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痨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6:17:27

点击下载

作者:戴志澄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防痨史

中国防痨史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防痨史/戴志澄等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ISBN 978-7-117-16205-0

Ⅰ. ①中… Ⅱ. ①戴… Ⅲ. ①结核病-防治-医学史-中国 Ⅳ. ①R52-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16576号

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

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国防痨史

主  编:戴志澄 肖东楼 万利亚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6205-0策划编辑:再学责任编辑:再学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中国防痨史》编委会

主 审 王陇德

主 编 戴志澄 肖东楼 万利亚

副主编 端木宏谨 王撷秀 屠德华 朱桂林 钟 球

成 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利亚 马 玙 马永成 马同倞  王晓林 王鹏飞 王撷秀 王黎霞 叶建君

    付 玲 代 红 白丽琼 成诗明 朱莉贞 朱桂林 任育麟 刘 霞 刘志敏 刘海涛

    安燕生 许卫国 赤列顿珠 李 亮 杨 早 杨 敏 杨建安 肖东楼 吴寿山 何钰珏

    何铁牛 邹级谦 张 本 张 舜 张立兴 张杰敏 张洪生 林 峰 尚彦萍 周昌明

    郑金凤 郝宝林 钟 球 施鸿生 洪 峰 袁燕莉 贾平安 顾晓明 钱元福 唐大让

    黄汀涛 梅 建 曹继平 屠德华 蒋建英 蒋建国 傅 瑜 端木宏谨 戴志澄

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玙 马 艳 马永成 马永斌 马丽萍 王 雯 王龙成 王晓林 王晓萌 王鹏飞

    王撷秀 叶建君 付 玲 代 红 白丽琼 司红艳 邢泰然 吕 青 朱莉贞 朱桂林

    任育麟 刘卫平 刘飞鹰 刘方梅 刘坦业 闫化奎 闫兴录 闫伯欣 冯淑范 安燕生

    许卫国 赤列顿珠 杜 建 李 扬 李 强 李长裕 李凤茹 李发斌 李尚伦 李晓清

    杨 早 杨 敏 杨枢敏 杨建安 吴寿山 吴志磊 何钰珏 何铁牛 邹级谦 张 库

    张 舜 张 慧 张广恩 张天华 张洪生 张联英 张献忠 陆 林 陈 桓 陈求扬

    林 峰 欧阳林 尚彦萍 岳淑敏 周伯年 周昌明 赵 晓 胡达敏 胡慧懿 钟 球

    侯双翼 施鸿生 姜世闻 弭凤玲 袁燕莉 贾平安 顾晓明 高静韬 郭军巧 唐大让

    黄连章 黄桂清 黄碧新 曹继平 康万里 屠德华 蒋建国 蒋绍双 韩建平 谢艳光

    甄志芳 靖宽和 端木宏谨 翟 鸥 潘建敏题词序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历史上称其为“白色瘟疫”,我国旧称“痨病”,民间素有“十痨九死”之说。结核病也是人类与之斗争历史最长,并且不断取得重大胜利的传染病之一。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诸多复杂因素的缘故,时至今日,结核病在我国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

纵观历史,我国人民与结核病搏斗了数千年,经过一代又一代防痨人不懈地努力奋斗,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把防治结核病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来抓。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制定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加大结核病专项防治经费投入、加强人力资源和机构建设、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等有效措施,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成功地引进并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际,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核病防治体系,为全球控制结核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防痨协会精心组织老、中、青专家、学者,本着尊重史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和有益后世的原则,通过收集、回忆、记述并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经过反复核实和修改,历时近3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我国首部《中国防痨史》。在此,特向参与《中国防痨史》编撰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中国防痨史》的正式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防痨史》全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真实、系统地记述和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预防、治疗方法、防治策略和实践经验与教训,展现了不同时代无数防痨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结核病斗争的光辉历程。同时,还收集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痨简史,以及中国防痨界泰斗级人物的光辉事迹。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结核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的工作者,可以从书中感受防痨前辈的教诲,体味中国防痨事业的辉煌与坎坷。《中国防痨史》是一部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医学史书,是我国医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体现了中国防痨界团结协作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承载着中国防痨界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作为历史与当代的结合,结核病管理与相关技术的合成,适合全国预防医学工作者、临床医师、医学史研究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广大医学生阅读和参考。本书也可作为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上岗培训的参考教材。

人类最终必将控制和消除结核病。希望全国结核病防治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努力,发扬优良传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结核病防治事业再作贡献,再铸辉煌!卫生部部长2013年1月前 言

