下大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才能正确地制定谋略,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故事】

一、郑国贤相子产

郑国的家,最是难当。晋楚争霸,只在别国土地上打仗,败得再惨,过几年元气便恢复了。他们两家又都不大愿意打硬仗,你来我去,真吃亏的还是郑国。郑国没有办法,只得执行“牺牲玉帛,待于二境”的政策。楚军北上,便在南境求和会盟;晋军南下,便在北境求和会盟。这是对外问题。

郑国的内部也不安宁,贵族们常要闹事。公元前五六三年,五家贵族作乱,杀死了三个执政——子驯、子国、子耳。他们劫持国君,占领了北宫。子驯的儿子子西得讯,连忙赶去收敛尸体,追击乱党。他见乱党已经占领北宫,才回去发动家兵。这时家里已经大乱,男女奴隶大部分都已逃走,财物损失很大,家兵也组织不起来了。子国的儿子子产得讯后,非常镇静,先加强府第里的警卫,门户库房,都派专人守卫,然后命家兵列成队伍,十七乘兵车,整队而出,收了父亲的尸体,再进兵攻击北宫。其余没有参加叛乱的贵族率领“国人”前来助战,平定了叛乱。

老一辈贵族中没有被杀害的子孔执了国政。子孔起草一份文件,规定各级贵族各司本职,不得干预朝政。众人不服,形势相当紧张。子孔准备使用高压手段。子产劝他接受大家意见,烧掉这份文件。子孔很不愉快,说:“我制定这份文件,为的是求国家的安定,因众人的反对而把它烧掉,是让众人作主,国事岂不难办?”

子产说:“众怒难犯,只凭一个人的愿望,办不成事情,不如烧掉文件,使众人都能心安,否则又会发生祸事。”子孔接受他的意见,把写上这文件的一大堆简,在城门外公开烧掉,郑国的人心得以安定下来。

以上是子产这个青年政治家初露头角的两件大事。子孔毕竟没有善终,他过于专横,又打算执行亲楚的政策,受到一部分贵族的反对。公元前五五四年,都城里发生一次武装冲突,子孔被杀。事后,子产被提拔做亚卿,在执政的班子里排在第三位。

公元前六世纪的中叶,晋在争霸中又占了优势。晋国君臣对小国常常盛气凌人,要求他们朝见、纳贡。当年的齐桓公是诸侯的领袖和保护人;此刻的晋国君臣是十足的霸权主义,与齐桓公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子产经常要同他们办交涉,他态度严正,说话理直气壮,好几次把晋人驳得哑口无言,很有外交家的风度。

公元前五五一年,晋使者到郑,召郑简公去朝见晋君。子产历数简公即位十五年五次朝晋的事实,又指出在不朝见的时候,没有一年不派人访间晋国,晋国发起的诸侯的活动,也投有缺过一次席,由于大国的政令常有改变,小国已经吃尽了苦头。

子产说到这里,已经从申辩转到了控诉,接着便变成了质问。他说:“大国若能安定小国,不劳召唤,自然会经常前来朝见。如果不谅解小国的为难之处,把不来朝见当作口实,加以责备,弄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使同姓的亲戚变成仇敌,那倒是十分值得忧虑的事情。希望你们慎重考虑。”

这是一次。公元前五四九年,郑简公朝晋。其时晋国范宣子执政,要求诸侯缴纳的贡品很重。子产写了封信,托简公的随员转交宣子,向他说明利害,劝他不要因此引起诸侯离心的恶果,又说如果财物都归于执政,还会造成晋国内部的分裂。宣子读了这封信,有所触动,曾经少收一些贡品。这又是一次。

公元前五四三年,子产做了郑国的正卿。第二年,从郑简公到晋国。晋国的宾馆门户低矮,车辆无法进去。子产毫不踌躇,命从人拆毁围墙,打开一个大大的缺口,把马车开了进去。晋国执政派人质间,口气倒并不严厉,只说:“敝国是诸侯盟主,修建宾馆,用来接待各国宾客,如果大家都动手拆毁围墙,叫我们怎么办呢?”

子产下令拆墙的时候,早已胸有成竹,等你来问,便滔滔不绝地发了一通议论。他的说话大概包含几点内容:

第一,郑国弱小,大国责令贡献,不敢拒绝。到了此地,晋君和执政不马上接见,我们不能不设法保存带来的贡品。

第二,从前文公做盟主,宫室简陋,接待诸侯的宾馆极其宽敞高大。接待的人员也都殷勤周到,“宾至如归”(客人到了这里,象到了自己家里),既舒适,又安全。

第三,现在晋国国君的“离宫”(别墅)周围好几里路,诸侯的宾馆象是“隶人”的住房,门户狭小,容纳不下车辆,车辆又不能越过墙璧,加以盗贼横行,天灾常见,我们不拆墙壁,就无法保存贡品。请间贵国,我们应该怎么办?

