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7:00:59

点击下载

作者:谢新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贺普仁

贺普仁试读:

再版前言

新世纪之初,我们策划、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旨在总结上世纪百余位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爱戴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把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们的优秀经验代代相传。转眼之间,丛书已经十岁了,令人欣慰的是,靠着各位专家作者的积极支持和辛勤耕耘,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目前已出版120多种,而且,影响也日益扩大,其宏大的构架、朴实的风格、鲜明的特色,在同类书中独树一帜,深受读者喜爱,绝大多数出版后都很快售罄,多次重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我社长销的品牌图书之一,基本实现了我们的出版初衷。

著名老中医药专家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总结、传播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我们中医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工作。去年,刚刚评出的首届30位国医大师中,就已经有5位大师相继去世,让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感到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艰巨。为此,我们决定修订再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对已经出版的,做全面修订,纠正书中的个别错漏,重新排版装帧,并采纳读者的建议,按这些临床家的专长、特色进行归类,分为《内科专家卷》、《外科专家卷》、《妇科专家卷》、《儿科专家卷》、《针灸推拿专家卷》等;鉴于国医大师是当今中医药学术与临床发展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遂独成一卷,即《国医大师卷》。此次修订,从内容到形式都精雕细刻,力求和谐统一,尽善尽美,使之真正成为提炼名老中医精髓,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传世精品,以不辱中医药出版人的使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12月

出版者的话

中医学源远流长。昔岐黄神农,医之源始;汉仲景华佗,医之圣也。在中医学发展的长河中,临床名家辈出,促进了中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贯彻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精神,在完成了《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出版的基础上,又策划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以期反映近现代即20世纪,特别是建国5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我们邀请时任卫生部张文康部长做本套丛书的主编,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同志任副主编,他们都欣然同意,并亲自组织几百名中医药专家进行整理。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1世纪初正式问世。

顾名思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就是要总结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爱戴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把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们优秀的医疗经验代代相传。百年轮回,世纪更替,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世纪之巅,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为的是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创新,使中医药学这座伟大的宝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未来。

本套丛书第一批计划出版140种左右,所选医家均系在中医临床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在全国享有崇高威望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医临床大家,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等各科的代表人物。

本套丛书以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每册按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医家小传简要介绍医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专病论治意在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诊余漫话则系读书体会、札记,也可以是习医心得,等等;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名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转折点。

本套丛书有两个特点是值得一提的:其一是文前部分,我们尽最大可能地收集了医家的照片,包括一些珍贵的生活照、诊疗照以及医家手迹、名家题字等,这些材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其二,本套丛书始终强调,必须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医家最擅长治疗的病种上面,而且要大篇幅详细介绍,把医家在用药、用方上的特点予以详尽淋漓地展示,务求写出临床真正有效的内容,也就是说,不是医家擅长的病种大可不写,不要让人感觉什么都能治,什么都治不好。

有了以上两大特点,我们相信《,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会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青睐,更会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对百余位中医临床医家经验的总结,也使近百年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本套丛书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还具有前所未有的文献价值,这也是我们组织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所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10月28日

贺普仁·序

数千年来,中医学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保障健康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伟大宝库,而针灸更是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随着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针灸学日臻完善,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医务同道的重视和信赖。

余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悉心钻研,重视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工作,认为针灸在防病治病中有治疗范围广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在研究“通经络”、“调血气”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中医针灸理论,注重继承、精研经典、努力挖掘、博采众长,用全新的治疗学思想,创立了自己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学术思想。当然,针灸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医生必须多治疗病人,以便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扩大治疗病种。而且,针灸对手法亦非常讲究,医者必须健身养气,针灸与气功是相通的,这样才能提高疗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余之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散见于一些论文和著述之中,其精粹尚疏于整理。幸有学生谢新才,从跟随余攻读硕士学位开始,至全国第三批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学成结业,凡十余年,时时随诊,跟我学习时间最为长久。其人精勤不倦,悟性非常,经常为余进行整理总结工作。恰逢此次出版社约稿,即嘱他与孙敬青、张馨月合作整理,历时近1年,书稿既成,细心披阅,欣感深遂吾心。

愿此书于同道不唯有小补云。贺普仁2010年12月1日贺普仁教授贺普仁教授在香港讲学贺普仁教授与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一起贺普仁教授、邓林、张馨月(本书作者之一)贺普仁教授与北京市部分领导在一起,右一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谢阳谷教授贺普仁教授在指导学生谢新才(本书作者之一)贺普仁教授在新加坡访问讲学1996年,贺普仁教授在澳大利亚讲学

医家小传

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1926年5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石圭村。他是一位驰名中外的针灸专家,素有“天下第一针”之美誉。现为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理事、北京中医中药研究开发协会名誉会长、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副主任、国际中医中药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针灸协会顾问、南美洲中医研究学会顾问等。一、拜师学艺(一)师从名医,苦学仁术

贺普仁幼年体质欠佳,偏食肉荤,厌食蔬菜,得了慢性胃肠病。后来求治于著名老中医牛泽华,结果手到病除。14岁那年(1940),经亲友介绍,他来到北京前门外三眼井49号牛泽华诊所,投在当时北京最负盛名的针灸医生牛泽华门下学习针灸。起步就在名医门下学徒的贺普仁,学习刻苦,大胆实践,虚心求教,认真总结,很快就成了恩师钟爱的学生。8年期间通读四书五经,背诵《内经》重要经文以及针灸基本理论。从师8年不仅得到牛教授的针灸真传,而且学到老师的高尚医德,受到牛老的格外器重。

那时学医可跟现在不一样,老师根本不管你能不能理解他所讲的,唯一的要求便是要求你能背书。如果背不出,老师虽不会体罚,但却会瞪着眼训斥:“为什么还没背过?”话很简单,但贺老说在当时被老师这样责备是比体罚还难受的。那么能背过的学生自然便是好学生了,老师对好学生又是怎样的呢?贺普仁的解释让我们都笑了起来,“干活。哪个学生干活干得越多说明老师越偏爱他。”“那老师一定很偏爱您吧?”贺普仁微微一笑,并不作答。我们又故意问了他另一个问题,“那您当时干过什么活?”这下,他可中了圈套:“抄过方子,生过炉灶,做过饭,还给老师倒过痰桶,当时真干了不少活呢!”

