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四书》读本(大众儒学经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1:56:00

点击下载

作者:郭淑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四书》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女四书》读本(大众儒学经典)试读:

前言

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写道:“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sōng),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说的是自古以来,秉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并非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品德美好,大多是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己。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大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淫乱。……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

在古人看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女子之身,乃贤良之才诞生之所。因此,女子之德,是家道成败、风俗善恶、国家兴衰的大本大根。对此,近代佛门高僧印光法师主张:“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为切要。”清末民初的女德教育家王凤仪先生也认为:“女子是世界的源头。”一个国家想要有好的国民,必须施行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最初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而家庭教育又以母亲教育尤为关键。然而良母来自于贤媳,贤媳来自于受过女德教育的女子。在家能当好姑娘,出嫁才能当好媳妇,从而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和睦妯娌,阖家和乐。真可谓: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本正源清,水流自然清澈。

我国女德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汉的班昭著《女诫》,唐代的宋氏姐妹著《女论语》,明成祖的徐皇后著《内训》,清初儒者王相之母刘氏著《女范捷录》。王相将这四本书合起来进行集注,名曰《闺阁女四书集注》,简称《女四书》,意在告知女子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女四书》作为涵养女德之教材,也流传到国外。明永乐六年(1408),中国政府曾以《内训》等书赠给日本使者。在这以后,日本于明历二年(1656)传有一种《女四书》版本,其中无《女范捷录》而有《女孝经》(唐朝侯莫陈邈之妻郑氏撰)。其后又流传一种有《女范捷录》而以《女孝经》代《内训》的版本。《女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伦理至上,规范明确;重视女德,注重家教;女子自撰,言传身教;贴近实际,亲近生活。《女四书》为后世女德教育的渐趋完备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女性教育最具代表性的范本,《女四书》充分体现了古代女子教育的历史价值。其广泛传播,曾经对维护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要价值目标是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家事范围内,女子温顺宽容、仁慈迁善、勤劳节俭、谨言慎行、相夫教子、坚忍忠贞等品德和行为,是“齐家”的关键所在,而在儒家看来,只有“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女四书》作为古代女性德育教材,既有精华亦有糟粕,既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亦存在着时代局限。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宣扬封建迷信、礼教至上、男尊女卑、守节愚忠等观念;夹杂着束缚女性身心、压制女性自由,甚至摧残女性生命等内涵。对此,作者将在对各篇章的“解读”中予以辨析。

在21世纪的今天,出版《〈女四书〉读本》,重新对《女四书》进行解读,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深化对传统女德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和价值。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的宽阔舞台,女性在追求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中将会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而《女四书》中的精华,将对重新塑造东方女性之美、构建以和睦家庭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题解”:对《女四书》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思想观念、传播历史等进行简介;“原文”:分章节著录原文;“注释”:对文中典故、词语等进行注解以便于读者理解;“译文”:用平实流畅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对原文进行逐句译解;“解读”:对各章节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除了有对内容和思想观念的分析之外,还加之以各种典籍、传说中与之相关的观点、故事等,以拓宽读者的视野和知识面,进而加深对女德经典文本的理解。女诫(东汉)班昭题解《女诫》的作者是汉代的班昭。班昭博学多才,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女师,赐号“曹大家(音:曹太姑)”。《女诫》作为《女四书》之首,是班昭以训喻的方式写给自家女儿的家训,是女子如何立身处世的品德规范。此书被时人和后人争相传抄,成为中国自汉代至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启蒙读物。

班昭的《女诫》,是一部古代培养“女中君子”的经典文本。但是在今天看来,无疑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先秦儒家的夫妇伦理比较重视双方的义务,而汉代以降则由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夫妇伦理逐渐单向化,演化成了夫为妻纲,以夫妇伦理之别否认了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因此,对《女诫》中那些体现夫为妻纲且与现代观念对立的思想必须予以扬弃。男女平等是政治权利,夫妇有别和妇德是伦理职分,五四以来以前者否定后者,固然不合理,但一味地强调伦理之别,否认男女平等也失之偏颇。因此,今人在吸取《女诫》一书精华的同时,也应剔除其糟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女诫》内容包括:《女诫原序》、《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顺第三》、《妇行第四》、《专心第五》、《曲从第六》、《和叔妹第七》。女诫原序原文①②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③④⑤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⑥⑦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是以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⑧⑨⑩

