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南方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3:15:10

点击下载

作者:车艳芳,邢素丽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南方本)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南方本)试读:

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贯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系列图书,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科技兴农再做贡献。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系列图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高级顾问祁荣祥将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资深畜牧专家曹兵海,农业部课题专家组首席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张海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牟志美,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团中央青农部农业专家张浩等有关领导、专家的热忱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在本系列图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一些专家的文献资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谨致深深的歉意。敬请原作者见到本书后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tengfeiwenhua@sina.com),以便我们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指正!编者

第一章 农药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正确的认识农药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指对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虫害、病害、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有预防作用,以及有目的地对植物和昆虫生长进行调节的化学合成或者以生物和其他天然物质为来源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主要是指对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有预防作用和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包括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都有所差异。例如,美国早期将农药称为“经济毒剂”,欧洲则称之为“农业化学品”,在一些书刊上把“除化肥以外的一切农用化学品”,作为农药的定义。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有害生物的“杀死”,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药的概念变化很大。现在,我们不会把“杀死”看得很重,而更重要的是在于“调节”,所以,我们把农药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理想的环境化合物”“抑虫剂”“生物调节剂”“抗虫剂”“环境和谐农药”等。虽然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必然会成为农药的内涵。

二、农药的作用

农药作为一类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按照农作物虫害、病害、杂草和鼠害的防治要求,一般将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灭鼠剂等类。此外,农药还有害虫行为控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产品防腐剂和保鲜剂等多种用途的分类。每一类农药的品种都有很多种类,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性质。根据我国目前的经营和使用情况,农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杀死或控制为害农作物、林果、蔬菜、仓储农产品的害虫及城市卫生害虫等。在这方面的应用我国农药的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第二,杀死、抑制或预防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目前我国用于这方面的农药品种和销量正在不断扩大。

第三,农田杂草的防除。在国外占农药的比重较大的是化学除草剂,如今除草剂在我国的发展也较快。

第四,将鼠类等有害生物杀死,可以预防或减少疫病的发生。目前杀软体动物剂和杀鼠剂的生产和应用在我国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

第五,对植物或昆虫的生长、成熟、繁殖等进行控制调节。广泛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成为我国科学种植、促进增产增收不可缺少的农业技术措施。

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作物病虫草害。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草害的技术,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不可缺少的关键措施。利用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可以节省劳力,使增产、降低成本、夺取高产高效的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在控制危险性、暴发性病虫草害时,农药就更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对农药的使用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有较强的技术性。在使用中,既要选择安全、高效、经济、方便的农药,力求提高防治效果,又要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和公害,还要尽量不要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调查显示,现在各地的农民在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中,还有选用药剂不对路、用药量不准确、用药防治不及时、用药方法不正确和见病、见虫、见草就打药的现象存在,造成浪费人工、资金、时间,污染环境,增加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不良后果,对作物危害后果严重。因此,正确掌握农药使用技术,对经济、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降低防治成本,减少污染,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了解农药的特性

只有对每一种农药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很好的了解,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不同的农药品种都属于杀虫剂,有些品种可以互相换用,但是也有很多则是绝对不能互换的。使用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农药说明书或参考有关资料,要慎重使用。经常会发生因为药剂的错用造成损失的事,即使是可以互换的农药,也必须先仔细了解其特点才能运用好。例如,杀螟松和氧化乐果都属于杀虫剂,都能杀害棉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互换,但氧化乐果属于很好的内吸杀蚜剂,而杀螟松则没有内吸的作用,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作用时间也会变短。溴氰菊酯对棉蚜的杀伤力很强,但是很容易诱导棉蚜产生抗药性,因而最好也不要随便换用。其他各类农药的情况也都类似。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各种农药的特点,才能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绝不能因为同属于杀菌剂或杀虫剂而任意互相换用。

各种农药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异。对于温度、湿度和阳光的变化,有些农药有较强的适应性,如多菌灵、西维因、2,4-滴等;但很多农药则不稳定,如氟乐灵、敌克松遇光容易分解,代森锌在高湿度下易分解等。大多数农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都没有强稳定性,因此,都必须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农药的贮藏保管和使用方面的条件。

农药的毒性差别也很大。有些农药容易通过皮肤、黏膜而进入人体,有些则只能通过消化系统被身体吸收后导致中毒。熏蒸剂则可以通过各种通道进入人的身体,因此有较大的危害,在使用时必须有特殊的操作和防护条件。毒性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别,如涕灭威、呋喃丹都属于剧毒,中毒剂量在毫克级,而马拉硫磷、敌百虫等的中毒剂量在数百、数千毫克级,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中特别是气象气候条件)农药表现出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有时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农药对有害生物所发生的致毒作用方式、作用的持效性、作用强度等都是其生物活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综合表现。例如,溴氰菊酯的毒力则在气温较低时比较强,与过去使用的滴滴涕的性质很相似,这在毒理学上称作“负温度系数”效应。抗蚜威、杀虫双等具有一定熏蒸作用的杀虫剂,在气温较低时熏蒸作用不很显著,而随着气温的升高则熏蒸作用越来越明显。毒力试验的结果表明,内吸作用的强度是与植物吸水力的强度呈正相关,而植物吸水力在24小时内呈有规律的变化。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在一天的傍晚或清晨内吸作用比较强,尤其是傍晚最强,因为傍晚时作物叶片和根系的生理吸水力最强。因此,农药的适宜施药时间也要根据农药的特性来选择,才能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

第二节 农药的种类

农药品种众多,我国现有农药600多种,常用的300多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分类方法所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一样。了解农药的分类对正确使用农药、对症用药有着重要意义。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来源、主要成分、防治对象和作用方式来进行分类。

一、按农药的来源分类

(一)矿物源农药

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天然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如硫化物、氟化物、砷化物以及石油乳剂等。(二)生物源农药1. 动物源农药 活性物质来源于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动物的农药。2. 微生物源农药 活性物质来源于微生物及其代谢的产物的一类农药,一般具有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友善等优点,如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3. 植物源农药 活性物质来源于植物的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无害等优点,如除虫菊酯、烟碱、鱼藤酮、苦参碱、楝素等。(三)化学合成农药

活性物质是通过化学有机合成而得到的农药,农药中绝大多数是这一品种,如多菌灵、乙酰甲胺磷、杀虫双、克百威、乙草胺等。

二、按其主要成分分类

(一)无机农药

农药中的有效成分属于无机的化学物质,主要加工、配制成分是天然矿物原料,又被称为矿物源农药。早期使用的无机农药如氟制剂、砷制剂,因药效差、毒性高,对植物不安全,已逐渐被有机农药取代;目前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有铜制剂和硫制剂,铜制剂有硫酸铜、波尔多液等,硫制剂有硫黄、石硫合剂等。(二)有机农药

农药中有效成分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品种,多数可用有机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得。这一类农药在目前所使用的农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优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可适应各种不同需要等。有机农药根据其来源及性质又可分为植物性农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造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其所含有效成分,如鱼滕酮、印楝)、烟碱、微生物农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如苏云金芽孢杆菌、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和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农药)。

三、按其防治对象分类

(一)杀虫剂

在农药中杀虫剂是品种比较多的一类,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性质。每一种杀虫剂的用途及防治对象在使用之前必须要有很好地了解,其应有的高效杀虫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同属于杀虫剂的一些农药品种,有些可以换用,但要注意有很多决不能互换。使用杀虫剂时,事先应仔细阅读该种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或查阅有关资料,要非常谨慎的使用杀虫剂,即使农药品种可以互换,也必须在了解其特性后再进行使用。灭多威与菊酯类混配使用可以延缓害虫的抗性;定虫隆对蚜虫、叶蝉、飞虱等无效,但对于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抗性的害虫,则有良好的防效;硫丹与菊酯类农药有负交互抗性,交替使用可控制棉铃虫产生抗性;抗蚜威能防治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蚜虫,但棉蚜除外。所以只有了解每种农药的特点,才能高效使用,切忌认为只要是杀虫剂就什么虫都可杀或可任意换用。(二)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

有些药剂专用于防治螨类、线虫类或软体动物类,而有些杀虫剂也能杀螨、杀线虫、杀蜗牛和蛞蝓等软体动物,这类药剂分别称为杀虫、杀螨剂,杀虫、杀线虫剂,杀虫、杀软体动物剂。(三)杀菌剂

杀菌剂有很多种,对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很大差异,如对阳光、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性。有些杀菌剂适应性强,如西维因、多菌灵等,但常用的代森锌在高湿度下不稳定、易分解,在使用条件方面和贮藏保管时都必须注意。(四)杀鼠剂

杀鼠剂的作用原理与杀虫剂基本相似,只是一般没有触杀作用。(五)植物生长调节剂

这类药剂对植物能起到化学调控作用,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按人们的意愿发展,如矮化植物、防止倒伏、抑制生长、增加产量;插条生根、促进植株,抑制烟草腋芽、马铃薯块茎芽;疏花疏果,防止采前落果,催熟增糖;防腐保鲜等。(六)除草剂

除草剂近些年发展比较快,应用面积广,品种比较多。使用时应注意根据其作用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分别对不同的作物田选用适当的除草剂。