牛老医师经常告诫弟子在学针灸的同时,一定要练功习武。但是弟子们大多半信半疑,觉得练功习武与针灸并无必然联系。贺普仁当时对习武一事也持观望态度,并不力行。两年后,贺普仁与师兄弟互相扎针,体会针感,发现有的人进针患者不疼,针感强,效果好;而有人则不然。再一询问,前者都是谨遵师命,认真练武者。(二)闻睹神拳,勤学苦练

在他进京学医的那一天,就向往武林高手云集的北京,之后,更发现武术对针灸有事半功倍的妙处。1944年,他终于有幸结识了尹式八卦掌第二代名师曹钟升的高足张晋臣,张晋臣见他为人诚实厚道,且体强智聪,是可造之才,就力荐他到曹钟升先生门下学尹式八卦掌。

从此,17岁的贺普仁经张晋臣介绍,拜曹钟升老师学八卦掌。曹师的八卦掌得之于尹福先生,称之为尹派八卦掌。而尹福的八卦掌又得之于八卦掌先师董海川。

由于贺普仁天性开朗豁达,为人仁厚谦逊,学练尹派八卦掌,他不仅不抱门户之见,而且主动向其他门派求教,正是这样虚以受人,勤以励己,贺普仁才得以不断进取。后来,他不仅练八卦掌,还练静功,每天都要打坐。继而又学练了十八节刀、八卦连环剑、战身枪等器械。就这样贺普仁如愿以偿,在武术界一位好老师的门下苦练了8年八卦掌。

尹派八卦掌,得气快,对训练应变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大有好处。它还有极强的抗击作用。所以健身之外又可防身。贺普仁练此拳法数十年,身体日渐壮实,学习工作都大有起色。值得一提的是,贺普仁在练习八卦掌时,注意结合针灸专业的需要,特别注意发挥了八卦掌以掌代拳、以掌代勾,掌拳兼施的捶击之功。

谈起这些求学经历,他感慨地说,在我人生的路上,这么容易地遇到了两位这么好的名师,并且都倾囊相授,给我的一生铺平了道路,我真是太幸运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从我出师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宏愿,要以两位恩师为楷模,把医术和武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进取,造福人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作出最大的贡献!二、学成立业(一)开设诊所

贺普仁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名为《老天桥》的摄影书籍,翻开来指着其中一张老照片告诉我们:“这就是我当年的‘普仁诊所’。”此时老人目光深邃,60年前的情景又展现在眼前。

1948年,贺老在朋友的帮助下,寒窗8年之后独自创业,租了两间房子开始悬壶应诊,在天桥附近的永安路上开设了自己的针灸诊所——“普仁诊所”。“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眼看要开业了,桌子、椅子都没有,多亏亲戚朋友帮忙,有的借钱,有的借物,总算开了张。”(二)“小大夫”闯出大名气

当时他的诊所附近有很多有名的中医大夫,例如苗振平、沈大海、白守谦等,他在他们中间不免显得有点过于年轻了,而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大夫还是老的好。如何能让患者来找自己看病,贺老有自己的主意,那就是:一是要从技术上下工夫;二是病人不论白天晚上,何时来何时都要应诊;三是在诊费上不能太认真,有钱、没钱都得看。这三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但贺普仁每一点都做到了,尤其是第三点。他大略地回忆着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从端阳节到中秋节,一个月他大约有600元没有收,100天算下来,那就是有1700元诊费被他免了。可以想象这个数字在当时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了。也就是凭着疗效突出,服务态度好,以及诊费上的不“认真”,他的名气越传越广。名气大了,他也没有生出骄气来,对老大夫仍然是相当尊重。这种态度使得不少有名的老大夫常把病人介绍到他那里去:“那里有位小大夫治得不错,你可以去找他。”从此,“小大夫”的名号不胫而走。时间久了,贺普仁的名气大了起来,许多远方病人慕名而来。(三)救死扶伤,神针初试

在医治过的这么多病例中,有些病例是贺老记忆犹新的。有一个姓贾的农村孩子,4岁时得了百日咳,后转为肺炎,住院后肺炎治好了,但却双目失明了。当时,一家医院诊断为皮质盲,说治不了。家人在绝望之中,找到了贺普仁。他也没有见过这种病例,但他大胆地给他进行了针灸,当时孩子就有了视觉,能看见东西,经过8次针灸,孩子的视力神奇地恢复了。

他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还有高尚的医德。1948年初,春寒料峭时节,诊所门前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徘徊。老人看得出,里面的医生很年轻,从他对病人同情与爱抚的眼神中,他敢肯定这是一个善良忠厚的人。

室外久久徘徊的老人,惊动了贺普仁,他体谅老人的困境,决定免费为他治疗。

这是发生在贺普仁刚刚独立开业的时候。当时,天桥地区是穷苦人的聚集地。翻翻当年贺大夫诊所的账本,欠账百元者有,欠账千元以上者也有,这从不收讨的陈年流水账,道出了芸芸众生,悠悠我心。这小本本有他为人的分量。

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青年医生贺普仁在天桥这个私人诊所林立的地方站住了脚跟。三、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而立之年的贺普仁,毅然关闭了患者盈门的私人诊所,同许多北京有名的中医一起聚集到北京中医医院,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当了一名普通医生。弃私图公之路是光荣的,以121元的工资,养活11口人的一个大家,生活也是严峻的。贺普仁说:“生活困难点是自家小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大事。”

