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长歌:有趣的海洋生态与文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22:43:28

点击下载

作者:侯红霞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沧海长歌:有趣的海洋生态与文明

沧海长歌:有趣的海洋生态与文明试读:

前言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从人类与海洋相约在地球的那一刻起,就拉开了一个美丽故事的序幕。在与海洋的相识、相处、相知的漫长岁月里,古今中外的人们,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开发海洋,他们在逝去的光阴中沉淀下来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生存习惯、生活方式;他们珍惜当下,心怀感恩之情迎接新生活的到来;他们苦中作乐,用丰富别致的娱乐活动将艰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切的一切,俨然人类文明中的串串珠玑,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可以说,人类起源于海洋,海洋是人类的摇篮。自从人类诞生之后,就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原始人很早就徘徊于陆水之间,寻找支持生命的食物,后来,又在岸边建立起部落,靠原始的独木舟出海捕鱼,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他们逐渐习惯于海洋生活,并驾着风帆驶向远方,去寻找新的陆地,建立新的家园。技术进步使人们又产生了到深海里去探索的想法,这个想法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此浩瀚的海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最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对于国家,对于人类,海洋之重要,自不待言。一方面,新技术革命已为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现实可能;另一方面,被人口、资源、环境危机苦苦困扰着的人类,也只能将目光转向这片富有而神奇的蓝色沃野。如何有节有制地向海洋索取,在满足我们自身需要的同时又能力保海洋的正常生态环境,这就给和谐人海之路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旨在使读者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我们愿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迎接海洋世纪,共铸蓝色辉煌!

本书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本书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但是,由于海洋知识领域十分广泛,而本书篇幅有限,又要适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框架设计,内容取舍等方面难度较大,疏漏差错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从海洋流淌出的文明

海上仙山的美丽传说,神秘莫测;诗词歌赋的沧浪之音,慷慨激昂;追风逐浪的历险小说,扣人心弦。这些因大海而生的文字和歌谣,诉说着海洋文明、见证着海洋变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海洋世界的探索与心灵世界的探索是同步的,人类对海洋从恐惧到征服再到和谐相处的态度转变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拓宽自己灵魂深度的过程。海洋文明所做的,就是以它富有激情和力量的彩笔,为我们勾画出了这一过程中人类幽深而丰富的灵魂世界,让我们看清自己的面庞,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去寻找通向自由的道路。

第一节 扣人心弦的海洋神话传说

海洋诞生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混混沌沌的一团气。

这团气的正中央裹着一个核,像是个大鸡蛋。在“鸡蛋”的“蛋黄”里,孵育着一个小生命,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长得可真慢,他一动不动地睡了一万八千年,终于醒来了。

他一睁眼睛,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动动身子,紧巴巴的,裹得难受;吸了口气,憋闷闷的,胸口也不舒服——原来周围是一团死气。

盘古可不愿意再睡了,他一展腰,一伸胳膊,一踹腿,想要活动活动。

这么一搅和不要紧,却把那团死气搅开了。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缕缕清气袅袅上升,团团浊气徐徐下降。清气越升越高,化作了天;浊气越积越厚,变成了地。盘古头顶青天,脚踏实地,站起来了。盘古塑像五岳之首——泰山

盘古立地顶天,一顶顶了一万八千年。他实在太辛苦了,终于因过度劳累而死。

可是,盘古身体里有一股活力。他虽然死了,生命力却没有消失;他吐出来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头发和胡子变成了星星。盘古的身体倒下了,可是他的四肢却变成了东、南、西、北四根天柱,仍然擎着天。他的躯干变成了五岳,他的血液变成了流动不息的江河,他的肌肉变成了沃土,汗毛变成了草木,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金属、玉石,骨髓变成了珍珠矿藏,甚至连点点滴滴的汗水也都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你知道吗谁是北美神话中拯救人类和动物的人在北美神话中,博塞安加是最聪明的人。当时,造物主把自己的肉放在海里作种子,用自己的体温来孵化它。于是,海里生出绿色的泡沫,这些泡沫后来变成了大地和天空。在大地最深的岩洞里,有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种子。它们像蛋一样,当里面的生命长大成型后就破壳出世。这样,人类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纷纷繁殖起来,在黑暗的岩洞里拥挤着、争执着。这时,最聪明的人博塞安加从海洋的最深处,来到人类和动物之间。他穿来穿去,终于找到了通往地面的路。他找到了万物之父太阳,请求太阳把人类和动物从地底下拯救出来。太阳答应了他的要求。这里的问题是,你知道博塞安加是怎样找到从海里通往地面之路的吗?如果你能找得到的话,你也就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了。

从此以后,世界出现了。

有一天,大地突然震荡起来,地皮裂开,大火燃烧,江河泛滥,洪水横流。一切全都失去了秩序,恶禽猛兽到处乱跑,趁机吃人。

正在这时,有一个神出现了,她的名字叫女娲。女娲娘娘塑像

女娲是个善良的女神,她尤其喜欢人,因为人是她造出来的。当初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她捏了一些泥娃娃,让它们变成了人。她想在大地的各处都放上人,可是地太大,她捏不过来,后来,干脆找了根绳子,蘸着泥汤到处甩。泥点落到地上,也都成了人。

以后,女娲又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教会他们生儿育女,让他们安居乐业,她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现在看到人们遭殃,哪能不着急呢?于是,她拣了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子儿,架起火来烧炼。经过不停燃烧的石头子儿被烧化了,变成了五色糊糊,女娲就用这些五色糊糊来补天。她忙了不知有多少日子,终于把坍开的天窟窿补上了。

大地经过这么一折腾,其他三根天柱也已经毁坏。女娲唯恐天还会塌下来,就抓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龟,砍下它的四条腿,放在四个角上,把天空重新架稳了。

还有那些到处吃人的毒蛇猛兽怎么办呢?它们的数目实在太多,抓是抓不过来的。女娲逮住为首造孽的一条黑龙,把它当众宰了,使那些小喽啰不敢再放肆。然后,她又用炼石剩下的炉灰堵住决口,让洪水不再泛滥。忙了一段日子,总算把世界重新收拾一新。

可是,补过的东西怎么也不如原来的完整,它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西北边的天空往下塌过,所以太阳、月亮、星星就从那里落下去;又因为是用五色糊糊补的,所以那里的天空常常出现五彩缤纷的云霞。

还有,东南角的地皮不是往下陷过吗?大地从此可没有原先那么平了:西北角高起来,东南角低下去,江河里的水日夜不停地往东南流。陷得最厉害的地方有个大深坑,叫“归墟”。水往归墟流啊,流啊,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片汪洋,这就是大海的由来。

海洋的浩瀚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海洋的丰饶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宝藏,而海洋的神秘则让人类既恐惧又忍不住想要接近它,从而探寻那些隐藏在海洋深处的秘密。

对人类来说,海洋是强大的、神秘的、难以征服的,在性能优异的海船出现之前,情况更是如此。

无数航海先驱被大海肆虐的风暴、隐藏的暗礁、浮动的冰山吞没而葬身海底。1973年,在一次寻找石油的钻探中,偶然在中国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古人类遗址,从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7000年之久。

在中国的夏代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开始向大海寻求食物。

人类对海洋的梦幻与追求一脉相承,航海的人们穿越海洋,发现了新的大陆、新的人群,航海者们用他们的勇敢和牺牲,逐渐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

然而与几乎没有尽头的海洋比起来,人类和他们创造的船只实在是太渺小了。在海洋无尽的力量面前,人类在大多数时候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即使是最勇敢的航海者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在狂暴的风浪中祈求大海的宽恕和恩赐。

出于对海洋的敬畏,人类“创造”出了许多代表海洋威力的神灵,这些代表着海洋富饶、深邃、神秘、慈爱、狂暴、冷酷等各种特征的众神,隐藏在波涛中掌控着神秘水域中的一切。而人类只能通过复杂而虔诚的祭祀仪式,求海神保佑他们出海一帆风顺,平安归来。浩瀚的海洋神秘的海洋

海神是大海的化身,更是人类精神的寄托。龙王、妈祖、波塞冬……这些或威严,或慈祥,或残暴的海神,都是人类对大海某个属性的抽象概括。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也在逐渐改变,除了对海洋力量的敬畏之外,更多人性化的生活气息被加诸在海洋的精神属性上,友情、爱情、勇气、奉献、牺牲……这些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通过那些跌宕起伏的神话传说而鲜活起来,在人类的文明中代代流传。

可以说,海洋神话是人类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征服海洋的记录,是先驱者们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海外仙山

渤海东面不知几亿几万里的“归墟”上,飘着五座仙山,它们的名字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这五座山,每一座都有三万里高,方圆也有三万里,山顶上有九千里开阔的一块平地。五座仙山并排而立,每座山之间的距离是七万里。

仙山上的景色异常优美:那里长满了茂密的仙树,树上结满了形形色色的仙果,都是珍珠美玉。人们吃了这些仙果可以长生不老。那里的鸟,兽,全是纯白色的。仙山上还有一栋栋黄金、白玉打造的宫殿。你知道吗谁是中国的波涛之神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掌管风的叫风神,掌管雨的叫雨神,掌管山峦的叫山神。你知道掌管江河湖海的神是哪一位吗?他就是中国神话中的波涛之神,名叫阳侯。阳侯原本是伏羲手下的臣子,因为犯了罪过,便投江自杀而死。伏羲考虑到他生前的功绩和辛劳,就把他化为江河湖海中的波涛,阳侯从此成了波涛之神。有时江河湖海的表面,风平浪静,那是波涛之神阳侯在水底还没有睡醒或者正是他高兴的时候,而一旦见到江河湖海上掀起了狂涛,那一定是阳侯生气发怒的时候,人们这时乘船航行,可要千万小心,因为波涛之神阳侯发怒时,偶尔也会掀翻船只甚至吃人。

仙山上没有凡人,只有仙、圣的后代。仙圣的后代当然也是仙圣,他们跟凡人可不一样。海外仙山——海市蜃楼

有什么不一样呢?首先是吃的东西不一样:他们不吃五谷杂粮,只靠餐风饮露活着。其次是长得不一样:他们不会老,不会死,脸儿白白的,皮肤嫩嫩的,像姑娘一样。而且,他们的背上还有一对翅膀,能在空中飞来飞去。这些小仙圣一天到晚无忧无虑,既不特别喜欢什么,也不会为什么事发火;既不攒什么东西,也不给别人什么东西。

那么他们每天都有什么事要干呢?什么事也没有。他们只是飞来飞去地串门儿。那对小翅膀可管用啦,仙山跟仙山之间相隔七万里,他们一天能打好几个来回。

小仙圣永远对什么事都无动于衷吗?不见得。比如有一回,他们也发起愁来啦:原来五座仙山都是没有根的。潮汐一起,仙山就随着海浪漂来漂去。假如漂到北极那个地方,仙山可就要沉没了,仙圣们就没有地方住了。

这可让仙圣们着急,他们飞到天上,叽叽喳喳地向天帝诉苦。

天帝没什么好主意,他把北极之神禺强叫来,让他想办法。

禺强是北极之神,也是北海的海神。这家伙长了一副怪模样:人的头、鸟的身子,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只要他一扇翅膀,海上就要刮大风,所以,他也是海上的风神。

