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管理技术问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0:50:11

点击下载

作者:王留明等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棉花生产管理技术问答

棉花生产管理技术问答试读:

一、棉花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1.棉花有哪些栽培种

棉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棉属中有草棉(G.herbaceum)、中棉(G.arboreum)、海岛棉(G.barbadense)和陆地棉(G.hirsutum)4个栽培种。

草棉原产于非洲南部,也称非洲棉;中棉原产于亚洲的印度大陆,也称亚洲棉;海岛棉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纤维长,又称长绒棉;陆地棉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的高地及加勒比海地区。草棉和中棉为二倍体,称为旧世界棉;海岛棉和陆地棉为四倍体,称为新世界棉。

我国历史上长期种植的是亚洲棉,清朝末年从美国引入陆地棉后,陆地棉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取代了亚洲棉。当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种植的棉花品种,均为陆地棉,世界各国种植的棉花也主要是陆地棉,占栽培棉花的98%以上。

2.棉花有哪些主要特征特性

棉属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木本灌木。生产上主要栽培的陆地棉和海岛棉,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培育,逐渐北移到温带,演变成为一年生的作物,既保留了多年生植物的一些特性,又形成了不同于多年生植物的某些新的生育和生理特性。(1)形态特征:

栽培陆地棉的主要形态特征是:阔叶,具裂片,按缺刻深浅分为鸭掌叶、鸡脚叶和披针叶;全株有腺体(有个别无腺体突变品种);下部多为单轴型的营养枝,上部多为假合轴型的果枝;完全花,每花有3片苞叶,形成三角形苞,苞叶具锯齿,花萼呈杯状,花瓣5瓣,雄蕊多,在花丝下部联合成管状,花药单室,子房3~5室,花柱棒状,柱头裂片数和子房室数相等;果实为背面开裂的蒴果,铃形分为圆形、卵圆形、长卵形、锥形和不规则形;种子被短绒(有个别无短绒突变品种)。(2)生育特性:

一是喜温好光性:棉花是喜温作物,其生长起点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组织受损伤。棉花对光照条件要求高,光照不足会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大量蕾铃脱落,降低产量、品质。

二是无限生长习性:只要环境条件适宜,植株就可以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生长,生长期也就不断延长。

三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性:棉花从2~3叶期开始花芽分化到停止生长,都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约占整个生育期的80%。但是开花以前,以营养生长为主;开花以后转变为以生殖生长为主。

四是自身调节性:棉株结铃具有很强的时空调节补偿能力,前中期脱落多、结铃少时,后期结铃就会增多;内围铃结铃少的棉株,外围铃就会增多。

五是抗旱耐盐性:棉花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长大以后的植株对旱涝和土壤盐碱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因而棉花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3.棉花的一生要经历哪些生长发育阶段

棉花从种子萌发出苗,经历苗期、蕾期、开花结铃期和吐絮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也称生育时期),到产生成熟的种子和纤维,即完成棉花的一生。我国一般将棉花从播种到吐絮所需的天数,称为生育期(有时称全生育期)。生育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中熟陆地棉品种为135~140天,中早熟陆地棉品种130天左右,短季陆地棉品种要求在110天左右。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棉花所经历的4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长短,因基因型(品种)而异,并受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黄河流域棉区现种植的中早熟品种,一般苗期(出苗—现蕾)需40~45天,蕾期(现蕾—开花)需25~30天,花铃期(开花—吐絮)需50~60天,吐絮期(吐絮—收花结束)30~70天不等。大致的生育进程是,4月20~25日播种,5月初出苗,6月中旬以前现蕾,7月上旬开花,8月25日左右全田开花结束,8月底吐絮,10月25日大部分棉铃吐絮。

4.棉子萌发经历哪些过程,需要什么条件

棉子萌发经历吸涨、萌动和发芽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的阶段,胚根顶端伸出种皮(露白),随即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内在和外在的两个基本条件。内在条件就是种子本身要结构完整,有生活力。外在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水分、氧气和合适的温度。无论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种子的萌发成苗。(1)水分:种子萌发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吸涨,因而水分是种子萌发最基本的条件,是启动因子。吸涨阶段所需要的水分,采用浸种处理时主要来自播种前的水浸处理,不足部分来自土壤;干子直接播种时,完全来自土壤。棉花种子萌发需水量较多,远远高于禾谷类作物。棉子外有坚硬的种壳,吸水速度慢,需要的时间也比禾谷类作物长。(2)温度:棉子萌发需要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温度。因为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内的一系列代谢活动才能进行,种子才会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既严格,又多样。种子萌动对温度的反应有三个基点,即最低临界温度、最高临界温度和最适温度。在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0.5~12℃,最高临界温度为40~45℃。在临界温度范围之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在临界温度范围之外,即使其他萌发条件具备,种子也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0℃。(3)氧气:氧气是棉子萌发的第三个基本条件,原因在于棉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是由有氧气保证下的呼吸作用提供的。虽然吸涨阶段不需要氧气,但后续的萌动和发芽阶段对氧气依赖性越来越高。而且棉子含有大量的脂肪,与禾本科作物相比,萌发需要的氧气多。

种子萌发过程是决定能否出苗、成苗和壮苗的关键阶段,水分、温度、氧气等对这一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三个因素都是必需的,无主次之分。但是,在大田条件下,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可控性,常常会出现其中1~2个因素成为限制因子的情况,这时的限制因子应当是萌发成苗的主要矛盾。如黄河流域棉区早春播种时,低温是萌发成苗的主要限制因子,到5月份夏棉播种时,温度已经升高,不是主要矛盾,但土壤墒情又会成为主要矛盾。萌发过程中水分、温度、氧气三个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棉子播种后,降雨或浇水虽能满足种子萌发的水分需要,但往往会降低土壤温度,反而不利于萌发出苗;在临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种子吸水;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造成种子缺氧,对萌发不利,此时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烂种;若播种过深,地面板结,氧气不足,出苗困难,根茎卷曲呈黄褐色,同样会影响发芽出苗;若播种过浅,发芽过程中水分不足,常会造成带壳出苗或根芽干枯,从而降低发芽率。由此可见,大田条件下要使每个因素都达到最佳水平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整地、造墒、调节播期、地膜覆盖、种子处理等措施,可以把三个因素协调到一个合理的组合状态,以利于种子萌发出苗。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外在因素很多,除了水分、温度、氧气外,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这三个基本因素而间接发生作用的。如脱短绒的处理,则提高了种皮的通透性,种子吸水快,萌发出苗需要的时间短。整地、造墒、调节播期和地膜覆盖等措施也都是为了调节土壤中的水分、温度和氧气。

