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金融投资学——15个故事讲透金融投资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0:25:24

点击下载

作者:王微(编著)

出版社: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学一点金融投资学——15个故事讲透金融投资的秘密

每天学一点金融投资学——15个故事讲透金融投资的秘密试读:

前言

投资这个充满魔力的领域,门槛低得似乎任何人只要有点钱就可以在其中一展身手。倘若某些交易让投资者赚到了一些钱,那些自负的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跻身大师行列,甚至会产生距离巴菲特已经不远的感觉。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要花很多年、很多钱和很多惨痛的投资失败教训,才能慢慢了解投资中那些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投资是一种决策。人在生活中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发现,在日常生活的决策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规避风险,因为我们会对事情进行全局性分析,对利弊进行全面的权衡,最终,我们才会下定决心、选择方法去做这些事。然而,当我们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性地忽略掉这个过程,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投资更像一场赌局。

实际上,投资所需要的不仅是一笔钱、一种不是输就是赢的博弈心态,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独到的眼光和冷静的判断。

为什么杰西·利弗莫尔要有安全边际?因为进入一个局,在有机会看明白之前,首先要保证不输光手中的钱,否则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什么“金融大鳄”索罗斯要在全球不同的市场四处游走?因为尽管赚钱的时机常常千变万化,转瞬即逝,但是市场的走势、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却万变不离其宗。

为什么“金融巨骗”麦道夫能够将“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玩20年?因为他抛出的诱饵——高额稳定的投资回报以及内幕消息正是投资者们所追求的。

为什么是川银藏要坚守谨慎的“乌龟三原则”?因为一旦大意,即便是动作迅速的兔子也会由于太过自信而失败。乌龟走得虽慢,但稳扎稳打,谨慎小心,反而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

为什么菲利普·费雪要在别人沮丧卖出的时候买进?因为只要金融市场还存在,市场迟早会作出调整,不然一路下跌就没人玩了。

为什么“短线杀手”迈克尔·斯坦哈特将基本面和技术烂熟于心?因为从本质上说,短线拼的就是手快,机会到来时一定要凭本能操作;而任何东西要做到烂熟于心,都要靠勤奋。

……

眼光、心理、正确的投资心态、审时度势的判断力,这些怎么才能得到?其实,投资者完全可以从投资大师们的经历和金融市场的大事件中获益。金融大亨们的成功不可复制,然而其纵横金融市场的风云事迹却为现代的投资者提供了接近成功的路径。金融大事件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但金融背景下的经济状况、时局动态却决定了金融事件的必然性。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金融市场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去挖掘金融炼金的方法,总会开拓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人生贵在行动,迟疑不决时,不妨先迈出小小一步。

本书以当下备受关注的经济热点话题和金融领袖为主体,带领读者一步步了解金融大师们的投资智慧,看懂金融市场的风云沉浮,读懂轰动全球的金融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希望,本书能给在投资领域小有成就并期待更上一层楼,以及还处于彷徨中的投资者以拨云见日般的启发。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陈斯雯、付微微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第1章英国人的英镑情结

对英国人而言,英镑纸币凝结了国家的骄傲。正面的女王头像象征着英国的国体,背面的名人头像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的英国史图册。目前,流通中的英镑纸币有1 英镑、5 英镑、10 英镑、20英镑和50英镑五种面额。D版纸币背面的名人按照顺序分别是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打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现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剧作家莎士比亚及建筑家克里斯托弗·任恩。E版旧版5英镑、10英镑、20英镑和50英镑纸币背面的名人分别是发明了蒸汽机车的乔治·史蒂文森、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和英格兰银行第一任行长霍布伦。E版新版5 英镑、10 英镑和20 英镑纸币背面的名人分别是慈善家伊丽莎白·弗雷、提出进化论的查尔斯·达尔文及音乐家爱德华·埃尔加。2011 年发行的F版英镑纸币,在20英镑与50英镑纸币背面分别加上了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工程师马修·博尔顿和发明家詹姆斯·瓦特。这些人物串起了一条断断续续的线索,把英国人最得意的事情差不多全摆了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镑完整地见证了英国由盛而衰、由世界回到欧洲的过程。从1821年开始,英国实行金本位制,1英镑兑换7.3克纯金。在此后的100年中,英镑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而英国利用这一全球金融霸权获得了太多太多的好处。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走向衰落,它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已经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强国,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我们看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不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它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意志,需要技巧,更需要决策者严谨细致地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1.你如何看待金钱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艺术家邓肯·格兰特是好朋友。一次,凯恩斯在格兰特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笔钱作为生日礼物。格兰特非常气恼,他认为“作为交易工具,钱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其本身并没有丝毫价值”。凯恩斯本人也认为钱只是一种“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媒介,它从一个人的手中流到另一个人的手中,然后被花掉,其使命完成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18世纪,法国歌剧明星泽丽小姐曾进行世界巡回演出。当泽丽小姐结束在波利尼西亚的演出时,她得到了票房的1/3作为报酬,但这笔钱是用实物支付的,包括3 只羊、23 只火鸡、44 只鸡、5000个椰子以及大量的其他水果。这些物资的价值达到了4000法郎,这笔钱在当时相当可观。但是,由于泽丽小姐无法在短时间内消费掉这么多数量的食物,所以她此次演出所得的很大一部分被浪费掉了。

博物学家华莱士曾经去马来群岛考察。他原本打算通过易货交易来获取食物,但却发现当地人对他带去的货物并不感兴趣。由于双方的需求不匹配,华莱士差点被活活饿死。

钱作为交易媒介能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钱能够将交易过程中的买和卖分开。今天,任何明星开演唱会的酬劳都能以钱的形式结算,任何前往马来群岛的游客,只要随身携带现金或者信用卡就不太可能重蹈华莱士的覆辙。钱的发展史