四、按其作用方式分类

(一)杀生性杀虫剂

这种杀虫剂的目标是杀死害虫个体。1. 触杀剂 经昆虫体壁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2. 胃毒剂 经昆虫取食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3. 熏蒸剂 杀虫剂施用后,呈气态或气溶胶态的生物活性成分,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4. 内吸剂 杀虫剂通过植物的叶、茎、根部或萌发前后的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有生物活性的其他代谢物,昆虫在取食植物组织或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吸食植物汁液时,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引起中毒;有些杀虫剂能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组织,但难于输导、扩散,仅在施药的局部点发挥作用,称为渗透作用。(二)非杀生性杀虫剂

对害虫的生理行为有较长期的影响,是防止害虫继续繁衍危害的杀虫剂,也被称为特异性杀虫剂。对人、畜一般有低毒性,对天敌没有伤害,有的品种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1. 引诱剂 可以把一定范围内的昆虫引诱到有药剂的地方的杀虫剂。通常分为性引诱剂、食物引诱剂、产卵引诱剂。2. 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使昆虫个体生活能力降低、死亡或种群灭绝的杀虫剂。包括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脱皮激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等。有的也将不育剂包括在内。3. 拒食剂 可以使昆虫产生拒食反应的杀虫剂。它不使昆虫忌避,但昆虫吃了药剂处理的植物后,会在短时间内停止取食;产生拒食反应的昆虫通常也拒绝取食未经拒食剂处理的宿主植物,直至饿死。4. 不育剂 可以破坏昆虫的生育机能,使昆虫不产卵,或产出不能孵化的卵,或孵化的子代不能正常发育。5. 驱避剂 能使昆虫忌避而远离药剂所在处的杀虫剂。目前,主要用于驱避卫生害虫以保护人、畜。(三)杀菌剂1. 保护性杀菌剂 杀菌剂在病源菌侵染之前在植物体表面进行喷施,有保护作用,使植物不被病菌侵染。较老的杀菌剂品种多以保护作用为主。如福美类、波尔多液和代森类有机硫杀菌剂等。2. 治疗性杀菌剂 病原菌侵入植株以后再施用的杀菌剂,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的内渗性杀菌剂具有治疗作用,如代森铵。3. 铲除性杀菌剂 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的杀菌剂。植物在生长期不能忍受铲除剂的强烈作用,故一般在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使用。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四)除草剂1. 触杀性除草剂 药剂施用后可以把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杀死。这类除草剂要求均匀周到的进行施药,但只能把杂草的地上部分杀死,而对接触不到药剂的地下部分无效。因此,它们一般只能防除由种子萌发的杂草,而不能很好防除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地下茎。如敌稗、百草枯。2. 内吸性除草剂 药剂在植物体或土壤施用,会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最终把杂草植株杀死。如莠去津、草甘膦等。

第三节 农药的剂型

一、农药剂型分类

原药是指未加工前的农药。原粉是指固态的原药,液态的原药称为原油。大部分的原药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将原药制成施用方便、安全,能充分发挥药效的各种制剂。

农药制剂有固态、液态和糊状物三种外观形态。又可根据其形态和性能把每一物态分为不同的剂型。外观为固态的称为干制剂,为液态的称为液制剂。

二、农药制剂的主要剂型

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农药加工形态被称为农药剂型,如可湿性粉剂、粉剂、乳油等。一种剂型可以加工成不同含量、不同用途的产品,这个产品叫农药制剂。一种农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加工的剂型,究竟要选择哪一种或几种进行生产,主要依据其用途、施药方法上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农药剂型分类(一)乳油

这种剂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由原药、助溶剂、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等按一定的比例互溶形成的。乳油使用方便,加水稀释成一定比例的乳状液即可使用。乳油中含有乳化剂,有利于雾滴在农作物、虫体和病菌上黏附与展着。有比较好的施药沉积效果,有较长的持效期,药效好。除用喷雾器喷洒乳油外,也可灌心叶、涂茎、拌种、浸种等。使用乳油时应注意,由于乳油中含有机溶剂,有促进农药渗透植物表皮和动物皮肤的作用,要根据使用说明中规定的使用浓度施药。乳油有较长的残留时间,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上的应用更要对药量和施药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药害及中毒事故的发生。(二)粉剂

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及少量助剂经混合、粉碎至规定细度的粉状剂型。使用最早的农药加工剂型便是粉剂,其优点是药粒相对较细、使用方便、能均匀分布、节省劳力、撒布效率高等,可用于撒粉或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也可用于大田、温室、果树、林木喷粉防治病虫,还可用粉剂配成毒饵防治害虫或害鼠。特别是在水源缺乏的山区、林区使用粉剂更为方便。但这种制剂的缺点是喷粉时粉粒易于飘失,污染环境,粉粒不易附着在植物表面上,回收率低,持效期短,损失多。

粉剂的质量标准:中国国家标准为有效成分含量不低于标明的含量,水分含量不大于1.5%,pH值为5~9,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细度不低于95%过200目标准筛,即粉粒直径在74微米以下。(三)可湿性粉剂

农药的原药与填料(如高陵土、陶土和滑石粉)和湿润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物。它易被水湿润,在水里经搅拌后可形成均匀的悬浮液。除了用作喷雾外,还可用作拌种、撒毒土、土壤处理和泼浇使用。(四)可溶性粉剂

将水溶性农药原药、填料和适量的助剂混合制成的可溶解于水中的粉状制剂,供加水稀释后使用。(五)烟剂

烟剂又称烟雾剂,是用农药原药、氧化剂、燃料等配制成的粉状制剂。点燃时由于药剂受热气化,会有固体微粒在空中凝结,起杀虫作用。如敌敌畏烟剂。(六)热雾剂

用油溶性药剂(溶剂多为柴油、变压油或煤焦油中的蒽油),应用机械热力联合法或机械法,把油剂分散成烟雾状的细小点滴。在果园害虫防治应用中比较合适。(七)胶体剂

胶体剂是用农药原药和分散剂(如氯化钙、纸浆废液、茶枯、糖蜜浸出液等)经过融化、分散、干燥等过程制成的粉状制剂。药粒直径在2微米以下,加水稀释可成为悬浮液或胶体溶液。胶体硫就属于这一类。(八)悬浮剂

是一种黏稠性悬浮液,由农药的原药微粒、水、分散剂和防冻剂等构成的。悬浮剂兼具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优点,主要用于常规喷雾。(九)颗粒剂

由农药的原药、辅助剂和载体(如土粒和煤渣等)配制成的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具有在施用过程中,沉降性好,施用方便,省工省时,飘移性小,对环境污染轻,残效期长等优点。

三、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

农药的安全性在现代社会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一般公司会耗费高成本、长时间来研究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毒、低污染的新农药,而且还有很大难度。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配方的加工改进和农药剂型等途径,使现有农药品种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一)农药剂型的使用现状1. 乳油、可湿性粉剂等老剂型的使用现状 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联合会(GIFAP)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农药剂型有62种。我国目前已登记50余种农药剂型,乳油、可湿性粉剂两种剂型制剂无论是从制剂数量上,还是从制剂产量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乳油、可湿性粉剂等老剂型均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乳油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甲醇、二甲苯等,对人、畜吸入都有危害,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加工和使用可湿性粉剂时,粉尘飞扬,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在和水混合静置时,容易分层造成药液不均匀现象。在环境、安全规定严格的今天,这些剂型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水性、粒状等农药新剂型。2. 环保型农药新剂型的使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环保型农药新剂型的开发,新剂型的数量、品种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始走向发展阶段。(二)农药新剂型的发展与应用效果

农药新剂型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1. 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正逐步被微乳剂和水乳剂取代 农药微乳剂和水乳剂是指农药有效成分和乳化剂、防冻剂、分散剂、助溶剂、稳定剂等助剂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水中,形成的透明或乳状液体。由于在水相中分散的有效成分的粒径不同,水乳剂为0.1~0.5微米,微乳剂为0.01~0.1微米,所以微乳剂有透明或接近透明的外观,水乳剂外观则为乳白色。

根据2005年田间药效登记试验结果,20%甲氰菊酯水乳剂1∶2000倍液对柑橘潜叶蛾的杀虫效果和保梢效果略优于20%甲氰菊酯乳油。用15%三唑磷微乳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当用药量减少20%时,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与20%三唑磷乳油相近或略好于20%三唑磷乳油。用10%氯氰菊酯微乳剂和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菜青虫,当用药量都为2.5克/667平方米时,微乳剂的防效略高于乳油。用1.8%阿维菌素水乳剂和1%阿维菌素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有效用药量相同时,具有相当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

2. 水分散粒剂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水分散粒剂是近年发展的一种颗粒状新剂型。它由固体农药原药、分散剂、增稠剂、湿润剂等助剂和填料加工造粒而成,遇水能崩解分散成悬浮状。该剂型具有流动性能好的特点,无粉尘飞扬,使用方便,且具有好的贮存稳定性,具有可湿性粉剂和胶悬剂的优点。

田间药效登记试验结果表明,用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20%啶虫脒可溶粉剂防治黄瓜蚜虫,有效用药量都为1.75克/667平方米时,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与持效期均比可溶粉剂要好。