晋人听了,自觉礼亏,只得厚待简公,送他回国。这一次是子产同晋国办交涉最出色的一次。

子产在内政方面也搞得很出色。这些事情并不好办,也许比办交涉更难。

子产当正卿以前,几家贵族又发生过冲突,两面都想拉拢子产,他不肯参加任何一方。事后,一位不参加内乱的老辈推举子产执政,子产不肯,他认为外有大国,内多大族,事情实在难办。在老辈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上台。

子产上台以后,立即整顿内政,修治田地中灌溉排水的沟洫,按照耕地的实际情形,收取赋税,另外还征收了财物税。他对“都”和“鄙”(见《齐桓公和管仲的霸业》)的治理订定了不同的规章,对担任各级职事的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番整顿,有些人很抵触,更多的人很不习惯。执政的第一年,竟是怨声载道。三年之后,歌烦的声浪就高起来了。当然,意见还是有的。有些国人在“乡校”里头议论执政,有赞成的话,也有不赞成的话。“乡校”是什么?也许是学校,也许是国人的活动场所。

有一个然明,向子产提出毁掉“乡校”的建议。子产说:“何必呢?有这么个地方,让人们空闲时去走走,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赞成的,我就坚持办下去;他们反对的,我就改掉。这是我的好老师,为什么要把它毁掉呢?我只知道多做好事以减少人家的怨恨,不知道用高压手段禁止人家怨恨。使用高压手段,当然可以立见功效。然而象防河一样,大决口时,损失一定很大,我会无法挽救的。不如让它有个小决口,可以疏通,不如让我听见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原来古代的“国人”是可以对国事发表点意见的,春秋时各国的统治者已经把这种权利差不多剥夺光了。子产能够保存一点这个传统,就很难能可贵了。

子产执政二十一年,加上做亚卿的时间,共是三十二年,在公元前五二二年去世。

二、魏无知答汉王

陈平投降了汉军,通过魏无知请求会见汉王,汉王把他召唤进去。这时候,万石君石奋是替宫中清洁扫除的涓人,接受了陈平的拜谒。陈平等十个人一块进去了,被赏赐了一顿饭。汉王说:“吃完了,你到客舍去歇歇吧!”陈平说:“臣子我是有事才来的,这话必须今天就说。”于是汉王跟他谈了话并且很欣赏他,问他说:“你在楚国当什么官?”陈平说:“是个都尉、”这一天就安排陈平当了都尉,为近侍警卫,掌管监临将领们。将领们一片哗然,说:“大王一时间得到一个楚国逃亡的士兵,也不知道他的高低深浅,而就和他坐一辆车子,让他监临我们这些高过他的人。”汉王听到这些,就越发宠爱陈平,于是便和陈平一块向东讨伐项王。到了彭城,被楚军打败,带领着军队回来了。在荣阳收拢被打散的士兵,让陈平当了亚将,归在韩王信手下,屯军在广武。

维候周勃和灌婴等人有时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英俊的男子汉,好象戴着美玉一样好看,但肚里不一定有货。听说陈平在家居住时曾经和他嫂子私通,给魏玉干事竟弄得无法容身,逃跑后投奔了楚国,投奔楚国又混不下去,又跑来归顺了汉王。现如今大王尊敬他,给他官做,还让他监临将领,臣下们听说陈平调遣将领们,给金子多就能到好的地方,给金子少就到坏的地方。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希望大王能深人考查他。”汉王怀疑这些,就责怪魏无知,问他说;“有这回事么?”魏无知回答说:“有这回事。”汉王说:“那你说他是贤能的人是为什么?”魏无知回答说:“臣子我说的,是能力;陛下您所问的,是品行。现在有守信用的尾生和有孝行的孝已的行为,但对决定胜负的计算没有什么好处,陛下您有闲空去任用他们吗?现在楚汉相互争斗、僵持不下,臣子我推荐有奇异谋略的士人,只看重他的计谋真能够有利于国家呀。和嫂子私通多接受点金子又有什么值得疑虑呢?”汉王召来陈平问他说:“我听说先生你在魏国干事不能坚持到底,在楚国干事又跑了,现在又跟着我干,有信用的人原来这样三心二意么?”陈平说:“臣子我给魏王干事时,魏王不能采纳我的意见,所以离开去给项王干事。项王不信任人,他所任用和爱护的人,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人就是他妻子的兄弟们,就是有奇异的士人也不能够任用。臣于我在楚国的时候就听说汉王能够任用人,所以归顺了大王。我是赤手空拳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没有东西作为资产。如果臣子的谋划计策有可以采用的,希望大王您任用我;假如没有什么可采用的,大王您赏赐给我的金子都还在,请求封存起来送还官府,并请求辞职还家。”汉王于是就称谢,重重的赏赐了他。让他当了护军中尉,监临所有的将领。将领们于是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三、晋侯派遣郤克

鲁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春,晋侯派遣郤克到齐国召请齐侯参加盟会。齐顷公用帷幕遮住妇人让她观看。邵克是个破子,登台阶时一跛一跛的,妇人禁不住在房里笑出声来。郤克大怒,出来后发誓说:“不报复这一耻辱,决不过黄河!”邵克先回国,让栾京庐在齐国等待命令,说:“不完成来齐国的使命让齐顷公去参加盟刽,就不要回国复命!”郤克回到晋国,请求攻打齐国。晋侯不答应。郤克于是请求带领宗族去攻打齐国,晋侯也不答应。

齐侯派遣高固、晏弱、蔡朝、南郭惬参加会盟。到达敛盂,高固因听说郤克埋怨齐侯就逃回了齐国。夏,在断道会盟,这是为了讨伐三心二意的国家。又在卷楚结盟,拒绝齐国人参加。晋国人在野王抓住晏弱,在温抓住南郭偃。苗贲皇出使路过野王,见到晏弱。回去后,对晋侯说:“晏子有什么罪?从前诸侯事奉我们的先君,都象怕赶不上的样子。现在诸侯都说晋国的群臣都不守信用,所以诸侯都有三心二意。齐侯担心得不到礼遇而遭受侮辱,所以不亲自来会盟,而让这四个人来。齐侯的近臣有人阻止说;‘君王不出使,他伸一定会逮捕我们的使者。’所以高子到达敛盂就逃跑了。这三个人说:‘如果断绝了晋国同齐国的友好,宁可回国被处死。’为此他们甘愿冒危险前来。我们应该盛情迎接他们,使来的人对晋国有怀念之情。现在我们不仅没有善待他们,反而还逮捕他们,让阻止他们前来的齐侯近臣们的预料得以证实,我们不是已经犯了过错吗?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而又长久的逮住他们不放,以造成他们的后悔,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让逃回去的人得到逃走的理由,而伤害前来的人,让诸侯害怕晋国,这有什么用呢?”于是晋国放松了对晏弱、蔡朝、南郭偃的看管,他们三个人趁机逃走了。

