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走在十年之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5:24:4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谁走在十年之后

谁走在十年之后试读:

内容提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进化原理在我们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人生的成功,就必须使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具备有超越常人的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序言

听说过羚羊与狮子的故事吗?

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我就会被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脑海的一个念头就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进化原理在我们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人生的成功,就必须使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具备有超越常人的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有关机构调查了众多成功人士,询问了他们这样的问题:“谁将是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得到了许多不同的回答。回答虽然不同,但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要想成功必须让自己具有自身的优势。

本书正是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描述,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画像,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能力,如: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善于从书本上、实践中和别人,特别是自己身上学习的人。”[学习能力]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孙振耀:“OUT OF BOX思维能力,能够跳出现有社会的思维模式的人。”[创新能力]《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具有狮子一样的野心,乳虎一样的活力,狼一样凶残,牛一样勤奋,10年里至少经历3~5次巨大挫折而仍然站立者。”[拼搏、上进、活力]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文学系主任苗枥:“有骡子那样的韧性;狐狸那样的敏感;还有点流氓兔的玩世不恭。”[坚韧不拔、快捷的反映能力]

法国百富执行董事陈兴动:“他思维异常,行为低调。不以赚钱为出发点,发展是永远的目标。”[聪明的头脑]

四川三通集团董事长艾欣:“随时都有小的成功鼓励自己的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书中结合大量的事例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为人们揭开了未来成功者的神秘面纱,对发挥人生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人生的闪光点,登上成功的巅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朋友们,十年的时间不短,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只有你好好把握了,才能无所遗憾,才能成就人生。谁是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翻开本书,好好品读,你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给自己一个好的人生指导。

第一章 用一生去学习的人

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联想集团主度柳传志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书本上,实践中和别人,特别是自己身上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

1.学习是迈向成功的通行证

成功的人有千千万,但成功的道路却只有一条——学习,勤奋地学习,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充电”。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那么你很快就会“没电”,会被社会所抛弃。养成学习的习惯,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升温的今天,你如果不每天学习,不充充电,那么很快就会落伍。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那些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要想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就得做像联想主席柳传志所说的那样,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做善于学习的人。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常常强调干劲及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并非每一位都充满干劲,都勤奋好学。例如宰予,虽然一副绝好的口才,但却怠于学习。对于宰予,孔子不禁摇头叹道:“朽木不可雕也。”但再怎么责骂这种人也难改其性,最终被社会淘汰的肯定是这种不可救药之徒。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干劲以外,还需要有另一种观念,即学习充电的观念,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书本知识只是基础,必须再用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社会是一本巨大的书,需要你不断地去翻阅,因此,不充电的人会很快在现代社会中失去能量。

现代生活的变化万千,节奏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你也应该记住:最难战胜的劲敌,是那一步也不放松的人。我们常会听见“那个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之类的话,意思是说,他现在虽然并不怎么样,但日后总会成功的。

同样从新的起点开始工作,有人能立刻得到要领而灵巧地掌握。但这种人是很少很难得的,因为他们往往在中途就干不下去,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甚至退步变坏。

与此相反,起先摸不清情况而不顺畅的人如果多方请教,同时自己也认真用功并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大多会获得很大的成果。这样的对比说明,不断学习是决定你能否成就事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人的成长是在许多人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的。比如双亲、师长、朋友等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恰当地施予,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正常成长。可是,更重要的,就是对这种帮助与教导要自动去学习吸收。

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失去了上进心,这种人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之,那些学生时代不起眼的人在社会上往往主动学习,从而取得长足进步,终而“大器晚成”。

一份工作,许多人干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而换工作是有条件的,有实力才能换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实力来自你自己。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才会天天有机会,你的生活也就会富有生机。

那么你应该用何种态度来应对你打算做一生的工作呢?如果因为目前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优哉游哉的过安稳日子,那么目前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维持很久了。而且,你也许离失败也不远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与此相反,如果能将这份工作当作一生的事业而埋头苦干,不断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那么你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你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去做自己的工作,你不会觉得疲倦。当你有理想,而不至于失去它时,你的生活会是多姿多彩的,你的心情也是轻松快乐的。

而且这种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一股拿生命作赌注的热忱,他把自己的使命刻在心里,为了完成使命,甚至愿意舍命去完成。当然,这里所谓的舍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舍弃生命,而是指让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让生命发挥更强意义上的作用。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这种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你的“能量”才会不断得到补充,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让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颇有魄力的老总在公司的经理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美国的大公司,在开办新的分公司或增设办厂时,50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就任主管职位,如果现在公司命令你担任技术部长、厂长或分公司的经理的话你们会怎样回答?你会以尽力回报公司对我的重用。作为一个厂长,我会生产优良产品,并好好训练员工回答我,还是以我能胜任厂长的职务,请安心的指派我吧来马上回答呢?”“一向在公司工作,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你们,平时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进修了吗?一旦被派往主管职位的时候,有跟外国任何公司一较高下,把工作做好的胆量吗?如果谁有把握那么请举手。”发现没有人举手后,他继续说:“各位可能是由于谦虚,所以没有举手。到目前,很多深受公司、同行和社会称赞的前辈,都是因为在委以重任时,表现优异。正是由于他们的领导,公司才有现在的发展,他们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修,不断磨炼自己,认真吸收工作要领。当他们被委以重任时,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带来良好的成果。”

的确,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改变。艺术界的名演员,都是很有天赋的人,但他们仍会分秒必争地为提高自己演技而认真学习。如果报纸上的影评、剧评指责他们的缺点的话,他会一夜不眠地思索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完美的表演对一个公司来说,平时认真地磨炼和努力,是一样的道理。缺少不断地努力和磨炼,绝对不能培养自己的信心和实力来担任领导者的工作。

只有时常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有资格、有能力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又一个柳传志。

2.为什么要从书本上学习知识

一位建筑师在回顾以往之后,将他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为年轻人提供了参考。虽然现在他已年届80,但是他工作的积极性依旧存在。

他认为读书对他爬到事业的巅峰有非常大的帮助。经过了好多年以后,他还深深地认为:职业不仅是工作,更是一连串的读书与学习过程。惟有建立在稳固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工作,才能愉快胜任,进而达到成功。

在这位建筑师求学时,他就一直是一个优秀的学子,他在高中毕业之时,还曾代表毕业生们致答谢辞。他在大学时,发现自己对那些与建筑和工程有关的课程喜爱异常。

教育不但充实了他,还为他未来的工作铺了一条康庄大道。他的求知欲非常强,他经常在余暇之时阅读一些与建筑历史有关的书。他所做的结论就是:“我猜想别人可能会认为我是位学问好、非常快乐而又自负的老人。实不相瞒,你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发现这位建筑师的读书态度与工作经验,和我们调查的成功人士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你若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在职业教育中知识是成功者在追求个人成功之时,给予评分最高的一项,有74%的人将此项评为A。还有49%的人答复说,他们对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在工作上充实、一展鸿图感到非常满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贷,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无一不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商业知识的高度密集,企业的管理、领导、决策,也无一不显示着知识的魅力所在。知识被人们作为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人们之所以会对读书这样重视,就是因为读书在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知道,读书是你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大家都知道,人们获得知识的方法大致上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就是通过读书获得知识,另一个就是通过学以致用获得知识。英国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虽然书本知识是间接的,但它是你在学以致用的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书本上的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你通过读书获得知识还有很多的优越性,它不受时间的限制。

你如果想要到原始时代,对于原始人的生活进行一番亲身体验,也许会认为自己在幻想,但是,你却可以通过对历史教科书的阅读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可以越过时间的差距,了解原始人的生活情况。