3. 微胶囊剂的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阔 田间药效登记试验结果表明,用48%毒死蜱乳油和25%毒死蜱微胶囊剂防治棉花田斜纹夜蛾幼虫,有相近的有效用药量时,药后2天的防治效果乳油要优于微胶囊剂,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相当,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微胶囊剂明显优于乳油。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农产品的竞争必然会是全球性的。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农产品品质和农药残留问题。我国高毒农药的生产所占比例一直很高,仅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就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1/3以上,而有机磷农药剂型又多为乳油,因此,在进行调整有机磷农药品种,高毒品种被低毒安全品种所替代的同时,尤其有必要通过改造剂型,积极向水基性、控制释放型、综合功能型、水可分散固体型农药方向发展。(1)由于微胶囊剂具有许多优点,微胶囊剂必将成为农药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设计控制器使其能在所要求的时间释放出所需求的药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根据目前已开发品种的药效,许多复配剂型要比单剂的药效好,即有增效作用,因此,农药复配制剂的发展被日益看好。当两种农药复配时,若一种是固体原粉,一种是原油,且不溶于水,则首选的剂型是胶悬剂。(3)有机溶剂被微乳剂和水乳剂用水取代了,制剂中也没有固体填料,环境压力大大减轻,是行之有效的绿色环保剂型。(4)悬浮剂不需任何有机溶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人和环境更安全。(5)固体新剂型高浓度水分散粒剂与水基性农药有密切关系,是未来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第四节 农药的毒性与药效

一、农药的毒性

(一)农药毒性的概念

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所具有的在极少剂量下就能对人体、家畜、家禽及有益动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和危害程度,或使其生理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作用的性能。即农药对人、养殖业动物、野生动物、农业有害生物的天敌、土壤微生物等有毒,均属于“毒性”范畴。农药可以通过皮肤接触、口服或呼吸道吸入进入体内,对生理机能或器官的正常活动造成危害,导致人或动物中毒死亡。影响农药毒性的化学因素有农药本身的化学结构、水解程度、光化反应、氧化还原以及与人体体内某些成分的反应等。物理因素有农药的挥发性、脂溶性、水溶性等。(二)农药毒性的划分

农药毒性主要受农药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影响,还与其剂型、剂量、持续时间、接触途径、有机体种类、可塑性、性别、蓄积性及在体内代谢规律等有密切关系。农药毒性大小的表示方法是通过产生损害的性质和程度,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中毒的现象是农药经皮肤接触和呼吸系统进入人、畜体内而发生的。

根据对高等动物(大小白鼠、兔、狗等)的试验时间和导致中毒的方式而划分毒性的类型。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主要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3种类型。

1.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剂一次性大剂量经皮肤接触、口或呼吸道进入动物体内,在短时间内(24小时内)多次对动物体作用后,引起病理反应(如头昏、呕吐、恶心、痉挛、抽搐、呼吸困难和大小便失禁等)导致死亡的毒性。急性毒性可以分为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和急性吸入毒性3种类型。对一种农药的急性毒性大小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考查3种急性毒性类型,下结论时不能只根据一方面的情况。急性毒性一般以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来表示。

急性毒性用的最多的是以LD 50表示,数值愈大,表示农药的急性毒性愈小;反之,LD 50的数值愈小,则表示农药的急性毒性愈大。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表1)。我国卫生部门也已经颁布了一个分级标准(表2)。表1 WHO的农药加工品按对大白鼠急性毒剂LD50表2 中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2. 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 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受试动物的毒性是农药对人、畜的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给药期限和给药剂量不同,亚急性一般为14~28天的给药期限,而亚慢性则为3~6个月。主要观察农药对机体发生毒作用的靶标部位、蓄积性、中毒症状,初步确定无作用剂量和作用剂量。亚急性或亚慢性试验往往是慢性毒性试验的预备试验。

3. 慢性毒性 人、畜长期摄入微量药剂,在体内累积至中毒浓度后,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的现象是农药对人、畜的慢性毒性。慢性毒性的测定,受试动物用微量药剂长期喂养,过6个月甚至是2~4个世代,然后鉴定药剂对受试动物及后代的影响程度。农药对人、畜的慢性毒性,主要因为植物、土壤、流水及大气都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大量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等含有一定量的药剂,这些被污染的食物被人和牲畜等生物长期食用后,容易发生慢性中毒。

新农药的发展方向是向低毒性的,但几乎不存在完全无毒的农药。为避免农药毒性引起的危害,严格按照农药管理规定执行从事农药生产、储存、营销、运输、使用等各环节,农药研究、生产、营销及使用人员都要了解和重视农药毒性问题,从保护人、畜安全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农药中毒。尽量不用或少用,或以药效相近的低毒品种替代当作高毒农药的使用原则;如果要必须使用,其限用范围需要特别注意,如施药后的农田在规定时间内禁止人及畜、禽进入,收获前禁用期,某些高毒农药不可作茎叶喷雾等。

二、农药的药效

(一)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

药剂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效果被称为药效,测定时多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药效与毒力是一致的,毒力越大,则药效越高。但药效还与药剂本身加工质量、植物生长状况、测定时的自然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施药方法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测试时需综合考虑。防治效果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农药对某一防治对象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1. 农药本身的因素 农药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使用剂量以及加工性状都会对药效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速灭杀丁能杀死许多鳞翅目害虫,但是对螨类无效;每亩用20毫升和40毫升速灭杀丁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效果相比之下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合适的农药品种、剂型和使用剂量的选择要根据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和使用时期来确定。2. 防治对象的因素 不同病虫害的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病虫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不同农药或同类农药也有不一样的反应,常表现为防治效果的差异。例如,久效磷对3龄以后的幼虫效果较差,但对棉铃虫l龄、2龄幼虫效果好。3.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雨水、风、土壤性质等环境因素,对病虫害的生理活动和农药性能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都能影响农药的药效。例如,氟乐灵、拉索、除草剂乙草胺都有同样的使用剂量,干旱时除草效果差,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除草效果好;且除草剂在砂土地上使用,效果比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地上使用明显要高;辛硫磷见光易分解失效。因此,在农药使用前,必须掌握农药的性能特点、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在施用过程中,应把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利用,控制不利因素,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二)药效的表示单位

药效与毒力的表示方法不同,一般因防治对象、作物种类而异。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病情指数、产量增减率等来表示药效。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鲜重或干重防效、产量增减率等来表示药效。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防治效果等来表示药效。

1. 除草剂

2. 杀菌剂

发病率计算可基本反映药效,但叶斑病类是植株局部受害,不同植株的病害轻重不同,应根据不同病害,划分成不同病级进行检查,计算施药区与对照区的病情指数。

3. 杀虫剂

如果害虫自然死亡率较高,药效期内虫口变化较大,用上式计算则不能真正反映药剂的效果,应在试验时设不施药的对照区,计算校正死亡率(虫口减退率),公式如下。

第二章 农药的配制技术

能直接使用的农药制剂只有少数,一般其他的农药都要经过配制才能使用。农药的配制就是把商品农药对水稀释成可以施用的状态。首先是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使用说明书确定当地条件下的用药量和配料用量,根据使用容器的容积计算出每次加入的农药制剂量。其次是量取与混合,将计算好的制剂取用量和配料用量,量取或称取时要严格按照计算的量。液体药的量具要用有刻度的,要用秤称固体药。量取好药和配料后,要在专用的容器里混匀。混匀时,不得用手搅拌,要用工具。

第一节 农药配制的注意事项

一、农药用量表示方法

(一)农药商品用量表示方法

一般表示为克(毫升)/公顷。如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需要20%拿捕净乳油975~1500毫升/公顷。(二)农药有效成分用量表示方法

国际上早已普遍采用单位面积有效成分用量,即克有效成分/公顷表示。如速灭杀丁防治菜青虫时有效成分用量为75~100克/公顷。(三)百万分浓度表示法

表示100万份药剂中含有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通常表示农药加水稀释后的药液浓度。(四)百分浓度表示法

表示100份药液中含有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如50%乙草胺乳油,表示100份这种乳油中含有50份乙草胺的有效成分。(五)稀释倍数表示法

是针对常量喷雾而沿用的习惯表示方法。如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即表示0.5千克10%氯氰菊酯乳油应加水1000千克。因此,倍数法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药剂的有效成分。根据所要求稀释倍数的大小,在生产应用上通常采用内比法和外比法两种配法。1. 外比法 此法用于稀释100倍以上的药剂,计算稀释量时不扣除药剂所占的1份。如稀释1500倍,即用药剂1份加稀释剂1500份。2. 内比法 此法用于稀释100倍以下(包括100倍)的药剂,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药剂所占的1份。如稀释80倍,即用药剂1份加稀释剂79份。