钱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你可以用钱买吃的、喝的、用的、穿的,也可以花钱听歌剧、旅游、学习知识。钱是交易的介质,是用来衡量真实商品和服务的标尺,是价值的标准单位,也是财富的储存方式。钱的主体也在不断地演变,从动物皮毛、贝壳到黄金和白银,直至当下的法定货币——纸币。钱的经历是非常曲折的。

古罗马时期,士兵领取的薪酬(津贴)是盐——盐在当时当地是稀有物品,因其维持生命的功能而被当成奖励。即便如此,罗马士兵也不能无限制地购买盐,因为当时的盐是可以用于交换的商品。英文词组“Worth his saIt”(称职的)用的就是盐曾经拥有的货币的含义。

直到今天,牛在某些地方仍然是财富的象征,是一种交换的手段。

多年以后,人们发现盐、牛作为货币有天然的不足之处。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货币应当既是人们想要的,又是相对稀有的。盐、牛虽然能够满足以上条件,而且在一些地方数量也很充足,但作为货币的功能仍然不是很强。一方面,货币应具有可兑换性。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货币能够用另一个单位的货币来代替,在代替过程中其价值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货币可以被分割,那么它就能更好地执行兑换职能。分盐有可能达成一项数额微小的协议,而把一头牛一分为二或更多份的话,那它的价值就明显低多了。另一方面,货币还应具备耐久性。盐经过适当的保存还有一定的耐久性,而牛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就没有价值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黄金满足成为一种有效货币的所有必要条件。它具有可兑换性,能分割,耐久性极强。黄金被提纯到最高水平后,一盎司黄金与另一盎司一模一样。黄金是所有金属中最稳定、最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不生锈,不褪色,也不易被腐蚀。

正是因为黄金具有那么多适合作为货币的属性,所以在自由经济中,人类选择了黄金作为货币。

当有一种可靠的稀有金属充当货币而运行经济时,健康的文明会与之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出现所谓经济繁荣。古雅典人是最早采用稀有金属作为货币的群体之一,结果使古雅典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帝国。当欧洲人深陷黑暗时代,商业往来仍然用牛来充当交易物时,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已经开始享受难以言喻的繁荣盛况了。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因为当时是黄金在流通,英镑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只是兑换确定数量的黄金或者白银的一个凭证而已。1687 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然而,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在此职位上工作长达30 年之久。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3英镑17先令10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金本位制的确立,加上当时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英镑很快确立了其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英镑在金本位制下占据霸主地位将近100年之后,也面临了一些瓶颈,例如,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的增长幅度,导致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迅猛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并且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坏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贸易和商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各国经济一片混乱,国际汇率起伏不定,只有黄金是国际硬通货。

在大西洋的另一岸,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大规模的战争物资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发展。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美元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1939年,人们还未走出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无论是战争中还是战争后,欧洲各国都不得不再次向美国批量购买各种战争物资和民用物资,而且都不得不用他们积攒的黄金来购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2万吨,占全世界黄金储备的75%。凭借巨大的国力、财力以及美元纸币长期以来的良好信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自此,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被美元取代,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然而,当美元纸币的供应量超出黄金储备量时,人们就会发现问题。如果人们拿着这些超量供应的美元去兑换黄金,美国就会发生大麻烦——黄金不够用了。这种事情确确实实地发生过。

1971年,美国仅短期外债总额就高达600 亿美元,而按照当时规定价格计算,美国黄金储备的价值只有97 亿美元。为了保卫美元,美国政府关闭了财政部的美元兑换黄金窗口。也就是从此时起,“黄金不是钱,纸片当钱花”,钱才开始成为当下的钱。金融背景下,今天可以花未来的钱

以前,人们只能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获得金钱,而金钱本身也只是人类真实财富的结晶,而在世界货币与黄金白银脱钩后,人们发现了获得金钱的新办法——信用,通过信用来获取未来的钱,以杠杆的方式来放大收益。

夏泽熙今年28 岁,是某大学刚毕业的金融学博士。很快,夏泽熙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年薪10万元,预计未来30年每年的收入为10 万元。这些未来收入的折现值就是夏泽熙的人力资本。假设折现后他的人力资本一共为200万元,那么,即使夏泽熙今天手头没有什么钱,没有流动性资产,但他今天拥有的人力资本财富是200万元。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这笔财富应该让他觉得自己很富有了。但问题是这笔财富是不能马上花的。在当下的金融环境中,如果没有信用为前提,对夏泽熙来说,他仍然会感觉自己很穷。

一旦有了信用和金融工具的帮助,夏泽熙就能够通过这200万元的人力资本改变现状。如果夏泽熙想买一套50 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为3万元的房子,那么他在未来15年内每年要存10万元才能买到这套房子。在这种情况下,夏泽熙的储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他要等上15 年才能买到自己的房子,还要保证房价不会继续上涨。其结果会如何呢?其一,在他年轻的时候,最能享受自己房子的时候,他却不能买房;而等他年纪大了,享受房子的需要和其他消费能力不那么高的时候,他偏偏有了房子。其二,如果夏泽熙在这个时候谈恋爱,他女朋友或许会因为他现在买不到房子而跟他分手。