禺强有好多海龟做他的仆人。天帝把仙山的事跟他一说,他想了想,派出15只最大的海龟,让它们去驮住仙山。

这些海龟非常大,一只就能驮起一座仙山。按说,五座仙山有5只海龟就够了,为什么要派15只呢?原来,海龟不是死东西,它们要吃、要喝,也要休息。有了15只海龟,可以分成5组,每组3只,问题就解决了。禺强让3只龟管一座山,1只驮山,1只找食,1只休息,6万年轮换一次。这样,仙山就不会乱漂啦。

过了不知多少年,又出了乱子。这事是龙伯国的巨人惹出来的。

龙伯国在昆仑山北边九万里的地方,那里的国民都是身高体壮的巨人。有一天,一个龙伯国的巨人心血来潮,忽然想到海里去钓鱼。他没走几步就到了归墟——就是五座仙山待着的那个地方。巍巍昆仑山海龟

海龟们好久没吃什么东西了,特别容易上钩。龙伯的巨人一下钓饵,很快就钓上来6只海龟。他把海龟用绳子串起来,往背上一背,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海龟有什么用呢?有用。这个巨人把它们的壳剥下来,扎几个眼,用火烤。龟壳让火一烤,顺着小孔炸成很多裂纹。龙伯国的巨人就数着龟壳上的裂纹来算卦。

被钓走的6只海龟,正好是负责驮岱舆和员峤的两组。海龟被钓走以后,岱舆和员峤就没了根了。它们漂啊,漂啊,漂到北极,沉了底了。

两座仙山上的小仙圣有好几个亿。仙山往北极漂,小仙圣们一大群一大群地往外飞。这些流亡的仙圣失去了自己的安乐窝,只好到其他三座仙山上去挤一挤啦。

仙圣们乱糟糟地一闹,吵得天帝怪心烦的,他一问情由,知道是龙伯国的巨人惹的祸。天帝担心起来:“龙伯国的巨人太大啦,说不定将来还会惹出更大的麻烦。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管住他们,让他们遵守秩序。”于是,他施展神通,让龙伯国的巨人缩小。

龙伯国是巨人的种族,尽管天帝让他们缩小了,却还是比一般人大得多。过了不知多少年,到上古时代,仍然有人见过龙伯族的族民——他们有四十丈高,能活一万八千岁!

聚宝竹与客星犯牛郎

1. 聚宝竹

在中国众多的传说故事中,有许多是关于聚宝竹的。据说南宋时,温州有个叫张愿的巨商,经常出海进行贸易。有一回,张愿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结果迷失了方向。他乘船随风在海上漂流了五六天以后,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岛。这个小岛上长的全是竹子,非常茂盛。张愿上岸后随手砍了十根竹子,就在他准备再多砍几根竹子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白衣仙翁,催促他赶快离开这里。张愿向白衣仙翁询问归途的方向,仙翁用手指了指东南方向,一言不发地走掉了。张愿听了白衣仙翁的话以后,果然一帆风顺地回到了温州。他把砍来的毛竹有的做桅,有的做篙,用掉了九根,剩下的那一根不知做什么用,就扔到了一边。有一天,一个外国商人登上他的船想要买货,结果外国商人一见桅杆和竹篙,就连声大叫可惜可惜。后来这个外国人看到船上还剩下一根,就打算买走。张愿见有利可图,张口就要价5000元。这位外国人立刻答应下来,当场给了现金,并和张愿立下契约,永不反悔。张愿痛快地答应了。办完手续后,张愿高兴之余不禁有些纳闷,怎么一根竹子竟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呢?外国商人告诉张愿说,这不是普通的竹子,而是一根世上罕见的聚宝竹,只要把他立在大水塘中,水泽中的宝贝都会围聚在宝竹的旁边,到时你只要下去采集就是了。张愿听了后悔不迭,但因立了契约,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拿走了聚宝竹。毛竹你知道吗海神求宝是怎么一回事宋代作家李昉(925—996)在他的笔记小说集《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海神求宝的传说故事。一个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途中到一家客店过夜。这个波斯商人见店主门前有块方石,就用2000元钱买了下来。他当众剖开石头,得到一枚大明珠。为了藏好这颗大明珠,他用刀划开自己的腋下,把明珠藏进肉里,然后就乘船回国去了。在海上航行了十多天之后,忽然海上风浪大作,船眼看就要沉下去了。驾船的船夫知道这是海神在向他们寻求宝物,但是搜遍船上,也没有找到一件宝物可以献给海神。船眼看就要沉到海底了,这个波斯商人非常害怕,就从腋下取出明珠交给船夫。船夫用手高举明珠,大声对海神说:“如果有神灵要这颗明珠,就请来取吧!”话音刚落,大海中果然伸出一只长满长毛的大手,托着明珠消失在海里。海面立刻就变得风平浪静了,波斯商人也一路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家。

2. 客星犯牛郎

中国古代典籍《博物志》中的《杂说》里,记载了一则传说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河与大海是相通的。在一座不知名的海岛上,有一个渔夫在木筏上建造了一间能遮风避雨的板棚,然后带上充足的粮食和淡水,趁着八月大海潮,坐上木筏,随着大海的波涛漂去。最初的几天,一切都很正常,海面风平浪静。可过了不久,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又不知过了多久,渔夫忽然看见一个村子,一个妇女正在家门前悠闲地织着布,一名男子牵着一头大黄牛去河边饮水。牵牛人看到渔夫很吃惊。渔夫问牵牛人这里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却要他回四川问天文星相专家严君平。说完,渔夫乘坐的木筏又开始往回漂。靠岸以后,渔夫来到四川,找到了严君平。严君平翻开记录一看,只见某年某月某日的日记上,记载着客星犯牛郎的事。严君平一推算,这一天正好是渔夫和牛郎相遇的日子。这时,渔夫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乘木筏从海上到了天河,而且还遇到了牛郎和织女这对勤劳、善良的夫妻。美丽的银河

沙门岛张生煮海

话说很早以前,广东潮州有一书生,名张羽,字伯腾,系官宦子弟。他相貌英武潇洒,天资聪颖,擅长诗文书琴,但屡屡应试落榜。于是,他离经叛道,周游名山大川。一日,慕名来到三神山,领略海市蜃景,寻觅八仙故乡,落脚在沙门岛的石佛寺中,投靠法云长老。张生常与长老说经论道,深得长老喜爱。

再说东海龙王,他的三公主琼莲,芳龄十八,春心萌动,不思寝食,时常私出龙宫,到沙门岛一带游闲览胜。一天晚上,岛上寺庙琴声悠扬,拨人心弦,待她来到窗前窃听,见一少年英男,专心抚琴,琴声中吐露着悲壮,又透出忧伤。正当“求凤曲”弹拨得动人的时候,琴弦突然断了一根。张生惊问:“谁在偷听?”只见一位仙女推门而入,落落大方地拜见了张生,且作自谴,说惊扰了兄长的雅兴。

琴声为媒,使俩人一见钟情。他们相视许久,深情脉脉地说长道短。从家世出身,到志趣爱好,彼此言语投机,吐心掏肺。爱恋之情油然而生,都愿忠贞不渝,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可公主心有余悸,怕龙王老爸不允,触犯宫条,便心生一计说:“等到八月十五日,月出东山之时,我定派人领你进宫求婚。父王待我似掌上明珠,只要小女恳求,咱们定会有缘。”为了言而有信,琼莲把一只冰蚕丝织的鲛蛸手帕送给张生,张生将一木鱼石宝物赠给琼莲,两人山盟海誓,只等良辰吉日。

却说三公主琼莲月晌星高回到龙宫,丢魂落魄似的等到天明。起初,龙王百般不允,说下嫁凡人,既失龙王脸面,又丢爱女身份。公主哪里能听命于父,声言宁死不嫁他人。龙王见琼莲痴心不转,下令把这不孝之女锁入深宫闺房,派来虾兵蟹将日夜看守,并责令封岛禁海,寸步不得行。

回头再说这张生,苦等了两个圆月轮回,不见龙宫派人来领,茶饭不香,坐卧不安,方丈、香童劝说不听。这正是:沙门岛上梦魂颠倒念琼莲,海底龙宫朝思暮想望张君。

龙王有9个儿子,虽说龙生九子不是龙,可他们各有一技专长。特别是大儿囚牛,性情内向,酷爱音乐。他通过琴艺,自然结识了知音人张生。囚牛对于父王的专横早有成见,对妹妹的痴情深感同情。于是,暗引张生来到龙宫,挥舞蛟蛸帕,启开龙门。龙王见囚牛来帮倒忙,更是火上加油,气急败坏地把张生推出宫外,顺即怒喷一口,激起滔天巨浪,把张生摔倒在沙门岛礓头的沙尖子上。因为大儿囚牛惹是生非,忤逆不尊,被贬到人间,铸在胡琴上,永世不得回宫。

张生被驱回沙门岛,怒火攻心,奄奄一息。此事,被在天上执勤的千里眼发现,向天庭玉帝作了汇报。一日晌午,张生只觉有只温暖的手在抚摸他的胸口,又感到有人在给自己输气。张生渐渐神志清醒,见一仙女立在眼前,误认是琼莲来到身边。仙女自我介绍说:“我本是秦皇宫中一侍女,因派来仙山没有采集到长生不老药,被秦皇罚守在这里,说采不到药,别想离开沙门岛。这才一气之下,埋名隐姓,不食人间烟火,修成大道,化成一座仙女礁。今奉东华上仙的法旨,前来救助。”龙王塑像

星斗移转,岁月轮回。为了降服专横跋扈的老龙王,逼他招婿认亲,仙女送给张生银锅一口,金币一枚,铁勺一把,叫他把大海煮沸。张生接过宝物,按仙女的指教,在沙门岛的月亮湾畔,砌起九尺高的锅灶,点柴生火。万没想到,此举惊动了天地,一连三天三夜,东风劲吹,火势凶猛,锅里的水每煮一分,大海落下十丈,眼看四处蒸汽升腾,大海“瘦”了许多。此刻,龙王顿觉身上发烧,海水发烫,似有大灾临头,急派飞鱼出宫打探。不到半个时辰得报,说沙门岛上有人煮海。龙王又派虾将蟹兵前去灭火,不料,兵将刚一出宫,个个被烫得打道回府。

话说石佛寺的长老,见水火不容,海战祸起,他既怕引火烧身,又怕龙王怪罪,便拄杖气喘吁吁地出寺调解。他一边劝说张生手下留情,熄火停煮,一边劝说龙王应允这桩婚事,愿作红媒,圆了这门亲。张生心中明白,再若煮下去,只怕龙王受得了,琼莲经不起。再说,恩人长老的面子,水族生灵的性命,总得顾全。于是,釜底抽薪,停止煮海。一向狂妄的老龙王,倒还没糊涂,虽说龙宫不怕火烧,可是生猪还怕开水烫,只好顺水推舟,借梯下台,终于答应长老的规劝,并立即布置洞房,备妆设宴,迎接张姑爷进宫拜堂。

这年,端午节,春汛正旺,海市大兴,百鱼欢腾。四海龙王和黄、渤两海的水族头领都收到请帖,准备厚礼前来贺喜。石佛寺的长老被特邀为主婚人。沙门岛一带的各种鱼、各类虾、各岛螺、各湾贝,都倾巢而出地前来看热闹。