二、配制农药的具体要求

农药是有毒物质,应极其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配制农药。(1)要正确地选择对口农药,阅读标签要仔细,计算所需稀释量。把合适的器械准备好,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如果有必要,还要把紧急抢救器械准备好。(2)当操作高危险农药时,千万不要单独进行。(3)进行配制时要选择在户外或通风良好的区域。要小心谨慎的拆封高浓度农药容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要直接接触瓶盖或灌注导管或容器。使用剪刀将袋子剪开,不要直接手撕,因为如果装的是干剂类,如粉剂、尘粉剂,手撕时由于力量集中容易喷出。要始终站在上风头混合或灌装农药。(4)带有体积刻度或重量刻度或两种刻度都有的测量液体的量器,应和称量干物质的工具一样,与农药存放在一起。每次使用量取容器后要彻底清洗干净。(5)当使用完或倒空农药瓶(袋)中的农药以后,要用喷洒中将使用的水或稀释剂冲刷3次(一般用农药瓶容积的1/4~1/6的水量,大瓶取1/6量),每次倒出后倒悬30秒,将每次冲洗的溶液都倒入喷雾器中。(6)将溢洒出的农药立即清除。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了农药,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应尽快更换被洒、溅上农药的衣服,并且在洗净前不要再穿。被农药污染的衣服与其他脏衣服不要一起清洗和保存。(7)应该先将防护手套洗干净再脱掉。手套要定期更换,不要等到磨损坏或被污染后才更换。(8)配制、施用及接触农药的人不要在彻底清洗干净之前吸烟、进食和喝酒,以免将黏附积聚在嘴唇或手上的农药摄入体内。(9)严禁用嘴将农药从瓶中吸出。当往喷雾器中加水时,要使水管高于喷雾器水箱内水面,以免喷雾器中的农药被倒吸,污染水源。

第二节 农药配制时的计量方法

一、农药用量的准确量取

做到准确核定施药面积才能正确的量取农药的用量,根据植保技术人员或农药标签推荐的农药使用剂量的推荐,计算施药液量和用药量。

农药稀释的用水量与农药用量,经常用3种方式表示。(1)倍数浓度表示法。(2)百分比浓度。(3) ppm含量表示法(注:最新国际标准已停止使用此浓度表示)。

①倍数浓度表示法是喷洒农药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示方法。所谓××倍,是指水的用量为制剂用量的××倍。配制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例如,配制15千克3000倍吡虫啉药液,需用吡虫啉制剂约5克。

使用倍数(3000)×制剂用量=稀释后的药液量(15千克)。

制剂用量=15×1000÷3000=5克。

②百分比浓度表示法是指农药的百分比含量。例如40%氧乐果乳油,是指药剂中含有40%的有效成分。再如配制0.01%的三唑酮药液,是指配制成的药液中含有0.01%的三唑酮有效成分。配制15千克0.01%的三唑酮药液,所需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量,用计算公式如下:

制剂用量=使用浓度×药液量(0.01%×15千克) ÷制剂的百分比含量(25%)=6克。

称取6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加入15千克水中,搅拌均匀,即为0.01%的三唑酮药液。

③百万分之一(ppm)含量表示法。现在国家标准(GB)以毫克/千克表示浓度。1ppm是指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1毫克/千克(1-6×10)。400ppm的毒死蜱药液,其药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为400毫克/千克。

例如,配制400ppm的毒死蜱药液15千克,需要40%毒死蜱EC的-63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400×10×15×10=40%×所需制剂数量

所需制剂数量=15克。

所以,配制400ppm的毒死蜱药液15千克,需要40%的毒死蜱EC15克。

二、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

(一)不同浓度表示法的相互换算(1)毫克/千克浓度换成倍数的公式。

例:25%噻嗪酮配成250毫克/千克防治蔬菜上的白粉虱,用倍数表示。

计算:倍数=25÷250×10000=1000倍。(2)倍数与百分浓度之间换算公式。

例:用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防治蔬菜上的白粉虱,用1500倍液喷雾,问含噻嗪酮有效成分的百分浓度?

计算:噻嗪酮的百分浓度(%)=0.25 ÷ 1500 × 100=0.0167 (%)。(3)百分浓度(%)与百万分浓度(毫克/千克)之间换算公式。

例:5%己唑醇悬浮剂是多少毫克/千克?

计算:原药百万分浓度(毫克/千克)

=原药百分浓度/(1毫克/千克浓度)

=5%÷(1/1000000)=50000(毫克/千克)(二)稀释倍数方法的计算方法(1)稀释倍数的计算公式。

例: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0.25千克,对水400千克防治水稻稻飞虱,求稀释倍数是多少?

计算:稀释倍数=400÷0.25=1600 (倍)。(2)用药量的计算公式。

例:配制50千克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的600倍液,需要毗蚜酮可湿性粉剂多少千克?

计算:需要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600=0.083 (千克)(3)稀释剂用量的计算公式。

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用量×稀释倍数-农药制剂用量

例:0.5千克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稀释成600倍液需要加多少水?

计算:需要加水量=0.5×600-0.5=299.5(千克)。(三)有效成分计算方法(1)稀释剂用量的计算。

稀释100倍以下:

例:40%丙溴磷乳油500克(=0.5千克)需配置成5%药液,需加多少千克水?

计算:需加水=0.5千克× (0.40-0.05) ÷0.05=3.5 (千克)。

稀释100倍以上:

例: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克,稀释成215毫克/千克药液防治番茄菌核病,需要加多少千克水?

计算:农药制剂浓度43%=430000毫克/千克。

需加水:10克×430000÷215=20000克=20 (千克)。(2)农药制剂用量的计算公式。

例:配10毫克/千克的丙溴磷乳油药液60千克,需用40%的丙溴磷乳油多少克?

计算:农药制剂浓度40%=400000毫克/千克。

40%的丙溴磷乳油用量=(60000×10) ÷400000=1.5 (克)。

第三节 药液配制技术

一、对水质的要求

一般而言,应该用清洁的江、河、湖及沟塘的水配制药液,尽量不用井水,污水、海水或咸水更不能用,因为这些水里含有钙、镁等化学物质硬度高,杂质多,配制药液特别对乳油类农药起破坏作用,容易产生药害。含固体悬浮物太多的水,其中的固体杂质可能会把药液喷雾器的喷嘴堵塞,降低药效,影响喷雾质量。即使是洁净水,也存在硬度、pH值(酸碱度)、其他水溶性有害杂质等问题,影响药液的良好理化性状,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硬度。

水中含有无机盐的浓度被称为水的硬度。该浓度越高,硬度就越大。水的硬度是农药制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之一,用标准硬水配制的药液在一定时间内理化性状良好。国内外硬水的统一标准为含有碳酸钙浓度为342毫克/升的水。

一般农药制剂,只适应硬度在软水到标准硬水左右的水质。含无机盐太多的水,会有“盐析作用”产生,使药液的良好理化性状遭到破坏。如果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更会造成一些农药有效成分减效或失效。因此,农药用户在配制药液时,应尽量找水质好一点的水源利用,“苦水”无机盐含量过高,不要使用。只有“苦水”水源的地区,须先用少量药剂试配药液,观察其理化性状,再决定该水源是否该用。

二、配制药液的操作方法

(一)制剂的量取

为了用户的方便,有的厂家对固体制剂或液剂都采用小包装,根据药效的高低,最小包装净重只有10克(毫升)或5克(毫升),甚至更少,也有恰好为1亩(约667平方米,下同)用量者。因此用量即以1个或若干个小包装计,如果小包装本身或内袋材质是水溶性薄膜,配制药液时可以连同包装投入水中,把量取制剂的麻烦省去了。国外有的厂家设计出的较大包装具有量取功能(数百克或数百毫升),能分批次“半自动”取出一定量的制剂,非常方便。

一般情况下,农药用户要学会自己量取制剂。一般在配药现场,避风避阳光的位置上进行制剂量取。要使用称量器具称固体制剂,如“感量”0.1克的台秤。可用小塑料勺取药,可用烧杯或蜡光纸在台秤上盛药,也可在台秤上用“减重法”量取最小包装的制剂。量取药剂尽量准确一点,不要以为“差不多”就行,以免对施药剂量造成最终影响。从包装中取出制剂时要尽量做到稳与准,不要撒落在别的地方,也不要出现取出太多再往回倒的情况。对液体制剂,有的药瓶上有体积刻度,可以参照量取,但这样取药体积不太准确,最好使用体积量具,如量杯、量筒、量液吸管等。量药时不要随意用药瓶外盖,既不准确,又会对包装造成污染。有的液体制剂会有量杯附送,套在药瓶“肩”上,可以利用。有的液体制剂规格是以百分数表述的质量分数,量取药剂时可用称重法。量取乳油等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制剂时,不要用如聚氯乙烯材质的器具,以免发生塑料“溶胀”现象。对悬浮剂,先检查一下是否下有沉淀层或上有清水层,必要时搅匀或摇匀,再依据其规格按质量或体积对药剂进行量取。(二)对水的操作

农药用户配制药液取水时常用水桶,可在取水桶内侧根据所盛水的重量用油漆标出不同水平面的刻度,使取的水量能够相对准确,计量时不要用“满桶水”“半桶水”。

对于理化性状优良的制剂,缓缓倾入(除非是水溶性薄膜小包装,不要一次性倾入)水中后,马上“自分散”,水中有“蘑菇云”现象出现,甚至不经搅拌,均匀分散(溶解、乳化或悬浮)的效果就能达到。这种情况下,可将计量的制剂对到足量的水中。为保险起见,亦可稍加搅拌。

如果制剂理化性状相当差,特别是悬浮剂剂型、可湿性粉剂,在适当容器中把计量好的制剂放好。从配药总用水中取少量水分次倒入,先让水润湿制剂,再在强烈搅拌下配成均匀的“母药液”,后者在搅拌下对到剩余的足量水中。这叫“两步法”配制。