吾性疏愚,教导无素,恒恐子榖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⑪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但伤⑫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加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他门,取辱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因作女诫七⑬篇,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注释

①先君:已故父亲的称谓。指的是班昭之父班彪。②母师:女先生。③执:拿。执箕帚:拿着簸箕和笤帚。指打扫卫生。古时借指充当臣仆或妻妾。④战战兢兢:恐惧不安之貌。⑤黜(chù):意即遣退。辱:羞辱,呵责。⑥中:夫家。外:娘家。⑦夙(sù):早起。劬(qú):劳苦,勤劳。⑧子榖:曹成,字子榖,班昭的儿子。⑨清朝:清明的朝廷。⑩横加:增其爵禄。⑪猥(wěi):谦词。金紫:金印紫绶。⑫他门:他姓之门。⑬勖(xù)勉:勉励。译文

我是个鄙陋粗俗的人,天生不聪慧。承蒙先父传留的恩泽,靠着女先生的教诲。十四岁时嫁到曹家,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在这四十多年里,我时刻小心谨慎,担惊受怕,唯恐有什么错处,被夫家遣退。因为一旦犯下过错,非但影响自身,还会给父母以及娘家、夫家都增添羞辱。因此,我从清晨到深夜都在殚精竭虑,劳心费神。做事虽然勤苦,但从不敢说辛劳的话。如今我年事已高,子孙也各得其所了,以后这些劳心之事,大概可以免了。

我生性大意顽钝,疏于对儿子的教导,常常担心儿子曹成做官以后,辜负玷辱了清明的朝廷。幸好曹成没有犯什么过错,承蒙圣恩,加官晋爵,赐以金紫绶带的荣耀,这实在不是我敢奢望的。家中的男子能尽忠朝廷、独善其身了,我不再为他们担忧了。但又忧愁你们这些女孩子,将要出嫁了,如果不教你们妇礼,就会在夫家失却礼节、丧失颜面,从而贻羞于父兄宗族。我现在身患疾病,久治不愈,恐不久于人世了。想到曹家的女孩们实在放心不下,常常心怀忧郁。因此写下这《女诫》七篇,希望女孩们各自抄写一遍,这于你们极有益处。如果能谨守奉行,就可以使自身远离过错。你们嫁到夫家,一定要时刻勉励自己,依照《女诫》所说行事。解读《女诫原序》是班昭给《女诫》一书所作的“序”。主要说明她要撰写《女诫》一书的原因。

班昭(约公元45—117),字惠班,又名姬。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族。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名寿)为妻。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相亲相爱、相得益彰,生活得十分美满。然曹世叔早逝,班昭不仅自己有节行法度,还著《女诫》七篇,诫训女儿们的言行举止,以谨守妇道。

班昭的才学突出地体现在帮助父兄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与《史记》齐名。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班昭父亲班彪始修《汉书》,班彪去世后,班昭的兄长班固继承父亲遗志继续这一工作,不料在快要完工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冤死在狱中。因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令班昭及其门生马续续撰之。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行。由于班昭在班固在世时就参与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阅典籍,因此撰写起来便得心应手。班昭与马续虽完成了《汉书》这部鸿篇巨制的修撰,但仍以班昭兄长“班固”署名。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不仅教授皇帝的后妃们读书,就连当时的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马融也曾受教于她。据《后汉书》记载:“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意即当时的大学者马融,曾趴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班昭年逾古稀而逝,当时的皇太后亲自为多年的老师素服举哀,由使者监护丧事。今天,金星上的“班昭陨石坑”即是以班昭的名字命名的,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女性。

班昭撰写《女诫原序》之目的,在于训诫自家女儿应注重修身养性、遵守女德规范,维护宗族名誉,以期不背中国向来之礼教与嘉言懿行,从而尊崇为女、为妇、为母之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其中难免包含着一些不适合当今社会的礼教至上、男主女从等观念,对此,读者应予以分析批评。卑弱第一原文①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卑弱下人也。②③

晚寝早作,不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④

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

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免哉。注释

①瓦砖:古代织布用的纺锤。②作:起。③剧:烦难。易:容易。④正色端操:正其颜色,端其操行。译文

古时候,女人生下女孩三天之后,让女孩睡在床下面,将织布用的纺锤给她当玩具(男孩则睡在床上,将卿大夫用的圭璋给他当玩具)。然后再斋戒沐浴,到祠堂里将生女之事告明祖先。女孩睡在床下,表明女子应当卑下柔弱,时时以谦卑的态度待人;玩弄瓦砖,表明女子应当亲自劳作、不辞辛苦;斋告先祖,表明女子应当准备酒食,帮助夫君祭祀。以上三点,是女人的立身之本,是古来礼法的经典教诲。