医院刚刚成立,百业待兴,贺普仁年富力强,技术精良,被众多老前辈及医道同仁推选为针灸科的负责人,那年他不满32岁。195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第一任正主任,一当就是21年。这个当时全医院年龄最小的主任,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干了起来,经过几年努力,将中医医院针灸科搞得红红火火,医生人数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34人,成为当时全国中医第一大科。他没想到这个主任一干就干到1987年。

21年来贺普仁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领导着针灸科同仁向前发展:①建院时科里只有十几位医护人员,迄今发展至50余位医务人员;②原先只有针灸门诊,发展到70年代建立拥有40张床位的北京第一家针灸科病房;③重视老大夫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及年轻人的培养工作,为王乐亭、夏寿人老大夫配备徒弟及学生,这些人现已成为针灸科的骨干医生;④重视针灸事业的发展,扩大针灸治病范围,继承并发扬古人遗传下来的各种针术,如金针、火针、三棱针等各种针具的应用;⑤重视科研工作,在贺普仁任职期间,针灸科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科技进步奖。总之贺普仁把一生最富有朝气的青年及最富有成果的中年时光贡献给了中医事业,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的成长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不幸积劳成疾,因患重病,于1979年退居二线,但他仍担任着北京中医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之职。

贺普仁有个图章,上面刻着“一人二人”四个字,意思是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事。这枚图章恰是他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四、武医丹修

贺普仁40岁那年,去大红门买木料,选好木料去交款时,有一位不讲理的青年人非得要他选定的那根木料不可,争吵时,其中一魁伟者朝贺普仁猛击一拳。说时迟,那时快,贺普仁伸手一挡,但见得那魁伟者退后数步,仰面倒在地上。

贺普仁660岁那年,一位练形意拳的老姑娘登门造访,她不知贺老已练八卦掌40余年,便说:“你老应当学学形意拳,这样扎针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贺老问:“练什么?”老姑娘答:“虎扑。”“怎么练?是不是这样。”贺老说着比划了虎扑的动作,没想到这一“扑”竟把老姑娘扑倒在地。

贺先生说:“八卦掌打人,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针灸治病也是如此,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针,以针通经。八卦掌是抗暴的,针灸是治病的。两者原理一样,都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之理作为指导。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先在心,后在身,意、气为君,身、针为臣,把自己的善意(治病)或恶意(伤人)以气(极微小的物质流)的形式通过针或身(头、肩、肘、手、胯、膝、足)灌注到对方的穴位经络或要害部位,达到治病健身或抗暴之目的。所以明医理,有益于武,明武理,有益于医。”贺普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穷究医理精研武道,把精妙的医术和深奥的八卦掌原理、拳法、内功有机地结合起来,铸就神针妙法,治愈了无数的国内外患者。

贺普仁认为习武者必须努力学医,不但学中医还要学西医,才能使武术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科学化、现代化的脚步。才能使武术健身价值、技术抗暴价值,进一步提高,更好地发挥;从事医学工作的,特别是中医、针灸、正骨大夫都应习练武术研究武术,不但可以健身强体,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古往今来不少武术爱好者大都喜欢研究针灸穴位、脏腑骨骼、偏方验方,不少武术家同时是医生,不少医生也同时是武术家,这充分说明中国武术与医学特别是中医学的血肉联系,如果我们努力把武术和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形成并蒂莲花同放异彩,我们的武术水平和医疗效果就会不断提高。五、创立贺氏针灸三通法

贺普仁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博采众长,用全新的治疗学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独特学术思想。其内容为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他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影响深远广泛,促进了针灸学术水平的提高,堪称中国当代针灸大师。近年来分别在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成立了“三通法研究会”,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的学术思想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承认,对国内外针灸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贺氏的探索精神贯穿于临床全过程,对针灸经典中的禁区敢于尝试突破,如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打破针刺须避开血管的禁忌,以曲张血管为腧点刺,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扩大了针灸治疗的病种,形成了独到的选穴规律,辨证选穴少而精、效而奇。临床用穴讲求医者对患者的正气输入,创立了无痛进针法。六、神针妙法治顽疾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医治不了一些器质性的疾病。经过贺普仁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治疗效果也很好。在甲状腺肿瘤、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腺癌、心肌梗死的急救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疗效。一位外地的女患者患气管瘤,气管被堵了4%,她慕名来到北京找贺普仁扎针,经过十多次治疗,病情大有好转。

在贺普仁的诊所,我们见到过20多年前由贺普仁治愈的一位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她叫郭桂欣,回想起当年贺普仁给她治病的情景,郭桂欣显得十分激动。1984年初夏,郭桂欣感觉左胸乳腺周围火烧火燎的疼,继而病情越来越重,整个乳房周围都变成黑紫色,并且塌陷流脓。家人带她从河北省衡水赶到北京看病。经某著名医院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要求马上住院手术切除。这位年仅26岁的军嫂听到要交5000元的住院押金和手术切除左部乳房的消息,又急又怕,坐在地上直哭。急的是到哪找那么多钱,怕的是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一天晚上,她在北京的亲戚郭大妈带她来到贺普仁的家庭门诊,贺普仁告诉她:“你的症状很重,我认为还是应该住院。但是你实在没钱,我就用火针给你扎扎试试。”就这样,郭桂欣住在郭大妈家,每个星期来找贺普仁扎一次针。贺普仁按照中医的方法辨证治疗,用火针扎主要病处,然后再扎一些穴位帮助血液循环,舒肝解郁。一次治疗后,郭桂欣患处疼痛减轻,分泌物也减少了。接着又扎了4次,肿块就消失了。郭桂欣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病情痊愈,那里的医生都感到这是个奇迹。

还有一个孩子,得了多动症,送到贺老家时,症状是一只手动个不停,而另一只手则不会动,并且走起路来,手和脚完全不能协调,孩子的家人急得不得了。贺老拿起银针,仔细地扎了几针,奇迹又出现了,孩子的两只手可以同时活动了。又连续扎了几天后,孩子的手也可以和脚协调行动了。