四、三家分晋

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三家灭了智伯,三家的领地大了,因为这三家对待老百姓要比晋国的国君好,所以老百姓都愿意归附。三家都想趁机瓜分晋国,各立各的宗庙。如果再推迟下去,等到晋国出了个英明的国君,重新把国家整顿一下。到那时候,韩、赵、魏三家想要安安稳稳地做大夫也许都不行了。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说做就做,总得找个恰当的时机才好。周考王三年(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了,儿子即位,即晋幽公。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他们一见新君刚即位,而且新君又软弱无能,大伙儿商定了平分晋国的办法。他们把绛州和曲沃两座城留给晋幽公,其他的地区就由三家平分了。如此一来,韩、赵、魏三家就称为“三晋”,各自独立。晋幽公一点力量也没有,只好在“三晋”的势力之下忍气吞声地活着。他不但不能把三晋当做晋国的臣下看待,而且害怕“三晋”,反倒一家一家地去晋见他们。君臣的名分地位就这么颠倒过来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田盘(田恒的儿子)也如法炮制了一番。他把齐国的大城都封给田家的人。这是并吞齐国的第一步。同时,他跟“三晋”搞好关系,有事相互帮助。从此以后,齐国和晋国只要是和列国诸侯来往的事,都由田家跟韩、赵、魏三家出面办理,后来两位国君反倒慢慢地没有人知道了。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得了重病。他自己感到活不多长时间了,就立他哥哥伯鲁的孙子为继承人。

就在赵襄子死的那一年,韩康子和魏桓子相继病死。韩虔继承韩虎的位子,赵籍继承赵浣的位子,魏斯继承魏驹的位子;齐国的田和(田盘的孙子,田恒的曾孙)继承田盘的位子。从此以后,韩虔、赵籍、魏斯、田和四个大夫连成一气,各自为诸侯。

魏侯以安邑作为都城;赵侯以中牟作为都城;韩侯以平阳作为都城。这新兴的三个国家都宣布了天子的命令,各自立了宗庙,并且通告了各个国家。各国诸侯都来给他们道贺。只有秦国自从和晋国断交之后,早就不跟中原诸侯来往了,中原诸侯也都把它当做戎族来看。所以秦国当然没派人来道喜。

晋幽公之后,到了他的孙子晋靖公,“三晋”就把这个挂名的国君也废了,让他做个老百姓。从此以后,晋国从唐叔以来的统治系统就断了,连晋国这个名号也废弃了。

五、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三国时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事,见解不凡,因而诸葛亮非常器重他。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远征南中,马谡前去送行。路上,诸葛亮问马谡对他这次南征有什么建议。马谡说:“南中仗恃它路途遥远,地形险要,很长时间以来就不愿意归顺朝廷。即使今日攻破它,使它暂时降服,等到明日,它又会反叛。现在,您倾全国的兵力去讨伐南中,向它显示强盛和威风,南中知道我们表面势力强大,实际上却空虚,它的叛乱就来得更快了。如果我们将他们斩尽杀绝,则不符合仁者的情怀,而且也不可仓促行事。”

接着,马谡又很郑重地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我希望此去,能够设法运用心战,收服南中人的心,才是上策。”

诸葛亮深感马谡言之有理,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重视运用攻心的战术。他七次抓住了南中的首领孟获,又七次将他释放。孟获想方设法与诸葛亮斗勇斗智,都不能取胜。最终孟获心服口服,诚心归顺诸葛亮,使这次南征全胜而归。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南中都未敢谋反。

六、郦食其说沛公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能,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穿整齐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

高阳酒徒郦食其的作用,功著于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正当刘邦徘徊不前,举棋不定之时,是郦食其为他指出攻陈留之方向,成为刘邦反秦首功;

第二,攻陈得积粟,足够起义军三个月的粮草,使其后勤无忧,得以有力量进军;

第三,攻陈扩大了起义军队伍,尤起兵数百人至破陈留扩兵到万人;

第四,刘邦过去一向瞧不起知识分子,但自从接见这个高阳酒徒后,才深知欲成其大事,没有知识分子为他出谋划策是难以成功的。

从此以后,刘邦不仅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并且重用其弟郦商为将,率兵数千人,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郦食其为刘邦所器重,酒徒竟然成为刘邦创业初期的重要谋士之一。后来他为刘邦游说四方,瓦解诸侯也树立不少功勋。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他建议刘邦曰:“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斐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劾实形之势,则天下之所归矣。”并愿意去说服当时尚有兵众将广、割据一方的齐王田广。高阳酒徒这一建议,却成为刘邦取天下的战略思想了。刘邦派他去游说田广,晓之天下利害,“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备战,与郦生日纵酒。”这是由于韩信乘机功齐,为田广所误解,认为这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临死前,田广对其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郦生对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而公不为若更言。”慨然就义。