谦恭礼让,先人后己,有功不自夸,有恶不遮掩。忍辱负重,有委屈不争辩。常怀敬畏之心,不敢放任自安,方能尽“卑弱”之道。

女子要勤劳,要睡得晚起得早,不怕熬夜。要亲自操持料理家务,不问难易。做事要有始有终。亲手料理家务,自己所做之事,应尽量细致整洁,方能尽“执勤”之道。

女子应外表端庄,品行端正,以侍奉自己的丈夫。幽闲贞静,自尊自重,不苟言笑,把酒食祭品准备得洁净整齐,帮助夫君祭祀先祖,以明白祭祀的道理。

如果做到了上述三点,美好的名声就会传扬出去,耻辱就会远离自身。如果没有做到以上三点,还能有什么美德值得人称赞呢?又怎么能免得了耻辱呢?解读《卑弱第一》篇讲述的是自女孩出生之日起,就应该对其进行女德教育。从最初的玩具到日后的饮食起居、从操持家务到侍奉夫君、从坚守名节到祭祀祖先,其言行举止都应按照符合女子道德规范的妇道来加以严格要求。“卑弱”不是卑微卑贱,而是谦恭礼让,这与谦谦君子的品行是一致的。无论男女如果能够做到谦虚忍让,对一切人、事、物真诚恭敬,好事先礼让给他人,自己谦退在后,做了善事不张扬,做了错事不推脱,忍辱负重,常常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谦恭礼让的品格。《尚书·大禹谟》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命不凡令人止步不前,谦恭礼让则使人受益良多。古时候有位绘画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求教于住持释圆和尚:“我到现在还未找到一位令我满意的丹青老师,因为很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其画技远在我之下。”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要求其当场作画。绘画者问:“画什么?”释圆说:“老僧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饮茶品茗,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和一个茶杯吧。”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好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并源源不断地注入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没想到释圆却说他画得不对,说应该把杯子置于茶壶之上才是。年轻人茫然不解地问道:“哪有杯子在茶壶之上的道理?”释圆听后则笑道:“原来你也懂得这个道理嘛!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却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卑弱第一》篇中关于“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等内容,表现出明显的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倾向,实不符合当今社会男女平等的理念。夫妇第二原文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①

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②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其用一也。

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以此为则哉!注释

①御(yù):驾驭,管束。②堕阙(duò quē):毁坏,丧失。译文

夫妇之间的道理,能够使阴阳和合,感通神明。这的确是天地的大义、人伦的大节。所以《礼》注重男女之别,《诗》首篇的《关雎》彰明男女之义。由此可见,夫妇之道,是人伦之始,不能不重视。

丈夫不贤明,就无法管束妻子;妻子不贤淑,就无法侍奉丈夫。如果丈夫不能管束妻子,那么,丈夫的威严就丧失了;如果妻子不能侍奉丈夫,那么,夫妇之道义也就丢弃了。这两方面的道理,其实是一致的。

观察现在的君子,只知道要管束妻妾,整肃自己的威仪,所以用古书、经传来教育子孙。但却不知道用古书、经传中的道理教育女子,女子自然也不知道事夫之道,不明白妇人之礼。只教育男子而不教育女子,难道不是偏执不明吗?《礼》曰:男子自八岁起,便要教他读书,到十五岁就教他专志于修齐治平的学问。能这样教育男子,为什么不能同样去教育女子呢?解读

在《夫妇第二》篇中,班昭提出了阴阳相互契合,夫妻相须为用、互为表里、互敬互爱的主张。在班昭看来,夫妇之道,是上天根据阴阳契合的原理制定的人类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因此,应予以遵循。