像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有一位加拿大华人,因车祸导致上眼睑麻痹,闭上眼皮就抬不起来。加拿大的医生说只能对眼皮进行卫生清理,根本无法治好。这位华人不死心,回到祖国求医,到北京中医医院找到了贺老。经针灸,伤眼很快得到恢复,扎过10次后,比另一只好眼还灵活。此后,这位华人的父母姐妹有病都来找贺老看。

还有一个人,患了眼肌痉挛症,眼睛闭上就睁不开。这种病症在中国也仅有两例。可经过贺老针灸,扎了几个月就好了。还有一位78岁的老太太,患白内障要动手术,可老太太不愿动手术,经贺老针灸消除了白内障。

像他治愈顽证痼疾的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七、为针灸走向世界作贡献

1976年,贺普仁奉命出国。他是我国派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中医。远在1976年,贺普仁教授就因他那束银针创造的奇迹而蜚声海外。那年他奉派参加了赴西非布基纳法索(当时称上沃尔特)的医疗队。贺大夫的医疗技术很受外国朋友欢迎,为203位患者医病,曾是贺普仁一天的门诊工作量。在异国他乡,贺普仁的医术被传为佳话,招引得邻国的患者也来就医。看到贺普仁的医疗成效,拉米扎纳总统要求贺普仁为他的小儿子治病。总统桑古尔·拉米扎那将军的小男孩穆罕默德,是个先天狂躁型弱智病儿,雨天往雨地里跑,平时常在豪华的总统官邸随地大小便,肆意损坏贵重摆设和器皿。总统遍寻名医为之治疗,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次,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中国医疗队里的这位唯一的中医针灸专家。经过贺教授几次针治,奇迹出现了,孩子知道躲雨,知道找便盆了。又诊治了几次,竟然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起了游戏。再不久,小家伙就上学读书了。对此,布基纳法索的报纸、电台一再为之报道。总统夫妇也非常感激贺教授。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总统授予贺教授一枚国家骑士勋章。通常这是授予外国元首或政府要人的一种很高的荣誉。贺教授的名声很快就远远飞出了西非的这个内陆国家,有一天,经他治疗的病人竟然多到203人。贺普仁在上沃尔特工作了一年半,回国前,总统夫妇十分高兴地告诉医生说,他们的爱子到小学读书了。拉米扎纳总统奖给贺普仁一枚金质骑士勋章,嘉奖他对所驻国的服务精神。

若干年来,经贺教授治疗而好转或病愈的弱智患儿何止一个小穆罕默德。日本小姑娘夫泽彩子,原来像木头人,什么都不懂。1988年冬,家长带她到北京来找贺教授治疗,两周后,她便学会了向人问好,与客人告别。一名12岁的印尼华侨少年,狂躁好动,不会数数。1989年初夏,父亲带他来京,经贺教授3个月的诊治,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懂事了。经贺教授治疗好转或病愈的国内患儿,那就更多了。不会叫爹娘的,会叫了;傻吃傻喝的,有了节制;大小便失控的,有了规律;不知疼痛的,怕扎针了……

1987年秋,他作为我国针灸界的五位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学术会议。这个大会开得隆重热烈,推选出我国代表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主席,并将总部设在北京,有力地加强了中国在世界针灸领域里的领导地位。

1991年贺普仁当选为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副主任,并在当年举行的首届国际针灸专业水平考试中担任主考官。

几十年来,贺普仁曾代表中国针灸界出访过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他精湛的医术使得中外医学界同仁们惊叹不已,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八、义诊50载

1956年,贺普仁走出了他的私人诊所,虽然是“公家”的大夫了,但他还是丢不下那批享受他免费治疗的穷病友:“晚上到家来吧,下班以后我给您瞧病!”这是贺普仁对那些无钱看病的患者常说的一句话。从1956年至今贺普仁晚间义务门诊50个春秋。

请看下面一幕:

贺家城南幽静的住所里座无虚席,贺大夫陈设雅致的书斋兼作晚间义务门诊室。患者躺卧的诊床便是他晚间休息的床铺。沙发上,椅凳上,院子里坐满了正在接受针灸治疗以及候诊的患者。

一位年轻人抱着孩子来了,孩子边哭边喊:“我不要扎针!我不要扎针!”

贺普仁给他治病的时候,小家伙哪来哪挡,很熟悉贺大夫的针灸路数。

针治以后,小男孩迅急戴上自己的帽子,破涕为笑,清清脆脆地说了声:“贺爷爷再见!”拉着父亲向外走。“孩子挺聪明,看不出他有啥病?”有人问。

孩子的父亲饶有兴致地介绍说:因为染色体问题,孩子生下来就是傻子。一年前,找贺大夫治疗的时候,家长当着医生的面拧孩子的屁股,10个月的孩子竟一声不哼。现在嘛,孩子能说话,会走路,走到贺普仁家的大门口便哭闹起来,死活不进贺家门。

这时,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进来一伙人,一条大汉背着一位少妇,左右两人保驾,后边一个人还拖着一条备用的拐杖。病人四肢瘫软,满脸愁苦,她喃喃自语道:“我得了这么个病,真不如死了好。”看来,她的病不轻,思想病也很重。

贺普仁冲她淡淡一笑:“别那么悲观,我给看看。”伸手切脉,细细询问,医生送给患者的是一片真诚。

针刺后,贺普仁同患者商量说:“起来,试试,坐起来。”患者冲医生笑笑,依然躺着不动,患者家属拥上来准备搀扶,贺普仁用目光制止说:“她自己能起来。”年轻患者鼓起勇气,上身向上抬,她缓缓地,终于坐了起来。