现在有了住房抵押贷款这种金融工具,夏泽熙可以凭借其优秀的工作前景和良好的个人信用,按30年还贷、4%的利率向银行借贷150万元,之后,他每个月只要支付6900 元、一年支付8.28万元,就可以买到房子了。而在当前的工作背景中,他的工资只会增不会减。和之前每年存款10 万元相比,他的储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并且在年轻时就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夏泽熙由此每年少存的1.72 万元又可以供他用于其他消费,让他在最能消费的时候有更多的钱花,提高幸福感。对整个经济而言,这会促进整体消费需求的增加,使经济增长得更快。如果整个社会都如此,到最后这种方式又会反过来改善人们未来的收入机会,让夏泽熙的未来收入预期不再是一年10万元,而是更多。

金融工具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把未来的收入提前花,而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决定在竞争中谁会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钱是将工作和生活必需品联系起来的媒介。金钱给我们带来财务独立,帮我们抵御各种不测的冲击。但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财富给他们带来的则是社会认可、权力和影响力,金钱变成了自我表达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地位的宣言。无论是对哪一种人,金钱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2.思想是财富的源头

闭上双眼,回想一件你想要而后来也得到的事物。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得到这件事物之前、之后的感觉——你想拥有这件事物的积极思想,你内心知道你将会拥有它,还有当你得到它时的那份喜悦。任何时候你都是在运用思想与感觉来创造你想要的一切。奋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把你的梦想从内在世界带到这个你能用身体感官来体验的外在世界。

一位正在上大学的年轻人发现当时大学的教育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改革建议。他的建议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以消除这些弊端,让教育体制更适合学生们的发展。然而,办学校至少需要100 万美元,如果要等到毕业后去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当下,他要去哪里找这么多的钱呢?

于是,这位年轻人冥思苦想如何能够得到100万美元。同学们都认为他异想天开,妄想天上掉馅饼,但年轻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可以筹到这笔钱。

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打电话到报社,说他在筹备一个演讲会,题目叫《如果我有100万美元》,希望报社给予支持。报社被这个独特的想法打动了,决定支持这位有创意的年轻人。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演讲会如期举行,并吸引了许多商界人士参加。面对台下诸多成功人士,年轻人在台上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的构想和实施方案。

当演讲结束的时候,一位叫菲利普·亚默的商人上前握住了年轻人的手说:“年轻人,你的想法非常好,我支持你,给你100万美元,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

就这样,年轻人以这位慷慨的商人的姓氏命名,用这笔钱开办了亚默理工学院,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前身,而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备受人们爱戴的教育学家冈索勒斯。

当你想着一件你相当肯定能得到的事物时,你会对它有着相当的自信,你甚至可以看见自己已经拥有它了,并且不会担心,也不会害怕。你想要得到它,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拥有它,而且你也做了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它能被带进你的生活中。当你从那些你能轻易创造的事物来开始发展自己显现的技能,并对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有信心时,你就准备好了以更大、更无限的方式来显现你就是自己财富的源头。正视你的财务问题

在钱的问题上,许多人在心理上依然会有很多的矛盾。人们想要获得更多的钱,但却羞于坦率直言。那些腰缠万贯的人会为听起来不那么有说服力的理由感到罪过。如果他们不是正大光明地或者至少不是通过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相称地一步步得到这些,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罪恶。

货币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工具。美国哲学家艾因·兰德曾经机智地反驳了将钱视为魔鬼的观点:“你认为钱是万恶之源吗?那么你是否问过自己钱的根源又是什么?钱是交换的工具,如果没有生产出来的商品和生产商品的人,它就无法存在。人们如果希望彼此打交道,就必须通过贸易的方式用价值换取价值,钱不过是体现这个原则的物质形式罢了。钱不是乞丐凭眼泪来博取同情的工具,也不是强盗用来强行索取财物的武器。只有那些生产者才能使钱的存在成为可能。这就是你所认为的魔鬼吗?”如果正直、善良的你相信钱是罪恶的,那么还有谁会想要拥有它呢?

来看看曾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颁布的《第二权利法案》中是怎样说的。

对于所有的人,无论其种族、地位、信仰:

·人们拥有在国家的工业、商业、农业或者采掘业得到一份工作,并因此要求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的权利;

·人们拥有获得足够多的收入以满足衣食住行和基本的闲暇以及假期需求的权利;

·作为农民,他有权耕种或者饲养,并基于合理的收益水平出售他的产品,以使自身和其他家人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作为商人,无论其业务规模大小,他都有权在一个公平的、竞争性的、不受国内或者国外支配和统治以及垄断干涉的市场环境中自由地交易;

·每个家庭都应得到应有住房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享有足够的医疗护理和保健服务,并享受健康的生活;

·人们拥有获得充分的社会保障,以避免由于老龄、疾病、灾祸和失业带来的经济窘迫的权利;

·人们拥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权利。

如果政府能给我们这一切,那么留给我们为之奋斗的还剩下什么呢?

如果你想要获得这一切,你就需要确定你想要用你有限的光阴赚到多少钱,你需要准确地知道你穷尽一生地到处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你内心很清楚:年轻的你渴望周游世界,新婚的你盼望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当上父母亲的你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退休后的你希望有一个安逸的晚年。当你能够直视这些梦想背后极为重要的支撑因素时,你的梦想才可能照进现实。你真正拥有的财富其实是你自己“以前我曾经认为,越有钱,越有名气,就越幸福。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闭关,我认为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越有钱、越成功,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往往更容易让你陷入精神的痛苦。”搜狐董事长张朝阳在接受采访时说。