对照一下日常生活中用水调制芝麻酱,对“两步法”就会有一定的理解。在向顺时针或反时针一个方向搅拌下,将水多次少量地倒在芝麻酱(相当于乳油,这里不考虑其中还有固体悬浮物)上,经过变稀(形成油包水乳液)、变稠(相转换)、再变稀(形成水包油乳液)的过程而完成操作。无论是大量水一次性倒在一坨芝麻酱上,还是将一坨芝麻酱丢到大量水中,再怎么搅拌也不容易调制均匀。

对于理化性能不太差,但也不太好,尤其是自分散性能不佳的制剂,可将计量的制剂缓缓倾入在搅拌下的一半用量的水中,配制均匀后,再在搅拌下把另一半用量的水对进来。虽然配制操作会受到自分散性能的极大影响,但只要配成的药液能够分散均匀,这样的制剂质量就已经及格,也就可以正常使用。

应该尽快用掉配制好的药液,尤其是质量较差的制剂配出的药液,以免放置时间过久对药液理化性状造成影响。

配制药液时,如果一般措施包括使劲搅拌均匀分散也难以达到效果,甚至有浮油、沉油、大量沉淀、药粉或药粒漂浮在水面上等情况出现,则说明这是质量不合格的制剂,配出的“药液”不能用。

第四节 农药的混合调制方法

一、液态制剂的混合调制方法

在农药使用中要经常做的事。一般来说,只要药剂的性质能掌握好,混合配制即可参照有关资料进行。但是,由于我国还有不少农药的剂型尚未标准化或产品质量不合格,在实际中仍应先仔细了解药剂的性质再进行混配,甚至还须进行必要的试验。例如,我国生产的一种菊马合剂乳油与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不能进行混配,否则就会有絮结现象出现。这是两种剂型之间的变化,而两种有效成分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制剂絮结后会给喷雾和防治效果造成影响。

另外,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在混合配制时应注意操作程序。

一种是易在碱性条件下分解的药剂与碱性药物的混合,有一些是允许临时混合、随配随用的。例如,石硫合剂是最常用的一种碱性药剂,它与敌百虫可以随配随用。但在配制时有几点要注意:①两种药必须分别先配制等量药液,这时各浓度应提高1倍,这样当混合两种药液时,在混合液中的浓度刚好达到最初的要求。②混合时碱性药液(石硫合剂)应倒向敌百虫水溶液中,同时进行迅速搅拌。这样,混合液的氢离子浓度降低(即pH值增加)比较缓慢。③敌百虫比较难溶,因为其结晶容易结块,溶解时往往需要用热水或加温来促使。这样得到的溶液是热溶液,要使其与石硫合剂溶液混合必须使它充分冷却之后再进行,因为敌百虫的碱性分解速度在受热的情况下会显著加快。碱性药剂较常用的还有松脂合剂以及波尔多液等。松脂合剂有更强的碱性。

一种是浓悬浮剂的使用。几乎每一种浓悬浮剂都有沉淀现象存在,即在存放过程中下层变浓稠而上层逐渐变稀。国产的一些浓悬浮剂有些还发生下层结块的现象,一般的振摇或用棍棒搅拌都不容易使之散开。因此,使用此种制剂进行药液配制时,必须采取两步配制法,第一步必须保证浓悬浮剂形成均匀扩散液。浓悬浮剂沉淀物在搅散时,如果要一次用完整瓶药,冲洗时可以用水帮助。但如整瓶药不能一次用完,则必须把沉淀物用棒或其他机械办法彻底搅开,在彻底搅匀后再取用。否则,先取出的药含量低而剩余的药含量增高,使用时就会发生差错。在使用浓悬浮剂时必须十分注意这一点。浓悬浮剂沉淀物在用水冲洗时,总用水量必须包括冲洗用水量。

还有一种是可溶性粉剂的使用。顾名思义,可溶性粉剂都能溶于水,但是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禁止把可溶性粉剂一次投入大量水中,在已配制好的另一种农药的药液中也不能直接投入这种粉剂,必须采取两步配制法。即小水量的可溶性粉溶液先配制,再稀释到所需浓度;或先把可溶性粉剂的溶液配成,再与另一种农药的喷雾液相混合。在配制过程中水的取用量也必须注意记录。其理由同上。

前面已多次提到两步配制法。这种配制方法不仅比较有利于一些特别的剂型,在田间喷药作业量大,需要多次反复配药时,此法还对准确取药和减少接触原药而发生中毒的危险比较有利。例如,使用50%的甲胺磷(一种剧毒农药)乳油制剂,每亩乳油的用药量为50克,用50升水。如果分桶配制喷雾液,每桶用水12.5升,共需4桶,每桶每次取用12.5克甲胺磷乳油。因此,量取乳油、向喷雾器中加入乳油,共有4次污染的机会,而且每次取乳油12.5克,量小误差大。如果采取两步配制法,则可如下操作:

先制备甲胺磷母液。一次取用乳油50克,加350毫升水,充分搅拌均匀,可得的母液约400毫升。第二步在喷雾器内配制喷雾液,可在每桶中加入水12.4升,再加入上述母液100毫升。100毫升母液比较容易准确计量,而且浓度比乳油小得多,也具有较好流动性,在器皿外侧也有较小的沾污危险性。田间作业量越大,这种方法的好处越明显。

二、粉剂的混合配制方法

粉剂的混合,如果没有专门的器具,要混合均匀比液态制剂更难。用户如需进行较大量的粉剂混合,最好利用必须能加以密闭的专用混合机械,不易使粉尘飞扬,比较安全,混合也能有较好的效果。用锨在露地上拌和,很难做到混合均匀,而且粉尘飞扬,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进行混合的粉剂量小时,可以采取下述方法:

1. 塑料袋内混合 先用比较厚实的密封性能良好的塑料袋,把所需混合分别称量好的粉剂放到塑料袋内,把袋口扎紧封死。注意一定要在袋内留出约1/3的空间。

把塑料袋放在平整的桌面或地面上,揉动时要从不同的方向,使袋内粉体反复流动,最后把塑料袋捧在手中上下、左右抖动,使粉尘在袋内来回翻腾。如此处理的目的是使粉剂得到充分混合。

2. 分层交叉混合 对于体积较大、塑料袋内一次混合不方便的粉剂,可采取本法。选择平整的地面,把足够大的塑料布铺在上面(须在避风处进行操作)。称量好准备混合的两种粉剂。用木锨或边缘钝滑的金属锨或塑料铲把粉剂铺到塑料布上,操作步骤如下:把两种粉剂分层铺到塑料布上,甲种粉剂一层,乙种粉剂一层,直到铺加完毕,层次越薄越好。用锨把药粉搅拌均匀,然后把粉划分成4块。再把对角交叉的两块粉堆分别互相混合;混合完成后,再分为交叉的4块,按照上述方法再处理一遍。反复操作,次数越多则混合越均匀。最后形成的混合粉体,可分成若干份用塑料袋混合法加以振动混合,则可以充分分散、均匀混合粉剂。

第二种方法被运用时,因为粉体是暴露在空气中的,粉尘不可能不飞扬,所以风镜、口罩等防护用品必须要佩戴好。

农药的品种和剂型很多,使用时不可能有完全雷同的配制方法,这里不一一详述。但本章所介绍的是共同的几项基本原则。只要用户能把这些基本原则认真地学习掌握好,再参考本章所介绍的几项实例,就能做好农药的配制工作。

第三章 农药的安全使用

第一节 农药的选购

一、农药的正确选择

选择农药时,首先要根据农作物需要防治的对象进行选择,用量少、毒性低,在产品和环境中残留量低的品种要优先选择,同时农药的价格也要在考虑范围之内,农药的包装、质量等也值得注意。高效广谱、残留量大的农药避免选择。

农药品种的正确选择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所选择的农药不仅与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有关系,而且与对农药使用者、他人、禽畜及环境的安危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在购买农药的时候就开始存在潜在的危险,所选择农药的类型,使用的剂型,甚至容器的类别都将是引起农药事故的因素。应该在有害生物的危害达到经济损失水平或者将成为潜在的威胁、成为健康的重要问题或其他麻烦之前采取防治措施。(一)选择对症的农药

当准确诊断有害生物后,选择对症的农药进行防治将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而把其他生物的危害控制到最小。必须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通常由植保部门推荐的农药。建议需要的农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1)请教植保技术人员。(2)查看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或病虫防治公告。(3)查阅植保技术资料和图片。(二)选择合适的剂型

不同农药剂型有相当大的安全性差别,所以应该首先选择最安全的剂型。颗粒剂比喷雾剂和粉剂的安全性相对来说要高,因为它不容易漂移。漂移和扩散性能越强的剂型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对要保护的作物越容易产生药害。如果所使用的农药毒性高,对农药使用者来说这些剂型有更大的风险存在。浓缩乳油剂农药的危险性一般比可溶性水剂的危险性更高,因为它渗透皮肤更快,而且更不容易洗掉。(三)估算农药的总用量,做好购药计划

每次购买当前一次防治或一个季度的农药最合适,尽量不多买,以免在存储农药时出现问题。另外,选择农药时要尽量选择包装小一点的,因小包装搬运方便,而且也有较小机会的意外溢出和污染。