中国防痨协会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编写一部《中国防痨史》,记录我国与结核病斗争的足迹,反映一代又一代防痨人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对防痨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我国新时期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2009年4月,中国防痨协会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负责组织编写《中国防痨史》。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防痨史》的编撰工作全部完成,终于正式面世。《中国防痨史》以编年史形式将我国的防痨进程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同时又按照我国防痨工作的特点,对防治管理、机构、学术团体、诊断治疗技术和防控技术等专题的发展史分类记述,更加完整地向读者展现了我国防痨工作的各个方面。百年来无数防痨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经征求各方意见后,一致认为裘祖源、吴绍青、何穆、阚冠卿、王德理是作出过重大贡献人物的突出代表,分别给予简要介绍。王良、陈正仁等前辈和几位前辈子女的回忆性文章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原为1983年整理《中国防痨史料》时所收集,甚为珍贵,我们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防痨简史由各地防痨协会负责提供,编委会只进行了少量删节和适当的技术处理。《中国防痨史》的编写和出版是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领导下进行的,得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中心,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防痨协会的大力支持,还获得了国际友人的帮助。本书是集体智慧和辛劳的结晶,编委、编写者包括老、中、青,多达近百位,年龄最长者已过八旬。许多老专家提供了个人珍藏的宝贵史料。我们对为本书编写、出版、发行作出贡献的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2013年是中国防痨协会成立80周年。中国防痨协会在我国防痨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谨以本书向中国防痨协会成立80周年献礼,向为我国最终控制结核病而努力奋斗的全体结核病防治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本着中国史著编撰传统的“求真、资治、创新”的基本原则,广泛搜集和反复考证资料,实行“事实、时间、数字、人名、地点”五审核,力求资料全面翔实和真实准确,在结构、形式上争取有所创新。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不少防痨史料业已流失;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限于水平,本书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此外,本版《中国防痨史》没有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资料,有待再版时进一步完善。《中国防痨史》编辑委员会2013年1月回 眸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引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在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发明之前,结核病几乎是不治之症。据资料记载,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中国人曾经被侮称为“东亚病夫”,主要是由于结核病的蔓延。据有关调查推算,20世纪20年代末全国有肺结核病人约1000余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为120余万。1949年结核病患病率高达1750/10万,结核病死亡率200/10万,结核病是我国成人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一、 我国防痨事业的主要成就(一) 历史成就的回顾

20世纪初期,中华医学会成立伊始,我国医学界人士即呼吁重视痨病的防治,在城市开始了防痨工作。1933年成立了中国防痨协会,提出了在民众中开展防痨工作的观念,在一些大城市开设了防痨诊所,开展了地段卫生保健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设立了专门的痨病疗养所,中央医院建立了肺科。到1949年全国有防治机构12个,床位660余张,X线机29台,从事防痨工作的医护人员120名。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以后,立即对全国儿童免费接种卡介苗,充分利用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集中、有公费医疗的有利条件,在城市工矿团体单位大规模地主动发现肺结核病人,全面推行化学治疗和不住院治疗。经过短短10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结核病患病率、死亡率已经降低到与日本同期相当。1979年第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717/10万,估算患者人数为690万,全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87/10万,估算患者人数为180万,全人口结核感染率平均为27.5%,较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大幅度下降。(二) 近年来我国防痨事业卓有成效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1978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网,强调农村和工矿防痨工作并重,保证药材供应和防治经费。国民经济发展“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将结核病列为重大传染病加以控制。

2001年10月,第一次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卫生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在此基础上,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肺结核报告和转诊工作。2005年1月,启动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创建了科学管理的基础,利用该系统提供的信息,对已经报告但未转诊到位的患者进行追踪,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发现率。

到2005年底,我国以县(区)为单位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了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了79%和91%,如期实现了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承诺。2010年底全面实现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目标,建立了符合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又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结核病控制模式,健全了国家、省、市(地)、县(区)、乡(镇)、村(社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结核病监控与评价系统。

最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现和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增加至近百万名,使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核病防治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防痨工作的经验使全球为之瞩目,中国在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球的结核病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卫生部组织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在此以前已经分别在1979年、1984/1985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过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459/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较2000年的169/10万下降了61%,年递降率达9%。较1979年的187/10万下降了64%。二、 主要措施(一) 加强政府领导和承诺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950年1月,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为儿童接种卡介苗。1956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指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文件,提出了防痨工作的方针、任务及机构设置的原则;提出了我国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第一步是重点防治,以城市和厂矿机关、学校等为主,积累经验、训练干部,再逐步扩大到农村。

197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在广西柳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

2000年3月,世界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部长级会议,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了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承诺。我国政府认真履行承诺,国务院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经费投入。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每年4000万元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并纳入预算,经费重点扶持西部和贫困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防治经费逐年增加,到2009年国家财政投入已超过4亿元人民币。国家还将结核病纳入“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在结核病科研的重大项目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我国从1992年开始实行免费政策。首先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地区,随后在卫生部加强结核病项目实施地区,对涂片阳性肺结核、部分重症涂阴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对部分检查项目实行免费。2002年以后此项免费政策逐步扩大到全国各地。由于结核病防治经费逐年增加,防治机构得到加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肺结核病人的免费政策不断扩大。从2005年1月开始,我国在原有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治疗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免费治疗范围,对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管理。(二) 制订和实施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