郦食其死后,当刘邦称帝评奖列侯功臣时,封郦食其之子郦疥为高粱侯,以示不忘前功。随着时间的推移,郦食其的名字,在人们中间逐渐消逝了,然而“高阳酒徒”竟成了它的代名词了。嗜酒者,往往自喻,深以为荣幸,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

七、司马懿韬光养晦

三国时,司马氏和曹氏有着复杂的关系,他们互相帮衬又相互抗争。前期,曹操太能干、太强了,他虽然很赏识司马懿的才干,但认为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并不信任他,对他有疑虑、不放心,他曾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司马懿对此心中有数,在曹操的强权支配下,他只好韬光养晦,任相府主簿,勤勤恳恳地管理相府的事务。在曹操面前,司马懿伪装得很巧妙,安于现状,有功未赏不计较,官职不升不在乎。他勤勉工作,毫无怨言。还好,曹操的儿子曹丕对司马懿不错,有所袒护,所以,这个相当厉害、相当危险的人物,没有被曹操识破,没有被杀掉,安然地度过了。

曹丕称帝后,司马懿的机会来了,新皇帝曹丕没有疑虑他,反而给以充分的信任。曹丕对司马懿经常是言听计从,比如,司马懿曾建议曹丕御驾亲征吴、蜀,曹丕不但接受了,还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在曹丕亲征期间,留守许昌,总断一切国政大事。曹丕临死时,司马懿已是抚军大将军,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一起,受遗诏辅助新帝曹睿。曹睿继位后,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实际上执掌了魏国的精锐部队。后来,虽有马谡、诸葛亮的反间之计,司马懿曾经被削职夺兵权,但曹真抗蜀屡败后,他又被官复原职,并授命为平西都督,重掌兵权。曹真死后,他更是军权独揽。显然,在曹丕、曹睿时期,司马懿已经由曹操时默默无闻的相府主簿,跃升为曹魏集团的核心领导成员,参与了魏国重大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后期更是兵权独揽。

曹睿后期,司马懿已位极人臣,他统领曹魏大军,与蜀汉、东吴对抗。他熟读兵书,老谋深算,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真正对手。他统兵期间,以各种各样的战略战术,让北伐中原的蜀军无可奈何,让六出祁山的诸葛孔明,命丧五丈原。

司马懿在领兵征战,而曹氏集团则失去了曹操时的积极进取精神,也没有曹丕时的雄心勃勃,变得日益奢靡腐朽,魏明帝曹睿大修宫苑,骄奢淫慾,奴役民众,国府日贫。曹氏集团的统治已潜伏着巨大的危机,狡诘多谋的司马懿应该是心知肚明。

公元237年,司马懿率四十万大军远征辽东,平定公孙渊叛乱,在班师的路上被朝中派来的使节急令诏回许昌。原来,魏明帝病情日重,已危在旦夕。曹睿自知日子不长了,他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掌管枢密院一切事务,封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辅佐太子曹芳摄政,但曹宇谦恭温和,坚辞不肯上任,刘放、孙资受过曹真的恩惠,就推荐曹真之子曹爽,曹爽被封为大将军,而燕王曹宇则被诏遣归国,无诏不得入朝。司马懿入朝觐见魏主,曹睿说“朕只怕见不到爱卿了,今日能相见,死而无憾!”司马懿磕头跪奏:“卑臣在路中,听到陛下圣体不安,恨不能长两个翅膀,飞到宫阙中,今日得能见到皇上,是臣的万幸!”曹睿宣召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到御榻之前,曹睿紧紧拉着司马懿的手说:“昔日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将幼子刘禅托孤给诸葛孔明,孔明因此而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远的小邦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大国?朕的幼子曹芳,年方八岁,还不能胜任于管理社稷。幸而有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曹睿又特别对曹芳说:“仲达和我亲如一人,你该尊敬他。”曹睿令司马懿领曹芳到近前,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曹睿说:“太尉别忘了幼子今日的依恋之情!”说完,黯然泪下,司马懿也磕头流泪。曹睿处于半昏迷状态,说不出话,手指着太子,不久就断气了,司马懿、曹爽辅助太子曹芳登皇帝位,开始了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时代,初期,曹爽可能知道自己的功绩、才能均不如司马懿,所以处事谨慎,大事均和仲达商量,曹将军和司马太尉的配合似乎还不错,但时间久了,将军的门下亲信开始出馊主意。