患者相继离去,周围寂然无声,银灰色的月光笼罩世界。白天的劳作,又经过数小时的晚间义务服务,老大夫脸上显露出倦容。时今虽是初春,他鼻尖上竟冒出点滴汗珠。这时,又有一位匆匆赶来就诊的人,这一位是街道办事处主任。他说,他每天都要坐下开会或者骑自行车走家串户,恼人的前列腺炎和他作对,屁股上像扎了几根针,不能坐,也不能骑自行车。

我们既同情病人,又怜惜大夫,心里惴惴不安。悄悄窥视一眼贺普仁,他脸上的倦容已悄然隐退。60开外的老人,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还是那样有神,他目光灼灼地望着患者,静听主诉,然后拿起消毒钢针,点燃酒精灯……

贺普仁躬身弯腰,采用强通法治疗,扎过放血针,又轻轻清洗血迹。这位患者的病,不是一种治疗手法可以了结,贺普仁严格遵守治疗程序,又拈起毫针,给患者以轻巧无痛的刺激。微通法也需要行针。

这只是贺普仁教授多年为患者义务治病的一个片段,像这样的感人情景举不胜举。

贺家晚间家庭义务门诊始于50年代,当年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医生,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有此壮举,可以理解。但如今的贺普仁是我国中医界著名的针灸权威,况且50年的医务生涯,经验又如此丰富,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贺普仁完全可以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获得事业上的另一种丰收,满足人生的另一番享受。可他还是天天晚上免费为患者服务。当人们问及这个不可思议的问题时,贺老淡淡一笑说:“我有我的追求!”

一年春节,贺老家的大门口——南柳巷52号,不知被谁贴了一幅红对联:“真功知吉祥,善门度众生”。横批:“功德无量”。贺老知道后对子女说:“把它取下来,治病救人是大夫的职责,别叫路人发生误解,还以为是咱家自己人贴的。”谁知,当子女们去揭对联时,被邻居给挡住了(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最知情),“不能撕,这副对联不过分!”

是不过分。

贺家的义务门诊,从1956年开始,善门一开,便是50年,50年中治好了多少病人,记不清;有多少病人进入过这善门,没法数。

贺家的小字辈对家庭晚间义务门诊很有感情,他们说:“那是我们的摇篮,我们是从那儿起步从医的。”

贺普仁把他的晚间义务门诊视作开拓中国针灸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他说,现代医学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是分工过细,范围越来越窄。儿童患病找儿科,妇女病患者找妇科,患眼疾的人找眼科,患呼吸道系统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不能找同一个医生,这两种病分别属于内一科和内二科。有些患者身上麻木,西医治疗无效,或者有的患者不知道他应找哪一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针灸科。贺大夫说他的晚间义务门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有幸能接触到各种类型病人。单就眼科来说,他治疗过复视、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色素炎、视网膜色素变性……他还治疗过颜面痛、五官痛、颈项痛、胸肋痛、脘腹痛、前后阴痛等许许多多的疾病。

贺普仁常说:“得失,得失,有失才有得,我写的书,我所有文章中引用的病例,全是我自己的。”九、教子育人,传道解惑(一)7个孩子7根针

贺普仁酷爱医道,他希望他的子女个个学医,学中医,更具体点说,学针灸,还要传给孙子辈。

贺普仁有5男2女7个孩子。难得的是他这7个子女个个爱好中医,都是针灸好手,其中有4个专门从事中医针灸,贺普仁说:“其实我们家应该算有11个大夫:我和已故的老伴儿,再加7个孩子,还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

在一间屋子半间炕的年月里,贺家的孩子初通人事以后,他们看到的是父母热心为患者医病,听到的是医生如何治病救人积德行善的道理,家庭必修课是父亲规定的针灸歌赋,如杨继洲的“经穴歌”。当他们背会了“经穴歌”、“穴位分寸歌”、“背部俞穴歌”、“腹部中穴歌”以后,父亲就让他们作针灸实践:在自己身上试针,一家人相互试针,在求治患者和亲朋中不重要的穴位上试着扎针。有了这个家庭门诊,他们才能在名医父亲指导下,边学习,边实践,成就了事业。

小贺们个个精通父亲创立的“贺氏三通法”,他们可以熟练运用各种针具、灸具。根据患者的病证,给以不同的刺激量,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激发人体正气来复,迫使邪气外出,以期经脉通畅……一向不大表扬子女的老贺大夫也承认:“我会的,他们都会。”

在老贺家,贺大夫的朋友上门求医,小贺大夫不敢怠慢,就是老贺大夫从理发馆、洗澡堂带回来的患者,他们也不敢稍有疏忽。贺家附近有位烧锅炉的胖师傅常常牙疼。多少次了他挺着大肚子,穿着大裤衩,满身汗,满脸黑,来找贺大夫。扎完针,他吸口气:“咦,不痛了,真灵。”胖师傅高高兴兴地走了,贺家沙发上留下了一片黑印。洗沙发套的任务,自然是他们小贺的。

贺大夫不允许对上门求医患者失信,对贺家街坊邻里的轻慢,他贺家也是不允许的。1975年,贺家买了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街坊邻里的,常到贺家看电视。天暖以后,一到晚上,贺大夫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供大家观赏。一天晚上,来的病人多,看电视的人也多,里里外外,黑压压一片。小贺从外边回来了,一股无名火,几句粗声话,把看电视的人撅走了。贺大夫发现人突然少了很多,问家里人:今儿是咋回事儿?小贺说,是他把人给轰走的。父亲没批评他,说道:“去挨门挨户把走了的观众给请回来。”