我国几十年来的经验充分说明,只有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国家规划,突显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结核病防治才能不断地取得成绩。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的报告》(国发[1978]210号文件),说明国家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卫生部制订了《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为实现规划的要求,掌握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结核病疫情,1979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根据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卫生部制订了《一九八一至一九九○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规划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以1979年“流调”疫情结果为基点,到1990年肺结核患病率降低约30%~50%;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省、地、县三级结核病防治网和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以病人发现和治疗及卡介苗接种为主要策略。通过《一九八一至一九九○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的实施,全国及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疫情有所下降,全国结核病防治网络基本形成,并且壮大了防痨队伍。我国第一个结核病防治工作十年规划成为中国防痨工作的转折点,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真正进入了国家规划管理的新时期。

根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流调”结果,针对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制订了《一九九一年至二○○○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规划提出的目标是:以1990年为基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涂阳患病率平均降低50%,全国涂阳患病率下降至70/10万以下。实施《规划》的策略为:政府承诺,增加投入,控制传染源,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正规的供药系统和科学的信息监督、监测、登记报告和评价。《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总体目标是:①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②以县(市)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到2005年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以上;③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全国到2005年达到200万人,到2010年达到400万人。(三) 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结核病防治的各项措施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根据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于1991年9月12日颁发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结核病控制走向法制管理的重要开端。《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使结核病控制工作由行政管理上升到法制管理,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结核病控制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结核病病人的监测报告,并制定传染病控制技术政策;要求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归口管理,逐步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1996年卫生部将肺结核病疫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管理,促使各级医疗机构重视对肺结核患者的法制管理,提高新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水平和新发涂阳患者的发现率,及时报告并予以规范管理和治疗。

结核病防治的法制管理是实现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要求,是获得结核病病人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的保证。在强化法制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结核病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疫情登记报告机构和制度,明确结核病防治机构职责,建立健全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网络,协调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落实对新发(及可疑)肺结核病人进行规范化的检查、督导化疗与管理。(四)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国结核病防治的开展也得益于各方面的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全球基金、英国国际发展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等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1992~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新疆等13个省、市、自治区,5.5亿人口中开展,开始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2002~2010年“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覆盖人口6.7亿。日本无偿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在12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支持的项目在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经济困难地区实施,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对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部分地区的结核病控制工作给予支持与援助。

2003年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获得的最大的无偿援助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的项目活动包括加强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和村医的培训以推动当地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以及加强中央和省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三大方面。近年来,还逐步开展了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对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扩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009年,开始实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主要支持中国探索结核病防治新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广泛的国际合作促进了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三、 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的演变

有效抗结核药物出现以后,及早地发现病人并给予有效的化学治疗,就成为人们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的武器。在疫情较高的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采用“X线检查主动发现病人”为主要病人发现策略,在城市、工矿企事业单位集中进行团体检查。每次团体检测能发现较多数量的病人,平均每检出一例病人的费用不高。随着疫情的下降,每次检出的病人数也迅速下降,因此每检出一例新病人的费用越来越高。由于结核病病人,特别是多数排菌病人具有症状,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将病人的发现策略调整为以“因症就诊被动发现病人”为主。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随着国产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化学药物的出现,我国结核病治疗进入了化学治疗时代,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联合使用的“标准化疗方案”,疗程长达12~24个月。采取化疗和疗养相结合的原则,此后逐步在汲取国外经验和开展大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不住院治疗。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推行短程化疗并对病人实行全程管理和全程督导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分批实施引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并逐步在全国推行。其关键是控制结核病传染,阻断其流行。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成本-效益的结核病控制策略。20世纪末治愈一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治疗费用仅为600元,大幅度降低了病人的治疗费用,保证了病人的规则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传染危险性和耐药结核病病人的产生。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儿童卡介苗接种,在降低儿童重症结核,减少结核死亡,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遏制结核病策略,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出了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其要点由六个要素构成,包括:加强政府承诺;提高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工作质量;应对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结核病的挑战;完善社会动员和健康促进工作;强化监控与评价;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四、 主要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这其中有结核病防治工作不可或缺的作用。60年来,我们与结核病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进展。纵观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历史,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经验归纳为:(一) 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的成绩来自于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支持,以及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网络,是实施有效防治策略,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保障。

1. 在防治工作中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机制,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了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计划,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结核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结核病防治经费不断增加,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扩大和发展。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扩大和发展,各级政府结核病防治经费逐年增加,防治机构得到加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结核病防治机构,防治设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形成了结核病防治机构、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为基础的防治服务网络。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扩大和发展。(二) 结核病防治工作及时运用结核病科学研究的有效成果,促进防治措施不断发展

1. 卡介苗接种工作通过接种程序、菌苗剂型、接种方法的研究,不断地发展完善。21世纪以来,卡介苗接种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使接种工作更加规范,为防止和减少儿童结核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肺结核病诊断在不断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及时研究、开发和运用先进技术,使我国结核杆菌涂片、培养、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等病原学检查水平不断提高,新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使我国肺结核诊断更为有效和快捷。