5.棉花苗期有哪些主要生育特点

黄河流域适期春播的棉花一般在4月底5月初出苗,到6月上中旬开始现蕾,大约历时45天。从出苗到2~3片真叶展平(顶端开始分化第一个花芽)为幼苗期;之后到现蕾为孕蕾期。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长根、茎、叶),并开始花芽分化。主要生育特点为:①长根是棉花的生长中心,地下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快。从子叶到三叶期,主根每天向下伸长1.5~2厘米,出现第一片真叶时,主根长度等于株高的2.6~2.8倍,分生侧根数可达80~90条;现蕾时,主根下扎深度可达70~80厘米,长度为株高的4~5倍。②由于苗期营养体小,对养分的吸收量也少。吸收积累的氮素占一生吸收总量的4.5%~6.8%,磷素占3%~5.5%,钾素占3.7%~5%。③氮素代谢旺盛。棉花一生中的含氮水平以这个时期为最高,糖类绝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形成叶与茎的结构物质,部分氮则运往茎内以可溶性盐贮藏起来。氮素在叶内的比例比在茎内大。此时营养物质主要用于叶的生长,茎部的可溶性氮含量较高,主要起贮藏作用。④对温度和光照敏感。晴天越多,温度越高,苗期越短,苗病越轻,棉苗越旺。

高产棉花要求苗期的长势长相是,植株敦实,宽大于高;茎粗节密,红绿各半;叶片平展,大小适中,叶色青绿;顶心凹陷;苗期平均主茎日增长量0.3~0.5厘米,现蕾时株高12~15厘米,即“二叶平,四叶横,六叶亭”的壮苗长相。

6.棉花蕾期有哪些主要生育特点

黄河流域适期春播的棉花一般在6月上中旬现蕾,到7月上中旬开花,一般经历25~30天。棉花现蕾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主要生育特点为:①以营养生长为主,是棉株生长最快的时期,植株生长的中心是根、茎、叶,以增大营养体为主,植株体内糖类含量上升,达到一生中的第一次高峰。②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光照充足,营养生长日趋旺盛,茎枝迅速增长。现蕾初期,株高日增长量为0.8~1.5厘米,盛蕾到初花期株高日增长量为2~2.5厘米,品种之间差别较大。③根系的生长速度加快。主根平均每天伸长1.5~2.5厘米,至始花期,主根可深扎到100~140厘米,上部的粗壮侧根向四周扩展到30~50厘米,部分侧根斜向深层发展至60厘米左右。根系基本建成。④由于棉株生育加快,对养分的吸收显著增加。棉株蕾期吸收的氮素占一生吸收总量的27.8%~32.4%,吸收的磷占25.3%~33.8%,吸收的钾占28.3%~32.7%。

棉花蕾期的碳、氮代谢达到了最旺盛时期。正确掌握这个时期的养分供应,对增蕾保铃至关重要。由于叶面积逐渐接近最大,碳的代谢达到最高峰,这时如氮素供应过多,将糖类过多地用于合成氮化合物,促进营养器官过度增长,常会引起棉株徒长,增加蕾铃脱落,因而棉花生育前期要避免施用过多氮肥。棉株顶部叶片的含钾量以蕾期为最高,进入花铃期后迅速下降。增施钾肥,可提高茎叶中含钾量,对茎中含钾量的提高尤为明显。

7.棉花花铃期有哪些主要生育特点

黄河流域适期春播的棉花一般在7月上中旬开花,到8月下旬或9月上旬吐絮,经历50~60天。花铃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旺盛时期,此期可进一步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两个阶段。初花期营养生长仍占优势,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到盛花期逐步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棉株的营养生长高峰已过,转入生殖生长占优势,这时棉株体内营养物质主要供棉铃生长,新叶出生减少,原有叶片逐渐衰老,中下部叶片由于荫蔽,光合效能降低。因而这时棉株含糖量开始从盛花期的高峰逐渐下降,茎部贮藏的糖分大多为棉铃所用,其含量也迅速下降,后期则以单糖直接供给棉铃形成所需为主。这时根部得不到地上部糖类的供给,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吸氮功能也急剧降低,反过来又影响地上部的生长,这时棉株含钾量也有所下降。在大量结铃时期,生殖器官中磷和钾的含量迅速增加。磷、钾供应不足,均会影响对氮素的摄取。

8.棉花吐絮期有哪些主要生育特点

黄河流域适期春播的棉花一般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始吐絮,至10月底或11月上旬,历时70天左右。棉花吐絮后,营养生长渐趋停止,棉株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质大量地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生殖生长也渐趋缓慢。这个时期棉铃的生长成为营养供应中心,营养器官所含养分逐渐降低,而生殖器官中所含养分不断提高,氮、磷、钾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以再利用的方式供给棉铃生长。

高产棉花吐絮期要求的长势长相是,棉株下部吐絮,上部继续开花,到“处暑”以后断花。生长健壮的棉花,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度为20~30厘米,有大蕾3~4个;吐絮初期叶面积系数2~2.5为宜,并缓慢下降,如叶面积过大,延迟吐絮;反之,易引起早衰,降低铃重。

9.棉花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需要较多的有氮、磷、钾等,称为大量元素,还需要硼、锌、锰、铜等微量元素。一般亩产皮棉100千克需吸收纯氮(N)7~8千克,磷(P2O5)4~6千克,钾(K2O)7~15千克;亩产皮棉133千克需吸收纯氮20~37千克,磷7~12千克,钾26~33千克。棉花生长发育的时期较长,在初花期以前,以扩大营养体为主,生根、长茎、增叶;初花期以后,营养器官生长渐缓,以增蕾、开花、结铃为主,不同生育时期棉花的营养代谢特点也不同。

棉花是深根作物,生育期长。棉花产量与棉田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要实现优质高产,要求棉田具有较高的肥力,在棉花生长期间能持续供给棉株生育所需的各种养分。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物质基础,一般有机质高的棉田,土壤肥力也高。因此,棉田培肥土壤的途径是多施农家肥,配合适量化肥于播种前作基肥施入土壤。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由于推广普及抗虫棉,棉田早衰现象比较普遍,适当增施钾肥对于控制或延缓棉花早衰有明显的效果。

施足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和平衡棉株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要获得棉花高产,还需适时适量进行追肥,才能确保棉花有良好的养分条件。追肥一般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因地、因时、因苗施用。

进入铃期不宜追施磷、钾肥。如感到磷、钾不足,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氮肥不足的棉田,还可以将0.2%~0.3%的磷酸二氢钾与0.5%~1%的尿素溶液配合喷施。

10.棉铃是怎样发育形成的

棉铃是由受精的子房发育而成的。陆地棉的棉铃有3~5室,每室有子棉1瓣。棉铃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体积增大期:自受精后经25~30天,棉铃体积长到应有的大小;二是棉铃充实期:棉铃体积达到应有大小后,便进入内部充实阶段,经25~35天;三是开裂吐絮期:棉铃完成前两个阶段后,在适宜的条件下,铃壳脱水失去膨压而收缩,沿裂缝线开裂,露出子棉,称为吐絮。从开裂到吐絮一般需要5~7天。