同时,读书获得知识也不受空间的限制。

你如果想到月球上旅行,亲自观察一下月球的情况,即使在宇航事业极大发展的今天,也不是随意能够办到的,但是,你可以通过阅读宇航员的报道,超越空间,对月球上的有关知识详细地了解。

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你想要掌握这些知识不可能事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所以就产生了通过读书获得知识的途径。

随着科学的发展,读书在你的生活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的。

现在,你已步入了21世纪,你应用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所谓的信息化,其实也就是知识化,信息只不过是知识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在21世纪,知识不但会急剧地膨胀,还会迅速地传播,发挥其无尽的魅力。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们对新世纪作了一个展望,他们一致认为:在21世纪,人类会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印刷出版物,会像潮水般涌来;电讯每天都会不停地对人的头脑进行轰炸;每天都会有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更新。

昨天的科幻小说题材,在今天就可能变成一个现实,人脑能想到的东西,科技就能达到。

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也将日益依赖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公司之间的竞争,则主要是信息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将演变成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综合实力竞争。在21世纪,谁能拥有知识和科技谁就能拥有生存权和发展权。

你不但要获得知识,还要加强学以致用。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发现了新的知识,创建了新的文明。

何况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靠吸收书本知识,然后再加以总结、归纳,同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达到知识的更新和科技发展的目的。

在21世纪之初,在知识经济来临之时,知识与技能成了你生存与就业之根本,不养成一个补充知识的习惯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从人和知识的关系来看,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财富,是打开自然界的一把钥匙,人不仅是知识的缔造者,还是知识的拥有者。

那些源于自然的知识,只有运用到自然之中,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3.怎样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向他人学习。而这种学习的过程,往往是我们在实际中遭遇挫折、被别人打击,然后重新奋起的过程。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司退里的故事。司退里16岁的时候,在一个大五金商号里做店员,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一个职位。他的前途是光明远大的,他努力工作,各方面尽心学习,自己盼望着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五金销售员。他以为自己是上进的,但是其上司却看法不同。“我不要用你了,你是绝不会做生意的。你到塞强铸造厂去做一个工人罢。你那种蛮力,除了做这种工作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用途。”对于一个年轻人的侮辱,还有甚过于此的吗?被炒鱿鱼,这是何等的打击!然而他却始终以为自己工作得很好。那么,他是否预备到铸造厂去呢?他的头脑里是否充满了风和水等庞大的动力而不是思想呢?他受了很大的打击,他被打倒了。他的首次冲刺失败了,但是结果他重整旗鼓,决心要得到胜利。“你可以辞退我,但是不能削弱我的志气,”他对那残酷的经理反抗说,“有一天如果我还活着的话,我也要开一个像这样大的五金店。”

他的话并不是一种气愤的发泄而已。这个青年因第一次的失败而驱使他不停地努力,一直到他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商品商之一。如果没有受这次打击,恐怕司退里永远是一个平庸的销售员而已。在受打击之前,他以为自己的工作是很好的——这种自满足以消灭他那种求上进的刺激。他在那个粗鲁的经理之下所受的打击,正是促使他上进的必要源动力。有时要战胜一种不适当的自我满足,唯一的方法是受一次很重的打击。纽约电话公司的总经理麦卡罗因为小时候被人开过一次最大的玩笑,才醒悟过来。那时他是一个幼稚的野孩子,他那种非常易于受欺骗的情形几乎远近驰名。他只知靠别人而且绝对地依赖别人,所以他自己毫不费心思索。他那时在火车站的车道上做各种零碎的工作。一个7月大热天的下午,位于山岩与河流之间的西岸车站热得就好像锅炉一样。有一个名叫比尔哥林斯的工头,叫麦卡罗去拿一点“红油”以备点灯之用。他说“红油”是在离那儿一里远的圆房子里。麦卡罗很恭敬地听了工头的话,便一心朝着那个方向走去以便完成他的任务。到了圆房子里,他就向那里的人要“红油”。“红油?”那里的职员十分奇怪地问,“做什么用的呢?”“点灯用的。”麦卡罗解释说。“啊,我晓得了。”那个职员心中明白了,“红油是在过去那个圆房子的油池里。”他说道。于是麦卡罗又在那滚烫的焦煤小路上走了一里之远。那里的人告诉他“红油”并不在那里,而且不晓得究竟是在哪里,最好到站长办公室里去问问,于是,麦卡罗又提起脚走了。在火热的太阳下,他就这么走来走去走了一整个下午。最后他觉察不对了,便跑去问一个年老的工程师,这个慈样的老工程师很怜悯地望着他说:“孩子呀!你不晓得那红光是玻璃映出来的吗!你现在回到工头那里去和他理论罢!”

那个工头不晓得他是和纽约电话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开玩笑,也不晓得这孩子将来手下所用的职工有6万人之多。麦卡罗得到这次教训后,就发誓以后绝不像呆子般被人玩弄了还不知道。他决心将来做事要把眼睛耳朵打开些,而且脑袋瓜也不再只是用来放帽子的。

麦卡罗得到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教训——虽然不埋怨人,但绝不可太信任人。当然他也并不陷入另一个极端——对于人人都猜疑。

批评我们的人无论其动机是怎样的恶劣,都不应对人产生猜忌心理,以为人人都是自己的仇敌,这是相当危险的。

大人物难免也要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无理由的侮辱,以及恶意的诽谤。人人崇拜的民权主义的偶像杰弗逊曾经毫无防备地被人用泥团打过。一个为公家做事的人,如果不受当时人们的侮辱和嫉恨,便不是一个政界的大人物。

人人都是有仇敌的。大人物所树立的仇敌恐怕要比一般人多。不过敌人的数目多少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伟人常能利用敌人的攻击来更好地看清楚自己。

敌人的批评,多半是对的。可有些人就以为无论自己对不对,总要设法来替自己辩护,于是渐渐养成一种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观念。“硬头皮的人总是那些思想简单、智力有限的人。”美国救生圈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美国航业救生公司的总经理查理·皮兹某次不得不开除一个很有希望的青年高级职员,因为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个青年是由一个小徒弟升上来的,因为他的才干很好,而且受人欢迎,所以升得很快,一直升到该公司工程估价部的主任,负责该公司各项工程的估价。有一天,一个速记员查出了他的估算中算错了2000元,于是把详情呈报上司。后来这件事传到皮兹那儿去了。这位年轻主任听说之后,勃然大怒。“这个速记员不应该检查我的核算。”他气愤地说,“他也不应提出来。”“但是你承认你的核算是错了,是不是?”皮兹问他。“是的。”他说。“然而你以为速记员还是不应该说出来,而公司应当接受损失以免有伤于你的威严吗?”这个青年主任以为应当是如此。皮兹便规劝他。说他如果再这样做,就很难成为一个干大事的人。后来这件事渐渐在大家的脑海中消失。大约过了一年之后,这个青年主任报上去一个美国中西部某项工作的20000元估价方案。其上司仔细校对他的核算,觉得这数目应当再加一倍。这事又呈到皮兹面前来了,于是皮兹再度叫他前来。你想他对皮兹说的是什么话:“我晓得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想用这项工程来陷害我。你上次恨我,于是这次特别请了工程师核算,故意扯我的后腿。我的计算是对的,你在蔑视我的能力。”皮兹回答说:“那么,好,你自己去请几个工程师来计算罢,看看结果如何。”最后他承认自己的计算是错了,皮兹便对他说:“现在我们只能各走各的路了。因为你不能接受公正的批评。”

像这个青年的这种态度,实在要不得。把自己的任何错处都归咎于别人,以为别人有意为难自己,并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已是完美无缺的,便不必再求什么上进了。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观念,他在世上将无任何地位可言。