3. 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及时研发国产抗结核药物,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确立了我国结核病规范化疗原则和不同时期的标准化疗方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由原来的传统长程化疗进入短程化疗时期,我国结核病化疗达到国标水平。

4. 结核病防治重点对象由初治涂阳肺结核逐步发展到包括复治涂阳、初治涂阴和耐药结核病在内的所有肺结核患者,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我国肺结核治疗方式和管理形式,由住院治疗为主发展为不住院治疗为主,从门诊自服药治疗发展到全程督导下的治疗,并确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三) 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开展依靠适宜于我国国情的防治策略和有效措施

1. 控制结核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最好的预防手段;发现和有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也是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防治措施。

2. 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措施,并加强了工作督导,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得到落实。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工作质量逐步提高。各级各地加强了实验室能力建设,积极发现肺结核患者,做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结合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健全抗结核病药物供应和管理系统。

3. 建立并完善了监控体系和药品管理系统。利用传染病直报网络,加强结核病患者的报告、转诊和跟踪工作;开发启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结核病患者个案信息库。

4. 针对结核病控制中的新问题,在应对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结核病的挑战中,开展了多项实施性研究和有关的项目。

5. 逐步形成了全民防治结核病的氛围,完善社会动员和健康促进工作。

我们与结核病进行的抗争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专业化和科学进步的漫长历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我们总结了适宜我国国情的防治策略和有效措施,这些策略和措施在一定的时期和环境下,产生了相应的效果。我们总结归纳了许多关于控制结核病的经验和成就,历史上一次次的考验使我们逐渐掌握了控制结核病的方法和途径,获得的每一个成就都使我们喜悦、兴奋,我们期望人类不再受结核病的酷虐。但是控制结核病依然是艰难曲折的,我们良好的愿望仍然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努力奋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领导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防痨队伍的建设,专业人员的热心奉献和坚持努力是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成就的基础和保障。全国成千上万名专业人员不求名利,长年甚至一生为防痨事业辛勤奋斗,为结核病防治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石,开创了通向成功的道路。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永远向前,直到人类结核病的控制和消灭。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对痨病的记述第二节 20世纪上叶我国结核病疫情概况第三节 我国早年的痨病疗养院与防痨机构第二章 创业时期(1949~1977年) 第一节 以城市为中心,逐步扩大到农村第二节 不住院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第四节 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的建立及其影响第五节 结核病化学治疗的时代第六节 早期开展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第七节 人员培养与学术活动第八节 1966~1976年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第三章 振兴时期(1978~1990年)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1978年·柳州)第二节 国务院[1978]210号文件第三节 第二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1984年·成都)第四节 1981~199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第五节 第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79年)第六节 第二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4/1985年)第七节 第三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90年)第八节 工矿企业防痨工作的发展第九节 结核病防治新模式的探索第四章 巩固发展时期(1991~2000年) 第一节 第三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1991年·泰安)第二节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1996年·乌鲁木齐)第三节 1991~200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第四节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项目(结核病控制部分)第五节 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第六节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000年)第七节 2000年国务院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第五章 提高创新时期(2001~2010年) 第一节 2001~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第二节 2004年国务院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第三节 2006年国务院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第四节 国际合作项目第五节 结核病耐药监测和基线调查第六节 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010年)第六章 管理体制和防治机构 第一节 结核病防治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第二节 防痨机构的演变第三节 北京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第四节 上海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分中心第五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六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第七节 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七章 中国防痨协会 第一节 中国防痨协会的成立和变迁第二节 历届会员代表大会和机构建设第三节 国内学术活动第四节 国际学术交流第五节 科普活动和培训第六节 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第七节 中国防痨杂志第八章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二节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九章 结核病防治技术和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 卡介苗接种第二节 结核病防治政策与策略的发展第三节 肺结核病人发现和管理方式的发展第四节 结核病登记报告和监测系统第五节 结核病的法制管理第十章 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史 第一节 结核病诊断技术第二节 我国结核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的沿革第三节 结核病治疗技术第十一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防痨史 北京市防痨史天津市防痨史河北省防痨史山西省防痨史内蒙古自治区防痨史辽宁省防痨史吉林省防痨史黑龙江省防痨史上海市防痨史江苏省防痨史浙江省防痨史安徽省防痨史福建省防痨史江西省防痨史山东省防痨史河南省防痨史湖北省防痨史湖南省防痨史广东省防痨史广西壮族自治区防痨史海南省防痨史重庆市防痨史四川省防痨史贵州省防痨史云南省防痨史西藏自治区防痨史陕西省防痨史甘肃省防痨史青海省防痨史宁夏回族自治区防痨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痨史第十二章 怀 念 第一节 裘祖源教授第二节 吴绍青教授第三节 何穆教授第四节 阚冠卿教授第五节 王德理教授第十三章 回 忆 第一节 用革命的精神战胜疾病—邓颖超同志1960年8月20日在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所主办的报告会上的讲话第二节 邓颖超同志对结核病人的关怀—访问邓颖超同志的回忆第三节 回忆父亲颜福庆在防痨事业中的贡献第四节 回忆我的父亲卢永春第五节 1933年我从法国取回卡介苗的经过第六节 陈正仁、魏锡华、朱宗尧出国学习卡介苗前前后后第七节 在鄂伦春旗开展结核病防治 —— 大兴安岭的印迹第八节 钱元福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工作的岁月附 录附件2 卫生部1986~2006年间5次表彰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附件3 照片集锦第一章 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