曹爽有门客五百多人,其中五个亲信,他们浮华时尚,颇有名望。这五人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玄学名士、尚书何晏,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后邓飏,司隶校尉毕轨,曹操时的“典军校尉”丁斐之子丁谧,河南尹李胜。此外,曹爽的亲信还有“世为冠族”的大司农桓范,此人颇有谋略,人称“智囊”。何晏见曹爽附和司马懿,不能主大事,就向曹爽建议:“主公的大权不能委托他人,免生后患。”曹爽说:“司马公与我同受先帝的托孤之命,哪能忍心背叛他?”何晏说:“当年曹真老主公与仲达抗击蜀兵时,就是被他气死的,主公难道没弄明白吗?”曹爽醒悟,与幕僚亲信商议后,向魏主奏明:“司马懿功高德重,可以加升为太傅。”曹芳准奏。曹爽一帮人以明升暗降的方式给司马懿戴了一顶高帽,却剥夺了他的兵权,曹爽掌握了兵权,让他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三个弟弟各领三千御林军,自由出入禁宫。曹爽兄弟手握兵权,掌控禁军。曹爽日夜与何晏、邓飏、毕轨、丁谧、李胜等议事,并饮酒作乐,广招美女,建搂筑阁,极尽奢华。这时,司马懿则推脱有病,请求告老养病,获准后他闭门不出,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在家里,父子三人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曹爽和何晏、邓飏等喜欢出外打猎,曹爽的弟弟曹羲比较有头脑,他提醒曹爽说:“兄长威权显赫,但喜欢外出游猎,如果被人暗算,后悔就来不及了。”曹爽肤浅,他说:“兵权在我手中,有什么好怕的?”“智囊”桓范也力劝,曹爽就是不听。这时,魏主令李胜由河南伊改任荆州刺史,曹爽就令李胜到太傅府中辞别,探看司马懿的动向。多谋善断的司马懿听门吏来报后就对两个儿子说:“这是曹爽让他来探看我的病情虚实。”于是,司马懿开始伪装,他去冠散发,靠在床上窝在被子里,还让两个卑女搀扶着,这才叫李胜进来。李胜到床前拜问说:“好一阵不见太傅了,想不到病得这么重。现在天子令我任荆州刺史,特来拜辞。”司马懿装成听不清,说:“并州离朔方近,对防备有利。”李胜更正说:“任荆州刺史,不是‘并州’。”司马懿笑着说:“你刚从荆州来吗?。”李胜说:“是汉区域上的荆州。”司马懿大笑说:“你是从荆州来的。”李胜说:“太傅如何病成这个样子?”左右的人说:“太傅耳聋了。”李胜说:“请借纸笔用用。”司马懿看李胜写的,笑着说:“我病得耳朵聋了,你此去请多保重!”说完,用手指指口,服侍的卑女喂汤,司马懿把嘴靠近,但汤流满了衣襟,他用哽噫的声音说“我衰老重病,快要死了,两个儿子不成器,你要多教教他们,若见到大将军,千万要请关照他们。”说完,倒在床上,气喘吁吁。李胜走后,司马懿对二子说,李胜回去报告消息,曹爽必然不会提防我了,等他出城打猎时,我们才能采取行动。司马懿的这一出戏,演得很精彩,李胜被骗了,曹爽也被骗了。

曹爽认为司马懿已对他不构成威胁,有一天,他请魏主曹芳去拜谒高平陵,祭祀先帝,众官随驾,曹爽带三个弟弟还有何晏等亲信及御林军随行,走到半路,大司农桓范在拦住马进谏说:“主公总领禁军,不宜兄弟同时出城,如果城中有变,该如何应付呢?”狂妄的曹爽挥鞭驳斥说:“谁敢生变,请勿再乱言!”司马懿见曹爽出城,实在太高兴了,他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

司马懿立即进驻中书省的办公地点,把符节和斧钺交给司徒高柔,令他代行大将军职务,先占据曹爽的营寨,又令太仆王观代行中领军职务,占据曹羲的营寨。而后,司马懿引一帮老臣进入后宫,启奏郭太后,说曹爽违背了先帝的托孤之恩,奸邪乱国,所犯的罪足以被废黜。郭太后大惊失色地说“天子在城外,现在该怎么办啊?”司马懿说:“臣有奏明天子的表章,诛杀奸臣之事,请太后不必担忧。”太后非常惧怕,只好顺从司马懿了。司马懿立即命令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一同写好奏章,派人出城启奏皇帝。司马懿自己引领大军占据军事要地。

这时,曹爽手下的司马鲁芝、参军辛敞逃出城去,司马懿怕“智囊”桓范也逃出去,急忙令人去找,但桓范假称有太后诏书,骗过守城门的老部下,逃出城去了。司马懿得知大惊,说:“智囊”逃了会泄密,现在该怎么办?太尉蒋济说,劣马只会惦记着马棚里的草料,桓范不会受到重用的。司马懿召来许允、陈泰,请他们去见曹爽,说司马太傅没有别的用意,只是削去曹爽兄弟的兵权而已。一会,司马懿又召来殿中校尉尹大目,令蒋济写好书信,请尹大目转交给曹爽,并嘱咐说,你和曹爽交情深厚,你去见他,就说我和蒋济指着洛水发誓,只为兵权,没有别的事。

曹爽在打猎正打得起劲,听说城中有变,太傅有表奏,完全失去了原来的狂妄,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司马懿的表章说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离间二宫,有无君之心,请求罢去曹爽、曹羲、曹训三兄弟的官职,回到诸侯驻地,不得停留,留则军法从事。

曹芳听近臣读完奏章说,太傅主张这样,你曹爽该怎么办?曹爽吓得不知所措,急问两位弟弟,曹羲说:“我曾进谏过,你执迷不悟,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还无法胜他,何况我们兄弟,不如自己綁了去见他,还能免于一死。”逃出来的人报告说城中把守得像铁桶一般,太傅领兵守住洛水浮桥,大势已去。这时,桓范也来了,他向曹爽说:“太傅已政变,将军为何不奏请天子巡幸许都,掉动外面的兵马来讨伐司马懿呢?”这个主张其实是相当高明的,如果曹爽采纳了,那司马懿可就麻烦大了,仲达最终能否取胜还很难说。可是,曹爽不仅没有及时采纳建议,还婆婆妈妈地说:“我们的全部家属都在城中,哪能投靠到别处去求援呢?”桓范说:“普通人遇难,还知道求活,如今主公跟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呼应你?哪里能自寻死路呢?”曹爽听了犹豫不决,只顾痛哭流涕。桓范又说:“这次到许都,只不过是中途宿住,城中的粮草,足够支撑几年,现今主公别处营寨的兵马,离得不远,呼之即来。大司马的印鉴,我带来了,主公快点行动,迟了就没救了。”可怜的曹爽说:“众官不要逼我,让我好好想想。”过了会儿,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到了,对曹爽说,“太傅只是因为将军权太重,不过是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点回到城中。”曹爽沉默不语,这时,殿中校尉尹大目也来了,向曹爽说:“太傅指着洛水起誓,没有别的用意,有蒋太尉的书信在此,将军可削去兵权,早归相府。”曹爽相信这是好意。桓范告急说:“事情已十分危急,不能轻信外人而自投罗网!”曹爽一夜流泪,仍是犹豫不决,桓范催他早作决断,他把握了一夜的剑丢掉,叹气说:“我不起兵了,情愿丢官,只作为富翁已足矣!”桓范大哭,走出帐篷,绝望地说:“曹子丹以智谋而引为自豪!如今这兄弟三人,真是小猪小牛一般。”许允、陈泰让曹爽先交印绶,曹爽命令交,主簿杨综扯住印绶哭着说:“主公今日舍去兵权自缚去降,难免东市受戳杀!”曹爽天真地说“太傅必定不会失信于我的!”