五月十六这天,龙宫上下张灯结彩,水府内外贴喜挂红。周围鱼儿撒欢,虾儿蹦跳,海菊绽开,海藻摇曳,就是一向懒得出洞的海参、鲍鱼,也爬上宫壁、龙坎,前来观光助兴。

良辰吉时已到,长老施令放鞭炮。只见张生身着红袍,胸戴彩球,骑着一头宝驹,神采奕奕地在水族送亲大队的簇拥下,来到龙宫。多日愁眉不展的三公主,今日一脸灿烂的笑容。只见她衣着锦绣,婚纱玲珑,浑身珍珠宝贝夺目,踏着奇藻仙草铺成的地毯,与张生拜堂成亲。酒席间,张生与琼莲,频频向来宾敬酒。席间,大家都为水族免遭煮海大难和水晶宫龙女招婿的美事而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鲍鱼你知道吗“渔雁”是什么意思远古人类的祖先在大自然的恩赐、制约下过着生吃螃蟹活吃虾的欢乐而又艰辛的渔猎生活。随着大自然的变化,他们像候鸟一样,追逐着洄游的鱼虾,生存着、繁衍着,不停地沿着海岸南来北往地迁徙着。每到江河入海口就留下一些人,其余大部分继续奔向更远的江河入海口。因为每处江河入海口,都是鱼虾洄游和繁衍的地方,这里是海水、淡水两合水,滩涂平缓,鱼虾蛤蜊丰厚。后人将古代有规律的春来秋往的打鱼人称“渔雁”,意思是打鱼的人像候鸟一样,春来秋往,就如大雁一样。

新郎、新娘,念念不忘东华上仙、采药仙女、法云长老和囚牛大哥的大恩美德,不知如何酬谢。此刻,一位鹤发银须童颜的老者进殿,龙王、长老一同迎上前去。片刻,他们转到龙爪山大顶洞的议事厅,不知东华上仙有什么旨意。临行前,见龙王老爸连连打躬作揖,只听见说:“上仙放心,小神一定照办!一定照办!”从此,沙门岛张生煮海,水晶宫龙女招婿的美谈,被四海传为佳话,各种地方戏曲传唱了数百年。

海上照妖镜

在南隍城岛南端的陀佛山下,崖洞边有块光滑平亮的壁石,岛上人叫其镜石。据老人传,旧社会岛上常有胡子来抢钱财。这些胡子,多从北地下来,每当胡子上岛,闹得村里不得安宁。虽说南隍城穷得叮当响,没有钱财可抢,可是十分吓人,大闺女小媳妇都不敢出门,几乎家家都闭门锁户。

胡子在岛上,见鸡抓鸡,见狗打狗,扰得四邻不安。有一年,一个下大头的在镜石洞附近拣海参,中午歇晌进洞,竟从镜石上发现了倒影的贼船,听老人说,“船倒影,不太平”。于是,他急忙回村报告。顿时,山上狼烟四起,庙上钟声急,村里的青壮年人,拿着鱼叉、棍棒守候在海沿。不到一个时辰,贼船果然闯进口里,船上的胡子见岸上的人多势众,持叉抵挡,未敢轻举妄动,急忙调头而窜。从此,人们常去镜石洞查看敌情,看看海上有没有倒影的船,以卜福祸。

这年秋天,岛上人在镜石上又看到了贼船的倒影,没料到这是一只南方的胡子船。老人们都知道,南方人的眼特别“毒”。果然不出所料,贼船刚过小钦岛,见岛上人点燃了狼烟,知道岛民有防,于是直接在陀佛礁西岸登陆,当他们发现镜石的秘密后,气急败坏地用海藻菜烧,把个镜石烧烤得面目全非,黯淡无光,而后,又抹上牛粪。胡子心想,这下可把南隍城的天机破了,从此,他们上岛抢掠,毫无顾忌。

谁知,镜石是海神娘娘的海上梳妆镜,哪里容得海贼的玷污。当夜,一场大南风,海浪把镜石又冲刷得明晶瓦亮。南隍城人视镜石为宝,多次向娘娘进贡许愿。不知怎么那么灵,镜石竟能别真伪,会辨人妖。凡是渔船、商船在镜面上都呈正影,偏偏劫财抢物的胡子船,在镜面上是倒影,人们会意,这是海神娘娘赐给的海上照妖镜。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防施工需要,镜石处成为坑道的出进口,海上红胡子从此也无影无踪了。红胡子,系指抢夺打劫的武装贼人。为什么称其红胡子,曾有三说,其中流传较广的一说是:他们拿的都是土枪,枪身很长,平时,枪口上总有一个带穗头的枪堵。枪或抢劫时,贼人把带穗头的枪堵取下,衔在嘴里,由于枪堵的缨穗呈红色,远远看去,就像长着红胡子的人,所以称其红胡子。

唐太宗与玉石街

据《蓬莱地理志》载:“南北长山岛相隔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矶石,名‘玉石街’。”其实,这些大自然赐给的“玉石”,当地叫光矶蛋,既不充饥,又不饱腹。在旧社会,穷苦的海岛人没沾“宝”的光,倒是这无数的宝石堆成一道贯通南北的沙石路。然而,路被潮汐所管,退潮是路,涨潮是海,风浪是灾。南北两岛还是藕断丝连,无船不能通,有风不可往。

据传,早在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统一华夏,安邦拓边,东征高丽,长岛一带已成为海上要道。至今尚有唐王山、唐王井、唐王墩、唐王城的传说。其中,“一宿街”便是流传已久的一段佳话。唐太宗

那时,唐太宗和大将尉迟敬德由莱州起渡率领大军东渡路过这里。唐太宗驻兵南长山岛(今南城),尉迟敬德屯兵北长山岛(今北城)。一天,唐太宗接到禀报,说尉迟敬德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这位大将战功显赫,骁勇善战,深受太宗的信赖和宠爱。眼下病重,令人心急,随即登船前去探望。

那天,海上波涛汹涌,水急浪高,船在水中上下颠簸。一会儿,唐太宗就头晕恶心,哇哇吐起来。等船靠上北长山岛时,太宗已晕得两眼发黑,手足无力了。见到尉迟敬德,太宗道:“这趟船晕得孤家好苦,要是这两岛之间有条路就好了,孤家定将天天前来探望爱卿。”

人说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这话恰好被在天上值日的顺风耳听到了,马上禀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随即命东海龙王敖广为太宗拦海造路。

当天夜里,压石街海面风声大作,巨浪滔天,鱼鳖虾蟹扯风裹浪,海底翻沙卷石,天摇地动。只见一条玉龙腾出水面,长啸一声,变成一条玉白色的长街横在两岛之间。太宗惊喜交加,大清早顾不得整衣纳冠,匆匆赶至滩头,果然见一条宽阔的大道,横跨碧波之上,把南、北长山岛连接起来。太宗欣喜若狂,脱口曰:“壮哉、美哉,真乃一条‘一宿街’也。”从此,“一宿街”便由此得名。

一宿只是个梦想,一个希冀。当年李世民的夙愿却在长岛军民手中实现。

1960年10月,一条横跨南、北长山岛间的玉石街海堤公路通车了。军民携手奋战半年,搬土石15万立方米,投工30余万个,一道天堑,变成海上通途。海堤公路全长1050米,基宽45米。顶宽10米,高出水面3米,排放2吨重破浪的混凝土四角锥4153个。1964年,于东侧建1.75米的挡浪墙。

拦海大坝,巍然矗立于碧波之上,它像一堵海上长城,镇住东来的肆虐狂涛,捍卫着西侧庙岛塘里的太平。长虹般的大坝,方便了生活,繁荣了经济,开拓了旅游事业,记载了军民共建同守的业绩。

漫步大坝极目远眺,东边,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可尽情观赏碧波千顷之壮景,聆听震耳若雷的长浪嘶鸣,评说望夫礁“御道眺夫”的苦情;坝西侧,又是一番天地,如镜的海面,荡着涟漪,千亩扇贝牧场,浮漂纵横,霞霓闪射,水下海珍珠宝生金长银。若是大风日,岛外骇浪惊涛,塘内千船林立,避风锚泊,补充给养。人力营造的“玉石街”比天工营造的玉石街和唐太宗梦想的“一宿街”,更富于神奇色彩和迷人魅力。

而今,玉石街,果真玉石满“街”了。

八仙故乡——沙门岛

蓬莱阁上游人如潮。“八仙过海”、“海市蜃楼”、“海上仙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庙岛,古称沙门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登州府志》载:“宋太宗本纪建隆三年,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在这里,流传着一个悲壮而真实的“八犯过海”成仙的故事。说是从宋朝建隆三年开始,驻守在内地和边关的军人犯了法,都发配到沙门岛。岛上的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一年只拨给300人的口粮。于是,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300人时,便把老弱病残者捆住手脚,扔进大海,使岛上犯人始终保持300人以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竟达700余人。为了活命,经常有犯人渡海逃生,但均不得逞。有天晚上,月黑星高,十几个早已串联好的犯人,避开看守,各自抱着葫芦、木板、竹竿、驴皮、木盆之类跳入大海,往蓬莱丹崖山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有三十里之遥,水道中间,浪大流急,途中半数人体力不济,被急流冲走。最后只剩8名健壮善游者,抵达丹崖山下,在狮子洞里躲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有位渔民去跑海,发现了这8位过海的能人,听说他们是从沙门岛逃离而来,消息传开,人们无不惊奇万分。后来人们竟把这种反抗强暴、追求自由的美谈,同道教中的八位仙人附会起来,演变成“八仙过海”的故事。沙门岛也就历史地成为八仙的故乡。传说中的八仙

人们为纪念八位“犯人”抗暴渡海成功,弘扬各显其能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在庙岛显应宫西侧的廊房里,塑起八位仙人携持宝物,踏涛踩浪的形象,再现了他们当年过海的雄姿。这组彩塑,融合传说与艺术的手段,阐述了航海起源的契机,反映了人类早期的航海活动。

昔日囚犯之地,今日仙人之乡。人们总是用美好的愿望,编织故事,充实生活。庙岛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给后人去解说。

西方海妖

1. 吞吃水手的女海妖斯库拉

斯库拉是希腊神话中吞吃水手的女海妖,她有6个头12只手,腰间缠绕着一条由许多恶狗围成的腰环,并且有猫的尾巴。

根据传说,斯库拉曾经是一位美丽的水仙女,是海神福耳库斯的众多子女之一。一位英俊的渔夫格劳科看到了在水边漫步的斯库拉,疯狂地爱上了她,然而斯库拉并不喜欢他,并且躲避着他的追求。格劳科为爱情所苦,向女巫师喀耳刻陈述了自己对斯库拉的爱慕并请求帮助,谁知喀耳刻却因为这些爱情故事爱上了这位渔夫,但格劳科没有接受她的爱。因爱成恨的喀耳刻把怨恨都归结到斯库拉身上,偷偷在斯库拉洗澡的水中投下魔药和毒蛇,使得她变成恐怖的6头12足妖兽的模样。

斯库拉守护在墨西拿海峡的一侧,这个海峡的另一侧有名为卡律布狄斯的漩涡。船只经过该海峡时只能选择经过卡律布狄斯漩涡或者是斯库拉的领地。它们每天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之间的海峡中兴风作浪。