不管你未来如何,也不管你现在拥有多少财富,你必须明白,你真正拥有的财富其实是你自己。

一位资深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高管,归纳了这一行业成功人士的五项特质,具体如下所示。(1)主动工作的能力。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没有完善的培训计划,直接把你扔到一团乱麻中。(2)良好的判断力。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知道如何判断人,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说服力,而不是去惹人烦。(3)逻辑思维的能力。有能力综合分析一大堆因素,并从中得出实际的结论。(4)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不能过多地被你内心的恐惧、偏见、语气、盼望以及欲望影响。最优秀的人看待事物能够做到55%客观,但大部分人却低于50%,虽然只是如此细微的差别,却极其关键。(5)管理风险的能力。很多人都希望努力消灭风险,但在这个行业中,你必须冒险才能获得高回报。所以,能够考虑并管理风险是真本事。

他补充说:“你可能会很惊讶,因为同时拥有这五项特质的人才是如此之少。换句话说,高智商可能会让你跑上一垒,但是,若想要在投资中获利,你必须开发你自己的能力才能最终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获利需要靠自己完成,幸福也需要靠自己感知。真正的幸福,只是你自身的感受,它不依赖任何外界因素。3.时间是一枚万能的魔法石

从英镑取代黄金流通于世,到美元取代英镑开创世界货币的新纪元,无一不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时间将英国发展成了一代霸主,又将英国从霸主地位逐步拉下马。

从自然资产的角度来说,果树、麦苗和家畜都有年复一年的自然增长率。一棵麦苗会不断地生长,生产出的数量远远超过种子的麦粒,从而完成更新换代。假如一个未经检验的自然资产每年都以一定的比率增长,一个饲养了两只母鸡的农场主如果不是期待得到更多的鸡蛋就不会留下这些鸡,他总是希望鸡能下蛋并且蛋能孵出更多的小鸡来,而催生这一切发生变化的是时间。

从人类生活的角度来说,时间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消费资料,既是资本品(投资品),也是消费品。对于悠闲的人来说,一杯咖啡就能让他坐在那儿泡一下午。对于这些人来说,时间就是消费品。同样,在海滩上晒太阳,也是消费时间。但对忙碌的人来说,每天加班加点,时间就成了资本品,相当于是一种资本。忙碌的人们靠时间换取金钱。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时间就是生产。可以说,时间是一枚万能的魔法石。

你也许不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但你一定知道“股神”沃伦·巴菲特,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已成为投资界的教科书;你也许不知道麦哲伦基金,但你一定知道彼得·林奇,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即使你没听说过约翰·内夫的名字,也一定对温莎基金有所耳闻。这些大师的名字如雷贯耳,因为他们都曾经在金融史上创造出诸多著名的投资纪录。他们的投资方法各有千秋。人们将他们的投资方法归纳为五种,这五种投资方法在世界上占据着主流地位。

第一种是价值投资法。他们依靠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找出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这种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本杰明·格雷厄姆,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当属巴菲特。

第二种是成长投资法。他们致力于寻找那些经营收益能够使公司内在价值迅速增长的公司。曾在麦哲伦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的彼得·林奇是成长投资法的最佳实践者。

第三种是指数投资法。他们通过复制指数来获得一个市场平均回报。先锋基金的创始人约翰·伯格推广了这一方法,而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市场影响力无疑是对该方法最好的验证。

第四种是技术投资法。他们采用各种图表收集市场的行为,以此来显示投资者预期是上升还是下降、市场趋势如何等。技术投资法最大的特点是只关心价格,并不关心价值。

第五种是组合投资法。他们了解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水平,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化投资组合来承担这一风险水平。组合投资法因《漫步华尔街》的问世而广为流传。

这五种投资方法,似乎都是围绕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展开的,然而大师们对价格与价值的理解却有诸多分歧。投资大师们的风格迥异,而且没有一种投资方法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大师拥有共同的秘密——对时间的信仰。

或许因为大师最先了解到时间的秘密,并能够善用时间的力量,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公司才能自1964年10月1日以来获得22%的年度回报率,也就是说如果在1964年10月1日投资给巴菲特1万美元,那么到2009年底,这笔投资的价值为8000万美元。时间的秘密同样馈赠于彼得·林奇,在他接管麦哲伦基金到急流勇退宣布退休的13 年间,该基金的平均复利收益率高达29%,投资收益率高达29 倍。很难想象,如果约翰·内夫没有执掌温莎基金近30 年,他如何能在持有被大多数人冷落的股票的情况下,却让温莎基金长期名列全美共同基金业绩的前5%。

有人说:“想在人生的路上投资并有所收益、有所回报,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在一个方向上去积累,连续的正向积累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持久而专注地去做好一件专业的事情,我们不仅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还能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而这些省出来的时间,就相当于投资的另一种回报。

在人的一生当中,时间作为消费品和作为资本品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如果能特别细分出自己作为消费品的时间和作为资本品的时间,然后,用做事情的专业化、精细化,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金钱的回报,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满足自己消费时间的需求,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支配时间、享受生活。与时间挂钩的还有风险

犹太典籍《塔木德》中写道:“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而在金融王国,时间是一枚万能的魔法石,它能衍生出许多金钱,也能吞噬掉许多金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投资有风险”。

学会投资,学会驾驭自己的财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然前提是你有闲散的资金,你才会面临这样的苦恼。

有钱往哪里投资是大学问,你可以投资去开一家实体店,比如连锁加盟店。当然,你需要懂店面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就有可能会亏钱。你可以坚持多久,在于你的心态,你能不能转亏损为赢利,在于你的个人能力,可以说你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在投资的过程中,你有太多的因素需要权衡。4.你的财富前景如何

不管你有多少财富,理财这个问题总是你无法回避的。是选择保值还是增值?是选择为未来做打算还是为今天做配置?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变革不只带来了工业技术,还加快了财富创造的速度,使得20 几岁的年轻人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也使得人类创造财富的手段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金融技术的革命则使得财富载体日益丰富,理财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今天,金融产品除了大家熟悉的股票、债券、储蓄、黄金、房地产,还有开放式基金、对冲基金、创投基金、人寿保险、医疗保险、财产保险等类型。这么多的选择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丰富的选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整体福利,使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加巧妙地规避未来各种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加自主地、合理地配置金融投资组合,以便让自己的财富得到最多的积累,个人的生活也得到更大的自由。“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来收入证券化,变成今天的钱,谁就能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证券融资不只是简单地把未来的收入提前花,而且能够为未来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决定在竞争中谁会成功。”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这样看待金融带给人的机遇。这也是百度公司的造富途径:先创业,创业成功后去美国上市,利用美国现成的未来收入流折现机器提前兑现创业成果!