当时社会中的女性,也以遵循妇道为要旨。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梁鸿,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梁鸿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执意不娶。与梁鸿同乡的一位孟女,人们每次为她说婆家,她都说不嫁。三十岁时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要嫁就嫁像梁鸿那样有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欣然答应,且随即准备迎娶,孟女则十分高兴地准备嫁妆。过门那天,孟女像其他新娘一样梳妆打扮,涂脂抹粉。谁知婚后一连七日,梁鸿表情严肃,一言不发。于是孟女来到梁鸿面前恭敬地问道:“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不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人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何婚后沉默寡言,难道是妾犯了什么过失?”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粗布衣,并能与我一起过苦日子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名贵的丝织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孟女听后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您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其实,妾早就准备好了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对孟女说:“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后来他们过着举案齐眉的恩爱生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否和睦,小则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如何才能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呢?在古人看来,那便是要做到“夫有义,妇有德”。文中关于“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的警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偏见,但从另一角度看则会发现,这种主张对夫妻都提出相应的关于道德规范的平等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又蕴含着期盼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意蕴。这也说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此应加以辩证厘析。

在该篇的结尾部分,班昭还对当时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男子能够得到八岁识字、十五岁立志的教育,为何女子就不可以如此呢?“独不可以此为则哉”的慨叹,既是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喟叹,更是对女性受教育权利的争取,实属难能可贵。事实上,《女诫》自问世以后,一直为女学的重要教程,对中国女子教育及女性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敬顺第三原文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①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

然则修身莫如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为妇之大礼也。②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③

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④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

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⑤⑥

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行。注释

①尪(wāng):脊背骨骼弯曲。借指人性格软弱、懦弱。②宽裕:宽容,大度。③媟黩(xiè dú):亵狎,轻慢。④纵恣(zòng zì):肆意放纵。⑤谴呵(qiǎn hē):谴责呵斥。⑥楚挞(chǔ tà):杖打。译文

男子属阳,女人属阴,阴阳之性不同,男女之行为亦有差别。阳以刚强为本,阴以柔顺为用。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所以有俗语说:生下像狼一样刚强的男孩,还唯恐他懦弱而挺不起脊梁;生下像鼠一样柔弱的女孩,还唯恐她像老虎一样凶猛。

修身的根本是“敬”,避强的根本是“顺”。所以说:敬顺之道,是妇人最大的礼节。“敬”的根本是坚忍持久;“顺”的根本是宽容恭下。能长久地对丈夫保持“敬”,就能知足安分。对丈夫多加理解包容,不求全责备,就能宽容恭下。

这样一来夫妇就能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如果常在房内亲近玩闹,就会生出戏弄轻慢之心。于是,就没有了敬顺之心,相互间的言语就会过激骄横。言语过激骄横了,就会肆无忌惮。一旦任意放纵,就会凌侮丈夫。这是由于妇人不知足,从而背离了敬夫之道。

事理有曲有直,言语有是有非。占理的人不能不争论,没理的人也不能不辩驳。于是,争论起来了,就会出言不逊,导致家庭不和。这是由于妇人不善于谦恭所致。如果能宽容温顺,又何至于此呢?

假如侮辱丈夫不知道节制,必然会招致谴责呵斥;如果争论不止愤怒不休,必然会招致鞭打杖责。夫妇由于和顺而相亲,由于恩爱而和谐。如果谴呵鞭打无所不用,还有什么恩义可言?恩与义都没有了,夫妇就会分离了。解读《敬顺第三》篇认为:阴和阳的属性各不相同,男女的行为也各有差别。阳性以刚强为品格,阴性以柔弱为表征。男人以强健为高贵,女人以柔弱为娇美,因此,“恭敬柔顺”是女子应遵守的主要礼仪。班昭在此劝诫女子:“修身莫如敬,避强莫若顺。”恭敬能持之以恒;柔顺则能宽恕裕如。因为“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发生一些口角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发生“恩断义绝”的事情,就应该用宽容的心加以包容、谅解。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以恩义相待,刚柔相济,阴阳相合,才能获得家庭幸福。

古往今来,多少原本佳偶天成的鸳鸯,变成劳燕分飞的怨偶。究其原因多半由日常生活中的口角和误会积累积怨而成。家庭矛盾发生时,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有人说: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既然讲理行不通,夫妻双方不如多讲感情,多讲忍耐、宽容和“敬顺”。

因此,处于婚姻状态中的男女,在言语上切忌互相进行人身攻击,以伤害彼此间的情义;在行为上切忌我行我素,以背叛彼此间的信任。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原本美好的姻缘,实在应该加倍呵护,而呵护的灵丹妙药,就在于相互之间的忍让和“敬顺”。

令人遗憾的是,在本篇中,“敬顺”被班昭视为女子单方面应该遵循的规范:“敬顺之道,为妇之大礼也。”其实,“敬顺”应是夫妇双方的相互尊敬、相互顺让,而非只是对女性单方面提出的要求。另外,本篇关于“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等内容,体现的是封建礼教的旧观念,是对女性身心的凌辱,对此,我们应加以分析批评。妇行第四原文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