航海者在妖怪和漩涡之间通过是异常危险的,它们时刻在等待着穿过西西里海峡的船舶。当船只经过时,斯库拉便要吃掉船上的6名船员。在《奥德赛》故事中,奥德修斯的船接近卡律布狄斯大漩涡时,它像火炉上的一锅沸水,波浪滔天,激起漫天雪白的水花。当潮退时,海水浑浊,涛声如雷,惊天动地。正当舵手小心地驾船从左绕过漩涡时,海怪斯库拉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它一口叼住了6个船员。奥德修斯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在妖怪的牙齿中间扭动着双手和双脚,挣扎了一会儿,他们便被嚼碎,成了血肉模糊的一团。其余的人侥幸通过了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和海怪斯库拉之间危险的隘口。

现实中的斯库拉是位于墨西哥海峡一侧的一块危险的巨岩,它的对面是著名的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在英语的习惯用语中有“Between…Scvlla…and…Charvbdis”的说法——前有斯库拉巨岩,后有卡律布狄斯漩涡,翻译过来就是“进退两难”的意思。

2. 大海上的妖异歌声海妖塞壬

塞壬是希腊神话中人首鸟身的怪物,经常飞降在海中礁石或船舶之上,又被称为海妖。塞壬拥有美丽的体态和姣好的面容,以及令人痴迷至疯狂的歌喉,它们常常在礁石上放声歌唱,用自己的歌喉吸引过往的水手,让他们在这美丽的声音中失去理性,从而将船驶向礁石因触礁而沉没。

传说塞壬是河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是从他的血液中诞生的美丽妖精。因为对自己的歌声过于自负,塞壬与艺术之神缪斯比赛歌唱,结果落败,被缪斯拔去双翅,使之无法飞翔。失去翅膀后的塞壬只好在海岸线附近游弋,用自己的歌喉吸引过往的水手使他们遭遇灭顶之灾。海洋神话

传说中塞壬居住的小岛位于墨西拿海峡附近,在那里还同时居住着另外两位海妖斯基拉和卡吕布狄斯,因此这片海域的海水下堆满了受害者的白骨。

在希腊神话里,英雄奥德修斯率领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的时候,女神喀耳斯向他发出了忠告。为了对付塞壬姐妹,奥德修斯采取了谨慎的防备措施。船只还没有驶到能听到歌声的地方,奥德修斯就令人把他捆在桅杆上,并吩咐手下用蜡把他们的耳朵塞住。他还告诫他们通过海峡时不要理会他的命令和手势。

不久,奥德修斯听到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拼尽全力挣扎着要解除束缚,并向随从叫喊着要他们驶向正在繁花茂盛的草地上唱歌的海妖姐妹,但没有一人理他。海员们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最后再也听不到歌声。这时他们才给奥德修斯松绑,取出他们自己耳朵中的蜡。

另外,太阳神阿波罗之子,善弹竖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顺利通过塞壬居住的地方,因为他用自己的琴声压倒了塞壬的歌声。你知道吗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海神读过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人,可能都记得那些生活在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他们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不过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像太阳神、月神、酒神、战神、火神、谷物女神、青春女神、智慧女神等等,都各自掌管着一方世界。你知道谁是掌管海洋的海神吗?海神是宙斯的兄弟,在希腊神话中叫波塞冬,在罗马神话中名叫尼普顿。海神住在大海深处一座镶满珊瑚、珍珠和彩贝的水晶宫里。他曾经和宙斯的儿子阿波罗联合起来反抗宙斯的专制统治,可是他们发动的洪水敌不过宙斯的雷电,最后惨遭失败。波塞冬手中的武器是三叉神戟,经常驾着金鬃马拉的车在大海上巡行。波塞冬本领高超,能兴风作浪,劈山驱石。他还非常浪漫,曾追求过农业女神得墨忒耳,女神为躲开波塞冬,变成一匹母马混在放牧的马群中,波塞冬立即变成一匹美丽的公马与她交欢,并生下一匹神马。他的子女也个个本领超常。

希腊众神

1. 希腊神话中航海者的保护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在海上航行和捕鱼的人们,一遇到恶劣天气,常常因无法抵御狂风暴雨和巨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因此,人们非常渴望有一位海神暗中庇护他们,使他们在航海途中一帆风顺,平平安安。于是,在希腊神话中,就产生了一位航海者的保护神,她的名字叫布里托玛耳提斯。布里托玛耳提斯原本是一位女猎人,她本领高强,勇敢而又机智。为了躲避克里特王的无理追求,她纵身从悬崖峭壁上跳入海中,结果因被打鱼人的渔网捕获而得救。由于布里托玛耳提斯的贞洁,月神阿尔忒弥斯使她长生不老。每当有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遇到危险的时候,她就赶到他们的身边,使他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从此,布里托玛耳提斯就成了航海者的保护神。希腊海神波塞冬美丽的希腊海岸你知道吗海边“翠鸟双飞”的故事在海滩上或海岸上,有时你会看到长着一身翠绿色羽毛的鸟儿,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水中寻找小鱼和小虾吃。这种鸟儿的尾巴较短,嘴却又长又直,叫声婉转动人,非常惹人喜爱。更有趣的是,它们无论是觅食、飞翔,还是栖息、玩耍,总是一对一对的,形影不离,这就是所谓的“翠鸟双飞”。

2. 希腊神话中的海鹰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时你会看到一只海鹰张着巨大的翅膀,穿云破雾地翱翔在碧海蓝天之间;远处,一群海鸟见海鹰飞来,惊慌地四下散去,海鹰在后面紧追不舍。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说起来,海鹰和海鸟还与希腊神话有关呢!传说中,墨伽拉国王尼索斯是海神波塞冬的孙子。他长有一根波塞冬赠给他的金发,这根金发维系着尼索斯的全部生命。当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围困尼索斯的城市时,尼索斯的女儿斯库拉却爱上了米诺斯,并接受了贿赂。她趁父亲尼索斯熟睡之机,按照行贿人的吩咐剪掉了他头上那根具有神奇法力的金发,出卖了她的父亲和国家。尼索斯死后变成一只海鹰,在海天之间飞翔。米诺斯攻下城池后,并没有接受斯库拉的爱情,而是抛下她率船队离去。斯库拉为了能和米诺斯在一起,就跳进海里追赶船队,终因筋疲力尽而被海水淹死。斯库拉死后变成了一只海鸟,经常受到海鹰的追逐和捕杀,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凶猛的海鹰

3. 希腊神话中的“池塘双神”

在希腊神话里,天帝宙斯背着天后赫拉与自然女神塔利亚偷偷相爱,结果使塔利亚怀孕。由于害怕天后赫拉的迫害,塔利亚请求神让大地把她吞没,这样赫拉就无法找到她。塔利亚的产期快到时,结果竟从池塘里托出一对漂亮的小男孩帕利客兄弟,他们成了池塘双神。后来人们要申辩自己的无辜时,往往跳进这个池塘恳求双神进行判决。如果投身池塘的人说谎,他就会葬身水底;如果他是无辜的,那他就会安然无恙地浮出水面。

4. 海老人普洛透斯

希腊神话中的海老人普洛透斯,住在埃及附近的一个小岛上,给海神放牧海豹。他有着超人的本领,既能预言未来,又能变出各种形态。如果有谁抓住他,等到他恢复原形时,他将回答抓他的人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绝对不会出错。希腊英雄墨涅拉俄斯被逆风吹到埃及,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才能返回故乡。于是在海老人普洛透斯女儿的帮助下,墨涅拉俄斯趁普洛透斯午睡时,一把将普洛透斯抓住。为了能问出回家的路,无论海老人普洛透斯变成狮子、巨龙,还是树木、流水,墨涅拉俄斯总是死死抓住他,一点也不松手,终于迫使普洛透斯告诉了他回乡的路。后来,人们就用“普洛透斯”表示千变万化,用“普洛透斯的形象”比喻难以捉摸。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持之以恒,终能取得成功和胜利。

中外小说中的大海故事

1. 《东游记》《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共2卷56回,作者为明代吴元泰。本书内容为八仙的神话传说,记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

吴元泰,字不详,号兰江,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至清嘉靖末前后在世。《东游记》中记载八仙得道成仙,受王母之邀赴蟠桃大会,归途中经过大海时,吕洞宾提出诸仙不要再同来时一样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

于是,铁拐李投铁杖及葫芦于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蓝采和以花篮投水中而渡;韩湘子以横笛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长剑投水而渡。

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亦各以纸叠驴、玉版、芭蕉扇、莲花投水中而渡。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由来。八仙过海图

海中龙子眼红八仙宝物,遂兴起风浪妄图强夺,八仙愤然迎战,双方展开恶斗。八仙法力高强,轻易击败龙子,龙王派兵将为其子助阵,也被八仙杀败,无可奈何之下便请天兵来剿灭八仙。观音得知此事,赶来出面调停,双方这才和解。

2. 《镜花缘》《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引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彩图。

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触犯天条,被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却被奸人陷害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轶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

在“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踵国”里的人僵化刻板……

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去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蓬莱山

3. 《海的女儿》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你知道吗安徒生安徒生(1805—1875),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城市欧登塞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靠洗衣赚点零用钱。他做过演员,写过诗、剧本,但使他的名字家喻户晓的原因,却是他创作了170多篇童话。

1837年,32岁的安徒生走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他神情冷漠,内心沮丧。从14岁离开家乡欧登塞到这一天已经18年了,可是“丑小鸭”还是没有变成“白天鹅”。尽管小说《即兴诗人》的出版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两部童话集的销量也很好,但是贵族阶层还是不肯接纳这个鞋匠的儿子。因为门第和经济的原因,安徒生的第一位女友这时也嫁给了别人,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在迷茫和彷徨之际,他突然想到了他的童话叙事长诗《阿格奈特和人鱼》中6个人鱼公主的命运。这6个人鱼公主是海王和王后阿格奈特的女儿,但是王后阿格奈特不喜欢海底的生活,她热爱人间,最后她抛下荣华富贵和6个年幼的孩子,游向了她向往的世界。尽管这首叙事诗反应平淡,但是这6个人鱼公主的命运却一直萦绕在安徒生的心间,他总是在想:她们长大了会怎样,也会和他一样经历失落和痛苦吗?《海的女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丹麦的美人鱼雕塑

这是一个充满了牺牲精神的悲剧故事。美丽高贵的小美人鱼是海王的小女儿,她向往人间的生活,从小就憧憬着像姐姐们一样浮上海面去看看人间的世界。当她15岁第一次被允许浮出海面时,恰巧遇到一场风暴,她救起了海上落难的王子,并且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于是,她找到海底的巫婆,请求她给自己一双和人类一样能够自由行走的双腿,但她必须用自己最美妙的声音交换。而且即使她到了人间,如果她得不到王子的爱,在王子和别人结婚的第二天早晨,她就会变成海里的泡沫。