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在19 世纪末期才形成的,相比较世界的股票市场,中国落后700多年。在投资品种方面,在12世纪之前,中国的投资品种以土地、某种有价物或者以收入流为抵押的债据为主,这些在当时是人们主要的投资手段。与中国不同的是,那时候的意大利城邦国家的战争开支不断上升,它们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当时这种政府公债往往被强行分摊到个人,是人们必须购买的“爱国债”。到了13世纪,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这三个城邦国家已经发行了太多的短期政府公债,简单的到期再借、一次接一次地把短期债务继续下去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它们必须推出长期债,把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压力平摊到未来许多年,逐年支付。1262年,威尼斯第一个把众多短期债合到一起,由一只意大利文称为MONS的长期债券基金持有,然后把该基金的份额按照股份证券的形式分售给投资者。公众可以在市场上随意转手交易该基金。这形成了现代资产证券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公众基金的前身,并在13、14世纪从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热那亚向西欧国家传开。

到16世纪末,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大举运回金银的时候,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将未来收入和资产证券化的能力已经非常强了。它们已经有能力把未来的收入变成那时的钱,有很强的“生钱”能力。从16 世纪中期到1640年,西班牙凭借掠夺来的金银成为了世界强国。1640 年之后,其统治的国家相继独立,直到1975 年,西班牙才结束了长达3个世纪的专制和连年征战。

后起之秀的英国在16世纪中叶通过民间融资进行航海活动,这一方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股。这种“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了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1688年以后,英国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业、保险业都迅速发展,使其在18世纪很快赶上并超过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可以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变迁,世界上的金融证券、基金和保险品种已经成千上万,真正的金融超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人类在过去几千年里寻求的那些发家致富的方法到今天已经发挥到极致,不仅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空前,而且通过金融证券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轻易地将未来收入流提前证券化,变成现金,从而让自己今天手中的钱不仅包括过去储存的收入,还包括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变现得到的钱。今天在世界上的流动财富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金融证券的发展使得钱的供给大大上升。据统计,1978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为210亿元,到2013年10月底,这个数字已经增至44 万亿元,增长了将近2100 倍。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认识到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后,投资理财成了他们热切讨论的话题。“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与此同时,金融证券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财前景,无论是买卖国内的股票还是国外的黄金,或者收藏艺术品来保值增值,都是不错的炼金方法。

无论是最为人熟知的股票和债券,还是其他各种金融衍生品,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个人、家庭、企业以及政府能够更多地将固定的财富转化成“钱生钱”的资本,让人们通过这些固定的财富的证券化将未来的收入用作新的投资,进而改变未来的收入机会,但这中间所隐含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我们无法否认金融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样,我们也无法否认它带来的潜在风险。第2章约翰·邓普顿的道德投资

约翰·邓普顿被誉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纪人之一。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拥有全球绩效最高的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组织(自1954 年创办以来,该基金一直保持高达15%的回报率),更在于他先进的投资理念促使美国人形成了全球投资视野。《福布斯》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

邓普顿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家道没落的商人家庭。邓普顿是这座位于东南部的小镇中第一批上大学的人。除了奖学金,他还通过各种方法赚钱来贴补上学的费用。大学期间,通过选修“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课程,他对逆向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4年,他以最优成绩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罗德奖学金,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学习。

起初,邓普顿的计划是学习商业管理。但是当时的经济学家以在“象牙塔”中埋头研究而自豪,即使是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因去英国财政部工作而遭到同行的嘲笑。邓普顿只得改修法律,并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50年后,他捐赠400万美元,资助成立了牛津管理研究中心,即后来的邓普顿学院。

在其6年的求学生涯中,邓普顿度过了一段充实而又丰富的岁月,他不但结识了良师益友,更培养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有效的动手能力和精准的判断力。这一切,正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1937年,邓普顿回到美国,进入美林证券的前身公司之一工作,开始了华尔街生涯。1939年,邓普顿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投资。他向老板借来1 万美元,买进了所有股价低于1 美元/股的挂牌公司的股票。在他购买股票的104 家公司中,有34家正处于破产状态。他平均持股4年,获得了4倍的回报,其身价也随之涨了4倍。

随着早期资本积累的增加,1940年,邓普顿通过收购一家小型投资顾问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基金业务,成立了TempIeton,DobbroW&Vance公司。当时他管理的资产是200万美元,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出售该公司时,他管理的资产已经高达3亿美元。对于这段投资岁月,邓普顿是这样概括的:“当我27 岁时,我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当时的客户只有5 人。当我卖出它的时候,我已经在帮助100多万人进行投资了。”

1954年,邓普顿进入共同基金领域,建立了邓普顿增长基金。这是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际投资基金之一。1956年,他建立了NucIeonics,Chemistry and EIectronics基金——一只反映他对科学技术终生兴趣的专业基金。邓普顿的基金公司从不雇用销售人员,完全依靠投资表现来吸引客户。1992 年,他以4.4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的基金公司,此时该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资产已经高达220亿美元。