熟悉贺家的人都知道,贺家的家规以勤、俭、孝著称。昔日吃烧饼不准丢掉芝麻粒,吃西瓜不准留下红瓜瓤的节俭之风一直保留至今。(二)著书授业,硕果累累

贺普仁教授为国内外著名针灸专家,有“针灸泰斗”之称,他注重继承、精研经典、努力挖掘、勇于创新,对几近失传的火针疗法,自制针具,不断摸索,使火针疗法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广泛的疗效。在近60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了毫针、放血、火针等不同疗法,在针灸治疗高血压、白癜风、风湿性关节炎、针灸退烧的临床研究中,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他专心致力于治疗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症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火针治疗乳腺癌、帕金森综合征、运动神经元损伤等疑难病症上,显示出神奇的疗效。用火针治疗中风后遗症为其治疗的又一大特色。为了让更多的临床针灸医师掌握火针疗法,他多次办班讲授技法,使火针疗法在全国各地和部分国家、地区造福于患者。1991年贺普仁教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指定为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并为其配备国家级徒弟、市级徒弟,先后带徒8名,带教研究生3名,所传带硕士研究生及学生达4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总结提出的“医德、医术、医功”三位一体的针灸医师职称标准和培养方针见解独到,高屋建瓴。

贺普仁教授临证之余,重视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工作,注重针灸医学理论的丰富和整理,潜心研究中医针灸理论,著书立说,曾经先后发表论文、专著多篇。1973年其学术论文《针灸治疗输尿管结石》获北京市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1998年其学术论文《针灸治疗小儿弱智》获1998年香港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交流大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贺氏针灸三通法”的系列图解丛书,荣获科技专著类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还先后著有《针灸治痛》(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针具针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针灸歌赋临床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等书。

1997年其被收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第12版《国际名人录》及《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国家名人录》;1998年获世界知名医家金奖,并荣获20世纪杰出医学奖证书。他每年都应各地医疗单位的邀请,不辞劳苦地前往授教,以求深入广泛地弘扬和传播针灸技艺。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针灸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并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及卫生局多项重大中医科研项目。1999年“贺氏针灸三通法”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为专项科研课题,开展了贺氏针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疗效评价及相关机理的研究,采用贺氏三通法对临床20余种病症进行了临床观察,完成论文十余篇,并编写出版介绍贺氏临床经验与贺氏针灸三通法的光盘2部;2001年“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及贺氏针具、针法的推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研究”专项科研课题之一,2004年结题并通过验收。

针灸科于2002、2003年举办了2次列入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全国学习班,推广贺氏针灸三通法及在京著名针灸学家的临床经验,获得圆满成功,学员均达到了30人/期。给本科生教学讲述贺氏火针内容,给研究生开办贺氏火针讲座。

贺普仁教授现已年逾八旬,仍然为实现其弘扬针灸医术的夙愿,收徒授业,虽已重病卧床仍笔耕不辍。亲自指导《针灸宝库——贺普仁临床点评本》的编写,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多位针灸著名学者参与,集中数十人对明、清两代针灸学专著共计150余本,进行临床内容的点评。这是一部汇集了针灸经典著作的巨著,目前已经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等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经费、写作班底已经落实,正在开展工作,原定于2006年出版发行。十、开设弱智门诊

据1986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统计,在我国3亿儿童中,弱智残疾儿童占3%,高达1000万。这个数字几乎等于北京人口的数量,超过了保加利亚、希腊、葡萄牙和智利等一些国家的全国人口的数量,还有个资料说,我国每年出生的1000多万婴儿中,约有85万有生理缺陷。

于是1987年7月,贺普仁怀着对祖国未来的责任和爱心,开办了弱智门诊。求治患儿来自祖国各地,广西、内蒙古、西藏,还有台湾以及外国小孩。他们是听了广播,看了电视,读了报纸上的报道慕名而来,半天时间内,贺普仁要为100个或120个患儿治病,也有为160个患儿医病的时候。弱智儿童中的绝大多数,对外界刺激知之甚少,他们不知大夫手中的银针为何物。起初,一般的都能接受针刺,1个月,3个月,半年过去了,多数人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他们中有的会走路了,有的会找便盆了,有的能呼爹叫娘了,有的会数数儿、唱歌谣了。有的孩子能准确地按照次序指出贺爷爷该给他扎针的部位了。有的孩子把银针视作不祥之物,见针就骂,又哭又跑,谁也能体会到给这样的孩子治病有多费劲儿。

贺老的儿子贺信和贺伟及女儿贺书元,成了父亲在弱智门诊的好帮手。为了减轻父亲的疲劳,贺信和贺伟既要维持诊室的秩序,又要协助父亲针治患儿,但这里是专家门诊,贺老只允许他们扎患儿的次要穴位。贺老常说在我们中医界,针灸是小儿科,弱智门诊更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子随父愿,贺家姐弟也把弱智门诊的工作当作他们的工作。贺书元这位小儿科医生,帮助父亲记病历,将父亲治疗过的病例一一对比,测定患儿智力变化,在有关医院配合下,利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确定了3个年龄组,10个观察项目,使统计处理分析科学化,减少治疗的盲目性。贺普仁既不像传统的针灸老郎中,更不搞保守的独家专利,贺氏父子要把他们的心血结晶系统化,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使全国更多的针灸医生掌握这门技术,使弱智儿童能就地治疗,得到挽救。

在子女的协助下,贺普仁弱智门诊成效显著,家长们纷纷诉说道:“我家孩子可以吃饭了”,“我家孩子不尿床了”,“我家孩子走路不用人扶了”,“我的女儿会数数儿,知道3+1=4了”,“我的儿子分清谁是大姑,谁是三姑了”……

其从60年代起努力探索针灸治疗小儿弱智,至80年代取得了显效率达到80%以上、有效率达95%以上的成果,为此新华通讯社编发了《为弱智儿童唤回春天》的文章。

贺普仁已80多岁,他说他主意已定,他要把他的晚年奉献给我国的救治弱智儿童事业。十一、业余爱好(一)四大秘诀健身体

说起养生之道,贺老概括说:“很简单,一是情绪,二是饮食,三是工作,四是运动。”