尽管如此,小美人鱼还是毅然地吃下了巫婆给的药,鱼尾变成了双腿,可她之后行走的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刃上般疼痛。王子在宫殿前发现了小美人鱼,把她带进了宫中。王子虽然也喜欢她,但最终迎娶的却是邻国的一位公主——王子一直认为是那位公主在海难中救了他。在婚礼的当晚,小美人鱼的姐姐们用自己的长发从巫婆那里换来了一把短刀——只要小美人鱼用它刺死王子,让他的血流到她的腿上,她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就可以继续回到海里享受她300年的生命。但是,善良的小美人鱼不忍心伤害王子,她不愿用别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她将短刀扔进了大海,从船上纵身一跃,化为大海中的一个泡沫。无垠的大海

小美人鱼的故事已流传了许多年,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许多角落、许多人都曾为之感动落泪,感慨小美人鱼对爱情的执著和牺牲。小美人鱼耗尽全身的力气,去追求的是一个更博大的精神世界,在那里有着永恒——爱的永恒,这种永恒和她在海里得到的300年无忧无虑、无风无浪的生命相比,是那么吸引人,那么纯真美丽。

在小美人鱼的故事背后,是安徒生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令人唏嘘的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安徒生一生都在为获得声名和荣耀而奋斗,为了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他不得不俯首低眉、点头哈腰,可是在内心深处,他依然天真、执拗。这种性格的分裂使安徒生也像小美人鱼一样,前进道路中的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刃上一般疼痛。

在小美人鱼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勇敢、善良,这正是她所生长的地方——大海赋予她的。大海的深广、绚烂使小美人鱼的童年生活自由而随性,海底世界的温情、宽容,有着丝毫不亚于人类世界的美好情感。小美人鱼身上由大海培育的性格,也得到了依海而生的丹麦国民的推崇。今天,“海的女儿”依旧是丹麦的象征。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哥本哈根,也许还会看到,在大海的深处,小美人鱼依然在眺望远方……

4. 《水孩子》“水蜥,你如果要见识世界,现在是时候了,孩子们,来吧,不要管那些讨厌的鳗。我们明天就要有鲑鱼当早饭了,下海去,下海去!”《水孩子》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查尔斯·金斯莱创作的童话。作为一部写给自己4岁儿子的幻想故事,《水孩子》的意义在于用幻想的方式突破了当时以训诫为主的教育方法,通过小汤姆在大海中的一番奇妙经历,轻松愉快地告诉孩子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勇敢善良、胸怀宽广的人。水孩子

作品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小汤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道德完善的故事。小汤姆是葛林姆斯的学徒,葛林姆斯对他非常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他,还不让他吃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汤姆变得非常自私,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葛林姆斯这样的人。一次,小汤姆随葛林姆斯去约翰·哈特荷佛爵爷府扫烟囱,因为误闯公主爱丽丝的房间而被仆人当成小偷,在他逃跑的时候,不小心跌入水中,变成了一个水孩子。变成水孩子后的汤姆依旧调皮捣蛋,他一会儿逗螃蟹,一会儿捉弄鳟鱼,但很快他就感到了缺少同类的孤独,于是决定游向大海寻找其他的水孩子。经过一路追寻,他终于在海边的白沙滩上找到了同类,并跟随他们一起到了仙女岛。在仙女岛上,汤姆在惩恶仙女、待善仙女和爱丽丝的感化下决定改变自己,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仙女们告诉他,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绅士,就要去外面的世界帮助自己不喜欢的人。汤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师父葛林姆斯。他先是在海豚、鲱鱼等的帮助下来到光辉城,然后在冰冷的海水中游了七天七夜,又在慈爱仙女的帮助下来到“天外天”找到了师父。汤姆帮助了师父,自己也从水孩子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受欢迎的人。

当时的英国,依旧把文学看成救治社会的良药,尤其是儿童文学中充满了教化和训诫的味道,这在汤姆变成水孩子走向大海的情节中就有所反映。在《水孩子》中,大海无疑是生命的摇篮,是海底的婆婆剪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作品中的这些幻想,使它不似同时期只有训诫味道的作品那么乏味,而它告诉孩子们的道理简单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汤姆一个人悠闲自在地在河里生活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召唤他的声音——“下海去!下海去!”这个声音也许来自水底的鳗鱼,也许来自老獭,也许来自三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更来自汤姆内心对这平淡无奇的生活的厌倦,对更大的世界的向往。他决然地向大海游去,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广博而精彩的世界。如果不曾走这一遭,他也许永远生活在一个狭小而黑暗的内心世界中——世界上只是多了一个葛林姆斯。大海使汤姆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他懂得了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与整个世界的其他人联系在了一起,只有帮助了别人,自己才能够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只有去外面的世界,才能完成灵魂的修炼。如此看来,在冰冷的大海里游走了七天七夜的汤姆,去寻找的并不是需要帮助的葛林姆斯,而是自己完美而高尚的灵魂。

第二节 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

孔孟眼中的大海与人生

1. 孔子

先秦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连,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传统奠定了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成为中国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后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哲人们注重以宇宙自然万物表征社会人生哲理,体现了当时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较于西方的海洋文明,中国以内陆文明为主,文化观念较为保守和单一。先人们对于中原之外的四海之滨,更多的是文学性想象。在大海与人生关系的探讨上,孔孟更多关注其社会性。当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时,大海是他们暂时获得精神寄托的世外桃源。而在主张道法自然的老庄看来,大海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宇宙自成一体。他们看重的是川谷江海容纳万物、包容大度的自然属性,一心想成为退而闲游、任意去留的江海之士。在他们那里,“天人合一”,人与海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江海之水中获得灵性的洗礼和自然滋养。这也成为中国古代海洋文学最重要的精神要义之一。孔子像你知道吗孔子与儒家思想2000多年前,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士”应该积极入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奋斗的目标。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仁”的学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孔子“礼”的学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距今已有20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像明灯一样,时常会向我们迷茫的心灵投来一束智慧的光亮。

与历史上被过分拔高或贬低的孔子不同,今天的孔子更像是一个普通人,人们知道他其实身材高大、力气过人、酒量超凡,并不是传说中的文弱书生。他一生都在做着连自己都知道会失败的事——将他的“仁政”思想推行到君王的统治中去。因为不合时宜,孔子的人生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孔子20岁就决心入仕途,但在鲁国并未得到重用。后来去往齐国,齐景公本来很赏识他,但由于齐国大夫的陷害,齐景公不愿重用他,他只好又回到鲁国。这时的鲁国政权都掌握在鲁国大夫的家臣手中,这对于讲究“礼”数的孔子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他对鲁国君臣昼夜歌舞升平的现象十分不满,于是决定离开鲁国,重新寻找能够接受自己主张的国君,这一年孔子已经55岁了。孔子先是来到卫国,遭谗言陷害几度离开,59岁时他打算接受楚国的聘用,然而又被陈蔡大夫嫉恨,在孔子前去的途中将其围困,以至粮绝,经学生子贡的斡旋,师徒才免于一死。直至逝世,孔子“仁”的思想也没有被任何一位国君推行。广袤而深邃的大海

孔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评价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但是在他遭贬损、被拒斥、遇谗言、陷于绝境的时候,大海成为他心中最后的归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明白,自己的政治主张已然无法实现,被采纳的机会是那么渺茫,还不如乘着木排去海外,告别纷扰,过自己的生活。可是大海啊,你那里也许是理想的圣地,也许有神灵居住,有仙女歌唱,但是对于一个怀抱着理想的思想者来说,大海也只是一剂慰藉痛苦的止痛药,疼痛减轻之后,属于人间的勇士还是要继续在这荒芜的人间寻找理想的所在。

2. 孟子

200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一辆破旧的马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它发出的吱呀吱呀的声音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车里坐着一个叫孟轲的人,面庞清癯。旅途中他不断地掀开窗帘,看到的都是破败的房屋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的眉头越来越紧,心越来越痛。他感到自己要建立一个“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大同世界的构想是那么重要,他必须义无反顾地奔赴前方,只为将孔子“仁”的主张推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然而,孟轲比孔子更生不逢时,他生活在战国中期,时值民不聊生、道德失范的战乱岁月,各诸侯国忙于富国强兵,都想依靠战争的暴力手段争霸天下,哪里肯接纳他提出的通过施行德政来争取人心、统一天下的主张?连后世的司马迁都认为,孟子的这些主张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就像是一个方形木塞和一个圆孔,彼此格格不入。海洋泛舟

孟子从44岁开始效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然而他与孔子在性情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孔子是温润如玉,那么他则是方正耿正。在国君面前,孟子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气宇轩昂,滔滔不绝,始终保持着“说大人,则藐之”的豪迈气概,也因此留下了“好辩”的名声。如此倨傲的孟子,到了花甲之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政治上的天真,他只好选概“隐居求其志”,回到故乡与弟子万章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和孔子一样,孟子眼中的北海、东海等世外桃源,也是他逃避浊乱现世的避风港。大海同社会人生联系在了一起。但作为孔子学说的传人,孟子睿智聪慧,也将大海作为自己汲取人生哲理的源泉。亚圣——孟子你知道吗孟子的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因其对儒家思想的贡献,常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决定了他的人生格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孟子关于大海的名言佳句。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释义: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汪洋大海的人,很难会被江河湖泊吸引,亲聆过圣人之训的人,很难会被其他凡俗的言论所吸引。在这里,孟子强调人应立志高远,有大海“纳百川,容万物”的胸怀气量,方能成大事。

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现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客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释义:在立志高远的同时,也要踏实努力,把握规律,循序渐进,就像流水是有规律的,它必须把河道中的坑坑洼洼填满才能继续向前流动,而太阳的光芒从来不放过任何缝隙,因此要立志做学问,必须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逐步通达。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克服万难。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水性就下,而海则地势之最下者也。禹惟顺水之性,故因势而利导之。(《孟子·告子下》)

释义:大禹能够治水成功,是因为他把握了水的自然之性,顺应了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所以他疏通河道,使水都归于大海,这叫顺而治之。孟子在这里讲的是做人做事要顺势而为,只有这样方能进退自如,克服苦难,成就顺风顺水的成功人生。

孔孟眼中的大海,是肩负着社会责任的思想者的心灵之海,是他们精神上的栖息之地和灵魂家园。他们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犹如飞蛾扑火,执著勇往。孔子也曾想过乘桴浮于自己的心灵之海,远离现实纷扰,但是他放不下。于孟子而言,大海令他更为理性,并懂得了博大、踏实,懂得了刚柔并济、顺势而为,他在寻找一种刚柔并济、进退自如的方法,从而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汹涌的大海

是进还是退,是辗转于庙堂间还是乘桴浮于海,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晚年的孔孟,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宦海沉浮、颠沛流离和失意落魄,也许想到要退回自己的内心——隐而不仕,但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做的都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士。因此,虽然他们说要隐居,但其实也时刻渴望与准备重新出发。就这样,大海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矛盾,仕与隐的纠结成为后世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老庄:逍遥天地间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庄子》你知道吗老子与他的哲学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能与儒家学派分庭抗礼的非道家莫属。他们一方面说要立身行道,另一方面则言清静无为;一方主张王者之道,另一方则认为道法自然。其实,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儒家讲求的是人生的成全和实现,而道家则讲求人生的超越和洒脱,二者侧重的是人生不同的方向。在先秦,道家学派以其深邃而名扬四海。汉初,道家学派以其“无为而治”的理念被奉为治国之道,成就了“文景之治”。虽然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跃居统治地位,但道家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著名的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无不糅合了道家思想。即使到了今天,道家思想仍然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园地。