二、购买农药时的注意事项

(一)看包装

购买农药时需要防治的病虫害种类要先确定,主治什么,兼治什么,然后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购药时农药的标签和说明要认真识别,从2008年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商品名称不再用,如打大虫、菌除绝、草灭尽、极佳品等,只能用农药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如吡虫啉、草甘膦、三环唑、氯氰·毒死蜱。

标签上农药名称下面标注的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及剂型是否清晰,在购买前要特别注意看清楚。不同的产品通过农药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和剂型的对比来区分。未标注有效成分名称及含量的农药不要购买。

商品农药凡是合格,农药品名、有效成分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注册商标、批号并有三证号———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批准证号和产品标准号在标签和说明书上都会标明,而且附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

不要购买“三证”不全和没有“三证”号的农药。此农药的外包装外还要仔细检查,凡是标签和说明书识别不清或无正规标签的农药不要购买。(二)看产品外观及标签(1)观察产品的外观。如果可湿性粉剂、粉剂、可溶性粉剂有结块现象;乳油不透明;水剂有混浊现象;颗粒剂中粉末过多等,这些都是失效农药或低劣农药,不要购买。此外,农药的一药多名或一名多药要注意,购买时不要选错,特别是杀虫剂。如大功臣、一遍净、四季红、扑虱蚜和吡虫啉等,都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属一药多名;而同叫稻虫净的农药,有的为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农药的复配剂,有的为杀虫单与Bt的复配剂,有的为几种有机磷农药的混剂等,虽药名相同,但却有截然不同的有效成分。

根据农药外包装认清农药种类:黑色为杀菌剂、绿色为除草剂、红色为杀虫剂、蓝色为杀鼠剂以及黄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2)观察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标签和说明书应包括有效成分及含量、农药名称、剂型、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产品批号、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有效期、重量、用途、产品性能、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毒性及标识、中毒急救措施、贮存和运输方法、农药类别、象形图等内容。进口农药产品直接销售的,可以不标注产品标准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购买农药看清标签,要仔细阅读标签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图解。不要购买和使用农药标签模糊不清,或登记证、生产批准证和产品标准号码不全的农药。(三)看使用范围

一是购买农药时要根据需要防治的农作物病、虫、草等,选择与标签上标注的防治对象和适用作物一致的农药,与需要使用的作物或防治对象不符的农药不要购买。二是核实所标注农药的施用方法是否适合自己使用。三是可供选用产品有几种时,要优先选择毒性低、用量少、安全性好、残留小的产品。禁止选择高毒、剧毒农药用在在蔬菜、水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上。(四)看净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农药标签上应当有生产日期及批号标注。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生产日期,用四位数字表示年份,用两位数分别表示月、日。未标注生产日期的农药不要购买。

农药标签上应当有有效期标注,只有在有效期内的农药效果才有保证。有效期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以有效日期、产品质量保证期限或失效日期表示。判定产品是否还在质量保证有效状态要根据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没有生产日期或已过期的农药不要购买。

产品的重量(净含量)应当在农药标签上标明,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表示净含量。液体农药有的以质量单位克(g)或千克(kg)表示,有的以体积单位毫升(ml)或升(L)表示。固体农药一般以质量单位克(g)或千克(kg)表示。特殊产品根据其特性以适当方式表示。净含量未标注或标注不明确的农药不要购买,不同产品的净含量要加以区别。(五)看价格

市场上有种类繁多的农药,即使农药是属于同一品种,往往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包装、不同含量、不同重量会有很大的价格差异。在选购农药时,这些因素要综合考虑到,根据需要施用农药的农田面积、施药量和次数,估算所需要购买的农药的量和价格。

首先,对每667平方米要使用的农药的费用做到心中有数,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例一,农药A与农药B为防治某种虫害的不同包装和含量的同一种农药,其中,

农药A:每包25克、市场价格1.0元,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药50克,需要用1次。

农药B:每包20克、市场价格1.5元,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药20克,需要用1次。

从每包的含量和价格上,农药B的每包价格比农药A每包的价格贵0.5元,而且每包重量比农药A少5克,折合成每克的价格,农药B每l0克需要0.75元,而农药A每10克只需要0.40元。但每667平方米的防治费用农药A比农药B的费用要贵0.5元,计算方法如下:

例二,农药A和农药B均可用于防治某种虫害。其中,

农药A:每包20克、市场价格0.5元,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药40克,一共需要用5次。

农药B:每包20克、市场价格0.8元,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药40克,一共需要用2次。

按照每包的价格,农药A比农药B每包便宜0.3元,使用一次的费用农药A比农药B少0.6元。但对某害虫的整个防治费用,农药A每667平方米的费用是5元,而农药B每667平方米的费用是3.2元,选用农药B节省1.8元。计算方法如下:

三、农药的保管

正确保管农药是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保管不当,农药会变质失效,造成经济损失,一些易燃、易爆的农药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保管混乱,会导致农药被错用,这样不但防治效果达不到,甚至会有严重的事故发生或其他危害,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人畜有潜在的危险性,我国历年由农药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中,占比例很大的是服用农药死亡人数。因此,必须妥善保管农药。(一)仓库保管

农药保管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方式是仓库保管,其贮存量大,贮存品种多,贮存期比较长。但这种贮存须遵循以下几点:(1)保管人员的文化程度应是初中以上,并经过专业培训,对农药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持有上岗证的健康成年人。(2)每种产品必须有合适的包装,包装的要求要符合规定及包装的有关标准。(3)要在凉爽、干燥、通风、避光且坚固的仓库中贮存农药。(4)不应在贮存农药的仓库中放食品、粮食、饲料、种子以及其他与农药无关的物品。(5)不允许儿童、动物以及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贮存农药的仓库。(6)在贮存农药的仓库中不允许吸烟,吃东西,喝水。(7)仓库中的农药要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固体、杀鼠剂、液体、易爆、易燃及不同生产日期等不同种类分开贮存。(8)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应在贮存的农药包装上。(9)仓库的农药要远离火源,并备有灭火装置。(二)分散保管

分散保管是一种少量、短期保管形式,应注意以下几项:(1)保存量和保存时间应根据实际需要尽量减少,避免积压变质。(2)应贮放在干燥、阴凉、通风且儿童和动物接触不到专用橱或专用柜中,并要关严上锁。(3)禁止与食品、饲料混放。(4)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

第二节 农药的残留控制

一、农药残留的概念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降解物、有毒代谢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叫残留量,表示方法是每千克样品中有多少毫克。农药残留主要有对农副产品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危害。在农作物、牧草、果树、蔬菜上的有过量使用的农药,若人畜长期食用,就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影响,引起中毒事故。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因易被作物吸收所以会残留在作物中,或渗入地下水或被雨水、灌溉水带入河流,从而易引起因误饮带有残留农药的水而中毒,还可因为在土壤中的富集而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WHO/FAO)对农药残留限量的定义为: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GAP)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在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该数值的获取过程是:首先根据农药及其残留物的毒性评价,按照国家颁布的《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规范》和《良好农业规范》,适应本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以严密的技术监督、有效防治病虫害为前提,在取得的一系列残留数据中取有代表性的较高数值。它的直接作用是限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对公民身体健康起到保障作用。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农药残留限量也成为各贸易国之间重要的技术壁垒。

一般情况下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施用方法和时间、使用次数/剂量施用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不会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如果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不按照规定,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就可能会超标。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可能会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就是农药残留超标。

二、农药残留的原因

喷洒在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在作物上附着,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植物又会把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有农药本身的性质、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环境因素。(一)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汞、有机砷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汞、砷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积累在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中。所以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并没有很高的毒性,但它们仍然存在残留问题。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没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存在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如甲胺磷、涕灭威、对硫磷、水胺硫磷、克百威等,如果在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施用,则很容易造成因残留量超标使人、畜中毒。

另外,虽然一部分农药本身具有较低的毒性,但其代谢物或生产杂质含有较高残毒。如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及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等毒性都较高。

农药的挥发性、内吸性、水溶性、吸附性对其在植物、水、大气、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有直接影响。(二)环境因素与农药残留

光照、温度、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植被情况等环境因素也对农药的降解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农药残留造成影响。(三)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悬浮剂、乳油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有相对要大一些的污染。由于粉剂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有更大的危害。每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作物、防治对象,有其合理的使用次数、施药时间、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滥用农药,不加节制,必然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

三、农药残留的危害

世界各国都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农药残留会有以下几方面危害。(一)对健康的影响

农药残留含毒量高的食物被食用,会引起人、畜急性中毒事故。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被长期食用,急性中毒虽然不被引起,但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有可能会发生,致使发生疾病,甚至会对下一代造成影响。(二)药害影响农业生产

由于农药使用的不合理,尤其是除草剂,使药害事故频繁发生,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三)农药残留影响进出口贸易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药残留问题,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有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很多国家把农药残留限量视为技术壁垒,对农副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保护农业生产。

四、控制残留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栽培措施

一要选用品种要抗病虫;二是轮作要合理,减少土壤病虫积累;三要培育壮苗,密植合理,灌溉施肥要合理;四要采用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将病菌杀灭;五要采用味诱、灯诱等物理方法,将害虫诱杀。比如:灯光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及金龟子等害虫;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二)采取生物防治方法