贺老作了详细介绍:首先,情绪要开朗,凡事不能斤斤计较。有个健康的心灵才是养生根本。

其次,饮食要粗细搭配,不能挑三拣四的。蔬菜、水果自然是不可缺少,但是,粗粮也一定要吃,例如窝头就格外好。

第三,就是要工作。人必须得有事做,不能让自己太闲了。像我这么忙,休息的时间都不多,但身体还挺好。另外,最好别睡午觉,我就不能睡午觉,一睡准得病。

第四,人一定要运动,并且还得持之以恒,这样对身体必定是有益处的。运动的方式就多了,我的方式是练武。我从17岁开始练八卦掌,每天都要围着院子里的那棵树转圈好几个小时,那是在练基本功。年轻时,我练起八卦掌,几个人都不能近身。(二)收藏

说到收藏,细细打量贺老的房间。只见处处都堆着画卷、书籍。此外,还有一些瓷器、青铜器。贺老告诉我们,他的爱好是写字、画画、下棋,但最大的爱好则是收藏。他收藏针灸的文献、医书,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从秦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书最多,到如今他还在收集。此外,贺老还收藏古代的针具,从石头开始,到铜、铁、不锈钢、金、银,各种质地、各个时代的都有。

一次,贺老在琉璃厂寻宝,在一家店里他发现了清朝复制的《铜人明堂图》,四张一套。当时,卖主要价2000元,贺老觉得有点贵,于是想再考虑考虑。没想到一圈转回来,当他想买时,这四张图却已被人买走了。贺老不免感觉有点遗憾。有意思的是,不久,有个人突然患了歪嘴的病,别人让他找贺老看病,贺老给他扎了几天针,嘴就正了过来。后来,这个人又把他的侄女也带来找贺老看病,她得的是神志不清的病,12年来在全国求治不得。经贺老诊治后,不仅懂事,还能说话,唱歌。这个人感激之余,送给贺老四张图,正是贺老没买到的那四张《铜人明堂图》。

在贺老的房间里,还有一样收藏品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一尊1米左右高、要价4000元的木制仿铜人,木铜人的身上画满了穴位和经脉,并且穴位上都有一个洞,可以扎进一根银针。见我们很好奇的样子,贺老告诉我们,在宋朝时,宋徽宗令人做了三个铜人,这三个铜人的构造跟活人一样,腹部可以打开,打开后,里面也是仿制的人的内脏。铜人是皇帝用来考察医官的技术的,考察时,往铜人里灌满水银,然后用蜡封上穴位,如果医生针法精湛,一针入穴,水银便会流出来。如此看来,比起现在,古代对医生的考核更为严格。

2006年,贺老自费十几万铸造现代仿真针灸铜人,他说: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命翰林医官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作为法定教本,官颁全国。在书成的次年,王惟一又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件针灸用的铜人,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北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铜人上总穴位有657个,穴名354个,开创了应用铜人进行教学的先河,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和考试的工具,在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大约100年后,由于靖康之乱,两座铜人散失于民间。后来,我国又铸造了不少针灸铜人,官方修铸的除明正统铜人外,还有明嘉靖铜人、清乾隆铜人、清光绪铜人等。民间所制者亦不鲜见,同仁堂系的乐氏药店在各地有多尊铜人保存至今,其他还有锡、木等材质制成的针灸人体模型散见于民间。朝鲜、日本也有多个产自我国或其自行制造、仿造的针灸铜人。这些都为针灸教学起到了一定作用。

贺老经过考证和研究,自行设计并铸造了针灸铜人,希望能对针灸修习和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和贡献。这也是他对针灸事业的一份心愿。

贺老认为,收藏在精神上是一种安慰,时不常地看看也有收益。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了文献,医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收藏这些东西,贺老笑称:“我在银行里没有存折,全为这个爱好作了贡献。”

贺氏还精于书法,诊病闲暇常挥毫泼墨,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修炼提高。十二、老骥伏枥,丹心献党

1999年6月15日,是贺普仁教授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75岁高龄的贺老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深感新旧社会两重天。当亡国奴的时候,时常看到病人被拉去活埋的悲惨场景,还有什么人权可言。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更有特别的体验。

贺普仁还念念不忘新中国成立初期神州大地上那场未能实现的西医取代中医的斗争。他说,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中医的大恩人,没有毛主席党中央力挽狂澜,就没有中国中医的今天和前程不可限量的明天。他又说,清朝道光年间,统治者认为中医非奉君之所宜,国民党当局亦不停止废止中医的图谋……使得中国的中医,尤其是针灸事业大受摧残。回顾历代统治者扼杀中医人才事例之后,贺普仁很动感情地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士为知我者效力!”所以他把一颗赤子之心都献给了党。十三、崇高医德竞讴歌

贺普仁教授行医60年来,从没有离开过临床实践,诊治患者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均一视同仁,认真诊治。贺普仁以其精湛的医术、完美的医德,在海内外传为佳话。

1991年11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贵州厅隆重举行“纪念贺普仁教授从医五十周年及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成立大会”,党和国家许多领导如余秋里、王光英、王平、钱信忠、崔月犁、何界生等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肯定了贺老的从医业绩及“贺氏针灸三通法”。著名播音员葛兰女士宣读了领导人及各界名人的题词。

为这次大会题词的有:

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庆祝贺普仁教授从医五十周年,针灸寓深情,拳拳爱人心”。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楚图南:“温故知新发展中国医学药学”。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运用祖国独特的针灸医术为中外人民服务,作出卓越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造福各族人民”。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卢嘉锡:“衷心祝贺名医教授贺普仁同志从事针灸医学科研临床治疗工作五十年。精湛神针半世纪,崇高医德竞讴歌。”

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神针”。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主席赵朴初:“贺普仁教授银针春秋五十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爱新觉罗·溥杰:“贺普仁教授惠存普度众生仁术济世”。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方荣欣:“中国针灸蕴藏无穷之潜力,必将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廖沫沙:“妙手回春”。