如果说邓普顿的投资业绩举世瞩目,其更为人称道的,应该是他的道德投资。不同于一般基金,邓普顿增长基金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科学与人文、爱、感激、原谅及创造。尽管并非他发明了共同基金,而且在开始投资生涯时,美国人对于华尔街是深恶痛绝的,但他“帮助人们”的信念和杰出的投资表现,使得千家万户的普通人改善了共同基金在其心目中的形象,并接受了这种投资形式。而当邓普顿将自己9亿美元财富中的8亿美元全部用于慈善事业时,人们对他的举动既吃惊又淡定,因为人们知道,爱的种子已经融汇在邓普顿的血液当中。他告诉人们:“在耶鲁大学的时候,我运用上帝赐予的天资,并认定要帮助别人减少在投资方面的愚蠢失误。我27 岁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当我卖出它的时候,我已经在帮助100多万人进行投资。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它是一个有用的工作,没有浪费神赐予我的生命。但是在过去的50 年中,我感到,如果我能帮助人们在精神方面增加财富,会比我过去的贡献更多。”

邓普顿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具备总是能够维持一个昂扬的心境、规避焦虑并且坚持原则的能力。而对于成功炼金的法则,邓普顿也进行了归纳,其中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谦虚好学是成功的法宝。那些好像对什么问题都知道的人,其实并不知道真正要回答的问题。在投资中,狂妄和傲慢所带来的是灾难,也是失望。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知道,成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2)要从错误中学习。避免投资错误的唯一方法是不投资,但这却是你所能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不要因为犯了投资错误而耿耿于怀,更不要为了弥补上次的损失而孤注一掷,而应该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辙。(3)对投资抱正面态度。虽然股市会回落,甚至会出现股灾,但不要对股市失去信心,因为从长远而言,股市始终是会回升的。只有乐观的投资者才能在股市中胜出。(4)价值投资法。要购买物有所值的东西,而不是市场趋向或经济前景。(5)不要惊慌。即使周围的人都在抛售,你也不用跟随,因为卖出的最好时机是在股市崩溃之前,而并非之后。反之,你应该检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卖出现有股票的唯一理由,是有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如果没有,你便应该继续持有手上的股票。(6)对不同的投资类别抱开放态度。要接受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投资项目。现金在组合中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种投资组合永远是最好的。(7)监控自己的投资。没有什么投资是永远的。你要对预期的改变做出适当的反应,不能买了一只股票便永远放在那里,美其名曰“长线投资”。(8)趁低吸纳。“低买高卖”是说易行难的投资法则,因为当每个人都买入时,你也跟着买,这会造成投资“货不抵价”。同样,当股价低、投资者退却的时候,你也跟着出货,这会造成投资“高买低卖”。1.好心态决定投资成败

投资心理学专家乔纳森·迈尔斯在《股市心理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岸边的狐狸劝水里的鱼去另一个水塘,因为那里既风景怡人又食物丰富。鱼动心了。狐狸说,你可以到我嘴里来,然后我把你带过去,我发誓,绝不伤害你。鱼答应了。可没走多远,鱼就感到疼痛刺骨,便挣扎着问狐狸,你刚发过誓,为什么还这么对我?狐狸说,我实在是不由自主,因为捕食是我的天性!

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以为自己像狐狸一样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决定命运,但实际上,他们总是在思考判断与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被人性的情绪左右,并没有真正地尊重自己的投资原则和行为规则,从而伤害到鱼,造成投资盈亏的不同处境。

常常有人说,“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数十种金融产品,我是按照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的原则做的,而且,我选择这种组合是以市场上的热点来决定的”。“我常常会看财经频道的股评,并阅读财经杂志的专家专栏。我没有那些上电视、上杂志的专家那么专业,听他们的应该没错”。“每当股价狂飙,我总是忍不住高价跟进去,我总是控制不住冲动,在买入新投资标的的时候过于急切,卖出的时候又总是担心自己会错过下一波上涨的行情而耽误了最佳卖出时机”。投资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那么多的人在投资的时候还是会失败,其关键就在于“人性”二字。人们常常在金融海洋中迷失方向,或是自律性不够强,或是决策不够有效率,或是将失败的教训抛于脑后,或是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投资标的,或是不明白自己的风险属性,或是投资标的过于分散,无论哪一种都有可能导致投资者跌入失败的深渊。

而在邓普顿的观念中,生活中最黑暗的地方往往是光明的来源。即使一个人处于事业和生活的困境和低谷,他仍然具有一些未被挖掘和认可的潜力。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并投资以时间和自信,充分挖掘,最终才会得到成功的回报。在悲观时抓住机遇

平庸的投资者大多相似,不平凡的投资者则与众不同。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找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其投资标的大多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1939年,大萧条与战争的双重恐怖气氛如同乌云般笼罩在人们头上,投资在此时显得荒谬而可笑,人们纷纷撤资以保护自己的资产不被大萧条和战争侵蚀。而邓普顿却借款1万美元收购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的共104 家公司、各100股、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在这104 家公司中,有34 家正处于破产状态,其中有4家后来分文不值,但是整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在4年后上升至4万美元。他还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买进了人们避之不及、濒临破产的福特公司的股票。