防治时充分发挥田间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首先选用的栽培方式要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如果园生草栽培法,利于天敌生存环境的保护,保护天敌的目的能达到。其次要注意,一旦发现害虫危害农作物,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化学农药应尽量避免使用,生物农药应优先选用。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BT生物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如农用链霉素、甲氧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井冈霉素、农抗120、浏阳霉素等。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如灭幼脲、抑太保。植物源杀虫剂,如苦参素、绿浪等。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如奥绿1号。(三)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在生物农药难以控制的农作物生长后期,进行防治时可用这类农药。多杀菌素(菜喜)、安打、虫酰肼(美满、阿赛卡)、安克、氟虫腈(锐劲特)、虫螨腈(除尽)、菊酯类、伏虫隆(农梦特)、农地乐、吡虫啉(蚜虱净)、辛硫磷、除虫净、杀毒矾、霉能灵、霜腺锰锌(克露、克丹)、腐霉利、扑海因、敌力脱、扫螨净、甲霜灵、嘧菌胺(施佳乐)、多菌灵、可杀得等农药比较适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如甲基1605、呋喃丹、氧化乐果、3911、甲胺磷等。农药在使用中要选用适合的农药,农药使用要适时。使用次数和浓度严格控制,用药方法要合理。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农药,防止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严格执行。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

正确施用农药不仅使农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而且盲目增加用药量的问题得以避免,农业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合理正确使用农药要做到以下几点:(1)标签要认真阅读,防护用具按要求穿戴:阅读标签时要仔细认真,即使对此种农药非常熟悉,因为容易忘记细节,而且标签也常常修订,所以阅读时仍需认真。如果要求穿戴保护装备和防护服,不管穿着有多不舒服,为了安全也要忍耐。(2)施药器械要经常校准:浓度和施用剂量要在标签上制定用量或植保部门的推荐用量的范围之内。施用器械要准确校准,计算目标面积用药量的关键是施药器械的出液量。(3)施药器械正确使用:施药器械确保处于良好、干净状态和运行正常。施药器械运行不正常不仅会对施药人员有不必要的危险,而且可能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施药器械运行不正常会在施药过程中浪费额外的时间去调整和修理设备,使农药在外暴露过度。不能用嘴吹吸堵塞的喷头、软管或管线,应采用其他方法修复。

一、农药使用的安全准则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除了穿戴防护服外,农药的安全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准确计算施药量和施药液量

药量一般指单位面积用量,常以每亩或每公顷多少克(千克)或多少毫升(升)来表示。浓度是指农药加水稀释后的浓度,一般以多少倍液来表示。要做到适量用药,农药标签说明书先必须读懂,用量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随意增减农药用量和浓度,高了,易发生药害,引起残留,污染环境;少了,影响药效。

施药量和施药液量可以根据农田面积和作物种类预先准确计算。施药量的计算可以参考有关手册,或参照已有的经验。我国已有大量植物保护手册出版,都可供参考,但各地区所出版的手册是最好的参考,以便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为在不同地区同一种病、虫、杂草的发生发展规律会有所变化。要特别注意对除草剂的使用,特别是磺酰脲类和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及当地尚未用过的药剂,其他地区的使用经验最好不要轻易照用。

施药液量的多少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决定,植株生物量大,施药液量相对就多。病、虫害往往发生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因此,也会相应的调整施药液量。施药液量的多少对农药用量有直接影响。用户最清楚自己的农田情况,注意积累每次施药的经验即可掌握。

农药配制时的安全性问题施药者在农药配制时直接接触尚未稀释的高浓度农药,沾染农药风险的机会最大,需要特别注意。根据我国农村各地的情况,配药时最容易沾染农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开瓶取药时,专用的移取药液的工具一般不会有,而是从药瓶中直接倒出。很多都是直接倒入喷雾器中,药液在这时极易流淌到喷雾器桶身,并且会顺瓶口流淌到药瓶瓶颈和瓶身,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操作人员同药液接触,因此,很容易发生污染和中毒,尤其是高毒农药。

其次,一般取药时都不戴防护手套,农药原药同手的接触更容易。因此,用户在进行农药配制时必须坚持戴防护手套,手套可选用薄膜橡胶材质。(二)农药喷洒时的安全性问题

农药在喷洒时已经是加水稀释后的稀释液,中毒风险性已降低了好多。但高毒农药药雾飘洒到操作人员身上仍有中毒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高毒农药在喷洒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尤其必须加以防护鼻、眼、口等特别敏感部位。

也必须注意喷雾时发生的药液滴淌问题。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我国目前仍大量使用,这种喷雾器的许多部位容易有药液渗漏现象发生,特别是开关、握柄、药液箱盖等部位,药筒顶部也容易有冒水现象发生。此外,各部分的接口处也容易因垫圈损坏而发生漏水现象。渗滴水量比较大,药液渗透防护服接触人体也有比较大的概率,因此喷雾器械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确保不会有药水渗漏发生。操作人员喷洒药液时应从农田的上风向开始,使喷头在下风向。在施药作业现场必须有肥皂和足够的清水供清洗之用,并且不可与饮用水放在一起。(三)施药作业结束后的处理1. 常规施药田块的处理 田块施药之后,作物、杂草上都有一定量的农药附着,一般经过4~5天后会基本消失。因此,施用过农药的田块应该树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在施药后的一定时间内人、畜禁止进入。2. 施用过高毒农药田块的处理 棉田施用过高毒农药之后,人、畜在3~5天内都不可进入。施药后的稻田要巡视田埂,防止田水渗漏和溢出对水源造成污染,田水在3天内不放出。设置警示牌,施药日期应标明,农药名称、禁止进入的日期也要标明。3. 注意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区别 农药安全间隔期与施药后的禁止进入期不要相混淆。安全间隔期是从施药至农作物收获之间必须经过的日期,以确保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降解到允许水平之下,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施药后禁止进入间隔期是从施药后至可以进入之间的时间。同一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不同剂量、不同施用部位的安全间隔期是不一样的。

二、农药的科学施用

(一)掌握农药性能,合理选用农药

农药有非常多种类,有不一样性能作用,因此选用农药要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来讲,杀虫剂用于杀灭有害昆虫,除草剂用于铲除杂草,杀菌剂用于预防和杀灭病原菌等,杀虫剂不能用于杀菌,不仅起不到杀虫的作用,而且增加了防治费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用药量、用水量和施药次数往往随意增加。其实,要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按照农药标签规定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用就可以了。

防治效果好坏还取决于施药的质量,即药效的发挥程度和药液均匀的覆盖度,如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时,要注意使其植株叶正面、背面都均匀的附着药液,否则,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形成新的虫源和菌源引起再次暴发,药液应该均匀喷到作物上以不往下滴为好。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地乐胺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施药液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

农药使用剂量和增加施药次数一味加大会使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的耐药性强化,不仅增加施药成本,对药效的发挥造成影响,还会出现药害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因此,用药时应该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规定,并注意合理轮换使用农药。(二)掌握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用药

施药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要避开,以防止药害发生。要根据药剂的不同特性和病、虫、草的发生特点,选择最佳用药时期。一般施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如棉花枯萎病,好的防治效果是在病害初期用杀菌剂灌根,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也不易控制,就很难挽回损失。稻飞虱、甜菜夜蛾等容易防治时期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针对生物农药药效较慢的特性,施用期可以适当提前。因此,多数农药不是效果不好,而是最佳施药时间没有选对。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有害生物的危害,如水稻在生长时期,不仅受到稻曲病、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侵扰,也会受到鸭舌草、千金子、稗草、莎草等杂草的竞争。这些有害生物有不同的发生时期,因此,要针对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防治对象及时用药防治,将农药用在“刀刃”上才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使用除草剂在杂草萌芽期或三叶期以前效果最好,稻穗颈瘟宜在水稻始穗至齐穗期施药,防治水稻二化螟,宜在幼虫初孵期施药。(三)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

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防治某一种病虫,就会产生抗药性;而如果轮换使用不同品种而性能相似的农药,农药的防治效果就会提高。农药的合理混用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而且防治对象还可以扩大,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但不能盲目混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使药效降低,甚至造成人畜中毒等。

混用时,必须注意:一是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或碱性物质混用,一旦混用这类农药就会很快分解失效。二是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农药剂型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四是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用。三是混合后会有化学反应产生,以致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

在田间混用复配农药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 不起化学变化 两种混用的农药不能起化学变化。农药的生物活性的基础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所以混合后有效成分、溶剂、表面活性剂等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化学变化要在农药使用时特别注意。因为这种变化有可能对有效成分的分解失效有影响。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在较强碱性下也会分解。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碱性条件都比较敏感。

酸性条件下,一些农药也会分解。有机硫杀菌剂大多对酸性反应比较敏感,混用时要慎重。总之,不能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用当做简单的事情,首先要研究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其混合后的生物效果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试验证明,对人畜、环境保证安全,防止或延缓病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

2. 物理性状不变 混用时应保持农药物理性状不变,使混用的农药药效得以发挥,而且防止因物理性状的改变而产生药害。两种农药混合后产生分层、沉淀和絮结,禁止混用这样的农药,另外,混用后有乳状破坏出现,悬浮率降低甚至会析出结晶,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混用。