三个阶段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并不能截然分开。棉铃的大小,常以平均单铃重或每千克子棉所需的铃数来表示。陆地棉品种的单铃重一般为4~6克,即180~240个铃可收1千克子棉。棉铃按结铃时间,可划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总称为“三桃”。冀、鲁、豫棉区一般将7月15日以前所结的成铃(棉铃直径达2厘米)称为伏前桃,7月16日~8月15日所结的成铃称为伏桃,8月16日以后所结的成铃称为秋桃。根据棉铃吐絮时间早晚,可分为霜前花和霜后花。在生产上常把严霜后5天以前所收的棉花,称为霜前花;把严霜后5天以后所收的棉花,称为霜后花。霜前花纤维品质和铃重等均好于霜后花。棉子是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在棉铃发育的同时,棉子也迅速发育。一般在受精后20~30天,棉子体积可达到应有大小。棉子的大小用“子指”来表示,即100粒干棉子的重量,一般为9~12克。

11.棉纤维是怎样发育形成的

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分化期、伸长期、加厚期和扭曲期(脱水成熟期)四个时期。

分化期:在开花前16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棉花胚珠部分表皮细胞分化为纤维原始细胞,并突出于胚珠表皮。开花前后不断有大量胚珠表皮细胞分化为纤维原始细胞并突起,这些突起的纤维原始细胞将来发育为纤维。

伸长期:棉花开花后第2天纤维初生细胞开始伸长,受精后5~15天伸长最快,25~30天纤维达最后长度。一般开花后3天内开始伸长的可发育成长纤维,3天后开始伸长的只能形成覆盖种子表面的短绒。影响纤维伸长的速度和长度,除品种等因素外,水分是主要因素。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时,则纤维缩短2~3毫米。此外,温度低于16℃及光照不足,也会使棉纤维变短。

加厚期:棉纤维加厚一般从开花后20~25天开始,每天淀积一层,直到裂铃时停止,需25~30天。加厚的速度和厚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在环境条件中,温度是影响纤维加厚的主要因素。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加厚越快,低于20℃时纤维停止加厚。因此,后期的棉铃不成熟棉纤维较多,品质差。

脱水成熟期:此期一般在棉铃开裂后3~5天完成。棉子上纤维的多少,常用“衣指”或“衣分”来表示。衣指即100粒子棉的纤维重(克);衣分是指皮棉重占子棉重的百分数。

12.棉花的需水有什么规律

(1)需水量:棉花的需水量或称田间耗水量,是指棉花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内本身所利用的水分及通过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水量的总和。据研究,亩产50千克皮棉的棉田总耗水量为300~400米3,亩产100千克皮棉则总耗水量为450米3左右。棉花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总趋势与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相一致。苗期棉株小,生长慢,温度低,耗水量较少;随棉株生长速度加大,耗水量也不断增加,到花铃期生长旺盛,温度高,耗水量最多;吐絮后,棉株生长衰退,温度较低,耗水量又减少。棉田的水分消耗,在苗期有80%~90%是从地面蒸发的,而棉株蒸腾耗水仅占10%~20%;蕾期地面蒸发和棉株蒸腾耗水各占50%左右;花铃期地面蒸发和棉株蒸腾耗水分别占25%~30%和70%~75%;吐絮后地面蒸发和棉株蒸腾耗水又基本趋于相等。(2)需水规律: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适宜含水量的要求不同。发芽出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过少种子易落干,影响发芽出苗;过多易造成烂种,影响全苗。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为宜,过少影响棉苗早发;过多棉苗扎根浅,苗期病害重。蕾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过少抑制发棵,延迟现蕾;过多会引起棉株徒长。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最多的时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过少会引起早衰,过多棉株易徒长,增加蕾铃脱落。吐絮以后,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70%为宜,利于秋桃发育,增加铃重,促进早熟和防止烂铃。[1] 本书采用亩为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5亩。

二、科学选用良种

1.何谓棉花品种

棉花品种是指形态性状一致,农艺性状优良,纤维品质符合要求,遗传性稳定,并具有较大生产利用价值的群体。棉花品种必须具备“三性”:一是特异性,即一个品种必须在一个或多个性状上与同类其他品种有明显的区别;二是一致性,即相同生长发育条件下群体内棉花植株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三是稳定性,即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相同季节多次繁殖时,棉花植株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特征基本不发生较大的变化。除上述“三性”以外,一个优良的棉花品种还必须具有较好的生产利用价值,首先要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比当地的老品种或过时的品种增产显著;其次,纤维品质要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这是保障原棉商品价值的基本要求;第三是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地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抗病、抗虫、熟性、特殊品质要求等。杂交棉品种虽然自F2代开始严重分离,但F1代的群体是整齐一致的。

2.何谓转基因棉花品种

转基因棉花品种是指携带人工分离、克隆、构建的外源目的基因,并在棉花中高效表达和稳定遗传的棉花品种。目前国内外生产上成功应用的主要有转基因抗虫和转基因抗除草剂棉花品种。

目前使用的抗虫基因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另一类是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t基因对鳞翅目昆虫有专一杀伤作用,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红铃虫、玉米螟均有较高的抗性,我国培育成功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鲁棉研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和22号,中棉所29号、30号、38号,GK12、GK19等,均是携带Bt基因的单价抗虫棉品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杀虫效果不如Bt基因,但比Bt的抗虫谱广,能毒杀多种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其代表性基因是从豇豆中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为了既保持Bt基因的高效杀虫效果,又提高抗虫的稳定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这两种抗虫基因结合在一起,构建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我国培育成功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中棉所41号、45号及SGK321等,均是携带双价基因的抗虫棉品种。

由于棉田杂草种类繁多,除草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选择性除草剂极少,使用不当易损伤作物。转入抗除草剂基因,可极大地减轻除草剂对棉花的伤害。常用的抗除草剂基因有抗草甘膦、溴苯腈、磺胺脲类和2,4-D除草剂。虽然使用抗除草剂的棉花可以减少棉田管理上的用工与机械投入,节省生产成本,但大量使用除草剂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抗除草剂棉花的使用可能会使某些杂草灭绝,给生态平衡和遗传多样性带来不良后果。

3.什么是彩色棉,发展彩色棉应注意哪些问题

彩色棉,又称有色棉,是指棉纤维具有某种天然色彩的棉花。

棉花纤维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延伸、纤维素在细胞壁上沉积而形成的,每一根棉纤维就是一个单细胞。一条成熟的棉纤维在棉花成熟吐絮失水后呈不规则天然扭曲的扁平带状,中空,称为中腔,它是细胞壁停止增厚留下的腔室及残留物。当这种残留物中含有较多的色素物质时,即成为有色纤维。因而,纤维细胞中腔所沉积色素的颜色及其密度大小与多少,决定了棉纤维的色泽及颜色深浅。现有彩色棉花种质资源和开发种植的彩色棉品种只有棕色和绿色两种色泽,只是在颜色深浅上有所区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正在开展棉花的色素基因工程研究,据称,其克隆构建的黑色基因已成功地导入棉花。

棉花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白银”,所以说白絮是棉花的主流产品,通过不断发展的染织技术与工业,装扮了五彩缤纷的人类文明。彩色棉只是棉花的特色品种。