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①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②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

此四者,女子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注释

①时然后言:说话合乎时宜。②纺绩:把丝、麻等纺成纱或线。在古代“纺”指纺丝,“绩”指绩麻。译文

女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四种:德性、言语、容貌、女红。女子的德性,不必富有才干、聪明绝顶;女子的言语,不必伶牙俐齿、辩才过人;女子的容貌,不必浓妆艳抹、妖娆动人;女子的女红,不必技艺精湛、工巧过人。

心思淡定、贤淑雅静,守定规矩、注意整洁,有羞耻之心,行事符合礼仪,叫做妇德。话何时说、怎么说、说什么,一定要合乎时宜,避免恶语伤人,且不招人讨厌,叫做妇言。衣服不论新旧,都洗得干净并穿戴整洁,按时沐浴,使身体洁净,叫做妇容。专心纺纱织布,不好与人嬉笑玩闹,按时准备好酒食饭菜,以招待宾客,叫做妇功。

以上四点,是女子应该知晓的大道理,缺一不可。要想做好这些并不难,只要真正用心就行了。古人(孔子)说:“仁离我们遥远吗?只要我一心想要行仁,仁就离我很近了。”女子的德、言、容、功也是如此。解读

在《妇行第四》篇中,班昭将女子的日用常行总结为应有的四种德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对公婆、丈夫、家族及所有人谦恭有礼,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叫做妇德;善于应对,说话得体,叫做妇言;在容仪上重质朴、去修饰,叫做妇容;在从事的劳动与工作中勤奋好学、兢兢业业叫做妇功。

古代对女子四种德行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男主女从的观念,但如果对此进行辩证分析,又会发现其中也包含着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素质和修养的合理因素。在一般意义上说,无论一位女性身处什么时代、地位和角色,其德性的提升、言语的得体、仪容的整洁、技能的加强,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对整个家庭都至关重要。家庭之所以被人誉为幸福的港湾,与家庭中的女性所具有的以上素质和修养息息相关。一个家庭主妇如果能够做到品德优良、说话得体、仪表宜人、才干出众,那么,这个家庭中的丈夫、孩子、公婆乃至整个大家族的成员,都会感到幸福温暖、其乐融融。

一位贤惠端庄的妻子,能够帮助丈夫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一位仁慈睿智的母亲,能够教育孩子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格;一位孝顺娴静的媳妇,能够让公婆舒心地安享晚年;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能够为家庭乃至家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专心第五原文①《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②③固不可违,夫故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

④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⑤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⑥

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絜,⑦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则谓专心正色矣。⑧

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注释

①二适:改嫁。②神祇(qí):“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明。③愆(qiān):罪过,过失。④薄:轻视,看不起。⑤讫(qì):完结,断送,离散。⑥佞媚(nìng mèi):巴结,谄媚。苟亲:讨得欢爱。⑦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⑧陕:通“闪”。陕输:闪烁不定貌,引申为轻佻。译文

考之于《礼》,丈夫有续娶的礼(因为丈夫没有妻子就没有人辅助祭祀,没有儿女继承家统,所以不得不再娶),而妻子则无改嫁之说(因此应当从一而终,丈夫去世后不应再嫁)。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既然无法逃离,丈夫就是不能够离开的。人若德行有亏,触犯了神明,上天就会对其进行惩罚。妻子如果在礼义上有了过错,就会遭到丈夫的轻视与谴责。所以《女宪》说:“女子如果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如若失意于丈夫,就断送了一生的幸福。”由此看来,作为女子,不可不求得丈夫的欢心。

然而要获得丈夫的欢心,并不是要巴结讨好,做出媚态,讨得欢爱,而是要专一其心、端正其色。一举一动执守礼义,举止端庄。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外出时不妖冶艳媚,在家时不蓬头垢面,不和女伴聚会嬉游,不在户内窥视门外。这就叫做专心正色。

如果举止轻佻、心神不定,回家不修边幅,出门则妖艳轻浮,说不该说的,看不该看的,这样就叫做不能专心正色。解读《专心第五》篇主要讲述的是“事夫之道”:妻子对待丈夫要用心以专;妻子要获得丈夫的恩爱应该正色以事。