曹爽三兄弟回城时,没有一个侍从,回到府邸,被司马懿软禁了,曹羲向其兄建议向太傅借粮,如果肯借,就没有加害之意。粮是借到了,曹爽也很高兴,认为仲达没有害他之意。可是,司马懿正在大肆抓人问罪,搜集罪证。他先将黄门张当下狱问罪,张当供出了何晏、邓飏、毕轨、丁谧、李胜是同谋。城门守将司蕃报告说桓范矫诏出城时大喊太傅谋反,桓范也被捉下狱。最后,司马懿把曹爽三兄弟连同一帮人犯,全都斩于东市,灭其三族,家产财物,全部抄了入库。司马懿放了鲁芝、辛敞和杨综,让他们官复原职,认为他们当时是各为其主,是忠义之士。

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同领国事。诛杀曹爽三兄弟,使司马氏成功了走向了夺取曹家天下的第一步。后来,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专权独断,司马师废了曹芳,另立汉文帝之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司马昭又杀了曹髦,立曹奂为名存实亡的天子。司马昭死后,长子司马炎为晋王,后司马炎篡位,完成了政归司马氏的最后步伐,司马氏彻彻底底取代了曹氏。

曹氏的节节败退,曹爽的失败起了关键的作用,曹爽天真、懦弱、迟疑不决、只知贪图享乐,他斗不过多谋、狡诘、行事果断、善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曹爽太轻信人了,他相信司马懿的洛水立誓,认为司马懿会让他保住性命,享受富贵。可是,连司马懿都不相信自己的誓言。像所有野心的政客一样,司马懿的毒誓是说给政敌听的,是最认真的谎言。曹爽在关键时刻,没有采纳“智囊”桓范的建议,失败是必然的。

司马懿是个阴险人物,是很善于伪装的权臣,也是有大阴谋、大谋略的政治家,他的虚伪、无情、残酷,令人十分讨厌。但是,他韬光养晦之计,却有深刻的谋略学意义。

八、遥制朝政的尔朱荣

尔朱荣,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人,其先世为部落酋帅,因居尔朱川,故以此地名为姓,其高祖尔朱羽健,在北魏登国年问(386~395年),是领民酋长,率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助北魏道武帝拓跋琏进攻后燕,在平定晋阳、中山之役中立下大功,拓跋琏下令把尔朱川周围三百里地封给他,永为世业。到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时,家资已是相当雄厚,牛、羊、驼、马,各以颜色为群,不计其数,朝廷每有战事,则献马资助。尔朱荣继承家业,养有部曲八千。北魏正光年问(520年525年),各族人民起义蜂起,尔朱荣知天下将乱,便散其畜牧资财,暗地招募勇士,结纳豪杰,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段荣、窦泰等人皆闻名去投奔他。后来贺拔岳、高欢、尉景等人陆续依附了他。

六镇起义时,起义浪潮波及到秀容郡,内附民乞伏莫干先率众起义,攻破秀容郡,杀秀容太守。南秀容牧子万于乞真也率领牧奴起义,杀太仆卿陆延。并州牧奴素和婆岭也聚众造反。这些起义都先后被尔朱荣派兵镇压。其后乞步落又举起义旗,刘阿如也率领一支义军活动于瓜州、肆州之间,敕勒人北到步若也反于沃阳,斛律洛阳反于桑干,又都被尔朱荣的队伍屠杀。孝昌二年(526年)八月,尔朱荣率军到达肆州,肆州刺史尉庆宾知其有野心,恐有意外,紧闭城门,不允许尔朱荣军入城,尔朱荣大怒,攻破该城,改任其从叔尔朱羽生为肆州刺史,尔朱荣兵精马壮,势力越来越大,北魏朝廷想借他之力扑灭起义军,对他乱杀地方朝廷命官不仅不怪罪,而且再次晋升他为镇北将军。鲜于修礼领导的河北起义兴起后,尔朱荣上表请求东讨,被进号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假车骑将军、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进为大都督,加金紫光禄大夫。后葛荣火并杜洛周军,义军声势盛,尔朱荣又上书朝廷,请求允许他带三千骑兵东援相州,卫护邺城,胡太后不许。唯恐他势力过大后,朝廷无法牵制,反养虎遗患。胡太后的亲信大臣徐纥也建议胡太后离间尔朱荣部将,以削弱他的力量。尔朱荣无奈,只得分兵北捍马邑,东塞井陉,再等待机会,对徐纥也更加愤恨。