由于彩色棉织物所利用的是棉纤维的天然色彩,省去了印染工序,减少了印染过程中染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织物上染料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趋于回归自然的追求,彩色棉服装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受一些高消费群体的青睐。国内已有十几家单位先后开展了彩色棉的研究与开发,新疆天彩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彩色棉育种、生产、纺织、服装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情况下,发展彩色棉事业应当特别谨慎,要对国内外彩色棉纺织服装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引进种植彩色棉品种更应该十分小心谨慎,不能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发展彩色棉要立足于纺织服装的龙头企业带动,从而形成专门化的生产基地。毕竟彩色棉只是占原棉生产量很小的特殊产品,只能走由企业开拓市场,按需求安排生产规模,由专门基地组织生产的路子。其次,农民一定要通过特约种植和合同订购才能安排种植彩色棉,因为绝大多数收购部门并不敞开收购彩色棉。第三,种植彩色棉的地块周围一定要严加隔离,因为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种植彩色棉会因天然杂交而对周围常规白色棉田造成污染,尤其是在普遍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之后,由于化学农药用量的减少,传粉昆虫增加,棉花的天然异交率提高,使这种污染更为严重。另外,彩色棉在储运、加工、纺织过程中也易污染常规棉。第四,目前的彩色棉品种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量较低、抗逆性差、纤维粗短、强力较弱、色彩单调不鲜艳且有的不稳定、经洗晒易褪色等。

4.什么是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比其双亲在某些性状上优越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利用转外源抗虫基因在棉花中为显性遗传的特点,通过单亲或双亲均携带抗虫基因的亲本材料杂交所生产的F1代,即为抗虫杂交棉。当前生产上利用的抗虫杂交棉以品种间杂交种为主,个别为利用两用系(核不育)配制的杂交种,三系配套(质核不育)的杂交种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与常规抗虫棉相比,抗虫杂交棉最主要的优势是产量高,丰产潜力大,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5%左右,个别优势组合可增产20%~30%。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单株铃数增多是F1产量优势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单铃重的增加,衣分、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小。除了产量优势以外,抗虫杂交棉的其他农艺性状优势主要表现在出苗好,苗势强,植株健壮,较高大,综合抗逆性强,单株生产潜力大。

抗虫杂交棉适合在肥力较高、灌水较方便的丰产地块种植,并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依据地区和习惯,适宜密度为2 000~3 000株/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由于抗虫杂交棉种子的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精量播种等节种栽培技术,才能在经济上较为划算。

生产上不提倡利用F2代杂交种。首先是因为棉花杂种二代确实比一代减产,现有最好的组合在试验中也至少减产5%以上;其次,现有多数抗虫杂交棉只有一个亲本是抗虫的,理论上F2代要分离出1/4的非抗虫植株,容易因虫害造成更严重的减产,或增加治虫成本。利用两用系生产的杂交抗虫棉因F2代要分离出一定比例的不育棉株,所以要严禁种植。

5.培育棉花新品种主要有哪些途径与方法

一个好的棉花品种必须具有多种优良的性状。基因是控制棉花各种性状的物质基础,由基因控制的性状才是可遗传的性状。育种工作的实质,就是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和方法,将尽可能多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创造(发现)变异→选择(稳定)变异→鉴定评价”的过程。

在棉花新品种选育工作中,首先要制定明确合理的育种目标,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要选育的品种应该具有的那些优良的特征特性,然后,有目的地去搜集、选择育种材料,确定有效的育种方法和技术路线。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根据生产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的迫切性,抓主要矛盾,攻克主要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优良品种都有局限性,而且,棉花许多经济性状之间是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的。

棉花育种的技术途径和方法比较多,根据创造变异的方法(或变异来源),可以分为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包括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回交等)、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其中,系统育种是指在现有推广种植的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个体(单株或单铃),通过鉴定评价,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与方法。系统育种所利用的变异来源主要有天然杂交、自然突变和剩余变异三个方面。杂交育种是选择适合的亲本,通过有性杂交,使控制亲本双方优良性状的基因在F1群体中结合为杂合型,在自交分离的后代群体中连续选择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培育纯合稳定且符合要求的理想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选择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也就是通过杂交,使双亲或多亲的优良性状得以重组、累加,或打破不利基因间的连锁,创造优良变异,增加选择机会,从而育成新品种。杂交育种是目前国内外最主要的棉花育种途径与方法。

6.棉花品种一般是怎样分类的

依据栽培制度需要、纤维品质要求、生物学特性和育种途径等,可从多个方面对棉花品种分类。

按照生育期的长短,一般将棉花分为早熟品种(黄淮棉区又称为短季棉品种或夏棉品种)、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主要用于夏套栽培,中早熟品种主要用于春套栽培,中熟品种只能用于纯春棉栽培,晚熟品种生产上很少使用。山东滨海地区主要适合种植中早熟棉花品种(生育期120~130天),该地区短季棉品种可以用于晚春播栽培。

依据抗性目前主要将棉花品种分为感病品种、抗病品种、非抗虫品种、抗虫品种和病虫双抗品种。山东棉区棉花的主要病害是枯萎病和黄萎病,当前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一般是抗枯萎病、感黄萎病和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还很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成功地育出转基因抗虫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抗病和抗虫性上,一般分为超高抗(免疫)、高抗、抗、耐、感、高感6个水平,其划分是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通过与对照品种的比较鉴定来确定的。根据棉花品种的其他抗性特点,育种者在品种介绍中有时将该品种称之为抗蚜品种、抗旱品种、抗盐碱品种等,但目前在这些抗性方面还未形成公认的鉴定评价体系及指标。

由于纤维品质是棉花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可满足纺织工业不同的纺纱用途,且商品价值差异较大,所以依据纤维品质对棉花品种分类越来越重要。一般按照纤维的长度及其强力和细度的合理搭配要求将陆地棉棉花品种分为3种类型,即短绒棉品种,HVICC校验水平下(下同),2.5%纤维跨长25.5~27.9毫米,比强度≥2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0~5.3;中绒棉品种,2.5%纤维跨长28.0~30.9毫米,比强度≥3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3.7~4.9;中长绒棉品种,2.5%纤维跨长31.0~33.9毫米,比强度≥3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3.5~4.5。目前山东省推广种植的主要是中绒棉品种,采取地膜覆盖等促早栽培措施,多数棉区也适合种植适纺高支棉纱的中长绒棉品种。要求光照足、积温多、无霜期较长的长绒海岛棉品种,山东及我国大部分棉区都不适合种植。

按照品种的选育途径及其遗传基础,一般将棉花品种分为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简称杂交种)。常规品种可以按照原种、一代种、二代种……的体系进行繁殖生产,杂交种主要是利用具有较高优势的F1代杂种,一般情况下F2代因减产严重而不提倡在生产上应用。

另外,还可以依据一些主要形态性状对棉花品种进行分类,如依据棉株有无腺体可分为有腺体棉和无腺体棉(又称低酚棉)品种,依据棉絮颜色可分为白色棉和彩色棉品种,依据棉花叶型可分为常叶(鸭掌叶)棉和鸡爪叶棉品种,依据叶片颜色可分为绿叶棉和红叶棉品种等。