作为道家的先河之作,《老子》仅仅5000余言,而集道家思想大成的《庄子》也只有33篇,但是它们却完美地阐释了道家思想的精髓“道法自然”的和谐之论,“天人合一”的物我境界,“致虚守静”的修道方式,以及“无为而治”的治世原则,塑造了一个精神自由之境。

在老子眼中,大海博大精深,有着深不可测的一面,有着本真的一面,也有着清净内敛的一面。他曾言,“澹兮其若海”,“大国者下流”,这里的江海意喻修道之人当静如深海、包容万物,只有这样内敛不争、谦下任顺的品德,才能够体悟大道。在庄子的世界里,则充满了逍遥天地间的自在。在《逍遥游》中,庄子塑造了能彻底解脱现实烦恼、真正做到自由自在的海中鲲鹏形象,其生命的开阔大气、磅礴之力清晰可见,成为任性自然的象征,其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形象被后世看做壮志凌云、气势磅礴的象征,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博大深邃的大海庄子图

同时,庄子也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海中姑射山的神仙仙境。《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你知道吗庄子的生平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今在安徽省蒙城县,一说是河南商丘)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这个海中仙境,显然是庄子最为理想的逍遥之地,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神游天地、融于自然的渴望。庄子一生向往的便是退居闲游,做个江海山林之士,寄居江海之上,神游天地之间,虚静、恬淡、无为……

因此,相对于孔孟,老庄眼中的大海有更多自然的属性,与宇宙万物一体。江海是隐逸遁世的真正桃源,其归隐是彻底地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虽有矛盾,但是从自然中求得化解的力量,显然有助于获得内心的平衡。庄子在此展现了逍遥天地间的自在洒脱,并给数千年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以启发。老庄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主张,更有人文关怀,更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一种解放心灵、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中国诗人的大海情结

1. 李白描绘大海的诗句

李白(701—762)是中国唐朝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文字瑰丽,是中华文化诗歌史上的宝贵财富。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有许多是描绘大海的或以大海作譬的,如“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有的描绘了有关大海的神话、传说,如《古风·其三》中的“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徐芾载秦女,楼船几时回?”;有的喻写势力的强弱,如《古风·三十四》中说:“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有的借描绘海景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如《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江上呤》中的“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有的是描绘梦幻中的大海景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写海名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和“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历来为人所诵,甚至连李白本人都自称是“海上钓鳌客”,可见李白与大海的不解之缘。豪气干云的李白

2. 苏轼描绘海潮的著名诗词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家,一生写下了无数诗文,其中不乏咏海的名篇,而写海潮最著名的要数《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一)和《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了。苏轼这两首七言绝句都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此时他任杭州通判,多次有机会观看和描绘天下闻名的钱塘海潮。在前一首诗中,苏轼从新的角度写出了海潮神速变幻的特点:“海上潮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而后一首诗,则借用历史典故喻写眼前壮观,又以越山反衬出海潮巨浪之高:“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江海相连、惊涛骇浪排空而来的磅礴气象,洋溢着一股豪放之气。

3. 陆游的《航海》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号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具有清新而豪放的风格。在陆游上万首的诗歌作品里,其中就有大量歌咏大海的诗。在这些歌咏大海的诗歌作品中,陆游一方面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象,另一方面也借对大海形象的刻画,托物言志地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成为宋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海洋诗歌佳作。在七言绝句《梦海山壁间诗不能尽记以其意追补》中,陆游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红日初升的壮丽海上日出景色:“海上乘云满袖风,醉扪星斗蹑虚空。要知壮观非尘世,半夜鲸波浴日红。”在五言律诗《海中醉题时雷雨初霁天水相接也》中,陆游以夸张的白描笔法绘就了一幅海上雷雨初霁、白浪滔天、海天一色的大自然奇观:“羁游哪复恨,奇观有南冥。浪蹴半空白,天浮无尽青。吞吐交日月,洞战雷霆。醉后吹横笛,鱼龙亦出听。”此外,在七言律诗《游鄞》、七绝组诗《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七绝《普陀留咏·海山》、《普陀留咏·千步沙观潮》以及《三月十七日夜中作》等诗作中,或写自己乘船在海上游玩,或记自己夜半聆听海涛拍岸,或叙自己游览海岛景观,或抒发自己泛海脍鲸的英雄豪情,而最能体现陆游上述诗歌思想与艺术成就的海洋诗作则非五言古诗《航海》莫属:“我不如列子,神游御天风。尚应似安石,悠然云海中。卧看十幅蒲,弯弯若张弓。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饥鹘掠船舷,大鱼肆虚空。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在这首《航海》诗中,陆游尽管开篇就以谦虚的口吻说自己虽然不能像战国时的道家著名人物列子那样在宇宙间天马行空、御风而行,但在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自己却能够像晋代谢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那样做到吟啸自若、稳泛沧溟。在陆游的眼里看来,在大海上航行的用十幅蒲草编成巨帆的艨艟舰船,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张引而不发的弯弓。大海涌起波涛时如同矗立起高高的银山,风平浪静的时候,大海又仿佛是一块巨大晶莹的青铜宝镜,天上觅食的海鸟扇动翅膀飞快地掠过船舷,海里潜游的鲸鱼跃出海面好似要在半空中起舞。如此生动的海洋景象,在陆游以往的诗歌中是非常罕见的。在《航海》诗的结尾,陆游又以豪放的情怀展开浪漫的想象翅膀,要跨坐在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的脊背上,去追逐自己的理想,要到传说中的海上神山蓬莱宫,优游踏歌,自在逍遥。《航海》不仅是陆游海洋诗歌的代表作,而且在宋代海洋文学中也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澎湃的海潮你知道吗谁是第一个以海入词的词人词在宋代有两大流派,一个是豪放派,一个是婉约派,婉约派的词以纤巧婉约著称于世,歌吟大海历来是男人们的权利,但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却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中国词坛第一个以海入词的人,这首词就是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篷正举,风休住,篷风吹取三山去。”这是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海洋词,表现出一种开阔浩大的境界。一代才女李清照

外国诗词与大海

1. 《在那不勒斯附近沮丧而作》描写的大海《在那不勒斯附近沮丧而作》是英国18世纪的著名诗人雪莱(1792—1822)的一首写海的名诗。全诗共五小节,雪莱借海水的情态和色泽的变化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诗中对大海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历来被人所称道。雪莱在诗中描写大海:“暖和的阳光,天空正明媚,海渡在急速而灼烁地舞蹈/日午把紫色的、晶莹的光辉,洒在积雪的山峰,碧蓝的岛/潮湿大地的呼吸轻轻缭绕,缭绕着那含苞未放的花朵;像是一种欢乐的不同音调。听!那轻风,那洋流,那鸟的歌,城市的喧哗也像发自世外那样温和。/我看到海底幽高的岩床上,浮着海蕈,青绿与紫红交织/我看到那打在岸沿的波浪,有如星雨,光芒飞溅而消失/我独自坐在沙滩上憩息;日午的浪潮闪耀着电光/在我周身明灭,一种旋律/在海底起伏的运动之中浮荡。呵,多优美!但愿我这感情能有人分享!”

2. 普希金与《致大海》

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在普希金短暂而辉煌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被人传诵至今的诗歌,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大海的,而最著名的就是《致大海》。面对大海的普希金

原诗是这样描写大海的:“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涛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想念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我总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身旁/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不能如愿以偿。人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枉: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那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一牵挂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这是一个峭岩,一座光荣的故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暄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噢,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你的形象反映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噢,再见,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的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寂静的荒漠之乡。”被文人墨客们歌颂的大海

第二章 窥探神秘的海洋环境与气候

或许你曾经赞叹辽阔的海洋;或许你也曾惊讶海底的奇妙;或许你曾经为企鹅的憨态而发笑;或许你也曾经在水族馆为海豚的表演而喝彩;甚至儿时的我们也曾问过爸爸妈妈,海底是不是真的有龙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去感受海底生物居住的环境和气候。

第一节 海洋非生物环境

众说纷纭:海洋的形成

“大海啊,大海,生我养我的地方……”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地球上的生命就是从这里发源的。而且,从单纯的数量角度来说,地球上的生物大部分也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我们知道,地球分为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在这三层物质的中间,有着两层生物圈,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在陆地上,生物局限于距离地表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只有鸟类和飞机可以暂时离开地面);而在海洋中,生物却可以长久地占据深达11千米的领域,有些地方可能更深一些。说起大洋底部时,人们通常会说:“我们对它的了解程度还不如月球。”那么,海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海洋中的生物

有人说自从有了地球也就有了海洋;有人说是海洋哺育了地球;还有人说海洋很年轻……那么,海洋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这也是人们探讨了几百年的问题。

关于海洋起源,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科学假说也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类是继地球和海洋诞生之后才出现的,所以不可能目睹海洋形成的奇观,因此,对海洋的起源问题只能以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来进行推测。1879年,著名生物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的儿子G.达尔文提出了一种形成大洋的“月球分出说”。这种假说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它的自转速度比现在要快得多。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和地球的高速自转,使部分地块脱离了地球,被甩出的地块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后来便成为我们夜晚常能看到的月亮。月球被甩出后,在地球上留下了一个大窟窿,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太平洋。但是,这种假说后来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反对。

有人计算过,若使地球上的物体飞离,其自转速度应是目前地球自转速度的17倍,也就是说一天只有1小时25分钟,这显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还有的人认为,若月球从地球上飞出,则月球的运行轨道应在地球赤道的上空,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此后,法国学者G.狄摩切尔又提出了新的太平洋成因假说——“陨星说”。他认为,太平洋是由另一颗地球的卫星(其直径比月球大两倍)坠落地面造成的。这颗卫星冲开了大陆的硅铝层外壳而形成巨大的陨石谷,它还可能深入地球内核,引起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其结果不仅形成了太平洋,而且又使其他陆壳也破裂张开,形成了大西洋等大洋。随着宇航科学的发展,这个学说的研究又重新兴盛起来了。然而,人们还是特别怀疑偶然的碰撞是否能形成占地球表面积1/3的巨大太平洋盆地,因为,就目前人类的发现来说,无论是地球上还是月球上的陨石坑,其规模都是很小的。陨石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现有的大陆在距今2亿年前是彼此连在一起的,从而组成了一块原始大陆,或称为联合古陆。联合古陆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做泛大洋。在距今1.8亿年前,联合大陆开始分裂,漂移成南北两大块,南块叫冈瓦纳古陆,包括南美洲、非洲、印巴次大陆、南极洲和澳洲;北块叫劳亚古陆,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以后,又经过上亿年的沧桑之变,到了距今约6500万年前,联合古陆又进一步分裂和漂移,从而形成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而泛大洋则完全解体,形成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你知道吗大陆漂移学说是怎么出现的1910年,30岁的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了伤,而他却由此因祸得福。养病期间,百无聊赖的魏格纳在阅读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东西两侧海岸线,虽然也和其他海岸一样是弯弯曲曲的,但是它们的形状却很相似,好像一张被撕成两半儿的报纸。如果把这两半儿“报纸”拼合在一起,恰好形成一块完整的大陆。这难道是巧合吗?这在魏格纳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疑问。后来,他又发现大洋两边的大陆有着相同的地质年代和古生物化石,在地层和地质构造等方面也有某些相似之处。经过反复研究,魏格纳断定大西洋两岸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分开只是后来的事。于是,1912年1月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代表大会上,他首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个科学假说后来又被许多科学家所完善,成为地球四大洋形成的最有说服力的一种学说。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为了能够更合理地解释大陆漂移现象,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新的科学依据。1961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兹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事过两年,法国的凡因和马修斯也提出了这个理论。海底扩张说认为,洋底新地壳有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地幔里的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上的裂谷里涌出,冷凝和充填在中脊的断裂处,从而形成新的洋底。新海底不断扩张,把年老的海底向两侧排挤,当被挤到海沟区时,它们便沉入地幔。据计算,海底扩张速度每年有几厘米,最快的每年可达16厘米。这样,就使得海底每隔3亿~4亿年便要更新一次。这一海底扩张的过程被深海钻探资料所证实,还可以从洋脊两侧岩石的磁性上得到证明。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漂移”和“扩张”这两大理论基础上,一种崭新的科学假说诞生了,从此,海洋起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1968年,法国学者勒比雄提出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分割,分成的一些不连续的块体称为板块。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很像漂浮在地幔上的木筏,游游荡荡,存在着种种形态的漂移关系。地壳的活动就是这几个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板块相互交接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明显,常常会形成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这些板块还在不断地进行相对的水平运动,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运动时,板块的边沿便向下俯冲进入地幔;地幔把俯冲进来的地壳加温、加压和熔化,再运向大洋海岭的底部,然后再上升出来。这恰恰与“海底扩张说”相吻合,在地幔的相对运动中大陆确实被“漂移”了,经过很久很久的一段时间,才形成了今天地球上海陆分布的面貌。地幔模型