从别人的优点、批评中来提高自己,将别人的优点为己所用、为己所有,将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别人批评你的时候,要欣然接受并作为你前进的向导,不可作为你失败的遣词。记往:要想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必须善于向他人学习,做一个“贪得无厌”、永无止境的人。

4.在学校读“有字之书”在实践中读“无字之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人们已经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你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他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这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但对人无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出现害处。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你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对旧式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离表示不满,他认为学生只会闭门读一些死书无异于闭门造车,是完全错误的。他主张学子们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从天下万物而学之”。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除读“有字之书”外,还经常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利用一切机会对工农劳动群众进行了解和接触,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的学以致用经验,并从中取得借鉴,避免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如果你想能尽快、尽好地读通读透“有字之书”,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死书”读成活书,就要善于读“无字之书”。“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重视“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无字之书”,是大文豪鲁迅的主张。

鲁迅少年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而且也乐于与农村少年为友,喜欢到农村看社戏,所以他从农村少年、农村社戏中了解了很多农村生活,他也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后来创作的《故乡》、《社戏》等短篇小说的生活素材都是在那时积累的。

鲁迅一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写了许多杂文。如果鲁迅不注意读社会现实这部“无字之书”,只知闭门做学问,他又怎么会从中看出“世人的真面目”,怎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用他手中那支强而有力,泼辣而又幽默的笔,画出黑暗势力的丑陋面目呢?”

著名画家徐悲鸿一生之中画了上千匹马,出自于他笔下的奔马令人赞叹不绝。

他的奔马丰阔而不臃肿,刚劲而不瘠,稳而不坠,奔而不飘。特别是那幅四蹄腾空,马尾舒展,长鬃飘飘,充分表现出了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精神的《奔马图》。

他为了把马画好,在留学法国时,就整天在巴黎博物馆里进行素描练习,并常以两块面包充饥,这一切都是为了准确把握马的造型。并且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碰见了好马,他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细心观察。这也难怪当有人在向他投师学画之时他会深有感触地说道:“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画马必须以马为师。”

你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就必须脚踏实地,有深入调查及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可以帮你纠正“有字之书”之中的错误,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且能感动“学以致用”赐予你新的知识。

譬如苏轼曾写过一篇游记《石钟山记》,文章通过他亲临绝壁深潭实地考察而纠正了唐代李勃因石钟山有两块石头“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而得名的说法;对于北魏郦道元的“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的说法进行了肯定。

又如:书上所写的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是依物体本身的轻重决定的理论,学者们都没有加以证明就全盘地接受了。因为在当时学者的心目中,除了上帝,只有亚里斯多德永远是对的。但是,年仅25岁的伽利略却因善于读“无字之书”——通过进行试验把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理论给推翻了。

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必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在《红楼梦》的第三回描写了黛玉初到贾府的情形,“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于是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也因此观察到了贾府很多“与别家不同”的地方。

所以说,能读懂“无字之书”者不简单,正因为“无字”,所以不为人注意,甚至是明摆着,人们也因为司空见惯了,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知识”。

所以,读“无字之书”,必须别具慧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譬如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就曾经从石狮子的雄伟体态中受到了触发,继而琢磨后,提炼出了舞台上既矫健而又英武的身段;他从香烟的袅袅飘动中,产生艺术的联想,并演化出了妩媚的舞姿。

因此说,往往只有“有心人”才能读懂无字书,才能从中获得无限的“珍宝”。只有那些有心人,才能以敏锐的观察力,于平凡之中见其奇特之处,并对其加以捕捉,触类旁通,窥知奥秘。那些不愿意付出心血,对生活漫不经心的人,是绝不可能从“无字之书”中获取知识的。

读“有字之书”必须上正规大学,而读“无字之书”则要进“社会大学”。如果正规大学是一片湖泊,那么“社会大学”就是大海,永远没有毕业之时。

善读书,而不惟书,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进行结合,这是成为未来成功者的一条准则。

5.失败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美国演说家米比·亚诺说:“失败是人生的清醒剂。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的思想是你在一帆风顺时得以难到的。”

失败是一所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你已成人,已会独立思考,已会选择,这一切,都决定你如何尽快从这所学校毕业,而不是呆下去或重修这所学校的课程。(1)失败乃人生良师

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如何对待失败方面接受必要的训练。而现在我们要着重强调的是:失败乃人生的良师。

在每次的努力之中,我们都能学到一些自身行为的宝贵的经验教训。而正确对待失败,却正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培养出有才干的孩子,却没有认识到应该及早让孩子对挫折和失意逐渐有所了解。当这已经成了生活的一个正常成份时,孩子们就能培养起自己成功地与逆境斗争的本领了。要是及早给予孩子这种锻炼机会,等他们长大了,就会理想地建立起应付逆境的一套本领。

举重运动员开始训练时,最初是使用较轻的重量,然后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重量,直到他们能举起重得令人不可思议的杠铃。同样,经常让孩子受一点儿小小的压力和失望,会培养起他们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逐渐坚强和成熟起来。这样,无论何时逆境真的出现时,他们都不会像暴风雨中的茅草房一样,轻而易举地被摧毁,他们能在灾难的飓风面前顽强挺立。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对挫折和失败的体验,能使人对待风险应付自如。一旦发现自己能挺过来,那么对失败的恐惧就更少了。要是孩子们犯了错误没有受到严厉的指责,他们就会觉得尝试失败的行为是一种轻松的体验,从而更多地去尝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下次遇到问题时,都会比较从容自若地对付,而再下次,就更加从容了。

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很令人失望的,但这也能使你接受教训和经验。问题是你如何对待不成功的尝试。不要辱骂它,要利用它。

失败=学习=工作=成功

失败可以当路标,成为下次那儿“不”要去的路标。

从失败中学习新事物非常重要。若能如此,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不会失去走向成功之道的信心。日本学者戴斯雷里曾说:“没有比逆境更有价值的教育。”如果把失败弃之不顾,不加反省就意志消沉,那么即使开始下一项工作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遇到失败,若只是简单地以“跟不上人家”为借口,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没有在失败中的学习精神,便永远得不到成长。而且,只有在失败中,才有值得学习的东西。(2)学校送给你最伟大的“礼物”

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实际上常常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这种失败又常常是一种幸福,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最伟大的“礼物”,因为它使人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更美好的方向前进。看起来像是“失败”的事,其实却是一只看不见的慈祥之手,阻挡了我们的错误路线,并以伟大的智慧促使我们改变方向,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前进。

如果人们把这种失败理解为一种“暂时性的挫折”,并引以为诫的话,它就不会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为失败。事实上,每一种“暂时性的挫折”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大教训,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极为宝贵的知识,而且,通常来说,这种知识除了经由失败外,别无其他方法获得。“失败”通常以一种“哑语”的形式向我们说话,而这种语言却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否则,我们也就不会屡犯同样的错误,更不会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实际上,失败的“哑语”是世界上最容易了解及最有效果的语言。它就是宇宙通用的语言,当我们不去聆听其他语言时,大自然就通过它向我们说话。

事实上,只有我们把挫折当作失败来加以接受时,挫折才会成为一股破坏性的力量。如果把它当作我们的老师,那么,它才将成为一种祝福。

有许多人陷于失望和遭遇失败,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具有了发大财的一切条件。还有的人,把他们成功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当作敌人,他们恐惧且迟疑。实际上,这些障碍物是命运带给我们的朋友和助手。要想成功,就必须有障碍。在我们的事业中,只有经过多次奋斗和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胜利。每一次失败,每一次奋斗,都能磨练你的技巧、增强你的体力、提高你的勇气、考验你的忍耐力、增强你的自信心以及培养你的能力。所以,每一个障碍,都是一个考验,促使你成功,否则,就只有接受失败。每一次挫折,就是一次前进的机会。逃离它们,躲避它们,就会失去自己的前途。“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它经由这些“失败”来考验人类,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变得纯净,可以经得起严格使用。(3)在这所学校里你学到了什么

你失败了,你就进了这所学校,不管你自己希望在这里学到什么。

你可以是这所学校的优秀学生,你可以认真学习,把你在外面的挫折心得带到学校中总结学习。你可以在这里发现你所需要的、所喜欢的课程,并对照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你也可以是这所学校的差生,可以在学校无所事事,可以成天混日子过,终日无所得。不管你在这所学校表现如何,都决定了你从失败中学到什么。你在学校认真学习,就能够很快学到很多东西,提前从学校毕业,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但如果在学校敷衍了事,你可能就学不到东西,那你就永远无法毕业,在失败中呆一辈子。

在失败这所学校中,你选择什么?