7.棉花纤维主要有哪些内在品质指标

棉花纤维的内在品质指标主要有纤维长度、纤维细度、纤维强度和纤维成熟度。

纤维长度是指伸直纤维两端的距离。纤维长度有不同的测定方法。用手扯尺量法测出的长度叫手扯长度;用分梳法测出的长度叫分梳长度;用棉纤维光电长度仪测出的长度叫光电长度;用大容量纤维分析仪测出的长度叫跨距长度,常用的是2.5%跨距长度,简称2.5%纤维跨长。一般情况下,分梳长度>手扯长度、光电长度>2.5%纤维跨长。棉纤维长度与成纱强度关系密切,用较长的纤维纺纱,会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长度,使纱线在受外力作用时,纤维不易滑脱,成纱强度较高。

棉纤维细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其直接含义是纤维细胞的直径。由于棉纤维的直径难以直接测定,且衡量棉纱粗细的主要是重量细度,即单位重量的长度,因而常选用重量细度来描述纤维的粗细。现在常用气流仪测定纤维的细度,即利用气流原理,对纤维比表面积进行快速测定,并由此估计纤维的细度,用马克隆值表示。纤维细度与成纱强度关系密切,由于棉纱由多根纤维抱合而成,纱线强度的高低,除决定于纤维自身强度外,还与单位纱线细度内的纤维根数、纤维之间相对滑移的程度和条干均匀度有关。纺高支纱,只能使用纤维较长、细度较好的原棉。

棉纤维强度是指棉纤维抵抗拉伸断裂的强弱程度。在其他指标基本相同时,纤维强度与纱、布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在现代纺纱设备转速较高的情况下,纤维强度高,对降低纺纱中的断头率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棉纤维成熟度是一项反映纤维胞壁加厚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纤维细胞直径相似的情况下,胞壁愈厚,成熟度愈高。棉花纤维的细度、马克隆值、强度以及染色特征等,都与成熟度有密切关系。

优质原棉纤维要求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必须协调,即纤维的长度、强力、细度和整齐度要相互搭配合理,个别指标好不能代表整体品质好。

8.棉花为什么不能连续多年自留种

棉花连续多年自留种一般导致品种退化,使种性降低、变劣,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首先,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一般为2%~15%,个别情况甚至超过50%。异交必然使基因发生重组,改变品种群体的遗传型,导致品种退化。其次,棉花吐絮期长,需要分次采摘,专门加工,程序和技术环节复杂,容易发生机械混杂,而机械混杂可加速品种的退化。退化一般使品种变劣,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抗逆性变弱。具体表现为:棉株或高大松散,或矮小细弱,或枝叶繁茂结铃性差,脱落率常比正常棉株高;铃形往往不典型,由圆变长,铃嘴变尖,且株间不一致,铃变小,五室铃比例减少,铃重下降,铃壳变厚,吐絮欠畅等;常出现异形子,如多毛大白子、绿子、灰褐子、稀毛子、光子、小子等,而且子指变幅很大,种皮一般稍厚;衣分下降明显;绒长往往变短,变幅多在1~2毫米之内,纤维整齐度变差;成熟期个体间则往往表现早晚不一;抗逆性降低,病株率上升,病情指数增高,抗虫品种的非抗虫株率增加,综合抗虫性下降。

由于以上原因及结果,生产上应当定期更换由科研单位或专门企业经过一定科学程序提纯复壮的原种或原种三代以内的优良品种。通常情况下,原种三代后不应再用作种子。

9.如何防止棉花品种混杂退化

棉花品种退化是个普遍性问题,即使严格实行一地一种,也难以避免品种退化。有效防止棉花品种混杂退化的根本途径,就是严格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有计划地生产棉花原种,用原种繁殖生产用种。杂交棉必须确保用高纯度的亲本杂交制种。

国内外在棉花良种繁育上对不同代别良种的叫法有些不同。我国通常对不同代别棉花良种的叫法是:育种家种子(又称原原种)——指由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品种的最初一批种子;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程序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原种一代——指用原种直接扩繁的种子;原种二代——指用原种一代种直接扩繁的种子。

在棉花良种繁育系统中,原种生产最重要,是每一轮繁殖种子群体的开端。原种经逐级扩繁后(一般2次,最多3次)生产的质量符合标准的种子统称良种。原种质量必须符合以下标准:一是性状典型一致,主要特征、特性符合原品种的典型性,原种的田间纯度不能低于99%;二是由原种长成的棉株,其生长势、抗逆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的各项物理指标均需保持原品种的特点;三是种子质量高,子粒发育正常,成熟充分,饱满一致,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无杂草及霉烂种子,不带检疫性病虫害。

我国常规棉花原种生产的方法主要有株系鉴定繁育法(三圃制)和自交混繁法,由于具体步骤、环节和方法较为烦琐,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10.“懒棉花”是怎么回事

国内大量宣传的所谓“懒棉花”主要是商业操作行为。棉花在栽培管理上有精细整枝、一般性整枝、简化整枝和不整枝等不同的习惯与做法,并没有“懒棉花”品种分类。生产上绝大多数棉花品种为无限果枝类型,株型一般分为筒型、塔型和松散型,具有无限生长习性,个别为有限果枝类型。在棉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分化生长出一定数量的叶枝(又称营养枝,一般2~4个),然后才分化生长果枝,果枝与果节基部还可分化生长出赘芽,只是在强弱程度上品种间有所差异。棉花的上述基本特性并不是决定一个品种在管理上是否需要整枝的根本原因,劳动力状况与生产条件才是棉花栽培管理上是否需要整枝和如何整枝的直接要求。在地多人少、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先进植棉国家,棉花管理上一般不进行整枝。近年来山东等地,尤其是地多人少的棉区,少数棉农为了省工节本,在棉花管理上不去叶枝或只进行粗放性整枝,采取这种做法,一般要求适当放宽行距,降低留苗密度。因此,“懒棉花”应当属于种植管理上“简化栽培”的技术范畴。

11.引进新品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优良的作物品种,不仅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有计划地不断引进推广棉花新品种,对促进地方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任何优良品种在生产利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尽量避免因引种失败而给当地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试验优先原则。“先试验,后推广”,这是多年来国内外从大量的失败教训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任何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对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制度的适应能力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国际和大区间的引种中,必须坚持这一原则。为了尽量避免不适应品种进入生产造成损失,国家和各主要产棉省份都按照《种子法》的要求设置了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规定未经区域试验达标并通过审定的品种,不能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即使是已经通过审定的品种,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县大面积推广之前,也应该先进行试验比较,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种子企业来讲,在决定推出、甚至向某地区推广新品种前,更应该先进行试验,宣传可以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与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必须清楚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才是真正的良种使用和检验者,而且,随着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良种的认识会越来越全面,对新品种的使用与消费态度会越来越成熟。