当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这三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新的、完整的全球构造学说的轮廓就清晰起来了,我们所讨论的海洋起源问题,也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眉目。然而,人类的历史才只有300多万年,与地球相比,这段历史显然只是一段极短暂的时光,对于海陆起源的问题,上述种种学说都有它不能解释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至今仍旧不能说已经得到了最终的解答。地球仪上的海洋与大陆

千奇百怪:海底地形地貌

海洋是地球上广袤连续分布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海洋的总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它的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千米,比陆地的体积大14倍。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大深度为11034米。在北半球,海洋面积占该半球面积的61%;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占该半球面积的81%。一般来说,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为洋,边缘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或称大洋。海底地形地貌也是千变万化的,与陆路地一样有着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矿藏,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海底深处的生命

1. 复杂多变的海底地形地貌

在辽阔的海洋上,分布着几个大陆板块和许许多多的美丽海岛。海岛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之上。这些岛屿小的不足1平方千米,大的却有几百万平方千米。世界上的岛屿有5万多个,总面积达997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15。

那么,地球表面70%以上的部分被海水覆盖,海水下面的海底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和陆地一样,有山脉、平原、盆地等不同的地形呢?答案是肯定的。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海底平原。

2. 大陆架《国际海洋法》给大陆架的定义是:大陆架是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大陆架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在地理学意义上,大陆架指从海岸起在海水下向外延伸的一个地势平缓的海底地区的海床及底土,在大陆架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1/3。大陆架的浅海区是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场所,全世界的海洋渔场大部分分布在大陆架海区。还有海底森林和多种藻类植物,它们可以用来加工食品,制药和作为工业原料,这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沿海国家。

3. 大陆坡

大陆坡是指向海一侧,从大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它广泛展布于所有大陆架周缘,为全球性地形单元。大陆坡可以分为上下两界,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间;下界往往是渐变的,在1500~3500米水深处,也有的下延到更深处。大陆坡宽度为20~100千米以上,世界上的大陆坡总面积约287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5.6%。

由于河流径流和海洋作用,大陆坡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沉积层深厚的地方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锰结核、磷灰石、海绿石等矿产也分布在大陆坡上。此外,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渔场,也往往形成在大陆坡海域。

4. 大陆隆

大陆隆,也叫大陆裙,是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巨大海洋地质沉积体。大陆隆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深海平原的部分较缓,平均坡度为0.5°~1°,水深在1500~5000米之间。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边缘和南极洲周围。在太平洋西部边缘海的向陆一侧也有大陆隆,但在太平洋周围的海沟附近缺失大陆隆。大陆隆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的黏土及砂砾,厚度约在2000米以上。

5. 大洋盆地

四周较浅而中部较深、面积较大的大洋底称为大洋盆地,简称“洋盆”。

大洋盆地一般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它的一侧与大洋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

大洋盆地是大洋的主体,大多面积辽阔,深度2500~6000米不等。世界大洋的大洋盆地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5%。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平坦的海底

6. 海沟与海槽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的沟槽,是大洋海底的一些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达到1万多米。

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地球上主要的海沟都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地区。世界大洋约有30条海沟,其中主要的有17条,属于太平洋的就有14条。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也都位于海沟附近。地球上最深、也是最知名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深度大约11033米。1951年,英国“挑战者”Ⅱ号在太平洋关岛附近发现了它。海底示意图

小于海沟,宽度较大,两坡或其中一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做海槽。

7. 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名中洋脊,是隆起于大洋底的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的部分,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在大西洋的中脊则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延伸至北冰洋中;在印度洋的中脊分三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连接,总长达8万千米,面积约1.2亿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大洋中脊的少数山峰露出于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等。

大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海中地震,水平断裂广布。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大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扩张的速度为每年向两边各扩张1~5厘米。

海洋的深度

当人类文明尚未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对海洋深度直接观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现有最古老的文字纪录大约是在公元前100年,希腊哲学家波西多留斯曾在撒丁岛海岸以外的地方测量过地中海的深度,测到的深度据说大约是2千米。然而,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海中生物,才开始对海洋的深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在18世纪70年代,丹麦生物学家O.F.弥勒发明了一种水底采样器,可以用来从海面下几米深的地方取出生物标本。深海探险你知道吗海洋分几层海洋的分层由表及里有以下几种:1. 光合作用带:这是大洋最表层的水域,指从表面到200米的深处。2. 中层带:第二层叫做“中层带”,从200米深一直延伸到1000米深。它又叫“暮色带”或者“中水带”,当光线穿透到这一层时已经相当昏暗。3. 深层带:第三层叫做“深层带”,从1000米的深度延伸到4000米深。这里的可见光由那些发光生物产生,这里的水压巨大。4. 深渊带:继续往下,就来到了“深渊带”,深度从4000米延伸至6000米。这里不仅黑暗,而且寒冷,水温接近冰点。5. 深海带:深渊带以下的地方,又叫做“深海带”或者“超深渊带”。这一层从6000米深一直下降到1万多米,一般只有在海沟和海底峡谷中才能找到这么深的地方。

19世纪3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小福布斯使用水底采样器取得了显著成功,他从北海和不列颠群岛周围的其他海域中取出了海中生物。此后,1914年,他随一艘海军军舰前往东地中海,在那里从410米的深处采到了一条海星。植物只能生长于海水的最上层,因为阳光只能穿透大约70米深的海水。动物说到底必须依靠植物才能生存,因此,小福布斯认为,动物是不能在能找到植物的水深以下长久存活的。实际上,他认为深度410米大概是海中生物生存的极限,这个极限以下的海洋是贫瘠的,不可能有任何生物存在。然而,正当小福布斯做出这种判断的时候,英国探险家J.C.罗斯在南极洲海岸探险时,从730米深的海水中捞出了生物,远深于小福布斯的极限。但是,南极洲太远了,所以大多数生物学家还是接受小福布斯的判断。海底电缆

当决定横越大西洋海底铺设一条电报电缆时,海底才第一次成为人类实际关心的事情(而不再只是少数科学家出于一种好奇心)。1850年,莫里在美国金融家菲尔德的坚决支持下,为铺设海底电缆而绘制了一张大西洋海底地形图。15年后,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大西洋海底电缆终于铺设成功。

这项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始对海底进行系统的考察,这一切应该感谢莫里。莫里的探测表明,大西洋中间的水域比两边的浅。为了纪念这条电缆,莫里把中央浅的区域命名为“电报海台”。英国船“斗牛狗”号继续对海底进行考察并扩大了莫里考察的范围。“斗牛狗”号于1860年起航,船上的英国物理学家沃利克用海底采样器从大约2300米的深海中捞出13条海星。很明显,这些活蹦乱跳的海星不是死后沉到海底的。沃利克立即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认为即使没有植物,动物也可以在寒冷漆黑的深海中生存。生物学家仍不愿意相信这种可能性,1868年,苏格兰生物学家C.W.汤姆森乘坐一艘叫“闪电”号的船到深海去打捞,结果从深海中捞出了各种动物,于是争议结束了,小福布斯关于海中生物生存下限的说法被推翻了。C.W.汤姆森想测定海洋到底有多深,1872年12月7日他乘坐“挑战”者号出海,在海上航行了3.5年,航行距离合计12.6万千米。为了测量海洋的深度,“挑战者”号采用了人们长期使用的方法,将长6.4千米缆索的一端系上一个重物,再把缆索放入海中直接到达海底,当时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挑战者”号就这样在370个地方测量了海洋的深度。遗憾的是,这种方法既费力又不精确。

1922年,当利用声波的回声测深法被发明出来时,对海底考察的历史终于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测深度的声呐仪器

第一艘使用声呐的船——“流星”号是德国的海洋调查船。1922年,这艘船对大西洋进行了调查。到1925年时,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海底绝不是毫无特征与平坦的。莫里的“电报海台”也不是一种平缓起伏的高地和低地,实际上它是一条山脉,比陆地上的任何山脉都长和崎岖不平。这一山脉在整个大西洋洋底蜿蜒延伸,其最高的一些山峰突出海面,形成像亚速尔群岛、阿森松岛以及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那样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大西洋中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陆续发现了其他更加惊人的事实。夏威夷岛是一条水下山脉的顶部,从山脉的海底测量约高达1万米,比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还要高,因此,完全可以把夏威夷称为地球上最高的山。在海洋底部还有许多平顶火山锥,称之为海峰或海底平顶山。海底平顶山的名称是为了纪念瑞士血统的美国地理学家几岳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848年,在他移居美国时把科学的地理学带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地质学家H.H.赫斯首先发现了海峰,他接连测定出19座海峰的位置。在海底至少有1万座海峰,大部分在太平洋。1964年,在威克岛正南发现了一座海峰,高达4300米。另外,在浩瀚海洋的底部还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万多米,即使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放在其中,也绝不会露出海面。海沟都位于各个群岛的边缘,总面积约占全部海底面积的1%。这看起来似乎不多,但实际上却相当于美国面积的一半,海沟的含水量是陆地上全部河、湖总含水量的15倍。

除海沟外,海底还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海底峡谷。有时海底峡谷长达几千千米,看上去像是河道。有些海底峡谷似乎确实是陆上河流的延伸,有一条峡谷明显地从哈得孙河延伸到大西洋。20世纪60年代,对印度洋进行了海洋调查,结果仅在孟加拉湾就找到了至少20多条这样的大沟槽。于是有人认为,这些海底峡谷曾经是陆地上的河床,当时印度洋的水面比现在低。但是,到现在为止,有些水下河道仍然处在海平面以下,似乎完全不可能曾经高出过海面。后来,许多海洋学家,尤其是尤因和希曾,提出了另外一种理论。他们认为,海底峡谷是由浊流挖成的。这种浊流是一种沿着近海大陆坡发生的、每小时96千米、雪崩塌式、充满泥沙的水流。印度洋上的岛屿

