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8:07:4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1)认识大学生活

①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

②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同学们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③大学有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是知识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2)大学生活对学生的意义

①同学们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学风。

②同学们可以广泛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③同学们可以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①学习要求的变化

a.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b.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

c.大学阶段,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d.大学学习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e.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②生活环境的变化

a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

b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③社会活动的变化

a.组织活动增多,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的机会大大增加。

b.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4)结合自身情况,适应大学生活

①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开始逐步走向社会,独立生活。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②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要努力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致力于求真求善、向上向善、善做善为。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只有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虚心求教、细心体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④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2更新学习理念(1)自主学习的理念

①自主学习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全面学习的理念

①同学们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好有利于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其他各方面的知识。

②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③同学们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3)创新学习的理念

①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②大学生要善于思考、掌握、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还要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4)合作学习的理念

①大学学习既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潜心苦学,也需要相互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②同学们要在学业上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要在合作中注重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5)终身学习的理念

①学习最可贵的是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①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确立成才目标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1)德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始终具有关键意义。

③大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加强修养,砥砺品行。(2)智

①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②智是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人才的基本条件。

③大学生需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3)体

①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②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基础。

③大学生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④要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4)美

①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②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大学生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加强审美修养,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应当着力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既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1)两者的作用与关系

①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②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

③两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①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②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③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

①法律作用

a.要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

b.要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c.要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②道德作用

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1)思想道德素质

①含义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②意义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2)法律素质

①含义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②意义

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3)大学生必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①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锤炼的结果。

②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

③大学生应当始终恪守道德和法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全部奋斗,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

b.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

b.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③爱国、敬业、减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a.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b.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①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振奋人们的精气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①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发展进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a.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b.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c.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代表,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4)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

②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③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学习本课程,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方向以及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2)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同学们获得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确立为人处世、做人做事的正确立场,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3)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2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1)学好科学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构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贯穿本课程的灵魂,也是学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

②既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理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2)掌握基本知识

①要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法律素质,提高精神境界。

②要在学习好本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注重联系实际

①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②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4)坚持学以致用

①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②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自守,防微杜渐,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学习目的。

0.2 课后习题详解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答:同学们进入大学后,会发现大学生活与以前的中小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会有新变化,包括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这些新变化要求大学生们尽快适应这种新的生活环境。(1)大学生活给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求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适应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3)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致力于求真求善、向上向善、善做善为。(4)虚心求教,细心体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5)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答: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①思想道德素质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②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①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②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3)大学生应当始终恪守道德和法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减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4)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

①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

②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③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答:(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学习本课程,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方向以及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

②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同学们获得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确立为人处世、做人做事的正确立场,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③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2)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①学好科学理论

既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理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②掌握基本知识

要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法律素质,提高精神境界,也要在学习好本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注重联系实际

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

④坚持学以致用

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学习目的。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1 复习笔记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①理想的含义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②理想的特征

a.阶级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b.时代性

理想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c.多面性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d.现实性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e.预见性

第一,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

第二,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第三,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①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②信念的特征

a.层次性

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

b.共同性

第一,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

第二,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

③信仰

a.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b.盲目的信仰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

c.科学的信仰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①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②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③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a.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b.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①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②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也能使人看到未来的希望,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③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④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①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

②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③人们在大学时期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①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

②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③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④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1)历史使命

①内涵

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②社会历史性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3)历史背景

①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

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实现历史使命的要求

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

③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必要性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②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信仰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a.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b.马克思主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用科学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和现实道路。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a.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生命力。

b.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和文明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c.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d.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③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a.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和文明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b.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

c.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

e.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a.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b.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c.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d.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

④中国共产党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一支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的党员和干部队伍。(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①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d.三者之间的系统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①历史的灿烂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

②近代的没落

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明曙光

a.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④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②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③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a.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b.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①长期性

a.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b.一般来说,理想越是远大,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a.顺境

在顺境中前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b.逆境

第一,在逆境中奋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

第二,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第三,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第四,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c.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第一,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

第二,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第三,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①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②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③讲艰苦奋斗,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④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

⑤艰苦奋斗永远不会过时

a.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b.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c.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青年与国家的联系

①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

②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③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只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统一的青年才能够在社会上大有作为。(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①含义

a.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b.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②二者关系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b.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第一,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

第二,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

第三,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c.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其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方向指导性,能够指导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立志当高远

①“志”的双重含义

a.对未来目标的向往

b.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②志向,就是理想信念

③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④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

⑤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2)立志做大事

①青年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②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3)立志须躬行

①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

②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4)伟大出自平凡

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5)中国梦,人人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1.2 课后习题详解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答: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①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也能使人看到未来的希望,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②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①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②人们在大学时期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①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

a.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b.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②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种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而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2)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3)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其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是伟大的中国梦,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方向指导性,能够指导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答: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大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就必须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2.1 复习笔记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1)具体表现

①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a.物质生活固然为人所必需,但如果只沉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无异于禽兽。

b.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

②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a.道德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

b.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无数志士仁人心怀天下,利济苍生,为追求道义、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

③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a.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b.古代思想家们不仅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而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④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中国历史上的境界说和诸种理想人格,虽时代不同,类型有别,但其共同点是关注人的精神品格。(2)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

①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强调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指出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腾飞,更要有中国精神,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在当代中国,兴国强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兴国强国之路,首先需要兴国魂、强国魄,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①近代以来,中国精神始终是激励和支撑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前赴后继、英勇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重重磨难而不断走向辉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始终高扬中国精神的旗帜,并根据时代和实际不断赋予其新的生机活力。

③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和意义更为凸显。(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①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②在当代中国,必须用中国精神引领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①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能力和军事力量等硬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精神状态等软因素。

②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激励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1)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②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2)时代精神的内涵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3)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紧密联系

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③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④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⑤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