所谓用心以专,是要求妻子对丈夫的情感要专一。因为在古人看来,男人可以休妻再娶,而女人则不可再嫁,因此,妻子对丈夫的专一是获得婚姻幸福的前提。在现代女性看来,虽然用心以专也是家庭和睦的首要条件,但是这种“专心”应该体现为夫妇双方的专心,而非只是对妻子单方面的要求,否则,就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观念相抵牾。

所谓正色以事,强调的是妻子不要以巧言谄媚、丢弃人格的卑下来求得丈夫的亲近愉悦。否则,如果妻子为了得到丈夫的欢心,故意打扮得艳丽妖媚,或许能够一时得到丈夫的宠爱,但若以后丈夫看见妻子打扮得过分妖媚而外出时,便会疑窦心生,嫉妒心起,从而给夫妻关系埋下隐患。因此,班昭要求女子在家和外出时都要端庄得体。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本篇以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准要求女性:“礼义居絜,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无疑是对女性自由的束缚和限制,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显然已不合时宜,必须对此加以摒弃。

今天的女性,虽然已不再信奉“夫者,天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的神学观念和封建礼教,但家庭是否美满,依然是衡量女性是否幸福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无疑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但同时也对女性的道德自律性和家庭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曲从第六原文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①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

然则舅姑之心奈何?故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②令。姑云是,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③

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注释

①舅姑:公婆。②违戾(wéi lì):违背,抵触。③影响:如影随形,如响应声。译文

女子若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若失意于丈夫,一生的幸福就断送了。这是让女子志向坚定、专心致志以求得丈夫的信任。得到丈夫的信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失却公婆的欢心。世上的夫妻,有因为恩爱过头,反而离开的,也有处处守着礼义,反而出现过失的。女子虽能与丈夫恩深义重,但如果得不到公婆的欢心,招来公婆的厌恶与排斥,夫妻间也会恩离义破。

要想得到公婆的欢心,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顺从。婆婆吩咐的事合乎道理,女子固然应当从命;婆婆吩咐的事违背情理,女子明知是不对的,也要顺着婆婆的意思去做。不可以与婆婆争辩是非曲直。这就是所谓的“曲从”。

所以《女宪》说:“女子顺从公婆的意思,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哪有得不到公婆的喜欢和奖赏的呢?”解读《曲从第六》篇主要是阐明女子侍奉公婆的道理。

班昭用“曲从”二字,以说明媳妇与公婆的相处之道,意味着作者也深知:凡事都顺从公婆,只能称为“曲从”。而这种“曲从”,只是孝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顾及老人的自尊,不伤害老人的情感,以不影响婆(公)媳关系。这也意味着:媳妇对于公婆的不合理要求,无伤大雅的、不违反原则的要求是可以欣然应从的;而对于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也应该在言语上温和,在态度上委婉,在方法上注意技巧,尽力以良好的心态,用真诚与善良去感化老人,以维护家庭的和睦。

婆媳相处之道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直到今天仍然还使很多女子为此烦恼不已。媳妇与公婆相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夫妻间的感情。在以孝悌为基础的儒家教育中,十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认为孝顺父母与孝敬公婆是同样的道理。《弟子规》中就有这样的警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是说当父母喜爱自己的时候,孝顺是件容易的事情;当父母不喜欢自己,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如果还能够做到同样孝顺,而且还能够反省检点自己,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才是难能可贵。

据《史记》记载,虞舜虽然祖先高贵,但是到他这辈早已没落,亲生母亲已过世,父亲瞽叟不明事理,后母尖酸刻薄,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又心浮气傲。舜的家人曾多次试图杀害他,一次是盖房的时候从下面放火,结果舜踩着高跷跑了。另一次是挖井时从上面填土,结果舜从旁道逃走了。舜的家人想杀他的时候找不着他,而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却来到身边。要想像舜一样既尽孝道又保护好自己,除了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还需要有超人的智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篇及上篇关于“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的论述,无疑是将女子视为男性的附属物,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对此,应有必要的分辨能力。和叔妹第七原文①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之臧否毁誉,一由叔妹,叔妹之心,不可失也。

人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于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故室人和则谤掩,内外离则过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叔妹者,体敌而分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授,使徽美显彰,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耀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欤?

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②知斯二者,足以和矣。《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此之谓也。注释

①叔妹:丈夫的弟弟妹妹,也就是小叔子和小姑子。②射:妒忌。译文

女子能得到丈夫的喜爱,是因为公婆喜欢自己;公婆喜欢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