中顾委委员,原卫生部部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长崔月犁:“普及和发展针灸事业,加强研究,提高水平,为各国人民健康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顾委委员,原卫生部部长,中国红十字总会名誉会长钱信忠:“大医精诚,有求必应”。

卫生部长陈敏章:“继承和发扬传统针灸医学”。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教授关幼波:“杏林名宿”。

著名中医针灸专家、教授程莘农:“橘井流芳”。

鼓楼医院针灸科主任,著名老中医张士杰:“炎黄素女,三世医家”。

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沈鹏:“普天同心,仁义为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著名播音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夏青:“方药精深,扁鹊针石”。

中国著名书法家启骧:“贺老行医五十春,仲景华佗有继人,医德高洁名天下,妙手回春是针魂”。

中国著名书法家肖劳:“搏飞”。

会上还宣布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成立。钱信忠、崔月犁为高级顾问,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为名誉会长。贺教授任会长。贺氏针灸三通法是贺普仁教授根据自己数十年针灸临床经验,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历代医学思想之精华,融合自己的学术思想,于80年代提出的针灸治病疗法。“三通法”的创立是中医针灸学的一项创举和发展。

会后当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报道了大会的盛况,其后北京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也报道了大会情况,健康报还发了专版。

这些正是贺老毕生的真实写照。专病论治

三通论治

贺普仁老师从医近60年,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将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并博采众长,用全新的治疗学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独特学术思想。其内容为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贺老认为:尽管不同疾病的病因有内伤、有外感、有七情、有六淫,还有饮食劳倦、跌打损伤等等,但在任何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气滞是非常主要的病机之一。气滞则不通,不通则患病,气通则调畅,通调则病愈,因此提出了“病多气滞”的理论,针灸治病从根本上来说是调和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众多疾病的根结在于“不通”,正如《千金翼方》所云:“诸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因此只有使经脉气血能够贯通上下、通达内外、沟通表里,才能保证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法则,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灸,取得“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察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这里所说的“解结”就是疏通经络的意思。《灵枢·官针》中有“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的记载,说明了不同的针具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和不同的效应,贺老就是利用不同的针具和刺法,来达到“通”的最终治疗目的,三通法的核心在于“通”。三通法是他60年医疗实践的总结,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观点。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的成立,使他的学术思想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可,现已成为针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材。1991年,成立了“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日本、台湾地区也相继成立了分会,对国内外针灸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通法的治病机理:(1)针灸的法则在于调气:针灸之法,即通经调气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刺节真邪》:“针刺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由上可见,针灸的通经调气作用是治疗各种疾病,祛除各种气滞的有效大法,也是针灸治病的根本道理。贺老认为,中医“气”的概念,是指人体一切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作用,如果人体脏腑组织发生气机不调,就会出现疾病,调气实质上就是调理脏腑经络的机能。(2)三通法旨在通经:“通”有贯通的意思,指由此端至彼端,中无阻隔,“通”又有通顺的意思,指往来、交接、勾结(《辞海》),经络按照一定的次序规律交接,使气血流注往复,循环不已,这就是经络“通”的作用,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核心在于“通”,针刺疗法的最终目的也在于“通”,而众多疾病的根结在于“不通”,因此只有使经脉气血能够贯通上下、通达内外、沟通表里,才能保证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法则,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灸,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三通法是采用各种针灸方法,通过调气以通经,或通经以调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愈疾病的目的。微通法重在调,温通法取其温,强通法在于决血调气,根本宗旨就是通。这正如虞抟《医学正传》所说:“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一、微通法

本法就是指毫针疗法。毫针在古代称之为“微针”、“小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微通的内在含义在于毫针微调经气,疏通经脉,好似小河流水,涓涓细流,在临床操作中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针出针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正确针法,掌握气机变化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针刺的精微奥妙之处。细究之,“微通法”三字各有其深刻的含义。微者,《中华大字典》云:“小也,细也”。古人将毫针称为“微针”、“小针”,代表此法的主要工具是微针、毫针,微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说明毫针刺法的微妙。通者,《中华大字典》云:“通者,顺也,利也”;又云“不滞也,平畅也”。故通之意为通利、调和、平畅,通字说明微通法的目的。运用于针灸学中,通之意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因为疾病发生无论寒热虚实。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调。针灸治病之目的即在于调和气血,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也只有如此,才能治愈疾病。故可以这样定义:微通法即是以毫针作为工具,使经络气血通调和畅,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贺老把数十年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于80年代中期,提出微通法,以后不断总结研究,丰富其内容,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学说。(一)历史沿革

毫针的形成渊源流长。砭石是最早使用的原始针具,是针和灸的鼻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春秋》、《诗经》等古书中均有用石器治病的记载。古代的针具除了砭石外,陆续有骨针、竹针、陶针等。

针具的改进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到西周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器,于是有了金属针具,从砭石到金属针,是针具发展的飞跃。九针就萌芽于这个时期。1978年,内蒙古出土了一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青铜针。很长一段时期,九针和砭石等针具并用,直至秦、汉、隋以后,砭石逐渐被九针所替代。

九针的详细记载首先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素问·针解》、《灵枢·官针》、《灵枢·九针论》都有关于九针的记载。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二曰圆针,三曰针,四曰锋针,五曰镀针,六曰圆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九针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的证候。其中毫针者尖如蚊虫之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经后世发展,逐渐扩大毫针用途,如《针灸摘英集》记载,“法象毫尖……调经络去疾病。”《类经图翼》云:“尖如蚊虫之喙,取法于毫毛,主寒热,痛痹在络。”《针灸大成》云:“取痛痹刺寒者用此。”《医宗金鉴》云:“其必尖如蚊虫喙者,取其微细徐缓也。”毫针逐渐成为九针中的主体,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直至今日成为针灸临床中的主要工具。目前最常用的毫针为不锈钢针。

针灸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战国时期《内经》逐渐成书,书中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其中的《灵枢》又称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