结核病危害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 《黄帝内经》 记“虚痨”之症开始,到华佗提出“痨病传染”之说。1900年以后,在我国的医籍中见有中文结核(病)之名词,但时至今日在我国中医界和民间习惯中仍称之为“痨病”。

20世纪初,结核病在我国严重肆虐,全国有痨病人数约1000万人以上,大城市肺结核死亡率达到300/10万,全国每年死于痨病者数以百万计,为我国疾病死亡之最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被侮称为“东亚病夫”,主要是因为“痨病”。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老一辈医学家在各大城市开展了结核病的调查和防治工作,开始了我国防痨工作的“起步时期”。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对痨病的记述

我国上古对痨病的记载,最早出于商、周。据《荀子·非相篇》所记:“傅说之状,身如植鳍”,又说:“周公之状,身如断菑”,指以上两位古人都是驼背。按现代医学知识,大多数驼背是由于脊柱结核病所致的后遗症,因此,两位古人都可能有结核病史。据史籍记载,傅说是商代殷武丁时的宰相,距今约3500年。周公为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距今也有三千余年。

上文表明,结核病在我国上古即有记载。诚如余云岫先生所说:我中华国于天地四千余年,斯疾之萌,远在前古。一、 历代医籍对痨病的记述

古代医学典籍,对结核病的知识始于何时?多数医史学者认为,应从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所记“虚痨”之症开始。《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篇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又说:“肩髓内消”、“马刀侠瘿”。对于上述的系列或局部症征,余云岫认为:内所陈述,已包括了肺结核的症状。“肩髓内消”是指因肺痨所致肺尖部萎陷,引起锁骨上窝下陷的表征。

周秦年代

结核病的疾病名称,大都以“虚损”或“虚劳”用以表示病名。后人所用的“痨”字就是从这个“劳”字演绎而来。“痨”字从疾从劳,患痨病由于劳苦而致的含义,着眼于生活环境以至于劳苦大众易患此疾,有其道理。

汉代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描述的“虚劳”之疾,有“手足烦热、盗汗、虚烦不得眠”之症。又说:“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所得之”。所谓“马刀侠瘿”,据医家考证:马刀是一种小蚬的别名,患者腋下生成之淋巴结结核,形似此物。而“瘿”字是从古代女子用贝壳制作的饰品而来,由贝字演绎为“婴”,再加疒字成“瘿”。颈部淋巴结结核,形似贝饰。由此,“马刀侠瘿”,即指颈部及腋下淋巴结结核。

华佗《中藏经》中之《传尸论》,是在传统医学中最早提出“痨病传染”之说的古代医著。文内描述说:其传染性“或因酒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或因朝走暮游而逢……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晋代

葛洪称结核病为“尸疰、鬼疰”。对于华佗的痨病传染说,葛洪在其《肘后方》中,作了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尸疰一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传之旁人,乃至灭门。葛洪认为结核病的传染是在病人死后。虽然此种观点有其片面性,但是他进一步认识到,此病在家族内具有传播的特点,且病程迁延,又表现为慢性传染性的特点。

崔之拂在 《崔氏别录》 中,对于瘰癧与痨病两者都被称作“无辜”(源自古代传说,天上有“无辜鸟”其羽毛上之小虫,落在小儿身上引致罹患痨瘵)。他对此疾作了以下记述:“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曰无辜,无问少长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或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崔之拂论定瘰癧与肺结核两者是同源的。崔之拂的这一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曾在医史学者与医界人士中引起一则趣事逸闻。1923年,余云岫应邀赴日本,出席东方热带病协会国际会议。在会上他作了演讲,题目为“中国结核病历史的研究”,演讲中指出瘰癧与肺结核同源之学说,在中国的唐代医著《崔氏别录》中已有明确记载。余云岫的引证、阐述,引起了与会学者们兴趣。崔之拂这个观点,比起林匿克提早了约1200余年。林匿克(Laennec) 1781年生于法国。180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他认为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基本解剖学基础。浸润、结核结节、空洞是肺痨的同源。余云岫(1879—1954年)浙江镇海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他是我国新医中对于传统医学最有研究的学者之一。据史料记述,他所阅读过的中医书刊不下数千卷。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曾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如上海医师公会第一任会长(1925年),中华医学杂志主编1934年),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1944年)等职。《崔氏别录》原书已佚。后人所见其文,皆出自唐代王焘所引用。余云岫初时认为崔之拂为唐代人,后来经范行凖考证崔之拂为晋代人。