这时在朝廷内部,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烈。胡太后不愿让孝明帝执政,凡与孝明帝亲近的大臣,均被胡太后一一除去,孝明帝也厌恶郑俨、徐纥帮助胡太后,极想除去。因手中无实权,朝中无得力大臣,无法办到,于是想借助外援达到夺权的目的。他给尔朱荣下了一道密诏,命他率军赶赴洛阳。尔朱荣接诏,立刻以高欢为先锋,急向洛阳进军,大军行至上党,孝明帝觉此举不妥,又忙下令停止进军。此事被郑俨、徐纥得知,恐大祸降临,忙与胡太后密谋,孝昌三年(527年)春,鸩杀了孝明帝元诩。又以一个才生下的皇女充做皇子,立为皇帝。不久,见人心已安,复下诏说前所立皇帝实际上是女婴,应当重新选择一个王子为帝,于是改立临洮王元宝晖的世子元钊为帝。元钊年仅三岁,胡太后想长久执掌朝政。因此故意挑选了年幼的元钊为帝,朝廷大权仍操在胡太后手里。

胡太后的所作所为,为尔朱荣进军洛阳制造了机会。尔朱荣听到朝廷大变动的消息后,立即与并州刺史、北魏宗室元天穆商议,欲率铁骑入洛阳,翦诛奸佞,更立年长者为君。深为元天穆赞同。乃上书直言:“孝明皇帝崩驾,海内咸称为鸩毒致祸,现在群盗沸腾,邻敌窥视,而想以年幼儿童镇天下,不是怪事吗?希望允许我赴京,参预大议,寻察帝暴崩之由,法办徐纥、郑俨之徒。然后重择宗亲以继帝位。”胡太后内心畏惧,赶快派尔朱荣的从弟尔朱世隆至晋阳抚慰尔朱荣。三月,尔朱荣与元天穆商量,以为长乐王元子攸素有威望,可立为皇帝。二人议定,乃遣侄儿尔朱天光及亲信奚毅等人潜入洛阳,征询尔朱世隆的意见,并面见元子攸,向他转述了尔朱荣之意,元子攸表示同意。尔朱天光归晋阳报告后,尔朱荣对立元子攸为帝之事仍然有所犹疑便令工匠以铜为孝文帝及咸阳王元禧等六王的子孙各铸一个铜像,能铸成者当立为帝,结果唯有元子攸的铜像铸成了。尔朱荣坚定了主意,乃自晋阳发兵。胡太后闻讯,召集诸王公计议,宗室大臣都痛恨胡太后所为,无人言语,徐纥独认为,尔朱荣是小胡,破之不难。胡太后也以为是这样,任命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众拒抗尔朱荣,另派别将郑季明、郑先护率兵守御黄河大桥,派武卫将军费穆屯兵小平津,阻拦尔朱荣入洛。

尔朱荣率军至河内郡后,遣心腹王相秘密进入洛阳,迎接元子攸。四月丙申这一天,元子攸与兄彭城王元劭、弟霸城公元子正暗暗由高渚北渡黄河,与尔朱荣在河阳相会。三日后,大军南渡过黄河,元子修正式即皇帝,是为敬宗孝庄皇帝。以兄元劭为元上王,以弟元子正为始平王,以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封太原王。元子攸称帝后,胡太后派遣的守将郑先护、郑季明、费穆当天倒戈投降尔朱荣,李神轨见势不好,急忙率军逃归。徐纥得讯,知大势已去,矫诏在夜里开了宫中门,骗取骅骝厩御马十匹奔兖州,郑俨也逃隐乡里。胡太后无处可走,把孝明帝后宫嫔妃尽数召来,命令全部出家为尼,胡太后自己也落发出家。尔朱荣派人召百官前来迎接孝庄皇帝。第二天,百官奉玺绶,备法驾,前往河桥迎孝庄帝。次日,尔朱荣派骑兵抓来胡太后与幼主元钊,送至河阴(今河南洛阳市北),胡太后对尔朱荣极力解释,尔朱荣不听,拂衣而起,下令把胡太后与幼主沉入黄河。又骗百官到行宫西北集合,声称要祭天,待百官到齐后,命骑兵层层包围,纵兵大杀,自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王元略以下,百官死者达二千余人。又令军士高呼:“元氏既灭,尔朱氏兴”。军士皆称万岁。又另遣军士数十人闯入行宫,杀元子攸兄元劭与弟元子正,迁元子攸于河桥,严加看守。此次事变,史称“河阴之变”。

高欢等人都劝尔朱荣称帝,贺拔岳认为不妥,尔朱荣犹疑不决,自铸金像占卜,连铸四次未铸成。功曹参军刘灵善卜筮,尔朱荣特别迷信他,就问他可否称帝,回答说不可。尔朱荣又欲让元天穆称帝,也回答说不可,刘灵助说:“唯长乐王有天命耳。”于是尔朱荣取消了自己称帝的念头,又于当天夜里迎接孝王帝还营。尔朱荣所带骑兵杀的大臣太多,不敢入洛阳城,有心向北迁都,武卫将军t凡礼坚决反对,尔朱荣才奉送孝庄帝入洛阳皇宫。这时洛阳城几乎成为一座空城,士民闻尔朱荣进洛阳,无论贫富,纷纷外逃,百官残存者也逃窜躲匿不出。孝庄帝登太极殿,下诏大赦,改元建义,只有散骑常侍山伟一人跪在下面,后见尔朱荣不再杀戮,士民才陆陆续续回到洛阳。