——失败?

——成功?

失败所以能促成成功,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失败中认识错误,这样可以避免重犯许多错误,不再重蹈覆辙,当然就会成功了。这是所有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法则。

所以,不要惧怕,也不要逃避失败,因为成功是无数失败的积累,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算是侥幸!

假如你一帆风顺,处处得意,并不证明你有能力,反而显示出你胸无大志,人生目标定得太低,只求得过且过,这是毫无意义的。

许多人只希望做个平庸的人,能够过着简单的生活,赚取微薄的收入,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他们的要求不高,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一副懒骨头,而是因为害怕失败,不知道有失败才会有成功!

其实,失败不会使你损伤,反而能把你磨练得更坚韧、果敢和聪明。只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才能证明你的能力,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要接受失败的挑战,直到尝试最后一次失败的人不是你!

且让我们记住:命运之轮在不断地旋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6.怎样把偶然成功变成必然成功

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在他的《撒谎者》中曾经说过:“一百个博学的智者的计谋也比不上一位命运女神。”

机遇,是汉语的一种“倒装”结构,也就是“遇机”,即“遇到的机会”。然而,机遇又像爱玩捉迷藏的小孩儿,常常隐藏在偶然之中,不被人轻易发现。

而成功者,往往都善于抓住这一偶然成功,将其变为必然成功。剪刀王麻子就是其中之一。王麻子剪刀是我国著名老品牌之一。王麻子的原名叫王犟,是清朝顺治年间的北京人。王犟年青时在北京南城的菜市口的一家剪刀作坊里当学徒。那时王犟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脸上并没有麻子。有一天他师娘为他师傅炖了一只鸡,鸡炖好了端出来放在他和师傅打造剪刀的桌子上晾着。桌子下面是盛着鸡血的盆。王犟在摆放剪刀时一不留神,失手将剪刀掉进了鸡血盆里。他慌里慌张地弯腰去捡。慌乱中又碰翻了桌上的鸡汤,滚烫的鸡汤四处飞溅,烫得王犟满脸的大水泡。就这样,王犟成了后来人们说的王麻子。当王犟从鸡血里捞出剪刀擦干后发现,这把剪刀格外明亮锋利,几近吹毛立断。平日里就聪明伶俐好动脑子的他没有轻易放过这一偶然现象,他反复琢磨,从鸡血里捞出的剪刀为什么会如此光亮、锋利?后来他终于从中总结出一个秘方:把打好的剪刀放在动物血里会使其更加锋利无比。从此以后,他打造的剪刀越来越畅销,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送给他的绰号“王麻子剪刀”也就越来越响了。

王犟抓住机遇使“王麻子剪刀”成了优质品,使他出了大名。如果他对此不是个有心人,错失了这一重大发现的大好时机,恐怕也会和许多人一样,要买后悔药吃了。

随着科技研究在宏观上不断扩大和在微观上的不断深入发展,由机遇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发明创造的机会相应减少了,人们要想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即提示事物的某种奥秘,就必须更加深一些对事物表面现象(偶然性)的思索,以免错过从中获取重大发现的机会。

时时、事事做个有心人,勤于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展开一些想象和联想,使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及利用的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抓住机遇都是非常重要的认识手段和方法。

在21世纪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善于抓住机会,将偶然成功变为必然成功,将使你多于别人竞争的手段,会使你先于别人成功,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中的一个。

7.用一生来学习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实践着这句话,师旷劝学虽是古话,却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这种精神对心灵的振憾。用一生来学习,不仅是方法,更需要形成习惯。下面讲一个“江郎才尽”的故事。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金紫光禄大夫,名字叫作江淹。江淹年轻时家境贫寒,好学不倦,诗和文章都写得很好,成为当时负有盛誉的作家,中年为官以后,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五彩笔在你处多年,请你还给我吧!”江淹听了这话以后,到自己怀中去摸,摸到了五彩笔便还给了郭璞,从此后,江淹写诗、文便再也没有优美的句子了。因而后世便有了“江郎才尽”的成语。

虽然,这只是传说的梦呓而已,但江淹做官以后,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不认真学习,恐怕是他在文坛上从此湮没无闻的主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人在青年时代所获得的成就往往比壮年老年时期要多得多的大有人在。人只有学习不停,才会才华不尽。勤学不辍,就不用怕“江郎才尽”。

季羡林先生具有超人的治学禀赋,学识广博,而且边活边学,不言放弃。

季羡林先生这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在他60年的学习和研究中从未间断过,在其研究吐火罗文的历史过程中,便可见一斑。1946年回国以后,在吐火罗文研究方面,当时他手头只有从德国带回来的那一点点资料,根本谈不到什么研究。五六十年代,在“极左”思想肆虐的时期,有“海外关系”,人人色变。他基本上断绝了同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系。偶尔有海外同行寄来吐火罗文研究的专著或者论文,也是连回信都不敢写。他已下定了决心,同吐火罗文研究断绝关系。但是,在思想中,有时对吐火罗文还有点恋旧之感,形成“藕断丝连”的尴尬局面。80年代初,新疆博物馆李遇春馆长亲自携带着1975年在新疆焉耆新出土的吐火罗文残卷,共44张,两面书写,合88页,请他解读。从那以后,他对吐火罗文的热情又点燃了起来,在众多的写作和研究任务中,吐火罗文的研究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1983年他就开始断断续续地用汉文或英文发表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转写、翻译和注释。1998年上半年,一部完整的英译本在德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大规模的吐火罗文作品的英译本。

时至今日,这位耄耋老人依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不断学习、进步,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也为青年人的学习、奋斗之路上增添了一座路灯,指引我们前行。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学习途径之一的今天,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不学习,不及时让自己“升级”,那你就会被时代的竞争淘汰出局。“用一生来学习”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也是成功者必备的成秀品质。

第二章 跳出现有社会的思维模式的人

超人的思考力是想成大事之人应该必备的,当今社会,不认真思考,不要说大事,小事也难成。我们要想成就大事,想使自己的未来幸福而美丽,那你就得有超人之处。而这些超人之处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孙振耀一类的人,拥有思考创新的能力。思考创新,应该是我们成大事的习惯之一。

1.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击败竞争对手

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常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而用一种创新思维来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击败竞争对手,成为真正的成功者。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遇事要开动脑筋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高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打破常规,跳出旧的思路,仔细观察,细心分析,从而找出一条新的思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禁锢,我们就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另外在挖掘新意时也应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几个老矿工,他们终日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有一天,矿灯出现故障熄灭了。他们在惊慌之余,到处找出路,一阵混乱的摸索后,谁也弄不清楚方向,几个人走得精疲力竭,只好坐下来休息。其中一个建议说:“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坐在这边,看看是否能感觉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他们就在那里坐了很久很久,刚开始没有一点点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心思变得很敏锐,逐渐感受到一丝微弱的风轻抚脸上。他们顺着风的来处,终于找到出路了。