隋代

巢元方编撰《诸病源候论》,他广搜前代记载,据症究源。巢元方说明肺痨是以“咳嗽、胸痛、喘息和咯血”为症状特征的一种疾患。他所提示的以上四个症状,与当今结核病科临床所公认的肺结核患者的主要症状非常符合。

唐代

王焘肺虫致病说,在《外台秘要》中王氏提示:肺痨热,损肺生虫,生肺虫在肺为痨。简略数语,明确提出由肺虫引致罹患肺结核病。这是我国古代医者“肺虫致病说”之始起。

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医家对于肺虫之说,不断补充、论述。

宋代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认为:肺虫居肺叶之内,蚀入肺系,咯血声嘶,故成瘵疾。又,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中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治疗方法。

元代

朱震亨在他之《底心法》中述及:夫疰者注也,自上相下,相传骨肉,乃至灭门者有之。其证,脏中有虫,啮心肺间,名曰瘵疾,难以医治。以上观点蕴含下列几层含义:这种疾患源起于肺虫,具有传染性,由家庭传播,难以医治。

明代

李中梓《医宗必读·痨瘵》提出了补虚以补元,杀虫以绝其根的治疗方法。认为能杀其虫,虽病者不生,亦可绝其传疰耳。李中梓强调预防痨瘵之传播与杀虫的重要性。与他同时代的医者虞抟在《医学正传》中,进一步假想痨虫有种种形状。他描述:痨伤于肝胆者则为毛虫,伤于心与小肠者则为羽虫,伤于肺与大肺者则为介虫。而在刘真人《紫庭追痨方》中,所绘想象中的痨虫也有多种形态。二、 痨病病名的演绎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历代医籍对结核病的记述,病名各异而名称繁多。当代医学界认为,宋代以前尚无统称的病名。

汉至唐代

称结核病诸如:肺痿、骨蒸、传尸、无辜、伏连、劳極、转注、殗殜、尸疰(尸注)、鬼疰(鬼注)、瘦病等。

自宋代起,众多医家始以“劳瘵”(痨瘵)作为结核病病名的称谓。瘵字为疾,痨瘵即痨病。

宋严用和的 《济生方》,陈言的 《三因方》,这两部医著均列有痨瘵专篇,痨瘵专指肺痨而言。

元朱丹溪,明龚廷贤也以痨瘵二字作为书目名。前者如:“丹溪心法、劳瘵”;后者如:“寿世保元、劳瘵”。

清李用粹著 《证治汇补》 中,用于对结核病症状的表述,如:痨瘵外候,睡中盗汗等。

自宋以后,众多医家约定俗成用劳瘵(痨瘵)作为通用病名,但有不少医者仍采用其他异名。如清龚居中在 《痰火点雪》 中,称肺痨病为“痰火”。其他同义异名者还有:鬼气、疰忤、痎虚、遁疰、血痹、疰病等。

清代道光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晚清年间,外国教会医师在沪组织“博医会”,翻译各种医学书籍,当时将西文医学书籍中之肺结核病,译作“瘰症”,将结核病菌译为“瘰杆”,以后更名为结核菌。以上大致是1900年以前的事。三、 结核病(tuberculosis)作为专用病名词的始起

结核病见诸于现代西方医学著作的印刷体文本中,约在19世纪中叶。由于当时已认识到tubercle(结核结节)是结核病解剖学上的主要基础。

1900年以后,在我国日文译本的医籍中,始见有中文结核(病)之译名词。日本人自西文tuberculosis翻译而来。嗣后,结核病作为通用病名词,沿用迄今已有百余年。但时至今日在我国中医界和民间习惯中仍称之为痨病。这也表明华夏文化中之传统医学,在国人心目中之深远影响,根深蒂固。

关于中文结核病名词的由来,1945年结核病学家朱烨撰文论述,认为中国古时医学文献中,已有“结核”二字。对此他引证了四篇古医籍。本文列举其一: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五十卷),述及“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癧,其状作结核,在皮肉间……”朱烨认为,他所引述的各篇中,虽多偏于外科(淋巴腺结核),但自其各症状观之,足以证明昔时所谓“结核”者,即今之结核病无疑也。

传染病学家陈方之在其所著 《急慢性传染病学》(1946年出版)中,对于现代医学中文结核病名词的由来,提出了以下见解:然亦(结核病)并非日本人所创造,其来源出于中文,唐王司马(王焘)《外台秘要》中,有瘰癧结核的名称。所谓结核,不过为瘰癧的形容词,而日本人以其与瘰癧相连,蓋因“触机取义”乃采用之。第二节 20世纪上叶我国结核病疫情概况

晚清,由在华外国教会医师组织在沪创刊的《博医学报》,以英文出版:China Medical Journal 1887~1933年间,该刊发表有关结核病论文47篇,其中由我国医界学者为第一作者撰文者有14篇。表明痨病在国人中肆虐罹患,引起医学界人士高度关注。