二是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具有稳定一致性的优良性状的生态类型,脱离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品种的优良特性就无从谈起。因地制宜选择品种,首先要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根据多年的引种经验,新疆当地培育的棉花品种一般不适合在山东种植,南方品种在山东一般表现抗病性较差。其次要考虑种植制度和具体栽培条件,比如是纯春棉栽培,还是套种栽培,是春套还是夏套,是直播还是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是高肥水地还是旱薄盐碱地,是棉花枯黄萎病重病地还是轻病或无病地,是稀植还是密植栽培等。第三要考虑经济收益,比如在旱薄盐碱地选用杂交棉种,既用种多,成本高,又不能充分发挥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

三是良种良法因种栽培原则。任何一个优良品种都不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作用,还需要有良法科学配套。比如研究证明转Bt基因抗虫棉花并不是无虫棉,生产上也需要对棉花害虫进行科学的防治。引进新品种以后,应尽快摸清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研究关键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以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该品种的推广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四是适度规模化原则。对于特殊纤维品质的棉花品种,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商品价值,必须重视规模化种植的重要性,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没有产业化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当纺织服装业开发出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某个产品,需要某个优质专用型棉花品种时,必须对该品种进行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开发,而分散种植和零星收购加工,则不可能取得应有的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

五是要加强良繁保纯。由于自身生物学上的特性和生产加工上的复杂性,棉花比自花授粉的粮食作物更容易混杂退化,使许多优良性状丧失,生产利用价值下降。因此,对于种子企业来讲,应当把品种的良繁保纯看作企业生命的质量保障。对于广大农民来讲,选购棉花良种时,不仅要选择类型对路的品种,更要重视选购纯度高、加工质量好的棉种。

12.怎样选用合适的优良棉花品种

棉农在具体选用棉花品种时,应按照“服从大局,效益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符合生产条件”的原则,科学选用对路的品种类型与具体品种。可主要考虑以下7种情况:一是当有关部门或涉棉龙头企业对特殊品质的棉花品种(如彩色棉和优质专用棉)建立生产基地,组织区域化、规模化的合同订单生产时,应当选用组织单位指定的专用品种,并认真履行合同,种足种好棉花,按时向指定收购单位足量交售产品。组织单位必须首先对所选用的品种在当地进行适应性试验,证明该品种完全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并保证合同农户比种植其他品种有较好的收益。这种情况下棉种一般由组织单位统一繁殖(或采购)供应。二是在肥水条件较好的棉田安排纯春棉种植或春套种植,采用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精量播种时,最好选用单株生产能力大的抗虫杂交棉品种,如鲁棉研15号、鲁棉研20号、GKz26和GKz29等。三是虽然棉田的肥水条件较好,但没有育苗移栽习惯或地膜覆盖精量播种条件,用种量较多、不便选用杂交棉品种时,要选用出苗特性好、前期生长势强、植株较高、株型较松散、后期不容易早衰的中早熟抗虫棉花品种,如鲁棉研16号、鲁棉研21号、鲁棉研22号、DP99B等。四是在黄萎病发生重、多年连作的老棉田,要优先选用抗黄萎病较强的抗虫棉花品种,如鲁棉研18号、鲁棉研22号、中棉所45号、DP99B等。五是在采用地膜覆盖纯作栽培,或土质沙性较大、后期容易早衰的棉田,最好选用生育期稍长、抗黄萎病较强、后期叶功能好、不易早衰的中熟或中早熟抗虫棉花品种,如鲁棉研18号、鲁棉研22号、DP99B和DP33B等。六是在地多人少、采用棉花简化栽培的地区,最好选用营养枝和赘芽较弱、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偏小的中早熟抗虫棉花品种,如鲁棉研16号、鲁棉研17号、鲁棉研22号、中棉所41号、新棉33B等。七是在预留套种行较窄的麦田套种棉花,要选用生育期110天以内的短季棉品种;未能压碱造墒的滨海盐碱棉田和未能播前造墒的棉田,5月8日以后遇雨抢种棉花时,必须选用生育期在115天以内的特早熟品种。

三、棉花备播与播种技术

1.一般棉田如何整地、造墒和施基肥

棉花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出苗顶土能力较差,棉子中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高,萌发吸水量大,加上常年春季多风少雨,棉花播种保苗成为我国北方棉区棉花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为确保棉花一播全苗,出苗后早发稳长,要求棉花在播种前进行灌水造墒。根据各地水利条件和棉农习惯,棉田造墒有冬前造墒和春季造墒。一般来说,如有灌溉条件,特别是对于重黏土地,最好进行冬灌造墒。冬灌的时间以昼消夜冻的时期为好,灌水量一般掌握在每亩80~100米3。冬灌棉田经过冬天的冬融过程,有利于形成疏松的表土层,能减缓水分蒸发,而且春季地温回升也快。灌溉方法宜采用畦灌或沟灌,切忌大水漫灌,灌水时要注意灌匀灌透。对于砂壤地也可于早春灌溉造墒,春灌的水量要比冬灌的小,一般每亩40~60米3。为保证棉田地温及时回升,春灌应于棉花播种前20天完成。对于沙土地也应在播种前15天完成灌溉,以免延缓地温回升,延误播种农时。

棉田在整地前要施足底肥。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可亩施优质土杂肥2 500千克以上,饼肥50千克以上,标准磷肥30千克左右。除个别地力较差的地块外,一般丰产棉田不宜以速效氮素化肥作底肥。棉田耕翻分为冬耕和春耕两种,一般棉田以冬耕的效果较好。耕翻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丰产棉田可深耕到35厘米左右。冬耕棉田,翻后可不进行耙耢,以利于土壤冬融熟化和接纳雨雪;但对于春耕和春后翻二犁的棉田,翻后则要及时耙耢,以利于棉田保墒。春季气候干燥,风也大,棉田跑墒极快,对于春耕棉田,翻后一定要紧跟着耙耢。有些棉田虽然进行了冬、春灌水,但在播种时仍然墒情不足,多是由于春季翻二犁时,没能及时做好耙耢工作;还有的地方耕后只耙不耢,这样也很难保好墒。春季翻二犁时,耕翻深度不宜过深,以13~16厘米为宜。如耕翻过深,且耙耢遍数少,易引起棉田透风,不利于保墒;但耙耢遍数太多,必将使表层干土层加厚,从而影响一播全苗。对于土壤较为黏重的土地,春天翻二犁时稍有不慎就造成满地坷垃,一般可在冬前施足底肥,进行冬耕冬灌,经过冬冻风化,春天不进行翻二犁,而是在化冻时进行顶凌耙地,化一层耙耢一层,土壤化透时地也耙细耢平了,非常利于保墒和一播全苗。