3. 毒性不应增加 不同农药混用对人、畜、家禽和鱼类的毒性不应增加,对其他有益生物和天敌的危害也不应增加。混用农药品种要具有不同的防治靶标和不同的防治作用方式。农药混用的目的之一就是兼治不同的防治对象,以达到扩大作用的目的,所以要求混用的农药具有不同的防治靶标。另外,农药进行混用时要根据农药作用方式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如杀卵剂或具有杀卵活性的杀虫剂与不具有杀卵活性的杀虫剂混用。

4. 能增加药效 不同种农药混用的目的是在药效上有增效。农药混用的目的与原则之一是要达到增效作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混用后应降低。

5. 降低成本 农药混用应能降低农药成本。(四)搞好肥水管理,提高防治效果

肥水的管理与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平衡施肥有利于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抵抗病虫侵害,而偏施氮肥过量,病虫的发生程度会加重。施用除草剂后保持浅水层,对除草剂药效的发挥有帮助,杂草中毒死亡速度加快。因此要做到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搞好肥水的管理很重要。(五)温室内的操作的注意事项

温室环境特别小,在温室内施用农药会有一些儿特殊问题存在。一般情况下,工人工作时必须在温室内,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工作人员与植物和其他处理过的表面一直都有接触。为了保持温室处于理想的温度,温室的通风系统经常保持在最小的状态,因此,水雾、露水、烟雾以及灰尘会相对较长时间残留在空气中,对人也就有更大的危险。

由于空气在温室内流动量减少,没有雨水的冲刷、稀释或结合产生化学变化降解,以及温室的玻璃对紫外线光的过滤作用,在温室内作物或其他物体表面上施用的农药比露地上的分解速度慢。

为使施药人员和作物的安全有保障,温室内施用农药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农药要选择对病虫害高效而对人体和动物危害最小的。(2)当施用的农药有毒,尤其是熏蒸剂时,施药者应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3)施用高毒农药后,如熏蒸剂,要把警告标示贴在在温室的所有出入口,禁止随意进入。(4)标签上有要求通风的,按照要求的时间在温室通风之前,未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的人员禁止进入。(5)温室内工作人员应该避免皮肤接触处理过的作物和其他物件表面,以减少过敏反应、对皮肤的刺激和农药通过皮肤的渗入。如果做不到,应当穿戴防护服,并经常清洗。

三、残余药液及废弃农药空包装的安全处理

(一)避免剩余药液

喷药前应了解以下信息,仔细阅读标签。(1)每667平方米(亩)用药量。(2)农药的稀释倍数。

然后根据要施药作物的面积,计算出正确的所需药液量,再把所需用药准确的量取或称量,将其稀释为所需要的浓度和药液量,确保使用完所配药液。(二)剩余药液的处理

结束施药后,如果还没有用完喷雾器中的药液,处理时要妥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可按照以下方面对剩余药液进行处理。(1)在另一块适用的作物上把药液喷完。(2)剩余药液加10倍水稀释后倒在喷过药的地里,但这块地必须在施药前施用该药没有过量,以避免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和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作物。(3)严禁倒入堰塘、沟渠及水库等。

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一般都会沾在农药包装废弃物上,很多农民都会习惯地将农药空瓶、空袋等农药包装废弃物在沟边、河流、田间、地头、渠旁随意丢弃,这些随意乱扔的农药空包装,会对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下雨后更会形成径流污染,恶化水环境,对人类和环境有极大的危害。

农药空包装的大量丢弃,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农业生态平衡造成危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农药空包装的处理必须安全妥善。(三)农药空包装的安全处理程序

农药空包装的安全处理有三个程序:农药空包装的清洗、农药空包装的回收和农药空包装的无害化处理。

1. 农药空包装的清洗 田间施药时,刚用完的农药空包装应及时清洗3次。

清洗步骤为:盛上足够的清水在小盆、水瓢等容器里,在水中反复摇荡、清洗农药空包装,清洗后的水倒入喷雾器中使用。反复进行3次,空包装中的残留农药即可减少到最低限度,使有毒农药空包装变为低毒或无毒。(1)容量1升及1升以下的塑料瓶或玻璃瓶,药用完后应清洗3次,清洗的水倒入喷雾器巾使用,避免浪费。(2)在田间使用的各种规格的农药空袋和空瓶,经过3次清洗后,装入塑料袋巾带离田间,交到指定的地方,如村建的垃圾池、废弃物回收池、农药空包装回收箱和农药店的空包装回收桶等。(3)直接装药的中小包装铝箔袋,用完后应清洗3次,清洗的水倒入喷雾器中使用,避免浪费。

2. 农药空包装的回收 近几年,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植保(中国)协会合作,在四川省和云南省等地开展了《农药空包装的安全回收处理试运行》项目,对农药空包装的回收处理办法进行摸索。

无偿回收和有偿回收农药空包装回收模式正在试行:(1)无偿回收模式。由地方政府发文,要求各农药店设置农药空包装回收桶(或箱),如四川省广汉市兴隆镇、云南省石屏县。

乡村清洁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在农村修建农药废弃物垃圾池、回收池,建立农药废弃物回收点,教育和鼓励农民将清洗过的农药空包装归位到指定的场所。如云南石屏、四川广汉。(2)有偿回收模式。由地方政府出资,在各行政村有县(区)、乡、镇农业部门指定的专人,将本村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交送至所在乡镇的定点回收点,再转运处置。

例如上海市农委、财政局和环保局联合发布的《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的试行办法》,提出政府财政扶持,统一回收、转运及处置抛弃在田间地头的农药空包。

农药行业协会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组织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和物资,鼓励农民将清洗过的农药空包装交到指定地点。兑换安全施药用的毛巾、防护衣、手套、口罩、防护面罩、肥皂和洗衣粉、香皂等。如云南省石屏县、四川省广汉市等。

3. 农药空包装的处置 农药空包装的回收无论是用哪种模式,都应分类、打包,妥善存放,定期由地方政府的环卫部门集中清运,为了达到无害化处理,就近运到垃圾处理场或水泥厂进行高温焚烧。以上条件的还不具备的,可进行深坑填埋,但要在在远离住宅和不可能污染水井和水源的地方。

4. 大容量农药空包装的处理 大容量包装农药的数量随着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进程的推进会有所增加。有资质的企业组织要回收这些经过3次清洗或喷洗后的大塑料桶或大的包装袋。在干燥、安全的库房里贮存,再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合理地处理。

四、安全施药的注意事项与意义

(一)安全施药的注意事项(1)禁止老、弱、病、残、孕、小孩和哺乳期妇女接触和使用农药。(2)施药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专业防护服等,如果没有,至少应戴帽子、手套,穿胶鞋,穿轻便的长衣、长裤。高毒农药施用时应戴面罩、护目镜,避免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3)不准在施药期间进食、饮水、吸烟;堵塞的喷头不要用嘴去吹,应用牙签、草秆或水来疏通。(4)施药时间、地点。施药前应事先告诉蚕农、蜂农,施药后做好警示告知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或进入施药现场,特别是熏蒸施药和放烟施药现场,避免对人产生毒害。施用颗粒剂或种子处理剂时要严格覆土,避免鸟类或其他动物取食。不要在小溪、河流、井边、池塘施药,以免对水源造成污染。(5)不要在下雨、高温、作物上有露水、刮风、沿海地区遇有海雾时施药;在上风位置施药,禁止逆风,尤其高毒农药禁止施用,否则药雾飘洒到施药人员身上易有污染中毒危险发生。每次喷药时间要在4个小时之内。(6)在脱去前用水冲洗施药时穿戴的胶皮手套和胶鞋,以免污染面在脱下时与皮肤接触。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将脱除的防护用品装进去。施药后要用肥皂洗澡、洗衣,清洗时注意将防护服和其他衣物分开。分开存放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与其他生活用品。冲洗施药器械时不要在小溪、河流、井边、池塘,以免污染水源。(二)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意义

农药的安全使用意义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 对施药者的安全 由于施药时施药者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不戴防护口罩手套、施药时喝水吃东西、不穿防护服、或施药后不用肥皂洗手等,容易发生农药中毒或死亡事故。因此,在施药时施药者要做好安全防护,作业时避免夏季在中午高温时,禁止连续疲劳作业,并且农药的保管要加强,防止因误食、误用等发生非生产性中毒事故。2. 对作物的安全 对作物的安全包括对当季作物的安全和对下季作物的安全。不用正确的方法和未严格按照要求施药易引起农作物的受害,如落果、落叶、灼伤等。有些除草剂长残留,虽然不会影响当茬作物,但是,农药过长时间残留在土壤中,在轮作农田中对后茬敏感作物有严重药害。3. 对环境的安全 对环境的安全包括对非靶标生物,如禽畜、鸟类、蜜蜂、鱼虾和天敌等的安全。也包括对大气、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的安全。使用农药时,要避免对水源和环境造成污染,喷洒工具要使用合适高性能的。农药包装物必须清洗3次以上放置好,再到远离水源的地方掩埋或焚烧。4. 对消费者的安全 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事故,也可能导致其他慢性中毒。而且,农药残留超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有严重影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