1915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号上,中华医学会名誉会员史旦莱(租界工部局官员),在所撰《痨症防免及其治疗之法》文中表述:世界最剧烈之战阵死亡人数,较因痨症而死亡数甚少,即如上海一埠,每年死于痨症者在千余人之外,而全中国为此丧生者大约二百万,全世界死亡是七人有一。同期该刊,中华医学会首届会长伍连德,在其《论中国当筹防病之方,实行卫生之法》一文中,向北洋政府和医界呼吁,在对各种传染病的防治中,强调应将痨病置于重要地位。

创刊号上,还刊载了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大会决议,向北洋政府提出:呈请各省巡按史,设法阻止结核病及花柳病的蔓延。一、 结核病死亡率

20世纪初,我国医界先驱,就十分重视用疫情数据来衡量结核病的严重程度。结核病的死亡率是人类最早应用于结核病的疫情指标。

20世纪20~30年代我国结核病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第一卫生区。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为协和医学院公卫系兰安生(J.B.Grant,美国)教授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合作下,于1925年共同创办。原名为“北京市警察厅试办公共卫生事务所”,1928年,更名为北平卫生局第一卫生事务所(简称一所)。所址先在内务部街,1935年迁至干面胡同(今东城区内)。政府为“一所”划出一块居民区,作为卫生示范区(对外称第一卫生区)。它的范围占有20个警察派出所地段。1932年人口数有111 396人。第一卫生区作为协和医学院公卫系和各科的实验、科研、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比如:设有结核病的门诊处、地段保健、妇幼保健、牙科、学校卫生、传染病管理、生命统计等职能部门。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很快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推广开来。

由兰安生创办的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它将医学的防治管理与社会人群直接联系起来。裘祖源说:“它在世界上是首创的,后来为许多国家所模仿。”兰安生回到美国后,被授予美国公共卫生界的最高奖章。1962年他去世时,被誉为“伟大的有科学预见性和政治风度的人物”。

我国通过人口统计、死亡登记和调查,所获得的结核病疫情数据,早年主要有北平第一卫生区的结核病死亡率报告资料。

卢永春以1929年北平结核病死亡率(307/10万)为依据,按当时中国有4亿人口计算,推算全国有痨病人数约1100万人,每年死于痨病人数122万人,每10分钟因痨病死亡人数23人。虽然这组估算的数字,今日看来十分粗略,但是它们大致上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人民受结核病肆虐的严重性。卢永春(1892—1945年)是我国近代防痨工作的启蒙者和先驱者之一,湖北宜昌人,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获美国纽约州医学博士学位。所撰《痨病论》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结核病专著,1929~1937年间共刊印五版,并在防痨》月刊连载。卢氏对于结核病人因病致贫,也早有评说:“痨病俗话也称为洗家病。意思是说得了这病的人,不但不能工作,并且拖上几年,经济上大受损失,能够把家弄得一贫如洗。”

1934年1月13日上海《申报》报道:中国防痨协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招待新闻界人士,上海市公共卫生局李廷安局长演讲。略谓:“据世界之痨病死亡统计,惟我国的痨病死亡率竟达三百零七人(以10万人口计算)。斯中国,六倍于新西兰,四倍于美国,三倍半于德国,三倍于英国,二倍半于西班牙,二倍于意国,一倍半于日本……”(表1-1)。表1-1 各国城市结核病死亡率(1934年)《申报》提示,我国的结核病死亡率307人(以10万人口计算),系根据民国十八年北平第一卫生区之报告。

另据史料:1942年《上海法租界卫生概况》载文,上海市民各类死亡原因中,结核病死亡占第一位,每8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结核病。二、 肺结核患病率

1929~1930年,北平卢永春对清华大学500名学生进行胸部X线检查,受检人群肺结核患病率为3%。

20世纪30年代后期,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结核病门诊处,对北京大学、辅仁大学4367名学生,作胸部X线集体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5.1%。

同年代“一所门诊处”,对北平“卫生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不同行业者中:理发业(61家)604人,肺结核患病率为19.2%;澡堂业(15家)其中理发师66人,业内其他服务人员492人,前者肺结核患病率为27.3%,后者为8.3%;饭馆业(94家)1733人,肺结核患病率为5.8%(表1-2)。表1-2 中华与北美痨病人之比较(以上皆由身体检查所得)(Arch. Int,Med.Nov.1931)三、 结核感染率

1. 1924年,协和医学院结核科甘约翰 (J.H.Korns) 教授,对北平、保定两地8~20岁学生共计2049名,应用Von Pirquet皮上划痕法进行结素试验,其中阳性反应631人,阳性反应率30%;

2. 1934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科赖斗岩医师、小儿科高镜朗、钱彭年医师,对上海市学校、保婴会、幼稚园计4703名儿童、青少年,应用Mantoux法作皮内结素试验检查,不同年龄组的结素阳性反应率见表1-3。表1-3 上海儿童青少年结素阳性反应率(1934年)