另外,在地壳中还发现有以很深的裂隙出现的断层,断层的一盘岩石紧贴在另一盘岩石上,定期地进行滑动,从而造成地震。这些断层也出现在板块的边界上或板块边界的分支上。在所有这样一些断层中,最有名的是圣安德烈斯断层,它从旧金山到洛杉矶沿着整个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延伸,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边界的一部分。

息息相关:海洋与光度

太阳光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温暖,就连人们所吃的食物,如粮食、蔬菜、水果等,也同样离不开太阳光的照耀。那么,对于海洋来说,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太阳光可以使海洋动物和潜水员在水下也能看见东西,要是没有太阳光的辐射,即使是在浅海中也只能是漆黑一片,美丽的海底世界也就不复存在了。其次,太阳光还会影响海水的温度、海流和海水的蒸发等。由于进入海面和水下不同深度光线的能量有所不同,海水的温度也就不均匀了。可别小看太阳光对海水温度影响这个问题,它可是直接影响到海水流动以及海水分布的重要因素。另外,太阳光还是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它调节着一切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度,而这些海洋植物又是所有海洋动物直接的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有阳光渗入的海底

因此,太阳辐射不仅影响着海洋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对海洋动物的生活、繁殖和洄游也有重大的影响。

那么海洋可以吸收多少太阳能呢?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太阳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的71%被海水吸收了呢?这倒也不是,因为海水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太阳光到达海面时一部分被海面反射,另一部分经折射后进入水中,所以,到达海面的太阳能并不会被海洋全部吸收。

海洋的不同区域对太阳能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平均来说,海洋的反射能力约为35%。在热带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最大,约为90%,相应的反射约为10%,这主要是因为热带的天空通常无云,而且光线几乎是垂直入射的。与热带相反的是,北极地带是反射能力高而吸收能力低的地区,因为北极地带海面几乎全年覆盖着冰层,天空经常多云,光线也是接近平行地入射到海面。在北极地区,太阳辐射的60%以上,有时甚至是80%会被海洋表面的白色冰雪反射回来。因此,北极海水的温度比较低,积雪也不易融化,有些地方甚至长年被冰层覆盖。

实际上,入射到海洋表面的太阳光,一部分被反射回空气中,一部分折射到海洋中,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进入大海。进入海水中的太阳光,受到海水的作用将严重衰减,所以它不可能传播得很远。即使是在最纯净的水中,这种衰减也是很厉害的。引起衰减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吸收,另一个是散射。

光能在水中损失的过程就是吸收。其实,吸收也存在不同的物理过程:有些光子是在它的能量变为热能时损失的,有些光子被吸收后由一种波长的光变为另一种波长的光。而发生散射时,光子并没有消失,只是光子前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向下传播,这样一来能够到达海洋深处的光线也就减少了。研究表明,60%以上辐射来的太阳能是被海水表面厚度为1米的表层水所吸收的,而80%以上辐射来的太阳能是被10米深的表层水所吸收的,只有1%的光线能到达100米的深度。所以,除了浅海,太阳光根本无法到达海洋的底部。

没有阳光的深海,给人类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带走了许多的困难,比如在深海作业时,人们必须使用人工光源照明。当然,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将阳光引进到深海里也不是不可能的。据报道,日本人已经利用光纤成功地将阳光引到了浅海海底,以增加海洋牧场中的光照量。

那阳光穿透海洋的最大深度是多少呢?潜水员拍到的深海阳光

爬山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山顶与山脚的阳光有什么不同?其实,在陆地上高度相差几百米的地方光强是不会有太大差别的。那么,海洋中的情况是不是与陆地上一样呢?

由于阳光在海水中的衰减要比在空气中大数千倍,所以海洋中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光强相差很大,而且这种差别和太阳的位置、不同的海域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太阳光只能到达水下几米或几十米深的地方,但在太阳当顶和大气条件理想的时候,在某些清澈的海域太阳光也能达到几百米的深处。例如,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海域,人们发现在500米深处还能观察到微弱的蓝绿光,在800米深处还能看到非常微弱的、蓝色的光。

上面只是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况,而用仪器记录到的阳光穿透海洋的最大深度大约是1000米,当然此时只有极少量的紫外线了。科学家发现,在深度大于1000米的地方,即使将灵敏度很高的感光底片曝光两个小时,也丝毫觉察不出光线的存在。所以,我们说阳光能穿透海洋的最大深度是1000米左右。

其实,阳光穿透海水的深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即到达海面光线的强度、进入海水中光线的强度和海水对光线的衰减程度等。决定海水衰减程度主要的因素是海水的混浊度,即悬浮在海水中的固体微粒量,包括沉积物和微生物。海水中的小颗粒越大越多,微生物越多,海水就越混浊,阳光穿透海水的深度就越小。阳光明媚的海洋

另外,太阳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但决定了到达海面光线的强度,还决定了入射的角度。比如,正午的太阳光最强,而且又是垂直入射,所以正午的阳光穿透海水最深。当然,天气条件和辐射的波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谁都知道,阳光在万里无云的晴天要比乌云密布的阴天更容易到达海面,自然进入海水的光线也就更多,穿透的深度也就更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由于海水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具体来说,在海水中长波部分衰减较快,短波衰减则比较慢,也就是红光衰减得比较快,蓝绿光则衰减得比较慢,所以不同颜色的光线穿透海水的能力也不相同。你知道吗什么颜色在水中最容易被辨认实际上,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水中,尽管人眼最敏感的颜色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由于海水的吸收,人们看到的颜色和物体的实际颜色是有差别的。实验表明,在自然光照明的情况下,如果背景是水,则对于在最远可观察距离附近的目标物来说,在港口附近的混浊水中最容易辨认的颜色是白、黄、橙和红色,而在外海水中则是黄、绿、蓝、橙色。有荧光涂料时,港湾中最容易辨认的颜色是橙色,沿岸水是绿色和橙色,而外海水则是绿色和白色。因此,海岸和海上工作人员使用的救生衣一般都选用橙黄色,除了比较容易识别以外,它还可以避免鲨鱼的侵害呢?

海水的透明度

海水并非都是清澈透明的。有些地方的海水十分清澈,阳光可以穿过很深的距离;另外一些地方,海水比较混浊,阳光只能照射很短的距离。为了表示不同海域的海水能见程度,科学家引进了透明度的概念,顾名思义,透明度就是表示海水透明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海水光学性质的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参数。

海水的透明度是怎样测量的呢?要测量海水的透明度首先必须准备一个白色圆盘,圆盘的直径为30厘米,什么材料都可以,但要保证它能沉入水中,这种圆盘通常被称为透明度盘。再在圆盘上面系上一根长绳子,并在绳子上做好长度标记。然后就可以把圆盘小心地放入水中,并让它缓慢地向下沉,千万要注意保持圆盘与水面平行。始终注意观察沉入水中的白色圆盘,当它刚好看不见时,记下圆盘在水中的深度,这就是该处海水的透明度,也叫能见度深度。

早在1804年,美国海军就发明了这种测量透明度的方法。当年,美国海军士兵在一艘名叫“总统”号的巡洋舰上,把一只白色瓷盘系在测深用的绳索上,沉入水中,直到44米深处这只白瓷盘才看不见了。这恐怕就是最早的透明度测量纪录了。清澈透明的海水

用透明度盘测量海水透明度虽然简便、直观,但也有不少缺点,往往会受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比如受海面反射光的影响,受观测者眼睛高度的影响,还与眼睛的近视程度有关等,因此,测量结果不可能十分准确。而且透明度盘只能测出垂直方向上的透明度,不能测出水平方向上的透明度,测量结果不够完整。

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测定海水的透明度,科学家研究设计了一种专门的仪器。该仪器内装有先进的光电管、集成电路,甚至微型计算机,可以得到海水透明度更准确的数据。它还可以测量太阳光从海面穿透海水的光通量,得到水下照明度的测量结果。如果在仪器中安装一个自带的光源,还可以测出光线通过一定厚度水层的光能量,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到海水本身的透明度值了。当然,这种仪器不仅能测量海水的垂直透明度,还能测出它的水平透明度。除了一些简单的测量外,现在广泛使用的都是这种光电测量的方法。

离水面越近的地方就能看得越远吗?

我们知道,在水下离水面越近的地方光线就越好,那么,在水下是不是离水面越近的地方能见度就越高,看得就越远呢?事实上,答案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曾经在法国布勒斯特港西南方向沉没的“伊吉普特”号船上工作过的意大利潜水员报告称:在20米深以内能见度比较低,然而,随着深度逐渐增加,能见度又慢慢地好起来。沉没的船只到达120米深处时,光线虽然很微弱,但是能见度却能达到2米左右。波光粼粼的海面深海中的鲨鱼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的现象呢?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靠近海面的表层海水中常有许多悬浮物,如浮游生物、微生物等。这些浮游生物就像空气中的沙尘暴一样,对光线有很强的散射作用,会明显地降低海水的能见度。这些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都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海洋表面,正是它们严重地影响了海洋表层的能见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下降,这些生物越来越少,海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所以能见度又会慢慢增加。但如果深度进一步增加,海水又会因为缺少阳光而变得一团漆黑。可见,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海洋深处的能见度有时确实会高于表层的能见度。

我国的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部分。据海洋工作者实际测量,这些海域的海水透明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从北向南,透明度越来越高。渤海是我国的内海,由于有机物比较多,生物繁殖茂盛,再加上沿岸江河泥沙的影响,海水透明度比较低,只有3~5米。黄海地区的海水透明度略高于渤海,为3~15米。东海地区可以达到25~30米。位于最南端的南海海域其海水透明度大都在30米以上,海水十分清澈透明。

其实,海水透明度不仅是海洋光学中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映海洋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长期定时、定点的测量,人们就可以掌握海洋污染的第一手资料,为最终消除海洋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你知道吗世界上什么地方的海水透明度最高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清澈、透明,有时在海水很浅的地方也会看不到海底。这与长期的海洋污染有关。人们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物排入海中,海港码头的轮船也会造成许多污染,再加上被江河带入海中的泥沙,这些都影响了近海的海水透明度。因此,海水透明度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

复杂多变:海洋的温度

海洋的热量平衡决定着海水的温度。

我们知道,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季节,气温总是各不相同的。其实海洋中的情况也是这样,不同海域的温度往往各不相同,同一海域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研究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对于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年来海洋科学家们对于这一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从海洋本身来说,几乎所有海洋现象都与海水的温度有关。

在军事上,潜艇的活动、鱼雷的发射等受海水温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强大的温度跃层常给潜艇的下沉和航行带来困难,上下层水温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鱼雷的使用效果。

在气象上,海水温度的高低对于水面上的大气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台风仅能在热带海洋发生,其中温度就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海洋捕捞中,温度的影响就更为明显。由于鱼类不能调节自身的体温,其栖息场所常被水温所左右。许多鱼类都有其最适宜的温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