这一投资行为,充分体现了价值投资理念,即寻找市值比真正价值低的公司,并进行投资。当他注意到一只股票时,他会再三地研究,并且只在他相信其真的具有投资价值时才会去买它。即使如此,邓普顿也不得不承认,他也经常犯错,但因为他的投资谨遵分散原则,所以损失有限。他认为最值得投资的股票通常会被人们忽略,因此,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常有一些不知名的股票。后来,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投资举动时,邓普顿回答得一针见血:“当德国袭击波兰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坐在洛克菲勒广场30号的办公室中。毫无疑问,过不了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在战争期间,所有曾经绰绰有余、无利可图的物资都将变得紧缺并有利可图,所以,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三年之后,在我入股投资的104家公司中,有100家已经获利。”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邓普顿的成功是源于他的性格。在投资过程中,邓普顿显示出有别于一般投机商的冷静与执着。邓普顿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对时局的分析胜人一筹,更在于他坚持价值投资与成长导向投资原则,不盲从、不跟风,更不像赌博一样疯狂地买进卖出。是鞭笞“大海”还是操控自己

公元前480年,波斯皇帝薛西斯继续执行其父大流士一世的扩张政策,决定将自己强大的军队运送过赫勒斯滂海峡(现在的达达尼尔海峡)。为了入侵希腊,他不得不进行海上运兵。搭建桥梁的事由腓尼基人和埃及人承办。他们的任务是建两座完整的大桥,把亚洲和希腊连接起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吊桥。建桥的时候,腓尼基工匠用白亚麻绳索来建,埃及工匠用莎草纸绳索来建。倒霉的是,桥刚刚建起来就遭遇了巨大的风暴,两座大桥设施全部被毁。得知这一消息后,波斯皇帝在盛怒之下下令痛击大海300鞭,然后又下令将两副枷锁投入大海。更有甚者,出离愤怒的波斯皇帝又派出自己的刽子手给赫勒斯滂海峡打上烙印。

波斯皇帝下令鞭笞大海的故事传遍全世界。实际上,波斯皇帝不仅仅“惩罚”了大海,还下令砍掉设计和建筑赫勒斯滂海峡大桥的人的脑袋。这个消息也立刻传到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因此,当说起皇帝惩罚大海这一幼稚的行为时,人们脸上并没有露出嘲笑的表情,反而略显沉重,因为大家都记得那些跨海大桥的天才建设者们是怎么悲惨地死亡的。

现代的投资者在遭到金融市场教训时,经常会想能够像那位波斯皇帝一样“鞭笞”它。就像古代那些凶残的暴君一样,他们倾向于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随便什么人,只要不是他们本人。

金融市场就像大海一样,与投资者绝没有任何纠葛。它并不想有意给投资者制造痛苦或带来欢乐。更多的情况是,金融市场的变化永远在投资者的意志和愿望之外。所有与交易灾难有关的痛苦和欢乐都只存在于投资者的头脑中,只有投资者自己才能“激活”自己的资金向这方或那方运动。

的确,游戏规则没有改变,条件也没有改变,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改变的只是最微小的一点——投资者对市场的反应。在进行交易时,投资者会体验到各种复杂的感情:恐惧、贪欲、骄傲、快乐、兴奋——预想中的巨款……也因此,是否拥有操纵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是决定投资者能否在金融市场赚到属于自己的一桶金的关键。如果你能在众人六神无主的时候镇定自若,你就成功地踏上了明智投资之路。你应该好好想想邓普顿的那句真知灼见:“在别人沮丧卖出的时候趁机买进,在别人疯狂买进的时候趁机卖出,这需要最大的毅力,但收获也最丰硕。”2.逆向投资:做市场的主人

邓普顿告诫投资者,不要去追随市场的潮流,与市场智慧不同的投资决策才能获得好的回报。当所有人都感到悲观的时候,市场进一步崩溃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小的。在这一点上,邓普顿和格雷厄姆的思想很接近。格雷厄姆也认为明智的投资者要做“市场先生”的主人,而非仆人。不要被群众束缚

你和朋友们一起去看电影。电影散场,大家讨论看后的感受。有人说:“这个电影真好看,节奏有张有弛,情节曲折感人,真是不虚此行。”旁边的人也会纷纷附和:“我也很喜欢,故事很温暖”,“情节设计很巧妙”。

实际上,你并不喜欢刚才的电影,甚至差点睡着。可当朋友们都赞不绝口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自己欣赏力不够,还是错过了精彩片段?于是,你也开始觉得这是一部不差的影片,并从脑中寻找出一些它的优点来。

人往往在观点获得认同的时候更有安全感,并容易一窝蜂地形成集体心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羊群效应。投资理财中的羊群效应也很明显,人们容易形成这种心理,是因为这样不仅能够让人获得团队其他成员的认同,还可以让人在面对投资失误时减轻痛苦。试想,即使自己判断错误,但看到有很多人犯了和自己一样的错误,甚至比自己损失得还要多,心理上是不是会轻松不少?

可是,周围友人的认同,或是心理上对失败的安慰,并不能帮助我们在投资上获得成功、增加财富。事实往往是,能够克服从众心理、具有逆向投资能力的人,才能成为投资市场上的赢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教条总是束缚着我们的思维。逆向投资最重要的是在思维上保持独立,识别羊群效应,并逃离这个群体,去思考一些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甚至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那时你会发现原来曙光在人们的背后。当所有人想的都差不多时,有可能所有人都错了。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曾发现,当共同基金经理在社交圈中不再那么受欢迎,人们觉得他们索然无味,甚至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时,这说明股市的低迷已经让投资者丧失了信心,但此时的市场,往往正在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擦皮鞋的人都在讨论哪只股票涨得更多时,这应该是牛市到达顶点的时候了。“买在人烟稀少时,卖在人声鼎沸时”,是逆向投资的法则。如果你周围的人都不再过问某一投资标的的表现,或是对你的选择觉得不可思议时,也许这正是你迈向成功的时刻。逆向投资在于价值确定