人在越是危机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而想出解决危机的办法。从前,有个樵夫和妻子住在小村之外。每天早上,樵夫会出门到森林里砍树,而当傍晚他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家时,妻子总会煮好一桌热腾腾的可口饭菜等待着他。一天,樵夫提早收工回家,却意外地由窗外看到妻子和村里的当铺老板在家偷情。他开门的时候,也清楚听到当铺老板慌忙找地方躲起来的籁籁声响。但樵夫一向是个冷静而幽默的人。他于是不动声色地走向前拥抱妻子,并且告诉她:“森林之神赐了我一对千里眼,我只需要注视一块木头正中央的一个小孔,就能够见常人所不能见。”他并且告诉妻子,他发现房间的柜子里藏了一件奇怪且值钱的东西(自然指的是那当铺老板)。为了证实他的新能力,他于是将柜子上锁,一下扛到当铺的柜台上,向店里的伙计出价五十个金币,出售柜子和柜里的东西。接着,樵夫走到外头悠闲地踱步、抽水烟,让伙计慢慢考虑这笔生意。这时,他也听到柜子内闷窒得发慌的当铺老板在柜里高声喊叫,要求伙计快些付赎金,好放他出来。在这则古老的日本寓言里,樵夫用了个巧妙的计谋,使人们印象中小气吝啬的当铺老板为自己的作为“付出代价”。樵夫扭转局势的冷静与机智幽默,不仅使他轻松赢了五十金币,无愧良心地报了一箭之仇(如果他在盛怒中杀了当铺老板,恐怕就有愧良心,并且得不偿失),证明了他的高人一筹,无须担心此事的有失面子,此外,樵夫也因此更容易面对、处理自己的痛苦。

樵夫的高明处,就在于在情绪高涨的非常时刻,他能够选择保持幽默、以智取胜,将自己抽离出愤怒的情绪,以一个既实际又能发泄怨气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将创新思维用于经营上,大有妙处可言。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和身带枪炮的洋鬼子,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在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在哈同眼里,最低下的差事,最有机会赚钱。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知道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生意发财的。于是他脑筋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在这之前,到洋行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但哈同改变了这种做法,他在门口放了一本记事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把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请你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了一趟,出来说:“请进吧。”久而久之,别人也看出窍门出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给他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便多加一些钱。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钱,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急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到门口侦察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心中顿时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人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像坐直升机般地被提拔为业务管理领班。

在30年代的上海滩哈同确实是“生财有道”、“骗术高明”,后来他凭借洋人的势力,买下来了上海滩一半的地皮,再转手卖出,成了上海数一数二的大富翁。

正如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所讲的那样,只有跳出现有社会思维模式的人才能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

2.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为知识和智慧的竞争,而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又归结为学习的竞争。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人才是学习的最佳体现和载体,是知识经济的命脉。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之争。

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在知识经济中,人才和学习创新能力,比资金的投入与积累、市场的占有与扩大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人才是未来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是这场新的国际竞争的焦点。国内外许多高技术企业都是在有了技术创新人才和能看到潜在市场的人才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它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人才,这种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21世纪更注重能力,漠视职位。由于公司等级制度的崩溃和组织间界限的消失,工业时代的优越性便成了时代的障碍。明天的技术不再需要数百万粗通文化的人在一起干不断重复的工作,不再需要怕丢了饭碗而惟命是从的人,而是需要能够当机立断的人,能够在新的环境里迂回前进,还要敏于发现迅速变化的现实中的新规律。这就是适应和创造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这样的创造性思想深入骨髓的人。

归纳起来,创新在社会中有以下4种表现:

1.创新是新的市场准则福特公司在本世纪一直是工业时代和流水线的代名词。1927年,福特公司建成的红河工厂,从一扇大门输入铁矿石和煤炭,从另一扇门输出A型轿车。而今天,福特公司却把制造的事情丢给供销商去干,而自己却宣称要成为一家设计和营销公司。

如今,西方像福特这样的跨国企业实际上并不拥有多少生产设施,它们的资产仅仅是它的品牌。他们把这种公司结构称为“知识公司”。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布朗宁将这种变化戏称为“老狗学的新把戏”。他考察了这些顶级的企业集团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失去作用。”今天无所不知的人,明天就是令人讨厌的家伙。正如苹果电脑公司的艾伦·凯所说的,“预测未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发明未来。”

2.创新是新的创业准则

1960年至1990年间,由年轻的斯坦福毕业生开创的公司创造了超过25万个就业机会。而现在,清华大学正准备延续斯坦福的“教育+创新+财富”的道路。这里传出的振奋人心的消息是,清华大学鼓励在读的学生创办自己的高新技术企业,而使他们不必在得到文凭以后发现时机。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算做创新一代的预言了。美国威斯康星州16岁的少女卡西·福克斯在去年的股票交易大赛中夺魁以后,获得了非正式的家庭投资顾问的地位,她说:“我妈妈在购买何种股票的问题上征求我的意见。我指点她购买一家玩具公司的股票,她的钱就增加了两倍。”其实这很容易解释,因为卡西·福克斯比我们更容易避免由经验引起的常识的误导。

3.创新是新的分配准则

非洲的部落老者曾经掌握着该部落的全部知识,包括历史和历史记载的手段——文字。他们的知识优势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经验”。

经验的唯一作用是用来代代相传。而今天在《财富》看来,经验却成为“吃剩下的苹果”。

想一想,我们能得到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背景的父母、高等学历、能借给你钱的朋友,还有“熬”的好处——熬年头、熬文凭、熬资历、熬本钱。

现在需要你出头了。《财富》告诉我们的出路是:开一家网络公司,给自己一个首席执行官的头衔。《财富》列出了40名40岁以下的美国富翁,不管是以215亿美元资产名列前茅的迈克尔·戴尔,还是以2.43亿美元名列第40位的格雷格里·雷耶斯,拥有的财富都不是靠年头能够积出来的。因为他们生逢其时——技术、创新的思想、交汇的新技术时代。

是年头,还是念头决定这个时代的一切?日本富士通公司总经理秋草直之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工龄与年龄在富士通不具意义》的文章,宣扬了他所谓的“成果主义”观点:“这种被称为成果主义的思想已经成为产业界的一大趋势。这种思想不同于原来以生活费为基础、按资历决定工资多少的生活工资制度,而是鉴于劳动合同的本质,把工资始终与对公司的贡献联系在一起。”

这种否定过去的观点,目的在于用现在和未来作为评价人的时态。“生姜还是老的辣”的用人标准开始被“初生牛犊不怕虎”所取代。

4.创新是新的生存法则

常识性的知识只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而创新的思路却能够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未来经济而言,“推翻常识”,是获得竞争力的关键。

这是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所能够提出的2000年以后的生存手册的共同主题,指明了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1)推翻“what”——开发新产品的常识。P&G公司不仅开发了合成洗衣粉,而且开发了纸的加工工艺,生产了纸尿布,使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增长了20%多;米其林公司在推出寿命较长的辐射型轮胎后,占据了美国轮胎市场的11%。技术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的竞争力,不管这个企业以前曾经如何如何。(2)推翻“to whom”——服务对象的常识。电子记事本是面向商业公司用户的,这是常识。然而,当一家日本公司开发出一种具备通信和画图像功能的电子记事本上市时,却争取了小学生和女孩子们的欢心。(3)推翻“where”——销售场所的常识。北京有一家叫羊坊涮肉的饭馆,远在城乡结合部,但这种经济方式正好满足了汽车普及时代消费者的追求。电子商务成为全球化经济的重要支柱概念,亚马逊书店的成功注解了这一点。网络进一步打破了地点对经济的限制,“未来的办公室和商店在你的口袋里”,这是诺基亚提出的口号。(4)推翻“when”——时间的常识。以城市地区为中心,24小时营业的廉价商店、书店及服装专卖店等打破时间常识的零售店风行一时。讲究时间差,成为未来经济的制胜点。(5)推翻“how”——经营方法的常识。日本的一家小酒店不仅让顾客把饮料带到该店的二楼去喝,而且还在那里设立了自由的大众俱乐部。来这里的客人既能在一层买到自己爱喝的酒,还能在二楼进行娱乐。