2.麦套春棉有哪些套作方式

人多地少是山东及周边棉区农村的基本情况,麦棉套种就是在为了提高土地产出和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麦棉春套已基本形成了3种主要套作方式,即“三二”式、“四二”式和“三一”式种植方式。为提高植棉行的地温和减少小麦对棉花的影响,麦套棉多采用起垄种植。“三二”式种植方式是以棉花为主的套种方式,也是当前大多数棉区最常用的套作方式。套种带宽一般150厘米,棉花起垄种植,垄高15厘米,垄上种植2行棉花,垄下种植3行小麦。小麦行距20厘米,棉麦间距30厘米,棉花行距50厘米,收麦后棉花大行行距100厘米。棉花播种期与常规纯作春棉相同,为提高霜前花率,提倡对棉花进行地膜覆盖。“四二”式种植方式是棉麦兼顾的套种方式,适宜在地力较好的地块上应用。套种带宽一般170厘米,垄高25~30厘米,垄上种两行棉花、垄下种植4行小麦,小麦行距20厘米、棉麦间距30厘米,棉花行距50厘米,收麦后棉花大行行距120厘米。棉花播种期与常规纯作春棉相同,为提高霜前花率,提倡对棉花进行地膜覆盖。“三一”式种植方式是一种以小麦为主的套作方式,套种带100厘米左右,种植3行小麦,套种行60厘米左右,种1行棉花,麦收后棉花成等行距,易于管理。但此方式小麦所占幅宽相对较大,棉花套种行过窄,如进行麦行内播种,棉花受影响太大,霜前花率较低。因此,最好采用棉花育苗移栽种植,棉花4月初育苗,于5月下旬移栽。棉花移栽后有7天左右的缓苗期,此时小麦的遮阴也利于棉花缓苗。小麦收割前只有10天左右真正的共生期,而小麦的后期长势也已大大减弱,对棉花的影响不会太大。

在选用种植方式时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耕作水平和粮棉比价灵活运用。在人多地少、地力较好的情况下,可选用“四二”式的种植方式;如地力水平稍差,而且耕地偏少,可选用“三二”式的种植方式;而对于劳力充足、又有育苗移栽习惯的,则可选用“三一”式的种植方式。

3.麦套春棉棉田如何整地、造墒和施基肥

麦棉套种宜选用地力较好、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如没有水浇条件保障,则不宜发展两熟种植。麦套春棉棉田由于套种行中操作空间有限,作业不太方便,因而耕作与施肥多数在种麦前完成,整地是一次成型,施肥则要一肥两用。作为两熟种植,土壤肥力消耗较大,在种麦前一定要施足有机肥和必需的化肥,以满足两种作物对营养的需要和培肥地力。由于底肥施入后套种行第2年才能种上棉花,底肥一定要深施。一般可亩施优质圈肥2 500~3 500千克,标准磷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小麦播种前将所有基肥均匀撒施后,深翻30厘米左右,并耙耢整平,然后根据预定的套种方式,将耕耙好的棉田整成高低畦,畦面高15~25厘米,低畦种小麦,高畦种棉花。棉花种于高畦,一来相对降低了小麦的高度,可减轻小麦对棉花的遮光影响;二来春季可明显提高棉畦的地温,有利于棉苗早发,同时在春季浇麦时可达到浇麦洇棉的目的。

春套棉花播种期与纯春棉相同,土壤水分和地温是出苗好坏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小麦浇足起身拔节水后,要对棉花套种行进行精细整地,用畜力或人工深翻10~13厘米,耙实耢平后才能播种。如果只在套种行间简单地耘上几趟,棉花出苗后上是小麦遮光,下是硬板地,很难发苗。

4.盐碱地棉田整地、造墒和施基肥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棉花的一生中,出苗期和幼苗期是对盐碱最敏感的阶段,随着植株的长大和根系不断扎深,棉花耐盐碱能力逐渐增强。盐碱地棉田备播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降低表层土壤的盐分含量,为棉花出苗及其前期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1)挖深沟排水。排水不仅有除盐的作用,而且可以防止土壤下层盐分向上移动。所以,排水是排除地表水,控制地下水,调节土壤水,改良盐碱地,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基础措施。挖沟排水是目前盐碱地区应用最多,效果较好,且工程投资少,设计、施工简便易行的一种排水方式。一般要求排水沟间距200米左右,沟深1.5~3米。(2)平整土地、深耕深翻。土地不平,盐碱地易在高处积盐形成盐斑,同时也不利于淡水压盐,在淡水压盐和耕地前要平整土地、铲除高岗。盐碱地宜在秋季或早冬进行深耕,耕后不必耙耢。一来可削弱土壤的毛细管作用,防止旱季盐分上返到耕层;二来可进行晒垡,促进土壤风化,利于盐分析出土壤,利于春季洗盐。(3)淡水压盐。进行大水压盐可显著降低盐碱地表土层的含盐量。一般压盐于春季播种前进行,为节药用水,可以一水两用,达到压盐和造墒两个目的。用水量可根据土壤含盐量的多少而定,一般盐分含量0.1%~0.3%的轻盐碱地每亩灌水量掌握在40~50米3,盐分含量在0.3%~0.6%的中度盐碱地每亩灌水量50~60米3,盐分含量在0.6%以上的重盐碱地每亩灌水量掌握在60~80米3。(4)增施肥料、培肥地力。一般盐碱土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效磷更是贫乏,大水压盐在淋洗去盐分的同时也洗掉了一些有效的营养成分,所以盐碱地棉田普遍营养不足,在整地时必须加大肥料的投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不仅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还可以减轻盐碱对棉花的危害。肥料可于春季耕翻时翻入地下。一般亩施优质土杂肥3 000千克以上,碳酸氢铵50~75千克,标准磷肥50千克左右。

5.如何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

适时播种是棉花取得一播全苗的关键环节。棉花播种期的确定主要是看当地温度情况,特别是地温的变化情况,一般棉田以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为标准。为使棉苗出土后不至遭到寒流霜冻的侵袭,一般以终霜期播种、终霜过后出苗为原则,并根据气象预报,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抢墒播种。播种过早,棉花出苗时间长,易引起烂种、烂芽或棉苗弱小,抗灾能力差;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易于保苗,但生育期将明显缩短,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同时易造成迟发晚熟。就山东的情况来看,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终霜期一般在4月10日前后,“谷雨”过后气温稳定上升,但有时还有1~2次寒流的侵袭。根据常年的资料,一般一熟露地春棉,鲁西南棉区可于4月10~20日播种,鲁西北棉区可于4月15~25日播种;盐碱地棉田因棉种吸水困难,可适当晚播,一般掌握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时播种,鲁西南在4月15~25日,鲁西北在4月20~25日,最晚5月1日播种。对于地膜覆盖棉田,播种期可适当提前7~10天。

6.怎样确定棉花种植密度

从众多的试验结果来看,种植密度并不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确定种植密度时,可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种植习惯、品种、地力、播种期和排灌条件等因素。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通过科学管理,密植密管,稀植稀管,都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中上等地力适期播种的春棉棉田,留苗密度一般在3 000株/亩左右,行距80~90厘米。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力和播期等情况,可在2 500~3 500株/亩范围内作适当增减。地力好、品种长势强,可适当降低密度;地力差、品种熟性偏早或播种期偏晚,则可适当增加密度。但对于前期营养生长较弱,且株高偏矮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如33B、99B、鲁棉研18号和中棉所45号等品种,为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可适当加大密度,一般纯作棉田留苗密度3 500株/亩,春套棉田留苗密度3 750株/亩。对抗虫杂交棉,由于具有杂种优势,个体生长发育能力强,为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可适当降低密度,一般纯作棉田留苗密度2 500株/亩左右,套种棉田2 800株/亩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加或降低密度时,行距不宜随之缩小,仍应维持在80~90厘米,以便于田间管理。