作者赖斗岩撰文,对此次结核感染率调查,结语如下:(1) 阳性反应率:4703名受试者中,结素阳性反应人数为2821人,阳性反应率60%。(2) 年岁:一岁以下婴儿,均呈阴性反应。(3) 男、女两性间无甚差别。(4) 阳性率城市高于乡村:高桥为大上海之乡村,在1773名(0~19岁)皮试者中,阳性反应率占44.5%;城市同年龄组2355名皮试者,阳性反应率占65%。

3. 1934年,M. Anderson对成都学生进行结素试验检查,阳性反应率87.2%;

4. 1935年,陈王善继、孙剑夷二医师,对苏州东吴大学及另三所中小学学生,应用Mantoux法作结素试验检查,阳性反应率为62.5%。

5. 1936年,Davis对香港中国居民进行了结素试验检查,阳性反应率为93.1%。第三节 我国早年的痨病疗养院与防痨机构

结核病疗养院起源于乔治·博丁顿(G.Bodington)1840年的结核病疗养治疗的观点,西方国家以建立疗养院作为对抗结核病的主要武器。这项策略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我国医界也深受以疗养院疗养治疗为主的世界潮流的影响。从20世纪初始起,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一批痨病疗养院(室)和防痨专业机构。京、沪两地,早于其他城市和地区。一、 全国痨病疗养院调查

1935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肺结核之常识》记载了丙寅医学社对全国21所痨病疗养院的综合性调查。这批我国早年建立的痨病疗养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痨病疗养院;另一类是综合性医院下设的疗养院或科室。后者中不少是由西方国家在华教会组织创办的医疗机构。如:广州中山博济医院、北京普仁医院、沈阳的盛京施医院等(详见表1-4“中国肺结核疗养院调查表”)。

在“中国肺结核疗养院调查表”中,创立最早的是广州中山纪念博济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1886年,孙中山先生20岁时,就在这所美国人嘉约翰创立的医院学医。此后广州中山博济医院更是举世闻名。

中山博济医院、庐山牯嶺中华普仁医院,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专设痨病床位的医疗机构。表内各疗养院住院患者每月住院费,由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如此昂贵费用,只有富商大户、上层官员、富贵人家或外侨等少数痨病患者,才能负担得起,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而言,是高不企及的。据史料记述,当年在北平协和医院工作的护士,毕业后月薪25元,这在当时已令北平一般市民羡慕不已。而本院工友的月薪才5元钱,后者靠这点微薄的工资,要维持养家糊口已是十分艰辛,穷人一旦患痨病如要住院疗养谈何容易。二、 北平防痨机构概述

普仁医院

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北平崇文门外珠营胡同,院长韩济京,医务主任白子明。在卢氏调查表内二十所痨病疗养机构中,患者每月住院费用,以普仁医院收费是最低的(10.5 元/月)。

同仁天然疗养院

1909年,创办于北平西山福寿岭,首任院长N.S.Hopkins,继任者R.W.Backus。1923年该院由协和医院主持,1929年有床位32张。Hall、王大同、唐希尧、裘祖源(1930年)先后主治。七七事变”后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欧阳旭明、张本主治(注:该院创办年份,本文引自中华医学杂志21(2)第191页)。

协和医院结核科

成立于1923年,由协和医院甘约翰(J.H.Korns)和卢永春医师负责教学、临床,并设有门诊及研究室。首次报道证明田鼠无自然结核感染的存在,用田鼠实验结核菌之敏感性不低于豚鼠,提出可用田鼠代替豚鼠作诊断结核病之用,论文发表于《A.R.T》。1929年甘氏和卢永春离开协和后,Hall继任,并由唐希尧、王叔咸主持结核科工作。

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结核病门诊处(简称“一所门诊处”) 1935年,协和医学院贺乐(G.M.Hall)和袁贻瑾倡议,在干面胡同的协和公卫系第一卫生事务所,设立结核病门诊处(位于北平第一卫生区内)。创建初由贺乐和裘祖源主持工作,不久贺乐离去,裘祖源兼任主任。一所门诊处兼有教学、防治、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职能。它将公共卫生理念纳入结核病防治工作内,具有重要意义。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团体检查、早期发现、病例登记、门诊宣传教育、地段管理、家庭访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20世纪上叶,第一卫生区和结核病门诊处,先后报道的结核病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广为国内外医学期刊所引用。

曾在“一所门诊处”工作过的人士有:唐希尧、王叔咸、朱宗尧、何观清、阚冠卿、蔡如升、何长清、李树森、于方濂、臧美玲、徐庆云等。有几位公共卫生护士,其中于方濂与臧美玲毕业于协和医学院高级护理专业。她们在裘祖源的领导下,除从事日常防治工作外,重点置于地段防痨和家访患者管理。家访管理包括:指导患者休养和营养、督促治疗、家庭隔离、痰液处理、餐具消毒、接触者检查、按期复诊等。

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肺结核患者不住院治疗措施,其成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