21世纪有21世纪的要求与标准,没有创新能力将被淘汰,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在未来立于败之地。

3.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引导企业或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21世纪的竞争如同一场大战一样,激烈、无情,甚至有点残忍,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创新能力这一利器越来越重要,越显威力,谁拥有了它,谁就有了主动、有了战胜的机会。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打败对手,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我们就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阿妮塔为例,给你说一说这一道理。在阿妮塔开始开办形体商店,专门销售纯天然化妆品的时候,阿妮塔·罗迪克就决定打破包括当时经商理论的条条框框,而且直到今天,她还在打破这些原则。当然,违反常规是有后果的。对于阿妮塔来说,这种“后果”就是:现在形体商店在全世界有1500多家分店,总资产价值超过了5亿美元,并对化妆品生产业的主要竞争者,在产品和市场销售方面发挥着影响。这些还只是阿妮塔在这个商业大竞技场中得到的结果。形体商店还成为社会环境意识和变化的非常有效的载体,这正是阿妮塔最为重视的结果。从1976年开始,阿妮塔就首先想到要开办一家专卖纯天然化妆品的商店,她用一种最不像商业人士的方法进行思考。当时多数企业家都希望创建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梦想在某一天能使他们非常富有。而阿妮塔仅仅是在寻找一个能够养活她和她的两个孩子的途径,她不得不靠自己,因为她的丈夫已经离开她和孩子,骑着马从阿根廷到纽约进行两年的冒险去了。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找到一家愿意生产化妆品的生产商。她接触的所有生产商都没听说过霍霍巴油或芦苔胶冻,因为他们都只想到可可油与巧克力有联系。尽管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阿妮塔还是发现了一个将要迅猛发展的市场:年轻的女消费者们愿意有一种化妆品,能用一种毫不残酷并对环境负责的方式生产出来。当时的生产商没有这样的远见,阿妮塔就找到了一个草药医生按她的要求工作,她开始尝试着对这个市场的开发。由于阿妮塔不是典型性的企业家,所以,她没有看到在几乎毫无资金的情况下开办公司有何不妥。为了节省钱,她亲自将生产的化妆品装在医院用于装尿样的廉价的塑料瓶里,并鼓励她的顾客将这个塑料瓶带回来重新灌装。阿妮塔没钱支付商标的印刷费用,她就和她的朋友们自己动手印刷每个商标。如果她计划好了包装她的化妆品的某种办法,结果也不会比她现有的包装效果更好了,这种临时准备的包装使她的产品与她的化妆品一样看起来自然、朴实。阿妮塔在英国的布赖顿码头(英国南部海岸避暑胜地)开办了第一家形体商店。她的商店一开张,附近的经营者们就开始打赌估计她的商店能开多久,但比这更糟糕的还有当地的一家丧葬店坚持要她改换店名,他们抱怨说没有人会雇用一个在名叫“形体商店”附近的葬礼主持人的。阿妮塔坚守立场并保持住了店名。第一家商店仅仅取得了非常小的成功。然而,阿妮塔决定继续开办第二家商店。银行询问了她的计划之后拒绝给她贷款。她找到朋友的一个朋友,那人愿意借给她6400美元,同时要求拥有形体商店50%的股份。如今那个人的股份已经价值1.4亿美元了。将自己生意的一半交给别人是阿妮塔真正犯过的错误。但这看起来并不是唯一像是个错误的决定。这里还有其他3个“错误”:1.即使她在美国开办商店之后,她也从来没有打广告来宣传她的产品。人们告诉她,在产品进入新的市场时,如果没有大量的广告宣传,这简直无异是自杀。2.除了在形体商店销售自己的产品外,她没有任何代销店来销售她的产品。(她在亚洲的一些商店位于商场里面,这是仅有的一个例外。)3.她很早就决心使自己的商店成为促进变化的催化剂,不仅仅是在商界,而且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这些决定后来被证明在零售业是最有激发力的“错误”。即使到了90年代中期,阿妮塔仍然从不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她的反传统的做法引起了媒体的很大兴趣,媒体的记者写了数百篇文章并约她见面来介绍她,从而使阿妮塔和她的商店广为人知。她在纽约开张的第一家商店被顾客们挤得水泄不通,其中一个35岁的女人滑着滚轴冰鞋,振臂高呼:“哈利路亚!你终于来了。”对于一种产品来说,这种广告就足够了。现在,每两天半的时间,在全球就有一家新的形体商店分店诞生。有时,阿妮塔会在商业区开店时遇到麻烦,但她凭着过去充满挑战的经历,总习惯于提出非常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例如,一个商业区拒绝租给她营业场所,她组织了在110英里范围内的所有邮寄订货的客户给商业区的管理机构写信。几个月后,形体商店的另一家分店在这个商业区开张了。阿妮塔还把追求理想放在追求利润的前面,这也是违反常规的。从一开始,阿妮塔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改变顾客的面孔,还要改变整个商业界的面貌。她梦想建立一个对社会负责和富有同情心的公司。“我认为人类精神在生意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工作不一定非常辛苦乏味,它的唯一目的也不一定非得是挣钱,它应当是一个能使人确实感觉很好的人性化企业。”她的产品的一些原材料,是由不发达的地区的人们采集的,这样就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收入。形体商店曾发起过各种运动,其中包括帮助无家可归者,挽救鲸鱼,禁止化妆品业的动物实验,保护热带雨林等等。所有的这些运动都得到了忠实的顾客们热切的支持。形体商店的雇员也非常积极地参加到这些运动中。每个月雇员们都有带薪的半天假期去参加社区的义务活动。例如有一些雇员就到罗马尼亚帮助重建孤儿院。在她们的商店里,鼓励顾客登记选举,回收塑料化妆品瓶,自己带着购物的包以节省纸和塑料。因为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人们建议阿妮塔将商店改名为“形体和心灵商店”,顾客们到这里来不仅仅是购买好的化妆品,同时也是寻找一份好感觉。“照通常做法做生意”不是阿妮塔取得成就的一部分,就她而言,做了不同寻常的事情使一切变得不同凡响。

阿妮塔是成功的,是幸运的,因为她懂得打破条条框框才能发展,勇于创新才会进步的道理。你一定也很羡慕她,也想有她那样的成功,那就不妨学学她,总之一定记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才会是21世纪中真正的成功者。

4.思维模式:“稳定”与“变革”的辨证关系

不管走哪条路,我们都是人生的探索者。其实,思维定势、心理定势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思维定势有利于常规思考。它使思考者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弯路,这样就既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再就思考者的感受方面来说,还能起到一种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的作用。

思维定势的这种有利作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各个领域里的许多专家身上。他们常常能很快就找到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有效办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关于本专业问题的大量的“一定之规”。