7.怎样进行棉花大田播种

俗话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一播全苗是实现棉花丰产的基础。播种方法是否适当,对棉花出苗影响重大。在播种时可根据棉田墒情、种子量多少和各地种植习惯等,确定不同的播种方法,但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一播全苗。(1)机械播种:在备种量充足、棉田面积大且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可选用机械播种方法。普通条播机每亩用种量4~5千克,精量点播机每亩用种量2~3千克,播深3厘米。(2)开沟点播:备种量少、棉田面积不大时可采用开沟点播。用机械或人工按预定行距开沟,沟深3厘米,要尽量均匀一致,按预定株距穴播,每穴下种5~7粒,每亩用种量2~3千克。(3)开深沟播种:适用于旱地或墒情较差的盐碱地棉田。先用山地犁开深沟,沟深9厘米左右,然后在沟底借墒播种,种子要压实,不能悬空,然后盖土3厘米。这个办法的优点是,只要多少有点墒情或下小雨后,就能保证棉花出苗。缺点是棉花不容易发苗,而且如播后遇大雨易造成淤苗。(4)水种包包:这是一种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宜在4月20日前后进行,不宜过早。具体做法是,先开深浅一致的沟,沟深3厘米,然后在沟中溜水,每亩1 000千克左右,待水下渗后按株距点种,每穴播种处理好的棉子5~7粒,然后扶包,脊中心距地面10~12厘米。播种面积大时,可用轻便耘锄扶包。棉花播种后及时检查,待多数棉种发芽并“扎橛”向上顶土时,一次破脊将种子上的土扒平,助苗出土。这个办法需要注意的是种子要处理好,播下的棉种要达到种皮软化、子叶分层,有5%~10%的棉种刚刚发芽;扶脊大小要适当,过小不易保墒,过大地温回升慢,影响全苗时间;开沟要深浅一致,不宜过深。(5)精量播种:在备种量严重不足时可采用精量播种。此方法适合于价格较高的抗虫杂交棉种或需要大量扩繁的种子,最大的优点是省种,每亩用种量可控制在1千克以内。具体方法是,用机械或人工开沟,按预定株距每穴下种2粒或平均1.5粒,为帮助出苗,同时播入2~3粒玉米或黄豆种。出齐苗后及时剪除玉米苗和豆苗。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棉种的健子率95%以上、发芽率85%以上,且墒情良好。

8.如何进行棉花营养钵育苗

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棉花间作套种和盐碱地植棉中经常采用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确保棉花全苗,而且可延长棉花有效的生长期,解决棉花晚发晚熟的问题。此外,在棉种扩繁时也常采用营养钵育苗,以节省用种,扩大繁殖系数。棉花营养钵育苗包括建床、配土、制钵和播种几个环节。

建床:选择离大田较近、背风向阳、地势高而平坦的地方建床。一般苗床长6~8米,宽1~2米,深10~15厘米。

配土:钵土宜选用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无枯、黄萎病菌的表层土。将细碎的表土和过筛的腐熟圈肥按8∶2的比例混匀,并适量混合腐熟饼肥、磷酸二铵,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速效肥与长效肥有机结合。最好在春节前把钵土准备好,土和肥充分混合、堆积,经过冬天熟化后再打钵。

制钵:制钵时钵土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手握可以成团,平胸落地可碎,防止把钵打成泥疙瘩。一般采用制钵器手工打钵,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打钵机机械打钵。钵的大小取决于育苗的苗龄。育2~3片真叶棉苗,钵的直径5~6厘米,高10厘米左右;育4~5片真叶的大苗,钵也要相应加大,直径7~8厘米,高12厘米左右。营养钵随制随整齐地排进苗床,摆钵时要做到钵体上部平齐,以利播种盖土。

播种:播种前1~2天首先在钵上洒水,连续喷洒2~3次,直至钵体喝足水。苗床播种期的确定要根据当地气温回升情况、移栽早晚、前茬作物和种植方式而定。在山东一般可于3月底或4月初播种。选用成实饱满、发芽率在80%以上的种子,每钵播1粒即可。发芽率不足80%的种子每钵播2粒,不宜过多。播种时要将种子轻压入土,上面轻轻盖上2厘米厚的细土,然后盖上地膜,并搭上弓形膜棚。

9.棉花地膜覆盖主要有哪些种植方式

根据覆膜方式的不同,地膜覆盖可分平作覆盖、垄作覆盖、平覆沟种和沟覆沟种等方式。在生产上可依据棉田的土质、当地的生态条件及耕作习惯采用相应的种植方式。

平作覆盖:在耙耢平整好的土地上按计划行距和覆盖度,直接顺行平铺薄膜覆盖地面。此方法操作简便,保墒、防风效果好,地膜下水分分布均匀,利于出苗,适合面积较大、排水良好的肥沃好地,这也是最为常用的覆膜方式。缺点是雨后膜面极易出现泥污,从而影响地膜的透明度。

垄作覆盖:在盖膜前,平地起垄,然后再盖地膜。起垄的宽度可根据种植行距而定,有一垄单行覆膜种植和一垄双行覆膜种植。起垄高度可根据垄宽而定,一般10~20厘米,宽垄可高些,窄垄可低些。起垄种植的优点是显著增加了地面的受光面积,地温回升快,利于壮苗早发,同时起垄种植可避免膜面泥污,并利于排水。不足之处,一是起垄费工,增加了植棉成本;二是起垄过程中极易跑墒,特别是双行种植的棉田,棉花种于垄边,搞不好会因墒情不足而影响全苗。因此,起垄时,一要确保土壤墒情良好,二要起垄、平整、播种、覆膜连续作业,一次完成,尽量减少失墒。

平覆沟种:它与平作差不多,只是在播种时平地开深沟播种,沟深6厘米,宽10厘米,点种后,深播浅盖,覆土3厘米,然后顺行覆膜。这样棉苗出土后在膜下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可以在膜下生长一段时间,推迟放苗时间。此法比较适于山东滨海盐碱地,因为滨海盐碱地春季气温回升慢,终霜期较晚,加上盐碱,棉花较难拿苗,利用此法一来可使棉苗躲过低温,同时也可减轻盐分对棉苗的危害。但在5月1日前后如遇高温天气,要注意在棉苗上方打孔通风,但不放苗,以防止膜下温度过高而烧苗。

沟覆沟种:此法较适用于重盐碱地,采用大沟大背种植。一般沟宽90~100厘米,背宽60~70厘米、高25厘米,沟内覆膜种植两行棉花,这样就形成了大小行种植,大行为垄背,可利用盐分爬高的特点,使垄背积盐,从而减轻了沟中盐分对棉苗的危害。此法可在播种前结合大水压盐进行,但需注意在沟外挖好排水沟,以利在雨季及时排出种植沟内的积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