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市场的声音。问题是,市场的声音往往是情绪式的,只要大盘连续上涨,那么市场就唱多一片;只要大盘连续下跌,那么唱空的声音必然很多。以中国股市为例,在2007年下半年,大盘指数在6000 多点时,市场会看到1 万点,投资者仍旧纷纷入市,市场异常火爆;相反,在股市迅速下跌至1000多点时,市场都不看好,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投资风险较大。正是这种顺应市场的思维方式,导致大部分投资者随市场起舞,追涨杀跌,这也是时至今日大部分的投资者仍然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中国经济有其自身运行规律,每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多在8% ~10%,大盘暴涨时经济发展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好,大盘暴跌时经济状况也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糟。

逆向投资并不是在市场悲观时买入就一定能获利,成功的逆向投资需要确定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秉持价值投资观念的邓普顿的许多投资案例都表明,他的逆市而行、逆向投资首先靠的都是自己的眼光。他选择的公司,从价值、成长性和估值来看,几乎都是没有风险的。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买入。这一策略可以运用于所有的投资领域,无论你交易的是股票、不动产,还是艺术品、邮票。找出资产的价值和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投资的根本。

邓普顿认为,与其他技能相比,投资者更需要有识别价值的能力。

在他看来,买进股票之前,绝对有必要彻底了解这家公司:运作方式、促进销售的原因、为维持利润而面临的各种压力、业绩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状况、应对竞争的方式,等等。掌握这些信息是构建心理堡垒的最佳方法,这样才能够在买卖股票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邓普顿的早期投资生涯中,他拜访了成百上千家公司,参观大大小小的工厂,评估所见所得。然而,后来,邓普顿发现自己没必要这样做。

对于公司的管理部门,他有一套标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是否有长期的规划?”第二个问题是“你们的年增长率是多少?”

如果该公司的增长目标比历史纪录高,他会问:“未来的目标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你们的问题是什么?你们的对手是谁?为什么?”最后,邓普顿还会问一个他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拥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在你的竞争对手中你愿意买哪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

邓普顿认为,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如果只与一家公司打交道,那么你得到的信息越多,误导就越多,因为大多数管理层总爱吹嘘自己的成就。在一段时期内,只有访问了某个领域中的大多数公司,你才能得出整个行业的完整概念,才会知道哪些消息是可靠的,哪个部门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哪家公司的管理层喜欢自我吹嘘等。另外,与被研究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或供应商进行接触也会非常有助于了解该公司的真实状况。

投资方法与邓普顿不谋而合的还有巴菲特。2007 年10 月一2009年3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最高的14 198.10点下跌到最低的6 469.95点,最大跌幅达到54.43%,全球损失超过10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多达14 家,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3 家投资银行消失,花旗银行的亏损也高达551亿美元。然而在下跌最猛烈的时候,巴菲特却在这一堆不被人看好的金融机构“烂股”中寻找黑马。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考核后,巴菲特选中了高盛。

2008年9月,巴菲特以50亿美元购入高盛的优先股。巴菲特与高盛达成的条件是:年息10%,高盛有权在任何时间回购上述优先股,但必须支付10%的溢价;同时巴菲特还获得了认股权证,有权在5年内的任何时间以11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价值50亿美元的高盛普通股。这个价格比高盛当时的市价还低8%。

进入2010年,高盛的股价已从60美元/股回升到180美元/股。仅巴菲特所持的认股权证,就价值28 亿美元以上,而且两年间,巴菲特已从高盛累计获得10 亿美元的股息收入。这笔成本为50 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仅两年时间就获得了超过70%的收益。

对巴菲特而言,尽管数额巨大,但这笔投资的风险极小。他每年都有10%的利息收入,只要10年就能完全收回本金。而对高盛来说,这就等于平均每天要向巴菲特旗下的基金支付超过100万美元的利息。

2011年4月18 日,高盛正式宣布:支付55 亿美元,赎回巴菲特所持的优先股。这笔历时超过两年半的投资,使得巴菲特在安然收回本金之外,还获得了5 亿美元的差价和超过12 亿美元的利息收入。另外,巴菲特手中仍持有43 478 260份高盛集团的普通股认股权,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正如约翰·邓普顿所说:“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在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会像潮水一般涌向那些看上去前景最为乐观的投资标的,避开看上去前景最为乐观的标的好像不合情理,例如找工作要找前途光明的行业,出门要挑个好天气。但是这种行为却很难在投资上获得成功。成功投资所需要的是与之相反的行为,即找出看上去前景不那么乐观却具备发展潜力的投资标的。3.累积内在财富

作为在投资界声名卓著的过来人,邓普顿认为,一个人靠投资取得的外在财富,是由这个人的内在财富决定的。如果没有内在财富,一个人就算靠运气获得意外之财,也难以将其守住。想要积累外在财富,必须先积累内在财富;要致力于获得外在财富,必须先获得内在财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获得内在财富的方法,就是获得外在财富的方法。真正的投资者就像一个拾金者,他拾捡的是他的内在财富。他拾到的内在财富越多,他将得到的外在财富就越多。

在邓普顿看来,所谓投资,就是发现并遵从内在财富的法则,积累你的内在财富,在适当的时候打开你的精神财富的水龙头,你的物质财富将源源不断地流出,并成就你的卓越和你的人生。因为你的内在财富决定了你的外在财富。培育你的内在财富,要从掌控你的心灵开始。邓普顿给我们的忠告是——掌控你的心灵,才能掌控你的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