举例来说:机械装置要自动化,需要能源来提供装置运行所需的动力,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动机,这早己成为机电专业方面的常识。这一常识,在众多机电专业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有了这样的常识和思维定势,使科技人员在设计各种自动化机械时,对于如何解决它们的动力问题,就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地去逐一探索、试验,很快就能明确:需要电动机来驱动。这显然对设计自动化机械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但是,这种“一定之规”,却使人们在遇到有些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有这样一个例子:为满足市场需要,日本一家公司的科技人员开始设计一种新的小型自动聚焦相机。所谓自动聚焦,就是相机要根据拍摄的对像,自动测量距离,然后镜头作相应的调整,自动定好焦距。设计这种相机有几个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要成本低廉。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在相机里装进电动机以后,体积就小不了,重量就轻不了,成本也很难降下来。如果要为它再去特别设计一种专用的超小型电动机,时间又很难保证。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设计工作长时间裹足不前。后来一个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到:自动聚焦需要的动力很小,而且距离很短,不用电动机,用弹簧行不行呢?这个突破了“必须用电动机驱动”这“一定之规”的新设想提出以后,设计人员们沿着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没过多久,就相继设计制成了一种又一种小型和超小型的自动聚焦相机。对这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连傻瓜也能使用的“傻瓜相机”,科技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产品开发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傻瓜化,即“功能简单化”、“易操作化”,同时也是“高智能化”、“高科技化”。“一定之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使我们高速度、高质量地解决各个方面的大量问题。举个小例子,你每天回家,有了一定之规,你就不必每天都去摇头晃脑地思考一番回家的路线,家里的门牌号码。“一定之规”却不利于创新思考。

无论是思考如何解决碰到的新问题,还是对已熟悉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一般都需要在多途径地探索、尝试的基础上,先提出多种新的设想,最后再筛选出最佳方案。而基于反复思考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定之规”,对这样的创新思考则常常会起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枢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而也就难以产生新的设想。一个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的人,久而久之,往往会把很多本来大不相同的问题,也因为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而看成是同一类问题,用相同的办法去解决。这样,自然就会白费精力。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那个可笑的工人那样,由于成天到晚拧螺丝帽,一切圆的东西,包括衣服上的纽扣和圆形图案,在他眼里都成了螺丝帽,他都会用扳手去拧。

人形成思维定势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而要摆脱和突破一种思维定势的束缚,常常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论是在创新思考的开始,还是在其他某个环节上,当我们的创新思考活动遇到了障碍,陷入了某种困境,难以再继续想下去的时候,往往都有必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是否有了某种思维定势在起束缚作用?我们是否被某种思维定势捆住了手脚?

所以说,“一定之规”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破除“一定之规”是进一步提高效率的保证。这就是“稳定”与“变革”的辨证关系。

5.培养创新能力,使自己具备“好经理”的素质

要想成为成功者,就得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具备“好经理”的素质,对于这一点,哈佛大学最有发言权。

哈佛商学院是总经理的摇篮。从建院的那一天起,哈佛商学院就明确规定要培养出一流的总经理人才。

那么,哈佛是怎样培养出一流的总经理人才的呢?

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具有创造力的总经理,主要表现在:

1.好奇心

好奇心、疑问感决定了创造力的大小。不幸的是,在保守主义及服从的压力教育下,大多数人丧失了这些天赋属性。除了创造性的主管以外,很少有成年人对凡事仍保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凡事能保持一种兴趣、期待以及敏感的态度,是促使创造性的思想中储存下各式各样的情报所必须的,因此在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时,便可一一派上用场。创造性总经理对于只知道事情如何进行并不感到满足,他要进一步知道为什么——亦即他要了解他所思所见的因果关系是什么?他们的好奇心并不只限于他们所学的范围,其兴趣的范畴包括了各个方面问题,并且很自然地对于几乎令任何人困惑的问题产生出一种热情。

2.创意与开放

思想上有创意为创造性总经理的另一特色,他能想出不寻常的答案,并可瞧出各种现象间彼此互相关联的蛛丝马迹。这些人对他们所碰到每一件出乎意料之外的、奇特的及新鲜的事都能予以相当了解。

有时候,具有创造力的个人其对特异观念开放的程度,甚至到了容易受骗的地步。这些经理通常很快就准备好接受一个奇异的或是想入非非的观念,并且在放弃它们之前总得好好的把玩一番,于是新希望、新观念及冒险的想法便成为他们心智练习的无尽来源。

3.对问题的敏感性

有创造力的经理不仅会想出新鲜的点子来解决问题,他还会侦测问题,由于具有了解各方面需求的能力,使得一位经理得以注意到该公司之产品、生产过程及应用等方面的差距。

这样的总经理也能够察觉到不同情况的重要性及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正是被一个创造力较差的经理可能忽略掉的。

他们会敏锐的察觉到人们所需及部属的潜力,这些总经理总是有兴趣来改进现有的产品及情况,就像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家一样,有如芒刺在身一刻不得安宁。

4.由信心到大胆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勇于接受超越一般的思想方式,并且坚信能面对可能的挫折及责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即使对一个已经被证实为有创造力的经理而言,这也是很难做到的,至于对一个新手,要他完全将他人的批评置之度外就更难了。

自信,是一项仅能透过经验与练习而加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只有成功才能培养成功。”这话相当正确,但它的推论:只有失败才能导致失败,却不见得正确。虽然对创造性而言,恐惧犯错的心理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情绪,但总经理应该了解失败就像成功一样也会导致进步。

由于许多总经理的生涯是以成功为导向为前提,故恐惧失败的阴影便愈扩愈大,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创造力、创新力,并且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来说,失败是一定会发生的。失败应被视为一种情势,从而新观念及改良的观念才能得以产生。几乎在每一行业里,各公司发展的历史上均不乏经由失败而致成功的例子。

实际上,尝试一项观念并不算是最大的失败,恐惧失败的心理使得许多总经理不敢去做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事,特别是那些含有风险因素在内的事,这才是最大的失败。如是,为了要发展信心,年轻的经理便需要加以鼓励及认可,使他不论失败多少次后终将克服困难。

5.动机强度与成功

然而有些总经理太过于急功近利,因而使得工作的效果锐减。动机过于强烈的总经理,其眼光将变得狭小,他仅寻求并引用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经常会忽略掉奇妙的或更佳的解答。他只是信手拈来第一个可以奏效的办法,而不考虑另一个可行的方案。

动机过强也会形成野心过大。某些总经理只希望处理极重大、极困难的问题,但若不幸失败,其信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损,以至于即使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也不能处理得很好。

缺乏持续性及感觉到兴趣衰退常是需要暂时离开问题的信号。许多有创造力的总经理在一个问题未解决之前又转向另一个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同时处理几个问题时他们的功能最佳,由于每一问题都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每一阶段在必要时也都有机会不想一番。

但在这些创意发展的过程中,由潜意识的建议到解决办法的形成应避免外界的干扰,这需要很严格的自我训练。

6.选择

同样地,在面临问题时,选择关键因素的能力表现上,具有创造力的总经理是不同于那些创造力较差的,或者根本不具创造力的主管。他们能选取较为基本的因素,并将鸡毛蒜皮的琐事搁到一边。在解决问题时能显出最高创造力的主管,其本人并不需要具有脑筋十分灵活的条件。不论脑筋是否灵活,只要能掌握住问题的核心,通常都表现出最高水准的创造力。因为,在创造性的思考中所注重的是质而非量。

创造性的解答在于问题通常是很简单、优雅,甚至相当显而易见的。然而就因为其显而易见,以致在找答案时常常被忽略。

了解何为“好经理”素质,如何才能具备“好经理”素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大飞跃,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使自己拥有“好经理”素质,也就具备了成功者的一大必备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成功者了。

第三章 像猛兽一样顽强的人

具有狮子一样的野心,乳虎一样的活力,狼一样的凶残,牛一样勤奋,10年至少经历3到5次巨大挫折而仍然站立者。——《大宅门》导演郭宝昌

1.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敢想会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尽力而为,超越自我,那比做得好还重要。胜利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不如人们想像的那么大,仅仅一念而已。

敢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也可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敢想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当我们尽力施展一切时,生活就很踏实。如果没有付出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会后悔未曾尽全力,那是很可悲的。