尔朱荣仍然想迁都,后见宫阙壮丽,列树成行,才罢迁都之议。五月,孝庄帝加拜尔朱荣为北道大行台,尔朱荣至明光殿,再次向孝庄帝谢河桥之事,发誓决不再有二心,孝庄帝也保证没有疑心。为稳住尔朱荣,孝庄帝又纳尔朱荣女为皇后。尔朱荣回到晋阳,令元天穆入洛阳,任侍中、录尚书事、京畿大都督兼领军将军,又以行台郎中朱瑞为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朝中要官也全以心腹充任。七月,教武帝又加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这时葛荣领导的起义军正向洛阳进发,尔朱荣自率骑兵围攻,葛荣轻敌被俘,被尔朱荣囚车送给孝庄帝。孝庄帝又加尔朱荣食邑十万户,为太原国邑,进位太师。

前北魏北海王元颢,当“河阴之变”时南奔萧衍,这年十月,萧衍又立元颢为北魏皇帝,年号孝基,派大将陈庆之送元颢还洛阳。孝庄帝以为元颢兵弱,不以为虑,命元天穆等将先镇压山东的邢杲起义,然后再回师征元颢。谁知陈庆之用兵神速,乘虚径进,连克梁国、荥阳、虎牢等城,进逼洛阳。事出意外,孝庄帝只带少数随从逃离洛阳,北渡黄河到达上党长子。尔朱荣由晋阳赶到长子,与孝庄帝相见,率兵反攻过黄河,大败陈庆之军,元颢、陈庆之复南奔萧衍。孝庄帝归洛阳复位,加拜尔示荣天柱大将军。其后,尔朱荣又命人镇压了葛荣余部韩楼率领的起义军,又命雍州刺史朱天光镇压了关陇起义军,俘斩万俟丑奴等人,扑灭了北魏农民起义的烈火。

尔朱荣虽然远居晋阳,但遥制朝政,朝廷要臣多是其党羽,朝中大小事情,都须向他汇报。选拔大小官吏,皆由他定夺。再加上尔朱皇后性妒忌,孝庄帝是外逼于尔朱荣,内迫于皇后,极为不满。便与城阳王元微、侍中李或、杨侃、尚书右仆射元罗等人密谋,决意杀尔朱荣。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尔朱荣至洛阳朝见孝庄帝,孝庄帝伏兵于明光殿东廊,当尔朱荣与其长子尔朱菩提、元天穆等人坐定后,伏兵冲出,杀元天穆与尔朱菩提,孝庄帝亲手刃了尔朱荣。尔朱荣在朝党羽纷纷外逃。

尔朱荣死后,北魏政局更为动乱。同年,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轻骑袭击洛阳,驱散卫士,生擒孝庄帝,送至晋阳杀死。尔朱世隆等人先立长广王元晔为帝,后又改立为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恭为帝。尔朱氏家族虽然暂时还控制着朝政。但由于内部不团结,互相猜忌,其力量大为削弱,后来,尔朱氏家族尽被高欢诛灭,北魏政权又操纵在高欢手里。

九、恭圣仁烈杨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广读史书,精于权术,在人选皇后的竞争中,受到宰相韩侂胄的强烈反对,但由于深得宁神皇帝喜爱,终于如愿以偿。

皇后之兄杨次山的门客王梦湘,得知韩侂胄的态度后,秘密报告了杨后,杨后对韩侂胄十分衔恨,并与杨次山谋划,想借故杀死政敌。正好韩侂胄在朝廷中倡议对金朝用兵,收复中原失地。杨后令皇子赵眼人朝上奏:“韩侂胄再开战事,将对社稷不利。”宁宗不作回答。杨后便亲自出马,在旁边对赵党的讲话极力表示赞同,宁神还是不作回答。为防止意图泄露,杨后又让杨次山物色可以信任的朝中大臣,共同图谋。和部侍郎史弥远,素来与韩侂胄不和,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杨后赋予的使命。参知政事钱象祖曾因反对用兵而被贬斥信州,史弥远便先与他取得联络。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张镃都参与了预谋。开禧三年(公元121o年)十一月三日,当韩侂胄早朝时,史弥远秘密派遣中军统制夏震埋伏在六部桥侧,率强健士兵将韩侂胄围裹到玉津园,用棍棒打死,并回报弥远。钱象祖等人都来到延和殿,把杀死韩侂胄的消息通报皇帝。宁宗不相信,过了三天,还是认定韩俯胄未死。因为这个预谋全部出自杨后与杨次山等人,皇帝当初并不知晓。

杨后杀死韩侂冑后,史弥远日益显贵。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宁宗因继承人未定,收养宗室之子赵贵和,立为皇子,赐名赵竑。史弥远做宰相,得到杨后的信任,于是便大权独揽。赵竑逐渐心中不平。当初,赵竑喜欢琴,弥远就买善于弹琴的美貌女子送给他,私下却对美人家施以恩惠,令美人窥伺皇子的一举一动。赵竑对这位美人十分宠爱,一天,他指着地图对她说:“这里就是琼压州,他日一定要将史弥远放逐此地。”美人把赵竑的话告诉了史弥远。赵竑又在木几上写字道:“史弥远应当判决充军八千里!”赵站左右都是史弥远的心腹,跑步将此事报告史弥远。史弥远非常恐惧,暗中藏畜异志,想立另一个宗室之子赵购为皇子,并秘密与赵昀联络交往。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了西,宁宗去世,史弥远连夜召赵昀人宫,杨后还不知情。弥远派杨次山之子杨谷和杨石向杨后说明废立皇子的事情,杨后不允许,她说:“皇子是先帝选立的,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