野心是成功的源动力

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

这就是说,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找到自己的目标,为实现目标导致需要,需要又引起动机,动机即是欲望。欲望即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要求。人的欲望愈强烈,目标谋取就愈靠近,正如同弓拉得愈满,箭头就飞得愈远一样。有了明确的、高远的目标,又有火热的、坚不可摧的愿望力量,必然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一个人只有不畏困难,不轻言失败,信心百倍,朝着既定目标永不回头,才会终究走向成功。实现目标的欲望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没有坚不可摧的成功愿望,目标便永远不可能达到。

正如我们常常所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1.你认为能做到就能做到

人生中有些事情其实我们都能做到,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但是,我们如果仍然前进,就能做到。

我们可以看一看拿破仑·希尔——著名的作家所用的奇特办法。年轻的时候,他抱着要做一名作家的雄心。要达到这个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字将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他小的时候很穷,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年轻的希尔存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意念是要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整个的事业建立在这个前提上,那就是对一个要成长,而且要成长得超过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并不建议你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个字剪掉,而是建议你要从你的心智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去掉它、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地抛开,而用光明灿烂的“可能”来代替它。

2.要使自己看起来像个大人物

你是否注意到,为什么推销员会对某个顾客毕恭毕敬,并且说:“是的,先生,我能不能为您服务呢?”但对另一个顾客则不理不睬;一个男人愿意为这一位女士开门,而不愿意替另一位开门;一个员工对某个高级职员百依百顺,对另一个却不买账;或者我们对某个人所说的话会聚精会神地听,对另一个却无动于衷。

请你稍微注意一下你的四周,有些人只能受到“晦!马克!”或“梅!布迪!”那种招呼,有些人却能享受到真诚的“是的,先生”那样的礼遇。多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有些人能自然地表现出自信、忠诚与令人赞美的风度,有些人则做不到这一点。

再进一步瞧瞧,你会发觉,那些真正受人敬重的人,都是最成功的人物。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把它浓缩成两个字,那就是:思考。

思考确实有这种功效。那些自以为比别人差一截的人,不管他实际能力到底怎样,一定会比别人差一截。这是因为思想本身能协调并控制各种行动的缘故。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他就会表现出真的比不上别人的各种行动,而且这种感觉无法掩饰或隐瞒。那些自以为不很重要的人,就真的会成为不很重要的人。

在另一方面,那些相信自己具有承担重任和能力的人,就真的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所以,若想成为重要人物,就必须先承认自己确实很重要,而且要真的这么觉得,别人才会跟着这么想。

自我敬重的感觉所产生的作用会不断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上显示出来。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特殊的方法上,以便帮助我们增加自我敬重的感觉,因而得到别人更多的敬重。

要使你自己看起来很重要,这样会使你觉得自己确实很重要。这个原则就是:你的仪表本身“会说话”,要使你的仪态显示出一些积极因素才好。每天上班以前,务必使你看起来就像你理想中的重要人物一样。

有一个广告上说:“要使你穿着得体,因为你永远不会付不起这个费用。”这个口号是由一个男性穿着研究机构提出的,确实值得大力推广到每一间办公室、休息室、寝室以及教室。另一幅广告中有一个警官郑重地指出:你很容易由穿着判断一个小孩有没有犯错。当然不见得每一次都对,但毕竟是一件值得大家共同正视的事实。人们会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作为,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要改变对他的看法或对他应采取的、态度的确很困难。请你看看你的孩子,用老师和邻居的眼光来看:他的模样和打扮会不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不管他走到哪里,是不是都穿着得体,有出众的仪态呢?

当然这个广告是针对儿童的,但也适用于成人。把上面广告词中的“他”换成“你自己”、“他的”换成“你的”、“老师”换成“领导”、“邻居”换成“同事”,然后再读一次。请试用你的领导和同事的眼光来打量你自己。

3.成功都从强烈的愿望开始

本侯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选手之一。他并没有其他选手那么好的体能,能力上也有一点缺陷,但他在坚毅、决心,特别是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方面高人一筹。本侯根有两个职业,在他玩高尔夫球的巅峰时期,不幸遭遇了一场致命的意外。在一个有雾的早晨,他跟太太维拉丽开车在公路上,当他在一个拐弯处调头时,突然看到一辆巴士的车灯。本候根想这一下可惨了,他本能地把身体挡在太太面前来保护她。这个举动反而救了他,因为方向盘深深地嵌入了驾驶座。事后他昏迷不醒,过了好几天才脱离险境。医生们认为他的高尔夫生涯从此结束了,甚至断定他能站起来走路已经很幸运了。但是他们并未将本侯根的意志与需要考虑进去。他刚能站起来走几步,就萌发了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不停地练习,并增强臂力。无论工作到哪里,都保留高尔夫俱乐部的资格。起初他还站得摇摇摆摆,再次回到球场时,也只能在高尔夫球场的轻打区蹒跚而行。后来他稍微能工作、走路,就走到高尔夫球场练习。开始只打几球,但是他每次去都比上一次多打几球。最后,当他重新参加比赛时,名次很快地上升。

理由很简单,本侯根见到自己是胜利者。他有必赢的强烈愿望,他知道他又会回到高手之列。是的,普通人跟成功者的差别就是这种强烈的成功愿望。

看过报纸体育版的人都知道,吉尼·杜耐击败了杰克·丹普赛,成为世界重量级拳击锦标的新得主。但他们并不知道杜耐能把柠檬变成柠檬汁。当他开始拳击生涯时,是个相当强壮的攻击手,能一手击倒对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美国远征军中的一员,有一次在法国表演拳击时,弄断了双手。医生和经理告诉他,他的手很脆弱,再也无法赢得世界重量级拳击锦标。但杜耐的意志并不因此动摇。他说:“如果我无法以攻击手的身份赢得锦标,那就以拳击手的身份获胜。”他成了拳坛上最科学与最富技巧的拳击手之一。杜耐凭着技巧击败了杰克·丹普赛,赢得了世界重量级锦标。

拳击专家都一致同意,如果杜耐没有断过手,永远没机会赢得重量级锦标。他们认为杜耐如果靠原来的硬拼猛打,根本打不过杰克·丹普赛。因为他不能硬拼,只能用拳击手的技巧以智取胜,却因此得了重量级锦标。他的柠檬——两只断手,变成了柠檬汁——世界重量级锦标。

一旦生命给你带来一个柠檬,你不妨把它变成柠檬汁。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训练、奉献、决心与愿望跟我们在一起,就会有积极的反应,因而大大增加成功的机会。可以理解的无知、柠檬与许多欲望,将帮助你得到许多生命中渴望的事物。

2.要想在狼群出没的地方生存,就得有制服狼的手段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21世纪,光是混是肯定混不下去的。唯一可依赖的,是一门纯熟的技艺,光有文凭没有技艺不行;没有文凭只有技艺也能活下去。

技艺就是实力。

要想声名显赫,必须兼有实力与实干精神。有了这两者,显赫的声名就会如虎添翼。有实干精神的平庸之辈比无实干精神的高明之辈更有成就。实干创实绩。如果所干的是小差事,平庸一点倒也无妨,因为你可以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是大才小用了。但若安于在最卑下的工作岗位上平平庸庸,而不思在最高尚的工作上一展雄才,这却是毫无道理的。造诣与天资都是需要的,但得有实干精神相助,二者才能尽善尽美。

每人都会遇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要善加利用。没人能每天都成功。有些才华横溢的人会把微小的才干也显露出来,使它成为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而他们的卓著才能显示出来时足以令人震惊。当你既有才华又知展示之道时,结果一定惊人。展示才能令人满足,弥补缺憾,给事物以出头露面的机会。当所展示的才干是立足于现实时,收效就更大了。

能力在人,尽善在天。

上天赋予我们完美之技,就是鼓励我们展示它。这样做需要技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